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中国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中国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作者:王璇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6期

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无论是在历朝历代剥削阶级的统治时期,还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对国家的巩固、社会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我国所独有,在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只是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制度不同,其实质都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研究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间的比较,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比较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因而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历代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自觉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分析这一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并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和社会文明的保障,表述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新加坡政府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基础之一,另外两个基础是能力教育和双语教育,使之具有战略地位。新加坡政府提出了道德教育要“三兼顾、五强调”,即个人、社会、国家兼顾,法育与人情味兼施,理想与现实兼行;强调国情,强调国家利益,强调新加坡特色,强调内容形式应符合时代要求,强调寓教育于故事之中。新加坡自建国以来,一直把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道德水平作为振兴国家的重要措施。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已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显著成效。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的比较

由于历史条件、文化背景、现行制度、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各异。但是若抛开具体的内容,我们会发现不同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大框架上又有惊人的一致性。比较中国与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是如此: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理论教育。政治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因此,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是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立身处事的根本态度和出发点,关系到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态度,指导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价值观教育就是引导人们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反对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道德观教育就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其包括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两个层次。

(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当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时事政治密切相关,所以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围绕着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围绕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制定出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都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四)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教育主要教育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点内容:分清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区别;正确处理好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体的关系;认识民主权利与法律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使人们“知法”“懂法”“守法”,形成安定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纪律教育就是教育人们遵守已确定的持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范。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表现出相对集中、统一,那就是灌输“国家意识”,形成“共同价值观”。

(五)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强化国家意识。新加坡政府注重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新加坡的国家意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国主义”),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认同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奋斗。新加坡在80年代开始实行并不断加强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效忠国家、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个人品格等内容。政府专门成立了负责国家意识的机构,在国民中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1991年经新加坡人民反复讨论和国会的批准,政府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推出了各民族不同信仰的民众均能接受的国家意识。始终注重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和培养国家意识,弘扬国家至上、社会第一、集体利益是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工作中尤为重要的内容。

(六)倡导儒家思想,坚持东方价值观。新加坡政府明确定位其文化的东方属性,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坚持“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因此新加坡通过文化再生运动反对全盘西化,倡导东方价值观。所谓“东方价值观”,其核心就是借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文化。当然新加坡政府所倡导的并不是原原本本的中国古代儒家文化,而是经过改造和选择的现代新儒学。特别是对传统的“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赋予了现代意义:所谓“忠”,就是爱国,忠于国家,就是把国民培养成为具有强烈凝聚力的新一代新加坡人;“孝”就是要孝敬父母、尊老敬贤;“仁”与“爱”就是富有同情心和友爱精神,要关心他人;“礼”和“义”就是讲究礼貌和礼节,对外国人不要卑躬屈膝,对同胞应一视同仁;“廉”就是为官的德行,是做官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要求新加坡的官员树立为国、为众人服务的思想,要有为国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耻”就是指人们的羞耻之心,号召国民堂堂正正做人,为

社会进步、富国强民做贡献。新“八德”吸收了儒家的精神,又超越了古代儒家的传统思想,更便于被各族人民所认同。新加坡坚持了东方传统文化,在此根基上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因而有效抵御了西方腐朽价值观,尤其是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侵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明晰教育层次。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及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这使新加坡政府加紧修订教育规划,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号召社会和家庭全力配合。90年代新加坡政府适时提出并采用了一套新的教育课程,给学生灌输一些应有的公德心、社会责任感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也利用一些富有创意的辅导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意识。

新加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全方位展开的,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则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认识特点灌输不同的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展开。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规律,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八)注重法纪教育,坚持德法兼施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治的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亲切感人的理念和口号,另一方面也有无情的法律和法规作保障。新加坡政府认为,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法治作为基础和保障,必须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强制人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而文明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尚。因此,新加坡在建国以来,为了根除恶习和稳定秩序,陆续制定和逐步完善了一系列约束公民社会行为的条例和法规,并在公民中进行宣传教育。新加坡把思想道德建设的许多内容都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以详尽并具操作性的法律条文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 杨松.[新加坡].中国德育的几点比较[J],辽宁教育研究, 2001.

作者简介:王璇(1987.07- ),女,山东人,兰州商学院,硕士。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 刘自尊孔琳 (北方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44) [关键词]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摘要]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侧重弘扬国家利益 第一,强化国家意识;倡导儒家思想,坚持东方价值观;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层次;讲求教育方法,注重教育实践;注重法纪教育,坚持德法 兼施。结合我国国情,从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对于提高我国思想 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3) 07-0074-03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涌动,国内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新形势下我国迫切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而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以开阔的心胸审视别国的相关成果是十分必要的。亚洲近邻新加坡,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其思想政治教育起了重要作用。尽管中新两国国情不同、制度不同,但在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文化根基,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冲击。研究和借鉴新加坡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1.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强化国家意识 新加坡地处欧亚两洲的交通要地,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受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独立后,新加坡人种复杂,主要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宗教信仰多种多样,有佛教、印度教、泰米尔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在这样一个人种、信仰、道德价值观念多样化的背景下,为避免矛盾和纷争,统一国民思想,开展经济建设,新加坡政府明确指出必须使各种族移民及其后裔淡化对移出国的认同和归属,加强对新加坡的认同和归属。政府注重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新加坡的国家意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国主义”),以各民族

中新两国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摘要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独具特色,成绩卓越,与它的工业化奇迹一样,引起世界的关注。新加坡的社会风尚良好,新家坡人遵纪守法,政府高效廉洁,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培育了一种“敬业乐群、勤劳进取、廉洁奉公、讲求效率”的新加坡精神。这些成就与新加坡的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探寻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有效性,有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新加坡 一、中新两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 (一)中新两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相同之处 1.普遍重视方法的运用 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寻找好的方法,选择了得当的方法,对于事情的进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自古代以来就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和发展。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时期,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多种价值观以及各种文化思潮之间的碰撞等,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所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更需要不断创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问题,也就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对于新加坡而言,从1965年建国开始,面临整个国家百废待兴的状态,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之间的融合,经济建设与公民教育需要齐头并进等诸多问题,尤其是新加坡政府认识到新加坡人需要统一公民对国家意识的认可度以及新加坡人需要一种共同的核心的价值观的时候,他们愈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各种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的运用,并且从上到下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划。 2.坚持不懈地运用灌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任何一种观点与观念都不是在人脑中自发形成的,而是外界的讯息被人们接收后产生对事物的认知,通过一定的内化和外化过程,最终形成了人们所熟知的道德践履。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强化政府对公民道德意识的灌输作用。我国政府一直都善于运用灌输的方法,从上而下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认为这种方法需要自始自终地贯彻下去。我们强调对我国公民进行灌输教育,以期达到强化国家意识教育、主权教育等目的。新加坡政府注重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认同一个国家—新加坡,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奋斗。从1988年开始,政府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国民意识周”活动,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凝聚国民的爱国意识。新加坡在1991年经国会批准公布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中阐述了新加坡各个种族都能接受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并以此作为规范,以后的学校、大众传媒、文化团体等机构和部门,在进行各种活动时都以此为基点展开。可见,坚持不懈地运用灌输教育方法是两国共同的经验。两国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问题都采取了相应的说理、积极引导等灌输方法。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共同点就是都十分重视和运用实施方法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3.方法有差异,但实施目的趋同 中新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侧重点也不一样,但有一点都是相通的,就是它们最终的实施目的是一致的。其最终的目的都是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途径探析及其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活动,带有鲜明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而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程,同时也是在主体的共同参与下,不断适应、改造与发展社会的过程,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变化发展保持一致的必然要求”①。 当今时代,全球化浪潮涌动,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而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以开阔的心胸审视别国的相关成果是十分必要的。亚洲近邻新加坡,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自觉化,政府官员勤政廉洁。综观新加坡的发展,其思想政治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积极适应社会的变化,及时地对自身进行调整,从而表现出极强的社会适应性。尽管中国与新加坡国情不同、制度不同,但在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文化根基,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冲击。研究和借鉴新加坡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现途径,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适应社会形势 (一)强化国家意识 44新加坡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境内人种复杂,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宗教信仰多种多样,主要有佛教、印度教、太米尔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在这多元种族社会里容易造成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中心主义,甚至是种族隔阂、文化冲突,引起社会波动,导致国家危机。尤其是2O世纪6O~7O年代,由于新加坡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社会道德水平滑坡、公民人文素质下降的状况②。从8O年代开始,政府实行并不断加强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宣传灌输效忠国家、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个人品格等内容。新加坡政府及其领导人亲历亲为,注重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淡化移民及其后裔对移出国的认同和归属,统一国民思想,使新加坡人树立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的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国民意识教育,使公民在心里认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自己是国家的一部分,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奋斗。同时,政府专门成立了负责强化国家意识的机构,在国民中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从1988年开始,政府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国民意识周”活动,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凝聚国民的爱国意识。1991年经新加坡人民反复讨论和国会的批准,政府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推出了各民族不同信仰的民众均能接受的国家意识。由此可见,培养国家意识,始终注重弘扬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是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工作中尤为重要的内容。 (二)坚持东方价值观 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新加坡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冲击,政府在深刻反思后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明确了其文化的东方属性,坚持“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20世纪70年代末发起“文化再生运动”,反对全盘西化,倡导东方价值观。李光耀认为东方价值观是指亚洲特有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其核心就是借鉴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文化。新加坡政府所倡导的是经过改造和选择的现代新儒学,特别是对传统的“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赋予了现代意义:所谓“忠”,就是爱国、忠于国家;“孝”就是要孝敬父母、尊老敬贤;“仁”即有同情心,善于协调人际关系;“爱”讲求的是友爱精神,要关心他人,与人和睦相处;“礼”和“义”就是讲究礼貌和礼节,讲究信义、大义、守信用;“廉”就是要求新加坡的官员廉洁奉公,要有为国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耻”就是指要光明磊落,号召国民堂堂正正做人,为社会进步作贡献。新加坡政府明确了进行儒家伦

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

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 中国和新加坡都是亚洲国家,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方式,本文将就中国和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比较,并探讨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和特点。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传统文化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宣传教育方面。在学校教育方面,中国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都有相应的思想政治课程,学生需要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思想和政治理论,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在社会教育和宣传教育方面,中国也加强对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中国和新加坡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主要注重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新加坡主要注重多元文化、价值观和公民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表明中国和新加坡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重点。 而新加坡主要采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新加坡也通过各种形式的公民教育活动,加强对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中国和新加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希望未来,中国和新加坡可以加强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和理念上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挑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为培养更多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中国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作者:王璇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6期 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无论是在历朝历代剥削阶级的统治时期,还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对国家的巩固、社会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我国所独有,在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只是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制度不同,其实质都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研究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间的比较,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比较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因而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历代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自觉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分析这一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并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和社会文明的保障,表述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新加坡政府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基础之一,另外两个基础是能力教育和双语教育,使之具有战略地位。新加坡政府提出了道德教育要“三兼顾、五强调”,即个人、社会、国家兼顾,法育与人情味兼施,理想与现实兼行;强调国情,强调国家利益,强调新加坡特色,强调内容形式应符合时代要求,强调寓教育于故事之中。新加坡自建国以来,一直把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道德水平作为振兴国家的重要措施。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已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显著成效。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的比较 由于历史条件、文化背景、现行制度、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各异。但是若抛开具体的内容,我们会发现不同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大框架上又有惊人的一致性。比较中国与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是如此: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理论教育。政治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因此,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是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容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主要研究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各方面,探索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发展路径,从而明确可借鉴的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主要分为:各国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各国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研究、 各国或地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各国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 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具体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运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分析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运用阶级分析法。 (二)具体的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和比较法。 三、在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诸多环境因素中,起着更为广泛而具体的作用因素 社会因素,指宏观方面的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 家庭教育因素,是首要的、最基本的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包括学校直接的教学、课程和教材的种族中

心论和学校的日常行为。 同辈群体因素,是一个独特的、及其重要的政治社会化因素。 大众媒体因素, 迅速地向人们提供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直接或间接的政治容潜移默化地给予青少年影响。 四、中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强化班主任与辅导员工作,是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推进“第二课堂”,是中国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 强化班级与党团队组织建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五、国、新加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注重儒家文化的熏。 制定层级分明、循序渐进的日常道德教育体系; 在中小学日常教育中普遍开展五项辅导活动等。 强化日常行为准则与礼仪教育。 制定校园管理规则和学生行为守则、班级规则,设置“道德教室”,对学生进行礼仪行为规训练等。 开展课外活动。包括班级活动、校园文艺与体育活动,以及国庆、校庆等全校性活动;规定学生必须选择参加课外活动等。推进社会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和服务。引导

国内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

一、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一)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况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概括为:爱国主义教育、宗教教育、公民道德教育。首先,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渠道主要是中小学校,通过历史、政治、法律等学科的教育方式弘扬美国民主自由、开拓创新、勤劳诚信的民族精神。其次,美国也极其重视宗教教育。美国政府从法律上保护公民宗教自由的权利,除了法律规范的约束,宗教主要来自《圣经》中的上帝学说影响力最为广泛,主要宣扬人文关怀和普世价值观。宗教是美国公民精神之处和道德孵化器,奠定了美国人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同时,宗教深入到美国社会生活中,在美国社会起到了制度稳定的作用。再次,美国政府制定了青少年基本道德准则: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为了这些基本道德能够渗透到青少年日常行为中,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广道德教育课程、利用网络资源、调动社会家庭积极性等方式,教育青少年行善积德,为国家社会做贡献。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局限性。同时用辩证分析方法,吸取有价值的经验来补充和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二)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况 德国思想教育的方式主要以学校思想教育课程为主,通过其他多种形式的宗教教育和家庭教育配合。有研究者认为课堂教育是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渠道,同时采用“问题式”和“探索式”的科学教学方法为重要手段,配合社会实践等传统形式,加强心理咨询方面的举措,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宗教影响作用,加大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的支持。二战后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在教育中如何对待纳粹主义带来深远影响的历史,德国统一后政治观点、价值取向等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也为世界某些地区国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从宏观方面看,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民主主义、集团主义、宗教教育等几个方面。而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看主要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基础文化教育和儿童道德教育,特点是充分利用父母先入为主的启蒙教育来影响和形成儿童早期的

中国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

中国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 一、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继承古代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又对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进行总结并实施,采取多元化的教育途径: 1.讲授法 中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讲授。目前,在中国国家教育部、中宣部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以此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待人处事的能力。 2.实践教育法 中国高校越来越重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高校组织社团模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独自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学以致用,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培养自己的良好品格,增强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3.环境熏染法 校园文化代表的不仅是学校的历史和特色,也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一是校园精神,学校校园精神是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经过长期的文化

积累,长期工作与生活实践的成果,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群体的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所在,引导着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二是学生会、社团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模拟社会实践,既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又能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对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加以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课堂教学法 新加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开设思想 道德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遇到价值观冲突时,自己能根据自己的判断,自由的作出选择,它强调的是道德观和价值观不是老师教的,而是作出各种判断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公平、公正、公开的作出的选择。 2.心理咨询教育法 新加坡高校在协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 都会积极应对,并设有专门负责此类事务的学生服务机构。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学校环境,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消除压力带来的焦虑情绪,以及同学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等。新加坡的高校心理辅导组织也是该服务机构的附属机构,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既有预防性,又有针

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

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 作者:刘燕梅 来源:《西部学刊》2019年第09期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加坡教育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教育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通过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两者进行了比较,旨在通过比较从新加坡的经验中得到有益启示:立足于国情,在与当代实际相结合中传承儒家优秀文化;加强隐形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作用;“和而不同,多元统一”,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关键词:中国;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 中图分类号:G4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9-0065-03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传统儒家文化教育 在新加坡,传统儒家文化教育是弘扬东方文化价值观的主要方式。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公民民族意识以及奉献精神。新加坡在学校中开设儒家伦理课是比较普遍的,课程的内容主要以“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为核心,目的是通过东方文化及价值观的灌输培养“新加坡人”。新加坡的儒家思想摒弃了传统儒家思想中“过时的”及与现代化建设相背离的内容,吸收了传统儒家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与新加坡德育需求相符合的教育思想。与此同时,新加坡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创新性的构建,符合新加坡时代发展要求,比如“仁者爱人”中“仁”既包括爱人,还包括爱己(自尊)、爱物。 (二)共同价值观教育 新加坡提出的五条“共同价值观”,是在汲取各民族共同价值观念上提出来的。在结合多元化的国情及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基础上的“共同价值观”,其观念超越了种族的边界,强调“新加坡人”的概念。这样的价值观是被当地所有新加坡公民所能接受和认可的,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通过开展“共同价值观”教育,使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拥有正确的人生导向;同时,共同价值观还旨在维护各种族之间的民族团结、加强各种族之间的民族交融。 (三)品格教育

中新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探微

中新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探微 中新两国同属亚洲国家,有相似的文化根基,积极探索新加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特别是新加坡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注重国家意识教育,自始至终贯穿着儒学为代表的东方价值观,注意教育内容的层次性以及内容贯彻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都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诸多参考。 标签: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问题;启示 新加坡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在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中新两国同属亚洲国家,有相似的文化根基,因此,积极探索新加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弥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面对比探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面的不足。 一、中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根据一国社会发展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水平而确定的。中新两国虽同处亚洲和儒学文化圈内,但社会发展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差别很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存在明显不同。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1.以国家意识教育统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全局 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民众构成复杂,因此,在短时间内要产生凝聚力、认同感、归属感是比较困难的,且新加坡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差异很大,为此,政府特别强调国家意识的培养,强调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1981年,总理李光耀提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的口号,在对国民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国家意识教育放在了统领地位,对维护国家的统一性、团结性、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2.以儒学为代表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始终 在华人占到70%左右的国家,新加坡的教育特别推崇以儒学为代表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虽然在发展经济等方面坚持向西方学习,但在精神层面,新加坡政府毫不动摇地向东方看齐。新加坡人意识到,以儒学为代表的东方价值观能有效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这一利害关系正如“国父”李光耀在美国一档电视节目中所说的一样:“若模仿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新加坡将会毁灭。”同时,新加坡政府采取宽容、和谐、包容的民族政策,“我国是会合了来自中国、印度及马来西亚不同地域的移民,我们必须传授给我们年轻一代以共同的基本社

国外思政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思政的特点及启示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有着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并且在学科构建和专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寻找新的理论突破口和实践切入点。因此,深入研究当今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同 纵观世界各国,尽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称呼不一,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从古至今,各国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将其置于显著地位,而且不断予以强化。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大都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道德滑坡——道德回归——经济再发展的过程,由于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样的教训在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都有过。 美国冷战时期,教育改革重点强调现代化知识的掌握,压缩了历史、地理、公民教育等教育科目,致使伦理道德、情操教养等内容从教育领域淡出,结果使学生道德状况及学校风纪恶化,以致1983年美国教育改革委员会提交报告使用了“国家在危急中”这样的标题。[1]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公众和政府开始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前总统里根曾说:“美国之所以存在教育问题,是没有把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道德教育上”。美国近十年来相继成立了“品德教育联合会”、“重视品德同盟会”,把品德教育看做解决国民品性危机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要求在每一所学校都实行品德教育;“9·11”事件后,美国更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纽约市教育局获得了联邦政府400万美元的紧急拨款,用于学生的心理辅导,并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2002年3月美国发布的《美国联邦教育部2002—2007年工作要点》重申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时期负责任的具有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期末整理

1.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必要性: ⏹一、比较研究与科学发展 比较研究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而科学发展又为比较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二、有比较才有鉴别 人们才能从鉴别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更好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 ⏹三、从比较中吸取有益营养 (1)比较可以收到“对镜”效益。——可以从对比中看到不足,推动对自己不足的改进。(2)比较可以收到“借鉴”效益。——可以对别人的长处实行拿来主义,使人类的文明成果推广开来,大家共享。 (3)比较可以收到“互补”效益。——是事物的各方能够得到相互不补充而平衡发展,使整体得到改进和提高。 ⏹四、开放的中国要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教训 2.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一、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去和现状 (1)历史发展是切入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发生的年代,时期的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做法和效果。 (2)现状是重点: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日益加强;解决现状问题。 ⏹二、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方面 (1)共性概括了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本质 (2)以不同制度,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人类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引向了更深的研究层次 ⏹三、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方面 (1)共性不能完全包括个性,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特性即个性比共性更丰富(2)共性与个性研究的辩证统一 ⏹四、准确把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对象范围包括: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去与现状、共性方面、个性方面 (2)准确概括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其意义在于: 首先,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最后,有助于大力推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点上 ⏹一、要从“调查研究”中把握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 (1)研究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对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同样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调查研究是全面掌握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根本方法。 ⏹二、要从“联系”和“发展”中把握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 (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达到对“实事”的全面性认识。 (2)比较研究要掌握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全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