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的研究报告

植物的研究报告

植物的研究报告
植物的研究报告

植物的研究报告

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

——研究性学习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是市级规范化校园,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黄土不见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北中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植物。(野生类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三、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 XX年5月到XX年7月

五、研究成员生物兴趣小组

六、指导老师李志勇

七、研究过程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4、查阅资料:与电脑老师联系,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树名、科名、习性与特点等)。另外,小组分工回家查阅有关资料。

5、核准资料:经过以上各项活动,学生对校园树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认识更科学、更准确,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分工核准,使我们的资料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

6、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学生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7、制作标牌:将资料打印,制成小卡片。每张卡片上正面标明树名、学名、科名、英文名、习性与特点等。反面标明责任班级,将标牌固定在标本上。

8、展示陈列:按班级分成小组,将各小组所制标本置于实验室内,参观交流。

八、研究成果

1、七年级学生对校园植物的种类、科属、习性与特点、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确认校内树木有43个种类,26个科属,大小花木约1万多棵)

2、为今后植物学教学准备了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调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意识有所增强。

5、为学校绿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6、校园植物名录表附后。

九、体会和感想

1、遇到的困难

首先,在选题方面有点忧郁,不知道从大的方面入手,还是从小的方面入手,由于时间的有限,要赶在树木落叶之前完成本项活动,决定只认识树木名称、科属及分布。

其次,在实地调查方面,刚开始对校园植物的认识很少,多数学生对此一窍不通,并且由于后期已经到了冬季,有些树叶已经落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无法辨认。后来在学校养花师傅的帮助下,大致有了一些了解。再经过寻查

相应文字资料,根据植物的树皮颜色、纹路等特点将植物介绍与其实物对号入座。

第三,学校植物分布比较零乱,必须实地了解、调查、记录。并一一确定它们的位置,加上班级活动时间不一致,做事不免重复,所以,需要多次进行实地了解,加深印象。

第四、学校没有可供查阅的文字资料,必须到外面借资料,还算幸运,网络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大部分资料都是网上找到的,但为此花去了很多时间,而且各网站的资料也各有说法,难以确定。

2、感想

在两个多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校各位领导、年级主任、各班班主任及其他同仁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回想我们的路程,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研究成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我们也感到欣慰。

一位学生颇有感触地说:“啊,以前我们对学校植物一点都不熟,每天来来往往,看着那么多的绿色植物在眼前晃过,我们却对它们是那么无知,现在,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学到了好多,也懂得了很多。

3、今后的打算

(1)下一步,我们将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创建《校园绿色植物网》,将我们调查的植物实物拍摄制成图片,并附以文字简介,制作校园植物分布简图等。

(2)等春暖花开时,再次认识植物,,将所得资料打印、过塑,制成制作标牌(个体较小的且数量大的植物,制作一个较大的标牌),每张卡片上正面标明树名、学名、科名、英文名、习性与特点等,反面标明责任班级。

(3)分工挂牌:按班级分成小组,由学生亲自给花木挂牌,并按标牌反面所指定责任班级对花木进行长期保护。

参考资料:

南京大学植物资源网网路植物园网中国园艺网中国果树花卉网

附:部分校园植物名录表

种名、学名、科名

1、红叶李 Prunus cerasifera Ehrh 蔷薇科

2、月季 Rosa Chinenses Jacq 蔷薇科

3、桃树 Prunus persica Batsch 蔷薇科

4、贴梗海棠 Chaenomeles speciosa 蔷薇科

5、蔷薇 Rosa centifolia 蔷薇科

6、龙爪槐 Sophora japonica 豆科

7、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l 豆科

8、紫荆 Cercis chinensis 豆科

9、国槐 Sophora japonica 豆科

10、三叶草 Trifolium repens 豆科

11、美人蕉 Canna indica 美人蕉科

12、冬青 Ilex latifolia Thunb 冬青科

13、黑麦草 Lolium perenne 禾本科

14、葡萄 Vitis vinifera 葡萄科

15、石竹 Dianthus chinensis 石竹科

16、蜀葵 Althaea rosea 锦葵科

17、木槿 Hibiscus Syriacus L. 锦葵科

18、菊花 Pendranthema 菊科

19、菊芋 Helianthus tuberosus L. 菊科

20、向日葵 Helianthus annus 菊科

21、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毛茛科

22、铁树 Cycasrevolute Thunb 苏铁科

23、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柏科

24、圆柏 Sabina chinensis 柏科

25、刺柏 Juniperus formosana Hayata 柏科

26、花柏球 Sabina SP 柏科

27、雪松 Cedrus deodara 松科

28、无花果 Ficus carrica Linn 桑科

29、白蜡 Fraxinus chinensis Oleaceae 木犀科

30、丁香 Syringa oblata 木犀科

31、连翘 Forsythia suspense 木犀科

32、石榴 punica granatum linn 石榴科

33、杜鹃 Rhododenron Simsii Planch 杜鹃花科

34、垂柳 Salix babylonica linn 杨柳科

35、白杨 Populus tomentosa Carr. 杨柳科

36、梧桐 Firmiana platanifolia 梧桐科

37、枣树 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inermis 鼠李科

38、香椿 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 楝科

39、小叶黄杨 Buxus sinica 黄杨科

40、小叶马齿苋 Portulacaria 马齿苋科

41、牵牛 Ipomoer purpurea 旋花科

42、一串红 Salvia splendens 唇形科

43、剑麻 Yucca gloriosa 龙舌兰科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 园林植物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是市级规范化校园,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黄土不见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北中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植物。(野生类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三、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 xx年5月到xx年7月 五、研究成员生物兴趣小组 六、指导老师 xx 七、研究过程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 2.认识校园内外的常见植物。 二、材料用品 照相机、铅笔、笔记本、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1、实地调查:小组成员分工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植物,拍照,做好记录,将不认识的植物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采集植物的叶片、枝条或花朵等特征部分,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着植物照片及植物标本向教师或学校花工师傅请教,弄清植物的名称、特性。 4、查阅资料: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植物的资料,获取各种植物的详细信息。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成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6、实验报告:将资料、图片打印,汇集成实验报告。 7、制作PPT:用演示文稿形式,记录和呈现我们的探究过程,分享我们的研究心得。 三、调查内容 (一) 校园和公园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必须在严谨、细致的观察研究后进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时,首先要观察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然后再观察植物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应起始于根(或茎基部),结束于花、果实或种子。先用眼睛进行整体观察,细微、重要部分再借助放大镜观察。特别是对花的观察、研究要极为细致、全面,从花柄开始,通过花萼、花冠、雄蕊,最后到雌蕊。必要时要对花进行解剖,分别作横切和纵切,观察花各部分的排列情况、子房的位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室数及胎座类型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植物的详细特征,才能正确、快速地识别和区分植物。 (二)植物种类的识别和鉴定 在对植物观察清楚的基础上,识别、鉴定植物就会变得很容易。对校园内外特征明显、自己又很熟悉的植物,确认无疑后可直接写下名称;生疏种类须借助于植物检索表等工具书进行检索、识别。 在把区域内的所有植物鉴定、统计后,写出名录并把各植物归属到科。 (三)植物的归纳分类 在对校园内外的植物进行识别、统计后,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园内的植物资源情况,还须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分类的方式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植物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植物进行归纳分类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有关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植物归纳分类方式。 1.按植物形态特征分类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木质藤本、草本植、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 2.按植物系统分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植物调查报告

植物调查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植物调查报告 植物>调查报告(一) 一、课题研究背景 自然界中现在已知的植物,大约有40万种左右,为了识别、利用和保护它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植物的分类系统有人为分类系统(artificialsystem)和自然分类系统(naturalsystem)。人为分类系统仅就形态、习性、用途上的不同进行分类,往往用一个成少数几个性状作为分类依据,而不考虑亲缘关系和演化关系。自然分类系统或称系统发育分类系统(phylogeneticsystem),自19世纪后半期开始,它力求客观地反映出自然界生物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植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根据植物学家们的研究发现,许多的植物不仅可以作为药材,而且可以净化空气、吸附灰尘、吸收有害气体等,在>环境保护和改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学校当前正值创重之际,在校园环境方面应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着力改善并美化校内环境,这就得对当前校内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了解。 通过对一些同学的调查所知,同学们对植物的了解甚少,名字不知道,更不用说它是属于哪一科的。对于植物的用途呢,他们所了解的就是老师所讲的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外,其他的用途也难说了。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活动,可以培养我们的调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的了解植物,让更多的同学也来了解植物,爱护植物,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的和谐、美丽。 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 1、确立研究课题(校园植物的调查) 2、组成研究小组(第一组:田小燕、石旭第二组:唐菊、黄源第三组:冉陶、谢四川) 3、请示学校领导对校园内植物的调查研究 4、确定调查计划: 20**年10月1——4号,通过随机调查同学,提出问题。 20**年10月5——9号,对校园内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统计。 20**年10月10——15号,总结、讨论、形成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课题在20**年9月底提出,我们在国庆节放假前确立了调查小组成员,并初步制定调查计划。通过对学校学生的随机提问所得结果,我们确立了课题实施计划。 2、中期调查:国庆节期间,在经学校同意后,我们首先查阅了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分类,通过什么方法分类,植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等相关资料。然后我们各小组分工对学校各区域植物进行了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带回不认识的植物的样品继续考证,对统计结果作了具体的分析。 3、最后,我们就调查结果和得到的资料进行了讨论、总结、形成报告。 四、调查研究结果报告 1、经调查、统计,并对校园的主要和珍贵植物进行了分科分属。如果我们依据形态学分,乔木中桑科种类最多,其次是木犀科、豆科等。数量最多的是桑科的小叶榕,总计56棵,其次是木犀科的桂花有27棵,珍贵植物如锦葵科的木芙蓉有3棵

初中生物_《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课题设定的复习目标,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知识点清晰,内容看似简单,但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以下是我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设计 (1)采用题组复习法:以被子植物的一生为线索,精心设计复习教学程序。 通过师生课堂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复习。 (2)习题巩固法 教师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相应的合理的题目,加强练习的应用性, 突出实效性。 (3)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结合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巧妙运用图形和实物,突破重难点,使学生 对知识掌握牢固,理解透彻。 2.学法指导设计 (1)自主解决问题法:通过出示教学内容的相关问题,学生主动复习,使自 学能力得到提高。 (2)讨论法:结合本课内容设置讨论题目,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对被子植物的基础知识有一定认识,但掌握不牢固不系统,部分知识点已经遗忘,不能举一反三。 2.能力定位: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思考问题的认知能力有限,实验分析、实验设计和归纳总结能力有待提高。 效果分析: 由于我在教学中重视了知识的横向联系,将种子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开花结果的知识归纳串联起来,把各种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体系.经过这样的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②在复习课中应联系生活学生物,加强练习的应用性,通过应用理论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典例,前沿科学技术及农业生产等问题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我专门设计了“桃的果实内有一个种子,而西瓜的果实内却有许多粒种子,这是为什么 ","开花时遇上阴雨天,往往造成果树减产,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弥补不足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这是描述花生的谜语.其中"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由什么发育而成等等,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可用到生物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有效的巩固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④将重点知识的相关练习题,设计的环环相扣,积极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课本上的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也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的新课标理念。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交流的能力。重视知识的横向联系,将种子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开花结果的知识归纳串联起来,把各种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体系.经过这样的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例如:通过观察真实的“花朵”,掌握花的基本结构,形象生动,印象深刻。用实物“花生果实“,亲自观察花生果实的实物,分析果实的结构,并和子房的结构一一对应。学生掌握非常快,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 由于本章内容较多,时间紧张,个别知识点学生掌握的可能不很到位。可能学生比较紧张,气氛欠活跃。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以生产者的角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被子植物又是生物圈中最高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绿色植物,因此本章既是本书的重点又是整个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这一章以被子植物生命周期为线索,依次讲述了种子的萌发、

小学科学绿色植物的种植观察与行动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绿色植物的种植观察与行动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绿色植物的种植观察与行动研究报告 白山市浑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李英 一、课题的提出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推行“探究式”教学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些都是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给我们提供的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课标前言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重点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儿童也会形成一些对科学概念的错误理解,对儿童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不仅可以保护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发展探究能力,而且有利于儿童情绪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它既让儿童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经历,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客观事物是身边的生物。上学期的科学课上同学们就提出了许

多关于植物的问题。新学期开始,我们组织三年级各班学生制定《绿色植物的种植观察与行动研究方案》,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感兴趣的问题。例如:植物为什么能长在土里?植物怎样才能长大?植物会呼吸吗?植物是怎样喝水的?我认为利用窗台这个同学身边的“基地”,在三年级同学中开展窗台植物的观察与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探究:根据美国科学委员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的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它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试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有的知识;用工具来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鉴别,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个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猜测,为证实猜测提出假定,设计试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视角是整合现有的国内外探究式教学案例,让学生自己动手种植、栽培植物,体验植物、空气与人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种植、栽培植物的知识、技术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设计、想象、实验探究、体验一系列活

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

校園植物調查研究報告 研究性学习阶段小结 ○一、校园植物的作用 校园是一个人群集中的地方,“绿色”校园是每一位师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置身于清新和谐的绿色校园内,不仅可以让师生观赏到各种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消除大脑疲劳,而且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优秀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美化环境运用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配置出一年四季色彩丰富,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层层叠叠的绿地,镶嵌在城建筑群中。它不仅使学校披上绿装,而且其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点缀在绿树成荫、蓊郁葱茏中,更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 2,净化空气绿色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吸滞烟灰和粉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据测定: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产生750公斤氧气,吸收1000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以成年人每日呼吸需要0.75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计算,则每人有10平方米的树林面积,就可以消耗掉每人因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供给所需要的氧气。据上海地区对一些常见的绿化植物进行了吸硫测定,发现臭椿和夹竹桃不仅抗二氧化硫能力强,并且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也很强。臭椿在二氧化硫污染情况下,叶中含硫量可达正常含硫量的29.8倍,夹竹桃可达8倍。其它如珊瑚树、紫薇、石榴、广玉兰、棕榈、银杏、桧柏、粗榧等也有较强的对二氧化硫的抵抗能力,刺槐、女贞、泡桐、梧桐、大叶黄杨等树木抗氟的能力比较强。另外,木槿、合欢、杨树、紫荆、紫藤等对氯气、氯化氢气体有很强的抗性;紫薇可吸收汞;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海桐、青冈栎、女贞、夹竹桃、刺槐、悬铃木、连翘等净化臭氧的作用较大。树木还能吸收氨、铅及其它有害气体等等。故有"有害气体净化场"的美称。 3,调节气候树木能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为师生的生活创造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树木也能调节气温,这是由于树木可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能消耗许多热量用以蒸腾从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制造养分,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据测定,夏季绿地的气温要比城市中的路面、广场等建筑区的温度低10℃左右。七、八月份柏油路面的温度高达30℃—40℃,而草地的温度只有22℃—24℃,林地中的温度更低,一般情况下,公园中的空气湿度,要比城市其他地方高27%。 4,减弱噪声茂密的树木能吸收和隔挡噪声。据测定,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树林可以降低噪声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降低噪声8-10分贝。在森林中声音传播距离小,是由于树木对声波有散射的作用,声波通过时,枝叶摆动,使声波减弱而逐渐消失。同时,树叶表面的气孔和粗糙的毛,就象电影院里的多孔纤维吸音板一样,能把噪声吸收掉。

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

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是位于钟祥镇国道213线旁,她犹如一座小型的绿色公园,校内绿化面积大,四季有花,四季常青。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钟祥镇中的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植物。 三、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 五、研究成员生物兴趣小组 六、指导老师曹绍清 七、研究过程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4、查阅资料:与微机老师联系或者利用手机,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树名、科名、习性与特点等)。另外,小组分工回家查阅有关资料。 5、核准资料:经过以上各项活动,学生对校园树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认识更科学、更准确,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分工核准,使我们的资料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 6、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学生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7、制作标牌:将资料打印,制成小卡片。每张卡片上正面标明树名、学名、科名、英文名、习性与特点等。反面标明责任班级,将标牌固定在标本上。 8、展示陈列:按班级分成小组,将各小组所制标本置于实验室内,参观交流。 八、研究成果 1、七年级学生对校园植物的种类、科属、习性与特点、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2、为今后植物学教学准备了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调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意识有所增强。 5、为学校绿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6、校园植物名录表附后。

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报告

_____种群密度调查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野外调查时对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上的一个实测数据。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地质罗盘(指南针),GPS(经纬仪),海拔表(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测高仪,望远镜,照相机,大比例地图。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昆虫采集箱。 三、内容与方法 (一)取样方法的设计 在植被研究中取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这与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常用的几种主要方法为:代表性样地法、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本实验采用代表性样地法。 1、代表性样地法 这是一种根据主观判断有意识地选出某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因此是主观选择取样。用这种方法取得的资料不能用于统计分析,但是却适用于像排序等某些多变量分析技术。 (二)取样技术 (1)标准样方法 (1)样方法: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引方向线,量取相应的长度。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样方类型: 记名样方、面积样方、质量样方、永久样方。 1. 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总面积的5%~10%或1%。 2、样方形状 样方形状为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3、样方面积

①样方的范围(最小面积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向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 ④植物群落调查所用的最适样方大小:乔木层惯用样方大小为10×10~40×50m2,灌木层为4×4~10×10m2,草本层为1×1~3×3.3m2。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结果与计算 2结果分析

《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及题解

《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及经典题解 《被子植物的一生》是中考中一个较大的经典考点,涉及的知识点多、记忆难度大。如果不注意知识脉络的梳理,做题时就会张冠李戴,达不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的效果。本章复习时,建议采取如下策略: 一、考点知识梳理 被子植物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六个阶段:萌发-生长-开花-传粉-受精-结果。各个阶段的知识点如下: 1.萌发 ①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活的、没休眠)。 ②种子发芽率的计算: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 2.生长 ①幼根生长的部位:幼根的四个部位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其中伸长区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增加细胞的体积;分生区是具有分生能力的部位,增加细胞的数量。 ②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有机物、无机盐。其中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 3.开花 ①桃花结构图;②最重要的结构:雌蕊(含柱头、花柱、子房)和雄蕊(含花药、花丝)。 4.传粉 ①传粉概念: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②传粉媒介:昆虫和风,虫媒花的子房基部有蜜腺,风媒花的花粉多而轻。 5.受精 ①概念: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②受精过程图 6.结果

受精后花的各部分变化情况是: ①花萼、花冠、雄蕊、柱头、花柱→凋落 ②子房→果实,(其中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 ③胚珠→种子,(其中的受精卵→胚,珠被→种皮); ④子房壁→果皮。 二.把握经典题型及解答技巧 1.知识记忆型(2006.黄冈)右图为某种植物花的雌蕊发育到某阶段的模式图,据图回答: (1)雄蕊的花药产生的[ ] 落到柱 头上以后,其中的精子随着[ ] 的伸 长最终进入胚珠的内部,与胚珠内的[ ] 结合形成受精卵。 (2)传粉受精后,[ ] 发育成果实的果皮。 解答技巧这类题靠平时识图记忆。一个生物结构图会浓缩很多知识信息,利用图形加强形象记忆,既能帮助理解,又能记忆深刻。复习时,同学们应充分运用插图。本题答案为(1)[①]花粉、[④]花粉管、[⑤] 卵细胞;(2)[②] 子房壁。 2.知识迁移型(2006.衢州)南瓜中有很多瓜籽,是因为在南瓜的一朵雌花中有许多() A、花粉 B、胚珠 C、子房 D、雌蕊 解答技巧这类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同学们复习时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瓜籽”就是南瓜的种子,它是由胚珠发育而来,所以答案为B。 3探究能力型(2005.宜昌) 下图表示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均放有等量的干燥种子(10粒),并提供相应环境条件。请回答: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范文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范文 园林植物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大家不妨来看看推送的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是市级规范化校园,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黄土不见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北中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植物。(野生类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三、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xx年5月到xx年7月 五、研究成员生物兴趣小组 六、指导老师xx 七、研究过程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关于的植物调查报告共11页

关于的植物调查报告 初一(3)班王一佳 调查时间:2010年8月15日 调查地点:杭州自然博物馆花鸟市场 调查对象:植物 .1.瓜木 拉丁文:Alangium platanifolium (Sieb. et Zucc.) Harms 科名:八角枫科 生物学特性: 用途:灌木落叶或小乔木,树皮平滑,灰色,小枝细圆柱形,常略呈“之”形弯曲。 基部近心形或圆形,边缘波状或钝锯齿状,两面沿脉或脉腋幼时有柔毛。花萼近钟形,外被稀疏短柔毛。 用途:能祛风,除湿,舒经活络,散阏止痛。 2.青荚叶 拉丁文:Helwingiajaponica(Thunb,)Dietr.) 科名:山茱萸科

生物学特性:灌木,高1—2米;树皮深褐色或淡黑色;枝条纤细,绿色,无毛,叶痕显著。叶薄纸质,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细锯齿,齿端成芒刺状,叶面暗绿色,背面紫绿色,两面均无毛,中脉在叶面微凹,在背面突起;生长期喜阴湿凉爽环境,要求腐殖质含量高的森林土,忌高温、干燥气候。 用途:药用 3.韩信草 拉丁文:Labiatae 科名:唇形科 生物学特性:野生的韩信草常见于田间、溪边及疏林下,因此韩信草喜湿润、蔽荫或部分遮阴的环境条件下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宜。多用播种繁殖,发芽适温为18-22℃,因种子较小,覆土要薄,一周左右发芽。生长前期可少量施用氮肥,开花前多施磷钾肥,以促进发棵及开花。因韩信草生长强健,少有病虫危害。 用途:药用栽培观赏 4.玫瑰花 拉丁文:Rosa rugosa 科名:蔷薇科 生物学特性:直立灌木。茎丛生,有茎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片,连叶柄5-13厘米,椭圆形或椭圆形状倒卵形,长1.5-4.5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尖

校园植物分类调查报告

校园植物分类调查报告 导语:校园是一个人群集中的地方,“绿色”校园是每一位师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校园植物分类调查报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我们的校园坐落在美丽的杭城,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风雨长廊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朝晖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在指导老师的推动下,我们七班全体学生决定对学校各种树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木本植物。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课余时间及专项的活动时间 七班全体学生。 戴老师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

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选修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查阅资料:与电脑老师联系,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另外,小组分工回家查阅有关资料。 4、核准资料:经过以上各项活动,学生对校园树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认识更科学、更准确,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借阅了《植物志》,小组分工核准,使我们的资料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学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1、全体学生对校园树木的种类、科属、习性与特点、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调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意识有所增强。 4、为学校绿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在数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校各位领导、年级主任、指导老师及其他同仁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在此,我们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被子植物的一生》试题解析

t h e i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一生 【基础·巩固】 1.(2018江西中考,5)种子萌发时,首先进行的是( ) A. 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B.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C. 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 D. 从周围环境吸收水分 2.(2018河南济源市中考,3)实验表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是( )a 适量的水 b 适宜的温度c 充足的空气 d 光照 A. abd B. abc C. acd D. bcd 3.(2018山东德州市中考,13)下列关于花 和果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工辅助授粉,可以解决玉米缺粒现象 B. 将未成熟的花套袋处理,能结出果实的花是雌花 C. 一个西瓜含有多粒种子,说明一个子房 中有多个胚珠 D. 玉米的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一 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 4.(2018江苏南通市中考,19)蚕豆种子是 我们喜欢的食物,其食用部位主要是( )A. 胚芽 B. 胚根 C. 胚轴 D. 子叶5.(2018湖南怀化市中考,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能发育成植物枝叶的是( ) A. 芽 B. 根尖 C. 种皮 D. 子叶 6.(2018湖北随州市中考,2)“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

t h e i 下列叙述与此观点不相符的是( )A.种子中的子叶和胚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B.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且在根的成熟区形成众多根毛,便于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 C.合理密植是为了增大植株间的间隙,提供充足的氧气便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充分进行 D.植物可通过保卫细胞有效控制气孔的开闭,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来调整气体和水分的进出 7.(2018江苏南通市中考,2)人们常给移 栽的大树“打点滴”,其主要目的是补充( ) A. 水和无机盐 B. 蛋白质 C. 淀粉 D. 维生素8.(2018湖南郴州市中考,6)美丽花朵, 令人心旷神怡。其中一朵花中最重要的,能帮助植物完成生殖的结构是( ) A. 花蕊 B. 花瓣 C. 花柄 D. 花萼9.(2018海南省中考,8)一朵花中最主要 的结构是图中的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③ D. ①②③ 10.(2018湖南衡阳市中考,26) 如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标号①-⑥为菜豆种子)。请仔细读 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______两个编号的种子进行对照。(2)如果把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从实验的结果分析,这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该实验严重的不足之处是每组只有一粒种子,会因为______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论错误。

公园植物调查报告

公园植物调查报告 篇一:园林植物造景调研报告 园林植物造景调研报告 “景观”(landscape)在各种词典的解释一般是将“自然风景”的含义放在其首位,其最早的含义更多具有视觉美学方面的意义,即与“风景”同义或近义。而植物造景是景观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植物造景要求充分表现出植物本身特有的形态、线条以及色彩等特色,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其基本功能概括起来有生态功能(维持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消弱噪声、阻止烟尘,生态防护等)、空间构筑功能、美化功能(体现城市风格、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装饰生活等)、实用功能(遮阴、避雨、遮光、安全、抗体保健等)、情感功能(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商业功能(八廓直接经济价值与间接经济价值)、科教功能等。因此,植物造景是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典范。 在本学期的园林植物造景课中,我们不仅在课堂和课本中学习关于植物和植物造景的知识,而且也组织了几次外出学习,包括华南农业大学、海珠湖、华南植物园,让我们在实践经验中体会学到的植物造景知识。 华南农业大学里的莲花湖

一、园林植物与园林水体组合造景: 作为水体与植物的组合景观,水面具有开敞的空间效果,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水面常给人以空旷的感觉。用水生植物点缀水面,可以增加水面的色彩,丰富水面的层次,是寂静的水面得到装饰盒衬托,显得生机勃勃,而植物产生的倒影更使水面富有情趣。 “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湖上不同颜色的睡莲有的成群,有的成片静静的躺在偶尔因蜻蜓点水而泛起一点涟漪的湖面上,为学院添加了一份着清淡闲逸。 水体边缘是水面和堤岸的分界线,水体边缘的植物造景既能对水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自然过渡。在开阔的湖边通常采用适合水边生长、树形多变的针叶林、阔叶林、多种花灌木以及水生植物共同组成一处梦幻般的景观,优美的水中倒影使此处宛如仙境一般。就如图中的水松群和岸边的一些灌木和乔木以及在岸边的一些小建筑倒影于静谧的湖面所形成景观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世外桃源。 二、园林植物与园路组合造景: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承担着引导游人、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按其功能及性质的不同,一般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游步小道三种类型。

动植物调查报告

动物的调查报告 夏庄小学六年级一班栾文雪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常在电视里看到动物生活的一些精彩镜头:一头狮子将它的利齿插进一匹斑马的脖 颈里;一群野牛奔驰而过,扬起了冲天飞尘;一对丹顶鹤缠绵交颈翩翩起舞??但是在真实的 大自然中,这类场面是很少出现的。动物们在多数时间里的表现都是很“低调的”,它们会努 力地掩饰自己,尽力让自己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它们就像变魔术一样,凭空“消失”在 周围的环境中,必须仔细地“找”,才能发现它们的踪迹。这些动物是如何伪装的呢?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确定有代表性的动物的伪装作为具体研究对象。 2.搜集变色龙等会伪装的动物的伪装方式的资料。 3.整理,归纳搜集到的资料 (1)变色龙: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变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 又有利于捕捉猎物。变色这种生理变化,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皮肤里的色素 细胞的扩展或收缩来完成的; (2)章鱼碰上敌人,会喷出黑色的墨汁,以便于脱身; (3)羚羊跑得飞快,用来躲避强大对手的攻击; (4)乌龟有一层厚厚的、坚硬的外壳,如果有人要碰它,它马上就会把头缩进壳里,保 护自己; (5)刺猬碰到敌人,就缩成一团,以防御敌人; (6)河马以自己的大嘴巴,来吓跑敌人; (7)蜘蛛为了保护自己,织了一张网,如果昆虫来会被粘在上面,蜘蛛用它的毒牙咬住 昆虫,注射毒液; (8)蛇伸出舌头,来吓唬敌人;眼镜蛇碰到敌人,会喷出毒液,保护自己; (9)马站着睡觉,是为了保护自己,因为它一遇到猛兽来袭击,能快速逃跑; (10)黄鼠狼遇到敌人,会放臭屁,掩护自己逃脱; (11)壁虎遇到危险,自断尾巴逃走,不过几天就能长出新的尾巴了; (12)螃蟹在争斗中,会脱落钳子,但过一段时间会长出来; (13)斑马身上的花纹能起到保护作用,使猛兽在草丛中难以发现; (14)鱼靠身上美丽的色彩来伪装自己,适应环境,迷惑水中的敌人; (15)峨眉山枯叶蝶是昆虫里伪装的最巧妙的。它停在树上,双翅合并竖在背上,翅的 腹面颜色和树叶一致,翅膀很像叶脉,后翅的尾突恰好像是叶柄,一动不动,简直很难被发 现; (16)小野鸭通过装死,来逃脱猛兽的追捕; (17)海龙是个伪装高手,身上长满了像海草一样的东西,它躲在珊瑚丛里,敌人很难 发现它; (18)鸵鸟遇到敌人,把身体紧贴地面,由于它们身上羽毛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 容易瞒过敌人; (19)竿竹虫把自己伪装成竹竿一样,别人很难发现这是虫子; (20)黄貂鱼的尾巴上有一根有毒的刺,这是一种可怕的武器,这种鱼潜伏于泥沙之中, 身上的天然保护色使它们很难被发现; (21)鲸的角可以抵御敌人,敌人来了可以用角攻击敌人。葵和海百合利用酷似植物的 外形作掩护而捕捉食物; (22)角蝉(也叫棘刺虫),可模拟玫瑰刺而取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被子植物的一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被子植物的一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被子植物的一生》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5.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过程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问题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4人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方案二: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CAI课件),4人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播放录像(或CAI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方案一:4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 方案二: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指导看书,

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演示、启发学生调动经验储备,进行大胆假设。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 3.制定计划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究计划。推测实验结果。 方案二: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推测实验结果。 方案三:全班分成4个大组,分别针对不同因素(水、空气、温度、土壤等)设计实验方案,探讨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个大组又以4人为1小组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推出最佳方案,并用简图和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巡视指导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出示讨论提纲,指导学生讨论,针对性制定实验方案。帮助分组,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https://www.doczj.com/doc/7311905914.html, 4.实验探究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提出注意事项,督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 5.得出结论: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方案一: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和结果。 方案二:观察录像,相互交流说出实验探究的结果。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并进行描述。 6.表达和交流:交流探究的过程,分析结果。 方案一: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 方案二:组间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评比。评出:最佳方案、创意、假设、选材、观察、报告奖等对有创意的给予肯定,不成功的帮助分析原因,鼓励重做。组织学生间的交流和自评,参与互评。 7.本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进一步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设置对照组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植物调研报告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 银杏 形态特征 银杏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 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粗糙;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 散生,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无毛。在长枝上散生, 在短枝上簇生。球花雌雄异株,单性,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 的腋内,呈簇生状。4月开花,10月成熟,种子具长梗,下垂, 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种皮肉质,被白粉, 外种皮肉质,熟时黄色或橙黄色 生长习性 银杏为喜光树种,深根性,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较宽,能在高温多雨及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地区生长,但生长缓慢或不良;能生于酸性土壤(pH值4.5)、石灰性土壤(pH值8)及中性土壤上,但不耐盐碱土及过湿的土壤。 垂柳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 形态特征 小枝细长下垂,淡黄褐色。叶互生,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8~ 16cm,先端渐长尖,基部楔形,无毛或幼叶微有毛,具细锯齿, 托叶披针形。雄蕊2,花丝分离,花药黄色,腺体2。雌花子房 无柄,花期3~4月;果熟期4~6月。 生长习性 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潮湿深厚之酸性及中性土壤。较耐寒, 特耐水湿,根系发达,对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并能吸收二氧化硫。 合欢又名绒花树,马缨花。落叶乔木 形态特征 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合瓣花冠,雄蕊多条,淡红色。荚果条形, 扁平,不裂。高4-15米。树冠开展;小枝有棱角,嫩枝、花序和叶 轴被绒毛或短柔毛。托叶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于枝顶排成圆锥花 序;花粉红色;花萼管状,花期6-月;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 性喜光,喜温暖,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及轻度盐碱,对二氧化 硫、氯化氢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