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磷酸盐测定方法

磷酸盐测定方法

磷酸盐测定方法
磷酸盐测定方法

磷酸盐测定方法

一、测定:

1、将723分光光度计开机预热10分钟,并调曲线为700nm;

2、将蒸馏水倒入1cm的比色皿中,放置光度计中调100;

3、分别取50ml蒸馏水和水样倒入2个50ml比色管中,1#蒸馏水

比色管为空白,2#水样比色管为测定样品;

4、依次先加入1ml抗环血酸试剂,再加入2ml钼酸铵试剂,摇匀

后静沉10分钟;

5、将空白倒入比色皿放入光度计第一个比色槽调100,当显示为

“0”后将测定样品倒入另一个比色皿放入第二个比色槽,拉

动拉杆得出该样品的吸光度。

二、计算:

曲线:y=0.02933x+0.0048

样品数值=吸光度减0.0048 除以0.02933 乘以2 除以50

注:1、曲线每三个月从新测定;

2、曲线中“+0.0048”在计算中如果为“+”则减,如果为“-”

则加;

3、计算中“乘以2”为固定值;

4、计算中“除以50”为水样体积。

总磷检测分析方法

总磷 在天然水和废水中,磷几乎都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它们分为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和多磷酸盐)和有机结合的磷酸盐,它们存在于溶液中,腐殖质粒子中或水生生物中。 天然水中磷酸盐含量较微。化肥、冶炼、合成洗涤剂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及生水污水中常含有较大量磷。磷是生物生长的必需的元素之一。但水体中磷含量过高(超过L)可造成藻类的过量繁殖,直至数量上达到有害的程度(称为富营养化),造成湖泊、河流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坏。 1.方法的选择 水中磷的测定,通常按其存在的形式,而分别测定总磷、溶解性正磷酸盐和总溶解性磷,如下图所示 消解

2.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总磷的测定,于水样采集后,加硫酸酸化至PH≤1保存。溶解性正磷酸盐的测定,不加任何试剂。于2—5℃冷处保存,在24h内进行分析。 水样的预处理 采集的水样立即经μm微孔滤膜过滤,其滤液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测定。滤液经下述强氧化剂的氧化分解,测得可溶性总磷。取混合水样(包括悬浮物),也经下述强氧化剂分解,测得水中总磷含量。 (一)过硫酸钾消解法 仪器 (1)医用手提式高压蒸汽消毒器或一般民用压力锅(1—cm2)。(2)电炉,2kw。 (3)调压器、2kvA(0—220v) (4)50ml(磨口)具塞刻度管。 试剂 5%(m/V)过硫酸钾溶液:溶解5g过硫酸钾于水中,并稀释至100 ml。 步骤 (1)吸取ml混匀水样(必要时,酌情少取水样,并加水至25 ml,使含磷量不超过30μg)于50 ml具塞刻度管中,加过硫酸钾溶

液4 ml,加塞后管口包一小块纱布并用线扎紧,以免加热时玻璃塞冲出。将具塞刻度管放在大烧杯中,置于高压蒸汽消毒器或民用压力锅中加热,待锅内压力达cm2 (相应温度为120℃)时,调节电炉温度使保持此压力30min后,停止加热,待压力表指针将至零后,取出放冷。 (2)试剂空白和标准溶液系列也经同样的消解操作。 注意事项 (1)如采样时水样用酸固定,则用过硫酸钾消解前将水样调至中性。 (2)一般民用压力锅,在加热至顶压阀出气孔冒气时,锅内温度为120℃。 (3)当不具备压力消解条件时,亦可在常压下进行,但操作步骤如下: 分取适量混匀水样(含磷不超过30μg)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至50 ml,加数粒玻璃珠,加1 ml3+7硫酸溶液,5ml 5%过硫酸钾溶液,置电炉上加热煮沸,调节温度使保持微沸30—40min,至最后体积为10ml 止。放冷,加1滴酚酞指示剂,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刚呈微红色,再滴加1mol/L硫酸溶液使红色腿去,充分摇匀。如溶液不澄清,则用滤纸过滤于50 ml比色管中,用水洗锥形瓶及滤纸,一并移入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供分析用。 一、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人文地理历年考研真题98—06

华中师范大学98-06人文地理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 1998年研究生人学考试试题专业:人文地理科目:人文地理学 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 一、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20分) 二、论述并评价三种典型的区位理论模式?(25分) 三、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有哪些?请选择四个重要分支学科对其研究对象与内容分别论述之。(25分) 四、论人地关系的协调原则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0分) 华中师范大学 1999年研究人学考试试题 专业:人文地理科目:人文地理学方向:旅游文化、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简述人地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18分)。 二、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理论有哪些(16分)? 三、论述行为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16分)。 四、阐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它们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5分)。 五、分析下段文字的人文地理学价值(25分)。 江南饶薪,取火于木;江北饶煤,取火于土。西北山高,陆行而无舟楫;东南泽广,舟行而鲜车马。海南人食鱼虾,北人厌其腥;塞北人食乳酷,南人恶其;河北人食胡葱蒜,江南畏其幸辣。而身不自觉,此皆水土积习,不能强同。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南宜稻,北宜黍、粟、、菽。天造地设,开辟已然,不可强也。……自昔以、冀、河、洛为中国,楚、吴、越为麦,今声名文物,反以东南为盛,大河南北不无少让何?客有云:“此天运循环,地脉移动,彼此乘除之理”。今日东南之独盛也,然东南他日盛而久,其未势有不转而云贵、百 ? ——摘自明代王士性《广志绎》。 华中师范大学 2000年研究人学考试试题专业:人文地理学科目:人文地理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人地关系: 2.人口容量: 3.城市化: 4.文化区: 5.行为地理学: 二、简述题(35分): 1.简述近代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15分)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0分) 3.产业分布有哪些特性和基本规律?(10分)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述中国的人地关系现状及其协调对策。 2.试以中国为例,说明不同区域的文化风格对不用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学试题 1.略论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演变过程。(20分) 2.试说明文化、文化地理、文化景观的基本概念及其人文地理学中的作用与地位。(20分)3.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我国的人口政策。(20分) 4.略述全球政治地理的基本格局。(20分) 5.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地理学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地理学如何在可持续发展中发展。(20分)

正磷酸盐的测定

正磷酸盐的测定 一、分析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生成黄色的磷钼杂多酸,用抗坏血酸还原成磷钼蓝。该蓝色溶液在710nm处有最大吸光度,可用分光光度法定量之。 二、仪器、试剂 1 仪器:各种型号的分光光度计。 2 试剂: 2.1 钼酸铵溶液:称取7g钼酸铵,准确至0.001g,溶入约500ml水中,加入0.2g酒石酸锑钾及80ml浓H2SO4,冷却后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棕色瓶中,此液有效期为半年。 2.2 抗坏血酸溶液:称取17.6g抗坏血酸,溶入约500ml水中,加入EDTA0.2g及8ml甲酸,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棕色瓶中,此液有效期为一个月。 2.3 磷酸根标准溶液:称取0.7165g预先在100~105℃干燥过的磷酸二氢钾,溶于约500ml 水中,转入容量瓶中稀释至1000ml摇匀。此液1ml含0.5mg磷酸根离子。再吸取20次液移入500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液1ml含0.02mg磷酸根离子。 三、分析步骤 1 工作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1ml含0.02mg磷酸根离子的标液1.0;2.0;3.0;4.0;5.0; 6.0; 7.0; 8.0ml于8只50ml容量瓶中,依次向其中加入25ml水及5ml钼酸铵溶液摇匀,再加入3ml抗坏血酸溶液,然后稀释到刻度摇匀,在室温下放置10分钟,在710nm处,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测其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磷酸根离子的毫克数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2 水样的测定:吸取20ml水样于容量瓶中,加入5ml钼酸铵溶液及3ml抗坏血酸溶液,用水稀释到刻度,在室温下放置10分钟,在710nm处,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测其吸光度。 3 计算: X(×10-6W)=(A/V)×1000 式中:A——与水样吸光度相对应的磷酸根离子的毫克数。 V——水样得体积毫升数。 X——正磷酸盐的含量以磷酸根计。 四、注意事项 本方法适用于循环冷却水中正磷酸盐的测定,测定范围为0.01~6mg/l磷酸根离子。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磷酸盐的测定

实 验 报 告 姓名: 班级: 同组人: 自评成绩: 项目 磷酸盐的测定 课程: 分析化学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钼蓝法测定磷酸盐含量的方法和原理。 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强酸性条件下,水样中的活性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生成淡黄色的磷钼黄。磷钼黄被氯化亚锡)(2 SnCl 还原成蓝色的磷钼蓝。蓝色深浅与活性磷酸盐含量成正比,在690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值。通过比色法可测出水样中活性磷酸盐的含量。 注意事项 (1)实验用玻璃器皿应用酸洗涤,不应用含有磷的洗涤,以免玻璃表面吸附作用而造成磷酸盐的污染和样品中磷酸盐的损失。 (2)若水样有明显颜色,则应在锥形瓶里的100ml 水样中加400mg 活性炭,摇动5min ,用2~3张重叠滤纸过滤后做测定。定性滤纸和活性炭会带进微量磷酸盐,应用同样的活性炭做空白实验。 (3)显色后应在30min 内测完溶液吸光值,30min 后溶液的颜色将逐渐变浅。 (4)若对精确度要求较高时,应增加平行实验。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 分光光度计722型或其他型号 吸管25ml 、10ml 、2.0ml 、1.0ml 具塞比色管50ml6支 容量瓶100ml .烧杯250ml 小漏斗 量筒 试剂: 1.活性炭 粉末 2.硫酸溶液(1:1) 在不断搅拌下,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倒入同体积的蒸馏水中。 3.钼酸铵溶液(10%) 称取5g 钼酸铵[]O H O Mo NH 2247644)(?溶解后稀释至50ml ,到其 澄清液,贮存于聚乙烯瓶中。 4.氯化亚锡甘油溶液(2.5%) 称取2.5g O H SnCl 222?溶于100ml 甘油中,温热搅拌使其溶解。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 5.钼酸铵—硫酸混合试剂 将钼酸铵与硫酸按1:3的体积比混合,避光保存于聚乙烯瓶中。如果变蓝,须重新配制。 6.磷酸盐标准溶液 KH 2PO 4标准贮备溶液:将分析纯KH 2PO 4在115℃烘干1h ,置于干燥器冷却后,称取1.3610g ,溶于蒸馏水转移至10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匀。加2ml 氯仿,混匀。避光保存。 KH 2PO 4标准使用溶液:移取KH 2PO 4标准贮备溶液1.00ml 于1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00ml 含磷酸盐态磷(PO 43---P )0.10μmol 。使用前配制。

华中师范大学历年自然地理学_试题

1华中师范大学历年自然地理学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 1998年研究人学考试试题 专业:自然地理科目:自然地理学 方向:城市土地与环境旅游地貌学 一、简述地球的巨大质量和体积所具有的地理意义。(10分) 二、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10分) 三、按形成方式,简述自然界矿物形成的基本类型。(8分) 四、简述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东、西岸洋流的性质。(8分) 五、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包括哪些。(7分)? 六、在较长时期内,人类生产生活最基本的水源是哪一部分水资源?为什么(9分)? 七、土壤资源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其基本特点是什么(10分)? 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两者在运行过程中区别是什么?如何理解能量转化的“百分之十率”(10分)? 九、城市是独特的人工生态系统,试分析城市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不同特点。(14分) 十、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的统一,你如何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生态效益”的含义(14分)? 华中师范大学 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自然地理科目:自然地理学基础 方向: 一、简答题(共58分) 1.试对南、北两半球的海陆分布进行简单分析比较,并简述由此引起的两者气候的基本特征。(8分) 2.地震波的体波又分为哪两种类型?发生地震时,这两类地震波到达地面的对序地面物质的震动方向如何?我国台湾处在世界哪一地震主要分布带上?(12分).3.简述东亚季风与西南季风成因与特点上的主要差别。(10分) 4.简析在夏季和冬季湖泊水体温度的垂直分布状况。(6分) 5.为什么热带地区的岩溶地貌特别发育?(6分) 6.为什么说气候是土壤形成和发育的重要因素?(8分) 7.简述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8分) 二、综合论述题(共42分) 1.当前世界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主要特点和趋向?简述你对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前景的基本观点。(20分) 2.建立合理的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主要应注意哪些问题?(22分) 华中师范大学 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的活性磷酸盐无机磷精选文档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的活性磷酸盐无 机磷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的活性磷酸盐无机磷 1 适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本法引自海洋监测规范,适用于海水中活性磷酸盐的测定。 水样经 μm 滤膜过滤后贮于聚乙烯瓶中。若样品采集后不能立即分析,则应快速冷冻至-20℃保存,样品熔化后立即分析。 2 方法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活性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黄,用抗坏血酸还原为磷钼蓝后,于882 nm 波长测定吸光值。 3 试剂及其配制 除非另作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水或等效纯水。 硫酸溶液:c (H 2SO 4)= mol/L 在搅拌下将300 mL 硫酸(H 2SO 4,ρ=1.84 g/mL)缓缓加到600 mL 水中。 3.2 酒石酸锑钾-钼酸铵混合溶液 钼酸铵溶液: 溶解28 g 钼酸铵〔(NH 4)6Mo 7O 24·4H 2O 〕于200 mL 水中。溶液变混浊时,应重配。 酒石酸锑钾溶液: 溶解6 g 酒石酸锑钾(C 4H 4KO 7Sb·2 1H 2O)于200 mL 水中 ,贮于聚乙烯瓶中。溶液变混浊时,应重配。 混合溶液: 搅拌下将45 mL 钼酸铵溶液加到200 mL 硫酸溶液中,加入5 mL 酒石酸锑钾溶液,混匀。贮于棕色玻璃瓶中。溶液变混浊时,应重配。 抗坏血酸溶液 溶解20 g 抗坏血酸(C 6H 8O 6)于200 mL 水中,盛于棕色试剂瓶或聚乙烯瓶。在4℃避光保存,可稳定1个月。 磷酸盐标准贮备溶液:ρp = mg/mL 称取1.318 g 磷酸二氢钾(KH 2PO 4),优级纯,在110~115℃烘1~2 h)溶于10 mL 硫酸溶液及少量水中,全量转入1 000 mL 量瓶,加水至标线,混匀,加1 mL 三氯甲烷(CHCl 3)。此溶液 mL 含 mg 磷。置于阴凉处,可以稳定半年。 磷酸盐标准使用溶液:ρp = μg/mL 量取 mL 磷酸盐标准贮备溶液至100 mL 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混匀,加两滴三氯甲烷(CHCl 3)。此溶液 mL 含 μg 磷。有效期为一周。 4 仪器及设备

人文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 B、人文地理学 C、文化地理学 D、政治地理学 2.首创“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的是希腊学者。 A、希罗多德 B、希波革拉第 C、柏拉图 D、埃拉托色尼 3.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 A、竺可桢 B、胡焕庸 C、张相文 D、李旭旦 4.制度文化亦称为文化。 A、社会 B、政治 C、经济 D、法律 5.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6.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除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外,还有。 A、自然因素 B、行为因素 C、气候因素 D、海拔因素 7.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的行为。 A、出生地 B、定居地 C、迁入地 D、迁出地 8.1934年,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人口转变理论。 A、寇尔 B、布莱克 C、兰迪 D、诺特斯坦 9.人口构成,又称人口结构,指的是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 A、人地系统 B、生态系统 C、社会系统 D、人口系统 10.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人口压力说,二是说。 A、食物短缺 B、食物过剩 C、宴享 D、需求 11.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农业。 A、狩猎 B、采集 C、定居 D、迁移 12.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是与生产能力过剩。 A、需求不旺 B、需求过旺 C、需求稳定 D、需求波动 13.种族是指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A、文化形态 B、社会形态 C、自然体质 D、心理素质 14.一般认为,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 A、思维 B、劳动 C、行为 D、心理 15.以下属于宗教传播方式之一的是。 A、交流和转教 B、经商与贸易 C、武力侵略 D、文化侵略 16.以下属于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 1 / 5 A、资源价值 B、收入水平 C、距离远近 D、感知环境 17.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界限。 A、移动 B、通勤 C、地域 D、网络 18.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 A、区域 B、国家 C、地区 D、世界 19.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提出了世界战略重点“陆缘”学说。 A、麦金德 B、马汉 C、柯恩 D、斯皮克曼 2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D、印欧语系C、闪一含语系、科依桑语系A、汉一藏语系B得分

元素磷含量的测定方法

元素磷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参考ZBG76002—90适用于循环冷却水中磷的测定,其含量为0.02~50mg/L。 1 方法提要 在酸性介质中,膦酸盐、亚磷酸与过硫酸铵在加热的条件下,转变成正磷酸,利用钼酸铵和磷酸反应生成锑磷钼酸配合物,以抗坏血酸还原成“锑磷钼蓝”,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总磷酸盐(以PO43-计)的含量。 2 试剂和材料 2.1 磷酸盐标准贮备液:1 mL溶液含有0.500 mg PO43-;称量0.7165 g 预先在100~105℃干燥至恒重的磷酸二氢钾,精确至0.0002 g ,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2 磷酸盐标准溶液:1 mL溶液含有0.020 mg PO43-;吸取20.00 mL磷酸盐标准贮备溶液(2.1)于5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3 钼酸铵溶液:称量6.0 g钼酸铵溶于约500 mL水中,加入0.2 g酒石酸锑钾和83 mL 浓硫酸,冷却后稀释至1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贮存期6个月; 2.4 抗坏血酸溶液:称量17.6 g抗坏血酸溶于适量水中,加入0.2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8 mL甲酸,用水稀释至1L,混匀,贮存于棕色瓶中,贮存期15d; 2.5 硫酸:c(H2SO4)=0.5 mol / L; 2.6 过硫酸铵24g / L溶液,贮存期7d; 3 仪器和设备 3.1 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400~800 nm; 3.2 可调电炉:800W。 4 工作曲线的绘制 在一系列50mL容量瓶(或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00,1.00,2.00,3.00,4.00,5.00 mL磷酸盐标准溶液(2.2),加水约20 mL,然后加入5mL钼酸铵溶液(2.3)和3 mL抗血酸溶液(2.4),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于25~30℃下放置10 min。在710 nm处,用1cm的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 5 试验步骤 5.1 正磷酸含量的测定 吸取20mL经中速滤纸过滤后的水样于50 mL容量瓶(或比色管)中,加入20 mL水,再加入5 mL钼酸铵溶液(2.3)、3 mL抗坏血酸溶液(2.4),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25~30℃下放置10 min。在710 nm处,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 5.2 总磷酸盐含量的测定 吸取10mL经中速滤纸过滤后的水样于100 mL锥形瓶中,加入1 mL硫酸溶液(2.5)和5 mL过硫酸铵溶液(2.6),稀释到约25mL,在可调电炉(3.2)上缓缓煮沸15 min 以上至溶液快蒸干为止。取下,冷却至室温,移入50 mL容量瓶(或比色管)内。加入5 mL钼酸铵溶液、3 mL 抗坏血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于25~30℃下放置10 min,在710 nm处,用1 cm的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

磷酸根的测定

磷酸根的测定 一、原理 1、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经过氧化性酸的消化,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化成磷酸根离子(PO43-)。 随之用钼酸铵和酒石酸锑钾与之反应,生成磷钼锑杂多酸、再用抗坏血酸把它们还原为深色钼蓝。 2、干扰 砷酸盐与磷酸盐一样也生成钼蓝。μg/ml的砷就会干扰测定。六价铬、二价铜、亚硝酸盐能使结果低。 二、仪器与试剂 分光光度计吸量管2ml 移液管10ml 容量瓶100ml 锥形瓶250ml 比色管25ml 擦镜纸吸水纸过硫酸铵(固体)2mol/L硫酸2mol/L盐酸 6mol/L氢氧化钠1%酚酞 钼酸铵溶液:溶解20g(NH4)6MoO24·4H2O于500ml蒸馏水中,用塑料瓶在4℃时保存。 抗坏血酸溶液:L(溶解1.76g抗坏血酸于100ml蒸馏水中,转入棕色瓶, 如在4℃时保存,可维持一个星期不变)。 混合试剂:50ml 2mol/L硫酸,5ml酒石酸锑钾溶液,15ml钼酸铵溶液和30ml抗坏血酸溶液。混合前先让上述溶液达到室温,并按上述次序混合。在加入酒石酸锑钾或钼酸铵后,如混合试剂有混浊,须摇动混合试剂,并放置几分钟,至澄清为止。如在4℃时保存,至少能维持一个星期不变。 磷酸盐贮备液(1mg/ml磷):称取1.098g KH2PO4,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即得ml磷溶液。 磷酸盐标准液:量取贮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得磷含量为 10μg/ml的工作液。 三、实验步骤 1、水样处理:

从水体中取出有代表性的水样。量取水样200ml二份,分别加入250ml锥形瓶中,(另取100ml蒸馏水与之对比照),分别加入1ml 2mol/L硫酸,2g过硫酸铵,微沸约1小时,补加蒸馏水使体积为25~30ml,(如锥形瓶内有白色凝聚物,应用蒸馏水将其冲入溶液中),再加热数分钟。冷却后,加1滴酚酞,并用6mol/L氢氧化钠将溶液中和至微红色。再滴加2mol/L盐酸使粉红色刚好褪去,转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吸取25ml转移至50ml比色管中,加1ml混合试剂,摇匀,放置10分钟,使之显色,加水稀释至刻度再摇匀,放置10分钟,用不1厘米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测定880nm处的吸光度。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吸取10μg/ml磷标准溶液,,,,,,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稀释至25ml,加入混合试剂,摇匀后放置10分钟,加水至刻度,再摇匀,10分钟后,用不1厘米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测定880nm处的吸光度。 四、结果处理: 由标准曲线查到磷的含量,按下式计算水体中磷含量: P(g/L)=Pi / V ×10-3 Pi:由标准曲线上查得磷含量(μg) V:测定时吸取水样的体积(体实验为V=) (注:水样较浑浊时,空白溶液除酒石酸锑钾和抗坏血酸不加外,其余都加)

人文地理试题

人文地理学问答题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上海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上海师范大学2000年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简答 1.试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2.拉采尔的主要学术观点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涵 4.人地关系可能论 5.人与自然共同创造 6.上海市的农业分布自近郊至远郊为蔬菜带,花卉带,乳奶带,棉粮带,这是何种区位理论 7.地理中的景观术语与社会生活中的景观有什么不一样8.引力模式9.增长极10.点轴开发模式11.劳动区域分工 12.人类历史上人口自然增长的三个阶段13.人口容量14.PRED问题15.逆城市化 16.麦金德的中枢地带,世界岛,新月地带各指哪些地区17.文化区的划分依据 18.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的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19.民族的划分的基本要求20.认知地图 二.任选其中的六题回答 1.扶贫工程中不少地方采取了移民迁出的方法,为什么不能通过增加投资,输入人力的方法加以解决呢?为什么不鼓励人民战天斗地来改造自然环境来解决呢 2.某省进行城镇体系规划,有人提出建设一座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而其他地区则规划数以几百个的万人以下的小城镇,这种规划设想对不对,为什么? 3.有人主张为减少大城市的交通,住房紧张状况应严格控制人口。禁止其他地区人口和流动人口进入城市,这样做对吗?将造成怎么样的后果 4.某地区开辟了一旅游基地,经过测算门票收入在十年内收不回成本,有人认为这种开发不合理,不经济,还有人主张从区域范围看是合理的经济的,

那种观点对?为什么 5.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城市群的区位优势 6.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战略中地缘战略对策7.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论述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2.对比“优先发展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发展”和“积极发展小城市适当发展中等城市,控制大城市的发展”两中战略思想的利弊 3.论加强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 2001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填空 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2.地理学主要特点 3.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 4.中心地理论的创始人 5.农业区位论的创始人 6.麦金德提出的地缘政治理论二辨析 1.区位,区域,景观2.人口,人民,民族,种族3.环境,资源,能源4.实证主义,人本主义5.人文地理学,文化地理学 6.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生产关系决定论 三解释 1.增长极 2.重力模型 3.劳动地域分工 4.逆城市化 5.行为矩阵 四.论述 1.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与地理的关系 2.运用人文地理原理论述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和基本战略 3.我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问题 4.文化的现代性和多样性 5.经济全球

正磷酸盐含量的测定培训资料

正磷酸盐含量的测定

正磷酸盐含量的测定 3.1正磷酸盐含量的测定的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生成黄色的磷钼杂多酸,然后用抗坏 血酸使之还原成变成蓝色络合物即磷钼蓝,在710 nm最大吸收波长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反应式: 消化后水样中的正磷酸盐,与钼酸铵试剂在强酸溶液中作用,生成淡黄色磷 钼酸铵: PO43-+3NH 4++12MoO 42-+24H +=(NH4)3PO4 12M O O 3+12H 2O 磷钼酸铵在一定酸度下,可被还原剂(如氯化亚锡、抗坏血酸或称维生素C 亚硫酸钠等)还原成蓝色化合物,叫“钼蓝”: (NH4)3PO4 12MoO 3+SnCl2+H+—(M0O2 4MoO 3)2 H3PO4(钼蓝大致成分)3.2试剂和材料 3.2.1 硫酸:(1+1)溶液 3.2.2 磷酸二氢钾:分析纯 3.2.3 甲酸:分析纯 3.2.4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分析纯 3.2.5 抗坏血酸(20g/L溶液):称取10g抗坏血酸(精确至0.5g ),称取0.2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0H14QN2NQ ? 2H.O),精确至0.01g,溶于200mL水中,加入8.0mL甲酸,混匀。移入500mL容量瓶中定容,倒入棕色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有效期一个月) 3.2.6 钼酸铵溶液(26g/L溶液):称取26g钼酸铵(精确至0.5g ),称取1g

酒石酸锑钾(KSbOCiQ ? 1/2甩。(精确至0.01g ),溶于400mL去离子水 中,加入460mL(1+1 )硫酸溶液,混匀,冷却后用定容至1L容量瓶中,倒入棕色试剂瓶,贴上标签。(有效期两个月) 327 磷标准溶液(1ml含有O.5mgPOf-):称取0.7165g已在100?105C干燥恒重过的磷酸氢二钾(精确至0.0002g)溶于约500ml高纯水中,定量转移至1L 比色管中,用高纯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备用。 3.2.8 磷标准溶液(1ml含有0.02mgPO-):取20.00mL磷标准溶液(3.2.7)于 500mL比色管中,用高纯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3.3仪器、设备3.3.1 UV1700 分光光度计 3.3.2比色 管: 50mL 3.3.3 比色 皿: 1cm 3.3.4 二角 瓶: 125mL 3.3.5电炉 3.4分析步骤 3.4.1绘制工作曲线 (1 )取6只50mL比色管,分别加入磷标准操作溶液( 3.2.8)0.00mL,1.00mL,3.00mL,5.00mL,7.00mL,9.00mL (2)显色:向各管中加入25mL水, 2.0mL钼酸铵溶液(3.2.6),3.0mL抗坏血酸溶液(3.2.5 ),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室温下放置10分钟。

5磷酸盐的测定

海水中磷酸盐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抗坏血酸还原磷钼蓝法测定海水中活性磷酸盐的基本原理,熟悉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测定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如试剂的配制,分光光度计或营养盐自动分析仪的使用等。 二、方法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活性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黄络合物,在酒石酸锑钾存在下,磷钼黄络合物被抗坏血酸还原为磷钼蓝络合物,于882nm波长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三、试剂及其配制 1. 磷酸盐标准液 (1)磷酸盐标准贮备溶液:c(PO43--P)=10000 μmol/L 称取1.3609g磷酸二氢钾(KH2PO4,优级纯,在100-115℃烘2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用少量水溶解后,全量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低温冷藏,有效期六个月。 (2)磷酸盐标准使用溶液:c(PO43--P)=100 μmol/L 移取1ml磷酸标准贮备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贮存于棕色玻璃瓶中,有效期1天。 2. 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17% 在水浴冷却和不断搅拌下,将60ml硫酸(H2SO4, ρ=1.84g/ml)缓慢加入300ml 水中,贮存于玻璃中 3. 钼酸铵溶液:ρ=30.0g/L 称取15.0g钼酸铵[(NH4)6Mo7O24·4H2O]溶于水中并稀释至500ml,贮于聚乙烯瓶中,避光保存。 4. 抗坏血酸溶液:ρ=54.0g/L 称取5.40g抗坏血酸(C6H8O6)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此液贮于聚乙烯瓶中,避免阳光直射。有效期为一星期,在5-6℃下低温保存,可稳定一个月。 5. 酒石酸锑钾溶液:ρ=1.4g/L 称取1.4g酒石酸锑钾(KSbO·C4H4O6·1/2H2O)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贮于聚乙烯瓶中,有效期为六个月。 6. 硫酸-钼酸铵-酒石锑钾混合溶液 依次量取100ml硫酸溶液,40ml钼酸铵溶液,20ml酒石酸锑钾溶液,混合

文化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论述题(10*10=100) 1:试论述生产文化的地域性 2:怎样理解生活文化的地域性 3:影响物质文化地域性的因素有哪些? 4:怎样理解语言与地理、社会环境的关系? 5:地名的主要性能(性质和职能)是什么?地名景观的种类有哪几种? 6:宗教与地理环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7:你对文学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怎样的理解? 8:文化生态学: 9:怎样理解文化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10:应用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地理学问题应注意些什么(简答) 1:(1)农业文化具有地域性,世界农业文化文化区的存在就是农业文化区域性的充分表现。根据其鲜明的地域特点,分布上可分为热带雨林农业文化区、草原农业文化区、干旱沙漠农业区文化区等8大农业文化区。(2)工业产业文化的地域性,一般遵循工业产业分布的特点和区域差异。由于不同的工业生产的所要 求的各类要素的配置不一样,所以工业产业就形成了明显的的地区差异。此外,特定时期的国家政策也会对工业生产的布局带来影响。 2:主要可以分为衣、食、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服饰文化:在衣着方式、制衣布料、服饰色彩、服装形态等方面都有鲜明的地域性。如制衣布料,因其衣料资源的分布差异,早期的地区差异明显:中国广泛使用丝绸,南亚多用黄麻,靠近北极都用兽毛衣料。

(2)饮食文化:在食物原料、烹饪等方面,区域间都出现了差异。因各地食材不同,人们口味不一,形成了“南甜北咸”的八大菜系。 (3)居住文化: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居住形式。因地域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不用,就形成了口袋房、四合院、洞穴式、干栏式等风格形式的建筑。 3:(1)自然因素:主要指自然地理环境:气候通过对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而形成与各地气候条件相符的物质文化;地形和水文因素对于生产和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而地质和生物对居住文化、交通运输、饮食结构都有一定影响。 (2)社会、人文因素:首先经济条件决定了物质文化的内容、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其变化还影响着居住文化;再者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对信仰宗教的民族的物质文化有重要影响;其次文化交流、民族交往可以使个民族、各地区的物质文化相互交融和吸纳。 4: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及分布格局等于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环境与语言的产生:首先语言中的词汇受环境的影响的最大、最直接;其次,环境过语言来作用于语音,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人心理上、生理上的差异,从而引起人语音、声调以及表达感情方式的不尽相同;环境还对语言的语法产生有影响,环境塑造出的民族心态会在语法上体现。 (2)环境对语言插播、演进的影响:语言自身的发展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变化的影响。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往往会促进或阻碍语言的传播,从未形成了方言;而人文环境的对语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政区域、移民、国家政策及经济水平等因素对语言发展的强烈影响。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建制往往对语言的传播扩散骑着决定性作用。国家的方针则往往通过影响移民来影响语言的扩散。 5:地名的主要性能是:社会性、历史性、文物性、指位性、地域性、稳定性、可变性和衍生性。地名景观的种类:山水地名(赤峰、华山)、示位地名(山南水北为阳,衡阳)、寄意地名(西安、宝鸡)、特产地名(盐城)、民

总磷检测分析方法

总 磷 在天然水和废水中,磷几乎都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它们分为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和多磷酸盐)和有机结合的磷酸盐,它们存在于溶液中,腐殖质粒子中或水生生物中。 天然水中磷酸盐含量较微。化肥、冶炼、合成洗涤剂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及生水污水中常含有较大量磷。磷是生物生长的必需的元素之一。但水体中磷含量过高(超过0.2mg/L )可造成藻类的过量繁殖,直至数量上达到有害的程度(称为富营养化),造成湖泊、河流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坏。 1. 方法的选择 水中磷的测定,通常按其存在的形式,而分别测定总磷、溶解性正磷酸盐和总溶解性磷,如下图所示 正磷酸盐的测定,可采用钼锑抗光度法;氯化亚锡钼蓝法;离子色谱法。 消解 消解

2.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总磷的测定,于水样采集后,加硫酸酸化至PH≤1保存。溶解性正磷酸盐的测定,不加任何试剂。于2—5℃冷处保存,在24h内进行分析。 水样的预处理 采集的水样立即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其滤液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测定。滤液经下述强氧化剂的氧化分解,测得可溶性总磷。取混合水样(包括悬浮物),也经下述强氧化剂分解,测得水中总磷含量。 (一)过硫酸钾消解法 仪器 (1)医用手提式高压蒸汽消毒器或一般民用压力锅(1— 1.5kg/cm2)。 (2)电炉,2kw。 (3)调压器、2kvA(0—220v) (4)50ml(磨口)具塞刻度管。 试剂 5%(m/V)过硫酸钾溶液:溶解5g过硫酸钾于水中,并稀释至100 ml。 步骤

(1)吸取25.00 ml混匀水样(必要时,酌情少取水样,并加水至 25 ml,使含磷量不超过30μg)于50 ml具塞刻度管中,加过硫 酸钾溶液4 ml,加塞后管口包一小块纱布并用线扎紧,以免加热时玻璃塞冲出。将具塞刻度管放在大烧杯中,置于高压蒸汽消毒器或民用压力锅中加热,待锅内压力达1.0kg/cm2(相应温度为120℃)时,调节电炉温度使保持此压力30min后,停止加热,待压力表指针将至零后,取出放冷。 (2)试剂空白和标准溶液系列也经同样的消解操作。 注意事项 (1)如采样时水样用酸固定,则用过硫酸钾消解前将水样调至中性。 (2)一般民用压力锅,在加热至顶压阀出气孔冒气时,锅内温度为120℃。 (3)当不具备压力消解条件时,亦可在常压下进行,但操作步骤如下: 分取适量混匀水样(含磷不超过30μg)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至50 ml,加数粒玻璃珠,加1 ml3+7硫酸溶液,5 ml 5%过硫酸钾溶液,置电炉上加热煮沸,调节温度使保持微沸30—40min,至最后体积为10 ml 止。放冷,加1滴酚酞指示剂,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刚呈微红色,再滴加1mol/L硫酸溶液使红色腿去,充分摇匀。如溶液不澄清,则用滤纸过滤于50 ml比色管中,用水洗锥形瓶及滤纸,一并移入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供分析用。

水中磷酸盐含量的测定的实验报告.doc

实验报告 (1)方法提要 在酸性条件下,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生成黄色的磷钼杂多酸,再用抗坏血酸还原成磷钼蓝,于 710nm最大吸收波长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2)试剂材料和实验步骤 a.磷酸二氢钾; b.硫酸溶液( 1+1); c. 抗坏血酸溶液( 20g/L ):称取 2g 抗坏血酸,精确至,溶于100mL水中, 混匀,贮存于棕色瓶中(有效期一个月); d. 钼酸铵溶液( 26g/L ):称取钼酸铵,精确至,称取酒石酸锑钾( 2H2O), 精确至,溶于100mL水中,加入 230mL硫酸 (1+1) 溶液,混匀,冷却后用水稀释 至 500mL,混匀,贮存于棕色瓶中(有效期两个月); e.磷标准贮备溶液(1mL含有): 准确称取预先在100~105℃干燥并已恒重 过的磷酸二氢钾,精确至,溶于约 500mL水中,定量转移至 1L 容量瓶中,用水稀 释至刻度,摇匀; f.磷标准溶液( 1mL含有):取磷标准贮备溶液于 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 释至刻度,摇匀。 (3)仪器和设备 分光光度计:带有厚度为 1 ㎝的吸收池。 (4)分析步骤 a.工作曲线的绘制:分别取(空白),,,,,,,,磷标准溶液于 9 个 50mL容 量瓶中,依次向各瓶中加入约 25mL水、钼酸铵溶液,抗坏血酸溶液,用水稀释至 刻度,摇匀,于室温下放置10min. 在分光光度计710nm处,用 1 ㎝吸收池,以空白调零测吸光度。以测得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相对应的 PO43-量(μ g)为横坐 标绘制工作曲线。 现象:滴定是会发生分层现象,摇匀之后变成颜色依次变深的蓝色。 实验数据分析: 标准溶 123456789 液 加入溶 液量 mL 3- 量10 12 14 16 PO4 20 40 60 0 80 (μg)0 0 0 0 浓度 mg/L 吸光度 值 A 1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070501) 一、学科简介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空间分异规律,它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全球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自然灾害频发、人类生存环境压力大等突出问题情况下,为发挥我校在3S技术应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土壤学、生态学、气象学、林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优势,本学科着重开展3S技术在区域环境变化中的应用、水土资源与环境、生态恢复与环境变迁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培养具有高层次科学研究、高水平教学及高级管理与决策的自然科学学术人才。 四川农业大学现有从事自然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人员1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5名,讲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人数7名,具有硕士学位人数4名。学术队伍涵盖了我校土壤学、生态学、气象学、农业资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初步形成了3S技术应用、水土资源与环境、生态恢复与环境变迁等3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目前已承担省部省级科研项目8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学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EI收录17篇,获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次奖1项。 二、培养目标 1、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理论基础,较好地掌握现代自然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 2、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掌握3S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能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从事自然地理学研究工作,从事本领域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设置 四、课程设置 (二)主干课程说明 为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需要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 1、《现代自然地理学》

地理教育专业310级《人文地理学》科试卷(A)答案及评分标准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教育专业310级《人文地理学》科试卷(A )答案及评分标准 命题教师:胡 莉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适度人口的概念是建立在人口容量概念的基础上的,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适度人口有实力适度人口和经济适度人口。 2、民族: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 3、等级规模法则:1913年奥尔巴哈指出地域城市人口规模组合呈现一定规则。通常人口规模居第二位的城市其人口为居第一位城市人口的1/2,第三位城市为第一位城市人口的1/3,以此类推。这种人口规模规律,称为等级规模法则(ran-size rule )。1949年济普夫更明确了这一规律,因此称之为奥尔巴哈-济普夫法则。 Pr 为r 等级城市的人口数量;r 为人口规模的等级;P1为最大人口的数量;q 为常数 4、心理图谱:心理图谱是人们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幻想出的心理图片或通过大脑回忆出的地理事物图象。人们大脑中产生的心理图谱复杂程度不一,但都是以空间形状要素来表达的,主要包括各种道路和路线、显著的地貌和地物,以及明显的区域组成,形成具有一定方向与距离的不同空间类型的心理图谱。 5、国家权力:综合国力(国力或国家权力)是指一国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 效使用它的能力。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是领土空间,自然资源,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国民士气,政府的质量。 6、牲畜育肥农业:牲畜育肥农业是一种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的农业。这种农业以种植的谷物为饲料,以饲养所养的牲畜为最终产品投放市场。其在世界上的分布区主要有美国的大湖以南的大片地区,欧洲从西班牙北部开始,经地中海沿岸与大西洋、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中间向东延伸的地区和巴西东南部地区。 7、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旅游客源地是产生旅游者的地域,即游客的来源地。客源地1.p q r r p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