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竖炉焙烧培训教案

竖炉焙烧培训教案

竖炉焙烧培训教案
竖炉焙烧培训教案

竖炉焙烧工艺操作参数原理及要求

1、竖炉焙烧;

⑴生球通过布料机连续不断的、均匀的布入炉内,经过干燥、预热、焙烧、均热、冷却五个阶段,焙烧后的球团矿从炉底部均匀的排出,在竖炉操作过程中要求排球量与布入生球量基本平衡,因此竖炉生产是个连续作业的过程。

⑵生球由梭式布料机布入竖炉内,以一定的速度向下移动,由设置在竖炉两侧的煤气燃烧室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从火口喷入炉内,对生球进行焙烧。同时由冷却带冷却热交换所产生的热量,也为焙烧过程提供一定热量。

⑶生球首先布料在竖炉烘床上进行干燥脱水,预热氧化进入焙烧带,在高温下发生固结;再经过均热带,完成全部固结过程;

⑷固结后的球团与由从下往上滚入冷却带与冷却风进行热交换而得到冷却;冷却后的球团从炉底部经过齿辊排出。

⑸冷却风量经热交换后大部分通过导风墙与燃烧室的气体在炉篦下汇合,通过炉篦干燥床对生球产生干燥。然后从炉口排出,经过除尘器除尘,最后进入烟囱排放到大气中。

⑹因此球团的整个焙烧过程,基本上是在竖炉内完成,竖炉是一种按逆流原则工作的热交换设备,即料流按自上往下方向,气流按自下往上进行。

2、竖炉焙烧的工艺原理:

生球在竖炉内经过干燥、预热、焙烧、均热、冷却的整个燃烧过程有受热而产生的物理变化过程;也有化学变化过程。它不仅与球团原料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有关,而且与球团的热物理性质(比热、导热性、导湿性)和加

热介质的特性(温度、流量、气氛)有关。

⑴干燥带

竖炉干燥采用屋脊形干燥床,预热带上升的热废气和从导风墙出来的热风在干燥床下部混合,温度达到350-450℃(具体可根据物料性能,烘干效果调整),穿过干燥床与自干燥床顶部向下滑的球进行热交换,达到生球干燥的目的。生球在干燥带行为主要是脱除水份,初步加热,磁铁矿氧化开始。生球经过干燥后,体积收缩,抗压强度提高,一般干球抗压强度比生球提高4-6倍。同时,毛细水排除,内磨檫力增加,塑性消失,落下强度变差,仅有1次/个左右。

⑵预热带

生球干燥后(残留1-2%的水份)从干燥床的下部滚落进入预热带,在预热带干球除了继续加热(最终升温到900-1000℃)脱除水份和强度提高外,还将发生下列变化。

⑴结晶水、水化物和结构水的分解和排除。

⑵磁铁矿的氧化和结晶。对磁铁矿球团来说,在竖炉预热带主要发生氧化反应(Fe3O4+O2→Fe2O3+Q)。当生球被加热到200-300℃时磁铁矿氧化开始,加热到800-900℃时氧化速度大大提高,加热到1000℃时,产生激烈氧化反应;当温度达到1000-1100℃或以上时,氧化停止,Fe2O3开始结晶长大,形成连接桥,使球团强度提高。

同时,还进行硫化物分解和氧化;碳酸盐的分解;固相反应,铁酸盐和硅酸盐的生成。

因此,生球在预热带发生较多的物理化学变化,因而必须选择合适的预热

带温度以达到控制生球的升温速度的目的,有利于磁铁矿的氧化、硫的脱除、碳酸盐分解、铁酸盐和硅酸盐的生成。

⑶焙烧带

生球通过预热带被加热到700℃左右,进入焙烧带,主要发生两个方面的反应,一是继续加热,二是发生固结,使之强度急剧提高。

⑴铁氧物的结晶和再结晶

当竖炉加热到1100℃以上时,在氧化物气氛下,Fe2O3微晶迁移能力增大。促使Fe2O3长大,形成连接桥,相互紧密连成一片,这一再结晶过程是球团强度提高的关键。由于磁铁矿焙烧过程的氧化放热,磁铁矿球团焙烧温度比赤铁矿球团焙烧温度低。

(2)固相烧结反应

固相烧结反应是指固态物质间扩散和烧结。球团晶格中的质子(原子、离子)在1200℃-1300℃时,呈现出强烈的迁移能力,使结晶的缺陷逐渐得到校正,最终形成较为稳定的大的晶体颗粒。

(3)低熔点化合物的生成

由于焙烧带处于高温状态下,会生成一些低熔点化合物。如果这些低熔化合物数量较少(5-7%),液相渗透的结晶形成网状结构,较均匀的填充于球团的孔隙中,起着胶结作用,有利于球团强度提高。但若生成较多的低熔化合物(>40%),产生过多的液相,降低球团的软熔温度使球团发生粘结,影响竖炉正常作业,对竖炉生产极为不利。

(4)球团的收缩和致密

球团在焙烧带产生固相烧结和生成低熔点化合物的液相使其体积发生收缩

和紧密,球团强度增加,磁铁矿球团在焙烧带的体积收缩率一般约为 6-8%。

⑷均热带

球团经过焙烧后进入均热带,使球团固结充分,进一步提高球团矿的强度和质量。

球团中铁的氧化物再结晶和固相烧结反应的完成情况与温度及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它随着温度升高,并保持一定的高温时间而逐步完成。所以说,球团在均热带的变化实际上是在焙烧带变化的延长。球团矿在均热带的行为主要是晶体进一步长大、球团进一步收缩和致密、球团矿质量的均匀化。因此,竖炉均热带的温度及时间长短对球团矿的质量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⑸冷却带

冷却带是竖炉整个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灼热的球团矿与鼓入炉内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温度逐渐下降,进行一次冷却。一般温度能降到500-700℃,冷却风流量为57000-62000m3/h,压力为24-26Kpa。

⑹排料

球团矿经竖炉底部的齿辊卸料器排出。齿辊实际是装设在竖炉炉体下部的一组能绕自身辊线作放置或往复摆动的活动炉底,其作用是松动料柱,破碎大块、承受料柱重量

3、竖炉设备的作用;

⑴烘干床的作用

在竖炉炉口部位设置双面斜坡式干燥床,为生球烘干创造了大风量、中风温、薄料层及动料层的条件,同时增大了生球干燥面积,实现均匀薄层,热气流干燥,热气流均匀穿透生球料层,从而加快了生球烘干速度,杜绝了

由于湿球在没有相对运动的下降过程中相互粘结而造成的结块现象,彻底消除了死料柱。另外采用烘干床干燥生球,提高了干球的质量,防止了湿球入炉产生变形和彼此粘结的现象,改善了炉内料层的透气性,为炉料顺行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干燥段和预热段明显分开,有利于稳定竖炉操作。

⑵导风墙的作用

a改善了球团矿焙烧过程。

整个竖炉断面上温度分布均匀是获得质量均匀球团矿的先决条件,温度分布状况又直接受气流分布的影响。导风墙的设置,有利于燃烧室喷出的高温气流穿透中心,消除炉子中心的死料柱。

b减少焙烧带干扰,提高冷却效果。

在焙烧带中心设置导风墙,形成了冷却风炉内短路,使其直接进入干燥带,不需经过焙烧带高压区,这样阻力大大降低,相对增大了冷却风量,提高了冷却效果,降低了成品球温度,同时也为湿球干燥提供了充足的热源.

c有利于燃烧室工作。

由于气流运行边缘效应,无导风墙时,冷却风沿炉墙上升,在喷火口与燃烧室的热废气相接触,使燃烧室压力增大,燃烧室燃烧效果变差,影响了其穿透力,导致球团矿质量不均匀。

d提供氧化气氛。

球团矿焙烧过程实际上也是氧化过程,球团焙烧要在强氧化气氛下进行,否则氧化物最终还原生成低熔点的FeO2〃SiO2。而导风墙通过“风短路”方式为焙烧过程提供足够的氧量。

4、竖炉主要工艺参数及控制要求;

⑴烟罩温度:110±20℃;

⑵烘干床温度:450-550℃;

⑶燃烧室温度:基数±50℃,南、北温度差≦50℃

⑷燃烧室压力:13-15Kpa,南、北压力差≦1Kpa

⑸煤气主管压力:20-24 Kpa, 助燃风压力:22-26Kpa

⑹空、煤比=2.5 :1.0

⑺焙烧带温度:基数℃±20℃排矿温度:≦600℃

⑻冷却风压力:≦27Kpa;流量:60000-65000m3

⑼废气量:(燃烧室煤气流量+助燃风流量)≥20000 m3/h

《应急救援知识》培训考试试题.doc

A.安全|帽、衣着轻便 3. 进行心脏按压时,应用 (A.手掌掌根部位 安全帽、穿好防滑鞋 )放在按压位置。B.手背面 C.安全帽、架好安全网 C.手掌指端部位 B.随意搬抬伤员 C.两人或多人抬伤员 滁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应急救援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 单位: 成绩: 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在应急管理中,准备阶段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并尽 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 2. 坠落防护应通过采取消除坠落危害、坠落预防、坠落控制等措施来实现。 () 3. 如不能完全消除和预防坠落危害,应评估工作场所和作业过程的坠落危害,选择安装使 用安全带、安全绳、缓冲器、抓绳器、吊绳、锚固点、安全网等。 () 4. 每次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所有相关人员都应熟 悉应急预案 () 5. 《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经请示分管安全的 领导,可以停止作业、撤离作业场所。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此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 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 6. 当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时,应急预案应当废弃不用。 () 7.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 狭窄封闭场所作业时,必须设置现场监护人员和现场救援设备。 () 8. 安全带的正确使用方法应高挂低用。 () 9. 确认患者有无意识的方法中,宜用力敲打患者头部。 () 10. 胸部有起伏,但口鼻处感受不到空气进出症状应判断为患者无呼吸。 () 二、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1 ?以下()方法不利于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 A.下额抬高,头部后仰 B.下额向胸部靠近 C.解开衣领、松开领带 2. 高处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戴好(),禁止穿带钉易滑的鞋。 4. 搬运交通事故伤员,()是正确的? A.首先固定伤者颈部,由4?5人同时平抬起伤者,使伤者脊椎姿势固定不动 5. 发现人员触电,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呼叫救护人员 B.进行人工呼吸 0.切断电源或使伤者脱离电源 6. 当被烧伤时,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 A.立即用嘴吹灼伤部位 B.以最快的速度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C.包扎后去医院诊治 7. 对成人进行心脏按摩时,操作人员肘部要伸直,用身体的力量将患者胸部向下按圧约() 厘

最新竖炉布料看火工培训材料1资料

竖炉培训材料 1.竖炉面积定义? 竖炉面积指的是喷火口焙烧面积,即喷火口到导风墙的距离×喷火口整体长度×2,老区竖炉面积为10㎡,新区竖炉面积为14㎡2.竖炉本体结构组成有哪些? 炉顶除尘罩、小烟罩、布料系统、烘干床、炉体砌砖、燃烧室、导风墙、卸料排矿系统(齿辊、电振、卷扬或带冷)、供风和煤气管路等 3.烟气除尘烟罩及管道组成及作用是什么?设备监控点和危险源有 哪些? 3.1.设备组成:管道直径2.2m、烟罩10mm-14mm铁板焊接。 3.2.设备作用:烟罩和管道组成的链接系统内呈负压,可以防 止烟气和烟尘四处外溢的同时将炉内粉尘通过管道输送至静 电进行除尘。 3.3.设备监控点:管道磨损、内部喷涂、人孔密封 3.4.危险源点:废气烫伤、煤气中毒、SO2气体、粉尘 4.引风机作用及如何调节,风门控制与产量、电耗有哪些关系? 引风机作用:吸走炉内粉尘提高炉体透气性,提高烘干床上生球干效果。 引风机和冷风机二者一个吸风、一个鼓风,二者呈现一个对流关系,当引风量大于冷风时炉内气流温度降低,主要表现在烟罩温度上,长时间后烘干床上生球干燥速度变缓,同时也会抽走大量野风造成电

耗浪费;冷风量大于引风时会造成炉内粉尘增大,给布料操作带来困难,同时在烘干床上形成混乱气流,长时间生产炉内透气性变差,烘干床烘干效果逐渐变慢,且造成冷风机电耗浪费。当冷风鼓入量和引风吸入量一致的情况下炉内烘干床上气流稳定,生球干燥速度最佳。引风量最佳的标准:炉墙上有轻微粉尘积料但不外溢。 5.小烟罩组成及作用是什么?设备监控点有哪些? 5.1.设备组成:由长5.6m、宽1.5m,厚10mm的铁板焊接而成 5.2.设备作用:改变炉内气流走向,提高布料车使用寿命、缓 解布料操作视线稳定布料操作 5.3.设备监控点:铁板磨损 6.烘干床组成及作用是什么?设备监控点和危险源有哪些? 6.1.设备组成:百叶窗式篦条、三角盖板、小水梁(20mm无缝 钢管) 6.2.设备作用:屋脊形烘干床为生球的干燥创造了大风量、中 风温、薄料层及动料层的干燥条件,同时增大了生球的干燥面 积,实现了均匀薄料层,热气流干燥,热气流均匀穿透生球料 层,从而加快了生球的干燥速度,彻底消除了死料柱,另外, 采用烘干床干燥生球,提高了干球的质量,防止了湿球进入炉 内产生变形和彼此粘结的现象,改善了炉内料柱透气性,为炉 料的顺行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干燥段和预热段明 显分开,有利于稳定竖炉的操作。 6.3.设备监控点:水梁回水及水压(0.2mpa)、三角盖板缺失情

竖炉焙烧培训教案

竖炉焙烧工艺操作参数原理及要求 1、竖炉焙烧; ⑴生球通过布料机连续不断的、均匀的布入炉内,经过干燥、预热、焙烧、均热、冷却五个阶段,焙烧后的球团矿从炉底部均匀的排出,在竖炉操作过程中要求排球量与布入生球量基本平衡,因此竖炉生产是个连续作业的过程。 ⑵生球由梭式布料机布入竖炉内,以一定的速度向下移动,由设置在竖炉两侧的煤气燃烧室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从火口喷入炉内,对生球进行焙烧。同时由冷却带冷却热交换所产生的热量,也为焙烧过程提供一定热量。 ⑶生球首先布料在竖炉烘床上进行干燥脱水,预热氧化进入焙烧带,在高温下发生固结;再经过均热带,完成全部固结过程; ⑷固结后的球团与由从下往上滚入冷却带与冷却风进行热交换而得到冷却;冷却后的球团从炉底部经过齿辊排出。 ⑸冷却风量经热交换后大部分通过导风墙与燃烧室的气体在炉篦下汇合,通过炉篦干燥床对生球产生干燥。然后从炉口排出,经过除尘器除尘,最后进入烟囱排放到大气中。 ⑹因此球团的整个焙烧过程,基本上是在竖炉内完成,竖炉是一种按逆流原则工作的热交换设备,即料流按自上往下方向,气流按自下往上进行。 2、竖炉焙烧的工艺原理: 生球在竖炉内经过干燥、预热、焙烧、均热、冷却的整个燃烧过程有受

热而产生的物理变化过程;也有化学变化过程。它不仅与球团原料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有关,而且与球团的热物理性质(比热、导热性、导湿性)和加热介质的特性(温度、流量、气氛)有关。 ⑴干燥带 竖炉干燥采用屋脊形干燥床,预热带上升的热废气和从导风墙出来的热风在干燥床下部混合,温度达到350-450℃(具体可根据物料性能,烘干效果调整),穿过干燥床与自干燥床顶部向下滑的球进行热交换,达到生球干燥的目的。生球在干燥带行为主要是脱除水份,初步加热,磁铁矿氧化开始。生球经过干燥后,体积收缩,抗压强度提高,一般干球抗压强度比生球提高4-6倍。同时,毛细水排除,内磨檫力增加,塑性消失,落下强度变差,仅有1次/个左右。 ⑵预热带 生球干燥后(残留1-2%的水份)从干燥床的下部滚落进入预热带,在预热带干球除了继续加热(最终升温到900-1000℃)脱除水份和强度提高外,还将发生下列变化。 ⑴结晶水、水化物和结构水的分解和排除。 ⑵磁铁矿的氧化和结晶。对磁铁矿球团来说,在竖炉预热带主要发生氧化反应(Fe3O4+O2→Fe2O3+Q)。当生球被加热到200-300℃时磁铁矿氧化开始,加热到800-900℃时氧化速度大大提高,加热到1000℃时,产生激烈氧化反应;当温度达到1000-1100℃或以上时,氧化停止,Fe2O3开始结晶长大,形成连接桥,使球团强度提高。 同时,还进行硫化物分解和氧化;碳酸盐的分解;固相反应,铁酸盐和硅

应急知识培训试题B复习进程

氨基酸生产部应急知识培训试题(B卷) 分厂:姓名: 1. 未成年人遇到刑事案件时,应首先()。( C ) A、拨打报警电话 B、保护现场 C、保护自身安全 D、制止犯罪行为 2. 《防洪法》规定,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B ) A、党委 B、行政首长 C、业务部门 3. 在_中规定,“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D ) A、《安全生产法》 B、《职业病防治法》 C、《消防法》 D、《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 定》 4. 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的内容包括:①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②事故发 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③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以下那一个描述是正确的?()( D ) A、只包含① B、包含①、② C、包含①、③ D、包含①、②、③ 5. 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或领导小组)是成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的关键,为了确保演练的成功,() 人不得参与策划小组,更不能参与演练方案的设计。( A ) A、参演人员 B、模拟人员 C、评价人员 D、观摩人员 6.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含义是: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平均风力()级以上。( A ) A、8 B、9 C、10 7. 有异物刺人头部或胸部时,以下()急救方法不正确?( C ) A、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B、用毛巾等物将异物固定住,不让其乱动 C、马上拔出,进行止血 8.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其中第三级响应级别是指_,或者需要城市的各个部门同城 市以外的机构联合起来处理各种紧急情况,通常政府要宣布进入入紧急状态。( A ) A、必须利用一个城市所有部门的力量解决的 B、需要国家的力量解决的 C、只涉及一个政府部门权限所 能解决的D、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协作解决的 9.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3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暴雨影响,降雨量()毫米以上。( C ) A、30 B、40 C、50 10. 公共汽车在运营中起火:立即开启(),让乘客有秩序下车。( C ) A、后门 B、前门 C、所有车门 11. 根据重大事故发生的特点,应急救援的特点是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和有效。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是抢救受 害人员。( A ) A、准确 B、及时 C、按时 D、突然 12. 功能演练一般在—举行,并可同时开展现场演练。( B )

煤矿井下安装工培训教案

煤矿机械安装工培训 教 案

开学典礼 煤矿作为高危行业之一,安全生产始终是生产领域中的头等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历来十分重视,采取了多项重大举措,相继颁布了《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一系列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煤矿安全监察体制。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煤矿生产主要是地下作业,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经常受到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灾害的威胁,加之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职工队伍素质不高、安全管理薄弱等影响,在全国煤矿企业中,发生安全事故数量还较多,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必须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安全生产的意识和法制观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煤矿企业干部职工的整体安全技术素质,使煤矿职工真正做到遵章守纪、安全作业,从而减少和杜绝事故的发生。 一、学员守则 二、学员考勤制度

第一章煤矿安全生产方针与法律法规 一、安全生产方针 1.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 “安全第一”: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即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能生产。 “预防为主”:时刻注意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发现事故隐患要立即处理,自己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 说明:《安全生产法》确定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综合治理”:即实现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方针的新发展。 安全生产方针的提出,与周恩来总理密切相关。 第一次:1957年,周恩来总理为中国民航题词:“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 第二次: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井陉煤矿时指示:“在煤矿,安全生产是主要的,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 第三次:1960年,我国第一艘万吨巨轮“跃进”号在航运中触礁沉没后,周恩来总理对当时的交通部长说:“你们搞航运的,也要安全第一”。

石煤提钒钠化焙烧与钙化焙烧工艺研究

第34卷 第2期Vol 134 No 12 稀 有 金 属 CH I N ESE JOURNAL OF RARE MET ALS 2010年3月 Mar 12010  收稿日期:2009-09-19;修订日期:2009-10-15  作者简介:别 舒(1983-),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方向:提取冶金及冶金物理化学3通讯联系人(E -mail:zhangyg@tsinghua .edu .cn ) 石煤提钒钠化焙烧与钙化焙烧工艺研究 别 舒1 ,王兆军1 ,李清海2 ,张衍国 23 (1.北京热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4;2.清华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摘要:调研了石煤提钒钠化焙烧和钙化焙烧两种工艺的发展现状。高硅低钙含量的石煤宜采用钠化焙烧,高钙含量的石煤宜采用钙化焙烧,两种工艺各有所长。归纳了两种工艺下石煤提钒的最佳焙烧条件,得出最佳焙烧条件分别为:钠化焙烧温度区间800~850,焙烧时间2.0~ 2.5h,磨矿粒度106~180mm,氯化钠用量为矿石的10%~20%。钙化焙烧比钠化焙烧要高100℃,温度区间900~950℃,焙烧时间2~3h,磨 矿粒度106~180mm,石灰用量为矿石的6%~8%。两种焙烧都需要充足的氧化氛围,但钠化焙烧时氧气不宜过多。各最佳焙烧条件之间存在一定耦合关系,在生产实际中,宜针对不同石煤进行特定实验。最后,总结了石煤提钒的主要焙烧设备,其中流化床炉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石煤;钒;焙烧;最佳焙烧条件;流化床 doi:10.3969/j .issn .0258-7076.2010.02.023 中图分类号:TF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7076(2010)02-0291-07 Rev i ew of Vanad i u m Extracti on fro m Stone Coa l by Roa sti n g Techn i que w ith Sod i u m Chlor i de and Ca lc i u m O x i de Bei Shu 1 ,W ang Zhaojun 1 ,L i Q inghai 2 ,Zhang Yanguo 23 (1.B eijing N o w va Energy Technology Co .,L td .,B eijing 100084,China;2.Key L aboratory for Ther m a l Science and Po w er Engineering of M inistry of Educa tion,Tsinghua U niversity,B eijing 100084,China ) Abstract:The devel opment of technol ogy on vanadiu m extracti on fr om st one coal by adding s odiu m chl oride and calciu m oxide was revie wed .St one coal with large a mount of silica and l ow in calciu m was suitable f or r oasting with s odiu m chl oride .St one coalwith large a mount of calciu m was suitable for r oasting with calciu m oxide .Both techniques had advantages .The op ti m u m additive dosage,r oast 2ing temperature and r oasting ti m e were concluded .W hen adding s odiu m chl oride,r oasting te mperature of 800~850℃,r oasting ti m e of 2.0~2.5h,granularity of 106~180mm,salt dosage of 10%~20%were f ound t o be the best conditi ons for r oasting .Compared with r oasting with s odiu m chl oride,r oasting te mperature of 900~950℃,r oasting ti m e of 2~3h,granularity of 106~180mm,calci 2u m oxide dosage of 6%~8%were the best conditi ons f or r oasting with calciu m oxide .Both techniques needed sufficient oxidizing at 2mos phere .W hen r oasting with s odiu m chl oride,it was by no means the more oxygen the better .There were coup ling relati onshi p s a 2mong different op ti m u m conditi ons .I n p ractical p r oducti on,s pecial experi m ents should be conducted for different kinds of st one coal .D ifferent r oasting furnaces were su mmarized that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F B )had more advantages than others .Key words:st one coal;vanadiu m;r oasting;op ti m u m conditi on;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稀有金属元素钒,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因其具有优良的合金性能和催化作用,被广泛地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电子仪器仪表、汽车、船舶、轻工等国防尖端技术部门 [1] 。然而,钒没有可单独开采的富矿,总是以低品位与其他矿物共生。石煤是一种碳质页岩,是我国 一种独特的钒矿资源,其特点是发热量低、含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一般石煤中含五氧化二钒约为0.5%~1.2%,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品位达到0.8%以上的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 [2] 。 我国石煤资源分布于20多个省区,尤以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含钒石煤资源丰富,目前国

竖炉筑炉方案

2*10m2竖炉筑炉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2010-12-1

目录 1、编制依据 2、概况 3、施工准备 4、劳动力组织 5、机具及材料计划 6、施工方法 7、工期安排 8、质量保证措施 9、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筑炉与安装配合措施 11、冬季施工措施

一、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承德建龙2*10m2 竖炉工程施工合同 (2)承德建龙2*10m2 竖炉工程设计图纸 (3)GB50309-92《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GB211-87《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编制说明: 严格执行图纸及行业验收规范标准。 二、概况: 承德建龙2*10M2竖炉工程位于承德建龙265M2烧结机东北角,所处位置位于焙烧室框架内,由两台10M2竖炉构成,根据承德建龙生产需要,拟先安装一台10M2竖炉,耐材砌筑由承德名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完成,耐材构成主要由高铝砖、轻质高铝砖、硅酸盐耐火浇注料、粘土耐火浇注料、耐火喷涂料、高强度磷酸盐耐火泥浆,高铝质隔热耐火泥浆、锆质耐火泥浆等组成。炉体容积较小,不同材质用量较多,施工中需要认真研读图纸,确保耐材使用位置得当,达到设计使用寿命。由于本工程筑炉要求时间紧,施工前应做好包括劳动力、材料、技术、工期等各方面充分准备,达到施工过程顺利,不窝工、不返工,以满足工期紧和质量高的要求。该工程耐火材料用量约为:高铝砖:230t、轻质高铝砖32t、耐火浇注料23t、铝锆质砖30t、各类耐火泥浆27t、其它耐材70t。 该竖炉分为炉下部、炉上部、导风墙、燃烧室、烟道几部分。

如图1 1.导风墙 2.炉身上部 3.烟道 4.燃烧室 5.炉身下部 三、施工准备 该项目施工准备主要有四点: 1、上料设施搭设(见图3)

应急救援培训试题及答案

应急救援安全培训试题 姓名:车间: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公司制定的安全应急预案适用于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 ()、车辆伤害、()、起重伤害、()、淹溺、灼烫、火灾、()、坍塌、容器爆炸、()、化学品气体中毒、()、群体性突发事件等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安全生产事故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2、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遵循()、();()、后保设备;()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3、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和()、事故发生前的各种()、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 4、应急预案内各应急救援组,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做到()、()和()三确定,组成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必要数量的应急救援设备、物资、器械、药品和资金等,定期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和演练,做到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保障有力。 5、应急救援的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1)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遵循();(2)(); (3)(); (4)()。 6、灭火基本方法有()、()、()、()。

7、使人窒息的主要原因是()。 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使用方法: 1、取出滤毒罐,去掉()和()的封盖。 2、将滤毒罐()到面罩上。 3、面罩佩戴 ①穿戴时,首先双手将头带分开,接着把()放入下巴托; ②然后向下拉整个头带(确保带子在头顶上放平)接着均匀且稳定的拉紧头带,先收紧颈部两根,再收紧太阳穴处两根,最后收紧头顶上的一根; ③戴上防毒面具后,用手掌()供气口吸气,如果感到无法呼吸且面罩充分贴合则说明()良好。 ④注意事项: 1、防毒面具一般在氧含量>(),有毒气体浓度<()的环境中使用,严禁在缺()环境中使用。 2、滤毒罐易于()失效,不到使用时,不得打开()和()。使用时注意拧紧(),以防漏气。使用过程中感到有毒气()或(),应立即停止使用,离开毒气区,更换新罐。完成以上步骤后即可正常呼吸。 二、问答题(60分) 1、拨打急救电话应该讲清的事项有哪些(15分) 答: 2、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15分) 答:

培训体系小绞车司机培训讲义

(培训体系)小绞车司机培 训讲义

小绞车司机培训讲义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小绞车、钢丝绳等有关业务知识,能够懂得按章作业的必要性,了解斜井壹坡三档知识及使用要求,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行车。本讲义结合斜井事故预防按二十四学时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壹、小绞车业务基本知识 1、小绞车的概念和分类: 答:煤矿井下使用的滚筒直径1.6m及其以下的绞车称为小型绞车。小型绞车类型的分类方法较多: (1)按照钢丝绳缠绕方式:可分为缠绕式绞车和磨擦式绞车;(2)按照滚筒个数:可分为单滚筒绞车和双滚筒绞车;(3)按照传动方式:可分为齿轮传动绞车和液压绞车;(4)按照防爆性能:可分为防爆绞车和非防爆绞车;(5)按照滚筒直径:可分为1.6m、1.2m、0.8m及其以下绞车。 煤矿井下常用的绞车为:提升运搬绞车、调度绞车、起重绞车、回柱绞车、凿井绞车和无极绳绞车等。 2、几种主要调度绞车的技术规格: 答:调度绞车为调度车辆的壹种绞车,常用于井下采区煤仓装车站调度室、重载矿车,也可用于其他辅助搬运作业。几种主要调度绞车的主要技术特征:

3、JD—11.4型调度绞车的组成部分: 答:JD—11.4型调度绞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滚筒装置、制动装置、机座和电动机。滚筒由铸铁制成,其主要功能是缠绵绕钢丝绳牵引负荷;绞车上共装有俩组制动闸,于电动机壹侧的制动闸用来制动滚筒,于大内齿轮上的工作闸用于控制滚筒运动;机座由铸铁制成,电动机、轴承支架及闸带定位板均用螺栓固定于机座上;电动机为专用的隔爆三相鼠笼电动机。 4、JD—55绞车的主要组成部分: 答:JD—55绞车的主要组成部分(1)卷筒及行星齿轮传动装置;(2)工作制动器及安全制器;(3)底座、轴承、支架和电动机。 5、回柱绞车及结构特点: 答:回柱绞车就是能拆除和回收回采工作面顶柱的壹种机械。回柱作业是件危险性工作,人员不能直接进入回柱空顶区,此时可把回柱绞空顶危险区段较远的安

矿物原料焙烧原理及方法

https://www.doczj.com/doc/751124729.html, 矿物原料焙烧原理及方法 矿物原料焙烧是化学选矿的预处理作业或独立的化学选矿作业。即在适当的焙烧气氛和低于矿物原料熔点温度等相应条件下,通过加热升温焙烧使矿物原料中的目的矿物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工艺过程。通过焙烧可使目的矿物转变为易于通过浸出或易于用物理选矿分选分离的矿物形态。焙烧使矿物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也使物料(焙砂)的物理形态变得疏松、多孔,为后续作业处理创造了必要条件。焙烧还可除去(回收)易挥发的组分(杂质)。 根据矿物焙烧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工艺参数,焙烧可以分为氧化焙烧、还原焙烧、氯化焙烧、钠化焙烧合硫化焙烧等。 在选矿中采用焙烧法处理的物料常为难选原矿以及物理选矿所得粗精矿和难选的中矿等。焙烧产品有焙砂、干烟尘剂湿法收尘集气产品等。并可相应使用适宜的方法分别处理,回收其中的有用组分。影响焙烧的主要因素有焙烧温度、反应氛围和时间、反应气氛的浓度、气流运动的絮流度以及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物料粒度、孔隙率、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等。焙烧法的不利因素是能耗较高,操作控制条件严格,环境污染与治理务必采取相应措施。 矿物热分解是将矿石或人造化合物加热到一定物度,使之分解为组成较为简单的化合物(含气体),或者是使原矿物晶型发生转变的工艺过程。矿物热分解液称款物的煅烧。碳酸盐的热分解有称为焙解,名称不同,实质一样。不论是金属矿还是非金属矿采用煅烧分解矿物都非常普遍。像碳酸盐、磷酸盐、硫酸盐、氢氧化物、硅铝酸盐等矿物往往都少不了通过煅烧分解矿物、改变晶型、构造与形态。高岭土等黏土矿物的煅烧生加工,在近20年来发展迅速。 化合物热分解的平衡常数等于该化合物的热分解压,此分解压可作为该化合物热稳定性的度量。化合物热分解压愈大,热稳定性愈小;反之,热分解压愈小,热稳定性愈大,愈难发生热分解。有些化合物加热至一定温度时,虽其组成未发生变化,但其晶型已产生了变化,物理化学性质液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氧化矿物、硫化矿物、硫酸盐、氢氧化物和各种含氧酸盐等各种不同化合物(矿物)的分解压不同,通过控制煅烧温度、气相组成,可选择性地使某些化合物产生热分解,或发生晶型转变,继而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选。 通过控制焙解温度和气相组成,即可选择性地分解、改变碳酸盐组成,然后用化学或物理方法选别,达到富集有价组分和去除杂质的目的。

竖炉焙烧

竖炉焙烧 竖炉工艺 竖炉焙烧工艺是世界上最早采用的球团焙烧方法。其生球的干燥、预热、培烧、冷却都在一个矩形竖炉内来进行和完成。虽然这种方法工艺简单、结构紧凑、投资便宜,但由于其工艺方法在理论上存在着固有的、难以克服的缺陷,而使这一方法存在较多的问题。 1)产品质量差 产品质量差,在这里主要是指成品球团矿的强度低、含粉量高和均匀性差。这是由于球团在竖炉内是靠自身的重力而不断地向下部运动,这种运动不可能十分均匀。即使每个球团的重量和大小完全相同,靠炉壁处的球团与炉中部的球团的下行也会快慢不一,滞后和超前的现象十分严重。同时,由于竖炉内加热球团的气流来自两例的燃烧室,因而炉内加热球团的气体温度分布也不均匀。一般来讲,靠炉壁处的温度高,而炉中部则偏低,这正好与炉料的运动相矛盾。以上所述的种种固有的工艺缺陷,都将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很难保证每个球团都达到焙烧过程和最终固结强度所需的温度。因而其成品球团矿的强度都偏低,仅在2000N /个左右,离大型高炉要求的2500N/个的国际标准相差甚远。要想提高成品球团矿的强度,就得进一步提高加热气体的温度,这将会受到煤气热值和炉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的影响,如果出现局部高温,还会引发球团粘连。由于球团在炉内的运动仅仅是依赖自身的重力,很容易导致结瘤,严重时会迫使生产中断。同时,也由于以上原因,球团在干燥和预热过程中没有达到需要的强度,在其不断的向下运动中,由于料柱压力和磨损,会产生较多的粉末。这些工艺中固有的缺陷直接导致了竖炉成品球团矿质量的下降。 2)单炉规模很难大型化 目前我国生产的竖炉一般都在8—10m2,产量在40万t左右。如要扩大规模,其难度十分大。如要扩大其横向尺寸,上述所提到的炉内温度的分布势必更难做到合理和有效;如要增大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则会由于长度和温度(排料温度一般在400℃左右)方面的原因,将对排料辊的设计和制造带来更大的难度。 3)对原料的适应性差 从理论上和实践都可看出,竖炉焙烧只有在用磁铁矿作原料时才能成功。若采用赤铁矿或其他矿种作原料,往往在其升温过程中,球团的强度很难提高,几乎要到1200 ℃以上,球团的固结强度才能较迅速地上升,在此温度以前,球团在炉内由于强度低和往下运动时的摩擦和料柱的压力,会产生过量的粉末,在较高温度下极易产生粘结现象。而且赤铁矿球团焙烧要达到足够高的强度,其对温度的要求,在竖炉内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4)只能使用气体燃料 从目前工业生产实践的情况看,竖炉使用气体燃料时,焙烧效果要好些。虽也有烧油的实践,但成品球团矿的质量要更差些,而且产量也低,其效果不佳。用煤作燃料也有不少试验研究.但要达到一定的工业效果,实现较为稳定、连续的作业,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难度十分大。 在此还要指出,竖炉采用高炉煤气作燃料,虽有节约能源的好处,但由于其热值太低,很难达到焙烧所需的温度要求。这对球团矿的质量也是有影响的。对于另建煤气发生炉来生产竖炉焙烧所需的煤气的作法,一方面,由于一般发生炉煤气的发热值不高,只能免强满足竖炉焙烧的要求;其二是煤气发生炉的投资高而且还会带来新的污染.因此也不可取。采用重油作燃料,一方面重油价格高,来源不易保证.而且一般情况下,产量上不去,质量也变差。 5)冷却和除尘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光靠竖炉下部的冷却带,要达到球团冷却至120 ℃以下是不可能的。需在炉外另加冷

急救知识培训考试题(答案)

急救知识培训考试题(答案) 部门: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7.5分,共30分) 1.基本生命支持的ABCD,有(A). A.开放气道维持呼吸维持循环电击除颤B.电击除颤维持呼吸维持循环开放气道C.开放气道维持循环维持呼吸电击除颤D.开放气道电击除颤维持循环维持呼吸 2.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为(C). A.猝然发生B.有休克表现C.两个都是 3.过敏相关的症状: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出现的有(D). A皮肤粘膜表现循环衰竭表现B呼吸道梗阻症状其它症状C意识方面的改变其它症状D皮肤粘膜表现呼吸道梗阻症状循环衰竭表现意识方面的改变其它症状 4.护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是(D). A沟通问题B服务态度C技术精湛 D沟通问题服务态度技术精湛胆大心细要自信自我保护意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3分,共30分) 1中毒救治中注意事项中,在抢救急性中毒患者时,发生(3)人以上成批中毒应及时向上级医师及有关领导报告,涉及法律问题应向有关公安部门汇报。 2中毒救治中,凡经充分而积极抢救,中毒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明确消失,神志完全消失伴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心跳、呼吸停止,心电图显示无电生理活动(即呈一直线状态)时,方可考虑(终止)抢救。3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注意应将裹伤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度,是什么方法(压迫包扎法).4在肘、膝等侧加垫,屈曲肢体,再用三角巾等缚紧固定,可控制关节远侧流血。适用于四肢出血,但已有或有骨关节损伤者禁用。是什么方法(加垫屈肢法). 5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先用1—2层大的无菌纱布铺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等其充填其中,外面加压包扎。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且增加感染机会。是什么方法(填塞法). 6能有效的制止四肢出血。但用后可能引起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主要用于暂不能用其他方法控制的出血。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必须作出显著标志(如红色布条),注明和计算时间,优先后送伤员。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小时,勿用绳索、电线等缚扎;用橡胶管(带)时应先在缚扎处垫上1-2层布。还可用帆布带或其他结实的布带,。止血带位置应接近伤口(减少缺血组织范围)。但上臂止血带不应缚在中1/3处,以免损伤桡神经。是什么方法(止血带法). 7(包扎)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帮助止血。常用的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抢救中也可将衣裤、巾单等裁开作包扎用。无论何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和松紧适度。 8绷带卷包扎法:有环行、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包扎时要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走行方向顺序。 9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制作较为方便,包扎时操作简捷,且能适应各个部位,但不便于(加压),也不够(牢固)。 10搬运:背、夹、拖、抬、架。注意事项:对骨折、特别是脊柱损伤的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伤处(稳定),切勿弯曲或扭动。对昏迷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11中毒窒息急救:窒息性气体是指那些以气态吸入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根据毒物作用机理不同,窒息性气体可分两大类,一类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氮气、甲烷、二氧化碳等>,因其在空气中含量高,使氧的相对含量降低,使肺内氧分压降低,致使机体缺氧。另

绞车操作工职责(新版)

( 岗位职责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绞车操作工职责(新版) Regular daily safety management training, and establish a system to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company's sudden accidents.

绞车操作工职责(新版) 1、当班值班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2、上岗人员必须神智清醒,酒后、精神不振、视听力障碍人员不得上岗操作。 3、设备运行前必须认真细心检查,特别对安全保护装置和仪器仪表更应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及时汇报。 4、设备运行中必须精力集中,谨慎操作,不得与他人交谈,嬉戏打闹。在操作时,司机应手不离操作手把,严禁在设备没有完全停稳时就在操作台上替换司机。 5、提升信号一定要听清看准,确认后才能开动或停止绞车。宁可慢开一分钟,决不抢先一秒钟。对于设备运行中的非正常信号,必须先停车,查明原因,再准备继续开车。 6、上岗人员应熟悉本职业务,钻研技术,要求做到“三知四会”(知道结构原理、技术性能和安全装置的作用,会操作、会维护、

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 7、认真填写运转记录、检查记录、检修记录和交接班记录等。 8、保证本岗位内各种设备、备品、配件、工具、器材等齐全完好,保持绞车设备及车房、硐室整齐、清洁。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应急救援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和答案

整理 应急救援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和答案 姓名单位分数 1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A )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A. 县 B.市C省 D.地区 2. 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的内容包括: ①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②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③事故 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以下那一个描述是正确的?(D) A.只包含① B.包含①、② C.包含①、③ D.包含①、②、③ 3. (B )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分级响应 B.统一指挥 C.公众动员机制 D.以人为本 4. 进行心脏按摩时,应用(B)放在按压位置。 A.手背面 B.手掌掌根部位 C.手掌指端部位 5. 以下物品中(A )不能用作止血带。 A.铁丝 B.领带 C.毛巾 6. 搬运交通事故伤员,(C )是正确的? A.随意搬抬伤员 B.两人或多人抬伤员 C.首先固定伤者颈部,由4?5人同时平抬起伤者,使伤者脊椎姿势固定不 动 7. 发现人员触电,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B )。 A.呼叫救护人员 B.切断电源或使伤者脱离电源 C.进行人工呼吸 8. 有异物刺人头部或胸部时,以下(C )急救方法不正确? A.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B.用毛巾等物将异物固定住,不让其乱动

C马上拔出,进行止血 9. 头部发生创伤的人员,在接受医生检查前,采取下列急救措施中,(B )是不正确的。 A.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B.给伤者服止痛片止痛 C.运送途中应把伤者的头转向一侧,便于清除呕吐物 10. 发现煤气中毒人员,采取以下行动中,( A )急救方法是正确的。 A. 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并将病人送到新鲜空气环境 B. 在现场拨打电话求救 C.在现场马上给伤员做人工呼吸 11. 全国通用的医疗急救电话为( C )。 A.114 B.122 C.120 12. 对于脊柱受伤的伤员, 采取下列运送方法中,( C )搬运是正确的。 A. 一人背负运送 B. 二人抬运,一个抱头,一个抬腿 C多人搬运,保持伤员身体平直,动作均衡 13. 以下( C )方法不是伤口包扎的目的。 A.止血 B.减少细菌感染C止痛 14. 搬运脊柱骨折患者,下列搬运工具中,( B )不宜使用。 A.床板 B.软担架 C.门板等长宽木板 15. 被电击的人能否获救,关键在于( D )。 A.触电的方式 B.人体电阻的大小 C. 触电电压的高低 D.能否尽快脱离电源和施行紧急救护 .填空题

绞车安全操作要求

绞车安全操作要求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绞车安全操作要求(一)一般要求 (1)绞车操作工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绞车操作工必须熟悉所操作绞车各部的结构、性能及机械电气、液压系统,熟悉绞车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熟悉信号联系方法,会一般性的检查、维修、润滑和保养,会处理一般性的常见故障。 (3)绞车操作工还必须了解斜巷长度、坡度、变坡地段,中间水平车场(甩车场)、巷道支护方式、轨道状况、安全设施配置及规定牵引车数(回柱绞车除外)。

(4)当班操作工必须头脑清醒、精力充沛,精神萎靡或有视听障碍者不得上岗。 (二)齿轮传动式绞车安全操作要求 1.开车前必须对下列各处进行详细检查 (1)绞车各连接件和锁紧件是否齐全,螺帽、销子等有无松动、脱落,特别要注意检查基础螺栓和轴承座固定螺栓的紧固情况。 (2)各制动装置的操作机构和传动杆件的动作是否灵活可靠,制动轮与闸瓦的间隙是否符合规定,施闸时操作手柄的行程不得超过全行程的3/4。

(3)深度指示器指示是否准确,检查过卷、超速、过电流和欠电压、减速警铃、脚踏开关等保护装置的动作是否灵敏可靠。 2.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1)必须看准、听准声光信号,信号不清或没有听清不得开车。 (2)启动时,控制器手把向前(或向后)扳动,同时将常用闸逐步松闸,随着绞车的加速,将常用手把和控制器手把逐步扳到最大位置,严禁1次性过猛扳到最大位置。 (3)绞车运行中操作工不得与他人交谈。

(4)上提停车时,应先逐步拉回控制器,后扳常用闸,逐步把常用闸扳紧。 (5)下放停车时,应先逐步扳回常用闸,后拉控制器,使控制器手把拉到零位,直到把绞车停稳。 (6)运行中要严密注视各种仪表、指示灯、深度指示器及钢丝绳的排列和松绳情况,注意绞车各部位有无异常音响和异常气味,发现异响、异味、异状应立即停车检查。 (7)严禁电动机在不给电的情况下松闸下放重物。

焙烧技术

焙烧技术 目录 焙烧技术-焙烧 把物料(如矿石)加热而不使熔化,以改变其化学组成或物理性质 焙烧:roasting 焙烧技术-简介 固体物料在高温不发生熔融的条件下进行的反应过程,可以有氧化、热解、还原、卤化等,通常用于无机化工和冶金工业。焙烧过程有加添加剂和不加添加剂两种类型。 不加添加剂的焙烧也称煅烧,按用途可分为:①分解矿石,如石灰石化学加工制成氧化钙,同时制得二氧化碳气体; ②活化矿石,目的在于改变矿石结构,使其易于分解,例如:将高岭土焙烧脱水,使其结构疏松多孔,易于进一步加工生产氧化铝;③脱除杂质,如脱硫、脱除有机物和吸附水等;④晶型转化,如焙烧二氧化钛使其改变晶型,改善其使用性质。 加添加剂的焙烧添加剂可以是气体或固体,固体添加剂兼有助熔剂的作用,使物料熔点降低,以加快反应速度。按添加剂的不同有多种类型: 焙烧技术-氧化焙烧 粉碎后的固体原料在氧气中焙烧,使其中的有用成分转变成氧化物,同时除去易挥发的砷、锑、硒、碲等杂质。在硫酸工业中,硫铁矿焙烧制备二氧化硫是典型的氧化焙烧。冶金工业中氧化焙烧应用广泛,例如:硫化铜矿、硫化锌矿经氧化焙烧得氧化铜、氧化锌,同时得到二氧化硫。 焙烧技术-还原焙烧 在矿石或盐类中添加还原剂进行高温处理,常用的还原剂是碳。在制取高纯度产品时,可用氢气、一氧化碳或甲烷作为焙烧还原剂。例如:贫氧化镍矿在加热下用水煤气还原,可使其中的三氧化二铁大部分还原为四氧化三铁,少量还原为氧化亚铁和金属铁;镍、钴的氧化物则还原为金属镍和钴。因为该过程中的三氧化二铁具有弱磁性,四氧化三铁具有强磁性,利用这种差别可以进行磁选,故此过程又称磁化焙烧。 焙烧技术-氯化焙烧 在矿物或盐类中添加氯化剂进行高温处理,使物料中某些组分转变为气态或凝聚态的氧化物,从而同其他组分分离。氯化剂可用氯气或氯化物(如氯化钠、氯化钙等)。例如:金红石在流化床中加氯气进行氯化焙烧,生成四氯化钛,经进一步加工可得二氧化钛。又如在铝土矿化学加工中,加炭(高质煤)粉成型后氯化焙烧可制得三氯化铝。若在加氯化剂的同时加入炭粒,使矿物中难选的有价值金属矿物经氯化焙烧后,在炭粒上转变为金属,并附着在炭粒上,随后用选矿方法富集,制成精矿,其品位和回收率均可以提高,称为氯化离析焙烧。 焙烧技术-硫酸化焙烧

煅烧 焙烧与烧结的区别

焙烧 焙烧与煅烧是两种常用的化工单元工艺。焙烧是将矿石、精矿在空气、氯气、氢气、甲烷和氧化碳等气流中不加或配加一定的物料,加热至低于炉料的熔点,发生氧化、还原或其他化学变化的单元过程,常用于无机盐工业的原料处理中,其目的是改变物料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便于下一步处理或制取原料气。煅烧是在低于熔点的适当温度下,加热物料,使其分解,并除去所含结晶水、二氧化碳或三氧化硫等挥发性物质的过程。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在低于炉料熔点的高温下进行,不同点前者是原料与空气、氯气等气体以及添加剂发生化学反应,后者是物料发生分解反应,失去结晶水或挥发组分。 烧结也是一种化工单元工艺。烧结与焙烧不同,焙烧在低于固相炉料的熔点下进行反应,而烧结需在高于炉内物料的熔点下进行反应。烧结也与煅烧不同,煅烧是固相物料在高温下的分解过程,而烧结是物料配加还原剂、助熔剂的化学转化过程。烧结、焙烧、煅烧虽然都是高温反应过程,但烧结是在物料熔融状态下的化学转化,这是它与焙烧、煅烧的不同之处。 焙烧 1. 焙烧的分类与工业应用 矿石、精矿在低于熔点的高温下,与空气、氯气、氢气等气体或添加剂起反应,改变其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焙烧。在无机盐工业中它是矿石处理或产品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 焙烧过程根据反应性质可分为以下六类,每类都有许多实际工业应用。 (1) 氧化焙烧 硫化精矿在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下氧化,使矿石中部分或全部的金属硫化物变为氧化物,同时除去易于挥发的砷、锑、硒、碲等杂质。硫酸生产中硫铁矿的焙烧是最典型的应用实例。硫化铜、硫化锌矿的火法冶炼也用氧化焙烧。 硫铁矿(FeS2)焙烧的反应式为: 4FeS2+11O2=2Fe2O3+8SO2↑ 3FeS2+8O2=Fe3O4+6SO2↑ 生成的SO2就是硫酸生产的原料,而矿渣中Fe2O3与Fe3O4都存在,到底那一个比例大,要视焙烧时空气过剩量和炉温等因素而定。一般工厂,空气过剩系数大,含Fe2O3较多;若温度高,空气过剩系数较小,渣成黑色,且残硫高,渣中Fe3O4多。焙烧过程中,矿中所含铝、镁、钙、钡的硫酸盐不分解,而砷、硒等杂质转入气相。 硫化铜(CuS)精矿的焙烧分半氧化焙烧和全氧化焙烧两种,分别除去精矿中部分或全部硫,同时除去部分砷、锑等易挥发杂质。过程为放热反应,通常无需另加燃料。半氧化焙烧用以提高铜的品位,保持形成冰铜所需硫量;全氧化焙烧用于还原熔炼,得到氧化铜。焙烧多用流态化沸腾焙烧炉。 锌精矿中的硫化锌(ZnS)转变为可溶于稀硫酸的氧化锌也用氧化焙烧,温度850~900℃,空气过剩系数~,焙烧后产物中90%以上为可溶于稀硫酸的氧化锌,只有极少量不溶于稀酸的铁酸锌(ZnO·Fe2O3)和硫化锌。 氧化焙烧是钼矿化学加工的主要方法,辉钼矿(MoS2)含钼量大于45%,被粉碎至60~80目,在焙烧炉中于500~550℃下氧化焙烧,生成三氧化钼。三氧化钼是中间产品,可生成多种钼化合物与钼酸盐。 有时,氧化焙烧过程中除加空气外,还加添加剂,矿物与氧气、添加剂共同作用。如铬铁矿化学加工的第一步是纯碱氧化焙烧,工业上广泛采用。原料铬铁矿(要求含 Cr2O335%以上),在1000~1150℃下氧化焙烧为六价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