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习题测试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习题测试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习题测试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习题测试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题库(选择题16题,判断题4题,问答题75题,共95题)

一、选择题

1.超级稻是指:( A )

A.产量特别高的水稻

B.米质特别好的水稻

C.抗性特别好的水稻

2.下列作物中,哪个不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C )

A.玉米

B.大豆

C.高粱

3.广东最大的粮食作物是:( A )

A.水稻

B.玉米

C.马铃薯

4.“绿色革命”发生在上世纪( B )

A.30年代

B.50年代

C.70年代

5.水稻占广东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 C )

A.60%

B.70%

C.80%

6. 在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是否可以使用化肥?( A )

A.不可以

B.可以

C.无所谓

7.根据我国的有关行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畜牧业包括牲畜的饲养、猪的饲养、家禽的饲养、狩猎和捕捉动物、其他畜牧业,其中牲畜包括以下哪类动物:( A )

A.牛的饲养

B.猪的饲养

C.鸡的饲养

D.狗的饲养

8.广东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畜禽品种有9个,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个品种:( D )

A.蓝塘猪

B.惠阳胡须鸡

C.乌鬃鹅

D.岭南黄鸡

9. 广东省在配套系选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先后培育出了3个猪配套系和13个肉鸡配套系,其中不包括哪个配套系:( C )

A.深农猪配套系

B.岭南黄鸡Ⅰ号配套系

C.PIC猪配套系

D.华农温氏猪Ⅰ号配套系

10.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下哪一种药物是国家明文禁止添加的违禁药物,不能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B )

A.玉米

B.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

C.食盐

D.维生素

11. 以下哪一个国家是全世界养猪业最发达、猪肉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C )

A.古巴

B.朝鲜

C.丹麦

D.澳大利亚

12. 农产品加工是把种植、养殖等的农副产品按其用途分别制成成品或半成品的生产过程。针对原料的加工程度而言可分为(B)。

A.种植、初加工、深加工

B.养殖、初加工、深加工

13. 我省粮食加工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大米加工、米面制品及烘焙食品、加工三大领域,优势产品包括(ABDFG)。

A.快食性米粉丝

B.方便米饭

C.方便面

D.方便糊

E.粉丝

F.米粉丝

G.月饼、饼干和营养配餐等。

14. 微胶囊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油脂行业中, 油脂中的许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酸败,而微胶囊化能够保护这些活性成分,降低其挥发性,使其与空气隔绝,从而起到(A)的作用。

A.抗氧化

C.易吸收

B.易溶解

15. 超高温杀菌技术,是指将流体或半流体在2.8秒内瞬间加热,然后再迅速冷却到30℃~40℃的杀菌技术。瞬间加热所需的温度是(B)

A.110℃~130℃

B.135℃~150℃

C.180℃~250℃

D.200℃~250℃

16. 气调包装用的气体通常为不同比例的组合气体。作为气调包装中生物抑制因素,降低肉pH值,抑制厌氧菌繁殖,在短期内使肉呈鲜红色,但可使贮藏期大大缩短,或作为惰性气体,起到混合气体缓冲或平稳气体的作用。这些气体是分别(ABC)

,

A .O

2

B .CO

2

C .N

2

D .H

2

二、判断题

1. 加热、浓缩、干燥、浸出、压榨、过滤、蒸馏是农产品加工物理机械加工技术。(正确)

2. 我省粮食加工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大米加工、米面制品及烘焙食品加工三大领域。(正确)

3. 超微粉碎技术。利用机械或流体动力的方法克服固体内部凝聚力使之破碎,从而将3毫米以上的物料颗粒粉碎至10-25微米的超微细粉末。(正确)

4. 果蔬加工的冷加工技术包括:高压、脉冲电场、超声波、紫外线、以及臭氧技术等。(正确)

5. 冷冻食品的最终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冷冻技术而且取决于解冻技术。(正确)

三、问答题

1. 什么是现代农业?

答案: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2. 现代农业是否是单一产业?

答案:现代农业不再是单一产业的概念,而是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各阶段紧密相关的产业体系。

3.从现代农业的内涵和本质来看,现代农业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案:第一,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第二,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第三,农业成为高度商业化的产业。第四,实现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第五,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第六,

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第七,实现农民素质的现代化。第八,实现生产的规

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第九,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4.从现代农业的特征看来,现代农业相对传统农业有着哪些差异?

答案:一是现代农业的内涵更为丰富。二是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三是现代农业具有多种功能和多样形式。四是现代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五是现代农业重视生态环保。六是现代农业的组织形式是产业化组织。

5.广东现代农业重点发展的行业有哪些?

答案:广东现代农业重点发展优质粮食、特色园艺、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现代林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六大产业。

6.什么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结构?

答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结构由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三大系统组成,并细分为优质粮食、特色园艺、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现代林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六大产业。

7.现代农业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案:机械化、电气化、产业化、商品化。

8.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有哪些?

答案:都市型农业模式、外向型农业模式、生态循环型农业模式。

9.什么是都市型农业?

答案:都市型农业是指在城市地域空间范围内具有一定生态空间格局,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体现城乡融合,服务于城市,具有多功能、高科技、高度产业化、市场化的生态农业系统。

10.什么是外向型农业?

答案:外向农业,是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原理,产品以国际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国际大市场为主要销售目的地、以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原则、以促进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涵盖研发、信息及金融服务等各种服务体系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生产、流通系统。

11.什么是生态循环型农业?

答案:生态型农业是指在生态经济学、现代管理学和现代农业理论指导下,优化配置土地空间、生物资源、现代技术和时间序列,以适度规模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多业并举的复合生产系统,促进系统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效益维持,最终形成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专业化生产的多层次链式复合农业经营体系。

12.为什么说现代农业是广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答案:城市化趋势与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农产品国际化和粮食安全巨大压力;生态环境对农业发展的需求。

13.广东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和方向是什么?

答案:广东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和方向是:集约化、标准化、集群化、信息化、生态化。

14.现代农业集群化的模式主要有哪些?

答案:现代农业集群化的模式主要有:农业高科技园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专业市场带动型模式。

15.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答案: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实施途径有: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效率;用信息技术实现动植物远程诊断;用信息化构筑农业网络销售平台。

16.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是什么?

答案:水稻

17.按照植物学特征和用途,粮食作物分为哪三类?

答案:谷类、豆类和薯类。

18.什么是种质资源?

答案: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所有生物类型或原始材料。

19.三系杂交稻包括哪“三系”?

答案: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或: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20.什么是有害生物?

答:为害作物的病、虫、草、鼠等生物。

21.杂交稻收获后可以留种吗?

答案:不可以。

22.什么是循环农业?

答案: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农业。

23.什么是绿色食品?

答: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

24.什么是有性杂交育种?

答案:通过人工杂交,组合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选择,获得基因型纯合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25.什么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它有何优点?

答案:通过分子标记技术直接对基因型进行选择的育种方法。它具有标记数量大、多态性高、不受环境和生育期影响等优点。

26.按照来源的不同,种质资源可分为哪些类型?

答案:可分为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等。

27.无公害食品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答案: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必须符合规定的标准。

28.园艺作物主要包括哪些作物?

答案:园艺作物通常包含果树、蔬菜、(花卉)观赏植物三大类经济作物群,在广东、福建、广西等省份,中草药、茶和香料等经济作物也被列入园艺作物。

29.为什么园艺产品要进行标准化生产?

答案:园艺产品多是鲜活产品,商品化程度高,为了保证园艺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标准化生产十分必要。

30.为什么说规模化、产业化是现代园艺业的必由之路?

答案: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可以降低生产销售成本,改善质量安全状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增加种植者收入,使园艺产业健康发展。

31.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出建设园艺作物标准园

答案:我国农业部从2009年提出在全国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

32.建设园艺作物标准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标准园的建设推进了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推进了集约化生产,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

33.目前常用的蔬菜育种技术有哪些?

答案:目前常用的蔬菜育种技术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

34.什么叫杂种优势?

答案: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的材料杂交后,形成的杂种一代生长势增强,早熟,产量、抗性提高的现象。

35.什么是有机蔬菜?

答案:有机蔬菜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蔬菜产品。(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有机蔬菜必须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方可在产品上使用有机食品商标。)

36.为什么要培养香蕉、木瓜等果树的脱毒苗?

答案:香蕉、木瓜、柑橘极易受病毒感染,(感病毒后影响产品产量质量且难以进行药物防治。)培养脱毒苗是香蕉、木瓜等作物健康种苗繁殖技术的关键。

38.常用的花卉花期调控技术有哪些?

答案:常用的花期调控技术有温控法、光控法、水控法、修剪法、药控法。

39.目前茶树育种的主要目标有哪些?

答案:产品多元化,功能成分优化,多抗。

40.茶叶深加工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茶叶深加工主要包括茶饮料的制作和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茶黄素等

功能成分的提取。

41.南药主要指哪些省份生产的药材?

答案:南药是指长江以南包括湖南、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等省区所产的地道药材.

42.什么是中药材GAP?

答案:中药材GAP即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43.简述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答案:畜牧业增长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从快速发展向健康持续发展转变。

44.广东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点领域是建设哪四大体系?

答案:广东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点领域是建设畜禽良种繁育、饲草饲料生产、动物疫病防控和环境保护四大体系。

45.什么是动物克隆?

答案:动物克隆即动物的无性繁殖,指借助于核移植技术,将供体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后者不经过精子穿透等有性过程即可被激活、分裂并发育为个体,使得核供体的基因得到完全复制。

46.什么是“三段式”污水处理工艺?

答案:所谓“三段式污水处理工艺”是指在畜禽养殖废水处理过程中先后采用固液分离、厌氧发酵、有氧曝气三种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

47.广东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政策与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哪些?

答案:积极推进畜禽品种改良,积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畜牧业机械化。

48.现代渔业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有:(1)重视资源环境保护;(2)先进科技广泛应用;

(3)功能、目标的多元性;(4)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49.现代渔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案:(1)产业布局区域化;(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3)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4)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50.渔业包括哪些行业(分类)?

答案:渔业包括海洋渔业即海水养殖、海洋捕捞和内陆渔业即内陆养殖、内陆捕捞。

51.什么是海洋牧场?

答案:现代海洋牧场是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依靠一整套系统化的渔业设施和管理手段,通过海岸工程及人工鱼礁技术,对象生物选种、繁殖及培育技术,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技术,以及管理经营技术等,将各种海洋生物聚集在一起,建立可以人工控制的海洋渔场。

52.何谓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答案:是指对野生鱼、虾、蟹、贝类等进行人工繁殖或捕捞天然苗种,经人工培育后,投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其自然种群得到恢复,再进行合理捕捞的渔业方式。它是渔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53.什么是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

答案: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去除或消除环境污染的一个受控的过程。

54.现代渔业的良种繁育研究中,主要的育种技术有哪些?

答案:(1)选择育种技术;(2)杂交育种技术;(3)细胞工程育种技术;(4)鱼类单性生殖和性别控制技术;(5)基因工程育种技术;(6)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7)诱变育种技术等。

55.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主要涉及哪些领域?

答案:水产健康养殖的研究主要涉及现行不同养殖方式的环境影响评估;养殖系统内的水质调控技术;病害的生物防治技术;水产养殖中的优质饲料技术等领域。

56.水产种质资源主要有哪些??

答案:水产种质资源是指所有生活在海、淡水里的、具有直接或间接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资源,包括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水生微生物种质的活体、标本,以及作为种质资源保存的其他实物,如器官、组织、细胞、基因等。

57.什么是工厂化养殖?

答案:工厂化养殖是现代设施渔业的主要模式之一,是采用现代工程技术和现代生物学知识相结合的手段,利用半自动或全自动化养殖系统,在小水体中高密度养殖水生动物。

58.水产养殖清洁生产过程中要控制的重点有哪些?

答案:养殖废水中的营养性成分、生物化学耗氧量(BOD)、悬浮固体、病原体以及化学消毒剂、治疗剂是清洁生产过程中控制的重点。

59.广东发展现代渔业提出了哪四大战略?

答案:广东省将实施四大渔业发展战略:科技兴渔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特色和品牌发展战略;渔业功能拓展战略。

60.挪威深水网箱养殖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答案:(1)政府重视,;(2)深水网箱养殖的箱体向大型超大型化发展;(3)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限制无度发展;(4)高新技术在生产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5)在管理方面实行企业化;(6)重视加工技术的开发。

61.日本发展远洋捕捞业的主要做法是?

答案:日本的远洋捕捞业发展战略将保证水产品稳定供应作为发展重点。首先是非常重视渔业教育和科研工作。其次是积极开展渔业外交。

62.现代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答案:可持续发展

63.生态公益林有什么作用?

答案:保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64.发展城市林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65.中国是否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签约国?

答案:是

6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国家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哪一级国家行政机关登记造册,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确认所有权或使用权。

答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67. 广东省“四江”流域生态防护林体系中的“四江”是指哪四条江?

答案:东江,西江,北江,韩江。

68. 森林的三大效益是什么?

答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69. 森林分类经营根据森林兼有经济功能和生态、社会效益,将森林分为哪两大类?

答案:商品林和公益林。

70.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答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71.什么是林业的“三害”?

答案:森林火灾,病虫害,乱砍滥伐。

72.农产品深加工有哪些特点?

答案:深加工指加工过程中加工程度深、层次多,经过若干道工序,原料的理化特性发生较大变化,营养成分分割很细,并按需要进行重新搭配,如大米加工成即食米粉。深加工是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现代机器工业规模化大生产加工方式,它与传统的加工方式存在显著区别。

73.果蔬加工中发生褐变有哪几种原因?

答案:果蔬加工中发生的褐变有两种原因,一是果蔬组织中的单宁在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褐色物质的酶褐变:二是由化学反应所引起的褐变,如糖与含氮物质、有机酸物质的反应等。酶褐变要有氧化酶系统、氧气和可褐氧化物质的共同存在。

74. 什么是辐照技术?

答案:辐照技术,是利用γ射线的穿透性,杀死被照物表面或内部的各种微生物或昆虫,抑制某些生理活动的进程,起到延长农产品和食品的贮藏保鲜时间的作

用。

75.激光加工木材主要分为哪二大类,有哪些优点?

答案:激光加工木材主要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切削加工,另一类是木材工件的表面装饰加工如雕刻、成型和纹理加工等。激光切削木材由于其切割方式的特殊性,具有常规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切削锯路小,加工余量小、出材率高;无噪音、无刀具磨损、无锯屑产生;加工精度高,切削面光滑;与计算机数控相结合可实现自动化,产品标准化。不足的是投资和运行费用高,设备的场所和作业环境条件要求高,加工工件的被加工面有轻微的炭化现象。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 题库

题库_现代农业基础知识.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竞赛题目 (选择题19题,判断题5题,问答题78题,共102题) 一、选择题 1. 超级稻是指:( A ) A.产量特别高的水稻 B.米质特别好的水稻 C.抗性特别好的水稻 2. 下列作物中,哪个不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C A.玉米 B.大豆高粱 C. )3. 广东最大的粮食作物是:( A A.水稻 B.玉米 C.马铃薯) B 4.“绿色革命”发生在上世纪(年代

A.30 B.50年代 C.70年代 5.水稻占广东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 C )A.60% B.70% C.80% 6. 在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是否可以使用化肥?( A ) A.不可以 B.可以 C.无所谓 7.根据我国的有关行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畜牧业包括牲畜的饲养、猪的饲养、家禽的饲养、狩猎和捕捉动物、其他畜牧业,其中牲畜包括以下哪类动物:( A ) A.牛的饲养 B.猪的饲养 C.鸡的饲养 D.狗的饲养 8.广东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畜禽品种有9个,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个品种:( D ) A.蓝塘猪 B.惠阳胡须鸡 C.乌鬃鹅 D.岭南黄鸡 9. 广东省在配套系选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先后培育出了3个猪配套系和13个肉鸡配套系,其中不包括哪个配套系:( C ) A.深农猪配套系 B.岭南黄鸡Ⅰ号配套系 C.PIC猪配套系 华农温氏猪Ⅰ号配套系D. 10.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下哪一种药物是国家明文禁止添加的违禁药物,不能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B ) A.玉米 B.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 C.食盐 D.维生素 11. 以下哪一个国家是全世界养猪业最发达、猪肉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 C ) A.古巴 B.朝鲜 C.丹麦 D.澳大利亚 12. 农产品加工是把种植、养殖等的农副产品按其用途分别制成成品或半成品的生产过程。针对原料的加工程度而言可分为(B)。 A.种植、初加工、深加工 B.养殖、初加工、深加工 13. 我省粮食加工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大米加工、米面制品及烘焙食品、加工三大领域,优势产品包括(ABDFG)。

现代测试技术复习试题

一、选择 1.把连续时间信号进行离散化时产生混迭的主要原因是( ) a.记录时间太长; b.采样时间间隔太宽; c.记录时间太短; d. 采样时间间隔太窄 2.下述参量的测量属于间接测量法的是( ) a.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b.用弹簧秤称物体重量; c.声级计测声强级; d.线圈靶测速 3.磁感应测速传感器中的速度线圈之所以用两个线圈串联而成,其作用主要为( ) a.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及改善线性; b. 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及改善频响特性; c.改善传感器的频响特性及补偿永久磁铁在线圈铁心垂直方向上的微小跳动对感应电动势的影响; d.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及补偿永久磁铁在线圈铁心垂直方向上的微小跳动对感应电动势的影响; 4.表示随机信号中动态分量的统计常数是( ) a.均方值; b.均值; c.均方差; d.概率密度函数 5.半导体应变片是根据( )原理工作的。 a.电阻应变效应; b.压电效应; c.热阻效应; d.压阻效应 6.压电式加速度计测量系统的工作频率下限取决于( ) a.压电测压传感器的力学系统的频率特性; b.压电晶体的电路特性; c.测量电路的时间常数; d.放大器的时间常数τ 7.二阶系统中引入合适的阻尼率的目的是( ) a.使得系统输出值稳定; b.使系统不共振; c.获得较好的幅频、相频特性; d.获得好的灵敏度 8.带通滤波器所起的作用是只允许( )通过。 a.低频信号; b.高频信号; c.某一频带的信号; d.所有频率分量信号 9.压电加速度测量系统的工作频率下限取决于( ) a.加速度力学系统的频率特性; b. 压电晶体的电路特性; c. 测量电路的时间常数 10. 自相关函数是一个( )函数 a.奇函数; b.偶函数; c.非奇非偶函数; d. 三角函数 11.在光作用下,使物体的内部产生定向电动势的现象,称( )效应。 a.内光电; b.外光电; c.热电; d.阻挡层光电 12.( )传感器是根据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变化而工作的。 a.差动变压器式; b.变间隙电容式; c.变阻器式; d. 电压式 13.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α可用下式( )表示(已知半导体热敏电阻与温度系数关系可用T B Ae R =描述) a.α=dT R dR ;b. α=2T B ;c. α=2T A ;d. α=00111ln ln T T R R --(R 1,R 0分别是温度T 1,T 0时的电阻值) 14.如果一信号的自相关函数R x (τ)是一定周期性不衰减,则说明该信号( ) a.均值不为0; b.含周期分量; c.是各态历经的 ; d.是各态不历经的 15.用方程法求解回归直线时,误差最小的方法是( )

农村公共基础知识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者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并将所选项字母标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5分,每小题1分) 1、“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一直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自1982年起至2009年2月1日共发布了11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最新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是(D )。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民生事业的建设方面强调了五个重点,下面哪项不是重点方面(C)。 A.农村的电网建设B.乡村道路建设 C.三农支持保护体系建设D.农村沼气建设 3、《农业法》于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2003年3月1日新《农业法》正式实施,对原法做了较大调整、充实和完善,新增了(D )章 A.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B.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C.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D.农民权益保护 4、国家在农村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由(C)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发放,校舍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费由()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安排。 A.市级县级B.县级市级 C.县级县级D.市级市级 5、《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关系九亿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村民组织制度的重大立法措施。该法规定有( A )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A.十分之一B.五分之一C.三分之一D.二分之一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林地的承包期为(C )。 A.30年 B.30-50年C.30-70年D.50-70年 7、在我省,高效农业是指般亩均效益在( D )元以上. A.500元B.800元C.1000元D.2500元 8、除法律规定外,森林资源属于(A)所有。 A.国家B.集体C.私人D.县政府 9、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C )以上。 A.百分之百B.百分之九十C.百分之八十D.百分之七十10、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A)。A.土地B.田地C.非耕地D.林地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所称的水资源包括(A)。 A.地表水和地下水B.井水和湖水C.雨水与雪水D.河水与海水12、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B )为主要目的林木。A.蔬菜B.药材C.出口产品D.鲜花

现代测试技术试题A----答案

现代道路交通测试技术 试题A----答案 一. 解:由题意频谱函数:x (ω)= dt e t x j ? +-∞ ∞ -t )(ω = dt e j ?+--2 /2 /t ττ ω =2/2/12t/ττω ω-+--j e j = () 2 /2/1ωτωτω j j e e j -- = ω 2 sin 2 ωτ =τ /2 /2sin ωτωτ ∴频谱函数虚部为0,故相频谱为0; X(0)=τωτωττ ωωω==→→2 /2 /sin lim )(lim 0 x 当ω= τ π n (n=1,2,3……)时 X (ω)=0 故幅频谱图如下: 二.解:因为信号是周期信号,可以用一个共同周期内的平均值代替整个历程的平均值 故:dt t y t x T R T T xy ? +=∞→0)()(1lim )(ττ = 1 T dt t y t x T ? -+++0 00])(sin[)sin(φθτωθω =)cos(2 1 00φωτ-y x

三.1.试述瞬态瑞雷面波无损检测基本原理及其相应的测试技术要求。 参考答案: ①基本原理:对于均匀的弹性半空间分层介质,其结构表面受到瞬态冲击作用时,将产生瞬态振动。振动组份中包括纵波、横波和瑞雷波。在一次冲击产生的波能中,瑞雷波占67%,即从一个振源向一个半无限介质表面辐射的总能量的三分之二形成瑞雷型表面波。而纵波和横波只占有少量能量;并且在表面,随着波传播距离的增大其衰减比瑞雷面波大得多。确切地说,纵波和横波引起的位移振幅沿表面随着距离的平方衰减,而瑞雷面波是随着距离的平方根而衰减,因此,在地基表面的瞬态振动中,瑞雷面波的衰减比纵波和横波衰减慢得多,瞬态表面波主要是由瑞雷波组成。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关系可以得出,利用瞬态瑞雷面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可以确定不同介质的穿透深度。 ②技术要求:检测系统设计是否合理、仪表选型与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是保证质量检测精度和可靠性的关键,对其各组成部分有相应的技术要求。 1).激振部分——力锤的选择 它是整套测量系统的前哨,对路面冲击信号的产生和冲击响应信号的正确检取,是系统准确测试的基本保证。预先应根据检测深度做一些力锤冲击试验,以选择合理的力锤重量或合适材料的锤头。使瞬态冲击施加于路面表面后,能产生一组具有不同频率的瑞雷面波在介质中传播。 2).垂向检波器的选型 垂向检波器选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对于层状路面结构来说,一般选择小冲击源作为振源,使其产生具有丰富频率的瑞雷面波沿地表一定深度向四周传播。对于高频短波长的波来说,选择加速度传感器,因为它具有频率范围宽,对冲击振动的频响特性好等特点。如检测像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刚性层状体系时需要选择加速度传感器。 速度、位移传感器一般不用作冲击测量。另外,正确选定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型号也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考虑它的频率范围、动态范围、灵敏度等主要特征参数是否符合测试精度要求)。 3).安装位置的确定 测试前,应对现场路面进行调查,确定检测点,并合理布置。一般两个垂向检 波器之间的距离应视测试的路面深度而定,通常应使两个间距大于路面深度的一半以上,并且取振源到最近的传感器的距离等于两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4).连接导线选择 仪器之间的连接导线应尽量短,且记不应将各种导线混合使用,尽量选择相同线种,且忌抖动,以免引起现场测量不稳定。 四. 参考答案:令SAM(t)=Х(t)﹡cos ω0t,则SAM(t)的傅立叶变换为 SAM(ω)= ? ∞ ∞ - Х(t)﹡cos ω0t*e t j ωdt=1/2[X(ω+ω0)+X(ω-ω0)]

农业科普知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

农业科普知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 区别 现代农业一般认为,今天意义的现代农业始于二战后(将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二战前这段时期的世界农业发展称为近代农业,此前的统称为传统农业或者古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农业所具备的特征。 (1)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所谓全过程的机械化,应包括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从种植到餐桌所有环节的机械操作。机械化不等于现代化,但它在现代化的构成中确实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或者说是充分的必要条件。没有机械化的支持,也就不可能有农业现代化。(2)生产技术科学化:科技,是农业向现代化进化的动力源泉。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其涵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收到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的效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先进科技不断注入农业的过程,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贡献率的过程。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

《农业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

《农业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 参考书目:《农业概论》(翟虎渠主编,高等教育再版社,2006年第二版) 第一章绪论 1. 农业是怎样的一个生产部门?什么是农业?P1 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通常分为种植业和饲养业两大部分。 2. 农业的本质或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性是什么?P2 农业的本质或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性就是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 3. 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3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土地是基本生产资料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 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连续性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农业生产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异 农业生产的多变性 农业生产的综合性 4. 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的主要贡献有哪些?P4 ①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②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③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所需要的部分原料。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出口农产品也是获取外汇以进口本国工业化所必需的机械设备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径。因此,对这些国家来说,农业还可以间接地为现代化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 5.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经济作用P15 工业革命以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经大为下降。但是,农业在整个经济及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归结为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四个方面。 产品贡献,指的是农业部门所生产的食物和工业原料。 市场贡献,指的是农业部门对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要素贡献,指的是农业生产要素向其他部门的转移。 外汇贡献,指的是农业在平衡国际收支方面的作用。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农业在经济方面的上述四种贡献同样存在。 农业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此外,农业在缓解以至消除就业问题方面的作用更不可忽视。 6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态环境作用P16 农业是出现最早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首先造成人为生态环境问题的部门。人类已经从历史中吸取了教训,农业生产从总体上看已趋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同时,与其他部门相比较,在合理经营的条件下,农业不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而且能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其他部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在一定范围内改善生态环境。 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①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②控制和治理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习题测试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题库(选择题16题,判断题4题,问答题75题,共95题) 一、选择题 1.超级稻是指:( A ) A.产量特别高的水稻 B.米质特别好的水稻 C.抗性特别好的水稻 2.下列作物中,哪个不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C ) A.玉米 B.大豆 C.高粱 3.广东最大的粮食作物是:( A ) A.水稻 B.玉米 C.马铃薯 4.“绿色革命”发生在上世纪( B ) A.30年代 B.50年代 C.70年代 5.水稻占广东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 C ) A.60% B.70% C.80% 6. 在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是否可以使用化肥?( A ) A.不可以 B.可以 C.无所谓

7.根据我国的有关行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畜牧业包括牲畜的饲养、猪的饲养、家禽的饲养、狩猎和捕捉动物、其他畜牧业,其中牲畜包括以下哪类动物:( A ) A.牛的饲养 B.猪的饲养 C.鸡的饲养 D.狗的饲养 8.广东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畜禽品种有9个,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个品种:( D ) A.蓝塘猪 B.惠阳胡须鸡 C.乌鬃鹅 D.岭南黄鸡 9. 广东省在配套系选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先后培育出了3个猪配套系和13个肉鸡配套系,其中不包括哪个配套系:( C ) A.深农猪配套系 B.岭南黄鸡Ⅰ号配套系 C.PIC猪配套系 D.华农温氏猪Ⅰ号配套系 10.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下哪一种药物是国家明文禁止添加的违禁药物,不能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B ) A.玉米 B.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 C.食盐 D.维生素 11. 以下哪一个国家是全世界养猪业最发达、猪肉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C ) A.古巴 B.朝鲜 C.丹麦 D.澳大利亚

农业基础知识考试题

______镇______村姓名_______得分_____ 农业基础知识考试题 一、填空(每题4分,共40分) 1、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和侧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顶芽旺盛生长时,会抑制侧芽生长。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顶芽停止生长,一些侧芽就会迅速生长。这种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发育现象叫(顶端优势)。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等情况种植适当(密度)的植物。 4、微量元素肥料可作基肥、种肥或追肥施用。为节省肥料,提高肥效,通常采用条施或(穴施)方法。一般亩用量1—2公斤。土壤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有一定的后效,需隔年施用。 5、经过加工造粒的复合肥比粉末肥分解缓慢、不易流失和挥发、肥效持续时间长,宜做(底肥)使用。复合肥不宜用于苗期肥和中后期肥,以免作物贪青徒长。 6、叶面施肥吸收见效快、养分利用率高、能迅速改善作物(养分)供应状况。腐殖酸类、氨基酸类叶面肥还能增强作物抗逆性,明显改善产品品质。 7、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新技术是将(秸秆还田)、免耕和轻型栽培三者的优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组装形成配套的新技术 8在除草剂的分类上,根据使用方法分为茎叶处理剂和土壤封闭处理剂;根据其作用方式分为选择性和(灭生)性两类;根据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性分为触杀型除草剂和传导型除草剂;根据化学成分分为磺酰胺类除草剂及苹果酸类除草剂等等。 9、我国农药现在使用最多的剂型是(乳油)、可湿性粉剂、粒剂、水剂、烟剂等,每种农药可以加工成几种剂型,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10、(化学)灭鼠是指选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杀鼠剂拌成毒铒,用毒铒杀灭害鼠的方法。是现在应用最为广泛,操作简单、工效高、见效快、灭效好、投资少的杀鼠方法。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循环农业就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的是一种( A )的循环生产方式。 A、初级 B、中级 C、高级 2、无公害蔬菜是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蔬菜。严格来讲,无公害是蔬菜的一种(A ),普通蔬菜都应达到这一要求。 A、基本要求 B、最高要求 3、杂交水稻种子颖壳闭合不严,种子内部菌源相对较多,在浸种催芽时,若处理不得法,极易发酸、发臭、发粘。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浸种( B )催芽技术。

现代测试技术自测试题

现代测试技术自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20分) 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就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要完成对机械参量的测试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的内容;实际采用的测试方法有机械法、光学法与法。 2. 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就是; 转换元件就是。10mm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转换原理就是。 3、压电式传感器的压电效应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电偶传感器就是将温度参量转变为。 4、电荷放大器电路的作用就是。 5、滤波器就是一种选频装置,则按幅频特性可分为、、 ______________与带阻滤波器。 6、常见的记录仪器有、光线示波器

与、计算机记录仪。 7、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反映对输入的静态参量而表现的输出与输入的基本关系,其基本特性参数有灵敏度、与________________、重复性。 8. 测试误差的主要类型有随机误差、与。 9、信号的描述方法就是法与法。 二、简述题:(每小题5分,满分25分) 1、试简述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点。 2、试简述测试系统实现不失真测试对一阶、二阶系统的综合要求。 3、试简述光线示波器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4、试简述电阻应变片测试系统中温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及基本的消除方法。 5. 试简述测试系统中常用的消除干扰的硬件方法。 三、(满分8分) 如图1所示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测量位移的系统组成框图,试说明其测量的原理;并指出各个单元电路的功能。

图1 四、(满分8分)试分析图2所示调频波的解调电路的工作原理、并画出它的鉴频特性图。 图2 五、(满分10分)试分析图3所示一阶系统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图3 六、(满分12分) 已知某悬臂梁受力如图4所示,试选择电阻应变片的贴片方法及画出接桥电路,并导出Q与电桥输出电压U0的关系式。 差动变 压器式 传感器 交流 放大 器 相敏 检波 器 低通 滤波 器 振荡器 显示 仪表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试题库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题库 (选择题16题,判断题4题,问答题75题,共95题) 一、选择题 1.超级稻是指:( A ) A.产量特别高的水稻 B.米质特别好的水稻 C.抗性特别好的水稻 2.下列作物中,哪个不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C ) A.玉米 B.大豆 C.高粱 3.广东最大的粮食作物是:( A ) A.水稻 B.玉米 C.马铃薯 4.“绿色革命”发生在上世纪( B ) A.30年代 B.50年代 C.70年代 5.水稻占广东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 C ) A.60% B.70% C.80%

6. 在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是否可以使用化肥?( A ) A.不可以 B.可以 C.无所谓 7.根据我国的有关行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畜牧业包括牲畜的饲养、猪的饲养、家禽的饲养、狩猎和捕捉动物、其他畜牧业,其中牲畜包括以下哪类动物:( A ) A.牛的饲养 B.猪的饲养 C.鸡的饲养 D.狗的饲养 10.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下哪一种药物是国家明文禁止添加的违禁药物,不能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B ) A.玉米 B.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 C.食盐 D.维生素 11. 以下哪一个国家是全世界养猪业最发达、猪肉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C ) A.古巴 B.朝鲜 C.丹麦 D.澳大利亚 12. 农产品加工是把种植、养殖等的农副产品按其用途分别制成成品或半成品的生产过程。针对原料的加工程度而言可分为(B)。 A.种植、初加工、深加工 B.养殖、初加工、深加工 14. 微胶囊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油脂行业中, 油脂中的许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酸败,而微胶囊化能够保护这些活性成分,降低其挥发性,使其与空气隔绝,从而起到(A)的作用。 A.抗氧化 C.易吸收 B.易溶解 15. 超高温杀菌技术,是指将流体或半流体在2.8秒内瞬间加热,然后再迅速冷却到30℃~40℃的杀菌技术。瞬间加热所需的温度是(B) A.110℃~130℃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

西华大学课程考核试题卷 ( 中考卷) 试卷编号: ( 2012__ 至 2013____ 学年 第_2___学期 ) 课程名称: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课程代码:6002699 试总分:100分 考试形式: 网络考试 学生自带普通计算器: 允许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粗大误差具有随机性,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少。( ) 错 2. 当计数器进行自校时,从理论上来说还是存在±1个字的量化误差。( )对 3.一个频率源的频率稳定度愈高,则频率准确度也愈高。( )错 4. 给线性系统输入一个正弦信号,系统的输出是一个与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对 5.随机误差又叫随差,随机误差决定了测量的精密度。( )对 6.测量系统的理想静态特性为y=Sx+S0( ).答案:错 7. 从广义上说,电子测量是泛指以电子科学技术为手段而进行的测量,即以电子科 技术理论为依据,以电子测量仪器和设备为工具,对电量和非电量进行的测量。( ) 答案:对 8. 在进行阿伦方差的测量时,组与组之间以及组内两次测量之间必须都是连续的。 ( )答案:错 9.反射系数、 功率、 导磁率 、信号频率均为有源量( )。答案:错 10. 峰值电压表按有效值刻度,它能测量任意波形电压的有效值。( )答案:对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30分) 1. 若马利科夫判据成立,则说明测量结构中含有 ____ 。 A:随机误差 B: 粗大误差 C: 恒值系差 D: 累进性变值系差 答案:D 2. 如两组测量的系数误差相同,则两组测量的 相同。 A. 精密度 B. 准确度 C. 精确度 D. 分散度 答案:A 3.在使用连续刻度的仪表进行测量时,一般应使被测量的数值尽可能在仪表满刻度值的 ____ 以上 答案:D 4.±1误差称为____。 A.最大量化误差 B.仅测频的误差 C.±1一个字误差 D.闸门抖动引起的误差 答案:A 5.仪器通常工作在( ),可满足规定的性能。

现代测试技术试卷及部分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 10 分) 1. 当测试系统的输出)(t y 与输入)(t x 之间的关系为)()(00t t x A t y -=,其中0A 、0t 为常数时,该系统就能实现对信号的( 不失真 )测试。 2. 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函数主要有脉冲响应函数、传递函数和( 频率响应函数 )。 3. 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采用的数学工具是( 傅里叶级数 )。 4. 有源传感器一般是将非电量转换为电能量,称之为能量( 转换 )型传感器。 5. 压电式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是利用某些材料的( 压电效应 )原理工作的。 6. 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是( 两相对臂阻抗的乘机相等 )。 7. 电容式传感器分为( 极距变化 )型电容传感器、面积变化型电容传感器和介质变化型电容传感器三大类。 8. 振动的激励方式通常有稳态正弦激振、( 随机激振 )和瞬态激振。 9. 随机信号的自功率谱密度函数的物理含义是( 随机信号的自相关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传感器在非电量电测系统中的作用是( C )。 (A) 将被测电量转换为电参量 (B) 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非电参量 (C) 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参量 2. ( C )不属于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 (A )回程误差 (B )灵敏度 (C )阻尼系数 3. 频率响应函数H (j ω)是在( A )描述测试系统对正弦信号稳态响应特征的函数。 (A )频率域内 (B ) 时间域内 (C )幅值域内 4. 压电式传感器目前多用于测量( B )。 (A )静态的力 (B )物体运动速度 (C )瞬态的力 5. 振动子FC6-1200的固有频率为1200Hz ,问用该振动子能不失真记录信号的频率范围是( C )。 (A )0 - 1200 Hz (B )>1200Hz (C )0 - 600 Hz

农业农村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农业农村知识练习题及答案(一) 1、“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一直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自1982年起至2009年2月1日共发布了11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最新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是( D )。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民生事业的建设方面强调了五个重点,下面哪项不是重点方面(C )。 A.农村的电网建设 B.乡村道路建设 C.三农支持保护体系建设D.农村沼气建设 3、《农业法》于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2003年3月1日新《农业法》正式实施,对原法做了较大调整、充实和完善,新增了(D )章 A.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 B.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C.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D.农民权益保护 4、国家在农村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由( C )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发放,校舍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费由()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安排。 A.市级县级 B.县级市级 C.县级县级 D.市级市级 5、《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关系九亿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村民组织制度的重大立法措施。该法规定有( A )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A.十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二分之一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林地的承包期为( C )。 A.30年 B.30-50年 C.30-70年 D.50-70年 7、除法律规定外,森林资源属于(A )所有。 A.国家 B.集体 C.私人 D.县政府 8、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 C )以上。 A.百分之百B.百分之九十 C.百分之八十 D.百分之七十 9、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A )。 A.土地B.田地 C.非耕地 D.林地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所称的水资源包括( A )。 A.地表水和地下水B.井水和湖水 C.雨水与雪水D.河水与海水 11、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 B )为主要目的林木。 A.蔬菜 B.药材 C.出口产品D.鲜花 12、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 B )年,届满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最新材料现代测试技术-期末复习题

1.X射线管主要由阳极,阴极,和窗口构成。 2.X射线透过物质时产生的物理效应有:散射,光电效应,荧光辐射,俄歇效应。 3.德拜照相法中的底片安装方法有:正装,反装,和偏装三种。 4.X射线物相分析方法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5.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主要受衍射效应和像差两因素影响。 7.电子探针包括波谱仪和能谱仪成分分析仪器。 8.扫描电子显微镜常用的信号是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 9.人眼的分辨率本领大约是:0.2mm 10.扫描电镜用于成像的信号: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原理:光栅扫描,逐点成像。 11.TEM的功能是:物相分析和组织分析(物相分析利用电子和晶体物质作用可发生衍射的特点;组织分析;利用电子波遵循阿贝成像原理) 12.DTA:定性分析(或半定量分析),测温范围大。DSC:定量分析,测温范围常在800℃以下。 13.放大倍数(扫描电镜):M=b/B(b:显像管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的扫描幅度,通常固定不变;B:入射电子束在样品上的扫描幅度,通常以改变B来改变M) 14.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广泛、最普通的是衍射仪法。 15.透射电镜室应用透射电子来成像。 16.TEM无机非金属材料大多数以多相、多组分的非导电材料,直到60年代初产生了离子轰击减薄法后,才使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薄膜制备成为可能。 17.适合透射电镜观察的试样厚度小于200nm的对电子束“透明”的试样。 18.扫描电镜是用不同信号成像时分辨率不同,分辨率最高的是二次电子成像。 19.在电子与固体物质相互作用中,从试样表面射出的电子有背散射电子,二次电子,俄歇电子。 20.影响红外光谱图中谱带位置的因素有诱导效应,键应力,氢键,物质状态。 1.电离能:在激发光源作用下,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就发生电离,电离所必须的能 量称为电离能。 2.原子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原子在气体状态下发射或吸收特种辐射所产生的光谱 进行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技术。 3.X射线光电效应:当X射线的波长足够短时,其光子的能量就很大,以至能把原 子中处于某一能级上的电子打出来,而它本身则被吸收,它的能量就传递给电子了,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能量的光电子,并使原子处于高能的激发态。这种过程称为光电吸收或光电效应。 4.衍射角:入射线与衍射线的夹角。 5.背散射电子:电子射入试样后,受到原子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有一部分电子的 总散射角大于90℃,重新从试样表面逸出,成为背散射电子。 6.磁透镜:产生旋转对称磁场的线圈装置称为磁透镜。 7.俄歇电子:当外层电子跃入内层空位时,其多余的能量也可以不以X射线的形式 放出,而是传递给其他外层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这样的电子称为俄歇电子。 8.热重法:把试样置于程序控制的加热或冷却环境中,测定试样的质量变化对温度

三农基础知识

传统农业主要的生产工具是铁木制农具,以人畜力作为动力,实行手工劳作,生产者根据累世相承的经验和技能组织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发达的科学农业,它既包涵有高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等特征;更重要的特征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或制度创新的过程。 科学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它包括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两层含义。根据观察和研究的范围,可把科学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三大体系。 技术科学是知识,而技术则是与人们的实际活动相联系并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技能。在现代,技术是经物化的科学知识,是人类根据生产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总称。广义来说,技术还包括物化了的各种生产手段和其他物质装备。 农业技术是人们根据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工具和物质设施等,包括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科技进步的概念1、狭义科技进步指自然科学技术本身(包括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成功应用。2广义科技进步指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金投入量增长的贡献份额后,所有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份额之和。即除了狭义科技进步的内容外,还包括管理水平、决策水平、智力水平等软科学的进步,如经济体制改革、组织管理和决策方法的改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 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 技术创新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是指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激励制度是组织者为了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其目标相容,并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潜能而执行的一种制度框架,它通过一系列的组织行为规范和设计的奖惩制度来运转。 农村是一个与城市相对的概念,泛指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空间。 农业科技成果指对某一农业技术研究课题,通过思考观察、试验研究所取得的,经过鉴定确认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创造性成果。农业科技成果一般分为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和软科学成果三大类。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具体是指在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在推力和市场需求的外在拉力的共同作用下,把农业科技成果作为商品推向市场,由生产部门对科技成果实行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实现科技与经济全过程的结合。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利用试验、示范、宣传等手段,将所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到农业生产实践中,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具体实施。 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依靠生物机能,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农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社会生产部门。农民“是主要利用家庭成员的劳动从事生产并以此为经济来源的居民户,其特点是部分参与不成熟的投入要素和产出市场” 道德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等等的观念以及同这些观念相适应的由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来实现的人们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农业政策党和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制定的各种重大措施和行动准则。 劳动节约型技术是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中活劳动消耗的农业技术。 资源节约型技术指能使活劳动以外的其他生产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的农业技术。 中性技术是将劳动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密切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的农业技术。中性技术综合上述两种技术的优点,能够使劳动 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同时提高。 政策:一定阶级为实现一定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 则和采取的重大措施。 农业政策实施又称农业政策执行,是指农业政 策方案正式确定批准之后,把政策所规定的观念 形态的内容变为现实行动的过程。 农业政策评估是指根据特定的标准,运用适当 的方法,对农业政策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检 查、分析和评价,以对具体的农业政策做出优劣 判断。 传统农业的特点(1)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 (2)持有和获得收入来源的偏好和动机状况亦长 期变化甚微; (3)人力资本稀缺。 现代农业的特点(1)现代农业是高效益多功能 的产业.(2)现代农业是高度科技依存型的产业。 (3)现代农业是生态环境友好的产业 (4)现代农业是高投入高保护的产业。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 念,二者之间即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主要体 现在:①目的、任务不同。②形态不同。③成 果和奖励方式不同。科学和技术也有本质的联 系,是密切相连、相互促进的。它们都是生产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研究是技术发明的理论基 础,促进技术不断进步;技术成果的不断创造, 为科学发展提供新动力。科学与技术逐渐交融, 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线将更加模糊,科学与技术 日益一体化。 农业技术的作用(1)农业技术是农业生产力的 首要要素。(2)农业技术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变 革。(3)农业技术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产量 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4)农业技术进步是 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变革的主导因素。 农业科学技术的结构农业科学技术由基础性研 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构成的。农业技术的经 济类型(一)劳动节约型技术(二)资源节约型 技术(三)中性技术(一)根据农业技术的存在 形态1、物化形态。主要指工具、肥料、良种、 农药等。2、设计形态或意识形态。如技术资料、 设计书、专利权、发明权等。3、能力形态或经 验形态。如劳动生产技能、经验等。 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工程 科学和农业经济科学。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 内容:(一)由育种学提供的有关动植物品种改 良的技术知识。(二)有关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 的技术知识,(三)有关农产品收获、采伐、捕 捞和贮藏、加工的技术知识,是关于农业生产过 程产后环节的知识体系;(四)为改进生产手段,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实施各种农业技术的农 业工程学知识,(五)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和分析的知识体系及方法论,可以有效地指导人 类对自身经济行为的选择,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 两大门类。 科技进步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经济系统。作 为经济系统,它至少包括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农 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 业教育体系等四个亚系统。 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容1、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物化 为生产资料。2、农艺制度的变革与新农艺方法 的出现。3、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的出现与应 用(软科学)。4、农业生产者素质的提高。 农业科技进步的阶段1、农业利技成果的生产(创 新);2、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3、农业科技成果 的扩散与推广应用。 农业科技进步的类型(一)按照农业生产部门可 划分为种植业、林业、养殖业等科技进步;(二) 按照科技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科 技进步;(三)按照科技贡献的不同方式可划分 为机械型和生物型科技进步;(四)按照科技对 农业投入要素边际生产率的不同影响可划分为 劳动集约型、资源集约型和中间型科技进步等。 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一)系统性(二)渐进 性(三)外生性(四)周期性(五)复杂性1、 区域适应2、综合性、相关性3、研究开发周期 长4、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农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一)追求产量目标 (二)追求质量目标(三)追求利润目标(四)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目标 农业外部发展的拉动(一)农村产业结构变(二)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 现代化(四)全球经济一体化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一)拓展经济 赢利边界,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替代稀缺资源, 降低生产成本(三)提高农产品质量(四)促进 农业产业结构变革(五)提高农业的效益 21世纪的农业科学技术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农业科技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2.现代农 业科学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的同时,将走向 新的综合与联合;3.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研究 的更大进展和更广泛应用,使农业成为生物技术 最有应用价值的产业;4.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更紧密结合 技术创新的内涵、类型及特征新组合应包括: ①引进新产品;②引进新技术;③开辟新市场: ④控制原料新的供应来源;⑤实现产业的新组 织。技术创新的基本含义是指与新技术(包括新 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有关 的技术经济活动。技术创新的主体就是“企业家” 技术创新的分类一是宏观与微观分类法,二是 创新客体与主体分类法,此外,还可以根据技术 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强度的不同,分为渐进性创 新和根本性创新;根据创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技术创新的特征①创造性②风险性③连续性。 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制度安排(一)激励制度 (二)组织制度实现农业科研组织结构的模式转 换,将原来松散型,板块式结构转变为社会网络 结构,明确管理职责和分工,建立起有明确分工 的科研开发组织体系格局就显得尤为重要(三) 投入制度农业科技产品及服务拥有“公共品”和 “准公共品”的属性特点,具有很大的溢出效应。 由于农业企业数量偏少,投资技术创新能力弱, 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农业科研与开发的投资主体 仍然是政府。(四)科技管理制度按照有利于 技术创新与农业产业发展有效结合的原则,首先 应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其次,努力形 成国家层次农业科技重大问题的协商机制,建立 相配套的创新项目评估与监督体制,(五)其他 制度环境除以上制度安排外,农业技术创新还 受到法律制度、土地制度、风险制度及非正式制 度的影响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1、我国农业技术创 新的重点以挖掘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农 业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技 术,提高土地生产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有选择 地发展劳动节约型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面向2l世纪,确保我国食物安全的我国农业 技术创新的优先领域①高产、优质、高抗动植 物新品种选育技术. ②节水、节肥、节约能源和 节省饲料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③现代集约 化种养技术。④农业生物灾害防治。⑤农产品储 运加工技术。 农业技术创新道路具体涉及:实行基础研究和 应用研究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 自主研究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成果推 广相结合。 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发展结合前期的障碍 (1)农业科技成果供方的障碍(2)农业科技成 果需方的障碍(3)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障碍 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发展结合中的障碍(1)农 业科技成果需求主体障碍(2)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的障碍.一般而言,农业技术扩散从而农民接受 新技术主要经过三个阶段:①了解新技术;②被 说服,喜欢新技术;③决定采用(或拒绝)新技术 等三个阶段。 一、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一)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必然性1.农业发 展现状与新形势迫切需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2.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 择.(二)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含义适合于产业 化的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特征是:①科技含量 高。②可靠性和可控性强。⑧符合市场需求。④ 经济效用比高。⑤物化性强。(三)农业科技成果 产业化的模式1.以大型企业为依托,集科研开 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科研转化模式2.以农 业科技成果科研单位为依托的科研开发一体化 模式3.农业科技示范区模式4.技术推广网络 模式 技术特性对技术扩散的影响农业新技术的特性 是影响技术扩散的重要因素。易于扩散的新技术 具有以下特性:1、获利性2、简明性和易操作性 3、可分性。 4、传播性 农业技术推广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选定推 广项目,进行推广试验,选择示范单元进行示范, 大面积推广,反馈和进研究。 新时期现代农业技术的新特征一、生物化 二、信息化三、安全化四、环保化五、循环 化六、标准化 农业科技研究活动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一、创新 研究更趋动态化和群体化二、非线性科学将在 农业科技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三、农业科技研 究体系将更加优化、配套和完善四、农业及其 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将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