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4、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5、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

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6、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过渡时期的结束

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8、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

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

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

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

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把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0、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

A、改变生产关系,建立公有制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实现工业化

D、消灭资本家

11、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C、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D、人民公社的建立

12、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

A、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B、斗争、限制、改造的方针

C、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

D、团结、教育、利用的方针

1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

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制度条件

D、思想条件

1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1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 、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

C 、过渡性质的社会

D 、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

16、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A 、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C、与马克思主义无关

D、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18、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建立起来的

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

B、通过原来解放区的公有经济

C、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通过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19、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是()

A、全国大陆解放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

C、土改运动

D、“三反”“五反”运动

2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

A、个体经济

B、公有制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1、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2、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4、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A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 、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25、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

2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年开始的。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27、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资本主义

2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

A、重视工业建设

B、强调三大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9、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

B、排挤私营工商业

C、国家资本主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30、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拥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临时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

32、建国之初,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土地采取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

B、消灭富农经济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

33、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A、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B、消灭生活资料私有制

C、消灭资本主义经济

D、消灭个体经济

34、社会主义改造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贡献最大的是对(A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35、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17、在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36、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二、多项选择(在备选答案中有多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的经济成分有()

A、社会主义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E、外资经济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具有的两面性是指()

A、革命性

B、剥削工人获取利润

C、动摇性

D、妥协性

E、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3、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C、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D、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E、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4、下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表述正确的是()

A、第一步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第一步主要是实行委托加工

C、第二步主要是实行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

D、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E、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5、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的基本原则有()

A、自愿互利

B、听从上级安排

C、典型示范

D、国家帮助

E、少数服从多数

6、关于社会主义改造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我国的一切剥削现象都已经被消灭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确立

E、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我国的所有矛盾都得到解决

7、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基本的阶级力量包括()

A、工人阶级

B、贫下中农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E、富农阶级

8、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是()

A、剥削阶级

B、被消灭对象

C、团结对象

D、改造对象

E、革命对象

9、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的斗争

B、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C、改造和被改造的斗争

D、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

E、守法和违法的斗争

10、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包括了以下形式()

A、委托加工

B、统购包销

C、计划订货

D、经销代销

E、公私合营

11、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包括了以下形式()

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B、统购包销和代购代销

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E、把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12、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互助组

B、初级社

C、人民公社

D、高级社

1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包括()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有()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15、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的思想是指()

A、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B、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C、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D、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1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C、要求过急,发展过快

D、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17、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

B、限制

C、教育

D、改造

18、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

19、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主要是()

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初步发展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有利的国际因素

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20、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A、消灭资本家

B、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1、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通过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C、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

D、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22、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

23、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重要途径是()

A、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垄断资本

B、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

C、对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E.把分散的个体经济引导向合作社经济方向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条件是()

A、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

B、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C、恢复了国民经济

D、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25、建国之初的国营经济的来源有()

A、解放区原有的公营经济

B、没收的官僚资本

C、收回的外国资本企业

D、没收的地主土地

26、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

D、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

E、采取从互助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27、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A、消灭资本家

B、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8、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稳步前进

D、积极领导

29、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阶段

B、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

C、具有两种社会形态的因素

D、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30、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主客观条件和必然性在于()

A、政治上实现了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建立了各级地方人民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B、经济上没收了官僚买办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经济,奠定了相当的物质基础

C、积累了利用、限制、改造私营工商业和引导农民进行互助合作的实践经验

D、二战后欧亚一批国家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3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32、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

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

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E、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3、过渡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

4、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5、建国初期,我国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建立的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7、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质是对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8、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四、材料分析题:

(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材料2:

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们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材料3: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能学。

请回答:

(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结合材料l、2、3,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别指什么? 二者关系怎样?我们的态度怎样?

(3)分析材料3,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外国经验的方法?

(二)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们说标志着革命性质的转变、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的东西是政权的转变,是国民党反革命政权的灭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不是说社会主义改造这样一个伟大的任务,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就可以立即在全国一切方面着手施行了。不是的,那时我们还需在广大的农村中解决封建主义与民主主义即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摘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

材料2:

我们的宪法草案,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原则基本上是两个: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宪法中规定,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原则性。要实行社会主义原则,是不是在全国范围内一天早晨一切都实行社会主义呢?这样形式上很革命,但是缺乏灵活性,就行不通,就会遭到反对,就会失败。因此,一时办不到的事,必须逐步去办。比如国家资本主义,是讲逐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不是只有公私合营一种形式,而是有各种形式。一个是“逐步”,一个是“各种”。这就是逐步实行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已达到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摘自《建国以米毛泽尔文稿》第四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l,说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在全国一切方面着手施行社会主义改造?在解决了封建主义与民主主义即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l、2,说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内容及其特点。

(3)根据材利2,说明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途径和进程。

(三)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这是一组关于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的材料

材料1:“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化,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有来得及巩固,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化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一些。”“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63、15页

材料2:“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5页

请问:(1)为什么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一些”?请分析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及其原因。

(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2:

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内的剥削”。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

(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四)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的特殊材料:

材料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材料2

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摘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

材料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

材料4

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是有斗争的,但必须团结它,是它用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以达团结它共同发展国民经济之目的。

摘自毛泽东:《在全国统战会议工商组讨论会的一份发言记录稿上的批语》(1950年4月)

我们当前总的方针是什么呢?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为了孤立和打击当前的敌人,就要把人民中间不满意我们的人变成拥护我们。这件事虽然现在有困难,但是我们总要想各种办法来解决。…………

总之,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这样一来,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就孤立了,地主阶级就孤立了,台湾、西藏的反动派就孤立了,帝国主义在我国人民中间就孤立了。我们的政策就是这样,我们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这样,三中全会的路线就是这样。

摘自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1950年6月6日)

在打倒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级的矛盾,故不应再次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国阶级。

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1952年6月6日)

材料5

在革命胜利之后,因为肃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社会中会有一个相当

程度的发展,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也是不足为怪的。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这是经济落后的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不可避免的结果。但这只是中国革命的一方面的结果,不是它的全部结果。中国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又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这种社会主义因素是什么呢?就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政治势力中的比重的增长,就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或者已经或者可能承认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权,就是民主共和国的国营经济和劳动人民的合作经济。所有这一切,都是社会主义因素。加以国际环境的有利,便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后结果,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不能不具有极大的可能性了。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什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根据材料2和3,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特征是什么?

(3)根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根据材料1~5,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第四章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C

3、B

4、D

5、B

6、A

7、A

8、A

9、D 10、B

11、C 12、C 13、C 14、D 15、C 16、D 17、B 18、A 19、B 20、B

21、B 22、B 23、B 24、C 25、C 26、B 27、A 28、C 29、C 30、D

31、C 32、B 33、C 34、A 35、C 36、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BE

3、ABCDE

4、ADE

5、ACD

6、ABD

7、ABCD

8、ABCD

9、ABC 10、ABCD 11、CD 12、ABD 13、ABCD 14、ABCD 15、A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BD 21、ABCD 22、ABCD 23AC 24、ACD 25、ABC 26、ABE 27、BCD 28、ABCD 29、AD 30、ABCD 31、ACD

32、ACD

机械制图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图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图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工程常用的投影法分为两类中心投影法与平行投影法,其 中正投影法属于平行投影法投影法。 2、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与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视图。 3、在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框,标题栏一般应位于图纸的右下 方位。 4、图样中,机件的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画出,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 画出,尺寸线与尺寸界限用细实线画出, 对称中心线与轴线用细点划线画出。 5、比例就是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比,在画图时应 尽量采用原值的比例,须要时也可采用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其中1:2为缩小比例,2:1为放大比例。无论采用哪种比例,图样上标注的应就是机件的实际尺寸。 6、机件的真实大小以图样上所标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比例及视图大小无关。 7、标注尺寸的三要素尺寸数字、尺寸线与尺寸界线。 8、尺寸标注中的符号:R表示半径,Φ表示直径。 9、标注水平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向上;标注垂直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 向左。角度的尺寸数字一律按水平位置书写。当任何图线穿过尺寸数字时都必须断开。 10、平面图形中的线段有已知线段、中间线段与连接 线段三种。

机械制图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11、绘图板就是用来固定图纸,丁字尺就是用来画水平 线。 12、在机械制图中选用规定的线型,虚线就是用于不可见轮廓线, 中心线、对称线就用细点划线。 13、标注圆的直径尺寸时,应在数字前加注符号Φ,标注球的直径符 号为SΦ。 14、图样上的尺寸,由尺寸线、尺寸界线线、尺寸数字 与尺寸起止符号组成。 15、图样上的书写的汉字采用长仿宋体,其字的宽度应为高度的1/ 16、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17、读简单零件图的步骤抓住特征分部分、旋转归位想形状、综合 起来想整体。 18图纸的幅面分为基本幅面与加长幅面两类,基本幅面按 尺寸大小可分为5种,其代号分别为 A0、A1、A2、A3、A4。 19、图纸格式分为不留装订边与留装订边种,按标题栏的方位又 可将图纸格式分为x型与Y型两种。 20标题栏应位于图纸的右下方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瞧图方向。 21.比例就是指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之比。图 样上标注的尺寸应就是机件的 实际尺寸,与所采用的比例无关。 22.常用比例有原值、放大与缩小三种;比例1:2就是 指实物就是图形相应要素的2倍,属于缩小比例;比例2:1就是指图形就是实物的2倍,属于放大比例。 23、图时应尽量采用原值比例,需要时也可采用放大或缩小 的比例。无论采用何种比例,图样中所注的尺寸,均为机件的实际大小。 24.汉字应用仿宋体书写,数字与字母应书写为斜体或正体。 25.字号指字体的高度,图样中常用字号有10、7、5、3、5号四 种。 26.常用图线的种类有实线、虚线、间隔画线、点划线、双点划线、三点画线、 点线等八种。 27.图样中,机件的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画出, 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画出,对称中心线与轴线用点划线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让我们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它是指导我们进行中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它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不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它要求事实求是、解放思想。给我们极大的启示,它告诉我们:第一,我国早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党和人民选择这条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虽然在建设的过程中有过失误,有过挫折,但我们已取得了经济建设,教育科学文化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社会主义政权日益巩固。第二,我国现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由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决定的。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否则就会犯“左”的或“右”的错误。第三,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伟大、艰巨和长期的任务。第四,要转变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想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改革长期以来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经济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新体制。第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们摆脱教条主义和脱离实际的思维模式,对中国国情的认识逐步深化。第六它告诉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和发展要求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三者构成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全过程。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题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过渡】 1.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C ) A、从中华人民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 我国由新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D ) A、1949年10月到1952年12月 B、1953年1月到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到1966年4月 D、1949年10月到1956年12月 3.我国新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过渡时期的结束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D ) A.中华人民国成立之后 B.全国土地改革完成之后 C.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之后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 5.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新主义社会是( B )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主义革命的社会 7.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容被概括为( B ) A.“四清五反” B.“一化三改” C.“两个转变”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D )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社会主义改造】 9.在新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 A )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10.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 A ) A、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B、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专政的政治制度的确立 C、广大劳动人民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D、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 11.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 C ) 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制度条件 D、思想条件 12.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D ) 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13. 社会主义改造的和平性,体现在( C )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D、对官僚垄断资本的改造中 14.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 B )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 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15、新中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B)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1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

制图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及答案2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制图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制图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3、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 名称。 4、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5、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16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 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分,满分80分。) 1. 道德是指依靠( )、传统习惯、教育示范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实践活动。 A、国家法律 B、宪法 C、社会舆论 D、党的领导 2. 职业道德能调节本行业中人与人之间、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以及( )之间的关系,以维持其职业的存在和发展。 A、职工和家庭 B 、社会失业率 C、各行业集团与社会 D、工作和学习 3. 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1张A2幅面图纸=2张A1幅面图纸 B、1张A4 幅面图纸

=2张A3幅面图纸 C、2张A2幅面图纸=1张A0幅面图纸 D、2张A1幅面图纸=1张A2幅面图纸 4. 制图国家标准规定,( )尺寸应优先选用5种基本幅面尺寸。 A、图框格式 B、图纸幅面 C、标题栏 D、图框线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框格式分为不留装订边和留有装订边两种 B、图框格式分为横装和竖装两种 C、图框格式分为有加长边和无加长边两种 D、图框格式分为粗实线和细实线两种 6. 关于图纸的标题栏在图框中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配置在任意位置 B、配置在右下角 C、配置在左下角 D、配置在图中央 7. 2:1是( )比例。 A、放大 B、缩小 C、优先选用 D、尽量不用8. 制图国家标准规定,字体的号数,即字体的高度。单位为( )米。 A、分 B、厘 C、毫 D、. 某图纸上字体的宽度为5/2mm,则该图纸是选用的( )号字体。 A、3 B、5 C、7 D、9 10. 图纸中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 )成75°角。 A、竖直方向 B、水平基准线 C、图纸左端 D、图框右侧 11. 在机械图样中,粗线与细线的宽度比大约为( )。 A、4:1 B、3:1 C、2:1 D、 1:1 12. 目前,在( )中仍采用中规定的8种线型。 A、机械图样 B、所有图样 C、技术制图 D、建筑制图 13. 机械图样中,表示( )采用粗实线线型。 A、对称中心线 B、断裂边界线 C、可见轮廓线 D、不可见轮廓线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题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过渡】 1.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C )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D ) A、1949年10月到1952年12月 B、1953年1月到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到1966年4月 D、1949年10月到1956年12月 3.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过渡时期的结束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B.全国土地改革完成之后 C.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之后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 5.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B )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7.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B ) A.“四清五反” B.“一化三改” C.“两个转变”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D )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社会主义改造】 9.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 A )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10.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 A ) A、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B、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的确立 C、广大劳动人民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D、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 11.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 C ) 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制度条件 D、思想条件 12.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D ) 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13. 社会主义改造的和平性,体现在( C )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D、对官僚垄断资本的改造中 14.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 B )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 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15、新中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1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B)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2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 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 C.民主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3 .新中国初期(民主主义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4.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对待富农的政策是(A) A.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经济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 5.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6. 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是(C) A.《介绍一个合作社》 B.《组织起来》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7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A)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8.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D) A.加工订货的实行 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C.统购包销的实行 D.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D) A.加工定货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和平赎买 10.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二、多项选择题 1.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有 (ABC DE) A.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垄断资本 B.对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 C.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E.把分散的个体经济引导向合作社经济方向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 ( DE)

工程制图习题及答案

1.工整、清楚、均匀、整齐。 2.图形、实物。 3.尺寸数字、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线终端。 4.定形尺寸。 5.定位尺寸。 6.数值、无关。 7.豪米。 1.完工。2一次、清晰。3定形、定位。 4上方、中断、向上。5平行。6圆心。7顶、水平。8A0、A1、A2、A3、A4。9徒手。 10计算机。11圆规、分规、三角板、丁字尺。12相切。 1.x. 2.z. 3.x、z. 4.一般位置直线、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 5.投影。 6.中心投影、平行投影。 二(2)1中心投影。2平行投影。3斜投影法、正投影法。4唯一、位置、形状。5实长、实行。6点。7直线。 二(3)1.直线、类似形。2.水平、正立、侧立。3.第一分角。4.主、俯、左。5.粗实线、虚线。6.长、高、长、宽、高、宽。 二(4)1铅垂、正垂、侧垂。2一般位置直线。 3投影面平行线、水平、正平、侧平。4平面。5该平面。6同面。7不变。 二(5)1平行、相交、交叉。2平行、平行。3交叉。4实长、倾角、平行、实长。5点、实长、垂直。 二(6)1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2一般位置平面。3垂直面。4直线、倾角。5平行面。6实形、直线、平行。 1. 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2. 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 3.多面正投影图。 4.①正面投影与点的水平投影。 ②正面投影与点的侧面投影。 ③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 5. 一般位置直线、投影面平行线和_ 投影面垂直线。 1 平行、相交、交叉三种。 2. 同面投影也一定平行。 3. 同面投影也一定相交,同面投影。 4.也反映直角。 5.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垂直面和投影面平行面。 1. 取点,取线,取线,取点。 2. _平行__、相交_和_垂直___。 3. 积聚性法和辅助线法。 4. _平行__、相交_和_垂直。 5. 积聚性法线面交点法和辅助平面法。 1.(1) 将已知的各投影联系起来阅读 (2) 运用形体分析读图 (3) 运用线面分析读图 第九章 3、装配图中所有零、部件均须编写序号,相同规格尺寸的零、部件应另编一个序号.编号时,在零、部件可见轮廓内画一小实心圆,用细实线引出到该视图最外端轮廓线的外面,终端画一横线或圆圈(采用细实线),序号填写在指引线的横线上或圆圈内,序号数字要比尺寸数字大一号,在较大幅面的图样中,编号的字高可比其尺寸数字高度大两号.若零件很薄(或已涂黑)不便画圆点时,可用箭头代替,另外也可以不画水平线和圆,在指引线另一端附近注写序号,序号字高比尺寸数字大两号;指引线尽量分布均匀,不要彼此相交,也不要过长.当通过有剖面线的区域时,指引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49年--1956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政治上: 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经济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 文化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结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1、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2、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毛泽东在1952年9月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大意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7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这条总路线。9月全国一届人大把总路线写入宪法的总纲。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造”。

三大改造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没收官僚资本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赞扬。公私合营后,企业发展迅速,生产、销售量大增,表明() A.农村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党中央关怀下进行的 C.三大改造取得了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显示优越性 7、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 年年年年 8、1949年前,上海水泥厂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实行公私合营后的1956年,生产能力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完成 B.抗美援朝斗争胜利 C.三大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实施 9、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新中国成立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八大 10、“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这种“和平方法”指的是() A. 赎买政策 B. 无偿没收 C. 实行股份制 D. 廉价收购 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 实行股份制 C .组织生产合作社 D .实行公私合营 12、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初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不包括() A.分散的小农经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 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 C.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A.社会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A.资本主义体系 B.封建主义体系 C. 社会主义体系 D.前资本主义体系 3.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走向()。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 封建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4.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A.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 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5.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是建立了()。 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营经济 6.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没收富农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 7.1951年~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 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A.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0.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来源是()。 A马克思的合作化理论B.恩格斯的合作化理论C.列宁的合作化理论D.斯大林的合作化理论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政策是()。 A加工订货 B.统购统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1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公私合营阶段和平赎买的形式是()。 A“四马分肥” B.定息 C.核价收购 D.无偿没收 13.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 A.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 B.农业合作化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生产责任制 14.中国共产党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初设想是在()。 A.民主革命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D.“文化大革命”时期1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在()。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6年 D. 1958年 1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17.1955年,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一篇重要文章是()。 A.《论十大关系》 B.《不要四面出击》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18.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 A1955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要点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中介和桥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具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内主要矛盾: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应的三个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外部是中国和帝国主义

国家的矛盾.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关于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毛泽东曾有两种不同的设想,即“将来突变论”和“现在渐变论”。 建国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即提出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新的设想,即从现在开始要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等到10年或15年以后再采取突变的方式实现过渡。 2、过渡时期总路线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1953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论述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1954年9月,一届人大通过的《宪法》,把这条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写入总纲。 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阶级(人)的改造同时并举。

机械制图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图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图纸幅面有五种,其中 A0最大A4最小。 字体的号数即为字体的高度,单位为mm。 、三视图的名称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细点划线用来绘制轴线和对称中心线。 、按剖切范围的大小,剖视图可分为全视图、局部视图、半视图。 6、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零件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的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 、在尺寸标注中SΦ代表球直径。 、圆弧连接时,应先找圆心,再找切点,最后画连接弧。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 5∶1是放大的比例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在机械制图中,汉字的高度不应小于()mm. ( C )

A、1.8 B、2.5 C、3.5 D、5 2、绘制局部放大图时,当同一机件上有几个被放大的部分时,必须用 ( )依次标明被放大的部位。(B) A、阿拉伯数字 B、罗马数字 C、希腊字母 D、汉字 3、装配图中的指引线可画成折线,但只可曲折()次。( A) A、一 B、二 C、三 D、四 4、关于比例说法正确的是:(B) A、实物尺寸比图形尺寸 B、图中图形尺寸比实物尺寸 C、放大比例 D、 任意 5、尺寸尽量标注在()上。(D) A、主视图 B、俯视图 C、左视图 D、特征视图 6、12、圆的直径一般标注在()视图上。(D) A、主视图 B、俯视图 C、左视图 D、非圆视图 7、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螺纹的(A) A、大径; B、中径; C、小径 D、均径 8、φ16H6中的H是()代号。(A) A、孔的基本偏差 B、轴的基本偏差 C、孔的极限偏差 D、轴的 极限偏差 9、6、标注为M10-6g的螺纹是(B) A、细牙普通螺纹 B、粗牙普通螺纹 C、管螺纹 D、普通螺纹 10、在局部视图中,视图与剖视部分用()线表示。( D) A、粗实线 B、细实线 C、细点画线 D、波浪线 11、同一基本尺寸的表面,若具有不同的公差时,应用( b)分开。 a、粗实线 b、细实线 c、虚线。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建立起一个公营新闻事业网,包括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党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网,以新华通讯社为主体的国家通讯网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国营人民广播电台网。 一、公营报刊网 1948年《人民日报》就已正式出版。1949年8月《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后,迅即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报纸,并向国外发行。各大行政区、省、直辖市党委的机关报也先后建立。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报宣传网,构成了我国人民新闻事业的主干。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报纸相继出版,如《工人日报》(中华总工会机关报)、《光明日报》(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大公报》、《文汇报》等。《健康报》、《解放军报》分别由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铁道部主持出版。此外,还出版了数十种少数民族报纸和军队报纸。二、通讯社网 在新闻通讯事业建设方面,党和国家对新华通讯社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迅速地将新华社组建为国家通讯社。根据中央的部署,新华社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大行政区建立六个总分社,在各省会城市建立分社,对一些需要设立相当于支社机构的城市,则派驻记者组或记者。经过一个为时不长的业务建设过程,新华社集国内报道、对外报道、国际新闻报道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并主办了一系列报刊。 同时,新华社的摄影报道工作也日益加强;通讯技术手段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同塔斯社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通讯社的合作也有较大的发展,并同路透社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讯社开始建立合作关系。 为了便于向海外华人、华侨介绍新中国,以对外宣传为主要任务的中国新闻社于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成立,10月1日开始发稿。 中国新闻社 简称“中新社,”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成立,10月1日开始发稿。该社由国内一批热心新闻事业的知名人士发起组织,由金仲华任社长。属非官方通讯社。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课题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讲授、举例、讨论授课课次 4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授课类型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掌握适合中国 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能力目标 能够吸取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作更大贡献 情感目标树立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三大改造的道路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什么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之后? 板书设计 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研室 审阅意见 备 教学过程 注

【复习提问】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导入新课】 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有三个重要的内容: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二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前面已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今天来学习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讲授新课】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经济方面,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政治方面,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文化方面,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习题库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要特征是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 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A.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B.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1966年4月 D.1953年1月----1956年12月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 A.重视工业建设 B.强调三大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国营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C.要求过急,发展过快 D.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3.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有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重点突破 4.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 B.限制 C.教育 D.改造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有 A.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实行统购包销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四、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广东专插本统考政治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2.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成分。 3. 一化三改 4.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存在的问题。 5.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步骤。 6. 四马分肥 7.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 8. 新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9.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10. 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1.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2. 中国在20识记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13.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是一个过渡性社会。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业改造的经验: (一)在土地改革基础上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走出了一条先实现合作化,再逐步实现机械化的道路。(二)改造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三)改造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四)改造发展阶段:(1)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五)改造阶级路线:(1)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对富农剥削限制到逐步消灭。(2)对经济制度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把消灭剥削、剥削阶级同改造富农分子结合。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_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练习题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C )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B )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4、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D )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5、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过渡时期的结束 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A )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7、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A ) 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 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 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 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 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D ) 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把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9、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C ) A、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B、斗争、限制、改造的方针 C、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 D、团结、教育、利用的方针 10、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 C ) 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制度条件 D、思想条件 1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D)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1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C)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 、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复习题(含答案)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复习资料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程是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基本能力的技术基础课。土木工程图样是土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技术文件,工程图纸表达了有关工程建筑物的形状、构造、尺寸、工程数量以及各项技术要求和建造工艺,在设计和施工建造中起着记载、传达技术思想和指导生产实践的作用。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精通工程制图的原理,熟练掌握图形技术。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习制图原理和方法,教会绘制工程图的初步技术,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的基本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复习重点: 第1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术 掌握制图基本知识:制图标准、图纸幅面、字体、绘图比例、图线、尺寸的标注形式。 第2章投影法和点的多面正投影 1.掌握投影法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形成及分类、工程上常用的四种图示方法 2.掌握二面投影图和三面投影图的投影规律 3.掌握作辅助正投影的方法 第3章平面立体的投影及线面投影分析 1.掌握基本平面立体的三面投影图的投影特性 2.掌握立体上直线的投影特性 3.掌握立体上平面的投影特性 4.掌握点、线、面间的相对几何关系 第4章平面立体构形及轴测图画法 1.掌握基本平面体的叠加、切割、交接 2.掌握平面立体的尺寸标注方法 3.掌握轴测投影原理及平面立体的轴测投影画法 第5章规则曲线、曲面及曲面立体 1.了解曲线的形成与分类 2.掌握圆的投影的画法,了解圆柱螺旋线投影的画法

5.掌握基本曲面立体(圆柱、圆锥)的投影特性 6.掌握平面与曲面体或曲表面相交的投影画法 7.了解两曲面体或曲表面相交的投影画法 8.掌握圆柱与圆锥的轴测图画法 第6章组合体 1.学会使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的形成进行分析 2.掌握根据实物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的方法 3.掌握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4.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阅读方法,根据组合体的两视图作第三视图 5.掌握组合体轴测图的画法 第7章图样画法 1.掌握六个基本视图的画法 2.掌握剖视图的表达方法 3.掌握断面图的表达方法 4.掌握在组合体轴测图中进行剖切的画法 5.了解常用的简化画法 6.了解第三角画法的概念 第12章钢筋混凝土结构图(了解) 1.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 2.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图示方法 3.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图的阅读方法 第13章房屋建筑图(了解) 1.了解房屋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了解房屋的一般设计方法 2.了解房屋施工图的分类及有关规定 3.了解房屋总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4.掌握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5.了解建筑详图的绘制方法 第14章桥梁、涵洞工程图(了解) 了解桥涵工程图的基本知识,了解桥墩图、桥台图、涵洞图的图示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