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子色谱预处理报告

离子色谱预处理报告

离子色谱预处理报告
离子色谱预处理报告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技术

刘鹏 1233351 环境工程

1.离子色谱基础知识

1.1简介

离子色谱是高效液相色谱的一种,是分析离子的一种液相色谱方法。离子色谱主要是利用离子交换基团之间的交换,也即利用离子之间对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差异而进行分离。离子交换色谱柱的填料是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是在有机高聚物或硅胶上接枝有机季铵或磺酸基团。常用的检测器是电导检测器。离子色谱主要用于阴阳离子的分析,特别是阴离子的分析。

1.2原理

离子色谱的分离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有3种分离方式,它们是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C)、离子排斥色谱(HPIEC)和离子对色谱(MPIC)。用于3种分离方式的柱填料的树脂骨架基本都是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的共聚物,但树脂的离子交换功能基和容量各不相同。HPIC用低容量的离子交换树脂,HPIEC用高容量的树脂,MPIC用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多孔树脂。3种分离方式各基于不同分离机理。HPIC的分离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HPIEC主要为离子排斥,而MPIC则是主要基于吸附和离子对的形成。

1.3优点

①快速、方便:对7种常见阴离子(F-、Cl-、Br-、NO2-、NO3-、SO42-、PO43-)和6种常见阳离子(Li+、Na+、NH4+、K+、Mg2+、Ca2+)的平均分析时间已分别小于8min。用高效快速分离柱对上述7种最重要的常见阴离子达基线分离只需3min。

②灵敏度高:离子色谱分析的浓度范围为低μg/L(1~10μg/L)至数百mg/L。直接进样(25μL),电导检测,对常见阴离子的检出限小于10μg/L。

③选择性好:IC法分析无机和有机阴、阳离子的选择性可通过选择恰当的分离方式、分离祝贺监测方法来达到。与HPLC相比,IC中固定相对选择性的影响较大。

④可同时分析多种离子化合物:与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相比,IC的主要优点是可同时检测样品中的多种成分。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得到阴、阳离子以及样品组成的全部信息。

⑤分离柱的稳定性好、容量高:与HPLC中所用的硅胶填料不同,IC柱填料的高pH值稳定性允许用强酸或强碱作淋洗液,有利于扩大应用范围。

2.国外测无机阴离子的标准方法(以EPA标准方法为例)

2.1EPA方法300.0 离子色谱测定无机阴离子(1993年八月,修订版2.2)

2.1.1应用范围

(1)可测定的阴离子包括

A部分:溴离子,氯离子,氟离子,硝酸根,亚硝酸根,磷酸根,硫酸

B部分:溴酸根,亚氯酸根,氯酸根

(2)基体包括:饮用水,地表水,民用水和工业废水,地下水,试剂用水,固体浸出液

2.1.2方法要点:

(1)小量样品,一般2-3mL注入离子色谱,阴离子采用一个系统含有保护柱,分离柱,抑制器和电导检测器进行分离和检测。

(2)A部分和B部分的差异分离柱和保护柱的不同。

(3)固体样品必须经过一萃取过程

2.1.3建议的色谱条件

(1)方法A:Dionex AS4A分离柱;方法B:Dionex AS9分离柱

(2)抑制器装置:Dionex Anion MicroMembrane Suppressor

(3)检测器:Dionex-电导池死体积约为1.25μL

(4)淋洗液:A-1.7mM碳酸氢钠和1.8mM碳酸钠

(5)再生液:0.025N硫酸

2.2 EPA方法9056A 离子色谱法测定无机阴离子(1999年九月,草稿修订1)

2.2.1应用范围

(1)用于同时水样如饮用水、废水、固体的水提取液、和爆炸燃烧后固体废物的水提取液中测定氯离子、氟离子、溴离子、硝酸根、亚硝酸根、磷酸根和硫酸根。

(2)50μL进样量可用于测定0.002-0.02 mg/L氟离子、溴离子、氯离子、硝酸根、亚硝酸根、磷酸根和硫酸根。最大柱负载(总的阴离子浓度不超过500ppm)。高浓度样品必须稀释。

2.2.2方法要点

(1)小体积样品,一般2至3 mL,注射进入离子色谱冲洗并充满一定量的样品管。样品注入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流路。

(2)样品液经两根不同的离子交换柱(预柱或保护柱和分离柱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然后抑制器装置并进入电导检测器。离子在柱床上被分离,抑制器是一种离子交换装置,用于减少淋洗液的背景电导,而被分离的阴离子以它们的酸形式通过电导检测池被测定。阴离子根据对照它们与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来定性。通过峰高或峰面积对照已知标准的校正曲线来测定。

2.2.3建议的仪器和色谱条件

(1)离子色谱仪流量范围在1至5mL/min,压力为1000至4000 psi(6.5至27.5 MPa).进样阀的样品环为25至100μL。

(2)预柱或保护柱为Dionex IonPac AG4ASC 4 x 250 mm,P/N 43175, 或类似产品。

(3)分离柱为DionexIonPac AS4A-SC 4 x 250 mm,P/N 43174, 或类似产品。(4)抑制器,能够转化淋洗液和被测阴离子为对应的配形(Dionex AMMS-II P/N 43074或ASRS Ultra P/N 53946, 或类似产品)。

(5)电导检测器,低死体积流路,有温度补偿,电导池(约 1.25-μL死体积,

Dionex CD20, 或类似产品) 。

(6)泵的流量范围为1至5 mL/min,可耐受压力范围为1000至4000 psi (6.5至27.5 MPa)。

(7)淋洗液1.7mM碳酸钠/1.8mM碳酸氢钠,流速2.0mL/min。

(8)再生液25mM硫酸(Dionex AMMS-II P/N 43074)或循环模式ASRS Ultra P/N 53946。

(9)样量为50μL。

3.无机阴离子的国家标准方法

3.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六种无机阴离子的离子色谱法。

3.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降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水中无机阴离子的测定。

3.1.3检出限

当电导检测器的量程为10μS进样量为25μL时,无机阴离子的检出限如下:阴离子 F- Cl- NO2- NO3- HPO42- SO42-

检出限(mg/L) 0.02 0.02 0.03 0.08 0.12 0.09

3.1.4干扰和排除

3.1.

4.1当水的负峰干扰F-或Cl-的测定时,可于100mL水样中加入1mL淋洗贮备液来消除水负峰的干扰。

3.1.

4.2保留时间相近的两种阴离子,因浓度相差太大而影响低浓度阴离子的测定时,可用加标的方法测定低浓度阴离子。

3.1.

4.3不被色谱柱保留或弱保留的阴离子干扰F-或Cl-的测定。若这种共淋洗的现象显著,可改用弱淋洗液(0.005mol/LNa2B4O7)进行洗脱。

3.2定义

本标准中无机阴离子是指F-、Cl-、NO2- 、NO3-、HPO42-和 SO42-

3.3方法原理

本标准采用阴离子交换分离柱分离无机阴离子(F-、Cl-、NO2- 、NO3-、HPO42-和 SO42)以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为淋洗液,硫酸溶液为再生液,用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将样品的色谱峰与标准溶液中各离子的色谱峰相比较,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一次进样可连续测定六种无机阴离子。

3.4仪器与设备

离子色谱仪(具电导检测器);色谱柱;阴离子分离柱和阴离子保护柱;微膜抑制器或抑制柱;记录仪或积分仪;淋洗液和再生液贮存罐;微孔滤膜过滤器;预处理柱:预处理柱管内径为6mm,长90mm,上层填充吸附树脂(约30mm高),下层填充阳离子交换树脂,(约50mm高)。

3.5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3.5.1水样采集后应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保存于清洁的玻璃瓶或聚乙烯瓶中。

3.5.2水样采集后应尽快分析,否则应在4摄氏度下存放,一般不加保存剂。3.5.3样品的保存时间

阴离子容器材质保存时间F-和Cl- 玻璃瓶 48小时

聚乙烯瓶 1个月NO2- 玻璃瓶或聚乙烯瓶 48小时NO3- 玻璃瓶或聚乙烯瓶 24小时HPO42- 玻璃瓶 48小时SO42- 玻璃瓶或聚乙烯瓶 1个月3.6分析步骤

3.6.1色谱条件

淋洗液浓度:碳酸钠0.018mol/L-碳酸氢钠0.017mol/L

再生液流速:根据淋洗液流速来确定,使背景电导达到最小值

电导检测器:根据样品浓度选择量程

进样量:25μL

淋洗液流速:1.0~2.0mL/min

3.6.2标准曲线的绘制

根据样品浓度选择混合标准使用液Ⅰ或Ⅱ,配制5个浓度的混合标准溶液,测定其峰高(或峰面积)。以峰高(或峰面积)为纵坐标,以离子浓度(mg/L)为横坐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

3.6.3样品测定

高灵敏度的离子色谱法一般用较稀释的样品,对未知的样品最好先稀释100倍后进样,再根据所得结果选择适当的稀释倍数。对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样品,应先用有机溶剂萃取除去大量有机物,取水相进行分析;对污染严重,成份复杂的样品,可采用预处理柱法同时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3.6.4空白试验

以试验用水代替水样,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进行色谱分析。

3.6.5标准曲线的校准

用标准样品对标准曲线进行校准。

3.7结果表示

4.样品预处理方法

4.1液体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1)液液萃取法: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所选用的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差异,用液相萃取剂从溶液中提取出某种组分。

(2)顶空法(静态顶空,吹扫捕集法):利用待测物的易挥发性,静态顶空法直接抽取样品顶空气体进行色谱分析,吹捕法利用载气尽量吹出样品中待测物后,用冷冻捕集或吸附剂捕集的方法来收集待测物。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密度高、黏度小、对压力变化敏感的特性,在超临界状态下萃取待测样品,通过减压、降温或吸附收集后分析。(4)膜萃取:膜对待测物的吸附作用,先由高分子膜萃取样品中的待测物,再用气体或液体萃取高分子膜中的待测物。

(5)固相萃取:先用固相吸附剂吸附待测物,再用溶剂洗脱待测物。

(6)固相微萃取技术:利用待测物在样品及萃取涂层之间的分配平衡,将萃取纤维暴露在样品或其顶空真中萃取。

(7)液相微萃取法:包括大体积的水溶液及小体积的不溶于水的有机液液萃取,将疏水性的目标有机物转移到一滴有机溶剂中。

4.2固体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1)索氏提取法:利用溶剂回流及虹吸原理,使固体样品中目标物连续不断地被纯溶剂萃取,既节约溶剂,又提高萃取效率。萃取前先将固体物质研碎(100-200目),以增加固液接触的面积。然后将固体样品放在滤纸套内,置于提取器中,提取器的下端与盛有提取溶剂的圆底烧瓶相连,上面接回流冷凝管。加热圆底烧瓶,使溶剂沸腾,蒸汽通过提取器的支管上升,被冷凝后滴入提取器中,溶剂和固体接触进行萃取,当溶剂液面超过虹吸管的最高处时,含有萃取物的溶剂虹吸回烧瓶,因而萃取出一部分物质,如此重复,使固体样品中目标物质不断为纯的溶剂所萃取,将萃取出的物质富集在烧瓶中。

(2)微波辅助萃取法:将微波技术和萃取技术相结合,利用极性分子可以迅速吸收微波能量的原理来加热一些极性溶剂,达到萃取样品中目标化合物、分离杂质的目的。微波是指波长1mm-1m、频率300-300000MHz的电磁波,他介于红外线和无线电波之间。目前常用的微波萃取溶剂有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二氯甲烷、正己烷、苯、乙腈等。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密度高、黏度小、对压力变化敏感的特性,在超临界状态下萃取待测样品,通过减压、降温或吸附收集后分析。

(4)超声波萃取法:借助超声波空化作用和振动匀化作用,加速介质质点运动,使固体样品分散,增大样品和萃取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使萃取目标物更快更容易地从基质中转移到溶剂中。超声波频率为20kHz-50MHz。

(5)加速溶剂萃取法:在较高的温度(50-200℃)和压力(1000-3000psi或1013-2016MPa)下用溶剂萃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的方法。

4.3气体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1)样品衍生化:将样品制成衍生物,不仅可以提高从样品基体中萃取和预分离待测化合物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降低样品的极性或改变样品组分的选择性来改善液相色谱分离,还可以改变样品中不同化合物的相对检测器响应,因而可在有谱带重叠的情况下,检测和定量待测组分中的某些组分。分为紫外衍生化、荧光衍生化、电化学衍生化、柱后或柱前衍生化。

(2)固相萃取:先用固相吸附剂吸附待测物,再用溶剂洗脱待测物。

(3)膜萃取:膜对待测物的吸附作用,先由高分子膜萃取样品中的待测物,再用气体或液体萃取高分子膜中的待测物。

(4)液相微萃取法:包括大体积的水溶液及小体积的不溶于水的有机液液萃取,将疏水性的目标有机物转移到一滴有机溶剂中。

(5)液液萃取法:利用气体样品中各组分在所选用的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差异,用液相萃取剂从溶液中提取出某种组分。

(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密度高、黏度小、对压力变化敏感的特性,在超临界状态下萃取待测样品,通过减压、降温或吸附收集后分析。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 随着离子色谱日益广泛的应用,许多样品已经无法用传统的方法采用采样、稀释、过滤后直接进样的模式来进行离子色谱的分析。对于大量复杂基体的样品,离子色谱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通过预处理后再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样品复杂基体对离子色谱柱的污染,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提高复杂基体样品测定结果和准确性,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有关样品预处理方法,随着国内离子色谱的用户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大量相关离子色谱的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大部分样品前处理方面,采用国产材料进行,预处理的成本很低,更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可以在国内广泛推广使用; (2)大部分样品预处理方法采用离线方法,不需要昂贵的在线设备;但相对而言,样品处理的时间比较长,需要的样品量也比较多一些; (3)与国际上出现的一些样品预处理方法相比较,国内出现的样品前处理绝大多数均出自于基层单位,实用性强;但相关的理论方面的探讨比较少。因此,许多国内采用样品前处理方法,一方面可以再进一步从理论角度进行讨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适当改进配合包括国内和国外的仪器用于在线样品的预处理。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遵循的原则 (1)样品处理后待测组分的含量应不低于检测器的检出限 ; (2)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必须达到色谱定量要求; (3)样品中不能含有机械杂质和微小颗粒物,以免堵塞色谱柱; (4)尽可能避免待测组分离子发生化学变化,防止和减少待测组分损失; (5)待测组分进行化学反应时其化学计量关系必须明确并且反应彻底; (6)避免和减少无关离子和化合物的引入,防止待测组分被污染并增加分离难度。 1.膜处理法 1.1.滤膜或砂芯处理法 滤膜过滤样品是离子色谱分 析最通用的水溶液样品前处 理方法,一般如果样品含颗 粒态的样品时,可以通过 0.45或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由于一般的滤膜不能耐高压,因此滤膜过滤只能用于离线样品处理。有时需要在线样品处理,或者将该方法用于仪器管路中,必须采用砂芯滤片。但滤膜过滤方法只能去除颗粒态不溶性物质,对于极小颗粒或有机大分子可溶性化合物和金属水溶性离子,照样能够进入色谱柱干扰样品的测定并沾污色谱柱。 1.2.电渗析处理法 在国内比较的特色的工作是采用电渗析法,与其它的膜处理方法相比,电渗析处理法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不仅可以有效去除颗粒物、有机污染物,而且也可以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污染物。是处理复杂基体样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3.电解中和法 强酸、强碱中微量离子的测定是离子色谱较难解决的问题,电解中和法的应用使问题迎刃而解。该方法是利用水电解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对高浓度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一)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一) 数据预处理 姓名:李圣杰 班级:计算机1304 学号:1311610602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均值平滑,中值平滑,边界值平滑的基本原理 2.掌握链表的使用方法 3.掌握文件读取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一台,dev-c++5.11 三、实验内容 数据平滑 假定用于分析的数据包含属性age。数据元组中age的值如下(按递增序):13, 15, 16, 16, 19, 20, 20, 21, 22, 22, 25, 25, 25, 25, 30, 33, 33, 35, 35, 35, 35, 36, 40, 45, 46, 52, 70。使用你所熟悉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程,实现如下功能(要求程序具有通用性): (a) 使用按箱平均值平滑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 (b) 使用按箱中值平滑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 (c) 使用按箱边界值平滑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 四、实验原理 使用c语言,对数据文件进行读取,存入带头节点的指针链表中,同时计数,均值求三个数的平均值,中值求中间的一个数的值,边界值将中间的数转换为离边界较近的边界值 五、实验步骤 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DEEP 3 #define DATAFILE "data.txt" #define VPT 10 //定义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chain{ int num; struct chain *next; }* data; //定义全局变量 data head,p,q; FILE *fp; int num,sum,count=0; int i,j; int *box; void mean(); void medain(); void boundary(); int main () { //定义头指针 head=(data)malloc(sizeof(struc t chain)); head->next=NULL; /*打开文件*/ fp=fopen(DATAFILE,"r"); if(!fp) exit(0); p=head; while(!feof(fp)){

离子色谱仪的原理及操作

目前离子色谱法已经在能源、环境、冶金、电镀、半导体、水文地质等方面广泛应用,并且开始进入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分析领域,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离子色谱仪,开始了离子色谱的应用研究工作,同时也开始了仪器的研制,目前已能生产离子色谱仪,随着离子色谱技术的发展,离子色谱仪在我国的应用将日益普及。 一、工作原理及构造 离子色谱仪分析过程由进样(样品环进样)、分离(离子交换柱分离)、抑制(抑制器)、检测系统和数据系统五部分组成。 二、基本操作步骤 1、开机前的准备:打开实验室空调,根据样品的检测条件和色谱柱的条件配置所需淋洗液和再生液。 2、开机:依次打开打印机、计算机进入操作系统;打开氮气钢瓶总阀,调节钢瓶减压阀分压表指针为0.2MPa左右,再调节色谱主机上的减压表指针为5psi左右,确认离子色谱仪与及计算机数据线连接正常,打开离子色谱主机电源;点击开始、程序、Chromeleon、sever monitor、双击桌面上工作站程序、双击安装目录下离子色谱操作控制面板;操作控制面板打开后选中connected使软件与离子色谱仪联动起来,打开泵头废液阀排除泵和管路里的气泡,关闭泵头废液阀,开泵启动仪器,查看基线,待基线稳定后方可进样分析 3、样品分析:建立程序文件;建立方法文件;建立样品表文件;加样品到自动进样器或手动进样;启动样品表;若是手动进样,按系统提示逐个进样分析。 4、数据处理:建立标准曲线;打印标准曲线;打印待测样品分析报告 5、关机:关闭泵,关闭操作软件;关闭离子色谱主机电源;关闭氮气钢瓶总阀并将减压表卸压;关闭计算机、显示器和打印机电源 三、注意事项 1、以外情况处理:仪器工作中遇到突然停电时,应该立即关闭离子色谱仪主机电源开关,然后关闭计算机、显示器和打印机电源 2、维护和保养:保持泵头无气泡,每周至少开一次机,若长时间未开机,请在开泵之前排除泵头气泡(先逆时针旋松泵头废液阀排气泡,观察管路,无气泡后拧紧泵头废液阀,但不要过紧。) 3、系统更换 将原系统卸下后,原来接柱的地方用黑色两通接头链接,将淋洗液瓶盖管路放入盛有去离子水的容器中,开泵冲洗,用PH试纸检测流出的废液至中性,关泵再将淋洗液瓶盖管路放入所要更换的淋洗液瓶中,开泵冲洗,用PH试纸检测流出的废液至该淋洗液的酸碱性,最后关泵,卸去刚才所接的两通管,将所需要更换的系统按其指示标签及管路标签正确连接。 4、样品处理 含有强氧化性物质、油性水不溶物、高浓度有机溶剂等的样品不宜进样分析,尽量避免样品中的水不溶物进入柱子导致柱头堵塞或柱效能下降,应使用滤膜除去杂质,最好再使用C28预处理小柱除去有机物,以延长柱子的使用寿命。

数据挖掘数据预处理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数据集成、变换、归约和离散化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学时: 指导教师:刘建伟 成绩: 2016年5月5 日

西安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131003 姓名学号实验课程数据挖掘指导教师刘建伟实验日期2016-5-5 同实验者实验项目数据集成、变换、归约和离散化 实验设备 计算机一台 及器材 一实验目的 掌握数据集成、变换、归约和离散化 二实验分析 从初始数据源出发,总结了目前数据预处理的常规流程方法,提出应把源数据的获取作为数据预处理的一个步骤,并且创新性地把数据融合的方法引入到数据预处理的过程中,提出了数据的循环预处理模式,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了更好的分析方法,保证了预测结果的质量,为进一步研究挖掘提供了较好的参考模式。三实验步骤 1数据分析任务多半涉及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指将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合并并存放到一个一致的数据存储(如数据仓库)中。这些数据源可能包括多个数据库、数据立方体或一般文件。在数据集成时,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模式集成和对象匹配可能需要技巧。 2数据变换是指将数据转换或统一成适合于挖掘的形式。 (1)数据泛化:使用概念分层,用高层概念替换低层或“原始”数据。例如,分类的属性,如街道,可以泛化为较高层的概念,如城市或国家。类似地,数值属性如年龄,可以映射到较高层概念如青年、中年和老年。 (2)规范化:将属性数据按比例缩放,使之落入一个小的特定区间。大致可分三种:最小最大规范化、z-score规范化和按小数定标规范化。 (3)属性构造:可以构造新的属性并添加到属性集中,以帮助挖掘过程。例如,可能希望根据属性height和width添加属性area。通过属性构造可以发现关于数据属性间联系的丢失信息,这对知识发现是有用的。 3数据经过去噪处理后,需根据相关要求对数据的属性进行相应处理.数据规约就是在减少数据存储空间的同时尽可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获得比原始数据小得

ICS-1500型离子色谱仪操作规程

ICS-1500型离子色谱仪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ICS-1500型离子色谱仪操作程序,正确使用仪器,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ICS-1500型离子色谱仪的使用操作。 3.职责 3.1 ICS-1500型离子色谱仪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本规程操作仪器,对仪器进行日常 维护,并填好使用记录。 3.2 ICS-1500型离子色谱仪保管人员负责监督仪器操作是否符合规程,对仪器进行 定期维护、保养。 3.3室主任负责仪器综合管理。 4.操作程序 4.1 开机 4.1.1 确认淋洗液的储量是否满足需要,即测完样后剩余量≥200ml。 4.1.2 若仪器超过一周以上未使用,需要活化抑制器。即分别从抑制器的Eluent out 和Regin in两个孔注入5ml以上的超纯水。 4.1.3开启氮气瓶总开关,分压表调至0.3MPa左右,淋洗液瓶上减压阀调至3-6psi。 4.1.4打开稳压电源开关,待稳压电源稳定后,再打开仪器电源开关电脑开关。 4.1.5启动电脑。 4.2 启动变色龙软件 双击桌面上“变色龙软件”快捷键进入工作站,进入仪器的“控制面板”。 4.3 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4.3.1在左右方框中上边的“联接”前打“√”,使软件与仪器之间建立起联接。若已经 打上“√”,则不需要重新打“√”。 4.3.2 反时针旋松右泵头上的快速冲洗阀(约拧松2圈左右),用10ml注射器或小烧 杯来接废液,再点击控制面板左下方“淋洗阀开关”模块下的的“打开”键,排除管 路中存在的气泡,约排除2注射器废液,管路气泡排除完毕,旋紧右泵头快速冲 洗阀,注意不要拧得太紧,防止损坏密封圈。 4.3.3反时针旋松左泵头上的快速冲洗阀(约拧松2圈左右),点击控制面板中左模块 中的“开泵”,排除泵头里残留的气泡。约20秒左右等泵头气泡排完后,旋紧左泵

绘制标准曲线-及离子色谱操作注意事项

一、绘制标准曲线 二、 假设谱图分别为:Graph1(1ppm)、Graph2(5ppm)、Graph3(10ppm)、Graph4(15ppm)、Graph5(20ppm) 点――打开标准谱图中任何一个,比如Graph2――点键――点Del删掉每个组分,表格空白后――点Add――在跳出的行中填好离子的名称、偏移率和保留时间 ――点Concentration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删掉所有列――点Add,填好每个标样水平及对应浓度

――点OK――点OK――关闭谱图――保存对谱图的修改――保存对方法的修改――点――选上所有(五个)标准谱图――点To Batch――直接点OK――点Yes―― 在Use Method from file for reprocessing栏选择刚才填写过的谱图(Graph2)― 选择Edit sample table——编辑Calibration Level 一栏,与前面标样水平一致

―勾上Reprocess Sample Runs――勾上Reprocess Calibration Runs――勾上Reintigrate――勾上Recalibrate――点Reprocess 二、查看标准工作曲线 点――打开标准谱图中任何一个,比如Graph2点键――点Graphs>>即可查看工作直线和线性度 三、输出结果 直接打印结果: 打开谱图,点,即可。

导出数据: 打开谱图――点File――点export――点Raw data to txt――勾上Include retention time――点OK――选择文件夹,命名――保存 生成报告: 打开谱图――点Process――点Make report――勾上File,选择保存路径和文件名――点report――到选择的文件夹下面即可找到报告和JPG格式的谱图

离子色谱法测水中阴离子

离子色谱法测水中阴离子 指导老师:郭文英 实验人:王壮 同组实验:余晓波 实验时间:2016.3.21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离子色谱法分析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常见阴离子的测定方法。 3. 掌握离子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离子色谱法中使用的固定相是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上分布有固定的带电荷的基团和能离解的离子。当样品加入离子交换树脂后,用适当的溶液洗脱,样品离子即与树脂上能离解的离子进行交换,并且连续进行可逆交换分配,最后达到 平衡。不同阴离子(32,,,F Cl NO NO ---- 等)与阴离子树脂之间亲和力不同,其在 交换柱上的保留时间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根据离子色谱峰的峰高或峰面积可对样品中的阴离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离子色谱法应用电导检测器。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离子色谱仪;阴离子分析色谱柱;阴离子分析色谱保护柱;超声波发生器;真空过滤装置;注射器 试剂:20ppm 、30ppm 、40ppm 、50ppm Cl -和3NO -标准溶液、未知样。 五.实验内容 1. 打开电脑,打开power ,后打开IC 软件,等power 灯不闪后,就可以使用了。 2. 按下列条件设置仪器参数:淋洗液流量为0.8mL/min ;数据采集时间为10min ,设置完后扫基线。 3. 阴离子的定性分析:分别吸取0.5mL 各浓度的标准溶液,进样,记录保留时间 4. 测定未知水样。取0.5mL 未知样按同样实验进样,记录保留时间。

表1. 不同浓度F-保留时间和出峰面积 表2.不同浓度Cl-保留时间和出峰面积 表3. 不同浓度 NO-保留时间和出峰面积 3 对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所测得的保留时间和出峰面积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资料

大数据理论与技术读书报告 -----K最近邻分类算法 指导老师: 陈莉 学生姓名: 李阳帆 学号: 201531467 专业: 计算机技术 日期 :2016年8月31日

摘要 数据挖掘是机器学习领域内广泛研究的知识领域,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紧密结合,让计算机帮助人们从庞大的数据中智能地、自动地提取出有价值的知识模式,以满足人们不同应用的需要。K 近邻算法(KNN)是基于统计的分类方法,是大数据理论与分析的分类算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该算法具有直观、无需先验统计知识、无师学习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数据挖掘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法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K 近邻分类算法,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数据挖掘中的各种分类算法,详细地阐述了K 近邻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最后在matlab环境里仿真实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K 近邻,聚类算法,权重,复杂度,准确度

1.引言 (1) 2.研究目的与意义 (1) 3.算法思想 (2) 4.算法实现 (2) 4.1 参数设置 (2) 4.2数据集 (2) 4.3实验步骤 (3) 4.4实验结果与分析 (3) 5.总结与反思 (4) 附件1 (6)

1.引言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 机器学习的研究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以来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数据,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分析数据,挖掘大量数据背后的知识,这两者的结合促成了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简记 KDD)的产生,也称作数据挖掘(Data Ming,简记 DM)。 数据挖掘是信息技术自然演化的结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描述为如下的过程:初期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库的构造;后来发展到对数据的管理,包括:数据存储、检索以及数据库事务处理;再后来发展到对数据的分析和理解, 这时候出现了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是涉及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一门当前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 数据挖掘是机器学习领域内广泛研究的知识领域,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紧密结合,让计算机帮助人们从庞大的数据中智能地、自动地抽取出有价值的知识模式,以满足人们不同应用的需要[1]。目前,数据挖掘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迫切实现需要的很有前途的热点研究课题。 2.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邻方法是在一组历史数据记录中寻找一个或者若干个与当前记录最相似的历史纪录的已知特征值来预测当前记录的未知或遗失特征值[14]。近邻方法是数据挖掘分类算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K 近邻算法(简称 KNN)是基于统计的分类方法[15]。KNN 分类算法根据待识样本在特征空间中 K 个最近邻样本中的多数样本的类别来进行分类,因此具有直观、无需先验统计知识、无师学习等特点,从而成为非参数分类的一种重要方法。 大多数分类方法是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当前在分类方法中,对任意两个向量: x= ) ,..., , ( 2 1x x x n和) ,..., , (' ' 2 ' 1 'x x x x n 存在 3 种最通用的距离度量:欧氏距离、余弦距 离[16]和内积[17]。有两种常用的分类策略:一种是计算待分类向量到所有训练集中的向量间的距离:如 K 近邻选择K个距离最小的向量然后进行综合,以决定其类别。另一种是用训练集中的向量构成类别向量,仅计算待分类向量到所有类别向量的距离,选择一个距离最小的类别向量决定类别的归属。很明显,距离计算在分类中起关键作用。由于以上 3 种距离度量不涉及向量的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使得距离的计算不精确,从而影响分类的效果。

离子色谱操作规程

PIC-10A离子色谱仪操作规程 开机步骤:先开电源,仪器开机顺序:先泵电源,再仪器主机电源、再打开电脑,在加密狗插好的情况下,打开工作站,开启控制面板,连接后开始试验。通过控制面板启动泵,阴离子抑制器需要启动半小时后加电流做实验。(先下-后上-进样器-电脑-启动泵清洗半小时)ps:启动泵半小时以上再接抑制器电流,仪器未使用时间越久,等待时间越长,建议前一天配置淋洗液冲洗3h。 10以下。停止泵,断开 一、阴离子: 淋洗液: 0.2035g碳酸钠+0.1512g碳酸氢钠放置到1000ml容量瓶定容摇匀即可。 实验步骤:开机后,启动阴离子流路的泵,启动半小时以上观察废液管气泡短促情况下,加上电流(50mA),点击双箭头,选择电流mV 看是否到50→(接完电流以后,观察废液管是否有均匀短促气泡产生, 电流。)→ 定。 工作站操作步骤: 第一个样品跑完后,依次按照谱图参数、谱图处理、定量组分、定量方 选择计算校正因子、点击第二行第十个图标计算按钮。 第二个样品及以后样品处理如第一样品,不同之处,在定量结果:不需要清除已存档。直接当前表存档存为二档。 工作曲线的计算 线“计算”

存为模板:如果线性满足实验要求,选择文件下拉菜单,点存为模板,修改名称,存到谱图所在文件处。 去点:定量结果→清除已存档→再各表依次“当前表存档”。 水样测量:先进一针纯水,基线稳定且无本底后,将处理后的样品稀释,进样。跑完谱图后,文件引进模板,对谱图峰拉与基线看齐,去除杂峰,且峰名称与峰对应后,点击定量方法多点矫正。点计算图标。 -进样-跑完引进模板-调整基线-去杂峰-调整名称与峰对应-点计算图标-定量结果显示。)二、阳离子: 淋洗液:甲烷磺酸储备液中取10ml到1000 ml容量瓶中,超声破除气泡。进一针哇哈哈,观察基线稳定且无明显本底后,样品由低到高依次进样。 不同之处:第一,没有抑制器,不能加电流。第二,工作站操作步骤:谱图处理:清表、原点位置选一个点点击禁止判峰,右键点击负峰倒转起点,峰末尾右键负峰倒转终点。第一个峰前选一个点点击峰分离。去除杂峰、拖拽与基线看齐。 做工作曲线及测样品如阴离子。 样品处理步骤: 样品较脏要稀释→过滤→用树脂吸附→经过预处理柱→滤膜过滤 日常维护及注意事项:预处理柱 1、色谱柱不能进含有以下物质的样品:强酸性、强碱性、有机物、重金属、浑浊悬浮物、颗粒物等。 2、建议每一到两周开一次机通一次淋洗液。使用一段时间后每三到六个月清洗一次管路*(主要是老仪器)。 3、阴离子抑制器启动泵至少半小时以上后,加上电流。不可过早 先取5ml的乙腈或甲醇缓慢地滴过预处 理柱→ 将预处理柱静置15min→ 再用超纯水多次清洗干净→ 取样品润洗柱,冲走纯净水 预处理柱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三

实验三 一、实验原理 K-Means算法是一种 cluster analysis 的算法,其主要是来计算数据聚集的算法,主要通过不断地取离种子点最近均值的算法。 在数据挖掘中,K-Means算法是一种cluster analysis的算法,其主要是来计算数据聚集的算法,主要通过不断地取离种子点最近均值的算法。 算法原理: (1) 随机选取k个中心点; (2) 在第j次迭代中,对于每个样本点,选取最近的中心点,归为该类; (3) 更新中心点为每类的均值; (4) j<-j+1 ,重复(2)(3)迭代更新,直至误差小到某个值或者到达一定的迭代步 数,误差不变. 空间复杂度o(N) 时间复杂度o(I*K*N) 其中N为样本点个数,K为中心点个数,I为迭代次数 二、实验目的: 1、利用R实现数据标准化。 2、利用R实现K-Meams聚类过程。 3、了解K-Means聚类算法在客户价值分析实例中的应用。 三、实验内容 依据航空公司客户价值分析的LRFMC模型提取客户信息的LRFMC指标。对其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并保存后,采用k-means算法完成客户的聚类,分析每类的客户特征,从而获得每类客户的价值。编写R程序,完成客户的k-means聚类,获得聚类中心与类标号,并统计每个类别的客户数

四、实验步骤 1、依据航空公司客户价值分析的LRFMC模型提取客户信息的LRFMC指标。

2、确定要探索分析的变量 3、利用R实现数据标准化。 4、采用k-means算法完成客户的聚类,分析每类的客户特征,从而获得每类客户的价值。

五、实验结果 客户的k-means聚类,获得聚类中心与类标号,并统计每个类别的客户数 六、思考与分析 使用不同的预处理对数据进行变化,在使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对比聚类的结果。 kmenas算法首先选择K个初始质心,其中K是用户指定的参数,即所期望的簇的个数。 这样做的前提是我们已经知道数据集中包含多少个簇. 1.与层次聚类结合 经常会产生较好的聚类结果的一个有趣策略是,首先采用层次凝聚算法决定结果

离子色谱仪原理及操作

离子色谱仪原理及操作 离子色谱仪的原理: 分离的原理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离解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之间进行的可逆交换和分析物溶质对交换剂亲和力的差别而被分离。适用于亲水性阴、阳离子的分离。例如几个阴离子的分离,样品溶液进样之后,首先与分析柱的离子交换位置之间直接进行离子交换(即被保留在柱上),如用NaOH作淋洗液分析样品中的F-、Cl-和SO42-,保留在柱上的阴离子即被淋洗液中的OH-基置换并从柱上被洗脱。对树脂亲和力弱的分析物离子先于对树脂亲和力强的分析物离子依次被洗脱,这就是离子色谱分离过程,淋出液经过化学抑制器,将来自淋洗液的背景电导抑制到最小,这样当被分析物离开进入电导池时就有较大的可准确测量的电导信号。 操作: 一、工作原理及构造 离子色谱仪分析过程由进样(样品环进样)、分离(离子交换柱分离)、抑制(抑制器)、检测系统和数据系统五部分组成。 二、基本操作步骤 1、开机前的准备:打开实验室空调,根据样品的检测条件和色谱柱的条件配置所需淋洗液和再生液。 2、开机:依次打开打印机、计算机进入操作系统;打开氮气钢瓶总阀,调节钢瓶减压阀分压表指针为0.2MPa左右,再调节色

谱主机上的减压表指针为5psi左右,确认离子色谱仪与及计算机数据线连接正常,打开离子色谱主机电源;点击开始、程序、Chromeleon、sever monitor、双击桌面上工作站程序、双击安装目录下离子色谱操作控制面板;操作控制面板打开后选中connected使软件与离子色谱仪联动起来,打开泵头废液阀排除泵和管路里的气泡,关闭泵头废液阀,开泵启动仪器,查看基线,待基线稳定后方可进样分析 3、样品分析:建立程序文件;建立方法文件;建立样品表文件;加样品到自动进样器或手动进样;启动样品表;若是手动进样,按系统提示逐个进样分析。 4、数据处理:建立标准曲线;打印标准曲线;打印待测样品分析报告 5、关机:关闭泵,关闭操作软件;关闭离子色谱主机电源;关闭氮气钢瓶总阀并将减压表卸压;关闭计算机、显示器和打印机电源 三、注意事项 1、以外情况处理:仪器工作中遇到突然停电时,应该立即关闭离子色谱仪主机电源开关,然后关闭计算机、显示器和打印机电源 2、维护和保养:保持泵头无气泡,每周至少开一次机,若长时间未开机,请在开泵之前排除泵头气泡(先逆时针旋松泵头废液阀排气泡,观察管路,无气泡后拧紧泵头废液阀,但不要过紧。) 3、系统更换

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通则..

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通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离子色谱法对仪器的要求和分析方法。所用仪器应具备输液泵、离子交换色谱柱、抑制器以及检测器(电导检测器、安培检测器、吸光度检测器或者其中任一种检测器)等。系统中应含完成分析任务所必需的附件—色谱工作站或积分仪等。 本标准适用于多种阴离子、阳离子、有机酸、糖类的测定。 2.引用标准 GB 1.4-88 标准化工作导则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规定 GB 3102.8-93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3 定义 3.1 电导 conductance 电阻的倒数称为电导,单位为西门子,符号是S。它的导出单位为微西门子,符号是μS。1S=106μS。 3.2 电导率 conductivity 25℃时,一立方厘米液体的电阻的倒数,以Ω1·cm1或S/cm 表示。 3.3 抑制电导检测 suppressed conductance detection 在分离柱后,采用离子交换膜或离子交换柱将淋洗液中的淋洗离子转变为弱酸、弱碱或水,使淋洗液的背景电导降低,同时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方法称为抑制电导检测。 3.4 分辨率(分离度) resolution 评价色谱柱对相邻双峰分离情况的指示: 分峰的分离情况。分辨率按

式中 R—相邻两组分峰的分辨率 tR1——组分1的保留时间 tR2——组分2的保留时间 W1——组分1的峰底宽度 W2——组分1的峰底宽度 4 方法原理 不同的色谱柱中装填有不同类型的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上的活性交换基团能与样品中的离子及流动相中的淋洗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此种交换作用又因不同离子与树脂上的活性交换基团之间的静电力或亲和力存在差异,与树脂静电力或亲和力大的离子易被保留而难于被洗脱,静电力或亲和力小的离子则易于洗脱。随着淋洗液的流动,样品中的离子与树脂上的交换基团不断地发生交换—洗脱—再交换—再洗脱,最终被淋洗液带到检测器中形成高斯分布型色谱峰。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组分峰的流出时间即保留时间固定,以此作为组分离子的定性依据。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正比于组分的浓度,积分仪拾得此信号给出组分的定量结果。 图1 分辨率示意图 5 试剂和材料 5.1 配制淋洗液、再生液的试剂纯度应是分析纯(A.R)或分析纯以上试剂。 5.2 去离子水应满足以下要求: 5.2.1 电导率:<1μS/cm(20℃时)。

遥感图像预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前准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认识 1、实验目的与任务: ①熟悉ENVI软件,主要是对主菜单包含内容的熟悉; ②练习影像的打开、显示、保存;数据的显示,矢量的叠加等。 2、实验设备与数据 设备:遥感图像处理系统ENVI4.4软件; 数据:软件自带数据和河南焦作市影响数据。 3、实验内容与步骤: ⑴ENVA软件的认识 如上图所示,该软件共有12个菜单,每个菜单都附有下拉功能,里面分别包含了一些操作功能。 ⑵打开一幅遥感数据 选择File菜单下的第一个命令,通过该软件自带的数据打开遥感图像,可知,打开一幅遥感影像有两种显示方式。一种是灰度显示,另一种是RGB显示。 Gray(灰度显示)RGB显示 ⑶保存数据 ①选择图像显示上的File菜单进行保存; ②通过主菜单上的Save file as进行保存

⑷光谱库数据显示 选择Spectral > Spectral Libraries > Spectral Library Viewer。将出现Spectral Library Input File 对话框,允许选择一个波谱库进行浏览。点 击“Open Spectral Library”,选择某一所需的 波谱库。该波谱库将被导入到Spectral Library Input File 对话框中。点击一个波谱库的名称, 然后点击“OK”。将出现Spectral Library Viewer 对话框,供选择并绘制波谱库中的波谱曲线。 ⑸矢量化数据 点选显示菜单下的Tools工具栏,接着选择下面的第四个命令,之后选择第一个命令,对遥感图像进行矢量化。点击鼠标左键进行区域选择,选好之后双击鼠标右键,选中矢量化区域。 ⑹矢量数据与遥感影像的叠加与切割 选择显示菜单下的Tools工具,之后点选第一个 Link命令,再选择其下面的第一个命令,之后 OK,结束程序。 选择主菜单下的Basic Tools 菜单,之后选择 其中的第二个命令,在文件选择对话框中,选择 输入的文件(可以根据需要构建任意子集),将 出现Spatial Subset via ROI Parameters 对 话框通过点击矢量数据名,选择输入的矢量数 据。使用箭头切换按钮来选择是否遮蔽不包含在 矢量数据中的像元。 遥感图像的辐射定标 1、实验目的与任务: ①了解辐射定标的原理; ②使用ENVI软件自带的定标工具定标; ③学习使用波段运算进行辐射定标。 2、实验内容与步骤: ⑴辐射定标的原理 辐射定标就是将图像的数字量化值(DN)转化为辐射亮度值或者反射率或者表面温度等

离子色谱使用说明

离子色谱(ICS1000) 色谱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气-固分离,流动相为载气) 液相色谱(液-固分离,流动相为液体) HPLC(主要分离非极性的有机化合物) IC(主要分离极性和部分弱极性的化合物) 离子色谱的样品前处理: A、过滤:0.22um,0.45um过滤膜,除去样品中颗粒物,用高纯水冲洗滤膜,以减少沾污。 B、稀释:待测物浓度较高时,应预先稀释,一般未知样品稀释100倍,降低干扰物的浓度。分析未知样时,先测其电导率,与自来水电导率比值,为稀释倍数。 C、基体消除:去除样品中所包含的,有可能损坏仪器或者影响色谱柱/抑制器性能的成分——重金属离子、有机大分子;去除样品中所包含的,有可能干扰目标离子测定的成分——高离子强度基体。(戴安公司有一些相应的预处理柱),含强疏水性物质不能直接进样。 离子色谱的基本流程图 ?样品进样:定量环进样 ?分离:离子交换分离 ?检测:电导检测 定量环进样:(根据进样量不同更换定量环)

抑制器的工作原理: (阴离子)(实质是用H+代替其他阳离子进入检测器,因为H+的摩尔电导最高,所以以HCl 形式进入电导检测器,能够降低背景电导,从而提高待测离子的灵敏度)1)水进入阳极电离,产生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抑制器(中间通道) 2)OH-带Cl-、SO42-等进入抑制器,并与H+结合生成HCL,H2SO4等,以离子形式存在。进入检测器。 3)剩下的阳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并与阴极电离产生的OH-结合,废液排出。

保养: 1、色谱柱清洗 最好分别清洗保护柱与分离柱。如要同时清洗,应将分离柱置于保护柱之前。溶液流动方向: 保持→方向 离子色谱柱不能反冲。闲置或柱子干了以后重用,先用低流速冲(相当于沁润)。分析柱污染,会导致保留时间变化,相当于柱子变短了,保留时间缩短,此时,可稀释淋洗液浓度。若保留时间缩短<15%就需要开始清洗柱子了。 2、清洗抑制器 (水化抑制器——从Eluent out 处注入3ml纯水,从Regen in 处注入5ml纯水) 清洗ELUENT 和REGEN 两部分;清洗时应先关闭抑制器电源;清洗后要向抑制器内泵10分钟高纯水,以便于平衡系统 A、清洗流速——0.5mL/min B、清洗液 ①金属污染或沉淀 —— 0.2M 草酸(30min) ——去离子水(10min) ——淋洗液(10min) ②有机污染 —— 90%乙腈(30min) ——去离子水(10min) ——淋洗液(10min) ③碱溶性污染 —— 0.1M NaOH(30min) ——去离子水(10min) 淋洗液(10min) 3、激活抑制器(0.2 N NaOH)(注水几ml),以赶走里面的酸碱,同时保持膜不干 a)初次安装时 b)有液体泄漏时 c)进行清洗之后 d)灵敏度下降后 4、抑制器的使用 a)如果电源关闭不要连续向抑制器内泵淋洗液 b)停泵时抑制器的电源应关闭 测量结束关闭仪器前, 允许泵在关闭抑制器电源的情况下继续运行30秒左右,确认再生液出口处没有气泡后再停泵

离子色谱法

一、离子色谱(IC)基本原理 离子色谱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一种,其分离原理也是通过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流动相中的不同组分在两相中重新分配,使各组分在分离柱中的滞留时间有所区别,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二、离子色谱仪的结构 离子色谱仪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输送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输送系统由淋洗液槽、输液泵、进样阀等组成;分离系统主要是指色谱柱;检测系统(如果是电导检测器)由抑制柱和电导检测器组成。 离子色谱的检测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化学检测器,一种是光化学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包括电导、直流安培、脉冲安培、和积分安培;光化学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和荧光。电导检测器是IC的主要检测器,主要分为抑制型和非抑制型(也称为单柱型)两种。抑制器能够显著提高电导检测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最早的树脂填充的抑制器到纤维膜抑制器,平板微膜抑制器和先进的只加水的高抑制容量的电解和微膜结合的自动连续工作的抑制器。 三、离子色谱基本理论 离子色谱主要有三种分离方式:离子交换离子排斥和反相离子对。这三种分离方式的柱填料树脂骨架基本上都是苯乙烯/二乙烯苯的共聚物,但是树脂的离子交换容量各不相同,以下就主要介绍离子交换色谱的分离机理。 在离子色谱中应用最广的柱填料是由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制得的离子交换树脂。这类树脂的基球是用一定比例的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在过氧化苯酰等引发剂存在下,通过悬浮物聚合制成共聚物小珠粒。其中二乙烯基苯是交联剂,使共聚物称为体型高分子。

典型的离子交换剂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不溶性的基质,它可以是有机的,也可以是无机的;固定的离子部位,它或者附着在基质上,或者就是基质的整体部分;与这些固定部位相结合的等量的带相反电荷离子。附着上去的集团常被称作官能团。结合上去的离子被称作对离子,当对离子与溶液中含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接触时,能够发生交换。正是后者这一性质,才给这些材料起了“离子交换剂”这个名字。 离子交换法的分离基理是离子交换,用于亲水性阴、阳离子的分离。阳离子分离柱使用薄壳型树脂,树脂基核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的共聚物,核的表面是磺化层,磺酸基以共价键与树脂基核共聚物相连;阴离子分离柱使用的填料也是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的共聚物,核外是磺化层,它提供了一个与外界阴离子交换层以离子离子键结合的表面,磺化层外是流动均匀的单层季铵化阴离子胶乳微粒,这些胶乳微粒提供了树脂分离阴离子的能力,其分离基理基于流动相和固定相(树脂)阳离子位置之间的离子交换。 淋洗液中阴离子和样品中的阴离子争夺树脂上的交换位置,淋洗液中含有一定量的与树脂的离子电荷相反的平衡离子。在标准的阴离子色谱中,这种平衡离子是CO 32-和HCO 3-;在标准的阴离子色谱中,这种平衡离子是H +。离子交换进行的过程中,由于流动相可以连续地提供与固定相表面电荷相反的平衡离子,这种平衡离子与树脂以离子对的形式处于平衡状态,保持体系的离子电荷平衡。随着样品离子与连续离子(即淋洗离子)的交换,当样品离子与树脂上的离子成对时,样品离子由于库仑力的作用会有一个短暂的停留。不同的样品离子与树脂固定相电荷之间的库仑力(即亲和力)不同,因此,样品离子在分离柱中从上向下移动的速度也不同。样品阴离子A -与树脂的离子交换平衡可以用下式表示: 阴离子交换 A - +(淋洗离子)-+NR 4-R = A -+NR 4-R + (淋洗离子) 对于样品中的阳离子,树脂交换平衡如下(H +为淋洗离子): 阳离子交换 C + + H +-O 3S-R = C +-O 3S-R + H + 在阴离子交换平衡中,如果淋洗离子是HCO 3-,可以用下式表示阴离子交换平衡: [][][][]4 33 4NH CO H A HCO NR A K + ---+-= K 是选择性系数。K 值越大,说明样品离子的保留时间越常。选择性系数是电荷、离子半径、系统淋洗液种类和树脂种类的函数。 离子半径 样品离子的价数越高,对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越大。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保留时间随离子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淋洗三价离子需要采用高离子强度的淋洗液,二价离子可以用较低浓度的淋洗液,而低于一价离子,所需淋洗液浓度更低。 离子半径

离子色谱仪常见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离子色谱仪常见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问题原因解决方法 压力突然下降有气泡排气或打开脱气装置 系统内漏液检查管路 泵头需要维护检查清理泵头、阀、密封圈 压力突然上升 淋洗液有固体小颗粒;可能高纯 水品质不良或过滤件污染从流路的检测器端开始,逐一拆开各个单元,以确定引起压力增大的 具体部件 英蓝过滤器 6.2821.120发生堵 塞 更换滤芯 6.2821.130 MSM 化学抑制器(以下简称MSM) –堵塞MSM 再生处理(再生液:1 mol/L H2SO4 + 0.1 mol/L 草酸和 5 % 丙酮) 电导检测器堵塞?将出口PEEK管剪短几毫米 ?将检测器以与正常流动方向相 反的方向进行冲洗 保护柱–堵塞更换保护柱 分离柱-堵塞?再生处理分离柱 ?更换分离柱 六通阀–六通阀堵塞清洗六通阀内部基线漂移温度尚未达到平衡 开启柱温箱情况下检查加热部 分,或保持空调工作 系统内漏液检查管路和密封圈 淋洗液 - 淋洗液有气泡淋洗液脱气或在三通阀处排气淋洗液 - 淋洗液里有机溶液汽 化蒸发 检查淋洗液瓶盖 淋洗液 - 放置时间过长重新配制淋洗液 峰值面小于预期样品 - 进样管路中有漏液检查样品流路 样品 - 进样管路堵塞检查样品流路 样品 - 定量环未充满增长进样时间 样品 - 样品中有气泡样品脱气

MCS(二氧化碳抑制器,以下简 连接 MCS 称MCS)–未连接 两次取样之间将系统用更长时间峰面积大于预期前一次测量的样品残留 冲洗 蠕动泵–输送 蠕动泵 - 管夹太松正确设定管夹松紧功率不足 蠕动泵 - 过滤器堵塞更换过滤器滤片 蠕动泵 - 泵管老化更换泵管位置或更换泵管MSM –无法输送 系统内漏液检查管路 再生液和清洗液 蠕动泵 - 管夹太松正确设定管夹松紧 蠕动泵 - 过滤器堵塞更换过滤器滤片 蠕动泵 - 泵管损坏更换泵管 MSM - 压力过高清洁或再生 MSM SPM(样品前处理 模块,以下简称 系统内漏液检查管路 SPM)–无法输 送样品或清洗液 蠕动泵 - 管夹太松正确设定管夹松紧 蠕动泵 - 过滤器堵塞更换过滤器滤片 蠕动泵 - 泵管损坏更换泵管位置或更换泵管 SPM - 反压力过高清洗 SPM 或更换 SPM模块背景电导率过高MSM - 未连接连接 MSM MCS - 未连接连接 MCS 淋洗液配置错误重新配置淋洗液 请您检查再生溶液和冲洗溶液管MSM - 再生液或清洗液无法输送 路 背景电导太低淋洗液配置错误重新配置淋洗液 没有正确连接到电导检测器检查数据线和管路 泵工作不正常检查流速和压力 检测器参数错误检查电导检测器参数设置

数据挖掘分类实验详细报告概论

《数据挖掘分类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1120362066 尹雪蓉数据挖掘分类过程 (1)数据分析介绍 本次实验为典型的分类实验,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弄清数据挖掘具体流程,我们小组选择了最经典的决策树算法进行具体挖掘实验。 (2)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在进行数据挖掘之前,我们首先要对需要挖掘的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数据准备,格式统一。将样本转化为等维的数据特征(特征提取),让所有的样 本具有相同数量的特征,同时兼顾特征的全面性和独立性 2、选择与类别相关的特征(特征选择) 3、建立数据训练集和测试集 4、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清理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ILPD (Indian Liver Patient Dataset) 这个数据集,该数据集已经具有等维的数据特征,主要包括Age、Gender、TB、DB、Alkphos、Sgpt、Sgot、TP、ALB、A/G、classical,一共11个维度的数据特征,其中与分类类别相关的特征为classical,它的类别有1,2两个值。 详见下表: 本实验的主要思路是将该数据集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对训练集进行训练生成模型,然后再根据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 数据集处理实验详细过程:

●CSV数据源处理 由于下载的原始数据集文件Indian Liver Patient Dataset (ILPD).csv(见下图)中间并不包含属性项,这不利于之后分类的实验操作,所以要对该文件进行处理,使用Notepad文件,手动将属性行添加到文件首行即可。 ●平台数据集格式转换 在后面数据挖掘的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开源数据挖掘平台工具软件weka,该平台使用的数据集格式为arff,因此为了便于实验,在这里我们要对csv文件进行格式转换,转换工具为weka自带工具。转换过程为: 1、打开weka平台,点击”Simple CLI“,进入weka命令行界面,如下图所示: 2、输入命令将csv文件导成arff文件,如下图所示: 3、得到arff文件如下图所示: 内容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