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菱形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1.1菱形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熟练掌握菱形的两条特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

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矩形纸片直尺(或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菱形

板书:菱形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定义

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行平移,即由平行四边形变菱形的过程。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在老师指导下、归纳菱形的定义

板书:一、菱形的定义:

强调: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2、探索性质

(1).做一做

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菱形

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开(同桌互相帮助)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从边、角、线及对称性方面进行探讨。

问题:

1、从边来看(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2、从角来看(对角,邻角间有什么关系)?

3、从对角线来看(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4、对角线分得的每组对角有什么关系?

5、菱形是中心图形吗?如果是,对称中心在哪里?

6、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在哪里?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学生可能先大胆猜想或根据问题的提示,进而通过折叠、旋转各自手中菱形来推理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合情的方法,老师应给予鼓励与肯定。) (3)小组交流成果,概括菱形的性质

1、菱形边的性质。

2、菱形角的性质。

3、菱形的对角线的性质。

4、菱形对称性。

教师强调,并板书:二、菱形的性质:

(让学生动手操作后,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合理的研究,并合情地做出猜想.最后学由生口头表述性质,如所用的语言表述不恰当时及时给予纠正。)

(三)、例题精讲

教师活动:屏幕呈现例题,指导学生观看问题,并点评解题思路及过程,最后屏幕呈现详细解题过程,供学生参考。

例1:如图,在菱形ABCD 中,∠BAD=2∠B ,试求出∠B 的度数,并说明△ABC 是等边三

角形

解:(1)在菱形ABCD 中,∠B+∠BAD=180°(两条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BAD=2∠B ∴∠B=60°

7 D

5 O

4

2 8

3 C A

1 6

B

(2)在菱形ABCD 中,AB=BC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又∵∠B=60°

∴△ABC 是等边三角形(一个角为60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2: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8cm ,BD=6cm,求这个菱形的周长。 解:∵AC=8cm ,BD=6cm

∴AO=4cm, BO=3cm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AB=5cm(勾股定理)

∴菱形ABCD 的周长=4AB=20cm(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四)知识检测,学习反馈

学生活动:完成屏幕上展示的练习,并每题由一名学生来说出答案及原因。 教师活动:屏幕展示练习:

1、对于以下图形(1)矩形(2)等边三角形(3)平行四边形(4)菱形(5)圆(6)线段,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D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10和24,则菱形的周长为__52___。

3、 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5cm, AO=4cm ,求这一菱形的周长与两条对角线的长度。

解:这一菱形的周长=4AB=4×5=20cm 对角线AC=2AO=2×4=8cm

∵BO=3cm(勾股定理)∴BD=2BO=2×3=6cm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1)、菱形边的性质。 (2)、菱形角的性质。 (3)、菱形的对角线的性质。 (4)、菱形对称性。

3、应用:

O

D A B

C

D

A

B

C

O

1.1.2菱形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经历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

二、教学重点: 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 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及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 菱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邻角互补;

性质3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

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导入

(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只要再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它是一个菱形?依据是什么?

根据菱形的定义可知: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所以只要再有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即可.

(2)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

活动2、探究与归纳菱形的第二个判定方法

【问题牵引】

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子,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架,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问: 任意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总有什么特征?你能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吗?

继续转动木条,观察什么时候橡皮筋周围的四边形变成菱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学生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O

D

C

B

A

教师提问:这个命题的前提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学生用几何语言表示命题如下:

已知:在□ABCD中,对角线AC⊥BD,

求证:□ABCD是菱形。

分析:我们可根据菱形的定义来证明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BO=DO,由∠AOB=∠AOD=90o及AO=AO,得ΔAOB≌ΔAOD,可得到AB=AD (或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得到AB=AD) ,最后证得□ABCD是菱形。

【归纳定理】

通过探究和进一步证明可以归纳得到菱形的第二个判定方法(判定定理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提示: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活动3、菱形第二个判定方法的应用

例3 如图,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B=5,AO=4,BO=3,求证:□ABCD是菱形。

思路点拨:由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构成了△ABO是一个三角形,?而AB=5,AO=4,BO=3,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AOB=90°,证出对角线互相垂直,这样可利用菱形第二个判定方法证得。

活动4、探究与归纳菱形的第三个判定方法

【操作探究】过程: 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AD,然后分别以B、D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的交点C,连接BC、CD,就得到了一个四边形,提问:观察画图的过程,你能说明得到的四边形为什么是菱形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观察思考后,展开讨论,指出该四边形四条边相等,即有两组对边相等,它首先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又有一组邻边相等,根据菱形定义即可判定该四边形是菱形。得出从一般的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学生进行几何论证,教师规范学生的证明过程。

【归纳定理】

从一般的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判定定理2):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活动5、菱形第三个判定方法的应用

如图,顺次连接矩形ABCD 各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EFGH ,求证:四边形EFGH 是菱形。 思路点拨:

方法一,由中点联想到连接矩形对角线BD 、AC ,可得AC=BD 。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等于底边的一半,证明

EF=FG=GH=EH 。根据判定定理,所以四边形EFGH 是菱形。 方法二:通过证明图中四个Rt △全等,得到EF=FG=GH=EH 。 活动6、随堂练习

练习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两条邻边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 练习2:填空。

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 (1)若AB=AD ,则□ABCD 是 形; (2)若AC=BD ,则□ABCD 是 形; (3)若∠ABC 是直角,则□ABCD 是 形; (4)若∠BAO=∠DAO ,则□ABCD 是 形。 活动7、评价和反思

1、通过探究,本节课你得到了哪些结论?有什么认识?

2、菱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B

C

D A

O

2.1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经历并了解矩形判定方法的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能根据判定方法进行初步运用。

2.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判定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在画矩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矩形的判定方法、突破方法:为了突出重点,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提出问题,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猜想,动手验证,进而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初步运用,突破方法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及化归的数学思想。

三、教具准备:教师:三角板、圆规

学生:三角板、圆规、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教室的门窗是什么形状?

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门窗时,是怎样验证它们是矩形的?大家想不想知道?本节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探讨这一问题。(板书课题 20.2 矩形的判定)

2、出示导纲,学生自学

师:请同学们自学教材P107,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导纲知识性问题1~4。

(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

1、师:哪们同学愿意将你自学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其他同学注意倾,看有没有与自己不同的在方。

生、汇报

师:大家完成的很好,请猜想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你能证明一下你的猜想吗?

请同学们用圆规和直尺画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并与同桌交流一下,这是个什么图形?

生:汇报

师:这像个矩形,如何用逻辑推理的方法验证,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验证。

生:小组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的证明过程(学生回答)

你们为什么想到用这种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和逻辑推理明白它是个真命题,我们把它做为矩形的判定定理1(板书定理1)判定定理1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用几何符号应怎样表示?

3 、刚才我们验证了猜想1,那么猜想2呢?还请同学们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合作完成导纲探究性问题3。

请同学们将你思考的结果告诉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通过验证,我们明白它是一个真命题,因此,我们又得到一个矩形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2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用几何符号怎样表示?

非常好,通过我们齐心协力的合作,得出了矩形三种判定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一遍。生:…

师:大家对这三种方法理解的如何,请看下面的问题。导纲中巩固训练。生完成并说明原因。

我们已经学习了矩形的判定方法,如何应用请完成下面例题。

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4)三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5)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知识应用:

例1:如图,O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E 、F 、G 、H 分别是AO 、BO 、CO 、DO 上的一点,且AE=BF=CG=DH 。 求证:四边形EFGH 是矩形。

分析: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有几种方法?已知什么?

可用什么判定方法? 生完成证明过程:

师示范: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C=BD

AO=BO=CO=DO (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AE=BF=CG=DH ∴OE=OF=OG=OH,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EO+OG=FO+OH

即EG=FH

∴四边形EFGH 是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变式训练:已知: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G 、H 分别是AO 、

BO 、CO 、DO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 是矩形. 小结:方法 回顾情境问题 (三)、导学归纳:

1、本节课你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2、矩形判定的方法有几种?

3、在证明判定定理一时,通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渗透了________________数学方法。

4、学习了本节之后,你还有什么困惑? (四)、反馈训练 1、根据所学知识填表。

文字描述

图形

几何语言

j

H G F E O

D C

B

A

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B

D

C

A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90°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定理一

B

D

C

A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B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定理二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B

D

C

A

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1=∠2,此时四边形ABCD 是矩形吗?为什么?

21

C

D

B

A

思考题: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各内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 、F 、G 、H ,试判断四边

形EFGH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菱形的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18.2.2菱形的性质 德州经济开发区抬头寺镇中学 李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菱形的概念,经历性质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性质。探究并掌握另一种求面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菱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通过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性质的探究、证明和简单应用; 2、教学难点:菱形性质2的探究和证明。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的展示平行四边形变成菱 形的过程;探究性质时,我利用矩形纸片和剪刀,和学生一 起通过折一折和剪一剪的方式感知菱形并引导学生归纳总 结菱形的性质。 2、学法:学生已有平行四边形概念和性质知识的积累,教学环节中 引导他们通过观察、类比、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究出菱形 的有关性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教具动态演示四边形的变化过程 教具: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 一个可以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问题:你知道这个四边形是什么形状吗?转动木条,当两根木条互相垂直时这个四边形变成什么形状? 通过第二个个问题引出菱形。 (二)新知探究过程 1、认识菱形 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平行四边形平移一条边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如果内角大小保持不变,仅改变边的长度, 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在这变化过程中,哪些关系没变?哪些关系变 了?使两邻边相等时,变成什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 1.1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第二课时菱形的判定说课稿

《菱形的判定》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节课是八年级的数学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菱形的判定,尝试寻求菱形的判别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了解菱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思索菱形判定思想的过程,领会菱形的概念以及应用方法,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思想和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维意识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悟其应用价值. (3)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 (4)教学难点:菱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和应用。 二、说教法: (1)创设问题情境,恰当设疑,引发学生兴趣。 (2)采用直观操作和几何论证相结合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吃透教材、把握重点、分散难点、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三、说学法: 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学习过程直观化、形象化。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由菱形的定义判定菱形。学生复习菱形的定义、菱形的性质,教师明确菱形的定义既是菱形的性质,又可作为菱形的第一种判别方法。 即: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还有其他的判别方法吗? 设计意图:由菱形的定义得出菱形的第一个判别方法,并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教具演示,观察发现

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两次,并沿图(3) (.图见课件)中的斜线剪开,把剪下的1这部分展开,平铺在桌面上 议一议:(1)根据折叠, 剪裁的过程,这个四边形的边和对角线分别具有什么性质? (2)剪出的这个图形是哪一种四边形? (3)一个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具备怎样的条件,就可以判定它是菱形? 猜想: 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验证两条猜想 菱形的判定方法: 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判定定理1的推论: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归纳方法】(学生归纳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巩固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培养猜想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对猜想的论证,体现了直观操作与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逻辑推理的必要性。 随堂练习:见课件 (三)、范例点击,应用所学 例1 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O,AB=5,AO=4,BO=3,求证 投影显示) (ABCD是菱形. 思路点拨:由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构成了△ABO是一个三角形,而AB=5,AO=4,BO=3,由勾股定理可知∠AOB=90°,这样可利用菱形判定定理证得. (四)、练习: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 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拨思路。学生板演,教师点评。 (五)课堂总结 通过探究本节课你得到了哪些结论?有什么认识? (六)、课后作业、习题18.2第6题。

菱形的性质及其判定

乐恩特教育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校区:百花

1、探究菱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练一练: 1、菱形的周长为12 cm,相邻两角之比为5∶1,那么菱形对边间的距离是() A.6 cm B.1.5 cm C.3 cm D.0.75 cm 2.在菱形ABCD中,AE⊥BC于点E,AF⊥CD于点F,且E、F分别为BC、CD的中点,则∠EAF 等于()A.75° B.60° C.45° D.30° 3、菱形的边长是2 cm,一条对角线的长是23cm,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是() A.4 cm B.3cm C.2 cm D.23cm 精讲精练 例1、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AC=16 cm,BD=12 cm,求菱形ABCD的高DH. 变式:菱形ABCD的周长为20 cm,两条对角线的比为3∶4,求菱形的面积.

例2:(09贵阳)如图,在菱形ABCD 中,P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 、B 重合),连接DP 交对角线AC 于E ,连接EB 。(1)求证:APD EBC ∠=∠;(2)若60DAB ∠=?,试问:P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P V 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 面积的 1 4 ?为什么? 例3: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4a ,E 在BC 上,BE=2a ,120BAD ∠=?,P 点在BD 上,求PE+PC 的最小值。 三、用中学习 1.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相等 B.对边相等 C.对角线互相垂直 D.对角线相等 2.菱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O 点,若∠OBC = 2 1 ∠BAC ,则菱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为_______.

最新18.2.2菱形的定义和性质优质课教案

A D B C 18.2.2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1、2;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会计算菱形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性质。 难点:菱形的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 教具准备:PPT ,长方形纸片,剪刀,三角板,导学案,彩色粉笔。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模型演示 引出菱形定义(2 分钟) (1)模型演示平行四边形,并提问:你认识这个图形吗?平行四边形 (2)当它的某一个角变成90°时得到什么图形? 矩形 (3) 观察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它们长度相等吗?如果让这组邻边长度相等又会得 到什么图形呢? 学生猜测可能会得到菱形,教师演示把平行四边形变形为菱形的过程. 好,那么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菱形.(板书课题18.2.2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4)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然后再读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探究方向。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自学15分钟,上台板书3分钟,讲解质疑补充10分 钟) 认真学习课本第55页到第56页,用彩笔画出概念和性质,标注疑难点。 (一)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 邻边相等 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备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符号语言: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BC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设计意图】 明确菱形概念及符号语言,强调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备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 质。

(二)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如右图. 【设计意图】可以通过“折纸”的方式得出菱形边、角、对角线的性质在进行理论证明, 这样设计会更巧妙,过程也会更具有趣味性,同时也能得出菱形的对称性。为后面做 好铺垫。 (三)猜想 猜想一(对称性)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么? ,有几条对称轴?是什么? 猜想二 (边) 验证:已知:四边形ABCD 是菱形 求证:AB=BC=CD=AD 证明: 猜想三(对角线) 验证:已知:菱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求证:(1)AC ⊥BD (2)AC 平分∠DAB 和∠DCB BD 平分∠ADC 和∠ABC (四)性质 性质1 符号语言∵ ∴ 性质2 符号语言∵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猜想,动手验证, 营造一种完全开放式的探究氛围,在这 个过程教师由“引导者”变为“聆听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全凭学生自 己的能力去完成猜想和证明,证明的过程自主探究出菱形的特殊性,提升学生几何思维 A B D A D B C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说课稿

19.2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菱形的定义与性质》。现在我就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具体谈谈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菱形》紧接《矩形》一节之后。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熟记菱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3)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初二(5.6)班,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并不是很成熟,中等学生较多,尖子生只有个别。从教材编写角度看,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因此本堂课多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让学生经历发现,说明,完善的过程,培养其操作说理、观察归纳的能力。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

为教学的主体,体验参与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总结归纳→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由生活中的图片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设计几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形成对菱形性质的共识。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更好的理解菱形的性质,解决教学难点。 四、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导出定义 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性质后创设教学情景。如:出示我国古代文物越王勾剑的图片,指出菱形花纹,再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图案的应用图片。由此引出课题,可以吸引同学的注意,使其产生学习菱形的兴趣。之后,再安排由平行四边形到菱形的动态演示,得出菱形的定义。随后又展示了一组生活中的有关菱形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欣赏到菱形的图形美。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出发,首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二)菱形性质的探索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 教学 内容 菱形 教学目标1、掌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2、学会判定菱形; 3、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区别和联系; 重点难点1、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熟练掌握; 2、利用菱形的性质综合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知识讲解 一、菱形的定义 如图,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会有怎样的变化? 定义:叫做菱形。 二,菱形的性质。 菱形性质: 1.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四条边都相等; 3.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以上菱形的性质你能给出证明吗? 练习: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 2、菱形ABCD中∠ABC=60度,则∠BAC=_______。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边长是_______。 4、菱形的面积为24cm2,一条对角线的长为6cm,则另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cm,边长为_____cm, 高为_____cm。 三、菱形的判定 根据定义我们知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还有别的判定方法吗? 猜想1: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例1: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E、F,求证四边形AFCE 是菱形.

猜想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AB=BC=CD=DA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猜想3:如果一个四边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是菱形。 已知:四边形ABCD,AC平分∠DAB和∠DCB,BD平分∠ABC和∠ADC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总结:菱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义)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根据对角线) 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根据四条边) 4、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和角的关系) 练习:1、用两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四边形是() A、等腰梯形B、正方形C、矩形D、菱形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C、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D、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019菱形的性质说课稿精品教育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数学的一部分,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研究菱形的性质。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操作,讨论得到菱形的性质,特别是教材中设计的动脑筋做一做等,体现了课改的精神,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生情况: 学生上节课刚刚学完平行四边形,对平行四边形有了较深的认识,加上现在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也好挑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比较成熟,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因此,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是切实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探索掌握菱形的性质,会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与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菱形区别于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建立菱形的概念和掌握菱形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应用菱形的对称性,获得美的感受,初步了解四边形的分类,体验几何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严谨性。 (二)教学重点: 菱形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难点: 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菱形的面积计算。 四教法和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在做中学,叶圣陶先生倡导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所以,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 改变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活动与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菱形的性质。 2.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选择例题和练习,注意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掌握。 4.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挥能动性,积极参与探索,对得出的性质大胆提出质疑,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达的规范性。

菱形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1、2,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菱形的性质1、2。 2.难点菱形的性质及菱形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请看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学准备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强调: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 二、例习题分析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 AC于E。求证:∠AFD=∠CBE。 证明: ∵四边形ABCD是菱形, ∴CB=CD,CA平分∠BCD。

∴∠BCE=∠DCE。又CE=CE, ∴△BCE≌△COB(SAS)。 ∴∠CBE=∠CDE。 ∵在菱形ABCD中,AB∥CD,∴∠AFD=∠FDC ∴∠AFD=∠CBE。 三、随堂练习 1.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为。 2.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6cm和8cm ,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3.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且相邻两内角之比是1∶2,求菱 形的对角线的长和面积。 4.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 BE=DF。求证:∠AEF=∠AFE。 【作业布置】 1.菱形ABCD中,∠D∶∠A=3∶1,菱形的周长为8cm,求菱形的高。 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cm,求(1)对角线AC的长度;(2)菱形ABCD的面积。

菱形的性质公开课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1.1菱形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熟练掌握菱形的两条特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 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矩形纸片直尺(或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菱形 板书:菱形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定义 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行平移,即由平行四边形变菱形的过程。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在老师指导下、归纳菱形的定义 板书:一、菱形的定义: 强调: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2、探索性质 (1).做一做 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菱形 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开(同桌互相帮助)(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从边、角、线及对称性方面进行探讨。 问题: 1、从边来看(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2、从角来看(对角,邻角间有什么关系)? 3、从对角线来看(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4、对角线分得的每组对角有什么关系? 5、菱形是中心图形吗?如果是,对称中心在哪里? 6、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在哪里?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学生可能先大胆猜想或根据问题的提示,进而通过折叠、旋转各自手中菱形来推理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合情的方法,老师应给予鼓励与肯定。) (3)小组交流成果,概括菱形的性质 1、菱形边的性质。

18.2.3正方形性质说课稿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五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前苏联著名数学家辛钦指出:我想尽力做到在引进新概念、新理论时,学生先有准备,能尽可能地看到这些新概念、新理论的引进是很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只有利用这种方法,在学生方面才能非形式化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东西。这段话很精辟道出了引入新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则──由自然到必然,就是说,在引进概念前,要让学生感到这是很自然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本节课我创设以下情景,引入课题。 观察 1:正方形的地板砖、印章、钟表、包装盒等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物品的表面都是正方形,利用正方形可以制作许多漂亮的图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正方形。 板书课题 18.2.3正方形。 观察 2:一室内装饰图案,里面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那么正方形与平行

四边形、菱形、矩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充分欣赏、观察第一组图片,真切地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图形--正方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的真谛,揭示这节课的课题--正方形。通过观赏一室内装饰图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而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非常熟悉,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注重新旧知识 的联系。这样使学生自然联想到: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探究新知,形成概念 1、复习回顾、开启思维 (1)想一想:矩形、菱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边与角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后课件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①②,使学生在图形的动画变化过程中了解由边、角的变化可使图形发生变化) (2)量一量:正方形与菱形、正方形与矩形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边、角又有什么关系? (3)说一说:正方形的概念。 (4)议一议: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探究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边、角变化关系,然后课件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③④⑤,使学生在图形的动画变化过程中再一次了解由边、角的变化可使图形发生变化) 让学生回顾矩形、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既复习了已有的知识,

最新完整版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菱形的定义与性质定理; 2.掌握菱形的轴对称性.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加深对菱形概念的理解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体会菱形的轴对称性,经历利用折纸等活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证明性质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通过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菱形的性质. 难点: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与菱形有关的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过程设计 设题导入: 观察衣帽架和窗户等实物图片.

老师:同学们,在观察图片后,你能从中发现你熟悉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 学生:图片中有八年级学过的平行四边形. 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任意两条邻边也相等. 老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像这样,“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这节课我们将探究菱形的相关知识. 导学过程: 新知探究 1.想一想 ①教师: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性质吗? 学生: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②教师:同学们,你认为菱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请你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菱形的性质,组长组织组员讨论,尽可能多的让组员发言,并汇总结果. 2.做一做 教师:请同学们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学生活动:分小组折纸探索教师的问题答案.组长组织,并汇总结果. 师生结论:①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是菱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②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合作探究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菱形的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九章19.1.1节,菱形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基础上研究的特殊平行四边形,它既是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 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究 难点:菱形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在教法上我采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出示导纲, 合作互动,导学归纳,等环节。让学生自己感受、理解和掌握概念的产生和由来,首先我设置了一组学生熟悉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发现菱形的特点,得出菱形的概念。通过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剪裁等活动,得出菱形,进而通过类比的方法,归纳总结出菱形的性质,使学生加深对菱形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区别,探索总结出菱形的所有性质。再根据菱形的性质学生继续探索菱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数学中的应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人人都有事干,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勇于动手探索的习惯和能力。 学法指导: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在方法方面: 学生已经积累了学习特殊四边形性质的方法,即按“边、角、对角线”的思路进行学习。因此,本节课自始终是让学生依据导纲自学课本,学不会的可在小组内交流,(每个小组分别有好,中,差三类学生)。这样可以让优秀学生先自学,中等生学不会的可以请教。学困生学不会的可以让优秀生指导他学。,既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公开课

18.2.2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王老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熟练掌握菱形特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 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矩形纸片直尺(或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⒈引导同学们一起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此处是否需要板书?) 边: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角: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②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⒉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一下什么样的四边形叫做矩形呢?(学生回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此时,PPT展示“情景创设”)好,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想一想,如果从角的方向变化,将平行四边形特殊化,让它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是我们学习过了的矩形。 那么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从边的角度,将平行四边形特殊化,让它有一组邻边相等,那么这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又叫做叫什么图形呢?(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了,再该怎么过度到下一步呢?) (二)探索新知 1、定义 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行平移,即由平行四边形变菱形的过程。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在老师指导下、归纳菱形的定义(如何引入菱形的定义?Why?)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教学设计 优质课评选教案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教材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课时安排 1 年级八年级学期第二学期学段第2学段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能根据菱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知道中位线的长,求菱形的周长;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菱形的面积,如知道菱形的对角线的长怎样求面积,知道菱形的高如何求面积。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菱形的基本概念和菱形的性质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学会书写推理过程。从而领悟到由合情推理到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并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同学不仅仅是我们学习的竞争对手,更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合作伙伴。 教学 重点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的探究。 教学 难点 菱形性质的应用和面积的求法。 教学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我将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这一手段来辅助教学。课前,我将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精巧、灵活的课件,并在课堂上适时地播放,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直观完美的体现。 教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师生交谈法、问题解决法、课堂讨论法和讲练结合法等方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课件为载体,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代劳,以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所以这节课的很多地方都是由学生在讲。 教学过程预设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菱形的性质的说课稿

菱形的性质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本节课是八年级的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内容,主要是菱形的认识、定义与判定,尝试构建学生知识网络框架,力求使学生能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 2. 复习目标:(1) 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并能应用于简单的计算;(2) 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说理,并写出较完整的过程;(3) 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3. 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 4. 教学难点:利用等面积法求解边长等问题。 二、说教法 (1)创设问题情境,恰当设疑,引发学生兴趣。 (2)关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吃透教材、把握重点、分散难点、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三、说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学习过程直观化、形象化。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1、知识点梳理 1.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

2. 菱形的性质:边: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角:对角相等 对角线:(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2)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 菱形的判定方法: 4. 菱形的面积公式:底高或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5. 对称性: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角线的焦点是它的对称中心。 环节2、巩固练习 1. 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 对角相等 B. 对边相等 C.对角线互相垂直 D.对角线相等 2.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 A.1条E .2条C .3条D .4条 3. 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G BD相交于点0,则图形中有()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A .3 B .4 C .5 D .6 4. 菱形的周长为8cm, —条对角线长为2cm,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 A .4cm B . V(3)cm C .2 V(3)cm D. 3cm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刘倩淮安市凌桥中学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菱形》一节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所以在知识的前后联系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菱形的概念性质及菱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的过程,掌握菱形的概念和性质。 (2)能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 (3)在进行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菱形的概念和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灵活运用。 二、设计理念 为进一步深化生命化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体,把问题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使思维训练渗透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各环节。而本节课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操作、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剪一个菱形,.观察并回答: (1)什么是菱形? (2)菱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_______. (3)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剪菱形,探索菱形的对称性,不仅增加学生

兴趣,并为新课中归纳菱形性质作铺垫。 (二)探索学习 1、探索菱形的性质。 (1)让学生交流剪菱形的方法,观察菱形,归纳菱形的性质。 (2)让学生画菱形,进一步强化菱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剪菱形有多种方法,学生可畅所欲言,这样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归纳菱形的特殊性质,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下面学习中证明菱形有关定理打下基础。 现将典型方法展示如下: 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便得到菱形。 【设计意图】本方法直观得到了菱形的重要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同时为下面证明菱形性质作铺垫。 2、证明菱形性质。 (1)先让学生分析证明思路。 (2)指名让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思路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来证明,也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通过讨论,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板演,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可以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现将典型方法展示如下:

正方形的性质说课稿

《正方形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正方形的性质》这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华师大版数学教材初二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第二节的内容。纵观整个教材,《正方形的性质》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有关知识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探索正方形的性质,进一步学习、掌握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数学方法。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正方形的概念,再由概念去探索正方形的性质。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难点是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大纲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制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 2、能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推理、论证;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 2、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相互讨论的团队精神; 3、通过正方形图形的完美性,培养学生品格的完美性。 二、说学生:(学生分析) 这节几何课是在初二年级上的一节课。该班学生基础一般,但上课很积极,有很强的表现欲,通过前一阵子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该班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培养说理能力,让学生们能逐步提高。 三、说教法(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实践--观察--总结归纳--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构造出正方形,然后通过和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概念。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出正方形性质定理,最后以课堂练习加以巩固定理,并通过一道拔高题对定义、性质理解、巩固加以升华。

八年级数学《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说课稿范文

八年级数学《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说课稿范文 我从四个方面介绍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菱形》紧接《矩形》一节之后。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从教材编写角度看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菱形的性质及判定,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我选择的是初二(1)班,该班级是年段的普通班,学生的情况是中等学生较多,尖子生只有个别,还有8至10名的学习上落后的学生。因此长期以来我都坚持做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工作。 3、基于对教材和班级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好的: ⑴本节课的课题是:探索菱形的重要性质;

⑵目标是:让学生能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菱形的性质; ⑶重点是: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⑷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4、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熟记菱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分析 1、教学设计思想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首先由生活中的图片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设

菱形的性质 公开课获奖教案

18.2.2 菱 形 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 1.掌握的定义和性质及菱形面积的求法;(重点) 2.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这就是另一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即菱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菱形的性质 【类型一】 利用菱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 CE ⊥AB 交AB 延长线于E ,CF ⊥AD 交AD 延长线于F .求证:CE =CF . 解析:连接AC .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C 平分 ∠DAB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E =FC . 证明:连接AC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平分∠DAB .∵CE ⊥AB ,CF ⊥AD ,∴CE =CF . 方法总结: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 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角平 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类型二】 利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 如图,O 是菱形ABCD 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CD =5cm ,OD =3cm.过点C 作CE ∥DB ,过点B 作BE ∥AC ,CE 与BE 相交于点E . (1)求OC 的长; (2)求四边形OBEC 的面积. 解析:(1)在直角三角形OCD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2)利用矩形的定义即可证明四边形OBEC 为矩形,再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直接求解. 解:(1)∵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在直角三角形OCD 中,OC =CD 2-OD 2=52-32=4(cm); (2)∵CE ∥DB ,BE ∥AC ,∴四边形OBEC 为平行四边形.又∵AC ⊥BD ,即∠COB =90°,∴平行四边形OBEC 为矩形.∵OB =OD ,∴S 矩形OBEC =OB ·OC =4×3=12(cm 2). 方法总结: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菱形对角线将菱形分成四个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类型三】 运用菱形的性质证明角相等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邵爱平 沈阳市博才中学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沈阳市博才中学邵爱平 教学目标: 1.理解菱形的概念,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探索并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 3.应用菱形的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菱形性质的探究与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环境: 一对一数字化教室,包括学生人手一个终端及教师一体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 小组同学合作选题和全体同学共同复习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相关习题 .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利用终端全体答题) 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 ______ 对称图形 边:平行四边形的______ 相等 角:平行四边形的______ 相等 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______ 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40m,△ABC的周长为25cm,则对角线AC的长为______cm.(利用终端全体抢答) 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O,AC=10,BD=8,则AD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全体答题统测) A.AD>1 B.19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终端作答,能一目了然的了解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为本节课做铺垫.(利用一对一数字化评测系统进行测试.) 二、激情引趣

1.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菱形?学生寻找身边的实例,并将在课前下载到终点的照片资源与同学们分享,同学分享后教师也利用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图案,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初步感知菱形的魅力,通过身边的事物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菱形为我们的衣食住行增添了色彩. 2.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动画演示,使之变成一个菱形,得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小结:由定义可知,菱形是强化了“边”的特殊性的平行四边形,那么菱形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性质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菱形性质的探究之旅.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拉进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学生在观察与实践后得出菱形的定义. 三、合作探究 1.教师介绍菱形性质的研究方向与平行四边形相同为:边、角、对角线、对称性. 做一做:将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 (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线段? 通过折叠并引导学生类比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方法来探究菱形的性质. 小组交流进行探究,得菱形的特殊性:(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分别是两对角线所在的直线;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2)四条边都相等.(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验证猜想:以上菱形的特殊性是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得到的,还需要进一步从数学的角度加以验证. 概括出两条性质之后,引导学生把两条性质作为命题加以演绎证明. 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已知: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BC. 求证:AB=BC=CD=AD. 菱形的性质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已知:四边形ABCD 是菱形对角线相交于O 点 求证:(1)AC ⊥BD. B C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