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材分析

本课阐述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指出无法治不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标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完成课标要求。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之后,了解到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但是由于中学生思想跳脱自由,是非观念还未形成。因此,帮助学生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十分重要。本节课将主要引导学生知道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平等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体系目标:知道自由与平等的内涵;知道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内容。

素质能力目标:依据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正确行使自由权利;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

价值取向目标:崇尚在法治框架和范围内的自由,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增强法治意识,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活动体验法、问题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要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人们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那么,我们所向往的自由、平等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导入新课,既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又能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一:“漫谈自由”

古今中外,人们不曾一刻停止过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你们能给列举出一些追求自由的人吗?为什么人们渴望并追求自由呢?

学生回答:陈胜吴广、陶渊明、李白、孙中山、共产党人等。

教师追问:为什么不同时代都有人为追求自由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

师生共同探讨追求自由的作用: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活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引导学生纵向梳理追求自由的事例,结合自己对自由的感受,明确自由的意义。)

活动二:小故事——断线的风筝

学生阅读课本P97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2)从中可知自由有哪些特点?

提示:(1)风筝挣脱了线的束缚,失去了线的保护,自然“无力回天”。(2)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活动三:探究网络自由

1.学生阅读课本P97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2.查一查:请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

3.提示:《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是遵守道德和法律。

4.教师讲解: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揭示自由的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明确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活动四:案例回放

2017年12月21日晚,两段当天下午在南京高速和内环隧道内飙车的视频快速在网上不断传播,视频画面中的拍摄车辆先是下午2点09分左右在南京二桥高速上疯狂追逐一辆白色奔驰小车,期间两车在高速上不停穿插车辆,甚至占用应急车道强行超车,在高速公路上你追我赶。

第二段视频则是下午3点15分,被拍摄车辆在南京市的内环东线与一辆之前同样型号的白色奔驰在隧道内不停地追逐,两车多次在隧道内实线变道,其中几次变道和急刹差点引发交通事故。

23日早上6点凯迪拉克驾驶员李某(25岁)、隧道内奔驰驾驶员薛某(22岁)、高速上奔驰驾驶员马某(30岁)因在道路上追逐竞驶,涉嫌危险驾驶罪均被南京交警部门刑事拘留。

提问:你怎么看待他们追求自由的方式?

学生思考,表达个人观点。

教师引导总结: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他们这种无限制的自由,只能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继续追问:可见,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并回答。

提示: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目标导学二:法眼看平等

展示陈胜吴广起义图片。

师: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也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

活动五:探究平等

1.问题: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

提示:如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一样的待遇。

2.教师讲解: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其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讨论:有同学认为“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

教师引导: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

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4.教师补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法律链接:

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益和利益,维护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材料二我国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第三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第十条: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材料三我国教育法: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材料四在继承法的第九条中明确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在劳动法的第十三条中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学生看课本P101的“阅读感悟”

对这些材料分析得出:

①在我国,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出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职务高低,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都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体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6.巩固认知: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提出,“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残疾人教育;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残疾人申请入学,不得拒绝招收。”“残疾人家庭应当帮助残疾人接受教育。”“残疾人参加国家教育考试,需要提供必要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的,可以提出申请。教育考试机构、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提供。”

思考:《残疾人教育条例》的修订反映了什么道理? 提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三、课堂总结 “自由、平等”,即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基本理念的凝练。这节课我们共同领悟了自由平等的真谛。守法律,尊道德才能得自由。谨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增强法律意识,严格要求自己,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享有自由和平等。

四、布置作业

1.构建本课知识思维导图。

2.识记自由的含义、特征;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3.识记平等的含义及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将问题溶于情境之中,举案说法,案例引出理论知识,再由案例运用理论知识,使得整节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化抽象为具体,增加了趣味性,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示:自由、梦想。

那么什么是自由?追求自由是不是就能天马行空,不受约束?这节课我们就理性认识

一下自由和平等。

板书:自由平等的真谛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无法治不自由

小调查:你自由吗?你渴望自由吗?

学生各抒己见,对于学生自由不自由的感受,教师不能做是非判断。

引导总结知识点1:自由是人们所向往的。

1.自由的重要性

师:人们为什么渴望自由?请同学结合历史知识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说。

学生回答如:历史上戊戌六君子、孙中山、共产党人为理想、为人类的自由和平等而奋斗,最终推动历史的发展。

从自己的经历来看如:不用父母陪同和同学出游;自由选择假期上不上辅导班……当这些自由得以实现,幸福感增强,学习生活会更有动力、活力。

教师总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听取学生

心声,感

受学生对

自由的向

往。

总结自由

的重要性

或意义。

表达自

己对自

由的向

往。

结合自

身情况

谈自由

的重要

性。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追

求自由推动历史的发

展,从自身的感受来

看,追求自由增强幸福

感。从而深刻感知自由

的重要性。

络世界,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链接资料:澳洲小童星艾米遭受网络暴力后自杀的案例:艾米从小就具备活泼的个性、甜美而阳光的笑容,这让她在8岁时就成了一名接拍广告的小模特,之后更是被澳大利亚帽子制造大厂阿库布拉(Akubra)相中,成为其代言人。艾米享受并热爱着自己的小童星工作,但随着知名度的提高,许多严厉甚至苛刻的评价纷至沓来。艾米的社交帐号上,常常会有人留下一些辱骂的言辞。艾米的父亲称,艾米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在家时总是笑称没事,但最终不到15岁的她还是不堪心理上的重负,在2018年1月3日选择用自杀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

问题:小童星遭受网络暴力后自杀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PPT展示法律知识:

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得出: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得出: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最后总结出自由的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板块二:法眼看平等

展示陈胜吴广起义图片

师: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喊出了自由在法律

之内,不能侵

犯他人权益。

用法律文本

来帮学生认

识法律与自

由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

识平等的重

要性。

阅读法律

内容,感

受自由不

能触碰法

律红线。

法律规范

自由也保

障自由。

学生讨

论,得出

自己的结

论,并积

极参与全

班的集体

交流。

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

础,解决“平等”

这一抽象概念。易于学

生接受理解。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也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

1.平等的含义

PPT展示《二胎后老大的悲惨命运》图片。

提问: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要一视同仁吗?比如说,哪些情况必须一视同

仁?(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有没有父母要区别对待的情况?(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除了家里,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属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教师讲解: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讨论:有同学认为“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

教师引导: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弄明白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产生混乱。步于自由的边界,彰显的是理性的力量。同样当人类通过法治把“同等对待”“差别对待”统一起来

一、本节课活动目标参考答案

教材P96【运用你的经验】

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例答]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但也要遵守生活中的规则,受到法律的约束。

教材P97【探究与分享】

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例答]挣脱了束缚的风筝,脱离了必要的限制。 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例答]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正如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教材P97【探究与分享】

请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 [例答]网络言论自由是个人自由在网络上的延伸,其边界仍是法治。 教材P99【探究与分享】

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

[例答]参加班委会选举的时候一人一票是平等的;男生女生同班学习,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等等。

教材P100【探究与分享】

查阅资料,了解今年出席两会的女性代表和委员的数量与比例。

[例答]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女性代表的人数是699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占23.4%。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女性委员的人数是:399人,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占17.83%。

请你列举运用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

[例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就男女平等问题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九条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五条规定:“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民事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不仅在总则中确立了男女平等的原则,而且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财产、婚姻家庭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例如:

第二条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八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

第十四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

第二十一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

第二十三条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在分配住房和享受福利待遇方面男女平等。

第二十四条在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原则,不得歧视妇女。

第二十八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

第三十三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人身权利。

第四十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权利。

二、相关资料

自由概述

自由是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自由也是一种社会概念。自由是社会人的权利。与自由相对的,是奴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

1.表达自由;

2.信仰自由;

3.免于匮乏的自由;

4.免于恐惧的自由。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重申了这四大自由的精神。

20世纪下半时期,以赛亚·伯林开始用“两种自由”的概念来划分自由:“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他认为,积极自由是指人在“主动”意义上的自由,即作为主体的人做的决定和选择,均基于自身的主动意志而非任何外部力量。当一个人是自主的或自觉的,他就处于“积极”自由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由是“去做……的自由”。而消极自由指的是在“被动”意义上的自由。即人在意志上不受他人的强制,在行为上不受他人的干涉,也就是“免于强制和干涉”的状态。

有人提出“自由王国”的哲学定义,指的是一种绝对的自由。而事实上,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相对的自由。自由本来就以不侵害别人的自由为前提,是限制的和有条件

的。但这种限制,并不意味着自由观念的无意义,相反,在限制之外,存在广阔的自由天地,这恰恰是需要保护的。

而专制主义者,反对的就是个人的自由和这些的自由天地。因为个人的自由必然会瓦解到专制者行使的专制统治。所以,在专制国家,自由往往是不被广泛认可,其含义也是受到刻意扭曲的。

相对的自由

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自由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人,不破坏或消极影响社会,不损害国家及民族前提之下。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 1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第90页“运用你的经验”) 问题: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小蕊的观点是错误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自由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产生混乱。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阿梅的观点是正确的。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一:小故事——断线的风筝 (阅读教材第91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 提示:(1)风筝挣脱了线的束缚,失去了线的保护,自然“无力回天”。(2)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2.教师讲解: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但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活动二:探究网络自由 (阅读教材第91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3.查一查:请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 提示:《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

平等尊重你我他

鸡西四中2011—2012年度下学期初二思想德品导学案 班级:姓名: 年级初二课题内容平等尊重你我他备课初中政治组主备人李吉媛 课型预展课授课方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公民在人格和法律上地位的平等,懂得尊重自己、他人、社会、自然。树立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平等尊重意识,体会平等和尊重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重难点重点:理解“人生而平等”的观点,做到平等待人;明确“尊重从我做起”的行为要求。 难点:引导学生努力实践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行为要求。 学习活动安排一、新闻播报 思维导航----搜集新闻材料时,要抓住新闻中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事件,注意多关心热点新闻,更要注意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 二、出示目标 三、自主学习 思维导航----自主学习要仔细阅读课本相对应的部分,然后根据自学问题,找到关健词和句子,并组织答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5至39页相对应的部分。) 1、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

2、怎样关爱弱势群体。 3、尊重他人的表现。 4、尊重社会的表现。 5、尊重自然的核心。 四、合作探究 思维导航-----合作探究要运用自主学习中的的知识处理,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达成共识。如有疑问请写在质疑板内,共同探究。 2、 重庆市5个小青年在闲逛,大家觉得要搞点新鲜、刺激的游戏。

碰见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小青年发现对方有些呆头呆脑,便骗乞丐拽到铁路旁的一个小山坡上。有人拿绳子将乞丐的双手反背着捆住,有人拣来烂麻袋将其腰部以上套住……随后便是疯狂的殴打,拳头、棍棒全派上了用场。 请各组对这些捉弄乞丐的青年,进行宣判,并陈述理由。 3、 一个老人上了公共汽车,没有人让座。售票员请一个年轻人为老人让座,年轻人无动于衷。站在一旁的小王生气地说:“你难道不懂得尊老爱幼的道理吗?”年轻人反问道:“现在都讲人人平等,大家都一样,凭什么要我给他让座呢?” 请你帮小王讲出反驳那个年轻人的道理。 4、 体验一:请两名学生蒙上双眼,在教室内完成一个活动。

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教案) 基本信息 学科政治年级八年级教学形式探讨研究教师徐丽丽单位济源市沁园中学 课题名称平等尊重你我他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仍处于品德培养期间,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隘的心理、道德状况。少数学生在尊重他人和尊重社会方面存在缺陷。在学校家庭生活中,八年级学生在人与人交往时缺乏起码的尊重,以至于伤害他人情感的事时有发生;在社会生活中,一些学生不理解爱护公共环境与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也是对他人尊重的体现。这些都说明现代青少年需要补“尊重”这一课,否则就无法与周围的人友善相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我是一个公民”意味着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懂得什么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和尊重自然的表现。 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对待他人尤其是处境不利的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遵守道德、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能够做到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平等和尊重的意识;体会平等和尊重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涵养关注、帮助处于不利地位人群的同情心;初步感悟和谐社会理念、科学发展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 以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开场导入。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在我国历代的农民起义中提出了。“均贫富,等贵贱”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作:《美国独立宣言》说:“所有人生而平等,造物者给了他们不可夺的天赋权利。” (以温馨→祥和→关爱→平等→尊重展开话题)这句名言揭示了什么道理?——人生而平等。 (二):实施目标;(25分) 1.指导学生超前学习 (1)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 (2)如何平等对待他人? (3)怎样对待弱势群体? (4)尊重从我做起,要做到? 2.小组讨论 3.引导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4.针对性点评: (1)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 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a、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忽视; b、在法律地位上,每个人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2)如何平等对待他人? a.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b.尊重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3)怎样对待弱势群体? 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

平等尊重你我他

课时教案 课题平等尊重你我他课时数1 课型新课授课时间05年12月教学方法探究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 理解“我是一个公民”意味着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并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能力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对待他人尤其是处境不利的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遵循道德、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能够做到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平等和尊重的意识,体会平等和尊重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树立平等的意识,尊重的意识 教学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平等待人,并进而尊重他人,尊重社会, 尊重自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名篇导入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朗读 思考: 马丁路德金演说

中所指的梦是什么? 你争我辩何为:人生而平等? 提出辩题(幻灯片展示:正方“人生而 平等”反方“人生而不平等”) 小结:“人生而不平等”和人作为不同 个体间的贫富、生理、名誉、地位等差 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人生而平等”主要集中表现在人格和 法律上。 辩论,阐述理由 案例分析 2004年10月18日下午,山城重 庆万洲区,50岁出头的“棒棒”余继奎 走在狭窄的人行道上,他的扁担不小心 砬到了39岁的妇女曾庆容,争吵之中, 曾打了余一耳光,而曾的丈夫胡权宗说 了一句激起从怒而导致整个事件升级 的话:“我是国家公务员,出了什么事 我花钱就可以摆平。” 杨世建状告国家人事部案 讨论: 1、胡宗权的话是 否正确?为什 么? 2、胡宗权的话反 映了一个什么样 的社会现象? 3、扬世建状告国 家人事部有没有

【部编道德与法制八下】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教案

部编版中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课题尊重自由平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教学 重点 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 难点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设计 第一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 导入 一、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第90页“运用你的经验”) 问题: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小蕊的观点是错误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自由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产生混乱。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阿梅的观点是正确的。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新课教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一:小故事——断线的风筝 (阅读教材第91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

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1.问题: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 提示:如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一样的待遇。 2.教师讲解: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其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3.教师补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活动五:查资料——男女平等 4.问题:请你列举我国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 提示:在宪法第二章权利与义务的第四十八条第1款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在继承法的第九条中明确规定:“继承权 男女平等。”在劳动法的第十三条中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活动六:知识补充 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提出,“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残疾人教育;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残疾人申请入学,不得拒绝招收。”“残疾人家庭应当帮助残疾人接受教育。”“残疾人参加国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第2课时 自由平等的追求)

第2课时 自由平等的追求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问题:结合田某的言行,说说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提示:田某的言行是错误的,是对自由的错误认识。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也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行使自由权利,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珍视自由 活动一:活动讲法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律知识讲座 《预防未成年人犯 罪法》知识讲座 1.思考: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有什么意义? 提示:让人们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更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活动二:探究守法与违法 图一 图二

图三图四 2.思考:上述图片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提示: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活动三:材料分析 日前,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接到市民举报,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很多骑行爱好者不但频繁闯红灯,更是成群结队的在机动车道上快速骑行,俨然把公路当成了赛车场。交警随机调取了2017年7月12日到17日多个路口卡口监控,这群骑行者都是从早上5时30分集体出发,一路旁若无人的狂野骑行,见灯就闯,路过的机动车只能纷纷避让。 3.思考:骑行爱好者的做法为什么不对? 4.教师讲述:作为公民,应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利,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5.归纳总结: 目标导学二:践行平等 活动四:故事展现 (阅读教材第97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陈云的言行对于我们践行平等有什么教育意义? 提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教师讲解: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特权是平等的大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然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活动五:支教活动显平等 2017年5月27日上午,中国平安在其位于北京市房山的希望小学启动2017支教活动

《平等尊重你我他》教案4

《平等尊重你我他》教案 【学生和教师准备】: 1.模特表演: 另类模特表演: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身份、地位的人上台亮相,而且富人表现出对穷人的瞧不起、美女表现出对丑女的瞧不起、大力士表现出对瘦弱者的瞧不起、正常人表现出对智障者的嘲笑…… 2.小品表演: 小品可根据教材中周总理的故事改编,也可根据实际生活自己编写,以说明人与人之间首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3.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正面或反面事例、故事。 4.尊重社会和尊重自然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一:模特表演 (在课前制作好富人、穷人、高官、大力士、瘦弱者、美女、丑女、智障者……的面具)学生进行另类模特表演: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身份、地位的人上台亮相,而且富人表现出对穷人的瞧不起、美女表现出对丑女的瞧不起、大力士表现出对瘦弱者的瞧不起、正常人表现出对智障者的嘲笑…… 提问:看完表演,你有何感受? 学生回答(略)。 教师:看完这一组另类的模特表演,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正因为如此,才有人类千百年来对平等的不懈追求,才凸显出平等的可贵。 【新课教学】 一、人生而平等 平等的表现 学生活动二:小品表演 小品可根据教材中周总理的故事改编,也可根据实际生活自己编写,以说明人与人之间首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参考故事: 周总理的故事 小刘是北京一家电器厂的工人,1972年8月3日晚,她骑自行车上街,因为刚学会骑车,听见后面汽车喇叭响,心一慌,急忙跳下车,正好停在快车道上,司机赶紧刹车,还是把小刘碰倒了,衬衫破了,后背蹭破点儿皮。这时,汽车的车窗打开,一个人关切地向外看。小刘一见:呀!这不是周总理吗?司机急忙下车问她:“同志,碰着没有?”小刘红着脸说:“没事儿,没事儿。”周总理不放心,赶紧叫身边的工作人员下车办三件事:马上用另一辆车送小刘上医院;不要告诉她车里坐的是谁,以免她心里不安;给她买件新衣服。 弯腰拾起的尊严 很久以前,一位青年男子飘洋到法国,他要报考巴黎音乐学院。考试的时候,他竭尽全力,但仍然失败了。 身无分文的青年来到学院外不远处一条繁华的街上,勒紧裤腰带,在一棵榕树下拉起了手中的琴。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无数人驻足聆听。最终,饥饿的青年捧起自己的琴盒,围观的人们纷纷掏出钱来放在琴盒里。一个无赖鄙夷地将钱扔在青年的脚下,青年看了看无赖,最终弯腰拾起地上的钱递给无赖说:“先生,你的钱丢在地上了。”无赖接过钱,重新扔在青年的脚下,傲慢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青年再次看了看无赖,深深地对他鞠了一躬,说:“先生,谢谢您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弯腰为您捡起。现在我的钱掉在了地上,麻烦您也为我捡起!”无赖被青年出乎意料的举动震撼了,最终捡起地上的钱放在青年的琴盒里。 围观的人群中有双眼睛一直默默地关注着青年,就是巴黎音乐学院的一位主考官。他将青年带回学院,最终录取了他。这位青年叫比尔撒丁,后来成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音乐家。 教师提问:同学们表演的小品说明了人与人之间在什么方面是平等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1)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 学生活动三:听故事明道理 张召良等12位农民家在浙江奉化市长汀村,2004年5月,按照当地一个地方规定,长汀村所在的地段被划拨给市土地流转中心,并出让给某地产公司作为开发商住用地,这一项目获得了省政府等各级部门的批准。而张召良和其他村民认为,在这项工程中政府不但补偿

广东省河源市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2框《.docx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平等尊重你我他》 学习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能力目标: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在生活、学习中爱护公共坏境和设施,遵守公徳和秩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模块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书本并独立完成下面的内容。)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这句话的实质所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_______ 、__________ 和 ________ 的态度。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5、换位思考是 _________ 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___________ , __________ ,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 的________ 0 6、换位思考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___________ ,也是一 种________ o 7、只有 ____________ ,才能与人为善。如杲以____________ 的眼光对待他人,我们就会获得尊 重、______ 、、和______ 。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 _______ , 就多一分________ 、多一分 _______ <■ 8、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屮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的平等。每个人都有平等地享 有___________ ,平等地履行 ____________ o 、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 越人们法律__________ - 9、正因为 ____________ ,才有人类对平等的?不懈追求,才凸显出的可贵。这种差异是我们尊重人、、取长补短的_________ o增强________ 意识 ______ 对待他人、互相__________ ,才是我们应采 収的正确态度。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2课时-自由平等的追求)

第2课时自由平等的追求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问题:结合田某的言行,说说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提示:田某的言行是错误的,是对自由的错误认识。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也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行使自由权利,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珍视自由

活动一:活动讲法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律知识讲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识讲座 1.思考: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有什么意义? 提示:让人们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更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活动二:探究守法与违法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2.思考:上述图片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提示: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活动三:材料分析 日前,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接到市民举报,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很多骑行爱好者不但频繁闯红灯,更是成群结队的在机动车道上快速骑行,俨然把公路当成了赛车场。交警随机调取了2017年7月12日到17日多个路口卡口监控,这群骑行者都是从早上5时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二十二初级中学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四单元9.3平等尊重你我他教案新人教版

平等尊重你我他 课题9.3平等尊重你我他授课时间课型新授主备人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我是一个公民”意味着在人格上的平等。学习本课后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平等对待他人,尤其是处境不利的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尊重道德、法律,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能够做到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前布置学生手机平等待人的名人事例,为开课做准备。课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体验平等尊重他人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平等意识,尊重意识。 学习重点树立平等意识,尊重意识 学习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平等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社会、自然。 关键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平等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社会、自然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 导入本课 二. 新授周总理的故事《一件珍贵的 衬衫》 一) 人生而平等 1.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人生是平等的,这种平等 应该得到充分尊重。人与人 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 格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人的差异应该得到尊 重: 正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差 异,才有人类对平等的不懈 追求,才凸显出平等的可 贵。 3.平等对待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是社会上处 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 总称。在身会中,弱势 群体很容易受到伤害。 学生合作探究:走总理与 普通工人的故事。见教材 109页虚框材料 学生合作探究:详见教材 110页第一个虚框材料: 为什么不能以貌取人? 学生合作探究:详见教材 110页虚框材料;你是怎 样看待弱势群体的? 通过活动是学生认识到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 种平等应该得到尊重。 认识社会上的弱势群 体,能够平等的对待那些 处境不利的人。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文本式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 目标感知 1.知识目标 理解自由的含义,明确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懂得平等的含义,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明确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能力目标 提高对自由平等的认识,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自由、平等意识,崇尚法治精神,追求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重难点感知 重点 1.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2.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难点 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认真研读新课标、考试说明和教材,精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广泛查阅资料、搜集教学资源;

找寻与本课有关的案例,设计教学活动,精心编制教案;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自学本课时内容,在有疑问之处做出标记;网络搜集相关法律知识,以备课堂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起自由,人们都会想到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提及平等,大多数人会想到康有为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那么,你对自由平等有哪些新的认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课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阐述中外人物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唤起学生对自由平等的思考.使学生带着疑问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一:畅谈对自由的看法 同学甲说: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同学乙说:自由应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但现实生活中怎么有那么多规矩和限制呢? 同学丙说: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

《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过程与方法:在生活、学习中能够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 知识与技能: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和尊重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生而平等”。 四、教法、学法: 教法:动态生成法;直观演示法;集体讨论法。 学法:思考评价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和总结反思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趣,导入新课 情境展示:课前欣赏2007年特奥会主题曲《世界有你有我》 问题探究:同学们是否熟悉这首歌?本届特奥会的主旨是什么?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题“平等尊重你我他”。 (二)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话平等 情境展示: 1797年,美国的一个5岁孩子不幸身亡。孩子的父亲把他葬在一块自己的土地上。为了减轻丧子的痛苦,他决定卖掉全部土地,迁往他乡。他在转让土地的契约里,写明土地的新主人必须把孩子的墓地保留下来。以后,美国格兰特总统逝世,恰恰看好孩子墓葬的这块土地。人们把总统坟墓建造在这里,但这孩子的坟墓不仅未曾移动,而且还重新修缮一番。1997年,格兰特总统逝世100周年,政府决定拨款重修。距离那个孩子的不幸死亡整整200年了。为了不影响人民对格兰特总统的拜谒,200年后把孩子坟墓铲平,照理应是天经地义的。但政府在修整总统坟墓的同时,也修整了孩子的墓地。美国前总统里根在格兰特墓前说,“孩子也应该享受和总统一样的待遇”。 问题探究:看完这段材料,同学们有何感想?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而平等。 情境展示: 1、位于苏家屯区的沈阳新日铝制品有限公司一些员工反映,公司怕他们偷铝,在下班时由保安对他们进行搜身.一位员工说:“公司每天都搜身,尤其是我们车

《平等尊重你我他》教案

《平等尊重你我他》教案 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太平中学徐国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2.能力目标:在学习、生活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尊重他人;能够督促自己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培养关注、帮助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同情心;树立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怎样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道理是重点。把平等待人、尊重他人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是难点。 【教学方法】归纳法、活动法、多媒体展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图片:奥巴马竞选 提问: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照片上的这个人是谁? 学生回答(略)。 教师:在美国的历届总统选举当中,奥巴马是第一位黑人候选人。奥巴马最终当选美国总统,这件事在美国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在向世人宣告,黑人拥有着跟白人同样的权利,因为人人生而平等。 【新课教学】 平等尊重你我他(课件) 一、人生而平等 1.人格是平等的 播放视频:《曼德拉光辉岁月》 提问:光辉岁月是歌颂曼德拉什么品质? 学生回答(略)。 教师:曼德拉一生致力于人类的自由、尊严和平等。他铁窗面壁27载,却仍保持乐观、宽容的品格,人都应该是平等的。 师生共同归纳: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2.公民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播放视频:薄熙来案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无期徒刑判决问:薄熙来知道吗?原任哪个直辖市的市委书记?犯什么罪,被判什么徒刑?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不管你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只要犯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正确对待人与人的差异,做到平等待人 出示图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练习题(含答案)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向往宽广无限的心灵天空,他们总是贪婪地渴望着一个比宇宙还大的天空,渴望能 在这片天空中自由翱翔。这表明人民( ) A. 向往自由 B. 渴望飞翔 C. 渴望平等 D. 需要尊重 2.孔子形容自己,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七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修炼到了能 够随心所欲地为人做事,然而再怎样任性而为也都在合理规矩之内,不会逾越禁区去触犯规则、冒犯他人。这说明珍视自由需要 A. 解决问题靠法 B. 遇事找法 C. 公正司法 D. 自觉守法 3.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这句话表明() A. 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 B. 自由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C. 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幸福感 D. 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4.法律所确认的权利和自由是赋予每个公民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 同样的权利和自由。珍视自由,就要() A. 放弃自己的合法权利 B. 珍惜权利,躲避义务 C. 珍惜自己的自由,无视他人的权利 D. 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5.2019年4月11日,陕西高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上诉人张扣扣故意杀人、故意毁坏财物 一案。经过6个多小时的庭审,合议庭当庭做出终审裁判:维持死刑原判。张扣扣的人生自由戛然而止,这表明,珍视自由 ( ) ①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②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③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④就不能有任何自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自由是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的权利,因此,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 自由。下面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认识错误的是 A. 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B.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C.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 D. 自由是法治的保障,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法律 7.平等待人,这是因为每个人在法律和人格上是平等的。下列观点与此句话表述的含义相 符的是() A. 某同学:“我就是不愿意和成绩比我差的同学交往。” B. 某企业:“我们公司在招聘时优先考虑未婚男士。” C. 某女士:“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和进城务工者的孩子一起玩。” D. 某男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8.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样一些同学:有的家境贫寒;有的身材矮小;有的学习成绩差; 有的不漂亮;有的……对待他们应该() A. 鄙视、看不起他们 B. 与条件相当的同学交往 C. 平等相待 D. 讽刺、挖苦他们 9.某大学生明知燕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仍多次掏燕隼进行出售,犯非法猎捕、收购 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半,并处罚款。有些网民认为刑罚未免过重,应该取消,只需罚款即可,大学生是将来的国之栋梁,为了16只鸟断送了大学生的锦绣前程实在太过残忍。对这些网民的观点,下列评析正确的是() A. 网民观点是对的,要给大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 B. 网民观点是错的,任何公民,包括大学生都必须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 C. 网民观点是错的,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不得有特权 D. 网民观点是对的,平等在法律上,可以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也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10.在十九大报告关于“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全部内容中,最引 人注目的便是“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和“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下列对特权的理解正确的是

平等尊重你我他(教案)

《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平等和尊重的意识;体会平等和尊重在交往中的重要性;关注、帮助处于不利地位人群的同情心,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观念;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在生活、学习中能够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保护环境,能够做到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平等的内涵,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什么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和尊重自然的表现。【教学重点】使学生真正树立起作为一个公民平等的意识,尊重的意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平等待人,进而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教学理念】 重视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教学方法】 事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体验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播放《历届残奥会》的视频,引导学生回答奥委会为残疾人开办残奥会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让残疾人感到自己与他人享有平等的权利,那么究竟人与人之间是否平等,我们又如何做到平等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一、人生而平等 (过渡)师:提到平等,我们联系历史发现,无论是国外还在咱们中国,都对平等有着不懈的追求,甚至将人人生而平等纳入法律,这说明平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那么是不是因为我们提倡平等,就意味着不平等的现象就不会发生了呢,我们来看这样一则资料: (一)多媒体出示:民工的权利 学生思考:1、你认为对于农民工来说,他得到平等了吗?为什么? 2、你认为农民工与其它人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除此之外,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97989

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案例 一、背景: 长期以来,老师们总是抱怨学生学习政治不积极,导致教学效益低下。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我们的教学观念不是没有关系。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学生思维过程重视不够,误认为教材内容是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没有发掘出教材系统前后的本质联系,导致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照本宣科讲教材,另外误以为教师的思维过程就是学生的思维逻辑,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错位或脱节。 无序的知识硬塞到学生的脑海中,学生负担重而收效微,结果只能是学生学习政治的不积极。而且教师一味地按照课本顺序“照本宣科”,教学效益也必然受损。因此本人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效益,就一定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使内容顺序呈现更加符合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也杜绝“照本宣科”现象,增强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二、主题 新课程理念强调“用教材教”,在此种教学行为中,教材只是一种学习工具,教材内容只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从宏观上说教师既可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顺序进行教学,也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结构进行教学,还可以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重新编排一个教学的结构。从微观上讲,教材中设计了探究活动的环节,教师可以进行各种变通,既可以完全根据教材的设计进行,也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补充另外的活动或采取其他的方式。因此,我想根据本校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及本校教学设备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 三、案例描述: (一)活动:给班上同学写赠言

请你从尊重、欣赏、鼓励、期望的角度给你的家人、朋友、同学写一写 你的赠言。 要求:赠言只写对方的优点,你最欣赏的地方,完成后,当面送给对方。 回答: 1、你给别人写赠言,有何感受? 2、你收到别人的赠言有什么感觉?没有收到,又是什么感觉? 3、班上谁得到的赠言最多?为什么? 通过互写赠言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他人,尊重他人,学会正确地看待他人的意见,加强同学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事实说明:尊重他人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我们学会尊重他人。因此我们要掌握尊重他人的原则,了解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 (二)学生看书、讨论: 1、你认为尊重他人的原则有哪些? 2、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有哪些? 教师归纳: 尊重他人的原则:民主、平等、合作、宽容。 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三)创设情景: 着名作家萧伯纳在国外访问期间曾经到一个聪明活泼的小姑娘,并和她玩了很长时间。分手后,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着名的萧伯纳。”小姑娘望了萧伯纳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小姑娘)的名字。”这使苏伯纳大吃一惊,立刻感到自己太傲慢了。从此,他常常回忆这件事,并感慨地说:“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成就,都要永远谦逊。这就是那个小姑娘给我的教训。”萧伯纳的教训就在于他

八上第九课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doc

八上第九课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教 学设计 [ 教学内容 ]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三框题的 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交往艺术新思维》,对应课程标 准“交往的品质” 模块。本单元分别从礼貌礼仪、竞争合作、宽容、平等、尊重、诚信几个方面对交往艺术、交往品质进 行多维阐述。而本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正是从平等尊重 的角度来说明交往的品质。 本节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 往的品质”:“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 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 异自傲或自卑。”“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懂 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 学生分析 ] 八年级学生对平等尊重的话题并不陌生,教科书的内容 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认知和体验的基础上的,但是又 高于学生原有认识。同时,许多学生在这方面还存在以下一 些问题。 认识误区: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在这方面

有些学生认识较为模糊。例如,有的学生自恃家境优越,处处显得高人一等;有的学生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受到同学的歧视,产生自卑感。 行为误区:少数学生不能平等待人,在尊重他人和尊重社会方面存在缺陷,以致伤害他人感情、违反社会公德的事时有发生。 [ 设计思想 ] 运用“导、探、行”教学法,在课外学习方面,指导学生运用查找法、调查法,搜集、积累学习资料。课堂教学活动总体上按照“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引导行为”的思路设计。 发挥教师教学创造性,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整合教材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开发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活动走进学生心灵,倡导“诗化”教育,体现人文性。教学活动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行为养成。注重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相统一。 [ 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观念,从而形成这些方面的良好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在生活、学习中能够爱护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知识点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一)自由平等的真谛 1.什么叫自由?自由的意义有哪些? 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3.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4.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5.平等的意义是什么?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二)自由平等的追求 7.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8.珍视自由,我们应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9.我们应该(怎样)如何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 (2) 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4)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5)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10.什么是特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什么? 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11.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是什么? 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三框 《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 晋梅中学袁文芳 【课标依据】 本课程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关心和尊重他人,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和“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平等和尊重的意识;体会平等和尊重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涵养关注、帮助处于不利地位人群的同情心;初步感悟和谐社会理念、科学发展观。 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对待他人尤其是处境不利的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遵守道德、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能够做到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知识目标:理解“我是一个公民”意味着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懂得什么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和尊重自然的表现。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是学生真正树立起作为一个公民的平等意识和尊重的意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行为要求。 【教学理念】 重视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教学方法】 典型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教学法、活动探究法、体验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平等、尊重方面的书籍、资料、网页。 2、收集与课程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故事引入本课话题,呈现关于平等与尊重的反例,再联系到历史和现状,让学生体验平等与尊重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 故事发生在西方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白人政府认为黑人是低贱的种族,实施“种族隔离”政策,甚至不允许黑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一天,有个白人姑娘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太阳已经下山了。她觉得肚子很饿,便走进附近的一家餐馆。她坐了约15分钟,却没有服务员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服务比她后来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火满腔,想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身来,突然看见了墙壁上镜子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并且产生了深深的愧疚之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