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村落保护与更新

古村落保护与更新

古村落的保护研究

摘要:古村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经历朝代的更替,见证历史的变迁,反映独特的民风民俗,传承着文化的延续,是不可再生和不可代替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古村古镇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何保证在现代化过程中古村落的延续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古村落的构成要素的分析以及更新对象的阐述,提出了不同古村落发展及保护方向,为不同古村落的保护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更新

1研究的意义

传统村落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在历史演变中,由“聚族而居”这一基本模式发展起来的稳定的社会单元。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乡土中国的基层社区单位便是聚族而居的村落。”中国传统文化源自农耕文明。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辽阔国土上聚族而居,形成以族群血缘关系组建起来的传统村落,具有家族血缘性和区域地缘性特点。村落里有创业始祖的传说、族谱族规家训家规、民俗节庆和缅怀先祖的祭祀活动等,蕴含着丰富而又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说,传统村落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时至今日,古村落依然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保护传统村落意义深远。一个地方传统村落所包含的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祠堂文化、家居文化等等,可以反映一个地域、一个族群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文化特色和心灵历史。相较于经典文献和出土的古物史料,传统村落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更具鲜活性,是我们民族、族群文明发展和文化渊源的“实证”、“活证”。保护好这些传统村落,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保护那些老旧民居,而是在于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的根。

1.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古村落

学术界对于古村落的定义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学者认为,当这个

村子具备了非常珍贵的物质以及精神遗产、传承和保存下来了原有村庄体系及个性化的地域特色时,可以将其认定为古村落。言外之意,我们所说的古村落就是经过历史沧桑与时代变迁仍能将古代地域范围、整体环境、古老建筑、文化传统较为出色的留存下来的历史村落,是现实环境里所能见到的具有历史风貌一村的村落。朱晓明教授认为:“所谓古村落是指明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做为完整的生活单元,他们由于历史发展中偶然兴衰因素的影响,至今空间结构保存完整,留有众多传统建筑遗迹,且包含了丰富的传统生活方式,成为新型的活文物。

综上所诉,古村落的核心内涵应该是指更具载体和传承意义的村落,其承载着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具化的如传统空间布局、古民居、街巷肌理、环境要素以及抽象化的民俗、民风、生活方式等内容。

1.1.2保护、更新

“保护”多出现在遗产领域,可以定义为:历史或者传统地区及其环境

的鉴定、防护、保存、修复、更新、维持和再生。也可延展为历史城镇的保存、修复以及为与之适应的居民生活协调而采取的诸多措施,从动态角度理解,涵盖了保护活动和过程。

在规划领域,“更新”这个词的出现是伴随着“城市”出现的,欧美二战后,“城市更新”做为专有的名词才开始在城市问题的研究上运用。它的核心宗旨是探讨协调旧区发展与城市协调的关系。他主要包括社会经济与工程技术领域的更新问题。到上世纪末期,城市更新的实质即为保护具有一定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从国外引入我国约略与国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阶段同时期,我们称之为旧城改造。后来,伴随名城、古村落保护意识提高,“更新”以及重建、改造、修复和维护四种方式被广泛运用在历史文物建筑和古村落保护上。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按照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规律,“领导是第

一生产力”,中央领导人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高度重视,促发了一系列上行下效的行动。

所以说,习大大对中国乡村,对传统村落还是有很高的关注的。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对列入传统村落名单的地方都有专项基金拨放和保护,而且现在也开始放开政策,鼓励各级财政加大补助,引导社会资金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去保护开发。

从这些方面看是很积极,但是也面临着非常直接的挑战,我看了很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给很多的村长、镇领导、旅游局长,当地政府领导进行过交流,问题大概归结出四点:

1.保护方式单一

费用只用于修复文保建筑,其他的建筑或传统民居只能任其自生自灭了。

2.保护经费仍显不足

虽然已经有国家专项资金了,也要求省里配套了,但资金短缺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3.保护与生活难以兼顾

目前专业界、文物界、文化界、旅游界、包括实业界,大家都在探索怎样进行持续性保护,现在很多的共识就是,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当然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必须要用长效保护机制,必须要引入力量来保护,靠村民自己,靠乡镇自己是不够的,用开发的手段,现在最重要的,有效的,主流的一种开发就是通过文化旅游的开发。

4.只有形缺乏神

我们我们的修复仅仅是保护建筑的外形,对“神”的保护欠缺,非物质文化遗产消亡的很快,村里人一搬出去,老人一去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就没有了,另外对环境保护也是个问题,大量新老建筑的混居,周边村庄环境被破坏。

2.2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届中国传统村落峰会上,来自全球的嘉宾学者就如何进行传统村落保护进行了交流。专家们各抒己见,对保护传统村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我

们可以通过对国外专家的讲话中一窥国外目前对古村落发展发向的看法。

威斯敏斯特大学规划系高级讲师朱利欧·韦尔迪尼认为:“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应当依靠其优势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创新发展来提高效率。但是究其根本,还是应当借助并充分发掘利用传统村落本身特有的资源,从而实现其最优化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顾问克里斯蒂娜·亚曼迪:“传统村落未来如何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不仅是对中国,对全球亦是如此。近来,很多国际会议开始聚焦于城市发展,但乡村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保护传统村落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其自然元素。”伦敦市高级议员、剑桥大学商学院捐赠者、英国保守党原总干事瑞海葛爵士:“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历史一次次的证明,无论一个国家发生什么,其文化都能传承下去,现在的年轻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将文化带到他所去的地方。”

综上所述,可见国外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挖掘传统村落本身的特点来带动自己的发展、要注重对传统村落自然元素的保护、村落的环境、生态、村貌是保护的核心、重视传统文化的力量。

3传统村落构成要素分析

村落首先是一个物质实体,它包括村落的地理环境、建筑实体等有形物质,同时村落又包含它自身的历史形态、经济形态、文化形态、民俗形态等无形构成,即是说村落是由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个构成要素组成的。

二者都不能独立的对村落产生影响,而是相互渗透着起作用。

3.1物质形态

物质形态主要包括村落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自然资源、水系、街巷、建筑遗产等。是村落形成和发展最直接的物质基础,是古村落体现其地方性特征的根源所在。

在物质形态中,对于水系、街巷、建筑遗产的保护是重点。村落水系构成复杂,大致可分为自然水系和人工水系。自然水系包括河、湖、塘、溪、泉等;人工水系包括井、水圳、水库等。村落水系是在自然水系的基础上,在村民生产生活和对自然的不断认识过程中,对水系进行改造和利用,完善至今所形成的,是自然水系与人工水系的完美结合。

3.1.1传统村落水系的保护

目前,尚未有针对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应法律法规。可在相应法规的制定中,提高对水系保护的重视,建议对水系构成复杂、保存完整、历史文化价值突出的村落,编制水系保护的专项规划。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编制中,应强化村落水系的基础研究工作,可从传统风水文化、水利工程、历史景观环境等多角度对水系加以分析研究,提出更实际的满足村落保护与村民需求的保护策略。如在湖洲村水系保护中,规划对华英书院内池塘的恢复以及村庄下水口处桥梁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论证,满足村落保护的需要,是对传统风水思想的延续,也是对村民要求的回应。

运用将现代生活理念适当改造传统水系网络,赋予历史水系新的功能。在保护规划的编制中,应充分研究水系网络各构成要素的特点,结合现代生产生活的需求,加以适当改造并合理利用。如在水圳的保护中,可利用其原有的排水功能,利用现代技术和排水理念对沟渠的断面进行改造,实现雨污分流,利用污水管排放生活污水,原有明沟排放雨水,既可保护传统水系,延续了沟渠的排水功能,亦可满足现代生活所需的排污功能,美化村庄环境。

3.1.2传统村落街巷的保护

以建筑及空间的体量和尺度、高度和层次、界面和领域、色彩和材料等为考量,通过对现有空间的更新和调整,对传统空间的修复、保留,使传统街巷的空间环境更加协调,更赋美感。

a.更新传统空间:重铺地面,边界围合略作调整,增加绿化、小品,形成景观广场和休闲空间。

b. 保留传统空间:保留原有空间元素,丰富空间层次,利用现存的界面尺度、材料,结合厅、堂、院、巷等空间补充休憩设施,形成不同格局,创造观光景点,展示畲乡韵味。

c. 修复传统空间:结合现状借鉴历史资料,恢复古宅,营造历史生活气息;结合传统习惯,考虑村民婚嫁习俗、祭祀等活动空间,增加与游客之间的互动,展现畲乡人质朴的生活方式。

3.3.3传统村落中古建筑的保护

古村落的村民既作为生活在当地的居民,同时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有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现代化生活的需求。离开了古村落居民的活动,古村落的特

色和生命力也就无所依附了。

可根据古建筑历史科学价值进行分析综合其建设年代、建筑形体特征、保存完好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等级进行保护,制定相适应的保护措施。可分为重点保护建、保护建筑和改建建筑。重点保护建筑,要求严格保护,采用原材料按照原样保护修缮,不可改变内部结构;保护建筑,保留原有格局,外观维修保存并进行定期维护修缮,内部适当更新改进;改建建筑,则进行外观立面的修整,使其与传统村落空间风貌相协调,内部结构也进行改造使其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通过市场融资,共同参与保护。从持续发展角度,保护好古民居,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社会捐资发展旅游业也是通过市场融资的一种有效措施,关键是要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科学经营、有效管理,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各方面保护古建筑和支持旅游发展的积极性。

4结语

古村落有效保护要与整治环境、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相结合。既要有效保护好古村落文化与自然遗产,又要合理安排好开发利用项目、改变古村落贫困落后的面貌;既要整治好古村落格局风貌及其自然生态环境,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享受现代文明;更要利用好古村落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以实现古村落“保护促进利用、利用强化保护”的良性循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