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

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

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
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

文档通用封面模板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精吕文档

由编辑删除!

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

深入推进我市特色文化村建设

绍兴市农办副主任钱增扬

绍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山清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盛誉。在越地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大量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越民族悠久农耕文化的结晶,体现了人与社会和谐的传统建筑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生态文化。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潜在文化旅游资源,把古村落培育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不仅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市农办组织力量对我市古村落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调研基础上,分析提出了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深入推进特色文化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一、我市古村落基本现状

由于特色文化的概念比较宽泛,对古村落的认定也尚无统一标准,为便于调研开展,课题组按照省有关标准,并结合我市实际,把古村落分为古民居村落和自然生态村落两大类进行研究。其中,古民居村落主要为三类,一是指民国以前(1911年)建成,至今尚保留较为完整的村落建筑;二是指特定年代

(如大跃进年代、文革年代)的建筑;三是指区域地方特色浓郁的村落建筑。自然生态村落,主要指村落布局构思精妙,农民生产生活与山水环境相互交融,自然生态环境及物种保护较好的村庄。

经初步调查,目前我市符合上述条件的古村落约有124个,这些古村落不同程度具备了培育建设特色文化村的基础,其中古民居村落72个,自然生态村落52个。在这些古村落中,合计有古建筑和特定年代建筑2845幢(主要集中在72个古民居村落),占地51.02万平方米。从建筑历史看,民国前的1576幢,占55.4%;大跃进、文革等特定年代的1269幢,占44.6%。从用途看,这些古民居中的六成(64%)仍用于居住,共1822幢,目前居住着5240户,14901人;用于旅游和商业的分别占6.9% 和1.9%,空置和其他用途的约27%。所调查村中,属于规划中心村的古民居村落42个,占58.3%,自然生态村落13个,占25%;9成以上古村落属于规划保留村。另外,在古村落中分布着约105处历史文化保护区(文保单位),属于国家、省级、市级、县级的分别为31处、12处、2处和58处。

(一)我市古村落主要特点

概括起来,我市古村落主要有以下四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1、村落历史源远流长。绍兴建城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年,所辖各县(市、区)也均历史悠久,如诸暨、上虞置县于公元前222年,嵊州在秦汉时建县称剡,都属于浙

江省最古老的县(市)。源远流长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我市古村落中大量的古建筑始建于明、清及民国时期,历史印迹厚重。如嵊州保存较好的崇仁古镇、金庭镇华堂村的古民居建于明清时期;新昌县古民居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西坑村,已有1200多年历史;越城区的筠溪村,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被吴战败后安顿残兵之处,所谓“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三千越甲”便曾驻于筠溪,现在进入筠溪3000多米长的乡村道路,最早便修筑于那时。

2、村落布局星罗棋布。千百年来,越民族在古越大地的代代繁衍生息,使得古村落分布广泛。如诸暨市的11个古民居村落分布在8个乡镇(街道),12个自然生态村落分布在5个乡镇(街道);嵊州市的24个古民居村落分布在12个乡镇(街道),13个自然生态村落分布在10个乡镇(街道)。在古村落总体分布较广的同时,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古村落分布“南多北少”的现象较为明显。绍兴北部,以平原为主的绍兴县、上虞市,以及位于中心城区的越城区,保存较好的古村落已相对较少;而以南地区属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诸暨、嵊州,以及山区面积更多的新昌,古村落则相对较多,我市具有区域特色的自然生态村落也多位于这三个市(县)。

3、村落风格多姿多彩。历史的演进,形成了古村落多样的风格:建筑规模宏大的,如嵊州市崇仁古镇村至今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明、清、民国的建筑发展脉络清晰,虽饱经

沧桑,仍有保存完整的老台门100余座,台门间用跨街楼钩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建筑艺术精美的,如诸暨东白湖镇斯宅村,是典型的江南聚族而居建筑群,其“围”式建筑前后楼屋、左右厢房纵横交织,并以檐廊环绕,互为贯通,屋内多为精湛细腻的砖雕、木雕和石雕等装饰工艺,颇具历史学和建筑学研究价值;自然生态和谐的,如上虞陈溪乡天福庵村,仍较好地保存着数百年前的村落风貌,民居依山而建,山溪穿村而过,古樟树屹立村口,古梯田纵横山间,犹如世外桃源。

4、村落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哺育了众多志士仁人,积淀了灿烂的文化艺术,而她们中很多都与古村有不解之缘。如上虞市驿亭镇春晖村的“春晖名人园”集聚了夏丏尊的“平屋”,丰子恺的“小杨柳屋”,李叔同(弘一大师)的晚晴山房等一批古建筑;绍兴县州山社区的古建筑以明末清初台门为主,州山吴氏从第七代开始,弃文从武、簪缨继起,相继出了40名进士,其中29名为武进士;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是中国女子越剧的发祥地,1923年在施家岙村所办的第一副女子科班,被誉为“女子越剧第一班”,在施家岙可以体味到女子越剧从江南的乡野、河埠,历经嬗变,走向全国的特殊历程。

(二)我市古村落保护开发的做法

1、重视规划引导。我市历来十分重视对历史文化遗迹的规划保护,在2001年出台了《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近年来,随着各级古村落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在古村落(特别是文物保护)的规划层面做了不少工作,如诸暨市制定了《文物保护三年规划》;嵊州市省级历史文化古村崇仁古村、华堂古村、竹溪古村均分别制订了《古村保护规划》,并划定了重点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绍兴县正在制订新的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等。

2、加强环境整治。近年来,通过“百村小康示范、千村改造整治”工程,古村落的古民居和生态景观得到了有效整治和保护,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保护了特色文化资源。在所调查的124个村中,已创建成为省小康示范村的古村落(集中在古民居村落)共10个,占总数的13.9%。2003年至2009年,已有83.3%的古民居村落和73.1%的自然生态村落已开展过村庄环境整治,整治率高于全市同期平均水平。(见下表)

124个古村落有关新农村建设情况统计

3、积极开发利用。古村落保护必须走保护与利用并重、互动的道路。近年来,各县(市、区)充分利用古村落自身历史文化积淀和自然山水风光,形成了不少亮点。一是传承传统文化。如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借“女子越剧诞生地”的金名片,修缮古戏台、创建民俗博物馆,既是对女子越剧文化的追

溯更是新的诠释;上虞市驿亭镇春晖村,利用何香凝、蔡元培、叶圣陶、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等名人与上虞春晖中学的渊源,打造“春晖名人园”,吸引众多游客参观瞻仰。二是发展乡村旅游。如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借成为上海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之机,积极开发特色农家乐项目,打造江南民族第一村品牌;嵊州市谷来镇袁郭岭村,2009年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建成香榧观光园,保护性地开发香榧旅游业,有效促进了村经济发展。三是创新文化活动。如新昌县在2010年,基本形成了乡乡有节、月月有节,如巧英乡组织竹笋节,开展摄影比赛,推介巧英乡特色生态村上三坑村、大雷村等民族风情;回山镇办起茭白节,到新昌县举行风情展,大力宣传“红色回山”等。

4、多元化资金投入。一是加强政府投入。如新昌县对凡列入文保点的古建筑,在修缮过程中,均给予一定补助;嵊州市浦口街道浦口村,近年来累计投入160万元,几次对马寅初故居进行修缮,该故居已升格为国家级文保单位。二是广纳民间资金。如诸暨市在财政拨款的基础上,通过镇乡补助、企业捐助、群众筹集等方法,对斯氏古民居、同山边氏宗祠等古建筑进行有效修缮;三是探索引进外资。如上虞市陈溪乡天福庵村通过与法国投资者合作,开发天福庵农业生态休闲区,在不改变村貌的前提下,加强休闲、度假、健身等功能开发。据统计,1990年以来,所调查的124村用于修缮古民居的资金累

计2482万元,共修缮古建筑505幢。

二、我市古村落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伴随着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在保护开发古村落方面,我市与其他众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面临着共同的现实困境:古村落消逝速度不断加快,许多古村的原生个性正在逐渐失去,连片上规模的古村落群和自然生态风貌依旧的古村落越来越少;古村落的综合发展环境不理想,许多古建筑和设施都出现了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衰退,古村在传统与现实中寻找发展突破口的难度很大;古村落保护重视不够,各级的政策、资金、人力投入匮乏,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任重道远。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四方面:

1、古村落保护的正确理念尚未形成。从理论上说,对保护开发古村落的重要性大家似乎都很清楚。但从实际看,大部分人对古村落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价值和不可再生性还知之甚少,除了为数不多的古建筑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一定保护外,大多是“散落乡间无人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调研中,许多基层干部认为,经济发展是硬任务,古村保护是软任务,而且保护工作投入多、收效慢,在政府财政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有所取舍。同时,许多干部和村民在观念上偏面的把“破旧”视为“立新”,把城市形态当作现代形态。因此在对古建筑进行修缮时,往往随意性很强,甚至对于一些破坏古建筑的行为放任不管。

2、古村落保护与农村住房理念变迁的矛盾尚难调和。居住理念的变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在缺乏相应规划引领与约束机制的情况下,必然会对古村落的格局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一些古民居的居住环境确已不适应现代居住要求,加上房屋新建用地审批紧张等原因,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随意翻建或修缮古屋古院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许多古村落的古祠堂、古民居间,夹杂着为数不少的现代化建筑物,在相当程度上减弱和破坏了古村落的古朴风貌和历史氛围。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或工作就学的需要,许多古村落的村民开始向村外搬迁,许多年轻一代举家搬到了城里或镇上,“空心村”渐多,许多古民居入住率不高,有的也只多是上了年岁的老人。据统计,嵊州18个古民居村落中,村户籍数共有16065户、46486人,而目前居住在古民居的户籍数为1909户、5955人,分别为总数的11.9%和12.8%,都只占一成左右。在诸暨,这一数据为14.8%和15.9%;在新昌,这一数据为15.8%和14.5%。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本身采光和通风性能较差,长期空关加之遭受雨水、白蚁、黄蜂等侵蚀,自然损毁和老化现象十分严重,火灾、倒塌等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3、法律政策与古村落保护的现实需求尚难配套。目前,虽已有全国性的《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也正在研究制定中,但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存的

古村落则还缺少专门的保护法。古村落保护不同于文物保护,因为古村是一个依然活着的社区,《文物保护法》难以适用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的实际。此外,在政策层面还存在一个产权问题。从调查情况看,由于种种原因,我市众多古民居历经数代传承,产权复杂,许多古民居的所有权既有农户、又有村集体,既有外来经营商、又有企事业单位,容易造成“谁都不管”的不利局面。而按照现行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政策,专项资金不能补贴私人产权的文物。在这种政策制约下,不少有重要价值且亟待修缮的古民居建筑,由于房主缺乏经济能力,又难以获得政府资金补助,而无法得到及时保护。

4、古村落保护开发的保障机制尚未到位。一是规划政策缺失。上至国家和省,下至我市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古村落保护开发的科学规划和规范制度,造成实际工作难以有据可循。二是资金投入紧缺。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在现行财政体制中基本未设立古村落、古建筑保护、修缮专项经费,即使有,相比古村落保护的资金需求,也是杯水车薪。三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古村落保护的综合协调机构缺位(一些县、市甚至没有成立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古村落保护、修缮报审制度和技术指导机制缺乏,使得很多颇具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使去了保护机会。四是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难以开展全面修缮和保护,更谈不上有效的开发利用;执法力量薄弱,对近年来农村民间文物偷盗、流失问题频发的现象,缺乏制裁措

施。

三、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深入推进我市特色文化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不仅在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意义上,也在于地域文化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上,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科学保护开发古村落、建设特色文化村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总体思路

根据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完整保护,适度改造,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系统化的古村落保护开发规划、政策体系和工作保障机制,通过充分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深入发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人居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生态经济,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培育成为传统文明和现化文明有机融合的特色文化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古村落不是博物馆中无生命的展品,而是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具有生气与活力的生命体。要准确科学把握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必须在加强保护的同时,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因地制宜地挖掘古村落的历史人文价值、旅游价值、建

筑价值和考古价值,在古村落保护开发与村民现实利益诉求间找到共鸣点,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古村落可持续发展。

2、坚持物质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传承同步的原则。保护开发古村落,具有鲜明历史特征和地域个性的古建筑、历史遗址等物质文化是重点,但同样不能忽视对各类民俗,民族语言,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曲艺、医药和各种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的关注。通过对古村落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挖掘、整理,更好地发挥民间传统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3、坚持分级保护、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市古村落分布较广,地域条件各具特色。在古村落保护开发上,不能一刀切,应依据保护价值大小、完整程度等采取不同等级的保护开发措施;同时,对于古村落特色文化的挖掘,要遵循“一村一特”、“一村一策”的工作思路,根据古村落自身历史文化积淀、发展空间、村庄布局、基础设施等选择多样性化的发展路径,避免同质化。

4、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必须形成合力,建立起有效的古村落保护开发联动机制。在资金层面,要建立“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合力共建”的古村落保护开发资金筹措机制,形成政府资金、民间资金共同投入的良好局面。在加强政府投入的同时,要激发古村落现有居民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鼓励历史、文化、建筑和旅游

界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成立古村落保护组织,为古村落保护提供力量。

(三)政策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意识。古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体现着农村的魅力与特色,是绍兴历史文化在民间的丰厚积淀,也是今后城市发展珍贵的历史源泉。保护古村落、培育特色村不但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绍兴建设“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保护开发古村落、推进特色文化村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本着对历史和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科学、合理、有效的保护、传承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要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古村落的历史价值和相关保护政策措施,组织开展相关教育和培训活动,营造保护开发古村落、建设特色文化村的良好氛围。

2、深入调查,规划引领。一是深入开展以古村落为重点的特色文化村调查。在了解和把握全局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特色文化村档案体系,并通过组织专家评估、鉴定,有针对性地制定特色文化村认定条件、分类标准以及保护开发方案等。二是科学确定特色文化村名录。按照尊重历史文化,传承人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全面分析古村落发展类型、空间分布、人口规模、产业设施、人文积淀等现状和特点的基础

上,选择历史特征和地域个性鲜明,建筑格局和原生态风貌保存较为整体的古村落,作为培育建设特色文化村的对象。三是编制特色文化村建设规划。要按照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可操作性强的要求编制特色文化村保护和开发规划,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划定重点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明确规划保护区内土地利用和住房建设要求,制定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传统文化保护、村域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等。

3、加大投入,强化保障。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各级要安排古村落保护开发、特色文化村建设的专项经费,除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外,可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增加相应的项目经费,用于特色文化村的培育建设。二是进一步拓宽保护资金渠道。在发挥政府资金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动员、鼓励企业家、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如可建立“古村落保护基金会”,向社会、企业募集资金用于特色文化村保护;也可试点采取股份制的形式,通过村民将其所有的古建筑租赁或入股,并吸收社会资金入股,共同参与特色文化村的保护、经营和收益。三是重视人才培养。古村落保护开发、特色文化村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各级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开展对古民居和其他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逐步集聚一批从事业余研究的乡土人才。

4、科学整治,合理开发。一方面,要继续以“百村小康

示范、千村改造整治”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古村落环境整治力度,努力提高项目质量和管理水平,为特色文化村培育建设提供良好基础。在整治过程中,要注重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如古村落的传统街巷风貌整治和立面改造方案,应符合传统风格,并组织公示;古村落内村民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应做到与传统历史风貌相协调;古村落重点保护区内与风貌不协调的原有建筑,应当逐步整治或拆除。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古村落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布局、适度开发的思路,形成古村落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在定位上,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眼于纯朴的自然生态环境,独特的传统民居和文化;在内容上,可从传统民俗风情、传统工艺、地方戏、特色佳肴等入手,适度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将村民的利益与古村落的保护开发联系在一起,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5、加强领导,合力共建。古村落保护和特色文化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必须依靠各方合力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古村落保护和特色文化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本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建设总体目标,列入各级新农村建设任务。市县要建立相关部门参加的古村落保护开发和特色文化村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健全机制,共同做好古村落保护和特色文化村建设工作。古村落所在的乡镇、村是古村落保护和特色文化村建设的实施主体,古村落较

《关于山东章丘朱家峪古村落的调查报告》

关于山东章丘朱家峪古村落的 调查报告 青岛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 建本143 赵伯伦 201403183

古村落是历史创造的不可再生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悠久的历史与广阔的地域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古村落。作为山东省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章丘朱家峪古村落,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山区古村落,历史悠久。到目前为止依然保持了比较完整的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而且积淀了丰富的地方乡土文化内涵,作为一个建筑专业的学生,以专业的眼光分析民居建筑的特点,分析如何对古村落建筑的保护,并且提出自己对朱家峪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建议,在保护古村整体风貌和地域特色的同时,为古村落的居民建筑注入新的活力。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一)调查目的 朱家裕作为山东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村路,有着明显的齐鲁地区建筑风格和乡土文化。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朱家裕也发生着变化。由于历史原因,现存的古村落多多少少的都受到了破坏和改变,传统民间风俗也因时代发展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在这种发展进程下,很多村民更多的是希望过着现代化的生活,对古村落这一特殊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很重视。忽略了科学的保护,一味地拆旧建新,为了迎合旅游的开发,盲目地进行仿古修葺,对传统古村落的风貌造成了破坏。

本着对朱家峪古村落民居建筑的憧憬,我踏上了前往朱家峪的路,去一探这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的神秘,希望通过这次的调研,学习了山东农村民居的建筑风格,体验当地的风俗特色,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为古村落的保护尽一份力。 (二)朱家峪概况 1、地理环境 朱家峪古村坐落在山东省中部章丘东南方向的官庄乡,村中最高峰是西南方向的胡山,三面环山,九峰环拱,是方山区古村落的特征。古村位于山脉的断层带,地势南高北低,地下水形成了一系列泉涌,周边山岭拥有丰富的植被,也盛产草药,滋养了一方百姓。 2、历史变迁 距今4000年的龙山文化,秦汉时期的齐鲁文化,明清文化,建国后革命与社会主义文化在此沿革。明初朱氏家族迁居至此,与明太祖朱元璋同姓,故改名朱家峪,陆续兴建了民宅、祠堂、庙宇、学校,修筑了桥、道、井、泉,尤其是最早的立交桥诞生于此,是这的一大特色。其明清传统古韵犹在,这一直被专家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 3、村落格局 制约朱家峪聚落空间布局的首要因素是高低起伏的地形,无法形成平原聚落的面状聚落

文物保护的调研报告

文物保护的调研报告 文物,是我们人类历史遗存中的瑰宝。加强文物保护,对于研究历史,发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保护文物不仅仅是把文物保护起来,更重要的是体现文物的价值,使之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文物“曾经辉煌,再现璀璨”。 但对于文物保护,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还有相当多的问题。以xx为例,在文物保护方面既有不足,在文物的开发利用上又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发掘。 加强文物保护重在开发利用 一、xx文物的基本情况 xx是河北省境内最早的都城,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xx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489处,共中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51处,市县级保护单位436处(数量在全省排名第6,但对外开放不足10处,参观人数和门票收入均为全省倒数第一)。多年来全市文物工作者通过考古发掘和征集、群众捐献等方式积存了近两万件文物藏品,其中国宝级4件,国家一级品50余件、二级品200余件、三级品500余件。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基本处于全省第四名的位置。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保管不善,不能发挥文物的作用。设施齐全,管理科学的文物仓库,对保护文物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xx没有象样的文物仓库,一些高档次的文物只有暂存于省博物馆和省文研所;由于没有文物仓库,现存的部分文物腐蚀严重,甚至比文物埋藏于地下腐蚀得更快。没有一座博物馆,大量的文物不能展出,既不利于文物保护,更不利于开发利用。 2、投入较少,古建筑年久失修。按照《文物法》规定:国保单位主要由国家财政投资维修和保护;省保单位主要由省财政投资维修和保护;市县级保护单位主要由本级财政投资维修和保护。由于河北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xx市的财政收入也相对较少,这些年几乎没有投入,造成了多数古建筑年久失修。 3、开发不够,没有发挥文物的效益。相对于旅游发达地区,xx的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还远远不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目前,全市仅有不到10处文物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旅游参观人数也少得可怜,门票收入难以维持正常的支出。 4、破坏严重,文物保护意识有待于加强。文物资源为非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多年来,文物资源经历了多次劫难,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破坏了xx地上文物的一半以上。现在仍有对文物的盗掘盗卖现

游碗窑古村落作文

游碗窑古村落作文 今天,又是个阴雨天气,蒙蒙细雨滋润着大地。树叶被雨水打过,叶子上的露珠像一串串珍珠挂在树梢。虽然是雨天,但看着窗外鲜亮的美景,反而更增添了我去碗窑游玩的兴致。 由于刚好是清明节,车站里人声鼎沸,我差一点坐不到车。后来,好不容易挤上车子,但是已座无隙地,妈妈一路上站在那里,我是坐在一个姐姐膝盖上。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飞快地奔跑着。雨继续下着,风儿扫过,马路上腾起一片片水雾。透过车窗,我看见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野像一座座绿色的城堡,从我眼前一闪而过。路边树木被雨水冲得青翠水绿,晶莹剔透,空气也变得清新湿润,让人好舒爽。转眼间,我们就到了目的`地——碗窑。 碗窑位于苍南县桥墩镇境内,玉龙湖河谷中上游。依山傍水,是个非常僻静的小村庄。只住着十几户人家,家家户户的庭院里,开满了桃花,真像世外桃园;每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有山泉绕过,那里泉水清澈见底,走过小路,还能听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山间石阶,光滑得很,刚下过雨,就显得更滑,走在上面,稍有不慎,就会摔倒;那里古建筑虽然略显陈旧,但排列整齐,各式各样。其中有排楼叫吊脚楼,顺着山坡拾级而建,极具特色。还有古戏台,八角楼,整个就像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一到旅游季节,吸引着不少的游客驻足观赏。

在碗窑村周边,有个气势磅礴的三折瀑布,非常壮观。湍急的水流飞快地从山顶上倾泻下来,浪花像一条条巨龙从天而降,水流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好像正在奏响着乐曲,让人陶醉不已! 后来,我们又参观了制碗工场,那里已经很少有人会做这样的陶艺了。听人介绍,只有村庄北边住着的一户人家的一个老人,还保持着这种手艺。他现场为我们展示了做碗手艺,那技术真称得上一绝。我当然不会错过好机会,也亲身体验了一回。但这哪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虽然做不出漂亮的碗,但我为观赏了古代陶瓷业的精华而开心。 一天的碗窑之行很快就结束了,在绵绵细雨中,我禁不住心想:雨中碗窑,诗情画意,古朴村寨,流连忘返。碗窑,等到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会再来看你另一番的美丽!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调研问卷模板】关于传统村落的调查报告

【调研问卷模板】关于传统村落的调查报告 村落文化构成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理解中国社会必不可少的透视角。分析村落文化,不仅对认识中国社会的过去和现在,而且对认识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选项。耽搁您宝贵的时间询问一些问题,愿您协助我们搞好这项调查工作。我们不会透露您的个人资料。谢谢!请选择最符合您自身情况的选项,若选“其他”请写出您的答案,并注明原因。 1. 您的性别? 男 女 2. 您的职业 务工人员 国家公职人员 学生 私营业主 其他 3. 您的受教育程度 初中及以下 高中 大专 本科 硕士及以上 4. 1、请问您在村落里居住多长时间了?

5年及以下 5至15年 15至20年 20年以上 5. 您的家庭常住人口? 3人以下 3至5人 5人以上 6. 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 普通工作 从事旅游业 私营工作 其他 7. 已经有多少人口住进了现代化新民居?大多数人 一半一半 少数人 8. 您认为应该保护村落文化吗? 应该 不应该 9. 您认为村落文化保护的现状如何? 保护的很好,开发与保护并举 保护的还可以,得到基本保护 保护不到位 基本没有得到保护

10. 您对村落里的居住环境满意吗? 满意 不太满意 不满意 11. 是否有开发公司进行考察与规划? 是 否 12. 您认为哪些因素阻碍村落的开发与保护?政府关注程度不够 村民保护与传承的意识不够 地理交通影响 市场需求低下 其他 13. 您觉得村落开发成旅游景点会有什么影响?村落得到关注,村民收入增加 破坏环境,村民生活受到影响 历史文化得到传承 和以前一样,没什么大变化 其他 14. 您对村落文化的哪些部分感兴趣? 手工艺品 村落起源与形成 传统习俗 饮食起居 都不感兴趣

传统村落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的定义: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2012年12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发通知公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入选该名单,其中贵州省最多,有90个,云南省和陕西省分别为62个、49个,分列2、3位。 截止到2014年年底,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已达到2555个(2012年第一批共计646个,2013年第二批共计915个,2014年第三批共计994个)。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广袤的国土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 国家统计局: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4.77%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可以说,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比如,有的村落坐落在山环水抱、茂林修竹之中,与周边的自然要素巧妙融合,形成了人类理想的聚居地。这些村落在空间布局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上往往构思巧妙,经历很长时期的传承,包含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智慧。例如,浙江省永嘉县的苍坡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既有利于农业生产生活,又寄托着先人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等美好愿望。这些传统村落,无疑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 传统村落是维持传统农业循环经济特征的关键。中国是世界上农耕文明传承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传统农业一切来自土地,又全部回到土地之中,对大自然干扰是最小的。当前,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文物资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显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物管理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良好环境中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使我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步入了有序的发展轨道。 一、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我县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著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XX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

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

我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广德在安徽省内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里,在地图上似乎很难找到。但对于安徽,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这里有景色奇绝,闻名遐迩的黄山,有名满天下的九华山,有宁静悠远、历史悠久的西梯古镇…… 我的家乡地理位置很独特,位于三省交界处,和江苏,浙江相邻,处在安徽的最南部。广德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并盛产毛竹,也是中国著名的十大竹乡之一,当地的竹制工艺品,品种繁多,早已远销全国各地,除了竹子,这里出产的板栗和茶叶也是很有名气的,听奶奶说:家乡的板栗栽培历史悠久,清朝嘉庆年间曾作为“贡品”名噪大江南北。 春天,这里清香袅袅,风和日丽。竹林里到处是破土而出的竹笋,茶叶也长出了嫩绿的叶芽,有好几只小麻雀站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夏天,这里骄阳似火,许多人喜欢搬着椅子坐在竹林里乘凉,听着那知了快乐的叫声。秋天,这里秋高气爽,稻谷飘香。树上的板栗也挺着大肚皮在向农民伯伯招手……好一幅快乐的丰收图啊!冬天,外面白雪皑皑,雪花漫天飞舞。许多小孩把雪涅成雪球打雪仗,还有一些小

孩在操场忙着堆大雪人呢,屋内,大人们早已升起了炭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我9岁前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有我日夜思念的爷爷奶奶、有我许多的小伙伴,还有好多,好多美好的回忆……记的我二年级的一个冬天,我在学校和一群小伙伴在操场上打雪仗,大家都不甘示弱,玩的不亦乐乎,忘乎所以,竟然上课的铃声都没听到,结果被老师集体罚站!还记得那时常喜欢和小伙伴聚在一起弹弹珠比赛,每次都是奶奶连哄带拽才肯回家吃饭……这种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这里的山美水美!我爱我的家乡,更因为这里有我快乐童年的记忆!! 作文二:我的家乡 对家乡的留恋是每一个人潜藏在内心深处不灭的火种,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回想起那儿时的清纯与天真。也许是因为家乡曾经承载过自己最伟大的理想和最真诚的友谊,也许是因为家乡有自己割舍不断的如同对母亲的一种天生的依恋,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所以我对家乡的情感总是有增无减。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36917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标准 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标准 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文物资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显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物管理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良好环境中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使我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步入了有序的发展轨道。

一、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我县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著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XX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

古村落调查报告

关于宁国古村落与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摘要:研究中国城市发展有必要探讨中国乡村的演变特征和规律,结合实际才能得出具 有中国特色的古村落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分析宁国古村落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对其中一 些古村落进行现状调研,解决当宁国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中所遇到的普遍矛盾与村民对于传统 村落居住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之下的对村落更新的需求,探讨村落的影响因素和在公共空间、 环境、建筑等方面的空间特征,提出宁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保护与更新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宁国古村落徽派建筑古村保护千年古镇 胡乐镇位于宁国市的西南部,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南与绩溪县相连,西与旌德县接 壤,北与甲路镇毗邻。s215、s323省道和岛鸿公路在境内鸿门村相交,皖赣铁路贯穿全境。 镇所在地胡乐司距宁国市区45公里,距黄山市8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很早以前,江西姓胡名乐一家七口人迁至如今胡乐的黄山脚下。当时这里一片荒芜,他 们以开荒种地为生,在这块土地繁衍后代。后来其他姓氏也相继迁于此地。由于胡氏家庭兴 旺,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氏族,故把当地命名为胡乐。随着胡乐人口集中、商业发展迅猛, 胡乐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里集市成街,商家店铺一百余家,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这 里的物资通过水运直通长江、流向海外,是浙皖四县水陆交通发达的商贸重镇,是通往江苏、 湖南、江西的交通咽喉,乃兵家必争之地。明代初期,朝廷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了刘伯 温的建议,在全国36个水陆交通重镇设立了直隶中央巡检司,胡 乐就是其中之一,并有巡检兵率。巡检司的衙门阶不大、官不高,巡检司最高长官相当 八、九品。但它的职责非特殊:一是监察附近府县官员;二是稽征商贸税费;三是维护地方 治安。到了清代巡检司还负有监管盐商乱贩私盐,防止食盐流往外地之责。这就是胡乐司名 称来历之所在。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针对胡乐村民进行走访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参与调查的男性有68.8%、女性有22,09%、还有9.31%未填写。年龄分布如下10-30: 23.81% 、30-60:44.05% 、60岁以上:28.57% 、未填写:3.57% 文化程度分布如下:未填写:4.19% 、小学及以下:2.11% 初中:23.07% 、高中及以上: 13.96% 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可知,有96.7%的人是认为保护古村落的是十分有意义的;有69.6% 的人认为保护古村落对文化的传承有影响;90.59%的人认为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保护古村 落是有意义的;80.4%的人支持在古村落开发旅游;47.6%的人对于文化部门对古村落的保护 宣传不是很了解;55.81%的人认为当地政府对古村落的保护不是很好;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当地村民对于古村落保护的保护热情高涨,热爱驻扎在童年记忆 的古村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满腔热血,但是无能为力,受自身经济因素的影响,从 自身出资维护古建筑有些不切实际。政府加大对古镇的重视程度、投入更大的财力、物力来 保 护股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古村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明确责任,调动保护和开发的积极性。由有关乡、镇政府切实承担起古村落保护 与开发的相应责任,负责编制出保护与开发项目建议书,通过自行组织或招商引资进行保护 与开发。同时,强化群众保护意识。鼓励村民对古村古建筑整体环境,如村前小河、水口山、 水口林和村后的后山上的林木,进行悉心的保护。 第二、多方位筹措资金、重新规划古村落内的新区建房。在每一个古村落的就近范围内 规划一块地,用于农民新村的建设。资金来源可考虑将景区景点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村 落或房子仍归政府或村民所有,而将经营权拿出来拍卖,所得款项用于建设新村。新村的建 设风貌与传统民居有机协调,使古村落的整体风貌得以有机维护。同时采取分散成组的布局

广东韶关市乐昌梅花镇大坪古村调查报告

广东韶关市乐昌梅花镇 大坪古村旅游调查报告 课题组: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实践部 指导老师: 调查时间: 摘要: 古村落旅游资源具有艺术、教育、经济、历史文化、旅游的多种社会功能,集建筑、雕塑、绘画、民俗文化于一体,是有着诸多价值属性的综合体,属于复合型基本类型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调查与走访本村村民的形式了解与考证韶关乐昌梅花镇大坪古村的独特建筑特色及文化底蕴及该村的旅游发展现状,展开调查,为该村景区能够更好更有方向性的开发。 关键词:大坪古村;评价;旅游开发 前言: 一、研究背景: (1)、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仅仅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旅游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新世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2)、古村落旅游资源具有艺术、教育、经济、历史文化、旅游的多种社会功能,集建筑、雕塑、绘画、民俗文化于一体,是有着诸多价值属性的综合体,属于复合型基本类型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韶关乐昌梅花镇的大坪古村地处湘粤交界处,四面环山,中为盆地。是广东省的革命老区之一。旅游资源丰富,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高,风景秀美,人文气息也同样浓厚,现存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约1万平方米。但因当地经济发展及政策原因,没有很好地发展。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实地调查与走访本村村民的形式来了解与考证大坪古村的民风民俗特色以及其独特的建筑特色的文化内涵,和该村的旅游发展现状,由于景区开发不到位,互动性不强,商务配套,如酒店、宾馆配套不完善,难以适应现代旅游业注重的游客体验、商务接待、休闲度假、修学等的需要,景区旅游运作困难重重,因此为促进景区的旅游发展展开调查,从而使该景区能够更好更有方向的开发以赢得游客的关注与赞扬。 三、调研时间: 四、调研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文献资料法。 其中调查分三部分: (1)、到大坪古村当地进行实地调查、体验

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大部分县城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严重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 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着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xx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匮乏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例外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严重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还加强“双铁”安全保护措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246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 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完整 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文物资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显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物管理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

保护古村落材料作文范文

“保护古村落”材料作文范文 【原题回放】。 某驴友在网上发了几张偶然发现的一个古村落的照片,村子周边风景清幽,建筑虽显颓态但仍隐隐透出当年的繁华。不少网友急切打听村子的位置,该驴友却不肯透露,说怕来来往往的人太多,干扰了当地人的生活;更怕村子出名后因为过度开发而破坏了它本来的面目。 跟帖的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样的古村落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价值。有人说,如果缺乏必要的开发性保护,这些古建筑用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也有人说,只有经得起时间的打磨而保留下来的才有意义,任何刻意的措施都不是办法。 ? 顺其自然,岁月静好(25+25+10=60) 某驴友上传了几张偶然发现的古村落的照片,却在网友的追问下守口如瓶,不肯透露具体的位置,生怕因过度开发干扰了当地人的生活,破坏了村子的本来面目。 读至此处,不得不钦佩该驴友的良苦用心。他并没有因为发现了一处世外桃源而大肆宣扬,而是想得更远:如果古村落遭遇过度开发,那么其原有的宁静祥和会不会从此“一去而不复返” 不要认为这是危言耸听,我们身边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曾经的凤凰,是沈从文魂牵梦绕的宁静边城。河两岸的吊脚楼静静伫立,人们三三两两坐在树下。然而近些年,过度的开发与商业化使得游客变得越来越多,人声鼎沸,熙熙攘攘间流转的是金钱、利益与算计。人们开始为利而来,为益而往,为票价争吵不休,为交易尔虞我诈,小城再不复当年纯朴模样。过度开发的九寨沟,一日接待数万游客的故宫,难道真的得到应有的保护了吗反观这个宁静的古村落,谁又能保证,这个村庄不会因为开发变成下一个凤凰 筱敏曾在《捕蝶者》中追问:“什么是真正的美丽是被做成标本名扬天下,还是默默损耗掉美丽终老山林”其实,不用太多刻意为之的保护,顺其自然未尝不是一种保护手段。顺其自然,保护的是一种原生态。颓态的建筑上记录的是岁月的变迁和沧桑,为何还要去做那重绘重彩,翻旧为新的画蛇添足之举顺其自然保护的是看不见的人文情怀。就让这些在村落中世代生活的人们,守住那一壶酽茶,在香气氤氲中慢节奏地生活,花开花落,远离喧嚣,一世安然,岁月静好。 那些古老的建筑在村落中静静伫立,远离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灯红酒绿。没有外部的干扰,或许才是让它长久留存本来面目的最好方法。顺其自然吧,让这份宁静祥和永存,让它从古至今,都保留它原本最初的模样。 ? 一轮明月度你至春秋(22+25+10=57) 谁不向往古朴沧桑的村落而又有谁读得出旧楼飞檐下走过的各朝各代谁不喜欢绵长悠然的青石 板路而又有谁想得到古道驿站里缠绵的分合,悠久的兴衰 现代国人,不是不懂得应该保护古迹,而是肚子里少了几捧汨罗河里屈原的泪水,少了几缸书写华夏春秋的王羲之的墨汁。 少了应有的文化底蕴,你拿什么来保护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将这些古迹,交给一个国学门外汉来保护来发展岂不谬哉! 我想起我曾游历古城荆州,那是古时军事要塞兼鱼米之乡,更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地。现如今的荆州,重修围墙,雄伟而森严,再现古都之风。然而,城墙角下一隅,虽赫然立一牌坊道“张居正故居”,其实质却冷冷清清,空无一物。同行者不时嬉皮笑脸地催促“走吧走吧,不就是一个破房子吗”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为了促进xx县文化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根据《xx县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计划要点》,县人大常委会于10月至11月组织人员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到县住建局、文物局等有关单位,禾亭、冷水、湾井等乡镇的琵琶岗、小桃源、上宜骆家、下灌等传统村落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前往湘西、贵州等地进行了对比性考察。现将调查情况及思考建议报告如下: 一、全县传统村落的基本情况 xx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舜帝藏精之所,光武发祥之基,濂溪汤沐之乡,牌祖生卒之地”之盛誉。境内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不少传统村落,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有禾亭镇的小桃源村、琵琶岗村,湾井镇的下灌村、路亭村、久安背村,冷水镇的骆家村,九嶷山乡的西湾村,天堂镇的大阳洞村,中和镇的岭头村,柏家坪镇的柏家村,清水桥镇的平田村,太平镇的城盘岭村等12个村;拟推荐入选的有柏家坪镇的马头上村、郑古元村、刘均申村、礼仕湾社区,保安镇的保安社区、古溪村,太平镇的紫云村,湾井镇的东江村、东安头村,五龙山乡的石家洞村,中和镇的周家村、麻田村,天堂镇的石海山村,冷水镇的百美村,水市镇的周家村、冬瓜冲村,太平镇的上界头村等17个村。这些村都有着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拥有较为丰厚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

另外还有一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统村落,有待发现、保护和申报。 二、全县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xx县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上,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保护不够,抢救不及时,利用过少,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1.损毁极为严重。由于数百年来的自然灾害、内外战争、群众运动、房屋拆建或失窃等因素影响,全县的传统村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一些满载传统文化内涵的古建、古物已韵味全无。如平田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近900年历史,曾拥有众多的明清古建筑,青石板巷道、石桥、石刻、牌坊、凉亭、戏台、八角楼、庙宇庵子、雕梁画栋等处处皆是。但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石达开过境的焚烧,“文革”时期“破四旧”的冲击以及近三十年来乱拆乱建等方面的原因,至今已损毁得面目全非,连一条完整石板路也找不出了。又如有着1500多年建村历史的下灌村,改革开放初期尚有600多座古民居,而现存只有110多座了,其损毁之严重可以说是不堪回首。 2.保护意识不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无论民间还是官方都普遍缺乏保护意识。农村很少有人意识到老祖宗留下来那些雕龙画凤的老房子其实蕴藏着“金银财宝”;不少家庭建新房时都拆掉了旧房,即使不拆也不修整,任其虫蛀雨淋,墙塌瓦掉。有的政府部门为了上新项目,征地拆迁时,大拆大改,根本不考虑对传

广州市小洲村古村落调研报告

广州小洲村民居调研报告 摘要小洲村是广州市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这里主要调查了小洲村的当下概况,民居风格特点,民居建筑历史。 根据以上调查,发现小洲村古建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物质老化还有功能的衰退现象严重等。寻找出分析了小洲村可持续发展策略,考虑引入新的生活方式,旧建筑的适当改造。呼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村民相互合作支持,维护小洲村内的文物古迹及民俗建筑。 关键词小洲村古村落;古村落建筑保护;古建筑保护;古村落物质老化。 前言 中国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人们物质文化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更多的将目光投向文化精神方面。而文物古迹则每年吸引大多数人前往旅游。古村落保留了历史的痕迹,环境优美,历史悠久,蕴涵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古村落建筑风格比较独特,具有较高的文物民俗人文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今年来,全国掀起了开发古村落的热潮,如周庄,宏村等。 国外的古村落开发要早于我国,我国的古村落开发较晚,对古村落的开发过程中的保护手段尚不成熟,照成物质老化,是为我国一大损失。现阶段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并能做到对外开放且保护文物两不误的方法。下文以小洲村为对象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前言内容(正文用小四号字,宋体),前言应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要达到的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或发展概况 正文 1. 小洲村概况

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是广州“万亩果林”保护区内的村庄,南邻大学城、生物岛,东临牌坊河。西北与土华相接。小洲村由海水冲积形成,四面环水,河网纵横,故称“瀛洲”,得名与南汉911-971年,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由于小洲村获得龙舟赛冠军而赢得南汉王御赐红边黄旗,并钦笔在旗上写“瀛洲飞龙”字样。小洲村现有人口6000余人,90%以上为简姓,小洲村总面积4.5平方千米,其中果园2.7平方千米,水网0.3平方千米。它具有独特的岭南水乡风格古村落风貌、极具代表性的宗祠建筑耗壳屋等民居和龙舟文化、北帝庙文化。 2.小洲村古村落建筑历史 小洲村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但是整体村落的规划布局脉络分明,整个村落的尺度肌理合理,中间穿插蕴涵历史文化的亮点。保存相对完好,调查发现,小洲村现有古祠堂宫庙、古桥、古码头、古井、古树等。比如可以发现当年繁华商业的商铺,以及岭南水乡特色民居,当地居民就地取材搭建而成的“耗壳屋”。纵横交错的小巷,让人不禁放松其中。 【小洲村小巷风光】 小洲村中的明代建筑有简氏大祠堂、东池祖、西溪简公祠、粤梅祖、慕南祖、天后宫及北帝庙等七座。而清代建筑中得祠堂有瀛山简公祠、泗海公祠、穗侨简公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文货物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有效地爱护和利用文货物源,显示一具区域、一具都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一具部门、每一位公民义别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物治理部门坚持爱护为主、救护第一、合理利用、加强治理的工作方针,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良好环境中积极开展文物爱护工作,使我县的文物爱护治理工作步入了有序的进展轨道。 一、我县文物爱护工作现状 对地下文物的爱护,文物治理部门一贯坚持爱护为主,救护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事情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竭力做好原地爱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救护性调查发掘,从别遗漏。近几年,先后救护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竭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爱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救护性爱护。 多年来,我县经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别同事情,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并且,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治理人员的降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爱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别可挪移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爱护。对可挪移文物的爱护,别仅降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别断人,还加强双铁安全爱护措施,实现110报警联,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文物部门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监管好库藏文物的安全,XX年被评为宁波市文博系统安全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咨询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咨询题 目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爱护点受损事情普遍存在。如丹东街道林海赤坎游仙寨,寨城护体石墙大部分被拆,寨城内建有非法庙宇和水泥面道路,寨城东边新建的公墓区严峻破坏了环境风貌;丹城塔山遗址爱护区外沿修建道路时别经勘察调查就动工,破坏了地下遗存;基建工程中民工挖沙掘土暴露出土文物擅自捣毁或私藏现象时有发生;爵溪街心戏亭周边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杆线密布,别仅破坏环境和景观,还存在严峻隐患;王家谟烈士墓旁屡建养鸡场,鸡粪遍地,臭气熏天,严峻破坏环境;陈汉章先生墓区缀学亭围栏及墓道石凳被毁,纪念壁上先生瓷像遭砸;石屋景区乱建违章建造等等。更有一些文物急需进行救护性的爱护,如爵溪街心戏亭后厢房年久失修而破旧;陈汉章先生故居缀学堂房屋崩塌急待整修;许多古建造电线老化隐患严峻;王家谟烈士墓区通道严峻毁损;第五批文保古建造单位励氏宗祠、东陈鉴公祠等的维修,因缺专项资金无法启动。 (二)原因分析 1、对文物价值认识别脚。向来以来,有些领导和有关部门视文物爱护为包袱,为经济建设和都市现代化建设的障碍,往往从眼前的经济利益动身来衡量文物的价值。如古建造爱护中有人认为这有损于都市建设的形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一拆了之来对待文物爱护,或者要算眼前的经济帐,爱护文物要花多少钞票,而拆后搞开辟能赚多少钞票。别能充分认识到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珍贵的精神财宝,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沉淀。它别仅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而且文货物源可直接或间接地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是现代化建设中别可再生的珍贵财宝。

江西古村落调查报告

众多古村落急需保护 -----江西古村落调查思考 翻开地图你会发现江西有如此众多的古村落,那些古老的建筑历史久远,文化深刻,让世人瞩目。如此之多的古建筑,非亲历目睹方能领略其中的精髓,然而它们却濒临危亡,很多未被重视起来,它们急需要被保护! 南丰傩舞,据考证起源于大禹治水所演创,是古人用以驱疫逐鬼时跳的一种面具舞。至今已数千年之久。它的特点是:古老稚拙,粗犷豪放,具有原生形态牲。1996年11月,南丰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傩舞艺术)"。2002年月12月,南丰傩舞这一濒危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上海电影制片厂等诸多媒体曾先后赴南丰拍摄傩舞专题片。日本、法国等专家、学者风涌而至。香港凤凰卫视电视系列报道《寻找远去的家园》之一“谁来拯救南丰傩舞?”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抚州城外大公东路中段南侧,有一座飞檐层叠的花接式古建筑,就是抚州会馆。硬山顶,山峰式内卷棚,明间抬梁构架,次间穿斗构架,脊瓜柱坐落在栌斗上,斗枋雕各种花卉,门窗经改建已非原貌。据有关人士考证,该种类型的古建筑在全国现存不到10处,江南更为罕见,是难得的建筑活资料。现为临川县建筑公司和临川县畜药厂职工宿舍。由于年久失修,会馆破旧,油漆剥落。会馆正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 2004年9月,在江西抚州市黎川县城东北约40公里外的洲湖村,一处外形酷似大船的建筑被发现。从船屋侧面的北山南瞰,只见船形古宅如同一艘坚实宏伟的航空母舰逆水向东行驶,船屋周围有数座古屋,这些古屋像簇拥着航母的护卫舰、驱逐舰,与船屋一起形成建筑群落。这巨型豪宅的船式外形,象征什么? 那108个独立房间又寓意什么?是否为历史学家探寻的反清复明“洪帮秘地”?是民宅还是军事设施?主人究竟为谁?后裔踪迹何在?豪宅设计为何这般奇特?“船屋”与闽西客家“围屋”有何渊源?……迷团百结。藏匿在深山里的大船。船屋的发现,如一石击水,荡起层层波浪。各路学者纷纷出马,试图破解船屋之谜。然而,记者最近发现,这样一个极具历史研究的古建筑群,因为缺少维护,如今处境令人堪忧。 千古第一村---乐安流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遐迩。漫步流坑,面对数百幢“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明清古建筑和缤纷斑斓的字画、工艺遗存物,不由你不产生颜回“欲罢不能,既竭吾才”般的感叹。1997年8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专程考察流坑时,对流坑古村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流坑村的历史从五代一直延续到清代,延续时间之久,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之高,建筑艺术之精美。保存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恐怕是国内其它地区的古村落所不能比拟的。""完全可以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来也可以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村中较好地保存了一批有确切纪年的明代及清早朝的民居建筑,自明万历年间至清乾隆年间几无缺坏,是研究我国江南民居由明代向清代演变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保护好这些古建筑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上仅列举了江西抚州市的一些古村落,仅抚州市属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200余处,而江西省的古建筑村落又何止这些!更多如吉安渼陂古村、钓源古村,大余梅关古道,龙南关西围屋,赣县白鹭客家古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