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人物简介

生平、感情经历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1]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纳兰命运多舛,年命不永,情深不寿。与他最亲近的三个女子,劳燕分飞,谱下了一曲曲凄婉的哀歌。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十八年来堕世间,听花嚼芷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纳兰在18岁那年,情窦初开,整日嚼着香草,弹弄琵琶,寻觅着意中人。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这小女子娇美可爱,脸庞羞得泛起红潮,泪痕仿佛秋雨中的一朵芙蓉花,插在鬓上的钗环轻轻颤动,离去时,她转过回阑,拔下头上的那根精致玉钗,轻叩着回阑。回眸一笑百媚生,撩拨得公子心旌飘荡,这段恋情无疾而终。

坊间相传这女子是纳兰公子表妹,抑或是身边丫鬟。清朝晚期《赁庑笔记》记载:“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夙

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宫,果得彼妹一见。而宫禁森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在纳兰19岁这一年,妻子卢氏来到了他身边,她犹如冬夜的一只灯盏,照亮了公子凄冷的人生旅途。卢氏乃大家闺秀,“生而婉娈,性本端庄”。喜诗词,通音律。

“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婚后二人琴瑟相调,一起看落花飘零,赏夕阳西下,幸福美满无比。

纳兰曾把卢氏比作李清照,“赌书消得泼茶香,甘心老是乡矣。”二人如赵明诚、李清照夫妻一样,猜诗词,赌页码,输者罚茶,浪漫而富有情趣。

“洛神风格丽娟肌。”纳兰把妻子比作洛神一样,冰肌雪肤,风姿绰约。可惜天妒红颜,卢氏因难产,不久撒手人寰。“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下为谁?”纳兰泣血而问,执子之手,仅仅三年。

枝分连理绝因缘,天上月,几回圆

纳兰经历了恋人入宫,爱妻早逝沉重打击,此时一代江南才女沈宛,如天海风涛,玉立荷花,走进了公子的世界里。

她飘逸如梦,聪颖灵透,抚琴习律,诗词皆通,公子的生活重新五彩缤纷起来,“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二人相约黄昏,小园徘徊,赏花论诗,惬意闲适。可惜花红无百日,沈宛卑微的歌妓身份,加之满汉不得通婚的规矩,她被相府拒之门外。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二人伴着孤灯,和着雨声,借酒浇愁.凄美的恋情终不能花好月圆。

沈宛只得在“天上月,几回圆”的相思遗恨里,离开了伤心的高墙深宅。公子只好伴着疏桐寒梅,冷月清辉,“昏鸦尽,小立恨因谁?飞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康熙二十四年暮春,容若抱病不起,七日后病故。轻轻零落,悄悄离开,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遗憾和唏嘘。

纳兰性德生命在三十一岁这年戛然而止,犹如苍穹中划过的流星,短暂而震撼。他与身

边的最亲近的三位女子,共同谱写了至性至情的恋曲,必将跨越高山江河,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著作成就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13]

《纳兰词》在纳兰容若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王国维赞其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张恨水的《春明外史》更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名家评价

顾贞观: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

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陈维嵩: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周之琦: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长调多不协律,小令则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残唐坠绪,绝而复续,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亚乎?

况周颐: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绝高。适承元、明词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虫篆刻之讥。独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胜起衰之任。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甘受和,白受采,进于沉着浑至何难矣。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陈廷焯:容若饮水词,在国初亦推作手,较东白堂词〔佟世南撰,〕似更闲雅。然意境不深厚,措词亦浅显。余所赏者,惟临江仙〔寒柳〕第一阕,及天仙子〔渌水亭秋夜、〕酒泉子〔谢却荼蘼一篇〕三篇耳,余俱平衍。又菩萨蛮云:“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亦凄忱,亦闲丽,颇似飞卿语,惜通篇不称。又太常引云:“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亦颇凄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白雨斋词话》

陈梦渠:纳兰词最重名句效应,若之于全词,未必人人都知之。如:「临来无限伤心事。」又:「当时只道是寻常。」又:「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谁道飘零不可怜。」又:「人生若只如初见。」于白话文情感中皆可朗朗上口。然全词如何,读者未必知。

近代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性理的认识,并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生发。纳兰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纳兰性德 最全纳兰性德评传,完美排版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纳兰明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重要词人,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纳兰一生留下三百多首词,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作词主情致,宗李煜,小令为有清一代冠冕,词风哀感顽艳、婉丽凄清。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惠风词话》)。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 爱情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最深沉的冲动,它给人带来欢乐和希望、痛苦和煎熬。爱情是人类最丰富也最复杂的情感,它把人的种种体验熔于一炉。所以,爱情成了文学永恒的主题。纳兰性德写了许多以爱情为题材的词。纳兰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使他的词所描写的爱情别有一种幽艳哀断、凄婉深沉的美。 纳兰描画男女青年一见钟情的情景的词《如梦令》含蓄蕴藉,婉曲凄迷。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谁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暮春季节,院落井边,满地残红,冷漠凄清,多愁善感的人心绪迷茫、怅然若失。她,蓦然出现了!刹那间四目相对、惊鸿一瞥,禁不住心神荡漾、迷离恍惚。伊人眼波横流,而心事难度。从此,簟波纹席之中、灯光烛影之下,伊人倩影驱之不离、挥之不去。相思之情,如梦如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果说《如梦令》写的是男青年辗转灯影的单相思的苦恼,那么,下面一首《减字木兰花》则表现了情人相遇的心态。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上片劈头四句,便揪紧了人们的心弦。有情人相逢,本该有多少知心话要说,然而他们却默默无语。她,芙蓉花一般的脸上泛起红晕,匆匆走开,玉钗抖动,步履含愁。下片待唤更止,欲诉却离,转又轻叩玉钗,暗中传意,状少女含羞多情之态如在眼前。词通过极其细微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含蓄迂曲地表现了青年恋人无法言传的心境。那绵绵情意中掺杂着的苦涩辛酸有谁能知? 情人相遇,衷肠难诉,更有“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的难言之隐。一曲《临江仙》即赋恋人失约的无奈: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纳兰容若最经典诗词鉴赏5篇

纳兰容若最经典诗词鉴赏5篇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有不少是因扈驾游历北京西山一带风景名胜时写作的。这些地方至今几乎都有迹可寻,有史可稽。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纳兰容若最经典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 词牌名:浣溪沙|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 五字诗中目乍成。尽教残福折书生。手挼裙带那时情。 别后心期和梦杳,年来憔悴与愁并。夕阳依旧小窗明。 这首词写别后相思。上片写追忆往日的恋情。下片写今日的相思。上片用了两个细节描绘,便刻画出当日相恋的幸福情景,其结句尤为鲜活动人。下片侧重此时的心理刻画,结句用一景语,余有不尽之意。上下片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其相思苦恋的痛苦忧伤更为突出了。 浣溪沙·无恙年年汴水流 词牌名:浣溪沙|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 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 这首词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是为纳兰扈驾巡幸江南抵达扬州之时所作。王士祯在其《浣溪沙》词序中云:“红桥同箨庵、茶村、伯玑、其年、秋崖赋”。词共二首,其一

系纳兰和作之本,词云:“北郭青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词中亦有怀古之意,唯词题未予标出。纳兰此篇则明示之“怀古”,“怀古”之作是诗人咏怀的一种手法,无非是借用古人古事以抒情达意而已,可以说举凡诗词中的怀古之作都是诗人的咏怀之作。本篇亦是如此,作者借咏隋炀帝穷奢极欲,腐败昏聩之故实,抒写了自己的不胜今昔之慨。词以情景俱到之法出之。上片写红桥一带之景物和感受,其今昔之感已见篇中。下片点出炀帝旧事,怀古之意显明鲜活。结处尤为深刻,“玉钩斜”、“迷楼”于一句中形成对比,意含深曲,令人回味深思了。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 词牌名:诉衷情|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 冷落绣衾谁与伴,倚香篝。春睡起,斜日照梳头。欲写两眉愁,休休。远山残翠收,莫登楼。 翻译/译文 远处的山也收起了那抹残翠,暮色四合,切莫登楼,那只是徒增伤感。 休休意为不要,接上一句:欲写两眉愁,是说因思念而惆怅不愿梳妆。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词牌名:如梦令|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林德涛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长子,文武双全,娴熟经史,尤善填词。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侍卫。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维评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在他不到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著有《通志堂集》,词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四十九首。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词选中著名之本。纳兰性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介公子。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

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纳兰词”的主题风格情调体现在各个题材作品中: 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 (一)缠绵悱恻多情善感的情感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首《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词的起句奇特,说情人之间,本来两情相悦,但愿天长地久,然而如若知道后来的坎坷和悲剧,倒不如总是保持“初见”时那种美好时光。接下来,批判一些变心的人却反而指责对方首先变心的行为。下阕引用长生殿的典故,谴责曾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的薄情郎。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名言,给人们以充分的感悟和解读的空间,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假设,一种理想。对于纳兰性德说来,初见时的温馨、真诚带来了美好,然而他的理想和现实却总是那样不一致。首先,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爱,表妹却被召入宫,

纳兰性德诗词研究 (1)

文献检索论文人间惆怅客心事泪纵横——纳兰性德诗词研究 院(系)名称:文学院 专业名称:新闻学 学生年级:1 0 学生姓名:蔡秋茗陈绮婷 刘颖莹钟颖婷 学生学号:10105031002 10105031006 10105031030 10105031067 授课教师:闻祥花 二○一一年十二月

人间惆怅客心事泪纵横 ——纳兰性德诗词研究 摘要 纳兰性德,一个迷一般的男子,他虽然只活了短短的31年,但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词作尤为出色。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梁启超谓“容若小词,直追李主”。本文从生平经历、爱情史、词作艺术风格和与李煜词的对比来一一解读纳兰性德的诗词。 关键词:纳兰性德,历史背景,爱情,艺术风格,李煜词 前言 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即公元1655年1月19日),在北京诞生了一位词坛巨擘,这位才华横逸的大词人就是可与陈维崧、朱彝尊等辈颉颃的清代初期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 性德原名成德,后避东宫允礽讳遂改性德。字容若,小字成哥,号楞伽山人。性德的先祖原是蒙古人,姓上默特,后灭纳兰部,占其领地遂改姓纳兰,居叶赫之地,自明初内附后金,随清入关,为满洲正黄旗。其父为纳兰明珠,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为康熙朝权重一时的宰相。其母为觉罗氏,一品夫人。娶妻卢氏,赠淑人,为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先卒。继室官氏,赠淑人。后娶妾沈宛。有二子一女。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他一袭白色缎子丝袍,内衫绣着贵气淡色的月季纹饰

花边,墨黑的头发被羊脂玉发簪挽起,腰系玄纹白玉腰带,脚踏白鹿雍皮靴,浑身散发着一股异于兰麝木香的檀香味。他手执一卷书,漠漠地在庭院踯躅徘徊。他不食人间烟火,似九天垂云而下的仙者,以高贵清逸,非凡脱俗,名垂人间。纳兰才华横溢,多愁善感,心思细腻,能诗擅词,尤工小令。出身显贵,仕途昌盛,“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一生留下三百多首词,在繁花似锦的词坛里却瞩目璀璨。与陈维松、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但他却以孤独惆怅的身影悄然离世,徒留一抹淡淡哀伤缱绻人间。 一、断肠声里忆平生 ——激流暗涌的大清王朝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1]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清朝完成了国家统一,奠定了领土疆域的基础,但随着封建制度日益衰落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充分暴露。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激起了广大人民民族的思想和民主思想的高潮。阶级关系复杂民族矛盾尖锐。 清朝重农轻商,但随着农业经济的恢复和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原有的单一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几千年来稳定发展的自然经济亦逐步在国外资本主义的影响下向商品经济与工业化转化。文史哲不分家。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性亦是清代文学在中国文学的特殊性。 “一词之不慎就酿成大狱”文字狱使得清朝大批文人谨小慎微,造成清初一段时期文学上形式主义的泛滥。文字狱成为清政府进行专制统治的手段之一。在思想上提倡程朱理学,大帝与大臣商讨《四书》,科举根据朱注四书,是程朱理学在文化思想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 清初无论诗词散文,或是小说戏曲和民间讲唱文学,都呈现出全面繁荣局面。文学以小说成就最高,无论长篇短篇还是文言白话,都取得巨大成就。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的高峰,《儒林外史》是我国最成熟的古典讽刺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则是章回小说的最高峰和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戏剧里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殿》继承和发展了明代传奇的传统,在民间悄然蓬勃发展的地方戏用自身粗犷的形式和生动的语言博得群众的喜爱。清诗词虽上不及唐诗,但亦被称为词的中兴时期,诗艺高超,才华富丽,风格不拘一格,各有千秋。清初有三大家,陈维崧学苏辛、朱彝尊学姜张、纳兰性德学南唐二主。 清朝是由满族统治,与一直待在中原的汉族,文字不一致,生活习惯大不相同,

【经典范文】课前演讲稿:纳兰容若

课前演讲稿:纳兰容若 刘运烨:今天呢,我们两个人给大家介绍一位词人——纳兰容若。可能听见这个题目大家的期待值就会降低很多。而且其实呢,说实话。本来是没有想这么正式的。后来看到前面赵曼羽、王薪睿他们两个人都准备的非常用心,也都很成功。所以我们两个商量之后,从演讲效果的角度出发,对于这次整体格局做了一个新的尝试。这个发言目的不仅仅是让大家了解一位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同样想让大家对于文字或者说是语文有一个更加特别的认识和印象。 王嘉珩:咱们从套路开始。在平时的语文课上,假如我们想要去学习,去了解一个诗人,首先就是对他生平的一个简单介绍。 【PPT翻页——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出生于1655,死于1685。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代词人,一度因避讳当朝太子的本命保成而改名纳兰容若之后又改回纳兰性德之名。 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以“真”取胜。写景传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换位】

刘运烨:好了。我看大家也有点犯困是吧。下面来换一个打开方式。可能在座很多女生都追过一个电视剧,叫《寂寞空庭春欲晚》。就是郑爽演的那个。讲的呢,是一个男一男二争女一的狗血剧。今天要说这个人就是男二,纳兰容若。剧中有一句词红极一时“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也的确是纳兰的名句之一。 【PPT翻页——剧照】 看这个照片啊,真是温文尔雅、冰雪聪明、灵光四射、妩媚动人。真相却是一个大写的卖家秀。 【PPT翻页——预警】 3、2、1. 【PPT翻页——照片】 王嘉珩:停停停,咱回归正题。 【PPT翻页——生平题目】 文坛一直有一个说法,可能很多人也都听说过,叫“文史不分家”。每次学习古诗词前,都应该先去了解一下他的经历和过往。下面我就来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PPT翻页——介绍内容】 不似陆游、杨万里这样家境贫寒的墨客,他是高贵的。天生富贵。父亲乃当朝重臣大学士纳兰明珠,其母更贵为皇

纳兰容若诗词

纳兰,不只是爱情

说到纳兰,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纳兰容若,而许多人知道纳兰,却是通过了那些带着“戏说”成分的影视作品而知道的,真正读过纳兰词的人都几个?更不要提背了,所有的人恐怕抓几个人出来,也许只是知道“人生如之如初见”这样的一句而已吧,而且还错认为是在说爱情的词句。 是这样的可悲,纳兰的灵魂,纳兰的风骨,都在慢慢的随着娱乐至死的时代而渐渐地远去。 看到现在的一些诗词书,其实许多人都是不懂得纳兰的,在作品中也多少增加了一些读者所喜闻乐见的东西,从而破坏了整体的图书的美感,也导致了现在的这种“纳兰热”的现象,纳兰热是一种好的现象,但是当纳兰变成了众人所娱乐的对象,当街角的大妈都在仿佛如讨论韩国肥皂剧一般讨论纳兰的时候,我知道,我们那个真正的纳兰其实是死了。 变得更加的小众起来,他们不屑和这些世俗的大众化文化融合,也无法融合,在面对所有人的不解之中去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对文化的再造所带来的一切痛苦。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这个时代,不仅仅是因为娱乐,更多的是没有一本真正的可以称之为研究纳兰的大众化兼学术化完美结合的一部作品的出现,将纳兰文化真正的以系统化的方式传播着所有读者的图书。 就这样,我们等了多少年,终于等到了这部《纳兰容若词传》。在看到她的第一眼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书值得买,在淡淡的封面上面,是一种文化完美的融合,古朴典雅,却不是去原本的古典意味的同时尽量的考虑到了所有的读者,采取了现代最完美的设计理念。在我这样对图书整体设计非常读者的面前,她是无可挑剔的完美杰作。 如同书中的那个人一样,完美,典雅。 永远如同一只淡然的孤鹤。 纳兰,那个人,终将在所有的人面前展现他的孤独,他那高傲的精神,他那纯真如稚子的性格,他那完美的追求和他那感人的爱情。 书中采取了不同于其他书的模式,用了十幕来完美的诠释了纳兰的一生,那完美的一生。 如腰封上面所写的那样:彗星般的人生,可以短暂,但绝不暗淡或沉沦。 在这本书中,我们所看到的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想象中的纳兰,他将向世人展示的另一种完美。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及其词赏析

清词之盛,史称中兴,在芸芸优秀词人当中,人们把纳兰容若、朱竹诧、陈其年并列为三大词人。纳兰容若本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出身名门,其父是康朝名臣纳兰明珠。纳兰容若天资过人,精通经史,擅书道,工丹青,又善骑射,文武全才。纳兰容若十七岁入太学读书,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进殿考进士,成绩优异,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官职,后升为二等,最后升为一等。在当时,纳兰容若是人人羡慕的旷世奇才。作为当时康熙身边的御前侍卫,随康熙游历四方,和唱诗词,深得皇上器重。不过,在纳兰容若心中却厌倦庸俗的官场生活,无意功名富贵。 人无完人,纳兰容若的一生得到了常人所没有的富贵与地位,但他失去的远远比他所得到的来得重要。纳兰容若少年之时恋上了某位女子,可惜后来这位女子被诏入宫中作康熙妃嫔,天子夺了心中所爱,作为殿下之臣又能如何?古代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纳兰容若在十七岁时与卢氏成亲,刚开始的时候还没走出恋人入宫的阴影,后来相处之下渐生情愫,少年夫妻恩爱不在话下。无奈天意弄人,结发之妻却在她双十年华时病逝而去。自古诗人、词人俱是风流不羁,至情至性,受到如此沉重的精神打击,纳兰容若对名气、地位、富贵更无心一顾。续弦,却难圆旧梦,若不是对那份感情的执著,那些哀婉凄伤的词句便不会出现了。纳兰容若始终无法忘记与亡妻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他的内心充斥着矛盾、压抑、痛苦、悲观,一天天憔悴消瘦,在康熙二十四年暮春,他一病不起,溘然长逝,终年三十一岁。 纳兰容若博学多才,尤以词著称于世。传世的《纳兰词》是纳兰容若毕生词创作的总集,当时的文人学士俱有高度评价,在民间“家家争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当代,有不少评论指纳兰词“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纳兰容若的词多以抒发友情与爱情,没有描写祖国河山如何美好,也没有描写民间百姓如何疾苦。“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文人雅士写诗写词最重要的是发乎自然,情感真切,人类之间的情感是最为微妙的,能够在情感上有此境界的史上不多。 翻阅《纳兰词》满目皆是愁、恨、泪、惆怅、断肠……单是一个“愁”字也用了九十多次,而每一个“愁”字在不同的词中意思也不同。纳兰容若一生所作甚多,只能选出部分我所喜爱的作品并稍作简释,由于古代诗词大多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不同的看法,细细品味,自有另一种感觉。闲话少叙,下面就来赏析一下纳兰容若的绝妙文笔。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这首词是容若悼念亡妻所作的,词句色调以青白为主,透出淡雅、悲伤感觉,概叹世间美好的事太短暂了,希望青春与爱情能够得到永生。)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纳兰性德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生平简介 纳兰容若即纳兰性德,是纳兰明珠的儿子。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人物生平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成长经历 御前侍卫

写纳兰容若的高考作文

写纳兰容若的高考作文 【篇一: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纳兰性德】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纳兰性德 美丽的绝响――论纳兰性德的词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词人,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但 若论才情卓异,令词成就斐然,独成一家,却要数这位满族贵公子。纳兰词崇尚南唐后主李煜,语出天然,感情率真,时人无从追随。 纳兰性德因为尊贵的出身、短命的一生(仅活了三十一岁)和“天分 绝高”(况周颐《蕙风词话》)的才情引人瞩目,正是他,为小令词 在清代词坛上弹奏了美丽的绝响。 词在宋代获得成熟发展后,经历了元、明的衰落,到清代重又繁荣,这种变化与时代风气的变化密切相关。尽管清词的中兴与唐末宋初 宋词的兴起有着一些相似的背景,但这一文学样式在清代仍然展现 了不同的特点与风貌,象小令词这种体式,经过纳兰性德的五彩笔,将比兴的手法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写景状物更趋细腻,语言风格 更显活泼。词历经清代已渐趋式微,纳兰时期的清词可以说是词发 展史上绽放的一次最后的璀璨。 情真,情深,令人回肠 初识纳兰,不在历代词选里,在一本武侠小说里(梁羽生的作品 《七剑下天山》),叙述一位闯入禁宫的江湖侠女结识了当时的相 国公子纳兰容若(性德字),与之心灵相通,诗词唱和,但苦于地 位悬殊,最后侠女挥了慧剑,远走江湖。故事情节算不得离奇,但 嵌于故事当中的几首纳兰小词却让我十分沉醉。不懂词为何物,甚 至不懂词之真义,却能为这些文字构造的某种意境所吸引,这是中 国文字的特质,而这几首纳兰词也契合了当时“强赋新词”的少年情怀,因而,象“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沁园春》)、“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摊破浣溪沙》这些词句竟 能记诵。 纳兰出身贵胄,是康熙朝相国明珠之长子,其生活经历很平静,除 了前妻亡故和几次出使边陲,无多周折。但他是一个天生敏锐而善 感之人,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此种情形就象是窗外花落,有人茫然 无所觉,有人伤春悲秋,而有人则宛如感到此花坠入心波,荡起涟漪,其层次粗微因人而异。优厚的物质生活不但无法让纳兰满足, 反而感觉到难言的压抑:“羡煞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金

纳兰容若诗词集教学文案

纳兰容若诗词集

纳兰容若诗词集 【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决。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出塞】 今古山河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浣溪沙】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一片晕红才着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南乡子-为忘妇题照】 泪咽更无声,止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 【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江城子-咏史】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学者。纳喇氏,字容若,号饮水。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风光: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编辑一处,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词人性格: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

纳兰容若诗词精选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会饮牛津,相对忘贫。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浣溪沙》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蘋洲。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菩萨蛮·回文》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剪一丝红,红丝一剪风。

《昭君怨》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寞锁朱门,梦承恩。 《青玉案·人日》 东风七日蚕芽软,青一缕、休教剪。 梦隔湘烟征雁远,那堪又是,鬓丝吹绿,小胜宜春颤。 绣屏浑不遮愁断,忽忽年华空冷暖,玉骨几随花换。三春醉里,三秋别后,寂寞钗头燕。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简介: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先祖原为蒙古吐默特氏,因攻占纳□部,以地为氏,改姓纳□——即纳兰。17世纪初为清太祖努尔哈赤降伏,后属满洲正黄旗。其父明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康熙非常赏识他的才干,曾委派他到黑龙江呼伦,查勘沙俄侵扰情况,并安抚达斡尔边民。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纳兰性德的词集《侧帽集》于康熙十七年(1678)问世,时年仅24岁。继而,另一词集《饮水词》在吴中刊行。而综合编纂他诗、词、文、赋为《通志堂集》的,则是他的汉文老师徐乾学。 他的词集问世后,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曹寅语)的局面。这不仅因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郑振铎语),其思想的深沉,风格的清新,抒情状物的不落窠臼、别开生面,也是重要原因。 纳兰性德性澹泊。在涉猎汉文学传统时,他将李白、陶潜奉为楷模。视功名权势如敝屣,视相府长子、御前侍卫的地位为难以解脱的束缚,不到30岁竟“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产生了“海鸥无事,闲飞闲宿”的出世之想,这种心绪给他的作品涂上了一层浓重的哀愁。思乡、思亲、思友的主题,词集里多有所见。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 王国维论及纳兰性德时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不仅指出了他在中国词坛上的历史地位,而且概括了他的个人风格。 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起了联络海内词客的重要作用。其词风格接近李煜,有清朝李后主之称。所写词清丽婉约,格高韵远,颇具特色。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银床①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②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回廊③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简析一】 【说明】 纳兰词中多次提到“回廊”,其必有所实指,但又难以确知,惟其必是与一段恋倩有关,这是确定无疑的。本篇中“回廊一寸相思地”再次写到了这令诗人伤心断肠的地方,而且 从结句来看,那段恋情的逝去己十年之久,岁月忽忽,然而往事肋厉。此中况味使诗人依然难以忘怀,可见他的情痴,亦一可见这段爱情的创痛实在太深太重了。 【注释】 ①银床二句:银床,指井栏;一说为辘轳架。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仇兆鳌注:“朱注:旧以银床为井栏,《名

纳兰性德诗词名大全

如梦令清平乐青衫湿生查子相见欢昭君怨如梦令如梦令 长相思相见欢清平乐弹琴峡 题壁 鹧鸪天 生查子鹧鸪天鹧鸪天点绛唇咏风兰点绛唇蝶恋花木兰词卜算子新柳采桑子采桑子酒泉子蝶恋花 采桑子画堂春浣溪沙浣溪沙 采桑子采桑子采桑子采桑子 采桑子采桑子临江仙寒柳减字木兰花 柳枝词秣陵怀古浪淘沙菩萨蛮 采桑子采桑子浣溪沙记征人语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浪淘沙河传采桑子 南乡子为忘妇题照菩萨蛮菩萨蛮菩萨蛮 菩萨蛮蝶恋花菩萨蛮菩萨蛮 菩萨蛮高楼望月菩萨蛮菩萨蛮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盛京满庭芳 浣溪沙梅花落江行临江仙 于中好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 妇生辰 如梦令如梦令金缕曲慰西溟天仙子渌水亭秋夜浣溪沙眼儿媚咏梅汤泉应制 扈驾西山朝中措拟冬日景忠山应 制 摊破浣溪沙 浣溪沙姜女庙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踏莎行浣溪沙 蝶恋花谒金门减字木兰花新 月 虞美人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浪淘沙望海好事近山花子清平乐采桑子浣溪沙浣溪沙生查子荷叶杯浣溪沙浣溪沙菩萨蛮虞美人秋夕信步临江仙虞美人曹子建七哀拟古折杨柳拟古 梦江南虞美人虞美人鬓云松令 沁园春南乡子天仙子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玉连环影落花时采桑子采桑子九日 南楼令塞外重九点绛唇黄花城早望菩萨蛮菩萨蛮 清平乐清平乐发汉儿村题壁于中好于中好 于中好百字令宿汉儿村浣溪沙浣溪沙 浣溪沙浣溪沙南歌子古戍风流子秋郊射猎清平乐琵琶仙中秋望江南咏弦月浣溪沙 赤枣子临江仙景山蕉园 净业寺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有怀 荪友 梦江南清平乐忆梁汾 渔父于中好咏史采桑子点绛唇

减字木兰花临江仙孤雁汤泉应制汤泉应制扈驾马兰峪赐观温泉恭纪十韵扈跸霸州雄县观鱼柳条边班婕妤怨歌茅斋芳树密云 古北口中元前一夕枕上偶成拟冬日景忠山应 制 山海关 兴京陪祭福陵玉泉十二韵玉泉南海子南海子南海子汤泉应制入直西苑 菩萨蛮于中好于中好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明月棹孤舟海淀拟古拟古

纳兰性德诗词集

LOGO 纳兰性饨诗词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纳兰性德”相关的作品23篇。 (纳兰性徳)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徳)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徳) 萧萧儿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蛉下早弦。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纳兰性徳)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己成灰。 (纳兰性徳)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结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纳兰性徳)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颱,痴数春星。 (纳兰性徳)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性徳) 正是辘轴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纳兰性徳)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萸yi (茅草的嫩芽,形容美人手的洁白柔嫩)。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 (纳兰性德)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纳兰性德词集

纳兰性德词集 长相思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 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 还睡 解道醒来无味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清平乐 泠泠彻夜 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处也 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 人随雁落西风 唤取红巾翠袖 莫教泪洒英雄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菩萨蛮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 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 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 残星拂大旗 采桑子 一 而今才道当时错 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 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 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 落尽犁花月又西 二 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 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 梦也何曾到谢桥

三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 吹落娇红 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 不及芙蓉 一片幽情冷处浓四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 月度银墙 不辨花丛那瓣香此情已自成追忆 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 十一年前梦一场 临江仙 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 层冰积雪摧残 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 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 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 吹不散眉弯 酒泉子 谢却荼蘼 一片月明如水 篆香消 尤未睡 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 休傍阑干角

最愁人 灯欲落 雁还飞 浪淘沙 红影湿幽窗 瘦尽春光 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还惹思量 莫道不凄凉 早近持觞 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 瞥遇回廊 鹧鸪天 背立盈盈故作羞 手挪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 待得郎归恨却休 云澹澹,水悠悠 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 断岸垂杨一叶舟 浪淘沙 夜雨做成秋 恰上心头 教他珍重护风流 端的为谁添病也 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 密愿难酬 珠帘四卷月当楼 暗忆欢期真似梦 梦也须留 蝶恋花

纳兰性德的评析欣赏

【内容提要】 纳兰性德的词作充满了凄婉哀厉的情调,形成了个人与社会现实十分明显的矛盾。从纳兰性德的身世及其有关爱情的词章中,可明确看出他个人对爱情的态度和观点,他对封建社会制度下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樊篱、追求个人幸福、争取婚姻自由的行为是同情和赞扬的。 纳兰性德是我国满族历史上第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词人,同时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他是隶属正黄旗的满族人,他所在的家族也属满族一个著名的显赫部族。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大学士,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声威显赫的著名官僚,曾任康熙的内务总管、弘文院学士,后又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这是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宰相之职。他为官声誉不好,在任职期间,独览朝纲,卖官鬻爵,大肆贪污受贿,为人极其贪婪。他“广置田产,市买奴仆”。“田产丰盈,日进斗金”。“簠簋不饬,货贿山积”。及至后来获罪,当朝廷“籍没其产,有天府所未有者”〔(1)〕。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要作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2)〕。索三指索额图,老明即是明珠。由此可见其冲天势焰。当然,明珠在朝廷如何翻云覆雨、弄权捭阖,不能由纳兰性德负责,但由此形成的优裕生活条件及特殊的社会地位却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纳兰性德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严格教育,他个人又具“豪迈挺拔之材,勤勤学问”〔(3)〕。他与大多数纨袴子弟不同,对荣华富贵的生活并不十分热衷,也不像许多八旗子弟那样,整日追求声色犬马,沉湎于风花雪月的温柔乡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将个人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钻研经史之中。他学习的刻苦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即使有病在身,也丝毫不松懈。“偶有管见,书之别简。或良朋莅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三、四年,遂成卷”〔(4)〕。17岁时,入太学就读,一年后,首次参加乡试即中举人。来年会试,却因 患“寒疾”在殿试的关键时刻不能参加,功亏一篑。为三年后再次参加考试,学习更加刻苦,并拜宿儒徐乾学为师。据徐回忆,“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黎明骑马过余邸,讲论书史,自暮乃去”〔(5)〕。22岁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高中二甲第七名,被授予三等侍卫之职,后晋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在清初,清廷对侍卫的选拔是十分严格的,能当上侍卫是十分荣耀的,首先家庭和父兄要为皇上宠信,而上三旗子弟则又受到格外优渥,因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自将之军,爰选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宿卫侍从”。在侍卫中,又以殿前侍卫最为尊贵,这种职务“多以王公胄子勋戚世臣充之,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满洲将相多由此出”〔(6)〕。康熙将纳兰性德选在身边,一再提拔,可见对其看重和准备委之以重任的用心。而纳兰性德也得以长期伴随皇帝身边,跟随巡视、狩猎,也时与皇上一起吟诵唱和,探讨诗文。由于他出众的学问和应对能力,深得皇上信任赏识。他在病重期间,康熙十分关心,不仅派遣太监时时查询病况,委派御医值班疗理,还“亲处方药 赐之”;病逝后,又遣使赐奠,恤慰有加,从这可以看出康熙明显的眷顾之意。几乎可以肯定,如果 不是英年早逝,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一条通向将相仕宦的云衢大道。 纳兰性德虽然过早逝世,但在短暂的一生中,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词作尤为出色。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梁启超谓“容若小词,直追李主”〔(7)〕。把纳兰性德与南唐二主相提并论,不仅说明了他的词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表明其词在格调和内容上也有与之相近之处。李煜是亡国之君,他的词充满凄婉艳丽的色调是很自然的,而纳兰性德出生于“康熙盛世”,有着高贵的血统和权势显赫的家庭,不仅是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宰辅之府的“贵介公子”,且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又有“一等殿前侍卫”的荣衔,虽然后来其父明珠 获罪被查抄,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家庭和个人却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红楼梦》中形容贾府兴盛用语)。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却也充满哀感顽艳的情调就不能不说是一个与社会现实有着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拼音版

画hu à堂t án ɡ春ch ūn ·一y ì生sh ēn ɡ一y í代d ài 一y ì双shu ān ɡ人r én 【清q īn ɡ】纳n à兰l án 性x ìn ɡ德d é 一y ì生sh ēn ɡ一y í代d ài 一y ì双shu ān ɡ人r én ,争zh ēn ɡ教ji ào 两li ǎn ɡ处ch ù销xi āo 魂h ún 。相 xi ān ɡ思s ī相xi ān ɡ望w àn ɡ不b ù相xi ān ɡ亲q īn ,天ti ān 为w éi 谁shu í春ch ūn ? 浆ji ān ɡ向xi àn ɡ蓝l án 桥qi áo 易y ì乞q ǐ,药y ào 成ch én ɡ碧b ì海h ǎi 难n án 奔b ēn 。若ru ò容r ón ɡ相 xi ān ɡ访f ǎn ɡ饮y ǐn 牛ni ú津j īn ,相xi ān ɡ对du ì忘w àn ɡ贫p ín 。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

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注释】 争教:怎教。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欢乐。蓝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 药成碧海难奔:《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宫,为月精。”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饮牛津:晋代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搓上,多资粮,乘搓而去。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故饮牛津系指传说中的天河边。这里是借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 【白话译文】 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