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以美丽**建设践行生态立县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将“生态美”作为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目标,市委、市政府将循环发展作为建设美好安康的主题。近年来,**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将美丽**建设作为践行生态文明战略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

一、美丽**建设的内涵和目标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建设生态文明的崭新时代,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生态文明已成为大家所公认的最高级别的文明形态,生态价值已成为普世价值。可以想象,如果自然生态,处处映入眼帘的都是满目疮痍,都是被破坏的山体、沟河、森林;如果我们人类活动的轨迹,随处都留下的是钢筋混凝土,随处都是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如果群众生活不够丰裕,百姓口袋鼓不起来,过着穷苦的日子;如果群众有病无良医、有子无优教,少无所育、老无所养;如果群众心理失衡,邻里邻居天天扯皮,必然与“美丽”不相匹配。一个县域的“美丽”,应该包括自然生态是否优美、人类活动成果是否能够传承、经济发展是否能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等方面。美丽**具体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内容。即:自然生态的原始美——以保护和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积极探索创新生态保护途径,通过整治改造、建设提升、长效管理等综合手段,建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达到自然生态环境全国领先。人文生态的艺术美——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按照景区结构和功能要素优化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将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有机融合,使城乡建设成果成为可以永续传承的艺术精品。经济发展的富裕美——以发展生态经济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循环工业、生态旅游,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达到城乡居民收入人均水平全省领先。保障健全的幸福美——以惠及民生为落脚点,落实好城乡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就好医、上好学和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问题,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进展,让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文明有序的和谐美——以生态文化创建为抓手,挖掘县域生态文化内涵,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省级文化先进县等创建活动,实施全民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让社会更加和谐。

二、美丽**建设的机遇和条件

(一)建设美丽**,其势已成。当前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人们的追求,**县已列入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将因为丰富的生态资源、巨大的生态产品供给潜力而迎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平镇二级路已经开工,平镇高速、安张衡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已列入规划,建设美丽**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二)建设美丽**,其时已至。**的生态环境本底很好,森林覆盖率高达84%以上,处处都是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田园景象,加上这几年的双创工作,天蓝地净的城乡面貌已清晰可见;我们的大交通瓶颈即将被打破,县内小交通环境全市最优,村村都通水泥路、通组公路硬化率达80%以上、连户路基本实现了全覆盖。饮水工程到户率达74%;城乡电网改造全面完成,供电质量有可靠保障;

借助陕南移民搬迁政策,规划建设安置社区14个,计划完成搬迁6600户,农民安全居住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98%、99.3%,分别是全市平均水平的99.5%、97.5%,群众致富的基础基本跟进了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加之这几年全县上下逐渐形成的“正能量”,不断发出的“好声音”,人心思齐、人心思干的氛围很浓,建设美丽**正当其时。

(三)建设美丽**,其景可待。通过美丽**建设这个载体,把县域当作一个大的景区来打造,把这里的山水保护得更好,使这里的风景更美丽,让住在这里的人更舒服、更安逸。把这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使群众在家附近就能挣钱,夫妻不再两地,让每个家庭更幸福、更富裕。把这里的城乡建得更漂亮,使所有的建设成果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让每户群众都住得更安全、生活更方便。把这里的社会治理得更有序,使公平正义、民主文明、礼仪孝廉入脑入心,让每个人的心灵更干净、群体之间更友爱、整个社会更文明。

三、美丽**建设的任务和重点

(一)优化县域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美丽**的本底。建设美丽**,必须保护和发挥好这一最具潜力的竞争优势。着力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整合环保、水利、林业、农业、国土、住建等部门执法力量,集中力量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毁林占林、开山建房、河道乱采乱挖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和事。扎实落实好生态修复措施,加快推进国家园林县城、全省绿化模范先进县、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县等创建工作,实施小水电生态基流监控制度和南江河禁渔、封山育林、禁猎、禁火保护,全面推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城乡垃圾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增加生态修复能力。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推进公益林、生态林、经济林建设和土地整理、中小河流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加强退耕还林管护,改善生态环境,彰显生态魅力。

(二)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优美、宜居环境是美丽**建设最直观的体现。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完善”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村制宜,认真实施好村镇规划、建设和整治工程,着力提升和改善城乡综合面貌。特别是要结合陕南避灾扶贫搬迁,着力打造一批基础完善、人口集中、产业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以双创为抓手,突出抓好城乡综合环境整治,采取综合措施,彻底解决集镇周边、公路沿线、中心村和重点村环境卫生脏乱差,县城和主干道沿线交通秩序混乱、乱堆乱搭乱建乱挖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村镇环境长效管理机制,采取农民自筹、财政补贴、社区物业管理等措施,实现城乡环境“六化”(

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有序化、便民化)目标。把村庄绿化与发展山林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相结合,以县城、集镇和村庄绿化片带建设为主体,以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为补充,提高城乡绿化综合效益,建设干净、整洁、舒适、美观的绿色生态家园。

(三)加强公共基础建设。按照县域景区化建设理念,结合保障房建设、陕南避灾扶贫搬迁、交通水利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多渠道、多途径争取项目,解决好基础设施问题,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持续推进,最终实现全覆盖、大改善。加快县城公共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县城路网体系,完善雨污分流和有组织排水管网系统,推进停车场、农贸市场、休闲广场、公共绿化、应急备用水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交通出行、饮水安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建设社区物业、休闲、养老等生活设施,促进供电供气给排水、垃圾统一收集处理、

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群众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公共服务。

(四)发展富民强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和推广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引导农业园区生态循环化改造,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富硒产品;强力推动山林经济和涉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猪、药、芋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建立突出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加快发展循环工业,以富硒食品加工、医药工业原材料基地为重点,持续推进县内循环工业孵化园区和“飞地”经济园区承载平台建设,出台支持生态成长型企业的扶持政策,培育规模、结构梯次衔接的工业企业体系。推动生态旅游与自然景观开发、农业园区、工业产品体系、城镇和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匹配推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发展,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健康养生、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农业、循环工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五)不断创新社会治理。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血缘和宗族为纽带的传统乡村社会结构和治理结构受到较大冲击,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迫切需要我们因势利导,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围绕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完善村民自治组织设置,加强农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水平。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给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关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把乡村特色文化传承保护作为美丽**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发掘、保护和开发农村优秀文化资源,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具有特色的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让乡村焕发生机和活力。结合“三联全覆盖贴心服务”工程,以双创和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广泛开展文明乡镇、文明示范村、文明家庭等创评活动,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摒弃传统生活陋习,大力倡导说文明话、走文明路、做文明事,努力形成邻里和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风尚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XX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一、指导思想 以临委发[2014]54号、临委发[2014]55号文件和六月三十日动员大会精神为指导,镇教育中心校进行了认真排查,科学安排,草拟了本单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案。从秋季开学起,将狠抓落实,有效推进,弘扬生态理念,倡导绿色文明,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工作目标 全面动员,在全校师生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开展多种创新活动,结合德育工作,环境教育工作,团队工作等,在师生中全面开展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为临泽镇生态文明建设尽自己应尽的责任。 三、工作步骤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单位的工作实际,拟定具体工作步骤。 1、成立创建生态文明工作领导小组 为使学校创建工作有保障,工作落实到实处,中心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学校幼儿园校园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和全体教职工会议,宣传、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创建工作有保障,按要求扎实开展。 2、拟定计划,宣传发动 利用秋季开学会,正式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各学校幼儿园设置宣传栏,对生态文明创建进行广泛的宣传。

四、工作内容 (一)制度完善、资料完整 1、资料收集归档。 有关生态文明创建的文件,会议记录,活动图片、教案、等可收集的各种资料,分类整理,单独建档。 2、相关制度。 制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等相关制度,并上墙公示。设立卫生监督制度,卫生监督员 (二)教育活动 1、学科教育。 有机渗透“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2、生态教育。 (1)每学期的班(团)队活动至少安排2次生态文明教育专(主)题活动 (2)开辟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宣传专栏,每月更新一次,对宣传内容照像存档 (3)语文、科学等相关学科对生态文明教育、环境保护等问题要开展专题研究,形成课题 (三)环境整治 1、校园生态。 各校园在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环境: (1)可绿化面积绿化率90%以上。

依法行政经验交流材料

依法行政经验交流材料 依法行政经验交流材料 狠抓制度保障彰显依法行政——市xxx局依法行政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近年来,市xxx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在市政府法制办的指导下,坚持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中心,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狠抓制度保障,坚持依法行政,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保障和促进了全市xxxx工作的健康发展。近两年来,获得市级以上各种表彰和奖励55项,四年两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连续8年被评为实绩突出单位。今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政府命名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今天市政府召开法制工作会议,借此机会,把我局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的主要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推进依法行政,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根本要求。近年来,我局不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注重落实,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xxxx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并从依法行政的源头抓起,进一步健全了法制机构、完善了各项制度,提高了全市xxxx系统依法行政水平,确保了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开展。 1、建立健全机构。按照市机构改革“三定方案”,我局设立了政策法规科,在人员配备上,设副科长一名,滤布科员两名,均为法律专业毕业;在办公配置上,购置了摄像机、照相机。政策法规科具体负责全市xxxx系统的依法行政工作。另外,市纪检监察局驻本局监察

机构负责指导监督依法行政、执法责任制和“两错”责任追究工作。今年,积极运作,申请成立了执法监察局,以强化xxxx动态巡查和各种违法案件查处,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加强了基层xxxx所建设,按照我局计划,用3年的时间,将全市的xxxx所分期分批地建设成为规范化、标准化的xx所。 2、认真组织依法行政。为了保证依法行政工作的稳定推进,逐步提高广大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我局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方案》、《贯彻行政许可法工作计划》。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我们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严格执法,使《行政许可法》在全市xxxx系统得到贯彻实施。以制度建设为突破点,加强规范化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行政许可配套制度,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出台了《对被许可人监督检查规定》、《关于听取行政许可申请人陈述申辩规定》等六项配套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法定条件实施行政许可,所有行政征收均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进行。今年3月,全国xxx委副主任xxx和xxx部副部长xxx先后带队来我局检查工作,对我局的政务大厅及行政管理工作给与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3、加强法律法规培训。 一是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学法和公务员培训。每年选派执法部门的干部参加xxxx部和省xxxx厅举办的法律讲座培训;在全市xxxx系统开展法律法规学习月活动,使全体干部职工普遍接受一次法律知识培训,及时掌握了国家、部、省厅最新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每当国家和部、省厅出台新的法律法规,我们都举办各种培训活动,据统计,全市xxxx系统干部学法和公务员培训每年人均达42学时,全市xxxx 系统干部队伍素质有明显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篇一:×××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汇报 立足×××建设生态镇 ——×××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镇以“保护青山绿水、构建生态××”统揽工作全局,按照“面向城市、经营农村、服务市民、富裕农民”的工作思路。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全镇的各项工作,以建设生态文明村镇为目标,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红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我镇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市西南面,距××市中心23公里。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97亩。辖2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54265人,其中农业人口32845人,占全镇总人口数的61%。镇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贵黄公路、清·镇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属城郊型生态经济重镇。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9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8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新增774元。 二、目标执行情况

(一)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保护水体为前提,以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管理、节约为核心,抓好×××水源环境的保护。通过实施“一基四化”的建设,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生产生活面貌有了大的改观,为×××水环境的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我镇落实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有:道路“村村通”工程,全 镇22个村均硬化道路连接公路干道,完成串户路104个村民组,硬化率达85%;生态能源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四改一气”,清洁能源占能源使用户的45%;居有所安工程,农户居住危房改造率达92%;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我镇加强滥砍滥伐和预防森林火灾的监管力度,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努力,我镇村镇宜林荒山绿化率达94%以上。另外,对农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引导农户抓好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工作;整脏治乱改差工程,我镇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向乡镇延伸的试点单位,认真抓好方案制作,落实好“精细化管理人本化服务”理念。主要以“整脏治乱改差”为突破口,以“三清八治三创建”为载体,着力抓好镇村两级的环境卫生建设,制定保洁制度,落实清洁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确保无“五乱”(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房屋乱建)现象发生,分别在××、××、××、××等村修建垃圾池,在实施“四

工业园区发展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工业园区发展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工业园区自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支持园区以来,已经从规划启动阶段,步入形态开发阶段和目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快速发展阶段。 三年来,在省政府、县委县政府及各县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园区的区位优势得到很大的发挥,并且在农科院和县科技局的帮助下,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及产品,发展了一批外向型企业,同时形成两个产业园区,即电力电器产业园和健康产业园,园区内新兴的如义兴铁塔、日新光伏等科技企业日益壮大。园区的区域性经济得到很大提高。从税收的100多万提高到的1200多万元,工业产值实现5亿元,比建区前增长10倍。 今天,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不断集聚着高新技术产业,认真回顾与总结过去的实践,为园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结验,为未来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与保障体系 建立园区之初,县委、县政府就将园区列为本地区发展重点,并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这里的区位优势、经济实力和科技人才优势,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新兴经济区。同时,决定组建园区党组、管委会、开发

公司,形成党、政、企三位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三年来,这个组织机构很好地适应了园区开发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出宏观调控、统一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 二、制定规划,提出重点建设目标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在市科委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园区先后制定了-2020年发展规划、“九五”计划及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经县政府同意实施后,有力调控了生产力布局,明确提出重点建设目标。目前,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建设起步区电力电器产业园和健康产业园,建成以电力电器为主的产业基地和健康产业基地。截止目前,入园企业已达21家。 在建项目5个,即将动工兴建项目9个。规划的实施不仅对生产力要素起到调控作用,也起到了很好的环境效果和生态效应。 三、促进科技、经济与金融结合 建区伊始,园区就提出科技、经济与金融要紧密结合的发展思路。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园区取得规模效益的有效出路。 科技与经济结合尤为典型。园区积极与渤海大学、农科院、畜牧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协作关系,这种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园区科技贡献份额由建区初期的54%,提高到目前的64%。 四、吸纳了一批科技队伍

[经验交流]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经验交流]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狠抓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全面提升我市“一服务两公开”工作水平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于XX年成立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组织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政务服务工作大局,切实履行部门职能,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增活力,着力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市“一服务两公开”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干部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机关效率明显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 一、重民主、聚合力,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执行力 (一)注重思想建设,提升党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学为先、干为本、和为贵、廉为美的理念,进一步加强了班子自身建设。几年来,我办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执行能力的首要任务,围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切实加强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年内组织党的知识、保密工作、公文写作、公文办理等几期业务培训班,提高干部队伍党性观念和综合素质。机关党委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共设置了4个党支部,有正式党员72名,今年共发展预备党员2名。 (二)注重发扬民主,发挥领导班子集体智慧。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党组会、主任办公会、办务会和办例会,人事安排、重大事项和开支的决策拍板,实行集中讨论、民主决策。 (三)注重领导分工和干部任免,充分挖潜力聚合力。领导班子注重围绕选好干部、配强科室人员两大任务,重点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重点工作、处理复杂局面等方面,认真分析干部在思想、工作、学习和作风等方面的表现,多次调整分管领导和充实科室人员,为准确选配领导干部、培养综合素质人员、优化科室队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树立了注重品行、注重实绩的良好用人导向,使整体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重管理、树形象,打造群众满意窗口 (一)大力弘扬创新、务实、奉献的政务服务精神,开展用心服务、细心服务、尽心服务的“三心服务”活动。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工作时限,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等各项制度,提升服务意识、业务能力,优化行政审批时限,极限压缩审查时间,大幅提高办事效率。经过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目前市本级保留行政审批项目654项,较2007年899项减少了27%。下放行政审批权有48个市级部门及审批项目502项,取消了市、县(区)本级14个部门涉及的24项审批项目。 (二)以“美丽钦州、清洁乡村”为载体,优化环境、提升效能、提高群众满意度。我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姓名:严莉班级:服艺111 学号:1115043017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力的同时,也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当代发展与消费的同时,要努力做到使后代人与自己的机会平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与环境、社会生产与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久治安。 1、调查对象:生活中所接触的人群。 2、调查方法:观察法、无记名随机抽样调查法。 (一)人民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 1.生态文明知识欠缺 人民不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针对人民是否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我们展开了调查。我们发现社会上大多数人生态文明知识欠缺,对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不重视。 2、人们某些行为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们乱扔垃圾、乱砍滥伐、随意焚烧垃圾、工厂乱排污水和有毒气体。二是浪费各种生活资源,如: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浪费水、浪费电,没有深层次的节约概念和行为。 (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

交流发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交流发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近年来,海南全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在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征程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坚持陆海污染同防同治、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健全河湖管理保护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 目前,海南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2017年优级天数比例达80.9%,全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5.6%,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0%。主要河流湖库、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分别为94.4%、96.6%。 一、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中央赋予海南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新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和法治思维,以立法巩固和扩大生态省建设成果,加强林地、土地、水域、海域、岸线、矿产、森林、能源等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立法,先后审议通过和批准了35件相关法规和法规性决定。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在总结“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明确了具体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修订了《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将砗磲纳入保护范围,对砗磲及其制品,从海上采挖捕捞到市场交易直至物流运输,作了全面禁止性规定。制定了《海南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加强源头防控,规范排放检测,强化防治违法责任。修订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

护与开发管理规定》,将海岸带范围内的部分陆地和部分海域依法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并提出严格管控要求,设立巡查制度。修订了《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完善环保基本制度,体现国家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新要求,加强污染防治措施,倡导绿色发展,突出生态建设。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2017年11月海南省五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议》。一系列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方面法规的颁布实施,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保护海南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和资源合理利用构筑起一道道法制屏障。 二、切实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扎实推动法律法规制度正确有效贯彻实施,努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 先后组织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及《海南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保护规定》等8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为提高执法检查实效,在检查前组织开展相应的调研和暗访工作,并将实地调研和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及征集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找出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同时,还在有关媒体和网站上发布执法检查公告,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和建议,避免了执法检查出现“灯下黑”的情况,使执法检查真正做到坚持问题导向,达到推动问题解决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监督工作实效。

绿色农业发展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绿色农业发展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一、主要做法 1、编制规划,强化监管。围绕生态示范区建设,结合我区农业的产业发展特点,我们先后编制完成了《县区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农药投入、病虫害综防规划》、《农 用薄膜使用回收规划》、《县区畜禽禁养区划分方案》和《县区畜禽养殖园区建设规划》,这些规划或方案的出台,为我区的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指明了发展目标及空间布局。同时,加快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规划》,加强对各类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的监测,保证农产品的优质安全。 2、加强宣传,强化意识。利用网络、《农家报》、广 播、电视等媒介,加强对绿色生态农业的宣传,使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成为各级领导、所有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共识;以万名农民素质培训为载体,加大对“两高”农药危害性的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参加农业部、省、市开展的 “生态衢州上海推介会”、浙江农业博览会、浙江(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等绿色农产品推介活动,通过展示展销,不老神鸡、一品红、阮小二香鸭等一大批绿色品牌脱颖而出,并已在省内乃至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3、抓好示范,分步推进。以保护农业生态,控制环境

污染,改善农田质量,确保生产安全为重点,通过实施“811” 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农田氮肥减量增效工程和沃土工程等四大农业生态环保工程,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对135家规模生猪养殖场进行排泄物治理,建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点5个、畜禽粪便集中处理 中心3个;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排污已基本达到排放标准,粪尿综合利用率达100,农村清洁能源率达。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全面禁止,秸秆利用量达万吨,秸秆利用率达到;推广平衡配方施肥30万亩次,全区化肥使用强度265公斤/ 公顷;农药使用量公斤/每公顷;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37467万公顷,综合防治率达。 4、依托优势,创优品牌。立足当地资源和市场优势, 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体系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无公害农业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普及工作,在全区建立了一品红椪柑、三元猪、营养稻米、茶叶等绿色无公害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以柑桔、粮食、畜禽、毛竹、茶叶、蔬菜、瓜果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引导和组织农业企业申报无公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治理,改善环境。努力探索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与合理排放途径,实施畜禽饲养场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度,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指导工作。指导各乡镇开展清洁能源利用工作,农村清洁能源率达;加强部门间协作,做好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工

2019政务公开工作报告3篇

2019政务公开工作报告3篇 工作总结指的是对过去某段时间、某个项目的工作总结,并从中找到缺点与不足。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2019政务公开工作报告3篇,希望大家喜欢! 2019政务公开工作报告(一) 20xx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xx县民族局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贯彻各项要求,及时、规范公开本部门政务信息,扎实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项任务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现将20xx年度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度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我局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作用,分工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等工作,督促按照八项制度做好主

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和程序,并做好材料送交、公开信息保密审查,信息更新发布等工作20xx政务公开工作汇报20xx政务公开工作汇报。 二、组织培训,规范信息公开 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条例》,提高对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条例》实施的领导。并将《条例》内容要求融入到业务工作中。组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熟练掌握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编制和发布,提高执行《条例》的能力,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的水平和质量。 三、完善网站,拓展公开形式 本单位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进行政府信息公开,同时在机关办公场所设置公开栏,公开单位职能、组织机构、办事指南等情况。为拓展信息公开渠道,我们充分利用全县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强民族工作的信息公开及宣传,为全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20xx年度,本年度未受理到依申请公开件,未收到公众申请要求公开的其它方面政府信息,也没有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件20xx政务公开工作汇报工作报告。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下步计划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

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个百分点。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45%.建成沿路(公路、铁路)、沿江(港)绿化带500多公里;建立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8个,面积万公顷;全面推进国土整治工作,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国土整治全覆盖;全市有2300多亩因采矿造成破坏的土地已列入恢复治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洋澜湖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梁子湖流域清理治理工作,有效恢复与保护了湖泊和流域的生态环境。 (三)人居环境有所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2%和40%;加大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排水管道长度达到 600多公里;加强了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交流发言材料教学内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交流发言材料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交流发言材料 近年来,在州委州府和州林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化内部改革、强化内部管理为抓手,勇于尝试,大胆探索,由单一经营管理逐步向依托天保工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转变,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一、生态优先,绿化造林,努力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方针,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培育,有效管理森林面积万亩,累计调减商品材产量万立方米,相当于少采伐天然林面积万亩;实施公益林建设万亩,其中人工造林万亩、封山育林万亩、飞播造林万亩;实施森林抚育万亩;培育云杉种苗万株,满足了工程建设造林用种苗需求;森林总蓄积达到万立方米,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长”。 在贯彻落实“绿化全州”行动和“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构建立体生态格局工作中,我局发挥林业专业队伍的优势,建设高原园林绿化植物推广试范园45亩,引种黄金槐、红叶桃、樱花、中华红叶杨等园林绿化树种20余种;人工驯化槭树、毛桃子、藏杏、变叶海棠等乡土绿化树种种苗、林间苗圃育苗面积达到120亩。在建设生态林业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发展林业产业,建设

民生林业。本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旅则旅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起了适合林情、企情实际的林业产业发展路子,以圃管护队为中心,充分利用高原地域优势和企业资源优势,发展林下资源开发,以园林绿化植物(花卉)、特色生态农畜产品种植、养殖为主的林业产业。注册成立特色农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申报获取了藏香猪、野生菌绿色食品生产许可证和有机食品认证;申请注册了商标;我局不但具备了参与全州生态绿化项目建设的公司平台、技术及资质优势,同时还培育有云杉、槭树、毛桃子、藏杏等乡土适生绿化树种优质苗木。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我局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四川省一期天保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森林防火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22项。 二、生态优先、转型升级,五大理念引领企业绿色发展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新形势下,我局以绿色经济转化为切入点,在推进国有林区改革进程中,谋求企业可持续的转型发展路子,以高原森林博览园、森林公园、植物园建设为抓手,着力于“制造绿色消费、创造绿色业态、实现绿色增长、谋求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索“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县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材料

生态文明县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材料 生态乃生存之本,环境是发展之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立足生态优势、创建生态大县,既是我县自觉服务长株潭“两型社会”核心试验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责任所在、使命所在,也是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书写中国梦我县篇章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 一、深化执政理念,自觉担当生态使命 近年来,我县县坚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所需。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和部署,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绿色湖南”和“两型社会”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建设“美丽幸福岳阳”的总动员。我县作为“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和“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理应响应中央、省、市的号召,担当率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光荣使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责任所在。我县县地处省会长沙一小时经济圈内,版图面积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五,境内有过境193公里的汨罗江和20余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覆盖率达%,比长株潭地区高近10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位于全省前列。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为长株潭城市群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补充碳汇资源,减少重金属污染,拓展环境支撑区域,起到十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意义十分重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竞争所逼。随着拼政策、拼资源、拼成本增长方式的转变,优美的人居环境逐渐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优势。到2013年为止,全国已有12个省市的55个县市区获得“国家生态县(市、区)”命名。目前,湖南省虽然没有一个县市获此命名,但浏阳等县市已启动了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我县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在生态,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获得先机,就必须把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效益和生态品牌,否则发展又会慢人一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民心所向。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质量、原生态生活环境的追求日益强烈,都期盼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近年来我县生态建设虽然小有成绩,但生态基础条件落后、生态资源保护不力、生态整治容易反弹、生态修复任务艰巨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必须顺应民意,下决心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机遇所赐。从战略布局看,长株潭城市群正在成长为国家重量级经济板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板块。我县已进入长株潭城市群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并被视作“一肾两肺”生态规划的“左肺工程”,生态地位和作用将会更加重要。从宏观政策走势看,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如果错失良机,不但难以积蓄能量后发赶超,今后还须付出更大的发展代价和生态建设成本。基于以上几点理由,我县必须主动担当历史使命,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描绘生态蓝图 生态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图和纲领。为提供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指南,我县邀请湖南农业大学生态研究所高标准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重点从三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一是划分功能区域。根据我县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要求,以及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按照“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城市精致、乡村美丽、人民幸福、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定位,对全县生态功能进行科学合理分区,其中:按生态功能将全县分为生态调节、产品提供、人居保障三大功能区域,按主体功能将全县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大功能区域。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坚持和谐发展、环境优先的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在发展基础上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坚持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原则,构

政务公开典型发言材料

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政务公开工作 典型发言材料 伊和乌素苏木党委书记傲特更吉日格乐 2012年7月2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按照市、旗两级政务公开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生态草原,和谐伊和乌素”建设目标,以公开规范服务,以服务强化公开,把开展政务公开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突破口和有效载体,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苏木依法行政和民主执政水平,有效促进了苏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下面,按照本次会议安排,我就伊和乌素苏木在做好政务公开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向与会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伊和乌素苏木地处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西北部,境内有鄂尔多斯最长的内陆河---摩林河。“伊和乌素”系蒙古语,译为“大水”,有可利用优质天然草牧场820万亩,水浇地11.8万亩。苏木下辖12个行政嘎查,2个社区。户籍总人口22000人,其中蒙古族5120人。 近年来,苏木党委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并把政务公开工作规定、要求和有关文件的学习摆在突出位置。一是坚持以

会代训。通过苏木全体职工大会等会议,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政务公开会议和文件精神,分别组织党委成员和全苏木干部职工学习政务公开知识和有关要求。二是抓好集中学习。把政务公开工作的学习列入苏木中心组和全苏木干部职工学习的重要内容,明确学习重点,加强学习考核,促使学习制度化、规范化。 为确保政务公开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并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我们采取了以下两个措施: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实行政务公开,设立政务公开栏,LED电子屏。政府、各二级单位、嘎查委员会都设立了专门的政务公开栏,并按要求规范公开内容与程序。二是定期公开,政府、二级单位每半年公开一次,嘎查社区委员会每季度公开一次。为推动“四权四制”与政务服务协调发展,切实做好政务公开工作,苏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基本形成了完善的政务公开工作的制度体系。在做好政务常态工作的同时,我们重点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五个保证”来完善政务公开机制。我们始终坚持做好政务公开首先要抓好村务公开的理念,通过“五个保证”来完善村务公开机制,以嘎查村务公开促进苏木整体政务公开工作。第一个保证是要有一个公开机构,将村务公开工作摆上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汇报材料(定)

济宁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济宁市委济宁市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1日) 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接壤,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著称,现辖12个县市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80.5万亩;总人口84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76.9万人,占68.4%。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42.8亿元,财政总收入33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50元。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农民群众建设幸福生活美好家园的新期待,立足济宁实际,着眼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了以农民增收致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危房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为重点的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即鲁发…2011?10号文件,特别是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议后,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部署

要求和建设内容,对农村六大重点工程的任务目标、建设重点和实施措施进一步细化、实化和深化,把实施六大重点工程作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总抓手和突破口,坚持“大投入、大力度、大建设、大提升”,统筹谋划,精心实施,强力推进。 一、基本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指挥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的专门班子,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独立办公、实体运作的组织指挥机构和工程项目建设指导协调体系,各县市区也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市、县、乡三级都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编制了三年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全市上下形成了决策、执行、督导、考核相互衔接配套,上下贯通、左右相连、运转高效、推进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为各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深入宣传发动,营造社会氛围。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市、县、乡三级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调度会和现场推进会,市、县报纸、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各项重点工程细化量化为具体项目,明确建设目标和标准时限,制作新旧对比效果图表和声像制品,充分运用媒体、墙报、宣传

【生态文明经验】走节约集约之路 建生态文明之城---淄博市生态文明建设交流材料

【生态文明经验】走节约集约之路建生态文明之城---淄博市生态文明建设交流材料走节约集约之路建生态文明之城 淄博市位于山东中部,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全国16个工业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的城市之一。淄博还是一座独具特色的组群式城市,城镇化率达到64.8%。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7.2亿元,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518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6.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超过2.8万元和1.2万元。 增强忧患意识构建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淄博作为我国近代以来工矿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上百年的持续开发,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74亩,远低于1.07亩的全省平均水平,是山东省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市。对淄博而言,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成败。 近年来,淄博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资源忧患意识,按照“管住总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着力推进内涵挖潜改造,初步构建起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长效机制,为全市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我们坚持把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淄博市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破解难题,督查调度工作开展。 注重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引领作用,将建设用地地均GDP 和GDP增长率、新增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土地供应率、土地有偿使用率、土地招拍挂率、有效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等七项指标作为重要评价标准,纳入对区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对耕地保护不到位、存在严重土地违法行为的区县、镇(办)实行“一票否决”,有效地提高了各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新管矿思路提高资源节约利用水平 淄博矿业有着长达百年的辉煌历史,为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形势下,我们积极创新发展思路、调整战略布局、优化资源管理,加快推动矿业经济向绿色循环和集约高效方向发展。 稳定资源供给,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淄博地区除石灰石外,其他主要矿产资源几近枯竭,成为影响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我们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在做好内部挖潜文章的同时,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到新疆、内蒙古、贵州以及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等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和国家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有效拓宽了资源供给渠道。2009年,淄博宏达矿业有限公司成功并购秘鲁邦沟铁矿,该矿已探明储量9.53亿吨,远景储量30多亿吨,是目前山东省最大的境外资源开发项目。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大力建设绿色矿山。坚持把保护生态

[经验交流]XX县推进生态扶贫工作经验材料

[经验交流]XX县推进生态扶贫工作经验材料发挥生态优势开辟脱贫新路——XX县推进生态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 “九分山,半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庄园”。崇义是一个的典型山区林业县,全县林地面积269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其中生态公益林94万亩、商品林175万亩;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县级第一;活立木蓄积量1400万立方米、毛竹1亿根,位居全省首位。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崇义县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好、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生态扶贫,探索了一条保护、开发与扶贫并行的生态扶贫新路子。 一、实施“三项工程”,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一是实施生态产业扶贫工程。落实“五个一”(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创新一套机制、扶持一笔贷款、提供一套服务)产业扶贫机制,先后投入3亿元,重点支持发展刺葡萄、南酸枣、蔬菜、脐橙、油茶、毛竹、养蜂等七大特色扶贫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刺葡萄万亩,带动贫困户4000户;油茶万亩,带动贫困户2140户;蜜蜂万箱,带动贫困户1120户;低改毛竹林10万亩,带动贫困户1250户;脐橙万亩、蔬菜万亩、南酸枣1万亩,带动贫困户2290户。二是实施生态补偿扶贫工程。20XX年兑现生态补偿资金万元,全县有990户2800名贫困人口享受了生态公益林补偿,人均增收240元,生态效益和贫困人口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安排150万元生态护林员管护资金,将解决150名贫困户人员就业。三是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把森林质量提升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整合扶贫和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资金,优先安排贫困村、贫困户林地改造。鼓励造林大户、公司企业、国有林场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承租、购买贫困户林地,增加贫困户资产性收入,并通过吸纳贫困户参与造林绿化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工作,增加贫困户务工收入。20XX年,全县有68户贫困户新造林亩,兑现新造林补助万元。 二、抓好“三类示范”,打造生态扶贫品牌。一是产业基地示范带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打造了一批上规模、上效益、带动能力强的生态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全县生态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建设规模生态林业产业基地46个,总面积8000亩,覆盖了全县16个乡镇,直接带动受益贫困户近2200人。如扬眉寺葫芦洞南酸枣精准扶贫产业基地采取“企业+科技+基地+贫困户”模式,通过“要素入股”“务工就业”“土地租赁”等方式,直接带动20多户扶贫户增收脱贫,并辐射带动全镇新种南酸枣1000多亩,带动75户贫困户受益。二是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全力扶持“齐云山食品公司”“君子谷”等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林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林业经济经营模式,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发展订单经济。如江西永乐林源公司采取“贫困户以补助资金折股金与企

政务公开工作情况的汇报与政务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材料汇编

政务公开工作情况的汇报 为了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勤政廉政的监督制约机制,密切与移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我局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根据县纪委、县监察局的要求,现就我局今年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近年来,我局始终遵守党的纲领和政策,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和《全而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以保障移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移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公正便民、依法行政、勤政廉政为基本要求,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提高移民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和公信度,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二、基本措施我局通过对源头治腐工作进行口查,回头望等活动开展,使政务公开成为一项长期基本制度,并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平台,完善机关制度十余项。使公开的渠道更加广泛,公开的形式更加多样,公开目录清晰、详细,公开的内容全而、具体,使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移民局与移民群众沟通的渠道更加畅通,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做到让领导放心、全县移民满意。 三、公开内容 1、基本情况、年度工作目标及执行情况; 2、机关经费收支及执行情况; 3、部门预算及执行情况; 4、上级政府或部门下拨的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 5、资产处置的申报、程序及结果,政府采购的程序、结果等; 6、直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7、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8、有关人事任免、公务员录用以及聘用人员使用情况; 9、行政审批等行政许可事项的依据、程序、标准、时效; 10、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11、工作守则或职业规范、勤政廉政等。 四、工作步骤 1、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要求制定移民局政务公开工作方案,成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 ,搞好宣传工作。 第1页共5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