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圆教案

第十单元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教学难点:画规定大小的圆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找圆,感知“圆是曲线图形”。 1、出现一组圆形图片,学生欣赏。 2、摸圆:把圆形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让学生摸出圆形,并说说你怎么会这么准确地摸到圆? 3、找圆:师:其实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大屏幕出示你知道吗图片。) 4、画圆:(1)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线、图钉、圆形物体等工具,组织学生选择其中的工具画圆,边画边思考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2)交流:圆与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总结:圆是曲线图形。(3)学生展示自己是借助什么工具怎样画圆的?注意最后请用钉子和绳子画圆和用圆规画的同学介绍。(4)师:刚才,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画出了这么多的圆。你觉得用什么工具画圆最方便,最标准呢?(圆规)下面我们大家就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二、动手实践――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1、认识圆规,介绍构成。 2、学生自主尝试用圆规画圆。 3、评一评,议一议。师:同学们完成得真快。下面请同一小组的同学,把你们作品放在一起,比一比,用一句话评价一下同桌画的圆,好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讨论: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有大有小呢?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位置不同呢?师:我也发现有几个同学画得不够圆,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了?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画圆的注意点。媒体演示画圆的方法。 5、画规定大小的圆:教师:请你想不想用正确的方法再画一个圆?但老师又一个要求:你能想办法使我们班每个人画的圆都一样大吗? 6、师:你能想办法测量一下你的同桌画出的圆是否符合要求?教师:课本中还介绍了相关的一些概念,请打开课本到94页,自学例2下面的一段话。 7、学生汇报。师:从课本

中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8、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出示练一练的第

1题。注意让学生说明怎样想的?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想法吗?三、合作交流――议圆,进一步探索圆的特征。 1、出示研究

的要求和问题:先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再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在小组里讨论:(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由什么关系?(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先独立活动,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注意选择代表

性的发现。 2、学生汇报。 3、小结: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发现了圆的这么多的特征,看来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探索,善于研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四、回顾总结,点拨学法――引发再思考。

1、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圆。通过学习,你对圆有了哪些认识?在研究圆时,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让学生先回顾学习的过程,再交

流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4、教师: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

收集了一些图片,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5、引发思考:圆不

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而且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旅客方便,想一想,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比如车轮,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吗?课后思考,我们下节课研究。四、布置作业:完成练一练第2题,练习十七第2题。

第二课时圆的认识练习课教学目标:通过练习提升学生对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学生介绍已经知道的圆的知识,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圆心、半径、直径。揭示课堂――圆的(再次)认识。

二、圆的再次认识。⒈感受半径决定圆的大小。⑴按要求画圆。出示练习十七第2题。自己画;媒体出示画圆的方法;仿照画法规范

画圆,提醒学生们在圆中标出半径或直径。⑵快速画圆。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同桌比较圆的大小;量出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多少,

同桌交流。⑶画最大的圆,出示练习十七第4题。在正方形内快

速画圆;同桌比较圆的大小,合作量一量圆的半径;画一个最大的圆,交流半径是20毫米的理由;想一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师在“半径”两字的右侧板书:决定圆的大小)⑷利用数据比较圆的大

小(班级交流)。出示练习十七第5题。⒉感受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⑴分步出示练习十七第6题。指名回答问题。⑵同桌说说填填第⑵问,班级交流移动的方法。⑶独立完成第⑶问,指名学生在屏幕上指出圆心的位置。⑷问答第⑷问。教师在圆心右侧板书:决定圆的位置。⒊感受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⑴出示练习十七第7题。⑵同桌合作完成。⑶班级交流你的发现: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图中量直径的方法和道理。⒋欣赏生活中的圆。⑴自然现象中的圆。

⑵工艺品和建筑物中的圆。⑶运动现象中的圆。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⑴看板书,总结全课。⑵布置作业。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第三课时圆的周长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操作探究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教学难点:掌握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教学准备:圆片、线绳、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圆的周长: 1、认识圆的周长:以学生熟悉的自行车车轮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经验出发,观察思考“三种不同规格的自行车轮子,各滚动一周,哪一种车轮行的路程比较远?”明确“车轮滚动一周行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车轮的直径越长,周长也就越长。” 2、揭示课题:圆的周长。二、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尝试操作:你会测量手中这个圆的周长吗? 2、交流测量方法并演示,教师按照学生交流点击相应方法提示。。 3、小结共同点,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三、探究圆的周长:1、模拟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测量对象圆的周长(厘米)圆的直径(厘米)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 2 3 4 2、分析数据: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和周围同学得到的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组织学生交流。 3、认识圆周率:(1)揭示圆周率: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是个固定不变的数,就是圆周率,用π表示。(2)自主阅读。(3)交流:通过阅读,你有哪些收获?进一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4、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在探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间的关系后,学生自主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并交流。通过小结明确计算圆的周长所需条件。四、运用练习:五、课堂小结

圆的周长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 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 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 教师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 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 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

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算一算最后它们都跑了多远?探究新知(一)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二)测量验证。 1.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 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② 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2. 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②观察数据,对比发现。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3. 比较数据,揭示关系。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三)介绍圆周率。 1. 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 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 小结(四)推导公式。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 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 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

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 钟面直径40厘米,钟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 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5. 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圆的周长练习教学目标:用“直接尝试法”探究“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⑴出示情境图。⑵介绍解决方法。1:251.2÷3.14=80(米),因为c=πd,所以只要用周长除以3.14,就可以算出直径了。 2: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X×3.14=251.2,然后解方程。⑶沟通两种方法间的联系。师生一起解方程:x=251.2÷3.14,x=80 。观察解方程的第二步“x=251.2÷3.14”和算式“251.2÷3.14”比较,感悟算术方法解答和列方程解答相通的地方。⑷联想。想:算出圆的直径有什么价值。可以算出半径,80÷2=40米;还可以算圆的面积;根据圆的直径找出圆心;画出圆。

二、多种练习,内化知识。⑴独立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⑵解答练习十八第6题。独立解答,班级交流。注重解答方法的思路交流和作业格式的指导。⑶解答练习十八第8题。学生解答中出现两种答案:一是21棵,二是22棵。引导学生画图验证,理解确认正确答案是22棵。三、作业,练习十八第7题。

第五课时圆的面积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关于圆这个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它的特征和画法,还掌握了它的周长公式,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那么你还想学习关于圆的哪些知识呢?(学生回答后揭示课题:圆的面积) 2.追问:你认为要学习圆的面积,我们需要研究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整理出:(1)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2)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二、教学例7 1.初步猜想:猜一猜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2.实验验证:圆的面积与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

以来做个实验。 (1)教师逐步出示例题中的第一幅图:先出示正方形,再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提问:①图中正方形的面积

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②猜一猜,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的几倍? (2)指出:只用一个圆,还不足以验证猜想,我们再找两个圆,并用

上面的方法算一算。让学生观察例题中的下面两幅图,计算并填写

图下的表格。 3.交流归纳:从上面的过程中,你能发现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交流中相机总结:(1)圆的面积是

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2)圆的面积可能是半径?平方的丌倍。

三、,教学例8 1.谈话导人: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

面积大约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圆的面积究竟应该怎样来计算呢?我们继续学习。 2.操作体验: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用预先已经平均分成l 6份的圆,仿照教师的拼法拼一拼。提问:拼成的图形像个什么图形? 追问: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图形上下的边不够直) 3.初步想像: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拼成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相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用实物或投

影演示,验证或修正学生的想像。 4.进一步想像:如果将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闭上眼睛想一想,随

着份数的增加,拼成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交流后,教师出示如教科书所示的箭头、省略号、长方形虚线框。 5.推导公式。

(1)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交流

中借助图示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追问:如果圆的半径是厂,长方

形的长和宽各应怎样表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c/2=2πr/2=πr) (2)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来计算圆的面积? 得出公式:S=πr。追问:①看着公式再回忆一下刚才的猜想,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多少倍?②有了这样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面

积了? 6.做“练一练”。核对答案后,先引导学生比较两题的不同之处,再引导学生总结已知直径求圆面积的方法。四、教学例9 1.谈话导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圆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2.出示例9。学生读题后,可以先问问学生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自

动旋转喷水器,再让学生想像自动旋转喷水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最后借助多媒体动画或挂图帮助学生理解喷灌的地方是一个近似的圆,圆的半径就是喷水的最远距离。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组织交流。五、做练习十九的第1题 1.指名读题,并要求说说对题意的理解。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反馈交流。对解答错误的学生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六、全课小结

第六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计算环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掌握和计算其他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进一步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0。 1、出示圆环图形,这是什么图形?你知道吗? 2、出示例10题目,读题。师:这是由两个同心圆组合成的圆环,要计算它的面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确立解题思路。交流:(1)求出外圆的面积(2)求出内圆的面积(3)计算圆环的面积

3、学生独立操作计算。

4、组织交流解题方法,提问: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小结: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把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二、“试一试” 1、出示题目和图形,学生读题。师:(1)这个组合图形是有哪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2)半圆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关联的地方?明确: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半圆的直径。(3)思考一下,半圆的面积该怎样计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交流解题方法,注意提醒学生半圆的面积必须把整圆的面积除以2。小结:圆、半圆和其他基本的平面图形组合在一起,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组合图形。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大家要看清,整个图形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而成的。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思考:(1)求涂色部分的面积,需要计算哪些基本图形的面积?(2)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分别需要哪些条件?(3)第一个图形,两个基本图形有什么联系?第二个图形呢?明确:左图中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相等,右图中半圆的直径是三角形的高。学生独立完成,并全班反馈交流。

2、练习十九第6~9题。(1)第6题。先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交流重点:a、每个组合图形需要测量图中哪些线段的长度? b、求

每个图色部分面积时,方法是怎样的? c、计算中有没有注意运用简便的方法。(2)第7题。学生根据图形作出直观的判断,并说说直观判断的方法。然后通过计算检验所作出的判断。(3)第8题。学生读题,观察示意图。提:a、要求小路的面积实际求求什么? b、求圆环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c、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还有什么条件是要我们求的?学生独立解答,并全班交流。(4)

第9题。通过画辅导线的方法,来估计每种花卉所占圆形面积的几

分之几,在让学生计算每种花卉的种植面积。(5)思考题。学生先充分思考,再组织交流。四、读一读“你知道吗?”,并算一算。

《圆的面积练习课》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让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学习新知识。本节课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采用启发探索式教学方法,辅之以讲授、讨论等方法,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设计问题情景,力求体现“让学生学习快乐的数学”的设计理念。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练习圆的

面积的有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求圆面积的的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2. 进一步认识周长,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掌握直径的判断方法。 3. 培养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自控意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享受自我价值。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小明家新置了一个圆桌,妈妈让他去配一个与桌面相同大小的玻璃桌面。这把小明难住了,这圆桌面有多大呢?我要配的玻璃桌面又该多大呢?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明解决他的问题吗?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要求圆桌面的大小就是要求桌面的面积,也就是求圆的面积。 2、所要配的玻璃面的面积也就是求圆的面积。 3、要求圆的

面积必须知道一定的条件:如半径、直径、或圆的周长等。师:如果这些条件妈妈都没有告诉小明,小明能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吗?你们能帮助他吗?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言。讨论后统一认识:可以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出这个圆形桌面的面积。【运用语言、图像把学生带进一个模拟的情景之中。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去发现问题,大胆思考。】

二、设计解决方案师:提供材料,并对实验提出相应要求。用圆形硬纸板代替桌面,提供部分测量工具,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卷尺,绳等)也可以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请同学们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套或者几套测量,计算方案,比一比那个小组的方案设计最合理,最巧妙。方案应包括: 1. 准备测量什么条件? 2. 要使用哪些工具? 3. 如何测量? 4. 根据测量结果如何算玻璃桌面的面积? 5. 如何分工?生:分工合作,测量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并计算面积。【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为学生的大但创造提供直观支持,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处理信息,团队作战、综合应用的能力。设计方案本身就具有较大的挑战,它需要学生用数学意识去分析实际生活问题。同时渗透方法的多样化与最优化思想。】

三、汇报交流分享小组1:准备测量的条件――圆的直径要使用的工具――卷尺测量方法――用绳子拉紧后在圆周上反复测量,并记录测量的数据,从而找出其中最长的一条线段,也就是直径,根据直径计算面积。小组2:准备测量的条件――圆的半径要使用的工具――绳子、直尺测量方法――用两根绳子拉紧后在圆面上测量,找出两条直径,在把这两条直径相交,找出圆心所在,连接圆心和圆周上的一点也就是半径,根据半径计算面积。小组3:准备测量的条件――圆的周长要使用的工具――白纸或绳子测量方法:(1)用白纸沿圆形硬纸板的一周围一圈,然后测量白纸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通过周长可以求半径或者致敬,然后计算圆的周长。(2)把圆形硬纸板在白纸上滚一周,用尺子测量滚动轨迹的总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3)用绳子沿圆形硬纸板的边缘围一围,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就是

圆的周长。

…… 小结:同学们想出的方法非常好,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

要进一步思考,当圆形饭桌的桌面无法滚动时,该选择怎样的测量方法最合理。【成功是一个人的情感基本需要之一,对小学生来说,

成功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拓展提高升华说一说:下面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 1. 你能用游标卡尺,绳子,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计算出学校旗杆的横截面吗? 2. 有一堆稻谷(如图),

你能想办法算出它的占地面积吗?算一算: 1. 如果量得旗杆横截

面的直径为14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 2. 如果量得稻谷堆底

面的圆形周长为6.28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 3. 在一根木桩上

用绳子栓着一只羊,绳子的长为3米,问这只羊能吃到多少平方米的草?【学生更多的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师的引

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认

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自觉地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理解日常生活“数学化”的含义,充分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的1.掌握已知圆的周长求面积的方法;进一步熟练地掌握

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求面积的方法.2.使学生能应用圆面积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2.求下列各题的半径: (1) C=6.28分米 r=? (2) d=30厘米

r=? (3) C=15.7分米 r=? (4) C=18.84米 r=? 3.求下列各圆的面积 (1) r=2分米&nbs…… 画出美丽的图案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和绘画圆形图案,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体会图形

的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接受美育熏陶,培育创新意识,提高数

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准备:课件、圆规、尺。布置学生收集圆形图案。教学过程: 1.谈话: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圆

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还发现不管是自然现象、工艺品、建筑物还

是运动现象中都有圆的影子,真可谓“圆无处不在”。正像一位古

希腊数学家所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我们用圆

还可以设计很多的漂亮图案,来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 2.欣赏

圆形图案。教师出示圆形图案,提问:看了这些图案后,你有什么

想法? 你也有收集到的这样的图案吗?请你来展示。学生展示。 [将教材提供的和学生收集的图案一起展示出来,师生共同欣赏,让学生切实感受圆形图案的美,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与愿望。] 二、指导

作图 1.谈话:观察这些图案,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是由圆组成的,你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让我们以这个图案为例,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图案是怎样画成的吧! (1)提问:你认为应该怎样人手进

行分析? 你能看出它是由几个圆组成的吗?小圆与大圆之间又存在怎

样的关系? (2)小组交流讨论。提问:你认为应该怎样人手进行分析?

(3)小组交流讨论。 (4)全班交流:明确这个图案中共由1个大圆(外框)和8个同样大小的小圆组成,大圆的半径就是小圆的直径。 (5)怎么画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制作。①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再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③经过每两个小

圆的交点再画出4条大圆的半径。②以画出的4条半径为直径画4

个小圆。④以新画出的4条半径为直径再画4个小圆。 (6)谈话:

画好后,我们涂上颜色就可以得到一个美丽的图案了,请同学们选

择你喜欢的色调进行修饰。 (7)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评。 2.小结:通过我们的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细心绘制,终于制作成功了一幅

很漂亮的图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师指导画图之前,先组织学生尝试对范图进行分析,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作图,对于画图时用到的一些辅助线段和每个圆圆心的位置,让学生弄清楚。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地模仿画出美丽的圆形图案。三、

独立模仿制图 1.谈话:刚才这幅图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如果请你自己观察、分析,你能模仿下面的这两张图进行绘制吗? 2.学生独立分析。 (1)这个图案分几步完成? (2)在图中,各个圆的圆心

分别在哪里?怎样确定它们? (3)各个圆的半径或直径间有什么关系? 3.交流。 4.选择其中一幅完成并涂上颜色。 5.展示作品,互相

评价。重点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弄清图案分几步完成各圆的圆心分别在什么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各个圆的半径或直径间存在着怎

样的关系等问题。四、创作图案 1.谈话:同学们比较成功地模仿

画出了两个图案。当然,我们都不满足于只是模仿,很多同学都已

经跃跃欲试了,想自己创作――幅美丽的图案。接下来,就请同学

们发挥想象,设计一幅美丽的圆形图案。看谁设计的图案美观、大方、整洁? 2.学生自由创作。 3.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五、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与体会?你感受到成功的喜国标(五年级)数学期末练习试卷一、填空。 1.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2. 3 里面有()个,8

个是(),1 里面有()个。 3.1米的与()米的相等。25厘米与1米的( )( ) 相等。 4.用最简分数表示。 35分=()时3500克=()千克 6时=()日 1250立方分米=()立方米 5.把5米长的电线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米,每份是1米的(),

是5米的()。 6、 =()÷16 =( )8 =()小数 7.分数,当

x=()时,它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当x=()时,它是最大

的真分数;当x=()时,它的分数值是0;当x=()时,它的

分数值为2 。 8.一个圆形水池,周长是28.26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9.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10、在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里画出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周长是()。

11、把一个分数约分,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一次,得56 ,这个分数原来是()。二、计算:(注意寻找简便方法)-++- 5--+(-)

+++ X+ = X- = 0.36+X=0.64

三、操作计算: 1、以O点为圆心,作一个直径4厘米的半圆,并

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2、李明去动物园游玩,先从大门向南走3格,再向东走4格来到水

族馆,又向南走了2格,向西走四格来到百鸟园,请在图中标出水

族馆和大门的位置。

八、分析解决问题: 1.修路队要修一条长4千米的路,9天完工。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平均每天修这条路的几分之几?

2.一节火车车厢里有108人,是一辆汽车里乘客人数的3倍,这辆汽车里有乘客多少人?(列方程解答)

3、一块地78 公顷,其中14 种大豆,12 种棉花,其余种玉米,玉米的种植面积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4、修路队修路,第二天修76 千米,比第一天少修了13 千米,两天共修多少千米?

5、下表是3名同学的投篮情况:姓名李小明钱海陈强投篮总次数 10 8 9 投中次数 7 5 7 投中的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问:谁投得准一些?

6.城市公园了有一个直径20米的大喷泉,沿着喷泉的周边每隔3米安装一个喷水管,共要安装多少个喷水管?(得数保留整数) 7、如果用两根62.8厘米长的绳子分别围成了一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些?大多少平方厘米? 8、明珠空调运进一批空调,第一天卖出15台空调,第二卖出的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如果卖出28台空调,那么店中将无货可卖,这次空调店共进货多少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教案 如东县长沙镇四桥小学茅庆兵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94页的例1、例2、例3和“练一练”,第95页练习十七第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 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 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圆的特征,学好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圆规等。 学具准备: 圆形纸片、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揭题,明确目标 1、铺垫孕伏。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你能从这辆自行车平面示意图中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吗?(课件显示由平面图形构成的自行车示意图,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闪亮 ) 2、设疑。 你们知道自行车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

而自行车的的轮胎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 3、揭题。 大家现在知道的只是其中的一些表面原因,其实这里面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你们想知道吗?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会知道的。(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直观比较、理解概念。 圆跟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呢? (课件出示,先闪动围成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线段,再将围成的曲线用红线走了一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圆是曲线图形)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圆吗? (二)操作引路,感知概念 1、折圆。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像老师这样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再对折,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2、量折痕。 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刚才折的每一条痕的长度,你又发现了什么? 2、量点到圆上的距离。 最后请同学们再用直尺量一量,中间这个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你还可以发现什么? (三)自学交流,理解名称 1、自学课本,初知名称。 同学们通过刚才动手发现圆里的知识还真不少,数学家们把这些知识都规定为不同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的例2. 2、交流消化,理解名称。 1.圆里各部分的名称有哪些? 2.什么叫圆心?圆心就是我们折圆时所发现的什么? 3.数学家们又是如何规定圆的直径的呢? 那么,直径就是我们刚才折圆时的什么? 4.什么叫半径?圆上任意一点是什么意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5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蒜叶的生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球的反弹高度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六单元圆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 第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 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 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 x+50>100 x+50=150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多数孩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能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获取知识,但抽象思维水平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经过四年多的学习,多数孩子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能力,但在合作中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的基础差、习惯差,究其原因是经常上课走神,课后不做作业;需要时时刻刻地督促辅导。从上学年的质量检测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本学期需要继续与这家长沟通,做好问题孩子的转化工作,争取更多人取得更大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八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有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

(完整word)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练习题

《圆的周长》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圆中最长的线段是6厘米,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 2.画一个周长为37.68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 3.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周长扩大()倍。 4.一个圆的周长为12.56厘米,将它切成两个半圆后,每个半圆的周长为()厘米。 5.一只大挂钟的时针长60厘米,分针长80厘米,一天内这只大挂钟分针尖端经过路程总长()米。 6.用面积为9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铁皮,剪成一个面积最大的圆形铁片,铁片的周长为()分米。 7.把一个圆分割成两个相等的半圆后,它的周长增加了6厘米,原来这个圆的面积是()。 8.在一张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中,最多能剪()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 9.两个圆的半径之和是6厘米已知大圆周长是25.12厘米,小圆的周长是()厘米。 10.在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分米。 11.圆的半径从10厘米减少到8厘米,周长减少()厘米。 12.一个圆的周长、直径、半径的和是18.56厘米,这个圆的半 径是()厘米。 二、操作题。 1.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求阴影部分周长。

三、应用题。 1.一个圆形花圃,直径为12米,在它的周围沿外侧铺一条2米宽的小路,在小路的外侧围上篱笆,篱笆有多长?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与一个半径25分米的圆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的长是4米,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直径为24米的花坛周围有4米宽的路,在这条路的两旁按间隔 1.57米栽一棵柏树,共可栽柏树多少棵? 4.一种童车前轮直径0.28米,后轮直径0.35米,前轮行走70圈的路程,后轮行走多少圈? 5.火车主动轮的直径是 1.5米如果每分转300转行使28.26千米要用多少时间? 6.一个圆形游乐场的周长是62.8米,后半径减少1米,周长减少多少米?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理察、折纸、交流等活动,探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2、掌握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同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対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操件、一些简単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激情引趣: 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花瓶、木板花纹、行船的人、中国结。 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电脑显示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2、揭示课题 (1)同学想一想,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呢?(学生回答) (2)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3、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目标清楚,让我们向着目标出发! 二、学习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页,我们请学习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学习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页及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思考并完成: 1、通过观察第1页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观察例1的图形,哪些是抽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独学--交流--讨论--汇报) 预设时间:6分钟 三、自研共探 1、教材例1 观察下面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看每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由各组组长进行分工。(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学情展示 课本第2页练一练的第3题要求: 1、独立完成、互相讨论。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向对方示意,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圆的专项练习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圆的专项练习 1.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或(),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2.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射程是12米,它能灌溉的面积是()。 3.周长是32厘米的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4.在一张长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面积是(),周长是()。 5.一个车轮的直径为50cm,车轮转动一周,大约前进()m。一个环形的外圆直径是10cm,内圆直径是8cm,它的面积() cm2。 6.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 增加( )倍;面积扩大 ( )倍,增加( )倍。 7.用一根12.56分米的铁丝弯成一个圆形铁环(接口处不计),铁环的直径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8、用一根长4米的绳子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米,周长()米,面积()平方米。 9、一个钟表的分针长10cm,从2时走到4时,分针走过了()cm。 A、31.4 B、62.8 C、314 10、一个半圆,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 A、π÷4 B、πr C、πr + 2r 11、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面积最大。 A、正方形 B、长方形 C、圆 12、一个圆的半径2米,那么它的周长和面积相比,()。 A 面积大 B 周长大 C 同样大 D 无法比较 13、把一张圆形纸片沿半径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其周长()。 A 等于圆周长 B 大于圆周长 C 小于圆周长 D 无法比较 14、把一个直径10厘米圆分成两个相等的半圆,两个半圆的周长的和是() A 31.4 B 62.8 C 41.4 D 51.4 15、一根铁丝正好围成一个直径8分米的圆,如果围成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A 25.12分米 B 12.56分米 C 6.28分米 D 3.14分米 二、求阴影部分面积:(单位:米) 1

五年级数学下册 圆教案 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圆教案苏教版 圆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力目标:在活动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情感目标: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教学过程: 一、引导我们曾一起探寻过美丽的图形王国里很多图形的奥秘,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黑板上贴出),你能找出其中与众不同的图形吗?(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合理就行,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圆,从而引导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那老师要问一问了,你打算怎样研究圆,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生汇报,教师适当板书那这一些呢?它们的圆又藏在哪里?(生答,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一指)仔细看!据你对圆的一些了解,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圆吗?(生介绍)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圆形的物体,瞧,这些物体上都有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指一指吗?除了刚才这一些,能说说你在哪里还看到过圆形吗?(生:钟面上有圆、轮胎上有圆、钮扣是圆的……)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圆的有关知识?(想!)好吧,就用我们手头的工具,先自己

画一个圆。开始!(请一部分学生上黑板画,画好先不下去,介绍一下画法) 二、画圆部分刚才我们用自己的聪明想到了很多画圆的方法,画圆的感觉怎么样?(歪歪扭扭的,不大好画……)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在交流中再次强调: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总结出画圆的注意点: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定点、定长、旋转)]第二课时圆的面积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105页的例 7、例 8、例9和练一练,练习九的第一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天表、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反馈: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反馈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反馈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找出下图的对称轴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旋 转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5-6页例3、例4。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2) 第2课时观察物体(2) (4)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6) 第1课时认识因数和倍数 (7) 第2课时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 (9) 第3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11) 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13) 第5课时练习课 (15) 第6课时质数和合数 (17) 第7课时数的奇偶性 (19)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21)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22) 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 (24)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及计算 (26) 第4课时练习课1 (28) 第5课时练习课2 (30) 第6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32) 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34) 第8课时练习课 (36) 第9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37) 第10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39) 第11课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41)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 (43) 第13课时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 (46)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49) 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50) 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 (53) 第3课时分数与除数的关系的应用 (56) 第4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 (58) 第5课时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61) 第6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63) 第7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课 (67) 第8课时最大公因数 (70) 第9课时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73)

第10课时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 (75) 第11课时约分练习课 (77) 第12课时最小公倍数 (79) 第13课时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 (82) 第14课时通分 (84) 第15课时通分练习课 (87) 第16课时小数化成分数 (90) 第17课时分数化成小数 (92) 第18课时整理与复习 (94)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97) 第1课时旋转的特征 (98) 第2课时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 (100) 第3课时欣赏与设计 (102)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4) 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06) 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 (108) 第3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 (111) 第4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12) 第5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 (115) 第6课时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117) 第7课时分数的简便计算 (120) 第8课时解决问题 (121) 第9课时打电话 (123)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127)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128)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131)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133) 第1课时简单的找次品问题 (134) 第2课时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 (137) 第九单元总复习 (139) 第1课时总复习——因数与倍数 (139) 第2课时总复习——分数的性质和意义 (141) 第3课时总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43) 第4课时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145) 第5课时总复习——观察物体与统计 (147)

五年级数学下册 圆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 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能力目标:在活动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目标: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导 我们曾一起探寻过美丽的图形王国里很多图形的奥秘,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黑板上贴出),你能找出其中与众不同的图形吗? (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合理就行,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圆,从而引导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那老师要问一问了,你打算怎样研究圆,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生汇报,教师适当板书 那这一些呢?它们的圆又藏在哪里?(生答,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一指)仔细看!据你对圆的一些了解,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圆吗?(生介绍) 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圆形的物体,瞧,这些物体上都有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指一指吗?除了刚才这一些,能说说你在哪里还看到过圆形吗?(生:钟面上有圆、轮胎上有圆、钮扣是圆的……) 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圆的有关知识?(想!)好吧,就用我们手头的工具,先自己画一个圆。开始!(请一部分学生上黑板画,画好先不下去,介绍一下画法) 二、画圆部分 刚才我们用自己的聪明想到了很多画圆的方法,画圆的感觉怎么样?(歪歪扭扭的,不大好画……)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在交流中再次强调: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总结出画圆的注意点: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定点、定长、旋转)]

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目录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观察物体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整理和复习 探索图形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整理和复习 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打电话 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观察物体与统计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圆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圆》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内容分四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圆的基本特征以及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学会用圆规画圆;第二段,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三段,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四段,对前三段的学习进行整理与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圆的特征以及周长、面积公式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本单元最后还安排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画出美丽的图案》,让学生运用画圆的方法,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并通过交流和欣赏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与数学之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文化,发展数

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用操作支撑对圆的认识和对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探索。 [要领指导]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与图形有关的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在认识圆时,应让学生在画、折、量等操作中感受并探索圆的基本特征;在探索圆的周长公式时,应让学生自制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并通过操作、测量和计算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在探索圆的面积公式时,也是通过数、剪、拼等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够得以顺利展开;正是操作活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和规律的体验也就更加真切而深刻。 教学难点 逐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要领指导]教材分两个例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圆的周长公式。例4借助直观形象地描述车轮的周长,通过比较体会周长是由直径决定的。这使学生在探索圆的周长过程中,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例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记录数据,计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教材同样分两个例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圆的面积公式。例7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有关,是圆的半径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教材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到当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新修订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2015年新修订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目录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观察物体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整理和复习 探索图形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整理和复习 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打电话 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观察物体与统计 1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

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练习

五年级数学第十六周周练 一、对号入座。(20分) 1、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50.2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取()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周长扩大()倍,面积增加()倍。 3、()决定圆的大小,()决定圆的位置。 4、把圆规张开,使两脚相距4厘米画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5、在一张长10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 )厘米。画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半径是( )厘米。 6、如果一个圆的半径增加3厘米,它的直径增加()厘米,周长增加()厘米。 7、在一个周长是18.84厘米的圆中画一条最长的线段,这条线段长()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8、用一张周长是2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9、大圆的半径是小圆的直径,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倍,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10、把一个半径是6厘米的圆沿半径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周长是()厘米。 二、智慧眼。(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在同圆和等圆中,直径的长度一定是半径的2倍。() 2、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3、两个圆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就一定相等。() 4、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5、在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中,周长最大的是长方形。() 三、机智投篮。(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5分) 1、圆周率π()3.14。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在同圆和等圆中,可以画()条直径。 A20条B102条C无数条 3、用三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圆,()的面积最小。 A正方形B圆C长方形 4、一个圆的直径与一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比较它们的面积,结果() A、正方形面积大 B、圆的面积大 C、相等 D、没法比较 5、一个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倍。 AπB 3.14 C 6.28D2π 四、小电脑。 1、按要求计算。(18分) (1)已知r=6厘米,求d=? c=? s=? (2)已知d=8分米,求r=? c=? s=?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十册数学教案 目录(总课时数:80) 一简单的统计(一) 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第2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第3课时:练习课 第4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第5课时:练习课 第6课时:求平均数 第7课时:练习课 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9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10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第1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第1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体积和体积单位 第13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第14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第15课时: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 第16课时:整理和复习 三.约数和倍数 第17课时: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第18课时:能被2、5整除的数的数 第19课时:能被3整除的数 第20课时:质数和合数 第21课时:分解质因数(1) 第22课时:分解质因数(2) 第23课时:最大公约数(1) 第24课时:最大公约数(2) 第25课时:最小公倍数(1) 第26课时:最小公倍数(2) 第27课时:整理和复习 学期备课 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