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资料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资料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资料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资料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

本标准参照采用ISO 1716-1973《建筑材料热值的测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总燃烧热值的定义、测定方法和燃烧热值的定义、计

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材料燃烧热值的测定。

2 术语和符号

某种材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仅与该材料的质量、燃烧产物的状态有关,而且还与燃烧时在恒容下还是恒压下进行有关。本标准确认的热值为在氧弹中测得的恒容燃烧热。

2.1 术语

a. 总燃烧热值(以下简称总热值)

单位质量的材料完全燃烧,并当其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包括材料中所含水

分生成的水蒸汽和材料组成中所含的氢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汽)均凝结为液态时放出的热量,被定义为该材料的总燃烧热值。

b. 燃烧热值(以下简称热值)

单位质量的材料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包括材料中所含水分生

成的水蒸汽和材料组成中所含的氢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仍以气态形式存在时所放出的热量,被定义为该材料的燃烧热值。它在数值上等于总热值减去材料燃烧后所生成的水蒸气在氧弹内凝结为水时所释放出的汽化潜热的差值。

c. 量热计热容量

量热系统在试验条件下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被定义为该量热计的热

容量。其值通过量热基准物质苯甲酸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校正试验而得到。量热系统包括量热计内筒中的水及测定过程中温度发生变化的所有部分。

d. 量热基准物质

用于标定量热计热容量的基准物质。本标准指一等量热标准苯甲酸。

2.2 符号

Q zr 总热值,kJ/kg;

Q jr 热值,kJ/kg;

E 用苯甲酸作为基准物,并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规定所测得的量热计热容

量,KJ/℃;

t i 主期开始时量热计内筒的水温,℃;

t m 主期中量热计内筒的最高水温,℃;

c 量热计内筒与恒温室外筒之间的热交换正值,℃;

C 附加热量校正值,kJ;

m 试样质量,kg;

n 主期持续时间,s;

n′从主期开始到温度增加等于0.6(t m-t i)这一时刻所经历的时间,s;

V′试验初期的平均温度变化率,℃/s;

V″试验期末的平均温度变化率,℃/s;

m a 附加物质的质量,kg;

m f 点火丝的质量,kg;

H oa 附加物质的热值,kJ/kg;

H of 点火丝的热值,kJ/kg;

H on 试样在氧弹中燃烧时氧弹内生成HNO3 的生成热,kJ;

F 试样中的氢含量,﹪;

q 试样燃烧后在氧弹内所凝结的水放出的汽化潜热,kJ/kg。

3 试验环境条件

a. 试验室应设在一单独房间,并且不得在同一房间内同时进行其他试验项目的测定。

b. 实验室室温应保持在15~35℃范围内,并且每次测定时室温变化不得超过1℃。

c. 实验室内应无强烈的空气对流,不应有强烈的热源和风扇,试验过程中应避免开启门窗。

d. 试验室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量热计应放在不受阳光直射的位置。

4 仪器设备

4.1 氧弹式量热计(见图1)

图1 氧弹式量热计

1-内筒;2-搅拌器;3-外筒;4-搅拌电机;5-外筒温度计;

6-内筒盖;7-电极;8-测温装置;9-氧弹;10-绝热支柱

a. 高压氧弹:要求附件配套、齐全(见图2)。

图2 氧弹

1-进气管;2-进气阀;3-电极;4-排气阀;

5-燃烧挡板;6-坩埚架;7-坩埚;

b. 供氧弹使用的量热计内筒:内外表面抛光,带全套配件。

c. 量热计外筒(水夹套):配件齐全。

d. 恒速搅拌器:配件齐全。

e. 温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量热计内筒水温,其精度要求为0.002℃。

f. 点火装置:其电压不超过20V。

4.2 天平

a. 分析天平:最大称量200g,分度值:0.1mg。

b. 工业天平:最大称量5kg,分度值:25mg。

4.3 附属设备

a. 氧气钢瓶。

b. 氧气减压器和氧气导管。

c. 铂坩埚,镍-铬坩埚或二氧化硅坩埚及其他耐热耐腐蚀和耐氧化材料制

成、并能放置试样的器皿。

d. 普通水银温度计:测试范围0~50℃,分度值0.2~0.5℃。

5 试剂和材料

a. 氧气:含量>99.0﹪,并且不应含有可燃成分,因此不允许使用电解氧。

b. 苯甲酸:经计量机关鉴定并标明热值的苯甲酸。在40~50℃烘箱中放置3~4h 并冷却后在压片机上压成0.9~1.1g 的苯甲酸片,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mol/L。

d. 酚酞指示剂,0.1﹪。

e. 点火丝:直径0.1mm 左右的铂、铜、镍铬丝或其他已知热值的金属丝,

将其剪成长度为80~100mm 的小段,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量(精确到0.1mg)并计算出相应的热值。

f. 擦镜纸:使用前先测出其热值。方法如下:取约1g 擦镜纸,在分析天平

上称量(精确至0.1mg)后,用手团紧,放入坩埚中,然后按本标准第7.1.2~7.1.7 条所规定的步骤测定其热值。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为标定值。

6 试样准备。

6.1 制样

a. 用手用钢锯在受检材料的不同位置上沿着与材料表面垂直的方向锯开

若干长短不一的小口,锯材料时应使锯条运动方向尽可能与材料表面垂直,以保证所取试样的代表性。收集锯下的粉末,将其充分和匀,再经2~3 次缩样后,留取10g 左右试样。

b. 其他可制取有代表性试样的方法也可采用。

6.2 状态调节

将制好的试样放入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中状态调节

20h 后再移入不放干燥剂的干燥器(或其他密闭容器)中存放备用。

7 总热值的测定

7.1 测定步骤

7.1.1 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取已经状态调节的建材试样1.0~1.2g(精确至

0.1mg)。用已精确称量至0.1mg 并已知热值的擦镜纸包裹称好的试样,包裹试样时应注意尽量包紧,使试样与擦镜纸紧密接触,以保证试样完全燃烧。将包好的试样放入坩埚内,并用手压紧待用。擦镜纸的用量视试样中含可燃成分多少而定,一般为0.5~1.5g,总的原则是使所取式样和擦镜纸在氧弹中完全燃烧后引起的内筒温升在1.5~3.0℃左右。

7.1.2 取一段已知质量和热值的点火丝,将其两端分别接在氧弹得两个电极柱上,注意保持良好接触,再把放有试样的坩埚放在坩埚支架上。调节下垂的点火丝与试样良好接触,并注意切勿使点火丝与坩埚相碰,以免形成短路,烧毁坩埚支架,同时还应注意防止两电极间以及坩埚同另一电极之间的短路。

7.1.3 向氧弹内加入10mL 蒸馏水,将已装好试样和点火丝的弹头轻轻放入弹内,小心拧紧弹盖,注意避免坩埚和点火丝的位置因受震动改变而使点火丝和试样脱开。接上氧气导管,先以一股缓慢的氧气流驱尽弹内空气后,关闭排气阀,再往氧弹内缓缓充入氧气,直至弹内压力达2.5Mpa。对于难燃材料,弹内压力应充至3.0~3.2Mpa。

7.1.4 向内筒中加入一定量蒸馏水,蒸馏水的量以放入氧弹后氧弹盖的顶面(不包括突出的氧气阀和电极)淹没在水面下10~20mm 为准。每次试验时的内筒水量都必须与标定热容量时的内筒水量一致(相差1g 以内)。

水量用称量法测定,在工业天平上精确称量至1g。

调节内筒水温,使其比外筒水温低0.7~1.0℃。外筒水温应与室温尽量接近,相差不得超过1℃。

7.1.5 将装好水的内筒放入量热计的外筒(水夹套)内再放进已充好氧的氧弹,装好搅拌器及其传动机构,把氧弹的点火电极与点火电路接好,盖上筒盖,通过盖上的小孔把温度测量装置插入内筒中。

7.1.6 开启搅拌器,搅拌速度与标定热容量时相同。3min 后开始计时,并读取纪录内筒水温。每分钟进行1 次,连续读取5min,这一阶段为热值试验初期。带有微电脑的氧弹式量热计则按其操作说明书启动测温程序。

初期结束后立即闭合点火电路进行点火,热值试验随即进入主期,记录此时

内筒水温t i,以后每30s 纪录1 次。

注意观察内筒温度,如30s 内温度急剧上升,则表明点火成功,试验可继续

进行,否则应立即停止试验。

内筒水温达到最高值t m 时,试验自动进入末期,内筒水温逐渐开始下降。

此时水温变化应每分钟纪录1 次,共纪录5min。5min 后关闭搅拌器并记录此时室温和外筒水温。

7.1.7 取出氧弹,开启排气阀,缓慢排出燃烧废气后卸下弹盖,仔细观察弹筒和坩埚内部。如有试样燃烧不完全的迹象,试验应作废。找出未燃烧完的点火丝,称量(精确至0.1mg),计算已燃烧点火丝在氧弹中放出的热量。

用蒸馏水冲洗弹内各部分、排气阀、坩埚内外和燃烧残渣。将全部洗涤液共

约100mL 收集在一只烧杯中,并用0.1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以测定所生成的硝酸。

消耗1mL0.1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硝酸的生成热为5.987J。

7.2 结果计算

a. 普通氧弹式量热计

试验的总热值由下式计算:

m

E t t c C

Q kJ kg m i

zr

? + ?

= ( )

( / ) ????????????(1)

式中:c=(n-n′)V″-n′V′

C=maHoa+mfHof+Hon

b. 带微电脑的氧弹式量热计

按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通过键盘向电脑输入热容量、试样质量和附加热量

等有关数据,电脑根据这些数据和试验过程中自行纪录的温升数据,即可自动进行温度校正和总热值Q zr 的计算,并自动显示计算结果。

7.3 试样数目和重复试验差值

热值试验共需3 个平均试样。每两个平行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值不得大于

167kJ/kg,否则整个试验应予重做。

7.4 测定结果表达

当某材料的3 个平均试样的3 次热值试验结果的重复试验差值符合7.3 条的

规定时,则以这3 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材料的总热值。

8 热值的计算

8.1 材料在氧弹中燃烧后凝结水的汽化潜热的计算

8.1.1 氢含量的测定

按6.1 条规定制成有代表性的粉末状试样并按6.2 条规定进行状态调解,再

用微量分析来测定材料组成中氢的含量F。

氢含量的测量共进行两次,两次测定结果的允许误差应不超过0.15﹪。

8.1.2 凝结水汽化潜热的计算

q(kJ/kg)=218.13F ????????????(2)

8.2 热值计算

Q jr(kJ/kg)=Q zr-q ????????????(3)

9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试验依据的标准;

b. 材料名称、商标和生产厂家;

c. 材料外观、组分和密度;

d. 试验结果:

总热值(kJ/kg)

试验1

试验2

试验3

平均值

凝结水的汽化潜热(kJ/kg)

热值(kJ/kg)

e. 试验现象;

f. 委托试验单位;

g. 试验单位;

h. 试验人员及试验日期。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供。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建设部中国建筑科学院防火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郁文、丁敏、孙玉虎、马道贞。

道路建筑材料考试(兰州交大)

石料与集料 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常用岩石类型:花岗岩、玄武岩、辉长岩、石灰岩、砂岩、石英岩、片麻岩。石料最常用物理常数:a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石料矿质实体单位体积的质量(真实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石料矿质实体单位真实体积的质量;表观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石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单位表观体积的质量;毛体积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石料矿质实体包括孔隙(闭口、开口孔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体积的质量)、孔隙率:指石料孔隙体积占总体积(包括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体积)的百分率吸水率:是石料试验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最大的吸水质量占干燥试验质量的百分率。饱水吸水率:石料在常温及真空抽气条件下,最大吸水质量占干燥试验质量的百分率。抗冻性:是指石料在饱水状态下,能够经受反复冻结和融化而不破坏,并不严重减低强度的能力。测定方法:直接冻融法、硫酸钠坚固性法。6、集料:是由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组成的混合料,包括:天然砂、人工砂、卵石、碎石、工业冶金矿渣。集料分为:粗集料、细集料。水凝混凝土中粗细集料分界尺寸4.75mm,沥青混合料中为2.36mm.磨耗值:是用于确定石料抵抗表面磨损的能力,适用于对路面抗滑表层所用集料抵抗车轮撞击及磨耗能力的评定。级配曲线分为: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连续级配集料的空隙率随粗集料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间断级配集料能较好的发挥粗集料的骨架作用,但在施工中易于离席。砂石材料:石料和集料的统称。砂石材料磨耗率:指在其抵抗撞击、摩擦的联合作用的能力。磨耗率采用洛杉矶磨耗实验或狄发尔磨耗实验。空隙率:指在集料在某种堆积状态下的空隙体积(含开口孔隙)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含泥量是指集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石粉含

GB 14402-1993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4402-93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of heat of combustion For building materials 本标准参照采用ISO 1716-1973《建筑材料热值的测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总燃烧热值的定义、测定方法和燃烧热值的定义、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材料燃烧热值的测定。 2术语和符号 某种材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仅与该材料的质量、燃烧产物的状态有关,而且还与燃烧时在恒容下还是恒压下进行有关。本标准确认的热值为在氧弹中测得的恒容燃烧热。 2.1 术语 a. 总燃烧热值(以下简称总热值) 单位质量的材料完全燃烧,并当其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包括材料中所含水分生成的水蒸汽和材料组成中所含的氢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汽)均凝结为液态时放出的热量,被定义为该材料的总燃烧热值。 b. 燃烧热值(以下简称热值) 单位质量的材料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包括材料中所含水分生成的水蒸汽和材料组成中所含的氢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仍以气态形式存在时所放出的热量,被定义为该材料的燃烧热值。它在数值上等于总热值减去材料燃烧后所生成的水蒸气在氧弹内凝结为水时所释放出的汽化潜热的差值。 c. 量热计热容量 量热系统在试验条件下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被定义为该量热计的热容量。其值通过量热基准物质苯甲酸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校正试验而得到。量热系统包括量热计内筒中的水及测定过程中温度发生变化的所有部分。 d. 量热基准物质 用于标定量热计热容量的基准物质。本标准指一等量热标准苯甲酸。 2.2 符号 Q zr总热值,kJ/kg; Q jr热值,kJ/kg; E 用苯甲酸作为基准物,并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规定所测得的量热计热容量,KJ/℃; t i主期开始时量热计内筒的水温,℃;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4-29批准1994-02-01实施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表2-3-2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附加信息和标识 (一)附加信息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等级附加信息包括产烟特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和烟气毒性等级。对于A2级、B级和C级建筑材料及制品应给出产烟特性等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铺地材料除外)、烟气毒性等级;对于D级建筑材料及制品应给出产烟特性等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 (二)附加信息标识 当按规定需要显示附加信息时,燃烧性能等级标识示例:GB 8624 B1 (B-s1,d0,t1),表示属于难燃B1级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细化分级为B 级,产烟特性等级为s1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为d0级,烟气毒性等级为t1级。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构件的燃烧性能,二是构件的耐火极限。 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一)耐火极限判断条件 1)失去支持能力 构件在试验过程中失去支持能力或抗变形能力。 (1)外观判断:如墙发生垮塌;梁板变形大于L/20;柱发生垮塌或轴向变形大于h/100(mm)或轴向压缩变形速度超过3h/1000(mm/ min); (2)受力主筋温度变化:16Mn钢,510℃。 2)失去完整性 适用于分隔构件,如楼板、隔墙等。 失去完整性的标志:出现穿透性裂缝或穿火的孔隙。 3)失去绝热性 适用于分隔构件,如墙、楼板等。

失去绝热性的标志:下列两个条件之一 试件背火面测温点平均温升达140℃; 试件背火面测温点任一点温升达180℃; 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三个判定条件,实际应用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分隔构件(隔墙、吊顶、门窗):失去完整性或绝热性; (2)承重构件(梁、柱、屋架):失去稳定性; (3)承重分隔构件(承重墙、楼板):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绝热性。 影响耐火极限的要素 不同耐火等级建筑中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确定 1、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以楼板的耐火极限为基准。 2、88%火灾可在1.5h内扑灭,80%火灾可在1h内扑灭。 3、一级建筑物楼板耐火极限定为1.5h,二级建筑物楼板耐火极限定为1h。 练习题: 1、[单选题]临界热辐射通量为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 )分钟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与参考答案解析(三)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三) 第四章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高级沥青路面所用沥青的胶体结构应属于 C 。 A、溶胶型 B、凝胶型 C、溶—凝胶型 D、以上均不属于 2、可在冷态下施工的沥青是 C 。 A、石油沥青 B、煤沥青 C、乳化沥青 D、粘稠沥青 3、沥青混合料中最理想的结构类型是 A 结构。 A、密实骨架 B、密实悬浮 C、骨架空隙 D、以上都不是 4、在沥青混合料中,应优先选用 B 。 A、酸性石料 B、碱性石料 C、中性石料 D、以上都不是 5、粘稠石油沥青三大性能指标是针入度、延度和 A 。 A、软化点 B、燃点 C、脆点 D、闪点 6、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稳定度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A 。 A、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B、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沥青含量的增减对稳定度影响不大。 7、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流值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B 。 A、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B、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沥青含量的增减对流值影响不大。 8、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空隙率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C 。 A、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B、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沥青含量的增减对空隙率影响不大。 9、A级道路石油沥青适用于 A 。 A、各个等级公路的所有层次。 B、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下面层及以下层次 C、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各个层次 D、三级以上公路各个层次 10、SMA表示 D 。 A、热拌沥青混合料 B、常温沥青混合料 C、沥青表面处理 D、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11、工程上常用 A 确定沥青胶体结构。 A、针入度指数法 B、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法

建筑材料防火等级分类

GB 8624——1997 本标准是GB 8624—88的修订版。在技术内容上非等效采用德国标准DIN 4102—81第一部分。本修订版与GB 8624—88相比,增设了A级复合(夹芯)材料,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增加了对特定用途的铺地材料、窗帘幕布类纺织物、电线电缆套管类塑料材料和管道隔热保温用泡沫塑料的具体规定。上述特定用途的材料若作为墙面或吊顶材料使用时,仍必须按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的规定进行检验和分级。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原GB 8624—88即为失效。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建民、马祥林、卢国建。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2月。标准全文GB 8624—1997 目录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引用标准……………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级别和名称………………… 不燃类材料(A级)………………… 可燃类材料(B级)……………… 对某些特定用途材料的特别规定……………… 对复合材料、表面涂层材料等的特别规定……………… 燃烧,性能分级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代替GB 8624——88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评定和分级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结构材料和各种装饰装修材料。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2406—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GB/T 2408—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GB/T 4609—84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GB/T 5454—85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GB/T 5455—85 纺织织物阻燃性能测定垂直法GB/T 5464—85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 8332—87 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GB/T 8333—87 硬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GB/T 8625—88 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方法GB/T 8626—88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GB/T 8627—88 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GB/T 8629—88 纺织品试验时采用的家庭洗涤及干燥程序GB/T 11785—89 铺地材料临界辐射通量的测定辐射热源法GB/T 14402—93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GB/T 14403—93 建筑材料燃烧释放热量试验方法 3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级别和名称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级别和名称见表1。表 1 燃烧性能的级别和名称表 1 燃烧性能的级别和名称┌————┬——————┐ │ 级别│ 名称│├————┼——————┤ │ A │ 不燃材料│ ├————┼——————┤ │ B1 │ 难燃材料│ ├————┼——————┤ │ B2 │ 可燃材料│ ├————┼——————┤ │ B3 │ 易燃材料│ └————┴——————┘ 4 不然类材料(A级)4.1 A级匀质材料按GB/T 5464进行测试,其燃烧性能应达到a)炉内平均温升不超过50℃;b)试样平均持续燃烧时间不超过20s;c)试样平均质量损失率不超过50%。4.2 A级复合(夹芯)材料达到下述各项要求的材料,其燃烧性能定为A缎。a)按GB/T 8625进行测试,每组试件的平均剩余长度≥35 cm(其中任一试件的剩余长度>20cm),且每次测试的平均烟气温度峰值≤125℃,试件背面无任何燃烧现象,b)按GB /T 8627进行测试,其烟密度等级(SDR)≤15,c)按GB/T 14402和GB/T 14403进行测试.其材料热值≤4.2 MJ/kg,且试件单位面积的热释放量≤16.8MJ/m^2; d)材料燃烧烟气毒性的全不致死浓度LCo≥25mg/L.5 可燃类材料(B级) 5.1 Bl级材料达到下述各项要求的材料,其燃烧性能定为B1级.a)按GB/T 8626进行测试,其燃烧性能应达到GB/T 8626所规定的指标且不允许有燃烧滴落物引燃滤纸的现象;b)按GB/T 8625进行测试,每组试件的平均剩余长度≥15cm(其中任一试件的剩余长度>0cm),且每次测试的平均烟气温度峰值≤200℃。c)按GB/T 8627进行测试,其烟密度等级(SDR)≤75.5.2 B2级材料按GB/T 8626进行测试燃滤纸的现象。其燃烧性能应达到GB/T 8626所规定的指标,且不允许有燃烧滴落物引燃滤纸的现象。5.3 B3级材料不属于B1和B2级的可燃类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第一章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法》(GB 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现行版本《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本节将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相关容进行介绍。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了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和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法》(GB 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 (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见下表2-3-2。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 (1)材料。材料是指单一物质均匀分布的混合物,如金属、材、木材、混凝土、矿纤、聚合物。 (2)燃烧滴落物/微粒。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分离的物质或微粒。 (3)临界热辐射通量。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min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 (4)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试样燃烧的热释放速率值与其对应时间比值的最大值,用于燃烧性能分级。FIGRA0.2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2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0.4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4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 (5)THR600s。试验开始后600s试样的热释放总量(MJ)。 (三)平板状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 平板状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和分级判据见表2-3-3。表中满足A1、A2级即为A级,满足B级、C级即为B1级,满足D级、E级即为B2级别。

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

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年月日

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了解材料的热物理特性,为合理使用与选择有关的功能材料提供依据。 2、范围 适应于测定匀质保温及墙体材料。 3、执行标准 3.1《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 4、仪器设备 4.1建筑材料或制品单体燃烧实验室SK-JZDTS40,测温精度:0.5℃;热流:0-10kW/㎡。 4.1.1设备要求: a)燃烧室,实验设备,排烟系统,常规测量装置。 b)小推车下方进入燃烧室空气应为新鲜的洁净空气。 c)商用丙烷,纯度≥95%。 4.2所用仪器设备应保证经过相关部门的检定,且应检定合格达到相应的精度,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5、人员和环境要求 检验人员应是通过培训合格且取得相应上岗证书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公司的《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的质量要求,能熟练操作检验仪器设备并能处理一般例外情况的发生。试验环境:温度15~35℃。 6、试样要求 6.1试样最大厚度200mm。除非制品说明另有规定,否则超过200mm样品非受火面切除以使其厚度为200-10mm。 6.2短翼(495±5)mm×(1500±5)mm;长翼(1500±5)mm×(1500±5)mm。在长翼受火面距试样夹角最远端的边缘、且距试样底边高度分别为(500±3)mm和(1000±3)mm处画两条水平线,以观察火焰在这两个高度边缘的横向传播情况。所画横线宽度值≤3mm。 6.3对实际使用自立无需支撑的板进行试验时,板应自立于距离背板至少80mm处,实际应用后面有通风间隙的板其通风间隙宽度至少为40mm,上述两种背后均敞开不封闭。 6.4实际应用固定于基材的板,应采用合适紧固件紧固在基材上试验。 6.5有水平接缝的接缝应设置在长翼上,且距样品底边500mm,有垂直接缝的,应设置在长翼上,且距夹角棱线200mm。 6.6试样数量三组长翼加短翼。 6.7材料需依据EN13238进行状态调节 6.8从状态调节取出后2h内完成试验。 7、试验步骤 7.1记录大气压力,相对湿度。 7.2记录开始1500s内,在500mm-1000mm之间任何高度,持续火焰到达试样边缘,火焰横向传播应予以记录。火焰在试样表面边缘持续至少5s为该现象依据。 7.3记录开始受火600s内及仅当燃烧滴落物滴落到燃烧器区域外底板上时才记录滴落现象。记录给定时间和区域内滴落后仍在燃烧10s内和10s外滴落情况。接触到燃烧区域外底板仍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1.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检测建筑材料或制品在单体燃烧试验(SBI)中的对火反应性能的方法。 2.编制依据 《GB/T 20284—200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 《SBI-1型建材单体制品燃烧试验装置使用说明书》 3.使用设备及设备工作条件 使用设备:南京上元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原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分析仪器设备厂)生产的SBI-1型建材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炉。 设备工作条件 (1)环境温度:(20±10)oC (2)电源电压:AC220V±10% 50HZ (3)功率:≤3KW (4)燃料:商用丙烷气体,纯度≥95% 4.检测程序 4.1 检测准备 4.1.1 试件的数量: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建筑材料或制品三组。 4.1.2 试件要求:角型试样有两个翼,分别为长翼和短翼。试样的最大厚度为200㎜. 板式制品的尺寸如下: a)短翼:(495±5)㎜×(1500±5)㎜ b)长翼:(1000±5)㎜×(1500±5)㎜ 4.1.3除非在制品说明里有规定,否则若试样厚度超过200㎜,则应将试样的 非受火面切除掉以使试样厚度为200㎜. 4.1.4应在长翼的受火面距试样夹角最远端的边缘、且距试样底边高度分别为 (500±3)㎜和 (1000±3)㎜处,画两条水平线,以观察火焰在这两个 高度边缘的横向传播情况。所画横线的宽度值≤3㎜. 5.试验步骤 概要 将试样安装在小推车上,主燃烧器已位于集气罩下的框架内,按下列步骤依次进行试验,直至试验结束。整个试验步骤应在2H内完成。

试验操作 (t)设为(0.60±0.05)m3 /s 5.2.1 将排烟管道的体积流速V 298 。在整个试验期间,该体积流速应控制在0.50 m3 /s -0.65 m3 /s的范围内。 5.2.2记录排烟管道中热电偶T1、T2和T3的温度以及环境温度且记录时间至少 应达到300s。环境温度应在(20±10)oC内,管道中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不应超过4oC。 5.2.3 点燃两个燃烧器的引燃火焰(如果使用了引燃火焰)。试验过程中引燃火 焰的燃气供应速度变化不应超过5mg/s。 5.2.4 记录试验前的情况。 5.2.5 采用精密计时器开始计时并自动记录数据。开始的时间t为0s。 5.2.6 在t为(120±5)s时:点燃辅助燃烧器并将丙烷气体的质量流量调至 (647±10)mg/s,此调整应在t为150s前进行。整个试验期间丙烷气质流量应在此范围内。 5.2.7 在t为(300±5)s时:丙烷气体从辅助燃烧器切换到主燃烧器。观察 并记录主燃烧器被引燃的时间。 5.2.8 观察试样的燃烧行为,观察时间为1260s并在记录单上记录数据。 5.2.9 在t≥1560s时: a) 停止向燃烧器供应燃气。 b) 停止数据的自动记录。 5.2.10 当试样的残余燃烧完全熄灭至少1min后,应在记录单上记录试验结束 时的情况。 5.3 目测法和数据的人工记录 5.3.1 试验前的情况 应记录以下数值: a)环境大气压力(Pa); b)环境相对湿度(%)。 5.3.2火焰在长翼上的横向传播 在试验开始后的1500内,在500㎜至1000㎜之间的任何高度,持续 火焰到达长翼远边缘处时,火焰的横向传播应予以记录。火焰在试样 表面边缘处至少持续5s为该现象的判据。 5.3.3燃烧颗粒物或滴落物 仅在开始受火后的600s内及仅当燃烧颗粒物/滴落物滴落到燃烧器区域外的小推车地板(试样的底边缘水平面内)上时,才记录燃烧滴落物/颗粒物的滴落现象。燃烧器区域定义为试样翼前侧的小推车底板区,与试样之间的交角线底距离小于0.3m。应记录以下现象: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2110010 适用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计划学时: 52学时计划学分: 3.0学分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道路建筑材料是路桥及其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道路与桥梁建筑用各种材料的组成、性能和应用的一门课程。它为学习后面相继而来的其它课程如路面工程结构、桥梁工程结构、工程管理、工程概预算以及施工、监理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道路建筑材料讲述了常用筑路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构造、技术性能、性能测试、合理使用及评定验收、运输储存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 掌握各种道路建筑材料的原料、生产、组成、构造、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和储存等各个方面,为后继课程及将来在设计、施工、验收、质量检验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本大纲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应到达下列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掌握级配理论和组成设计方法,会用图解法和试算法设计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 (2)掌握石灰消化和硬化过程以及质量评定方法;硅酸盐水泥熟料各矿物成分特性、凝结硬化的机理和技术性质检验方法;其它水泥的特性和应用。 (3)掌握普通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现行配合组成设计方法和质量评定。同时对其它混凝土的特性也有一定的了解。 (4)掌握石油沥青的化学组分、胶体结构、技术性质和评价方法。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的组成和性质也有一般的了解。 (5)掌握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并能按现行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掌握沥青混合料技术质量的检验方法。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混合料也有一般的了解。 (6)了解工程高聚物材料的一般结构和性能;几种常用高聚物的特性;会应用高聚物材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73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 级(正式版)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方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多次修订,目前,《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以下简称GB 8624)已发布实施。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以及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GB 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 (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见下表2-3-2。 表2-3-2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燃烧性能等级名称 A 不燃材料(制品)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之欧阳家百创编

第一章建筑资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欧阳家百(2021.03.07) 建筑资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平安,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资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对建筑资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办法的研究,并于1987 (GB 年首次宣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资料的燃烧性能分级办法》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办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阐扬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现行版本《建筑资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本节将对建筑资料燃烧性能分级相关内容进行介绍。一、建筑资料燃烧性能分级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竭深入和成长,资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纯真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了资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含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和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成长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资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品级。依照《建筑资料的燃烧性能分级办法》(GB 8624—),我国建筑资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天职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一)建筑资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品级建筑资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品级见下表232。

(二)建筑资料燃烧性能品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1)资料。资料是指单一物质均匀散布的混合物,如金属、石材、木材、混凝土、矿纤、聚合物。(2)燃烧滴落物/微粒。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别离的物质或微粒。(3)临界热辐射通量。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min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4)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试样燃烧的热释放速率值与其对应时间比值的最年夜值,用于燃烧性能分级。FIGRA0.2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2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0.4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4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5)THR600s。试验开始后600s内试样的热释放总量(MJ)。(三)平板状建筑资料燃烧性能品级判据平板状建筑资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品级和分级判据见表233。表中满足A1、A2级即为A级,满足B级、C级即为B1级,满足D级、E级即为B2级别。 二、建筑资料燃烧性能品级的附加信息和标识(一)附加信息建筑资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品级附加信息包含产烟特性、燃烧滴落物、微粒品级和烟气毒性品级。对A2级、B级和C级建筑资料及制品应给生产烟特性品级、燃烧滴落物/微粒品级(铺地资料除外)、烟气毒性品级;对D级建筑资料及制品应给生产烟特性品级、燃烧滴落物/微粒品级。(1)产烟特性品级。按GB/T 20284或GB/T 11785 试验所获得的数据确定(见表234) (2)燃烧滴落物/微粒品级。通过观察GB/T 20284 试验中燃烧滴落物/微粒确定(见表235)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GB 8624—1997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4—04批准 1997—10—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GB 8624—88的修订版。在技术内容上非等效采用德国标准DIN 4102—81第一部分。 本修订版与GB 8624—88相比,增设了A级复合(夹芯)材料,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增加了对特定用途的铺地材料、窗帘幕布类纺织物、电线电缆套管类塑料材料和管道隔热保温用泡沫塑料的具体规定。上述特定用途的材料若作为墙面或吊顶材料使用时,仍必须按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的规定进行检验和分级。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原GB 8624—88即为失效。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建民、马祥林、卢国建。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2月。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评定和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结构材料和各种装饰装修材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406—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GB/T 2408—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GB/T 4609—84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 GB/T 5454—85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 GB/T 5455—85 纺织织物阻燃性能测定垂直法 GB/T 5464—85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T 8332—87 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编号:SM-ZD-12054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方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多次修订,目前,《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以下简称GB 8624)已发布实施。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以及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本标准是GB 8624—88的修订版。在技术内容上非等效采用德国标准DIN 4102—81第一部分。 本修订版与GB 8624—88相比,增设了A级复合(夹芯)材料,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增加了对特定用途的铺地材料、窗帘幕布类纺织物、电线电缆套管类塑料材料和管道隔热保温用泡沫塑料的具体规定。上述特定用途的材料若作为墙面或吊顶材料使用时,仍必须按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的规定进行检验和分级。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原GB 8624—88即为失效。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建民、马祥林、卢国建。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2月。 标准全文 GB 8624—1997 目录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级别和名称………………… 不燃类材料(A级)………………… 可燃类材料(B级)……………… 对某些特定用途材料的特别规定……………… 对复合材料、表面涂层材料等的特别规定……………… 燃烧,性能分级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代替GB 8624——88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评定和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结构材料和各种装饰装修材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406—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GB/T 2408—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GB/T 4609—84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 GB/T 5454—85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 GB/T 5455—85 纺织织物阻燃性能测定垂直法 GB/T 5464—85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T 8332—87 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GB/T 8333—87 硬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 GB/T 8625—88 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方法 GB/T 8626—88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 8627—88 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

建材或制品单体燃烧试验仪 使用说明书

GLMDT-1型 建材或制品单体燃烧试验仪 使用说明书 武汉格莱莫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一、概述 本试验机为专用测试仪器,测试建筑材料或制品(不包括铺地材料)在单体燃烧试验中对火的反映,以确定其本体物理性能的试验装置。本试验机严格满足国标中对测试条件的要求,严格测试规程(方法),采用大量专业、精密测量元件参与系统测试参数的评定。 通过试验机测试后可以确定样品燃烧性能(等级),包含量化(定性)测试参数:样品燃烧热释放率、是否发生火焰横向传播、计算样品总产烟量(产烟性能)、样品燃烧是否有滴落物和颗粒物产生。 本试验机具备多重测试功能,以高优性价比为质检部门及企业提供最完美的检测手段 ·本技术资料不能作为向本公司提出任何要求的依据。 ·本技术资料的解释权在本公司。 ·本公司保留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基础上变更设计的权利(不低于约定参数要求)。 二、依据标准 GB/T20284-200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 三、型号说明 DT-1型建材及制品单体燃烧试验装置 四、系统测试项目: 序号测试项目

1材料(制品)燃烧热释放率 2材料(制品)总产烟量 3材料(制品)火焰横向传播(速率) 4材料(制品)滴落物、颗粒物 五、主要技术参数 1、系统温度测量范围:0~400℃;测量精度:≤±0.5℃; 2、系统压差测量范围:0~120Pa(MAX);测量精度:≤±2Pa; 3、排烟流量测量范围:0.25m3/s~0.8m3/s(MAX);测量精度:≤±1.5%; 4、燃气质量流量计测量范围:0g/s~3.5g/s;测量精度:≤±1%; 5、氧气分析(顺磁型)范围:16%~21%,响应时间<12s,30min内噪声漂 移不超过100×10-6,数据采集输出的分辨率100×10-6; 6、二氧化碳(IR型)测量浓度范围:0%~10%,线性度为大于满量程的1%, 数据采集输出的分辨率100×10-6; 7、探测器色度标准精确度±5%,输出线性度(透过率)<3%,绝对透过率<1%; 8、光密度测量:测量范围0%~99.9%;测量精度:不超过滤光片示值的±5%或±0.01; 9、空气相对湿度测量:测量范围:20%~80,精度:≤±5%; 10、燃料:商用丙烷气体,纯度≥95%(由用户提供); 11、电源:AC380V,5KW; 12、设备占地尺寸(燃烧室及排烟管道外形尺寸):6100mm×5500mm×

精选范文--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方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多次修订,目前,《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以下简称GB8624)已发布实施。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以及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GB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见下表2-3-2。表2-3-2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燃烧性能等级名称A不燃材料(制品)B1难燃材料(制品)B2可燃材料(制品)B3易燃材料(制品)(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1)材料。指单一物质均匀分布的混合物,如金属、石材、木材、混凝土、矿纤、聚合物。(2)燃烧滴落物/微粒。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分离的物质或微粒。(3)临界热辐射通量。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min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4)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试样燃烧的热释放速率值与其对应时间比值的最大值,用于燃烧性能分级。

道路建筑材料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 自学辅导材料 ●配套教材:《道路建筑材料》 ●版次:2008年版

自学引言 一、课程性质 《道路建筑材料》是桥梁与隧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较强的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道路桥梁所用材料的技术性质、组成结构、技术标准、检验方法以及复合材料的配合和设计的一门学科。学生学习和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是为后继专业课,道路桥梁的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种材料的部结构及其物理、化学、力学性能的基本理论;熟悉材料有关技术标准的基本知识;掌握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强度理论,了解新型材料的发展方向、技术要求及其应用。 (二)技能目标 1、能操作使用和校验一般试验仪器及设备; 2、根据试验规程要求,能正确完成公路建筑材料各种常规试验及数据处理并能写出试验报告; 3、在校期间能达到中、高级试验工水平。 (三)能力目标 1、具有正确完成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计算的能力,并能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调整校核; 2、对各项材料性能的试验检测结果,具有分析判断能力,并能提出改善的方案措施; 3、能根据不同的工程环境,合理的选择和使用相关的建筑材料; 4、具有对各种新型材料能较快的熟悉和掌握其技术性能和技术标准、并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 5、具有筹备组建中小型实验室的能力。

三、课程容、实验实训说明 绪论 容:道路建筑材料的主要类型;道路建筑材料的研究容;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能检测与技术标准。 重点:路桥工程结构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技术性能;建筑材料标准。 第一章石料与集料 容:石料;集料;款子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石料与集料的工程应用。 重点:岩石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质;集料的物理性及力学性质;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第二章沥青材料 容:石油沥青的组成;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改性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 重点: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即分裂机理; 第三章沥青混合料 容: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间断级配—SMA混合料;常温沥青混合料;其它沥青混合料。 重点: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及结构;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及影响因素;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密级配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SMA混合料的技术特性。 第四章水泥与石灰 容:硅酸盐水泥;掺混合料的硅酸盐水泥;其它水泥;石灰。 重点:硅酸盐水的矿物组成与化学成分;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掺混合料水泥的技术性质与技术标准。石灰的技术性质与技术标准。 第五章水泥混凝土与砂浆 容:水泥混凝土的技术性质;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混凝土外加剂与掺合料;路面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砂浆。 重点:水泥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硬化混凝土的强度特征、变形特性与耐久性;普通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路面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建筑节能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

#####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年月日

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了解材料的热物理特性,为合理使用与选择有关的功能材料提供依据。 2、范围 适应于测定匀质保温及墙体材料。 3、执行标准 3.1《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 4、仪器设备 4.1建筑材料或制品单体燃烧实验室SK-JZDTS40,测温精度:0.5℃;热流:0-10kW/㎡。 4.1.1设备要求: a)燃烧室,实验设备,排烟系统,常规测量装置。 b)小推车下方进入燃烧室空气应为新鲜的洁净空气。 c)商用丙烷,纯度≥95%。 4.2所用仪器设备应保证经过相关部门的检定,且应检定合格达到相应的精度,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5、人员和环境要求 检验人员应是通过培训合格且取得相应上岗证书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公司的《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的质量要求,能熟练操作检验仪器设备并能处理一般例外情况的发生。试验环境:温度15~35℃。 6、试样要求 6.1试样最大厚度200mm。除非制品说明另有规定,否则超过200mm样品非受火面切除以使其厚度为200-10mm。 6.2短翼(495±5)mm×(1500±5)mm;长翼(1500±5)mm×(1500±5)mm。在长翼受火面距试样夹角最远端的边缘、且距试样底边高度分别为(500±3)mm和(1000±3)mm处画两条水平线,以观察火焰在这两个高度边缘的横向传播情况。所画横线宽度值≤3mm。 6.3对实际使用自立无需支撑的板进行试验时,板应自立于距离背板至少80mm处,实际应用后面有通风间隙的板其通风间隙宽度至少为40mm,上述两种背后均敞开不封闭。 6.4实际应用固定于基材的板,应采用合适紧固件紧固在基材上试验。 6.5有水平接缝的接缝应设置在长翼上,且距样品底边500mm,有垂直接缝的,应设置在长翼上,且距夹角棱线200mm。 6.6试样数量三组长翼加短翼。 6.7材料需依据EN13238进行状态调节 6.8从状态调节取出后2h内完成试验。 7、试验步骤 7.1记录大气压力,相对湿度。 7.2记录开始1500s内,在500mm-1000mm之间任何高度,持续火焰到达试样边缘,火焰横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