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这些

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这些

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这些
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这些

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这些

——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之详解最简单的病毒中心是核酸(DNA或RNA),外面包被着1层有规律地排列的蛋白亚单位,称为衣壳。构成衣壳的形态亚单位称为壳粒,由核酸和衣壳蛋白所构成的粒子称为核衣壳。较复杂的病毒外边还有由脂质和糖蛋白构成包膜。核壳按壳粒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分为3种模式:二十面体对称,如脊髓灰质炎病毒;螺旋对称,如烟草花叶病毒;复合对称,如T偶数噬菌体。病毒主要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是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由一个或多个核酸分子(DNA 或RNA)组成的基因组,其外面有一层蛋白或脂蛋白的保护性外壳。有些病毒有囊膜和刺突,如流感病毒。病毒是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并且,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寄生在别的人或动物体内来维持生命。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球形,杆形和蝌蚪形。

也可根据戴维·巴尔的摩分类法(基于病毒mRNA的生成机制)分为以下几种:

1.双链DNA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痘病毒)

2.单链DNA病毒(如小DNA病毒)

3.双链RNA病毒(如呼肠孤病毒)

4.(+)单链RNA病毒(如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披盖病毒)

5.(?)单链RNA病毒(如正黏液病毒、炮弹病毒)

病毒的特性

1.病毒的特性 2.病毒的本质: 病毒属于微生物界,其不同于其他微生物的特性包括: (1)病毒一般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而其他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则都同时含有两种核酸。 (2)病毒通过基因组复制和表达,产生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随后装配成完整的病毒粒子;而其他微生物,则是核酸和许多其他组成成分一起参与生长、增殖过程,并常以二 分裂或类似的方式进行。 (3)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具备其他生物“产能”所需的遗传信息,因此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类和产能机构,并借助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构复制其核酸以及合成由其核酸 编码的蛋白质,乃至直接利用细胞成分。可以这样认为,病毒的生物合成实质上是病毒 遗传信息控制下的细胞生物合成过程。 (4)某些RNA病毒(反转录病毒)的RNA经反转录合成互补DNA(cDN A1℃)与细胞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胞DNA的复制而增殖,这就是所谓的DNA前病毒。 (5)病毒没有细胞壁,也不进行蛋白质、糖和脂类的代谢活动,因此对于因干扰微生物的这些代谢过程而影响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抗生素,具有明显的抵抗力。 病毒的定义: 病毒属于最小的生命形态,是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的微生物。当然这是指自然状态的病毒而言,因在人工实验条件下,人们已经掌握在无细胞(cell-free)系统中复制病毒的技术。2.病毒的起源:是指病毒的来源及其演化 关于病毒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假说: (1)认为病毒是原始生物物种的后裔; (2)认为病毒来源于细胞核酸; (3)认为病毒是某些较高级微生物的退行性生命物质 3.病毒的形态结构: 病毒形态是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病毒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一个简单的病毒粒子,实质上只是一团遗传物质(DNA或RNA)和它外围的一层蛋白外壳。这层蛋白外壳就是衣壳,具有保护病毒核酸的作用,同时也是病毒核酸有一个宿主细胞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细胞的工具。衣壳和核酸一起总称为核衣壳。在某些病毒,核衣壳就是病毒粒子。但在结构比较复杂的病毒中,则衣窍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富含脂质的外膜,即囊膜。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在囊膜和核衣壳之间还有一层病毒特意的内膜蛋白,即M蛋白。囊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来自宿主细胞,大多是核衣壳在感染细胞内穿越核膜或在感染细胞表面“出芽”时有细胞获得。

2017年禁毒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

1、氯胺酮的别称的是 A、疯药 B、狂欢 C、K 粉 2、我们从电视或书本上读到的“大烟”(毒品)指什么? A、鸦片 B、冰毒 C、摇头丸 D、可卡因 3、以下不是合成毒品是 A、摇头丸 B、大麻 C、冰毒 D、甲卡西酮 4、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中销毁的是哪个烟? A、香烟 B、大麻 C、鸦片 D、可卡因 5、合成毒品“麻古”是泰语的音译,其主要成分是 A、甲基苯丙胺 B、大麻 C、鸦片 D、可卡因 6、“金三角”是指位于东南亚的( )边境地区的三角地带 A、泰国、缅甸、老挝 B、越南、老挝、柬埔寨 C、伊朗、阿富汗、伊拉克 D、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 7、“银三角”是指拉丁美洲毒品产量集中的( )等国家和巴西所在的安第斯山和亚马逊地A 区,该地区主要出产的毒品原植物是古柯和大麻。 A、拉脱维亚、智利、阿根廷 B、古巴、拉脱维亚、玻利维亚 C、智利、阿根廷、巴西 D、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 8、在中国下列哪一种物品是毒品? A、香烟 B、茶叶 C、大麻 D、酒 9、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心理治疗是帮助成瘾者戒毒的有效方法之一 B、冷火鸡疗法是海洛因成瘾者戒毒的方法之一 C、美沙酮替代治疗能帮助冰毒成瘾者戒断毒瘾 D、杜冷丁是一种药品 10、可卡因的原植物是( ),曾经是古代美洲原住民的提神草 A、北美仙人球 B、阿拉伯茶 C、烟草 D、古柯 11、2015 年我国破获的互联网涉毒案件为( )起 A、150 B、1500 C、15000 D、150000 12、( )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其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啡。呈黑色或褐色;有氨味或陈旧尿味,味苦,气味强烈。 13、鸦片、大麻、海洛因、可卡因是传统毒品 A、对 B、错 14、( )俗称K 粉,属于其它合成类的新型毒品。滥用后易导致人的迷幻,产生错觉。 A、氯胺酮 B、海洛因 C、大麻 D、麻黄碱 15、( )又称“狂欢丸”、“狂喜丸”等,指的是致幻型苯丙胺类兴奋剂的统称。服用后,摇头不止、行为失控,极易诱发精神分裂症,引发对自身的伤害。 A、海洛因 B、摇头丸 C、麦司卡林 D、曲马多 16、( )俗称大烟、烟土,其原植物是罂粟,是我国法律严禁非法种植的植物。 A、冰毒 B、大麻 C、鸦片 D、罂粟 17、( )俗称白面、白粉、四号等,是阿片类毒品中危害最大的品种,目前被世界各国列为“头号毒品”。 A、冰毒 B、海洛因 C、大麻 D、料子 18、冰毒(又称安非他命明)是一种化学合成的( ),主要化学成份为甲基苯丙胺,外形状与冰块相似的结晶体,有强烈的中枢兴奋作用,过量服用容易引发引起死亡。 A、传统毒品 B、新型毒品 C、麻醉毒品 D、精神毒品 19、2013 年12 月29 日凌晨,我国公安机关在( )发动“雷霆扫毒”战役,三千名警察深夜集结,对制贩冰毒的“堡垒村”——博社村发起清缴,规模史无前例,捣毁的特大制贩毒团伙18 个,捣毁制毒工场77 个,缴获冰毒2925 公斤、制毒原料23 吨。 A、云南德宏 B、新疆石河子 C、广东汕尾 D、四川绵阳

病毒的主要成分

病毒的主要成分 一、病毒的结构 包膜:蛋白质、多糖、脂类 是某些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宿主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 有包膜的病毒体称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称为裸露病毒。 包膜的主要作用:维持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 核衣壳:1、核心:核酸 2、衣壳:包绕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衣壳具有抗原性,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可保护病毒核酸免受环境中核酸酶或其他影响因素的破坏,并能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有以下类型:螺旋对称性,20面体对称性,复合对称性。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和功能 1、病毒核酸:DNA或RNA,是主导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部分核酸偶感染性。 2、病毒蛋白质:病毒的主要成分,约占病毒体总重量的70%,由病毒基因组编码,具有病毒的特异性。 3、脂类和糖:脂质主要存在包膜中。

病毒的致病作用 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㈠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1、杀细胞效应: 2、稳定状态感染:不具有杀细胞效应的病毒引起的感染 ⑴细胞融合:其结果是形成多核巨细胞或合胞体。 ⑵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病毒感染的细胞膜上常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新抗原。 3、包涵体形成: 4、细胞凋亡: 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㈡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通过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诱发免疫反应损伤机体。 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的包膜蛋白、衣壳蛋白均为良好的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3、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 4、免疫抑制作用:某些病毒感染可抑制免疫功能。 ㈢病毒的免疫逃逸

病毒学复习题含答案

病毒学1-10 章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是由_病毒核酸__和_病毒蛋白___ 构成,其辅助结构是_包膜及突起____ 。 2、构成病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核酸____ 和___蛋白质___。 3、病毒体结构由__髓核__ 和___衣壳___组成,又称为__核衣壳_ 。 4、病毒衣壳的对称形式有__螺旋对称__ 、___二十面体对称___、___复合对称___。 5、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_ 和___功能蛋白___两类。 6、通常将___mRNA___的碱基排列顺序规定为正链(+ RNA ), 其相应的___模板___链则为负链(- DNA ) 。 7、病毒复制周期中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是___吸附___,与隐蔽期有关的是__生物合成___ 。 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__复制__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的细胞病理变化称为__致细胞病变效应____ 。 10、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 和___功能蛋白___两类。 11、无包膜病毒体多数通过___细胞裂解___释放,有包膜病毒体主要通过___出芽___方式释放。 12、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__吸附____ 、__侵入___ 、___脱壳___、___生物合成___和___组织释放___五个阶段。 13、动物病毒的侵入主要通过___注射式侵入___、___细胞内吞___、___膜融合___和___直接侵入___四种方式。 14、病毒进化的基础包括___突变___、___重组___、___重排___和___基因重复___。 15、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___慢性感染___、___潜伏感染___和___慢发病毒感染___三种,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__潜伏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___慢发病毒___感染。 16、从细胞受到凋亡诱导因素的作用到细胞死亡大致可分为__凋亡的信号转导___、__凋亡基因激活___、__凋亡的 执行___和__凋亡细胞的清除___四个阶段。 17、杆状病毒编码的两种抗细胞凋亡基因分别为__IAP 基因___和__p35 基因___。 18、IAP 家族蛋白的结构特征为__杆状病毒IAP 重复___和__环锌指结构___。 19、免疫应答分为B细胞介导的__体液免疫___和T 细胞介导的___细胞免疫__。 20、病毒感染动物后会出现干扰现象,其主要原因是_____ 诱导细胞产生了干扰素______ 。 21、病毒感染成功的基本条件包括__病毒的感染性___、__ 合适的感染途径___ 和___宿主机体的易感性___。 22、动物对病毒感染的免疫方式包括___特异性免疫___和___非特异性免疫___,其中__特异性免疫___又包括___体液免疫___和___细胞免疫___。 23、干扰素诱导细胞产生的两种抗病毒翻译途径为___通过2'-5 '寡A合成酶和RNaseL降解病毒mRNA_ __和___ 借助蛋白激酶PKR,阻断病毒蛋白翻译的起始___。 二、选择题: 1、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__A___ 。 A. 脂类 B. 多糖 C. 蛋白质 2、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__B___。 A. DNA 和RNA B. DNA 或RNA C. DNA D. RNA 3、对于病毒单链DNA而言,可直接作为转录模板的链是__B___。 A. 正链DNA B. 负链DNA C. 双义DNA 4、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__B___。 A.衣壳 B .包膜 C .核酸 D .刺突 E .核蛋白 5、病毒包膜的特点不包括__B___。 A.来源于宿主细胞 B .镶嵌有细胞编码的蛋白 C .可被脂溶剂溶解 D .决定病毒感染细胞的宿主特异性E.具有抗原性6、在溶源细胞中, 原噬菌体以_C_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 游离于细胞质中 C 缺陷噬菌体 D 插入寄主染色体7、逆转录RNA病毒的基因组是__B A.单倍体 B. 双倍体 C. 三倍体 8、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__C A. 吸附 B. 脱壳 C. 扩散 D. 复制 E. 释放 9、RNA病毒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主要原因是__C A 病毒分子量小 B 病毒增殖快 C 宿主和病毒无校对修正机制 10、子代病毒释放的途径中不包括__E

病毒习题1 总论

第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病毒(virus) 2.病毒体(virion) 3.壳粒(capsomer) 4.刺突(spike) 5.核衣壳 6.缺陷病毒 7.顿挫感染 8.干扰现象 9.灭活 10.亚病毒11.病毒的基因重组 二、填空 1.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体积微小、建构简单、必须在敏感细胞内复制。 2.病毒的形态有球状、杆状或丝状,砖状、弹状和蝌蚪状。 3.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由核心和衣壳构成。又称为核衣壳 4.亚病毒包括拟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5.阮病毒引起人类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C-J病、疯牛病等。 6.病毒核衣壳结构,根据其壳粒数目及排列方式不同,分为二十面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3种对称型。 7.包膜病毒的包膜主要化学成分为类脂质和糖蛋白。 8.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易感活细胞内生存,以复制方式增殖。对抗生素不敏感,干扰素可抑制其增殖。 9.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10.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冷不耐热。加热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三、单选题 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 A.核心; B.衣壳; C.包膜; D.核衣壳; E.刺突;

2.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 C.具有感染性; D.包括核衣壳结构; 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 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是 A.专性细胞内寄生; B.只含有一种核酸; C.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 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 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 4.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 A.保护作用; B.吸附作用; 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 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 E.免疫原性; 5.朊病毒(或称朊毒体)的化学本质是 A.核酸和蛋白质; B.核酸、蛋白质和多糖; C.核酸; D.蛋白质; E.糖蛋白; 6.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病毒是 A.溶解细胞病毒B.病毒编码的蛋白抗原可整合在宿主的细胞膜上C.病毒基本结构中含有宿主的脂类物质D.有包膜病毒E.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病毒 7.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 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B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 C.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 D.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以获得核苷酸 E.包膜病毒需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包膜成分 8.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 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病毒和病毒成份的提纯

第十四章病毒和病毒成份的提纯 一、病毒的提纯 (一)沉淀法 (二)层析法 (三)两相溶剂间分配系数法 (四)红细胞吸附法 (五)电泳法 (六)超速离心法 (七)超滤法 二、病毒蛋白亚单位的分离 三、病毒脂质的抽提 四、病毒糖类的抽提 一、病毒的提纯 所谓病毒提纯,就是应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以不使病毒受损伤和失活为前提,去除宿主细胞组分等非病毒杂质,提取出高纯度浓缩的病毒样品。病毒提纯是病毒学研究的重要前提,病毒微细形态结构的研究、病毒抗原蛋白的分离提纯、病毒化学成分及其遗传物质——DNA或RNA的详细研究都需要高纯度的病毒样品。 病毒纯度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很难有绝对的标准,通常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判定标准。 1.物理均一性 测定病毒样品的物理均一性,是证明其纯度的常用方法,包括电镜检查、病毒粒子沉降系数和扩散常数及其在凝胶电泳、等电聚焦中的迁移率等。 2.病毒滴度与蛋白含量的比例 测定病毒材料的感染力或其血清学反应滴度与其蛋白含量的比例,也是一种通常采用的纯度测定方法。病毒滴度对蛋白含量的比例越高,说明病毒的纯度越高。

3.免疫学反应 免疫反应单一而无非特异反应,则说明病毒材料比较纯净。 4.结晶形成 病毒粒子在十分纯净的情况下,经常可以形成结晶,但少数混有杂质的病毒样品亦可形成结晶,所以这也只是一个相对标准。 病毒提纯的主要依据和条件有: (1)病毒只在活的细胞内寄生、复制和增殖, 要在病毒不失活的前提下,使之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去除细胞成份。有些病毒如痘病毒、正粘病毒、副粘病毒、披膜病毒,病毒粒子被释放到细胞外,可以从培养液或尿囊液中提纯;而另一些病毒如腺病毒、乳多空病毒、小DNA病毒,在毒粒成熟后只有少数病毒释放到细胞外,大量提纯时必须首先裂解细胞,使病毒大量释放。实验室常用冻融、研磨、高速捣碎、超声波处理或高压冲击、中性去污剂裂解、蛋白酶解等物理和化学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处理获得的粗制的病毒悬液,其中常含有大量的细胞碎片,一个有效的方法是以2000~6000r/min离心30~40分钟,可除去90%以上的细胞碎片和杂质。 (2)病毒粒子实际上是大的蛋白颗粒,可以应用提纯蛋白质的一些技术方法。 (3)对大小、形状和密度高度一致的病毒粒子,可以采用分级分离的技术。当然不同的病毒,其生长特性及理化学性质不同,因此提纯方法也不尽一致。 (一)沉淀法 主要是从稀的悬浮液中浓缩病毒,有中性盐沉淀法、聚乙二醇(PEG)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皂土法和鱼精蛋白沉淀法等。 1.中性盐沉淀法 病毒一般在45%以上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中沉淀,且保持其感染性。在含有病毒的组织培养液中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硫酸铵,可以很容易地沉淀某些病毒如狂犬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等。 2.聚乙二醇沉淀法 聚乙二醇(PEG)为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分子量,用于病毒沉的主要是分子量为2000~6000的PEG。将PEG配成50%左右的溶液,或直接将固体PEG

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到底是什么

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到底是什么 ——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与危害病毒的一般结构:基本结构有核心(核酸)和衣壳(蛋白或脂蛋白),二者构成核衣壳。有些病毒核衣壳外还有包膜和包膜子粒(也叫刺突)。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有些病毒有囊膜和刺突,如流感病毒。 病毒是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球形,杆形和蝌蚪形。由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种类繁多。已经确定的如,伤风、流感、水痘等一般性疾病,以及天花、艾滋病、SARS和禽流感等严重疾病。还有一些疾病可能是以病毒为致病因子;例如,人疱疹病毒6型与一些神经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和慢性疲劳综合征之间可能相关。此外,原本被认为是马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因子的玻那病毒,现在被发现可能能够引起人类精神疾病。病毒能够导致疾病的能力被称为病毒性(virulence)。不同的病毒有着不同的致病机制,主要取决于病毒的种类。在细胞水平上,病毒主要的破坏作用是导致细胞裂解,从而引起细胞死亡。在多细胞生物中,一旦机体内有足够多的细胞死亡,就会对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虽然病毒可以引发疾病,却也可以无害地存在于机体内。例如,能够引起感冒疮的单纯疱疹病毒可以在人体内保持休眠状态;这种状态又被称为“潜伏”(latency),这也是所有疱疹病毒(包括能够导致腺热的艾伯斯坦-巴尔病毒和能够导致水痘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特点。

进入潜伏状态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苏醒”后,能够引起带状疱疹。一些病毒能够引起慢性感染,可以在机体内不断复制而不受宿主防御系统的影响。这类病毒包括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受到慢性感染的人群即是病毒携带者,因为他们相当于储存了保持感染性的病毒。当人群中有较高比例的携带者时,这一疾病就可发展为流行疾病。比如曾经爆发的天花,西班牙流感等。

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基本化学成分就是C、N、K、Na、O、H、S、P等等这些……大分子呢,就是磷脂,脂蛋白,糖蛋白,糖类这些的,具体构成的生物结构就是细胞壁(主要是肽聚糖,由五肽交联桥和四肽侧链连接肽类和多糖等等构成),细胞膜(和其他生物类似,磷脂层构成,但是有些具有部分细胞器的功能,依靠表面蛋白质表达),胞质(细胞液和核糖体,包含多种简单的和复杂的化学物质,如无机盐类和酶),拟核(遗传物质的载体)……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您要的答案啊? 题1: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哪些?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生物科目] 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peptidoglycan),又称粘肽(mucopetide).细胞壁的机械强度有赖于肽聚糖的存在.合成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特有的能力.肽聚糖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酸两种氨基糖经β-1.4糖苷键连接间隔排列形成的多糖支架.在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连接四肽侧链,肽链之间再由肽桥或肽链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机械性很强的网状结构.各种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支架均相同,在四肽侧链的组成及其连接方式随菌种而异. 题2:细菌和病毒的死活,主要是成分、结构还是生理上的?细菌和病毒的死活,其主要变化是成分、结构还是生理上的?[生物科目] 当然是生理上的. 新陈代谢是衡量生物是否存活的标准.细菌细胞内如果没有代谢即各种生化反应就代表已经死亡.病毒的生命特征只有在感染宿主时才体现.病毒如果没有感染能力也可以代表死亡了. 题3:【细菌的细胞由______、______、细胞质等部分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生物科目]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最外层的细胞壁,紧靠细胞壁的是细胞膜、在细胞膜和DNA之间是细胞质和细胞中间是DNA集中的区域,有的细菌有长长的鞭毛,有的在细胞壁外面还有较厚的荚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故答案为:细胞壁;细胞膜 题4:细菌主要是由那几部分组成.[生物科目] 细菌的组成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 题5:细菌核糖体的分布位置,成分组成和功能分别是什么?是细菌的核糖体![生物科目] 当然是在细胞质中啦 每个细菌细胞约含5000~50000个核糖体,部分附着在细胞膜内侧,大部分游离于细胞质中.细菌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由大亚单位(50S)与小亚单位(30S)组成,大亚单位

第二章 病毒

第二章病毒 一、名词解释 1.病毒(virus) 2.病毒体(virion) 3.壳粒(capsomer) 4.刺突(spike) 5.核衣壳 6. 包涵体 7.噬菌斑 8.干扰现象 9.灭活10.亚病毒11.病毒的基因重组12. 噬菌体 二、填空题 1.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体积微小、、。 2.病毒的形态有球状、杆状或丝状、和蝌蚪状。 3.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由和构成。又称为。 4.病毒是侵害各种生物的分子病原体,现分为真病毒和亚病毒两大类,而亚病毒包括、和。 5.病毒核酸存在的主要类型、、和4种。 6.病毒核衣壳结构,根据其壳粒数目及排列方式不同,分为、、3种对称型。 7.包膜病毒的包膜主要化学成分为和。 8.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必须在内生存,以方式增殖。对不敏感,可抑制其增殖。 9.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和。 10.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不耐。加热℃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性,称为。 三、判断题 1.一个病毒的毒粒内既含有DNA又含有RNA.。( ) 2.一个病毒的毒粒内既含有双链DNA和双链RNA。( ) 3.一个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 4.朊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病毒。( ) 四、选择题 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 ) A.核心; B.衣壳; C.包膜; D.核衣壳; E.刺突; 2.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 ) 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 C.具有感染性; D.包括核衣壳结构; 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 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是( ) A.专性细胞内寄生; B.只含有一种核酸; C.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 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 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 4.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 ) A.保护作用; B.吸附作用; 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 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 E.免疫原性;

病毒的结构和传播

病毒知识小结 甘肃临洮玉井农中黎伟 730502 摘要: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对宿主细胞具有强烈的破坏力,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 关键词:结构成分增殖危害 近年来,随着高考工作的不断深入,高考对学生知识的考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学生对病毒有更深的了解;病毒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因此病毒知识也将成为高考关注的焦点,为此,将病毒知识加以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 1 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生物,生物体主要由核酸和衣壳组成,其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 2 病毒不具有其它生物所有的能量系统和酶系统,酶和能量都依赖于宿主细胞。 3 病毒个体不具有明显的生长现象,不能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4 病毒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物,活体寄生,依靠宿主细胞提供的能量和酶来完成新陈代谢活动。 二、病毒的形态结构 1病毒的形态,有球形颗粒、杆状颗粒和复杂颗粒三种类型,有些病毒的形态是可变的,如流感病毒新分离时为丝状,在细胞内稳定传代后为球形颗粒,这种现象叫做病毒的多型性。 2毒的结构,病毒由核酸和衣壳组成,其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衣壳由许多衣壳粒组成,在衣壳之外有包膜(也称囊膜),包膜具有保护作用。 3病毒的壳体结构,壳体由蛋白质组成,其类型螺旋对称壳体,烟草花叶病毒;二十面体对称壳体和双对称壳体,如T4噬菌体。 4病毒包膜的化学结构,有些病毒直接由衣壳和核酸组成,这类病毒叫裸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有些病毒的衣壳之外还包着一层脂蛋白膜,其结构和生物膜相似,脂膜为双层,外有糖蛋白;有些包膜突起,形成刺突,包膜具有维持病毒结构、保护核壳、识别感染的作用。 三、毒的化学成分 1 核酸 核酸是遗传物质,一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除逆转录病毒为二倍体外,其它的病毒均为单倍体;病毒的核酸类型有四种类型:单链DNA(ssDNA)、双链DNA(dsDNA)、单链RNA (ssRNA)、双链RNA(dsRNA),除双链RNA外,其他各类型的核酸有线状和环状之分;单链RNA病毒的RNA若能直接翻译形成信使RNA,则为正链RNA,若单链RNA与其信使RNA互补,则为负链RNA;对单链DNA 病毒而言,单链DNA与其形成的信使RNA相同,则为正链DNA,若与其信使RNA互补,则为负链DNA。 2 病毒蛋白质 病毒的蛋白质根据存在的部位,可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是指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所必须的蛋白质,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存在于毒粒中的酶。非结构蛋白是指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一定功能、存在于毒粒之外的蛋白质。 壳体蛋白由一条或者多条肽链折叠而成,其功能是构成壳体、保护核酸,裸病毒的壳体还参与病毒的吸附、侵入、宿主细胞识别和病毒表面抗原的组成。 包膜蛋白包括糖蛋白和基质蛋白,包膜蛋白有简单型和复合型两大类,包膜蛋白是病毒的主要表面抗原,启动病毒的感染,促进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基质蛋白存在于膜脂双分子层和核壳之间,

病毒的基本性状

病毒: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体的基本结构 是由核心和衣壳构成的核衣壳有些病毒的核衣壳外有包膜和包膜的构成成分刺突。有包膜的病毒称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病毒体称裸露病毒

(1)核心 成分核酸功能蛋白 功能 1.决定病毒的特性 2.病毒复制 3.部分核酸具有感染性 (2)衣壳 成分:蛋白质壳粒 功能 1.保护病毒核酸 2.参与感染过程 3.具有抗原性 4.对称型和抗原性是分类依据 (3)包膜 成分:蛋白质、多糖、脂类刺突 功能 1.维护病毒体结构完整性 2.吸附、融合细胞,与感染和侵入有关 3.具有抗原性 4.具有种、型特异性 病毒的化学组成 (1)病毒核酸 病毒核酸的化学成分为DNA或RNA,以此分成DNA和RNA病毒两大类。核酸具有多样性,(1)单、双链; (2)线状、环状; (3)分、不分节段; (4)正、反义链; (5)单、双倍体 病毒核酸的主要功能 ①指导病毒复制:病毒的增殖是以基因组为模板,经过转录、翻译过程合成病毒的前体形式, ②决定病毒的特性:病毒核酸链上的基因密码记录着病毒全部信息,由它复制的子代病毒可保 留亲代病毒的一切特性,故亦称为病毒的基因组 ③部分核酸具有感染性:除去衣壳的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后,病毒单正链RNA(+sRNA)基因 组能够直接作为mRNA编码蛋白质,在易感细胞中可增殖形成子代病毒,故具有感染性,称为感染性核酸 (2)病毒蛋白质 (1)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基质蛋白或包膜糖蛋白等。保护作用;免疫原性;病毒嗜性;血凝作用 (2)非结构蛋白:调节蛋白,复制、致病有关酶等 病毒结构蛋白的功能:

农作物病毒性病害以及病毒病的主要有效防治药剂

农作物病毒性病害以及病毒病的主要有效防治药剂 1、农作物的病毒病植物病毒病在多数情况下以系统浸染的方式浸害农作物,并使受害植株发生系统症状,产生矮化、丛枝、畸形、溃疡等特殊症状。 植物病毒病的主要症状类型有花叶、变色、条纹、枯斑或环斑、坏死、畸形。 病毒病害的传播、浸染和致害过程与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表现有很大的区别。 病毒病多为系统性侵染,没有病征,易与非侵染性病害相混淆,往往需要通过一定方式的传染试验证实其传染性。 植物病毒病的传染方式有: 机械(摩擦)接触传染、嫁接传染、介体(包括昆虫、线虫、真菌、螨类和菟丝子)传染、花粉及种子传染等。 由于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它的侵染来源都与活体(活的动物、植物体或介体)有关,传染要使病毒接触活体。 例如汁液摩擦接种,要用新鲜的病毒汁液,摩擦的目的是造成寄主植物体表面的微伤,使病毒有可能进入活的细胞,过重的损伤造成组织坏死并不利于病毒的传染。 蚜虫、飞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取食植物汁液的方式更容易满足植物病毒传播的两方面要求。 通过植物组织汁液的摩擦接种和蚜虫传播试验了解病毒病的主要传染方式。 在防治上对病毒病仅仅依靠单一的技术手段往往很不奏效,所以要实行综合措施为主进行防治。 大白菜病毒病的症状为幼苗受侵后首先心叶出现明脉,即沿叶脉失绿,继呈花叶及皱缩。

成株被害,出现不同程度的叶片皱缩、变硬而脆,后期出现褐色斑点或褐色坏死条纹、植株矮化。 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主要由芜菁花叶病毒(简称TuMV)、黄瓜花叶病毒(简称CMV)和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所致,前两种病毒能由蚜虫和汁液传染,第三种只能以汁液传染。 马铃薯病毒病主要是皱缩花叶病和卷叶病两种。 前者的症状为叶片皱缩、变小;叶尖向下弯曲,全株矮化,叶片色泽深浅不均,以后出现黑褐色坏死斑,质地变脆,严重时全株发生坏死性叶斑,自下而上枯死。 马铃薯皱缩花叶病是由马铃薯X病毒(简称PVX)和马铃薯Y病毒(简称PVY)两种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 PVX只能由汁液传染,昆虫不传染。 PVY的传染方式有汁液与蚜虫传染。 马铃薯卷叶病的症状为叶缘向上卷曲,病重时呈圆筒状。 叶片色泽较浅,有时叶背面呈红色或紫色。 叶片变厚变脆,病叶不出现萎蔫下垂的现象,矮化亦不甚明显。 其病原物是马铃薯卷叶病毒(简称PLRV),只能由蚜虫传染,而汁液接触无传毒效果。 田间常见的病毒性病害主要有: 水稻条纹叶枯病、烟草花叶病、蔬菜花叶病毒病、马铃薯花叶病毒病、番茄病毒病等。 2、农作物“病毒病”的主要防治药剂: 在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农药登记公告》、《农药管理信息汇编》以及《中国农药电子手册》中,我们搜集整理发现,在登记防治农作物的“病毒病”

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和传播途径两种类型病毒体的结构:核心+衣壳核衣壳——裸病毒核心+衣壳+包膜——有包膜病毒(对脂溶剂敏感)核心:只有一种核酸衣壳:蛋白质,为二十面体对称、螺旋对称、复合对称功能:核酸:决定病毒的感染性,遗传变异(感染性核酸)衣壳,包膜:辅助感染、抗原性、毒性、保护作用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 病原体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不但适应在机体的一定部位发育、繁殖,并且也适应在宿主机体外的自然条件下暂时存活,尔后再侵入一个新宿主,循此世代绵延,以维持病原体作为一个生物种的存在。此种更换宿主的过程,在流行病学中称为传播机制(mechanism of transmission)。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可概括为三个阶段:①病原体自宿主机体排出;②病原体停留在外界环境中;③病原体侵入新的易感宿主体内。 传播机制的第一阶段与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定位有关。例如,痢疾及霍乱的病原体是经口进入体内而定位于肠道,之后,经过繁殖,病原体从定位处随粪便排出。传播机制的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继续,它直接受第一阶段的制约,间接受病原体在体内定位的影响。例如,痢疾及霍乱的病原体均定位于肠道,它们都随粪便排出体外,但霍乱

弧菌在小肠粘膜寄生,痢疾杆菌在大肠粘膜上寄生,由于定位的细微差别,两种病原体被排出的频率及随同的排泄物性质又有不同。 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所经历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mode of transmission,mode of spread)。具体说,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内传染源排出,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

第二章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章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病毒的形态与大小 1.1病毒的大小 病毒的大小一般用nm表示,各种病毒的大小差别很大,最大的病毒约为300nm(痘病毒);最小的病毒约为9-10nm( 菜豆畸矮病病毒)。 ⒈一个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virion),是病毒在细胞外的典型结构形式,并有感染性。 ⒉病毒体大小的测量单位为纳米或毫微米。 ⒊多数人和动物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为杆状、丝状、弹状、砖块状。 ⒋测量病毒大小的方法:①电子显微镜技术(最可靠) ②超速离心沉淀法 ③分级超过滤术 ④X线晶体衍射分析法 1.2病毒的形态特征 病毒的个体形态特征可被归纳为球状、砖形、杆状或丝状、弹状、蝌蚪状等。 病毒的群体形态: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形成由大量病毒粒子和蛋白质构成的病毒群体:包涵体、噬菌斑、空斑、病斑和枯斑。 病毒粒子对称体制有哪几种? 1、螺旋对称 2、二十面体对称 3、复合对称 4、复杂对称 第二节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 病毒体(virion): 一个成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病毒体”,又称病毒粒、病毒颗粒、病毒粒子。 2.1病毒的结构 基本结构:核心和衣壳,二者构成核衣壳。 核心(Viral core):内充满DNA或RNA一种核酸,构成病毒的基因组,为病毒的感染、复制、遗传、变异等提供了信息。 由于裸露的核酸决定了病毒的感染性,故称感染性核酸。 衣壳(Viral capsid):实质上是蛋白质,由壳粒聚合而成,包绕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衣。衣壳的生物学作用:①维持病毒体的形态、保护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他理化因素的破坏;;②与相应受体结合,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③具有抗原性,可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④作为病毒鉴定和分类依据;⑤决定病毒感染细胞的种类; 病毒的核酸与衣壳组成核衣壳,最简单的病毒就是裸露的核衣壳,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等。特殊结构(envelope): 包膜(棘突):是位于某些病毒核衣壳外的结构。实质是病毒成熟过程中以出芽方式穿过核膜和(或)细胞膜时获得的。①某些病毒有②含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脂质和少量糖类)③包膜子粒(即刺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