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目录

定义
发展
“五要素”说时新性
重要性
显著性
接近性
趣味性
对新闻价值定义的深度思考定义
发展
“五要素”说 时新性
重要性
显著性
接近性
趣味性
对新闻价值定义的深度思考
展开
 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要素包括真实性、时新性等不变要素和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价值要素越丰富,级数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 进而言之,一个客观存在或发生的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然后被传播,应该取决于两点:一是在多大程度上及以怎样的方式与公众的利益相关联,二是能否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在这里,所谓的公众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安全、公正、道德、荣誉、审美等社会价值利益,而心理感官需求则是人们对事物的好奇、趣味等的心理满足,当然不是猎奇,不是低俗、庸俗、粗俗,不是满足少数人需要的感官刺激。 其他定义:是指构成公共关系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关系新闻需要的
 一、存在的新闻价值定义及其局限性 总结一下以往新闻价值的定义,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传播主体说(标准说): 持这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者选择新闻的标准,例如:“新闻价值是新闻记者衡量和选择事实是否可以成为新闻的标准”①,“新闻价值是选择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②,这种定义好象很好的解决了新闻工作者如何选择新闻的选择的问题,但是它却根本地违背了新闻的采写规律。因为它强调了新闻的传者的主动地位,但是却忽略了受众的要求,如果说它在计划经济时代还适合当时的新闻采写实际的话,那么在媒体经历了“事业单位,企业经营”和“管办分离”后的今天,它是不符合新闻的运作实际的。如果盲目地认为新闻传播者认为的值得采写的事实就是新闻的话,那么很可能在受众那里吃闭门羹。这只会使新闻工作者处在孤芳自赏的感觉中不能自拨,结果受众和新闻单位的距离越来越远,新闻单位

的经营状况也会越来越差。在现实中往往会造成传者本位的后果。 2,接受主体说 持这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新闻价值是对新闻受众的作用。例如:”新闻价值是某些事实所具有的在满足受众新闻需要方面所具有的现在和潜在的作用”③。这些定义很好地解决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给新闻单位的经营指明了方向,有利于避免新闻单位在传播过程中不重视受众的弊端,这也与“受众中心论”相一致,但是单一地强调受众的需要会使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失去方向。会给某些新闻单位的新闻媚俗找到借口,从而造成新闻格调的低下,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的时候甚至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另外。受众的需要有好坏良莠之分,如果一味地满足某些受众的低级趣味的需求,势必会使新闻沦为社会的腐蚀剂。新闻的舆论监督和社会引导作用。 3,双主体说 持这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新闻价值是新闻客体对新闻主体的作用,认为新闻传播中传播客体和传播主体是地位相等的。“新闻价值就是新闻客体的属性、功能对新闻主体的效应”④。在此新闻主体指的是新闻的接受和传播者。这个定义很好地考虑和说明了新闻的传播的全过程,并且避免了只强调传播一方的弊端,但是在定义中我们很难看到新闻的对社会的积极意义。也就是说新闻的社会价值在定义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它只是单纯地强调了新闻的主体的需要。而且有将新闻万能化的倾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同时满足两个新闻传播主体的需要必然会存在“选择性理解”的问题,即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对同一新闻的理解有时必然会存在差异,接受主体和传播主体都认为新闻满足了其自身的需要,但是在客观效果上却与两者的意愿相反。 4,社会效应说 持这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新闻价值就是新闻的社会效应.例如”所谓新闻价值,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激发出来的社会创新需要的能量”⑤,新闻价值是”一则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这个定义很好地考虑了新闻价值的社会效应,使新闻的社会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并没有考虑到受众的需要和传播者自身的需要,如经济,媒体的威望等等.这样的新闻价值只是对社会的价值,是充分强调社会作用的价值.它是在没有考虑传播者和受众的利益和兴趣的情况下所谈的价值.所谓价值就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但是一个只强调社会主体需要的价值在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价值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是很难得到保证的.当受众对新闻失去兴趣以及新闻单位失去受众的时候,那么新闻的社会价值便成了

空中楼阁了.可以说,新闻传播中主体价值的实现是新闻社会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价值是终极目标,但是在这个定义中却没有提到传播主体的价值,自然使新闻的终极价值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综上所述,新闻价值的定义很多,但是他们大多强调新闻的一面价值,从而与实践脱节.造成理论和实践两张皮. 二.什么是新闻价值 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新闻价值呢?一般认为“价值”是指对人的有用性。即满足人的需要。“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也就是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效用”所以新闻价值就是新闻满足某些主体的需要,但是相对于新闻来讲,什么是它的主体呢,很显然,新闻的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是必定包括在内的,但是作为两个主体生活的存在的环境——社会也应该是新闻价值的主体,因为没有社会这个大的环境的好转,任何奢谈个人利益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我们的新闻价值的定义应该体现人的关怀和价值,也就是说,新闻的价值应该是对个人和社会价值的总和,而不是只谈其中的一个方面。它的“有用性”应该是对整个主体和社会的有用性。基于这个分析,我们可以将新闻价值定义为:所谓新闻价值就是对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有益的新闻客体对社会所产生的积极效应。这里包含以下几个关系,首先,新闻客体必须是对传播主体有益的,因为如果新闻对传播主体没有利益,那么它很难进入传播渠道,新闻价值也就发挥不出来,这是前提,我们所要谈的新闻就是要考虑到传播主体的利益的新闻,这是一个新闻单位的立命之本。其次,新闻客体必须适合接受主体的需要。如果新闻单位孤芳自赏,报道一些受众不感兴趣的新闻,那么这个新闻的生命力是值得怀疑的,它的价值也就很难实现。对于一个新闻单位来说,受众就是它的上帝。新闻单位在报道新闻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受众的兴趣,只有这样,它的利益才能实现,新闻价值才能实现。这是基础,失去了它,新闻价值就是对传播者的价值,是不完整的。由于失去了受众的支持,这种价值也是不长久的,最终新闻单位的价值也难以实现。再次,这个新闻必须是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效应。如果一则新闻的产生的社会效应是负面的话,那么即使它为传播主体带来了再大的经济效应,满足了受众再大的个人需求,它的价值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种负面的社会效应最终会危害到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利益。并且它的危害性比单纯损失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一方或两方的利益更加大。如果整个社会的利益受到损害,后两者的利益的也就失去了保证。所以新闻价值的关键是

对社会的价值,这个是新闻价值的立命之本。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但是社会的发展是体现在人的发展上的。综上所述,我们说新闻价值是对主体的效应,其主要主体是社会,但是这个主体效应的实现是通过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实现的,只要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利益实现了,那么社会价值的实现才有可能保证!而在这两个主体中基础是接受主体的利益!只有这个利益实现了,才能确保其他的利益实现!那么其系统中的决定因素就应该是有关广大人民和国家利益。其应该包括新闻是否是当前社会主题的重大事件、否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能否引起人民的兴趣、是否真实与新颖、是否促进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能否引导人民树立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等等。总之是以党和人民的一切正当需要为主。我们平常所谈的趣味性、接近性、重要性、时新性与显著性是决定新闻的要素,而不是新闻价值的包含要素,我们平常用新闻价值来判断一条新闻是否值得采写实际上是用新闻价值的决定要素来指导我们的新闻工作,因为这些决定要素与新闻的影响有一定联系,而真正的新闻价值是在新闻播出之后的社会影响。这也就能解释我们平常新闻工作者有时凭一腔热血采写来的稿件受众却反映寥寥的现象了。因为他们依据的是新闻的决定要素而不是包含要素,真正的用新闻价值来采写新闻应该是在充分调查和了解受众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而不是凭自己对新闻的感觉来写新闻。那么,新闻价值到底包含哪些要素呢?学生认为,要谈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分层理论,他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首先是生理的需要,其次是安全的需要,再次是社交的需要,第四是心理需要,第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需要的层次是越来越高,人们在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要后会依次提出较高层次的需要,也可以说人的需要是分为生理与心理需要的。那么我们可以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新闻价值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闻满足受众的生理需要性 因为,一般只有人们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生理需要后,才会谈到其他的需要。若新闻越能满足人们急切需要的物质生存资料,那么它的新闻价值就越大,特别是在物资紧缺的年代,这种表现就更明显。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有关有关柴米油盐供应的新闻就,更能满足老百姓的需要,而在经济发展比较发达的地区,有关柴米油盐供应的新闻就少受受众的青睐。当然,这不是绝对

的,它与一个地区人们的文化素质和人们的心态是紧密联系的。若人们的基本需要已满足,人们又不思进取,那么这种新闻便会失去它的吸引力。但是人们的基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例如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有关房地产的新闻会更吸引受众的兴趣。所以,在不同的地区,基本需求各不相同,只有紧紧抓住人们的基本需求特点,才能写出好的新闻。 其次,新闻满足受众的安全需要性 突出表现在受众对事关自己利益的事特别关注,它于第一点是紧密相连的,但是它并没有第一点那么关系到生存的问题。如比较关注有关权益保护的问题。新闻的阶级性问题可以在这一部分得到说明,人们处于一定的阶级中,为了求得一定的安全感,人们必须对于阶级问题有个态度,或支持,或反对。所以,新闻的阶级性也是新闻产生社会效应应该考虑的问题。 3.新闻满足社交的需要性 表现在新闻中,人们比较关注的是归属感,突出表现在人们对于与自己接近性的问题比较感兴趣,包括心理与地理的接近。 4、新闻满足心理的需要性 在这方面突出表现是受众对于有关满足自己的自尊、尊重、权威与地位等的需要,如对于国家及个人荣誉的问题比较感兴趣。中国地位提升的新闻会受到受众的注意。对于有关自己的荣誉的新闻,受众会更加关注。 5、新闻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性 这方面表现在新闻中就是对于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新闻的需要,如,对于培训机会的获得的新闻的关注等等。 所以我们所说的新闻价值就是以社会效应为中心,以传播主体利益为前提,以受众利益为基础的一个系统。其中我们关注的是受众利益,但是我们主要的目标是社会利益。当然我们所说的这个新闻价值是指的在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下而言的,但是在其它的体制下,传播者的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时候是不一致的,这个又另当别论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