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中考政治时事热点七大专题汇集解析训练

2018中考政治时事热点七大专题汇集解析训练

专题一、学习贯彻十九大,阔步踏上新征程

新表述

1、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做出了怎样的判断?(新历史方位(新时代))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是什么?(新理论创新成果(新思想))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什么?(新的奋斗目标和新阶段)

答: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1)建党一百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到建国一百年时,建成富康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哪些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新变化)

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时政答案第10题)

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涵:1)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2)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3)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4)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新成就

1、党的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的五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翼协同发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c919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2)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3)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4)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6)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发起创办亚投行;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G20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

老百姓生活的变化(衣食住行):

1)住房宽敞了;2)通信方便了;3)买了小轿车;4)电脑进家门。

2、你对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或发生的变化)得出的结论和感悟?(说明的道理、启示)

答: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3)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4)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

5)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6)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7)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

2、展示的中国国际地位形象:

答:(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展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你最想说的是:①:感谢中国共产党的好领导、好政策;

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③党啊,我们由衷热爱您!

④我们要坚决支持、拥护党的领导。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6、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主要有哪些?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坚持党的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的战略

4)坚持全面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6)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主精神。

7、我们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时代(认识国情)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是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没变。如何理解?

答:1)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2)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的确立的基本依据: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

3)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要求。(从全面建成小康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原因):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现阶段的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小康。

4、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核心内容: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党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的地位如何?(原因)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原因(重要性):①我们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

8、我国的基本(根本)制度:①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②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⑤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谈谈对上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1)基本的经济制度是一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制度,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2)基本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决定国家重大事务。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9、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时政问答18题)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依法治国;等。

新目标、新征程(理解展望)

1、奋斗目标(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有哪些?)

答:1)“两个百年”目标:建党一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一百年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20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21世纪中叶新的目标: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

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略)

4)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3、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描绘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的壮丽景象是怎样的?

答: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7、如何理解“创新是第一动力”?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③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④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等等。

8、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答: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9、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有哪些,请有条地阐述。答,因为: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兴国之要。2、综合国力增强,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3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4、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久治安离不开发展。5、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

10、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内容):(请你描述和谐社会壮丽景观、美好蓝图)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新使命、新担当(感悟践行)

1、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或“中国梦”)做些什么?(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答:1)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勇于奉献;4)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5)培养团队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立志成才,为建设祖国而奋斗。6)增强法治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题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1、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政治方面: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②成立“上海合作组织”;③成功主持召开了“朝核六方会谈”;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方面:①加入WTO;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③成立“亚投行”;④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科技方面:①三峡大坝的兴建;②青藏铁路建成;③“蛟龙号”7000米深潜成功;

④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⑤“辽宁号”航母列装部队。

文化教育方面:①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②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③在世界多国开办“孔子学院”;④与世界多个国家互办“文化年”。

2、40年的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当今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改变)?提升了怎样的中国形象(中国风采)?

答:变化(改变):

政治上: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影响力日益增强,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功主持召开了“朝核六方会谈”等。

经济上:由贫穷落后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科技上:由技术落后到成为科技大国,某些尖端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文化教育上:初步实现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国形象(风采):

①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③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3、改革开放40年来已实现的中国梦有哪些?还未实现的中国梦有哪些?

答:已实现:香港、澳门回归梦;百年奥运梦、千年飞天梦、三峡大坝梦、航母梦等未实现:民族复兴梦、全面小康梦、美丽中国梦、国家统一梦、科技强国梦等

4、习总书记说:“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生问题上取得的成就有哪些?(改革开放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哪些获得感、幸福感?)

答:①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②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③人均寿命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度提高;④交通更加便利;⑤贫困人口大幅将低;⑥社会保障体制日益健全。

5、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的事例?

答:科技创新:①三峡大坝的兴建;②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③“蛟龙号”7000米深潜成功;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制度创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改革开放40年来形成的经验智慧】

6、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成就(各种理想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其它原因是什么?(“四个自信”和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来源?)

答:A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其他原因(信心源于):

①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②坚持了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④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⑤坚持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⑥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7、改革开放40年来形成了哪些经验和智慧?(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有哪些共识、启示?面对成就有何感想?)

答:①只有社会主义(或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②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③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④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⑥我们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⑦必须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8、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党探索制定的战略、国策、制度、发展观、道路、旗帜、基本方略有哪些?(四个自信是什么?划线部分)

答:A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依法治国等。

B重大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C制度自信:(1)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具体制度有:①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E理论自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F文化自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G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H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9、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途径、根本基点、特点是什么?方式有哪些?

答:基本途径:“引进来”和“走出去”;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立更生;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方式: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国外承包工程等都是对外开放的有效方式。

10、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①处理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②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③处理好引进吸收和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关系;④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11、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经是什么?(解决民生问题或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途经是什么?)实现个人梦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

答:(国家梦)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策略布局】

12、为什么要深化改革?(为什么说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是艰辛的,但我们

从来都是坚定不渝的。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重视改革?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为什么说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为什么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答: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②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③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3、为什么要对外开放(扩大开放)?(为什么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为什么要开放发展?)

答: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②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先进文明成果。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14、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面临哪些挑战(存在哪些问题)?(我国的经济运行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各是什么?

答: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②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③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④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⑤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⑥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⑦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5、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为使改革进行到底,我们需要开的“路”和架的“桥”有哪些?(为使改革进行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做?)答: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④坚持科学的发展观;⑤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16、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我们必须有哪些制度作为支撑?

答: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7、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说明了什么?

答: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⑤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8、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因此改革是当前中国一切工作的中心?(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经济时应遵循哪些科学之策?

答:不对,当前中国一切工作的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原因: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和各种矛盾,它们本质上

都是发展问题。只有坚持发展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是解决它们的根本途经。

科学之策: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③坚持科学的发展观;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⑤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9、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家和企业应该怎么做?(建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创新大国,国家和企业应该怎么做?)

答:国家: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②加大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③切实把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④注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