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早期乳腺癌治疗StGallen国际专家共识

早期乳腺癌治疗StGallen国际专家共识

早期乳腺癌治疗StGallen国际专家共识
早期乳腺癌治疗StGallen国际专家共识

今年St.?Gallen会议的主题是乳腺癌治疗的“加减法”(escalation?and?de-escalation),相关专家共识也已陆续发布。早期乳腺癌治疗的相关共识发表在2017年第8期《Annals?of?Oncology》上,肿瘤资讯为大家编译介绍如下。

导管原位癌

如果切缘可以达标,则保乳手术后放疗仍是导管原位癌的标准治疗。关于切缘距离,专家组成员大部分赞同最近由美国肿瘤外科学会(SS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美国肿瘤放疗学会(ASTRO)提出的≥2mm;少数成员认为某些病例切缘距离可以更窄,如“墨染切缘无导管原位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或他莫昔芬辅助治疗用于降低导管原位癌复发风险可能有效。

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

专家组强烈赞同只要手术切缘阴性、术后进行放疗,则多灶性及多象限病变也可进行保乳手术。专家组再次重申了“墨染切缘无瘤”的原则,并建议无论肿瘤生物学亚型如何均可按照此原则处理。即使有1-2枚前哨淋巴结阳性也可保乳手术后进行全乳放疗及系统辅助治疗,且这类病例行标准的“切线野”或“高切线野”均可。行乳腺切除术且前哨淋巴结活检证实1-2枚有宏转移者,建议对腋窝处进一步治疗:术后放疗或腋窝清扫均可。

新辅助治疗后手术

专家组建议根据残余肿瘤的范围确定乳腺手术的范围,没必要对最初的瘤床进行完全切除。专家组赞同新辅助治疗后仍以“墨染切缘无肿瘤”作为手术切缘的标准,不过,很多专家认为多灶性残余者可以选择更加宽一些的切缘。新辅助治疗后乳晕区无肿瘤累及时,可以选择保留乳头的乳腺切除术。

新辅助治疗后腋窝手术

专家组强烈赞同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阴性者进行新辅助治疗后对前哨淋巴结进行活检。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阳性、且新辅助治疗后转为阴性而临床分期下调的患者,也应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如果三枚及以上前哨淋巴结阴性则可以不必进行淋巴结清扫。如新辅助治疗后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仍阳性、或前哨淋巴结检查有宏转移,建议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残留微转移者是否腋窝淋巴结清扫,专家组意见不一。

乳腺手术后的放疗

专家组认为超分割放疗适合于大部分患者,对50岁以上患者更是如此。如果符合ASTRO/欧洲肿瘤放疗学会(ESTRO)提出的低危标准,也可进行部分乳腺的放射治疗。对于临床危险程度中等及较高患者,建议全乳放疗。同时≥60岁、具有低级别肿瘤特征和/或肿瘤生物学行为较好,并将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可以不必进行推量放疗。pN1期(1-3枚淋巴结阳性)且临床具有不良特征(年龄≤40岁,具有不良生物学特征如ER不表达或低表达、肿瘤具有高级别特征、具有广泛的淋巴管-脉管浸润)的患者、具有4枚及以上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均应进行区域淋巴结放疗(RNI)。pN1期且临床特征属于低危的患者,是否进行RNI需评估其获益与潜在风险(如肺炎、淋巴水肿)。四枚及以上淋巴结阳性和/或pT3期患者建议乳腺切除术

后进行放疗(PMRT)。pN1且具有低危特征的患者,是否应用PMRT应评估其相应风险。

肿瘤生物学特征、亚型、基因标签

专家组指出需要关注IHC检测Ki-67并用于指导临床决策时的可重复性,需制定相应评分细则。不建议在早期乳腺癌中常规报告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根据常规病理进行的分组如Luminal?A、Luminal?B型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可用于指导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

专家组认为基因表达检测优于常规病理指标,不过临床低危病例(如pT1a/b、1级、ER高表达、N0)等不必进行化疗的情况则无需进行这一检测。一系列基因表达检测可用于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时的预后判断,如21基因复发评分、70

基因标签、PAM50?ROR评分、EpClin评分、乳腺癌指数(Breast?Cancer?Index)。不管基因表达检测结果如何,淋巴结情况都是强有力的预后因素。并不建议对淋巴结阴性患者常规进行基因表达检测而决定进行辅助化疗;也并不建议根据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来确定是否延长辅助内分泌治疗。因并发症或肿瘤分期、危险程度等而不适于辅助化疗者,以及很明确需要辅助化疗者(一般指III期患者),也无需常规进行基因检测。居于二者之间的病例进行基因检测意义最大:如肿瘤1-3cm、淋巴结受累3枚及以下、增殖指数中等。

辅助内分泌治疗-绝经前

专家组认为≤35岁和/或4枚及以上淋巴结受累可视为卵巢功能抑制治疗(OFS)的纳入标准;方案选择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均可。需慎重解读化疗患者的垂体-

卵巢功能检查相关数据,因为化疗可导致年轻患者一过性或持续绝经;同时如果月经状态出现临床异常,则鼓励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兴奋剂治疗以达卵巢功能抑制、尤其是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患者。建议复发风险高、且已经进行了5年他莫昔芬治疗者应延长内分泌治疗时间至10年以上。

辅助内分泌治疗:绝经后

稍多于半数的专家组成员认为辅助治疗过程中某些情况下可以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淋巴结阳性、Ki-67高表达、高级别、小叶癌、HER2阳性。复发风险高的女性,则建议首选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同时专家组指出患者的身体状态及对治疗的耐受性很重要。建议中到高等复发风险者(一般指II期或III期)可以延长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时间。对于I期患者,专家组赞同辅助内分泌治疗5年即可。同时对于首先进行他莫昔芬治疗者,专家组建议延长治疗时间;不过延长治疗可导致月经相关症状及骨骼相关风险增加。

辅助化疗

专家组建议pT1b?pN0期及更高分期的三阴乳腺癌患者需辅助化疗,而pT1a?pN0期三阴乳腺癌则不必化疗。大部分患者、尤其II期及III期患者,推荐蒽环类及紫杉醇类为主的化疗方案,且明确指出无法切除的三阴乳腺癌患者不建议常规应用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对于BRCA1/2相关者是否建议应用铂类方案的辅助化疗,专家组意见不一,但赞同这类患者应在紫杉醇及蒽环类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烷化剂。

对于HER2阳性、pT1b?pN0期及更高分期乳腺癌,专家组建议辅助化疗并进行抗HER2治疗;不建议对pT1a?pN0期HER2阳性乳腺癌常规进行化疗及抗HER2治疗。辅助应

用曲妥珠单抗的时间建议1年。新辅助抗HER2治疗且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联合应用者,专家组建议仅曲妥珠单抗单药应用1年,不建议辅助应用帕妥珠单抗。大部分专家赞同辅助应用经过充分评估的曲妥珠单抗生物仿制药。

对于ER阳性患者而言,专家组确定其他病理因素也可视为辅助化疗的相对适应症,如淋巴结情况、广泛淋巴管脉管浸润、Ki-67高表达、激素受体低表达。不建议I

或II期、Luminal?A型患者进行辅助化疗,尤其是基因检查结果表明缺乏化疗获益时;同时也不建议对21基因标签或70基因标签风险评估属于低危的Luminal?B型患者在部分淋巴结受累时进行辅助化疗。部分专家对淋巴结阳性患者不必化疗持谨慎意见,认为需要更多基因检查结果的支持。对于基因评分风险中等或较高的患者,专家组建议对Luminal?B和/或淋巴结阳性患者进行化疗;对ER阳性的大部分患者来说,专家组均推荐首选蒽环类及紫杉醇类为主的化疗方案。

新辅助治疗及新辅助治疗后续治疗

对于II或III期、HER2阳性或三阴乳腺癌,专家组强烈建议新辅助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案。针对HER2阳性而言,专家组鼓励帕妥珠单抗加曲妥珠单抗进行二联新辅助抗HER2;对于三阴性癌的新辅助治疗建议与辅助治疗方案一样。

骨骼改良治疗的辅助应用

专家组强烈建议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应用双磷酸盐进行辅助治疗;推荐方案为每6个月一次唑来膦酸、共5年;或每日口服氯膦酸盐、共3年。专家组不建议对月经规律的绝经前女性进行类似治疗。狄诺塞麦可降低乳腺癌患者的骨骼相关问题,也可减少复发,但仅有少数专家认为狄诺塞麦可取代双磷酸盐。

生活质量相关问题

专家组赞同应用头皮降温装置来降低非蒽环类方案辅助或新辅助应用时脱发的可能性;同时鉴于目前尚无相关数据,因此专家组建议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体重控制等方面等同于常人即可。

对特殊人群的建议

专家组一致认为辅助化疗方面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而应具体考虑患者的身体状态、复发风险、可能的获益、患者意愿等。专家组认为很多ER阳性、HER2阴性、临床和/或遗传学风险属于低危、且采取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老年患者(大于65岁者)在保乳术后可以不必放疗,尤其是具有多种并发症者。

乳腺癌术后妊娠的最佳时间相关数据甚少;专家组多倾向于内分泌治疗18-24个月内避免妊娠,同时重申了妊娠后再次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

大部分男性乳腺癌病例均为ER阳性,专家组建议这类患者也应进行辅助他莫昔芬治疗。对于具有相关禁忌症的患者,专家组认为可以选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剂治疗及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

专家组建议具有显着乳腺癌家族史者不论发病年龄、≤40岁前确诊乳腺癌者则不论任何亚型、≤60岁前确诊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均进行BRCA1及BRCA2基因检查。符合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标准的患者可进行多基因种系突变检测。

点评

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既要最大程度的“治愈”疾病,又要最大程度的避免过度治疗。

因此,实践道路上适当的“加法”及“减法”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版)

《中国癌症杂志》2017年第27卷第9期 CHINA ONCOLOGY 2017 Vol.27 No.9 1 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 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⑴ 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⑵ 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 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 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筛查(mass screening)。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 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筛查是社区或单位实 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检查。1.2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⑴ 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⑵ 群体筛查国内暂无推荐年龄,国际上推荐40~50岁开始,目前国内开展的群体筛查采用的年龄均属于研究或探索性质,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的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数据。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1.3.1 乳腺X线检查 ⑴ 乳腺X 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17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1 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 2 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Ⅱ)3 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Ⅲ)4 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Ⅳ)5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6 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附录Ⅴ)7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8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9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10 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11 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共识12 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13 乳腺原位(内)癌治疗指南 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15 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16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附 录 [关键词] 乳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DOI: 10.19401/https://www.doczj.com/doc/8117824362.html,ki.1007-3639.2017.09.004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639(2017)09-0695-66 695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徐兵河,江泽飞,夕春 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晚期乳腺癌(ABC)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方面是有其特殊性的,并且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面临的挑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的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抗HER2治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自然病程,并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但是对于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另外,对于最常见的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等[1,2]。2016年,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国乳腺癌病理和影像诊断、治疗方面的专家对国外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制订出《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需要强调的是,本共识是供中国围应用的诊疗建议,而各个地区可能需要根据现代肿瘤学的基本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即结合晚期疾病的特殊性和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一、指南总则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预计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3],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20%[4]。ABC是乳腺癌

发展的特殊阶段,在治疗选择及疗效方面均不同于乳腺癌的其他阶段。ABC患者面临着来自疾病本身、心理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20世纪末提出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成就 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医师需要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措施,同时各学科相关人员的积极合作有助于为患者制订更好的治疗方案。乳腺病专科的建立是另一重要举措,我国最早的乳腺癌中心成立于 20世纪90年代,并在近20年的发展中得以不断完善。多学科合作 和乳腺病专科的成立在乳腺疾病诊疗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ABC患者的治疗,多学科合作尚显不足,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转移部位(例如骨转移、脑转移)的综合治疗还亟待加强。本共识中的一部分建议针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和转移性乳腺癌(MBC)或Ⅳ期乳腺癌均 适用,而另一些建议则仅适用于MBC。 1、ABC管理复杂,多学科参与非常重要(包括肿瘤科、放疗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妇科、心理肿瘤学家、社会工作者、护士和姑息治疗专家)。 2、患者一旦被诊断为ABC,个性化提供适当的心 理关怀、支持治疗和症状相关的干预作为常规。 3、确诊为ABC后,同患者讨论未来的治疗及护理目标,与患者 沟通ABC虽然通常很难治愈,但合理的治疗能够显著延长生存时间,部分患者可长期带瘤生存。谈话时应选择患者易于接受的语言,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同时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文化差异,并尽可能提供文字信息。 4、选择治疗决定时,应平衡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考虑患者意愿,尽可能鼓励患者与其亲属一同商讨治疗决定,遵循个体化原则,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文章来源:北京蓝海中医院 北京蓝海中医院周宜强教授认为,外科治疗一直是乳腺癌多学科治疗模式中的重点,自1894年Halsted乳腺癌根治术问世后,在100多年时间内,术式在不断的改良,先后经历了乳腺癌根治术、扩大切除术、改良根治术及保乳手术等不同阶段。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乳腺癌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乳腺癌早期诊断和辅助治疗的技术不断更新,术后患者的生存期大为提高,同时患者对生活质量追求日益强烈,保乳手术已成为早期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最佳选择之一。 1.保乳手术适应症有哪些 欧美国家研究表明,对于早期乳腺癌采取保乳治疗的总局部复发率、总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较乳腺改良根治术相近。但保乳手术的主要矛盾是在保证美容效果的同时要控制局部复发率,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就要求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进行正规的术后综合治疗。目前公认的保乳手术适应证:①B超及双乳钼靶X线检查原发肿瘤为单发灶,且不伴有乳腺内弥漫性微小钙化;②肿瘤的直径小于≤3cm;肿瘤距乳晕边缘≥2cm以上;③肿瘤和乳房比例适中,估计术后外形较好者,一般认为肿瘤与乳房大小之比在1/4~1/6之间为好;④Ⅰ、Ⅱ期乳腺癌,少数Ⅲ期乳腺癌在经过新辅助化疗降期后仍可行保乳手术;⑤患者术前无手术禁忌症,且有强烈的保乳愿望并有条件能接受

术后的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而对既往做过乳腺或胸壁放疗、无法通过单一切口进行局部切除而保障满意外观效果的多中心病灶、正在妊娠且需要在妊娠放疗、肿瘤位于乳腺中心、炎性乳腺癌以及无法接受放疗的患者,则不宜行保乳手术。 2.保乳手术成功的关键 尽量减少术后肿瘤局部复发是保乳手术成功的关键。许多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分级、切缘宽度及术后综合治疗情况等,都会影响肿瘤的复发风险。HageJA等回顾性研究了4000例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发现切缘阳性者术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高于切缘阴性者。一些研究发现,年龄≤35岁组保乳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是年龄>35岁组的2~3倍,考虑是年轻患者与肿瘤生物学较差有关,而并非保乳手术导致的。同时,乳腺癌家族史及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如BRCA1/2或其他基因突变)等危险因素最常见于年轻乳腺癌患者,这也是增加乳腺癌复发风险的预测因子。 DC-CIK治疗过程中的DC和CIK细胞和抗原都是取自病人体内,不会有排斥反应,同时所有的操作都是在整体万级、局部百级洁净标准的GMP实验室中,属于非常成熟的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目前国内已开展的治疗病人超过上万例. 3.放射治疗对保乳手术的优势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指对于未发现远处转移的初治乳腺癌患者,在计划中的 手术治疗或手术加放疗的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系统性化疗[1-2]。新辅助化疗 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随着各类临床 试验和新的治疗理念不断涌现,其治疗模式也从曾经单一的化疗,转变为当前 基于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随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充实,各种治疗理念和临床 实践的差异也越发明显,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新辅助治疗适应证,优化患者 的治疗策略并改善治疗结局仍存在争议。结合最新的研究数据和理念,中国乳 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组就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HER2联合化疗中,新辅助治疗目的及适应证、手术治疗规范、新辅助治疗前后的评估规范以及新辅助治疗方 案和策略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争议内容,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讨,联合发布《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旨在更好地指导中国临床 医师进行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 1、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和适应证 专家组首先明确了在当前临床实践过程中,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应该从实际的临 床需求出发,以治疗的目的为导向,主要包括:① 将不可手术的乳腺癌降期为可手术乳腺癌;② 将不可保乳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乳的乳腺癌;③ 获得体内 药物敏感性的相关信息,从而指导后续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对于美国国立 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及的新辅助治疗潜在目的还包括将不可保腋窝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腋窝,中国专 家对此持审慎态度,认为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前哨淋巴结评估假阴性率高、长 期安全性数据不足等风险,并不常规推荐将对已经证实转移的区域淋巴结进行 降期保腋窝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目的[3-4]。 当前在不同的指南和共识中对于新辅助治疗适应证的描述存在较大的差异[1-2,5-6],在明确新辅助治疗目的的基础上,绝大多数专家认同在临床实践中应 以上述3点治疗目的为导向行新辅助治疗,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并非所有需要行 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都推荐行新辅助化疗。 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专家组就不同肿瘤负荷以及乳腺癌亚型的患者是 否优选新辅助治疗进行了逐一讨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淋巴结状态、分子分 型等)的情况下,当肿瘤负荷较大时,中国专家更倾向于推荐优选新辅助治疗,83%的专家推荐浸润性病灶大于5 cm的乳腺癌患者优选新辅助治疗,而其他单 一病理学因素(如肿块大于3 cm或淋巴结阳性)并不能作为优选新辅助治疗的依据。 多数专家(63%)认可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是预后替代的研究终点,对患者采用预期pCR率高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7-8]。在新辅助后辅助治疗方面,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 试验提出,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患者,如未达到pCR,可通过强化辅助治疗来改善预后[9-10]。在临床实践中,能否基于这两项临床试验的结果而对所有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推荐新辅助治疗尚存在争议。专家组强调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试验是辅助阶段临床试验,仅提示针对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pCR的患者可采用辅助阶段强化治疗的策略,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肿瘤细胞表达而正常细胞很少或不表达的特定基因或基因的表达产物作为治疗靶点,最大程度杀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杀伤较小的治疗模式。HER-2 是乳腺癌明确的预后指标和药物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作为第一个靶向HER-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的问世改变了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了乳腺癌的诊治模式,是乳腺癌药物治疗的重要突破。2007 年拉帕替尼作为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药物在欧美批准上市,2013年已在中国上市,帕托珠单抗也即将在全球上市。为了更好地推广规范的 HER-2检测,准确评估患者预后,更大地发挥抗HER-2的靶向治疗药物使用的疗效,减少治疗盲目性,使更多患者获益,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根据现有国内外研究结果讨论后达成以下共识。 1 标准HER-2检测和结果判定 ⑴HER-2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指标,同时也是抗HER-2药物的预测指标。 ⑵靶向抗HER-2药物治疗适应证是HER-2 阳性浸润性乳腺癌。 ⑶HER-2阳性的定义,可以是标准免疫组化(IHC)+++,或荧光杂交法(ISH)阳性。 ⑷如果患者免疫组化检测显示H E R - 2(+++),可以直接判断为HER-2阳性;如果免疫组化检测HER-2(++),应该再进行ISH检测以明确。如果标准实验室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HER- 2(+)或 HER-2(-) ,则判断为HER-2阴性。一般情况下,HER-2免疫组化结果为(+)或(+++)时,不需要进一步用FISH来核实HER-2状态。 ⑸HER-2阳性判断也可以通过FISH检测。在合格实验室进行的FISH 检测,按照ASCO/CAP 标准,比值>2.2则可判断为HER-2阳性;<1.8 则为HER-2阴性患者;如果所得结果为1.8~2.2 的临界值(或HER-2基因拷贝数为4~6,病理专家宜增加计数细胞数量重新ISH检测,或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多数中国专家同意按NCCN指南及 St. Gallen专家共识将FISH 检测阳性阈值降低到2.0,即FISH结果2.0及以上可考虑给予抗 HER-2治疗。HER-2的FISH检测结果中,需重视HER-2基因绝对拷贝数(分子)与17染色体中心粒单/多倍体(分母)的具体情况。 ⑹如果患者病情发展不符合HER-2阴性患者特点,临床认为有可能是HER-2阳性,或者复发转移患者治疗过程中为了争取治疗机会,建议重新检测HER-2,可以用原发肿瘤标本,但提倡复发病灶再活检,方法可以用IHC或 ISH。 2 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原则 2.1 治疗原则 ⑴HER-2阳性晚期复发转性移乳腺癌,首选治疗应该是含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根据患者激素受体状况、既往(新)辅助治疗用药情

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分析

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2-05-23T14:40:11.7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张震[导读]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确切,且美容效果满意。 张震(内蒙古扎兰屯市大河湾医院 162650) 【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单纯肿瘤扩大切除术27例,肿瘤扩大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清扫9例,肿瘤扩大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清扫+腋窝淋巴结清扫8例,肿瘤扩大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5例。术后按CMF(CerbB-2阳性则用CAF)方案进行化疗并加放疗,对于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结果随访6-48个月,全部患者无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均无瘤生存(无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 。经疗效判定,优良51例,优良率达86. 4%。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确切,且美容效果满意。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随着对乳腺癌认识的深入和诊疗手段的提高,早期确诊的乳腺癌患者越来越多,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模式也在改变。笔者采用保留乳房手术(简称保乳手术)对5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乳房发育良好,年龄33-58岁。其中左侧31例、右侧28例,所有患者都位于边缘区,外上象限32例,外下象限8例,内上象限11例,内下象限8例。术前肿瘤直径均≤3cm,对于肿瘤较大并且保乳意愿强烈的患者,术前行辅助化疗。 1.2 手术方法病变位于上象限者采用弧形切口,下象限者采用放射状切口,同时加腋窝处顺皮纹方向切口。如术前已有明确病理诊断者,遵循无瘤操作原则先行腋窝解剖,然后再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其中行单纯肿瘤扩大切除术27例,肿瘤扩大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清扫9例,肿瘤扩大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清扫+腋窝淋巴结清扫8例,肿瘤扩大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5例。肉眼切缘距肿瘤2cm以上,四周及基底切缘送冰冻病理至无癌组织残留为止。前哨淋巴结活检方法为核素法或联合法,腋窝清扫范围包括胸大小肌间隙及berg分级I、Ⅱ级水平腋窝淋巴结,即背阔肌前缘至胸小肌内侧缘范围内的全部淋巴结。 1.3 辅助治疗术后12例先放疗后化疗,9例化疗3周期后放疗,放疗结束后再化疗3周期(夹心式),38例6周期化疗结束后再放疗。化疗方案:CMF46例、CAF13例(CerbB-2阳性),共6周期。辅助放疗采取全乳腺切线野X线照射50Gy,共5周; 后缩野对瘤床以电子线追加照射10-16Gy,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酌情考虑加照患侧腋窝引流区、锁骨上、下区及内乳区。对于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未绝经的患者予三苯氧胺或法乐通,绝经后患者予芳香化酶抑制剂。 1.4 疗效评价按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早期乳腺癌规范化保乳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采用的美容评定标准[1]进行判定。优: 双乳对称,两侧乳头水平高度相差≤2cm,外形与对侧无明显差异,外观正常。良: 双乳对称,两侧乳头水平高度相差≤3cm,外形基本正常或略小于对侧。差: 双乳明显不对称,两侧乳头水平高度相差>3cm,外形较对侧明显缩小。 2 结果 随访6-48个月,全部患者无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均无瘤生存(无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经疗效判定,优良51例,优良率达86.4%。 3 讨论 近年来,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我国逐渐推广。一般认为,保乳手术适应证有[2]: ①年龄较轻,自愿接受保乳手术; ②肿块为单发,距乳头≥3cm,保证手术后乳头存在,不影响外观。同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远处转移; ③病理证实为乳腺癌; ④肿瘤直径≤3cm。若乳房较大,肿瘤可>3cm,甚至5cm。此类患者术前要辅助化疗,使肿块缩小; ⑤具备放化疗的设备和技术。对病理类型及腋窝淋巴结状况无特殊限制,但对肿瘤含广泛导管内成分(EIC)的患者则应慎重[3],也有人认为EIC应为保乳手术的禁忌。本组患者均符合上述要求。关于肿块的切除范围,笔者的体会是: 乳房发育良好,切除范围稍大只要乳房外形变化不大,还是切除肿块周围2cm的正常乳腺组织较为安全,特别是对初期开展保乳手术的医生。无论切除范围如何,必须快速冰冻病理报告切缘阴性。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切口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既要充分暴露方便手术又要兼顾美容效果。对于外上象限的肿块,在局部切除后向外上沿腋窝前壁延长切口即可很方便的作腋清扫,对内侧肿块可另选切口,笔者多选择沿乳房外侧轮廓线向上延至腋窝前壁,腋窝暴露十分清楚,术后美容效果理想。皮瓣积液是常见并发症,其原因与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微血管及淋巴管的再度开放,术后脂肪液化、引流不畅、加压包扎不均匀导致淋巴液积聚有关[4],应注意采取预防措施。保乳术后的辅助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等。本组患者行单纯肿瘤扩大切除术27例,肿瘤扩大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清扫9例,肿瘤扩大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清扫+腋窝淋巴结清扫8例,肿瘤扩大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5例。术后按CMF(CerbB-2阳性则用CAF)方案进行化疗并加放疗,对于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结果表明,本组患者治疗后均无瘤生存(无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经疗效判定,优良51例,优良率达86.4%。 综上所述,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确切,且美容效果满意。参考文献 [1] 张保宁,邵志敏,乔新民,等.中国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华肿瘤杂志,2005,27 (11) : 680-684. [2] 赵恒兰,俞仁龙.早期乳腺癌14例保乳综合治疗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 9) : 2213-2214. [3] 张斌.就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若干认识.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6(4) : 197-198. [4] 覃军,梁品琪.乳腺癌486例手术后并发症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 : 2407-2408.

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每年新发患者约27万例[1],其中3%~8%的乳腺癌患者初诊时即为转移性[2]。即便是接受了手术及规范治疗的早期患者,仍有30%~40%会复发转移[3]。晚期乳腺癌目前虽难以治愈,但可通过研发新型治疗药物,优化治疗模式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维持治疗的理念,最早在白血病治疗中被提出,而后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肠癌等实体肿瘤治疗中陆续得到认可。一项基于11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延长一线化疗时间,能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4]。且有研究表明,持续治疗直到疾病进展能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5,6]。自此,乳腺癌也开启了维持治疗模式的探索。关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目前国内外均缺乏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指南或共识。亟需结合研究数据与临床经验,达成共识。 一、维持治疗的概念 1.维持治疗的定义: 本共识所指的维持治疗,是接受规范的一线化疗(通常6~8个周期)后达到疾病控制(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通过延长药物治疗时间,控制肿瘤进展,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PFS的目的。

2.维持治疗的模式: 维持治疗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1)原方案维持:将一线化疗方案延长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2)原方案中部分药物维持:一线化疗后,从原有效方案中选择单个或部分药物来进行维持。(3)换药维持:经过一线化疗后,换用其他适合维持的化疗药物或内分泌药物进行维持。 3.维持治疗的时间: 建议持续到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难以耐受。在维持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患者的临床获益、长期治疗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经济水平、家庭照顾及心理状况,适时调整方案。 二、维持治疗的药物及方式选择 1.联合化疗方案: 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发现,环磷酰胺联合甲氨蝶呤和氟尿嘧啶(CMF)方案的延长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但对于总生存的改善不明显,且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7,8,9]。以蒽环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延长治疗,虽有研究表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10],但多数研究都只能观察到近期疗效的提高[11,12]。 随着更加高效和低毒药物的开发,联合维持的方案得到进一步改善。KCSG-BR0702研究显示,一线接受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化疗6个周期后,达到疾病控制的患者继续接受该方案维持化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PFS(7.5与3.8个月,P=0.026)和OS(32.3与23.5个月,P=0.047)。亚组分析显示,年龄≤50岁、获得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发生内脏转移、转移部位≥2个,以及激素受体(HR)阴性的患者,更能从联合方案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体会与展望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体会与展望 发表时间:2011-08-29T15:37:32.2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8期供稿作者:李亚洲[导读]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施行保留乳房的根治术治疗及美体效果。 李亚洲(锦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锦州121001)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8-0260-01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施行保留乳房的根治术治疗及美体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49例早期乳腺癌施行保乳术式治疗的病例资料;对43例(6例失访)患者的局部复发率,生存率和美体外形进行评估。结果 49例均为I、II期乳腺癌,38例行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术,11例行区段切除术,其中即时行胶原蛋白海绵局部塑形美体7例。术后辅以局部放疗等综合治疗,随访43例无1例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美体效果评价良好。结论早期乳腺癌病人行保乳根治术是治疗的最佳选择,手术切除范围离距肿瘤2-3cm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和美体效果。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塑形美体 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恶性肿瘤7-10%,已升至城市女性肿瘤的第一位[1]。 2005年1月一2010年1月我院4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施行了保乳手术,现作如下报道。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女性49例,年龄35~54岁,平均4 2.5岁。病变位于右侧26例,左侧23例;外上象限28例,外下象限5例,内上象限12例,内下象限4例。钼靶乳腺X线照相和彩超提示肿物单发,直径≤3cm;距乳头的距离>3cm;边界清晰;体检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未触及腋窝淋巴结肿大;术中经冰冻病理诊断证实;分期为I、Ⅱ期;患者有保留乳房的愿望;具备放疗等综合治疗条件。 1.2 方法 1.2.1 保乳手术肿物位于乳头上部,切口取平行乳晕的弧形切口;肿物位于乳头下方取放射状切口,手术肉眼切缘离距肿物边缘均在2-3cm,术中多点冰冻病理证实切缘阴性,不再扩大切除范围,同时另取切口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7例外形较差者即行胶原蛋白海绵填塞塑形美体,余均充分游离皮肤,皮下组织,分层缝合修复乳房,确保美体塑形良好效果。 1.2.2 综合辅助治疗术后转肿瘤科对乳腺区行根治性放疗,放疗采用内切和外切野,放疗剂量:全乳照射50Gy,瘤床追加10Gy,有淋巴结转移加照锁骨上下区,位于内乳区的加内乳区;合理的个体化化疗大多数用CMF方案6个疗程,个别有淋巴结转移用TEC方案化疗6个疗程;内分泌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均口服三苯氧胺20mg/d5年。 2 结果 2.1术后效果39例病人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5例有切口下积液经引流换药2周内愈合,5例腋下积液经引流换药2-3周内愈合;另6例轻度患侧上肢水肿及活动受限,经功能锻炼2-3个月逐渐恢复,全部乳房外观良好。 2.2 随访结果43例患者术后有随诊资料(6例失访),随访达36个月者10例,24个月者17例,12个月者14例,随访不足12个月者2例,经彩超检查及体检证实均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患者对术后乳房外观表示满意,生活质量较非保乳手术的病人为优。 3 讨论 3.1早期乳腺癌保乳根治术的指征保乳术式主要适应于早期乳腺癌。因此,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才能保证治疗效果和形体美。根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7版),保乳治疗的适宜人群:(1)一般适合临床Ⅰ、Ⅱ期中肿瘤最大直径小于3cm和临床无明显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3cm和Ⅲ期患者经术前化疗降期后也可以慎重考虑;(2)乳房有适当体积,术后能保持外观效果。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有:(1)既往接受过患侧乳腺或胸壁放疗;(2)活动性结缔组织病,尤其注意硬皮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3)妊娠、哺乳期患者(哺乳期患者在终止哺乳后可考虑);(4)分布在两个以上象限的多中心或多灶性病灶;(5)肿瘤经局部广泛切除后切缘阳性,再次切除后仍不能保证病理切缘阴性[2]。保乳治疗的相对禁忌证有:(1)肿瘤位于乳房中央区,即乳晕及乳晕旁2cm环形范围内,包括乳头Paget’s病; (2)直径>3cm;(3)乳腺钼靶摄片显示弥散的恶性或可疑恶性的微小钙化灶。BCT是以手术为主体放疗为基础。辅以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达到肿瘤局部复发的有效控制;保留的乳房应具有美容和功能上的价值[3]。 3.2 保乳手术的方法与综合治疗保乳治疗的基本模式为①部分乳房切除+②腋窝淋巴结清扫+③术后放疗+辅助化疗+内分泌等综合治疗。术后放疗时间应在6周内,否则局部复发率高度增加,且单纯保乳局部复发率25~39%,加用放疗后复发率降至5~15%[4]。 4 结论 新的医学模式变革了当代乳腺癌治疗的观念,早期乳腺癌理想的治疗方法是保乳根治术,既能治愈疾病且能保持生活质量和维持女性形体美。保乳根治术是早期乳腺癌病人的最佳选择,术后生活质量与形体美远远高于传统根治术者。 参考文献 [1]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4-444. [2]易石坚.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14(4):291-293. [3]Resch A, Potter R, Van Limbergen E, et al. Long-term results (10 years) of intensive breast coserving therapy including a high-dose and large-volume interstitial Brach therapy boost(LDR/HDR) for T1/T2 breast cancer. Radiatherapy and Oncology, 2002, 63(1): 47-58 [4]RECHTATHERETURNOFPOSTMASTECTOMYR ADIOTHERAPY.JLINICAL,1995,13(12):2861.

乳腺癌诊疗指南

乳腺癌诊疗指南(试行) 一、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乳腺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原位癌:癌组织局限于导管或小叶内的乳腺癌。 三、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DCLS:(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导管原位癌 LCIS:(lobul acarcinoma in situ) 小叶原位癌 ER:(estrogen receptor)雌激素受体 PR:(progestin receptor)孕激素受体 HER-2/C-erbB-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四、规范化诊治流程

图1 乳腺癌诊断流程

图2乳腺癌治疗流程 五、分期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乳腺癌TNM分期 1 原发肿瘤(T) 原发肿瘤的分期定义,不管是临床还是病理都是一样的。如果肿瘤的大小有体检得到的,可用T1、T2或T3来表示。如果是由其他测量方法,如乳腺X线摄片或病理学测量得到的,那么可用到T1的亚分类。肿瘤大小应精确到0.1 cm。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is (DCIS),导管原位癌 Tis (LCIS),小叶原位癌 Tis (Paget’s),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 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 肿瘤最大直径≤2 cm T1mic 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 cm T1a 肿瘤最大直径>0.1 cm, 但≤0.5 cm T1b 肿瘤最大直径>0.5 cm, 但≤1 cm T1c 肿瘤最大直径>1cm, 但≤2 cm T2 肿瘤最大径大>2cm, 但≤5 cm T3 肿瘤最大径>5 cm T4 无论肿瘤大小,直接侵及胸壁或皮肤

2019版:年轻乳腺癌诊疗与生育管理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2019版:年轻乳腺癌诊疗与生育管理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摘要 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在临床、病理和遗传方面具有特殊性。抗肿瘤治疗后,提前闭经和生育力受损等问题可能对患者造成躯体、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年轻乳腺癌患者更需要多学科会诊、跨学科讨论来制定整体的治疗方案。为了规范年轻乳腺癌的诊疗流程和生育管理策略,全国肿瘤相关学科和妇科生殖领域专家经过反复、充分讨论,参考国际先进经验,针对中国患者独特的临床病理及遗传特征,共同制定了年轻乳腺癌诊疗与生育管理专家共识。 一、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特征 1.临床病理特征: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中国患者的发病年龄比欧美国家早近10年,平均发病年龄48.7岁。年轻乳腺癌特指发病年龄≤35岁的乳腺癌患者。在发达国家,年龄<40岁的乳腺癌患者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所占比例<7%。在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在全部乳腺癌患者中所占比例>10%,发病年龄≤25岁的极年轻乳腺癌约占0.5%。 国外研究显示,年轻乳腺癌患者诊断时往往临床分期较晚,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以及HER-2阳性型乳腺癌的比例更高。我国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大多数年轻乳腺癌患者具有乳

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8.8%),初次诊断时即为Ⅲ或Ⅳ期(30.8%),分子分型多为三阴性乳腺癌(24.7%)或HER-2阳性乳腺癌(28.7%)。以上这些临床病理特征在年龄≤25岁的极年轻乳腺癌患者中更加突出。年轻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和死亡风险更高、临床预后更差。 2.遗传特征: 年轻乳腺癌患者更具有遗传倾向,可能对局部和全身治疗决策产生影响。我国一项年轻乳腺癌遗传特征的研究显示,突变的基因涉及不同的信号通路,其中包括乳腺癌常见易感基因,如BRCA1、BRCA2、PALB2、ATM、TP53、RAD51B、RAD51D和SLX4等,以及一些新的易感基因如APC、SLX4、TSC2、TGFBR2、RET、SBDS和FANCE等;年轻乳腺癌患者胚系突变频率达24.0%,极年轻乳腺癌患者(≤25岁)突变频率更高达50.0%,均明显超过中国非选择性乳腺癌患者胚系突变频率(9.2%),也超过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乳腺癌患者的胚系突变频率(11.6%);BRCA2突变患者更多为Luminal B型,更容易出现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和复发转移,BRCA2突变携带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非BRCA2突变携带者,而BRCA1突变患者更多为三阴性乳腺癌。 无论是否具有家族史,年轻乳腺癌患者均应接受遗传咨询。为了更好地制定综合治疗方案,遗传咨询应在开始治疗前进行。应告知基因检测可能影响患者本人及亲属的社会关系、心理、筛查策略、医疗决策及后续随访,基因检测内容应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及家族史等综合决定。除了BRCA1/2,还应该包括其他中国年轻乳腺癌常见的突变,如PALB2、ATM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20201227221855)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徐兵河,江泽飞, 胡夕春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晚期乳腺癌(ABC)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方面就是有其特殊性的,并且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 就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面临的挑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的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抗HER2台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自然病程,并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但就是对于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 其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 另外, 对于最常见的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 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 抑制剂等[1,2] 。2016年, 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 国内乳腺癌病理与影像诊断、治疗方面的专家对国内外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与讨论,经过反复讨论与多次修改,制订出《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需要强调的就是, 本共识就是供中国范围内应用的诊疗建议, 而各个地区可能需要根据现代肿瘤学的基本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即结合晚期疾病的特殊性与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一、指南总则乳腺癌就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 预计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3], 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20%[4]。ABC就是乳腺癌发展的特殊阶段, 在治疗选择及疗效方面均不同于乳腺癌的其她阶段。ABC患者面临着来自疾病本身、心理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早期乳腺癌治疗StGallen国际专家共识

今年St.?Gallen会议的主题是乳腺癌治疗的“加减法”(escalation?and?de-escalation),相关专家共识也已陆续发布。早期乳腺癌治疗的相关共识发表在2017年第8期《Annals?of?Oncology》上,肿瘤资讯为大家编译介绍如下。 导管原位癌 如果切缘可以达标,则保乳手术后放疗仍是导管原位癌的标准治疗。关于切缘距离,专家组成员大部分赞同最近由美国肿瘤外科学会(SS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美国肿瘤放疗学会(ASTRO)提出的≥2mm;少数成员认为某些病例切缘距离可以更窄,如“墨染切缘无导管原位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或他莫昔芬辅助治疗用于降低导管原位癌复发风险可能有效。 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 专家组强烈赞同只要手术切缘阴性、术后进行放疗,则多灶性及多象限病变也可进行保乳手术。专家组再次重申了“墨染切缘无瘤”的原则,并建议无论肿瘤生物学亚型如何均可按照此原则处理。即使有1-2枚前哨淋巴结阳性也可保乳手术后进行全乳放疗及系统辅助治疗,且这类病例行标准的“切线野”或“高切线野”均可。行乳腺切除术且前哨淋巴结活检证实1-2枚有宏转移者,建议对腋窝处进一步治疗:术后放疗或腋窝清扫均可。 新辅助治疗后手术

专家组建议根据残余肿瘤的范围确定乳腺手术的范围,没必要对最初的瘤床进行完全切除。专家组赞同新辅助治疗后仍以“墨染切缘无肿瘤”作为手术切缘的标准,不过,很多专家认为多灶性残余者可以选择更加宽一些的切缘。新辅助治疗后乳晕区无肿瘤累及时,可以选择保留乳头的乳腺切除术。 新辅助治疗后腋窝手术 专家组强烈赞同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阴性者进行新辅助治疗后对前哨淋巴结进行活检。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阳性、且新辅助治疗后转为阴性而临床分期下调的患者,也应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如果三枚及以上前哨淋巴结阴性则可以不必进行淋巴结清扫。如新辅助治疗后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仍阳性、或前哨淋巴结检查有宏转移,建议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残留微转移者是否腋窝淋巴结清扫,专家组意见不一。 乳腺手术后的放疗 专家组认为超分割放疗适合于大部分患者,对50岁以上患者更是如此。如果符合ASTRO/欧洲肿瘤放疗学会(ESTRO)提出的低危标准,也可进行部分乳腺的放射治疗。对于临床危险程度中等及较高患者,建议全乳放疗。同时≥60岁、具有低级别肿瘤特征和/或肿瘤生物学行为较好,并将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可以不必进行推量放疗。pN1期(1-3枚淋巴结阳性)且临床具有不良特征(年龄≤40岁,具有不良生物学特征如ER不表达或低表达、肿瘤具有高级别特征、具有广泛的淋巴管-脉管浸润)的患者、具有4枚及以上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均应进行区域淋巴结放疗(RNI)。pN1期且临床特征属于低危的患者,是否进行RNI需评估其获益与潜在风险(如肺炎、淋巴水肿)。四枚及以上淋巴结阳性和/或pT3期患者建议乳腺切除术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共识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共识 江泽飞徐兵河宋三泰孙燕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主要全身治疗手段之一。20世纪70年代,三苯氧胺的问世成为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治疗新的里程碑,90年代,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问世则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005年1月2日,我国北方部分从事乳腺癌临床工作的专家,根据国内外学术研究进展,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参考乳腺癌治疗的国际指南,就内分泌在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讨论,并达成基本共识,由执笔者整理成文。 一、复发转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治疗目的应该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复发转移乳腺癌是否选择内分泌治疗,要考虑患者肿瘤组织的激素受体状况、年龄、月经状态以及疾病进展是否缓慢。原则上疾病进展迅速的复发转移患者应首选化疗,而进展缓慢的激素反应性乳腺癌患者,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 1、进展缓慢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特点: 1.原发和(或)复发转移灶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阳性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 2.术后无病生存期较长;如术后2年以后出现复发转移; 3.仅有软组织和骨转移,或无明显症状的内脏转移,如非弥散性的肺转移和肝转移,肿瘤负荷不大,不危及生命的其他内脏转移。 2、激素反应性乳腺癌概念,.激素反应性乳腺癌是基于患者可能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的角度提出来的,以界定哪些患者适合内分泌治疗,满足下列条件中一条或数条的患者有可能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 1.原发灶和(或)复发转移灶ER和(或)PR阳性; 2.老年患者; 3.术后无病间期较长; 4.既往内分泌治疗曾获益。 3、复发转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原则: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强烈化疗,以便在控制疾病进展的同时,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2).激素受体阳性、进展缓慢的复发转移乳腺癌,绝经后患者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绝经前患者可以考虑药物性卵巢去势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 (3).首选化疗的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在化疗无效,肿瘤未控的治疗间隙,或患者任何原因不能耐受继续化疗时,应及时给予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不明或既往检测阴性的患者,也应该通过测定新近出现复发病灶,或重新测定以往病灶受体结果,争取内分泌治疗的机会。(4).在治疗阶段,严格疗效评价标准,本着&ldquo;效不更方,无效必改&rdquo;的原则。在每次治疗失败后,都提倡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合理的序贯使用。疾病发展相对缓慢阶段可以序贯应用不同类型的内分泌药物。 (5).治疗后,晚期患者疾病长期保持稳定应视为临床获益,因为持续稳定6个月以上的患者,生存期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患者相同。基于内分泌治疗更适合长期用药的特点,应该尽量延长治疗用药时间,尽可能用到疾病进展,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4、药物选择:对于绝经后复发转移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药物首选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

乳腺癌早期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乳腺癌早期治疗方法 导语:乳腺癌的普发越来越受到女性的关注,无可置疑,它是影响女性生活、身材、外表、身体健康的一大因素。定期检查很必要,对于乳腺癌的治疗,越 乳腺癌的普发越来越受到女性的关注,无可置疑,它是影响女性生活、身材、外表、身体健康的一大因素。定期检查很必要,对于乳腺癌的治疗,越早发现治疗效果更好。对于女性,注意自己日常良好的习惯,护理好自己的乳房健康,是很必要的。接下来我们普及下乳腺癌的护理和早期治疗方法吧。 按照目前的观点,导致乳腺癌发病的因素不外乎两种,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指的是遗传因素,比如您的母亲、姐妹或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患有乳腺癌。后天因素可就多了,比如月经初潮早;绝经时间晚;生育时间晚;哺乳时间短;长期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药品、补品、保健品;肥胖;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长期的负面情绪;某些乳腺疾病长期得不到治疗因而恶变,等等。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很多,根据患者患病类型及分期的不同,可以选择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多种方式。通常来讲,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方法基本上可在半年到1年内完成。如果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时间稍长,通常需要规律服药5-10年。 规范治疗期间及结束后,患者仍需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诊复查。一般情况下,术后1年之内,复查间隔时间为3个月;术后2年之内,复查间隔时间为3-6个月;术后2年以后,每隔半年复查一次;术后5年,可以考虑每隔一年复查一次。 由此我们明白它是一种较严重的疾病,如若不能及时发现,早点接受治疗,还会使病患失去生命,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在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