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电机电容电流的测量及数据分析

发电机电容电流的测量及数据分析

发电机电容电流的测量及数据分析
发电机电容电流的测量及数据分析

发电机电容电流的测量及数据分析

摘要:凌津滩电厂装机9台,总容量27万千瓦,是我国大容量、灯泡式贯流式机组的电厂。其中#1—#5机组为日立公司生产,#6—#9机组为日立设计哈尔滨电机厂生产。单机容量为30MW,额定电压10.5KV,发电机中性点不接地。

关键字:发电机电容电流测量数据分析

0? 前言

凌津滩电厂装机9台,总容量27万千瓦,是我国大容量、灯泡式贯流式机组的电厂。其中#1—#5机组为日立公司生产,#6—#9机组为日立设计哈尔滨电机厂生产。单机容量为30MW,额定电压10.5KV,发电机中性点不接地。

根据《凌津滩电厂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合同:

?1)第6.6.3.8中第2条《中性点装置》第3项中规定:两台机联合运行,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3A时,若不能保证机组安全运行2小时,则各机组中性点均应采取补偿措施,补偿装置由卖方配套供货。

?2)附件6.3条设备性能保证及参数中规定:定子绕组每相对地电容0.3μF。

3)第6.8条规定现场试验:6.8.3.8条定子对地电容电流测量。这一条明确规定与电机交流耐压并列,即每台机都应作电容电流测量。?

1 ?发电机电容的计算

凌津滩电厂发电机定子绕组为波绕双层、每槽两根线棒,定子线棒采用真空压力浸渍环氧树脂浸透线圈、线圈表面涂阻燃林料,分上下层嵌放到定子槽内。定子Z=342槽、计684根线棒,单支路每相线棒N=228根。

定子绕组对地电容,由线圈的机械尺寸、绝缘材料的电介系数所确定。按机械尺寸、交流耐压及单相接地三种方法可计算得出,以#1机为例,分述如下。?

1.1 机械尺寸进行电容的计算

一般的平板极电容计算,电容与电介系数ε

O 及ε

r

、极板面积 S成正比,与极间距离d成

反比。

常用式子C

0=ε

O

ε

r

S/d

发电机的绕组电容计算,可将线棒导体展开成为一极。包有半导体材料的线棒与铁芯是紧靠的,当另外一极同时展开。中间的绝缘材料也展开,这是极板间的介质。

线棒导体的面积?S

1=(2b

1

+2h

1

)L

包半导体的面积? S

2=(2b

2

+2h

2

)L

电容极板的一侧? S=(S

1+S

2

)/4=(b

1

+h

1

+b

2

+h

2

)L/2

绝缘的单边厚度? d=(b

2-b

1

)/2

一根线棒的电容? C

=

由日立公司提供单根线棒的断面尺寸如图1。定子铁心长度包括通风沟 L=165cm。

多股裸线棒一根截面尺寸 h

1×b

1

=5.45×1.658cm?

包绝缘0.318cm后的尺寸 h

2×b

2

=6.086×2.294cm

环氧粉云母相对介质系数ε

r =4~6、? 取ε

r

=5 图1定子导线的尺寸

空气中的电气介质常数为ε

O

=1/18π105、

一根线棒电容? C

=?

?=0.00355μF

单相电容为? C

1=NC

=228×0.00355=0.809μF

三相电容为? C=3C

1

=3×0.809=2.427μF

1.2 由交流耐压电流计算电容

发电机定子交流耐压的常规方式是:三相分别耐压,而非加压相短接后与定子铁芯一同接地,这时耐压的电容实际为定子的三相电容。

发电机定子的交流耐压电流主要是按电容分布,线棒导体为电容的一极,另外一极为定子铁心,也是接地极。耐压电流中还有极少的线棒绝缘电阻电流但它和电容电流相比也是很小的。

如:摇得一相线棒228根绝缘为10MΩ,如果电容为0.809μF,则

容抗? X

C

=1/2πfC

?=106/314×0.809=0.0079 MΩ

绝缘?R

S

=10 MΩ

比值? X

C /R

S

=0.0079/10=0.079%

因此在下面的计算中我们忽略电阻部分有功电流,近似地认为交流耐压即是定子的三相电容。于是交流耐压的电流

I

C =U/X

C

=2πfCU

三相电容 C=I

C

/2πfU

?单相电容 C

n

=C/3

原#1机的定子耐压的厂家出厂试验、安装单位交接试验具体数值及计算电容如表1 ?表1

资料来源厂家日立公司安装交接? 平均电压? (KV) 24? 18.7

电流? (A) 5.52? 4.5

单相电容? (μF) 0.732? 0.766? 0.749三相电容? (μF) 2.196? 2.298? 2.247一根线棒电容(μF)0.00321? 0.00336? 0.00329 1.3 单相接地测量电容

1.3.1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测量原理

假设三相电压以A相电压为基准,且电压最大值为1,那么正常情况发电机三相的电压可表示如下:

? =∠00=∠2400?=∠1200?

因为三相对地存在电容,所以即便是空载发电机三相也存在微弱的电流,且分别超前电压900,和电压一样是对称,见图1。如果容抗为1,那么可表示为:

? =∠900?=∠-300?=∠2100

?(a)线路图(b)电压电流向量图

图1 正常状态三相电容电流

当C相接地时,因C相的电压为零,此时A、B相对地的电压等于对C相的电压,即正常时的线电压。所以此时的三相电压为

=0 =∠00 - ∠1200 =∠-300 ?=∠2400 - ∠1200 =∠-900

可见非接地相对地的电压上升为正常倍,因为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所以短路电流如图2(a)所示经A、B对地电容、大地与C相形成回路。A、B对地的容抗不变,因对地电压升高倍,所以A、B相的电流数值分别比正常时升高倍,仍超前电压900,分别为=/1==∠600 =/1=∠00

而C三相电流为A、B相电流之和,且方向相反,见图2(b)。

=-(+)=3∠2100 ?

C相电流即为单相短路的总接地电流,为正常情况下单相电容电流的3倍,由这个电流计算出的电容即为三相电容。

(a)线路图(b)电压电流向量图

图2 单相接地的电容电流

1.3.2半电压下的接地试验

在#1发电机的出口母线上C相接地,现地分布开机,手动励磁,升到半电压

0.5U

n

=×2887=5000V。用晶体管钳式电流表夹到接地线上测量,使用的表计最小档位为200A 档,读出的电流数为2.2A,根据

接地电流I

C =U/X

C

=2πfCU

三相电容C=I

C

/2πfU=2.2/(314×2887)=2.427μF

单相电容Cn=C/3=2.427/3=0.809μF

一根线棒电容 C

=C/2Z=0.00355μF

1.3.3全电压下单相接地试验

发电机在额定电压下发生单相接地,因发电机对地电容不变,所以其接地电流应是半电压下的2倍。实际测的电流为4.5 A,与半电压下的试验数据比较相符。

2? 电容及单相接地电流的分析

对于中性点不接地发电机,如果电容电流过大,容易损坏绕组对定子铁芯的绝缘而形成常见的单相接地故障,若不及时发现,又出现另一接地点,就会造成匝间或相间短路,使发

电机受到更严重的破坏。所以,在我国,10.5KV系统中性点不接地发电机的单相接地电流要求小于3~5A。对于水轮机则要求小于3A。而#1机在全电压单相接地试验中的接地电流已有4.5A。

另外,#1发电机由机械尺寸计算和半电压单相接地方法所得单相电容值0.809μF相符合。而日立公司的出厂试验数据所得电容值单相电容值0.732μF和安装单位的交流耐压试验

数据所得电容值单相电容值0.766μF偏小,考虑到测量仪器的不同及误差,可做参考。但所有这些数据都远大于《凌津滩电厂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合同附件6.3条设备性能保证及参数中规定:定子绕组每相对地电容0.3μF。

表2列出了#1~#4安装单位交流耐压试验后电容电流(取自接地线)以及计算出的单相电容,其中#1机为转子阻尼条烧损事故后,磁极重装后的数据。

表2

相别

A

B

C

平均

#1

I (A)

4.4

4.33

4.33

4.35

C ?(F)

0.749

0.737

0.737

0.741

#2

I (A)

4.2

4.4

4.3

4.3

C ? (F)

0.715

0.749

0.732

0.732

#3

I (A)

4.25

4.3

4.3

4.28

C ? (F)

0.724

0.732

0.732

0.729

#4

I (A)

4.5

4.4

4.4

4.43

C ? (F)

0.766

0.749

0.749

0.755

从上表可见:机组的实际单相电容均大于0.7F,制造厂日立公司提供的单相电容设计值0.3μF,以及后来电传的每相保证值0.67μF,都是不可信的。?

3 ?结束语

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显示:日立公司生产的这组发电机的单相电容超标,导致发电机在单相接地电流都大于4A,凌津滩电厂9台机组,除#5机,其余8台都是2机1变的扩大单元接线,实际两机并列运行时发生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时电流可达8~9A,这还未把发电机母线和主变的电容考虑进来。

凌津滩发电机在并网后定子线圈的温度一般都在80℃~90℃,这和发电机定子电容电流过大也有关,长期运行,定会加快线棒绝缘的老化。

另外,凌津滩电厂的定子绕组单相接地保护是95%定子接地保护,对于发电机中性点附近单相接地,存在死区。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要求日立公司按合同要求,无条件加装发电机消弧线圈,用以抵消电容电流,考虑到与发电机直接相连的母线及变压器显容性,为避免并网后造成串联谐振,消弧线圈采用欠补偿。?

最新DRL300P配网电容电流测试仪说明书汇总

D R L300P配网电容电 流测试仪说明书

配网电容电流测试仪 使用说明书 上海菲柯特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一、仪器的用途及特点 (2) 二、主要技术指标及使用条件 (2) 三、面板及各键功能介绍 (3) 四、测量原理 (3) 五、配电网中PT接线方式及PT的变比 (4) 六、从变压器中性点测量配网电容电流的方法 (10) 七、仪器使用方法 (11) 八、测量其他电压等级电网的电容电流的方法 (13) 九、仪器检验和日常校准 (14) 十、常见的故障及处理 (14)

十一、仪器成套性 (14) 十二、维修保养和售后服务: (14) 一、仪器的用途及特点 目前,我国配电系统的电源中性点一般是不直接接地的,所以当线路单相接地时流过故障点的电流实际是线路对地电容产生的电容电流。据统计,配电网的故障很大程度是由于线路单相接地时电容过大而无法自行熄弧引起的。因此,我国的电力规程规定当10kV和35kV 系统电容电流分别大于30A和10A时,应装设消弧线圈以补偿电容电流,这就要求对配网的电容电流进行测量以做决定。另外,配电网的对地电容和PT的参数配合会产生PT铁磁谐振过电压,为了验证该配电系统是否会发生PT谐振及发生什么性质的谐振,也必须准确测量

配电网的对地电容值。传统的测量配网电容电流的方法有单相金属接地的直接法、外加电容间接测量法等,这些方法都要接触到一次设备,因而存在试验危险、操作繁杂,工作效率低等缺点。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菲柯特公司与大专院校及试验研究院共同潜心研制,开发出配网电容电流测试仪。该新型智能化测试仪直接从PT的二次侧测量配电网的电容电流,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该仪器无需和一次侧直接相连,因而试验不存在危险性,无需做繁杂的安全工作和等待冗长的调度命令,只需将测量线接于PT的开口三角端就可以测量出电容电流的数据。由于从PT开口三角处注入的是微弱的异频测试信号,所以既不会对继电保护和PT本身产生任何影响,又避开了50Hz的工频干扰信号,同时测试仪的输出端可以耐受100V的交流电压,若测量时系统有单相接地故障发生,亦不会损坏PT和测试仪,因而无需做特别的安全措施,使这项工作变得安全、简单、快捷,且测试结果准确、稳定、可靠。 该测试仪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中文菜单,操作非常简便,且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进行户外作业,接线简单,测试速度快,数据准确性高,大大减轻了试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主要技术指标及使用条件 1)电容电流测量范围:1A~250A 0.3μF~125μF 2)测量误差:≤5% 3)工作温度:-10℃~50℃ 4)工作湿度:0~80% 5)工作电源:AC 220V±10% 50Hz±1Hz 6)外行尺寸:350mm×200mm×150mm 7)仪器重量:2.5kg 8)电压等级:1KV、3KV、6KV、6.3KV、10KV、20KV、35KV、66KV。 三、面板及各键功能介绍(图一) 1)电流输出端子:输出测量信号,接到PT开口三角端 2)保险管:配置220V/2A保险管,用于保护仪器过载或故障 3):仪器的接地端子 4)液晶屏:显示测试状态和测试数据 5)对比度:调节液晶屏的显示对比度 6)AC220V:电源插座及开关 7)复位键:用于仪器复位初始化或中断测试 8)电压选择键:按该键,可以在1kV、3kV、6kV、6.3KV、10kV、20KV、35kV、66KV系 统线电压间循环选择 9)方式/测量键:多功能键,短按(即按下后立刻松开)时,用于循环选择系统PT的 接线方式;长按(即按下2秒后才松开)时,用于启动测量。

泄漏电流测量

实验二泄漏电流测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测量泄漏电流的试验设备及其接线。 2.学会测量电力设备绝缘泄漏电流及绘制伏安曲线的方法。 3.掌握通过绘制出的伏安特性曲线判断绝缘状况。 4.比较泄漏电流试验和绝缘电阻试验的异同 二、基本原理 泄漏电流测量试验的机理与绝缘电阻试验的相同,只是试验的方法不同。泄漏电流测量的试验电压有高压整流设备供给,试验电压可任意调节,所加电压比兆欧表的高,可用灵敏而准确度高的微安表来测量泄漏电流的大小。故测量值较兆欧表准确。并可根据所测出的泄漏电流与所加的试验电压绘制出一条伏安曲线,由曲线的变化规律可进一步分析被试品绝缘的状况。 对于绝缘良好的被试品,其泄漏电流与一定的外加电压成正比;若绝缘受潮或有缺陷则泄漏电流的增加与试验所加电压不再保持直线关系。 三、试验用仪器设备 电源部分:220V/0~250V 自耦调压变压器一台 高压试验变压器(K=200)一台 整流部分:高压硅堆一只 测压部分:电压表(150V)一只 测流部分:微安表(100μA)一只 被试品:绝缘套管一个 四、试验原理接线 AC T C x 1 说明: V1 :电压表,测量升压变压器低压侧绕组的电压;A1 :微安表,测量高压回路当中的电流 R1 :试验变压器上面的水电阻 R2 :球隙放电器上面的水电阻 Q1 :球隙器 ZL :整流器 C :滤波电容 C X:被试品(套管) 1~2:自耦变压器的原边输入 3~4:自耦变压器的副边输出

a~x:升压变压器的低压侧 A~X:升压变压器的高压侧 E~F:升压变压器的低压的测量绕组 注:在微安表上面有短路刀闸 五、试验步骤 1.按照试验原理接好试验电路。 2.检查接线,确认接线正确,接通高压电源,逐渐升高电压至电压表指示 35.4V(实际上加到高压部分为35.4*1.414*200=10000V),停止加压,打 开微安表的短路刀闸,待微安表指针稳定后读取10kV时的泄漏电流值。 3.按步骤2,读取电压表读数为70.7V(20kV)、106V(30kV)、141.4(40kV) 时的泄漏电流值。 4.数据记录完毕,调压器归零,切断电源。 5.用接地棒连接电容器的高电位端,进行放电。 六、注意事项 1.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要密切监视被试品、试验回路及有关表计。若有击 穿、闪络、气体放电等现象发生,尤其是在加到高压为30KV和40KV 时,此时应先将调压器归零,进行降压,然后再切断电源、放电。查明 原因,待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进行试验。 2.每次试验完毕后,都要进行充分的放电,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次的试验, 放电的时侯必须确定要先切断电源。 3.每次加高压前必须检查调压器是否在零位,防止在未退至零位时就投入 高压电源而产生冲击,损伤试验设备的绝缘和得到不正确的试验结果。 每次切除高压时必须将调压器退至零位,这样可以防止下次通电时突然 加上高压。 七、实验报告 1.整理出各项试验结果,绘制出泄漏电流与试验电压的关系曲线。 2.根据绘制的伏安特向曲线判断被试品绝缘状况。

电容电流测试报告

XZZNDQAQ-2014-019 某某煤矿集团西风井35kV变电所6kV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测试报告 徐州智能电气安全研究所 二〇一四年四月

编写:审核:审批:

1. 测量方案 1.1. 测量原理 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单相直接接地测量法、单相经电阻接地测量法、附加电容测量法和注入法等。其中单相直接接地测量法属于直接测量方法,其它属于间接测量方法。本次测试采用单相经电阻接地测量法,该方法有简单、易实施、测试过程安全、测量精度高、测试时间短、对电网冲击小等优点,并且适用于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各种中性点接地形式,具体原理如下。 R 图1-1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绝缘参数测量模型 上图为中性点不接地电网的绝缘参数测量模型,C 、r 分别为各相对地电容和绝缘电阻。考虑到试验的安全性,采用电网单相经电阻接地的方法,电网的一相经接地电阻和电流表接地。接地电阻R 根据电网类型一般在500~1000Ω范围选取,接地电流控制在几安培范围,测量必要的参数,即可求出电网单相直接接地时的接地电流。 电网单相接地电流是电网对地总的零序电流之和,理论推导可知,不管是直接接地,还是经过电阻接地,电网对地总的零序电流(接地电流)是同零序电压成正比关系。因此,测量出电网单相经电阻接地时的零序电压,就能得到单相电网直接接地的电流。其计算公式是: 2 02 l E R U I I U (1-1) 式中:I E 为电网单相直接接地电流 U l2为电压互感器二次线电压 U 02为电网单相经电阻接地时的二次零序电压 I R 为电网单相经电阻接地的电流 因此,只要测得电网的二次线电压、零序电压、单相经电阻接地时电阻流过

测量电感及电容上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

测量电感及电容上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测量电容上电流和电压 的相位差 上海中学高二(9)王晓欣、徐烨婷 指导教师杨新毅 实验目的:运用TI-83对电容电路进行实验,测量电容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了 解电容电感的性质。 实验原理 对于电阻R1,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v=Vsinωt,则i= Vsinωt /R。由于电阻R1mR1m1与电容串联,因此两者的电流相等。i= i= Vsinωt /R,电容的电流波形图与电阻的电压L1R1m1波形图的周期、初相位都相同,只在幅值上有所不同。因为只需观察电容的电流电压波形图 周期与初相位的关系,因此可以将电阻的电流波形图与电容的电压波形图进行对比,得出电 容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实验过程 1. 开机方法: ?用专用接线连接TI—83Plus和CBL。 ?按ON键打开TI—83Plus电源。

?按应用功能键APPS,进入Applications界面(见图1)。 图1 按数字键4选择Physics功能(见图2)。 图2 按ENTER回车键,进入主菜单(见图3)。 图3 2. 探头设定: ?将两个电压探头分别插入CH1,CH2两个插口中,打开CBL电源。 ?在Main Menu下按1选择SET UP PROBES,进入探头设定 菜单(见图4)。在NUMBER OF PROBES菜单中按2选择 图4 TWO。 在SELECT PROBE中按7选择MORE(见图5),再按3(见图6)将第一个探头选择为VOLTAGE。按ENTER 重复以上操作,将第二个探头也设为VOLTAGE。回到主菜 图5 单(见图7)。

图6 图7 3. 参数设定 在Main Menu下按2选择2:COLLECT DATA。在DATA COLLECTION中按2选择2:TIME GRAPH(见图8)。 图8 在ENTER TIME BETWEEN SAMPLES IN SECONDS:后输入时间间隔0.0005。在ENTER NUMBER OF SAMPLES:后输入取样个数100(见图9)。 图9 按ENTER对实验设置进行确认(见图10)。 图10 在CONTINUE中按1选择USE TIME SETUP,用以上设置图11 进行实验(见图11)。 4. 连接电路

配电网电容电流实时测量技术

配电网电容电流实时测量技术 曾祥君,刘张磊,马洪江,许 瑶,于永源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76) 摘要:针对不对称度大的配电网,实现了自动投切可调消弧线圈并联固定电抗器的预随调接地方式,研究了配电网电容电流实时谐振测量技术。为提高电容电流测量精度,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和高精度晶振精确测量注入信号的电压电流相位差,利用线性插值算法精确计算配电网谐振频率。开发了消弧线圈自动调谐测控装置,实现电容电流的精确测量。模拟实验和现场运行结果表明,该电容电流测量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和测量简单等特点,可适用于经消弧线圈预调式和预随调式接地电网。 关键词:配电网;消弧线圈;电容电流测量;线性插值中图分类号:TM 764;T M727.2 收稿日期:2007-07-31;修回日期:2007-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20700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项目(N ECT-04-0781);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101058);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0710034555.8)。 0 引言 目前消弧线圈的调谐方式分为随调式、预调式 和预随调式3种[1-3] 。中国的架空线配电网一般不进行换位处理,不对称度较大。部分配电网存在单相高压负载(如武汉10kV 配电网的路灯负载),进一步增大了配电网不对称度。不对称度大的配电网如采用预调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正常运行时中性点位移电压高,满足不了运行规程要求;如采用随调式接地方式,正常运行时消弧线圈不投入电网运行,可以有效降低中性点位移电压,但在接地故障瞬间消弧线圈投入运行前,可能产生过大的接地故障残流、过高的接地弧光电压及过快的弧光电压恢复速度;如采用消弧线圈预随调接地方式,配电网正常运行时,预投部分消弧线圈容量,在满足位移电压要求的条件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瞬时接地故障残流、弧光电压及弧光电压恢复速度。因此,消弧线圈预随调接地方式是不对称度大的配电网一种较为理想的运行方式。 消弧线圈自动调谐以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准确实时测量为基础。目前国内外采用的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实时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文献[4]介绍了法国提出的注入信号测量法,向配电网注入工频频率测量信号,根据返回信号的电压和电流向量 计算电容电流,为提高测量精度,该方法要求信号源功率大,电压电流信号的测量精度高;文献[5-6]提出了一种从电压互感器二次侧注入变频电流信号测量电容电流的方法,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有限;文献[7]提出了配电网电容电流谐振测量方法,基于此方法开发的产品已在全国2000多个经消弧线圈预调谐接地系统中应用,但在经消弧线圈预随调接地系统中,正常运行时零序回路谐振频率低,谐振频率测量误差引起的电容电流计算误差大。 为此,本文针对不对称度大的配电网,研究了预随调接地方式和提高电容电流谐振测量精度的相关技术。 1 一种预随调接地方式 针对不对称度大的配电网,提出自动投切可调消弧线圈并联固定电抗器的预随调接地方式,如图1 所示。 图1 消弧线圈并联固定电抗器的预随调接地方式Fig.1 Presetting and following -setting compensation mode with Petersen -coil and f ixed reactor earthed in parallel 配电网正常运行时,开关K 断开,可调消弧线圈L C 不投入配电网运行,使配电网的谐振频率远 ) 61 ) 第32卷 第3期2008年2月10日Vo l.32 N o.3F eb.10,2008

漏电流安规测试学习心得

泄露电流安规测试 泄露电流测试目的 IEC60990《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中提到接触电流是“当人体或动物接触一个或多个装置或设备的可接触零部件时,流过他们身体的电流。”如图1所示,接触电流也称之为泄漏电流,注意不要与耐压测试中的漏电流混为一谈。 个人理解:耐压测试中漏电流是3.5kV输入电压下板卡的漏电流总和,主要是衡量板卡绝缘能力;接触电流是市电输入电压下由整机设备与人体到大地形成回路,流经人体的电流值,主要是衡量对人体的伤害能力。 图1 泄露电流示意图 泄露电流分类 1) 对地漏电流 对于I类设备的电子产品可触及的金属部件或是外壳应具备良好的接地线路,以作为基本绝缘意外的一种防电击保护措施。但是我们也经常遇到一些使用者随意将I类设备当成II 类设备使用,或是说其I类设备电源输入端直接将地端拔除,这样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即便如此,作为生产商有义务去避免这种情况对使用者造成的危险,这就是为什么要测试接触漏电流的目的。 对地漏电流是指在正常条件下由电网部分穿过或跨过绝缘流入I类设备保护接地导线的电流,即经由电源线上的接地线流回大地。在接地线良好的情况下,该电流不会对人造成点击伤害。对地漏电流与接触漏电流无关,其量值和测量方法也不同,对地漏电流的测量通常是在设备接地系统有缺陷的情况下,从设备泄露到地的电流。因此I类设备应保证接地连续性良好,接地电阻小于规定值0.1Ω,为故障电流提供低阻返回路径,从而保证可触及件不带电,人碰触才是安全。对地漏电流主要应用在I类设备测试,目前电视主板没有要求。 2) 接触漏电流 接触漏电流是指在正常或单一故障条件下,当人体接触到不同配电系统的I类或II类设备时,可能流过人体的电流。接触漏电流产生的路径有两种:a、电网电源——绝缘隔离系统——人体——大地,该电流的大小由绝缘隔离系统决定。b、设备的某一部分流经人体

配电网电容电流计算

配电网电容电流计算 一、概述 目前,电容电流得测定方法很多,通常采用附加电容法与金属接地法进行测量与计算,但前者测量方法复杂,附加电容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后者试验中具有一定危险性。目前,根据各种消弧线圈不同得调谐原理,有多种间接测量电网电容电流得方法。其根本思想都就是利用电网正常运行时得中性点位移电压、中性点电流以及消弧线圈电感值等参数,计算得到电网得对地总容抗,然后由单相故障时得零序回路,计算当前运行方式下得电容电流。 在实际运行中,对于出线数较多、线路较长或包含大量电缆线路得配电系统,当其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容电流会相当大,接地电弧如果不能自熄灭,极易产生间隙性弧光接地过电压或激发铁磁谐振,持续时间长,影响面大,线路绝缘薄弱点往往还会发展成两相短路事故。因此,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得过电压保护与绝缘配合》规定:3~10kV钢筋混凝土或金属杆塔得架空线路构成得系统与所有35kV、66kV系统,当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10A时应装设消弧线圈;3~10kV电缆线路构成得系统,当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30A,又需在接地故障条件下运行时,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消弧线圈一般为过补偿运行(即流过消弧线圈得电感电流大于电容电流),也就就是说装设得消弧线圈得电感必须根据对地电容电流得大小来确定,以防止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而引起弧光过电压。 故障后,消弧线圈必须快速合理地补偿电容电流,以使接地电弧快速自熄,所以消弧线圈应实时跟踪电网运行方式得变化,在电网正常运行时,测量计算当前运行方式下得电容电流,以合理调节消弧线圈得出力。显然,电网电容电流得计算精度,将直接影响消弧线圈得调谐与补偿效果。 随着电力系统对安全可靠性要求得日益提高,用户对消弧线圈调谐精度与补偿效果得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有得各种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中所采用得计算理论与方法,无法很好满足用户得要求。要提高消弧线圈得调谐精度与补偿效果,首先就要进一步提高电容电流得计算精度。本章对电容电流得计算理论与计算方法作了进一步深入得研究,减小与消除了对地容抗计算得误差,并计及电网不平衡对电容电流计算得影响,提高了电容电流得计算精度。

电容电流测量

附加电容法测量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被测单位: 被测站名称: 日期: 天津市天变航博电气发展有限公司

(1)准备测量工具 a)0.5 级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 b)uF左右高压力率电容器一只 c)高压绝缘线4米左右 d)高压试电笔一只 e)绝缘手套一副 (2)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估计 I JD=(电缆总长度)+(架空线总长度/10)+(3倍浪涌电容器的单相值),其中长度单位为KM,电容器单位为uF。 (3)测量前先将网上的消弧线圈退出,PT开口电压上的负载断掉,用万用表测量测量开口电压U0,如果U0>400mv,则需测量三相后取平均值,U0<400mv则测一相便可。 (4)接线(见附图) a)按图接线,注意所有接线必须悬空,并保持安全绝缘距离 b)电容器需放在绝缘垫上,外壳接地 c)封表线方便用试点笔挑开 d)所有接线尤其接地线要可靠接触 e)准备好电容器放电接地线 f)选择电流表量程,电流表的量程安培数必须大于附加电容的微 法数25%左右

(5)重新检查接线,要求无关人员远离现场 (6)开始试验 a) 测量PT二次U AB= v、U BC= v、U AC= v ; U L= (U AB +U BC +U AC)/3= v b) 将万用表接在PT 开口上,封上电流表,合上上隔离开关, 合上空开后一秒,用高压试电笔将电流表封线挑开, 读电流表I= 读开口电压表U jd0= c)断开断路器,拉下隔离开关,将电容器放电 如果三相都测,请重复上面步骤并记录下 I AJD= A U A0= v I BJD= A U B0= v I CJD= A U C0= v d)计算 Uo<0.4V:I C= (U L/Ujd0)*I = Uo>0.4V:

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

第一部分引言 本设计是应用于电容传感器微小电容的测量电路。 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传感器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转换成电容量变化的一种装置,可分为三种类型:变极距(间隙)型、变面积型和变介电常数型。 二、电容式传感器的性能 和其它传感器相比,电容式传感器具有温度稳定性好、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动态响应好、分辨力高、工作可靠、可非接触测量、具有平均效应等优点,并能在高温、辐射和强烈振动等恶劣条件下工作,广泛应用于压力、位移、加速度、液位、成分含量等测量之中[1]。 电容式传感器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输出阻抗高、负载能力差、寄生电容影响大等。上述不足直接导致其测量电路复杂的缺点。但随着材料、工艺、电子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点得到发扬,而它所存在的易受干扰和分布电容影响等缺点不断得以克服。电容式传感器成为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传感器[2]。 第二部分正文 一、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由于体积或测量环境的制约,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量一般都较小,须借助于测量电路检出这一微小电容的增量,并将其转换成与其成正比的电压、电流或者电频率[3],[4]。电容式传感器的转换电路就是将电容式传感器看成一个电容并转换成电压或其他电量的电路。电容传感器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测量电路的性能。

由于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变化量往往很小,电缆杂散电容的影响非常明显,系统中总的杂散电容远大于系统的电容变化值[5]。与被测物理量无关的几何尺寸变化和温度、湿度等环境噪声引起的传感器电容平均值和寄生电容也不可避免的变化,使电容式传感器调理电路设计相当复杂[6]。分立元件过多也将影响电容的测量精度[3]。 微小电容测量电路必须满足动态范围大、测量灵敏度高、低噪声、抗杂散性等要求。测量仪器应该有飞法(fF)数量级的分辨率[6]。 二、常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1、调频电路 这种电路的优点在于:频率输出易得到数字量输出,不需A/D转换;灵敏度较高;输出信号大,可获得伏特级的直流信号,便于实现计算机连接;抗干扰能力强,可实现远距离测量[7]。不足之处主要是稳定性差。在使用中要求元件参数稳定、直流电源电压稳定,并要消除温度和电缆电容的影响。其输出非线性大,需误差补偿[8]。 2、交流电桥电路 电桥电路灵敏度和稳定性较高,适合做精密电容测量;寄生电容影响小,简化了电路屏蔽和接地,适合于高频工作。但电桥输出电压幅值小,输出阻抗高,其后必须接高输入阻抗放大器才能工作,而且电路不具备自动平衡措施,构成较复杂[9]。此电路从原理上没有消除杂散电容影响的问题,为此采取屏蔽电缆等措施,效果不一定理想[10]。 3、双T型充放电网络 这种电路线路简单,减小了分布电容的影响,克服了电容式传感器高内阻的缺点,适用

关于变频器漏电的若干问题

关于变频器应用中漏电保护开关跳闸问题分析报告 一,漏电保护开关的工作原理 下图所示,漏电保护开关检测的是输入共模电流,也就是所说的对地漏电流,检测漏电流的电流互感器是同时穿过了 R/S/T三根火线和零线,在没有漏电流的情况下,不论接三相负载还是接单相负载,R/S/T和N线这4根线中流过的电流之和总是为零。当负载侧有对地短路现象或者对地有较大的电容时,输出侧的电流就会通过大地返回电网,此时流过电流互感器的电流之和不为零,这个电流就称之为漏电流。当检测到的电流大到一定程度就会触发保护开关脱扣。 二,对地漏电流的产生原因和电流通路分析 1,变频器应用中为什么会产生较大的漏电流 普通电机的绕组和机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布电容,在电网供电的情况下,电源线上只有50Hz的工频电压,由于频率很低,通过分布电容的漏电流很小。但在用变频器驱动电机时,由于变频器输出的是几kHz的高频脉宽调制的电压波形,输出电压是在0V到530V之间快速跳变的脉动电压,对于同样的电机同样的分布电容,漏电流会增大百倍以上,这是由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决定的。

上图是实测的是输出零频时变频器输入端的漏电流波形,可以看出,主要成分是5kHz的开关频率。说明漏电流的主要是由于变频器输出的PWM波。 2,输入端安规电容的作用 输入端安规电容的作用主要是减小变频器内部对外部电网的干扰影响,由于变频器中安规电容取值很小(2200P),对于工频的阻抗很大(1.4M),对漏电流的贡献很小(每相约0.15mA ,且三相平衡时基波漏电流之和为零)。 但如果电网中的电压谐波很高时,电网灌入变频器的漏电流就会明显加大,且三相不会抵消,漏电流的值与电压谐波的频率成正比,与谐波电压的幅值成正比。 3,电机机壳接地的位置 为了减小输入的漏电流,可以调整电机机壳的接地位置:将电机机壳的接地线接至变频器上的PE端子,如下图所示,按照这种接法,变频器内部的安规电容提供了负载侧漏电流的一个循环通路,可以减小电网侧的漏电流。但由于电机侧很难与大地隔离,这一措施对减小漏电流有改善,但效果有限(尤其是当电机距离变频器较远时,变频器与负载电机之间连接的PE线对高频的阻抗变大,以至于大于电机机壳接地阻抗)

发电机电容电流的测量及数据分析

发电机电容电流的测量及数据分析 摘要:凌津滩电厂装机9台,总容量27万千瓦,是我国大容量、灯泡式贯流式机组的电厂。其中#1—#5机组为日立公司生产,#6—#9机组为日立设计哈尔滨电机厂生产。单机容量为30MW,额定电压10.5KV,发电机中性点不接地。 关键词:发电机电容电流测量数据分析 0 前言 凌津滩电厂装机9台,总容量27万千瓦,是我国大容量、灯泡式贯流式机组的电厂。其中#1—#5机组为日立公司生产,#6—#9机组为日立设计哈尔滨电机厂生产。单机容量为30MW,额定电压10.5KV,发电机中性点不接地。 根据《凌津滩电厂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合同: 1)第6.6.3.8中第2条《中性点装置》第3项中规定:两台机联合运行,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3A时,若不能保证机组安全运行2小时,则各机组中性点均应采取补偿措施,补偿装置由卖方配套供货。 2)附件6.3条设备性能保证及参数中规定:定子绕组每相对地电容0.3μF。 3)第6.8条规定现场试验:6.8.3.8条定子对地电容电流测量。这一条明确规定与电机交流耐压并列,即每台机都应作电容电流测量。 1发电机电容的计算 凌津滩电厂发电机定子绕组为波绕双层、每槽两根线棒,定子线棒采用真空压力浸渍环氧树脂浸透线圈、线圈表面涂阻燃林料,分上下层嵌放到定子槽内。定子Z=342槽、计684根线棒,单支路每相线棒N=228根。 定子绕组对地电容,由线圈的机械尺寸、绝缘材料的电介系数所确定。按机械尺寸、交流耐压及单相接地三种方法可计算得出,以#1机为例,分述如下。 1.1 机械尺寸进行电容的计算 一般的平板极电容计算,电容与电介系数εO及εr、极板面积 S成正比,与极间距离d成反比。 常用式子 C0=εOεr S/d 发电机的绕组电容计算,可将线棒导体展开成为一极。包有半导体材料的线棒与铁芯是紧靠的,当另外一极同时展开。中间的绝缘材料也展开,这是极板间的介质。 线棒导体的面积 S1=(2b1+2h1)L 包半导体的面积 S2=(2b2+2h2)L

华为终端电源安全测试规范V1.0

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 DKBA 7684-2014.07 终端电源安全测试规范V1.0 2014年xx月xx日发布2014年xx月xx日实施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修订声明Revision declaration 本规范拟制与解释部门:终端可靠性实验室 本规范的相关系列规范或文件:无 相关国际规范或文件一致性:无 替代或作废的其它规范或文件:无 相关规范或文件的相互关系:无

终端电源安全测试规范V1.0 范围Scope: 本规范为了降低终端电源的市场安全失效率, 降低电源的FFR, 规定了终端电源常规安规测试的要求和测试方法,同时结合电源在市场上的不良安全失效案例,规定了电源非常规安全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 其目的在于根据标准要求,统一测试方法,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复现性,最终达到改善电源质量的目的.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本规范针对终端电源依据安规标准IEC/EN/UL60950-1, GB4943.1, IEC/EN/UL 60065, GB8898 在安规认证、摸底测试过程中,各项测试的目的、方法、结果判定进行统一的规范和指导,其目的在于让相关人员在安规测试业务上形成共识,以确保安规测试方法的正确性,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复现性,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关键词Key words: 终端电源、适配器、充电器、安规测试。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术语和定义Term&Definition: <对本文所用术语进行说明,要求提供每个术语的英文全名和中文解释。List all Terms in this document, full spelling of the abbreviation and Chinese explanation

10kV母线电容电流测试仪

10kV母线电容电流测试仪 我国的电力规程规定当10kV和35kV系统电容电流分别大于30A和10A时,应装设消弧线圈以补偿电容电流,这就要求对配网的电容电流进行测量以做决定。另外,配电网的对地电容和PT的参数配合会产生PT铁磁谐振过电压,为了验证该配电系统是否会发生PT谐振及发生什么性质的谐振,也必须准确测量配电网的对地电容值。 测量配网电容电流的方法有单相金属接地的直接法、外加电容间接测量法以及在PT开口三角形加信号等方法,但是,在现场最受欢迎和使用较频繁的还是使用中性点电容法。 全自动电容电流测试仪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中文菜单,在做好安全措施后,事先设置仪器参数后则无需触碰操作仪器,使这项工作变得安全、简单、快捷,且测试结果准确、稳定、可靠,不受其他运行条件影响,特别是系统不平衡的时候。注意事项: 测量时操作绝缘棒人员应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靴! 绝缘棒碰触变压器中性点时间应尽可能短,在读数完毕后立即断开,读表人员宜站在绝缘垫上 保护间隙F放电电压要低于CN的额定电压,在系统中性点无过电压时不应动作。 1、外加电容C可以按估算电网电容的至3倍值分为几档来选定,以便进行重复测量,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应在1kV以上。 2、如直接用电压表测量电压,除量程应满足要求外,还要求选用高内阻的,不宜使用内阻低、0.2级或更精密的电压表,也不宜采用磁电式电压表或真空管电压表。

3、测量工作应在天气良好无大风情况下进行,以免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后中性点产生高电压带来危险。 4、电缆馈电系统一般不对称电压很低,为提高系统电容测量精度,要求有较高的不对称电压值,为此可在一相上接入电容器或断开一相电缆,其容量能 使不对称电压提高到2%相电压,不过最后应当从计算出的系统对地电容中减去或加上这一部分电容。 例如,某一10kV电缆馈电系统估算的电容电流为100A,造成人不对称电压为2%相电压的电容电流 IC≈100×2%=2A 为此可选表2-5中截面95mm2,6km长具有电容电流等于6A的三相备用用电缆,使其一相断开(具有2A电流),即可满足要求。 5、对没有中性点的电网可以利用连接组标号为Y?d11的配电变压器人为构成临时的中性点,然后应用中性点外加电容法确定电网电容电流。 6、在直馈送电系统中,如选择发电机中性点应用外加电容法时,要考虑电机3倍次数谐波对不对称电压的影响; 在测量中发电机的零序保护也要暂时退出,以免电机中性点接入CN后过大的电流使保护误动。 ◆ FS500P配网电容电流测试仪技术参数 ☆电容电流测量范围:0.3μF~125μF ,1A~250A ☆测量误差:0.3μF~90μF,1A~160A时,≤5% ;90μF~125μF,160A~250A时,≤10% ☆工作温度:-10℃~50℃ ☆相对湿度:≤80% ☆工作电源:AC 220V±10% 50±1Hz ☆外行尺寸:350mm×200mm×150mm

电容电流测试仪

微机型配电网电容电流测试仪的研究—硬件部分 中国矿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05级徐伟 指导老师李晓波 摘要:我国6~35kV配电网一般采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随着供配电网中电缆线路日益增多,电网对地电容电流随之增大,远远超过规程要求,接地电弧不容易自熄,为避免故障扩大,电网需要装配消弧线圈。而准确测量系统对地电容电流是决定装设消弧线圈与否和正确选择消弧线圈容量的依据。本文主要围绕系统对地电容电流测量方法并依据测量理论设计测试仪硬件等工作展开研究。 关键词:中性点;电容电流;消弧线圈;测试仪 1前言 电容电流的含义主要包括正常情况下线路中的电容电流以及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的单相接地电流(由于其主要成分是容性无功分量,所以又称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前者线路电容电流的增大会使得空载线路末端电压升高,容易引起操作过程中的谐振过电压。后者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增加,接地电弧不易熄灭,会引起故障扩大。《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中明确规定6~35kV系统中,当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超过30A时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目前,国内外对于电容电流危害治理的方法主要有: (1)安装单相接地选线成套装置,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能及时切断故障支路。 (2)中性点加装一个电抗器,这个电抗器又称消弧线圈,消弧线圈在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产生一个感性电流,补偿接地点的容性电流。 2 测量方法的比较分析 传统的电容电流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法就是人为的将一相接地即单相金属接地法,间接测量法包括中性点外加电容、分相对地外加电容和人工不对称法等。总的来说,这些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测量时与一次侧打交道,人员与设备安全得不到保障; (2)涉及一次设备,操作繁琐同时也存在误操作的危险; (3)工作耗时长,人员多,测量效率低; (4)人为的制造电网不正常运行状态。 正是由于传统测量方法的缺点,安全、高效的测量理论一直被人们所重视,随着现代测控技术和信号注入法理论的发展完善,外加单频信号法、两频法、三频法和谐振法等测量理论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由于单频和谐振法只应用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而两频法需要进行矢量计算,增加了外部电路和软件工作,所以三频法理论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各品牌变频器输入漏电流对比测试

各品牌变频器输入漏电流对比测试 深圳市汇川技术有限公司实验报告 密级:机密 一、实验相关信息: 1. 实验名称:各品牌变频器输入漏电流对比测试 2. 实验日期:2007-07-27——07-28 3. 实验人员:廖湘衡、叶辉 4. 实验地点:研发部实验室 5. 实验仪器:漏电流互感器,FLUKE187万用表 6. 实验目的或者背景: 二、实验过程及记录: 1、测试方法: 变频器三相输入相线穿过漏电流互感器,将FLUKE187万用表打到交流uA档接到漏 电流互感器输出端进行测试,变比:1000:1。 2、输出频率固定,不同载频时,输入端漏电电流的测量: 变频器运行状态输出频率40Hz固定,驱动1.5Kw的电机空载运行,V/F控制,电机通过配电箱接地,变频器 未接地,电机在实验台上运行。 载频频率(KHz) 0.5 1 2 3 4 5 6 8 9 10 12 15 汇川MD320T15GB- - 27.4 - 37.3 - 45.2 52.0 - 58.5 - - 输入漏电流(mA)

变频器运行状态输出频率40Hz固定,驱动1.5Kw的电机空载运行,V/F控制,电机通过配电箱接地,变频器 未接地,电机在地面上运行。 汇川MD320T15GB18.5 24.3 28.0 33.5 38.1 42.2 46.3 53.3 - 60.5 - - 输入漏电流(mA) 输出频率40Hz固定,驱动1.5Kw的电机空载运行,V/F控制,变频器接地,电机接变频器的 地,电机在地面上运行。 汇川MD320T15GB24.3 33.2 37.3 46.2 53.3 58.8 65.2 70.4 74.7 77.3 - - 输入漏电流(mA) 台达- - - 31.1 - - 45.1 - 55.8 - 65.1 72.6 VF0007A43A(0.75K w) 输入漏电流 (mA) 汇川-台达输入漏电 15.1 20.1 18.9 流差(mA) 深圳市汇川技术有限公司实验报告 密级:机密 3、不同设置状态,汇川MD320T15GB对比实验测试漏电电流: 变频器运MD320T15GB驱动1.5Kw的电机空载运行,V/F控制,载频:6KHz。行状态 条件设置电机在实验台上运行电机在地面上运行一 变频器未变频器接变频器接地,电机通过变频器接变频器接变频器接变频器未条件设置接地,电地,电机地地,电机地,电机接地,电机二机通过配未接地接变频器未接地通过配电未接电抗输入接电输出接电

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方法

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方法 系统电容电流是指系统在没有补偿的情况下,发生单相接地时通过故障点的无功电流。测量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单相金属接地法 单相金属接地又分为投入消弧线圈补偿接地和不投入消弧线圈两种。 1、不投入消弧线圈 不投入消弧线圈(即中性点不接地)的单相金属接地测量,其接线如图13-10所示,图中,QF为接地断路器;TV为测量用电压互感器;TA1、TA2为保护和测量用电流互感器;W为低功率因数功率表,用以测量接地回路的有功损耗;TA1的1、2端子接QF的过流保护。电流、电压向量图如图13-11所示。 图13-10 不投入消弧线圈的单相金属接地测量原理图 图13-11 不投入消弧线圈的单相接地的电流、电压向量图 试验是在系统单相接地下进行的,当系统一相接地时,其余两相对地电压升为线电压。因此,在测量前应消除绝缘缺陷,以免在电压升高时非接地相对地击穿,形成两相接地短路事故。为使接地断路器能可靠切除接地电容电流,须将三相触头串联使用,且应有保护。若测量过程中发生两相接地短路,要求QF能迅速切断故障,其保护瞬时动作电流应整定为IC的4~5倍。

合上接地断路器QF,迅速读取图中所示各表计的指示数值后,接地开关应立即跳闸。所用表计均不得低于0.5级。测量功率,应用低功率因数功率表。由于三相对地电容不等,一相单相接地难以测得正确的阻尼率,需三相轮流接地测量,取三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测量结果的计算: 上三式中I cp——接地电流的有功分量(安); I cp——接地电流的无功分量(安); I c——系统总接地电流(安); P——接地回路的有功损耗(瓦); U□——中性点不对称电压(伏); d%——系统的阻尼率。 若测量时的电压和频率不是额定值,则需将测得的电流折算到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的数值,即 式中I ce——电压和频率为额定值时的系统接地电容电流(安); f e——额定频率(赫兹); U e——额定电压(伏); U av——三相电压(线电压)的平均值(伏)。 由于这种方法,在测量过程中,非接地两相的电压要升高,一旦发生绝缘击穿,接地断路器虽能切断短路,但由于没有补偿,另一接地点的电弧如不能熄灭,可能扩大事故。同时由于单相接地产生负序分量,接地电流中将有较大的谐波分量,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所以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 2、投入消弧线圈 中性点投入消弧线圈时,利用单相金属接地,测量系统的电容电流的原理接线如图13-12所示。图中1、2端子接过流保护,其值整定为接地电流的4~5倍,瞬时跳闸。接地时的电流电压向量图如图13-13所示。

最新配电网电容电流测试仪精编版

2020年配电网电容电流测试仪精编版

配电网电容电流测试仪 一、概述 目前,我国配电系统的电源中性点一般是不直接接地的,所以当线路单相接地时流过故障点的电流实际是线路对地电容产生的电容电流。 据统计,配电网的故障很大程度是由于线路单相接地时电容过大而无法自行息弧引起的。因此,我国的电力规程规定当 10kV和35kV系统电容电流分别大于30A和10A时,应装设消弧线圈以补偿电容电流,这就要求对配网的电容电流进行测量以做决定。 另外,配电网的对地电容和PT的参数配合会产生PT铁磁谐振过电压,为了验证该配电系统是否会发生PT谐振及发生什么性质的谐振,也必须准确测量配电网的对地电容值。 传统的测量配网电容电流的方法有单相金属接地的直接法、外加电容间接测量法等,这些方法都要接触到一次设备,因而存在试验危险、操作繁杂,工作效率低等缺点。 HTCI-H配电网电容电流测试仪,直接从PT的二次侧测量配电网的电容电流,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该仪器无需和一次侧打交道,因而不存在试验的危险性,无需做繁杂的安全措施和等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1

待冗长的调度命令,只需将测量线接于PT的开口三角端就可以测量出电容电流的数据。 由于从PT开口三角处注入的是微弱的异频测试信号,所以既不会对继电保护和PT本身产生任何影响,又避开了50Hz的工频干扰信号,同时测试仪的输出端可以耐受100V的交流电压,若测量时系统有单相接地故障发生,亦不会损坏PT和测试仪,因而无需做特别的安全措施,使这项工作变得安全、简单、快捷,且测试结果准确、稳定、可靠。 该测试仪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中文菜单,操作非常简便,且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进行户外作业,接线简单,测试速度快,数据准确性高,大大减轻了试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技术指标 1、测量范围:对地总电容≤120μF(三相对地) 电容电流≤500 A(35kv系统) 电容电流≤200 A(10kv系统) 2、测量精度:±5% (电容容量≤90μF); ±10%(90μF<电容容量≤120μF) 3、工作温度:-10~50℃ 4、相对湿度:≤90%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1

电容传感器测量纸张厚度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讲解电容式传感器的使用中的一部分,传感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传感器是将能够感受到的及规定的被测量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输入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的或响应的被探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信号的部分。电容式传感器不但广泛应用于位移、振动、角度、加速度等机械量的精密测量而且还逐步地扩大应用于压力、差压、液面、料面、成分含量等方面的测量。根据δ εεS r o =C 可以把电容传感器分为极距变化型电容传感器、面积变化型电容传感器、介质变化型电容传感器。根据实际不同的需求,可以利用不同的电路来实现所需要的功能。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1)小功率、高阻抗。电容传感器的电容量很小,一般为几十到几百微微法,因此具有高阻抗输出;(2)小的静电引力和良好的动态特性。电容传感器极板间的静电引力很小,工作时需要的作用能量极小和它有很小的可动质量,因而具有较高的固有频率和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3)本身发热影响小(4)可进行非接触测量。 布料厚度测量是基于变介电常数电容传感器的一种精密测量,它可以实现简单的厚度测量,根据电容电路的特性分析可以知道所测布料的厚度。 关键词:厚度测量装置,电容传感器,运算放大电路,仿真

第一章对布料厚度测量装置所做的调研 (3) 厚度测量装置在工业环境下的意义 (3) 厚度测量装置的研究现状 (3) 简述设计的整体思路 (4) 第二章电容测厚装置的介绍 (6) 详细介绍电容测厚装置 (6) 设计匹配电路 (8) 第三章仿真设计及分析 (9) 仿真电路的建立 (9) 仿真结果的分析 (13) 第四章对课程设计进行试验 (15) 实验过程 (15) 分析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差异 (15) 第五章设计体会 (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