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教案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教案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教案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教案

第四章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的内容,它主要包括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是它的漂白性)和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等内容。二氧化硫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与前面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相联系,起到复习巩固前面知识的作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氯水的漂白性相对比,又有所不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同时此节内容又为后面硫酸的内容作铺垫。总的来说,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

虽然他们是处在高一阶段的学生,但大半个学期过去了,在学习上掌握了一定对比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学习本节内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很容易和前面学习的氯水的漂白性相对比,但往往二氧化硫和氯水的漂白原理分不清,容易造成错误;同时该阶段该时期的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所以在通过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来推测其的化学性质(即氧化还原性)时,比较轻松,也比较容易理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工

业生产硫酸的的基本原理。

2.了解亚硫酸的酸性和不稳定性。

3.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并与氯水的漂白性进行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以及与氯水漂白性的比较,使学生加深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通过对比学习,发掘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

〈二〉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五、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与实验探究相结合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实验仪器及药品

七、课时数

1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一、硫

1、存在

2、物理性质

黄色,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CS2)。

3.化学性质

(1)氧化性:

S+H2=H2S

(2)还原性:

S+O2=SO2

二、二氧化硫

1.实验现象:

2.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溶于水3.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SO2 +H2O =H2SO3

(2)与碱反应:

SO2+2NaOH==Na2SO3+H2O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CaO==CaSO3

(4)氧化性:

SO2+ 2H2S= 3S↓+ 2H2O (5)还原性:

SO2+Cl2+2H20==H2SO4+2HCl SO2+O2 == SO3

三、三氧化硫

点燃

催化剂

加热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生活事例引入新课,通过设疑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思路:S →SO2→SO3 。从课堂练习与学生课堂的反响来看,学生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和基本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以后要完善。

2020-2021【优质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课堂练习及答案

20*青山不老 第一课时 一、多音字组词。 参:cān ( ) shēn( ) cēn ( ) 恶:è( ) ě( ) wù(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2.非法占据、霸占。() 3.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4.一再,多次。() 5.对人谦恭有礼貌。()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四、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3.丁——冬——丁——冬……() 五、阅读练习。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参考答案 一、参加人参参差不齐凶恶恶心可恶 二、肆虐盘踞风雨同舟三番五次恭敬 三、1.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 2.老头创造了奇迹。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 四、1.B 2.A 3.C 五、1.nì dào qíng zhuì 2.起方向相反举,抬落,掉下 3.大风刮起时,能将牛马吹得倒退,或将它们吹到空中两三丈高,然 后又落下来。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2)

第四章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的内容,它主要包括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是它的漂白性)和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等内容。二氧化硫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与前面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相联系,起到复习巩固前面知识的作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氯水的漂白性相对比,又有所不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同时此节内容又为后面硫酸的内容作铺垫。总的来说,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 虽然他们是处在高一阶段的学生,但大半个学期过去了,在学习上掌握了一定对比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学习本节内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很容易和前面学习的氯水的漂白性相对比,但往往二氧化硫和氯水的漂白原理分不清,容易造成错误;同时该阶段该时期的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所以在通过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来推测其的化学性质(即氧化还原性)时,比较轻松,也比较容易理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工业生产硫酸的的基本原理。 2.了解亚硫酸的酸性和不稳定性。 3.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并与氯水的漂白性进行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以及与氯水漂白性的比较,使学生加深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通过对比学习,发掘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 〈二〉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五、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与实验探究相结合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实验仪器及药品 七、课时数 1 八、教学过程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有关化学性质可能不了解,但对有二氧化硫引起的一些现象却很熟悉,如酸雨对建筑物的腐蚀、银耳的漂白等。可以由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疑问,激发兴趣,导入学习。而且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SO2以及SO2 的物理性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②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学会通过阅读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②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O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②使学生了解SO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 ③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我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采用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并与阅读、多媒体等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学生:猜想与假设、制定验证计划、进行验证、解释与结论,在活动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五: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确定研究对象,导入新课: 1、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和播放与酸雨有关的图片和短片,以及二氧化硫漂白食品,让学生在观看图片和短片中思考以下问题:

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 《青山不老》教学案例设计理念设计理念《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将以新课程的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渎、自悟、小组讨论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素养。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集合文中语句解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畅谈导入 1.播放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 1 / 7

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 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有一位老人也深深的打动了我,课件出示老字。 谁来说说这个字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老人,他从 65 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3.揭示并板书课题: 青山不老设计意图: 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思考: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奇迹、宏伟、价值、命运等自由选择下列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氧化硫教案3

二氧化硫教案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②了解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以及酸雨的形成与预防。 ③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出物质的性质。 ②利用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间接学习的兴趣,同时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②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合作的能力。 ③通过学习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及酸雨的危害,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可逆反应,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媒介 1.多媒体 2.实验药品及仪器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谈话交流等。 五.教学过程 【引入】 同学们每天生活在城市中,呼吸着城市中的空气,如果你到乡村去,你会发现那里的空气很清新,那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原因便是城市里的空气质量下降,那么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老师这张图。 【讲】同学们是不是发现空气质量日报上有二氧化硫这种物质,好的,那么请同学们跟老师学习这节课硫及其氧化物。

【板书】 第一课硫及其氧化物 【投影视频】硫磺的存在形式及物理性质。 【讲解并投影小结】 存在形式:游离态: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石 化合态:硫化物和硫酸盐,如硫铁矿FeS2、黄铜CuFeS2、石膏 (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 【板书】 一.硫(俗称硫磺) 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熔沸点都很低。 [思考]用何种方法除去沾在试管上的硫单质? (用CS2 洗涤,加热升华法) [问]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常见化合价为-2,0,+4,+6,你能说出其代表物吗?写出你所知道的硫化物 [投影] 化合 价 -2 0 +4 +6 物质类别FeS、 Na2S、 HgS、H2S S SO2、H2SO3、 Na2SO3、 NaHSO3 SO3、H2SO4、 NaHSO4、Na2SO4 [问]硫单质的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那么硫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讲]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讲】好的,下面咱们来学习它的氧化物,二氧化硫。 【板书】 二.二氧化硫

最新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教学设计1 2 一、教材分析 3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 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 4 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 2 5 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6 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7 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8 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9 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10 必要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11 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12 二、学情分析 13 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有关化学性质可能不了解,但对有二氧化硫引起的一些现象却很14 熟悉,如酸雨对建筑物的腐蚀、银耳的漂白等。可以由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疑问,激15 发兴趣,导入学习。而且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在16 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这些内容对SO 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 17 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 SO 2以及SO 2 的物理性 18 质。 19 三、教学目标: 20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21 等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22 1)知识与技能: 23

①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24 ②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5 ③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6 2)过程与方法: 27 ①使学生学会通过阅读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 28 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9 ②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O 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0 和思维的逻辑性。31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2 ①使学生了解SO 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 33 意识。 34 ②使学生了解SO 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5 体验学科价值。 36 ③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37 四、教学方法 38 本节我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采用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39 验现象中分析得出结论, 40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并与阅读、多媒体等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41 堂。 42 学生:猜想与假设、制定验证计划、进行验证、解释与结论,在活动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43 评价,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44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结构与性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通过二氧化硫污染的教学,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法建议 二氧化硫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二氧化硫与当今世界的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里,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不可能回避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研究,目的是将课堂上或书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体建议如下: (1)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①二氧化硫造成污染及其防治的化学原理; ②本地二氧化硫污染成因分析; ③防治建议(化学的、工业的、社会的角度)。 (2)布置任务 ①文献收集:学生查询有关资料,资料来源可以使多渠道的,例如计算机网络、图书馆、教科书、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报道、空气质量报告,也可以就此问题进行专家访谈等。 ②综述与分析:对所得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出主要数据、主要观点或主张;对这些数据和观点进行科学分析,整理成《文献综述》。 ③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出自己的观点(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论证。然后将研究成果以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是论文、小报、展板、调查报告等。 (3)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5-7人,选出组长,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4)组织表达与交流活动 根据学生成果形式,组织全班交流活动。交流以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体师生介绍研究过程与成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为学生准备适当条件(例如多媒体系统、实验仪器与药品、相关软件等)。教师和其他学生对汇报的内容、形式、成果做出评价,评价以鼓励和肯定为主。 2.学生已经学习了典型的金属元素——碱金属和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在教学思路上,应该从“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过渡到“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也就是说二氧化硫的学习应该成为理论指导下的学习。 3.在本章教材内容里,关于硫元素的化合物只介绍两种——二氧化硫、硫酸。这两种物质的教学,应该足以支撑学生对硫元素的总体认识。通过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建立“硫元素系统”的整体印象。

青山不老教学片段赏析

青山不老教学片段赏析 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青山不老教学片段赏析_课堂实录_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生:“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师:问得好!这两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师: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

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生: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青山不老》教学片段赏析,青山不老,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氧化硫教案

目录 一、教学目标......................................... - 2 - 1.知识与技能................................................. - 2 - 2. 过程与方法................................................ - 2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 - 二、学情分析......................................... - 2 - 三、教学重点.......................................... - 3 - 四、教学难点.......................................... - 3 - 五、教学过程.......................................... - 3 - 第一课时:二氧化硫................................ - 3 - 1、学时目标................................................. - 3 - 1.1知识与技能............................................ - 3 - 1.2过程与方法............................................ - 3 -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3 - 2、学时重点与难点............................................ - 3 - 3、课前准备.................................................. - 4 - 4、教学过程.................................................. - 4 - 4.1导入新课.............................................. - 4 - 4.2热身: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感知阶段.................... - 4 - 4.3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深化阶段................. - 4 - ⑴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 5 - ⑵ SO 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以化合价为主线探究SO 2 可能具有的性质) ...................................................... - 5 - 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 6 - 4.4实践:二氧化硫污染与防治.............................. - 7 - 4.5小结................................................. - 7 - 4.6强化................................................. - 7 -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教学总结

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二氧化硫” 讲课教师:张静(北京五十五中,化学教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以此思想为指导,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筷子作载体,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硫在筷子制作过程中的用途,利用二氧化硫的性质设计并动手完成选择二氧化硫残留量较低筷子的实验,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关注生活中二氧化硫超量使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硫的氧化物为《化学1》第四章第三节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板块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具有巩固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的作用,也历来是对学生进行STS教育的重要章节。通过二氧化硫的性质学习过程,可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研究物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逐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分析 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可利用其性质来类比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同时已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可引导学生从化合价角度分析并预测二氧化硫的氧还性。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提取与加工能力,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设计经验,但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情感层面,由于媒体的负面宣传,学生较多关注的是二氧化硫的不良应用,对其用途关注较少,在本节课中应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二氧化硫,关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进一步发展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完成实验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学案例

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 《青山不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感人事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是这篇文章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在教学中,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有层次地读,使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感,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得到升华。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媒体的运用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幻灯1),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国的土地沙化面积等于全国耕地面积,而且土地沙漠化还在扩大。晋西北作为京津的第一道屏障,治理沙化刻不容缓。)2.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老人,他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奇迹呢?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幻灯2)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默读质疑,小组交流 1、默读课文,大胆质疑 2、小组交流,解决疑问 3、小组质疑,全班交流 4、未解决的问题,请组长做个记号,课中共同探讨。 预设:1、感受环境之恶,青山之美;2、感受老人之老;3、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四、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3、你还能在文中哪里感受到描写奇迹的语句吗? 4、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完整版)二氧化硫教案讲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硫和氮的化合物(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是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之前对硅、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准备。同时,通过学习硫和氮的化合物知识,为本章第四节的学习做铺垫。在本节的学习中,通过实验现象,了解硫、氮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本节内容主要对SO2、NO、NO2进行全面剖析,分析氮氧化物和SO2性质及其对大气的污染,以及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去保护环境。因此在教学安排上,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第二课时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本节课学习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本节内容安排上,先学习其性质和用途,再认识其引起环境污染的原因,思考解决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同时本课时内容联系实际,学生易接受。教材编排的目的明确,给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同时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开拓学生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前两节的知识,对非金属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有了一个的整体思路。利用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学生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分析简单的化学反应。同时,本课时的学习也贴切生活,涉及漂白、酸雨等知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通过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使他们以后对生活中的事物保持思考习惯,对身边的事物保持科学的态度。同时,对于刚步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虽然之前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其系统的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还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及物质有其一般规律,也有其特殊性质。对于大部分学生,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需要提高。对于实验的设计,这是学生的短板,也是学生所恐惧的板块,需要不断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三节 《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教学设计 湘潭县五中肖亮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三节第1课时 (5)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课时重点学习二氧化硫的有关性质。学生在学习前两节硅、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硫及其氧化物,巩固了研究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 另外,二氧化硫是典型的大气污染物之一。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在介绍二氧化硫主要的性质和应用时,以正面教育为主,让学生对二氧化硫的认识形成积极的态度,同时不回避给环境、食品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事物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在初中已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在这节之前已接触过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二氧化硫也是酸性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许多共同之处,对本堂课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但由于学生是在高中阶段刚开始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尚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性。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包括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2.掌握研究非金属氧化物性质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能否与水反应、漂白性等性质,提高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

青山不老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 壱、导入: 师:昨天晚上我们跟随着微视频,我们温习了环境描写、对比描写、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文章的表情达意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将结合“青山不老”这一课例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感悟!请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全文,感知大意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生词你会读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展示一下? 重点指导:“劲”的读音。师:他有一个字音读错了,谁来帮帮他? 师:大家请看,“劲”有一下两个读音,在本篇文章里应该选择哪个?让我们一起读。 师:生词我们解决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关键词句、主要事件就能准确的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容。这种方法简单又有效,希望同学们经常的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概括能力。 三、深入文本,感知人物 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我们仿佛也置身与那座不老的青山之中

了!文中向我们描述了一座怎样的青山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山的语句。 师:让我们给青山来个特写吧!谁来交流?【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运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来感受了这座独有的青山风韵,真不错! 师:看到此山此景的时候,文中的我由衷的称赞它为奇迹。 师:同学们这样的山,这样的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吗?哪里? 师:你和作者有同样的感受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那就让我们走进这座青山所处的地理环境吧!【了解晋西北的相关资料】师:经过以上的了解,你认为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 师:作者又是运用那些语言把晋西北如此恶劣的环境描述出来的呢?谁来交流?【品析环境描写】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称这座青山为奇迹?这就是环境描写在文章表达中所起到的衬托的作用。 师:这就是中国的晋西北,过去和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齐来感受。 【分角色朗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由的感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师:对比方法的运用,让晋西北的变化更为明显了。这是多么好

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教学设计 白沙中学廖秋英 课题: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 学习目标: 1、能说出SO2的物理性质,知道它的来源与危害。 2、知道什么是可逆反应,能写出SO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知道 SO2与HClO的漂白差异。 3、知道SO2和SO3都是酸性氧化物,能写出它们与碱反应的方 程式。 重点:SO2的性质 难点:可逆反应与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教学方法:阅读目标自学法、讲授法、实验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情境引入:以一幅厂区污染图引起学生的讨论与关注,通过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污染物为SO2设疑,引出学生对SO2性 质探究的兴趣。 阅读答疑:SO2的来源与危害。 板书课题: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 展示目标1:学生齐读目标 达标1:阅读导学P89-90,要求标记S及SO2的物理性质(简要小结)。 [过渡] 板书硫的不同价态物质,师生互动完成:标示化合价、 判断升降、推测SO2的化学性质,进入下一目标的学习。展示目标2:解读目标要点。 达标2:阅读P90,尝试达标(学生练习书写方程式)。 精讲:可逆反应定义,SO2与水反应方程式及表示要点。 演示实验4-7:SO2的性质(任务:观察实验完成导学案问题一)实验小结:(师生互动问答)SO2的物理性质、水溶液的酸性、漂白性 展示目标3:解读标注关键词

达标3:阅读P91(任务:完成导学案问题二) 精讲目标3:酸性氧化物,以CO2与水、CO2与Ca(OH)2反应为例引导学生推断SO2和SO3与水、与碱的反应,强 调生成的酸根离子的区别。 达标检测:导学案基础测评与能力测评题。 本节知识梳理:通过问题互动问答、听写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1.口述SO2的物理性质; 2.什么是可逆反应?写出SO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3.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有什么现象?将所得溶液加 热又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4.写出SO2、SO3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视野拓展:一次性木筷与SO2、SO2与非法食品加工。 作业:固学案1-10小题。

《氧气》教学案例

《氧气》教学设计 铜川市第五中学和会峰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市优质课.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商丘市一高刘芳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课时主要是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材意图在研究了硅、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硫及其氧化物,也是为后面硫酸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本节内容除本身内容的重要性外,在这一章的学习中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硫元素有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性质上有很多的特殊性,学好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获得研究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对后续系统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极其重要。 另外,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两种典型代表之一。体现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入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在介绍二氧化硫主要的性质与应用时,不回避对环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指出化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能的方向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已初步拥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如酸性氧化物,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有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但由于学生是在高中阶段刚开始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尚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性。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还原性和漂白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化学特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提高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氧化硫》案例及评析

《二氧化硫》案例及评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污染的防治。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分析、对比、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明确结构决定性质的同时,体会“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实验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渗透。 教学用具:一试管SO 2气体、石蕊试剂、0.01%品红溶液、Ba(OH) 2 溶液、 稀盐酸、碘水、注入水的水槽、玻璃棒、滴管、5只小试管、试管夹、新制SO 2的饱和溶液、酒精灯、火柴、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催化剂

[评析]

在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而德育渗透的领域是广泛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其渗透的层次、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二氧化硫》一节课,是高中化学教学中比较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学习课,其特点是感性知识为主,化学实验多,实践性强,与生活、环境联系广泛,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其中,二氧化硫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并不陌生,其中有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知道的,如他们已经了解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知道每天的空气质量报告中都有二氧化硫含量的报道等,因此,本节课很适宜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其渗透的重点应放在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用辨证的观点全面看待事物的教育,以及敢于接受挑战、形成团队合作意识的教育等方面。 首先,通过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教育进行德育渗透。 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都非常关心的重要问题,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意识不仅是当代人类文明程度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教育部早在1990年就把环境教育的有关内容和要求纳入到《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并在《关于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有关学科教学中去”。 为此,在设计《二氧化硫》这节课时,教师注意了适时渗透环境道德教育,以及利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的教学。在本节课的引入阶段,教师采用图片简述、图象对比等方式(如播放古诗《春夜喜雨》)入手,使学生感知雨水的可贵,对比酸雨造成的危害,初步了解形成酸雨的原因,从而引出酸雨这个重要环境问题,使学生在关注社会环境问题的同时带着积极的情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环境与化学密不可分,环境意识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在采取化学方法处理生产生活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化学本身所具有的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要考虑到它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化学文化素养,才能形成较强的环境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改造环境。在本节课的结尾,教师设计了一个研究性学习问题,其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每日空气质量日报,去发现二氧化硫已经不再是目前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以此说明人类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并通过预测人类治理酸雨问题的前景等问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进一步思考和感受课堂学习的有关内容,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环境问题是每个人都要积极面对的重要问题,但关注环境、最终解决环境问题却任重而道远。 其次,通过培养学生用辩证全面的视角看待事物的教育进行德育渗透。 二氧化硫用途:采取“环保法庭”的方式,从辩证,并提出如何变废为宝。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四》优质课教学设计_5

“珍爱家园从我做起”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珍爱家园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主题,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教材安排的是《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是让学生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使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者就是要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教学内容: 1.自主设计的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珍爱家园的相关文章:《在宇宙医院里》、《可爱的地球》、《不幸的地球》、《泥土最珍贵》、《谁让太阳变懒了》、《人类的保护伞》。 2.议题:(1)地球资源现在呈什么趋势以发展? (2)面对地球家园的污染、破坏和资源、能源的消耗,我们人类到底应该怎么做? 设计理念: 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主题整合教学内容,以群文拓展主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阅读水平,引导学生能使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展开讨论。 2.用多篇文章开拓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激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对地球这个人类的家园的珍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水平: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水平,快速阅读文章并概括出多篇文的相似处,了解地球家园的现状,懂得人类的生存与地球密切联系。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快速阅读方法阅读材料,并概括出多篇文章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保护地球家园,刻不容缓”的道理,并将保护地球家园的意思付诸于行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阅读激发学生珍爱家园、善待地球的情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并付诸于行动。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所选文章,归纳概括出地球资源的发展趋势。 2.针对所给出的议题各抒己见,大胆讨论。 3.在感受家园美好后,了解人类的生存与家园有着密切联系,同存同亡。 教学准备: 提前搜集资料,整理好阅读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引入议题。 1.师:孩子们,众所周知,我们都生活在茫茫宇宙中的一叶扁舟之上——地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上的一花一草,河流、土地、森林、动物都是我们密不可分的朋友,值得我们爱护。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我们的家园吧。 师:出示课件“家园”,并在黑板上板书:家园。 2.师:我们所学过的第四组课文,你们还记得他们吗?(生:记得。)咱们一起说出它们的课题。 生:齐说课题。 3.师:你发现这些课文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