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五分钟逻辑学_课程笔记

十五分钟逻辑学_课程笔记

十五分钟逻辑学_课程笔记
十五分钟逻辑学_课程笔记

十五分钟逻辑学

—一门学科成立的三个要素:学科的目的;学科的对象;学科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概述

1.1什么是逻辑?&1.2什么是逻辑学?

逻辑的定义:逻辑是思维的规律;思维的形式,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规则。逻辑学的定义: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的一门科学。

逻辑是思维的形式,而非内容。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

推理是多个语句之间的关系。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形式(结构)和内容分析,只有先弄清楚形式和结构,才能去真正分析。

当反驳一个人时,你需要先找到对方论点预设的大前提,对大前提进行反驳即可。

1.3如何学习逻辑学?

思维的规律:人的大脑对事物的认识活动,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的形式进行的,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概念作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罗辑思维不同于感性认识(心理学研究内容)和情感体验。

逻辑学分为形式逻辑学(初级)和辩证逻辑学(高级)。

如何学习逻辑学:

(1)用逻辑去怀疑一切,逐步养成用逻辑去思考的自觉意识;

(2)最重要的是,逻辑追求的是确定性。确定的前提和确定的结论。

第二章罗辑思维基本规律

2.1思维规律概述

思维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三者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三者的共同思维规则,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2.2同一律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正是同一律保证了思维的确定性。

如果违反了同一律,故意违反就是偷换概念,不是故意的就是混淆概念。

2.3矛盾律

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都是真的,必有一假。

形式逻辑上的矛盾讲究先肯定,又对该肯定予以否定,而不能把对立、冲突、摩擦、不同、困惑等看做是形式逻辑上的矛盾。

此外,客观事物无所谓矛盾。

上帝是万能的,所以上帝可以创造一个自己举不起来的大石头,所以上帝不是万能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在上帝万能的前提下,是不能推导出上帝不是万能的。

违反矛盾律的几种情况,

1、直接断定导致的矛盾;这是苹果,这又不是苹果。

2、间接推导导致的矛盾。上帝万能的例子。

在前提不确定的情况下,去谈论结论是否违反矛盾律,本身就不符合矛盾律的要求。

如果在前提确定的情况下,违反了矛盾律,可以再回过头来反思矛盾律,这样可以被动地推动认识的深入。

2.4排中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为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针对两个互为矛盾的观点;排中律要求不能都否定;排中律要求必选其一。逻辑追求从特定的前提得到确定的结论。

循环论证,先给结论然后再证明。

充足律也叫充足理由律和因果律,它是指任何判断都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

第三章概念

3.1概念概述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的思维形式。这里的对象,是存在于人脑中的对象。如桌子、光速飞船。

本质属性使人能够在思维中,把一类对象与另一类对象区分开来。

对概念的定义是不断完善的过程,追求的目标是,能有效地将一类对象同另一类对象区分开来。

语言系统和思维系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概念属于思维系统,语词属于语言系统。

很多时候我们听不懂别人的话是因为我们的思维系统里面还不存在相应的概念。如NNDE是什么东西?

把人的认识和客观事物混为一谈是不正确的。

3.2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习惯上把内涵叫做含义;本质属性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习惯上把外延叫做“指……”;对象的数量

只有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均相同,才能算作同一个概念;

概念的内涵决定了其外延;

内涵不同的概念,其外延可能完全相等。

逻辑学所研究的概念间的关系是从外延这个角度考虑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是完全重合的;

从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于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中,其中,外延大的概念叫做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做种概念;(一般情况下,不能将属种关系的概念同时使用)

交叉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只有部分重合;

全异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矛盾关系(两者构成了共同的属的外延,如正数和负数)和反对关系(两者并不能构成属的外延,如茶和咖啡,并非指两者的反对关系,只是一种定义)。

3.3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定义:明确内涵;

划分:明确外延;

限制和概括:明确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

定义的形式结构:定义由三部分组成,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定义项=种差(本质属性)+属

被定义的概念=种差(就是与其他类区分开来的本质属性)+邻近属的概念。如给大学生下定义:大学生属于学生这个“属”,但是大学生区别于中学生,小学生等,是因为大学生接受了国家规定的高等教育(本质属性)。

所以大学生的定义就是:接受了国家规定的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

定义的核心是必须将不同的对象区分开来,定义不能用含混的言辞或者比喻。

明确概念:就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找反例就是从概念的外延入手,

明确概念的几个方法:划分;限制和概括

划分就是把一个大类划分为若干小类,划分出的小类概念都具有大类概念的属性。划分的第一步是确立划分的标准;

划分出的小类的外延必须是互不相容的;

3.4概念的种类

单独概念的外延只有一个对象;

普遍概念的外延不只一个对象。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逻辑学深刻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

逻辑学笔记整理

《逻辑学》笔记整理 2012300160016 马院12级思政杨郑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逻辑”和逻辑学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逻辑”这个语词由英语Logic音译而来,导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思想、理性、言词、规律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有: 1、客观规律性。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生活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生活的规律性。 2、思维的规律性。例如:“应该合乎逻辑地思维,明确地表达思想”。这里的“逻辑”是指思维要合乎思维的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一种荒谬的理论。 4、与“逻辑学”同义,指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例如:“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熟炼运用逻辑知识,对思考问题、写文章、说话、办事以及进一步发展智力都大有好处”。这里的“逻辑”便是指逻辑学。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简单的逻辑方法。 思维的形式结构也叫思维的逻辑形式,它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组成的。综上所述,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的学说。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的判定是它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意义 一、逻辑学的性质 从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可知,这门科学提供给人们的是认识事物、表达论证思想时必须运用的一种思维工具,所以,它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 二、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具体来说,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主要有: 第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事物,从已知进到未知。 第二,有助于准确、严密地表达和论证思想。

逻辑思维读后感 两篇

逻辑思维读后感 (一) 说到读书,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罗辑思维》,这是一本书名,也是一档视频脱口秀的节目。喜欢在空余闲暇的时光听罗胖说书。我觉得这是挺享受的一件事。尽管他的观点不一定全都正确,但是他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个随手即得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时代,如何突破思维瓶颈? 不妨读读《罗辑思维》,作者罗振宇。《罗辑思维》一书是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知识信息量极大,喜笑怒骂;罗胖读书,讲给你听,这里聚合的不仅是精彩内容,更是一群有想法的人。他们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幽默犀利的语言引导大家摆脱旧方法束缚,增长见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罗胖讲教育的话题,他说这个话题太大了,平时真的借一百个胆子都不敢说,因为学养不够,驾驭不了。但是《罗辑思维》这个节目有个好处,罗胖可以什么都不懂,但是只要知识的生产者、那些书籍的写作者还活着,还在勤奋地工作,他们一旦写出书来,我看得懂,我就能讲地出来,所以我在合适的时候,当合适的知识搬运工。之所以今天我胆儿这么肥,敢碰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看了这本书,《吾国教育病理》,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着名的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其实就两个:第一个是不公平,第二个,就是它毁灭了一代人的兴趣、创造性和求学的热情,每个受过中国式教育的人都深知其中三味。 关于教育这一讲,内容庞多,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网站搜索,挺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了解一下的,对其中有关创造力的言论,我觉得听来耳目一新,听着似乎觉得哪里不太舒服,但想想确实也有些道理。 创新是一种非常稀缺的人格特征,美国研究创新的学者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统计,比方说把人类历史上很多创新人物给他搁一块,然后一统计,发现一个特征,他们在十岁的时候,有四分之一的人双亲都死去了一个,到了20岁的时候,有一半以上的人双亲死去了一个。说白了,什么意思?就是有奇才异能的、有创造力的人,是家庭不幸福。家庭不幸福,问题家庭的孩子通常是两条路,一条是上街当流氓,杀人、撒谎、吸毒;还有一种,成为我们刚才讲的奇才异能之士。你说哪个概率大?当然是前者概率大了,所以我们在很多研究创造力的时候发现,比方说还有一个实验,人类目前七个领域的最杰出的人,发现一看,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征,这些人跟家庭成员相处有情感障碍,比如说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就愿意独处,这种独处的方式,导致他后来的无数次婚姻一次都不成功,他跟自己的孩子相处得也不好。甘地、弗洛伊德这些人,跟自己的家人都没法相处,这些特征,为什么?因为他怪人嘛!他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很多东西,其实回到一个原点,什么叫创新力,创造力就是这个人是个怪人,甚至在别人看来极端的精神病人,所以很多人说左撇子的人有创造力,你能找到一

逻辑学知识要点

逻辑学知识要点 上篇逻辑推理 逻辑学主要是从形式上or结构上来研究推理的正确性或者有效性的科学。 任何推理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逻辑常项:推理形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是判定一种推理形式的类型的唯一根据,也是区别不同类型的推理形式的唯一根据。∕无论给变项代入何种不同的具体内容,推理形式不会改变。 如果只要分析到所包含的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为止即可判定,那么这类推理称为复合命题推理,简称推理命题,相应的逻辑称为命题逻辑。∕逻辑常项、命题变项。 必须分析到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所包含的概念即词项才能判定,则这类推理称为简单命题推理,简称词项推理,相应的逻辑称为词项逻辑。∕逻辑常项、词项变项。 第一章基本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1、负命题 负命题:就是通过否定某个命题所得到的命题,又叫做命题的否定。 一般公式是:并非¬。∕“并非“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并非”。 真假特征:p与“¬p”矛盾。 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⑴联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一般公式是:p并且q。∕“并且“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合取”。 “……和……”、“即……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的词语都是“并且”的意思。 真假特征:联言支p,q同时真,联言命题p∧q为真;p,q同时假,p∧q为假。 ⑵联言推理:就是前提or结论为联言命题,并且根据其真假特征所进行的推理。 推理形式有:分解式(由前提中一个联言命题为真,推出其任一支命题为真的推理)、组合式(由前提中一些支命题为真,推出这些支命题所组成的联言命题为真的推理)。 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选言命题是断定几个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 ①⑴相容的选言命题:至少有一个存在并且可以同时存在的选言命题,即选言支(p,q)之间具有并存的关系,p,q不同假。 一般公式是:p或者q。∕“或者“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析取”。

选修课《逻辑学》笔记

选修课《逻辑学》笔记 第一讲绪论 L O G I C 说真话——被淹死 说假话——被砍头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周易·易传》 以上四张牌,每张牌的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并且如果牌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另一面是偶数。 问:必须翻哪两张牌可以证明或证否这一规则? 某特种大队四班长深入敌后侦察,遇一岔路口,每一路口上立着一块牌子: 3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此路有地雷” 2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此路无地雷” 1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3号路无地雷” ★已知,三块牌子上的话只有一句真话并且只有一条路上埋有地雷。请问哪句话是真话?哪条路上有地雷? 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 一、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1、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指导人们正确思维,认识客观事物。 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的:一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演绎逻辑体系,二是近代实验科学家创立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爱因斯坦 中华新文化的灿烂未来,有待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张岱年 2、可以提高逻辑论证能力,指导人们正确进行论证和反驳。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论证上帝不是万能的 3、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指导人们准确交流和表达思想。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 ——吕叔湘朱德熙 4、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军队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毛泽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一)“逻辑”的词源和词义 “逻辑”是从英语logic一词音译而来,logic又是源于希腊语“逻各斯”。 二、逻辑学是什么? 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的主要含义有: ⑴客观规律

行为逻辑学读后感

学习形式逻辑学的心得体会!(作用和意义) 逻辑学是研究纯粹理念的科学,我们可以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但是只有思维本身才构成使得理念成为逻辑的理念的普遍规定性或要素。理念并不是形式的思维,而是思维的特有规定和规律自身发展而成的全体,这些规定和规律,乃是思维自身给予的,决不是已经存在于外面的现成的事物。 在某种意义下,逻辑学可以说是最难的科学,因为它所处理的题材,不是直观,也不象几何学的题材,是抽象的感觉表象,而是纯粹抽象的东西,而且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够回溯到纯粹思想,紧紧抓住纯粹思想,并活动于纯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种意义下,也可以把逻辑学看作最易的科学。因为它的内容不是别的,即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熟习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同时又是最简单、最初步的,而且也是人人最熟知的,例如:有与无,质与量,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一与多等等。但是,这种熟知反而加重了逻辑研究的困难。因为,一方面我们总以为不值得费力气去研究这样熟习的东西。另一方面,对于这些观念,逻辑学去研究、去理解所采取的方式,却又与普通人所业已熟习的方式不相同,甚至正相反。 逻辑学的有用与否,取决于它对学习的人能给予多少训练以达到别的目的。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因为这门科学乃是思维的思维。但是就逻辑学作为真理的绝对形式来说,尤其是就逻辑学作为纯粹真理的本身来说,它决不单纯是某种有用的东西。但如果凡是最高尚的、最自由的和最独立的东西也就是最有用的东西,那么逻辑学也未尝不可认为是有用的,不过它的用处,却不仅是对于思维的形式练习,而必须另外加以估价。 形式逻辑已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中叶以前的形式逻辑主要是传统逻辑,19世纪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形式逻辑,通常称为数理逻辑,也称为符号逻辑。 形式逻辑是研究演绎推理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于词项和命题形式的逻辑性质的研究、思维结构的研究与必然推出的研究,它提供检验有效的推理和非有效推理的标准。它总结了人类思维的经验教训,以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为核心,用一系列规则、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工具,是人类认识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出现思维方法。 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思维形式的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在开始学习形式逻辑的时候,我了解到了什么是概念?知道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概念和语词有密切联系。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只有借助语词才能形成、存在和表达。概念是语词思想内容。表达一定概念的语词才有具体的含义。而且现在还知道了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概念中反映的对象的总和。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则他的外延越小;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它的外延越大。 举例说明内涵与外延:企业管理是(企业为实现其一定目的,而合理地组织人与物的因素,有计划地指挥、调节和监督其经济活动的各种职能的总称),主要包括(计划、生产、技术、设备、物资、劳动、成本、财务等方面的管理)。第一个括号中的文字是“企业管理”的内涵,第二个括号中的文字是“企业管理”的外延。 根据外延的不同,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内涵的不同,概念可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清朝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乾隆皇帝要将一批禁书焚毁,纪小岚因爱惜书籍想把他们保存下来,于是,他对乾隆说:“恳请皇上流下四本书,赐予我。”乾隆没多想,就答应了,问他要哪四本书。纪小岚不紧不慢地说:“《经》《史》《子》《集》这四本书。”乾隆没办法只能将这些书都交给了他。纪小岚故意将“四本书”这个非集合概念说成“《经》《史》《子》《集》”这样的集合概念。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国的高等院校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北京大学是我国的高等院校,所以,北京大学也是分布在全国各地。这句话显然是错误的。“我国的高等院校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中的“高等院校”是集合概念,“北京大学是我国的高等院校”中的“高等院校”是非集合概念。这里把同一语词表达的两个不同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犯了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错误。

完整word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逻辑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逻辑学 答: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自身规律的学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 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什么是概念 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 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是命题 答: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是推理 答: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是定义 答: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6、什么是划分 答:划分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 7、什么是直言命题 答:直言命题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是直言三段论 答:直言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是同一律 答:同一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10、什么是不矛盾律 答:不矛盾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一假。 11、什么是排中律 答:排中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12、什么是充足理由律 答:充足理由律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足理由。 二、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 A船B轮船C货船 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

2.A泰山B山东C中国D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 A 3.A词B褒义词C贬义词D合成词 4.A现代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 5.A石拱桥B卢沟桥C拱形桥洞 6.A小说家B戏剧家C诗人D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 三、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逻辑”的含义 一、逻辑的词源 1. 逻辑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著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秩序和规律。言语是这一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生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一词 ·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用;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 ·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一词。 ·其后,逻辑一词的含义就一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方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一词传入中国 ·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 ·严复翻译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 ·再过十多年后,由章士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 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 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方? 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 逻辑究竟研究什么? 二、什么是逻辑? 1. 逻辑是一门和方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 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行推理(reasoning,inference)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技巧、标准和原则。 逻辑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逻辑总是和语言相关。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相关。p2 2. 三个方向的推理 追寻历史:一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生的原因,案件、历史、文物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目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几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二节逻辑历史简述 一、古典逻辑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父。 2.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著,这些讨论逻辑问题的专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工具论》一书。 3.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第四章) 4. 斯多葛学派的逻辑 ·亚里士多德是现代形式逻辑的创始人,斯多葛学派稍后于亚里士多德,大约晚2个世纪。他们创立了命题逻辑雏形。(第三章) ·就形式逻辑学科而言,这两大逻辑学派都应该看作是现代形式逻辑的祖先。 Formal logic

《逻辑学导论》读后感

读《逻辑学导论》有感 逻辑学是研究概念、命题和推理的,特别是研究思维形式,并揭示与之有关的思维规律及思维方法的。而要进行思维活动,就离不开运用概念、命题和推理;正确运用思维形式,遵守思维规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可以说,凡是在有思维活动的地方,就会有逻辑学的作用。所以,我选择了逻辑学来学习。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就必须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而逻辑学正是为人们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规范。由于逻辑形式、规律和方法是贯穿于具体思维活动中的,许多人虽然没有专门学过逻辑,但在长期、反复的思维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也可以自发地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并自发地使自己的思维合乎逻辑。但是,仅仅靠自发是不能系统地掌握逻辑知识的。与自觉的逻辑思维相比,自发的逻辑思维往往是有欠缺的。特别是当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逻辑问题时,学过逻辑和没学过逻辑,逻辑学得好和学得不好就大不一样了。 而任何科学都是由概念、命题、推理组成的逻辑体系。列宁曾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科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也就是运用逻辑形式、规律和方法的过程。特别是在现代,逻辑学更是被直接应用于数学、语言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中,成为这些学科的必备的基础性研究手段。 总之,逻辑学对于认识事物、表达思想、开展论辩、进行科学研究都有重要作用。在各门知识中,逻辑学处于基础地位,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本《逻辑学导论》分为了三部分,分别是逻辑和语言,演绎,和归纳。本书内容精妙详细,难以短时精读全书,以下仅述前两部分。 第一部分逻辑和语言 这部分内容是逻辑学的基础,所以我花了最多时间在这部分上面,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这部分内容里,我感觉到自己领悟的知识最多也是最实用的。 逻辑 逻辑学是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和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通过对逻辑学的学习我们可以确认自己的一些天赋能力,并通过训练增强这些能力。正确推理的界定有着许多客观标准,而如果不了解这些标准,也就无法运用它们。所以,逻辑学的研究致力于阐释、说明与论证关于正确推论的各种原理,展示它们的效用,从而为人们更好地进行理性思考提供帮助。 任何论证都是命题构成的,命题是一种可以被肯定或否定的东西,也就是人们通常使用陈述句所断定的东西。命题是构成论证的部件。推论则指以一个或更多命题作为出发点,得出另一个命题的过程。论证则是逻辑学所关心的主要对象。一个论证的结论,就是以论证中的其他命题为根据所得出的那个命题,而这些其他命题,即被肯定或假定为接受结论的根据或理由的命题,则是该论证的前提。 而对于论证的分析,通常有两种分析技法:一种是解析,即用清楚的语言和逻辑顺序表明论证中的命题:另一种是图示,用二维空间关系图展示论证的结构,能够在平面图上直观地显示论证的结构。两种技法都很有用的分析工具,运用这两种工具对论证进行分析,可以更彻底地理解论证前提与结论的关联,所以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最方便适用的一种。 这两种分析方法其实对我们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且不说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流常用到解析法,在我们做过的大大小小的练习题,考试题中,审题的过程中往往要用到这两种方法。更直观地举例说,像语文的阅读题,数学的证明题,我们都会运用到解析法和图示法。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分*10 二、单选题2分*10 三、图解题共10分 1.用欧拉图表示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3分*2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 2分*2 四、证明题共12分 1.证明三段论的有关规则 6分*1 2.依据判断变形进行的直接推理 3分*2 五、分析题 4题共24分 三段论、对当关系推理、逻辑的基本规律、穆勒五法、真值表六、综合题 3题共24分综合推理 1亚里士多德被成为逻辑学之父。 2.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概念质的规定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是概念量的规定性。 3.概念的种类: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肯定概

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4.概念间的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 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 a b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6)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5.下定义的方法:属加种差的方法,公式: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同一个系。否则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否则犯“同语反复”或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复习过程

《逻辑学》完整版笔 记整理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逻辑”的含义 一、逻辑的词源 1. 逻辑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著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秩序和规律。言语是这一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生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一词 ·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用 ;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一词。 ·其后,逻辑一词的含义就一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方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一词传入中国 ·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 ·严复翻译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 ; ·再过十多年后,由章士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 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 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方? 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 逻辑究竟研究什么? 二、什么是逻辑? 1. 逻辑是一门和方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行推理(reas oning ,inferen ce)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技巧、标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准和原则。 逻辑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逻辑总是和语言相关。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 相关。p2 2. 三个方向的推理 追寻历史:一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生的原因,案件、历史、文物 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目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几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二节逻辑历史简述 一、古典逻辑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父。 2.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著,这些讨论逻辑问题 的专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 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工具论》一书。 3.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第四章) 4. 斯多葛学派的逻辑 ·亚里士多德是现代形式逻辑的创始人,斯多葛学派稍后于亚里士多德,大约 晚2个世纪。他们创立了命题逻辑雏形。(第三章) ·就形式逻辑学科而言,这两大逻辑学派都应该看作是现代形式逻辑的祖先。 Formal logic 希腊: 亚里士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逻辑学笔记

逻辑学 第一章绪论 1.普通逻辑=形式逻辑 2.逻辑=辩证逻辑+形式逻辑(传统形式逻辑+现代形式逻辑) 3.逻辑=表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思维的规律性+逻辑学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和思维基本规律以及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第一节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间接性,概括性的反映 2.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活动,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辩证发展过程。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现象,部分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4.感觉是我们对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知觉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对客观对象整体性的直接反应,是感觉的综合,提供事物整体的外部形象。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5.整个感性认识阶段有“表面性”和“直觉性”的特点 6.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形式或思维形式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理性认识的认识活动就是思维。 7.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与语言密不可分。

8.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它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性,概括性的反映,思维一定要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二什么是思维形式的结构 1.普通逻辑以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形式)为研究对象。 思维的内容是反映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和属性。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人们思维过程中用来反映客观现实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形式,也就是思维形式,即表现思维内容的方式。 2.思维形式结构是思维形式的组成要素之间一定的联结方式,是各种具体思维形式中最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由于思维的具体内容全部凝聚在各种不同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里,思维形式结构自然也就表现在不同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中3.(1)思维形式结构是从各不相同内容的判断和推理中抽取出来的,共同具有的形式结构,它是普通逻辑的主要研究对象。 (2)思维形式的结构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逻辑常项是判定一种判断或推理是何种判断或推理的唯一根据,逻辑变项不论带入何种不同的具体内容,但终究不能改变其思维的逻辑结构式。 4.在思维中,概念是它的最小单位和基本要素,由概念组成判断和推理,但概念不具有像判断和推理那种类型的逻辑结构形式。 三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 1.基本规律是任何人进行思维活动都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逻辑规律,是人们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也是普通逻辑的主要研究对象。(还研究简单的逻辑方法)2.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3.逻辑方法:概念的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的方法。归纳定理中探究现象间

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1)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 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 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 都是b ,所有的b 都是a ,则a 、b 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 都是a ,但有的a 不是b ,则a 、b 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a 都是 b ,但有的b 不是a ,则a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 b 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 (4)交叉关系:若有的a 是b ,有的a 不是b ,有的b 是a ,有的b 不是a ,则a 、b 之间为交叉关系;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 都不是b ,所有的b 都不是a ,则a 、b 之间为全异关系, 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a b a b a b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作者◆一剑钻神 一、判断(一) 1.SAP是指所有的S是P;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 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2.A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 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 逻辑方阵 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 A 1 1 0 0 0 E 0 0 0 0 1 I 1 1 1 1 0 O 0 0 1 1 1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

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中的知性思维。 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感受性。 人们平常提到逻辑学时,通常指的是形式逻辑。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感觉、知觉、表象。 在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概念、判断、推理。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普通逻辑不去研究概念在具体内容上的关系,而是把概念作为思维形式,从内涵或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和语词,不得用比喻。 7.划分的规则? (1)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判断的逻辑特征是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和有真假。 普通逻辑不研究判断的具体内容的真假,只研究判断在形式上的真假特征和真假关系。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它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 性质判断的四种基本形式SAP、SEP、SIP、SOP。 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就是自身不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9. 属于非传递的关系有:判断间的不等值关系、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同时具有反对称性质和传递性质的有:概念间的真包含关系和概念间的真包含于关系。 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等值关系。 非传递关系的是:判断间的矛盾关系和判断间的交叉关系。 具有反对称性质的是: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 具有传递性质的关系的有: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矛盾关

简单的逻辑学-读书笔记

简单的逻辑学——(美)D.Q.麦克尼 第一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1.确认事实。事实的客观存在:事物和事件。事物是事件的基础。事实也有主观的 2.观念与对象。脑中的观念源于对事物的描摹,对事物理解越深刻,观念越清晰 3.人类认识3部分构成:1.客观事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观念) 3.为之创造语言,方便交流 4.简单观念(猫),复杂观念(民主) 5.有效沟通:词语是语言的基石,命题是逻辑的基石。命题的基础:判断真假 6.有效沟通原则:1.表达背景信息2.说完整的句子3.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主观看法需作论证4.避免双重否定5.根据对象选择合适语言6.避免模糊多义语言 7.避免闪烁式语言 7.真相:所有逻辑推理的目的。两种基本形态:本体真相和逻辑真相 8.融贯说:一个命题与某个已经得到证明的理论或思想学说一致,那它就是真的 第二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1.逻辑学四个基本原理:1.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2.排中律:不存在中间状态 3.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4.矛盾律: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即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2.基本原理:不证自明,不可证明

3.对原因的探索,要究其根本原因 4.区分原因:动力因,目的因,质料因,形式因。有些事物没有质料因,如数学观念 5.动力因包括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 6.定义术语:为避免逻辑论述中语义不清。两步:1.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中2.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不同的特性。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理性的动物 7.最有效的论证,其结论都是直言命题。直言命题不一定都对,如主观事实 8.普遍命题:1.陈述的是事实2.适用于真个类别。两种形式: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单称命题 第三章逻辑学的语言 1.论证的基本要素:前提(支持性命题),结论(被证明命题)。前提必须为真,结论才真 2.从全称到特称,全称为真,特称必真。从特称到全称,需谨慎 3.断言,命题包含主项谓项,断言是将谓项附着于主项的观念联结过程 4.否定命题:全称性否定命题完全隔断观念之间的联结,特称性否定命题部分隔断 5.比较:相似特征的重要性比多少更重要 6.类比论证 7.正确论证: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关注事实(内容真实性)和形式

五分钟逻辑学_课程笔记

—一门学科成立的三个要素:学科的目的;学科的对象;学科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概述 什么是逻辑?&什么是逻辑学? 逻辑的定义:逻辑是思维的规律;思维的形式,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规则。逻辑学的定义: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的一门科学。 逻辑是思维的形式,而非内容。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 推理是多个语句之间的关系。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形式(结构)和内容分析,只有先弄清楚形式和结构,才能去真正分析。 当反驳一个人时,你需要先找到对方论点预设的大前提,对大前提进行反驳即可。 如何学习逻辑学? 思维的规律:人的大脑对事物的认识活动,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的形式进行的,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概念作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罗辑思维不同于感性认识(心理学研究内容)和情感体验。 逻辑学分为形式逻辑学(初级)和辩证逻辑学(高级)。 如何学习逻辑学: (1)用逻辑去怀疑一切,逐步养成用逻辑去思考的自觉意识; (2)最重要的是,逻辑追求的是确定性。确定的前提和确定的结论。

第二章罗辑思维基本规律 思维规律概述 思维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三者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三者的共同思维规则,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同一律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正是同一律保证了思维的确定性。 如果违反了同一律,故意违反就是偷换概念,不是故意的就是混淆概念。 矛盾律 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都是真的,必有一假。 形式逻辑上的矛盾讲究先肯定,又对该肯定予以否定,而不能把对立、冲突、摩擦、不同、困惑等看做是形式逻辑上的矛盾。 此外,客观事物无所谓矛盾。 上帝是万能的,所以上帝可以创造一个自己举不起来的大石头,所以上帝不是万能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在上帝万能的前提下,是不能推导出上帝不是万能的。 违反矛盾律的几种情况, 1、直接断定导致的矛盾;这是苹果,这又不是苹果。 2、间接推导导致的矛盾。上帝万能的例子。 在前提不确定的情况下,去谈论结论是否违反矛盾律,本身就不符合矛盾律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