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详细介绍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详细介绍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详细介绍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详细介绍。专家介绍说,脑动脉瘤最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方法。若采取保守治疗约70%病人会死于动脉瘤再出血,危险性高。目前显微手术使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已降至2%以下。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相关知识,希望您能注意的,对于手术治疗方法如下:

1、手术时机选择:病情属于一、二级的病人,应尽早造影,争取在一周内进行手术。病情属于三级或三级以上的病人,提示出血严重,可能有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症状,此时手术危险性较大,待数日病情好转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2、手术方法:开颅夹闭脑动脉瘤蒂是最理想的方法,应属首选。因为它既不阻断载瘤动脉,又能够完全彻底消除动脉瘤。孤立术是在动脉瘤的两端夹闭载瘤动脉,在未能证明脑的侧支供应良好情况时应慎用。动脉瘤壁加固术疗效不确定,应尽量少用。临床不适宜手术,导管技术可达部位的动脉瘤,可选气囊,弹簧圈栓塞的介入治疗。术后应复查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是否消失。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了解是很重要的。

3、待手术期治疗:动脉瘤破裂后,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不良的声和光刺激,最好将病人置于ICU进行监护。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监测脑血流变化,有利于观察病情进展情况。便秘者应给予缓泻剂,维持正常血压,适当进行镇静治疗。合并脑血管痉挛时,早期可试用钙离子拮抗剂等护血管治疗。为预防动脉瘤破口处凝血块溶解再次出血,采用较大剂量的抗纤维蛋白的溶解剂,如氨基己酸等,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形成,但肾功能障碍者慎用,因为副作用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综上所讲解的就是关于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相关知识,对您的病情治疗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注意一下的。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用微导丝概要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用微导丝 使用说明书 器械概述: 本产品的设计为用于微导管输送时的导向。是一根不锈钢输送钢丝,在其远侧逐渐变细的锥形部分(芯丝套装一段铂金螺旋圈(绕丝组成,使微导丝的远段变得柔软。铂金螺旋圈不透X射线,在透视下操作清晰可见,可引导微导管输送到位。为一次性植入性无菌器材,主要用于介入栓塞治疗颅内血管疾患。 微导丝规格型号单位:mm 规格螺旋圈外径螺旋圈长度微导丝直径微导丝长度 SWD-100.28±0.0515********.28±0.01 SWD-140.32±0.0515********.32±0.01 1750±5 忠告: 1. 使用微导丝前一定详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 2. 本产品只允许具医师资格并有神经介入治疗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和神经 放射科医师使用。 3. 本产品为纸背塑膜封装,环氧乙烷灭菌。使用前应确认灭菌有效期和包 装的完好性,如过期或包装破损,则不可使用。 4. 本产品为一次性使用器材,不可重新处理、消毒再用。重新处理、消毒 可能破坏产品结构的完整性和使用的安全性,和/或引起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包括同一病人由于各种原因,退出的微导丝一般也不再用。

适应症: 微导丝主要适用与微导管配套使用,用于神经系统血管疾患的介入栓塞治疗。如颅内动脉瘤。 可能的并发症: 可能的并发症:穿刺局部血肿、血管穿孔、栓塞、缺血、出血、血管痉挛等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以及严重的卒中甚至死亡。 配套器械: 1. 波士顿/Target公司或cordis公司的-10”或-14”双标记微导管及 其配套的导引导管。 2. 一套连续加压冲洗液装置,备带旋转止血阀的三通和三通或单通开 关。 3. 一只扭转器和一只微导丝导入器。 使用前准备: 1.本器材为纸背塑膜封装,环氧乙烷灭菌。使用前应确认灭菌有效期和 包装的完好性,如过期和包装破损,则不可使用。 2.确认微导丝要与双标记微导管配套使用。 3.加压冲洗液的准备。在使用前,一定连续并开放加压冲洗液, 检查加 压冲洗液系统确保无泄漏。 4.微导丝进入微导管后,建议保持至少1-3秒一滴的加压冲洗液持续灌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指南(患者版).docx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指南(患者版) 什么是颅内(脑)动脉瘤? 颅内(脑)动脉瘤是动脉壁的异常膨胀,是一种将血液输送到大脑的血管。动脉瘤是像一个小囊及被局部化,这意味着它被限制在一个小的区域,在动脉内。在大脑中,与将血液运回心脏的静脉的低压相比,这些血管在高压下将血液运至大脑。由于动脉壁无力而产生类似气球的瘤体。 动脉瘤可以扩大和压缩头部内部的正常结构(向其施加压力)。它们还会破裂,使血液在高压下从血管逸出,进入大脑周围的含液空间,甚至直接进入大脑组织。这可能会导致突然的剧烈头痛- 通常但并非总是如此,人们称其为“我所经历的最严重的头痛” 。与这种头痛有关的可能是颈部僵硬和呕吐。对光的敏感度也很高(正常日光会伤害眼睛),因此脑动脉瘤漏出或破裂的人可能更喜欢在黑暗的房间里。较不常见的是,动脉瘤可能会压在头部内部的神经上,有时会引起双眼。 如果由于其他原因对头部进行磁共振成像(MRl )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也可能会意外发现未泄漏,破裂或引起任何其他问题的动脉瘤。 脑动脉瘤的治疗分为两个部分:血管造影和血管内线圈置入。这些过程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动脉瘤破裂或渗漏后,可将其视为紧急程序,或尚未破裂或渗漏时,可将其视为选择如何准备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放射治疗?

性或非紧急程序。如果它们尚未泄漏或破裂,要对其进行处理是为了防止以后发生这种情况。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因为每4 个人中就有1 个人患有脑动脉瘤破裂而死亡。 可以通过血管内线圈治疗来治疗动脉瘤-通过动脉内的导管(一根细塑料管)将一个或多个小线圈放置在动脉瘤内,或在动脉瘤外部放置夹子。这是在外科手术中进行的,该外科手术需要去除颅骨的一部分,以使神经外科医生能够到达大脑深处的动脉瘤。 放置血管内线圈的准备工作首先涉及找到动脉瘤并确定其特征,例如位置,形状,大小以及通向动脉瘤的血管类型。当动脉瘤未破裂时,可能会进行的检查或扫描包括CT,MRI 和血管造影。 您通常会在治疗前3 至7 天被服用阿司匹林,有时还会使用其他药物以减少血栓形成和引起中风的可能性。氯吡格雷(通常以Plavix 出售)是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的另一种最常用的药物,尤其是在支架是更复杂的动脉瘤计划治疗的一部分时,尤其适用。支架是插入动脉的管,以使其保持打开状态并防止其被阻塞。 由于治疗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因此术前拜访麻醉师对于评估您的总体健康状况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您遇到心脏,肺部或肾脏问题时。手术前至少8 小时内不得进食。 颅内动脉瘤介入放射治疗期间会发生什么?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 摘要:颅内动脉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否则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甚至 失去生命。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手术介入方式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 本文笔者主要针对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的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对颅内 动脉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挽救广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生命,提高颅内动脉瘤 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进展 在临床上,颅内动脉瘤比较常见,该病的死亡率非常高,达30%-60%之间,对患者的生 命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目前,临床上关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不是十分明确, 大部分的医学工作者认为此病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疾病存在密切的关系。在过去,临 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瘤主要是采用开颅夹闭手术方法,但是这种手术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 较大,恢复比较慢,预后差,治疗的整体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2-3]。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临床上开始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介入治疗的方式变得多样,介入治疗技术也变得更加成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也逐渐 提高,给广大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带来福音[4]。下面,本文主要探究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技 术发展过程,详细情况见下文: 1弹簧圈栓塞术和球囊重塑术 1.1弹簧圈栓塞术 对于初期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来说,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单纯的弹簧圈栓塞术,主 要的治疗原理就是通过闭塞动脉瘤腔来实现治疗的目的,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对术者要求比较高,一旦出现放置位置不合适的情况,无法及时进行撤回,为解决这一问题,临床上出现了 机械可脱性弹簧圈[5]。这种弹簧圈是在1991年设计发明并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具有较 好的柔软性,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可以显著提高成功率。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机 械可脱弹簧圈也逐渐淘汰,开始使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这种弹簧圈可以在无拉力的情况下 脱落,从而有效避免了弹簧圈向载瘤动脉移动。近年来,为了满足宽颈动脉瘤治疗的需要, 开发出了很多类型的弹簧圈,主要有水凝胶弹簧圈、纤毛弹簧圈、放射活性弹簧圈等,为颅 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6]。 1.2球囊重塑术 对于宽颈动脉瘤患者来说,最主要的介入治疗方法就是球囊重塑术,主要是指弹簧圈栓 塞的基础上采用球囊进行辅助,主要方法如下:在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之后,球囊会保持充 盈的状态,将瘤颈口封闭,然后将通过微导管在瘤腔内部置入可脱弹簧圈,保证栓塞致密后,排空球囊,将其撤出导管。这种手术方法的适应症比较广泛,适合用于复杂解剖结构的动脉瘤,可以有效的避免弹簧圈脱出,提高完全栓塞率。但是一定要注意一点,就是在充盈球囊 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度,防止出现载瘤动脉和瘤动脉发生破裂。另外,反复对球囊进行充盈,也比较容易导致出现血管痉挛以及迟发型狭窄的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不能填塞过度, 否则容易出现动脉瘤破裂的情况[7]。 2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的类型有很多,其中比较复杂,治疗难度比较大的动脉瘤包括夹层动脉瘤、 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等,为了解决注意问题,国外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提出将支架辅助 技术运用于动脉瘤治疗中。1997年,国外学者使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联合支架方式治疗梭形 动脉瘤,取得了成功,这就标志着将支架辅助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是可行的[8]。所谓的支 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就是指将支架作为辅助,在弹簧圈栓塞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栓塞 过程中血流对瘤壁的冲击力,促使瘤内血液停滞,逐步形成血栓[9]。另外,这种手术治疗方 式也有效降低了弹簧圈脱入载瘤动脉的可能性,从而促进内膜新生。但是这种手术方式也存 在一定的弊端,就是支架的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导管的到位,从而容易出现支架移位 的情况。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支架包括Neuroform 支架、LEO 支架和 SolitaireAB 支架,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详细介绍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详细介绍。专家介绍说,脑动脉瘤最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方法。若采取保守治疗约70%病人会死于动脉瘤再出血,危险性高。目前显微手术使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已降至2%以下。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相关知识,希望您能注意的,对于手术治疗方法如下: 1、手术时机选择:病情属于一、二级的病人,应尽早造影,争取在一周内进行手术。病情属于三级或三级以上的病人,提示出血严重,可能有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症状,此时手术危险性较大,待数日病情好转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2、手术方法:开颅夹闭脑动脉瘤蒂是最理想的方法,应属首选。因为它既不阻断载瘤动脉,又能够完全彻底消除动脉瘤。孤立术是在动脉瘤的两端夹闭载瘤动脉,在未能证明脑的侧支供应良好情况时应慎用。动脉瘤壁加固术疗效不确定,应尽量少用。临床不适宜手术,导管技术可达部位的动脉瘤,可选气囊,弹簧圈栓塞的介入治疗。术后应复查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是否消失。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了解是很重要的。 3、待手术期治疗:动脉瘤破裂后,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不良的声和光刺激,最好将病人置于ICU进行监护。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监测脑血流变化,有利于观察病情进展情况。便秘者应给予缓泻剂,维持正常血压,适当进行镇静治疗。合并脑血管痉挛时,早期可试用钙离子拮抗剂等护血管治疗。为预防动脉瘤破口处凝血块溶解再次出血,采用较大剂量的抗纤维蛋白的溶解剂,如氨基己酸等,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形成,但肾功能障碍者慎用,因为副作用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综上所讲解的就是关于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相关知识,对您的病情治疗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注意一下的。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指南(患者版)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指南(患者版)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指南(患者版) 什么是颅内(脑)动脉瘤? 颅内(脑)动脉瘤是动脉壁的异常膨胀,是一种将血液输送到大脑的血管。动脉瘤是像一个小囊及被局部化,这意味着它被限制在一个小的区域,在动脉内。在大脑中,与将血液运回心脏的静脉的低压相比,这些血管在高压下将血液运至大脑。由于动脉壁无力而产生类似气球的瘤体。 动脉瘤可以扩大和压缩头部内部的正常结构(向其施加压力)。它们还会破裂,使血液在高压下从血管逸出,进入大脑周围的含液空间,甚至直接进入大脑组织。这可能会导致突然的剧烈头痛-通常但并非总是如此,人们称其为“我所经历的最严重的头痛”。 与这种头痛有关的可能是颈部僵硬和呕吐。对光的敏感度也很高(正常日光会伤害眼睛),因此脑动脉瘤漏出或破裂的人可能更喜欢在黑暗的房间里。较不常见的是,动脉瘤可能会压在头部内部的神经上,有时会引起双眼。如果由于其他原因对头部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也可能会意外发现未泄漏,破裂或引起任何其他问题的动脉瘤。

脑动脉瘤的治疗分为两个部分:血管造影和血管内线圈置入。这些过程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如何准备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放射治疗? 动脉瘤破裂或渗漏后,可将其视为紧急程序,或尚未破裂或渗漏时,可将其视为选择性或非紧急程序。如果它们尚未泄漏或破裂,要对其进行处理是为了防止以后发生这种情况。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因为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脑动脉瘤破裂而死亡。 可以通过血管内线圈治疗来治疗动脉瘤–通过动脉内的导管(一根细塑料管)将一个或多个小线圈放置在动脉瘤内,或在动脉瘤外部放置夹子。这是在外科手术中进行的,该外科手术需要去除颅骨的一部分,以使神经外科医生能够到达大脑深处的动脉瘤。 放置血管内线圈的准备工作首先涉及找到动脉瘤并确定其特征,例如位置,形状,大小以及通向动脉瘤的血管类型。当动脉瘤未破裂时,可能会进行的检查或扫描包括CT,MRI和血管造影。 您通常会在治疗前3至7天被服用阿司匹林,有时还会使用其他药物以减少血栓形成和引起中风的可能性。氯吡格雷(通常以Plavix出售)是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的另一种最常用的药物,尤其是在支架是更复杂的动脉瘤计划治疗

颅内动脉瘤手术与介入治疗效果比较

第39卷 第1期 2003年3月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QIN G DAO UNIV ERSITATIS Vol.39,No.1March 2003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青岛 266003)作者简介 孟庆海,男,1950年12月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颅内动脉瘤手术与介入治疗效果比较 孟庆海 李国彬 [摘要] ①目的 比较手术与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②方法 对165例(181个)动脉瘤分别采用手术 与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手术治疗123例(手术组)132个动脉瘤,其中多发性动脉瘤9例。介入治疗42例 (栓塞组)49个动脉瘤,其中多发性动脉瘤7例。③结果 手术组瘤颈夹闭动脉瘤126个,其中夹闭加切除16个; 动脉瘤加固6个;治愈110例(89.4%),有后遗症者8例(6.5%),死亡5例(4.0%)。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38个 (77.6%),栓塞90%以上的6个(12.2%),栓塞70%~90%的3个,2例多发性病人各栓塞了1个,其中1个栓塞不 成功而行手术治疗;治愈37例(88.1%),有后遗症者2例(4.7%),死亡3例(7.1%)。④结论 显微技术瘤颈夹闭术效果肯定,被公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血管内介入治疗达到了近似开颅手术的治疗效果。尤其是手术处理困难的宽颈动脉瘤、巨大动脉瘤及多发性动脉瘤等,栓塞治疗效果满意。破裂动脉瘤均应急症手术或栓塞治疗。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手术,脑血管;栓塞,治疗性 [中图分类号] R65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047(2003)01-0076-02 INTRACRANIAL ANEUR YSMS :OPERATION VER SU S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 EN G Qi nghai ,L I Guobi n Depart 2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outcome of operation 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s. Methods 165cases with 181aneurysms treated with operation o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ere analyzed.In which ,123cases (132a 2 neurysms ,9multiple ones included )were treated operatively.42cases (49aneurysms ,7multiple ones included )treated interventionally.  Results In operative group ,the necks of aneurysms were clipped in 126,aneurysms removed in 16,and wrapped 6.110cases (89. 4%)were cured ,8(6.5%)with neurological sequelae ,5cases (4.0%)died.In interventional group ,38aneurysms (77.6%)were to 2tally embolized ,6(12.2%)embolized over 90%,while 3between 70%-90%.For multiple ones ,one was embolized ,another one was converted to operation due to failure of embolization.37cases (88.1%)were cured ,2(4.7%)with sequelae ,3(7.1%)died.  Conclusion Micro 2surgical technique for clipping the neck of an aneurysm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best treatments.The interven 2 tional therapy can achieve similar results as done by operation ,especially for cases difficult to be treated by surgery such as aneurysms with wide neck ,giant or multiple ones.Ruptured aneurysm must be treated urgently with surgery o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KEY WOR 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operation ,cerebral vascular ;embolization ,therapeutic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1]。1995年6月~2002年5月,我们共收治颅内动脉瘤病人165例(181个动脉瘤),分别采用手术或介入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65例病人中,男74例,女91例;年龄13~75 岁,平均48.4岁。1.2 动脉瘤部位 前交通动脉瘤50个,后交通段动脉瘤90个,大 脑中动脉瘤17个,大脑前动脉瘤5个,脉络膜前动脉瘤4个,眼动脉段动脉瘤6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4个,大脑后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顶端动脉 瘤3个。动脉瘤直径2~26mm ,<10mm 者137 个,10~20mm 者29个,>20mm 者15个。1.3 临床表现 以蛛网膜下隙出血(SAH )为首发症状者134例,其中28例出现血肿,13例破入脑室。Hunt 和Hess 分级Ⅰ级11例,Ⅱ级118例,Ⅲ级23例,Ⅳ级11例,Ⅴ级1例。161例经DSA 检查确诊,4例因出血脑疝急症手术证实。1例前交通动脉瘤并枕部突面脑膜瘤。1.4 治疗方法 治疗分手术组和栓塞组。手术治疗123例132 个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31个,后交通段动脉瘤69个,大脑中动脉瘤15个,大脑前动脉瘤5个,脉络膜前动脉瘤4个,眼动脉段动脉瘤4个,大脑后动脉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