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 一带一路” 背景下西安城市符号传播研究

“ 一带一路” 背景下西安城市符号传播研究

“ 一带一路” 背景下西安城市符号传播研究

“一带一路”是近年来中国提出的国家战略和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

区域合作。西安作为古都和“一带一路”起点城市,其城市符号的传播对于推广“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的城市符号传播主要包括城市标识、城市景点、城市建筑和城市文化等方面。其中,城市标识是最为突出和重要的传播元素之一。西安城市标识采用的是“西安”的中文

汉字,中间嵌入了一个象征城市的城墙图案。这种设计形式非常简洁明了,能够直接传达

出“古都西安”的内涵和特色,具有很强的辨识度和宣传效果。此外,西安还采用了一系

列的“城市名片”,如绿化、市花、市树等,通过这些城市符号的传播,建立了西安特色

和品牌形象。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过程中,西安的古都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和陕西特色文化

都受到了重视,成为推广“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西安的长城、华清池、兵马俑等景点

都成为了推广“一带一路”的重要窗口。这些景点的宣传和推广,不仅可以吸引游客,也

能够传递出西安古都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此外,西安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丝绸

之路国际旅游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通过这些活动来推广“一带一路”的理念和文化。

除了景点和文化,西安的城市建筑也成为了城市符号的重要传播元素。西安的建筑风

格主要为唐代古建筑和现代建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雁塔。大雁塔是唐代佛教塔,现在

作为旅游景点和城市标志,成为西安城市标志性建筑。此外,西安还有很多现代化的建筑,如高铁站、国际会展中心等,这些现代化建筑反映了西安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为城市

符号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元素。

总的来说,“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城市符号的传播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城市标识、城市景点、城市建筑和城市文化等方面。这些城市符号的传播,不仅能够建立西安的品牌

形象,也能够推广“一带一路”的理念和文化,为西安的发展和推广“一带一路”作出贡献。

一带一路概况

1.“一带一路”简况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英文“One Belt and One Road”(OBAOR或OBOR)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一个“经济带”概念,体现的是经济带上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 “21海上丝绸之路”则是基于历史,着眼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 2.“一带一路”的基本情况 3.“一带一路”的总原则和合作重点 “五通”:①政策沟通(重要保障)②设施联通(优先领域)③贸易畅通(重点内容)④资金融通(重要支撑)⑤民心相通(社会根基) 4.“一带一路”的背景 (1)国际背景 第一种分析: 第二种①.中国与中亚、东南亚地区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是建设“一带一路”的经济基础。 ②建设“一带一路”的地缘优势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山水相连,共同享有长3300 公里的边界线,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并已开辟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中南半岛国家与我国有着漫长的陆地边界,我国南海地区深入东南亚,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环绕在中国的南部,这种特征使它对我国华南地区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 ③建设“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 中亚作为丝绸之路的枢纽,中国历史上与中亚地区有着密切交流,各民族曾经在这一地区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漫长璀璨的历史中,东南亚诸国一直扮演的是属国以及睦邻的角色,一直与中原政权有着密切的交往 ④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需要

连接亚欧贸易 融汇东西文明 “一带一路” 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

连接亚欧贸易融汇东西文明 “一带一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 本报记者龚雯田俊荣王珂 《人民日报》(2014年06月30日06 版) 6月22日,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郑和七下西洋,从大漠驼铃声脆到海上云帆高张,丝绸之路,这条起始于2100多年前的商旅通道,作为连接亚欧贸易的桥梁、融汇东西方文明的纽带,抒写了千古传诵的壮美篇章。 历史总是以穿越时空的力量昭示着未来。今天,一个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顺应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宏伟构想给古丝绸之路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丝路精神,又一次迸发出蓬勃生机。 ■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

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最具发展潜力的合作带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同志在访问中亚、东盟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 自此,这个简称“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成为历史坐标上一个新亮点。随后,它被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这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 从地图上看,“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 这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上升期。我国现为不少沿线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主要投资来源地。近10年来,我与这些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长19%,对其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6%,均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总量的年均增速。 如此瑰丽的画卷,空前宏大的手笔,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目光,激发起不同肤色的共鸣。 该怎样从历史、世界、现实的维度考量和定位“一带一路”? ——它是对历史血脉的有力接续。 当古丝绸之路“使者相望,商旅不绝”时,正值古代中国的黄金盛世。及至近代,风雨飘摇,山河凋敝,古丝路也陷入荒凉与沉寂。近百年来,人们一直渴望重新“凿通”丝路,孙中山先生也曾在《建国方略》中提议修建北疆铁路,联结欧亚,但以彼时的国运,类似想法只能流于纸面。如今,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我们比过去任何时期

2017“一带一路”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2017“一带一路”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5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落下帷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一带一路”知识竞赛试题,欢迎参考~ 2017“一带一路”知识竞赛试题一、判断题 1、“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于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上升为国家战略 2、“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3、“一带一路”的启动原则是共享、共商、共性。 4、“一带一路”的提出,肩负着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三大使命。 5、“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6、“一带一路”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7、西北地区的新疆、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7省均属于“一带一路”范围。 8、根据“一带一路”规划出来的丝路新图,其中中心

线东起连云港,经郑州、西安、兰州、新疆至中亚及欧洲。 9、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是“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的必要前提和保障。 10、在共建“一路一带”过程中,中国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11、坦桑尼亚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唯一的支点,是新丝路建设中获得中国资金援助最多的国家。 12、“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19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并被广泛接受。 13、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14、由于海上丝绸之路而兴起的广州,在宋元时期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15、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观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16、汉宣帝在轮台和渠犁设立了使者校尉,管理西域的屯田事务,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第一次设置的官吏。 17、被西汉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的班超曾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国,一直到达条支海,临大海欲渡,由于安息海商的婉言阻拦,未能实现。 18、东汉时,古罗马大秦王安敦派使者来洛阳,朝见汉

一带一路主旋律电影《共同命运》优秀影评观后感心得范文5篇

一带一路主旋律电影《共同命运》优秀影评观后感心得范文5篇 《共同命运》以一辆长途卡车为主线,沿着“古丝绸之路”,在不同的风景和故事节点切换到“新丝绸”沿线国家为背景,讲述了“一带一路”如何改变了世界各地普通人生活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2019《共同命运》观后感 万物初生之前,鸟儿选择了飞翔,拥有翱翔天际的自由,河流大海选择了流动,拥有了波光粼粼照耀天地,狮子选择了搏斗,成为了“万兽之王”,而人类选择了梦想,他什么都没有获得,相反却是换来了数不尽的磨难与困苦,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之后,得到的却是最耀眼的光芒,人类因为有梦想而脱颖而出。电影《共同命运》便是讲关于梦想的故事,因为有梦想所以我们才能成长,我们都是传奇。 《共同命运》是由曲江涛、邓斐、田野、刘畅、王强、孟纪原六位导演联合执导的全球首部“一带一路”电影作品。影片通过朴实无华的镜头记录下来了几段平凡却又不凡的小故事。实话说这部电影确实是远超预期的好看,没想到“一带一路”的电影还可以这样拍,巧妙运用社会平凡小人物的事迹,点亮的却是整个世界梦想的光芒。 对于这个偌大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显得那么渺小,显得那么不堪,但因为有了梦想,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不凡。正如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想要坚持的梦。尤其喜欢那位打篮球的小男孩,姚明是他一直的梦,而他体育老师则是他追梦路上最温暖的依靠,为了一场篮球选拔赛,小男孩经历远超于同龄孩子的体能训练,从未叫过一丝苦一丝累,更是乐在其中,这便是每一个人对于梦想的那份炙热,不管前路如何,只要不轻言放弃,我们的梦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因为有梦,所以充实,因为有梦,所以我们不再渺小卑微。 看完整部电影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究竟还是不是我们?”。跟随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在时时刻刻的变化,是身体亦或者是内心。当下很多年轻人满怀着一腔热血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之中,当然也包括自己,而在所难免的一定会有很多挫败,或许是工作的不如意,或许是被生活柴米油盐的束缚,又或许是被已经定型的人

“一带一路”视野下敦煌舞蹈文化传播价值研究

“一带一路”视野下敦煌舞蹈文化传播价值研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其中,敦煌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项目中的传播价值逐 渐凸显。 首先,敦煌舞蹈作为中国传统舞蹈的代表之一,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 背景。敦煌舞蹈在敦煌壁画中的形象传承了丝绸之路上多种文化的交融和交流,具有多元 文化交融的特点。通过敦煌舞蹈的传播,可以让世界各国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 和包容性,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友谊。 其次,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敦煌舞蹈显得尤为珍贵。很多沿线国家, 比如中亚国家、南亚国家、东南亚国家等,与中国有着特别密切的商贸文化交流关系,而 敦煌壁画和敦煌舞蹈则是反映这种交流的重要文化符号。通过敦煌舞蹈的传播,可以加深 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文化理解和互信,助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敦煌舞蹈也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敦煌舞蹈的形态风格独特、动作 舒缓优美、音乐悠扬动听,具有很强的审美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在“一带一路”建设的 推动下,敦煌舞蹈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将会得到更好地挖掘和传播,向更广泛的观众展 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综上所述,敦煌舞蹈在“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传播价值不可忽视。它体现了中国文化 的多元性与包容性、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增进了中外文化理解和互信,同时 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敦煌舞蹈的保护、传承和发扬,不断推进敦煌舞蹈的国际传播,让更多的人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为“一带一路”建 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一带一路”背景下保定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的推广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保定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的推广研究 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来加快保定城市文化的发展速度,改革新的交流方法,有助于保定城市的文化特色更好的走向社会,从而深入的打造文明古城的形象,弘扬保定文化。同时,还能够扩大保定的对外知名度,提高保定城市的经济实力。在加大保定城市文化的弘扬力度的同时,既能够落实“一带一路”的倡议措施,还可以打造保定文化古城的经典形象,从而使保定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保定城市的经济实力。 标签:“一带一路”;保定市;城市内涵;城市形象 一、引言 在落实“一带一路”的倡议过程中,不但要将经济考虑周到,还要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结合文化与城市实际形象进行弘扬,更加确保了保定城市和“一带一路”的途经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加强保定的经济发展,在合作中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二、保定城市文化與发展形象 城市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在城市中长期生活的人们,通过不断地劳作而开创的体现城市特征的一种文化形式,它综合表现出了城市的经济、社会以及涵养等各个方面不同的文化特征。而城市的形象正是其内涵的综合体现,还是城市向人们展示其基本信息、综合实力、自身魅力、发展前景的详细说明。也就是说,城市文化正是人类文化发展进步的象征。而坐落于河北省中间、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地级市,保定,被命名为京麓重地,同时也是京津冀的一个重要发展城市。是中国第一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城市,还是国家文明古城、突出旅游模范城市、绿色园林及低碳试验地点,是中国的模范城市、文化之都、温泉之所,同时人们还将保定叫做长寿城,榜样之城。许多历史名人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包括众所周知的刘备、赵匡胤、荆轲等。 三、保定城市文化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文化积淀促进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的发展 中外文化的互相冲击,再加上中国改革开放后重工业的发展,使保定城市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保定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通过历史文化、生产与民间文化的奠基,创设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形成的这些文化就是保定城市文化发展进步的基础与支柱。而中国文化古城、重点旅游发展城市、中国绿色环保城市这些称号又使保定在发展城市文化过程中占优势。 (二)经济基础加快城市文化和形象发展建设

传播学视闻下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对西安鼓乐的宣传策略研究

传播学视闻下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对西安鼓乐的宣传策略研究 作者:郭俊良,王瑶,王思颖,梁燕 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6年第11期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我国三大国家战略之一,对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并屹立于世界之林 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西安鼓乐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重要遗存。本文将运用文献调查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参与观察法、深 度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传播学视阈下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分析探讨西安鼓乐的宣传策略。 一、西安鼓乐的现状介绍 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 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 乐种之一。 西安鼓乐的保护现状非常不乐观,在西安只有何家营鼓乐社、都城隍庙鼓乐社等13个民间鼓乐社,专职从事西安鼓乐演奏及研究的人数寥寥无几,传承人只有6个。西安鼓乐的影响力 十分微弱,知道西安鼓乐的人数极少。关于西安鼓乐的媒体报道很少,甚至百度搜索指数中都 未载入西安鼓乐词条。因此,西安鼓乐亟待抢救和保护,应给予西安鼓乐的传承更多的关注和 支持,对其进行有效的宣传,为鼓乐走出西安、走出陕西、走出中国创造更多机会。从而为丰 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与提升国家软实力作出一定的贡献。 二、西安鼓乐的宣传目的 一是西安鼓乐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西安鼓乐的宣传,进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二是西安鼓乐是我国自唐朝流传至今的“古代音乐活化石”,通过对西安鼓乐的宣传,可以使更多的观众了解西安鼓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使其获取更多的 关注,进而为西安鼓乐的保护、研究和发展注入强大的新的动力;三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与人民,通过宣传西安鼓乐,在凝聚受众、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将为西安鼓 乐注入更多的创新力量。 总而言之,宣传西安鼓乐的目的在于用一种文化理念来凝聚内部、协调行动、教育下一代、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国家国际影响力。 三、西安鼓乐的宣传意义 西安鼓乐虽然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影响力小、知名度低。在西安鼓乐的“源地”西安,西安鼓乐也并不为人们所熟知。西安鼓乐的宣传将带来以下几点意义: 一是提升西安鼓乐知名度,扩大西安鼓乐影响力,进而提升丝绸之路起点——西安的国际 影响力与知名度,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二是发挥传承社会历史文化遗产的功能,使西安鼓乐 得以更广泛地宣传,进而将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三是起到满足受众精神文化需求的 作用,满足受众放松、娱乐、探索、求知的需求,凝聚受众,稳定受众,教化受众。 四、西安鼓乐的宣传策略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文化交流的创新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文化交流的创新策略研究 作者:刘晓丹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04期 【摘要】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的国际发展空间逐渐扩大。而经过上下五千年的时间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然成为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是华夏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内容。本文从“一带一路”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影响入手,对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路径和创新举措。 【关键词】“一带一路”;民族文化;对外交流;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4-107-03 【本文著录格式】刘晓丹.“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文化交流的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2(04):107-109. 引言 要想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是重中之重。首先,我们必须对中华文化蕴含的优秀特质进行深入发掘,通过国际化的语言模式,将本民族的发展历史、文化精神、体制等呈现出来,进而达到向国际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目的。同时,我们还应做到对民族文化的传播路径进行探索和研究,对传播渠道不断创新、改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要做到广泛传播,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考虑到传播方式、媒介及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对应用平台、传播渠道、互动形式等加以考虑。贯彻实施“一带一路”理念,应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如何在跨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实现共赢是重要考虑内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迎来了文化全球化,既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發展机遇,当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在对外传播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如何使中华文化的优秀特质得到保留。其次,如何能进一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从而推动各国文明的互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拥有巨大的文化宝库,对本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且深层次的挖掘,并与国内外的文化特征和审美风格相结合,制定与“一带一路”文化理念相符的传播方式。此外,国家应重视对外交流人才的栽培,为建立国际化文化战略平台奠定基础。 一、“一带一路”在文化对外交流中的作用 (一)“一带一路”的内涵

吉林省旅游视觉形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设计与研究

吉林省旅游视觉形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 的设计与研究 一、吉林省旅游行业在“一带一路”环境下的机遇 “一带一路”计划中对东北的定位是建设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同时在“一带一路”A线中先后经过珲春—延吉—吉林—长春。在2016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一带一路”成为国家的三大战略之一,各地都在积极争取“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在开放的今天,吉林作为老工业基地应该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抢抓机遇,构筑开发开放的战略布局,力求多样化、多元化,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的若干发展高地,使吉林经济更加协调、快速地发展。 二、吉林省旅游资源及旅游品牌视觉形象现状 吉林省旅游资源分析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中部,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吉林省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有比较明显的大陆性。东部有“一山四季”的长白山;中部有潭水清澈、森林浩瀚的净月潭;西部有中国七大湿地之一的通榆向海自然保护区。同时还留有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农安辽塔,长春的伪皇宫,吉林的文庙,敦化的“渤海古国”,黄龙府等古迹。 吉林省旅游形象定位

形象定位既为形象策划指出了方向,同时也是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的前提。对于吉林省旅游形象的定位,在对吉林省进行地理文化和人文文化进行分析之后,将吉林省文脉概括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江河交织,植被丰富,与多国相邻,众多少数民族政权遗址,伪满旧址,多民族杂居,中国最早的电影制造和汽车工业。 形象定位的最终表述,往往以一句主题口号加以概括。根据对吉林省地方性的综合分析以及吉林省在游客心中的认知形象,将吉林省整体旅游形象确定为:“白山松水、豪爽吉林”。 三、“一带一路”旅游发展战略中吉林省旅游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开发 吉林省旅游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作用 在信息发展迅速、旅游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旅游品牌仅仅依靠服务和环境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区域性旅游品牌视觉形象系统,标新立异又简洁明了的形象设计是区域性旅游品牌更高层面的体现。通过研究现代图像学不难得出,视觉信息的传播效率及影响力都远远高于其他信息。因此,在设计吉林省旅游品牌过程中,既要抓住吉林省历史文化特征,又要结合地质人文特征,让人能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吉林省的氛围和文化感受,于是吉林省旅游品牌视觉形象的创意、设计和宣传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了。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当代青年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当代青年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自提出以来,话题热度从未消退,由此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已经深深影响到每一个人,所带来的实惠与便利也已经在改变一些人的行为方式与思想理念,比较突出的就包括青年群体。当代青年与时代的发展高度吻合,青年强则国强,在一定意义上“一带一路”是对我国青年是否有担当,是否具有历史责任感的现实考验。因此要充分认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整合各项优势资源,发挥高校、共青团、青年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促进教育事业国际化,鼓励青年创新创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进青年事业发展,促使其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标签:“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教育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涵盖中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它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机制、多边机制,借助区域交流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共商、共享、共建为原则,进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即“五通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构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我国最高国家级顶层战略,与当前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战略相呼应,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全球的世界性意义。每年的12月16日是“一带一路”国际日。 一、“一带一路”战略内涵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2014年,中央印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规划;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发布了《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全面步入新常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本质上是顺应供给侧改革的趋势,通过有效供给催生新的需求,从而形成新的增长点。战略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沿线国家纷纷积极响应,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到各项建设中去。截至2017年7月份,“一带一路”沿线、多边产能合作基金规模已超过1 000亿美元。 二、青年群体与“一带一路”建设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环境的变迁,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对青年年龄的划分尚无明确统一的界定。本文采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15年)》中的表述,将青年年龄范围界定在14—35周岁之间。青年作为最有朝气、最有生命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群体,敢于实践并富有创新意识,是极其重要的人力资本,是“早上八九点中的太阳”,担负着国家和民族未来建设的重大使命。

一带一路宣传总结

一带一路宣传总结 1.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感想400字作文 生命由于有了愿望而丰富,愿望由于有了不断地付诸于行动而精彩。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谁也阻挠不了他通向城堡的脚步。当一个人有了愿望,他便有了勇往直前的动力。 ——题记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叫薛瓦勒的乡村邮差,他每天徒步奔跑在乡村之间,每天都走过坎坷的山路,而且每次走过都要拾上一些光滑的石头,心里默念着要用这漂亮的石头建筑一座属于本人的城堡。他坚持不懈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乡村里的人们都觉得这是不行能的事。但最终,耸立在眼前的城堡见证了这样一个不行思议的梦。没错,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谁也阻挠不了它通向城堡的脚步。 人跟石头也一样,只需有了愿望,就有了通往城堡的动力,有了坚持不懈的信心。 我常常问身边的伴侣,问问他们脑海里生长着一个怎样的幻想。但他们呈现给我的往往是一张懵懂的样子然后告知我,我也在查找中或者说脑海一片空白……这时我便陷入无法和黑暗之中。在年轻的年轮里,我们究竟需不需要幻想? 有人认为,活在年轻的岁月里,我们并不是太需要幻想,由于我们都不太读懂外面的世界,有许多事情都跟我们的心里想的不太一样,我们心里有的不过也是一些不切实际和单纯的梦罢了,又或者,是泡影似的梦,不过几天,又转变一个,这样的幻想虽然美妙,但对我们

其实并不重要。 年轻的梦真的不太需要吗?年轻的梦虽然不能为将来作出保证,但它能充实我们年轻的头脑,也为我们的成长历程贡献点点滴滴的阅历和赐予前进的动力,甚至我们也为它已经傲慢过,努力过,付出过。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幻想在我们生命的历程里渐渐膨胀到霎时裂开,其实也是一种考验,一种选择,一种享受青春的机会,一种成长。 我们活在当下,活在青春里,我们便需要幻想的陪伴,需要幻想带来的动力。童年由于有了幻想,我学会了放风筝,学会了溜冰,学会了书法,学会了游泳……青年由于有了幻想,我学会了阅读,学会了观看,学会了探究,学会了交际……这都是由于有了幻想让我们更接近生活,更体验生活。 幻想是鱼儿游动的水,是嫩芽成长的养料,是声音传播的介质,是用电器工作的电源,是飞机起飞的奠基石…… 幻想需要我们从小开头放飞,需要我们专心去呵护。 2.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读后感六百到八百个字 中国,我们宏大的祖国母亲,她一路坎坷走来,经受了很多的风雨和挑战,仍旧顽强,矗立不倒。 她是从三座巨山的挤压下爬上来的,是在进展落后西方几百的贫境下赶上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宏大的,始终以来都zd有着一股意志支撑着我们——中国梦。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民族复兴之梦,更是人民幸福之梦。

《一带一路对汉语传播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3000字

一带一路对汉语传播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一、引言 “一带一路”于2013年9月正式提出,在该倡议下,我国需要探索符合我国发展利益诉求以及周边国家发展利益诉求的契合点。汉语作为重要载体,其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但是目前汉语国际推广仍然不够完备,存在一些不当之处,效果也有待提升,同“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并没有形成联动趋势。中亚国家的汉语推广受到了一系列影响,如政策、文化差异等,致使“一带一路”倡议的施行以及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影响。因此,立足“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广汉语文化,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路径,自然也得到了众多学者的重视。为此,很多学者针对性做了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简要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进行研究的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主要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一带一路汉语传播”为主题,搜集了相关文献,并以此对当前我国在该课题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现状 (一)汉语国际推广内涵研究现状 汉语国际推广内涵方面的研究,很多学者很早就开始了探索,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认知,对于推广而言,其基于信息动态化传递的需要,形成系统完备的推广者、推广内容、受传者、推广渠道、推广效果的统一体系,而也据此产生了“SW”理论,从该理论延伸的认知来看,语言的推广和语言发生具备不能分割的情况,而语言具备的符号特点和工具性特点,都能够让人们在表达诉求时具备核心载体特征。也正是基于此方面的考虑,很多学者针对汉语文化推广的客观状况,做了针对性界定。 金立鑫(2006)则指出,“语言的国际性推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世界各国都对此给与了足够的重视,需要以市场发展眼光去思考。” 李宇明(2011)认为,“语言推广是指A民族的语言被B民族学习使用,使A民族语言推广到B民族的一个过程。” 卢德平(2016)表示,“汉语在国际推广过程中,具备了多声部的特征。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