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料与燃烧设备教案

燃料与燃烧设备教案

燃料与燃烧设备教案
燃料与燃烧设备教案

《燃料与燃烧设备》课程章节目录

《燃料与燃烧设备》课程章节讲授内容

于20t/h的工业锅炉不宜采用)煤粉的一般性质煤粉性质:

1)颗粒尺寸一般在1μm到300~500 μm之间,其中20~50 μm的颗粒居多。

2)煤粉能吸附大量的空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常采用风力管道输送)

3)在储存时,容易氧化而自燃,煤粉和空气混合成一定浓度后,就有爆炸的危险,煤粉设备和制粉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采取防爆措施。一.煤粉细度

煤粉愈细愈容易燃烧,但磨粉电耗愈多。

余)R%表示。

二.经济细度

煤粉的细度是锅炉运行中应严格控制的一项技术指标,它直接影响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影响经济细度的因素:

1)煤的性质。挥发分多的煤,燃烧容易,煤粉可粗点;

2)燃烧设备的型式和运行管理水平。燃烧强烈,煤粉也可以粗些;

3)煤粉设备性能良好,n值(均匀性)较大,煤粉可以粗些。三.煤的可磨系数 Kkm

煤的可磨系数是指:在风干状态下,将标准煤(取一种很难磨的无烟煤)和试验煤由相同粒度磨到相同细度时所消耗的电能比。

5.2煤粉制备方法

一.磨煤机

磨煤机的形式很多,按磨煤方式分有三种:压碎、击碎和研碎。按转速分类:高速、中速和低速(球磨机)磨煤机。

1.高速磨煤机

(1)风扇式磨煤机

主要部件:高速旋转的叶轮,由8-12块锰钢叶片(冲击板)组成。这样的叶片既能磨煤,也能起到风机的作用,可以产生2000Pa的压头,其转速可达500—3000r/min。

优点:结构简单、尺寸紧凑、制造方便,干燥能力强,有自身排粉能力。

缺点:磨损严重、检修周期短。

(2)竖井式磨煤机

工作原理:730-960r/min高速旋转的转子带有小锤将煤打碎,打碎后的煤粉被空气带走,经竖井分离后进入炉内燃烧。

竖井重力分离作用:竖井有一定的高度(>4m)和空气

流速(1.5—2.5m/s),较大的煤粒因重力而下落,重新落回到磨煤机中,只有足够的细的煤粉才会被空气带走。气流速度越大,带出的煤粉越粗.

预热的空气作用:干燥,有利于煤粉的着火和燃烧。注意:必须适当选取热风温度,防止煤粉在竖井中爆炸。对于烟煤,竖井出口的一次风的温度不超过130℃;褐煤不超过100℃,但是不能低于50-60℃,竖井式磨煤机只能在负压或者不大于正压运行,否则煤粉灰易漏出。

缺点:制粉能力差,锤子磨损严重。

适用煤种:可磨系数和挥发分都较高的燃料,如褐煤,较软的烟煤以及油页岩。

2.中速磨煤机

转速在60-300r/min范围内,它主要是研压原理工作。动力工业中主要应用的是平盘式、碗式和球式中速磨煤机。

优点:省钢材,耗电少,占地面积小,噪声小,煤粉的n指数(均匀性)高。

缺点:干燥过程不强烈,水分过多的煤可能被压成煤饼。对于Wy>12%的煤不宜使用。3.球磨机

球磨机是低速磨煤机,转速16-25r/min。结构:一个直径2-4m,长3-10m的圆柱筒,筒内许多直径

30-60mm的钢球(约占筒体积的20%-25%).

工作原理:1)筒旋转时,球被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然后落下,煤在筒中,不但受到球的撞击,还受到球移动时的研磨而被研磨成煤粉。

2)热空气和煤由筒的一端送入,热空气流经筒内,把一部分煤粉由另一端带出。

3)热空气的速度决定了被带出的煤粉的粗细,过粗的煤粉被粗粉分离器分离后经回粉管送回筒内。

4)热空气的作用除输送煤粉外,还起到干燥煤粉的作用。

优点:通用性广,可以磨各种软硬性质不同的煤,特别是对于硬质的无烟煤和高灰分的劣质煤都能使用,也不怕煤种混有铁块等杂物。

能够长期的可靠运行,维持一定的出力和煤粉细度;且单台出力高,检修周期长。能和干燥管很好配合,因此可以磨高水分的煤。

缺点:设备笨重庞大,占地面积大,金属耗量大,初投资费用高;

运行中电耗超过其他形式的磨煤机,特别是不满负荷时,电能消耗更大;

运行噪音很大,煤粉的n指数(均匀性)也偏低。二、制粉系统

间。任务4、煤粉炉炉膛结构一、炉膛容积的确定

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一)燃烧热 (二)中和热及其测定 1.中和热 2.中和热的测定(以50 mL 0.5 mol·L -1 盐酸与50 mL 0.55 mol·L - 1 NaOH 溶液反应为例) (1)测定装置(请在横线上填写仪器名称) (2)计算公式 ΔH =-0.418(t 2-t 1)0.025 kJ·mol - 1 t 1——起始温度,t 2——终止温度。 (3)注意事项 ①泡沫塑料板和碎泡沫塑料(或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②为保证酸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碱稍过量。 (4)误差分析

(三 [细练过关] 1.“生物质”是指由植物或动物生命体衍生得到的物质的总称。作为人类解决能源危机重要途径之一的“生物质能”,主要指用树木、庄稼、草类等植物直接或间接提供的能量。 古老的刀耕火种、烧柴做饭、烧炭取暖等粗放方式正在被现代科学技术所改变。下面有关生物质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生物质能就是间接利用太阳能 B.生物质能是可再生的能源 C.生物质能是解决农村能源的重要途径 D.生物质能的缺点是严重污染环境 解析:选D生物质能,具有的能量是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故A正确;生物质能,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农村有丰富的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解决农村能源的重要途径,故C正确;生物质能是一种优良的可再生能源,可代替一部分煤、天然气等燃料,有利于改善环境、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故D错误。 2.为了测量某酸碱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在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有() ①酸的浓度②碱体积③比热容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⑥反 应前后温度变化⑦操作所需的时间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D.全部 解析:选C测定中和热的原理为Q=c·m·Δt,ΔH=-Q n(水),故需要的数据有比热容、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后温度变化、生成水的物质的量,C正确。 3.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燃烧热 能源教案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目标导航】 1、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4、了解资源、能源、环保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 重点难点:燃烧热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反应热的类型 1、燃烧热 (1)概念:在101kPa时,1mol物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表示。 (2)注意: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形式。使用燃烧热的概念时要理解下列要点。 ①规定是在101 kPa压强下测出热量。书中提供的燃烧热数据都是在101kPa下测定出来的。因为压强不同,反应热有所不同。 ②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这样才有可比性)。因此,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例如,C8H18的燃烧热为5518kJ/mol,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则为 C8H18(l)+O2(g)= 8CO2(g)+9H2O(l)△H=-5518kJ/mol ③规定生成物为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 CO2、H →H2O(l)、S →SO2等。 C(s)+O2(g)=CO(g)△H=-110.5kJ/mol C(s)+O2(g)=CO2(g) △H=-393.5kJ/mol 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而不是110.5kJ/mol。 ④叙述燃烧热时,用正值,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用△H表示时取负值。例如,CH4的燃烧热为890.3kJ/mol,而△H=-890.3kJ/mol。必须以1mol可燃物燃烧为标准。 3. 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 2、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l)△H=-57.3kJ/mol。 (3)注意: ①这里的稀溶液一般要求酸溶液中的c(H+)≤1mol/L,碱溶液中的c(OH-)≤1mol/L。这是因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相互稀释时会放出热量。 ②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即与酸、碱的种类无关),通过许多次实验测定,1molH+和1molOH-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热量57.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H2O(l);△H=-57.3kJ/mol 因此,下列中和反应的△H相同,都为-57.3kJ/mol。 ③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H2O为基准,因为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酸、碱或盐的化学计量数可以为分数.必须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中和反应对象

燃料与燃烧知识点归纳

第六章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重点) 1.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1)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反应剧烈。 (2)燃烧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燃烧的反应物: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但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有氧气参加。例如,镁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 2点燃C+2MgO ;钠能在氯气中燃烧:2Na +Cl 2点燃2NaCl (4)燃烧的反应条件:点燃 (5)燃烧的分类及燃烧的产物 注意: ①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又叫“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② 要掌握含C 、H 、O 等元素的燃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燃烧的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的现象。 二.灭火的原理: ①.移走可燃物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 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灭火原理实质就是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即可灭火。 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1) 移走可燃物可燃物: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管道煤气着火先关掉阀门,釜底抽薪等; (2)隔绝氧气:酒精灯用等冒盖灭,油锅着火用用锅盖盖灭,向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少量酒精燃烧用湿抹布盖灭等;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用水等大量的冷却剂灭火,用嘴将灯吹熄, (4)用灭火器灭火:①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一般火灾,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火灾;②干粉灭火器:除了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用于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的火灾。 3.二氧化碳与灭火 (1)原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灭火器主要是用二氧化碳灭火,二氧化碳不能扑灭所有的火灾:如镁带燃烧就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4火灾处置、自救 (1)火警电话:119 (2)电器、管道煤气、天然气着火,首先要关闭电源或气阀。 (3)楼层着火,人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匍匐前进,脱离火灾区。 (4)室内火灾,不能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会让火势更旺。 (5)森林火灾,应从逆风方向逃离。 三.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浓度:木炭燃烧:C+O 2(氧气充足)点燃 CO 2 ;2C+O 2(氧气不足)点燃 2CO ;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煤制成蜂窝煤、粉成煤粉;柴油机把柴油喷成雾状燃烧等。 四.爆炸及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发生反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就产生了爆炸。 2.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 3.爆炸的条件: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遇到高温、明火或撞击。 4.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即可燃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可燃性气体浓度低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称为爆炸下限;可燃性气体浓度高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叫爆炸上限。 5.与燃烧、爆炸有关的消防标识 五.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之间的关系 燃 烧 爆 炸 缓慢氧化 自 然 概念 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急速燃烧 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的燃烧 温度 达到了着火点 达到了着火点 没有达到着火点 达到了着火点 现象 发热、发光 发热、发光 只放热、不发光 发热、发光

燃烧热-能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2《燃烧热能源》课时练 双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故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在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C.物质燃烧都需要氧气 D.物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外界条件有关 解析:CO燃烧是放热反应;B中碳燃烧有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1 mol 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时所放出的热量叫燃烧热;任何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叫燃烧,如H2在Cl2中燃烧。 答案:D 2.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下列各项中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的是( )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水电⑤太阳能⑥燃料电池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

C.③④⑤⑥ D.除①②外 解析: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有太阳能、燃料电池、风能、氢能等。答案:B 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g) ΔH=- kJ/mol H2(g)+1 2 O2(g)===H2O(g) ΔH=- kJ/mol 2H2(g)+O2(g)===2H2O(l) ΔH=- kJ/mol 则氢气的燃烧热ΔH是( ) A.- kJ/mol B.- kJ/mol C.- kJ/mol D.- kJ/mol 解析:本题通过方程式考查燃烧热的含义,即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H2生成稳定的 化合物为液态水,所以由第三个方程式求出燃烧热ΔH=1 2 ×(- kJ/mol) =- kJ/mol。 答案:D 4.(2011·济源高二检测)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 A.碳和二氧化碳B.1 mol 碳和3 mol碳 C.3 mol C2H2和1 mol C6H6D.淀粉和纤维素 解析:燃烧热是物质的性质,与量的多少无关。 答案:B 5.25℃、×105Pa时,下列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能表示乙炔的燃烧热(单位:kJ/mol)( ) A.2C2H2(g)+5O2(g)===4CO2(g)+2H2O(g) B.C2H2(g)+5 2 O2(g)===2CO2(g)+H2O(l)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2燃烧热能源教案选修4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燃烧燃烧的含义 ③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结我国的能源现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 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学习过程 1、燃烧热 什么是燃烧热?是不是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 1)定义:在25℃,101 kPa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通常可由实验测得。 2)在理解物质燃烧热的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25℃ ,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⑤在未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 ,101 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 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物。如: C→CO2(g)、H → H2O(l)、S → SO2(g) 练习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为什么? A.C(s)+O2(g)===CO(g);ΔH=110.5 kJ/mol B.C(s)+O2(g)===CO2(g);ΔH=-393.5 kJ/mol C.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 D.H2(g)+1/2O2(g)===H2O(g);ΔH=-241.8 kJ/mol 你能根据题中信息写出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吗? 由于计算燃烧热时,可燃物质是以 1 mol 作为标准来计算的,所以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

《燃烧热 能源》教学设计

《燃烧热能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任务难度并不大,主要讲述了两大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燃烧热的问题,主要是介绍了燃烧热的化学定义,为上一节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问题作补充,为本章下一节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做准备。另外燃烧热的还是描述能源物质的重要物理量,可以为我们选择合适的能源提供有用的数据,为可实现合理使用能源,充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相应依据。燃烧热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重难点。第二部分是关于能源,介绍了能源的主要种类(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另外就我国的能源现状进行了介绍,能源利用中的相关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能源危机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这一部分中还介绍了部分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氢 能、地热能。本部分内着重培养学生课外自学能力,知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懂得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尝试上网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结合我国环境与能量现状的认识过程,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知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燃烧热的计算 四、学情分析和教学设想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趋于多元化,学生经常可以从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渠道,了解一部分关于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新能源的知识。另外,高一同学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同时,新时代的学生个性比较鲜明,喜欢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 本节作为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设计这节课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对新概念的剖析和理解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及总结归纳知识能力,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我打算通过学生课前网上查阅资料(针对能源问题)及课上视频,教师知识讲授、问题设计,学生针对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4高中化学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优质课教案优质课教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主要讲述了两大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关于燃烧热的问题,主要是介绍了燃烧热的化学定义,为本章有关反应热的相关内容做准备,另外燃烧热的还是描述能源物质的重要物理量,可以为我们选择合适的能源提供有用的数据。 第二部分是关于能源,介绍了能源的主要种类如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另外就我国的能源现状进行了介绍,能源利用中的相关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能源危机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这一部分中还介绍了部分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氢能地热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燃烧热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趋于多元化. 学生经常可以从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渠道,了解一部分关于能源危机,新能源,环境污染的知识. 另外,高二同学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同时,新时代的学生个性比较鲜明,喜欢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因此,我打算通过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元网上查找资料课堂再讨论总结的流程进行教学网络查找资料优点:一方面使得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多样化(视频,图片 音乐,动画),适合各类学习风格的学生,大范围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讨论的方式优点:提供了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听取去别人观点的意识. 小组 分工协作的方式:为培养学生友谊提供了平台,同时也给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阅读课本,填写导学案空白,并结合预习内容找出疑惑内容。 2 教师的教学准备:阅读课本,认真备课,写教案,出导学案并提前发给学生,上课前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我们知道物质的燃烧可以放出大量的热,那么不同的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否相等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燃烧热。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板书]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一、燃烧热 [探究1] 阅读教材指出燃烧热的概念。 [板书]1.定义:在 25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问题] 解释H 2 的燃烧热为285.8 kJ / mol所表示的含义: 实验测得25oC,101kPa时1mol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 [讨论]你是如何理解燃烧热的定义的? (1)条件:25 ℃、101 kPa (2)可燃物的用量:lmol (3)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 2(g), H 2 燃烧生成H 2 O(l),S生成SO 2 (4)单位:kJ / mol (5)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1mol可燃物为配平标准,其余可出现分数。

燃烧热 能源 教案

《燃烧热能源》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内容:本节位于《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二节,本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燃烧热,其中突出了对燃烧热定义的介绍,并引导学生从诸多因素出发讨论选择燃料的标准,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结合燃烧热的利用介绍了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利弊以及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燃烧热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燃烧热概念及相关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统计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了解情况,然后进行教学过程。(若有预习检测,就利用其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的 情况来进行上课精讲部分的调整。)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列举一部分燃烧反应,要求学生观察其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然后从中提出燃烧热的概念。(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引入本节课的重难点——燃烧热) [板书]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在25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问题] 解释H2的燃烧热为285.8 kJ / mol所表示的含义: H2(g)+1/2O2(g)=H2O(l)ΔH=-285.8kJ/mol 实验测得25oC,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 [讨论]你是如何理解燃烧热的定义的?(5’) (1)条件:25 ℃、101 kPa (2)可燃物的用量:lmol (3)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 H2燃烧生成H2O(l),S生成SO2 (4)单位:kJ / mol (5)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1mol可燃物为配平标准,其余可出现分数。 [板书]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到人们研究燃烧热的意义,增强学生处理课本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燃烧热的定义: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量计算

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量计算 一、理论空气量计算 L=0.2413Q/1000+ 0.5 L: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单位是m3/kg; Q:燃料低发热值,单位是kJ/kg; 二、理论烟气量计算 V=0.01(1.867C+0.7S+0.8N)+0.79L V:理论干烟气量,单位是m3/kg; C、S、N:燃料中碳、硫、氮的含量; L:理论空气量 理论湿烟气量计算再加上燃料中的氢及水分含量,系数分别为11.2、1.24 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量计算 三、实际产生的烟气量计算 V0=V+ (a –1)L V0:干烟气实际排放量,单位是m3/kg a: 空气过剩系数,可查阅有关文献资料选择。 按上述公式计算,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产生7.5 m3,一吨煤碳燃烧产生10500标立方米干烟气量。 液体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量计算 一、理论空气量计算 L=0.203Q/1000+2.0 L: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单位是m3/kg; Q:燃料低发热值,单位是kJ/kg; 二、理论烟气量计算 V=0.01(1.867C+0.7S+0.8N)+0.79L V:理论干烟气量,单位是m3/kg; C、S、N:燃料中碳、硫、氮的含量; L:理论空气量 理论湿烟气量计算再加上燃料中的氢及水分含量,系数分别为11.2、1.24 三、燃烧一吨重油产生的烟气量 按上述公式计算,一吨重油完全燃烧产生15000标立方米干烟气量。 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烟气量计算 一、理论空气量计算 L=0.0476[0.5CO+0.5H2+1.5H2S+∑(m+n/4)CmHn-O2] L: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单位是m3/ m3; 二、三原子气体容积计算 V1=0.01(CO2+CO+H2S+∑CmHn 三、烟气氮容积计算

2019-2020年人教版化学选修4 第一章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案 一学习目标: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二学习过程1、燃烧热 什么是燃烧热?是不是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1)定义:在25℃,101 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通常可由实验测得。 2)在理解物质燃烧热的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25℃,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⑤在未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101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物。如:C→CO 2(g)、H→H 2O(l)、S→SO 2(g) [练习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为什么? A.C(s)+O 2(g)===CO(g);ΔH=110.5 kJ/mol B.C(s)+O 2(g)===CO

2(g);ΔH=-393.5 kJ/mol C.2H 2(g)+O 2(g)===2H 2O(l);ΔH=-571.6 kJ/mol D.H 2(g)+ 2(g)===H 2O(g);ΔH=-241.8 kJ/mol 你能根据题中信息写出表示H 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吗? 由于计算燃烧热时,可燃物质是以1 mol作为标准来计算的,所以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系数常出现分数。 2、燃烧热的计算及应用[例题]1.在101 kPa时,1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H 2O,放出890.3 kJ的热量,CH 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 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CH 4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000LCH 4(标准状况)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3.97×104

燃料及其燃烧过程与设备

第三章燃料及其燃烧过程与设备 硅酸盐制品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 热量的来源: 1、燃烧燃烧产生,即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资源丰富,但价格低廉 2、以电为热源,即电能转化为热能。效率高,但相对短缺。 目前硅酸盐行业热源以燃烧为主。 第一节燃料的种类及组成 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过发出热量并能利用的可然物质 燃料的种类 按状态分: 固体燃料:木碳,煤等。其中煤又分为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 液体燃料:石油及其制品。 气体燃料:天然气、人造煤气。 按来源分: 天然原料: 人工原料: 一、固体燃料: (一)煤的种类及特点: 按国家标准,分为三类:褐煤、烟煤、无烟煤 1). 褐煤:外观褐色,光泽黯淡。水分含量高,热值低,密度较小,含氧量高,化学反应强,极易氧化和自然。常作为加压气化燃料,锅炉燃料 2). 烟煤:挥发份含量高、灰分及水分较少,发热量高。可划分贫煤、焦煤、气煤 3). 无烟煤:挥发份含量低,燃点较高,燃烧时没有粘结性。 (二)、固体燃料的组成及换算: 常用两种表示方法: (1)元素分析法:C、H、O、N、S、A (灰分)、M (2)工业分析法:挥发分(V)、固定碳(FC)、A、M 1、元素分析法:C、H、O、N、S、A、M C:煤中含量最多的可燃元素,一般含量为15-90% 以两种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碳与氢、氮、硫等元素结合成有机化合物 碳呈游离状态: H、可燃元素,一般含量为3-6% 以两种形式存在:化合氢(H2O):与氧化合成结晶水形式(不可燃) 自由氢:与化合物组成的有机物,如CnHm(可燃) O:不可燃元素,一般含量不等。它可与其它可燃物形成氧化物

N、煤中惰性气体含量为%,在高温下与氧形成有害物质NOx,污染大气 S:含量小于5% 以三种形式存在:有机硫:与碳氢化合物结合在一起 硫化物中硫:主要存在于FeS2 硫酸盐中硫:存在于各种硫酸盐中(CaSO4 , FeSO4 ?硫为有害物质。S+O2=SO2 、SO2+O2=SO3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A:煤燃烧后的产物,为有害物质,降低煤的发热量,造成不完全燃烧损失。 主要产物为:SiO2 、AlO3 、FeO3 、CaO、MgO M:不可燃物质。水分含量增加即降低可燃物质的含量,也降低煤的发热量 煤中水分以两种形式存在: 外在水分(表面水分):机械的附在煤表面的水分。经风干及外界条件变化可出去的水分。 内在水分(固有水分):达到风干后煤中残留的水分。(包括化学吸附水和结晶水) 同种煤的组成成分是波动的,在表明煤的组成时,必须说明选用的基准。 常用煤的基准: (1)收到基(应用基)(2)空气干燥基(分析基) (3)干燥基(干燥基)(4)干燥无灰基(可燃基) 1)收到基(应用基): 以实际使用的煤为基准而测出的煤各元素的质量百分组成。 收到基 (应用基) 收到基水分M ar有两种:外在水和内在水 2)空气干燥基(分析基): 以实验室使用的风干煤样(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70%的空气)为基准而测出的煤各元素的质量百分组成。 空气干燥基 分析基 (3)干燥基(干燥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1-2-1 燃烧热 能源(教案)

1-2-1 燃烧热能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资源、能源、环保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及查阅资料了解研究燃烧热的实际意义。 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 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 受化学世界 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 的意识,能 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重点:燃烧热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燃烧热的概念。 教学过程: 【引言】复习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引入新课,我们知道物质的燃烧可以 放出大量的热,那么不同的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否相等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燃烧热。【板书】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一、燃烧热 【讲述】反应热种类: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 【板书】1.定义:在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 烧热。

【学生讨论、归纳概念要点】 (1)在101 kPa 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如C 完全燃烧应生成CO 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烧。又如H 2燃烧生成液态 H 2O ,而不是气态水 蒸气。 (2)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 (3)可燃物以lmol 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4)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常以分数表示。 例:H 2(g)十2 1O 2 (g)=H 2O(l);△H=-285.8kJ/mol 【板书】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投影】 【思考与交流】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 【汇报】1、根据物质的燃烧热、燃料的储量、开采、储存的条件、价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综合考虑。 2、表中较理想的燃料是:氢气、甲烷、甲醇等。 【板书】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投影】例:10 g 硫磺在 O 2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地,放出的热量能使 500 g H 2O 温度由18℃升至62.4℃,则 硫磺的燃烧热为 ,热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讨论】 10 g 硫磺燃烧共放出热量为: Q = m·C(t 2-t 2)=500 g × 4.18 × 10- 3kJ/(g·C)(62.4-18)C = 92.8 kJ ,则lmol(32g)硫磺燃烧放热为 g mol g kJ 10328.921 -??=-297 kJ/mol ,硫磺的燃烧热为297 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为:S(s) + O 2(g)

第二节__燃烧热_能源____教学设计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主要讲述了两大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燃烧热的问题,主要是介绍了燃烧热的化学定义,为本章有关反应热的相关内容做准备,另外燃烧热的还是描述能源物质的重要物理量,可以为我们选择合适的能源提供有用的数据。第二部分是关于能源,介绍了能源的主要种类如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另外就我国的能源现状进行了介绍,能源利用中的相关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能源危机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这一部分中还介绍了部分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氢能地热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燃烧热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趋于多元化. 学生经常可以从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渠道,了解一部分关于能源危机,新能源,环境污染的知识. 另外,高二同学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同时,新时代的学生个性比较鲜明,喜欢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因此,我打算通过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元网上查找资料课堂再讨论总结的流程进行教学网络查找资料优点:一方面使得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多样化(视频,图片 音乐,动画),适合各类学习风格的学生,大范围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讨论的方式优点:提供了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听取去别人观点的意识. 小组 分工协作的方式:为培养学生友谊提供了平台,同时也给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阅读课本,填写导学案空白,并结合预习内容找出疑惑内容。 2 教师的教学准备:阅读课本,认真备课,写教案,出导学案并提前发给学生,上课前检查学生预 习情况。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1.2 燃烧热 能源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目标要求] 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2.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一、燃烧热 1.概念 101_kPa 时,1_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 -1。 2.燃烧热与中和热的重要区别 (1)反应环境的区别:燃烧热必须是燃烧反应而且是完全燃烧,有O 2参加;而中和热是稀溶液中的酸碱中和反应。 (2)反应实质不同:燃烧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3)规定物质不同:燃烧热是1 mol 纯物质被燃烧;中和热是生成1_mol_H 2O 。 二、能源 1.能源是能提供能量的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2.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 (1)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2)寻找新的能源,现正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它们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有污染。 知识点一 燃烧热 1.下列关于燃烧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 mol 物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B .常温下,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 C .在25℃、1.01×105 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D .燃烧热随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 2.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有关物质燃烧时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 .C(s)+12 O 2(g)===CO(g) ΔH =+110.5 kJ·mol -1 B .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 - 1 C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 1

高中选修4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学案教案

【课 题】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燃烧热并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2.常识性介绍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力,使学生具有经济效益的观念。 【重点难点】燃烧热的概念,有关燃烧热计算 【学习过程】 复习回做: 1、已知:H 2(g )+Cl 2(g )=2HCl (g ); △H =-184.6kJ/mol ,则反应 HCl (g )=21 H 2(g )+2 1Cl 2(g )的△H 为 ( ) A.+184.6 kJ/mol B.-92.3 kJ/mol C.-369.2 kJ/mol D.+92.3 kJ/mol 2、甲硅烷(SiH 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 2和水。已知室温下1g 甲硅烷自燃放出44.6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H +(aq )+OH -(aq )=H 2O(l )△H=-57.3KJ/mol ,计算下列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 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为 kJ 。 (2)用0.1molBa (OH )2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热量为 kJ 。 (3)用1mol 醋酸稀溶液和足量NaOH 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大于、小于、等于)57.3kJ , 理由是 预习试做 一.燃烧热 1.概念:在25℃、101kPa 时, mol 纯物质 燃烧生成 的 时所放出的热量, 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 /mol 表示。 2.表示的意义:例如C 的燃烧热为39 3.5kJ /mol ,表示在101kPa 时,1molC 完全燃烧放出393.5kJ 的热量,表示为 3. 能否根据式子21CH 4(g)+O 2 (g) =2 1CO 2 (g) +H 2O (l) ΔH=-445.15kJ/mol 认为甲烷的燃烧热是445.15kJ/mol ? 4. 燃烧热的计算 一定量的可燃物燃烧放出的总热量=燃烧热×可燃物的物质的量 [练习]0.3mol 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 2H 6)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固态B 2O 3和液态水, 放出649.5kJ 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二.能源 1. 重要的化石燃料: 、 、 2. 煤作燃料的利弊问题:从资源蕴藏、开采、运输、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等方面分析。 3. 新能源的开发: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是 、 、 、和 等。

人教版高二化学《燃烧热-能源》教学设计

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任务难度并不大,主要讲述了两大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关于燃烧热的问题,主要是介绍了燃烧热的化学定义,为上一节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问题作补充,为本章下一节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做准备。另外燃烧热的还是描述能源物质的重要物理量,可以为我们选择合适的能源提供有用的数据,为可实现合理使用能源,充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相应依据。燃烧热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重难点。 第二部分是关于能源,介绍了能源的主要种类(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另外就我国的能源现状进行了介绍,能源利用中的相关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能源危机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这一部分中还介绍了部分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氢能、地热能。本部分内着重培养学生课外自学能力,知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懂得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尝试上网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结合我国环境与能量现状的认识过程,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知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燃烧热的计算 四、学情分析和教学设想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趋于多元化,学生经常可以从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渠道,了解一部分关于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新能源的知识。另外,高二同学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同时,新时代的学生个性比较鲜明,喜欢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颗粒)与煤炭详细对比资料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燃烧性能与中质煤相当,与中质煤的比较有如下特点: ①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热值和燃烧后的灰分比中质煤的热值低10%左右。但是生物质颗粒燃料在工作情况下能源燃尽,而煤不能燃尽,煤渣残留10%~15%可燃成分。所以,在实际使用中两者的热值相当。 ②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着火性比煤好,易于点火,大大缩短了火力启动时间。 ③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固体排放量低于煤,减少了排放炉渣费用和环境的污染,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固体排放物全是灰、约占总重0.4%~7.0%;而煤燃烧的固体排放物是灰、碱和残煤的混合物,约总重25%~40%。 ④煤对大气污染和对锅炉腐蚀的程度要比生物质颗粒燃料大得多。煤烟中含有大量的粒状C和有毒性的SO2、CO等腐蚀性气体。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主要成分是C-H有机物,烟气中无粒状C和SO2等气体,主要是C-H挥发气体,其SO2、CO排放量接近于零;燃烧时烟色少于林格曼1级,将大幅度减少了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生物质颗粒燃料在国际上素有“清洁燃料”的誉称。 ⑤锅炉燃料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费用和时间比燃用煤时节省。一台0.5t锅炉燃用生物质颗粒燃料比烧煤费用降低11%,时间节省34%,一台0.5t锅炉燃料费相对于煤降低10%,省时16%。 ⑥一般生物质颗粒燃料持续燃烧时间比软散物料提高8~10倍,并且处在稳定持续燃烧状态。 燃用生物质颗粒燃料锅炉参数和各种燃料成本经济性对比(以1吨锅炉为例): 燃料名称环保性热值锅炉热效 率 燃料消耗量燃料单价 每小时运行 成本 混合煤严重污染5000千卡/kg65%185 kg/h 1.00元/kg185.00元重油严重污染8000千卡/kg85%88.8 kg/h 4.70元/kg417.00元 柴油污染102000千卡/k g 85%69kg/h7.20元/kg496.80元 天然气无污染8000千卡/方86%87kg/m3 4.50元//m3391.50元电能无污染860千卡/度95%734 度0.80元/kg587.20元生物质颗粒无污染4200千卡/kg81%178 kg/h 1.10元/kg195.00元水煤浆低污染4060千卡/kg82%180 kg/h 1.20元/kg216.00元 具体用途: 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当中的压块(颗粒)燃料,主要用途是替代燃煤,用于区域供热(电),小型工业锅炉、小型热水锅炉、气化炉、工业窖炉以及农作物大棚升温上,可以作家庭采暖炉及壁炉炊事炉等普通生活燃料之用。

考点31 燃烧热与中和热 能源——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教师版含解析)

考点31 燃烧热与中和热能源 一、燃烧热和中和热 1.燃烧热 (1)概念: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1表示。 燃烧热的限定词有恒压 ..(101 kPa .......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 .........(1 mol) ......、完全燃烧、稳定的氧化物 ............等,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2(g),H→H2O(l),S→SO2(g)等。 (2)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 kJ·mol?1,表示在101 kPa时,1 mol C完全燃烧放出393.5 kJ 的热量。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1 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 C 8H18(l)+25 2 O2(g)8CO2(g)+9H2O(l)ΔH=?5 518 kJ·mol?1,即C8H18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1。 (4)燃烧热的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方法为Q放=n(可燃物)×ΔH 式中:Q放为可燃物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n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ΔH为可燃物的燃烧热。2.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H2O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注意几个限定词: ①稀溶液; ②产物是1 mol液态H2O; ③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OH?(aq)+H+(aq)H 2O(l) ΔH=?57.3 kJ·mol?1。 3.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异同 燃烧热中和热相同点 能量变化放热 ΔHΔH<0,单位:kJ·mol?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