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烟草栽培学烟草生物学特性

烟草栽培学烟草生物学特性

第二章烟草生物学特性

我国的烤烟、晒烟和晾烟,绝大多数属于普通烟草,只有花色呈黄色的烟草属于黄花种。

还有少数种如异香烟草(N. alatalioketotto )、美花烟草(N. sylverstris spegetcomeS和香花烟草(N. suaveole ns Lehn )等,因其花色美丽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对红花烟草较全面的分类方法是Wilson 和Loomis 提出的以下分类,界:植物界;亚界:有胚植物亚界;门:维管植物门;亚门:羽叶亚门;纲:被子植物纲;亚纲:双子叶亚纲;目:茄目;科:茄科;属:烟草属;种:红花烟草种。

第一节烟草的植物学特征特性

烟草是多年生植物,在120~130 天的大田生育期中,生长成为比种子大3000 万倍的庞大植株,平均每小时增长约为种子的万倍。烟草株高叶大,需水肥很多。因此,根系在烟草一生中就显得更重要。

一.根

(一)根的形态

1.根的分布烟草的根属圆锥根系,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部分组成(见图)。

烟草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种皮后直接生长而成主根,主根产生的各级大小分支都叫侧根,由茎上发生的根都叫不定根。根系的密集范围比分布范围小得多,根系密集深度约在地表以下40cm ,密集宽度在距茎周40cm 范围,打顶以后有根系伸长到40cm 以下或40cm 以外。烟草的发根能力很强,采用培土的方法可使茎秆上长出很多不定根,起到充分吸收表土营养的作用。

2.烟根的初生构造根尖由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和根毛区组成,从横切面看,烤烟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组成。

3.烟根的次生构造主根和侧根在完成了初生生长后,还会进一步进行次生生长,使根的直径增粗,并形成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等次生结构。次生构造是由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分化而成,在根毛区上方开始出现。维管形成层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形成根的次生维管组织;木栓形成层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形成根的周皮。

(二)根的发生烟草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根正对着种孔。在适宜的温、湿度和气体交

换条件下,种子吸收水分开始萌动,胚根突破种皮伸长出来,胚根突出种皮后即向地弯曲并垂直向下生长,就形成了主根。主根入土之后可以不断地形成侧根,侧根起源于中柱鞘,在根毛区的上部开始出现。

不定根是由移栽时埋于土层下方的茎上产生的,数量充足但分布较浅。在幼苗生长的中后期,根系水平生长速度大于垂直生长,7 叶期比 5 叶期根深增长了 1.5倍,水平生长增长了 1.8 倍,9 叶期比 5 叶期根深增长了 1.6 倍,而水平生长增长了 2.6倍。

烟苗移栽到大田后,由于主根被切断,主根停止伸长,侧根大量发生,活力很强。在适

宜条件下,移栽后15~20天,根深可达20~25cm,开花时可达80~100cm,收获时可达150cm。

(三)根的生理机能

1 •吸收机能

2•合成作用烟碱、氨基酸、酰胺、激素等重要有机物,主要是在根部合成的。所以, 根在氮素同化作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茎的形成

烟草的顶芽和腋芽都是由叶原基、幼叶和生长点构成的。种子萌发时,胚芽就开始分化为顶芽,随着烟草个体的生长,顶芽体积不断增大,一方面是幼芽细胞的数目增多,另一方面是顶芽生长点的直径增大,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生长锥。

(二)茎的形态

茎是连接根系,支持叶、花、果实,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主要器官,因而是营养器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茎的粗细,也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不同。栽培条件好,则茎就比较粗。香料烟的茎比较细,黄花烟的茎较短。一般同一品种的不同植株,茎的粗细与叶片大小呈正比例。

(三)茎的构造

在烟草茎的横切面上,明显地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1 •表皮

2 .皮层

3 .中柱

4.茎节的构造

(四)茎的生理机能

烟草茎的主要生理机能是输送水分和养料,这是通过输导组织进行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和养料,由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到茎叶,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质,由茎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上部的嫩叶、花或果实中,同时也向下输送到根部。

三•叶

(一)叶的形态

烟草的叶是没有托叶的不完全叶,有的品种有叶柄,有的品种则无叶柄。普通烟草的品种一般没有叶柄,个别品种有叶柄。

叶片中间有一条主脉,俗称“烟筋”或“烟梗”,主脉两侧有侧脉9~12对。

叶片的大小与厚度,因类型和品种不同差别很大,即同一品种也因着生部位、肥力和光

照条件的不同而有明显变化。

单叶面积的大小,常通过叶面积指数进行计算,而叶面积指数则受叶形的制约,因品种不同而异。大多数品种的叶面积指数为0.6345左右。叶面积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叶片的实际面积

叶面积指数

叶片长X叶片宽

计算叶面积指数通常用0.6345,即叶片的实际面积=叶长X十宽X十面积指数。

烤烟叶片的厚度一般为0.2~0.35mm ,因品种和水肥条件而异。叶片的颜色,除白肋烟叶脉呈乳白色,叶片呈黄绿色外,其它类型都是绿色,只是品种之间有深绿和浅绿之分。

烟草的叶形差别很大,虽然叶形也受环境与着生部位的影响,但主要是品种遗传所决定。

长椭圆形:长宽比例为 2.2~2.5:1,最大叶宽处在叶片的中部,如红花大金元、长脖黄、净叶黄、乔庄多叶等品种。

宽椭圆形:长宽的比例为 1.2~1.6:1,最宽处在叶片的基部,如香料烟品种的沙姆逊、丢别克等品种。

卵圆形:长宽的比例为 1.6~2.1:1,最宽处在叶片的基部,如401、白肋18 等品种。长卵圆形:长宽的比例为2~3:1,最宽处在叶片的基部,如大柳叶、晋太88 等品种。

披针形:叶片狭长,最宽处在叶的基部,长宽之比例为3~4: 1 以上,有一些晒晾烟,

如广西晾烟品种牛利。

心脏形:长宽的比例为1~1.5:1,宽处在叶片的基部,如黄花种的兰花烟和巴利叶子等。叶形还因着生部位而不同,一般植株上部的叶片比较窄长。在生产上,凡是叶子长宽比例大于2:1的总称为柳叶型,等于或小于2:1 的总称为榆叶型。

(二)叶的构造叶片的结构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见图2-6)。

1.表皮

2.气孔器

3.表皮毛

4.叶肉叶肉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

5.叶脉

(三)叶片的生理机能

1.光合作用

2.水分生理

3.吸收作用

四.花

(一)花的形态

烟草的花是两性完全花,5个萼片、合萼。 5 个花瓣结合构成管状花冠,雄蕊 5 枚,雌蕊 1 枚,二心皮、子房二室(图2-8 )。花萼绿色,钟形,由五个萼片愈合而成,花冠管状,长约4~6 厘米,上部五裂。花的颜色和大小是烟草不同种的特征之一。

(二)开花习性烟草从现蕾到花凋谢,可以分成现蕾、含蕾、花始开、花盛开、凋谢等五个阶段。现蕾期是在花序中部开始出现花蕾,含蕾期就是从花冠伸长到最大限度这一段,但是前端尚未裂开,花始开期为花冠前端开裂有缝,花盛开期为花冠开裂成平面,凋谢期为自花冠枯黄至脱落。

烟草是闭合授粉植物,天然杂交率只有1%~3% ,在花冠开放前其顶端已呈红色时,花药

裂开,花粉已落在柱头上,因此在花冠开裂前,一般已经授粉,所以在做杂交去雄时,应在花冠呈微红色时进行。

五.果实

烟草的果实为蒴果,在烟草开花后25~30 天,果实逐渐成熟。蒴果长卵圆形,上端稍尖,略近圆锥形。

果皮甚薄、革质,相当坚韧,外果皮和中果皮,由4~5 层圆形薄壁细胞构成。幼嫩时果皮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果实成熟时,果皮外部干枯成膜质。内果皮由3~4 层扁长方形细胞组成,细胞壁木质化加厚,因此成熟的果实相当坚韧。

六.种子

(一)种子的形态烟草的种子一般为黄褐色,形态不一,由圆形到椭圆形,表面具有不规则的凸凹不平的花纹。

烟草种子很小,普通烟草的种子长0.35~0.60mm宽0.25~0.35mm。1克种子有10000~13000 粒,千粒重为6~26mg,一株烤烟能产生种子12~15g左右,大约有150000粒种子,每亩可收种子

8~10Kg 。

(二)种子的结构

1.种皮烟草种皮是由珠被发育形成的,种皮包括胶质透明层、木质厚壁细胞层、薄壁细胞层和角质化细胞层。

2.胚乳位于种皮内方胚的周围,由2~4 层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在种子上下两端,细胞层数较少,而腹面较多,细胞内含大量的蛋白质结晶(24%~26%),脂肪(35%~39%)和少

量的糖类( 3.5%~4.0%),未成熟的种子含有一定量的烟碱,成熟时则消失。

3.胚烟草大多数胚是直生,胚根呈圆柱形,尖端略微细削,两片子叶相对帖合,着生在胚轴上,两片子叶之间无明显的胚芽分化,仅有一狭长的平面,这就是胚芽的生长点,子叶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油滴及蛋白质结晶,与胚乳细胞的结构相同。

第二节烟草的生长发育

一.种子播种前的变化

烟草种子成熟以后,大多有一定的休眠期。在生产上一般是用上年的种子,若上年的种子不足,是否可以用前两年的种子,要看种子的保存情况如何,因此种子的保存条件是应注意的问题。

影响种子活力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状况。在种子贮藏时,不易有较高的湿度,一般生产用的风干种子,含水量为7%~8%,湿度增加,在-5 °C的条件下易受到伤害,在10 °C以上则呼吸作用加强,增加有机物质的消耗,不耐

久藏,易发生霉变。至于种子贮藏较久而降低发芽率的原因,一般认为是酶的活性遭到破坏和营养物质的消耗,毒性物质积累过多,胚内蛋白质凝固沉淀,胚细胞核的逐渐变性等原因所形成。关于贮藏过久,营养物质的消耗,据山西农业大学对烤烟品种大金元进行观察,贮藏24年与 1 9年、1 7年、1 6年的种子比较,前者比后者分别减少重量为13.78%,22.32%,39.11%。烟草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重量逐渐减轻,是发芽率降低原因之一。

二.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的萌发过程

1.物理吸水阶段种子萌发开始的12 小时,主要是种子吸收水分的物理过程,这一阶

段吸收水分,约达到种子干重的30%左右。这时种子就膨胀,水分暂时停止进入种子。

2.营养物质转化的生化阶段吸水停止以后,主要是种子内部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酶活动加剧,种子内很大一部分复杂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较简单的被胚所吸收的营养物质。根据现有材料表明,这一阶段对光的反应比较敏感,所以有人称这一阶段为感光阶段。

3.生理活动的生长阶段当易被吸收的营养物质积累到足够数量时,便进入生理活动阶

段,胚开始萌动生长,水分又开始剧烈地进入种子内。这时代谢作用旺盛,当吸水量达种子干重的70%左右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而显露出来。当胚根长度约与种子相等时,种子的萌动过程即告完成。其后进入幼芽生长阶段。

(二)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1.水分

2.温度

3.氧气

4.光照

5.药剂处理

6.机械处理

三.幼苗的生长

烟草种子在适宜的温湿度和充足的氧气条件下,种子吸水达自身干重的70% 左右,开始

萌动,首先是胚根由珠孔突破而伸出,一般称为“露嘴” 。

子叶是椭圆形,结构颇为简单,叶脉不明显,海绵组织与栅栏组织的分化也不明显。子叶也可进行光合作用。若子叶受伤,则真叶出生和生长速度明显变慢,随着真叶陆续出现和生长,子叶的功能逐渐衰弱,到第四、五片真叶出现时,子叶就自然脱落。

子叶出现后4~5 天,出现第一片真叶。这时根系生长颇为迅速,而地上部分生长较为缓慢。这时已有第一级侧根出现,再过3~5 天,第二片真叶就出现,这时两片子叶与两片真叶形成十字形对称,称为“小十字期” 。以后每隔3~5 天就出现一片真叶,但生长量很小,茎则几乎不生长,到第三片真叶出现时已有二级侧根出现,根系生长占优势,所以十字期以后,称之为烟苗的“生根期” 。到第七片真叶出现时,主根长度已达到15 厘米以上,而且明显加粗,侧根数达30 条以上,须根也较多,根系已基本形成。到7~10 片真叶时,已具备健壮而完整的根系。

四.大田期的生长

(一)根的生长烟草移入大田后,首先在较粗的侧根或主根上发生新根,为大田生长奠定基础。当移栽苗的新叶呈嫩绿色,而全部幼苗叶片舒展时,表明新根的发生已经开始,以后根系生长迅速,而地上部分生长相对缓慢,所形成的根系主要分布在较浅的土层里,以保证烟株对水分的需要。移栽后

30~50 天,根系生长最快,以后较慢,打顶又可促进根系进一步生长,到叶片收获盛期以后,根的功能就逐渐衰退。

(二)茎的生长及腋芽的发生

1.茎的生长在通常情况下幼苗在苗床期,尚看不出明显的茎,移栽以后茎的生长慢慢显示出来。

烟草在大田期茎的生长,包括延长和加粗两个方面。移栽以后35 天,即单株14~15 片叶以前,茎的生长主要靠茎端生长点细胞不断分裂分化而进行,移栽35 天以后,主要靠茎细胞体积的扩大而生长。加粗是茎内形成层细胞活动的结果。

2.腋芽的生长烟草每个叶腋都有腋芽,所有的腋芽都能萌发而形成分枝。在开花前,

每个叶腋只有一个芽,称为腋芽或正芽。开花时,腋芽就逐渐萌发,同时腋芽靠近叶片的一面产生1~2 个新芽,称为副芽,副芽发生数目一般为2~3 个。从解剖学上观察,副芽是发生在腋芽和叶腋基部之间的一个侧芽,维管束直接与主茎的维管束相连。若从生长点来看,副芽总是在腋芽外侧的叶腋基部略上的部位(见图2-11)。

(三)叶片的生长

移栽后6—7 天,新叶开始产生,以后1— 2 周每2— 4 天产生 1 片叶;接下来的 3 周,每2 天产生1 片叶;现蕾前约10 天,每天可产生1 片叶。河南农业大学的研究证明,NC89 品种一个季节可产生33—35片叶,现蕾前约有9—11片叶枯死脱落,打顶时去掉1—2 片有效叶向花序的过度叶(俗称“花叶” ),可收叶片达20 片左右。

烤烟上、中、下三个部位叶片扩展过程均呈“S”型生长规律。本书把叶片的发育过程分

为细胞分裂期,细胞伸长期和腔隙扩展期,叶面积的扩展过程与叶片的发育规律是一致的。据河南农业

大学对烤烟叶片单叶面积扩展过程的测定结果,叶片自产生至10~13 天,叶面积

扩展是以细胞分裂为主的,叶长大约在20~25cm,叶宽大约在8~10cm,单叶面积达110~150cm2。接下来进入叶面积的快速扩展期,叶面积扩展速度达高峰时,每天可达120~150cm2,之后9~12

天每天的叶面积扩展速度为45~60cm2。此时大约在叶片产生的24~26天,叶面积达最大叶面

积的75-80%。以后进入腔隙扩展阶段,实现最后的20%~25%的叶面积扩展。达到最大叶面

积的90%~92%,正是各部位叶片采收的前10 天。说明在叶片的成熟过程中伴随有腔隙扩展

过程使叶片组织疏展。叶片从发生到成熟,上部叶需要75~85 天,叶龄最长;中部叶需要65~75 天;下部叶需要55~65 天,叶龄最短。

叶面积系数在移栽后35 天以前变化不大,约0.5 左右;35~60 天为旺长期,叶面积系数最多每天可增加0.08,现蕾时达到 2.4 左右;至圆顶期叶面积系数达到 2.8—3.2为适宜。叶面

积系数增长不受现蕾打顶的影响。

就一片叶生长的过程来看,从生长点出现突起开始,经过14~16 天,幼叶即可显现。一

片叶的生长,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细胞分裂生长期,即从幼叶出现到定型叶长的20%~40% 为止。第二,细胞伸长生长期,从定型叶长度的20%~40%到70%~80% ,叶面积的增大,以细胞伸长为主,伴随细胞分裂。第三,细胞腔隙扩展期,从定型叶长度的70%~80%到叶片定长为止。从每片叶的生长速度来看,中期生长快于初期和后期,长度增加快于宽度,夜间增长大于白天,叶的中部和基部增长大于尖部。

(一)花及花序的分化与形成

烟株达到团棵后,烟棵从营养生长移向生殖生长,首先是茎的生长点分化的转变。在营养生长阶段,茎的生长点不断分化出新叶,结果使主茎伸长,叶片增多。当转入生殖生长时,茎的生长点则分化出生殖器官。其次是分枝方式的转变,处在营养生长时期茎的分枝为单轴分枝,当植株发育到生殖生长时,其分枝为合轴分枝。茎顶端分化为顶花,顶花下方的腋芽则发展成为分枝。

(二)花的特征烟草的花序是有限聚伞花序,就普通烟草来说,在营养生长期,主茎是由顶芽发展延伸而成,在主茎与叶之间有腋芽,在腋芽外侧与叶之间产生副芽,副芽与叶之间还可再产生第二副芽,副芽和叶排在一个平面上。但转入生殖生长阶段时,顶芽发育成为一朵花,而腋芽和副芽则转变成花枝,腋芽变成了以 2 为中心的一组,副芽则变为2' 为中心的一组,同时两个或三个花枝与第一朵花分布在一个平面内,并形成三角形向各个方向发展。具体表现是,

主茎顶端先开第一朵花,在第一朵花附近出现2~3 个花枝。由腋芽变成花枝速度较快,其顶部开出第二朵花。副芽变成花枝的速度较慢,其顶端形成第三朵花。以后花枝又按上述规律,即顶芽形成花,腋芽和副芽形成2~3 个花枝,花枝顶端又分化成花。如此反复进行,花愈开愈多,花序越来越复杂,同时主茎顶端也越来越开展,形成一个圆锥形的花丛(图2-13)。

六.根、茎、叶生长的相关性

烟草根、茎、叶在整个生育期的生长状况虽然各不相同,但又有密切的关系。据研究,根深与根宽、茎高与茎围、叶片数与叶面积、茎重与叶重之间都有一定相关性。

(一)根系深度与宽度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的观察,移栽初期根系水平方向的增长速度大于垂直方向,以后则垂直方向的速度渐渐大于水平方向的速度。

(二)茎高与茎围烟草茎围的增长速度与株高相比小得多,但其增长的相对速度,在还苗以后的初期比较快,迅速生长期也比较早。当茎的延长生长尚慢时,加粗生长进行较快,而当延长加快时,加粗生长反而又变慢。

(三)叶数与叶面积团棵以后叶数与叶面积都比团棵以前增长快,但就增长的倍数来说,叶面积大

于叶数。这是因为团棵以后,不但叶数迅速增加,而且单叶面积比以前大的多。

(四)地上部与地下部根系发达,则茎叶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叶片较大。

第三节环境条件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环境条件对烟苗生长的影响

影响烟草生长的环境因素很多,主要是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及矿质营养。

(一)温度

烟苗正常生长要求适宜的苗床温度。在平均温度25~28 C、光线弱、湿度大的条件下,生

长极为迅速,往往造成徒长。徒长的烟苗节间细长,组织疏松,抗逆力差,移栽后还苗慢,但烟苗的素质良好,发根快,移栽成活率高。若温度低于10C则生长迟滞。

(二)光照烟苗出土后,开始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以供自身的需要。如果光照不足,则引起幼苗组织柔嫩,形成高脚苗,根系生长也受到抑制。反之强烈的直射光,紫外线较多,甚至造成“日灼”伤害。云南省许多地方,在苗床前期覆盖松枝或搭棚进行遮荫,其原因就在于此。

(三)水分烟草从出苗到十字期,根系弱小,即使短期的干旱,也会给幼苗带来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苗床应保持湿润状态。从两片真叶到五片真叶,地上部分生长缓慢,为了促进根系发育,应适当控制水分,为后期地上部分的旺盛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五片真叶到成苗,在幼苗根系基本形成和逐渐壮大的基础上,叶和茎开始旺盛生长,幼苗的新陈代谢增强,蒸腾量增大,需水量增多,必须及时供给水分。但若水分供应过多,将引起幼苗徒长,造成苗嫩苗弱。相反,适当的短期干旱,便于促进根系的发育。

(四)矿质营养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的实验,春烟从出苗到2~3片真叶,单株干重仅为 4.3 毫克,对肥料的吸收量很少。到7~8 片真叶时,单株干重迅速增加,比以前增长近100 倍,对三要素的吸收也迅速上升。在此期间,吸收氮素占苗期的29.84%,磷酸占苗期24.96% ,氧化

钾占苗期的20.91%。8~10片真叶已属成苗,单株干重又比前期增长2~3 倍,苗期需肥量以此期为最大,不到半个月时间,氮、磷、钾的吸收量即占苗期的68.37%、72.76%和76.7%。由此可见,烟草幼苗在十字期以前需肥量很少,十字期以后则逐渐上升,而以移栽前半个月需肥量为最大。

.环境条件对大田期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环境条件与大田期烟草生长发育的关系牵涉的方面较多,现仅就气候和土壤等自然因素加以讨论,有关灌水及施肥问题,因内容较多将各专列一章进行介绍。

(一)光照

1.光照强度烟草是喜光作物,只有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才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如果光照不足,表现在叶片形态上是细胞分裂慢,倾向于细胞延长和细胞间隙加大,特别是机械组织发育很差,植株生长纤弱,速度缓慢,干物质积累也相应减慢,致使叶片大而薄,内在品质差。

另一方面,在强烈日光照射下的烟叶,表现在叶片形态上有较多的栅栏组织细胞,且较大而长,同时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细胞壁均加厚,机械组织发达,主脉突出,叶肉变厚,常称为“粗筋暴叶” 。另外,叶片烟碱含量过高,影响品质。

2.日照时数根据南方的材料,在一般生产情况下,烟草在大田的生长期间日照最好达到

500~700 小时,日照百分率达到40% 以上,收烤期间日照最好达到280~300 小时,日照百

分率达到30%以上,才能生产出优质烟叶。大田日照时数在200小时以下,日照百分率在25% 以下,采收期间日照时数在100 以下,日照百分率在20%以下,烟叶的品质较差。日照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叶内有机物质的积累,在热量不足的地区,用延长日照时间弥补是可行的。

3.日照长短光照对烟草生长的影响不仅在于强度和波长,还在于光照时间的长短。左天觉认为,

烟草是日中性作物。

(二)温度

1.烟草大田生育期的适宜温度左天觉认为,移栽初期(1~4 周)的低温会影响根系的

延伸;在接下来的关键四周(5~8周)里,对烤烟来讲,最低气温为18~22 C,最高气温为

28~32 C。对所有的烟草类型来讲,低于13C的气温是不理想的,尤其是在湿度较大的天气;

当平均气温在27C左右并有充足的阳光时,烟草在移栽后80~90天就可达到成熟;在气温较

低时,则需要120天。烟草在大田生长期最适温度为22~28C,最低10~13C,最高温度35C,

高于35C时,生长虽不会完全停止,但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在高温条件下烟碱含量也会增高,而影响品质。在日平均温度低于17C时,植株的生长也显著受阻,降低对病害的抵抗能

力。在温度降低到2~3C时,会使植株死亡。因此,在烟草移栽时,10cm地温必须达到10C

以上,并有稳步上升的趋势

2.烟草大田生育期的积温烟草为了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需要一定的积温。积温有物

理积温(生育期间昼夜平均温度的总和)、活动积温(烟草生育期间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总和)和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生物学下线温差即有效温度的总和)。关于积温问题,在整个大

田期,H、N沃罗达尔斯基提出:烟草整个生育期昼夜平均温度的总和为2200~2800C。美国

主要烟区整个大田区昼夜平均温度总和是2495~3180 C。贵州烟科所报道,烟草苗床期大于

10 C的活动积温为950~1100 C,有效积温为350~450C,从移栽到成熟大于10C的活动积温

为2200~2600 C。

3.昼夜温差烟草的经济器官是叶片,它既是有机物质的制造器官,也是贮藏器官,所

以就叶片的生长发育来说,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加强同化物质向根、茎等器官运输,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利。

(三)土壤

1.土壤质地就是土壤的砂粘程度,一般以表土疏松的轻壤而心土又略较紧实的土壤较为适宜。这样的土壤既有保水保肥能力又有一定的排水通气性能,适宜于烟草的生长发育,利于烟草的前、中期生长而后期又能够适时落黄,产量和品质均好。质地粘重,排水、通气性差,地温不宜上升,养分供应迟缓,烟株前、中期生长缓慢,成熟较为迟。反之,砂性土壤抗涝而不抗旱,保水保肥能力差,烟草在前、中期尚能正常生长,后期易出现脱肥现象,产量低,叶片薄而色淡,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高低,对烟草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左天觉认为烤烟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适中的土壤,白肋烟要求肥沃的土壤,香料烟则要求贫瘠的土壤且氮素含量水平较低。在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水平过高的土壤上种植烤烟,所生产的烟叶主脉粗、叶片肥厚,烟碱和蛋白质等含氮物质增高,色泽较差,品质不良。反之,土壤肥力过低,由于营养缺乏,烟株生长势弱,植株矮小,叶小而薄,产量和品质均差。

3.土壤酸碱度土壤pH 植在5.5~5.8 时都可顺利生长,但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弱酸至中性,即5.5~7.0。根际pH 值主要通过影响根系生长和土壤中的养分状态、数量,及其有效性两个方面制约烟草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国外烤烟土壤一般是弱酸性,pH 过高时,将影响烟草对磷、铁、锰的吸收,而呈缺素症状,pH 过低时使土壤呈强酸性也不利于烟草的生长。我国烤烟区的土壤,由于灌溉和施肥等问题,近年来土壤pH 值偏高,只有云南、贵州的大部分土壤和黄淮烟区的少数土壤,pH 值低于7,北方烟区pH 值在8.0 以上的尚不在少数。

(四)地势

地势的高低对烤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有密切的关系,这主要是地势对土壤的空气、水分、温度、养分含量和气候条件产生影响。在山麓和丘陵地区,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而且土壤速效氮含量一般较低,含钾量较高,有利于烟草的生长。

(五)降雨量烟草大田生长期间降雨量的多少与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到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左天觉

指出,当一块烟田淹水 4 小时时,这块烟田就会受到伤害;如果淹水48 小时,产量就会下降15%。如果雨量分布均匀,温度和其它条件又比较合适,烟叶生长良好,叶片组织疏松,氮化物含量较低,叶脉较细,调制后色泽金黄,橘黄。不同类型的烟草要求降雨量差别较大,在生产

香料烟的地方,大田生长期间降水量少于200mm,所产烟叶浓郁芳香,因而称为香料烟。烤

烟的需水量较大,在充足的雨量条件下,形成的烟叶组织疏松,叶脉较细,这些特征对品质的提高是有利的。

(六)风、霜、雹

栽培烟草的目的是要得到完整无损的叶片。由于烟草植株高大,叶片大而柔嫩, 5 级以上

大风对烟草危害很大,尤其是接近成熟的烟叶,受了风灾,叶片互相摩擦,发生伤斑,其产量和品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初呈现浓绿色后又转为红褐色,直到最后干枯脱落。一般植株上部叶片受害较为严重,受害的叶片,一般称之为“风摩” 。有些地区,在生长期间的干热风,风力虽然不大,但空气干燥,影响烟叶生长。

冰雹对烟叶的危害性很大,一经发生,使烟叶出现大量残伤破损,降低等级。严重时,叶片严重脱落,只能留杈烟,以减少损失。

霜冻也是应当注意的问题,烟草不仅幼苗怕霜冻,成熟的叶片受到霜冻也严重影响品质。受霜冻的烟叶从叶尖开始,初呈现水渍状,以后变为褐色,品质明显下降。烟草应适时移栽,尤其是北方烟区的夏烟,尽可能在早霜到来前采收烘烤结束。

烟草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a)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参照YC/T 142进行描述 1)播种期 种子播种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为“YYYYMMDD” 2)成苗期 烟苗达到能够移栽时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为“YYYYMMDD”。 3)苗龄 播种至烟苗成苗的天数。单位为d。 4)移栽期 烟苗进行大田移栽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为“YYYYMMDD”。 5)现蕾期 观察群体50%植株现蕾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为“YYYYMMDD”。 6)中心花开放期 观察群体50%植株中心花开放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为“YYYYMMDD”。 7)移栽至现蕾天数 移栽期至现蕾期的天数。单位为d。 8)移栽至中心花开放天数 移栽期至中心花开放期的天数。单位为d。 9)蒴果成熟期 观察群体50%植株蒴果成熟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为“YYYYMMDD”。 10)全生育期 播种期至蒴果成熟期的总天数。单位为d。 11)株型 现蕾期植株生长形态(见图1)。 1 橄榄形 2 筒形 3 塔形 1 2 3 图1 株型 12)株高

自垄背或地表至第一青果柄基部的高度。单位为cm 。 13) 茎围 株高1/3处茎的周长。单位为cm 。 14) 节距 株高1/3处测量上下各5个叶位(共10个节距)的平均长度。单位为cm 。 15) 叶数 植株基部至中心花以下第五花枝处着生叶片数。单位为片。 16) 叶长 植株中部最大叶,自茎叶连接处至叶尖的直线长度(见图2)。单位为cm 。 图2 叶长、叶宽及叶柄 17) 叶宽 植株中部最大叶,与主脉垂直的叶面最宽处的长度(见图2)。单位为cm 。 18) 叶柄 叶柄与茎连接处至叶基部的长度(见图2)。单位为cm 。 19) 叶形 根据叶片的长宽比例(或称叶形指数),以及叶片最宽处的位置确定(见图3)。 1 宽椭圆 2 椭圆 3 长椭圆 4 宽卵圆 5 卵圆 6 长卵圆 7 心脏形 8 披针形 叶长 叶长

烟草幼苗生物学特性

1.烟草幼苗生物学特性 1.1幼苗的生长 种子烟草种子在适宜的温湿度和充足的氧气条件下,种子吸水达自身干重的70%左右,开始萌动,首先是胚根由珠孔突破而伸出,一般称为“露嘴”。 子叶子叶是椭圆形,结构颇为简单,叶脉不明显,海绵组织与栅栏组织的分化也不明显。子叶也可进行光合作用。若子叶受伤,则真叶出生和生长速度明显变慢,随着真叶陆续出现和生长,子叶的功能逐渐衰弱,到第四、五片真叶出现时,子叶就自然脱落。 真叶子叶出现后4~5天,出现第一片真叶。这时根系生长颇为迅速,而地上部分生长较为缓慢。这时已有第一级侧根出现,再过3~5天,第二片真叶就出现,这时两片子叶与两片真叶形成十字形对称,称为“小十字期”。以后每隔3~5天就出现一片真叶,但生长量很小,茎则几乎不生长,到第三片真叶出现时已有二级侧根出现,根系生长占优势,所以十字期以后,称之为烟苗的“生根期”。到第七片真叶出现时,主根长度已达到15厘米以上,而且明显加粗,侧根数达30条以上,须根也较多,根系已基本形成。到7~10片真叶时,已具备健壮而完整的根系。 1.2幼苗生长的环境因素 1.2.1温度 烟苗正常生长要求适宜的苗床温度,当平均温度在25~28℃时,生长较为迅速,但这样的温度在光线弱、湿度大的条件下,往往造成徒长。徒长的烟苗节间细长,组织疏松,抗逆力差,因而移栽后还苗期长,成活率低。而在20~25℃条件下,湿度和光照适宜,则烟苗生长缓慢,但烟苗的素质良好,发根力强,移栽后成活率高。温度低于10℃,则生长迟滞。 苗床温度与成苗时间有密切的关系。据贵州、山东、安徽3个烟区试验统计,如果苗床以10℃作为幼苗生长的低限,那么苗期所需要的有效积温在397~627℃,变化幅度比较大。当苗床温度在14.5~23.6℃的范围内,日平均温度每增加1℃苗龄缩短2天左右。 地下温度对幼苗的生长影响也很大,过去有人做过地下部和地上部几种不同温度的试验,结果以地上部15~20℃,地下部20~33℃的组合,烟苗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为最多,积累的淀粉较多,根系的活动能力也最强,可见提高地温是培

烟草栽培学复习

名词解释生物产量:烟草在整个生长季节中所积累的干物质重量。 经济产量: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收获可用干物质的重量,对烟草来说就是烟叶的产量。 烟叶品质:消费者对烟叶燃吸过程中所产生的香气、劲头、吃味、刺激性等几个主要因素的综合感受和吸烟安全性的综合评价。 成熟度:烟叶在田间发育过程中形成质量水平的反映。 身分:烟叶的组织构造密度,即叶肉细胞的大小及其排列的疏密程度。 物理特性:叶片的厚度、叶面密度、单叶重、平衡水含量、填充值、含梗率等。评吸:通过烟叶燃吸后的烟气在经过人的口腔、鼻腔和喉部等感官时所产生的感觉评定烟叶质量的方法。 劲头:烟气中的烟碱对人体器官作用时,能够引起兴奋反应的程度。 刺激性:口腔、鼻腔和喉部对烟气产生的刺激感强烈冲击的接受程度。 香气:烟叶燃烧后进入烟气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令人愉快的特殊芳香。 吃味:烟气反映在口腔内包括酸、甜、苦等味道感觉的总称,是烟气被口腔反映的味感。 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包括因地种植、轮作倒茬、间作套种、混作和复种等内容。 轮作:在同一块土地上于一定年限内有计划、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类型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种:在前一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预留的行间或带间套种其他作物的种植方式。壮苗:生长发育良好,新陈代谢正常,有机物质合成积累较多,内含物丰富,碳氮比协调,抗逆性强,移栽成活率高的烟苗。 格盘育苗:使用由若干苗穴组成的育苗盘培育作物秧苗的方法。 漂浮育苗:在温室或塑料薄膜覆盖条件下,利用成型的膨化聚苯乙烯格盘为载体,装填上人工配置的培养基质,将格盘漂浮于含有完全矿质营养的苗池中,完成烟草种子的萌发、生长和成苗过程。 烟草需水量:每生产单位重量干物质由烟株蒸腾所消耗水分的数量。水分利用效率:烟株消耗单位重量水分所生产的同化物的量。 圆顶:烟株打顶10-15d后,上部叶完全展开,与中部叶大小接近,烟株呈筒形的时

第2章 烟草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章烟草生物学基础 烟草属于茄科烟草属,该属有64个种。大都是草本,少数是乔木或者灌木,有一年生的,也有多年生的。 烟草种中,大多数是野生的,只有红花烟草和黄花烟草等有经济价值的种进行了人工栽培。 红花烟草黄花烟草 我国的烤烟、晒烟和晾烟,绝大多数属于普通烟草,即红花烟草种或黄花烟草种。茄科,烟草属,红花烟草种 第一节烟草的植物学特征特性 烟草是多年生植物。 一、根 (一)根的形态 1.根的分布 圆锥根系,主根、侧根、不定根 主根:种子萌发后,胚根直接形成。主根不明显。 侧根:主根产生的各级大小分支。 不定根:由植株茎(地下茎)上发出的根都叫不定根。培土后茎秆上长出不定根,起到充分吸收表土营养的作用。

烤烟根系图 戴冕认为:实际上主要的吸收根系多在茎基周围15-20cm范围内。 2.烟草根系的初生构造 根尖:根冠、生长点、伸长区、根毛区 根冠:根尖顶端,由薄壁细胞组成。 生长点:根冠内方,可分化出根的初生结构。 伸长区:分裂、伸长。 根毛区:初生结构分化完成的部分,吸收面积大,吸收能力强。

根尖结构图 初生结构:表皮、皮层、中柱 表皮:吸收,保护作用。 皮层:疏导途径,贮藏营养物质。 中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薄壁组织 根的初生结构 3.烟草根的次生构造 在根毛区上方,由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分化而成。 维管形成层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

木栓形成层向内产生栓内层,向外产生木栓层,形成根的周皮。 (二)根的发生 胚根突破种皮向地弯曲并垂直向下生长,形成主根。 主根内初生木质部外侧的中柱鞘细胞分化产生侧根。 不定根在茎基部的次生木质部的外侧产生。 侧根的发生 烟苗移栽后,主根被切断,侧根大量发生,活力很强。烟草根系的活力,前期比后期强。根的生长量,中后期比前期强。前中期根宽大于根深,后期根深大于根宽。 (三)根的生理机能 1.吸收机能 主要依靠根尖的根毛区完成。根毛的寿命很短,几天或几周,故栽培上要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饼肥和腐植酸可有效增强侧根的轴向液压输导力,并影响侧根的发生。 2.合成作用 根系可以合成烟碱、氨基酸、酰胺、激素等物质。烟叶中的烟碱99.5%以上是在根系,特别是根尖部分合成的。因此促根发育对提高烟叶中烟碱含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茎 (一)顶芽的形态、构造和茎的形成 顶芽:由叶原基、幼叶、生长点构成。

烟草栽培学

烟草栽培学 第一章概述 1烟叶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1)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2) 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3)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4)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2翠壁1号,红花大金元可以提价30%。 3一基四化:烟叶生产实施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信息化;新三化:烟叶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质量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 4烤烟生产的特点:(1)质量是生产的第一目标;(2)生产环节多,技术性强,投入较高;(3)对环境条件敏感;(4)病虫害较多;(5)用途单一,要实行计划生产。 5烟草栽培学:是研究烟草,环境,农艺措施及相关关系的一门科学。第二章烤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起源:美洲中南部 2传播:16世纪末传到中国。先到台湾,然后山东.河南.安徽,最后是西南(1938) 3植物学分类:属于茄科,烟草属,先发现烟草属有66个种,但被人类利用的只有黄花烟草和普通烟草 按制品分类:卷烟,雪茄烟,斗烟,水烟,鼻烟,嚼烟。 按品质特点,生产技术和用途分类:烤烟,晒烟,晾烟,白肋烟,香料烟,黄花烟。 4烤烟的器官建成

(1)根组成:主根,侧根,不定根。功能:吸收水养分,固定支撑地上部,合成烟碱。根分布:0—50cm(80%—90%)宽(直径80cm),实际生产中)—20cm(耕作层) (2)茎构造:节和节间。功能:运输,贮藏,支撑叶片。每个叶腋都有一个主芽,2—3个副芽,打顶使生长更快。 (3)叶单株叶数(少在20—30片,多在70片以上),少叶型质量较好。叶片着生部位:三大部位是下部(脚叶,下二棚,7—8片),中部(6—8片)上部(上二棚,顶叶7—8片);五个小部位是脚叶(3—4片),下二棚(4片左右),腰叶(7—8片),上二棚(4片左右),顶叶。质量顺序:脚叶—顶叶—下二棚—上二棚—腰叶。(4)株型塔型,简型,橄榄型。质量:塔型,简型,橄榄型(5)叶面积系数实际面积/(叶长x叶宽) 5烤烟生育过程 一苗床期(60—90天不等) (1)出苗期(播种—移栽)出苗:子叶平展,现绿;种子胚根长出前水占种子的70%,要求苗床湿润,萌发的最低温度为7.5—10℃,幼芽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8℃,最低17℃,最高30℃ (2)十字期(出苗—形成十字),第一,二片真叶与两片子叶交叉形成十字。此期烟草很弱,保温保湿。 (3)生根期(第3片真叶—第7片真叶)大十字期(3,4)鼠耳期猫耳期(6,7) (4)成苗期(第7片真叶—成苗移栽)此期积累干物质占全苗期90%

烟草栽培学烟草生物学特性

第二章烟草生物学特性 我国的烤烟、晒烟和晾烟,绝大多数属于普通烟草,只有花色呈黄色的烟草属于黄花种。 还有少数种如异香烟草(N. alatalioketotto )、美花烟草(N. sylverstris spegetcomeS和香花烟草(N. suaveole ns Lehn )等,因其花色美丽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对红花烟草较全面的分类方法是Wilson 和Loomis 提出的以下分类,界:植物界;亚界:有胚植物亚界;门:维管植物门;亚门:羽叶亚门;纲:被子植物纲;亚纲:双子叶亚纲;目:茄目;科:茄科;属:烟草属;种:红花烟草种。 第一节烟草的植物学特征特性 烟草是多年生植物,在120~130 天的大田生育期中,生长成为比种子大3000 万倍的庞大植株,平均每小时增长约为种子的万倍。烟草株高叶大,需水肥很多。因此,根系在烟草一生中就显得更重要。 一.根 (一)根的形态 1.根的分布烟草的根属圆锥根系,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部分组成(见图)。 烟草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种皮后直接生长而成主根,主根产生的各级大小分支都叫侧根,由茎上发生的根都叫不定根。根系的密集范围比分布范围小得多,根系密集深度约在地表以下40cm ,密集宽度在距茎周40cm 范围,打顶以后有根系伸长到40cm 以下或40cm 以外。烟草的发根能力很强,采用培土的方法可使茎秆上长出很多不定根,起到充分吸收表土营养的作用。 2.烟根的初生构造根尖由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和根毛区组成,从横切面看,烤烟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组成。 3.烟根的次生构造主根和侧根在完成了初生生长后,还会进一步进行次生生长,使根的直径增粗,并形成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等次生结构。次生构造是由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分化而成,在根毛区上方开始出现。维管形成层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形成根的次生维管组织;木栓形成层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形成根的周皮。 (二)根的发生烟草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根正对着种孔。在适宜的温、湿度和气体交 换条件下,种子吸收水分开始萌动,胚根突破种皮伸长出来,胚根突出种皮后即向地弯曲并垂直向下生长,就形成了主根。主根入土之后可以不断地形成侧根,侧根起源于中柱鞘,在根毛区的上部开始出现。 不定根是由移栽时埋于土层下方的茎上产生的,数量充足但分布较浅。在幼苗生长的中后期,根系水平生长速度大于垂直生长,7 叶期比 5 叶期根深增长了 1.5倍,水平生长增长了 1.8 倍,9 叶期比 5 叶期根深增长了 1.6 倍,而水平生长增长了 2.6倍。 烟苗移栽到大田后,由于主根被切断,主根停止伸长,侧根大量发生,活力很强。在适 宜条件下,移栽后15~20天,根深可达20~25cm,开花时可达80~100cm,收获时可达150cm。 (三)根的生理机能 1 •吸收机能

《烟草栽培学》教学大纲

《烟草栽培学》教学大纲 (Syllabus of Tobacco Cultivation Science)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烟草栽培学是烟草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烟草栽培学是研究烟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倒茬、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烟草优质、丰产、高效及其可持续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性实验科学。它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和工业企业提供优质原料的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该门课程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验实习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优质烟叶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烟草学科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灵活运用烟草栽培理论进行综合分析,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运用烟草栽培学的知识和技能从事烟草生产与管理、技术研发等创新性工作的素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优质烟叶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相应的形态、生理指标,烟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过程中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等基本理论;掌握各种栽培措施和调控技术的作用原理及其对烟叶产量和品质作用的效应;了解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方向和烟草精准化栽培、信息化栽培的途径。 2、实验技能方面:烟草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课程,实验环节至关重要。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烟草的特征特性及其形成因素;通过预先设计栽培处理和自行设计栽培处理的观察与分析,使学生加深对烟草栽培理论的理解,深入了解烟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不同栽培调控措施对烟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建立评价栽培过程优劣的方法体系。同时要在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的基础上,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提高自身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毕业后参与烟叶生产管理与科学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烟草种植知识点总结

烟草种植知识点总结 烟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烟草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下面将对烟草种植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烟草的生态环境要求 烟草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适宜的生态环境对于烟草的生长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烟草种植地应具备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条件。一般来说,烟草生长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相对湿度为55%-75%。 二、烟草的品种选择 烟草的品种选择直接关系到烟草的产量和品质。常见的烟草品种有雪茄烟、雪芙烟、宽叶烟等。选择合适的烟草品种应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栽培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三、烟草的育苗技术 烟草的育苗是烟草种植的重要一环。育苗技术包括选种、播种、管理和移栽等环节。选种时应选择优质的烟草种子,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例如浸泡、消毒等。在育苗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的控制,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四、烟草的田间管理 烟草田间管理主要包括灌水、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等。在烟草

生长期间,要根据烟草的生长情况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施肥要根据土壤质量和烟草的养分需求进行,注意避免过量施肥。烟草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需要进行科学的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及时清除虫害和病害等。同时,及时除草也是烟草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 五、烟草的收获和加工 烟草一般在生长期结束后进行收获。收获的主要方式有整株收获和叶片分级收获。整株收获适用于烟草品种矮小、叶片质地较薄的情况;而叶片分级收获适用于烟草品种高大、叶片质地较厚的情况。收获后的烟草要进行加工,包括晾晒、发酵、脱水等环节,以提高烟草的质量。 六、烟草的市场销售 烟草的市场销售是烟农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在选择烟草品种时,要注意市场需求,选择烟草市场前景好的品种。此外,还需要关注烟草的质量和价格,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如与烟草公司合作、参加烟草拍卖等。 总结: 烟草种植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对烟草的生态环境要求、品种选择、育苗技术、田间管理、收获和加工以及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了解,可以提高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从而

烟草栽培技术

烟草栽培技术 烟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和文化意义。烟草栽培技术的掌握和应用,直接关系到烟草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一、烟草的品种选择 烟草的品种选择是烟草栽培的第一步,影响着烟草生产的固定成本和市场占有率。一般来说,烟草品种要根据土壤、气候、烟农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同时还要注重烟草的品质和防病抗逆性能。目前国内常栽培的烟草品种有玉溪、云烟、黄鹤楼、红塔山、中华等,每种品种又有多种规格和等级,烟农可根据销售市场的需求进行选择。 二、烟草的育苗管理 育苗阶段是烟草栽培的关键期,管理好育苗,可以保证烟草幼苗生长健壮,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和质量。在育苗前,要给育苗区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处于优质的土壤条件下,用足量的有机肥来促进烟草幼苗的发芽、生长和营养吸收。育苗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烟苗质量的降低。 三、烟草的田间管理 烟草的田间管理是烟草栽培技术中最细致的一部分。在烟草初期生长阶段,要灌溉适量的水,适当进行人工摘心、浇施生长调节剂等操作,提高烟草幼苗生长的质量和产量。中后期,

还要注意施肥、病虫害防治、秸秆管理等方面的细节,确保烟草充分吸收养分,抵御病虫害的侵害。 四、烟草收获和加工 烟草的收获和加工是烟草栽培技术的最后环节,也是决定烟草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在烟草成熟期,要及时进行割田收获,选择荐头秆和成熟度适宜的烟草进行挑选。烤烟阶段要注意方法和技巧,适量控制烤烟温度和湿度,使烟草的成品呈现均匀的口感和香气。 总的来说,烟草栽培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烟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只有在烟农本人的精细耕作下,才能种出数量和质量都具备领先竞争的烟草品种。

烟草栽培学-刘国顺-第七章烟田整地和移栽

第七章烟田整地和移栽 第一节我国主要烟区的土壤特性 一.西南烟区 西南烟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湖南省的西部,是我国第一大烟区,以烤烟生产为主,其中云南省是我国优质烤烟种植面积,产量最大的生产省份。该烟区地形复杂,气候变化较大,立体气候明显。全年无霜期 230~300d以上,年平均温度15℃以上。年降雨量800~1500mm,有不同程度的春旱。 该区烟草资源丰富,烤烟、晾晒烟均可种植。云贵高原红壤、黄壤上所产的烤烟质量优良,总糖与烟碱含量,蛋白质含量适宜,符合优质烟的要求,从内在品质来看,云南玉溪等地产的烤烟,颜色金黄,光泽鲜亮,油分足,弹性好,劲头适中,燃烧性好,香气足,是卷制高档烟不可缺少的原料。 二.华中烟区 该烟区位于淮河与伏牛山以南,福州与梧州以北,包括浙江、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的大部,福建、广东、广西等(区)的北部,河南的南部。主要生产烤烟、香料烟和白肋烟。全年无霜期250~300d,平均温度15℃以上,年降雨量1000mm 左右,年日照1500h以上。 烟区土壤主要为黄褐土、红壤、黄壤、紫色土,烟草一般种植在山区丘陵地上,由于土壤母质风化淋溶剧烈,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含量不高,肥力较低,钙、镁、钾、钠等可溶性盐基被淋溶,土壤富含铁、铝,土壤交换性铝较高,使土壤呈弱酸性至酸性,土壤质地随母岩性质而异,一般都比较粘重,土壤通透性差。 三.黄淮烟区 该区包括河北、山西、山东全部、陕西、河南大部分、江苏及安徽的淮河以北地区,是我国第二大烟区。以烤烟生产为主,兼有少量晒晾烟,该区全年无霜期 160~240d,年平均温度10℃以上,年降雨量400~900mm,雨量集中在7~8月间,常年春秋干旱、夏季雨涝现象,全年日照在2000h以上。地势较平坦,烟草主要栽种在小丘陵,岗地和平原上。 该区的主要土壤,北部以栗钙土,西部黄土丘陵区为褐土,黄绵土和黑垆土,华北平原为潮土,准北为砂姜黑土,河南、山东的低山丘陵为褐土与棕壤,还有小面积的红粘土与紫色土。土壤养分差异较大,除棕壤是弱酸性外,其他土壤微碱性至碱性,富含碳酸钙。其中,棕壤、红粘土所产烟叶品质较好,砂姜黑土所产烟叶品质较差。历史上山东的“青州烟”,河南的“许昌烟”,均以质量好闻名中外。“青州烟”主要种植在胶东和鲁中丘陵,土壤为褐土和棕壤,所产烟叶颜色金黄,光泽鲜亮,香气较好。“许昌烟”主要产在河南中部,京广线以西的黄土丘陵区,土壤为褐土,所产烟叶颜色金黄而略淡,油润丰满,有突出的浓香,吃味优美,劲头适宜。 第二节整地方法 一.平整土地 土地的平整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便于灌溉管理 2.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防止水土流失

烟草栽培学实验报告

烟草栽培学综合实验报告 烟草学院 学号:2011312916

不同烤烟品种烟苗素质比较 摘要:本实验对烤烟K326、云烟85漂浮育苗的烟苗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根系活力测定采用了甲烯蓝吸附法,光合色素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从本试验可以看出,K326烤烟品种的烟苗素质在每个方面都比云烟85品种有优势,云烟85的烟苗总质量、叶片质量和根系质量均小于K326的,云烟85的根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跟的重量、比表面面积,叶片的色素浓度均小于K326的;而云烟85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K326的。 关键词:不同烟苗;甲烯蓝溶液;吸附;分光光度计 前言:植物根系是活跃的吸收器官和合成器官,根的生长情况和活力水平既可作为植物吸水和吸肥的指标,又可作为生长和营养指标[2]。叶绿素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与光合色素及氮素营养密切相关,是科学施肥、育种、光合、衰老及植物病理研究中的重要指标[1]。根系活力测定采用甲烯蓝吸附,它的吸附量可根据吸附前后甲烯蓝浓度的改变算出,甲烯蓝的浓度可用比色法测定[3]。已知1mg甲烯蓝成单分子层时占有的面积为1.1㎡,据此可算出根系的总吸收表面积,从解吸后继续吸附的甲烯蓝量,即可算出根系活跃的吸收面积,可作为根系活力的指标;光合色素的测定,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因溶液的吸收而使光强下降,当液层与光强一定时,溶液的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叶绿素a吸收峰为663nm,叶绿素b吸收峰为646nm,类胡萝卜素吸收峰为470nm,可计算出具体含量。[4] 1、材料与方法 1.1根系活力测定 材料:K326、云烟85烟苗的根系 方法:甲烯蓝吸附法 1.2叶绿素含量测定 材料:K326、云烟85烟苗的烟叶 方法:分光光的法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烤烟品种生育期记载 生育期记载表 品种苗龄(d)剪叶次数 云85 65 4 K326 65 4 2.2 不同烤烟品种生物性状比较 不同品种生物性状比较 品种根重(g) 云85 3.426 K326 4.210 2.3 不同烤烟品种根系活力比较

烟草育种复习提纲

烟草育种选修复习提纲 烟草育种学绪论 一、烟草育种学的任务和意义 1、烟草育种学概念烟草育种学是研究和繁育烟草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烟草育种学的性质烟草育种学是烟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与作用是使学生掌握烟草品种改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种子生产和推广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的专业能力。是烟草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3、烟草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烟草性状的遗传规律、运用各种技术创造优良新品种、繁育良种 二、优良品种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 (一)品种的概念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创造的某种作物的一种群体,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定遗传性,主要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的相对一致性,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的栽培条件下,其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方面符合生产的需要。 (二)优良品种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品质 2增加效益 3.增强抗逆性 三、建国以来我国烟草育种工作的主要成就及发展趋势 (一)主要成就 1.品种资源工作 2.合理利用地方品种。 3.引进品种的合理利用 4.新品种选育 5.育种新技术的应用 6、建立了一支较强的烟草育种及配套技术研究队伍 (三)我国烟草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1 缺乏育种策略问题研究 2育种目标摆动较大 3 遗传资源贫乏,育种亲本过度集中,遗传基础狭窄 4 遗传育种理论基础薄弱,缺乏有力的基础研究 5 育种手段、检测手段落后。 6 品种产权缺少保护,影响育种工作者的积极性。 7 主栽品种依赖国外引进,可供选用的品种单一。 (四)现代作物育种的特点及发展动向 1.育种目标要求提高 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与创新等一系列工作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加强 3.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和仪器, 4.开拓育种新途径 (五)烟草面临的新任务暨育种目标。 1 提高烟叶质量,突出提高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 2 增加抗病性,由抗一种转向兼抗两种以上主要病害的多抗性。 3 兼顾丰产性、适应性,能够适产稳产。 4 注重安全性,疗效性,多类型。 5 选育优质、多抗、丰产的优化品种。 (六)面向21世纪发展对策 1、加强理论研究,改进育种方法 2、重视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3、加强以优质、抗病为主要目标的新品种选育工作 4、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烟草品种 5、认真作好良种繁育工作 6、多学科综合研究、协作育种

烟草育种学

1.品种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创造的某种作物的 一种群,它具有相稳定的特定遗传性,主要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在一定的地区和栽培条件下,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其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符合生产的需要。(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2.品种搭配:是指在一个县或是地区范围内,除了确定1—2个主栽品种或者当家 品种外,还应搭配1—2其他品种,同时要不断试验选拔后备品种。 3.品种布局:主要指在一个较大范围内配置不同的优良品种,这种配置根据不同 的生态条件实行分型栽培。 4.测交:用纯合隐性个体与被测个体杂交,用来测定其基因型。 杂交。 5.回交:用亲本之一与F 1 6.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为轮回亲本。(又称受体亲本) 7.非轮回亲本:只在第一次杂交时应用,在回交时未使用的亲本称为非轮回亲本。 (又称供体亲本)。 8.核不育型:一种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多属自然发生的 变异。 9.质核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作控制的不育类型,又叫胞质不育型。 10.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性变异的性状。 11.数量性状:表现连续性变异的性状。 12.遗传率:性状的变异当中受遗传因素控制的程度。度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占表现 型变异相对比率的重要遗传参数。(广义:总的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13.核心种质:是指从现有保存的种质资源材料中选取一部分材料,使之代表所有 材料的遗传范围,并最大限度地包含一个作物及其近缘中的遗传多样性。也叫核心收集品。 14.种质资源:在遗传育种领域中,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称为种 质资源。 15.引种:广义的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 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从生产的角度来讲,引种系指从外地引进作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推广种植。 16.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的和直接为生物所同化的因素:如气 候、土壤、生物等。 17.生态环境:是指作物生存空间周围的一切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 18.单株选择法:从品种群体中(大田生产的品种或原始材料以及一些试验的品系 和品种群体)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优良个体,分别脱粒、保存,翌年各种一区(行),根据小区植株的表现来鉴定上年当选个体的优劣,淘汰表现不良的小区,选择比对照品种(或原品种)优良的小区,而后再进行1~2年的比较鉴定,从中选育新品种或繁殖种子的方法,即为单株选择法 19.杂交育种:用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为亲本,通过有性杂交,使符合育种目标的性 状在杂交后代中组合在一起,经过对杂交后代的选择和培育,创造新品种的方法,包括品种间杂交和远缘杂交两大类。 20.杂种优势: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F1)在生长优势、抗 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烟草种植技术概

烟草种植技术 烟草栽培技术一、烟草生长的环境条件 1、温度:烟草是一种喜温作物,地上部在8—38C范围内,均能生长,生长发育的适温是25—28C,在零下2—3C时,烟株就会死亡。地下部在7—43C 之间都能生长,但最适宜的温度是31C。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是24—29C,最低温度为7.5 —10C,最高温度为35C。温度低于7.5 C,种子发芽过程停止。高于30C,发芽过程缓慢。超过 35C,则会使已经萌动的种子逐渐丧失生命力。烟草移栽期一般应在晚霜过后,气温不低于10C,叶片成熟期较理想的日均温 是24C左右,持续30天,可生产优质烟叶。 2、水分:一般是生长前期需水,中期最多,后期又少。苗床期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移栽前10—15 天停止供水,进行炼苗。移栽到还苗期,叶面蒸腾量小,平均每天耗水量 3.5 —6.4毫M还苗到团棵期,平 均每天耗水量6.6 —7.9毫M 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低于40% 则生长受阻,高于80%,根系生长较差,对后期生育不利。团棵至现蕾期,平均每天耗水量7.1 —8.5毫M, 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为宜,此期如缺水,生长受阻,若长期干旱,会出现早花或早烘。现蕾至成熟期,平均每天耗水量5.5 —6.1毫M 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此期水分应稍少些,可提高烟叶品质。如土壤水分过多,易造成延迟成熟和品质下降。 3、日照:烟草一直需要足够的光照,但大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烤烟在生育期要求日光充足而不十分强烈,每天光照时间以8—10小时为宜,尤其在成熟期,日光充足是产生优质烟叶的必要条件。富于短波分量光照和煦的昙天,有利于提高烟叶品质。 4、土壤:烟草虽然可以在多种类型土壤上生长,但对生长优质烟来说,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以红土为优,其次是红黄土、沙土和两合土,而潮垆土(黑土)最差。

烟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人体的影响研究

烟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人体的影响研究 烟草,一种生长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重要农作物,既具有商品价值, 又具有生物学研究价值。烟草含有致癌物质和毒性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文将就烟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展开研究。 一、烟草的生物学特性 烟草属茄科,学名为Nicotiana tabacum,是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特征是株高2~3m,叶片大而肥厚,花较大,柿果圆筒形。烟草的生长需要土壤肥沃、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和适量水分等条件,而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也会出现烟草的变异。 烟草主要是因为其中所含有的尼古丁成分,具有较为重要的医学和生物学意义。尼古丁是烟草中的含量最高的一种生物碱,具有很强的药理作用。它既可以作为一种药物,用于治疗某些疾病,也可以成为一种毒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烟草对人体的影响 1. 烟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烟草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首先,烟草中的毒素 可以引发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其次,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可以导致肺癌的发生,而且吸烟对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影响也很大。 2. 烟草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烟草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可以刺激消化道,引起口干、胃痛、腹泻 等不适症状。烟草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还可以抑制胃蠕动,导致消化道的功能下降,影响人体消化功能。 3. 烟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化学物质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们可以提高 心脏患病的风险,增加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病率,同时还可以导致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等疾病。 4. 烟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烟草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烟草中的尼 古丁会刺激脑部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导致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症状。其次,长期吸烟还会降低神经元的数量,对人体的认知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 5. 烟草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烟草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对生殖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长期吸烟会对男性 精子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导致不育或者生育能力下降。其次,女性吸烟对孕妇和胎儿健康有很大影响,可能导致妊娠高血压、胎儿生长迟缓等问题。 三、总结 烟草是一种有着重要研究价值的植物,它含有的尼古丁和其他化学成分对人体 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吸烟不仅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周围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对吸烟危害的认识,积极宣传戒烟和健康生活方式。

烟草分子生物学研究

烟草分子生物学研究 烟草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然而,烟草的种植以及吸烟行为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也给全球环境和人类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对于烟 草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开发新的烟草品种,更重要的是探讨其分 子生物学机制,以期找到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的方法。 下面,我们将对烟草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进行探讨,并按类划 分章节进行阐述。 1. 烟草基因组和基因调控研究 基因组是指一个生物体的所有基因的总和。烟草的基因组包括DNA和RNA两种分子。近年来,随着烟草基因组研究技术的不 断进步,人们已经对烟草基因组的大小和结构、基因组中的重复 序列、基因家族分布和进化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另外,对于烟草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也很重要。烟草中的基因 调控包括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和表观遗传调控等多个层次。目前,研究人员已探究了烟草中多个转录因子的作用,同时,也对 烟草中mRNA的转录后修饰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2. 烟草生物合成途径研究 在研究烟草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烟草 中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可将其分成两类,一类是次生代谢产物的

合成途径,包括尼古丁、苯丙素等化合物的合成途径;另一类是一些重要生物分子的合成途径,例如核酸、蛋白质等。对这些途径的深入研究,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烟草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机制,也能为烟草品质的提升以及一些生物技术研究提供帮助。 3. 烟草基因转移技术研究 无论是研究烟草基因组还是生物合成途径,都离不开基因转移技术,尤其是转基因技术。烟草在基因转移技术研究中得到大量应用,特别是生产重要生物分子和工业材料等方面。同时,基因转移技术还被应用于对烟草基因组进行改良和改变。 4. 烟草保护研究 烟草植物在种植过程中往往会遭受病虫害的袭击,对此,科学家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烟草。在研究烟草保护的过程中,一些常见的烟草病原体如Tobacco mosaic virus、Sunflower chlorotic mottle virus、Tobacco etch virus、Turnip mosaic virus等都被广泛研究。同时,在保护烟草的过程中,还需要研究相关的抗病机制和病虫害防控技术。 总结: 烟草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对烟草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开发新的烟草品种,更重要的是探讨其分

1.烟草植物介绍

yancao烟草 茄科(Solanaceae)烟草属(Nicotiana)一年生草本。叶片含烟碱(尼古丁),采收后经过调制、分级和加工处理,用于制卷烟、雪茄烟、斗烟、旱烟、水烟、嚼烟和鼻烟等,是世界性栽培的嗜好类工业原料作物。 分类烟草属约60余种,其中大多是野生种。中国栽培较广的种,一为普通烟草(N.tobacum),又名红花烟草,是世界性商品生产用烟种;一为黄花烟草(N.rustica),苏联和印度栽种较多,中国新疆、甘肃等地有少量栽培。两者都原产南美洲,其原始野生种分布在自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直到阿根廷的安第斯山脉一带。二者还都是自然产生的双二倍体。普通烟草还因调制方法以及种源、地区、栽培措施和使用要求的不同而形成多种类型:烤烟型,系在室内以火管将烟叶烤干,叶色黄亮的烟型,又称弗吉尼亚型;白肋烟型,系烟株的茎和叶主脉呈乳白色的一种晾烟;马里兰烟型,系原产于美国马里兰州的一种晾烟;雪茄烟型,系用以制造雪茄的一种晾烟;熏烟型,系在室内利用阴火的热量和阴燃产生的浓烟熏制的一种烟草;香料烟型,系具有特殊芳香、叶片较小的一种晒烟,又称土耳其烟或东方型烟;晒红烟型,系用日光曝晒将烟褶上的烟叶调制成棕褐色的晒烟;晒黄烟型,系用日光曝晒和烤晒结合,将烟褶或架索上的烟叶,调制成鲜黄、褐黄或红黄色的晒烟。每一类型各有很多栽培品种。此外,还有花烟草(N.alata)和光烟草(N.□lauca)供观赏用。 历史和分布建于公元432年的墨西哥帕伦克一座神殿里的浮雕,表现了玛雅人的祭司在举行典礼时以管吹烟的情状(图1祭司吹烟图),这是人类利用烟草的最早证据。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约在650年时发现了穴居的印第安人遗留下的烟草和烟斗吸剩的烟丝,加勒比地区的印第安人将烟叶称作淡巴菰(tobago),英文名即源于此。1519年烟草开始栽培于墨西哥的尤卡坦,1531年西班牙人在西印度群岛的海地种烟,继而传到葡萄牙和西班牙。当时法国驻葡萄牙的大使J.尼科把烟草种子送给法国国王。以后逐渐传向各国。林奈为纪念尼科而把烟草属定名为Nicotiana。 形态和特性普通烟草主根不很明显,侧根和不定根是根系的主要部分。根系能合成烟碱,根尖活动与烟碱含量的高低关系很大。株高1~3米。茎直立,每个叶腋都有腋芽,均可萌发成分枝。叶互生,螺旋状排列。烟株移栽后叶片生长较快,顶峰期在移栽后的45天前后,每天约增加1片。多数普通烟草品种无叶柄,叶基部与茎连接处呈耳状的侧翼,俗称叶耳。大多数烤烟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在0.65左右。叶形有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圆形、长卵圆形、披针形和心脏形等。除白肋烟外,叶色都为绿色。圆锥状聚伞花序,花萼钟形,花冠管状漏斗形,由5个花瓣连合而成,多为粉红色。自花传粉,但天然杂交率较高,常超过4%。一般烤烟品种从移栽到现蕾需45~60天,从现蕾到开花需7~10天。在白天的开花数约占全日开花数的80%,从夜间9时到翌晨4时几乎不开花。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1个月左右。蒴果卵圆形,花萼宿存。一般含2000~3000粒种子。种子很小,淡褐至深褐色,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网状花纹,形状不规则。每克种子约有10000~15000粒(图2烟草形态图)。 黄花烟草株高不如普通烟草,木质化差。叶呈心脏形,叶长为宽的1~1.5倍,基部最宽,叶基近中脉处凹陷,叶质较厚而重,叶柄明显。花色苍黄到微绿。种子较普通烟草稍大。 烟草叶、茎、花萼和果都有多细胞的毛。其中腺毛细胞中含有叶绿素,能综合含有树胶和树脂的渗出物。腺毛与烟草的香气有一定关系。 烟草喜温、喜光、耐旱、怕涝、耐瘠、需钾较多。地上部在8~38℃气温下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根部可耐的最低温度为7℃,最高温度为43℃,最适温度为31℃左右。一般烤烟叶片成熟阶段的日平均温度以20~25℃为宜。晒烟、白肋烟等需平均气温在18℃、持续时间在90天以上;黄花烟草则较能耐冷凉气候,生长时尤其在成熟期。日光充足而不强烈的条件下,烟叶质量表现优异。 降水对烟草的影响主要决定于雨量是否均匀分布。生育期间平均月降雨量100~130毫米即可。土壤对烟叶质量的影响很大,不同类型、用途的烟草对土壤有不同的要求。晒红烟适宜于较粘重和有机质多的土壤;白肋烟要求含氮较高的肥沃土壤;香料烟适宜种在有机质含量少、肥力不高、表土不厚而有小石块的砂性地上。烤烟以质地疏松、结构良好的壤土和砂质粘土为宜。要求有机质含量为1~2%,速效氮为40~60ppm,速效磷为25ppm左右,速效钾要大于100ppm。土壤含盐量要小于0.06%,含氯量小于35ppm,pH在5.5~7.0之间。 栽培管理轮作中烟草是禾谷类作物的良好前作。烟茬种麦、稻和油菜等,一般生长良好。栽培管理上有以

烟草栽培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烟草形态与类型的观察与识别 (2) 实验二育苗技术观察 (5) 实验三烤烟烟苗素质考察 (10) 实验四主要栽培技术与烤烟生长分析 (11) 实验五打顶时期与留叶数对叶片生长的影响观察 (12) 实验六烤烟叶片经济性状考察 (13)

实验一烟草形态与类型的观察与识别 一、目的 通过观察烤烟根、茎、叶等器官构造与形态,建立对烟草初步的感性认识;观察掌握不同类型烟草的形态特征并能识别。 二、内容 观察烤烟植株形态及根、茎、叶等器官特征,观察烤烟、白肋烟、香料烟、晒烟、晾烟、黄花烟六种类型的外观特征,并能描述。 1、烤烟 烤烟亦称火管烤烟,源于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因而也被称为弗吉尼亚型。烤烟的主要特征是植株高大,叶片分布较疏而均匀。一般株高120-150cm,单株着叶20-30片,叶片厚苤适中,中部的质量最佳。栽培上不宜施用过多的氮素肥料。叶片自下而上成熟,分次采收最初的调制方法也是晾晒。后来(1869)年改用火管烘烤。目前是在烤房内调制,烤后呈金黄色。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是含糖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烟碱含量中等。烤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烟草类型,是卷烟工业的主要原料,也被供作斗烟。世界上生产烤烟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印度,其次是巴西、津巴布韦、泰国、加拿大、日本等。我国烤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重点产区有河南、山东、云南、贵州、黑龙江、湖南、湖北、陕西、安徽等省,四川、广东、福建、辽宁、江西、广西、吉林等省(区)也有较大面积的栽培。 2、晒烟 晒烟的烟叶利用阳光调制,主要有晒红烟与晒黄烟。一般晒黄烟外观特征和所含化学成分与烤烟相近,而晒红烟则同烤烟差别较大。晒红烟的叶片一般较少,叶肉较厚,分次采收或一次采收,晒制后多呈深褐色或褐色,以上部叶片质量最好。烟叶一般含糖量较低,蛋白质和烟碱含量较高,烟味浓,劲头大。晒烟主要用于斗烟、水烟和卷烟,也作为雪茄芯叶、束叶和鼻烟、嚼烟的原料。此外,有些晒烟还可以加工成杀虫剂。世界上生产晒烟的主要国家是中国和印度。我国各省都有晒烟种植,但分布零散,比较集中的有四川、广东、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吉林、山东、陕西等省。 3、晾烟 晾烟有浅色晾烟(白肋、马里兰)和深色晾烟之别,都是在阴凉通风场所晾制而成。而其中的白肋烟、马里兰烟和雪茄包叶烟因别具一格,均已自成一类。但在我国,除将白肋烟单独作为一个烟草类型外,其余所有的晾制烟草,包括雪茄包叶烟、马里兰烟和其他传统晾烟,均归属于晾烟类型。 4、白肋烟 白肋烟是马里兰深色晒烟品种的一个突变种。1864年美国俄亥俄州布朗县的一个农场在马里兰阔叶烟苗床里初次发现了奶黄色的突变烟株,后经专门种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