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业务外包的法律风险提示

关于业务外包的法律风险提示

关于业务外包的法律风险提示
关于业务外包的法律风险提示

关于业务外包的法律风险提示

按照总行《***业务外包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业务外包是指我行将日常经营中的某些业务委托给服务提供商进

行持续性处理的经营行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引入专业化的外部服务,可以提高运营效率、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可是,如果外包操作不当,可能会被认定为劳务派遣用工甚至被认定为与外包人员形成劳动关系,给我行带来用工法律风险。为规范业务外包,现就其法律风险及规避提示如下:

一、准确界定业务外包的特征

业务外包作为一种用工方式,其与劳务派遣和合同制用工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适用法律不同。商业银行与外包公司之间的关系属于承揽合同关系、服务合同关系或委托合同关系等,适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而无论是劳务派遣用工还是正式的合同制用工,均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2.合同对象不同。业务外包中,商业银行通过签订外包合同,购买外包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因此一般按照事先确定的劳务单价根据外包单位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数量结算,其合同标的一般是“事”。或者说,劳务外包下,商业银行买的是“劳务”,而不是“人的劳动力”。

3.商业银行对派出人员的管理方式不同。商业银行既不负责与外包公司的派出人员建立劳动关系,也不参与对他们的直接管理,其工作形式和工作时间由外包单位自己安排确定。此

特征是劳务外包用工的最主要特征。

4.面临的法律风险不同。在业务外包用工中,因外包公司(或其员工)给客户造成的损失,由外包公司承当。就人员风险而言,在业务外包形式中,派出人员的考核、治理、社会保险等均由外包公司担任,派出人员与外包公司的劳动争议,与商业银行无关。

二、当前存在的法律风险

因提供外包服务的是派出人员,出于对外包公司服务质量进行把控的需要,我行现实的外包操作中经常出现“由我行指定人员”、“派出人员需遵守我行的相关规章制度”、“由我行对派出人员进行考核管理甚至给予跟单计价报酬”等约定及做法,这些都与外包的特征相冲突,可能给我行来带用工风险。

三、防范法律风险,让外包回归其本来性质

1.规范外包合同内容。业务外包合同是确定我行与外包公司权利义务的根据,我行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业务外包合同的相关条款,避免因约定不当而引起用工风险。一是在外包合同中明确约定派出人员是为外包公司工作,其劳动人事、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各方面均隶属于外包公司,与商业银行没有劳动关系,并要求外包公司将这层关系向派出人员作出充分说明。二是为加强外包公司的管理,应尽量在外包合同中约定外包公司的工作质量、数量标准,约定对外包公司(而不是派出人员)进行考核,同时保留我行对派出人员的奖惩建议权、调换建议权等建议性权利。

2.不要直接对派出人员实施管理。由谁来管理外派人员是区别外包与劳务、劳动关系的核心特征。因此,应当恪守以外

包合同为依据的原则,通过对外包公司的约束,激励或者要求外包公司加强对派出人员的管理,从而达到保质保量完成外包任务的目的。同时,我行应退出对派出人员的考核、管理、奖罚,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派出员工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相关安排,应将具体的考核结果与支付给外包公司的服务费挂钩,而不能直接体现在具体人员的收入上。

3.在外包协议及具体操作中,不能约定或指定外包公司招录具体某些人到我行工作。

4.规范外包人员的退回。当我行与外包公司签订的《业务外包合同》到期时,因合同终止可以退回外包人员;如外包公司提供的服务不能达到合同约定的目的、要求、质量、标准时,我行也可以行使调换建议权要求退回外包人员。

加强业务外包管理 防范业务外包风险

加强业务外包管理防范业务外包风险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所称的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承包方)完成的经营行为,通常包括研发、资信调查、可行性研究、委托加工、物业管理、客户服务、IT服务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及国际产业分工呈细化趋势,我国业务外包市场必将有较大发展。适应这种发展趋势,财政部研究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对于规范业务外包行为,防范业务外包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业务外包流程 业务外包流程主要包括: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审核批准、选择承包方、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活动、业务外包过程管理、验收、会计控制等环节。如下图所示。该图列示的业务外包流程适用于各类企业的一般业务外包,具有通用性。企业在实际开展业务外包时,可以参照此流程,并结合自身情况予以扩充和具体化。 业务外包基本流程图

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一)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 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是指企业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业务外包管理制度,结合确定的业务外包范围,制定实施方案。该环节的风险主要是:企业缺乏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导致制定实施方案时无据可依;

业务外包管理制度未明确业务外包范围,可能导致有关部门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将不宜外包的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实施方案不合理、不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或内容不完整,可能导致业务外包失败。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根据各类业务与核心主业的关联度、对外包业务的控制程度以及外部市场成熟度等标准,合理确定业务外包的范围,并根据是否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对外包业务实施分类管理,以突出管控重点,同时明确规定业务外包的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第二,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的业务外包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内容制定实施方案,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同时确保方案的完整性。第三,根据企业年度预算以及生产经营计划,对实施方案的重要方面进行深入评估以及复核,包括承包方的选择方案、外包业务的成本效益及风险、外包合同期限、外包方式、员工培训计划等,确保方案的可行性。第四,认真听取外部专业人员对业务外包的意见,并根据其合理化建议完善实施方案。 (二)审核批准 审核批准,是指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业务外包实施方案。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审批制度不健全,导致对业务外包的审批不规范;审批不严格或者越权审批,导致业务外包决策出现重大疏漏,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未能对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合理审核以及做出恰当判断,导致业务外包不经济。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的审核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各层级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同时加大对分公司重大业务外包的管控力度,避免因分公司越权进行业务外包给企业带来不

金融科技的风险和监管 100分答案

金融科技的风险与监管 单选题(共1题,每题10分) 1 . 金融科技监管过程中,以下哪个国家没有采取沙箱监管模式?() ? A.美国 ? B.英国 ? C.新加坡 ? D.澳大利亚 我的答案: A 多选题(共2题,每题 10分) 1 . 以下属于“灰犀牛”风险隐患表现的有()。 ? A.影子银行 ? B.国有企业高杠杆 ? C.房地产泡沫 ? D.违法违规集资 我的答案: ABCD 2 . 金融科技存在的风险问题包括()。 ? A.金融科技使金融风险更具隐蔽性、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增加了金融系统性风险 ? B.金融科技使传统金融“脱媒风险”加大 ? C.金融科技使技术风险更加突出 ? D.数据风险与信息安全风险相互交织 我的答案: ABCD 判断题(共7题,每题 10分) 1 . 金融科技业务发展有赖于先进的技术和交易平台系统,技术和交易平台系统选择失误可能给金融科技机构带来较大风险。 对错 我的答案:对 2 . 金融科技产品多以数字化形式存在,这意味着将其完全限制在一国境内在技术层面上具有较大难度,因此,国际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以避免金融科技活动和产品向监管更为薄弱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对错 我的答案:对

3 . 从FinTech本身的金融属性来看,FinTech具有很强的风险特征。只有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的发展,才能更有效地使技术服务于金融创新,使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对错 我的答案:对 4 . 在金融科技业务领域不存在信用风险。 对错 我的答案:错 5 . 金融科技发展使金融交易更加快捷、低成本,使资金供给能够绕开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资金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体外循环,导致商业银行重要金融中介的地位相对降低,金融交易脱离现有金融管制的情况愈发严重。对错 我的答案:对 6 . 英国监管金融科技的主要特征是集中适度监管。 对错 我的答案:对 7 . 金融科技具有很多风险,所以我们不应该发展金融科技。 对错 我的答案:错

外包风险管理工作评估报告(汇编)

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评估报告 XXXXXXXXXX局: 根据指引的文件精神,XXXX有序开展了信息安全外包风险管理工作,XXXX领导对管理系统十分重视,采取相关措施防范信息科技外包风险,认真落实有关规定。现就xxxx年度信息科技外包风险评估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信息科技外包战略执行情况: (一)XXXX信息科技外包战略:XXXX以不妨碍核心能力建设、积极掌握关键技术为导向;保持外包风险、成本和效益的平衡;强调外包风险的事前控制,保持管控力度;根据外包管理及技术发展趋势,持续改进外包策略和措施为基本战略,通过学习银监会发布的各项制度,结合自身情况实施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在信息科技外包过程中充分利用评估、排查等手段,建立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体制,明确外包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以及具体的职责分工,推进对重大信息安全和服务持续性等重点环节的监督,促进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长效性的发展。 (二)执行情况: 1.XXXX为防范信息科技外包风险计划制定专门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方案。XXXX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工,风险管理部负责风险辨识、协助自查、编写制度、制作报告,信息部负责系统监测、制度

设定、以及系统数据评估和风险识别。 2.针对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面临的风险,结合过往工作经验,XXXX根据外包商的注册资金、项目经验、企业延续性、过往合作关系等相关资质,在与外包商签订合作协议前对其风险等级进行初步评估,具体评估标准如下: 3. XXXX专门针对信息科技外包风险评估工作制定了《信息科技外包风险评级表》,根据外包商项目服务期间及后期验收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信息科技专业知识,按季度对现有外包商进行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记入该表。风险管理部根据法律法规对风险评级表结果进行复核,撰写《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工作评估报告》,提出管理意见向XXXX管理层和北京银监局汇报。 二、外包信息安全: (一)外包信息安全工作情况 1.信息安全组织管理:XXXX任命信息部XXX 为具体负责人,专职负责对外包商服务全过程进行管理。

C18038N 金融科技的风险和监管多套答案100分

C18038N 金融科技的风险和监管参考答案 单选题(共1题,每题10分)倒计时:00:39:56 1 . 金融科技监管过程中,以下哪个国家没有采取沙箱监管模式?(a) A.美国 B.英国 C.新加坡 D.澳大利亚 多选题(共2题,每题10分) 1 . 以下属于“灰犀牛”风险隐患表现的有(abcd)。 A.影子银行 B.国有企业高杠杆 C.房地产泡沫 D.违法违规集资 2 . 金融科技存在的风险问题包括(abcd)。 A.金融科技使金融风险更具隐蔽性、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增加了金融系统性风险 B.金融科技使传统金融“脱媒风险”加大 C.金融科技使技术风险更加突出 D.数据风险与信息安全风险相互交织 判断题(共7题,每题10分) 1 . 英国监管金融科技的主要特征是集中适度监管。 对错 2 . 金融科技业务发展有赖于先进的技术和交易平台系统,技术和交易平台系统选择失误可能给金融科技机构带来较大风险。 对错 3 . 金融科技产品多以数字化形式存在,这意味着将其完全限制在一国境内在技术层面上具有较大难度,因此,国际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以避免金融科技活动和产品向监管更为薄弱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对错 4 . 金融科技发展使金融交易更加快捷、低成本,使资金供给能够绕开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资金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体外循环,导致商业银行重要金融中介的地位相对降低,金融交易脱离现有金融管制的情况愈发严重。 对错 5 . 在金融科技业务领域不存在信用风险。 对错 6 . 金融科技具有很多风险,所以我们不应该发展金融科技。 对错 7 . 从FinTech本身的金融属性来看,FinTech具有很强的风险特征。只有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的发展,才能更有效地使技术服务于金融创新,使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对错

业务外包主要风险及其内部控制

业务外包主要风险及其内部控制 业务外包是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承包方)完成的经营行为。业务外包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业务外包活动已经广泛应用于电信、手机、金融等各行各业,为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获取外部稀缺资源、提高经营效率提供了活力。但是由于开展业务外包过程中会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从而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风险。因此企业应当制定和完善业务外包制度,加强业务外包的风险管理,从而有效的规避风险,充分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 中国论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887234845.html,/2/view-4027895.htm 一、业务外包风险 业务外包在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产生了风险。从业务外包活动的流程来看,主要包括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审核批准、选择承包方、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活动、业务外包过程管理、验收、会计控制等环节。每一个环节组织不当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进而直接关系到其能否为企业带来预期的利润提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外包业务选择不当风险 在业务外包决策中,企业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选择哪

些业务外包。一般来说,企业应当尽量选择哪些与自身核心业务关联性不大,相对独立的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然而在实践中,公司的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边界不清晰,管理层受制于专业知识和能力所限,有可能将不宜外包的业务外包出去,使企业丧失核心竞争力,这将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二)外包承包商选择不当风险 外包承包商的选择对于外包业务能否有效开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对于重要业务的外包没有建立外包承包商的遴选机制,或者确定外包承包商的决策权过于集中,容易导致由于失去权力制衡而产生的商业贿赂;外包承包商定价过高,从而使外包成本超过外包所带来的收益从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缺乏对外包承包商资格审查制度,对承包商的专业能力、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以及信用水平等缺乏了解,如果外包承办商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从业人员也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与职业资格,缺乏从事相关项目的经验,从而导致双方产生严重分歧而陷入法律纠纷。 (三)合同不完备风险 确定承包方后,企业应当及时与选定的承包方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约定业务外包的内容和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服务和质量标准,保密事项,费用结算标准和违约责任等事项。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合同条款未能针对业务外包风险

劳务外包用工风险及防范措施

劳务外包用工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选择劳务外包这种方式主要是可以降低用工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转移法律风险、获得专业的服务优势,毕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是最好的。虽然劳务外包对企业的帮助有很大,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呢?湖南唯楚(宁乡)律师事务所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和意见。 风险一 承包单位无劳务外包资质或承包给个人。企业将本单位的保洁、运输、保安等事项承包给相关企业,但是有些企业并无劳务外包的资质。 防范措施: 1、严格审查承包企业资质,如发现无劳务外包资质或其他资质,要求承包单位补办。如拒绝补办的,不予发包。应搞清楚哪些业务需要资质,哪些业务不需要资质。 2、严禁将劳务外包给个人或没有资质的单位,将劳务外包给个人或没有资质的单位,即使约定发包方对承包方的人员工伤等事故不负责任,发包方仍然有可能被判决支付工伤等人员的相关费用。 3、如某项工作需要员工有相关资质,发包方应审查承包方提交的相应员工的相应资质。 风险二 发包企业与外包人员无隶属关系却按照外包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加班费、外包单位的管理费核算外包费用,容易引发劳动争议。 防范措施: 外包合同是发包方(企业)将某个项目外包给承包方(外包单位),因此在对服务外包项目进行核算时,需要按照项目单价或者项目整体进行核算,而不是按照外包人员数量、工资等方式核算。 风险三 外包单位不与外包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外包单位作为外包人员的用人单位,有义务与外包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发包方既存在需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风险,也存在外包人员以未签订劳动合同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风险。 防范措施:

加强业务外包管理-防范业务外包风险

78.6 75.83 加强业务外包管理防范业务外包风险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所称的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承包方)完成的经营行为,通常包括研发、资信调查、可行性研究、委托加工、物业管理、客户服务、IT服务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及国际产业分工呈细化趋势,我国业务外包市场必将有较大发展。适应这种发展趋势,财政部研究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对于规范业务外包行为,防范业务外包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业务外包流程 业务外包流程主要包括: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审核批准、选择承包方、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活动、业务外包过程管理、验收、会计控制等环节。如下图所示。该图列示的业务外包流程适用于各类企业的一般业务外包,具有通用性。企业在实际开展业务外包时,可以参照此流程,并结合自身情况予以扩充和具体化。 业务外包基本流程图

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一)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 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是指企业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业务外包管理制度,结合确定的业务外包范围,制定实施方案。该环节的风险主要是:企业缺乏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导致制定实施方案时无据可依;业务外包管理制度未明确业务外包范围,可能导致有关部门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将不宜外包的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实施方案不合理、不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或内容不完整,可能导致业务外包失败。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根据各类业务与核心主业的关联度、对外包业务的控制程度以及外部市场成熟度等标准,合理确定业务外包的范围,并根据是否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对外包业务实施分类管理,以突出管控重点,同时明确规定业务外包的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第二,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的业务外包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内容制定实施方案,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同时确保方案的完整性。第三,根据企业年度预算以及生产经营计划,对实施方案的重要方面进 行深入评估以及复核,包括承包方的选择方案、外包业务的成本效益及风险、外包合同期限、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分析剖析

防灾科技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题目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分析 专业 层次 学号 答辩人张全东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分析 防灾科技学院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专科)****级*****专业 ***** 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和综合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业已经进入互联网金融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互联网用户急剧增多,消费者的网络消费习惯逐渐形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2014 年,互联网金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出我国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视。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在满足实体经济发展、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信息技术革新、普惠金融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这一新生金融事物也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对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的研究,更是显得尤其重要。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本文论述,以期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国金融业影响风险监管

目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文献综述 (2) 二、互联网金融理论概述 (3) (一)互联网金融 (3)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3)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 (4)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5) (一)现有金融体制方面的不足 (5) (二)现实供需矛盾的存在 (5) (三)低成本高收益的盈利模式 (6) 四、互联网金融监管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 (6) (一)市场机制不完善 (6) (二)现行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适应 (7) (三)政府监督体系不健全 (7) 五、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措施和建议 (8) (一)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8) (二)创建互联网金融监督机构的行政管理机制 (9) (三)健全政府部门监督管理 (9) 六、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实现中国金融的新发展 (11) (一)转变观念,认清互联网金融的价值 (11) (二)提高金融机构电子化 (11) (三)提高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安全性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贷款催收外包业务风险及防范

贷款催收外包业务风险及防范 个人消费贷款具有笔数多、金额小、客户群体复杂等特点,银行贷后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信息量小,近年来,商业银行因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和外部信用环境差,产生了大量不良个人消费贷款,传统的清收方法耗时长,成本高,效果不明显,已不能满足清收需要,因此,部分银行将不良消费贷款外包清收。 一、当前外包清收模式及风险控制方法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将自身提供的服务交由外部服务商的一种安排。目前银行外包清收不良个人消费贷款的品种主要包括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助业贷款、装修贷款、工程机械贷款等,清收不良贷款的范围主要是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当前的外包清收及风险控制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一)完整外包模式。外包清收的前台实施部门具体负责不良资产包的选定、外包公司准入、协议签署及执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后台管理部门负责外包业务的监督、检查以及向管理层汇报等工作;银行决策部门负责制订清收决策,对外包业务风险及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外包公司作为具体清收机构,负责对不良资产调查摸底、风险排查和清收管理工作。具体风险控制过程如下:前台部门每天与外包公司进行账务核对,定期对外包公司实地检查;后台部门定期对前台和外包公司检查,针对清收工作出现的问题与潜在的风险,提出解决方案,指导、协调清收工作;管理层定期对外包业务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风险评价,并制订相应风险控制决策。 (二)部分外包模式。有的银行外包业务处于尝试阶段,发生的业务量较小。由不良个人消费贷款管理部门----零售业务部负责对外包清收业务进行统一管理,与外包公司签订风险代理协议,委托其进行前期调查,信贷人员与外包公司人员共同进行清收。 二、外包清收成效及优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实施外包清收的银行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如某银行个人不良消费贷款笔数多,金额大,贷后管理人员少,一个信贷人员少则管理几百户,多则管理上千户,每天忙于电话催收,根本谈不上实地催收,2005年上半年汽车消费贷款风险全面爆发后,该行贷后管理工作更是雪上加霜。2005年7月,该行对1028笔14967万元不良贷款清收和部分贷款风险情况调查工作实施了外包。截至2005年底,外包公司共清收压缩不良贷款7151万元,不良贷款回收率为47 78%,并对5635笔可能存在问题的贷款进行了风险排查,实行逐户催收,客户还款意愿明显增强。实施不良贷款外包清收政策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可以使银行专注发展核心业务,解决银行贷后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的问题。使银行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个贷业务真实性调查和实质性审查,加强准入关风险控制,规范个贷业务发展;二是节约了催收成本支出。某银行通过成本核算,认为与自身催收相比,外包清收节约了350多万元催收成本;三是利用外包公司具备的专业清收信息管理系统、清收手段和清收团队,可以对不良个人消费贷款进行分类管理和动态监测,加强了贷后监控和风险管理。 三、当前外包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风险 (一)外包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待加强。银行外包业务管理办法不够细化,缺乏立项、可行性研究、审批及执行监控等环节规定,特别是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以及分析统计制度、执行监督制度、应急报告制度和后评价制度。如在准入执行程序方面,对外包公司的准入程序和标准定性方面的规定较多,定量

最新国企劳务外包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精选)

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对“人”的管理是非常传统和严格的。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国企顺应市场需求,与市场接轨,在“人”的管理上更加注重成本和效率。对国企部分劳务岗位实行外包就是一种降低企业用工风险和运营成本的办法,但是由此也会产生其他新的风险,国有企业必须予以重视和解决。 一、国企劳务外包面临的风险 (一)外部风险 从国企的外部环境来看,实行劳务外包首先要对接劳务外包公司。但是,当前劳务外包公司水平参差不齐,从这些公司中选择适合国企自身运营和发展的劳务外包公司是十分艰难的事情。选择得当,劳务外包输入员工素质与国企岗位相匹配,就会促进国企相关领域的健康运作;反之则会使相关岗位难以发挥其作用,甚至产生连锁效应,由一个环节的疏漏导致下游多个环节出现错误,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负面影响,给国企带来经济损失。 (二)内部风险 从国企的内部环境来看,首先,由劳务外包输入的员工与国企本身没有直接的聘用关系,其对国企的身份归属感较差。员工没有这种归属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进而在工作中出现衔接不紧密、反应不及时等迟滞现象,难以形成团结一致、凝聚一心的工作局面。这对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国有企业来说,一个环节的失误或迟滞显然会带来整体性影响。其次,国有企业内部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可能涉及一些密级文件或信息,这些内容容易经由劳务外包人员泄露出去,造成相应的损失。最后,外包人员由于对企业文化的共识度不够,以及中间环节沟通不畅导致的利益冲突,容易在劳务外包人员当中产生劳动争议纠纷,这对公司形象和发展大局亦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国企劳务外包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增强对劳务外包风险的防范意识 在国企决定对部分岗位实行劳务外包的过程中,国企就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这种意识要从劳务外包公司的选择开始,贯穿整个劳务外包业务合作的始终,以降低国企在与其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首先,在选择劳务外包企业的过程中,国企必须依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好的劳务外包企业并非价格昂贵的企业,而是真正适合国企运作和发展,能够与国企内部文化很快相融的企业。其次,要结合市场环境,考察备选合作企业之前的信用情况及履约情况。这对国企之后一段时期内与其合作是否顺利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二)制订并实施劳务外包保障计划

建议关注信用卡催收外包业务的法律风险

建议关注信用卡催收外包业务的法律风险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普及,信用卡欠款总额也随之上升,单凭银行已经难以完成信用卡债务的催收工作,因此,许多银行出于加快信用卡逾期欠款回收、降低经营成本的考虑,将信用卡欠款的催收业务外包给一些第三方催收公司。这种做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银行成本压力,加快了催收回款的速度,但从现有实践看,催收外包业务一旦开展不慎,将会对银行声誉、客户利益,乃至于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各类报刊对此类问题的报道也是屡见不鲜。因此,发卡银行在开展催收外包业务时一定要谨慎。结合目前的法律法规,建议各行在开展催收外包业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催收外包公司的主体合法性。信用卡催收外包公司作为第三方机构,是否拥有合法性一直引发社会的质疑。国家有关部门对社会上的“讨债公司”及“讨债行为”曾颁布过禁止性文件,而第三方催收公司大多数是游离于法律法规之外的“讨债公司”,既没有国家颁发的经营许可牌照,又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与管理,这些都导致了此类第三方催收公司承担催收业务的非法性。因此,银行在选择催收外包公司时,应注意选择有催收外包业务经营资质的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 二、委外催收授权的合法性。信用卡客户透支后,银行与客户之间就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银行有权要求用户还款。委托催收外包公司进行催收,实际上是银行将要求客户还款的催收权利授权委托给催收公司,在此过程中,授权范围是否明确,授权权限是否合法,催收公司催收手段是否合法,都将影响委外催收是否合法有效。授权不明、非法催

收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将由银行和催收外包公司共同承担。从理论上讲,催收外包公司所能行使的权利只能是提醒信用卡欠款客户还款,无论是采用电话还是上门面谈方式,都不能行使除提醒之外的任何手段进行催收。因此,银行在委托催收公司行使催收权利时,应当以书面授权或签署协议的形式授权催收公司行使催收权利,明确催收的权利范围,要求催收公司采取合法方式进行催收。同时,加强对催收公司催收方式与手段的监控,对催收公司采取诸如电话骚扰、威胁恐吓、哄骗敲诈等非法手段进行催收的,应及时予以制止乃至终止授权。 三、客户信息的保密义务。银行授权催收外包公司进行催收业务时需要提交相关客户信息,例如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及信用卡卡号等,这就存在客户信息被泄露的风险。一旦不法催收外包公司利用银行在发行信用卡环节的漏洞,盗用这些信息申请信用卡,或将客户信息泄露给第三人,就有可能使银行承担违反保密义务的违约责任,也可能给客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银行在授权第三方公司进行委外催收时,应严格控制客户信息的提供范围,与催收外包公司明确各项保密义务及违约责任,避免因客户信息泄露可能导致的各种法律后果。(福建行办公室)

业务外包主要风险及其内部控制三篇.doc

业务外包主要风险及其内部控制三篇 第1条 业务外包的主要风险及其内部控制业务外包的主要风险及其内部控制业务外包是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将其部分日常业务委托给企业外部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承包商)的一种业务运作。 外包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外包活动已经广泛应用于电信、手机、金融等行业,为企业提供活力,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获取外部稀缺资源、提高运营效率。 然而,由于外包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风险。 因此,企业应制定和完善外包制度,加强外包风险管理,从而有效规避风险,充分发挥外包优势。 1 、外包风险外包给企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 从外包活动的流程来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制定外包实施计划、审批、承包商选择、签订外包合同、组织实施外包活动、外包流程管理、验收、会计控制等。 各环节组织不当会给企业带来风险,这直接关系到能否给企业带来预期的利润增长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1)外包业务选择不当的风险在外包业务决策中,企业应该

首先回答的问题是外包哪些业务。 一般来说,企业应该尽最大努力选择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相对独立于外包的非核心业务。 然而,在实践中,公司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的界限并不明确,管理层受到其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不适合外包的业务有可能被外包,从而使企业失去核心竞争力,这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2)外包承包商选择不当外包承包商的选择将对外包业务的有效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企业没有建立重要业务外包的外包承包商选择机制,或者外包承包商的决策权过于集中,容易因失去权力平衡而导致商业贿赂。外包承包商定价过高,从而使外包成本超过外包带来的收益,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外包承包商缺乏资质审查制度,对承包商专业能力、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信用水平缺乏了解等。如果外包承包商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员工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资质,且缺乏相关项目的经验,导致双方存在严重分歧并陷入法律纠纷。 (3)在确定不完全合同风险的承包商后,企业应及时与选定的承包商签订外包合同,约定外包的内容和范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服务和质量标准、保密事项、成本结算标准、违约责任等事项。 这一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合同条款未能对外包风险做出明确约定,承包商违约责任未明确界定,导致企业陷入合同纠纷和诉讼。外包合同价格不合理或成本过高,给企业造成损失。

劳务外包合同审核谈判要点

劳务外包合同审核谈判要点 用工单位在决定使用外包公司时需要注意的若干事项以及谈判 劳务外包合同时需要关注的若干要点。 一. 劳务外包模式的法律意义 在劳务外包模式下,用工单位将一项业务发包给劳务外包公司,由劳务外包公司组织其自有员工完成该业务。劳务外包合同的法律性质,为《合同法》上的“承揽合同”。 基于上述业务模式,用工单位决定使用劳务外包模式完成业务时,需关注: 1. 劳务外包意味着用工单位将员工管理权转移给外包公司 很多公司将劳务派遣员工转换成劳务外包员工,目的是为了规避劳务派遣用工“三性”和“比例”的限制。然而,劳务外包的用工模式需要用工单位将对员工的管理权转移给外包公司,且将业务交由外包公司进行。如仍是由用工单位本身对员工进行直接管理,很有可能会认定为“真派遣、假外包”。由于《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出台以后,劳务外包被普遍认为是劳务派遣的一种替代方案,不仅用工单位,监管部门也同样十分注意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预计,《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缓冲期过后,监管部门即使不出台明文规定,至少在口径上会设置“真派遣、假外包”的几种标准。

上海尚未出台政策判断何种行为名为外包,实为派遣,但是,我们可以借鉴江苏省的规定,《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企业将其业务发包给其他单位,但承包单位的劳动者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使用企业的设施设备、按照企业的安排提供劳动,或者以企业的名义提供劳动,以及其他名为劳务外包实为劳务派遣的,其劳动者的人数纳入前款规定的比例计算。”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工单位拟在主营业务上大规模使用劳务外包员工,相当于建立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如果将来因无法间接管理员工,而被认定成“假外包、真派遣”,进而被劳动监察部门责令整改,届时再想进行业务模式的转变将对用工单位的业务造成颠覆性风险。所以,我们建议用工单位在进行派遣转外包时谨慎为之,从严掌握,从管理权的角度考虑将业务承包给其他公司是否切实可行。 2. 劳务外包供应商资质的考察 在决定将某项业务外包前,用工单位需要审慎检查法律是否允许自身业务进行外包。例如,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银行不得将信用卡的发卡营销等核心业务外包给服务机构。所以,如果银行拟将信用卡部门的派遣员工转为外包员工,只可以将催收、客服等辅助性业务部门外包,而不能将信用卡的主营业务外包。

如何管控外包业务风险

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以及与之配套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2号)对劳务派遣作出了严格的规范,大大压缩了劳务派遣的适用空间。作为替代措施,业务外包也得到广泛运用。邮政企业在运用业务外包过程中,应当加强法律政策研究,做好顶层设计,最大限度地管控法律风险。 业务外包的法律性质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完成的经营行为。从法律上来说,业务外包的发包方与承包方是基于平等合作产生的合同法律关系。业务外包涉及的合同类型比较广泛,其中承揽合同是典型的提供劳务的合同,确立了所有提供劳务合同的一般规则。讨论业务外包的法律关系,可以承揽合同作为基准。按照《合同法》关于承揽合同权利义务的规定,业务外包是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目的,承包方应按照与发包方约定的标准和要求完成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发包方的主要目的是取得承包方完成的工作成果,并依据工作成果给付承包方报酬。 业务外包不可异化为劳务派遣 2012年修改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后,一些用人单位以业务外包、劳务承揽等方式加以应对,但与业务外包提供商签订的合同却充满了劳务派遣的色彩,将业务外包异化为劳务派遣关系。《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以承揽、外包等名义,按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使用劳动者的,按照本规定处理。”因此,必须理清业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的关系,让业务外包名副其实,避免形成“假外包、真派遣”的困境。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业务外包与劳务派遣存在以下不同点。一是标的物不同。业务外包不仅要求承包方提供一定的劳务,更为重要的是提供相应的工作成果。劳务派遣则是劳务派遣单位向用工单位派遣劳动者,即劳动力是劳务派遣关系的标的物。这直接导致二者的计酬方式存在明显不同,业务外包按量计酬,而劳动派遣则按人头计酬。 二是员工人身依附性不同。业务外包中发包方对承包方的员工没有直接的指挥、管理权,发包方仅可以对承包方完成业务外包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而劳务派遣中,被派遣的劳动者则要服从用工单位指挥、命令,遵守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这就意味着,业务外包合同中不宜存在对承包方员工进行直接管理的条款。 三是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不同。在业务外包中,承包方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造成自身损害的,发包方一般不承担赔偿责任。而在劳务派遣中,被派遣的劳动者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工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还要明确的是,尽管委代办可以纳入业务外包的射程之内,但考虑到委代办与劳动关系极易混淆,实践中也多次出现法院将委代办确认为劳动关系的案例,因而,委代办模式应审慎使用。 业务外包风险管控应注意 根据《合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业务外包风险管控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选择好业务外包服务提供商。业务外包的承包方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承包方是依法成立和合法经营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和固定的办公场所。二是承包方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其从业人员符合岗位要求和任职条件,并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三是承包方的技术及经验水平符合本企业业务外包的要求。邮政业务外包的承包方一般应具有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物业服务等经营范围。选择承包方应当引入竞争机制,采用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且不宜将劳务派遣企业作为外包服务提供商。 准确界定业务外包的具体范围。应避免将企业的核心业务外包。考虑到邮政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承担着邮政普遍服务的义务,邮政营业窗口服务外包应审慎对待,并要遵守国家以及地方关于邮政营业场所自办转为代办的监督管理规定。

金融科技的风险与监管100分

金融科技的风险与监管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1 题,每题 10 分)
1 . 金融科技监管过程中,以下哪个国家没有采取沙箱监管模式?()
?
A.美国
?
B.英国
?
C.新加坡
?
D.澳大利亚
我的答案: A
多选题(共 2 题,每题 10 分)
1 . 以下属于“灰犀牛”风险隐患表现的有()。
?
A.影子银行
?
B.国有企业高杠杆
?
C.房地产泡沫
?
D.违法违规集资
我的答案: ABCD
2 . 金融科技存在的风险问题包括()。
?
A.金融科技使金融风险更具隐蔽性、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增加了金融系统性风险
?
B.金融科技使传统金融“脱媒风险”加大
?
C.金融科技使技术风险更加突出
?
D.数据风险与信息安全风险相互交织
我的答案: ABCD
判断题(共 7 题,每题 10 分)
1 . 金融科技产品多以数字化形式存在,这意味着将其完全限制在一国境内在技术层面上具有较大难度, 因此,国际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以避免金融科技活动和产品向监管更为薄弱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对错
我的答案: 对
2 . 金融科技具有很多风险,所以我们不应该发展金融科技。 对错

我的答案: 错
3 . 在金融科技业务领域不存在信用风险。 对错
我的答案: 错
4 . 从 FinTech 本身的金融属性来看,FinTech 具有很强的风险特征。只有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的发展,才 能更有效地使技术服务于金融创新,使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对错
我的答案: 对
5 . 金融科技发展使金融交易更加快捷、低成本,使资金供给能够绕开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 资金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体外循环,导致商业银行重要金融中介的地位相对降低,金融交易脱离现 有金融管制的情况愈发严重。 对错
我的答案: 对
6 . 英国监管金融科技的主要特征是集中适度监管。 对错
我的答案: 对
7 . 金融科技业务发展有赖于先进的技术和交易平台系统,技术和交易平台系统选择失误可能给金融科技 机构带来较大风险。 对错
我的答案: 对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体现及审计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体现及审计对策研究银监会自2005年开始允许国内金融机构业务外包,2006年发布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与《银行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管理指引》两文件中对外包业务以及风险已有所提及。今年6月7日,银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涵盖了银行业外包的方方面面,是我国第一份专门针对商业银行外包进行规范的文件。尤其是在总则中明确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战略管理、核心管理以及内部审计等职能不宜外包”、“定期安排内部审计,确保审计范围涵盖所有的外包安排”,反映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以及对外包业务风险控制应该发挥的作用。笔者结合近年参与实施外包业务管理审计的认识,对商业银行的外包业务风险及审计对策进行了总结,供内部审计同仁参考。 一、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涵义商业银行业务外包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原来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服务提供商进行持续处理的行为。服务提供商包括独立第三方,银行业金融机构母公司或其所属集团设立在中国境内、外的子公司、关联公司或附属机构。”1[1]商业银行采取业务外包策略往往基于以下考虑:降低营运成本、转移操作风险;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克服资源有限性、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等。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现状国外的商业银行业务外包首先从信息技术外包开始,主要涉及银行通信网络管理、银行信息系统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系统备份、灾难恢复、自助服务、呼叫中心、网上银行等新型业务处理系统以及数据分析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更多属于业务处理环节的外包;第二阶段是分段业务流程的外包,将支持银行内部的运作或客户的后端服务切分成相对完整的流程段后整体外包,甚至包括整个IT系统的外包,而不仅限于某项具体的任务外包。通过所谓业务流程的优化组合,银行保留优势核心的流程段、外包非优势外围的流程段,以获得更高商业价值、更有效率的运作模式。当前,随着世界银行业的发展和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各个层面上的专业专注组合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单一银行独立的业务全流程研发往往不足以确保竞争优势,导致很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将研发环节外包给专门的研发中心,即知识处理外包。 相对于国外,国内商业银行的外包业务起步较晚,初始阶段的尝试、摸索是从后勤服务剥离、信息技术开发部分模块外包开始的,如90年代现金社会化押运、2002年深圳发展银行灾难备份支援服务外包等。至今,国内商业银行在以下方面已有了外包实践,大部分尚处于业务处理环节的外包阶段。 1.信息技术类外包。具体为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外包(指委托外包服务商对银行应用开发项目的设计、开发和推广实施)、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外包(指委托外包服务商对银行应用系统日常的巡检、技术支持等运维工作)、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外包(指委托外包服务商为银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提供日常的故障维修及巡检等运维工作)、自助银行设备保养(指委托外包服务商为银行自助设备提供日常的故障维修及软件升级等运维工作)。 2.营运业务类外包。主要包括会计凭证影像信息采集、会计档案整理、对账单制作与寄递、会计资料运送、会计档案集中保管、后台信息录入和现金清分整点等。 3.专业性服务类外包。主要包括现金押运、金库守押、报警服务、营业网点安保、法律事务等。 4.业务处理程序外包,主要包括个人信贷业务客户身份及亲笔签名的核对、信用卡客户资料的输入与装封、不良贷款催收、柜面服务质量监测、手机银行营销、特约商户发展、电话推广营销等。

人力资源法律风险梳理

《人力资源管理实用必备工具箱.rar》法律风险梳理第一篇规章制度篇 一、规章制度的逻辑梳理 1、广义的规章制度包括: 企业的战略规划、会计财务、市场营销、安全保护等方面的经营管理制度,还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劳动人事管理规章制度。 2、狭义的规章制度: 指企业人力资源和劳动人事管理规章制度。 3、规章制度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从其功能和作用的逻辑角度而言): ①保企业实现合法规范化运作,保障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 规定合法运营 ②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按照绩效管理和稳健经营的要求提 高企业利润; ③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劳动争议,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减少劳动争议 案件的隐患。 4、规章制度的特点分为三个层次: ①法的层次,即满足其在外部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②效率层次,即通过制度设计来提高企业经营的绩效; ③凭据的层次,即可以通过格式化的表单来完成管理流程的书面化。二、规章制度的法律梳理 有关规章制度的内容散见于《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公司法》等法

律中。《劳动合同法》第4条相关规定。 三、常见法律风险节点一览表 人力资源管理的合法合规化操作中,重要的规范化依据有三个方面: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②企业经由民主和公示程序生效的规章制度;③企业与员工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含集体合同)。 1、入职和录用管理制度 1)录用条件存在就业歧视 风险:导致试用期解除不能或被劳动行政部门处罚。 2)录用时收取押金、保证金或扣押证件等 风险: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被处以罚款。 2、试用期管理制度 1)试用期以后签订劳动合同 风险:超过一个月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向员工支付双倍工资;超过1年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试用期的期限随意约定 风险:超过法律规定约定试用期的,按照超过试用期的期间以满勤工资为基数想员工支付赔偿金。 3)将试用期从劳动合同期限中剥离出来 风险:试用期应计算在劳动合同期内,否则会被视为连续两次订立劳动合同。 4)试用期工资低于最低工资 风险: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

金融科技的风险与监管

金融科技的风险与监管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题,每题10分) 1 . 金融科技监管过程中,以下哪个国家没有采取沙箱监管模式?() ? A.美国 ? B.英国 ? C.新加坡 ? D.澳大利亚 我的答案:A 多选题(共2题,每题10分) 1 . 以下属于“灰犀牛”风险隐患表现的有()。 ? A.影子银行 ? B.国有企业高杠杆 ? C.房地产泡沫 ? D.违法违规集资 我的答案:ABCD 2 . 金融科技存在的风险问题包括()。 ? A.金融科技使金融风险更具隐蔽性、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增加了金融系统性风险? B.金融科技使传统金融“脱媒风险”加大 ? C.金融科技使技术风险更加突出 ? D.数据风险与信息安全风险相互交织 我的答案:ABCD 判断题(共7题,每题10分) 1 . 在金融科技业务领域不存在信用风险。 对错 我的答案:错

2 . 金融科技发展使金融交易更加快捷、低成本,使资金供给能够绕开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资金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体外循环,导致商业银行重要金融中介的地位相对降低,金融交易脱离现有金融管制的情况愈发严重。 对错 我的答案:对 3 . 英国监管金融科技的主要特征是集中适度监管。 对错 我的答案:对 4 . 金融科技业务发展有赖于先进的技术和交易平台系统,技术和交易平台系统选择失误可能给金融科技机构带来较大风险。 对错 我的答案:对 5 . 金融科技产品多以数字化形式存在,这意味着将其完全限制在一国境内在技术层面上具有较大难度,因此,国际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以避免金融科技活动和产品向监管更为薄弱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对错 我的答案:对 6 . 金融科技具有很多风险,所以我们不应该发展金融科技。 对错 我的答案:错 7 . 从FinTech本身的金融属性来看,FinTech具有很强的风险特征。只有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的发展,才能更有效地使技术服务于金融创新,使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对错 我的答案: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