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年级语文单元检测卷

高三年级语文单元检测卷

高三年级语文单元检测卷

高三年级语文单元检测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畸形/绮丽拾掇/补裰玩弄/弄堂咀嚼/咬文嚼字

B.烘焙/蓓蕾坯子/胚胎裨益/裨将契机/提纲挈领

C.稽查/稽首巷道/小巷果脯/胸脯笨拙/相形见绌

D.鞭笞/褫夺麾下/春晖不惮/澹然攻讦/宵衣旰食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无毒昆虫狐假虎威地模仿起有毒昆虫的黄黑斑纹,这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警戒信号——弱者的抵抗外强中干,必须模仿恶才得以自卫。

B.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

C.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D.韩鹏力挺错失机会的朱挺:“对年轻队员来说,这无可厚非,这次错过两个机会,但下一场比赛,他可能两个机会都能抓住,毕竟这只是一场热身赛,不能因此给队员施加太大的压力。”

3.结合个人的感悟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可以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请仿照示例,自选两个汉字进行别解,要求紧扣字形,有积极意义,表述简练。(4分)

示例:惩——对心的征服,才是处罚的最终目的。

悟——做思考的我,才能形成我的思想。

1、——————————————

2、——————————————

4.为防止醉酒驾驶,遏制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保证交通安全,交警部门在我市各个重点路段设卡,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一位醉酒驾车的中年司机被拦截了下来,却不肯下车接受酒精含量测试及交警的处理。

如果你是一名志愿者,请你劝说司机下车配合交警检测处理。要求表达得体,有说服力,90字以内。(5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燕凤字子章,代人也。少好学,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昭成素闻其名,使以礼

致之,凤不应聘。及军围代,谓城人曰:“凤不来者,将屠之。”代人惧,遂送凤,

昭成待以宾礼。后拜代王左长史,参决国事。又以经授献明帝。

尝使苻坚,坚问凤曰:“代王何如人?”对曰:“宽和仁爱,经略高远,一时雄主也。常有并吞天下之志。”坚曰:“卿辈北人,无钢甲利兵。敌弱则进,敌强则退,安能

并兼邪?”凤曰:“北人壮悍,上马持三仗,驱驰若飞。主上雄俊,率服北土,控弦百万,号令若一。军无辎重樵爨之苦,轻行速捷,因敌取资。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

以常胜也。”坚曰:“彼国人马多少?”凤曰:“控弦之士数十万,见马一百万匹。”坚曰:“卿言人众则可,说马太多。”凤曰:“云中川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

南山百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凤还,

坚厚加赠遗。

及昭成崩,道武将迁长安。凤以道武幼弱,固请于苻坚曰:“代主初崩.臣子亡叛.

遗孙冲①幼,莫相辅立。其别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卫辰狡猾多端,皆不可独任。宜分部为二,令各统之。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坚从之。风寻东还。

(《北史•卷二十一》)

【注】冲:同“懂”,幼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以礼致之致:招引。

B.轻行速捷,因敌取资资:资财。

C.其势莫能先发发:发难。

D.略为满川略:侵占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燕凤处事有心计的一组是()

①又以经授献明帝

②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

③以此推之,使人言犹未尽

④凤还,坚厚加赠遗

⑤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凤是代郡人,年轻时就喜爱阅读各种经书史籍,对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特别有研究。昭成帝早就听说过他,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凤不肯出来做官。

B.燕凤曾出使到前秦苻坚那里。当苻坚问他代王的情况时,他在苻坚面前将代王大大地吹嘘了一番,说代王是一代雄主,英才盖世,无人可比。

C.苻坚问燕凤代国有多少人马,燕凤说有“精锐士卒几十万,马一百万匹”,当苻坚不相信马匹的数目时,燕凤巧妙地给予了回答。

D.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苻坚恳求,希望苻坚帮助代国度过难关,苻坚答应了他的请求。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

————————————————

(2)遗孙冲幼,莫相辅立。

————————————————

(3)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独上江城满目秋”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4分)

(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8分)

(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乐以忘忧。(《论语》选读)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3)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4),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五、现代文阅读;

(一)、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帕斯卡尔的芦苇地赵丰

在所有的植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芦苇。我曾想,如果有一片芦苇地,我也许会把生

命匍匐在其中。

我之所以喜欢芦苇,是源于年轻时喜欢过帕斯卡尔《思想录》的一句话:人是会思

想的芦苇。在帕斯卡尔看来:“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用一串串精神的记录

证明,他是一根最有尊严的苇草。我常常想着帕斯卡尔说出这番话的表情。幻觉里,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芦苇,它生长在临水的河边,茎杆中空,叶子翠绿,在风里歌唱,并开出美丽的芦花,帕斯卡尔在其中行走……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那是属于他的精神

家园,由他开垦、播种、耕耘,并最终收获的芦苇地。那是人们用肉眼无法触及的芦

苇地。他可以放心的、尽情的、赤__地在其中想象,呐喊。

在一个雨后有阳光的秋日,朋友约我去钓鱼。他引领着我向沣河的上游奔去,在一

片挖过沙的河滩,我见到了一片面积很小的芦苇,但足以令我喜出望外。我举着钓竿

只有几分钟,就放弃了,先是坐着,后来就躺在那片芦苇中了。我感谢这个多雨的秋天,给了北方这片土地一片芦苇。让我有了一个驰骋思想的空间。

秋天的芦苇一片苍茫。灰白的芦花开始到处飘荡,翩翩若雪。握住一片芦花时,自然,我想到了帕斯卡尔,他说:“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他的思想中没有规范

的体系和严谨的学说,他是个任思绪流淌而不做聚集和汇总的人,宛若一片自由的芦花。他的毫无拘束的思想火花奔放不羁,直抵生命的最深层次。

躺累了,我便起身站在一个高处,对这片芦苇进行俯视。视野里的芦苇,虽然很小,但是比起任何旷野的景致都要壮观。成熟的芦苇如满头华发的老人,脱去轻飘,归于

凝重,静谧中有一种庄严和安详。我想芦苇如果有眼睛,也一定是充满阳光般的睿智,那是超越了一切悲喜苦痛的的旷达。

其实这里是一片河滩,更多的是荒草、沙子、水面,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在水面

贴着滑翔的鸟。它们翅膀扇动着,发出不可一世的鸣叫。它其实是没有思想的。任何

一个思想家,都会在广阔之处表现得沉默。那正是一种成熟。就像面前的芦苇,该张

扬时便张扬,该安静时就安静,似乎自己智慧地把握着生命的节奏。芦苇的境界,人

是不容易达到的。

沣河岸上的这片芦苇地,我设想它是属于帕斯卡尔的。

朋友在收杆,西山的晚霞送走了遥落的太阳,秋风下,金黄色的芦苇在水面荡漾,

一片片云朵围拢着又散去,舞动成晚霞样的遐想。朋友钓了许多鱼。他说,我在乎的

是钓鱼时的感觉,没有工作,没有应酬,没有烦恼,就只有我自己的思想。在这片属

于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里,我惊喜地发现,我的这位朋友居然拥有了帕斯卡尔般的境界。当他陷于那个小城,那间只有十几个平方米的办公室时,他是陷入思想的荒芜的。当

人们热衷于建立体系和规范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从事着一件作茧自缚的工作。我们为

什么不能像帕斯卡尔那样,在广阔的芦苇地里收获灵感呢?

帕斯卡尔关注的是生命和生命中昂扬的激情,他呼唤“人必须认识自己……我们对

自己越是认识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在说出这番话后,他将自己置

于芦苇地的深处,任冬日的晚风吹着。那个夜晚,帕斯卡尔的灵魂破土而出,他找到

了皈依。他从此开始了修道式的生活,他收留穷人住在自己的寓所,帮助不知名的流

浪少女,他效仿耶稣“我热爱贫穷是因为他热爱它……

1662年,他39岁,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上帝却领走了他。“思想,人的全部

尊严就在于思想”。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永恒的嘱咐。

(选自《福建文学》2009年第五期,有删节)

11、联系全文,简析开头一段的作用。(5分)

12、在文章的第五段,作者为什么说“视野里的芦苇,虽然很小,但是比起任何旷

野的景致都要壮观”?(6分)

13、在文章第六段,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表达在芦苇地的见闻和感悟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4、请探究在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里蕴含了他的哪些思想。(6分)

(二)、论述类文本(15分)

不差钱,就缺朋友

(1)“人一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掉。人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还活着,钱花没了”,这是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的台词。“钱不是问题,就缺朋友”,这是2009年贺岁片《非诚勿扰》中秦奋的感叹。这些话语和感慨折射着现时代的社会“症候”:社会史无前例地物化,人情冷漠,人际关系庸俗化。

(2)现代社会作为时代症候的人际关系物化,深深遮蔽了人际交往的本真性维度。造成个体生命的生存危机,刨去人们生存的精神之基是交际物化的危害之一。当物化关

系遮蔽了人的精神维度时,人作为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就失去平衡,甚至被肢解或摧毁。同时,交际物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让人感觉到“尘世如同冰窟”。人

们不禁唏嘘,什么都是假的,都不可信了,甚至包括自己的爱人、父母和朋友。交际

物化也可以导致人的孤独感等心理疾病,进而导致一系列社会疾病。有研究表明,物

化关系导致人的生命内在的失衡,其为了调节失衡,很可能转化成一种社会性的破坏

行为。

(3)下面让我们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来探究交际物化产生的原因。

(4)物化时代的社会物化。人类拜倒在以金钱为核心的“物神”的面前。人类社会的精神空间被物质主义的论调挤压得不能再小,人文维度被物化社会的物化现实遮蔽得

严严实实。没有健康的社会,就没有健康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物化社会中,交际不

被异化和物化实在不易。

(5)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重新弥合,私人空间消失。在现代社会中,公私领域两分畸变为公共领域的的无限扩大,以致侵占了原有的私人空间。私人领域也失去了原有

的“感情第一”的原则。如此以来,人用于悠游的空间被功利化的事务塞满了。人际

物化危机的发生势所必然。随着私人空间的消失,时间也宰制着人的本质性的活动,

时间伦理出现异化。如果一次交往行为失去了直接的或间接的功利目的,就是浪费生命。由此,精心计算投入产出比的物化交际形式在今天的凸显就不难理解。

(6)社会的流动性、易变性所带来的“我是谁”的认同危机。在现代技术的作用之下,人们被抛进了陌生的城市,“陌生化”、“我是谁”是生活的普遍感觉。由于没有传

统的熟人社会的舆论和风俗等制约,交际的目的就可能变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除

此之外,人性物化也是交际物化的原因之一。在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把交往的对象仅仅当作工具来满足自己的自利目的,“利”字当头,除此之外,全是

鬼话。

(7)其实,我们觉察到和不满于这些问题并批判与考问个中缘由本身已经表明,社会物化和交际物化危机并未弥漫于社会的第一个角落,社会昌明、交际“人化”的前景

依然存在。作为物化社会中的我们的确需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持存,多一份守望。

只有这样,突围物化世界,摆脱物欲之壑,走出物化时代和交际物化危机,才具有现

实的可能性。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差钱》《非诚勿扰》中的台词折射着现时代社会史无前例地物化,人性冷漠,人际关系庸俗化的社会“症候”。

B.在陌生的城市里,传统的熟人社会的舆论和风俗制约的缺失,使交际的目的演变

成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成为可能。

C.物化社会的物化现实把人文维度遮蔽得严严实实,人生活在这样一个被物化的社

会中不被异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能。

D.作为物化社会中的我们要想摆脱难填的物欲之壑,走出物化时代和交际物化危机,必须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持存,多一份守望。

16.从文中看,“交际物化”有哪些危害性?(6分)

17.作为物化社会中的“孤独人群”,我们需要持存、守望什么?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6分)

七.作文(70分)

18.请以“不一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三语文复习学习计划

一、时间安排

第一轮(9月—3月)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第二轮(3月---5月)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第三轮(5月-6月)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二、第一轮复习

(一)第一阶段( 9月3日—10月15日)

①梳理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有关知识。

②认读3500个常(次常)用字,挑出没掌握的字分散识记。

③挑出易写错字和易误写的词语分散识记。

④ 复习标点符号知识,并练习掌握。

⑤复习实词、虚词,并练习掌握。

(二)第二阶段(10月16日—11月15日)

①复习词语(含熟语),并练习掌握。

②辨析并修改病句训练。

③复习语用表达相关知识。

(三)第三阶段(11月16日—12月15日)

①继续复习语用表达相关知识。

②复习常用的8种修辞方法,并练习掌握。

③诗歌鉴赏训练。(内容③的复习可结合试卷讲解进行,着重方法指导)

(四)第四阶段(12月16日—1月20日)

①着重记忆名句名篇。

②现代文阅读训练(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

③作文训练(力求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④模拟练习。

(五)第五阶段(2月25日—3月20日 )

①归纳复习18个文言虚词和200个文言实词。

②文言文阅读训练(本内容的复习跨度较大,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

③继续作文训练,强化热点素材积累和运用。

三、第二轮复习

(一)第一阶段(3月21日—4月5日)

①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在语基、表达等考点的弱势环节复习。

②注意在生活中为阅读与作文积累材料。

③本月内30%的时间用在做题上,注意总结命题规律与特点。

(二)第二阶段(4月6日—4月16日)

①偏重阅读古文与现代文。

②练习作文的写作。

③多做模拟题。

④关注有关考纲的信息。

(三)第三阶段(4月17日—5月1日)

①重点是作文。②检测二轮复习总体效果。

四、第三轮复习

(一)第一阶段(5月1日—5月15日)

①研读考纲,命题依据。

②大量做模拟题,准备纠错本,记录弱势环节,查漏补缺。

③多看优秀范文。营造作文亮点。

④关注新题型。

(二)第二阶段(5月16日—5月31日)

①回归真题,多做模拟题。

②看纠错本,查漏补缺。

(三)第三阶段(6月1日—6月6日)

自我调节,适当看书,保持好心态。

五、部分考点具体要求

(一)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

两点很关键——积累和留心。平时要多留心易混易错词语的读音、字形,积累下来。一常备工具书,随时查阅;二准备积累本,将常见易错字、近义词、熟语有计划地抄写下来;三要准备错题本,将每次考试中自己做错的相关试题整理出来,时常翻阅,加强记忆,避免重复错误。

高考语言表达题型较灵活,需要较强驾驭语言的能力。首先分析近两年各地高考语

言运用的考查形式,从理性角度吃透各种题型的要求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特别注意

新题型的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各种类型的语言表达题全面训练。

(二)古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紧扣《考试说明》,主要检测通过课内的学习把知识迁移

到阅读课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阅读试题与课本结合紧密,必须扎扎实实地学

好课本。文言文翻译要注重落实,尤其是关键词语要落实。在文言文复习中,应以文

言文翻译为切入、带动和巩固点。

文言实词复习要重视推断训练,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会推断词义语境分析、

结构分析、猜读、形训等技巧;评讲不仅要讲清楚“是什么意思”,更要给学生示范“怎样推断实词词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重在落实,从词性入手,先用法后意义。要

对18个虚词进行系统整理,从课文例句入手,逐一讲解,然后归纳总结,最后选择典型语段集中训练。

2、古代诗歌鉴赏

训练的两项基本要求:一要立足课内,巩固知识,学会迁移;二要理解作品,解读内蕴,确切表达。复习的三个基本方法:一是“读”,即读典型精要的鉴赏短文;二是“写”,即写简短而完整的鉴赏文字;三是“练”,即选择适量的符合考纲要求的练习题进行训练。

(三)名句名篇的默写

要求背诵的诗文,要不折不扣背诵。对有些“名句名篇”,不仅要熟练背诵,而且

要准确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阅读,学生总感到无从下手,得分较低;而复习起来也往往是事倍功半。复习中要加强对学生现代文阅读技巧的指导,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分析。

答好现代文阅读试题必要前提:

①明确文体特征,整体把握主旨;

②掌握各种手法,构建知识体系;

③指导答题技巧,总结答题模式;

④分析题干内涵,明确问题指向。

(五)作文

总体要求:回归写作的本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分析和判断生活,用独特而充满个性的文字来表现生活。

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了解时代脉搏,注重观察生活、感悟

生活、表达生活、评价生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此外,要多读书报时文,占有鲜活

材料。生活储备丰富,知识储备充足,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才有了创新的基础。

总体原则:由整体推进到专题突破,重积累,重感悟;练思维,练规范;促升格,促

个性。

一注重文体的规范性,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二注重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和深刻性,无论是“话题”还是“材料”,审读材料都是最初的关键一步。

在教学和复习中,要切实提高学生审读材料的能力。审读能力以思维能力为基础,培

养思维能力乃是关键中的关键。第三,要注重讲评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每次训练之后,都要将高分作文打印出来,并注上详细的评析,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还要对中等作文进行提升训练,让学生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质量要以数量为基础,作文训练必须达到相当的数量。

六、复习策略探讨

1、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第一轮全面复习(纵的复习),要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训练,最

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第二轮重点复习,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

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第三轮综合复习,

除套题训练外,要引导学生关注历次考试中丢分的题,分析失误原因,及时查漏补缺。高三复习总时间安排是前紧后松,临考前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体味消

化加深理解的过程。

2、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语文复习的计划要体现定量控制、定度控制的原则。所谓定量控制,就是对课时量、课堂教学容量及训练量要进行控制。量次不足,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量次过于频繁,学生不胜负担,同样也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提倡一周一中练,一月一大练(尽量与月考错开)。练后必讲评,练习和评讲力争都安排在语文课堂上,不占用课外时间。所谓定度控制,就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适时调整训练的节奏和内容,

因材施教。对于语文优生和差生,各班要心中有数,加强课外辅导。

3、要有灵活性和机动性

复习备考时间安排要与各班学生学习状况结合,可根据各班实际,灵活地加以调整,使复习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高三语文试卷(推荐5篇)

高三语文试卷(推荐5篇) 1.高三语文试卷第1篇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跌荡自放,不守士节,然材猛过人。 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 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日:“乘危伐丧,非中国体。”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日:“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日:“南事诚如沔所料。”又迁观文殿学士、知并州。而谏官吴及、御史沈起奏沔淫纵无检,守杭及并所为不法,乃徙寿州。 诏按其迹,而使者奏:“在杭州,沔爱许明所藏郭虔晖画鹰图,明不以献。初,明父祷水仙大王庙生明,故幼名‘大王儿’。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市卖纱、绢、药物。官庭列大梃,或以暴怒击诉事者,尝剔取盗足后筋,断之。”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 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今多指悬于客厅的一种书、画形式。

高三语文测试卷选择题(附答案)

高三语文测试卷选择题(附答案) 高三语文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方框里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①大家兴高□烈地谈论着知识竞赛的情况。 ②骄傲自满是阻碍进步的□脚石。 ③这家商场是一家股□制企业。 ④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 A.采、拌、份、份 B.采、绊、份、分 C.彩、绊、分、分 D.彩、拌、分、份 2、下列句子中,红字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芦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B.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C.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 D.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D.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4、下列词语中红字的字,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哺育(bǔ)拓片(tuò)嗔怪(chēn)伺候(cì) B.气馁(něi)禅让(shàn)重迭(dié)轮廓(kuò) C.殷红(yān)狙击(jū)皈依(guī)屏除(bǐng) D.畸形(qí)歼灭(jiān)抨击(pēng)对峙(zhì) 5、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____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犹豫、逐步、化装 B.迟疑、逐渐、化妆 C.迟疑、逐渐、化装 D.犹豫、逐步、化妆 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7、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高三年级语文单元检测卷

高三年级语文单元检测卷 高三年级语文单元检测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畸形/绮丽拾掇/补裰玩弄/弄堂咀嚼/咬文嚼字 B.烘焙/蓓蕾坯子/胚胎裨益/裨将契机/提纲挈领 C.稽查/稽首巷道/小巷果脯/胸脯笨拙/相形见绌 D.鞭笞/褫夺麾下/春晖不惮/澹然攻讦/宵衣旰食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无毒昆虫狐假虎威地模仿起有毒昆虫的黄黑斑纹,这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警戒信号——弱者的抵抗外强中干,必须模仿恶才得以自卫。 B.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 C.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D.韩鹏力挺错失机会的朱挺:“对年轻队员来说,这无可厚非,这次错过两个机会,但下一场比赛,他可能两个机会都能抓住,毕竟这只是一场热身赛,不能因此给队员施加太大的压力。” 3.结合个人的感悟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可以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请仿照示例,自选两个汉字进行别解,要求紧扣字形,有积极意义,表述简练。(4分) 示例:惩——对心的征服,才是处罚的最终目的。 悟——做思考的我,才能形成我的思想。 1、—————————————— 2、—————————————— 4.为防止醉酒驾驶,遏制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保证交通安全,交警部门在我市各个重点路段设卡,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一位醉酒驾车的中年司机被拦截了下来,却不肯下车接受酒精含量测试及交警的处理。 如果你是一名志愿者,请你劝说司机下车配合交警检测处理。要求表达得体,有说服力,90字以内。(5分)

高三语文测试卷1(含答案)

高三语文测试卷1(含答案) 高三语文测试卷1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现代思想在界定人之为人时,通常将人视为具有心灵、能够思维的主体;人的存在的特征,突出体现为既与身体无关、又与环境无关的主体性。这种哲学观念体现在美学上,就是以XXX为代表的主体性美学:主体运用其心灵的先验能力构建表象,当心灵中的表象与主体的感受及其情感发生关联的时候,主体就根据其感受的愉悦与否作出审美判断,将能引发愉悦的表象判断为美的,反之则判断为丑的。按照这种美学思路,主体被极度高扬了,客体则被极度贬低了。简言之,现代主体性美学通过XXX主体性及其创造力,将人类这个物种从自然世界中无以复加地突出出来,甚至割断了人与自然界的血肉联系。 针对上述理论弊端,生态美学首先根据生态学原理,将人类的存在理解为“生态存在”,也就是身在生态系统之中的存在:生态系统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孕育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众多物种,是人类存在的母体。人类是生态系统生生之功能、生生之

德性的具体体现之一。人类之所以被称为“天地之心”“万物之灵”,是因为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天赋良知及其反思能力,将自身对于生态系统的责任理解为“参赞天地之化育”,将自身使命理解为帮助生态系统达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理想共生状态。按照生态美学的思路,自然不是人类可以无度利用的资源,而是人类得以产生且赖以生存的本源。生态美学从生态存在论出发,其核心命题是,自然事物以人类的审美知觉为通道,如其本然地显现其自身。 正是从生态系统的生生特性出发,生态美学展开了对于审美价值的生态重估,探讨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辩证关系。在生态美学之前的美学理论中,“美”与“审美”都是极其光辉灿烂的字词,审美价值毋庸置疑地居于价值序列之首。但是,从生态审美的高度来看,生态美学的理论思考多了一个重要参照,即生态健康,也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生态美学则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审美互动,清醒而自觉地考察人类审美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严肃地反思和批判审美活动对于环境的破坏。生态美学看到,人们很少考虑审美偏好的生态后果,因而造成了对于环境的极大破坏。比如,人们通常喜欢整整齐齐的草坪,通常用“杂草丛生”

高三语文试卷题

高三语文试卷题 高三语文试卷题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刍议(ch) 条分缕析(lǚ)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 B.倏忽(shū) 越俎代庖(po) 牛虻(mng ) 自惭形秽(hu) C.靛蓝(din) 毁家纾难(shū) 干涸(h) 白头偕老(xi) D.手帕(p) 相互龃龉(yǔ) 麾下 (huī) 探本溯源(shu)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2024届高三年级检测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年级检测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底谁有理,问问第三方 徐贲 ①有一位资深的美国国会议员曾说,他在国会里作过无数次辩论演说,但只说服过一个人,那就是他自己。这位国会议员能这样自我调侃,是因为他很明白辩论自身的局限。 ②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因此,对立的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僵。从微博叫骂发展到约架,便是辩论越说越僵的极端表现。 ③极端的越说越僵,这种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这是因为,辩论者知道,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者”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论理不需要以压倒对立方为目的。 ④以第三者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眼点的。 ⑤然而,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者听众。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各方在这么做的时候,是为了说服中立的法官或陪审员。 ⑥听众是谁,这是说理首先需要确定的,因为这会影响到实际的说理策略、方式,并使得说理具有说服或宣传的不同性质。例如,20世纪60年代曾经有过一场大张旗鼓的中苏两党论战,其实双方都不是为了说服对方(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为了争取第三者的同情和支持。然而,并没有多少国际的第三者对这种恶狠狠的论战感兴趣,因此,论战实际上是用来作为一种对内宣传的手段。这样的争论根本不可能达成任何共识或妥协,最后定然会以争论者们相互交恶,彼此变成势不两立的仇敌而告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六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

必修一第六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D 【解析】D项在文中无依据。选项中的“对联起于哪个朝代,有很多说法”,原文没有相关的表述。 2.C 【解析】C“张华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以对联的形式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为上联、荀以‘日下荀鸣鹤’为下联互报姓名”有误。原文说“张华曾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荀以‘日下荀鸣鹤’互报姓名”,可见张华并未要求以对联的形式通报。 3.D 【解析】D.“使对联语体多样化,使对联的篇幅增长,使对联的运用范围大为扩展”错误。原文说“使得对联语体多样化,连同对联篇幅的增长,……这一时期,不仅运用范围大为扩展,……”,可见对联语体多样化和对联篇幅的增长,才使对联的运用范围大为扩展,选项把之间关系理解错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 A 【解析】A项偷换概念。“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错,原文意思为:中华文明是唯一在超过四千年的历史中绵亘使用表意文字的文明。 5. D 【解析】D项关系误判。“汉字作为图像贼识、设计元素的优势被大肆标举”这一现象,不是“不重视视汉字与中国文明的紧密关系”表现。 6. ①汉字对中华文明绵且超过四千年并传承至今有着重要的影响。 ②文字成就了中国文学的特殊美感。 ③汉字本身的结构性造就了书法艺术。 ④汉字与中华文化“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并存”局面的形成密初相关。 ⑤汉字对中国人认知思增与感悟有很大的影响。 (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得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A 【解析】A项,“主要是因为我们有赊账人签名的账本,无论他们到哪里我们都能找到债主”说法错误。主要是因为牧民都老实巴交,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故选A。 8.① 从“他的脸却长得极寻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了”可以看出“普通人”是一个相貌寻常的牧民。② 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立刻就承认了账本上的名字是自己写的,可以看出“普通人”的坦诚、直率。③ 想不起什么时候赊的账,又买了什么东西,却没有一点点想要赖账的意思,可以看出“普通人”的真诚、负责任。④ 虽然很穷,但却坚持一点一点还清自己都记不起的债,可以看出“普通人”的高度自觉和信守承诺。 9.① 欲扬先抑。通过我们态度的微妙变化,尤其是“我妈”的评价,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写“普通人”。② 正面衬托。通过写喀吾图的牧民都有信仰,都不会赖账,来正面衬托“普通人”。③ 细节描写。通过“普通人”看到我们的账本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塑造其人物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2023届全国高三单元定向检测卷语文十二

2023届全国高三单元定向检测卷语文十二 一、根据语境写词语。(10分) 1、农忙季节又到了,大街上看不到人们在xián ɡuànɡ(),只有在农田里才看到他们ɡēnɡ yún()的身影。 2、园子里种了一棵yīng táo()树,我们常常用chú tou ()除草,拿着shuǐ piáo()给它浇水,施肥。终于,果子成熟了,一个个yuánɡǔnɡǔn()的樱桃挂在树上,我们心里乐开了花。 3、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bádiào (),用来种菜。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还东一脚西一脚地xiānào()。几天后,爷爷种的菜发芽了,我和爷爷一起chǎn dì(),我往往把菜苗当做野菜个(ɡē diào),把野菜留着。二、判断下列加点字读音的对错,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改正过来。(8分) 浩渺miǎo()万顷qīnɡ()耄耋zhì ()旖旎nǐ()葬zhànɡ身()瑞ruì士()无垠yín()玷zhàn污 ( ) 三、选择题。(10分) 1、下列选项中画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拴(shuān)着樱(yīn)桃 B、河蚌(fēnɡ)逛(ɡuànɡ)街 C、倭瓜(wō)葬(zànɡ)身 D、萌(mēnɡ)动菜种(zhǒnɡ) 2、下列对《祖父的园子》中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因为我太小,拿不到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这一句说明祖父对“我”很疼爱。 B、“(我)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巴草当作谷穗留着。”这句话说明“我”做错了以后,祖父没有骂“我”,反而笑,对“我”很宽容。 C、“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这一句是说祖父教“我”认识谷子,对“我”很有耐心。 D、“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这一句说明了天上的云很多,天要下雨了。 3、“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作者忘不掉小月亮的原因是()。 A、故乡的小月亮比别的地方的月亮小。 B、故乡的小月亮与别的地方不同,令人难忘。

人教版高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 1.下面各组中加粗的字,全是多音字的一项是 [ ] A.觉解教条自强不息 B.慰藉迥然蹉跎岁月 C.瞻望朝暾千载难逢 D.难堪媒聘一针见血 2.下列文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精致习贯惭愧汗颜 B.功利追溯万古更新 C.斜晖厮杀光霁日明 D.迟钝溘然手足无错 3.下列句子中,应填的一组词语是 ①可是人的对于________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②19世纪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回答有时候就非常________,特别暗淡。 ③爱因斯坦说,他正在苦心推敲相对论的某些变化,他的退休决不会________这项工作。[ ] A.超越忧郁中断 B.超过忧郁中止 C.超越忧伤中止 D.超过忧伤中断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此可见,对往事的回忆,在人性中是多么积重难返。 B.在生活中达到了满意这本身是一种征候,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停止,感觉以及相关的活动也迟钝了。 C.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感同身受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D.他没有这样做,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赶来的大夫太难堪。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年左右前濮水边上发生的一幕。 B.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C.所以他做的各种事,功利对于他有意义。 D.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出世而又入世的。 6.下列句子中,衔接得恰当的一项是 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吾浩然之气”的一句里看出。________经他解释,________。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________。 ①这种道德力量 ②道德这种力量

2023届高三语文试卷(附解析)

2023届高三语文试卷(附解析)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多元价值给了我们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个人获得了更多自由。但为什么说价值多元化又是一种“困境”呢? 个人层面上,价值多元化增加了人的困惑和迷茫。人总要寻求意义。在价值多元化的处境中,我们好像有很多选择,可以相信A,也可以相信B,但没人能说,A或者B就是最好的。因此,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生:有人仍然信奉宗教,有人一心追逐名利,有人相信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有人执着于奋斗进取和成功,有人相信及时行乐、沉湎于各种感官享受······每个人的选择都可能有自己的主观理由,却没有一个公认的共同理由。 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科学理性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规范,却没有建立起新的价值标准,也就无法为人们提供生命意义的指南。韦伯引用托尔斯泰的话说,“科学与意义无关,因为对于我们唯一重要的问题,我们应当做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科学本身提供不了任何答案”。这造成了一种“价值真空”状态。在这种状况下,好像无论我们如何选择都可以,要么是人云亦云的,要么是任意武断的,但都没有确定无疑的依据。这种空虚的不确定性,让现代人很容易被焦虑和无意义感所困扰。 这是个人精神层面的问题。在社会层面,价值多元化也带来了棘手的问题。公共生活中有许多激烈对立的议题,本质都是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比如,美国政治辩论中有一个争议不休的问题:堕胎的合法化。有人依据宗教信条,认为堕胎就等于谋杀生命;有人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怀孕女性有没有权利处置自己的身体”,而人的身体理当由自己支配,这是个人的基本权利。这两种观点背后都有它的道德依据,像这样的价值观念冲突很难用理性化解,我们不能确定无疑地说,哪个道德依据一定“更正确”。

(完整word版)2019-2020届高三语文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三阶段性测试题 语文 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共70分)和第卷(表达题共80分)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术的基础。中国人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植物鸟虫细腻的审美,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的诗意美化,对安土乐居、落叶归根的期盼,无不体现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士人和僧道构筑的精神天地与世俗社会现实世界拉开了些许距离,但关注的焦灼目光从未移开,甚至是以退为进、以隐促出,以超脱之姿态求深度精神介入,无为而无不为.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一帜。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味,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系列,工艺美术中体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但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如石器、玉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金器、漆器、木器、竹器、藤器、瓷器、丝绸、刺绣等等,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水乳交融,处处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意义支撑。 与西方体系性美学自上而下的哲学血统不同,中国古典美学是从艺术品评经验中滋蔓出的经验形态,自下而上,升华而成,与艺术体验息息相关.诗品、词话、画论、书法、曲论、剧评、小说评点等等,无一不细致入微曲尽其妙。读中国美学能找到写诗作画门径,能分出上中下品,能成为艺术家知音,具备精微的内行品味和深厚的艺术涵养,真的是内行看门道。 在宗教意识相对淡薄、崇尚文治科举取士的中国,文人趣味便成了审美领域的引领者,权贵和百姓均乐于附庸风雅,文人趣味曲高和寡但自命不凡。文人因本身就是艺术生产者和专业评判者,尽管常常遭受宗教道德政治文化的强势冲击,但长久看来仍始终把握圈内话语权,有禁得住艺术史考验的审美标准,能形成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传承系统。 (摘编自杨岚《当代中国美学精神理论建构的文化引领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古典美学崇尚自然美的倾向。 B.艺术家只有在曲水流觞的雅和渔樵唱晚的俗中才能感悟到艺术的中和之美。 C.实用艺术以器物形式支撑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却没有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 D.因为文人始终把握着圈内的话语权,所以能形成中国古典美学的传承系统。 1.A(B项,流觞曲水只是例子,用“只有在……”说法过于绝对。C项,原文只是说没有获得传承优势。D 项,要想获得传承系统,还有一个条件是有禁得住艺术史考验的审美标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中士人和僧道追求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是为了更深入体会自然之美.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试题(附详细参考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3分) 丝绸之路与中西方文明交流 刘敏岳亮 在文明初起的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处的夜空。一边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一边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虽然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峻岭层峦叠嶂,但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这条沟通中西、美丽而又沧桑的文明纽带就是丝绸之路。 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这就是丝路的前身。草原之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经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直达多瑙河流域。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当时为中国所独有的丝绸进入西方世界。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陆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及至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与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不论是作为波斯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阿拉伯文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事实上,古代中西之间的交流,不论是丝绸、玉器、香料、陶瓷、珍禽等物质层面的物品,还是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道教等思想层面的结晶,都是通过这条东西交往的道路双方交流的。 在丝绸之路汇聚的多种宗教文化既相互碰撞,又和平共处,和谐共存。汉唐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思想观念以佛教的影响力最为巨大。中华王朝不论迎佛也好,辟佛也罢,都展现了佛教对代表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新塑造。西域的于阗王国是丝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是商人驻足之处,也是西行东来的僧侣歇脚所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的佛寺,宝殿主尊是佛像,佛像两边上方都是千佛,而下方则往往描绘地方神祇,其外部特征有似祆教神祇。由此可以看出,丝路上的诸神之间并没有战争,而是安然地保佑着各自的信徒。 按照塞缪尔·亨廷顿的观点,不同文化由于自我认知身份的差异而存在着激烈的冲突。但历史经验表明,在冲突之外,文明之间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交流和竞争。公元751年,唐王朝与大食爆发战争,史称“怛罗斯之役”。这件小小的战事插曲迅速被和平交流取代,唐朝大量被俘工匠随大食军队西归,直接导致了以中国造纸术为代表的科技西传。随后,中亚撒马尔罕形成了一个造纸中心,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将造纸术从西亚传入欧洲,埃及人的纸草和羊皮纸开始退出舞台。可以说,怛罗斯之战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极具象征性。抛开军事上的胜败不论,中国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在怛罗斯之外的广阔空间里竞争并共生,对双方文化的发展都极具积极意义。文化多元、文明交往、和谐共存,这正是丝绸之路留给我们今天最可宝

2023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以为人民不懂得文艺,以为大众是“下里巴人”,以为面向群众创作不上档次,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今天,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 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 (选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自从天宝晚期以后,杜甫十几年内写了大量的时事诗和政治诗,不管是陈述政见,或是揭发统治者的荒淫和残暴,或是比喻和寓意,或是对于穷苦的人民的关怀和同情,也都是个人的情感和实事相结合的。还有不少长篇,有的记载国家十几年

新课标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襄城三高高三第三次周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书法这一概念,尽管目前没有最为权威的概括,但是,书法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属性还是为人们所承认的。那么,书法创作也应该遵循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比如说,每一个笔画都需要经历从起笔到收笔的过程,多呈现由左向右、从上到下、由左上到右下、从右上到左下的走向;单个汉字的书写多遵循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至于章法,则多是将单个字从上到下组成一行,行与行之间从右到左排列等等。这些规则为书法创作提供了一个可以并且必须遵循的创作程序,以至于无论是高明的书家,还是一般的习字者,只要参与其中,便必须遵循而不是违背它。 从表面看来,这个创作程序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如果仔细追究,则大有不同。我们看到,书写的过程并不仅仅包括毛笔在纸面上写出笔画的环节,因为我们写完一个笔画之后,假使右手操控毛笔的运动就此停止了,留在纸面上的将是“ー”“丨”“丿”“丶”等某些单个的笔道。为了完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毛笔离开纸面之后还需要向下一个笔画过渡,以求得顺利书写下一个笔画,在这个环节中,毛笔无法在纸上留下痕迹,也不容易被人们观察到。当我们将这两个环节链接起来的时候,书写过程就表现为连续的、回环往复的、不可逆转的曲线。因而,书法创作看起来无论如何纷繁复杂,甚至好像一团麻线,但只要揪住一个合适的线头,就可以从头一直顺到尾;或者好像走迷宫,只要找到一条正确的路线,就能到达目的地。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创作更表现为线性的特征。在书法欣赏时,我们的目光有时也会不自觉地伴随着回环往复的线条再现一遍创作的过程。至于其他的造型艺术,比如美术,先画这片云,后画那只小船,抑或再补几棵小树,大概主要在于画家的创作习惯和临事从宜,并没有像书法这样的严格的创作程序;再如篆刻,尽管也是以汉字为表现形式的,艺术家在创作时甚至可以先刻完某一个相同趋向的线条,再刻另一趋向的线条。那么,在欣赏美术或者篆刻作品时,也不会出现书法欣赏时的情景。由此看来,我们毋宁说书法是一种类似于舞蹈、戏剧的艺术,它们都是以历时的顺序在一定的空间内塑造形象。 应该说,书法的线性特征与造型艺术之类属是错位的,因为它揭示的是动态的创作过程。甚至与所谓艺术也没有必然的关系,因为它是由汉字的日常书写衍生出来的。但是,由于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它充分注重并应用了这一特征,将优秀的作品变成一个整体,使之前后联系、上下贯通,乃至血肉丰满。书法创作中的诸多技法规定,诸如方圆、藏露、曲直、俯仰、疾徐等等,便可以在线性的运动中找到产生的根据,进而可以解释节奏、行气、血脉等更高层面的概念。因而,我们由此可以探讨静态观察不能得到的书写规律,不但可以告诉学生每一个环节是什么形态,怎么去写,还可以告诉他们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形态,为什么这样去写,从而为书法启蒙教学设置一个更为坚实的理论平台!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高三语文下学期高考语文名著单元达标学能测试试题

一、高考语文名著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三国演义》中,曹操攻陷徐州后,派遣张辽劝降陷入困境中的关羽,关羽提出了“卸甲”的三个条件,这一情节突出了关羽的忠义形象。 B. 《茶馆》中,秦仲义说:“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他说的“那么办”是指通过收回房子、卖掉土地等途径,筹集资金来开办工厂。 C. 《风波》中,七斤曾经在喝醉后骂有些遗老臭味的赵七爷是“贱胎”,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 D. 《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奋力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给毁了,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 E.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的性情极好,从不向丈夫要钱,她有着天使般的温柔,她的善良和忍让反衬了葛朗台的冷漠和贪婪。 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构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突出各自的性格,如林黛玉与薛宝钗,凤姐与袭人,李纨与晴雯,显然这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法。 B. 《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创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不周山》,遂成现在的14部。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C. “新生”是郭沫若《女神》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他把五四时期视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复兴的契机,期望整个民族从此获得新生。《新生》一诗用斑斓变幻的色彩和跃动的、富于力度的旋律表达了这一期望。 D. 《雷雨》的结构非常完整,四幕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加之时间、地点和事件的统一,因而写得非常紧凑。作者将30年周、鲁两家不同人的命运安排在一天之内,从而形成了一种“闭锁式”的结构方式。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老头临死之时,盼望着两个女儿能来见他一面,拉斯蒂涅去请他的两个女儿。雷斯托夫人始终没有出现;纽沁根夫人虽然来了,她跪在父亲的病榻前忏悔,然而,高老头已经听不见了。(《高老头》) B. 为了受封骑士,堂吉诃德到”城堡”的院子里守夜,看护自己的甲胄。结果他把两名前来打水,饮马的脚夫打伤了,对方用乱石把堂吉诃德打得鼻青脸肿。店主终于无法忍受这样的胡闹,于是决定尽快授予他骑士称号。《堂吉诃德》 C. 宝玉挨打后,宝钗第一时间赶来探望,并送来疗伤丸药,且软语劝慰宝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一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竟让宝玉暂时忘记了疼痛。(《红楼梦》) D. 关羽退守麦城后,孙权派诸葛瑾劝降,遭到关羽的断然拒绝。麦城孤城难守,关羽弃麦城欲投西川,路遇孙权伏兵,被马忠所擒。孙权斩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厚葬了关羽。(《三国演义》) 4.下列所选名著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三语文测试卷3(含答案)

高三语文测试卷3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介打破了传统文本的线性生产、传播和评价过程,进一步改变了写作、评论和阅读的经典形态,文艺活动全面打破精英话语垄断。从网络文学作品批评现状来看,批评主体实际上由职业批评家、网站编辑和独立评论人三部分构成。同时,网络文学批评机制的重建也离不开技术更新的作用,基于大数据的技术筛配和人工智能辅助的评价模式势必将发展成为网络文艺批评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 职业批评家接受的是传统经典文学鉴赏和评价的正统学术训练,在网络文艺诞生之初即对其持有雅俗之辨的先验偏见。新世纪以来,尽管不少学院派批评家开始转向网络文艺评论,却也难免精英化的批评立场。学院派批评家关注文学批评的学理探讨,在长期浸淫学术训练过程中形成的专业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与网络文学作品存在着龃龉寡合的先天窒碍。此外,职业批评家也包括传统文学期刊的编辑,尽管这一群体普遍认可文学批评需要与时俱进,并推出了包括兼收并取网络文学与主流文学作品、创作网络文学专刊等一系列举措,却收效甚微。他们短时间内也很难及时做出调整来应对网络文学批评阵地缩水的挑战。 网站编辑是网络文学批评流程之中最为前端的把关人。文学网站是绝大多数网络文学作品发布和流播的第一渠道,专职的网站编辑负有对上传的作品进行审核、建议修改以及筛选推荐等职责。其在角色上类似于传统出版机构的专业编辑,但出发点和工作重心与后者大相径庭。在网络文学通行的审查制度规约之下,网站编辑的筛查重点在于剔除触犯法律或道德底线的作品,并且时刻以大众读者这一服务对象为优先,对作品的艺术水准和思想内容褒贬则在其次,把关作品的专业素养也难与出版编辑同日而语。 独立评论人的出现受网络文学的技术发展影响较大。受惠于移动技术和社交媒介的蓬勃发展,文学批评的发声平台和渠道更为多元,以自媒体和大众媒体为主要阵地的独立评论人不断崭露头角,激活了互联网文艺评论的生态环境。但是,独立评论人受点击率、转发率乃至植入广告等经济利益驱动不在少数,或为迎合读者发表低级趣味及媚俗内容,其评论亦多蜻蜓点水,在“去中心化”的同时容易导致扁平化的评论倾向,甚至是流于炒作和恶性竞争,遑论对网络文学创作起到积极引导的推动影响。 媒介技术更新了作者和评论者的联结方式,并深刻介入到网络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进程。从网络作品

高三语文试卷及解析

高三语文试卷及解析 高三语文试卷及解析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贿赂(luò)豇(jiānɡ)豆挑(tiǎo)大梁唯(wěi)唯诺诺 B.蹿(cuān)红下载(zài)卡(qiǎ)脖子切(qiè)肤之痛 C.泊(bó)车挫(cuō)折独角(jiǎo)戏果实累(lěi)累 B.观摩/临摹暴发户/爆冷门艰苦备尝/如愿以偿 C.气概/愤慨绊脚石/搅拌机明察暗访/暗中查访 D.刻画/筹划明信片/无名火唇枪舌剑/明枪暗箭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对建筑大师何镜堂来说,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竞赛意味着挑战和风险,万一被淘汰出局,折戟沉沙,便有可能会影响其 声名。 D.虽有不少公司按照要求也结合了自身的特点补充披露了一些相关信息,但依然对敏感信息半遮半掩,对于股权变动、处罚信息等 问题更是讳莫如深。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前,房地产新一轮调控政策出台,在网上引起广泛争议。房价是继续上涨,还是逐渐回归理性?绝大多数网友表示对此不抱希望。 B.经过神探深入调查和缜密推理,终于将谜案破解,并在华莱士和帕里佐的婚礼上,怒指新郎官就是真正的杀人凶手。

D.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我们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破解经济增长受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难题。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各地媒体几乎同时出现了这么一个词——“堵车”。北京成了“首堵”,连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也常常堵到半个城市瘫痪。我们 不禁感慨:中国已进入全民“豪堵”时代。 B.依靠引进促进发展的“拿来主义”和“捷径”,使一些地方和企业滋长了惰性,削弱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引进、落后;再 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C.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普遍认为它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开放透露出春 天的消息。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误读。 D.什么叫“有文采”?比如一句“李白喜欢喝酒,柱甫会写诗”,淡而无味。稍事润色,变成“太白好酒,子美工诗”,虽算不得文 采斐然,但是不是比原句有文采得多呢? 二、(I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黄金面具下的图坦王“真容” 图坦王陵的墓室由两个真人大小、乌木镀金的武士雕像守卫着。里面的棺椁把墓室塞得满满的。外椁是四层木制圣拒,通体用黄金 覆盖。外椁内是用整块黄色石英岩雕成的内椁,盖是用重达1.25吨 的玫瑰色花岗岩制成的。庞大的石棺盖下,还有三层人形棺。最外 层和第二层都是贴金木棺。最内层是黄金颜面人形棺,前后均用3 厘米厚的金板制成,长1.83来,宽0.51米,重110.4公斤。棺内 即是图坦卡蒙的木乃伊,黄金面具套在他的头部和肩上。 在出土的大量奇珍异宝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件做工精美、表情哀愁但又宁静的金制面具。它高约54厘米,宽约40厘来,重 约10.23公斤。同金棺一样,眼镜蛇和秃鹰徽章位于前额的中间位

高三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考试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用,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即(j)使溘然(k) 嬗(shn)变以儆(jǐng)效尤 B.斡(w)旋毗(p)邻角(ju)逐鳞次栉(zh)比 C.潜(qin)力通缉(jī)嗔(chēn)怪自怨自艾(y) D.符(f)合驯(xn)服弹劾(h) 提纲挈(qi)领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缥缈毕竟独出新裁沧海桑田 B. 惬意广袤循序渐近根深蒂固

C.融资拘泥不假思索集思广益 D. 接洽布署共商国是另辟蹊径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纵线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生动深刻暴露了亚洲各国在协调经济政策、共同________危机方面的苍白无力。一种流行的观点普遍认为,正是由于东亚地区亚洲各国存在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性、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有性,缺少一种强有力的______力量,才使亚洲各国在金融危机中吃尽苦头,元气大伤。因此,地区合作、________和意义重大大量的双边援助是极为重要的。 A. 防御整合沟通 B.防御整治勾通 C.抵御整治沟通 D.抵御整合勾通 4.下列句中加黑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全球约有8000万只被囚禁的动物有机械重复活动的习惯,尽管这与相去甚远动物原有的行为大相径庭,但人们还是认为,它有助于动物适应狭窄或桔燥的环境。 B.最近几年,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可谓是惨淡经营,国家拨给的预算实际上只能到位国家三分之二,研究所只能向各种申请研究补助。

C.卡夫卡的尸体被运回布拉格的时候,那里的西方人还不清楚, 运回来的是一位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一样中流砥柱剧作家的划时 代作家。 D.近几天我们走访了四所学校,这只是管中窥豹,确实还不能说 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消费者,你是否想过,正是消费品某些畸形的消费需求刺 激了商业经营对生态的污染和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者既是受 害者,又是自己的加害者。 B.911事件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关系进入微妙孙吴阶段,尽管美、印、巴关系何其暖昧,但势态美国与印度将走向军事合作的 态势已相当明朗。 C.在国内外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保持持续 增长的势头,2021年全年进出口运销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7.5%。 D.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名校等学府纷纷出台自 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 研领域的道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