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六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一、择业观的概述

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以及职业的发展,改变了职业的构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进而改变了人们的择业观。然而,择业主体在接受新观念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过去固有的观念的影响。所以,必需对大学生的择业观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劳动。择业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选择职业。职业理想是指个体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作出的想象和设计,青年大学生掌握职业的形成规律及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仅有利于自己正确地求职择业,迈好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而且有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青年大学生对未来的生活都有着美好地憧憬,对未来的职业都寄予厚望,都期望在自己将来在从事的职业岗位上有所建树。但是,古今中外,即使在相同的背景下,有的人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有的人却碌碌无为;有的人从事的职业虽然平凡,却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和人们的赞扬,有的人虽名躁一时,却最终遭到人们的唾弃。造成这种截然不同的结局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一条则在于有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总是把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造福人类、造福社会,既是历史上一切品德高尚、功勋卓著的人们工作的根本目的,同样也是新一代大学生应树立的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是大学生对于择业的目的和意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大学生的择业观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在择业活动中集中的深层的反映。择业观是与大学生自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两个直接的前提条件:需要和自我意识。需要是形成价值观的客

观前提,自我意识是价值观形成的主观条件。大学生的择业观就是在就业需要的驱动下,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在择业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大学生的择业观首先来自于社会。它一方面通过社会舆论和学校教育管理等方式,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协调一致;另一方面,则通过文化传播、家庭和社区活动等形式,把社会的职业观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给每个大学生,促使他们择业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如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择业受周围人特别是他所属的青年群体的观点和行为的直接熏染。家庭成员对职业的认识和评价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电视等大众传媒,利用生动的画面或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寓教于乐,在不知不觉中熏染大学生的择业观。

大学生个人价值观在择业观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识、评价和价值体验一旦为实践所证实,被他人或社会认可,就会在他的头脑中强化,成为一种较为固定的看法和态度,即形成一种新的择业观。

择业观对大学生择业具有导向和动力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择业观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指导着择业主体对未来职业进行评价和选择,作出择业决策。第二,择业观是择业行为的动力。它支配着择业主题对择业目标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择业主体的择业行为。

因此,正确的择业观能指导大学生对职业进行正确的评价,进行准确的定位,进行合理的选择。反之,错误的择业观使大学生对择业产生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影响准确定位和进行合理的选择。

一般来说,一种择业观形成之后,就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发挥其导向和动力作用,左右着大学生的择业思想和择业行为,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择业观也是社会现象的反映,必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生变化,折射时代的变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是大学生择业观变迁的现实基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就业模式是国家统包统分,他们愿意也只能服从国家的分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随着市场经

济的发展,我国的劳动人事制度在逐步改革,国有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行政机关实行公务员制。与之相适应,大学生就业制度也作了相应调整,从统一分配到切块计划、从供需见面到在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最终过度到国家政策指导、大学生自主择业。这些变化,突出了大学生在择业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把大学生推到了市场面前,迫使大学生改变以往等着国家分配单位的就业观念,增强了自主择业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2、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变迁和形成起着导向作用。

由于第一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促使从业人员的分布格局发生变化,有些就业人员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形成劳动力的流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采用,促使一些职业向综合方向发展,加大了劳动力全面流动的力度。因此,大学生原有的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受到严峻的挑战和猛烈的冲击。

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促使某些行业和职业发生变化。一些行业因管理不善、生产能力过剩、产品技术含量底等问题,造成经济增长的停滞和萎缩,而导致就业严重困难。而另外一些行业由于技术先进、市场需求量大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劳动需求量迅速增加。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一些地区、行业、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各类职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社会地位高的,其经济收入不一定高。相反,现在经济收入较高的,其社会地位不一定高。这些变化,促使大学生择业有单纯追求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向实际转化,即由“社会价值型”转变为“经济价值型”,把物质利益、福利待遇放到相当重要的地位。

3、人才市场的生成加速了大学生择业观的变迁。

人才市场的生成,调节和配臵着人力资源。社会择业主体可以通过人才市场选择能够发挥自己能力、专长、志趣和有发展前途的劳动联合体(用人单位),劳动联合体也可以挑选符合工种需要和技术要求的劳动者。这一新的就业模式也冲击着大学生从一而终的就业观。

4、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变迁形成起着支配作用。

当代大学生都清醒地认识到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撒满了党的阳光和雨露,祖国和人民抚育自己成长,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义务。这种社会责任感制约着大学生的择业动机,规范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二、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特点

择业观是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意识,是在社会活动的影响和制约下价值取向的表现形式。大学生的择业观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择业意识和新型的择业意识错综复杂地交织于大学生的思想中,既有新旧观念的交替,也有新旧观念的冲撞。

(一)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主要特点:

1、择业思想更加实际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相统一的价值观,也即利与义相统一的价值观为广大学生所认同。但当代大学生所理解的“义”,不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纯利人主义,更不是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而是以主体意识、公民意识逐渐增强为基础,以自主、自由、平等交换为实质内容的新的价值观。他们并没有丧失社会责任感,在择业是既希望发挥个人才能,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又期望兼顾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双向选择的模式基本得到普遍认同。传统的“统包统分”的就业分配模式,限制了大学生就业的自主权,不能满足大学生个人才能的发挥,因此,大部分大学生都愿意通过就业市场、双向选择来谋地职业。

2、动机突出自我发展

在择业动机方面,当代大学生主要突出个人才能的发挥,其次是经济利益的实现。发挥个人才能成为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大学生在择业是,并不是一味追求物质利益,而是更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特长的施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长远的人生发展目标。但在注重个人才能发挥的同时,又希望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随着人才市场的完善和成熟,人们对经济收入这一因素越来越重视,而用人单位也开始利用这一因素来吸引人才。沿江、沿海等文化、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能同时满足大学生上述两方面的需要,因而成为多数大学生择业的

首选目标。就职单位的发展前景成为大学生择业是考虑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大学生在择业时,除了考虑自我价值和经济利益的实现外,还注重单位的发展前景,因为发展前景如何,直接影响到个人才能的施展。

3、择业目标期望值高

在择业目标方面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得到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回避待遇低、地位低、层次低的工作。

在就业地域方面,多数大学生向往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的中心城市,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前景较好,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较多。部分学生认为小城镇特别是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缺乏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和机遇,因而不原下基层。

在单位选择上,重心逐渐转向非公有制企业。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行政机关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人事代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国有单位对大学生的吸纳量有所下降,而非公有制对大学生的吸纳量明显提高,迫使大学生选择单位的重心逐渐有国有单位转向非国有企业。

在职业选择上,大部分大学生愿意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但更愿意从事高层的管理工作和高收入的工作,不愿到艰苦行业工作。这种择业目标往往给择业造成障碍,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

4、择业的多向性与不稳定性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的主流是好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某中功利思想的驱动下,大学生的择业呈现出多向性和不稳定性。

择业的多向性和不稳定性,表现为“鱼”与“熊掌”两者兼得的愿望、这山望见那山高的趋向和多向地进行求职与应聘。

择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次实现人生价值的选择。大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往往存在四种矛盾,即对就业岗位和就业环境不适应产生的心理矛盾;个人职业期望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个人理想与市场制约的矛盾;活泼好强与自我意识不够成熟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择业是难免回产生多变性,具体表现在:有些酷爱自己的专业,然而又怕过艰苦的生活,择业时茫然无措;有些人意识到基层和艰

苦行业需要人才,最能锻炼自己,但怕基层条件差。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择业是举棋不定;还有的不顾自己的专业特长,把待遇高、福利好做为择业标准,但同时又想实现自己的价值有抱负,在择业时犹豫不决。例如,有部分大学生同时和多个用人单位进行联系,今天认为这个单位待遇不错,比较符合自己的理想,明天又觉得那个单位更有利于自己发展,在多个单位之间难以取舍。甚至还有极少数大学生,到离校是才匆忙选定单位,可到单位报到后又反悔。还有一部分同学,已在某个单位面试过,双方也都比较满意,但迟迟不肯签约,还要继续寻找新单位,总希望找到更好的单位,最后因拖延时间失去了机会。

因此,大学生择业的多向性和不稳定性,一方面对自身的就业不利,择业时左顾右盼,当断不断,必定错失良机;另一方面对用人单位不利,大学生在择业是反反复复,随意违约,延误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挑选。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是每个大学生所面对的人生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问题解决得是否科学合理,将影响其知识的发挥乃至日后事业基础的奠定。因此,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恰当地确定择业目标,对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及社会职业的片面认识,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择业指导思想,在择业过程中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出现严重偏差,必须加以纠正。诸如关于文凭和能力的问题:部分大学生,甚至包括一些用人单位,把文凭和学生能力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文凭就是能力的标志,能力的表征就是文凭。因此,在双向选择过程中,一部分用人单位片面的强调文凭而忽略对潜在能力的考察。少数大学生把择业过程中受到的挫折归因于自己没有名牌大学的文凭,或归因于自己学历低,二者都是对文凭和能力的错误认识。关于专业和专长的问题:专业知识是一个人知识结构的主干,是知识体系的主体。而专长则是知识结构的支干,是知识体系的外延。知识结构主干决定了就业的适应范围,虽然我们不提倡绝对的专业对口,但应考察所掌握主体知识的适应面及所具有专长的扩展面。因此,大学生择业是首先考虑所学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谋求职业,以做到专业特点与职

业要求相匹配,发挥专业优势。其次要考虑自身专长,以做到专业和专长相结合,对自我进行客观、正确的分析评价,准确定位。部分大学生不顾自身的专长和专业特点,盲目追求环境舒适、收入丰厚的所谓热门职业。这是受世俗观念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影响,导致了择业观扭曲。

(一)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大学生就业制度一改以往的“统包统分”形式,变成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增大了大学生就业中的主动权和自主权,但也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无论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成长与成熟,还是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关系和矛盾,这就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人类生存的本性就是社会生存,孤立的个人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同样,脱离个人的社会亦不可想象。因此,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相互影响,互相制约,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大学生在择业时,能否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当代大学生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这就是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但我们不能只向社会索取而忽视对社会的贡献。我们应该认识到,没有个人的创造与贡献,就没有社会的生存、发展和进步,也就没有大学生的成长与成熟。个人的价值最终决定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归宿。没有社会价值,也就没有个人价值可言,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只能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中去理解。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树立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服从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服务,这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义务。因此,大学生在择业是既要考虑个人才智的发挥,也要考虑国家需要,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创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2、愿望与现实的关系

大学生要选择好自己的就业方向并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做出应有的成绩,就应对自己的主观期望和社会客观需要有辨证的、恰到好处的认识和把握。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有效地把握自我,对人生态度、兴趣和成功的理想有充分的认识。兴趣可以弥补能力和知识的欠缺。因而,把兴趣和职业方向联系起来至关重要,千万不可因经济实惠的利益而抹杀自己的兴趣。对成功的理解是确定职业的重要砝码。“高薪水、高品位、高自由度、高个性化的工作”,这是传统的中庸的成功思想。自我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自我的满足和承认,才是成功的本质。

其次,要正确地对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自己最适合干的事。知识确定了专业背景,能力决定了职业素质,个性关系到发展前景,特长影响成功。尽管你对某一职业感兴趣,也拥有相应的知识,但如果你的个性和能力表明你不适合从事这项职业,固执地选择,只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再次,要考虑社会的需要。择业时考虑的个人因素是合理的,但前提是这种选择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马克思认为,人是现实性、社会性的人。个人期望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才是最合理的选择。具体而言,是把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形势、就业政策导向、行业发展前景、职业性质、岗位要求等客观要求与个人主观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摆正二者之间的关系,才会是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学生中甚至在一部分教师中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思想,即认为自主择业就是自由择业,想去哪就去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非常错误的,必须予以纠正。

3、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大学生想择业顺利,就得主动出击,积极参与,不能消极被动地等待,并靠自己的才华和良好的素质去争得一份比较理想的职业。要主动收集需求的信息和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由于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股份制的建立,行政机关机构的改革和精简及市场、效益等观念的作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选择更加注重质量、能力和素质,即发生由量向质的转化。具体表现在:(1)把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放在首位,而不是完全强调专业对口;(2)把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作为考察的重点;(3)把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一定的公关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也作为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分析自身条件和社会要求的差距,主动完善自己,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部分大学生对当代择业、就业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观念上,认为上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地有了一份工作。因而在择业过程中,不是主动参与,而是被动等待用人单位上门或等待学校推荐。这种观念和做法是不正确的。

4、竞争和风险的关系

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竞争。没有竞争,整个市场就失去了活力,经济就不能很好地发展,社会也就难以前进。竞争可以发挥人们自立、自强、自主的精神,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增强工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竞争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是大有益处的。首先体现公平,有利于选择人才。其次是提供实力较量,有利于人尽其才,优胜劣汰。同时克服了旧体制的弊端,使得大学生在就业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强调了个人的积极性。实行双向选择的目的,就是有使大学生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最佳结合点,作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竞争中有人遭淘汰,甚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这是正常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又会失去工作,这也是正常的。所以,大学生在享受择业自主权的同时,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有的大学生一方面希望享受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另一方面有希望在竞争中淘汰后进入“保险箱”,由国家保底,负责安排就业。有的还没有改变“统分统包”的旧观念,在潜意识中仍习惯于传统的毕业分配方式,希望由国家全包下来。这是很不现实的。

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要受到挫折。大学生应对择业中的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绝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5、就业与再就业的关系

(1)树立新的就业观,正确面对就业

每当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必然会发生强烈的震动,甚至转换和嬗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原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诸多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也促使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使人们的职业变更机会增多,职业活动内容日趋丰富,进而引起当代社会就业观的嬗变。当代就业观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在发挥自己能力与才干,同时有能服务于社会的岗位上工作,就是就业,这是一种弹性而广泛的就业。较传统的刚性而狭义的就业具有更大的可变性、可容性和流动性。

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的变迁,要求大学生顺应潮流,重新审视各项职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就业观呢?

①树立能上能下的就业思想。不要人为地认定某些职业才是大学生干的工作,某些职业不是大学生干的工作。打破这些职业框框,对于活跃大学生就业市场,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②树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界的全方位的就业思想。大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把职业视作基本的谋生手段,只要职业合适,并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发出一份光和热,行业、体制、区域都可以跨越。

③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流动就业的思想,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市场经济配臵劳动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市场优化配臵资源的方式是合理流动。社会不再要从一而终的职业。因此,大学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随着人事代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大学生的流动就业创造了条件。

④树立创造性就业的思想。职业受市场经济左右,他不仅具有竞争性,而且具有创造性。因为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导致了顺应需求的各种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使就业机遇增多。只要大学生留意观察,具有创造性,择业就业的渠道就会很广。

⑤树立竞争就业思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竞争上岗”的推广和实行,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大学生要树立就业竞争,上岗靠本事的思想,打破“等、靠、要”的消极的就业观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身饿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2)积极地进行再就业

在市场逐渐完善,人才流动逐渐加大,竞争加剧的今天,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有人加入这个行列,就有人退出这个行列。但失业并不可怕,大学生在暂时性待业的情况下,不应消沉、埋怨,而应及时调整职业期望值,改变就业观念,积极参加各种职业培训,提高择业技能和竞争能力,创造条件,积极地进行再就业。

(二)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

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每个大学生,如果正确的选择了职业,就是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选择目标的确立是择业的关键。如何审时度势,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呢?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1、服从社会需要是择业的前提条件。劳动者要从事社会生产劳动,先决条件是社会对劳动力的需要。只有社会上存在劳动就业的可能性,才谈得上对职业的选择,作为大学生应以社会利益为重,从社会需要出发选择职业。在指定就业目标时,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的趋势,在考虑国有企业单位的同时,立足与吸纳容量明显广阔的非国有企业,欠发达地区的艰苦行业,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择业。

2、适合自己特点是大学生就业的着眼点。社会上的职业有多种多样,不同的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不同,而大学生自身的条件也不一样,不同的个体所具有的素质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一方面要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大学生择业中出的忽视专业的特点,盲目追求“高层,高位”等行为,都不切合实际的。

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们将怀揣知识,凭借能力,满怀希望的迈向社会,迈入职业世界。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抉择,或求职择业,或追随他人创业,或自主创业等,都不失为一条就业之路,但应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从一而终的“铁饭碗”已不复存在,凡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都应树立艰苦创业、发奋成材的高远目标,走自力更生、自主创业之路。

(三)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

在当前新形势下,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在一定时期内仍然非常严峻,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广大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前必须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要正确地把握就业、择业与创业的关系,真正做到先就业、再择业、敢创业,逐步树立良好的择业新观念:

1、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

大学生高尚的职业理想应当是把个人的志向和国家利益、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勇敢地走出个人的小天地。如果仅仅从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就非常容易走进死胡同。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已是社会的普通劳动者。

2、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

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树立敬业精神是准备进入社会的思想成熟的标志之一,大学生是否具有敬业精神关系到其今后的职业生涯能否顺利,能否成才,事业能否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在新形式下,具有敬业精神已成为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新要求。因此,大学生应将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对社会和人民负责,保证工作质量,对技术精益求精,能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良好的敬业精神作为准备就业的必要条件。

3、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就业实行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自主择业的方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思想,即竞争引入到大学生的就业之中,建立起公平的人才竞争环境。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面对就业竞争的现实,大学生应当摆脱被动依赖、消极等待的状况,敢于竞争,树立“爱拼才会赢”的观念,做好多方面的竞争准备。

(1)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人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平衡之处,同一职业往往有较多的择业者期望获得,如果没有主动竞争的思想准备和积极参与应聘的行为,是难以顺利就业的。

(2)要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竞争实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竞争实力是在大学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塑造的结果。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下,竞争实力就是个人实现择业理想的资本。

(3)要坚持正确的竞争原则。大学生在就业竞争面前,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诚实守信,凭自身的竞争实力并运用恰当的竞争技巧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4)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要受到挫折。对于就业竞争中的大学生来说,尤其要注意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主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绝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4、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敢创业的思想

要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市场经济配臵人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毕业生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自主创业是通过采取单干、合伙等方式创办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以及其他经营活动来创造就业岗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自主创业给具有创造力和活力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深造以外的“创新之路”。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职业无情地淘汰。大学教育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大学毕业后的延伸学习和重新学习,对于选择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取得职业成就,无疑具有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意义。

5、树立到基层、农村去的观念

在大城市、主要机关提供的就业机会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农村和基层的广阔天地已成为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创造了条件。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响应

国家和社会的召唤,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锻炼、接受挑战。“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没有艰苦的锻炼,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和能力的积累,是很难有大的作为和前途的。

6、树立发挥专业所长,但也注重综合素质的观念。

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要考虑所学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谋求职业,以做到专业特点于职业要求相匹配,发挥专业优势;同时也要考虑综合素质和能力,一味强调专业对口,会使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很多机会。

高校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祖国的需要作为无悔的选择,自觉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新型择业观。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关于近年的就业形势,现在社会高等教育高增长率、社会总就业形势紧张和劳动力市场严重分割。高等教育高增长率反映的是毕业生数量增长的速度,适度的超前发展是有益的,但过度的超速只会得不偿失。大众化教育毕业生太多了,遍地都是,但工作少,竞争就很激烈。因此国家不再负责包分配,毕业生必须自己去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信息又杂又多,找工作很不容易,社会总就业形势紧张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在当前的形势下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就业观呢?正确的就业观首先要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操作能力有多强。根据这些自身基本条件去对照,自己干什么工作比较合适。没有正确的估价自己,盲目去就业,就是错误的就业观。 当前大学生就业观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很多大学生就业过于理想化,他们往往都怀有寻求理想职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对深灰对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的向往,具有比较强烈的成就动机,总想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这类大学生的积极心态是值得赞同的,但他们同时也往往不能正确的认识社会,客观的评价自己,甚至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的等待状态,因而忽视了择业过程当中的需求信息的收集、择业技巧的学习、社会其他因素影响的作用,把择业、就业过程简中化、理想化,这类大学生往往定位较高,有一些甚至选择回家继续等在家里考研。其次,一些大学生过分看重眼前经济利益和生活条件,一味追求到城市去、到公司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对国家需要人才量较大的乡镇企业、边远山区、艰苦行业不屑一顾。有的择业时与单位更多地在工资待遇、居住条件、假期长短等细节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对于单位的具体规模、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和个人的继续教育等重要问题却不很关心,使用人单位感到学生胸无大志,最终不与此类毕业生鉴订就业协议;有的只看重眼前利益,不管自身条件和专业如何,一心向往工资高、地位高的工作。再者,一些大学生就业观念非常狭窄一他们认为只有找到“公家”的铁饭碗才算就业。他们认为大学毕业后在私营企业、非国有公司都只是打工,不是正式工作,不能叫就业,并且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仍有部分大学生,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生源地的大学生,找“铁饭碗”的愿望仍比较强烈。 种种片面和错误的就业观与择业观常常导致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不仅有利于自己正确地求职择业,迈好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而且有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青年大学生对未来的生活都有着美好地憧憬,对未来的职业都寄予厚望,都期望在自己将来在从事的职业岗位上有所建树。 就业观和择业观的不同,最根本的在于有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总是把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造福人类、造福社会,既是历史上一切品德高尚、功勋卓著的人们工作的根本目的,同样也是新一代大学生应树立的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那么在端正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后,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呢?第一,树立能上能下的就业思想。不要人为地认定某些职业才是大学生干的工作,某些职业不是大学生干的工作。打破这些职业框框,对于活跃大学生就业市场,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第二,树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界的全方位的就业思想。大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把职业视作基本的谋生手段,只要职业合适,并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发出一份光和热,行业、体制、区域都可以跨越。第三,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流动就业的思想,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市场经济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合理流动。社会不再要从一而终的职业。因此,大学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到一

大学生择业观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你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近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合作!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攻读的专业类别: 3.你来自哪个地区:A、城市 B、县镇 C、农村 4.你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 A、乐观 B、一般 C、不乐观 D、不清楚 5.您毕业后的打算 A、直接求职找工作 B、考研 C、考公务员 D、自主创业 6.您认为当前学哪类专业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选) A.文史类 B.经济类 C.工科类 D.农林类 E.管理类 F.理科类 7.您择业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A、工资及福利 B、工作环境 C、未来发展潜力(包括企业与个人) D、其他() 8.您求职的月收入期望值底线是 A、1500以下 B、1500—2000元 C、2001—2500 D、2500以上 9.您希望今后在哪种企业就职? A、国企 B、外企 C、自主创业 D、民营 E、其他() 10.你认为比较理想的是在哪个地区就业? A、国外(政府或企业的驻外机构等)B、沿海开放城市 C、内地的省会城市D、中小城市 E、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或农村地区F、其他 11.您对未来毕业和就业的心态是:

A、充满信心,凭自己的实力迎接挑战 B、镇定自若,有家人或熟人关照 C、心里没底,有观望从众等心态 D、有自卑或恐惧心里,害怕毕业就是失业 12.在择业时,您认为下面哪个方面素质最为重要? A、人际交往能力 B、专业能力 C、思想品德素质 D、业务能力 13.若将来工作与期望不一致,你会: A.接受,准备跳槽B.努力适应工作 C.工作后考虑继续深造D.其他 14.择业是对你的决策影响最大的是: A、父母B、导师C、朋友D、不受他人的影响 15.您在择业时会把专业考虑得有多重? A、一定要与自己专业相对口 B、即使不与专业对口,也要与专业相关 C、不想找与自己专业对口的 D、即使不与自己专业对口,也要与自己专业相关 16.如果以后工作仍不尽人意,您是否愿意在郊区或农村寻求发展机会A、愿意 B、不愿意 C、对事业前景感到迷茫17.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 A是; B否; C不一定; 18.您如何看待某些人为了就业而千方百计考证? A这为求职成功增添砝码 B 这对求职成功没有多少帮助 C 其他 19.很多大学生认为工作越来越难找,您认为主因是什么? A 高校扩招 B 缺少实际技能,难以符合企业实际需要 C 企业只招有经验的,不愿要应届生 D. 择业观念不对,不屑到小地方和基层去,都去挤大城市和热门职位

大学生就业案例研究分析

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大学生就业问题案例分析 我比较关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根据我收集到的资料,结合所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就业现状 纵观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主要是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1、存在就业难现象。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未能就业,或者处于低就业状态。“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以3%的速度增长,年均规模达到700万人,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80万人。近日,数据研究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目前国内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的平均就业率只有90.2%,而且在就业人群中还有14.0%的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也就是说,我国每年将有150万左右大学毕业生陷于就业难的困境当中。从我省情况上看,福建省高校毕业生数量也持续增长,达23.6万人,加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总量达40多万人,占全省城镇计划新增就业人员总数三分之二。截至2011年12月31日,省内院校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167820人,实现就业153713人,年度就业率为91.6%,其中,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83%,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0%,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3.5%。 2、存在企业招工难现象。与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近年来“用工荒”问题愈演愈烈,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能型岗位,用工紧缺甚是突出。比如地处厦漳泉中心结合部的某县,近年来,大力发展工业,企业用工规模不断扩大,全县人口20万人,外来工5.5万人,每年新增就业岗位4000个以上,而新增劳动力只有1000人,净增缺工3000人以上。据某县人力部门统计,2012年底用工总量需求新增2000人,2013年春季用工需求新增6000人,合计缺工8000人。某县每年都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赴山西、贵州等招聘员工。用工企业也大幅提高薪资待遇,据调查,目前长泰县普工的薪资标准,在扣除食宿费后,月薪在2300元以上。 二、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阶段性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结构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人才结构失衡,部分工科类专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文科类专业、部分师范类专业供过于求。二是就业理念存在误区,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去工作。三是知识能力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部分毕业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综合技

毛概论文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观

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观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目前大学生择业趋向多元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直接关系着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择业冲突择业技巧 经过我国近几年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快,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也在发生着变化,取向趋于多元化:一方面,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勇于开拓创新、讲究务实高效、敢于面对竞争和风险等;另一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择业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困惑。 1 当前大学生择业特点 1.1 自主独立性 当代青年大学生崇尚鲜明个性,与众不同,自主独立,在择业中也表现出不轻信、不盲从、不附众的特点,他们更期望在择业中融入更多的个性元素,结合自身兴趣特长自由择业。但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择业中不会完全盲从,无主见,表现的较为理性自主。 1.2 人才流动性 大学生就业模式由原来单一的“统包统分”衍变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人才流动性逐渐增强。在积累了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后,从一个跳板过渡过另一个较高发展平台,成为很多毕业生面对初次择业时的选择。 1.3 实用功利性 大学生择业时更加倾向经济发达的地域,更加关注单位给予个人的经济待遇,功利主义倾向也会诱使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够理智,过分强调个人本位,看重眼前经济利益,忽略职业规划和可持续性增长的重要性 1.4 困惑盲目性 毕业生就业中会涉及到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大学毕业生由于年轻缺少丰富人生阅历,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思想认识的不成熟,缺乏对就业中存在的复杂因素的判断分析能力和综合协调权衡能力。 2 大学生择业观取向中的内在冲突 2.1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对于大学生择业而言,选择能够将社会需求和个人自身发展相统一的职业更有利于实现

研究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研究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天越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必将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对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校研究生基本上能够认识到将要面临的困难,并对自身有明确的定位,对职业生涯也有一定的规划。但是研究生就业仍然存在重名利,重地位,择业有很强的功利性,注重个人前途和眼前利益,甚至可以为了在发达地区工作舍弃更好的发展机会,轻事业,轻奉献,不愿到真正社会需要的岗位去,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今天的研究生在选择职业时已缺少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们对“成才”、“前途”等长远目标的追求,而转化为对工资收入、住房、职称、行政级别等具体条件的期盼。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宁愿丢掉所学专业,也要保证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这样的择业观会导致发达地区人才高消费,而真正需要人才的地方又无人可用。 这些都将对研究生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研究生日后成才,对教育和人才都是极大的浪费。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克服择业中的功利化思想和择业目标短期化倾向,解决好国家需求与毕业研究生个人择业意愿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事相配,职能相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 一、就业形势严峻促使大学生和研究生观念转变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主要原因有: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规模本来就很大,加上高校不停地扩招,大学生和研究生数量增长很快;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落后,教学设备陈旧,人才培养机制不科学,毕业生竞争力较差;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用人机制不健全,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机制有待完善;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家长和学生的就业观念滞后,缺乏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不从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出发,就业期望值过高。此外,受金融风暴影响,我国GDP增速减缓,出口行业严重受损,相关产业受到严重影响,波及到就业市场,因此就业问题越发突出。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精品)

---------------------------------------------------------------最新资料推荐------------------------------------------------------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精品)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择业是每个大学生所面对的人生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问题解决得是否科学合理,将影响其知识的发挥乃至日后事业基础的奠定。 因此,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恰当地确定择业目标,对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及社会职业的片面认识,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择业指导思想,在择业过程中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出现严重偏差,必须加以纠正。 诸如关于文凭和能力的问题: 部分大学生,甚至包括一些用人单位,把文凭和学生能力简单地等同起来。 认为文凭就是能力的标志,能力的表征就是文凭。 因此,在双向选择过程中,一部分用人单位片面的强调文凭而忽略对潜在能力的考察。 关于专业和专长的问题: 专业知识是一个人知识结构的主干,是知识体系的主体。 而专长则是知识结构的支干,是知识体系的外延。 知识结构主干决定了就业的适应范围,虽然我们不提倡绝对的专业对口,但应考察所掌握主体知识的适应面及所具有专长的扩展面。 1 / 6

因此,大学生择业是首先考虑所学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谋求职业,以做到专业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发挥专业优势。 其次要考虑自身专长,以做到专业和专长相结合,对自我进行客观、正确的分析评价,准确定位。 部分大学生不顾自身的专长和专业特点,盲目追求环境舒适、收入丰厚的所谓热门职业。 这是受世俗观念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影响,导致了择业观扭曲。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处理好五大关系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无论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成长与成熟,还是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关系和矛盾,这就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人类生存的本性就是社会生存,孤立的个人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同样,脱离个人的社会亦不可想象。 因此,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相互影响,互相制约,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 大学生在择业时,能否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2、愿望与现实的关系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有效地把握自我,对人生态度、兴趣和成功的理想有充分的认识。 兴趣可以弥补能力和知识的欠缺。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1]

专业: 工程造价班级:5100104---5100106 学生:位玉萌、姚乔予、王晓楠、张艳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 作为大二的学生,虽然说我们距离就业还有两年的时间,但事实上,不少学生已经把就业问题提上日程,尤其是外地的学生更为明显。时代在变化,那我们就业的方向和就业选择究竟有哪些呢?我们小组以此为主要核心,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等形式了解了一下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们的择业观。 虽然我们学院在大一就向大家灌输一些职业规划的思想,开设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但是择业难对于很多人都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更是一个必须要面临的难题,多数大学生毕业之后一片茫然,很容易走进择业的误区。因此,大学生的择业压力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需求高标准的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位之间,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的优秀人才十分抢手。但是学历层次低、专业需求少的毕业生所承受的就业心理压力较大。 二、供求不平衡带来的就业压力 大学中所学专业限制了学生们的择业自由,社会对不同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现出不同的比例,热门专业比较受欢迎。因此,专业需求不平衡是造成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差异明显的重要原因。 三、人为因素对大学生择业的压力 毕业院校知名度的不同、学历层次的不同、以及性别问题都是给大学生的竞争造成了不公平、不公正的环境,因而,面对择业时,毕业生也带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我们这次的调查主要是以问卷和实地采访为主。我们的问卷设计如下: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 同学们好,我们是工程造价10级的学生,希望同学们可以配合我们的调查工作。谢谢大家! 作为大学生,在一年以后即将步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择业――一个在时间冲刷下永不褪色的话题,已经随时代的发展成为了人们,特别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而时代在变化,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也会随之变化,究竟走出象牙塔的我们该何去何从,面对机遇该如何抉择呢? 1. 你的性别 ○男○女 2. 你所在的年级 ○大一○大二○大三 3.请问您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工作○专接本○其他 4. 你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形势严峻,就业难○形势正常○形势较好,就业容易○不了解 5. 你是否考虑过自身的择业问题 ○认真考虑过○偶尔想想○很少考虑○到时候再考虑 6. 工作与专业不对口时,你会做何选择 ○愿意从事这种工作○先干着,以后待机向专业方面发展 ○不愿意从事这种工作○视工作情况而言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班级:工商管理09-2 姓名:郭清华 学号:310910010216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对策 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马海燕)中国教育部副部长24日表示,中国今年将有68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2012年05月24日11: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经多方面调查研究,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 1.1 供需差: 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但是同期北京市所属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数量(不含国家和中央在京机构)只是从4.2万人增加到5.7万人,仅为扩招前的1.36倍。 1.2 选材刁: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1.3 专业同: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情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1.4 薪酬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 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1.5 假招聘:

试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形成及作用

试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形成及作用 在新形势下研究当代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形成及作用,无论对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还是对做好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形成 (一)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成因 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关于择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标准、择业意义的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是大学生在思想上对社会职业岗位的初步定位。它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范畴,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着,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在择业活动中的深层次的综合反映。就业观作为择业观的一种延伸,是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择业观与就业观之间有着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择业观是就业观的基础,择业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就业的动机与就业目的。择业观的变化与发展,将促使就业观随之发生变化。 择业观与大学生自身利益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是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因直接与两个前提条件有关:需要和自我意识。需要是择业观与就业观形成的客观条件,自我意识是择业观形成的主观条件。大学生的择业观就是在就业需要的驱动下,在自我意识的引导和支配下,在择业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二)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形成过程 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不是生来就有的,它的形成是建立在人生观形成基础之上的多种因素交错在一起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人的生命历程,是可以划分为不同的自然发展阶段的,择业观与就业观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逐渐接受外界教给他们对待社会的态度,并转化为他们的个体意识,从而逐渐形成的。具体地说,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4个阶段。到大学阶段(青年中期),人的智力水平已接近整个人生的高峰。由于上了大学,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期望变成了现实,由于评价的升华,必然促使他们的成人感和自信心增强。在系统地进行专业知识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知识学习的同时,间接地扩大了他们对社会认识的时空范围,特别是到了毕业年级,这种认识越来越具体化,对自己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了一定的态度和看法。可以认为,大学期间,大学生的择业观与就业观逐步从明晰化走向雏型化,但要达到成熟化,还需经历一段过程。 二、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作用 择业观与就业观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作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这里仅着重指出四个方面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心态和就业观念 调查时间:2015年2月5日—2015年2月10日 调查对象:本校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人员:张圣彦梁文博柯晓冰 引言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校学生关于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方面做了一些方面的了解,并有数据统计和分析。 一、就业心态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57.14%位男同学,42.86%为女同学。 (2)2.85.71%为大一学生,3.75%为大二学生%,10.17%为大三学生。 (3)50 %的同学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35.17%的同学认为有点严峻,但比其他低学历的人群要容易14.83%的同学也认为有点严峻,且和其他学历较低的人群差不多。 (4)毕业后,39.29%的同学会先择业后就业;42.86%的同学会先就业后择业;14.86%的同学会选择继续深造。 (5)如何看待专业对口问题:21.43%的同学认为专业不对口不予考虑;67.86%的同学会先找工作,待机向自己专业发展;3.75%的同学认为专业非自己喜欢,另寻方向;7.14%的同学则认为行行出状元。 (6)在就业过程中更注重的是:28.57%的同学选择了“岗位环境”;28.57%的同学选择了“薪酬高低”;28.57%的同学选择了“个人兴趣”;14.29%的同学选择了“个人发展空间”。(7)当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35.71%的同学认为知识仅仅是书本上的,与实际不符; 35.71%的同学觉得就业人数太多;21.43%的同学则认为自己期望太高;其他因素占了7.14%。(8)认为在求职时必须具备的求职知识和能力:32.14%的同学选择了“如何写专业简历”; 42.86%选择了“如何了解企业用人的标准”;21.43%的同学选择了“如何面试”;3.57%的同学选择了“如何谈薪酬和福利”。

当代的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择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人才市场用人标准和自身条件都不是很清楚,在择业观念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以导致求职时四处碰壁。因此,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也要求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的认识价值观密切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似乎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更为重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由此而趋于功利性,有些大学生甚至以金钱、物质享受作为认识追求的最高目标,并以之来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这使得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将找到一个工资高、收入好、工作环境舒适的单位视为成功,反之,则被认为是失败。适应社会需求,端正择业志向,是当代大学生的当务之急。这需要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除了政府行为以外,大学毕业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就业非常重要。对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难”,不如说是“就业迷惘”,对自己未来发展缺乏科学规划,这往往也成为他们面

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大学生将来要找到理想的职业,先要未雨绸缪,及时明确职业目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同时,要通过科学的认识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正确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努力使自己的“长处”更长,把“短处”补长。“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恒心、有效力、坚持不懈地沿着目标前进,就必定会获得成功。 其次,要有良好的就业心态。就业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由于大学毕业生年轻,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一旦在就业中遇到挫折,很容易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因此,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对于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很重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充满自信,勇敢地去面对竞争,即不能妄自菲薄,缩手缩脚,不敢“推销”自己,也不能狂妄自大,对单位挑三拣四,最终“高不成,低不就”。要清楚地认识到,求职遇到的困难、挫折、委屈是暂时的,在所难免的,一味的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对待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作出正确而理智的选择。 第三,要有创业的精神准备。具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勇于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理想的一条捷

大学生就业SWOT分析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分析各种外部及内部因素,搞清楚大学生所面临的现状的优势劣势及所面临的机遇挑战等问题。首先要运用SWOT分析法对此进行探讨。 一、优势 1、文化水平较高,知识面较广 大学生同社会上的其他人相比,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程度的文化水平,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对事物的领悟能力较高,有些东西一点就通。 2、国家政策 国家就业政策越来越开放,每个人都存在着自我的发展机会 3、学校后盾的支持 一方面,我校与社会联系广泛,学校本身的名誉的影响力,可以受到社会的公认,借助学校的影响力,大学生的发展也可以得到保障。 4、年轻活跃,有颗奋斗的心 我们大学生年纪轻,精力旺盛,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与时俱进,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敢想敢做,敢于竞争、敢于追求,这有助于在求职时给用人单位留下较好的印象。 5、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更是网络的天下,我们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比如58同城的全职兼职招聘信息等。并且善于分析信息,对信息的应用能力较强。 6、我校注重“两强”人才培养 我校已形成“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特色。全面的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考虑,坚持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办学理念。有助于我校学生发展为社会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劣势 1、一直在学校,缺少社会经验 由于自己刚进入大三,还有一年才毕业,也没有进入社会,不懂社会的复杂性,缺少社会经验。 2、大学生心思单纯,容易轻信他人 3、教育模式老套,知识更新较快 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块,而我们的教育模式比较僵化,教材更新不及,对学生的要求比较基本,培育出的人才不符合社会的需求。 4、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 我们在校学的知识有很多是过时的,且偏重理论方面,实践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强。这就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三、机会 1、毕业前很多公司会来我校进行招聘比如链家地产这对在校大学生是个很大的就业机会。 2、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3、大学生和企业用人单位有一定的自主权,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进入规范化。 4、社会中企业不断需要招收新人,就业时就有更多的选择,在创业方面有更大的空间。 5、我校对毕业生的实习安排,学生可自主选择。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就业指导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学院名称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学生姓名李丹 学生学号201210040313 任课教师陆墨姼 论文成绩 教务处制 2015 年07月03日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连年剧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重点和难点之一。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并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现状;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现状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处在较高的水平,而预计未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放缓,要想再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规模已经非常困难。并且未来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逐渐降低,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将逐渐减少。因此,今后我们需要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初步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将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300万人左右,与2014年基本持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

形势与政策: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的政策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树立 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的的对策分析据统计,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大约是630余万人,2011年的人数高达是660万人,2012年更是增加到680万人,预计2013年的毕业人数将会达到699万人。随着毕业人数一年比一年创新高,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为608.2万人,按比例推算,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而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上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上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上届同期13个百分点。 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学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境遇。除了社会多方的各种原因,大学生也必须意识到自身缺陷导致就业这种境遇。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要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就是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平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要衡量自己的综合能力的高低,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没有衡量自己的能力就盲目就业,那么就是错误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一、立足现实,脚踏实地,树立信心

许多大学生过于理想化,对人生有许多美好的追求,总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种积极的心态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人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很多事情都是不遂人意的。 有些大学生把自己定位太高,认为自己应该在大企业、大公司上班,享受高薪和优待,他们看中的是眼前的经济利益和生活条件,一心想在城市里,对于小县城、农村的乡镇企业和艰苦环境不屑一顾。这样的心态使他们纠结于小细节之中,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还有一些大学生拘泥于传统思想,只想找“铁饭碗”,在国企或政府部门当公务员。这种具有局限性的观念表明这类的大学生并没有立足于现实。并且许多大学生在没有找到工作的情况下就感觉受挫,选择了逃避,长久地赖在家里消极度日。 因此,大学生要认清就业形势,立足现实。要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很多高层管理人员也是从基层做起的,很多成功人士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成功。首先,把自己所学的专业,自己的特长,自己的爱好综合起来,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工作都可以尝试。从先就业中做起,积累工作经验。其次,积极收集就业信息,择业指南,学习就业择业技巧,提高自己的主动性。通过网络资源、人才交流会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大胆把自己的才能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要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要用消极的态度去对待就业。

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择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人才市场用人标准和自身条件都不是很清楚,在择业观念上有一定的盲目 性,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以导致求职时四处碰壁。因此,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也要求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的认识价值观密切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似乎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更为重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由此而趋于功利 性,有些大学生甚至以金钱、物质享受作为认识追求的最高目标,并以之来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这使得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将找到一个工资高、收入好、工作环境舒 适的单位视为成功,反之,则被认为是失败。适应社会需求,端正择业志向,是当代大学生的当务之急。这需要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除了政府行为以外,大学毕业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就业非常重要。对很多毕业生而 言,与其说是“就业难”,不如说是“就业迷惘”,对自己未来发展缺乏科学规划,这往往也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俗话说,机会总 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大学生将来要找到理想的职业,先要未雨绸缪,及时明确职业目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同时,要通 过科学的认识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正确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时间:2016-08-30 来源:阳光美文网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6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超越2015年的749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关键词:复杂而艰巨,仍难好转 又是“最难就业季”,765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多难? 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15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今年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 月末,2016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渐入尾声。比起大型招聘会,这场招聘会规模显得小了不少。80家公司的招聘窗位依序隔出的通道中,摩肩接踵的应聘者似乎都带着背水一战的决心。不论男女,显然都经过了一番精心打扮,以使自己更富职场气质。在与招聘方的礼貌克制交谈之中,应聘者们仍有一些相似的复杂情感:急切、倦怠,期待中掺杂着焦虑。

就业难 在当下国内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用工不足等大背景下,“2016年就业形势复杂、任务非常艰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 今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77万,以7%增长终结持续两年的报考颓势。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考研人群中56%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研大军中往届毕业生占了足足四成。经济下行背景下,压力正逐步向考研和就业传导。 以前老师老说我们专业工作难找,我想能有多难呢?但是就真的难到了这个地步,你不体验根本没法理解。”聂少卿说。他就读的专业是安全生产,如果毕业对口就业,则负责大型施工企业、大型厂矿、生产型企业等企业的安全生产。但最近两年来,受“去产能”等宏观政策影响,相关职位需求人大幅减少、就业紧张。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城市选择取向调查: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变热门 长期以来,毕业后能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工作往往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梦想,这些城市因政治、经济等因素形成罕有的顶端优势资源,且足以让父母亲属们倍觉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观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生活正发生着复杂而又深刻的变化。随着"两会"在京拉开帷幕,大学生就业成为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了解就业信息,转变就业观念,增强竞争能力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远大理想。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大学生零工资就业”“大学生就业不及农民工”等消息不断见诸各种媒体。这无疑对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由于急于就业,导致部分大学生错位就业,即所谓专业不对口,这就意味着在工作中他们要经受更多的磨难,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单位,非专业者只能从事辅助性工作,个人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这种环境里,焦虑不安和自我否定便主宰了他们的情绪。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不懈地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

育之中,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教育的根本方针,把“八荣八耻”作为教育的基本要求,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自强教育、诚信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等,构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塑造积极向上的思想主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少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采取措施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大一即指导大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并开展就业形势培训,帮助他们及早树立社会责任感与危机感,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使大学生们尽早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了解就业形势、各种职业的发展空间、社会最急需的职业以及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等,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二.分析了解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1、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珍惜就业机会。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速度很快,就业岗位逐年增多,每年都要增加800多万工作岗位,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我校由于长期与全国数十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培养人才的联姻关系,就业渠道比较畅通,经常都有用人单位来校选拔人才,应聘机会比较多,但由于不少

论当代青年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论当代青年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论当代青年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当代青年的主体——大学生为例,分析了我国大学生 目前的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择业的错误观念,并为其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提出了几点建议,并简述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的意义。 关键字当代青年;就业观;择业观;现状;原因 受金融危机的的持续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虽然这几年我国的经济环境在国家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下有了逐步的缓和,但是其影响依然存在。许多企业为了生存,会实施裁员、减薪的措施,这无疑会使我国的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看清楚现在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择业观念变化的真实情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大学生,对其择业观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其能够更好的就业、择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择业观的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和择业观的积极方面[2] 1.风险意识不断提高 大学生择业风险是指:由于环境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以及大学生自身认识的不完善,致使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或者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面临损失的可能性。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学生的择业时都会慎重考虑,其风险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2.竞争意识不断提高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 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此背景下,大学生都知道每年的毕业人数在不断攀升,如今市场需求又趋于饱和,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矛盾。为了自己能够更好的就业,必须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这样才可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可见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在逐渐提高。 3.增强了职业流动意识 职业流动是指劳动者在不同职业之间的变动,是劳动者放弃又获得劳动角色的过程。现 在大学生的职业流动意识在逐渐增强,曾经的“铁饭碗”观念正在被逐渐摒弃,“从一而终” 的传统就业观念也被打破。大学生的就业更趋于自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