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_用户手册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_用户手册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_用户手册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_用户手册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

检测系统

北京明景科技有限公司

2016.8.10

目录

1系统介绍 (1)

2系统特点 (2)

3功能说明 (3)

3.1车辆图片分析 (3)

3.2驾驶员定位 (3)

3.3车辆类型识别 (4)

3.4车牌识别 (5)

3.5车辆品牌识别 (5)

3.6人体检测模块 (6)

3.7多车道识别模块 (7)

3.8图片增强功能 (8)

3.9图片合成处理 (8)

3.10检测方式 (9)

3.11人脸检测输出 (9)

3.12纯软件设计 (10)

3.13系统自检 (10)

4系统参数 (11)

5性能指标 (13)

1系统介绍

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日趋饱和,随着各种交通工具数量增长迅速,交通堵塞日益严重,相关的交通事故、违章逃逸等越发严重,引发严峻的社会问题,进而制约经济发展。交通事故的增加和事故中的人员伤亡日益增多,交管部门严格要求汽车驾驶员和副驾驶座的乘客在行驶过程中必须系安全带,作为保证驾驶员安全行驶和降低交通事故中的伤亡率的一项重要有效措施。

随着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采用智能交通系统对现有交通设施进行管理和功能强化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智能交通的发展对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有着重大意义,随着新增的摄像头的增加,执法监控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目前车牌识别、闯红灯识别、超速驾驶识别等均已实现自动化处理,而更深入的识别,如边开车边打手机、未系安全带驾驶、车型识别等才刚刚起步,而其中系安全带是交通法规明文规定的,并且最有效的降低交通事故中的伤亡率的措施。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采用先进的图形图像分析技术,对卡口系统抓拍的图片进行识别,准确定位驾驶员位置,获取驾驶员特写照片,自动筛选出未系安全带的违法车辆,对不系安全带的违章行为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采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方法,通过模型匹配分析图片,算法速度快,准确程度高,特别适用于图片数量非常庞大的情形。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可直接分析卡口抓拍的车头图片,无需使用其他任何硬件设备。日处理图片量可达数十万张,筛选结果有效率高,无需人工干预,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另外,本系统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客户的图片进行不断升级,不断提高有效率。

2系统特点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分为前端分析模式和后端分析模式两种。

前端模式适用于与中心网络通信不便的卡口系统,在卡口现场放置嵌入式安全带检测主机,对附近的几路卡口图片进行处理。

后端分析模式在中心机房放置一台安全带分析服务器,对前端卡口上传来的图片进行处理。系统卡口系统传送的图片进行逐一检测、识别、处理,支持1-3车道不同场景的图片处理,检测是否系安全带并合成违法图片。

图1

主要特点包括:

使用深度学习技术,有效率高

可根据用户数据进一步训练算法

使用操作简单,无需设置任何算法参数

可以监控多个输入路径,发现满足条件的数据自动放入输出路径

3功能说明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是北京明景科技最新研发推出的又一款智能分析系列产品,它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图形图像视觉分析技术、模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对道路交通卡口系统抓拍的图片进行检测识别,准确定位驾驶员位置,获取驾驶员特写照片,自动检测出未系安全带的违法车辆,算法速度快,准确程度高。对不系安全带的违法行为起到了有效的监督监控和违法处罚的作用。

3.1 车辆图片分析

对卡口系统抓拍的车辆图片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检测出未系安全带的违法车辆。正确检测率在85%以上,根据卡口图片清晰度质量不同而不同。

图2

3.2 驾驶员定位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自动对卡口图片中的主驾驶位或副驾位人员进行安全带检测,识别不系安全带的行为并生成相应违法图片,可按用户要求输出违法图片。

图3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能够准确定位驾驶员位置,获取驾驶员特写照片,人眼可清晰辨别驾驶员是否系安全带。

图4

3.3 车辆类型识别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系统具备车辆类型识别功能,能够自动识别车辆所属类型。能够识别的车辆类型包括轿车、越野车(SUV)、商务车、小型货车、大型货车、轻客、小型客车、大型客车、微型面包车、皮卡等

图5

3.4 车牌识别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系统具备车牌识别功能,能够自动识别车辆牌号,并查找到符合该车牌号的所有车辆信息。系统支持车牌号码模糊检索。对于多次出现的车牌号码,可以在地图上刻画其行车轨迹。

图6

3.5 车辆品牌识别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系统具备车辆品牌识别功能,能够自动识别车辆品牌,并能识别车辆子品牌及年款。

图7

识别的车辆品牌多于170个,识别的车辆子品牌及年款超过1800种。

图8

3.6 人体检测模块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系统具备人体检测功能,支持对完整、局部图像的检测,以及对人体上半身检测功能,能够自动对人体成像质量进行判别,能够输出主驾、副驾的人体上半身放大图。

图9

3.7 多车道识别模块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系统具备多车道识别能力,能够较好的处理数据帧图像,同时对多车道进行识别划分。

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交通道路以双向八车道、双向六车道为主。以双向六车道为例,根据我国的驾驶习惯,单一方向的三车道将左行、右行、直行三个方向的车分流。多车道识别模块可以分别检测出三个方向上的车辆。

图10

1车道、2车道卡口图片效果较好,如3车道卡口图片建议添加车牌识别进行车辆定位,否则容易出现违法图片与卡口图片车辆不对应的情况。

3.8 图片增强功能

图片的清晰度直接关系着系统检测的结果,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具备图片增强功能,有利于人工复核能够更加清晰的进行辨认。

图11

3.9 图片合成处理

图片合成,卡口图片和驾驶员特写图片合成为一张违法图片。

图12

单张图片的处理速度平均为0.1s,日处理可达70万张图片。

3.10 检测方式

系统支持两种检测方式:

速度优先

速度优先: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准确程度略低、图片过滤程度高、误检率低。适用于图片数量特别庞大的情形。

准确度优先

准确度优先:检测速度稍慢、检测结果准确程度高、图片过滤程度低、误检率略高。适用于图片数量较小的情形。

两种检测方式对图片质量没有具体要求,图片质量不影响处理速度及可靠性。图片质量越清晰,安全带与周围环境对比度越高,检测结果准确率越高。

3.11 人脸检测输出

人脸检测输出可以通过自定义设置来启用或关闭。开启人脸检测能自动将人脸头像截取输出,供其它系统使用。

3.12 纯软件设计

“硬件+软件”的系统形式,商户必须购买指定的硬件设备,后期的维护也需要一定的人力,往往工序繁琐,成本相对较高。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采用纯软件的设计方案,无需使用其他硬件设备,简化了安装使用工序,也避免的过高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的安装使用。

3.13 系统自检

系统运行监控程序,开机自动启动,当程序运行故障时自动重启程序或检测主机。

4系统参数

5性能指标

系统检测正确率≥80%

检测方式:图片检测

单日最大处理图片数86万张

平均无故障连续工作时间>10000个小时

故障后自动恢复时间<30秒

支持断电自动重启

安全保障:自检/远程维护/入侵检测

支持的协议:TCP/UDP/FTP/TFTP

网络接口:10/100/1000Mbps以太网

无线传输:支持WCDMA等3G传输,支持WIFI传输

智能检测系统复习课程

智能检测系统

1.智能检测装置:主要形式:智能传感器、智能仪器、虚拟仪器和智能检测系统; 2.非电量检测:温度检测(热电式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红外测温仪,微波测温仪)压力检测(应变式压力计,压电式压力计,电容式压力计,霍尔式压力计)流量检测(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光纤漩涡流量传感器)物位检测(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超声波物位传感器,微波界位计)成分检测(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半导体式气敏传感器) 3.流量检测:流量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某一截面的体积或质量,因此,流量分为体积流量和质量流量;分为: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光纤漩涡流量传感器;流量检测包括:○1.电磁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的。它能检测具有一定电导率的酸碱盐溶液,腐蚀性液体以及含有固体颗粒(泥浆,矿浆)的液体流量。○2.超声波流量传感器:超声波流量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在流体中传输时,在静止流体和流动流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的特点,从而求得流体的流速和流量。○3.光纤漩涡流量传感器:光纤漩涡流量传感器是将一根多模光纤垂直的装入管道,当液体或气体流与其垂直的光纤时,光纤受到流体涡流的作用而振动,振动的频率域流速有关,测出该频率就可确定液体的流速。 4.智能仪器:就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单元,兼有检测、判断和信息处理功能的智能化测量仪器;按实现方式划分,智能仪器有非集成智能仪器和集成智能仪器两种形式;构成:(1).硬件:传感器、主机电路、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电路、标准通信接口;(2).软件:监控程序、接口管理程序、数据处理程序;功能:具有逻辑判断、决策和统计处理功能;具有自诊断、自

安全带未系提示电路

轿车安全带未系提示电路设计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院(系):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助理指导教师: 二O一七年五月

摘要 当车辆在紧急制动或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时,巨大的惯性会使车内乘员与挡风玻璃盘造成对乘员的严重伤害。安全带能将人约束在座位上,它的缓冲作用会抵消一大部分动能,大量减少乘员的受伤害程度。因为观点的滞后,很多人都怀着侥幸心理,以为在市内行车,时速不会太高,所以没什么时候能用得着安全带。其实,当车仅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产生碰撞时,人体前冲的力量就相当于从4层楼上扔下一袋50公斤重的水泥块,其冲力之大可想而知考察数据显示:在一次可能招致死亡的车祸中,使用安全带可使车内人员生还的几率上升60%,发生正面撞车时,系了安全带可降低57%死亡率;侧面撞车时可降低死亡率44%;翻车时可降低死亡率80%。所以为告诫意识不良或粗心大意的车主(乘客)。 本设计研讨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技术的安全带未系提醒报警器。该报警器以AT89C52单片机为控制处理器核心,外接速度传感器、安全带开关,可以提示机动车驾驶人员佩戴安全带安全行驶,同时能有效的抑制在出现剧烈碰撞的交通事故中,造成对人体的二次伤伤害,平时传感器输出低电平,当汽车启动后切未检测到安全带时出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此高电平输入单片机,作为单片机的外部触发信号处理,经单片机内部软件程序处理后,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驱动声光报警电路开始报警。该报警器的最大特点就是使用户能够操作简单、易懂、灵活;且安装方便、智能性高、误报率低。随着现代人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相信报警器必将在更广阔的的领域得到更深层次的应用。 即为乘员不系安全带发动机不能起动和自动报警灯亮、蜂鸣器响的强制系安全带的系统。 关键词自动报警灯亮,蜂鸣器响,安全带未系提示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用户手册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 检测系统 北京明景科技有限公司 2016.8.10

1 2 3 目录 系统介绍 (1) 系统特点 (2) 功能说明 (3)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车辆图片分析 (3) 驾驶员定位 (3) 车辆类型识别 (4) 车牌识别 (5) 车辆品牌识别 (5) 人体检测模块 (6) 多车道识别模块 (7) 图片增强功能 (8) 图片合成处理 (8) 4 53.10 检测方式 (9) 3.11 人脸检测输出 (9) 3.12 纯软件设计 (10) 3.13 系统自检 (10) 系统参数 (11) 性能指标 (13)

1 系统介绍 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日趋饱和,随着各种交通工具数量增长迅速,交通堵塞日益严重,相关的交通事故、违章逃逸等越发严重,引发严峻的社会问题,进而制约经济发展。交通事故的增加和事故中的人员伤亡日益增多,交管部门严格要求汽车驾驶员和副驾驶座的乘客在行驶过程中必须系安全带,作为保证驾驶员安全行驶和降低交通事故中的伤亡率的一项重要有效措施。 随着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采用智能交通系统对现有交通设施进行管理和功能强化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智能交通的发展对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有着重大意义,随着新增的摄像头的增加,执法监控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目前车牌识别、闯红灯识别、超速驾驶识别等均已实现自动化处理,而更深入的识别,如边开车边打手机、未系安全带驾驶、车型识别等才刚刚起步,而其中系安全带是交通法规明文规定的,并且最有效的降低交通事故中的伤亡率的措施。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采用先进的图形图像分析技术,对卡口系统抓拍的图片进行识别,准确定位驾驶员位置,获取驾驶员特写照片,自动筛选出未系安全带的违法车辆,对不系安全带的违章行为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 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采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方法,通过模型匹配分析图片,算法速度快,准确程度高,特别适用于图片数量非常庞大的情形。明景未系安全带智能检测系统可直接分析卡口抓拍的车头图片,无需使用其他任何硬件设备。日处理图片量可达数十万张,筛选结果有效率高,无需人工干预,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另外,本系统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客户的图片进行不断升级,不断提高有效率。

安全带检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安全带检验方法 GB 6096—8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标准适用于高处围杆,悬挂和攀登作业。 安全带各部件和整体要做负荷试验。分静负荷和冲击试验两部分。 1 静负荷试验和要求 1.1 安全带各部件(包括带、绳、金属配件和使用的缝线)和围杆带、绳整体做静负荷试验,按GB 6095—85《安全带》的5.1条规定进行,合格后,才能组装成安全带。整体围杆带或绳做441 2.7N(450kgf)静负荷测试,合格后,才能批量生产。 1.2 试验设备 49000N (5t )拉力试验机1台; 980.6N (100kg) 拉力试验机1台; 试验架一座; 0.5t卷扬机一台; 整体静负荷试验装置一套如图10。 1.3 各部件检验情况 1.3.1 安全带、绳的试件结构尺寸见图1、图2。绳的两端应插成3—4道花的绳环。

1.3.2 金属配件的试件结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1.3.3 安全钩静负荷试验连接形式,见图3、图4、图5、图6、图7。

1.3.4 各种连接环静负荷试验的连接形式,见图8。

1.3.5 安全带卡子静负荷试验连接形式,见图9。 围杆带或绳做整体测试的连接形式,见图10。 1.5 缝线试验 将线拴在夹具上作拉力试验,要求破断负荷为156.8N(16kgf),拉断速度100mm/min 1.6 安全带部件和整体的负荷测试 安全带部件和整体做负荷测试时,拉伸速度为100mm/min。 2 冲击试验和要求

智能检测系统

1.智能检测装置:主要形式:智能传感器、智能仪器、虚拟仪器和智能检测系统; 2.非电量检测:温度检测(热电式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红外测温仪,微波测温仪)压力检测(应变式压力计,压电式压力计,电容式压力计,霍尔式压力计)流量检测(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光纤漩涡流量传感器)物位检测(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超声波物位传感器,微波界位计)成分检测(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半导体式气敏传感器) 3.流量检测:流量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某一截面的体积或质量,因此,流量分为体积流量和质量流量;分为: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光纤漩涡流量传感器;流量检测包括:○1.电磁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的。它能检测具有一定电导率的酸碱盐溶液,腐蚀性液体以及含有固体颗粒(泥浆,矿浆)的液体流量。○2.超声波流量传感器:超声波流量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在流体中传输时,在静止流体和流动流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的特点,从而求得流体的流速和流量。○3.光纤漩涡流量传感器:光纤漩涡流量传感器是将一根多模光纤垂直的装入管道,当液体或气体流与其垂直的光纤时,光纤受到流体涡流的作用而振动,振动的频率域流速有关,测出该频率就可确定液体的流速。 4.智能仪器:就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单元,兼有检测、判断和信息处理功能的智能化测量仪器;按实现方式划分,智能仪器有非集成智能仪器和集成智能仪器两种形式;构成:(1).硬件:传感器、主机电路、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电路、标准通信接口;(2).软件:监控程序、接口管理程序、数据处理程序;功能:具有逻辑判断、决策和统计处理功能;具有自诊断、自校正功能;具有自适应、自调整功能;具有组态功能;具有记忆、存储功能;具有数据通信功能;特点:高精度、多功能、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友好的人机对话能力、良好的网络通信能力、自适应性强、高性价比;发展趋势:多功能化、智能化、微型化、网络化; 5. 非集成智能仪器:也称为微机嵌入式智能仪器,即将传统的传感器、单片机或微型计算机、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标准数据通信接口、人机界面和外设接口等分离部件封装在一起,组合为一个整体而构成;特点:一般为专用或多功能产品,具有小型化、便携式、低功耗、易于密封、适应恶劣环境、低成本; 6.虚拟仪器:以通用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为依托,增加必要的硬件设备,通过计算机软件使其具备各种仪器的功能;由信号采集与控制单元、数据分析与处理单元、数据表达与输出单元等三大部分组成。特点:增强了传统仪器的功能、软件就是仪器、自由定义仪器,仪器开放灵活、开发费用更低,技术更新更快; 7.虚拟仪器总线:VXI总线将传统的消息基仪器和寄存器基仪器统一在同一环境下,不仅为各个仪器模块提供了定时和同步的能力,而且还提供了开放的,标准化的高速处理器总线。使用户开发虚拟仪器更为灵活,效率更高,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性能。 8.现场总线:一种安装在制造和过程区域的现场设备/仪器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系统之间的一种串行、数字式、双向传输和多种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综合与集成。含义表现在六个方面:(1)现场通信网络与信息传输的数字化(2)现场设备的智能化与互连(3)互操作性(4)分散功能块(5)通信线供电(6)开放式互连环境;现场控制总线的特点和优势:特点:(1)1对N结构减少传输电缆、节约硬件设备(2)可靠性高(3)可控性好(4)互换性好(5)互操作性好(6)分散控制(7)统一组态;优势:(1)增强了现场级信息集成能力(2)开放式、互操作性、互换性、可集成性(3)系统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4)降低了系统及工程成本;现场总线通信协议一般由底层到上层可分为现场设备层、过程监控层和企业管理层三个层次。现场总线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三种:(1)星状结构(2)树状结构(3)环状结构;现场总线的数据通信模式有三种:对等式、主从式、客户/服务器式。典型的现场总线:(1)CAN(控制局域网)(2)Lon Works(局域操作网)(3)Profibus(过程现场总线)(4)HART(5)FF(6)Ethernet(工业以太网)

安全带未系提示电路

安全带未系提示电路

轿车安全带未系提示电路设计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院(系):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助理指导教师: 二O一七年五月

攀枝花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摘要 摘要 当车辆在紧急制动或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时,巨大的惯性会使车内乘员与挡风玻璃盘造成对乘员的严重伤害。安全带能将人约束在座位上,它的缓冲作用会抵消一大部分动能,大量减少乘员的受伤害程度。因为观点的滞后,很多人都怀着侥幸心理,以为在市内行车,时速不会太高,所以没什么时候能用得着安全带。其实,当车仅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产生碰撞时,人体前冲的力量就相当于从4层楼上扔下一袋50公斤重的水泥块,其冲力之大可想而知考察数据显示:在一次可能招致死亡的车祸中,使用安全带可使车内人员生还的几率上升60%,发生正面撞车时,系了安全带可降低57%死亡率;侧面撞车时可降低死亡率44%;翻车时可降低死亡率80%。所以为告诫意识不良或粗心大意的车主(乘客)。 本设计研讨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技术的安全带未系提醒报警器。该报警器以AT89C52单片机为控制处理器核心,外接速度传感器、安全带开关,可以提示机动车驾驶人员佩戴安全带安全行驶,同时能有效的抑制在出现剧烈碰撞的交通事故中,造成对人体的二次伤伤害,平时传感器输出低电平,当汽车启动后切未检测到安全带时出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此高电平输入单片机,作为单片机的外部触发信号处理,经单片机内部软件程序处理后,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驱动声光报警电路开始报警。该报警器的最大特点就是使用户能够操作简单、易懂、灵活;且安装方便、智能性高、误报率低。随着现代人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相信报警器必将在更广阔的的领域得到更深层次的应用。 即为乘员不系安全带发动机不能起动和自动报警灯亮、蜂鸣器响的强制系安全带的系统。 关键词自动报警灯亮,蜂鸣器响,安全带未系提示

未系安全带学习心得体会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未系安全带学习心得体会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未系安全带学习心得体会 2013年,我在行车时,忘记系安全带。后被罚款并被扣2分。痛定思痛,让我认识到不系安全带,在车辆发生事故或紧急制动时,会产生巨大的惯性力,根据不同的行车速度及撞击程度,这个惯性力会使司机及乘客驾乘人员的严重伤害,甚至将驾乘者抛离座位或抛出车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累积记分制度。 不系安全带处罚 1、在城市快速路上行驶时,驾驶人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罚款50元,扣2分; 2、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时,驾驶人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罚款50元,不扣分; 3、(城市快速路是指--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的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车辆以较高的速度行驶的道路);机动车行驶时,乘坐人员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罚款5元; 4、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驾驶人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罚款50元,扣2分; 5、车辆通行高速公路时,乘车人不按规定系安全带的,罚款20元; 6、在城市市区限速50公里以下路段驾驶机动车,乘坐人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经指出后立即改正的,口头警告; 7、当汽车高速行驶遇到意外情况紧急制动时,正确使用安全带可以将驾驶人和乘客束缚在座椅上,避免或减轻碰撞伤害。为督促驾驶人使用安全带,规定对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行驶时, 第 2 页共 4 页

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概要

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实现检测系统的智能化,是获得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精度以及提高分辨率和适应性的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智能检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一般结构,阐述了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讨论了信号处理的目的和方法。最后,以加速度传感器在车辆载荷检测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智能检测;信号处理;加速度传感器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Measuring and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realization of Intellectualized detection is not only the way to gain higher stability reliability, and precision, but all so the trend to improve resolution and adapt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shap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l structure of Intelligent detection system are introduced.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sensor are expounded. At the same time, the aim and method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re discussion. At last, application of acceleration sensor in vehicles load measurement based on capacitances is took as the example to describe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detection system in the engineering. Key words: Intelligent detection; signal diagnose; acceleration sensor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检测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传感器技术作为一种与现代科学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正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在许多领域被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它融合了人工智能原理及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理论等等,使检测系统不但能自校正、自补偿,自诊断,还具有了特征提取、自动识别、冲突消解和决断等能力 [1]。智能检测和信息处理技

智能信号处理大论文

xxxx大学硕士生课程论文 现代测控技术 测控系统中的智能信号处理 (2014—2015学年上学期) 姓名:xxx 学号: xx 所在单位: xx 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摘要 现代测控技术是一门随着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技术,是在传统的测控技术的基础上,将现代最新科学研究方法与成果应用与测控系统中。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涉及到信息科学的多个领域,是现代信号处理、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系统理论、进化计算,包括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应用,近年己经成为信息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人工智能概念被提出后,这门科学迅速成为上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衍生出神经网络、蚁群算法、遗传算法等多种算法,这使得机器具有了人类所特有的一些能力,如学习能力、记忆能力等,这样的信号处理方式使得对信号的处理变得更加准确、高效。而这种将人工智能应用与信号处理的方式,也使得现代测控个系统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字:测控系统、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1 概述 现代测控技术是在工业测控发展中由现代测试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形成的综合性技术,而现代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不断促进现代测控技术向着更高层面的发展。在一个稳定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中,既包括控制单元,也包括检测单元。在实现对象的控制过程中,必须首先实现对被控对象的认识与了解,因此,需要对被控对象的特征进行测量。反之,对被控对象特征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其认识并进而实现控制和利用。即使最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也需要检测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检测系统中最基本的传感器,也会由于增加控制处理功能而成为智能传感器,所以检测与控制密不可分。 而对于检测的过程,即通过传感器获得数据后,通过处理单元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继而应用的过程。数据处理的过程是完整的测控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一过程也决定着对于采集到数据的使用情况,它对整套系统的效率以及好坏起着关键性作用。数据的处理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它们根据数据以及系统功能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这可能是一种简单的阈值判断,也可能是一系列复

【CN110090372A】一种在线式高空作业智能安全带检测监督装置【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40819.5 (22)申请日 2019.04.25 (71)申请人 杨奎军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逸成东苑19号 楼101室 (72)发明人 杨奎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红福盈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11525 代理人 陈月福 (51)Int.Cl. A62B 3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在线式高空作业智能安全带检测监督 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式高空作业智能安全 带检测监督装置,该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全 景摄像机、金属传感器模块、后台共四个模块组 成,该系统具备提醒在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固定 好金属安全挂钩,在挂钩金属传感器接收到固定 指令后,全景摄像机开始拍照生成360度无死角 的照片和视频,并将此照片或视频通过网络传输 模块上传至云安全中心,云安全中心的人工后台 客服人员进行二次核验或抽验,当发现高空作业 人没有固定好安全挂钩的时候,可通过远程激活 中央控制单元的报警模块进行声光报警,本发明 巧妙的实现360度全景+安全挂钩传感器+人工云 后台整套系统实时在线方式实现最大限度的监 督和检测高空作业人员的流程规范,保障高空人 员的人身安全。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CN 110090372 A 2019.08.06 C N 110090372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90372 A 1.一种在线式高空作业智能安全带检测监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全景摄像机、金属传感器模块、后台; 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4G通讯模块、蓝牙无线通讯模块、GPS定位模块,所述控制器与所述4G通讯模块、蓝牙无线通讯模块、GPS定位模块均线路连接,可充电电源电接控制器,用于为控制器和各个模块供电; 所述全景摄像机和所述控制器线路连接后与中央控制单元放置于安全帽里或所述全景摄像机和中央控制单元分体设计放置在高空工作人员的其他身体位置; 所述全景摄像机可安装在安全帽的前方、后方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广角镜头实现软件算法上的拼接,实现360~720度无死角全景照片或视频。 所述金属传感器模块包括分别安装在两个安全金属挂钩上面的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集成有短距离无线模块,所述短距离无线模块与蓝牙无线通讯模块之间信号连接,以实现金属传感器模块与中央控制单元的信息交互; 所述后台包括后台处理器、显示器、4G通讯单元,所述4G通讯模块通过4G通讯网络与所述4G通讯单元建立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电接4G通讯单元和显示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式高空作业智能安全带检测监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电源为锂电池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式高空作业智能安全带检测监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传感器为电感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式高空作业智能安全带检测监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OS紧急呼救器,所述SOS紧急呼救器内部设有一个可以和中央控制器进行蓝牙通讯的开关,所述SOS紧急呼叫器内部安装有独立电源进行独立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线式高空作业智能安全带检测监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电源为锂电池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式高空作业智能安全带检测监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电接有用于拾音和放音的第一语音模块,所述后台处理器电接用于拾音和放音的第一语音模块第二语音模块,所述第一语音模块拾取的语音信号通过4G通讯模块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器经第二语音模块放出,所述第二语音模块拾取的语音信号通过4G通讯单元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器经第一语音模块放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线式高空作业智能安全带检测监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语音模块由第一麦克风和第一扩音器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线式高空作业智能安全带检测监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语音模块由第二麦克风和第二扩音器组成。 2

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模拟题

《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模拟题(补) 一.名词解释 1、容许误差:测量仪器在使用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范围,它是衡量仪器的重要指标,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稳定度等指标皆可用容许误差来表征。 2、附加误差:当使用条件偏离规定的标准条件时,除基本误差外还会产生的误差, 3、动态误差:在被测量随时间变化很快的过程中测量所产生的附加误差。 4、精确度:它是准确度与精密度两者的总和,即测量仪表给出接近于被测量真值的能力,准确度高和精密度高是精确度高的必要条件。 5、迟滞:迟滞特性表明仪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输入——输出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6、静态误差:测量过程中,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缓慢或基本不变时的测量误差。 7、灵敏度:它表征仪表在稳态下输出增量对输入增量的比值。它是静态特性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 8、精密度:对某一稳定的被测量在相同的规定的工作条件下,由同一测量者,用同一仪表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连续重复测量多次,其测量结果的不一致程度,不一致程度愈小,说明测量仪表越精密,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9、灵敏限:当仪表的输入量相当缓慢地从零开始逐渐增加,仪表的示值发生可察觉的极微小变化,此时对应的输入量的最小变化值称为灵敏限,它的单位与被测量单位相同。 10、重复性:表示仪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有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特性曲线一致,重复性好,误差也小。 11、线性度:仪表的静态输入——输出校准(标定)曲线与其理论拟合直线之间的偏差。 二.简答题 1、误差按其出现规律可分为几种,它们与准确度和精密度有什么关系? 答:误差按出现规律可分为三种,即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1)系统误差是指误差变化规律服从某一确定规律的误差。系统误差反映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系统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系统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2)随机误差是指服从大数统计规律的误差。随机误差表现了测量结果的分散性,通常用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随机误差越大,精密度越低,随机误差越小,精密度越高,即表明测量的重复性越好。

现代测试技术及信号处理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测试技术及信号处理发展现状及趋势 曹修全 摘要:随着IT产业和通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生产设备和产品的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对与之配套的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此,笔者查阅了有关现代测试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国内外文献,就现代测试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概略介绍,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该类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测试技术,信号处理,现状,趋势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测控技术和自动测试系统已经广泛的渗入到了生产、科研、试验活动等领域。自动测控技术已经在通信、汽车、机电、冶金、石化、建筑、纺织、电力、高等教育等众多领域[1-10]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与相关技术紧密集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IT产业和通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生产设备和产品的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对与之配套的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综合了通信技术、测量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广域的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发,已经成了国内外知名厂家的重大课题。 现代测试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作为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基础,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动测试系统,解决诸多企业当前面临的自动测试问题,有必要对现代测试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分析其发展现状,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为该技术的发展提出解决方案。 因此,笔者基于抛砖引玉的想法,在查阅了现代测试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相关文献[11-18]的基础上,对该技术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基于此指出了该技术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国内外发展现状 测试技术是综合了测量与试验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具体来讲它是通过技术手段获取研究对象的状态信息,以一定的精度描述和分析其运动状态,是科学研究

最新【不系安全带怎么处罚】没系安全带检讨书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篇一关于严查“不系安全带”和一季度安全检查的总结 成都分公司关于开展严查“行车不系安全带”专项整治活动并结合一季度安全工作进行大检查活动,3月28日至3月30日安全办和生产办一起对宝轮天然气管线运输现场、九龙山片区的钻机搬迁现场的车辆进行了安全带和设备设施检查工作,共检查车辆49台,其中运输车41台,吊车6台,小车2台,这次检查的重点是 1、车辆安全带是否完好,行车时是否正确系带安全带,天然气管线运输车货物捆绑情况(必须用胶皮垫好,三个倒链进行捆绑),车辆日检情况,随车工具是否按规定进行摆放和紧固,驾驶室是否清洁,物品摆放是否规整; 2、吊车力矩限制器、吊钩保险片、吊绳、绳环等是否符合规定,吊车平台随车工具、索具、枕木等摆放及紧固是否符合标准; 一、现场检查情况 现场发现通过一个月的严查“行车不系安全带”的专项整改活动,驾驶员系安全带的意识加强,在行车中都系好了安全带。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二、现场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场指挥车 1、前排安全带太紧,拉出来费劲(如川AD8350)。 2、后排安全带已失效,无法使用(如川AD8350)。 (二)运输车(系安全带) 1、安全带锁扣损坏,安全带无法系(115185)。 2、安全带太紧(很久没用),拉不出来(250001副驾驶室安全带)。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安全带已经完全失效,只是系上装样子(115164)。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4、副驾驶室有时候井队人员(与工作相关)在搭车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系安全带,驾驶员也没有做相应的提醒。(全部搬迁车辆) (三)运输车(安全检查) 1、拉超宽的住房时,下面未垫瓦片。 2、在拉运超出货箱的野营房时,未悬挂安全标识。 3、后插销已跑掉(115174)。 4、车辆较脏。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5、灭火器一直未检查,部分车辆灭火器已使用两年未更换,乱摆乱放,不易取出。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6、驾驶员对日检表应付的多,严格检查的少。日检表上很多驾驶员未对行车中风险进行归纳和总结。 7、超宽货物两边未悬挂红布等警示标识。 8、部分驾驶员对钢丝绳日检日查不仔细。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四)吊车(安全) 1、40吨和50吨徐工吊车如果把钢丝绳摆放入臂干支撑架内的话,吊车臂无法放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吊车的日检日查工作做得不到位。灭火器摆放不规范,检查不到位。 三、下步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对关于开展《关于加强对货物捆绑规范》的专项整治活动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现场管理人员要负责对捆绑进行检查,确保捆绑牢固后行驶,驾驶员要加强责任心,要多看、多想、多动手、多检查捆绑情况,把捆绑工作做好。

智能检测论文

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本文简述了智能检测系统的组成和信号处理的过程,以及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方式,并以碰撞车载数据采集系统为例,介绍了智能检测技术在碰撞测试中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检测;信号处理;碰撞测试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detec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mposition of intelligent detection systems and the procedure of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are described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s, applications of it. Besides, by taking in-vehicle collision data collection system for exampl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the crash test is introduced. Key Words: intelligent detection; signal processing; crash test 0 引言 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部件,将信号检测、数据处理与计算机控制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兴综合性技术[1]。它能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计算机资源,在人工最少参与的条件下,以获得最佳和最满意的结果,并具有测量速度快、高度智能化、处理能力强、工作可靠稳定、使用方便灵活和能实现监测、诊断、管理一体化等优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1 智能检测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智能检测系统具有测量过程软件控制、智能数据处理、功能柔性化、多参数检测和数据融合、测量速度快、智能化功能强等特点。尽管各种检测系统千差万别,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些相似的结构特征。一般来说,测控系统由以下5部分组成: (1)控制器部分 控制器部分主要是计算机,如小型机、个人计算机、微处理机、单片机等,是系统的指挥、控制中心。 (2)程控仪器及设备 程控仪器及设备包括各种程控仪器、激励源、程控伺服系统、执行元件,以及显示、打印、存储记录等器件,能完成一定的、具体的测量和控制任务。 (3)总线与接口部分 总线与接口部分是连接控制器与各程控仪器、设备的通路,完成消息、命令、数据的传输与交换,包括机械接插件、插槽、电缆与连接器等。

信号采集分析与智能处理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信号采集分析与智能处理实验室建设方案 信号采集分析与智能处理实验室是依托电子信息工程系建立的,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任务是进行信号的发射、采集、分析与处理。因此,在国家5日公布的总体方案指导下,以长沙理工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为目标,以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为契机,特建立信号发射、采集、分析与智能处理实验室。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出满足电子专业特色和广受社会欢迎的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 1.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在近十几年来通信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形势下,高等院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近年来在通信与信息行业人才需求量激增,因而被称为朝阳专业。对于电子专业的高等类院校学生的培养,规范化的专业性实践创新能力的训练是关键。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实用性的电子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电子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的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我校电子专业的成长速度。 但是本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装备水平和规模,与其它高校的专业实验室条件比较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现有实验设备比较陈旧,大多是十多年前的设备,已经处于淘汰状态,与当前的技术脱节比较严重。此外,目前实验环节基本是验证性实验,只要学生按实验要求一步一步做即可,对学生最重要的创新能力缺少培养和锻炼,这严重影响到了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本科生毕业后工作中使用的技术比学校实验室中的先进很多,需要培训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工作,严重影响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预期通信工程专业将在未来五年内成长为电子信息工程系信息学科人才培养的主流方向。因此有必要增设通信方向的实验室,进行电子专业实验室的进一步整合升级和深度建设。但是本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近些年一直没有投入资金,大大影响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本专业的进一步招生,因而本专业实验室的增建已迫在眉睫。 2.建设的目标 本实验室的建设将以长沙理工大学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为对象,重点为工科类学院学生。信号采集分析与智能处理实验室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信号发射、信号采集、信号分析与智能处理,重点放在信号分析与智能处理部分。 实验室建设好之后,整个实验室的所有单元之间都可以通过承载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从而使应用更加便利。这将帮助学生加快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动手能力的过度,从各个单元知识到整体知识的充分把握,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出备受社会企业青睐的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 实验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各专业课程设置几个主体实验室,基于互联网、传感网等手段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大的可开放共享的实验室,逐步实现实验室建设的智能化、网络化和系统化。按本方案建造后,将把该实验室建设成为电子类国内一流的工程训练平台。 3.建设的整体方案 根据不同的作用及功能,实验室建设又划分为4个单元:现代通信与传感网单元、信号虚拟实验仿真单元、信号智能分析处理单元及电子工程与创新单元。如下图所示,学生通过各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将在全天开放的信号采集分析与智能处理实验室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成为拥有强劲竞争力的优秀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及研究型人才。

【不系安全带处罚】没系安全带检讨书范文

【不系安全带处罚】没系安全带检讨书范文【--个人简历范文】 成都分公司关于开展严查“行车不系安全带”专项整治活动并结合一季度安全工作进行大检查活动,3月28日至3月30日安全办和生产办一起对宝轮天然气管线运输现场、九龙山片区的钻机搬迁现场的车辆进行了安全带和设备设施检查工作,共检查车辆49台,其中运输车41台,吊车6台,小车2台,这次检查的重点是: 1、车辆安全带是否完好,行车时是否正确系带安全带,天然气管线运输车货物捆绑情况(必须用胶皮垫好,三个倒链进行捆绑),车辆日检情况,随车工具是否按规定进行摆放和紧固,驾驶室是否清洁,物品摆放是否规整; 2、吊车力矩限制器、吊钩保险片、吊绳、绳环等是否符合规定,吊车平台随车工具、索具、枕木等摆放及紧固是否符合标准; 现场发现:通过一个月的严查“行车不系安全带”的专项整改活动,驾驶员系安全带的意识加强,在行车中都系好了安全带。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一)现场指挥车: 1、前排安全带太紧,拉出来费劲(如川AD8350)。 2、后排安全带已失效,无法使用(如川AD8350)。 (二)运输车(系安全带): 1、安全带锁扣损坏,安全带无法系(115185)。 2、安全带太紧(很久没用),拉不出来(250001副驾驶室安全带)。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安全带已经完全失效,只是系上装样子(115164)。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4、副驾驶室有时候井队人员(与工作相关)在搭车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系安全带,驾驶员也没有做相应的提醒。(全部搬迁车辆) (三)运输车(安全检查): 1、拉超宽的住房时,下面未垫瓦片。 2、在拉运超出货箱的野营房时,未悬挂安全标识。 3、后插销已跑掉(115174)。 4、车辆较脏。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5、灭火器一直未检查,部分车辆灭火器已使用两年未更换,乱摆乱放,不易取出。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6、驾驶员对日检表应付的多,严格检查的少。日检表上很多驾驶员未对行车中风险进行归纳和总结。

安全带检验方法

安全带检验方法

安全带检验方法 (GB 6095—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年4月13日发布2009年12月1日实施) 前言 本标准5.1.1.4~5.1.1.8、5.1.2.3~5.1.2.7、5.1.3.2~5.1.3.17、5.2.5.3和第7章为强制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代替GB 6095—1985《安全带》。 本标准与GB 6095—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修改了围杆作业安生带、区域限制安全带、坠落悬挂安全带等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区域限制安全带的内容; ——增加了材料、外观、结构等技术要求; ——增加了阻燃、抗腐蚀、适合特殊环境等特殊技术性能要求; ——修改丁安全绳、自锁器、缓冲器等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安全带的分类; ——删除了材料、使用保管、运输和储存章节; ——增加了附录A; ——增加了附录B; ——增加了附录C。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斯博瑞安(中国)安全防护设备有限公司、泰州市华泰劳保用品有限公司、乐清市华东安全器材厂、江苏曼杰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文芬、肖义庆、臧兰兰、陆冰、陈倬为、邓宝举、章康明、王俊本。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6095—1985。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带的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高处作业、攀登及悬吊作业中使用的安全带。

智能检测复习整理

计算机检测复习整理 一.智能检测装置 智能检测装置的主要形式:智能传感器,智能仪器,虚拟仪器,智能检测系统。 二.非电量检测 非电量检测包括:温度检测(热电式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红外测温仪,微波测温仪)压力检测(应变式压力计,压电式压力计,电容式压力计,霍尔式压力 计) 流量检测(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光纤漩涡流量传感器) 物位检测(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超声波物位传感器,微波界位计) 成分检测(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半导体式气敏传感器)。 三.流量检测 流量检测包括:1.电磁流量计 电磁流量计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的。它能检测具有一定电导率的酸碱 盐溶液,腐蚀性液体以及含有固体颗粒(泥浆,矿浆)的液体流量。(流 体的体积流量计算公式,书P43,2.35) 2.超声波流量传感器 超声波流量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在流体中传输时,在静止流体和流动流体 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的特点,从而求得流体的流速和流量。(计算公式太复 杂,目测不考,忽略)。 3.光纤漩涡流量传感器 光纤漩涡流量传感器是将一根多模光纤垂直的装入管道,当液体或气体流 与其垂直的光纤时,光纤受到流体涡流的作用而振动,振动的频率域流速 有关,测出该频率就可确定液体的流速。(计算公式,书P46,2.50)四.智能仪器 智能仪器的分类:非集成智能仪器,集成智能仪器 智能仪器的构成:硬件组成包括传感器,主机电路,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电路,标准通信接口等。软件部分主要包括监控程序,接口管理程序和数据处理程序。 智能仪器的功能:逻辑判断,决策和统计处理功能。自诊断,自校正功能。自适应,自调整功能。组态功能。记忆,存储功能。数据通信功能。 智能仪器的特点:高精度,多功能,高可靠性和稳定性,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友好的人机对话能力,良好地网络通信能力,自适应性强,高性价比。 智能仪器的发展:多功能化,智能化,微型化,网络化。 五.非集成智能仪器 定义:将传统的传感器,单片机或微机,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标准数据通信接口,人机界面和外设接口等分离部件封装在一起,组合为一个整体而构成。 特点:专用或多功能,小型化,低便携,低功耗,易于密封,适应恶劣环境,低成本。应用:书P63,图3.3 六.虚拟仪器 定义:以通用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为依托,增加必要的硬件设备,通过计算机软件使其具备各种仪器的功能。 特性:增强了传统仪器的功能,“软件就是仪器”,自由定义仪器,仪器开放灵活,开发费用更低、技术更新快。 发展:1面向大型高精度集成系统的GPIB,VXI,PXI总线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