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透析的安全管理及讨论

血液透析的安全管理及讨论

血液透析的安全管理及讨论
血液透析的安全管理及讨论

血液透析的安全管理及讨论

摘要】目的:进行血液透析中的管理,保障透析患者安全;方法:透析前准备、血管通路的建立、透析中监测、透析结束监测四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治疗

质量的因素复杂多变,所以要求规范性操作,严格监控,确保患者透析质量。结果:血液透析的监测在血液净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保障了患者安全,及透析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管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328-02

血液透析是维持尿毒症患者生命的重要途径,是延续他们生命的根本,因此

安全透析至关重要,做好透析的监测更是重要环节。透析过程包括透析前准备、

血管通路的建立、透析中监测、透析结束监测四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治疗

质量的因素复杂多变,所以要求规范性操作,严格监控,确保患者透析质量。

一般资料:我科现有透析病人165人,大部分为3次/每周,其中男97人,

女68人。我们对165名透析患者进行了透析监测,现报道如下。

1.透析前管理

1.1 设备监测

1.1.1水处理机监测水处理机是保证患者透析顺利的首道关卡,水压正常透

析机才能正常运转,护士要明白水处理机的操作和故障维护,开机后观察水机是

否正常,水压是否达到要求,如有问题及时检查,必要时通知工程师,不要盲目

的开机透析。

1.1.2透析机监测开机后观察透析机运转情况,透析液是否处于相对无菌状态,桶盖是否盖严紧,透析液电导度、温度是否正常,其它压力自检、平衡测试

是否通过,是否可以进行管路预冲。

1.2 预冲管路的监测

护士的规范预冲是排除透析器的误差率以达到治疗成效的关键。预冲过程血

流泵速<100ml/min,防止因血流泵速较高产生微小气泡,从而降低透析器的清

除能力,还增加了凝血危险。管路连接要按操作规程,护士应进行无菌操作,保

护好各接头不要受到污染,按顺序连接后,先冲膜内(血液侧)再冲膜外(透析

液侧),待血液侧充分排气后方可连接透析液侧旁路,防止透析液倒灌至空心纤

维形成微小气泡。为了使透析膜充分湿润以保证透析质量,建议血液侧排气干净

后将预冲液在空心纤维内浸泡10~15分钟。

1.3 对病人的监测

血液透析开始前,护士应根据透析记录单核实患者的姓名、透析器型号、透

析机型号及编号;遵照医嘱定透析液(电导、温度、流量)、治疗模式、透析时间、超滤量、血流量、抗凝药及剂量及医生为患者开具的化验单等;核实患者的

体重(透析前体重、干体重、透后体重),并核实患者体重增长和医嘱所定脱水

是否相符;测量生命体征(血压、脉搏、体温等)。

2.体外循环建立的管理

2.1 内瘘的监测

进行内瘘穿刺前要触摸内瘘搏动情况,如果内瘘搏动弱,要用听诊器进行听诊,并让医生进行查看,根据医嘱给病人穿刺上机,不要盲目的进行穿刺,以免

发生纠纷。

【疾病营养】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疾病营养】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中国临床营养(lcyycc)作者简介 叶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临床营养科 博士,主治医生,国家一级营养师全国首届临床营养师培训班学员。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肾内专业。2004年起于同济医院肾内科工作,历任住院医生、主治医生。熟悉各种常见及疑难肾脏疾病诊治以及各种血液净化治疗。曾到美国西南医学中心肾脏病理系做访问学者。2013年进入临床营养科,擅长肾脏疾病的营养管理与治疗,体重管理及各种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以及危重症的营养支持干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导读:血液透析治疗是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营养支持治疗对于保障血透患者的的生活质量及其预后有着重要意义。血透患者的营养治疗往往存在两个不同极端的错误。 一方面,多见于那些年轻的开始透析的患者,随着透析的进行,体内毒素被清除,消化道症状及食欲明显改善,饮食不加节制又缺乏专业指导。虽然血液透析治疗是模拟肾脏的生理功能清除体内毒素,但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一般一周2-3次,

无法像正常肾脏那样24小时持续工作。因此不适当的饮食 往往容易出现高钾、高磷、高尿酸血症、酸中毒、水及尿毒症毒素潴留等,从而导致心血管并发症、残肾功能丢失甚至威胁生命。另一方面,对于多数透析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 其原因主要包括:因为尿毒症症状、食欲改变、社会经济心理等原因引起营养物质摄入降低;疾病及透析所导致的高分解代谢;透析所引起的营养物质丢失。PEM往往加快患者残肾功能的丢失、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以及死亡率。因此,应该重视透析患者营养问题,合理营养从而改善和维持残余肾脏功能,保持患者正常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透析耐受性,降低医疗成本。 首先血透患者应该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营养状况分析,包括膳食调查、人体测量以及生化指标的分析。综合其现有治疗方案及其家庭社会活动情况,分析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不良发生原因。从而优化透析方案改善消化道症状,合理用药避免药物所导致的食欲障碍,给予合理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01 血液透析患者总能量需要量在各指南有所不同。 根据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一般患者30Kcal/kg/d,对于老 年人和体力活动明显减少的患者25Kcal/kg/d可能比较适宜。如果患者体重超过或低于标准体重20%,可适当减少或增加

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接受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安全管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导管感染率、透析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导管感染率与透析中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 前言 血液透析室简称血透室,是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一个临床科室。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疗法能最快速度地消除炎性介质与部分细胞因子,较早并及时地终止炎症级联反应,改善免疫排异性、微循环,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减少痛苦[1]。血液透析室作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场所,是一个工作任务重、应急情况多、专科性强、护理风险高的部门,若管理不当,不仅影响患者的透析效

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为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风险,我院特对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观察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80例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46.71±3.04岁;学历:文盲4例,小学30例,中学4例,中专1例,大专1例,本科0例。观察组男、女各20例;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年龄为46.58±3.45岁;文盲5例,小学26例,中学6例,中专2例,大专1例,本科0例。对两组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分别给予对照组、观察组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加以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如下: 1.2.1护理不安全因素 找出透析室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透析过程出血、导管感染、护理人员能力不足等。针对透析过程出血的现象,对穿刺部位、透析过程观察、下机压迫止血制定明确要求;制定详细的导管护理流程与规X,便于护理人员操作规X,加强培训患者导管的自我管理;加强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法律意识及服务意识。

血液透析室所有制度全

血液净化室管理制度 一、主任职责及管理 (1)负责全面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对透析质量和安全负责。(2)依据血液透析规范化要求制定并实施透析中心的管理规程。(3)负责透析室人员安排和责任划分。 (4)负责透析的培训、教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业务学习、技术考核等。 (5)定期查房,解决临床疑难问题。 (6)监督及评估患者的透析质量,做好持续性质量改进工作。(7)负责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展。 (8)负责统计汇报透析登记相关资料并提供报告。 1 血液净化室管理制度 二、护士长职责及管理 (1)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组织实施。 (2)协助透析室主任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3)负责各项透析护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技术培训。 (4)负责透析医疗用品的登记和管理。

(5)负责透析中心的感染控制和管理。 (6)负责各项报表如患者账单、工作量、各种护理记录的汇总。(7)负责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 (8)定期对卫生员进行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9)负责护理人员(含卫生员)工作安排。 (10)负责定期组织对患者家属的科普宣教工作。 2 血液净化室管理制度 三、各级医生职责 (1)在透析室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血液净化室的日常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2)负责患者透析方案的制定和调整,遵循个体化透析方案。(3)经常巡视患者,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4)积极开展各种血液净化新技术、新疗法。 (5)负责透析技术操作前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填写知情同意书。(6)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等有关制度。 (7)认真记录并保管好病历资料。 (8)贯彻持续质量改进,定期分析评估患者透析质量,不断提高透

最新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

一、血液透析室分区布局 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应设置①功能区:透析治疗室(设立普通治疗区和/或隔离治疗区)和治疗准备室;②辅助功能区:水处理间、清洁库房、污物间、洁具间以及接诊室/区、患者更衣室等;③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有条件可在功能区设置专用手术室/操作室,使用集中供液系统的透析室应在辅助功能区设置配液间,开展透析器复用的透析室应在辅助功能区设置透析器复用间和复用后透析器储存间。 布局和流程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洁污分区明确、标识清晰、流程合理。其中,治疗准备室、水处理间、清洁库房、配液间、复用后透析器储存间及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为清洁区域,透析治疗室、专用手术室/操作室、接诊室/区及患者更衣室为潜在感染风险区域,透析器复用间、污物处理室及洁具间为污染区域,不同洁净度区域内的功能用房遵循相对集中安置的原则。 二、人员 (一)至少配备2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1名具有肾脏病学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配置10台以上透析机的血液透析室至少配备6名执业护士。不足10台透析机的,每台透析机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应至少配备1名工程师/技师。 (四)医师、护士和工程师/技师都应具有3个月及以上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工作经历或培训经历。医疗和护理组负责人必须具备肾脏病学和透析专业知识,具备1年以上血液透析工作经历。 (五)应根据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保洁人员,保洁人员应经规范化培训后上岗,并定期培训考核。 三、房屋、设施 (一)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床(椅)间距不少于1.0米;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及其安全装置、反渗水供给接口、透析废液排水接口。 (二)透析治疗区内,根据规模及布局应设置1个或多个能够观察覆盖全部患者的医护工作站。 (三)水处理间使用面积不少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1.5倍。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一、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也为急性肾衰竭患者完全或部分恢复肾功能创造了条件。血液透析时需要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血液在透析器中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目的。近年来,也是中毒等急危重症抢救的重要手段。 二、设立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部,主要对全省血液透析诊疗活动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并受省卫生厅委托检查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工作开展情况。开展技术培训,进行相关技术考评和考核。 三、开展血液透析技术的医疗机构应配备至少4台以上的透析机,并经省卫生行厅进行技术及人员准入。 四、医疗机构开展血液透析技术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建立健全质控制度,并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规定,防止由此引发的医源性感染;透析器的重复使用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血

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执行,确保患者安全。 五、从事血液透析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应接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章医院资质基本要求 一、内科工作基础 具备较好的内科工作基础,能够独立完成基本诊疗项目,具有独立处理内科常见疾病的能力。 二、设置独立的肾脏内科(或者内科肾脏病组) 具备较好的肾脏内科工作基础,能够独立完成基本诊疗项目。 肾脏内科病房(或者内科病房内设置肾脏病病床):有肾脏内科专科医师队伍,具有独立处理肾脏内科常见疾病的能力。

三、血液透析室(中心) 血液透析室(中心)(简称血透室)应具备透析区、水处理区、治疗室、候诊室等基本功能区域;应有符合规定的透析机、水处理装置及抢救的基本设备;建立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和透析用水及水处理设备的质量检测制度、技术操作规范、设备检查及维修制度;有完备的病历档案管理制度:包括透析治疗患者知情同意书、首次病程记录、透析治疗记录单、化验单等。建立健全透析病人登记册,普通病人、隔离病人及急诊病人分别登记。 四、急、慢性透析并发症处理及综合抢救能力 具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放射科、检验科及大内科等的医疗技术支持。 五、开展血液透析技术的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当地环保部门的污水排放许可证。 第三章血液透析室(中心)的人员配置及职责 一、医师

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接受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安全管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导管感染率、透析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导管感染率与透析中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 前言 血液透析室简称血透室,是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一个临床科室。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疗法能最快速度地消除炎性介质与部分细胞因子,较早并及时地终止炎症级联反应,改善免疫排异性、微循环,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减少痛苦[1]。血液透析室作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场所,是一个工作任务重、应急情况多、

专科性强、护理风险高的部门,若管理不当,不仅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为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风险,我院特对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观察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80例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46.71±3.04岁;学历:文盲4例,小学30例,中学4例,中专1例,大专1例,本科0例。观察组男、女各20例;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年龄为46.58±3.45岁;文盲5例,小学26例,中学6例,中专2例,大专1例,本科0例。对两组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分别给予对照组、观察组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加以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如下: 1.2.1护理不安全因素 找出透析室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透析过程出血、

(最新)卫生部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最新)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0〕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规范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我部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做好血液透析室设置规划,严格实行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管理。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进行指导和检查,加强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规范,制定并落实血液透析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血液透析室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有效地开展。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血液透析室的质量监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一)对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二)对血液透析室的医疗质量、医源性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三)对血液透析室的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四)对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五)对血液透析室发生的医源性感染进行调查,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七条血液透析室应当设负责人全面负责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室管理与持续改进督查

血液透析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时间:地点:主持人:质控人员: 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为核心条款,(★)为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会诊制度(★)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危重病人抢救制度(★)(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六)值班、交接班制度(★)(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七)死亡病历讨论制度(★)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八) 查对制度(★)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九) 临床用血计划管理及用血申请分组管理制度(★)(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 转科、转院制度(★)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一) 新技术准入制度(★)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三)重点患者服务流程(特殊患者出入院,急诊入院、

危重抢救)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四)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符合《血液透析基本标准》、《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管理规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4.20.1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五)重点环节和高危因素监测、分析和反馈4.20.2.1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血液透析机安全管理

血液透析机安全管理 1.设备操作要求。由厂家工程师进行专门培训,指定专门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使其懂得设备基本构造原理,明白各参数的意义,各显示窗口和各种按键的英文标识及作用,方可上机进行操作,严禁没有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操作机器。操作人员不仅药责任心强,素质高,还需要一定的外语水平,经过厂家工程师对操作人员反复强化训练,使每位操作人元都能熟练地使用设备,接下来是在工作中出现的报警提示,通过厂家工程师讲解在运行过程中操作者应知的报警意义,并作出相应处理。 2.操作的分工与管理。血透中心的设备分为:血液透析机、透析器消毒机三大类。工作内容有:各种设备的操作、纯净水的检测、防护区、设备的保洁工作、消毒液和A、B液的配置等。工种的分类,一般由医生、护士、工程师、技术人员组成。医生负责病情处理,护士负责血透机的操作,工程师负责血透机、水处理、复用设备的维修保养,技术人员负责A、B液的配制、消毒、水处理操作等,病区卫生,紫外线消毒病区和无菌区等。这就要有严明规章制度,明确工作岗位,合理分配人员,统一服从领导,这样才能有序地搞好血透中心的正常工作。 3.维护保养。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设备内部长时间运行在

强酸、强碱工作循环中,在治疗结束后,还要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化学消毒,冲洗等多种消毒程序。水处理要定期对沙罐、活性炭罐、树脂罐用“手动反冲”程序进行冲洗,对纯水机管路定期进行冲洗、消毒。血透机的表面消毒、清洁,设备内部管路的冲洗、消毒、定期除钙。消毒液的配置及A、B液的配置。纯水水质检测等,这些都由专门培训后合格的技术人员来完成。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还离不开预防维护,这些专业化较强的工作由工程师来完成,包括:㈠血透机机械部分定期上油,润滑;㈡超滤系统的定期检查;㈢控制电路中的电路板定期除尘、清洁。㈣定期测试设备内部各点的压力。㈤血透机内部过滤网的定期拆洗或更换。㈥水处理系统每天检查压力是否正常。㈦进自来水过滤网和反渗透膜的更换。㈧定期校正流量、温度等参数。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试行)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一、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也为急性肾衰竭患者完全或部分恢复肾功能创造了条件。血液透析时需要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血液在透析器中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达到清除体代废物、排出体多余的水分和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目的。近年来,也是中毒等急危重症抢救的重要手段。 二、设立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部,主要对全省血液透析诊疗活动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并受省卫生厅委托检查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工作开展情况。开展技术培训,进行相关技术考评和考核。 三、开展血液透析技术的医疗机构应配备至少4台以上的透析机,并经省卫生行厅进行技术及人员准入。 四、医疗机构开展血液透析技术应符合本规要求,建立健全质控制度,并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规定,防止由此引发的医源性感染;透析器的重复使用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执行,确保患者安全。 五、从事血液透析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应接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章医院资质基本要求 一、科工作基础 具备较好的科工作基础,能够独立完成基本诊疗项目,具有独立处理科常见疾病的能力。 二、设置独立的肾脏科(或者科肾脏病组) 具备较好的肾脏科工作基础,能够独立完成基本诊疗项目。 肾脏科病房(或者科病房设置肾脏病病床):有肾脏科专科医师队伍,具有独立处理肾脏科常见疾病的能力。 三、血液透析室(中心) 血液透析室(中心)(简称血透室)应具备透析区、水处理区、治疗室、候诊室等基本功能区域;应有符合规定的透析机、水处理装置及抢救的基本设备;建立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和透析用水及水处理设备的质量检测制度、技术操作规、设备检查及维修制度;有完备的病历档案管理制度:包括透析治疗患者知情同意书、首次病程记录、透析治疗记录单、化验单等。建立健全透析病人登记册,普通病人、隔离病人及急诊病人分别登记。四、急、慢性透析并发症处理及综合抢救能力 具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放射科、检验科及大科等的医疗技术支持。 五、开展血液透析技术的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当地环保部门的污水排放许可证。 第三章血液透析室(中心)的人员配置及职责 一、医师 (一)血透室主任:应由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肾脏科诊疗操作技术和全面管理能力的肾脏科专科医师担任。拥有10台透析机以下的血透室主任应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10台透析机以上的血透室主任应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

血液净化中心十大安全目标

血液净化中心十大安全目标 一、确保透析用水的安全管理 二、严格执行透析液的配制和使用规程 三、确保血液透析机的安全运作 四、规范传染性疾病病人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五、落实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六、降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七、最大限度地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痿的使用寿命 八、提高抗凝剂的用药安全 九、提高血液透析中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 十、合理使用和培训血液透析专业护士

目标一、确保透析用水的安全管理 1、制定和落实水处理系统的维护制度 (1)砂滤器反冲 1 次/日。 (2)碳罐反冲 2~3次/周,1 次余氯/总氯。 (3)盐罐冲洗 1 次/15 天,水硬度监测 2~3次/周。 (4)反渗机彻底消毒一次 /1~3 月,须行残留测试。 (5)贮水罐和管路每 15 天消毒 1次,须行残留测试。 2、定期进行水质监测 (1)每月进行透析用水细菌培养v 100cfu/ml。 (2)每季度测定透析用水内毒素v 1EU/ml。 ( 3)每年测定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 目标二、严格执行透析液的配制和使用规程 1 、浓缩透析液和透析粉剂有注册证和合格证。 2、透析液的配制需遵循透析液配制规程。 3、有适宜的过滤装置。 4、容器须每日清洗、控干。 5、定期进行透析液质量监测。 6每月进行透析液细菌培养v 200cfu/ml。 7、每季度测定透析液内毒素v 1EU/ml。 8、使用中的浓缩液应避免污染。 目标三、确保血液透析机器的安全运作 1 、按要求定期进行血透机的检修和保养工作。 2、熟练掌握血透机的性能及操作要领。 3、落实血路管的固定及监护制度,防止管道脱落。 4、每治疗班次需进行血透机外部的清洁与消毒。 5、下一班治疗前进行机器的自检。 6、透析机化学消毒后须进行消毒残留检测。 目标四、规范传染病病人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1、完善HCV HBV梅毒、HIV等传染并实验检查。 2、传染病病人专机专区治疗,使用后彻底消毒机器。 3、贯彻并落实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 4、配制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 5、落实血透机的外部和内部消毒制度。 目标五、落实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1 、严格制定复用透析器的复用流程、复用机的维护指引。 2、设立血液透析器复用手册、复用事件登记本和复用技术员培训及其考核登记 本、温度监测本等。 3、复用使用反渗水。

血液透析质量管理制度

血液透析质量管理制度 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及监测是保证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包括建立系统而完整的病历档案和透析间期患者的教育管理,定期监测、评估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情况,并作出相应处理。 (一)建立系统完整的病历档案 应建立透析病史,记录患者原发病、并发症和合并症情况,并对每次透析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平时的药物及其它器械等治疗情况、患者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记录。有利于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二)透析间期的患者管理 1、加强教育,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包括戒烟、戒酒、生活规律等。 2、饮食控制。包括控制水和钠盐摄入,使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5%或每日体重增长不超过1kg;控制饮食中磷的摄入,少食高磷食物;控制饮食中钾摄入,以避免发生高钾血症。保证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0-1.2g/kg 体重,并保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以避免出现营养不良。 3、指导患者记录每日尿量及每日体重情况,并保证大便通畅;教育患者有条件时每日测量血压情况并记录。 4、指导患者维护和监测血管通路。对采用动静脉内瘘者每日应对内瘘进行检查,包括触诊检查有无震颤,也可听诊检查有无杂音;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每日应注意置管部位出血、局部分泌物和局部出现不

适表现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三)并发症和合并症定期评估与处理 常规监测指标及其检测频率如下。 1、血常规、肾功能、血电解质(包括血钾、血钙、血磷、HCO3-或CO2CP 等)。建议每月检查1 次。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透析处方和药物治疗。血糖和血脂等代谢指标,建议有条件者每1~3 个月检测1次。 2、铁指标建议每3 个月检查1次。一旦发现血清铁蛋白低于200ng/ml 或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20%,需补铁治疗;如血红蛋白(Hb)低于110g/L,则应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以维持Hb 于110~120g/L。 3、iPTH 监测建议血iPTH 水平每3个月检查1次。要求血清校正钙水平维持在正常低限,约2.10~2.37mmol/L(8.4~9.5mg/dl);血磷水平维持在1.13~1.78mmol/L (3.5~5.5mg/dl);血钙磷乘积维持在55mg2/dl2 及以下;血iPTH 维持在150~300pg/ml。 4、整体营养评估及炎症状态评估建议每3个月评估1次。包括血清营养学指标、血hsCRP 水平、nPCR 及营养相关的体格检查指标等。 5、Kt/V 和URR 评估建议每3 个月评估1 次。要求spKt/V 至少1.2,目标为1.4;URR 至少65%,目标为70%。 6、传染病学指标必须检查。包括肝炎病毒标记、HIV 和梅毒血清学指标。要求开始透析不满6个月患者,应每1~3个月检测1次;维持性透析6 个月以上患者,应每6个月检测1 次。 7、心血管结构和功能测定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波、外周血管彩色超声波等检查。建议每6~12个月1次。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

精选文档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一、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也为急性肾衰竭患者完全或部分恢复肾功能创造了条件。血液透析时需要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血液在透析器中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目的。近年来,也是中毒等急危重症抢救的重要手段。 二、设立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部,主要对全省血液透析诊疗活动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并受省卫生厅委托检查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工作开展情况。开展技术培训,进行相关技术考评和考核。 三、开展血液透析技术的医疗机构应配备至少4台以上的透析机,并经省卫生行厅进行技术及人员准入。 四、医疗机构开展血液透析技术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建立健全质控制度,并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规定,防止由此引发的医源性感染;透析器的重复使用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执行,确保患者安全。 34 / 1 精选文档

五、从事血液透析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应接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章医院资质基本要求 一、内科工作基础 具备较好的内科工作基础,能够独立完成基本诊疗项目,具有独立处理内科常见疾病的能力。 二、设置独立的肾脏内科(或者内科肾脏病组) 具备较好的肾脏内科工作基础,能够独立完成基本诊疗项目。 肾脏内科病房(或者内科病房内设置肾脏病病床):有肾脏内科专科医师队伍,具有独立处理肾脏内科常见疾病的能力。 三、血液透析室(中心) 血液透析室(中心)(简称血透室)应具备透析区、水处理区、治疗室、候诊室等基本功能区域;应有符合规定的透析机、水34 / 2 精选文档 处理装置及抢救的基本设备;建立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和透

2021年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护理平安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 的影响阐发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目的阐发护理平安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办法选取80例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比组、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对比组与观察组均接受透析惯例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平安管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导管感染率、透析出血产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比组高,导管感染率与透析中出血产生率均显著低于对比组,且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平安管理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平安管理;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 前言 血液透析室简称血透室,是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一个临床科室。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

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料、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疗法能最快速度地消除炎性介质与部分细胞因子,较早并及时地终止炎症级联反响,改良免疫排异性、微循环,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减少痛苦[1]。血液透析室作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场合,是一个工作任务重、应急情况多、专科性强、护理风险高的部分,若管理不当,不但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平安[2]。因此,为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风险,我院特对护理平安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观察研究,陈述如下。 1.资料与办法 1.1一般资料 将80例3月~3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照随机原则平均分组,对比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比组男21例,女19例;最小年龄28岁,最年夜年龄72岁,平均年龄46.71±3.04岁;学历:文盲4例,小学30例,中学4例,中专1例,年夜专1例,本科0例。观察组男、女各20例;最小年龄为25岁,最年夜年龄为82岁,平均年龄为46.58±3.45岁;文盲5例,小学26例,中学6例,中专2例,年夜专1例,本科0例。对两组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别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办法

血液透析的安全管理及讨论

血液透析的安全管理及讨论 摘要】目的:进行血液透析中的管理,保障透析患者安全;方法:透析前准备、血管通路的建立、透析中监测、透析结束监测四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治疗 质量的因素复杂多变,所以要求规范性操作,严格监控,确保患者透析质量。结果:血液透析的监测在血液净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保障了患者安全,及透析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管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328-02 血液透析是维持尿毒症患者生命的重要途径,是延续他们生命的根本,因此 安全透析至关重要,做好透析的监测更是重要环节。透析过程包括透析前准备、 血管通路的建立、透析中监测、透析结束监测四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治疗 质量的因素复杂多变,所以要求规范性操作,严格监控,确保患者透析质量。 一般资料:我科现有透析病人165人,大部分为3次/每周,其中男97人, 女68人。我们对165名透析患者进行了透析监测,现报道如下。 1.透析前管理 1.1 设备监测 1.1.1水处理机监测水处理机是保证患者透析顺利的首道关卡,水压正常透 析机才能正常运转,护士要明白水处理机的操作和故障维护,开机后观察水机是 否正常,水压是否达到要求,如有问题及时检查,必要时通知工程师,不要盲目 的开机透析。 1.1.2透析机监测开机后观察透析机运转情况,透析液是否处于相对无菌状态,桶盖是否盖严紧,透析液电导度、温度是否正常,其它压力自检、平衡测试 是否通过,是否可以进行管路预冲。 1.2 预冲管路的监测 护士的规范预冲是排除透析器的误差率以达到治疗成效的关键。预冲过程血 流泵速<100ml/min,防止因血流泵速较高产生微小气泡,从而降低透析器的清 除能力,还增加了凝血危险。管路连接要按操作规程,护士应进行无菌操作,保 护好各接头不要受到污染,按顺序连接后,先冲膜内(血液侧)再冲膜外(透析 液侧),待血液侧充分排气后方可连接透析液侧旁路,防止透析液倒灌至空心纤 维形成微小气泡。为了使透析膜充分湿润以保证透析质量,建议血液侧排气干净 后将预冲液在空心纤维内浸泡10~15分钟。 1.3 对病人的监测 血液透析开始前,护士应根据透析记录单核实患者的姓名、透析器型号、透 析机型号及编号;遵照医嘱定透析液(电导、温度、流量)、治疗模式、透析时间、超滤量、血流量、抗凝药及剂量及医生为患者开具的化验单等;核实患者的 体重(透析前体重、干体重、透后体重),并核实患者体重增长和医嘱所定脱水 是否相符;测量生命体征(血压、脉搏、体温等)。 2.体外循环建立的管理 2.1 内瘘的监测 进行内瘘穿刺前要触摸内瘘搏动情况,如果内瘘搏动弱,要用听诊器进行听诊,并让医生进行查看,根据医嘱给病人穿刺上机,不要盲目的进行穿刺,以免 发生纠纷。

(完整版)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国家卫计委版)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做好血液透析室设置规划,严格实行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管理。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进行指导和检查,加强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规范,制定并落实血液透析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血液透析室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有效地开展。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血液透析室

的质量监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二)对血液透析室的医疗质量、医源性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 (三)对血液透析室的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四)对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五)对血液透析室发生的医源性感染进行调查,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七条血液透析室应当设负责人全面负责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必须具备透析专业知识和血液透析工作经验。 第八条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督促落实和血液透析室的日常管理。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应由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担任,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应

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

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 一、分区布局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具备相应的工作区,包括普通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开展透析器复用的,还应设置复用间 二、人员 (一)至少有2 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1 名具有肾脏病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 台血液透析机以上,每增加10台血液透析机至少增加1 名执业医师; (二)每台血液透析机至少配备0.4 名护士; (三)至少有1 名技师,该技师应当具备机械和电子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医疗知识,熟悉血液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 (四)医师、护士和技师应具有3 个月以上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工作经历或培训经历。 三、房屋、设施 (一)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使用面积不少于3.2 平方米;血液透析单元间距能满足医疗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 (二)透析治疗区内设置护士工作站,便于护士对患者实施观察及护理技术操作。(三)水处理间的使用面积不少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1.5 倍; (四)治疗室等其他区域面积和设施能够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 四、设备 基本设备:(一)三级医院至少配备10台血液透析机,其他医疗机构至少配备5 台血液透析机;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水处理设备、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必要的职业防护物品;开展透析器复用的,应当配备相应的设备。 (二)急救设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 (三)信息化设备:至少具备1 台能够上网的电脑 五、规章制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至少包括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设备设施及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制度、患者登记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等。

血液透析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细则.doc

血液透析室月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标准( 100 分) 分 扣分 考评内容评分方法 得 项目及理值分 由 发生违法执业事件(如:非注册医师独立当班、 一、相关法认真执行《执业医师法》,依法执业;掌握相关无证人员单独操作),该项不得分。相关制度、 5 制度、法律。法律规定,随机考核,不熟悉不得分,部分掌 律法规 5分 握每人次扣分。 二、质量管理 30分 8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月活动一次,并有书面查质量控制小组活动记录,无记录不得分,记记录。录不完善,缺项的每项扣分。 8 科室业务学习(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操作规范、每半月学习一次;记录本仅有记录,医师未真临床诊疗指南);正学习的每次扣 1 分; 每月一次,医师未真正被考核的本项不得分; 8 三基考核有培训资料、签到表、试卷、成绩缺项漏项每 项扣分。 6 “危急值”报告制度。 发现 1 例次未登记扣 1 分,登记不全每项扣分, 医师未处理与记录各扣分。 随机抽查科主任及当班人员十四项核心 制度知晓情况,完全不知晓该项不得分;部分 知晓扣 1 分; 未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 首诊医师拒 绝诊治患者或出现推诿患者现象,每发现 1人核心制度知晓情况: 次扣分。诊断不明的患者,首诊医师未按有关 规定诊治或进行会诊,每发现 1 人次扣; (首诊负责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会诊制度、 抢救记录有缺陷,缺相关科室会诊 1 例扣 三、医疗核交接班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疑难、危重病 分、无抢救记录 1 例各扣分; 心制度20 例讨论制度、临床用血审核管理制度、手术分级 会诊制度未按规定时间会诊发现一例次扣 20 分管理制度、术前病例讨论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 分;会诊记录欠规范发现一例次扣分。 范与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新技 交班记录过简单发现一例次扣分;漏交病术新项目准入制度) 人一例次扣分;漏项或缺双签字每一例次扣 分。 死亡病例未讨论该项不得分。讨论格式缺 陷一项扣分。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每月至少一例次,不 讨论不得分;讨论格式缺陷一项扣分。 门诊病历合格率(透析记录单项目完整:必备项、 病历检查细则由病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拟定;四、透析病干体重、上机体重、下机体重、血压变化、脉搏 (透析记录单以及记录单填写每缺少一项减历管理10 变化、透析器型号、透析器复用次数、透析方式、 分,减完为止;发现有无透析小结的透析记录 10 分肝素剂量、血液流量、动脉和静脉以及跨膜压变 单时,不得分) 化、设备运行指标、透析小结等项目) 五、合理用 2 门诊处方医嘱管理 检查细则及奖罚细则由药剂科拟定。 药 10分 2 合理用药及特殊药品管理(麻、精药物等)。 六、医疗不 5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 20 件/100 张开放床发现漏报瞒报 1 例,该项不得分;每上报 1 例 良事件 5分/ 年),每科按 60 张开放床位。加分 1分。 七、临床用 查当月全部输血病历(包括用血适应症合格 5 用血适应症、输血同意书、输血申请单。率,红细胞使用率80%;输血同意书签订,输血管理 5分 血申请合格率达100%) 4 质量活动科主任和医师参加情况医院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科主任或医师无故不到每人次扣分。 2 完成医院指令性任务比例100% 医院下达指令性任务无故不完成每次扣 1 分。 凡是纠纷提到医务处,科室存在责任,未发生 八、其它4 发生患者投诉,科室存在责任费用,该项不得分;发生费用该项不得分并按 照《冀州市医院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处理。 15 分 上报外请专家人数及会诊或手术人数,发现漏 2 外请专家会诊登记、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报外请会诊,该项不得分。 2 危重病人报告危重病人及时上报,发现每漏报 1 例扣分,扣完该项分数为止。 1 备血 1600ml 以上医务处审批发现每漏报 1 例扣分,扣完该项分数为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