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三 线路相间距离保护

实验三 线路相间距离保护

实验三 线路相间距离保护
实验三 线路相间距离保护

实验二 线路相间距离保护

(1)实验目的

1. 了解距离保护的原理;

2. 熟悉相间距离保护的圆特性;

3. 掌握距离保护的逻辑组态方法。

(2)实验原理及逻辑框图

1.距离保护的原理及整定方法;

由于电流保护整定值的选择、保护范围以及灵敏系数等方面都直接受电网接线方式及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在35KV 及以上电压的复杂网络中,很难满足选择性、灵敏性以及快速切除故障要求,为此采用距离保护来实现。

距离保护是反应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地点之间的距离(阻抗),并根据距离的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间的一种保护装置。

距离保护的Ⅰ段:

它和电流保护的Ⅰ段很类似,都是按躲开下条线路出口处短路,保护装置不误动来整定,可靠系数一般取0.8-0.85。AB K dz Z K Z =?2'

距离保护的Ⅱ段: 按以下两点原则来整定:

1)与相邻线路距离保护第Ⅰ段相配合,)'(12

''??+=dz fz AB K dz Z K Z K Z

K K -----一般取0.8;

fz

K -------应采用当保护1第Ⅰ段末端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小

值。如果遇到有助增电流或外汲电流的影响,系数fz K 取小。

2)躲开线路末端变电所变压器低压侧出口处短路时的阻抗值。

K K -----一般取0.7;

fz

K -------应采用当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小值。 计算后,

取以上两式中的较小一个,动作时限为下条线路一段配合,一般为0.5S 。

校验:灵敏度一般为≥1.25。

距离保护的Ⅲ段:

一般按躲开最小负荷阻抗来整定。

2.距离保护评价

1)可以在多电源复杂网络中保证动作的选择性。

2)距离Ⅰ段不能保护全长,两端合起来就是30%-40%的线路不能瞬时切除,须经0.5S 的延时才能切除,在220KV及以上电网中有时候是不满足稳定性要求的,不能作为主保护。

3)由于阻抗继电器同时反应于电压的减低和电流的增加而动作,它较电流、电压保护灵敏。

4)距离Ⅰ段的保护范围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影响,其他两段影响也小,保护范围比较稳定。

5)距离保护接线复杂,可靠性比电流保护低。

3.距离保护逻辑框图;

&

M3

=

M1

电流突变量启动150ms 以后静稳启动元件辅助启动元件不对称故障开放元件对称故障开放元件=

M4

电流突变量启动0

t

150ms

E

振荡闭锁投

=

M2

接地距离Ⅰ段

&

M 5

接地距离Ⅰ段动作

&

M6

&

M7

&

M8

重合闸

t 0t 030ms

&

M9

&

M10

t 0

t 0

30ms

保护启动

&

M11

&

M12

t 0

t 0

=

M15

保护启动

&

M13

&

M14

t 0

相间距离Ⅲ段时间

t 0

相间距离Ⅲ段投

手合&

M16

距离手合动作

t 0

保护启动&

M17

TV 断线&

M18

TV断线过流Ⅰ段动作

t 0

过流Ⅰ段

TV 断线相过流投

过流Ⅰ段时间

&

M19

t 0

TV 断线相过流投

距离Ⅲ段加速时间

接地距离Ⅱ段相间距离Ⅱ段=

M20

&

M21

t 0

30ms

距离手合动作

距离Ⅲ段加速时间

相间距离Ⅰ段

接地距离Ⅱ段

相间距离Ⅱ段

接地距离Ⅲ段相间距离Ⅲ段

接地距离Ⅲ段相间距离Ⅲ段过流Ⅱ段

过流Ⅱ段时间

TV断线过流Ⅱ段动作

加速距离Ⅲ段投

接地距离Ⅲ段投

加速距离Ⅲ段投

加速距离Ⅱ段投

加速距离Ⅱ段投

相间距离Ⅱ段投

接地距离Ⅱ段投

相间距离Ⅰ段投

接地距离Ⅰ段投

相间距离Ⅰ段动作

接地距离Ⅱ段动作

距离加速Ⅱ段动作

距离加速Ⅱ段动作

相间距离Ⅱ段动作

距离加速Ⅲ段动作

距离加速Ⅲ段动作

接地距离Ⅲ段动作

相间距离Ⅲ段动作

距离Ⅲ段加速时间

接地距离Ⅲ段时间

相间距离Ⅱ段时间

接地距离Ⅱ段时间

(3)实验内容

1.装置接线检查无误后,合上三相漏电断路器,使装置上电,按照电力系统同期并网操作步骤进行并网。

2.修改保护定值:进入微机线路保护装置菜单“定值”→“定值”,输入密码后,进入→“相间距离保护Ⅰ段”→按“确认”按钮,进入定值修改界面,修改输电线路相间距离保护的保护定值,距离保护定值清单如下:

序号简称中文名称整定范围

1 PS1 正序阻抗角

2 DG1 相间阻抗偏移角

3 DBL 每欧姆公里数

4 RD 躲负荷电阻

5 ZZ1 相间距离Ⅰ段阻抗

6 Iqd 突变量启动定值

7 IA 辅助启动定值

8 YSCR Ⅰ段延时出口投

9 IDBS 振荡闭锁功能投

3.投入保护压板。将相间距离保护的硬压板(用导线将端子“开入+”接到端子“距离保护压板”,用导线将端子“合闸断线+”与端子“合闸断线-”短接,将端子“跳闸断线+”与端子“跳闸断线-”短接)和软压板投入(“定值”→“压板”,输入密码后,进入→“相间距离保护Ⅰ段,相间距离保护Ⅱ段,相间距离保护Ⅲ段”,分别将其保护软压板投入后→按“确认”后显示压板固化成功),其他所有保护的硬压板和软压板均退出。

4.参考“输电线路实验系统的故障模拟”中的三段式相间距离保护实验模拟的方法进行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实验。

(4)实验数据

记录WXH-825微机输电线路保护装置中记录的三段式相间距离保护动作时的三相电流值、故障阻抗及保护的整定值,并制作相应的表格。

表2-1线路相间距离保护实验数据表

保护整定值(AB)保护动作值测量距离动作段

Ⅰ段阻抗Ⅰ段

延时

Ⅱ段

阻抗

Ⅱ段

延时

Ⅲ段

阻抗

相间电抗Xd 相间电阻Rd 保护整定值(BC)保护动作值

Ⅰ段阻抗Ⅰ段

延时

Ⅱ段

阻抗

Ⅱ段

延时

Ⅲ段

阻抗

相间电抗Xd 相间电阻Rd 保护整定值(AC)保护动作值

Ⅰ段阻抗Ⅰ段

延时

Ⅱ段

阻抗

Ⅱ段

延时

Ⅲ段

阻抗

相间电抗Xd 相间电阻Rd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三段式距离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三段式距离保护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选题标号:三段式距离保护 班级: 14电气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谷宇航 日期: 2017年11月8日 天津理工大学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天津理工大学 目录

一、选题背景 选题意义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出现了容量大,电压高,距离长,负荷重,结构复杂的网络,这时简单的电流,电压保护已不能满足电网对保护的要求。 在高压长距离重负荷线路上,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有时可能接近于线路末端的短路电流,所以在这种线路上过电流保护是不能满足灵敏系数要求的。另外对于电流速断保护,其保护范围受电网运行方式改变的影响,保护范围不稳定,有时甚至没有保护区,过电流保护的动 作时限按阶梯原则来整定,往往具有较长时限,因此,满足不了系统快速切除故障的要求。对于多电源的复杂网络,方向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往往不能按选择性要求来整定,而且动作时限长,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对保护快速性的要求。 设计原始资料 ?=E ,112G Z =Ω、220G Z =Ω、315G Z =Ω,12125L L km ==、370L km =, 42B C L km -=,25C D L km -=,20D E L km -=,线路阻抗0.4/km Ω,' 1.2rel K = 、''''' 1.15rel rel K K ==,.max 150B C I A -= ,.max 250C D I A -=,.max 200D E I A -=, 1.5ss K = , 0.85re K =

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习题答案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_ 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习题 一、填空题: 1、常规距离保护一般可分 为、和三部分。 2、距离保护I段能够保护本线路全长的。 3、距离保护第Ⅲ段的整定一般按照躲开来整定。 4、阻抗继电器按比较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式 和式。 5、方向阻抗继电器引入非故障相电压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方向阻抗继电器和全阻抗继电器的整定值相同,___________继电器受过渡电阻影响 大,继电器受系统振荡影响大。 7、全阻抗继电器和方向阻抗继电器均按躲过最小工作阻抗整定,当线路上发生短路时, _______________继电器灵敏度更高。 8、校验阻抗继电器精工电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9、阻抗继电器的0°接线是指_________________,加入继电器的___________________。 10、助增电流的存在,使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保护范 围,可能造成保护的。 11、根据《220~50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的规定,对50km以下的线路,相间距离保护中应有对本线末端故障的灵敏度不小于的延时保护。 二、选择题: 1、距离保护装置的动作阻抗是指能使阻抗继电器动作的。

(A)最小测量阻抗;(B)最大测量阻抗;(C)介于最小与最大测量阻抗之间的一个定值;(D)大于最大测量阻抗的一个定值。 2、为了使方向阻抗继电器工作在状态下,故要求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等于被保护线路的阻抗角。最有选择;(B)最灵敏;(C)最快速;(D)最可靠。 3、距离保护中阻抗继电器,需采用记忆回路和引入第三相电压的 是。 (A)全阻抗继电器;(B)方向阻抗继电器;(C)偏移特性的阻抗继电器;(D)偏移特性和方向阻抗继电器。 4、距离保护是以距离元件作为基础构成的保护装置。 (A)测量;(B)启动;(C)振荡闭锁;(D)逻辑。 5、从继电保护原理上讲,受系统振荡影响的有。 (A)零序电流保护;(B)负序电流保护;(C)相间距离保护;(D)相间过流保护。 6、单侧电源供电系统短路点的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是。 (A)使保护范围伸长;(B)使保护范围缩短;(C)保护范围不变;(D)保护范围不定。 7、方向阻抗继电器中,记忆回路的作用是。 (A)提高灵敏度;(B)消除正向出口三相短路的死区;(C)防止反向出口短路动作;(D)提高选择性。 8、阻抗继电器常用的接线方式除了00接线方式外,还有。(A)900接线方式? (B)600接线方式? (C)300接线方式? (D)200接线方式 三、判断题: 1、距离保护就是反应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间的一种保护装置。() 2、距离Ⅱ段可以保护线路全长。() 3、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的数值随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4、方向阻抗继电器中,电抗变压器的转移阻抗角决定着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 5、阻抗继电器的最小精确工作电压,就是最小精确工作电流与电抗变压器转移阻抗值的乘积。() 6、在距离保护中,“瞬时测定”就是将距离元件的初始动作状态,通过起动元件的动作而固定下来,以防止测量元件因短路点过渡电阻的增大而返回,造成保护装置拒绝动作。()

3 距离保护及方向距离保护整定

实验八 距离保护及方向距离保护整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阶段式距离保护及方向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2.掌握时限配合、保护动作阻抗(距离)和对DKB 、YB 的实际整定调试方法。 二、预习与思考 1.什么是距离保护?距离保护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 3.什么是方向距离保护?方向距离保护的特点是什么? 4.方向距离保护的Ⅰ段和Ⅱ段为什么在单电源或多电源任何形状的电网中都能够保证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线路? 5.阶段式距离保护中各段保护是如何进行相关性配合的? 6.在整定距离保护动作阻抗时,是否要考虑返回系数。 三、原理说明 1.距离保护的作用和原理 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使系统的运行方式变化增大,长距离重负荷线路增多,网络结构复杂化。在这些情况下,电流、电压保护的灵敏度、快速性、选择性往往不能满足要求。电流、电压保护是依据保护安装处测量电流、电压的大小及相应的动作时间来判断故障是否发生以及是否属于内部故障,因而受系统的运行方式及电网的接线形式影响较大。 针对被保护的输电线路或元件,在其一端装设的继电保护装置,如能测量出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并与保护范围对应的距离比较,即可判断出故障点的位置从而决定其行为。这种方式显然不受运行方式和接线的影响。这样构成的保护就是距离保护。 以上设想,表示在图8-1中。图中线路A 侧装设着距离保护,由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间的距离为l ,按该保护的保护范围整定的距离为zd l ,如上所述,距离保护的动作原理可用方程表示: ad l l ≤。满足此方程时表示故障点在保护范围内,保护动作;反之,则不应动作。 图8-1 距离保护原理说明 Z —表示距离保护装置 距离比较的方程两端同乘以一个不为零且大于零的z 1(输电线每千米的正序阻抗值)得到: 11d zd Z z l z l =≤ ( 8-1 ) 式(8-1)称为动作方程或动作条件判别式。表明距离保护是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间的距离(或阻抗)并与规定的保护范围(距离或阻抗)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是否动作的一种保护装置。当1d zd Z z l <时,表明故障发生在保护范围内,保护应动作;当1d zd Z z l >时,表明故障发生在保护范围外,保护不应动作;当1d zd Z z l =时,表明故障发生在保护范围末端,保护刚好动作。 所以,距离保护又称为低阻抗保护。 设故障点d(或d 1等)发生金属性三相短路,则保护安装处的母线电压变为d U IZ =,自母线流向线路的电流为I ,则/d U I Z =;再设法取得z 1l zd 。按式(8-1)即可实现距离保护。 对于高电压、大电流的电力系统,母线电压与线路电流必须经过互感器后送入距离保护的

相间距离保护

实验二 距离保护 (1)实验目的 1. 了解距离保护的原理; 2. 熟悉相间距离保护的圆特性; 3. 掌握距离保护的逻辑组态方法。 (2)实验原理及逻辑框图 1.距离保护的原理及整定方法; 由于电流保护整定值的选择、保护范围以及灵敏系数等方面都直接受电网接线方式及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在35KV 及以上电压的复杂网络中,很难满足选择性、灵敏性以及快速切除故障要求,为此采用距离保护来实现。 距离保护是反应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地点之间的距离(阻抗),并根据距离的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间的一种保护装置。 距离保护的Ⅰ段: 它和电流保护的Ⅰ段很类似,都是按躲开下条线路出口处短路,保护装置不误动来整定,可靠系数一般取0.8-0.85。AB K dz Z K Z =?2 ' 距离保护的Ⅱ段: 按以下两点原则来整定: 1)与相邻线路距离保护第Ⅰ段相配合,)'(12 ''??+=dz fz AB K dz Z K Z K Z K K -----一般取0.8;fz K -------应采用当保护1第Ⅰ段末端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 小值。如果遇到有助增电流或外汲电流的影响,系数fz K 取小。 2)躲开线路末端变电所变压器低压侧出口处短路时的阻抗值。 K K -----一般取0.7;fz K -------应采用当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小值。 计算后,取以上两式中的较小一个,动作时限为下条线路一段配合,一般为0.5S 。 校验:灵敏度一般为≥1.25。 距离保护的Ⅲ段: 一般按躲开最小负荷阻抗来整定。 2.距离保护评价 1)可以在多电源复杂网络中保证动作的选择性。 2)距离Ⅰ段不能保护全长,两端合起来就是30%-40%的线路不能瞬时切除,须经0.5S 的延时才能切除,在220KV 及以上电网中有时候是不满足稳定性要求的,不能作为主保护。 3)由于阻抗继电器同时反应于电压的减低和电流的增加而动作,它较电流、电压保护灵敏。 4)距离Ⅰ段的保护范围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影响,其他两段影响也小,保护范围比较稳定。 5)距离保护接线复杂,可靠性比电流保护低。

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

课程设计题目35kv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第一章:任务的提出与方案的提出 1.1前言 (3) 1.2绪论 (4) 1.3摘要 (5) 1.4基本原理 (6) 第二章:详细设计: 2.1最大负荷电流的计算 (7) 2.2短路电流的计算 (7) 2.3线路距离保护的设计 (7) 第三章:总体设计 3.1距离保护的优缺点 (10) 3.2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 (10) 3.3结论 (12) 第四章:结束 4.1设计感言 (22) 4.2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 1.1前言: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学、课程设计等几个主要部分。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而发电厂正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并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用电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其他形式的能量。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希望线路有比较好的可靠性,因此在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保护线路的各种继电装置应该有比较可靠的、及时的保护动作,从而切断故障点极大限度的降低电力系统供电范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就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设置的。本次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了五大部分,电网各个元件参数及负荷电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继电保护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对所选择的保护装置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短路电流的计算和电气设备的选择是本设计的重点。

1.2、绪论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发生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最常见同时也是最危险的故障是发生各种型式的短路。在发生短路时可能产生以下的后果. 1.通过故障点的很大的短路电流和所燃起的电弧,使故障元件损坏; 2.短路电流通过非故障元件,由于发热和电动力的作用,引起它们的损坏或缩短它们的使用寿命; 3.电力系统中部分地区的电压大大降低,破坏用户工作的稳定性或影响工厂产品质量; 4.破坏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引起系统振动,甚至使整个系统瓦解; 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但没有发生故障,这种情况属于不正常运行状态。例如,因负荷超过电气设备的额定值而引起的电流升高(一般又称过负荷),就是一种最常见的不正常运行状态。由于过负荷,使元件载流部分和绝缘材料的温度不断升高,加速绝缘的老化和损坏,就可能发展成故障。此外,系统中出现功率缺额而引起的频率降低,发电机突然甩负荷而产生的过电压,以及电力系统发生振荡等,都属于不正常运行状态。 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都可能在电力系统中引起事故。事故,就是指系统或其中一部分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并造成对用户少送电或电能质量变坏到不能容许的地步,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和电气设备的损坏。 系统事故的发生,除了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如遭受雷击等)以外,一般者是由于设备制造上的缺陷、设计和安装的错误、检修质量不高或运行维护不当而引起的。因此,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地掌握客观规律,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就可能大大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 在电力系统中,除应采取各项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以外,故障一旦发生,必须迅速而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元件,这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电网的三段式距离保护系统设计任务书

电气工程学院 继电保护课程改革三级项目任务书 设计题目:电网的三段式距离保护系统设计 系别:电力工程系 年级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一、项目设计目的 1. 掌握电网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方法及灵敏度校验。 2. 了解及掌握微机继电保护原理,其中包括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硬件原理、数字滤波器、微机继电保护算法及微机继电保护软件原理。 3. 完成微机线路保护装置的研究设计及开发,分别从硬件及软件两方面进行研究与设计,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电网三段式距离微机保护系统,从而达到彻底掌握保护原理及整定计算方法的目的。 二、项目设计要求 1、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电网三段式距离微机保护系统。其中包括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整个系统应能够实现当电网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都能够按照设定的保护原理动作切除故障。 2、完成电网三段式距离保护动作值的整定计算,包括一次及二次侧的电流动作值。 3、选取合适的电压、电流互感器及电压、电流变换器;完成对模拟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4、采用基于单片机及DSP构成微机保护系统,在C语言环境下完成数据采集、数字滤波、整定值修改、保护判据、保护出口等程序设计。 三、项目设计内容 (一)双侧电源供电网络距离保护整定计算及灵敏度校验 1、设计规程 (1)线路阻抗及整定阻抗。 (2)计算各段的灵敏系数。 (3)整定各段的动作时限。 (4)保护的配置. 2、电网运行参数

系统接线图 图1 系统接线图 系统的主要参数: 双侧电源网络,电压等级为115kV ,AB 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为350A ,线路电抗为0.4Ω/km ,母线最小工作电压U W.min =0.9U N ;可靠系数分别为 8.0''rel ‘rel ==K K ,7.0' ''rel =K 。其中QF3的动作时限为0.5s ,时限级差为 0.5s 。 设计要求:按照电网的三段式距离保护整定方法,确定线路AB 的保护方案。 (二)双侧电源供电网络距离保护系统设计方案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硬件可以分为数据采集系统、CPU 主系统、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人机接口与通信系统、电源系统等5个基本部分。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硬件系统结构框图 1、继电保护设备的选择 (1) 电压、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线路保护介绍

保护配置 基本配置 系统差异 接地系统和不接地系统的差异 分相保护和不分相保护的差异:不一致、单跳、单重 电压的差异:电容电流和末端过电压、网架中心和重要程度 功能介绍 距离保护: 距离元件采用比相式姆欧继电器,即由工作电压Uop 与极化电压Up 构成比相方程。 比相式距离继电器的通用动作方程为:0 09090<<-P OP U U Arg 式中:工作电压 OP set U U I Z =-?,极化电压1P U U =-。 对接地距离继电器,工作电压为: ()set OP Z I K I U U ??+-=ΦΦΦ03 对相间距离继电器,工作电压为: set OP Z I U U ?-=ΦΦΦΦΦΦ 装置中三段式接地与相间距离继电器,在正序极化电压较高时由正序电压极化否则进入三相低压程序,此时采用记忆正序电压作为极化电压。 采用非记忆的正序电压作为极化电压,故障期间,正序电压主要由健全相电压形成,正

序电压同故障前保持一致,继电器具有很好的方向性。 距离保护正方向故障动作特性 应用于较短输电线路时,为了提高抗过渡电阻能力,极化电压中使用了接地距离偏移角如图中所示θ1,该定值可以由用户整定为0°, 15° 或 30°。接地距离偏移角会使动作特性圆向第一象限移动。 虽然这可提高测量过渡电阻的能力,在高阻接地故障条件下保证很好的动作性能,但是如果在线路对侧存在助增电源的情况下,对于经过渡电阻接地的故障可能会出现超越现象。为了防止超越,通常距离保护Ⅰ、Ⅱ段和零序电抗元件配合使用。 零序电抗 工作电压: ()s e t OP Z I K I U U ??+-=ΦΦΦ03 极化电压: D P Z I U ?-=Φ0,式中D Z 为模拟阻抗,幅值为1,角度为78°。 比相方程为 ()0 00090390

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习题答案42806资料

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习题答案42806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_ 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习题 一、填空题: 1、常规距离保护一般可分 为、和三部分。 2、距离保护I段能够保护本线路全长的。 3、距离保护第Ⅲ段的整定一般按照躲开来整定。 4、阻抗继电器按比较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式 和式。 5、方向阻抗继电器引入非故障相电压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方向阻抗继电器和全阻抗继电器的整定值相同,___________继电器受过渡电阻影响 大,继电器受系统振荡影响大。 7、全阻抗继电器和方向阻抗继电器均按躲过最小工作阻抗整定,当线路上发生短路时, _______________继电器灵敏度更高。 8、校验阻抗继电器精工电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9、阻抗继电器的0°接线是指_________________,加入继电器的___________________。 10、助增电流的存在,使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保护范 围,可能造成保护的。 11、根据《220~50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的规定,对50km以下的线路,相间距离保护中应有对本线末端故障的灵敏度不小于的延时保护。 二、选择题: 1、距离保护装置的动作阻抗是指能使阻抗继电器动作的。

(A)最小测量阻抗;(B)最大测量阻抗;(C)介于最小与最大测量阻抗之间的一个定值;(D)大于最大测量阻抗的一个定值。 2、为了使方向阻抗继电器工作在状态下,故要求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等于被保护线路的阻抗角。最有选择;(B)最灵敏;(C)最快速;(D)最可靠。 3、距离保护中阻抗继电器,需采用记忆回路和引入第三相电压的 是。 (A)全阻抗继电器;(B)方向阻抗继电器;(C)偏移特性的阻抗继电器;(D)偏移特性和方向阻抗继电器。 4、距离保护是以距离元件作为基础构成的保护装置。 (A)测量;(B)启动;(C)振荡闭锁;(D)逻辑。 5、从继电保护原理上讲,受系统振荡影响的有。 (A)零序电流保护;(B)负序电流保护;(C)相间距离保护;(D)相间过流保护。 6、单侧电源供电系统短路点的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是。 (A)使保护范围伸长;(B)使保护范围缩短;(C)保护范围不变;(D)保护范围不定。 7、方向阻抗继电器中,记忆回路的作用是。 (A)提高灵敏度;(B)消除正向出口三相短路的死区;(C)防止反向出口短路动作;(D)提高选择性。 8、阻抗继电器常用的接线方式除了00接线方式外,还有。 (A)900接线方式? (B)600接线方式? (C)300接线方式? (D)200接线方式 三、判断题: 1、距离保护就是反应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间的一种保护装置。() 2、距离Ⅱ段可以保护线路全长。( ) 3、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的数值随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4、方向阻抗继电器中,电抗变压器的转移阻抗角决定着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

三段式距离保护

三段式距离保护 1、 距离保护Ⅰ段的保护范围为线路全长的80~85%,即线路AB 段的80~85%。 动作阻抗为Z Ⅰ O P 1=(0.80~0.85)Z AB ,瞬时动作。 动作过程:当故障点位于距离保护Ⅰ段范围内时,测量阻抗Z M 小于动作阻抗Z Ⅰ O P 1,保护1动作跳闸,切除故障。 2、 距离保护Ⅱ段的保护范围为AB 段的全长,并延伸至BC 段但不超出保护2的距离保护Ⅰ段保护的范围(保护2距离Ⅰ段的保护范围为保护2本线路的80~85%,因此保护1距离保护Ⅱ段的保护范围小于AB+80~85%BC ),因此保护 1距离Ⅱ段的动作阻抗Z Ⅱ O P 1小于(Z AB +Z Ⅰ O P 2),动作时间大于距离保护Ⅰ 段。距离保护Ⅱ段是为了保护距离保护Ⅰ段保护范围之外的15%~20%的线路及作为距离保护Ⅰ段的后备保护。 动作过程: (1)当故障点位于AB 段距离保护Ⅰ段范围之外时(即距离保护Ⅰ段保护范围之外的15%~20%AB ),测量阻抗Z M 大于保护1的距离Ⅰ段动作阻抗,保护1的距离保护Ⅰ段不动作。保护2的距离Ⅰ段保护范围为本线路的80~85%,故障点也不在保护2的保护范围内,因此保护2也不动作。由上距离保护Ⅱ段的保护范围可知,故障点位于该保护范围内。因此,当该点发生故障时,保护1的距离保护Ⅰ段不动作,经过保护1的距离保护Ⅱ段动作整定时间,保护动作切除故障。 (2)当故障点位于保护2本线路80~85%范围内时,保护2测量阻抗 Z M 小于保护2距离保护Ⅰ段动作阻抗Z Ⅰ O P 2,保护2动作跳闸,切除故障。虽 然故障点也可能位于保护1距离保护Ⅱ段的范围内,但是其动作时间大于保护

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习题答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_ 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习题 一、填空题: 1、常规距离保护一般可分为、和三部分。 2、距离保护I段能够保护本线路全长的。 3、距离保护第Ⅲ段的整定一般按照躲开来整定。 4、阻抗继电器按比较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式和式。 5、方向阻抗继电器引入非故障相电压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方向阻抗继电器和全阻抗继电器的整定值相同,___________继电器受过渡电阻影响大,继电器受系统振荡影响大。 7、全阻抗继电器和方向阻抗继电器均按躲过最小工作阻抗整定,当线路上发生短路时, _______________继电器灵敏度更高。 8、校验阻抗继电器精工电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9、阻抗继电器的0°接线是指_________________,加入继电器的___________________。 10、助增电流的存在,使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保护范围,可能造成保护的。 11、根据《220~50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的规定,对50km以下的线路,相间距离保护中应有对本线末端故障的灵敏度不小于的延时保护。 二、选择题: 1、距离保护装置的动作阻抗是指能使阻抗继电器动作的。 (A)最小测量阻抗;(B)最大测量阻抗;(C)介于最小与最大测量阻抗之间的一个定值;(D)大于最大测量阻抗的一个定值。 2、为了使方向阻抗继电器工作在状态下,故要求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等于被保护线路的阻抗角。最有选择;(B)最灵敏;(C)最快速;(D)最可靠。

相间距离保护静态动作特性的试验方法

SEL-321相间距离保护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及试验方法 [ 日期:2006-01-21 ] [ 来自:网友&网络] 摘要介绍在调试过程中对采用负序阻抗方向元件的保护装置进行特性测试时应注意的问题,以SEL-321的相间距离保护为例,分析了距离保护静态动作特性及动态动作特性与测试方法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Schweitzer工程试验室(SEL)的微机线路保护采用了带补偿的负序阻抗方向元件(带补偿的负序阻抗方向元件详见文献[1],[2]及SEL提供的SEL-321/321-1指导手册)。在负序阻抗平面上,当发生不对称故障时,若实际测量负序阻抗Z2=U2/I2(式中U2,I2分别为输入继电器的故障电压、电流的负序分量)的点落在z2=Z2Fb(式中z2为测量负序阻抗在线路负序阻抗角方向的投影,Z2Fb为SEL继电器根据不同Z2计算出的正向动作阈值)曲线下侧时(z2≤Z2Fb)判别为正方向故障,落在z2=Z2Rb(式中Z2Rb为SEL继电器根据不同Z2计算出的反向动作阈值)曲线上侧时(z2≥Z2Rb)判别为反方向故障。这种负序方向元件的整定值和动作特性与装置运行的实际系统负序阻抗有关,因此在对采用这种负序方向元件的保护进行继电器检验、试验时,应注意试验方法,如果用检验传统继电器的试验方法,很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1相间距离保护静态动作特性的试验方法 SEL-321微机线路保护,具有相间及接地距离保护、方向过流保护和故障定位的功能,针对不平衡故障,它的方向元件采用了带补偿的负序方向元件。其相间距离保护的方向阻抗元件与负序方向元件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对该保护元件特性进行测试时,不能用测试一般方向阻抗保护特性的方法,而必须注意试验的电流、电压的幅值和相位,若与保护装置所在实际系统故障时的情况相差太远,就可能造成距离元件已起动,但由于具有特定整定值的负序方向元件没有起动而使保护无法动作的情况。 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110 kV线路采用了SEL-321,该线路全长为3.8 km,系统简化单线图如图1所示。 图中GR为保护对侧系统电源,GS为保护后方经110 kV/35 kV变压器所接的1个小水电。保护配置为3段相间距离保护,4段零序保护。保护的负序方向元件定值设置为:正向Z2基本阈值Z2F=-12.5 Ω,反向Z2基本阈值Z2R=0.5 Ω;相间距离保护的设置为:第1段定值Zzd1= 0.07 Ω,第2段定值Zzd2=0.33 Ω,第3段定值Zzd3=2.8 Ω,线路阻抗角 L=70°,方向阻抗特性圆如图2所示。110 kV线路保护SEL-321相间距离保护方向阻抗圆MHO特性 各段阻抗特性动作区在阻抗平面上分别在下式表示的阻抗圆内,由各段阻抗定值Zzd决定阻抗圆的大小: 即有边界圆: 式中 U——阻抗继电器测量的母线电压; Zzd——阻抗继电器的阻抗整定值; I——阻抗继电器测量的电流;

教你认识沿途的输电线路

教你认识沿途的输电线路 实话说,即便是学电的、在电力系统工作的人都不一定认识输电线路,输电工程的确太复杂了,基本算纯工程性问题,想了解并不容易。 先说说输电杆塔的概念,输电导线是由输电杆塔一段一段撑起来的,高电压等级的用“铁塔”,低电压等级的比如居民区里见的一般用“木头杆”或“水泥杆”,合起来统称“杆塔”。高电压等级的线路需要有更大的安全距离,所以要架得很高,只有铁塔才能有能力负担数十吨的线路,一根电线杆架不了这么高、也没这么大支撑力,所以电线杆都是较低电压等级的。 电压等级都是说线电压,ABC三相中任意两相之间的电压。家里用的220V 是相电压,是三相中任意一相对大地的电压。实际家里用电是380V线电压的(220V的根号3倍),只是到了楼门口了,才三相分开,比如ABC三相各入一栋楼的三个单元。380V电压等级在电力系统也叫0.4kV电压等级,对比下目前的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差2500倍,颤抖吧~ 我们在旅行沿途看到的一般都是输电铁塔,至于塔型什么的没啥意思就不说了,猫头塔、酒杯塔、门型塔、V字塔都是“象形”的,看样子就知道。输电线路也分直流和交流(DC和AC),直流好认但不是很常见,国内的线路就那么几条,碰上不容易。 下图就是±800kV云南至广东的输电线路。

铁塔是T型的,下面吊着两回输电线路,一边正极,一边负极。仔细看铁塔上面还伸出来了两个小“角”,一边也各一条“细线”,这不是输电用的,而是避雷用的避雷线,也叫地线。(避雷概念参见“雷电轶事与防雷”,回复“雷电”) 下面集中说说交流线路,这个几乎“大宝天天见”。 交流的一回线路有ABC三相,输电铁塔最顶端顶着的是避雷线。雷暴多地区或电压等级高的线路是两根避雷线,雷暴不严重或电压等级低的线路可以减少到一根避雷线,这个是从工程实际和省钱的角度选择的,反正大家看到最顶端细细的一或两根线就知道是避雷线了。避雷线都是直接跟铁塔相连的,为的是把雷击时的电流能顺着铁塔引到地里面去。下图就是只有一根避雷线的线路。 避雷线一般都高电压等级的空旷地区的输电铁塔用,咱们看到的电线杆上一般很少有避雷线,一是电线杆一般是在城市内,有其他更高的建筑可以被雷劈;二是本来低电压等级的电线杆就送不了多少电,还要架根避雷线的成本就高了。 避雷线下面就是输电线路了,根数都是3的倍数,3根线的叫一回线,6根线的叫两回线,12根的就叫四回线了,每一回里都有ABC三相的三根线。上面这张图我们就叫“同塔双回”线路,一边是一回线。之所以一个塔上有多回线路,主要是考虑输送容量和占地面积,所以也衍生出了“线路长度”和“回路长度”的概念,对同塔双回而言,回路长度是线路长度的2倍,以此类推。下图是个同塔四回的,如果是不同电压等级的,则上面导线的电压要高于下面导线的电压,电压越高对地的安全距离要求越高。

某输电线路距离保护设计方案

某输电线路距离保护设计方案 1.1输电线路距离保护概述 输电线路距离保护是指利用阻抗元件来反应短路故障的保护装置,阻抗元件的阻抗值是接入该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也就是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值。因线路的阻抗值与距离成正比,所以叫距离保护或阻抗保护。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总工作于最大运行方式下,因此当运行方式变小时,电流保护的保护范围将缩短,灵敏度降低;而距离保护测量的是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较小,保护范围稳定,常用于线路保护 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主要有符合要求电网结构、系统运行方式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来保证。高压及以上等级电网中,继电装置可靠性和速动性有双重主保护来保证,其选择性和灵敏性主要由相间接地故障后被保护延时段来保证。距离保护是以距离测量元件为基础构成保护装置,称阻抗保护。系统正常运行时,保护装置安装处的电压为系统的额定电压,电流负载电流,发生短路故障时,电压降低、电流增大。因此,电压和电流比,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有很大变化。由于线路阻抗和距离成正比,保护安装处的电压与电流之比反映了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的阻抗,也反映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距离。所以按照距离远近来确定保护动作时间,这样就能有选择地切除故障。 当前微计算机硬件的更新和网络化发展在计算机控制领域。单片机与DSP芯片二者技术上的融合,主要体现在运算能力的提高及嵌入式网络通信芯片的出现和应用等方面。这些发展使硬件设计更加方便。高性价比使冗余设计成为可能,为实现灵活化、高可靠性和模块化的通用软硬件平台创造了条件。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微机保护设计网络化,将为距离保护的设计和发展带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创新,它会大大简化硬件设计、增强硬件的可靠性,使装置真正具有了局部或整体升级的可能。 1.2本文研究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是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计算和分析主要内容是计算保护1距离保护Ⅰ段、Ⅱ段和Ⅲ段整定值和灵敏度,计算灵敏度同时要注意每个保护的动作时间要精确,上述工作完成后接下来对设计提出的系统震荡和短路过渡电阻对系统的影响进行相应的计算分析,并确定距离保护的范围,并分析系统在最小运行方式下振荡时,保护1各段距离保护的动作情况。后用MATLAB仿真,验证计算的正确性。

距离保护I、Ⅱ、Ⅲ段定值校验

在“距离与零序保护试验”菜单可以定性分析距离保护各段动作的灵敏性和可靠性,能 一次性自动完成相间距离Ⅰ、Ⅱ、Ⅲ段定值和接地距离Ⅰ、Ⅱ、Ⅲ段定值校验,根据规程,一般是以5%误差为标准对动作值进行定点校验,即距离保护Ⅰ、Ⅱ、Ⅲ段在0.95 倍定值时,应可靠动作;在1.05 倍定值时,应可靠不动作。 1、保护相关设置: 保护定值设置: (2)保护压板设置: 在“定值整定”里,把运行方式控制字“投I 段接地距离”、“投II 段接地距离”、“投III 段接地距离”、“投I 段相间距离”、“投II 段相间距离”、“投III 段相间距离”均置“1”,其他的均置“0”;

在“压板定值”中,仅把“投距离保护压板”置“1”;在保护屏上,仅投“距离保护”硬压板。 2、试验接线: 将测试仪的电压输出端“Ua”、“Ub”、“Uc”、“Un”分别与保护装置的交流电压“Ua”、“Ub”、“Uc”、“Un”端子相连。将测试仪的电流输出端“Ia”、“Ib”、“Ic”分别与保护装置的交流电流“IA”、“IB”、“IC”(极性端)端子相连;再将保护装置的交流电流“IA'”、“IB'”、“IC'”(非极性端)端子短接后接到“IN”(零序电流极性端)端子,最后从“IN'”(零序电流非极性端)端子接回测试仪的电流输出端“In”。 将测试仪的开入接点“A”、“B”、“C”、“R”分别与保护装置的分相跳闸出口接点“跳A”、“跳B”、“跳C”以及“重合闸”接点相连。测试仪的开入量公共端“+KM”与保护装置的公共端相连。做距离保护试验时如果不带重合闸试验可以不用接重合闸出口,也可以直接一个开入量。具体如下图所示:

2.高压输电线路基本概念梳理

常用基本概念 1.设计气象三要素:风速、覆冰、温度。 2.输电线路结构形式:架空输电线路、电缆输电线路、线缆混合输电线路。 3.架空输电线路组成:导线、避雷线(地线)、绝缘子(金具)串、杆塔、基础、接地、拉线、通信线、防护金具等。 4.电缆输电线路组成:电缆、终端接头(敞开式、封闭式)、避雷器、中间接头(绝缘接头、直通接头)、接地箱、接地引线、支架、监测装置、防火防盗设施等,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电缆线路由电缆本体、附件、支持及防护设施构成。 5.档距 相邻两基杆塔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称为档距。工程设计中常遇档距:连续档(距)、孤立档(距)、水平档距(风力档距)、垂直档距(重力档距)、极大档距、极限档距、代表档距(规律档距)、临界档距、次档距等9种常用档距。 5.1连续档(距):由两基耐张杆塔及其中间若干(至少一基)直线塔构成的档距。 5.2孤立档(距):两基耐张杆塔之间没有直线杆塔,其档距称为孤立档(距)。 5.3水平档距(风力档距):杆塔两侧档距的算术平均值,通常用来计算杆塔水平荷载。 5.4垂直档距(重力档距):相邻两档距间导线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通常用来计算杆塔垂直荷载。

5.5极大档距:在一定高差下,如果某档距架空线弧垂最低点的应力恰好达到许用应力,高悬挂点应力也恰好达到规定的悬挂点许用应力,则称此档距为该高差下的极大档距。 5.6极限档距:通过放松架空线所能得到的允许档距的最大值称为极限档距。 5.7代表档距(规律档距):通常把大小不等的一个多档距的耐张段,用一个等效的假想档距来代替它,这个能够表达整个耐张力学规律的假想档距称之为代表档距或规律档距。 5.8临界档距:两个及以上气象条件同时成为控制条件的档距称为临界档距。 5.9次档距:间隔棒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次档距。 6.呼称高:塔脚板至下横担下表面的距离。 7.弧垂(弛度):电线上任意点至电线两侧悬挂点的连线之间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弧垂或弛度。 8.限距:导线对地面或对被跨越设施的最小距离。 9.线(相)间距离:架空输电线路相间导线的最小距离。 10.分裂间距:分裂导线子导线线间的最下距离。 11.架空地线保护角:地线对导线的保护角指杆塔处,不考虑风偏,地线对水平面的垂线和地线与导线或分裂导线最外侧子导线连线之间的夹角。可正可负可为零。 12.高海拔地区:海拔高度不小于1000米的地区。 13.摇摆角:悬垂绝缘子串在风力作用下偏离铅垂位置后与铅垂位置的夹角。 14.风偏角:导线受风力作用后偏离铅垂位置,顺线路方向看时,导线偏离铅垂位置的角度称为风偏角。

距离保护习题解答

题1.有—方向阻抗继电器,其整定阻抗Ω?∠=605.7zd Z ,若测量阻抗为Ω?∠=302.7J Z ,试问该继电器能否动作?为什么? 解:如图1所示 Ω<Ω=?=?-?=2.75.6866.05.7)3060cos(.zd j dz Z Z 故该继电器不能动作。 题2.有一方向阻抗继电器,若正常运行时的测量阻抗为Ω?∠=305.3J Z , 要使该方向阻抗继电器在正常运行时不动作,则整定阻抗最大不能超过多少(?=75d ?)? 解:参照图1。若在300方向上的动作阻抗小于Ω5.3, 图1 则保护不动作。即在750方向上: Ω== ?-?< 95.441 .15 .3) 3075cos(.j dz zd Z Z 故整定阻抗最大不能超过4.95Ω。 题3.如图2所示电网,已知线路的正序阻抗km Z /4.01Ω=,?=70d ?,线路L1 、L2上装有三段式距离保护,测量元件均采用方向阻抗继电器,且为00接线,线路L1的最大负 荷电流A I f 350max .=,负荷功率因数9.0cos =f ?,85.0='k K ,8.0=''k K ,2.1=k K ,K h =1.15,K zq =1.3,线路L2距离Ⅲ段的动作时限为2s ,试求距离保护1的Ⅰ、Ⅱ、Ⅲ段的动作阻抗, 整定阻抗及动作时限。 图2 解:1.计算线路阻抗 Ω=?=14354.0AB Z Ω=?=16404.0BC Z 2.距离保护Ⅰ段的动作阻抗 Ω=?='='9.111485.01AB k dz Z K Z s 01 ='t Ω ? Ω ?∠30.j dz

3.距离保护Ⅱ段的动作阻抗 Ω=?='='6.131685.02BC k dz Z K Z Ω=+='+''=''1.22)6.1314(80.0)(21dz AB k dz Z Z K Z 灵敏系数:5.158.114 1.221>==''=''AB dz lm Z Z K ,满足要求 s 5.01 =''t 4.距离保护Ⅲ段的动作阻抗 最小负荷阻抗:Ω=?= = 3.16335 .03 /1109.0max .min .min .f f f I U Z Ω=???== 913.16315 .13.12.11 1min .1f h zq k dz Z K K K Z s 5.25.0221=+=?+=t t t 5.各段整定阻抗 Ω?∠=?∠'='709.11701.1.dz zd Z Z Ω?∠=?∠''=''701.22701.1.dz zd Z Z ?==8.259.0arccos f ? Ω?∠=?∠=?∠?-?= 709.1267072 .091 70)8.2570cos(1.1.dz zd Z Z 题 4. 在图3所示网络中,各线路首端均装设有距离保护装置,线路的正序阻抗 km Z /4.01Ω=,试计算距离保护1的Ⅰ、Ⅱ段的动作阻抗,Ⅱ段的动作时限。并检验Ⅱ段的 灵敏系数。85.0='k K ,8.0=''k K 。 图3

距离保护实验

继电保护专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研究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为目的,通过实验数据观察过渡电阻增加时保护的动作状况,最后得出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影响的结论。 二、实验内容 实验分为单电源和双电源两部分,包含单侧电源三相短路、单侧电源单项接地短路,双电源空载线路上三相短路,保护安装在送电测的的线路上三相短路与保护安装在受电侧的线路上三相短路这五种故障形式,其中,对于接地故障设置过渡电阻从欧姆~300欧姆变化,相间短路过渡电阻变化为~16欧姆,并研究故障点位于保护范围的10%、50%、90%处时保护的动作情况。 三、实验理论分析 (一)单端电源时过渡电阻对阻抗继电器的影响 如图所示,若线路首端故障经电弧,则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分别为 m.B g Z R =,m.A AB g Z Z R =+。本段线路出口发生经过渡电阻短路故障时,若 过渡电阻较大,本段距离保护I 可能拒动,前一级距离保护II 段可能越级跳闸,使距离保护失去选择性。保护装置距离短路点越近,受过渡电阻的影响越大;保护定值越小,则相对受电阻的影响越大。

单端电源经过渡电阻短路 (二)双电源时过渡电阻对阻抗继电器的影响 如图所示,在双电源系统线路上发生经过渡电阻短路时,由两侧电源系统提供短路电流,f M N I I I ? ? ? =+ 双电源时经过渡电阻短路

安装在M 侧的阻抗继电器测得的阻抗为 f M J L f L a M M I U Z pZ R pZ Z I I = =+=+,其中附加阻抗(1)f f j j N a f f f f M M M I I I Z R e R e R KR I I I α θ --= = =+=,α为M I ? 超前f I ?的相角,θ为 M I ? 超前N I ? 的相角。由于对侧电源的助增作用使得过渡电阻产生的影响要 复杂的多:1)若M I 超前于N I ,则α>0,附加阻抗呈容性;2)若M I 滞后于N I ,则α<0,附加阻抗呈感性; 若故障前M 侧为送电测,N 为受电侧,则M E ? 超前于N E ? ;故障发生初期两侧电源相位关系不变,则M I ?超前于N I ? ,M 侧的附加阻抗呈容性,将造成阻抗继电器保护范围的伸长,M 侧距离保护可能超越。 若故障前M 侧为受电测,N 为送电侧,则M E ? 滞后于N E ? ;故障发生初期两侧电源相位关系不变,则M I ? 滞后于N I ? ,M 侧的附加阻抗呈感性,将造成阻抗继电器保护范围的缩短,M 侧距离保护可能拒动。 四、实验结果分析 (一)单侧电源 1、三相短路 故障相测量阻抗的计算值为:m k z z =,其中1k z z l =? 利用上式分别计算故障点位于保护范围的10%、50%、90%且过渡电阻依次为Ω、Ω、2Ω、4Ω、8Ω、16Ω时的测量阻抗理论值,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其结果如表1所示。就故障相进行作图,所列出的图形为

输电线路距离保护

输电线路距离保护 齐广振 20071626 一、引言 保护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输电线路的保护有主保护与后备保护之分。 主保护一般有两种纵差保护和三段式电流保护。而在超高压系统中现在主要采用高频保护。 后备保护主要有距离保护,零序保护,方向保护等。 电压保护和电流保护由于不能满足可靠性和选择性现在一般不单独使用一般是二者配合使用。且各种保护都配有自动重合闸装置。而保护又有相间和单相之分。如是双回线路则需要考虑方向。 在整定时则需要注意各个保护之间的配合。还要考虑输电线路电容,互感,有无分支线路。和分支变压器,系统运行方式,接地方式,重合闸方式等。还有一点重要的是在220KV 及以上系统的输电线路,由于电压等级高故障主要是单相接地故障,有时可能回出现故障电流小于负荷电流的情况。而且受各种线路参数的影响较大。在配制保护时尤其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和参数的影响。 二、阻抗测量的原理 假设一根均匀电缆无限延伸,在发射端的在某一频率下的阻抗称为“特性阻抗”。 测量特性阻抗时,可在电缆的另一端用特性阻抗的等值电阻终接,其测量结果会跟输入信号的频率有关。 特性阻抗的测量单位为欧姆。在高频段频率不断提高时,特性阻抗会渐近于固定值。 例如同轴线将会是50或75欧姆;而双绞线(用于电话及网络通讯)将会是100欧姆(在高于1MHz时)。 粗同轴电缆与细同轴电缆是指同轴电缆的直径大还是小。粗缆适用于比较大型的局部网络,它的标准距离长、可靠性高。由于安装时不需要切断电缆,因此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计算机的入网位置。但粗缆网络必须安装收发器和收发器电缆,安装难度大,所以总体造价高。相反,细缆安装则比较简单,造价低,但由于安装过程要切断电缆,两头须装上基本网络连接头(BNC),然后接在T型连接器两端,所以当接头多时容易产生接触不良的隐患,这是目前运行中的以太网所发生的最常见故障之一。 国内标准 计算机网络一般选用RG-8以太网粗缆和RG-58以太网细缆。(50欧) RG-59 用于电视系统。(75欧) RG-62 用于ARCnet网络和IBM3270网络。(93欧) 三、故障类型与相别判断原理 一种输电线路故障点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各步骤: (1)数据采集以获得被保护线路两端的电压电流信号:①输电线路母线一次侧的三相高电压大电流经二次CT/PT变换后,转变成可进行采集和测量的低电压信号,经A/D采样得到相应数字信号保存;②输电线路两侧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获得误差小于一微秒的秒脉冲,经分频后以得到相应采样脉冲,作为A/D数据采集的触发脉冲,使两侧数据保持采样同步;③根据A/D 采样所得的电流电压数字信号,判断线路是否发生故障,若线路无故障,则重复以上过程,故障是否发生的判断依据为:Ⅰ:利用半波积分算法将采样得到的半个周波的电压电流数据计算得到一有效值,并将其与启动定值相比较,如果相电流或零序电流大于设定定值、或相电压或零序电压小于设定值,则认为发生故障;或Ⅱ:将采样得到的瞬时时刻的相电流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