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科大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导师介绍A

电子科大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导师介绍A

电子科大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导师介绍A
电子科大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导师介绍A

电子科大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导师介绍(2007-03-07 22:50:01)

:乐民

性别:男

职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简介:信技术的科研与教学50余年。1980.8-1982.8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访问学者 ,研究数字通信与扩频通信。在通信系统中抗窄带干扰研究方面有创造性贡献,在IEE E通信学报上发表的有关论文获国际学者多次引用。为多项工程研制了关键通信设备。发表论文200余篇,编著书4本,获国家、省部科技奖20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00余名(其中已毕业博士生52名)近年研究方向为宽带通信网络,包括光纤通信网技术、无线移动通信网技术、IP网络技术等。

:饶云江

性别:男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在光纤技术领域取得了国外公认的、系统的、突出的创新性成绩和重大贡献。解决了一系列学术和技术难题;在国际上创造了多次“首次”;撰写英文专著三章;应科学之约今年将出版国第一本《光纤光栅原理及应用》专著;发表SCI论文51篇,SCI他引320余次,引用人次超过1100,二十余次在国际光纤传感器年会及相关重要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作为会议主席筹备及主持国际会议3次,宣读特邀论文6篇;培养全国百名优秀博士论文候选人1名;申请发明专利6项(2项已授权);多项成果获得实际应用,取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获省部级奖3项。由于在光学技术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1999年被聘为全国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年度荣获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2003年又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受到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04年入选首批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其中,“王大珩光学奖”为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全国性科技奖,是中国光学界青年科技工作人员的最高学术奖励。学术水平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部分为国际领先;已成为国际光纤传感技术领域知名青年学者,在光纤光栅传感研究方面被国际同行称为世界级的专家,对推动国际上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发展及数亿美元产业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信息学部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及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及学科组召集人、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和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市首届技术学术带头人;国际多家光学与光电子学权威学术杂志审稿人;“亚洲光电子年会传感器主题会议”主席及“纤维光学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主席。

:启琮

性别:男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本科毕业,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技术系研究生毕业,美国密里大学和明尼达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委员会理事会理事;省通信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授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模教师”;国务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高速信号处理与实时信号处理,DSP技术。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项,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四项,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五项。由高等教育、科学、电子工业、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 11部,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60余篇。先后指导博士生20余人,硕士生50余人

:少谦

性别:男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1982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是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通信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信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省科技顾问团顾问、市科技顾问团顾问、中国通信学会无线通信委员会委员、省电子学会常务理事、通信与信息专委会主任、省通信学会移动通信专委会副主任。是<科学通报>、<电波科学学报>、<电子科大学报>等多个学术刊物的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个人通信、抗干扰通信技术、扩跳频通信技术、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近年来主持完成了三十余项国家“八六三”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九五”科研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等项目。成果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的填补了国的空白,先后获得国防科技奖、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被评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国家“863”十五年贡献先进个人和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近年来在IEEE、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电子信息学报等刊物和国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上百篇,申请发明专利若干项,指导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近百人。

:郭伟

性别:男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主管科研工作副院长

简介:1988年4月获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1995年晋升副教授,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主要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已招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80多名。2000年被评为市“十佳优秀青年教师”,2001年获省优秀科技青年奖, 200 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通信网络技术、网络仿真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对抗技术领域主持完成国家“8.5”,“9.5”预研项目等近20项,取得省部级科研鉴定成果10多项,成果水平处于国外先进,获原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在国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电子科大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委员、省通信学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国防通信技术委员会委员、省通信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战术通信抗干扰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与网络》期刊编委会委员、《通信学报》编委会委员、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等。

:广军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性别:男

简介:198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技术系,获工学硕士学位;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访问学者;现任:

中国通信学会通信专用集成电路委员会委员;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电子科技大学--MOTOROLA单片机应用开发研究中心主任;电子科技大学--Mentor Graphics E DA/SoC设计及培训中心主任;电子科技大学—Altera EDA/SOPC联合实验室主任;长虹-电子科技大学IC设计联合实验室主任;

多年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通信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EDA/SOC/SOPC设计、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完成了国家十五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军事预研和产品设计研究项目、国家通信ASIC芯片设计项目、电子部基础研究项目、MOTOROLA基金项目、华为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及横向科研项目。曾获电子部、省科研、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

多年从事高校教学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Advanced Digital Design with veri log HDL”、”电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通信网与接口“、”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编程ASIC设计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多门课程。

主编了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研究生推荐教材或专著7本;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约50余人。

联系方式:https://www.doczj.com/doc/933719504.html,

:毛玉明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1984年毕业于电讯工程学院信息传输与处理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网络工程系主任,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组成员。为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子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国防科工委光华科技基金个人二等奖、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已指导硕士研究生近百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与路由技术、无线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宽带接入网技术、网络工程技术。

:兴明

性别:男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1982年2月本科毕业于航空航天大学,1993年和1996年分别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硕士和邮电大学电信工程系博士学位。现为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软件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现代通信网,网及自动光传送交换光网。多年来,在现代通信网、光通信、电信管理网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曾先后络承担过多起国家“863”重大科技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如“中国高速示网CAINONER中OADM/OXC设备和系统研制”、“8×2.5G密集型波分复用系统研制”、“2.5G SDH自愈环设备开发”等。承担的科研项目均通过“863”专家组的验收,有的项目曾荣获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誉,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三部,编制和撰写我国通信行业“SDH光同步数字网”技术标准一项。先后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多名。

:胡光岷

性别:男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86年本科毕业于大学计算机系,1992年和2000年在理工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3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 02年至2003年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计算机通信网络和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研究,作为主研人员或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过科研项目四十余项,其中包括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各种横向课题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行为学、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等。

:邱昆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现工作于电子科技大学,任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纤通信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完成过包括国家863重大项目在的二十余个项目的科研工作,如:“微波副载波调频CATV实用化光传输系统”、“半导体激光器高速调制技术”、“ATM光交换基础研究”、“实用化掺铒光纤放大器开发”、“全业务接入传输系统总体技术研究”、“光突发交换关键技术与实验系统”等。八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微波副载波调频CATV实用化光传输系统”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宽带光纤传输系统”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半导体激光器产生与调制超短光脉冲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实用化掺铒光纤放大器”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光放论及其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省青年科技奖。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出版“光纤通信导论”、“光纤通信系统”两部著作。曾任国家863-317第三、四届光纤通信专业专家组成员,曾获电子部优秀科技青年、省电子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市优秀青年等称号。目前为省科协委员,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光通信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专委会委员,美国IEEE会员。

:唐友喜

性别:男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1985年毕业于军械工程学院,获雷达信号处理学士学位;1993年、199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分获通信与电子系统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初进入华为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宽带CDMA多址干扰抑制实用化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1999年底出站。2000年初进入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中的数字信号处理,包括CDMA、OFDM、MIMO、UWB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20多篇被EI检索;授权专利4项;承担过“863”重大项目两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863”一般性项目1项、华为及中兴等公司项目10余项。

:福深

性别:男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1968年毕业于电讯工程学院一系无线电测量专业。1979~1981年就读于电讯工程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师从林为干教授(中科院院士),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 1990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从事高速集成

电光调制器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光纤通信、光波导理论、光电子学和集成光学。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国外有影响的刊物发表6篇;出版了专著《集成电光调制理论与技术》(国防工业),负责并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二项及其它科研课题六项。论文“光纤振动衰减特性的研究”获电子工业部理论成果二等奖,参加主研的“140Mb/s数字彩电光纤传输系统”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在美国《Optics Letters》发表论文“Effects of Langmuir-Blodgett-film gas sensors with integrated optical int erferometers”受到美国、法国、古巴、斯洛伐克等国学者的关注,引起国际反响。福深教授耕耘学术,诚实敬业,无论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还是在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实践中,体现出以人为本,勤恳务实,宽厚兼容,追求创新的精神。福深教授现在就职于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光纤通信重点实验室,美国光学协会会员,1998年被入选美国《MARQUIS世界名人录》。社会兼职是九三学社电子科技大学支社主委、市政协委员。

:文光俊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简历:1986年、1992年和1998年获理学学士学位、工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6年7月--1995年2月,大学应用物理系讲师。1995年2月--1998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高能所博士生。1998年7月--2000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抗干扰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博士后。2000年5月--2001年5月,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网络技术研究室博士后。2001年5月--2002年9月, 新加玻南洋理工大学(NTU)研究员。2002年9月--2004年5月, 日本住友电工公司(SEI)、新加坡VSE公司高级射频设计工程师(Senior RF Design Engineer)。200 4年6月—现在,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目前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无线通信射频/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RFIC/MMI C);(短程)无线通信、定位、识别系统;高功率微波器件;新型电磁材料与应用。科研成果:第一作者在《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 nology Letters>>等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7篇已被SCI 检索,15篇被EI 检索,1篇被ISTP 检索。曾参加多项863计划重点(重大)项目、国防科工委预研项目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电子工业部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学术任职: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APMC、SCI等国际学术会议审稿人;强激光与粒子束等学报审稿人。

:胡剑浩

性别:男

职称:教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