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951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的空气动力学评价方法

0951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的空气动力学评价方法

0951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的空气动力学评价方法
0951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的空气动力学评价方法

0951 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的空气动力学评价方法1
微细粒子剂量是评价吸入制剂有效性的重要参数。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吸入喷雾 剂的雾滴(粒)大小,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合适的显微镜法或光阻、光散射及光衍射法进 行测定;但产品的雾滴(粒)分布,则应采用雾滴(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分布来表示。采 用本法测定的微细粒子剂量为其空气动力学雾滴(粒)直径小于一定大小的药物质量。
第一法(双级撞击器) 仪器装置 装置各部分如图所示。
A:适配器,连接吸入装置。 B:模拟喉部,由改进的50ml圆底烧瓶制成,入口为29/32磨口管,出口为24/29磨口塞。 C:模拟颈部。 D:—级分布瓶,由24/29磨口 100ml圆底烧瓶制成,出口为14/23磨口管。 E:连接管,由14 口磨口塞与D 连接。 F:出口三通管,侧面出口为14口磨口塞,上端连接塑料螺帽(内含垫圈)使E与F密封, 下端出口为24/29磨口塞。 G:喷头,由聚丙烯材料制成,底部有4个直径为1. 85mm±0.125mm的喷孔,喷孔中心 有一直径为2mm,高度为2mm的凸出物。 H:二级分布瓶,24/29磨口250ml锥形瓶。 玻璃仪器允许误差±1mm。 仪器照图安装,于20~25℃下,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在第一级分布瓶D中,加入各品 种项下规定的溶剂7ml作为吸收液,在第二级分布瓶H中加入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溶剂30ml作 为接受液,连接仪器各部件,使二级分布瓶的喷头G的凸出物与瓶底恰好相接触。用铁夹固
1 本通则名称原为“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吸入喷雾剂的雾滴(粒)分布测定法”。 1

定二级分布瓶,并保持各部位紧密连接,整个装置应处在一个竖直的平面上,使C与E平行, 保持装置稳定。出口F与真空泵相接,打开泵电源,调节装置入口处的气体流量为60±5L/min。
测定法 1. 吸入气雾剂 将吸嘴适配器连接至喉部末端,驱动器插入后(深度约10mm),驱动器吸嘴端应在喉 部B的水平轴线上,驱动器另一端应朝上,且需与装置处于同一垂直面上。 取供试品1罐,在22℃±2℃至少放置1小时,充分振摇后,弃去数喷,将驱动器插入适 配器内,开启真空泵,振摇铝罐5秒钟,将铝罐插入驱动器上,立即喷射1次;取下铝罐后, 振摇铝罐5秒钟,重新插入驱动器上,喷射第2次;除另有规定外,重复此过程,直至完成10 次喷射。在最后一次喷射后,取下驱动器和铝罐,计时,等待5秒钟,关闭真空泵,拆除装 置。 2. 吸入粉雾剂 (1)胶囊型粉雾剂 取供试品胶囊1粒,置吸入装置内,用手指揿压装置两侧按钮,将 胶囊两端刺破,开启真空泵,吸入装置经适宜适配器与模拟喉部B呈水平紧密相接,10秒钟 后取下吸入器。除另有规定外,重复上述操作,按品种项下的规定共测定10粒胶囊,关闭真 空泵,拆除装置。 (2)泡囊型粉雾剂 用揿压装置,刺破供试品泡囊1粒,开启真空泵,吸入装置经适宜 适配器与装置模拟喉部B呈水平紧密相接,10秒钟后取下吸入器。重复上述操作,按品种项 下的规定共测定10粒泡囊,关闭泵,拆除装置。 (3)贮库型粉雾剂 旋转或揿压装置,将供试品一个剂量的药物释放至贮库中,开启 真空泵,吸入装置经适宜适配器与装置模拟喉部B呈水平紧密相接,10秒钟后取下吸入器。 除另有规定外,重复上述操作,按品种项下的规定共测定10剂,关闭泵,拆除装置。 3. 吸入喷雾剂 (1)单剂量吸入喷雾剂 取供试品1剂量,置吸入装置内,开启真空泵10秒钟后,启动 雾化装置使雾化,吸入装置经适宜适配器与装置模拟喉部B呈水平紧密相接,60秒钟后关闭 雾化装置,等待5秒钟后取下吸人器。除另有规定外,重复上述操作,按品种项下的规定共 测定10剂量或,关闭泵,拆除装置。 (2)多剂量吸入喷雾剂 取液化吸入剂1瓶,开启真空泵10秒钟后,启动雾化装置将供 试品1个剂量的药物雾化。吸人装置经适宜适配器与装置模拟喉部B呈水平紧密相接,60秒 钟后关闭雾化装置,等待5秒钟后,再启动雾化装置,除另有规定外,重复上述操作,按品 种项下的规定共测定10剂量,关闭泵,拆除装置。 判定与结果判断 用空白接受液清洗上述操作后的F接口及导入下部锥形瓶的导管内、外壁及喷头,洗液 与第二级分布瓶H中的接受液合并,定量稀释至一定体积后,按品种项下的方法测定,所得 结果除以取样次数,并与每揿标示含量相比较,即为微细粒子剂量。
第二法(安德森级联撞击器)
2

仪器装置 装置各部分如图所示。 图 2. 进口导管的尺寸,单位:mm 图 3. 吸入粉雾剂测试的实验装置
3

图 4. 用于吸入气雾剂的安德森级联撞击器
图 5. 安德森级联撞击器导管进口与预分离器的连接 (除另有说明尺寸以微米计)
安德森级联撞击器包含 8 级及最后一层滤纸,其材质可以是铝、不锈钢或者其他适宜的 材料,每一级叠加在一起并用 O 型圈加以密封。测定气雾剂时,锥形入口层与导管相连, 选择合适的吸嘴适配器,以保证吸入剂与导管间的气密性。测定粉雾剂时,应在最顶层加装 预分离器,用于收集大量不可吸入的粉末;为满足通过大气流的需要,连接撞击器与真空泵 的软管内径应不小于 8mm。为保证有效的收集,可以将甘油、硅油或其他合适的液体溶于 挥发性溶液后对收集板表面进行涂层。
测定法 1. 吸入气雾剂 在最后一层放入合适的滤纸后,逐级安装 ACI 撞击器,应保证系统的气密性。在导管 末端安装合适的吸嘴适配器,气雾剂驱动器插入后,吸嘴的端口应与导管口平齐,气雾剂的 放置方向应与实际使用方向一致。将撞击器的出口与真空泵相连,开启真空泵,调节气体流 量使导管进口处的气体流速为 28.3L/min(±5%),关闭真空泵。 除药品说明书另有规定外,按照药品说明书操作。将驱动器插入吸嘴适配器内,开启真 空泵,振摇铝罐5秒钟,将铝罐插入驱动器上,立即喷射1次;取下铝罐后,振摇铝罐5秒钟,
4

重新插入驱动器上,喷射第2次;除另有规定外,重复此过程,直至完成规定揿数。在最后 一次喷射后,取下驱动器和铝罐,计时,等待5秒钟,关闭真空泵。喷射次数应尽可能少, 通常不超过10次,喷射的次数应能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拆除撞击器,小心取出滤纸。用适当的溶剂清洗吸嘴适配器和导管,并定量稀释至适当 体积。分别用适当的溶剂定量提取每一层级内壁及相应的收集板或滤纸上的药物并定量稀释 至一定体积。
采用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各溶液中的药量。 2. 吸入粉雾剂 本装置仅在 28.3L/min 的流速下验证了每一级的空气动力学截止直径。若使用其他的流 速,应在所选条件下进行验证。 在最后一层放入合适的滤纸,再逐级安装 ACI 撞击器与预分离器,应保证系统的气密 性。根据产品特性,经验证和允许后,可以省略预分离器;经验证后,在高流速下,第 6、 7 级也可省略。预分离器可以采用与收集板同样的方法涂层,也可以加适当的溶剂 10ml。 除另有规定外,在导管进口气体流速为 Qout(出口流量)的条件下测试,Qout 为递送剂量均 一性项下 4L 气体通过粉雾剂吸嘴和装置时的气体流速。除另有规定外,按照药品说明书操 作。开启真空泵,关闭双向电磁阀,将粉雾剂的吸嘴与吸嘴适配器相连,保持水平。开启双 向电磁阀至所需时间,T(±5%)(递送剂量均一性项下的测试时间),抽吸粉末至装置中。 重复抽吸过程直至完成规定吸次。最后一吸后,等待 T 秒钟,关闭真空泵。抽吸次数应尽 可能少,通常不超过 10 次,抽吸的次数应能保证微细粒子剂量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拆除撞击器,小心取出滤纸。用适当的溶剂清洗吸嘴适配器、导管与预分离器,并定量 稀释至适当体积。分别定量收集每一级及相应的收集板或滤纸上的药物并定量稀释至一定体 积。 采用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各溶液中的药量。 判定与结果判断 根据溶液的分析结果,计算每喷/揿在各层的沉积量与每揿在导管,吸嘴适配器与预分 离器的沉积量。 从最后的收集部位(滤纸)开始,计算每一层的累积质量,根据每一层的截止直径,用 插值法计算小于一定空气动力学直径的雾滴(粒)中药物的质量,即微细粒子剂量。
表 1. 流速为 28.3L/min 时安德森级联撞击器的计算
5

截止直径(μm)
d7=0.4 d6=0.7 d5=1.1 d4=2.1 d3=3.3 d2=4.7 d1=5.8 d0=9.0
每层级中沉积的活性 成分的量
层级 8 中的量,m8 层级 7 中的量,m7 层级 6 中的量,m6 层级 5 中的量,m5 层级 4 中的量,m4 层级 3 中的量,m3 层级 2 中的量,m2 层级 1 中的量,m1 层级 0 中的量,m0
每层级中活性成分的 累积量 c7=m8 c6=c7+m7 c5=c6+m6 c4=c5+m5 c3=c4+m4 c2=c3+m3 c1=c2+m2 c0=c+m1 c=c0+m0
活性成分的累积因子 (百分比)
f7=(c7/c)×100 f6=(c6/c)×100 f5=(c5/c)×100 f4=(c4/c)×100 f3=(c3/c)×100 f2=(c2/c)×100 f1=(c1/c)×100 f0=(c0/c)×100
100
第三法(新一代撞击器) 仪器装置 装置各部分如图所示。
图 6. 新一代撞击器(以在适当位置加入预分离器显示)
图 7 新一代撞击器组件
6

图 8 新一代撞击器:喷嘴配置
图 9 级间气道配置
图 10 预分离器配置 新一代撞击器(New Generation Impactor, NGI)为具有 7 级和 1 个微孔收集器(MOC) 的级联撞击器。在 30L/min~100L/min 的流速范围内,装置收集颗粒的 50%有效截止直径 (D50)为 0.24μm 到 11.7μm。在该流量范围内,至少有 5 级的 D50 在 0.5μm 到 6.5μm 之间。 每一级的收集效率曲线尖锐,级与级间的重叠少。 撞击器的材质可以为铝、不锈钢或其他适宜的材料。 装置中包含可拆卸的收集杯,所有收集杯在一个水平面上。装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用
7

1第一章 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复习过程

1第一章空气动力学 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飞机与飞机系统 第一章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 1.1 大气层和标准大气 1.1.1 地球大气层 地球表面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飞机在大气层内运动时要和周围的介质——空气——发生关系,为了弄清楚飞行时介质对飞机的作用,首先必须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空气的一些物理性质。 根据大气的某些物理性质,可以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变温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电离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的平均高度在地球中纬度地区约11公里,在赤道约17公里,在两极约8公里。对流层内的空气温度、密度和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并且由于地球对大气的引力作用,在对流层内几乎包含了全部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因此该层的大气密度最大、大气压力也最高。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及其它微粒,所以云、雨、雪、雹及暴风等气象变化也仅仅产生在对流层中。另外,由于地形和地面温度的影响,对流层内不仅有空气的水平流动,还有垂直流动,形成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突风。对流层内空气的组 成成分保持不变。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

从对流层顶部到离地面约30公里之间称为平流层。在平流层中,空气只有水平方向的流动,没有雷雨等现象,故得名为平流层。同时该层的空气温度几乎不变,在同一纬度处可以近似看作常数,常年平均值为摄氏零下56.5度,所以又称为同温层。同温层内集中了全部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一不到一些,所以大气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对流层和平流层这两层大气内,而且目前大部分的飞机也只在这两层内活动。 中间层从离地面30公里到80至100公里为止。中间层内含有大量的臭氧,大气质量只占全部大气总量的三千分之一。在这一层中,温度先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后来又下降。 中间层以上到离地面500公里左右就是电离层。这一层内含有大量的离子(主要是带负电的离子),它能发射无线电波。在这一层内空气温度从-90℃升高到1 000℃,所以又称为热层。高度在150公里以上时,由于空气非常稀薄,已听不到声音。 散逸层位于距地面500公里到1 600公里之间,这里的空气质量只占全部大气质量的1011 ,是大气的最外一层,因此也称之为“外层大气”。 1.1.2 大气的物理性质 大气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温度、压强、密度、粘性和可压缩性等。 气体的压强p是指气体作用于容器内壁的单位面积上的正压力。大气的压强是指大气垂直地作用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力。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1第一章 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飞机与飞机系统 第一章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 1.1 大气层和标准大气 1.1.1 地球大气层 地球表面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飞机在大气层内运动时要和周围的介质——空气——发生关系,为了弄清楚飞行时介质对飞机的作用,首先必须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空气的一些物理性质。 根据大气的某些物理性质,可以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变温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电离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的平均高度在地球中纬度地区约11公里,在赤道约17公里,在两极约8公里。对流层内的空气温度、密度和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并且由于地球对大气的引力作用,在对流层内几乎包含了全部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因此该层的大气密度最大、大气压力也最高。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及其它微粒,所以云、雨、雪、雹及暴风等气象变化也仅仅产生在对流层中。另外,由于地形和地面温度的影响,对流层内不仅有空气的水平流动,还有垂直流动,形成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突风。对流层内空气的组成成分保持不变。 从对流层顶部到离地面约30公里之间称为平流层。在平流层中,空气只有水平方向的流动,没有雷雨等现象,故得名为平流层。同时该层的空气温度几乎不变,在同一纬度处可以近似看作常数,常年平均值为摄氏零下56.5度,所以又称为同温层。同温层内集中了全部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一不到一些,所以大气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对流层和平流层这两层大气内,而且目前大部分的飞机也只在这两层内活动。 中间层从离地面30公里到80至100公里为止。中间层内含有大量的臭氧,大气质量只占全部大气总量的三千分之一。在这一层中,温度先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后来又下降。 中间层以上到离地面500公里左右就是电离层。这一层内含有大量的离子(主要是带负电的离子),它能发射无线电波。在这一层内空气温度从-90℃升高到 1 000℃,所以又称为热层。高度在150公里以上时,由于空气非常稀薄,已听不到声音。 散逸层位于距地面500公里到1 600公里之间,这里的空气质量只占全部大气质量的1011 ,是大气的最外一层,因此也称之为“外层大气”。 1.1.2 大气的物理性质 大气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温度、压强、密度、粘性和可压缩性等。

奥鹏期末考试备考题集(含答案)142746

142746--奥鹏期末考试备考题集(含答案)142746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车轴是转向架轮对中重要的部件之一,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 A.安全性 B.动力性 C.减震性 D.缓冲性 正确答案:A (2)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采用的列控系统为() A.ATC系统 B.U/T系统 C.LZB系统 D.ETCS系统 正确答案:A (3)司机室噪声建议控制在()dB以内。 A.65 B.70 C.75 D.80 正确答案:C (4)动车组常采用的制动模式()

A.机械制动 B.动力制动 C.空气制动 D.动力制动与空气制动复合模式 正确答案:D (5)轴箱必须保证轮对能够适应线路状况而相对于构架()。 A.前后移动 B.上下跳动 C.左右横动 D.上下跳动和左右横动 正确答案:D (6)动车组重联与摘解作业由()完成。 A.司机与随车机械师共同 B.随车机械师和驻站列检人员共同 C.驻站列检人员 D.司机 正确答案:A (7)目前我国铁路的标准轨距是() A.1345mm B.1435mm C.1453mm D.1534mm

正确答案:B (8)主要用于客车或装运易碎货物的专用货车采用的缓冲装置类型是()。 A.液压缓冲装置 B.气—液缓冲器 C.橡胶缓冲器 D.气压缓冲器 正确答案:A (9)司机室按钮指示灯闪烁表示该按钮表示模式或功能()。 A.可以使用 B.正在被处理 C.属于活动状态 D.不可使用 正确答案:B (10)车轮与车轴的装配采用()装和拆卸。 A.模具 B.千斤顶 C.人工 D.注油压 正确答案:D (11)空气阻力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值成正比。 A.倒数

可吸入颗粒物测定

实验三可吸入颗粒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重量法测定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的原理及过程。 2.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3 掌握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方法及原理 重量法:使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10微米以上粒径的微粒分离,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着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飘尘浓度,以毫克/标准立方米表示。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KC—8301可吸入颗粒采样器KC—8704可吸入颗粒采样器 改锥镊子信封手套接线板 四、实验步骤 1、前处理 一般先将圆环滤纸、圆片滤纸放在干燥器内放置24小时,并称重。 2、安装实验装置 ①仪器连接。 ②打开采样头上盖,要用清洁的布擦去外壳及内表面等处的灰尘。 ③放好滤纸,圆环滤纸放入滤纸圈上,圆片滤纸放入夹纸环上,用双环夹 牢。注意不要有损坏。 ④设置采样时间(90min),设置流量为17L/min。 3、样品采集 采样后,将圆环滤纸、圆片滤纸对折保存在干净的信封中,置干 燥器中半小时后称重。 五、结果计算

IP=(mg/m3)=t W Q n **106 ??? ?? ??=T P Q Q n 111273100 W:可吸入粒子的重量,g ; Qn: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L/min; t: 采样时间,min; Q1:指定采样流量,L/min; P 1:仪器采样环境大气压,kPa; T 1:仪器采样地点工作时间平均温度,K; 实验前圆环滤纸的重量为m 1= 21010.01004.0+=0.1007 g 圆片滤纸的重量为m 2=2 1611.01614.0+=0.16125 g 实验前圆环滤纸的重量为m 3=2 1010.01009.0+=0.10095 g 圆片滤纸的重量为m 4=2 1617.01615.0+=0.1616 g 则可吸入粒子的重量为W= m 3+ m 4- m 1- m 2=0.0006 g t=90 min Q 1=17 L/min P 1=102.4kPa T 1=14+273=287 K ??? ?? ??=T P Q Q n 111273100=16.6 L/min IP=(mg/m 3)=t W Q n **106 =0.4016 mg/m 3 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1、采样前要先清洗十六眼冲击孔。 2、取、放滤纸时要用镊子,并且戴手套;放置滤纸时要把毛面向上;采样前滤纸不能弯曲和对折。称量滤纸时最好称两次,结果取平均值。 3、采样中要注意观察流量变化大小,流量误差应保证在±5%以内。 4、天平的精度不得低于万分之五。

空气动力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 一:绪论;1.1大气的重要物理参数 1、 最早的飞行器是什么?——风筝 2、 绝对温度、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间的关系。——9 5)32(?-T =T F C 15.273+T =T C K 6、摄氏温度、华氏温度和绝对温度的单位分别是什么?——C F K 二:1.1大气的重要物理参数 1、 海平面温度为15C 时的大气压力为多少?——29.92inHg 、760mmHg 、 1013.25hPa 。 3、下列不是影响空气粘性的因素是(A) A 、空气的流动位置 B 、气流的流速 C 、空气的粘性系数 D 、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空气湿度大(B) A 、空气密度大,起飞滑跑距离长 B 、空气密度小,起飞滑跑距离长 C 、空气密度大,起飞滑跑距离短 D 、空气密度小,起飞滑跑距离短 5、对于音速.如下说确的是: (C) A 、只要空气密度大,音速就大 B 、只要空气压力大,音速就大

C、只要空气温度高.音速就大 D、只要空气密度小.音速就大 6、大气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三:1.2 大气层的构造;1.3 国际标准大气 1、大气层由向外依次分为哪几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 2、对流层的高度.在地球中纬度地区约为(D) A、8公里。 B、16公里。 C、10公里。 D、11公里 3、现代民航客机一般巡航的大气层是(对流层顶层和平流层底层)。 4、云、雨、雪、霜等天气现象集中出现于(对流层)。 5、国际标准大气指定的依据是什么?——国际民航组织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气物理性质的平均值修正建立的。 6、国际标准大气规定海平面的大气参数是(B) A、P=1013 psi T=15℃ρ=1、225kg/m3 B、P=1013 hPA、T=15℃ρ=1、225 kg/m3 C、P=1013 psi T=25℃ρ=1、225 kg/m3 D、P=1013 hPA、T=25℃ρ=0、6601 kg/m3 7. 马赫数-飞机飞行速度与当地音速之比。 四:1.4 气象对飞行的影响;1.5 大气状况对机体腐蚀的影响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WS/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WS/T206--2001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in air of public place-light scattering method 发布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为执行GB9663~9676-1996、GB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而制定。本标准采用光散射法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本标准采用滤纸(膜)采样-称重法确定光散射法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滤纸(膜)采样-称重法参照GB-T17095-1997《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光散射式粉尘仪的计量检定采 用JJG846《光散射式数字粉尘测试仪检定规程》。 本标准从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附录A、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常州市卫生防疫站、湖北省卫生防疫站、贵州省卫生防 疫站、成都市卫生防疫站、海南省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一川、迟锡栋、刘凡、张晶、李宝成、崔九思、谈立峰、于慧芳、赵亢、王崇东、 李荣江、于传龙。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监所负责解释目次前言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定义 (1) 4 原理 (2) 5 仪器 (2) 6 测定步骤 (2) 7 质量控制 (3) 8 精密度和准确度 (3) 附录 A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的确定 (4) 附录 B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的经验值 (5)

生物药物安全性评价

生物药物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生物类药物概述 一、生物类药物的概念和种类 ?生物类药物(biopharmaceutics或biopharmaceuticals)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器官等成分,综合运用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制得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生物药物主要包括生化药物(biochemical drugs)生物技术药物 (bio-technology drugs)、和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等。 1、生化药物:一般是系指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提取的,亦可用生物-化学半合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得的生命基本物质,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辅酶、多糖、核苷酸、脂和生物胺等,以及其衍生物、降解物及大分子的结构修饰物等。 2、生物技术药物:是指生物来源的和使用生物工程技术制造的药物,包括多肽、蛋白质及其衍生物或由其组成的产品,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重组DNA 蛋白疫苗及人组织提取的内源性蛋白等。 3、生物制品:是根据免疫学原理,用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以及微生物的毒素等)、动物的血液、组织制成的,用以预防、治疗以及诊断人或动物传染病的一类药品。 包括: ★治疗用生物制品:抗体、DNA重组技术制品等。 ★预防用生物制品:疫苗。 ★诊断用生物制品:各种抗原抗体诊断液等。 (一)治疗用生物制品 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 2.单克隆抗体。 3.基因治疗、体细胞治疗及其制品。 4.变态反应原制品。 5.由人的、动物的组织或者体液提取的,或者通过发酵制备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组份制品。

南航直升机空气动力学习题集17页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习题集 绪论 (0-1)试计算Z-8直升机的旋翼实度σ、桨尖速度ΩR和海平面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桨尖M数。 (0-2)Z-9直升机的旋翼桨叶为线性负扭转。试画出以桨距Ф7=11。作悬停飞行的桨叶上r=(0.29~1.0)一段的剖面安装角()rφ→分布。 (0-3)关于反扭矩的是非题: a) 尾桨拉力用以平衡发动机的反扭矩,所以尾桨的位置要比发动机高。() b) 尾桨拉力用以平衡旋翼的反扭矩,所以尾桨位置距旋翼轴很远。() c)双旋翼直升机的两付旋翼总是彼此反向旋转的。() d) 尾桨没有反扭矩。() (0-4) 关于旋翼参数的是非题: a)旋翼的半径就是桨叶的长度。() b) 测量桨叶的根部宽度及尖部宽度,就可以得到桨叶的根梢比。() c) 测量桨叶的根部及尖部之间的倾斜角之差,就得到桨叶的扭度。()

d) 台式电风扇实度接近1。 ( ) (0-5) 假定Y-2直升机在某飞行状态下,旋翼拉力T=1200公斤,试计算 其C T 值。(海平面标准大气) 第一章 (1-1) 论证在垂直上升状态旋翼的滑流形状是图(a )而不是图(b ) (1-2) 假定Y-2直升机在垂直飞行状态发动机的功率有84%传递给旋翼, 且悬停时悬疑的 型阻功率为诱导功率的一半,桨端损失系数к=0.92; a) 求在海平面标准大气条件下悬停时桨盘外的诱导速度; b) 求在海平面标准大气条件下悬停时的诱导功率、相对效率和直升机的单位马力载 荷; c) 若以V 0=(1/3)v 10的速度作垂直爬升,此时桨盘处的诱导速度多大?诱导功率多大? 若型阻功率与悬停时相同,旋翼消耗的总功率多大? (1-3) 上题中,若飞行重量增大20%,除增大桨距外保持其他条件及型阻 功率不变,那么其悬停诱导功率及相对效率将是多大? (1-4) 既然 a) 是否可以认为,只要把旋翼直径做得很大,就可以用很小功率的 发动机做成重型直升机? b) 直升机的发展趋势为什么是p 趋向增大? (1-5) 试根据0η的定义导出0η与桨盘载荷p 的关系。假定型阻功率与p

《汽车文化》期末考试试题A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班 级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汽车文化》期末考试试题(A ) 适用班级: 15级汽车中专 1、未来数十年, 、 和燃料电池电动车市场份额将以稳定的速度增长,而燃油汽车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渐减少,未来的汽车时代将属于绿色环保汽车时代。 2、1895年6月10日,法国人 将充气轮胎装在汽车上。 3、1937年,德国的保时捷设计制造出 大众汽车。 4、1908年10月1日,美国福特公司 步入了历史舞台。 5、中国唯一符合FIA 国际标准的F1赛道在 。 6、1765年,英国人 发明了蒸汽机。 7、1913年,亨利福特创造出了革命性的生产技术 。 8、1771年,法国人 发明了蒸汽汽车。 9、宝马是驰名世界的汽车企业,被认为是高档汽车生产业的先导。宝马标志中间的 蓝白相间图案,代表 、 和 。 10、日本 方式:用一半人的人力资源,一半的开发周期,一半的制造空间, 四分之一的库存条件生产出3倍质量的产品。 11、1958年5月12日,“一汽”生产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辆国产轿车 。 12、新汽车检查包括接车检查、 、 。 13、现代中国汽车制造的鼻祖是 。 14、汽车由 、 、 、 四部分组成。 15、底盘由四大系统组成 、 、 、 。 1、1885年,( )造出了一台单缸汽油发动机,并将它装在了一辆三轮车上,这 也是世界公认的第一辆汽车。 A 、卡尔.本茨 B 、戈特利布.戴姆勒 C 、道夫.狄塞尔 D 、威廉.迈巴赫 2、前轮驱动汽车的创造者是( ) A 、安德烈.雪铁龙 B 、亨利.福特 C 、卡尔.本茨 D 、戈特利布.戴姆勒 3、属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是( ) A 、西亚特 B 、奔驰 C 、红旗 D 、索纳塔 4、( )汽车公司用人字齿轮的两对齿轮作为该公司标志和车型商标。 A 、保时捷 B 、通用 C 、雪铁龙 D 沃尔沃 5、中国人拥有的第一辆汽车,是袁世凯于1902年从国外进口了一辆汽车,作为送给( )的生日礼物。 A 、光绪皇帝 B 、慈禧太后 C 、 袁世凯的夫人 D 、袁世凯的父亲 6、奇瑞牌轿车的生产基地位于:( ) A 、中国上海 B 、中国芜湖 C 、美国底特律 D 、德国斯图加特 7、在世界5大车展中最热闹的,被誉为“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的车展是( ) A 、 法兰克福车展 B 、底特律车展 C 、日内瓦车展D 、东京车展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评卷人 得 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得 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

上市前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与风险评估(五)--临床试验安全性数据的总结与评价

发布日期20071130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上市前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与风险评估(五)--临床试验安全性数据的总结与评标题 价 作者杨焕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五部杨焕 摘要:风险评估即患者获益与风险比最大化的管理思路应贯穿于药物 的整个生命周期。任何一个新药的风险评估都涉及到数量和质量两个 方面,数量是指安全性数据库的规模;质量是指临床试验设计、实施、 结果分析全过程的质量,在安全性方面具体是指对于药物不良反应报 告、归类、判断、分析总结的质量。本系列文章从技术评价角度,在 分析了解国内外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历史与发展的基础上,对上市前 安全性数据库的规模大小和如何保证安全性数据库的质量方面问题进 行了探讨,同时也参考和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最新的风险评估和风险 控制理念,其目的是为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和注册申请人提供参考和建 议。

关于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数据如何进行总结与评价,自上世纪90年代ICH就相继发布了药品注册的国际技术要求,如ICHE2/E3/E6/E9的内容;国内SFDA在2005年也相继发布了《化学药物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和《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建议同时参考相关内容。 一、安全性数据的总结和分析 一般原则上要求,只要使用过至少一次受试药物的受试者均应列入安全性分析集。对安全性数据的分析总结应在三个层面加以考虑。首先,必须确定受试者用药/暴露(exposure)的程度,指试验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用药的受试者人数,来决定研究可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评价安全性;其次,确认常见的不良反应、异常改变的实验室检查指标,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分类,以合适的统计方法再比较各组间的差异,通过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分析出那些可能影响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频率的因素,如时间依赖性、与剂量或浓度关系、人口学特征等;最后,通过分析因不良事件(不管是否与药物有关)而退出研究或已死亡的受试者进行分析,来确定严重不良事件和其他重度不良事件(指需要采取临床处理,如停药、减少剂量和其他治疗手段的不良事件)。 所有不良事件应明确与药物的因果关系。建议以图表的方式对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对患者个体数据列表;对重点关注的不良事件进行详细地描述。受试药和对照药出现的不良事件均应报告。 1. 用药/暴露的程度

汽车产品介绍期末考试题B含答案

《汽车产品介绍》试题(B ) 专业: 汽车营销与服务 年级: 2018 试题说明: 1.本试卷满分共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共3页,五个大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并将选项代码填入对应题号的方格内;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属于被动安全装置的是( )。 A.ABS B.ESP C.ASR D.安全气囊 2.在客户提到竞争对手车型的时候应该由( )这五个对策来解决。 A.赞扬竞争对手、陈诉衡量标准、通俗讲解性价比、学会讲解定位概念、让步强调独到优势 B.抨击竞争对手、陈诉衡量标准、通俗讲解性价比、学会讲解定位概念、让步强调独到优势 C.抨击竞争对手、陈诉衡量标准、通俗讲解性价比、学会讲解定位概念、坚持自己独到优势 D.赞扬竞争对手、陈诉衡量标准、通俗讲解性价比、学会讲解定位概念、坚持自己独到优势 3.与客户交谈时应该( )。 A.面对客户 B.严肃 C.心不在焉 D.说话冷淡 4.信函约见中,采用( )形式约见顾客的效果为最好。 威海职业学院 威海市技术学院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A.个人书信 B.会议通知 C.社交柬帖 D.广告函件 5.确定汽车外形需要考虑三个因素,即机械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和()。 A.运动学 B.地面力学 C.仿生学 D.空气动力学 6.客户说:“这种盘子太轻了!”推销员说: 这种盘子的优点就是轻便,这正是根据女性的特点设计的,用起来很方便。”这种异议处理方法称为() A.利用处理法 B.反驳处理法 C.补偿处理法 D.顺势处理法 7.让顾客进行试乘试驾,目的是()。 A.提高顾客的体验价值 B.提高顾客的期望价值 C.提高顾客的使用价值 D.提高汽车的实际价值 8.对汽车产品进行介绍时,正确采用六方位法介绍的办法是()。 A.必须按照顺序进行 B.对每一个顾客都要全面的对车型进行介绍 C.根据顾客的实际情况,选择方位和准备介绍的内容 D.针对顾客的疑问随问随答7.在编制统计表的基础上,为了使统计资料的表达直观生动、通俗易懂,往往需要绘制()。 9.一汽-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奥迪A6和吉利汽车公司生产的优利欧之间属于()的竞争关系。 A.愿望竞争者 B.类别竞争者 C.品牌竞争者 D.形式竞争者 9.实验调查成功的关键是()。 A.提出研究假设 B.合理科学的实验设计 C.选择实验对象 D.确定实验方法 10.根据信息调查工作安排,()工作任务的工作目标是了解价格、促销手段、环境、来店量、成交情况。 A. 暗访竞争车型 B. 拜访顾客 C. 走访公司二级网点 D. 展开销售工作会 二、判断题(如果观点正确,请在对应题号的方格内用“√”表示,反之,用“×”表示;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FBI产品介绍原则中,F指的是利益、好处()。 2.在价格协商的方法中,从油耗和维修成本的角度来分析汽车价格,是总体计算法( )。 3.产品价格是使企业产品区别于竞争产品的重要手段。() 4.产品特色是由顾客看待产品的方式决定的。() 5.顾客坚持购买某品牌的产品,并愿意四处寻找购买,指的是品牌认知。() 6.在多数情况下,顾客更愿意相信他们自己的体验而不是销售与服务人员所告诉他们的内容,指的是感受差距。( )

汽车文化项目期末考试题2答案

东莞电大附属职业学校《汽车文化》 期末测试试卷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学号_________成绩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 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共25分) 1.最早小批量生产汽车的国家是( C ) A. 德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2.柴油机是( A )发明的。 A.迪塞尔 B.迪塞尔 C.汪克尔 D.雷诺尔3. 本田汽车公 司高级轿车的品牌是( C )。 A.雅阁 B.阿库拉 C.雷克萨斯 D.无限4.韩国最大的汽车 公司是( C )。 A.双龙 B.起亚 C.现代 D.大宇5.第一辆四轮汽车在哪 国诞生( B )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6.世界上最早组织汽车比赛的国家是( A ) A.法国 B.中国 C.美国 D.德国 7.1956年7月,我国国产第一辆( B )牌4t载货汽车在第一 汽车制造厂诞生。 A.东风 B.解放 C.红旗 D.跃进 1

8.汽油的辛烷值一般表示汽油的 (C) A.经济性 B.挥发性 C.抗爆性 D.燃烧性9.在下列指标中,(A )可以作为汽车燃料经济性能评价指标。 A.有效燃料消耗率 B.百公里耗油量 C.有效热效率 D.每小时耗油量 10.确定汽车外形需要考虑三个因素,即机械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和(D ) A、运动学 B、地面力学 C、仿生学 D、空气动力学 11.汽车运动按照比赛路线划分主要类别有:长距离比赛、环形场地赛和( D ) A、拉力赛 B、越野赛 C、公路赛 D、无道路比赛 12.红、黄、白、黑、蓝各色旗帜飘舞在精彩刺激的F1赛场上,车手和裁判之间的信息通过旗帜来表达和传递。( B ) 表示赛道外有事故或危险。 A、红旗 B、黄旗 C、黑旗 D、蓝旗 13.迈克尔.舒马赫总共荣登(A)次F1世界冠军的宝座。 A、7次 B、6次 C、5次 D、4次 14.机动车的( B )是指车辆在最短的时间内强制停车的效能。 A、稳定性能 B、制动性能 C、操纵性能 D.加速性 15.我国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为( D )

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及飞行基础原理笔试题

空气动力学基础及飞行原理笔试题 1绝对温度的零度是:C A -273℉ B -273K C -273℃ D 32℉ 2 空气的组成为C A 78%氮,20%氢和2%其他气体 B 90%氧,6%氮和4%其他气体 C78%氮,21%氧和1%其他气体 D 21%氮,78%氧和1%其他气体 3 流体的粘性系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 B A液体的粘性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气体的粘性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液体的粘性系数与温度无关。 D气体的粘性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 在大气层内,大气密度:C A在同温层内随高度增加保持不变。B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C随高度增加而减小。D随高度增加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 5 在大气层内,大气压强:B A随高度增加而增加。B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C在同温层内随高度增加保持不变。C随高度增加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 6 增出影响空气粘性力的主要因素 B C A空气清洁度B速度梯度C空气温度D相对湿度 7 对于空气密度如下说法正确的是B A空气密度正比于压力和绝对温度B空气密度正比于压力,反比于绝对温度C空气密度反比于压力,正比于绝对温度D空气密度反比于压力和绝对温度 8 “对于音速.如下说法正确的是”C A只要空气密度大,音速就大”B“只要空气压力大,音速就大“ C”只要空气温度高.音速就大”D“只要空气密度小.音速就大” 9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空气湿度大:B A空气密度大,起飞滑跑距离长B空气密度小,起飞滑跑距离长 C空气密度大,起飞滑跑距离短D空气密度小,起飞滑跑距离短 10一定体积的容器中。空气压力D A与空气密度和空气温度乘积成正比B与空气密度和空气温度乘积成反比

空气动力学期末复习题

空气动力学期末复习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第一章 一:绪论;大气的重要物理参数 1、最早的飞行器是什么——风筝 2、绝对温度、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间的关系。——9 5)32(?-T =T F C 6、摄氏温度、华氏温度和绝对温度的单位分别是什么——C F K 二:大气的重要物理参数 1、海平面温度为15C 时的大气压力为多少——、760mmHg 、。 3、下列不是影响空气粘性的因素是(A) A 、空气的流动位置 B 、气流的流速 C 、空气的粘性系数 D 、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空气湿度大(B) A 、空气密度大,起飞滑跑距离长 B 、空气密度小,起飞滑跑距离长 C 、空气密度大,起飞滑跑距离短 D 、空气密度小,起飞滑跑距离短 5、对于音速.如下说法正确的是:(C) A 、只要空气密度大,音速就大 B 、只要空气压力大,音速就大 C 、只要空气温度高.音速就大 D 、只要空气密度小.音速就大 6、大气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三:大气层的构造;国际标准大气 1、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哪几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

2、对流层的高度.在地球中纬度地区约为(D) A、8公里。 B、16公里。 C、10公里。 D、11公里 3、现代民航客机一般巡航的大气层是(对流层顶层和平流层底层)。 4、云、雨、雪、霜等天气现象集中出现于(对流层)。 5、国际标准大气指定的依据是什么——国际民航组织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气物理性质的平均值修正建立的。 6、国际标准大气规定海平面的大气参数是(B) A、P=1013psiT=15℃ρ=1、225kg/m3 B、P=1013hPA、T=15℃ρ=1、225 kg/m3 C、P=1013psiT=25℃ρ=1、225 kg/m3 D、P=1013hPA、T=25℃ρ=0、6601 kg/m3 7.马赫数-飞机飞行速度与当地音速之比。 四:气象对飞行的影响;大气状况对机体腐蚀的影响 1、对飞机飞行安全性影响最大的阵风是:(A) A、上下垂直于飞行方向的阵风 B、左右垂直子飞行方向的阵风 C、沿着飞行方向的阵风逆着 D、飞行方向的阵风 2、飞机起飞和着陆应尽量利用(逆风)条件。 3、对飞机起飞降落的安全性威胁最严重的气象条件是(低空风切变)。 4、大气相对湿度超过临界值时,机体腐蚀会由(化学)腐蚀变为(电化学)腐蚀,腐蚀速度将变快。 第二章 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1、飞机相对气流的方向与飞机(D)方向相反。 A、机头 B、机身 C、机翼 D、运动 2、利用风可以得到飞机气动参数,其基本依据是(B) A、连续性假设

189上市前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与风险评估(三)--建立上市前安全性数据库的考虑因素

发布日期 20071129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 标题上市前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与风险评估(三)--建立上市前安全性数据库的考虑因素 作者杨焕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五部杨焕 摘要:风险评估即患者获益与风险比最大化的管理思路应贯穿于药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任何一个新药的风险评估都涉及到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数量是指安全性数据库的规模;质量是指临床试验设计、实施、结果分析全过程的质量,在安全性方面具体是指对于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归类、判断、分析总结的质量。本系列文章从技术评价角度,在分析了解国内外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历史与发展的基础上,对上市前安全性数据库的规模大小和如何保证安全性数据库的质量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参考和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最新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理念,其目的是为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和注册申请人提供参考和建议。 虽然合理的安全性数据库的特征是针对每个新药特有的,但也有一些通用的原则。一般情况下,保证安全性数据库的质量和完整性的工作应当与支持有效性同样的重要。因为对安全性进行评价时,往往要考查来自多个试验中的数据,所以特别要注意检查所用的不良反应相关的术语、评价方法以及标准术语的使用(建议使用医学用语词典-药物管理事务词典MedDRA),以确保安全性信息清晰,准确。对研究期间停用所指定治疗的原因(如任何原因的死亡或脱落)进行确认和分析对于全面了解一个新药的安全性特性非常重要。 申请人和研究者在为新药的临床计划提出具体的临床试验方案时应当考虑下列要素,以利于对临床计划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一) 长期对照的安全性研究 在许多新药开发的整体临床计划中,常见多数受试者暴露的临床数据和几乎所有的长期暴露数据都是来自单组(single-arm study)或非对照的研究。虽然这些数据有参考价值,但有些情况下最好是获得有对照的长期安全性数据。这样的数据可以对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利于准确判断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对照组具体使用阳性/活性对照药或者用安慰剂取决于所治疗的疾病,即对照药选择安慰剂还是阳性对照药,取决于所治疗的疾病在伦理学和医学上的可行性。 1. 阳性对照药的价值取决于所关注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 一般情况下,发生罕见的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如重度肝损伤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一旦这些事件1)有明确记录,并且2)没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释,都被认为是重要和有临床意义的,因为这些罕见的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在任何规模的人群中预期发生率基本都为零,因此,一般这种严重不良事件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无论是否有对照组,都应被看作是值得关注的风险信号。 新药临床试验中,只要发现出现1例某种严重的ADR ,都应在后期陆续的临床研究中对此类ADR加以关注。甚至会反映在将来的药物使用说明书中,期望引起警惕。因此,ADR 的发现率(概率)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早期研究的Ⅱ期临床试验。 另一方面,在治疗的人群中要检出较常见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升高情况,就需要设对照组(如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的猝死)。如果不良事件/不良反应被认为是所治疗的疾病的表现或症状(如哮喘吸入治疗中发生的哮喘急性加重)时,设置对照组就显得特别重要。 因此,对于决定一个新药何时应当进行长期对比性安全性研究,应当根据该产品将来的适应症,即说明书中所治疗的目标患者人群(如果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高,就更为有用),以及早期所进行的临床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尽管不会经常进行长期有对照的临床安全性研究,但如果早期开发中发现了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则此类研究就会特别有用。这些情况下,可能比较适于采用为检验特定风险问题的假设而设计的安全性研究,随着累积暴露量的增加,就会有更多机会发现和检出所关注的安全性问题。

组织行为学第6-10章期末考试复习题(第三版)

如果您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有表达错误的地方、重复出题和其他问题,麻烦您记录下来,告诉我,邮箱380141996@https://www.doczj.com/doc/939242234.html, 组织行为学试题库 目录 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组织承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群体动力和激励理论.. (2) 第七章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 (14) 第八章组织文化 (25) 第九章领导者与组织行为 (32) 第十章行为的有效性 (47)

第六章群体动力和激励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2、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下公式中错误的是( )。 A. E高×V高=M高 B. E高×V低=M高 C. E低×V高=M低 D. E低×V低=M低 3、提出需要层次不仅表现出“满足-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挫折-倒退”趋势的激励理论是( )。 A.期望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成就需要理论 D.ERG理论 4、麦克利兰关于需要的理论认为,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A.保健需要 B.权力需要 C.归属需要 D.成就需要 5、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以下哪项因素对人的行为不具本质上的激励作用?( )。 A.成就因素 B.目标因素 C.兴趣因素 D.保健因素 6、根据对强化程序的分类,按时领工资的方式属于( )。 A.连续强化B.固定强化 C.间断强化D.可变强化 7、K·卢因的“群体动力论”援引的理论基础是( )。 A.空气动力学理论B.环境科学理论 C.场论D.团队角色理论 8、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认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三种,它们是( )。 A.成就需要、尊重需要、成长需要 B.成就需要、权力需要、成长需要 C.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归属需要 D.成就需要、成长需要、合群需要 9、模式:工作激励水平=任务内在激励+任务完成激励+任务结果激励。这是下列哪种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 )。 A.期望理论 B.公平理论 C.综合型激励理论 D.ERG理论 10、在弗洛姆的期望理论里,()主要是指某种结果实现的可能性。 A.期望B.效价

ICH 生物技术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S6 R1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 ICH三方协调指导原则 生物技术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S6(R1) 1997年7月16日总指导原则 现行第四阶段版本 2011年6月底整合2011年6月12日的附录 本指导原则由相应的ICH专家小组制定,按照ICH进程,已递交管理部门讨论。在ICH进程第四阶段,最终草案被推荐给欧盟、日本和美国的管理机构采纳。

生物技术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ICH三方协调指导原则 目录 第I部分: (1) 1.前言 (1) 1.1背景 (1) 1.2目的 (1) 1.3范围 (1) 2.受试物的质量标准 (2) 3.临床前安全性试验 (2) 3.1 一般原则 (2) 3.2生物活性/药效学 (3) 3.3动物种属/模型选择 (3) 3.4动物的数量/性别 (4) 3.5给药途径/剂量选择 (4) 3.6免疫原性 (4) 4.特殊考虑 (5) 4.1安全药理学 (5) 4.2暴露评价 (5) 4.2.1药代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 (5) 4.2.2测定 (6) 4.2.3代谢 (6) 4.3单次给药毒性研究 (6) 4.4重复给药毒性研究 (6) 4.5免疫毒性研究 (7) 4.6生殖能力和发育毒性研究 (7) 4.7遗传毒性研究 (7) 4.8致癌性研究 (7) 4.9局部耐受性研究 (8) 注释 (8) 第II部分: (9) 1.前言 (9)

1.1附录目的 (9) 1.2背景 (9) 1.3指导原则的范围 (9) 2.种属的选择 (10) 2.1一般原则 (10) 2.2一或两个种属 (10) 2.3同源蛋白的使用 (11) 3.研究设计 (11) 3.1剂量选择和PK/PD原则的应用 (11) 3.2研究期限 (11) 3.3恢复 (11) 3.4探索性临床研究 (12) 4.免疫原性 (12) 5.生殖和发育毒性 (12) 5.1一般评论 (12) 5.2生育能力 (13) 5.3胚胎–胎儿发育(EFD)和出生前/后的发育(PPND) (13) 5.4研究的时间安排 (14) 6. 致癌性 (14) 注释 (15) 参考文献 (18)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现状和发展趋势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现状 二级学院:航空维修工程学院 班级:航修六班 学号:14504604 姓名:李达伦 日期:2015年6月30日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现状 (航修六班14504604 李达伦) 摘要:直升机空气动力学是直升机技术研究及型号研制的基础性学科和先进学 科,本文概述了国外的直升机气动理论与方法研究、基于气动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直升机气动试验技术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空气动力学;直升机 Abstract:Aerodynamics of helicopter is a helicopter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model development of basic disciplines and advanced subje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oreign helicopters gas dynamic theory and method of research, based on the aerodynamic theory and methods of applied basic research, helicopter aerodynamic test technology research status. Key word:Air dynamics; helicopter 1 前言 飞行器的设计和研制必须以其空气动力学为主要依据,这是飞行器研制区别 于其它武器平台的典型特征。直升机以旋翼作为主要的升力面、推力面和操纵面, 这种独特的构型和旋翼驱动方式,更使其气动特征具有复杂的非定常特征,其气 动分析和设计技术固定翼飞行器更具挑战性。 直升机气动研究是指认识直升机与空气之间作用规律、解释直升机飞行原 理、获取提升直升机飞行能力和效率的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其 主要任务是获得直升机的空气动力学特性[1]。由于直升机气动特征性直接决定了 型号飞行性能、振动特性、噪声水平,且是结构设计、寿命评估等的直接依据, 因此直升机气动研究是直升机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更是型号研制的基础。尤其 是要实现舒适、安全、便利、快捷的直升机型号研制目标,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将 体现其核心推动作用。 2 内容和范围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专业发展涵盖的内容和范围主要有直升机气动理论与方 法的研究、基于气动原理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气动特性试验研究三大内容。 直升机气动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重点关注旋翼与周围空气相互作用现象及机 理的分析模型和方法,通过对气动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实现对直升机及其流场的 深入了解,以准确地计算其空气动力学特性。 气动应用研究是指基于气动理论和方法,以直升机研制为目标所展开的应用 基础研究,涵盖气动特性、气动弹性、气动噪声、结冰模拟、流动控制等应用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