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源调查表1

危险源调查表1

危险源调查表1

《危险源调查表》《危险源清单》《危险源评价表》《重点危险源清单》《危险控制措施》《重点危险源清单》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调查表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例表)

填表说明: 上表给出了一个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案例,各部门可以参考上述内容,根据各部门的实际,进行识别和评价。请注意以下的问题: 1、请根据各部门的具体情况进行识别,例如,生产和工程在识别时,注意生产和调试时的机械损伤,设备未能有效维护导致的伤人事件,以及不同流程、工种等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等。行政部注意车辆安全,水、电、气、中暑等危险,同时应当考虑到外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销售和客服部门注意出差人员的人身安全等。 2、各部门在进行危险源和风险评价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物体打击,例如物体撞击,员工不小心磕碰到物体上等造成的损伤。 车辆伤害,例如公司进出车辆车速过快导致的伤人等、叉车行驶过程中导致的伤人事件; 机械伤害,例如公司设备未能有效进行保养,导致的机械伤人; 起重伤害,例如叉车等在起重时不慎滑落等导致的伤人; 触电,例如调试车间电线乱放,或者是在插电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的触电;以及电线老化漏电等导致的触电; 淹溺,例如上下班途中进过水域时不慎等遭遇的淹溺事故等; 灼烫,例如接开水时精神不集中导致的烫伤; 火灾,例如漏电、火源使用不慎、酒精乱放不慎泼洒接触火源导致的火灾等; 高处坠落,例如上下楼梯时不慎引起的高处坠落,或者发货时不慎从货车高处跌落导致伤害等; 坍塌,例如不可抗力导致的坍塌事故。 受压容器爆炸,公司的空压机等压力容器未能进行有效的点检和维护导致的爆炸; 化学性爆炸,由于化学品的易燃易爆性导致的爆炸; 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食物中毒、窒息等其他的人身伤害。 3、各部门在进行危险源和风险评价时,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 人的因素:包括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和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例如长期高强度劳动、精神不集中导致的作业过程失误导致人身伤害等; 物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危害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具体可参考第2条中罗列的内容; 环境因素:包括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例如车间设备太多,堵塞消防通道,导致的疏散风险隐患等;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1.评价基本要求 规范要求: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 5.2.2.1 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5.2.2.2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2.评价的基本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 GB 1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 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 16179《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GB 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51《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GBZ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AQ/T 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SH 3063-199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 3097-200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3.初始评价的目的和范围 一、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1)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识别出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事故危险; (2)对存在的危险进行危险分析,按危险等级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安排整改进程; (3)总结企业原有的风险管理经验和绩效,明确推进安全标准化需要改进的目标. 二、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 生产工艺简介 该项目利用氯碱工业的废料——稀硫酸(浓度小于76%,不具脱水性)作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工基础原料硫酸镁,

危险源调查表总(一)

危险源调查、评价表 涉及部门:研发中心编号:SYDS-4.3.1-JL003项目序号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产生的结果L E C D 控制措施 产品研发1.研发现场无相关管理制度综合伤害 1 6 7 42 制定制度 2.无相关化学品的MSDS 火灾、伤人0.5 6 15 45 及时编制相关化学品的MSDS 3.禁烟、禁火标识不全火灾伤害 1 1 15 15 完善安全防护标识 4.吸入化学品挥发气体职业病0.5 6 7 21 佩带防护口罩工作,不用时瓶盖盖牢 5.研发人员在操作化学品时未戴防护用品伤人 3 6 1 18 发放劳保用品,并加强检查 6.研发人员不了解化学品对人的伤害伤人 3 6 1 18 加强培训 7.使用化学品时不小心伤到伤皮肤 1 6 3 18 注意操作方法,小心操作 8.无抽风装置职业病0.5 6 3 9 安装、维护抽风装置 9.电器电线老化导致火灾火灾0.1 10 40 40 定期检查,检修 10.非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室综合伤害0.5 0.5 15 3.75 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 11.吸烟引发火灾火灾 3 0.5 40 60 严禁吸烟

危险源调查、评价表 涉及部门:生产部—生产车间编号:SYDS-4.3.1-JL003项目序号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产生的结果L E C D 控制措施 产品生产过程12.车间内无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综合伤害 1 6 7 42 制定操作规程 13.未对操作人员发放劳保用品综合伤害 1 6 7 42 及时发放劳保用品 14.造液室化学品挥发职业病10 6 3 180 保证空气流通,戴防护用品 15.抽风机噪音噪音伤害 6 6 7 252 戴防护用品,定期检修保养 16.配液时未戴防护用品综合伤害 3 6 7 126 发放并检查防护用品佩带情况 17.操作时化学品溅伤人综合伤害 1 3 7 21 小心操作 18.搬运搅拌桶碰到碰伤 1 6 1 6 注意操作方法,小心操作 19.搅拌机在运行时手到桶内作业物体打击 1 3 7 21 严格正确操作方法,教育 20.涂布机烘干高温伤人烫伤 1 3 7 21 严格安全操作规程 21.涂布机烘干高温化学品挥发职业病 1 6 7 42 保证空气流通,戴防护用品 22.涂布机安全装置缺失综合伤害 1 6 7 42 定期检查 23.产品割边时刀具伤手伤手 3 6 1 18 注意操作方法,小心操作 24.产品暂存、搬动时跌落伤人综合伤害 1 6 7 42 小心操作,加强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 25.车间内消安全道标志不全、不畅通火灾伤害 6 6 7 252 确保安全通道畅通、完善标识 26.车间内无应急灯火灾伤害 1 3 7 21 完善应急灯装置

危险源辨识表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单位: 日期:

X04/JL-1 单位: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 16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

通过对公司所有作业活动中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制定相应措施,并对其不可接受的风险实施控制,确保进入工作场所的所有人员的安全及生产过程的顺利开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 /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中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 3.职责 3.1安全环保部门是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公司重大危险源的汇总登记、监督检查。 3.2各车间、协作公司协助安全环保部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3.3各车间、协作公司负责本单位、本部门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填写危险源调查表。 3.4公司主管安全生产副经理、安全环保部门负责主持召开风险评价小组会议,对所找出的危险源进行系统地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不可接受风险清单进行审批,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4.资源配置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专项方案或管理方案;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策划的相关资料、信息。 5.程序 5.1危险源的调查 5.1.1由安全环部门制定《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表式。 5.1.2各车间、协作公司每年一次按其生产活动、后勤活动和其它支持性活动及管理活动过程逐项识别危险源。 5.1.3每项危险源应确定其时态、状态、类型。 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类型: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心理、行为、其他 5.1.4对识别出的危险源按直接判断法和LEC法确定其风险级别,包括一?五级,并将初步判别结果汇总成《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5.1.5危险源识别应收集的信息 ——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法规 --- 相关的行业安全技术标准、规范 --- 历史上的事故、事件的记录资料 ――安全检查、审核中发现的结果 ――管理评审的情况 ——员工及相关方意见 5.2危险源的评价 5.2.1安全环保部门组织相关专业、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风险评价小组,对调查表中列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5.2.2评价准则 风险评价LEC法,D=LEC 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中华砚文化博览城二期易水名苑商住楼D18#、D20#、D21#楼工程 安全风险辨 识及管控

河北天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一七年四月十日 目录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措施 、重大危险源清单 三、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方案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措施 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称为危险源。 ?为了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保护人 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据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应根据企业的施工特点,依据承包工程的类型、特征、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辨识出危险源,列出清单,并对危险源进行逐项评价,将其中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如

可能出现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中毒以及其他群体伤害事故的状态。同时必须建立管理档案,其内容包括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结果和清单。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出现伤害的范围、性质和时效性,制定消除和控制的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给予安,且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 1、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放在能量主体, 危险物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 2、危险源的辨识范围 ①单位工程在其生产活动中,因自身活动,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危险源,包括: a)施工准备阶段的危险源; b)基础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c)结构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d)装修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e)设备安装阶段的危险源; f)工程验收交付阶段危险源; g)停止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②相关方(包括供货方、分承包合同方、劳务方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包括: a)材料供应方提供原材料及产品的危险源; b)工程分包方在施工活动中的危险源; c)设备租赁方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源; d)劳务方在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 c)其他相关方(参观、访问、检查、实习)活动中的危险源。

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 评价与控制策划

1目的 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情况,对进入公司施工/维护现场、办公区、生活区人员的常规或非常规活动,以及内、外部提供的设施,持续进行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确定高中度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 对已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高中度风险进行控制策划,制订并实施控制措施,实现有效预防和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施工生产活动、产品实现、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及控制策划。 3依据 根据《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以及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4.3.1、、、,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标准条款的要求编制。 4 职责 管理者代表负责领导公司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的策划,审批公司经过评价形成或更新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高中度风险清单》。 综合管理部负责汇总各部门、各项目管理部环境因素辨识结果,建立公司《环境因素台帐》,报环境评价小组对其进行评价,确定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建立《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策划。 人力资源部汇总各部门、各项目管理部危险源辨识结果,建立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台帐》,报危险源评价小组对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出的《高中度风险清单》,进行风险控制策划。 环境评价小组、风险评价小组,负责初始和新增危险源、环境因素评价工作。 机关各部门对本部门办公区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控制。 各项目管理部负责本单位区域内施工/维护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环境因素、危险源识

别工作,针对高中度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并实施。 工程部负责对各项目施工/维护现场及施工/维护现场生活区的高中度风险、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直接管理的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维护现场,及住地生活区与办公区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进行识别、控制策划及监督检查。 国际项目管理部负责对管理的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生活区及办公区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控制策划。掌握各项目施工现场及施工现场生活区的重要环境因素、高中度风险控制情况并监督检查。 5 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的基本步骤 工作活动分类→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环境因素、风险评价,判定环境影响、风险是否允许→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高中度风险→制定重要环境因素、高中度风险控制措施并评审其适宜性、充分性→实施措施并评审其有效性。 工作活动分类 5.2.1 根据公司生产活动特点,工作活动分类为原材料采购、贮存和输送;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施工作业;其他辅助活动等四个方面。 5.2.2 施工作业活动包括以下内容: 线路施工 (路由复测→开挖沟、坑、井→布放光缆→接续测试→沟坎加固) 架空线路施工(路由复测→挖坑立杆→布放吊线、光缆→接续测试) 施工准备→装机施工(设备安装→布放机房光缆、通信线、电源线→设备调测)综合安装施工(槽道安装→设备安装→布放机房光缆、通信线、电源线→ 电路割接→设备调测)基站安装(现场勘察→开箱验货→电缆走(槽)道安装→设备安装→布放 线缆→安装天馈线→设备调 测) 维护(现场复核→测试→巡检→故障处理和抢修) →竣工交验→售后服务。 5.2.3 生产活动涉及施工现场(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机关办公区、仓库等区域及相关活动。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调查表》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例表) 序号 格雷厄姆评价法不可接 合规评价时态状态 职业健康与安 (D=L·E·C) 受风险场所危险源和风险描述控制措施 过现将正异紧LECD 全风险 是否是否 去在来常常急值值值值 1办公区长期使用电脑,产生辐射导致眼疾√√√310130√劳逸结合、绿色植物减少辐射 2办公区未关闭电源对电脑进行清洁、维护或搬 动 人员触电√√√32318√安全教育 3办公区在电脑、电源旁边堆放杂物造成火灾√√√3339√安全检查,责令整改 4办公区空调氟立昂泄漏挥发人员中毒√√√3139√设备定期请空调公司人员维修5办公区空调主机、天花板常年未检修脱落人员受伤√√√33545√定期进行检查 6办公区空调长期使用,送气管及管口未进行 清 洁 细菌繁衍导致 人员生病 √√√32318√定期请空调清洁工进行清洁 7办公区玻璃窗松动,在风雨天或特殊条件下 脱 落 导致人员受伤√√√33545√定期进行安全检查8办公区清洁办公场地,地面湿滑,不小心滑倒导致人员受伤√√√310130√安全教育 9办公区玻璃门透明度过高,进出时撞玻璃门导致人员受伤√√√36354√玻璃门上贴警示标语 10办公区关门时不注意观察导致人员受伤√√√36354√安全教育 11办公区电开关、电源插座、电源线路老化漏电导致人员触电√√√33545√电工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

1/5

12办公区喝水时接开水精神不集中导致人员烫伤√√√36354√安全教育13生产时产生的噪声人员听力受损√√√66136√安全教育 14 机械检修工具(扳手等)使用不当、 滑 落 人员机械伤害√√√36590√员工安全教育,操作规程教育 15线路老化开裂火灾、触电√√367 12 6 √ 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 发生事故按应急预案开展 救援 16 人靠近机器设备时,可能会发生放电现 象 人员触电√√√36354√定期进行设备巡检、维修 17调试设备时激光伤害激光伤害眼睛√√555 12 5 √ 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 同时劳保防护,定期体 检 18开关电闸违规操作人员触电√√√33545√定期进行设备巡检、维修 19人员强制进场人员伤害√√√33327√报警、安全防护能力训练 20厂区安全巡查,发现异常事故,救援人员伤害√√√33545√安全救援知识、能力培训 21环保冷却水塔故障,水管炸裂人员伤亡√√√33545√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设备检修 22车辆厂内行驶速度过快,转角不鸣笛人员伤亡√√√33545√安全警示标志及全员安全告知 23员工上下班,班车失灵,发生事故人员伤亡√√√33763√司机技能考察、安全教育、车辆 保养维护

危险源调查表1(办公区总表)

危险源识别与预防控制表(采购中心) 审核:编制:

危险源识别与预防控制表(事业发展部)

危险源调查表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按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将危险源分为16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磁场;6.淹溺;7.灼烫;8.火灾;9.意外坠落;10.坍塌;11.放炮;12.火药爆炸;13.化学性爆炸;14.物理性爆炸;15.中毒和窒息;16.其他伤害。 职业健康安全: 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1、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情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 2、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 3、环境因素: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湿度、温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办公室: (一)办公大楼的主体及附件: 1)主体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风、雨、雷、电)、其他(鼠、白 蚁、蚂蚁……); 2)附件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其他。 (二)办公大楼的公用部分(车库、走廊、楼梯、天台、茶水间为重点)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 (三)每个办公室: 1)每个办公楼的主体及附件: a)主体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 b)附件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 2)每个办公室的公用设备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 3)每个办公室各职员的办公桌和椅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 4)每个办公室各职员的办公用具: a)通讯设备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 b)电脑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 c)普通办公用具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 5)每个办公室的室内装修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

危险源辨识调查表

重庆有公司 危险源辨识调查汇总表 被调查部门: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项目部、房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项目部、参与调查的人员: 审核人: 审批人: 1

年月日 危险源辨识调查汇总表 目录 1、施工组织的危险源辨识 (01) 2、劳动安全防护的危险源辨识 (02) 3、施工用电的危险源辨识 (03) 4、测量放线的危险源辨识 (05) 5、土石方工程施工(含路基土石方施工)的危险源辨识 (06) 6、火工材料管理的危险源辨识 (08) 7、爆破作业的危险源辨识 (09) 8、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危险源辨识 (11) 9、主体工程施工的危险源辨识 (12) 10、门窗工程施工的危险源辨识 (14) 11、楼地面工程施工的危险源辨识 (15) 12、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危险源辨识 (16) 2

13、屋面工程施工的危险源辨识 (17) 14、屋面工程施工的危险源辨识 (18) 15、装饰工程施工的危险源辨识 (19) 16、给排水工程施工的危险源辨识 (20) 17、档墙、护坡工程施工的危险源辨识 (21) 18、路面施工的危险源辨识 (23) 19、桥涵施工的危险源辨识 (24) 20、凝土输送的危险源辨识 (26) 21、塔吊的危险源辨识 (27) 22、垂直提升机械/施工电梯的危险源辨识 (28) 23、挖掘机的危险源辨识 (29) 24、推土机/装载机的危险源辨识 (30) 25、夯机的危险源辨识 (31) 26、沥青摊铺机的危险源辨识 (32) 27、焊机的危险源辨识 (33) 28、凝土搅拌机的危险源辨识 (34) 29、砂浆搅拌机的危险源辨识 (35) 30、混凝土振捣器的危险源辨识 (36) 31、卷扬机的危险源辨识 (37) 3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存在对人体健康、卫生、伤害的危害进行识别和危险评价, 从中判定重要危险源,并加以控制。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所有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 3.职责 3.1公司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危险源进行辨别和登记。 3.2各部门负责保持并更新本部门危险源登记表。 3.3行政办组织对各部门的危险源进行分类、汇总和评价,确定重要危险源。 4.程序内容 4.1危险源辨识 4.1.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范围 各部门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对风险进行评价时,应覆盖到所有部门的所有工作活动场 所,并考虑以下方面: 1)各部门工作场所内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3)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的人的因素; 4)识别来自工作场所外的、可能对组织控制下的工作场所内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不利 影响的危险源; 5)由组织控制下与工作有关的活动的所产生的,在工作场所周围的危险源; 6)工作场所内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包括由外界所提供)的因素造成的危险源; 7)组织、活动或材料的变化或提议的变化; 8)职能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修改,包括临时的变化,以及他们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 响;

9)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相关的法规要求; 10)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械/设备、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与人的能力 相适应。 4.1.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时间: 1)每年在设定目标前进行; 2)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 3)下列情况下,可适时再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更新; a.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 b.作业区域有大的改变; c.产品或生产工艺或工序有较大调整; d.相关方有合理要求时; 4.1.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公司各部门在对危险源辨识时,可视情况选择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a.询问和交流; b.现场观察; c.信息收集辨识; d.专业分组讨论; e.危害辨识调查; f.安全检查表法; 通过以上方法可实施对活动的监视,同时也为确定设施要求、辨识培训需求和开展运行 控制提供输入信息。 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时,确定优先次序,并文件化填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附 件2)中的“危险源”和“特性”列,指的是被辨识对象及可能造成的损失或意外情况。 4.2风险的评价 4.2.1各部门按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分级方法,对其部门所涉及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对风险进行评价和分级,将结果填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