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对比研究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

从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对比研究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

从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对比研究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
从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对比研究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

2018年第05期

学术专业人文

茶趣

作者简介:令狐曼(1983-),女,重庆万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英语语言文学。

张可(1985-),女,湖南常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外语教学,翻译。1

引言

在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也变得日益频繁,因此为了让交际更为顺利有效的进行,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与融合之处一直是被学术专家及大众所重视的问题。现在人们的物质文化条件提高了,对精神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若是欠缺对文化的了解,也就没有精神可言!餐饮文化是每个国家乃至每个民族文化特色的代表之一,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这个民族的精神。如茶就传承了我国多种文化的元素,是大部分国人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咖啡,则与西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西方文化里,作为饮品主角之一,它代表的是热情、开放与自由的生活态度。即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茶文化与咖啡文化也开始逐渐求同存异的融合在了一起。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和西方的咖啡文化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尽管这两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代表了一种舒适、休闲及品位的态度,但是两者却在很多方面表现着极大的差异,本文将简单地通过对比差异看两种文化的存在的冲突及融合。2茶与咖啡的发展史与普及2.1茶的发展史与普及

关于茶的起源,说法其多,大家都执一词,争议未定,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等等。茶以文化形式出现,则是在两晋北朝,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神农本草经》也记载了关于茶的一些相关知识。据说“茶”的名字的由来跟神农氏有关。传说神农氏能把吃进自个儿肚子里的东西看得一清二楚,就如同透过玻璃柜看里面所展示的物品一样,由于他尝遍百草,所以自然能够通过观察肚子里食物的情况来判断某种食物是否对于身体有害。这大概也是他多次中毒都能幸免的原因吧。在他吃了这种叶子之后,发现只要这叶子在肚子里流过的地方,都能清洗干干净净。于是他就把这种神奇的植物叫做“擦”,也就是后来我们称之为“茶”的东西。

中国饮茶文化始于西汉,但在西汉时期,中国只有四川一带有饮茶这个习惯,西汉对茶作过记录的如司马相如、王褒、杨雄等都是四川人。形成于中唐,盛行于宋承唐代,曾刮起了一阵饮茶之风。直到宋初明末,诸如斗茶、贡茶和赐茶等喝茶的方式开始流行于坊间后,茶文化便真正地在这个时期达到其巅峰。在清朝中期,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有了其它的表现形式,如戏曲、曲艺都进入茶馆表演。那个时期的茶叶出口贸易在国家的财政总收入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今的人们也通过自己的智慧见识不断丰富、充裕和繁荣着我国的茶文化。2.2咖啡的发展史与普及

咖啡一词是来源于希腊词“Kaweh ”,意为热情及力量,如同现代喝咖啡的态度一样。它起源的传说跟前面提到的茶一样,也是各式各样,均带有某种神秘的色彩,不过大多因为其荒诞离奇而被人们所忘记。最广为流传的是《牧羊人的故事》和《阿拉伯僧侣》这两个版本。不过历史学家们大多比较赞同的一点是咖啡的诞生地是非洲。咖啡树最早有可能就是在埃塞俄比亚的卡发省被发现的。

在16世纪,咖啡进入了欧洲各国,特别是土耳其大使把咖啡带到法国,法国人便把咖啡文化的发展推到了一个高峰。大概在17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出现了史上第一家咖啡馆。随后,咖啡店便逐渐遍布于欧洲的各个地方。而喝咖啡也慢慢从开始的新鲜感到如今已成为了一种习惯。

据说巴尔扎克当年写他的巨作《人间喜剧》时喝掉了几万杯咖啡,因此这部作品也被戏称为“蘸着咖啡而写成的”。咖啡豆的品种多种多样,但每一种都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3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冲突

本部分将从四个方面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3.1慢“茶”与快“咖啡”

喝茶,需要细细品慢慢喝,而沏茶时则非常讲究水、火、冲三者的节奏。这样方能感受到茶的魅力在于“时间价值的凝结”。如,中国人喝茶追求的是静心,静身,修身养性,就如练太极,讲究的是自然、心静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咖啡除了其口感香醇外,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因此你会发现人们由于工作压力、日常的熬夜或者是精神萎靡等原因都能通过喝一杯咖啡解决,加之诸如星巴克这样的咖啡店的盛行,让“快”咖啡更受到广大年青人的喜欢。因此,快咖啡的魅力则在于“时间价值的节省”。3.2文化特点的不同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并涵盖了历史、美学等,并与儒家、道家、佛家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人是喜欢喝茶的,喜欢其清新淡雅及温和。喝茶的人需要静心去体会,去感受,才会品味出茶的幽香与怡情,过程中,慢慢地领略其茶色和茶韵。中国的茶道是东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粹,是中国茶文化的中心,也是上下五千年古老的中华文明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若将其与茶的性情结合起来,它便融儒释道三家于一体,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朴实、谦和、淳厚、恭俭以及宽容等特征。

与含蓄淡雅的中国茶相比,咖啡给人的感觉就如其名字一样,有一种热情奔放、洋溢浪漫、自由理性、方便快捷的感觉。它代表着西方的小资和浪漫情怀。咖啡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体现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如:意大利的热情奔放、敢于创新,法国的浪漫温柔、彬彬有礼,德国的严谨自律,美国的自由随意等。西方人喜欢新鲜刺激,喜欢冒险,所以只要对当前的事物失去了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立刻做出其他选择,新的尝试,新的感受。就如同生活中泡过一次的咖啡一样,没有了它原有香醇的味道,变得平淡无味,然后就会重新泡制,重新的去品味。因此。咖啡和西方的文化紧密相连,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增色不少。3.3保守与创新

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那种重视宗族与血缘体系的生活观念,让人们形成了比较保守的个性,而忽视了开拓文化的重要。茶文化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保守内向。

从茶叶及咖啡相互引入便可看出,西方国家更早的接受了茶叶,而中国在上世纪才缓慢开始接纳咖啡。茶的口味、存在方式和营销策略在我国的演变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几千年来变化似乎并不明显。这一点从咖啡进入中国之后从其命名及口味方面历经多年却仍然未发生很大变化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中对传统的尊重。我们倾向于“因循祖制,唯古是法,尊古泡制”。这些观念渐渐地渗入到了茶文化中,因此保守内向也成为茶文化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而西方国家因为较多地受到地域的影响,地势上的一些阻碍使得他

从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对比研究

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

令狐曼,张可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401524)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因此,各国通过大力发展具有本国传统特色文化事业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茶与咖啡这两个极具中西方特色的饮品,则被视为是中西方文化的代表之一。本文简单地将茶文化和咖啡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及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而了解中西文化中存在的文化冲突及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中西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趋势。

关键词:茶;咖啡;中西文化;文化冲突与融合

364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的关系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的关系 中国人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而且茶叶被分为多种类型,不同场合还有不同的泡法。喝茶时,需要注意茶叶适当拼配,要随喝 随添,水温适宜。同时,配着点心、干果等一起饮用,味道更加。 茶有健身,治病等药物疗效,还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功效。 现在比较流行的咖啡种类主要是意式咖啡和美式咖啡。其中意式咖啡,即意式浓缩咖啡,是一种口感强烈的咖啡类型。用意式咖啡 作为基底,熟练的咖啡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其与牛奶的交融形成各种 精美的拉花图案,使之成为一种拉花审美艺术。同时饮用咖啡还可 以振作精神、增强思考能力,恢复肌肉的疲劳,还能帮助消化,甚 至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胆结石等疾病。 茶与咖啡有着各自特定的制作方法和品尝方式,它们带给人们不同的文化享受,同时,人们也可根据二者不同的种类和功效有针对 性地进行选择,使其疲惫的身心得到有效的舒缓。 1、中国茶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茶最开始是其药用价值在民间流传,随着历史的进展,逐渐转为人们生活中的饮料,后更是成为一种文化。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 人们已开始饮茶,文人已与茶结缘。有文字记载曰“吴主礼贤,方 闻置茗;晋臣爱客,才有分茶”,即认为在社交活动中以茶待客始于 三国时代,而礼仪化、程式化的饮茶一分茶确立于晋代。在晋代茶 己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人们在饮用过程中开始赋予茶叶超出物质 意义以外的品性。 “茶”蜕变为“茶文化”,就不得不提“茶道”。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谓,其中“客来敬茶”自古就被尊奉为一则礼仪信条,不言自明,妇孺皆知。“茶道”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其中云南白族“三道茶”就较为有名,它以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早 在明朝时被白家用来敬待客交友之道,并逐渐成为一种礼仪。至于 后来斗茶品茗过程中娴熟的手法,典雅的姿态,精美的茶具,都随

(完整版)中西文化的冲突

中西文化的冲突 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从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到思维方式,都有区别。 一、失败的交际 某留学生初到美国,不久被朋友请去参加一个party,他准时到达,但却发现许多人都姗姗来迟,穿得也很随便。在聚会上,有几种饮料和一些简单的食物,但是没有什么像样的菜。聚会上熟人很少,好不容易见到了朋友马克,于是与他攀谈起来,谈了大约十来分钟,马克说他要和另一个朋友去恋恋,就走开了,这位留学生非常失望。聚会的主人把他介绍给一两个人,然后就再也不管他了。两个钟头以后,他借故离开,回到家,他还是很饿,不得不煮些方便面嘱。他决心以后再也不去参加这类聚会了。(可附外教在中国之二三事) 二、习俗的差异 有一年,荷兰有位贵宾到中国访问,安排他的夫人参观幼儿园。那天下着毛毛细雨,她到达幼儿园门口时,看见一群孩子站得笔直,在门口迎接她,她看到这些感觉很不舒服。接着参观幼儿园的教室,进去后。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都背着手,面部表情十分严肃。她很快结束了参观。回国后,她请我到她家里看她拍的参观幼儿园的幻灯片,说这是这次访问感到最不舒服的事,下着雨,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到门口来?为什么孩子都是这样端正地坐着,五六岁的孩子应该是非常调皮的,吵吵闹闹是正常的,那才像幼儿园。我想幼儿园的老师,为了做到秩序井然,一定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这才是有礼貌的文明表现。而就欧洲人的思维方式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美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站立和坐着的姿势显然与我国师生不同。我们参观他们的小学,常常觉得学生在课堂上太随便、缺乏纪律,东倒西歪,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老师管教不严。英美人参观我们的学校,又会认为中国教师对学生管得太死,学生没有什么自由。这里既牵涉到教育思想,又与文化背景有关。我们强调集体、纪律、合作,他们强调个人、自由、发展自我。在大学的课堂上,美国教师有时候坐在讲桌边上与学生一起讨论,这在我们看来有些合体统,但美国教师的想法是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的气氛。 英美人一般尽量避免身体的接触,他们忌讳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或地铁上与陌生人的身体有长时间的接触,从人堆中挤过去则更是大忌,而且被认为是极不礼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_解读_喜福会_中的母女关系

3 亲吴素媛在战乱中不仅失去了丈夫 ,还不得不忍痛仗丈夫鼻息度日”。但也如母亲们说的“除了头发 文 ( 母 寓 , 性 [ 1相 [ 2长 , ,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解读《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李雪峰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0) 摘 要 :通过对华裔作家谭恩美的成名小说《喜福会》中母女关系主题的探讨 ,集中展现了华裔 第一代移民同其美籍子女之间由于生活环境、化差异而产生的心理隔膜和情感冲突 ,以及最终相 互理解和相互认同的过程。衍生并讨论了中美文化的碰撞与兼容这一社会历史现实 ,揭示了血浓 于水的骨肉亲情和爱国情结。 关键词 :母女关系 ;文化 ;冲突 ;融合 中图分类号 : I106.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8 - 3944 (2007) 06 - 0055 - 03 谭恩美是当代华裔美国作家中声望颇高的一位辱 ,最后终以母亲的生命为代价脱离了那个明争暗 女作家。她的处女作《喜福会》1989年)一经推出 ,斗的大宅院。龚琳达家处中国的北方 ,连年灾害迫 就在美国主流文化内一炮打响 ,跃居美国畅销书的使她从小就嫁给了一个无用的富家子弟 ,名为少奶 榜首长达 9个月之久 ,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 25种奶 ,实则童养媳 ,受尽各种侮辱 ,最终凭借自己的智 文字 ,后又被改编搬上荧幕。小说之所以获得巨大慧挣脱了那个“父母之命 ,媒约之言”的不幸婚姻。 的成功是因为作者极其细致地探索了现代社会人们顾映映这位富家千金由于丈夫寻花问柳身心受到了 普遍关心的主题之一———家庭 (母女关系)主题。极大伤害 ,在对丈夫的憎恶下亲手杀死了腹中胎儿 , 《喜福会》这部小说讲述了 4位中国移民母亲和从此一直生活在绝望与郁愤中直到丈大死去她才走 从小在美国成长的女儿们之间由于文化差异和对民出绝境 ,嫁给一位美国士兵来到美国开始了新的生 族身份的不同认识等原因由冲突到相互接受又到彼活。这 4位走出各自命运阴影的母亲们来到异域他 此融合的故事。谭恩美采用中国传统的叙述手法 ,乡之后 ,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要求 ,不得不隐藏在原有 从个人的记忆出发 ,以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视角 ,将自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人格 ,但她们骨子里仍渗透着几 我经历放大 ,将家庭矛盾、女冲突提升到文化冲突千年来的传统教育和封建家长制思想 ;同样也是受 的层面 ,在中美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下使之象征化、害者的她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就是要严格教育、管束 言化 ,使得小说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 ,树立了近自己的女儿们 ,使其能逃脱自己这辈女人的命运 ,成 年来美国华裔作家对中美文化关系探索的范本。作为她们眼中的幸福女人。然而 ,对于母亲的管束 ,女 者形象地把全书构筑在一张麻将桌上“四户人家是儿们则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抗着 ,在这个种族、阶 四个主要部分 ,每个部分的中心都是从一个家庭转级、别不平等的大熔炉里 ,两代女性上演了一出出 向另一个家庭”。]5母亲和女儿们像打麻将一样轮由相互争斗到殊途同归、互认同的悲喜剧。 流坐庄 ,依次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喜福会》中的女儿们生于美国、于美国 ,真如 《喜福会》中的母亲们都经历过旧中国的贫穷战当初“逃离”旧中国 ,投奔“自由世界”的母亲们所期 乱以及封建父权制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吴精美的母望的那样“讲一口流利漂亮的美式英语”“勿需仰 [ 1 ]1 放弃了襁褓中的一对双胞胎女儿。许安梅跟随被迫和皮肤是中国式的外 ,她们的内部都是美国制造 改嫁做妾的母亲从宁波搬到天津 ,寄人篱下受尽羞的”。女儿们说美式英语 ,吃美国食品 ,穿美国衣服 , 作者简介 :李雪峰 (1984 - ) ,女 ,河南南阳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55?

咖啡文化与茶文化的对比

咖啡文化与茶文化的对比 中庸之道与崇力竞争的差异 中国人是喜欢茶的,好多人都喜欢茶的清新淡雅、喜欢茶的温和性情。饮茶者需要静心体味,才会体会到茶的幽香与怡情,慢慢地感受着茶色与茶韵,将茶的性情与中国的中庸之道结合起来,寻求中庸和谐的价值取向。自古以来茶树是可以栽种到各家的门前或者门后的,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式的生活状态给予了人们更多的接触自然的机会,练就了人们朴实、淳厚、谦和的性情。中国的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中心,它融儒释道三家于一体,将传统文化里的谦让、恭俭以及宽容和博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保守内向与开拓创新的差异 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式的生活状态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仅仅的局限于自家的范围之内,那种重视宗族观念与血缘体系的生活让人们较多地存在保守性、注重内省而轻视开拓的文化形态。相反,西方国家则较多地受到当地山地与海洋的影响,受到地势上的阻碍,在寻求改变生存之道的时候也开拓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且将这种意识融入到自己的文化氛围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格。在茶和咖啡的传播过程中两地发展上的不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在文化上有着不同的表达。在两地之间的茶文化与咖啡文化中就表现出了这些方面的不同。茶的口味、形态和营销策略在中国是一个逐渐演变的漫长过程,几千年来变化不大,我们倾向于“因循祖制,唯古是法,尊古泡制”。所以说茶在我国尽管存在深远,历史也很悠久,有着我们自己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但是它却并未将中国的这些特色引领到世界的范围之内。欧美国家则不一样,他们依据自己的开拓精神,在短期之内就开发了方便携带和泡制的袋泡茶、速溶茶以及冰茶等。尽管中国仍然是茶的最大生产国,但是西方国家却不断的研发新的茶形式与咖啡形式。比如说现今流行世界的星巴克就展现了西方人的开拓

中西文化的冲突

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从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到思维方式,都有区别。 一、失败的交际 某留学生初到美国,不久被朋友请去参加一个party,他准时到达,但却发现许多人都姗姗来迟,穿得也很随便。在聚会上,有几种饮料和一些简单的食物,但是没有什么像样的菜。聚会上熟人很少,好不容易见到了朋友马克,于是与他攀谈起来,谈了大约十来分钟,马克说他要和另一个朋友去恋恋,就走开了,这位留学生非常失望。聚会的主人把他介绍给一两个人,然后就再也不管他了。两个钟头以后,他借故离开,回到家,他还是很饿,不得不煮些方便面嘱。他决心以后再也不去参加这类聚会了。(可附外教在中国之二三事) 二、习俗的差异 有一年,荷兰有位贵宾到中国访问,安排他的夫人参观幼儿园。那天下着毛毛细雨,她到达幼儿园门口时,看见一群孩子站得笔直,在门口迎接她,她看到这些感觉很不舒服。接着参观幼儿园的教室,进去后。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都背着手,面部表情十分严肃。她很快结束了参观。回国后,她请我到她家里看她拍的参观幼儿园的幻灯片,说这是这次访问感到最不舒服的事,下着雨,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到门口来为什么孩子都是这样端正地坐着,五六岁的孩子应该是非常调皮的,吵吵闹闹是正常的,那才像幼儿园。我想幼儿园的老师,为了做到秩序井然,一定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这才是有礼貌的文明表现。而就欧洲人的思维方式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美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站立和坐着的姿势显然与我国师生不同。我们参观他们的小学,常常觉得学生在课堂上太随便、缺乏纪律,东倒西歪,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老师管教不严。英美人参观我们的学校,又会认为中国教师对学生管得太死,学生没有什么自由。这里既牵涉到教育思想,又与文化背景有关。我们强调集体、纪律、合作,他们强调个人、自由、发展自我。在大学的课堂上,美国教师有时候坐在讲桌边上与学生一起讨论,这在我们看来有些合体统,但美国教师的想法是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的气氛。 英美人一般尽量避免身体的接触,他们忌讳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或地铁上与陌生人的身体有长时间的接触,从人堆中挤过去则更是大忌,而且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所以有些西方游客在我国一些售票处前看到拥挤的情形,常常显得不知所

中西茶文化比较

东西方茶文化比较 内容摘要: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在饮茶之风日益盛行的21世纪,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然而,中西方的饮茶文化在饮茶时间、饮茶对象、茶道以及茶室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起源探索和分析,探索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中国茶传到西方之后,经过西方茶人的发扬,形成其独特的西方开放式茶文化。文章通过对东西方茶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了解东西方茶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茶文化东西方文化差异 一、中国茶文化及其理念 茶之于中国,不仅仅是一杯饮料,更是一种悠久深厚的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叶的发源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诸子百家,文人墨客,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1]由此可见,茶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须臾不离的关系。中国人饮茶讲究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洗礼,这就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2]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往往无法使用精确的方式去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茶对于中国人是有特殊涵义的,中国人喝茶并非简单的解渴,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它已深深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教的浸染,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道精神。 大约在魏晋时期,玄学家开始提升茶的精神内涵,茶除了解渴、药疗之外,还可以作为清谈助兴,沟通天地的作用。[3]也正是这个时期,儒家以茶养廉,道家以茶求静,佛学以茶助禅,茶的精神内涵已超出其本身的物质层面。 茶文化中,首先融合了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观念,主张以茶协调人际关系,实现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并以茶的清廉、高洁之精神磨炼自己的意志。儒家茶文化具有“乐感”与雅志的特点,注重“以茶可雅志”的人格思想,认为饮茶可自省、可审己,而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它融入了一种儒家的人生态度,就是从自身做起,落脚点在“利仁”,最终要达到的是化民成俗。这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的体现,其深层体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4] 其次,茶文化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崇尚自然,推崇无为、守朴、归真。道家对茶的认识很早,茶产自山野之林,受天地之精华,承丰壤之雨露,茶之品格,正蕴含道家“淡泊”、“宁静”、“返璞归真”的神韵,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品茶主要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道家主张静修,而茶是清灵之物,通过饮茶能使自己的静修得到提高,于是茶成了道家修行时的必需之物。[5] 而佛家茶文化具有“苦寂”,以茶助禅,明心见性,以助“顿悟”而得道的特点。佛家以“普度众生”的精神为宗旨,主张用茶的雨露浇开人们心中的堡垒,使人明心见性,要学习“清寂”态度,“和敬”精神,以澄明心境,洁身自好。从这点说,茶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乐趣,但又有节制,与禅宗变通佛教规诫相适应。所以,僧人们不只饮茶止睡,而且通过饮茶意境的创造,把禅的哲学精神与茶结合起来。中国“茶道”二字首先由禅僧提出,这便把饮茶从技艺提高到精神的高度。 表面看,中国儒释道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儒家以茶励志,佛家在品茶中明心见性,道家寻求避世超尘。其品茶意境、价值取向不同。其实各家茶文化精神有着内在契合点和相通之处,即处处贯彻着和谐、平静的精神。茶,由最初的药用到生活中的享用,由提神醒脑

浅论中西方文化冲突和融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的交往必将促使文化产业和文化交流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往中因差异而产生冲突,由沟通而形成融合,这是一种趋势 何为文化冲突?文化冲突是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在相互的交往中由差异而发生冲突这在国际上是常见的事,我们也不必过分忧虑。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各种文化因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最终融为一体。这种融合,一是把外来文化融入自己的文化,就像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样,充分利用文化传播这一促进文化发展的动力,为自己注入新鲜血液,增添生机和活力;另一种则是把自己的文化融入到异质文化中去。这种融合是在深切了解异质文化的深层意蕴的基础上,摈弃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的合理因素,又把本民族文化提高到异质先进文化所达到的时代水平。如满族在汉化的过程中,它的一些文化因素也融入到汉文化中。据史料记载,日本人来华,“目睹东方文化发祥地的中国,有统一的政治组织,有灿烂如花的物质生活,更有崇高理想的精神生活,而因对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爱慕与追求”。“必须突进文化母国,直接移植优秀的文化,才能满足其欲望。”

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由于其层次的不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人们的接受中也是不一样的,不论交流与融合的层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交流与融合中,为实现世界多元文化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目标,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有幸看过鲁迅先生的一篇名为《拿来主义》的文章。 这篇文章阐明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应是“拿来主义”。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排外则易倾于慕古,慕古必不免于退婴。”鲁迅先生认为,我们应该以宽阔的胸怀汲取外来文化中有益的东西,用于改造我们自己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都实现了很大的飞跃,我们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拿来主义”,吸收了国外很多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借他山之石以攻玉,这是好的一面。但是某些行业(如科学仪器制造)却常常是只仿其形,未得其意,越来越落后于国际水平,生产出大批“山寨”产品。这些行业所处的正是“占有”和“挑选”阶

中国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比较

中国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比较 (1)茶文化之历史与咖啡文化之历史 自神农氏尝百草得茶以后,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经开始饮茶。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时期,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在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而魏晋南北朝,茶立足于长江领域同时向北方普及,饮茶之风扩散开来。隋唐时代,全民普遍饮茶,茶业昌盛,出现了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此时也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宋初明末,茶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斗茶、贡茶和赐茶流行于世。到了清朝,茶文化更加深入发展,戏曲、曲艺都进入茶馆表演。清朝茶叶在对外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在茶的各种活动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了茶文化。 比较而言,直到约公元1000年,咖啡豆才被第一次放在滚水中煎煮。也门在15世纪左右开始种植咖啡。威尼斯商人于1615年首次将咖啡带入了欧洲。到1683年,欧洲首家咖啡屋在威尼斯开张,最著名的还要数1720年在圣马可广场开张的佛罗伦咖啡馆。荷兰人在对外殖民的过程中,在印度的马拉巴种植咖啡,又在1699年将咖啡带到了现在印尼的爪哇。咖啡进入美洲是1668年,它作为一种时髦饮品风靡南美洲,咖啡屋也紧跟其后,分别在纽约、费城、波士顿和其他一些北美城市出现。咖啡在1884年进入中国台湾。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远比西方咖啡文化历史悠久。 (2)茶文化之中庸与咖啡文化之理性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方,面向大海,地域广阔,物产丰饶。中国文化生长于一个既相对封闭又十分广阔的地理空间,文化传统受半封闭的、温带大陆型地理环境、农业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即“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所决定。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占支配地位

跨文化交际:咖啡文化和茶文化

学号: 咖啡文化和茶文化的对比 The Comparison of Culture of Tea and Coffee 二级学院: 教学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2016年6月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more and more people develop the habit of drinking coffee and tea. But many people do not understand the culture of coffee and tea. Western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 are mainly introduced in the Western coffee culture in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nglo American coffee culture and China's tea culture and its impact. At the same time, the two cultures are compare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re introduced to the peopl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喝咖啡和喝茶的习惯,可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咖啡和茶中蕴藏的文化——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主要介绍了西方的咖啡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英美咖啡文化和中国的茶文化及其影响。同时将这两种文化进行比较。向人们更好地介绍了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差别。从而有利于中西方的相互理解和文化交流 Key Words:social function,culture,difference,communication Introduction Several centuries ago, the culture especially western culture and eastern culture have always been the discussed topic.In fact,all the things around us have a deep relationship with culture,at the same time the culture will still be the main problem in our life.Humanity will not satisfy their material need but also the culture need ---- spiritual need.No culture,no mind.Diet culture is the model of every nation culture,it can reflect this nation”mind from the side effect. This article will talk with a topic of tea and coffee.Tea is one of special and traditional products in china,and coffee is the most popular drink in western country,they separately on behalf of different culture.By the comparison of tea and coffee,the young stag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the multi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origin and culture of coffee

中西方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对比论文

中西方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对比论文 中西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比较 [摘要]人类历史的发展已进入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间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因此,了 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很有必要。文章着重把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 化进行比较,解释形成不同文化的原因。 [关键词]茶;咖啡;文化;跨文化交际 咖啡在西方人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而在中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上至帝王将相,下 至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茶在人们的生活中根深蒂固,它不仅 是一种饮料,更承载着中华文化。咖啡与茶代表着中西方两种不同 的文化。 1茶文化之中庸与咖啡文化之理性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方,面向大海,地域广阔,物产丰饶。中国文化生长于一个既相对封闭又十分广阔的地理空间,文化传统受 半封闭的、农业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即“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 所决定。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首当其冲是 以小农经济为背景的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其特点是“中庸”“守 常”“平衡”“对称”。儒家把“中庸”思想引入中国茶文化。 茶生于山林中,承甘露滋润,其味苦中带甘,饮之可令人心灵澄明,心境平和,头脑清醒,茶的这些特性与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 相符。通过饮茶可以自省,也可以养廉,赋予茶以清廉、高洁的品性。儒家学说认为通过饮茶可以沟通思想,增进彼此的友情,协调 人际关系,促进和谐。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而茶文化中从采茶、制茶、煮茶、点茶、泡茶、品饮等一整套的茶事活动中无一不是渗透着和 的思想。在泡茶时,“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待客时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从饮食文化来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系别: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既是一次国际文化盛会,也是一次美食盛宴,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平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饮食观念、内容、烹调方法以及方式等方面。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融合,相互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的趋势。本文主要以通过上海世博会这一美食盛会为契机,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进而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饮食文化;差异;文化融合 上海世博会在持续六个月的精彩运营后,完美的落下帷幕,其出色的餐饮服务无疑是精彩的一笔。世博会也是一次名副其实的美食博览会,游客既可以品尝到中国各地的美味佳肴,也可以一尝来自世界各国的风味餐饮,这给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世界博览会是各种新思想、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人们在大饱口福的同时,思维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国饮食学习了西方的科学营养知识,吸收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合理成分,西方饮食业也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和精华,充实了新的内容。总之,中西方餐饮不论是从饮食意义烹饪过程饮食习惯还是饮食方式等各方面,都将赋予新的丰富而独特的饮食 文化内涵。 一、上海世博会饮食情况 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一次世界经济、文化和科技博览会,而且还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美食博览会。在这里,既可以品尝到中国各地的美味佳肴,也可以一尝来自世界各国的风味餐饮。许多国内外游客来到世博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像日本馆、意大利馆、卢森堡馆等许多国家馆内备有餐厅,包括横跨几大洲的各类美食,从日本顶级大厨带来的日本料理到法国馆提供的正宗法式浪漫大餐。为了能更好地展现美食的世界风味,除了快餐的洋品牌引进外,餐饮中心里还专门设立了世界风味美食区,由法国、土耳其、日本、东南亚等诸国的美食构成。世博快餐包括了十多家全国乃至全球闻名的快餐品牌,从汉堡炸鸡到馄饨面条,各种口味供人选择。世博会也为中国餐饮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绝好机会,改变了外国人对中餐的传统印象,让世界更真实、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饮食文化。在世博会的供餐上,中西餐结合,凸显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中国八大菜系、意大利甜品、美国汉堡、法式大餐、日本和牛、土耳其烤肉、德国啤酒、泰国咖喱、新加坡小吃、挪威三文鱼、韩国泡菜、比利时巧克力等等,各国美食尽展风貌,各显特色。上海世博会展示了全球饮食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

从茶与咖啡看中西方不同文化 茶和咖啡是当今世界上消耗量最大的两种饮料。咖啡在西方人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无论是在学校、公司还是商场都有人拿着咖啡杯乐在其中;而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承载着人情和文化。茶和咖啡,有着不同的内涵、历史,因此也代表了中西两方文化的差别。 咖啡和茶叶的生长环境截然不同。咖啡生长在炎热的非洲、南美洲,比如巴西、哥伦比亚、牙买加等地。这些地方都属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炎热多雨,适合咖啡的生长。茶叶则多生长于气候温和湿润的温带,比如中国的杭州等地。这炎热和温和的气候正代表了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西方人热烈奔放,即使面对陌生人也可以热情地寒喧打招呼;中国人处世温和,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 茶叶和咖啡的种类,冲泡方法也有不同。咖啡的冲泡从研磨咖啡豆到器具,再到水温比例都有严格的要求,冲泡出来香味馥郁,口味浓厚。茶叶的冲泡远比咖啡要复杂。中国的茶有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花茶几个大种,每种茶叶的加工都不一样。冲泡茶叶的茶具也是五花八门,著名的就有宜兴紫砂壶。不同的茶叶要配以不同的茶具,这样才能最好地体现出这种茶的风味来。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陆羽用时27年所著的《茶经》就详细阐述了种茶,加工茶和泡茶的方法;而直到约公元1000年,绿色的咖啡豆才被第一次放在滚水中煎煮。中西方历史的长度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咖啡的冲泡向来是一次完成。二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将早晨泡过的咖啡在下午再泡一次,称为“二度咖啡”,一时被传为总统节俭的佳话,可见泡过一次之后的咖啡就失去了它原来的风味,在口味上变得清淡无味。茶叶正好相反。事实上,头次冲泡的茶水称为“洗茶”,是要弃之不饮的。茶叶的真正口味要经过两至三道开水的洗礼才能被真正品味出来,所谓“一苦二甜三回味”。这正是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于生活不同态度的写照。中国人崇尚年轻时努力工作,吃苦耐劳,这样才能在中年时期有理想的生活和财政状况,在老年时就能欣然回味年轻时所做的事情。西方人虽然不乏这样的企业家金融家,但大多数人认为在努力的同时也要享受生活。中国人喜欢稳定,一杯茶要泡到底,一个行业也要做到底,做到成功。西方人喜欢换着干,这几年学这个,过了几年又去学其他的;上完高中先去旅游打工,然后再回来上大学。对西方人而言,生活就像煮咖啡,如果做过的事情失去了原本的新鲜感,那么就换一种重新开始,就像泡过的咖啡不如头一次那么浓厚,那就丢弃再换新的开始煮。 咖啡和茶同时蕴含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意,但咖啡侧重于工作之余与别人一起的放松,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含义;茶本身则包含了中国人对别人的情意。在西方,和朋友们一起喝咖啡重点是在于喝而不是在于咖啡。咖啡只是作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而在一起喝才是重点。中国人则把茶作为一种情意的显示,“茶七饭八酒满盅”,说的就是斟茶时只斟七分满,剩下的三分是情意,可见中国人把茶作为情意的媒介。西方人待客用咖啡是为了让客人感觉放松和惬意,但中国人待客用茶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感情的方式。 中西方的文人们对于咖啡和茶也持有不同的态度。西方的文学作品里很少看见有关于咖啡的作品,但咖啡却对文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大文豪巴尔扎克对于咖啡几乎成瘾,《人间喜剧》这一巨作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在咖啡的刺激下完成的;近年最受欢迎的《Harry Potter》系列小说最初也是J.K Rolling在一个小咖啡屋里开始构思写作的。咖啡屋几乎是西方文人交换思想,创作的地方,文人们似乎都把咖啡作为一种促进写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茶叶就是劳动生产物,就是一种饮料。茶文化就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就是茶与文化得有机融合,这包含与体现一定时期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人类漫长得历史进程中,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饮茶之风日益盛行得21世纪,茶文化更就是得到了空前得发展与进步、然而,各国得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1、中西方茶文化得交融17世纪初,继茶叶到达荷兰后,饮茶之风很快波及到英、法、德等国。公元1637年英国首次从中国厦门运去茶叶,公元1662年,“饮茶皇后”凯瑟琳提倡皇室饮茶,亲以玉照为中国红茶作商标,推行以茶代酒,使饮茶之风很快风行。这一时期,中国红茶开始大量进入伦敦市场,饮茶之风,开始风靡整个英伦三岛。明末清初,英国人从我国厦门、广州贩运大量茶叶,除供应本国所需外,还大量转运到美洲殖民地,以后又相继销到德国、瑞典、丹麦、西班牙、匈牙利等国,1773年得波士顿毁茶事件,爆发了美国得独立战争。可见当时中国茶在欧洲得影响之深远。红茶得品饮,在国内不似品饮乌龙茶得“功夫茶法”,那样讲究冲泡技艺及茶道精神。红茶只以传统得饮茶法,以清饮为主,调饮为辅。传播到国外,又将红茶与牛奶相融,制成风味独特得奶茶,不但深化了红茶调饮法,而且有形形色色得饮茶习俗。以英国为例。自1662年葡萄牙公主

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不仅就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饮茶皇后”而且在推动英国茶叶贸易,提倡饮茶风尚上,享有很高得声誉。皇后进宫后,饮茶风尚首先在英国宫廷盛行,并成为宫廷得一种礼仪,接着流行于豪门世家,成为她们得灵丹妙药与社交得风行饮料。由于皇后得崇尚饮茶之风,又成为贵族夫人时髦得风尚。18世纪,茶价日趋低廉,茶就成英国人主要饮料,饮茶也逐渐普及民间,此时大众化茶馆林立,饮茶普及各阶层,在英国人生活里,茶就是不可或缺得东西。茶作为风靡世界得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得饮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得时尚习俗,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就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得饮品。”韩国人认为茶文化就是韩国民族文化得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就是“万病之药”,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得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得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得文化艺能——茶道。2、各国得茶文化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区得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得特色。不同得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得不同价值理念与文化取向。下面选取了一些代表国家与地区,去领略同一片绿叶,被赋予得不同内涵。第一站:美国美国被称为咖啡王国,却有大约一半人喝茶,令人称奇。在美国市场上,中国得乌龙茶、

中外茶文化的比较

中外茶文化的比较 茶起源于中国,最早的书面记载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后传入西方。17世纪起,饮茶成为英国贵族圈的风尚。之后,英国人又将 西方独特的下午茶文化带入中国。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饮茶 有着不同习俗。 欧洲饮茶也有很长的历史,一些人移民到美国后,习惯也带了过来。可以说美国的独立是由茶叶引起的。1773年,英国公布一项法令,规定只有英国东印度公司可以在北美殖民地垄断经营进口茶叶。波士顿从事走私茶叶的商人们于当年12月16日,将英国东印度公 司的货船上的茶叶倾倒在海水中,用来抗击垄断。这个事件引起英 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高压制裁,最终导致美国独立革命发生。美国人 饮茶讲求效率、方便,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而浪费时间和动作,他们似乎也不愿在茶杯里出现任何茶叶的痕迹,因此,喜欢喝 速溶茶,这与喝咖啡的原理几乎一样。在美国,茶消耗量占第二位,仅次于咖啡。 除源自于欧洲的西方茶文化外,美国市场上的东方茶(乌龙茶、 绿茶等)有上百种,但多是罐装的冷饮茶(柠檬红茶)。美国人与中国 人饮茶不同,大多数人喜欢饮冰茶,而不是热茶。饮用时,先在冷 饮茶中放冰块,或事先将冷饮茶放入冰箱冰好,闻之冷香沁鼻,啜 饮凉齿爽口,顿觉胸中清凉,如沐春风。另外除了预装茶外,美国 很多餐厅也以茶作为主要饮料,而美国人有在任何茶(包括东方茶) 加上糖之习惯。 1657年茶叶出现在德国的药店,但是除了东弗里西亚(今下萨克森)一带地区之外,没有赢得德国人太多的兴趣。现在德国人也喜欢 饮茶。比如,德国也产花茶,但不是用茉莉花,玉兰花或米兰花等 窨制过的茶叶,而是用各种花瓣加上苹果、山楂等果干制成的,里 面一片茶叶也没有,真正是“有花无茶”。中国花茶讲究花味之香远;德国花茶,追求花瓣之真实。德国花茶饮时需放糖,不然因花香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一、《喜福会》——母女纠葛中的文化碰撞 在这一书中,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是作者一直着重描写的一对矛盾。四对母女之间的矛盾存在着对立和冲突,到最终还是融合到了一起。母亲们是来自中国的传统女性,她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都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充分体现和代表。但是女儿们是出生在美国的新女性,总有新思想,所以母女之间即使是有亲情的纽带进行维系,但是她们之间仍然存在代沟,仍然充满着矛盾。母女双方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思想和美式的价值观念,所以她们陷入了僵局——到底应该如何生存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之中,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对她们施加了许多的影响,以“这都是为了女儿好”的心态和中国传统思想进行教育。但是女儿们明显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想冲破束缚,想要取得自我独立的权利,母女双方的紧张形势一触即发。这里可以体现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新式价值观念的一种文化冲突。但是,当女儿们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磨难的时候,母亲们都会以自身的亲身经历进行开导,帮助女儿们明白自身的处境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母女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化解,并走向了融合和和谐的道路。这四个家庭就像是一个大环境下的小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浓缩了中美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并融合的过程。女儿从母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逐步确立了自己的来源和价值,在美国这个新环境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正确地找到了如何对待文化冲突的方法,即肯定自己的根源和传统文化,并在新环境之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谭恩美女士通过艺术地描写两代人的文化冲突、融合、碰撞展现出了中美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融合的过程。 二、《吃一碗茶》——第三空间的挣扎

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不同点

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不同点 中国人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而且茶叶被分为多种类型,不同场合还有不同的泡法。喝茶时,需要注意茶叶适当拼配,要随喝 随添,水温适宜。同时,配着点心、干果等一起饮用,味道更加。 茶有健身,治病等药物疗效,还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功效。 现在比较流行的咖啡种类主要是意式咖啡和美式咖啡。其中意式咖啡,即意式浓缩咖啡,是一种口感强烈的咖啡类型。用意式咖啡 作为基底,熟练的咖啡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其与牛奶的交融形成各种 精美的拉花图案,使之成为一种拉花审美艺术。同时饮用咖啡还可 以振作精神、增强思考能力,恢复肌肉的疲劳,还能帮助消化,甚 至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胆结石等疾病。 茶与咖啡有着各自特定的制作方法和品尝方式,它们带给人们不同的文化享受,同时,人们也可根据二者不同的种类和功效有针对 性地进行选择,使其疲惫的身心得到有效的舒缓。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民众生活中可谓是一种奇特的文化景观,无论是产茶区还是非产茶区,茶文化的创造与传承都经久不衰。 《中国茶叶大辞典》把“茶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 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以物质为 载体,反映出明确的精神内容,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统 一的产物,属‘中介文化’。茶文化内容包括茶的历史发展、茶区 人文环境、茶业科技、千姿百态的茶类和茶具、饮茶习俗和茶道茶艺、茶书茶画茶诗词等文化艺术形式,以及茶道精神与茶德、茶对 社会生活的影响等诸多方面。茶文化的结构体系包括有关茶的物质 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这是首次载入辞书的权 威性的释义。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他们有的用茶作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饮茶之风日益盛行的21世纪,茶文化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1、中西方茶文化的交融17世纪初,继茶叶到达荷兰后,饮茶之风很快波及到英、法、德等国。公元1637年英国首次从中国厦门运去茶叶,公元1662年,“饮茶皇后”凯瑟琳提倡皇室饮茶,亲以玉照为中国红茶作商标,推行以茶代酒,使饮茶之风很快风行。这一时期,中国红茶开始大量进入伦敦市场,饮茶之风,开始风靡整个英伦三岛。明末清初,英国人从我国厦门、广州贩运大量茶叶,除供应本国所需外,还大量转运到美洲殖民地,以后又相继销到德国、瑞典、丹麦、西班牙、匈牙利等国,1773年的波士顿毁茶事件,爆发了美国的独立战争。可见当时中国茶在欧洲的影响之深远。红茶的品饮,在国内不似品饮乌龙茶的“功夫茶法”,那样讲究冲泡技艺及茶道精神。红茶只以传统的饮茶法,以清饮为主,调饮为辅。传播到国外,又将红茶与牛奶相融,制成风味独特的奶茶,不但深化

了红茶调饮法,而且有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以英国为例。自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不仅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饮茶皇后”而且在推动英国茶叶贸易,提倡饮茶风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皇后进宫后,饮茶风尚首先在英国宫廷盛行,并成为宫廷的一种礼仪,接着流行于豪门世家,成为他们的灵丹妙药和社交的风行饮料。由于皇后的崇尚饮茶之风,又成为贵族夫人时髦的风尚。18世纪,茶价日趋低廉,茶就成英国人主要饮料,饮茶也逐渐普及民间,此时大众化茶馆林立,饮茶普及各阶层,在英国人生活里,茶是不可或缺的东西。茶作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2、各国的茶文化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下面选取了一些代表国家和地区,去领略同一片绿叶,被赋予

如何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报告

关于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 冲突和融合的调查报告 彭应晓(会计121)张玲芳(会计121)范羽(会计121) 杜艳梅(会计122)余慧霞(会计122)陈家友(农水121) 李世超(农水121)张千(农水121)赵亮(农水121) 文章摘要: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是是我国文化发展中必须处理好的问题,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矛盾不仅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层面,文化价值观层面上的冲突甚至可以说更根本,更激烈。在当前情况下,要想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走起中国文化困境,以中国传统文化解读西方文化,促进文化的再生和创新是良好的解决路线。中国传统文化,是各个时代的文化精华通过不断的沉淀、积累,面对社会变革的趋势,面对中国的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社会思潮的大量侵入,其影响极其深远,当前解决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问题,成为了燃眉之急。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冲突融合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了解调查 (一)解读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 关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在生活中就处处可见,比如中国建筑讲求的是对称、和谐、秩序、天人合一;西方建筑讲求的是非对称、对上帝无限超越精神的礼拜;中国人的生活观念体现的是人伦关系、群体关系,与之相对,西方人的生活观念体现的是个人自由意志和自我完善。 (二)调查背景: 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状态——面临双重危机,余英时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在面临着双重危机:从客观方面说,危机表现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曾遭到极大破坏;从主观方面说,中国当下的文化氛围显示出普遍的急功近利和浮躁现象。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受到很大的破坏:朝代更替、意识形态,阶级斗争、西方价值观带来的冲击,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从韩国要申请中国的端午节作为自己的节日时,中国才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想起了保护。所以很有必要认识了解我们身边的人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以及看了解的程度有多深。 (三)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 融汇百家发展自我、去除糟粕提升自我 挑战: 思想观念倍受冲击、文化认同产生困境、传统文化后继乏人 (四)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此次调查以大学生为主,其次还涉及社会上各职业的人。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走访调查、上网查询 3.调查时间:2014年5月 4.分析办法:统计分析为主、数据结合图表呈现 5.资料收集:此次以大学生以及社会各职业者问卷调查为主,共发放问卷15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