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农业推广理论

现代农业推广理论

现代农业推广理论
现代农业推广理论

《现代农业推广学》考试大纲及复习资料教材:选用由中国农业大学高启杰教授(博士)编著的《现代农业推广学》

第二部分:课程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农村发展与农业推广

一、农村发展的涵义1、农村人口中各个阶层的综合发展;2、农业和农村中其他非农产业的综合发展;3、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发展

二、农业推广对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

一、农业推广的历史发展

二、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

第三节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

一、农业推广工作的任务1、本职任务;2、附加任务;3、冲突任务

二、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1、直接功能;2、间接功能

第四节农业推广学研究进展

Ⅲ、考核要求

一、识记:农村发展,农业推广,农业推广模式,农业推广学。

二、领会: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农业推广工作的任务;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农业推广学研究的对象。

三、应用:农业推广对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概念

Ⅱ、课程容

第一节推广的框架模型

第二节沟通

一、人际沟通过程

二、沟通网络

三、沟通的一般准则1、维护和提高信息源的信誉;2、信息的容对推广对象而言应具有相关性;3、信息的组织与处理应当做到编码简单、意义明了、逻辑结构合理;4、适当重复信息的关键容;5、运用比较和对比;6、加强信息反馈;7、改善沟通环境,克服沟通过程的主要障碍;8、重视沟通网络。

第三节行为改变

一、需要与动机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会需要;4、尊敬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二、行为改变模式

三、农民行为的改变1、面向行为主体的策略;2、面向行为环境的策略

第四节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策略1、目标团体导向;2、参与;3、阶段性项目计划与实施

二、系统解决问题的步骤

Ⅲ、考核要求

一、识记:农业推广服务系统,目标团体系统,沟通,沟通网络,问题解决策略(问题导向策略),目标团体导向。

二、理解:决定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因素;沟通的基本要素;沟通网络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沟通的一般准则。

三、应用:农民行为改变的策略。

第三章创新的采用与扩散

第一节扩散曲线与扩散过程

一、创新扩散与扩散曲线

二、扩散过程分析1、突破阶段;2、关键阶段;3、自我推动阶段;4、浪峰减

退阶段。

第二节采用过程与创新度

一、采用过程分析1、认识阶段;2、兴趣阶段;3、评价阶段;4、试验阶段;

5、采用(或放弃)阶段。

二、创新度与采用者分类

第三节采用率及其决定因素

一、创新的特性1、相对优越性;2、一致性;3、复杂性;4、可试验性;5、可观察性

二、创新决策的类型1、个人选择型创新决策;2、集体决定型创新决策;3、权威决定型创新决策。

三、沟通渠道的选择1、大众媒介渠道;2、人际沟通渠道。

四、社会系统的性质1、社会结构;2、系统规;3、意见领袖关系;4、沟通网络;5、创新的结果。

五、行为变革者的努力程度1、行为变革者的作用;2、行为变革者获得成功的关键

Ⅲ、考核要点

一、识记:创新,创新扩散,创新的采用,创新度,采用率。

二、理解:创新的特性,扩散曲线的类型:创新扩散的过程;创新的采用的过程;采用者的分类;

三、应用:影响创新采用的决定因素。

第四章推广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第一节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

一、个别指导1、农户访问;2、办公室访问

二、群体指导1、小组讨论;2、方法示;3、成果示;4、短期培训;5、实地参观。

三、大众传播1、参与程度;2、时间和空间;3、速度;4、保存性

第二节推广演讲与教材编写

一、推广演讲1、演讲计划;2、材料准备;3、演讲结构安排;4、拟定演讲提纲;5、演讲的组织;6、临近演讲之刻;7、如何演讲。

第三节视听媒体的利用

一、视听媒体的教学功能

二、视听媒体的种类与特性1、实物与立体模型;2、听觉媒体;3、非放映式视觉媒体;4、静态放映媒体;5、动态放映媒体;6、板类媒体;7、印刷媒体;8、电子读物;9、电传媒体。

三、视听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第四节推广方法的选择

一、正确认识各种推广方法的特点

二、根据推广的目标与目的选择和运用推广方法

三、根据技术创新及其采用过程不同阶段的特点选择和运用推广方法

四、根据采用者的类型选择和运用推广方法

五、根据推广机构的资源条件选择和运用推广方法

Ⅲ、考核要点

一、识记:个别指导,群体指导,方法示,成果示,大众传播。

二、理解:个别指导法的特点及其应用形式;群体指导法的特点及其应用形式;不同媒介应用时应该考虑的媒介特性;视听媒体的种类与特性;

三、应用:开展农户访问的程序;小组讨论设计;方法示、成果示程序;搞好演讲应注意的技巧。视听媒体选用应注意的问题。如何正确选择及综合应用不同的推广方法?

第五章推广项目的计划与评估

第一节推广项目计划概述

一、制定推广项目计划的意义

二、推广项目计划的制定方式1、自上而下式;2、由下而上式;3、联合制定式。

三、推广项目计划制定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推广项目计划过程

一、情况评价与问题确定1、情况描述与信息收集;2、情况分析与问题确定

二、设定项目目标

三、制定工作计划

四、计划的实施

五、检查、评估与修正

第三节推广项目的监测与评估

一、推广项目的监测与反馈系统

二、推广项目评估的类型、容与意义

三、项目评估过程的步骤1、确定评估对象或评估领域;2、制定评估计划;3、确定评估的标准与指标;4、收集资料、取得证据;5、整理、分析资料,作出判断;

6、撰写评估报告;

7、评估报告的利用。

第四节参与式项目计划与评估

一、采用参与式方法的理由

二、参与式情况评价和计划制定

三、参与式监测与评估

Ⅲ、考核要点

一、识记:推广计划,推广项目,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联合制定式,项目评估,项目监测,参与式评价。

二、理解:制定推广项目计划的意义和方式;推广项目计划制定的原则;项目监测技术;项目评估的类型、意义;参与式评估的优点、目的。

三、应用:制定推广项目计划的程序;项目评估的步骤;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推广项目?

第六章农业推广组织

第一节农业推广组织特性

一、农业推广组织的外部环境

二、农业推广组织的部环境1、技术;2、组织规模;

三、农业推广组织的部结构1、层级;2、控制的幅度;3、复杂性;4、规则的繁简。

四、农业推广组织的运作过程

五、农业推广组织的运作表现

第二节农业推广组织的类型

一、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

二、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

三、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

四、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

五、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

Ⅲ、考核要求

一、识记:农业推广组织,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

二、理解:农业推广组织的类型,农业推广组织特性,农业推广组织的外环境,部结构,运作过程,运作表现。

三、应用:各类型农业推广组织的特点。

第七章农业推广人员

第一节农业推广人员的基本职责

一、农业推广行政管理人员1、拟定机构的推广政策或主要推广工作方针;2、进行推广人力发展和管理;3、编制经费预算;4、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活动;5、评估并报告工作成果。

二、农业推广督导人员

三、农业推广技术专家

四、农业推广指导员

第二节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推广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三节农业推广人员管理

三、农业推广人员培训1、制定培训政策;2、拟定各类培训计划;3、管理与实施培训计划。

Ⅲ、考核要点

一、识记:农业推广人员,农业推广人员管理

二、理解:农业推广人员的类型,各类推广人员的职责;农业推广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要求;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的容;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考评方法。

第八章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第一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相关概念

一、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与构成条件1、四个工作步骤;2、三个新;3、两个意义;4、一个前提。

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周期性

三、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状况评价指标

第二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

一、项目推广1、技术先进性;2、经济合理性;3、生态适应性;4、生产可行性。

二、示辐射

三、技术与信息咨询服务

四、技术承包

五、经营服务

六、技术转让

七、技术入股

八、技术开发

九、公司加农户

十、民间组织加农户

第三节技术合同与专利

一、技术合同的基本类型与签订原则1、合法的原则;2、有利于推广应用的原则;3、自愿平等、互利有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4、技术成果合理分享原则。

二、专利的种类与专利制度1、发明专利;2、实用新型专利;3、外观设计专利。

第四节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供求矛盾与对策

一、正确分析农业科技成果的供求矛盾

二、培育积极的用户系统

三、形成有效的技术扩散机制

四、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市场

五、加强政府的财政支持与宏观管理

Ⅲ、考核要点

一、识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广度,推广率,推广指数,平均推广速度,边际推广速度,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公司加农户,农业技术咨询,农业技术经营服务,有形磨损,无形磨损;技术合同。

二、理解:农业科技成果的构成条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周期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状况评价指标;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技术合同的类型与签定原则;在确定推广项目时,应围绕哪几个方面来考察和筛选?

三、应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各项评价指标的计算;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供求矛盾与对策。

第九章农村家政推广与社区发展

第一节农村家政推广

一、家政与家政推广教育的容1、家庭经济与管理;2、婚姻与家庭教育;3、膳食教育;4、居住与健康教育;5、服装与仪容教育;6、技艺教育;7、生活礼仪教育;8、其他。

二、发展我国的农村家政推广事业1、提高个人素质;2、增进家庭幸福;3、促进社会发展。

第二节农村社区发展

一、社区与社区发展的含义

二、农村社区发展的基本原理1、社区发展应当是综合性的;2、社区发展应当

是可持续的;3、社区发展应当是参与式的;4、社区发展应当是合作式的。

第三节来自推广实践的实例

Ⅲ、考核要点

一、识记:家政学,农村家政;社区,社区发展。

二、理解:农村家政推广教育的容及其意义;社区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十章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

第一节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与政策法规概述

一、农业推广宏观环境概述

二、农业推广政策1、导向作用;2、规作用;3、促进作用。

三、农业推广法规1、制定单位不一样;2、制定程序不一样;3、呈现方式不一样;4、稳定性不一样。

第二节我国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

一、政策与法律环境1、政策环境;2、法律环境。

二、政府机构设置与组织体系

三、经济与结构性条件

四、其他环境条件

第三节国外农业推广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一、美国的农业推广立法

二、日本的农业推广法

附录一、中华人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附录二、史密斯——利弗法

Ⅲ、考核要点

一、识记:农业推广政策,农业推广法规。

二、理解:我国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农业推广政策的作用;农业推广法规和农业推广政策的区别;美国的赠地学院法和史密斯—利弗法;日本农业改良助长法。

《现代农业推广理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从而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愿改变行为、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农村发展:是指农村综合发展。即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的全面发展,促进农林牧渔各业,及各产业的综合发展;实现人口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农村持续稳定的发展。

3、农业推广模式:是在特定条件下农业推广主体、客体、机制存在的方式和运转过程的综合表现。

4、现代农业推广:是指农业推广人员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农村广大农民及其他在农村进行农村发展管理的人们,并且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

5、农业推广:指农业推广人员把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新技能和新技术传递给农民,并帮助其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水平,进而促进农村发展的教育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农业推广在古代最早被称为( A )

A、劝农

B、后稷

C、诱导

D、推广

2、农业推广的性质主要反应在它的( B )。

A、经济性

B、教育性

C、商业性

D、宣传性

3、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合作推广法》是在( B )

A、1866年

B、1914年

C、1921年

D、1990年

4、农业推广工作可以诱导农民行为( C )

A、强制变革

B、服从变革

C、自愿变革

D、创新变革

5、农业推广学科属于( D )

A、农业学科

B、技术学科

C、经济学科

D、行为学科

6、197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世界农业改革和农村发展会议”上,通过了( B )

A、农村环境保护行动纲领

B、农民宪章

C、人口宣言

D、臭氧层保护计划纲要

7、《农民宪章》( D )在1979年在罗马召开的“世界农业改革和农村发展会议”上通过的

A、中国

B、美国

C、荷兰

D、联合国

8、传递服务式的农业推广模式的主要目标是( A )

A、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B、帮助农民自我决策

C、促进农村综合发展

D、促进人类发展,教育民众

9、合同约束式的农业推广模式,其组织特征是( B )

A、以政府领导的公办专职机构为主

B、以专业公司为主

C、以各种社团和民建组织为主

D、以研究机构为主

10、综合咨询的农业推广模式,其组织特征是( D )

A、以政府领导的公办专职机构为主

B、以专业公司为主

C、以各种社团和民建组织为主

D、以政府领导和民间机构为主

11、注意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农业推广模式是( C )

A、传递服务推广模式

B、合同约束推广模式

C、意识启蒙推广模式

D、参与服务推广模式

12、《史密斯——利弗法》签署的时间是( C )

A、1866

B、1903

C、1914

D、1952

13、“推广”一词的实际使用,起源于( C )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14、“推广教育”一词,最早使用的时间是( B )

A、1866

B、1873

C、1891

D、1895

15、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是的出发点是( B )

A、农民的数量

B、农民的需要

C、农民的素质

D、农业生产水平

16、1914年通过农业合作推广《史密斯——利弗法》的国家是( C )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法国

17、合同约束模式类型的主要对象是( C )

A、农村居民

B、全体农民或联系农民

C、高价值商品产区的农民

D、贫困乡村的农民

18、以帮助对象自我决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农业推广模式类型是( D )

A、传递服务模式

B、合同的约束模式

C、参与服务模式

D、综合咨询模式

19、参与服务模式类型主要是( B )

A、商品开发与生产

B、农业知识与信息传播

C、农村振兴

D、农村综合咨询服务

20、传递服务模式类型的主要对象是( A )

A、农村居民及某些城镇居民

B、全体农民或联系农民

C、高价值商品产区的农民

D、贫困落后乡村的农民

21、组织特征是以政府领导公办专职为主的农业推广模式是属于( A )

A、传递服务模式

B、合同约束模式

C、意识启蒙模式

D、参与服务模式

22、组织特征是以教学、研究机构为主,民间组织兼营的农业推广模式是( D )

A、传递服务模式

B、合同约束模式

C、意识启蒙模式

D、参与服务模式

23、组织特征是以各种社团和民间自治组织为主的农业推广模式是( B )

A、合同约束模式

B、意识启蒙模式

C、参与服务模式

D、综合咨询模式

24、我国对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始于( C )

A、20世纪初

B、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

25、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农民

B、农民行为

C、科技成果

D、推广机构

26、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活动与研究成果最早出现在( A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27、估计我国乡镇以上推广机构,若包括农业、畜牧、水产、农机、经营管理等,共计拥有职工大约是( B )

A、50万人左右

B、100多万人

C、200多万人

D、300多万人

28、对于传递服务模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其目标是提高产量,增加収入B其对象是全体农民或联系农民

C其容是开发人力资源D其策略方式为自下而上的传递服务

29、对于参与服务模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其目标是促进人类发展、传播信息、教育民众

B其对象是农村居民及某些城镇居民

C其策略方式是自下而上参与式问题解决

D属于低水平模式

30. 对于综合咨询模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其目标是帮助对象自我决策,分析和解决问题

B其对象是农村居民

C其容是农业生产及农家生活有关的技术与信息

D其策略方式为自下而上的传递服务

31、对于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A推广的目标仅仅是为了增产增收

B推广的策略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

C推广工作的容拓展到农村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

D更强调沟通

三、多项选择题

1、农村综合发展应包括(BCDE )

A、农业推广人员的全面发展

B、农、林、牧、渔各业的全面发展

C、加工业的全面发展

D、农村各阶层人员的全面发展

E、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2、农村综合发展应包括(ABCDE )

A、农业的全面发展

B、教育与科技的全面发展

C、医疗保的全面发展险

D、加工业的全面发展

E、信息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3、农村发展是一项涉及哪些方面的社会变革(ABCDE )

A、自然

B、技术

C、经济

D、社会

E、政治

4、农业推广对农村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E )

A、组织教育农民

B、帮助农民增进知识,提高技能

C、帮助农民改变观念与态度

D、传播农业创新

E、培养新型农民

5、农业推广对农村发展的作用包括(ABCE )

A、组织教育农民

B、帮助农民改变观念与态度

C、发展农村产业

D、提供医疗保险

E、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6、农业推广应对农村发展提供(ABCD )

A、信息

B、技术

C、知识

D、技能

E、资金

7、农业推广学自身的理论有(ABCD )

A、创新扩散理论

B、沟通理论

C、系统框架理论

D、行为改变理论

E、系统论

8、农业推广学自身的理论有(ABCDE )

A、创新扩散理论

B、沟通理论

C、系统框架理论

D、行为改变理论

E、创新采用理论

9、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是(ABCDE )

A、传递服务模式

B、合同约束模式

C、意识启蒙模式

D、参与服务模式

E、综合咨询模式

10、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是(ABC )

A、传递服务模式

B、合同约束模式

C、意识启模式

D、参与服务模式

E、综合咨询模式

1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推广模式主是要(DE )

A、传递服务模式

B、合同约束模式

C、意识启蒙模式

D、参与服务模式

E、综合咨询模式

12、下述哪些是农业推广工作的本质任务?(ABDE )

A、沟通激励

B、成人教育

C、生产资料供应

D、传播信息

E、解决问题

13、下述哪些是农业推广工作的本质任务?(ABCE )

A、沟通激励

B、确定推广容

C、科研试验工作指导

D、生产资料供应

E、推广管理与培训

14、下列哪些是农业推广工作的本质任务?(ABCE )

A、沟通激励

B、确定推广容

C、推广项目与活动的计划与评估

D、生产资料供应

E、推广管理与培训

15、下列哪些是农业推广的直接社会功能?(ABCDE )

A、增进农村人口的基本知识

B、提高农村人口的生产技术水平

C、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技能

D、改变农村人口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

E、增强农村人口的自我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

16、下列哪些是农业推广的直接社会功能?(DE )

A、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

B、提高农村人口的生产技术水平

C、维持良好的农业生态条件

D、改变农村人口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

E、增强农村人口的自我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

17、农业推广对农村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CE )

A、组织教育农民

B、帮助农民增进知识,提高技能

C、发展农村产业

D、提供医疗保险

E、展文化教育事业

18、合同约束模式的模式类型主要有(DE )

A、常规农业推广

B、培训与访问体系

C、综合发展计划

D、商品开发与生产

E、商品导向型推广

19、意识启蒙模式的模式类型主要有(ABC )

A、社区发展

B、农村振兴

C、综合农村发展计划

D、农业知识与信息传播

E、农村综合咨询服务

20、作为指导农业推广实践的农业推广学的理论体系至少应当包括(ABCDE )

A、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

B、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

C、农业推广项目的设计与评估

D、农业推广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E、农业推广工作环境的优化

21、农业推广学与其相关的学科有(ABCDE )

A、心理学

B、教育学

C、传播学

D、社会学

E、经济学

四、简答题

1、简述农村发展的含义。

答:教材第1~2页

2、简述传递服务型推广模式主要特征。

答:教材第9页,表1-1

3、简述农业推广学的理论体系。

答:教材第16~17页

4、农业推广工作的本职任务是什么?

答:教材第10页

5、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的主要类型有几种?

答:教材第8页

五、论述题

1、试述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

答:教材第11~13页

第二章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概念

一、名词解释题

1、沟通: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运用媒介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

2、沟通网络:各种沟通渠道的复合体。

3、需要:是指一个人所缺少的、但对其生理和心理健康又是必需的某种东西。

4、动机;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或想法。

5、媒介: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渠道或工具。

二、单项选择题

1、农业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之间靠什么来保持紧密联系( A )

A、沟通与互动

B、人际关系

C、行政领导

D、物质支援与帮助

2、在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理论中,由农村居民组成的系统称为( D )

A、农民系统

B、农村系统

C、服务系统

D、目标团体系统

3、在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理论中,由推广人员组成的系统称为(D)

A.目标团体系统B.推广人员系统

C.农村系统D.推广服务系统

4、在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理论中,推广服务系统组成要素是( D )

A、农民和其所处的环境

B、农村人口

C、农村社会

D、推广人员和其所处的推广机构

5、沟通网络是指( C )

A、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所覆盖的地区

B、各级农业推广组织网络

C、各种沟通渠道的复合体

D、农业推广人员与广大农民之间建立的各种关系

6、维持和延续人的生命而产生的需要是( A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会需要

D、自我需要

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基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考虑(B)

A.尊敬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社会需要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一种交往和归属的需要属于(D)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社会需要

9、人们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会需要

D、尊敬的需要

10、行为改变模式指出了行为改变有三个阶段。农业推广能发挥重要作用的阶段是( C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11、行为科学研究表明,行为改变涉及到的三个层面中,最难改变的是(D )

A. 知识

B.技能

C.知识和技能

D.态度

12、问题解决策略也称(B)

A.问题确定策略

B.问题导向策略

C.问题需要策略

D.生产技术策略

13、在问题解决策略中,计划与实施推广项目的基本点在于(A)

A对问题的确定B对目标的确定C对措施的选择D对效益的分析

14、推广学中讨论的农民行为主要是农民的( C )

A.创新行为B.守旧行为C.创新采用行为D.社会行为

三、多项选择题

1、根据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理论,农业推广工作将受到以下哪些关系的影响(ABCD )

A、人际关系

B、组织结构

C、社会结构

D、社会文化环境

E、法制建设

2、农业推广框架的构成要素包括(ABCD )

A、推广服务系统

B、沟通

C、互动

D、目标团体系统

E、教育系统

3、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中,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包括的子系统有(A D)

A.推广服务系统

B.推广人员系统

C.农村居民系统

D.目标团体系统

E.社会文化环境

4、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外部宏观环境,包括(ABCDE)

A.政策与法律环境

B.政府机构设置与组织体系

C.经济与结构性条件

D.社会文化环境

E.农村区域环境

5、推广过程中,影响到系统个体行为的主要社会因素有(A D E)

A人际关系B政策法规C市场信息

D组织结构和社会结构E社会文化环境

6、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A、B、C、D)

A.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B.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

C.两个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果D.推广工作的外部环境

E.推广人员的多少

7、直接的人际沟通需要依靠的媒介有(ADE )

A、语言

B、

C、信件

D、文字

E、手势

8、直接的人际沟通需要依靠的媒介有(ABCDE )

A、语言

B、文字

C、手势

D、表情

E、姿态

9、沟通过程的要素有(ABDE)

A传播者B接受者C信息D组织E媒介

10、行为科学研究表明,行为改变涉及到的层面有(BDE )

A.语言

B.知识

C.素质

D.技能

E.态度

11、根据需要层次理论,人们在某一时刻最有可能同时存在着多少个层次的需要(BCD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12、农民行为的改变过程可以分为(ACE )

A、原有平衡的破坏

B、减去阻力

C、移动到新的平平上

D、引入驱动力

E、稳定在改变的行为上

13、行为的改变涉及到哪些层面的改变(ABCD )

A、知识

B、信息

C、技能

D、态度

E、立场

14、改变农民行为的策略有(ACD )

A、面向农民本身

B、面向农业推广人员素质的提高

C、面向农民生产环境

D、面向农民的生活环境E面向上级农业行政部门

15、影响推广沟通效果的因素有(ABCD )

A、信息的容

B、使用的符号

C、处理方式

D、使用的媒介

E、社会结构

16、在沟通过程中,推广人员和推广对象发出信息和接受信息都会受到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ABCDE )

A、传播技术

B、知识

C、态度

D、社会背景

E、文化背景

17、改变人们行为的方法有(ABCDE )

A、经济方法

B、行政方法

C、法律方法

D、思想方法

E、教育方法

18、影响农民行为的阻碍力有(ABCDE )

A、传统的价值观与信仰

B、生产资料短缺

C、技术水平较低

D、文化程度不高

E、市场信息不足

19、应用问题解决策略对农业推广项目进行计划和评估,主要应该强调的方面是(ABC)

A、目标团体导向

B、参与

C、阶段性项目计划与实施

D、总结

E、计划

20、行为改变的几个阶段包括(CDE )

A.引入驱动力

B.去掉阻碍力

C.原有平衡的破坏

D.移动到一个新的平平上

E.稳定在改变的行为上

四、简答题

1、简述影响农民行为的阻碍力。

答:教材第39页

2、简述影响农民行为的驱动力。

答:教材第39页

3、简述农业推广中问题解决策略的主要特点。

答:教材第46~50页

4、简述决定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答:教材第21页。

5、简述推广过程中影响到系统个体行为的主要社会因素。

答:教材第19~20页。

6、简述沟通的一般准则。

答:教材第29~30页。

五、论述题

1、试述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理论。

答:教材第18~21页

2、需要与动机理论的含义是什么?怎样将之应用于农业推广实践?

答:教材第31~34页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 养殖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0年修订)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体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畜牧或水产科学与生产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人文、社科、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验技能、先进技术方法、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文献。 二、研究领域 1.养殖领域 三、学习年限 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集中在校全脱产的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 2.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不能提前毕业。 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如确实需要延长学习年限的硕士研究生

在每年4月、10月由研究生本人申请,填写《华南农业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延期申请论文答辩审批表》,经导师和所在学院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4.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 四、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鼓励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五、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学分为26学分(含参加学术交流所得的2学分、实践教学所得的3学分和撰写文献综述所得的1学分)。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 1.学位课(10学分) 1)公共学位课(7学分) ①自然辩证法2学分,36学时 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18学时 ③专业硕士英语4学分,72学时 2)专业领域公共课(3学分) ①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1学分,18学时 ②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1学分,18学时 ③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1学分,18学时 2.必修环节(6学分),由各导师结合毕业论文安排。 ①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必修环节(实践教学)3学分,54学时 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必修环节(学术交流)2学分,36学时 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必修环节(撰写文献综述)1学分,18学时

2016复习农业推广理论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思考题 1、简述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及主要社会功能。 (1)含义:现代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他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 (2)主要社会功能: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两类。 1.直接功能(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2.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2、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1)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并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排列,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认为,以上五个层次的需要是循序渐进的。当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便为人们奋斗的动力。(2)需要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①应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启发诱导、挖掘农民需要;要尊重农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的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②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推广人员应用对不同地区(发达、一般、落后等)和不同个体(生产水平高低等)制订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不同需要。③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所谓需要的主导性就是在众多的需要中,某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它是关键的需要,只要一经满足,就会起较大的效果。 3、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的标准有哪些。技术方法类成果与物化成果的推广方法有什么不同? (1)衡量科技成果质量通常有5项标准:创新性(指其创新点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技术等方面,比已有成果更具有科学先进的实用价值)、成熟性(指成果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程度。成熟的成果应经多年、多点观察、试验、验证,具有重演性,定性-成熟)、效益性(指成果采用后,应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是决定成果转化快慢的关键。有些难以协调三效矛盾,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的成果转化问题,就需要一定的政府行为来组织转化)、适用性(指成果在生产上的适应范围。适应性广的成果易转化,否则转化成本高,规模效益差,难以转化)、实用性(指成果在应用推广过程中的难易程度。有些技术,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都没毛病,但操作复杂,要求实施条件苛刻,甚至现有条件无法实现,这样的成果只能作为储备技术)。(2)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在推广应用时的难易程度,在技术市场中交换的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①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商品性,特异性,时效性。②技术方法类无形成果的特点:生态区域性,效果的不稳定性,综合性和相关性,不可逆转的时序性,持续性和应用的分散性。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考试真题与答案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一、分析题 1、改图反应的是农业创新扩散过程: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与农民的采用过程是平行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包括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和从众阶段。1.突破阶段 在突破阶段单位时间内的采用者人数最少,在跟随阶段结束从众阶段开始时人数最多。在突破阶段扩散的对象被称为创新先驱者(或称进步农民),这些一般是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或农村的领袖人物。突破阶段农业创新的采用者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他们最需要与外界多发生联系,农业推广单位与农业推广人员必须了解这一特点,并予以适当的扶持。2.紧要阶段。紧要阶段也称为自我推进阶段,该阶段经历的时间和人数主要决定于突破阶段先驱者的试用结果,如试用结果确实产生良好效益,早期采用者会在短时间内增加人数。紧要阶段的扩散对象被称为早期采用者,他们也是农村中接受新事物的积极者,只是客观条件和心理因素致使其不愿做冒险的先驱者。3.跟随阶段。跟随阶段的扩散对象被称为早期多数,他们最讲实际,一旦发现创新成功,便会积极热情设法采用,扩散的范围、人数和效益额取决于早期多数,因为早期多数对后期多数起重要作用。4.从众阶段。后期多数所处的阶段中扩散速率不断减小,又称为浪峰减退阶段。 2、该公式反应的是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有:①以改变农民为中心的策略。从农民本身人手,使其行为发生改变。提高农民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状况的改善,提高生产技能,为行为改变创造更多的积极因素;改变农民对农业创新的态度,提高农民对农业创新的认识;增强农民行为改变的内在动力。②以改变环境为中心的策略。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入手,使其行为发生改变。如改善生产、生活、文化环境及经营环境。③农民与环境同时改变策略。提高素质与改变工作环境同时进行。 3、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可以是单项技术措施,也可以是多项技术组装的综合技术,综合技术效果的总和一般低于各单项技术效果的简单累加,但任何一项单项技术都不能像综合技术那样使农业生产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农作物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总是与整个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科学的运用相应配套的栽培技术、科学的耕作制度、灌溉技术、新农药和化肥等新成果的应用,良种内在潜力才能得到充分表达。如:良种配良法,采用推广时,还要配以与之相应的先进栽培技术、耕作、种植、灌溉制度等。 二、论述题(以下内容挑重点写即可) 1、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就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沟通的过程,推广效果取决于信息与沟通,信息为内容,沟通为手段;在某种意义上说,沟通比信息更重要。沟通是影响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没有沟通,推广的内容就不可能被农民所接受。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进行巧妙有效的沟通,使农业科技成果得以尽快推广。 (1)与农民做知心朋友与农民沟通的第一步就是与农民做知心朋友,这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世界观问题。如果推广人员只看到农民文化成度低、素质低,农村条件差,从心底瞧不起农民,不想和农民交朋友,那就很难和农民沟通,,推广工作也很难取得成功。因此,我们一开始与农民接触,就要表现出朴实、诚恳、谦虚、热情。要人乡随俗,放下架子,给农民讲解用词一定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要关心了解农民生产的生活需要,和农民朋友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给农民提供信息、传授技术,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和素质,取得农民的信任,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2)找准切入点推广沟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接受新技术,采用新成果,为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农民究竟要什么?生产中有什么问题?这是与农民沟通的第二步——找准切入点。在市场经

农业推广学(第5版)_在线作业

农业推广学(第5版)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8-03-16 11:32:21 一、单选题 1. (5分) ? A. 目标价值 ? B. 动机 ? C. 激励力量 ? D. 期望概率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5版) 答案D 解析 2. (5分) ? A. 沟通学 ? B. 行为学 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概率)的估计,称为( )。 ( )是从人类的社会交往出发,研究人类沟通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 C. 公共关系学 ? D. 人际心理学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 5版) 答案A 解析 3. (5分) ? A. 德国 ? B. 法国 ? C. 英国 ? D. 美国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5版) 答案D 解析 4. (5分) (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交需要是人的社会性的反映。人都有一种归属感,都希望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群体之中,受到群体的关心照顾。

? A. 社区发展 ? B. 社区实践 ? C. 社区规划 ? D. 社区整合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 5版) 答案C 解析 5. (5分) ? A. 推广服务 ? B. 技术 ? C. 教育 ? D. 咨询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5版) 答案A 解析 ( )是关于一定时期内社区发展的目标、社区发展的框架、社区发展的主要项目等的总体性计划及其决策过程。 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中包含( )和目标团体两个子系统。

6. (5分) ? A. 服务性 ? B. 利益性 ? C. 公益性 ? D. 应用性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5版) 答案C 解析 7. (5分) ? A. 集体指导 ? B. 大众传播 ? C. 个别指导 ? D. 单向沟通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5版) 农业推广经营服务将服务与经营相结合,体现了农业推广的( )和经营性双重职能。 电话咨询属于一种( )方法。

农业技术推广学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题库 第一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相对优越性 2、创新的采用 3、创新的扩散 4、发明 5、创新 二、填空: 1、美国学者罗杰斯根据不同时间的采用者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 2、农业创新总体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上的()与每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在农业中应用实践的(),使农业创新的扩散呈现明显的(),而某项具体的()的扩散过程就是一个周期。 3、在农业推广学中,S形扩散曲线所揭示的规律称为() 4、根据扩散曲线中不同时间扩散速率的特性变化,可把其分为4个不同时期()、()、()、()。 5、代代连续不断的往下传的方式叫()。

三、简答题: 1、简答创新的特性。 2、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3、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 4、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5、技术的适用性具体有几种情况? 四、论述题: 1. 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

1. 试述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第二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科学 2、技术 3、科技成果 4、科技成果转化 5、应用性研究成果 二、填空: 1、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是()、()、()。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有()、()、()。 3、科技成果依据表现形式分为()和()。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建立在()和()基础之上的更高形式的综合性效益。 5、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的运行机制是()、()、()

6、衡量成果质量的标准有()、()、()、()、()。 三、简答题 1、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 2、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3、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素。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什么? 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方法是什么? 四、论述题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复习题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程考试复习题 一、简答题 1.具体分析比较哪些农业创新技术易被采用和扩散。。 2.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与特征 3.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有什么? 4.在选择和运用农业推广方法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5. 农业推广沟通具有的特点 6. 为什么农业科技成果在大规模推广前必须进行试验和示范?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7.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基本原则 8.与其他论文相比,农业推广论文在内容、特点、选题原则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9. 简述农业推广计划(项目)制定的原则 10.简述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1. 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特征是什么? 12. 简述按农民需要进行推广,推广机构和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13. 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道德。 14. 简述农业推广有哪些具体方法。 15. 简述成果示范的基本要求。 16. 简述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主要原则。 二、论述题 1.联系某项农业科技成果在某地区推广的实际,论述促进该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思路与做法。 2.试述行为科学原理在农业推广中的重要作用。 3.试论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农业推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4.试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及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5.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是什么? 6.农业推广有哪些具体方法,在农业推广实践中如何综合运用这些推广方法。 7.晏阳初的“定县实验”对我们现代农业推广有何指导意义。 8.就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综合频道[焦点访谈]当麦子遇到苹果(20111127)涉及的农业推广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9.论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10.联系某项技术在某地区推广的实际,试论如何正确选择和运用农业推广方法。

农业推广学相关复习题与答案

农业推广 1.农业推广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内容: 1、狭义的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产品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活动。 2、广义农业推广涵义:是狭义推广的拓展和进步,其内涵既包括狭义推广的产中技术指导,又包括产前咨询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还包括教育培训农民和组织农民经营。 3、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应用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采取培训、咨询、成果示范和物质服务等形式,利用现代化传播媒媒介为手段,将农业新成果、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三农中去,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三农综合发展和农业三态效益全面提高的一种专门活动。 2)地位: 农业推广、农业研究、农业教育三大支柱,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同等重要! 3)作用: 是农业科技成果质的再完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2.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1)性质:农业推广的性质属于教育范畴,是多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农 村社会教育,是农村智力资源的开发,而不是单纯的生产技术的推广 应用。

2)任务: (1)揭示农民应用农业科学技术过程中行为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2)研究总结各国农业推广产生与发展历史; (3)研究探讨农业推广机构;(4)研究探讨有效的农业 3)研究对象: 农业推广学理论部分包括:农业创新的传播扩散原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农民行为特点转变原理;农业推广学的产生与发展史;农业推广与外部环境关系;社区发展理论;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技能部分包括:推广的程序与方式、方法;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经营服务;写作与讲演;计划的管理与评价;推广人员管理与培训;农业推广教育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科学必须具有新的发现和学术价值;技术必须具备发明创新和应用价值 联系:科学的使命是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反复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最后形成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揭示事物存在的本质形式及发展规律。技术的社会职能是基于某一领域和相关领域已知的科学知识,经过试验研究,开发出的能够支配、改造和利用自然客观事物的途径、方法和技能。 4.农业科技成果的内涵及属性? 内涵:是科学与技术的统一体,它既包含有认识自然的理论知识,又含有支配和改造自然的技术方法。 属性:科技成果的社会属性;科技成果的自然属性;科技成果的商品属

第四章农业推广方法

第四章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程序并能够灵活运用,能够根据创新扩散过程的特点综合运用不同的农业推广方法 重点:农业推广的基本程序及其够灵活运用,农业推广大众传播、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等基本方法。 难点:推广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 第一节农业推广方法 农业推广方法是农业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目标,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组织措施、教育和服务手段。农业推广的手段,是指在传播农业技术时所利用的各种载体和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传播媒体的不断创新,推广方法也更加丰富,作为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必须学会掌握正确的推广方法,运用各种手段,具有较高的推广技巧,为实现农业推广的最佳效果而服务。 198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农业推广》一书中,按照传播方式将农业推广方法分为三大类:大众传播法、集体指导法和个别指导法。 一、大众传播法 大众传播法是农业推广人员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的推广方法。 (一)大众传播媒体的特点 1、信息传播权威性高 2、信息传播具有很好的时效性,信息量大,速度快、成本低、效益高、范围广 3、信息传递方式是单向的 (二)大众传播媒体的类型及其特点 大众传播媒体分为文字印刷品媒体和视听媒体等两大类型,并各有自己的特点。 1.文字印刷品媒体 依靠文字、图像组成的农业推广印刷品媒体包括报纸、书刊和活页资料。这些读物可以不受时间限制,供农民随时阅读和学习;可以根据推广项目的要求,提前散发,能较及时、大量、经常地传播各种农业信息。 (l)报纸、杂志 报纸是农业推广的有效传播渠道,它传播对象广,速度较快,信息容量比较大。 杂志与报纸相比,具有容量大、内容丰富系统的特点,但一般周期较长,没有报纸传播速度快。 (2)墙报 墙报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推广手段。一般来说,墙报具有体裁广泛、形式多样、内容可长可短,时间可根据要求而定,省时省力,适合于农业推广在一定区域传播的特点。

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1.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答: 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1)农业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农业推广已日益超出严格意义上的农民与农业生产的范围,进入了农村居民以及一般消费者生活的领域,工作范围由单纯的生产技术性逐步向经济性和社会性拓展。 2)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农业推广工作对象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和一般消费者。这说明农业推广工作是全社会的需求,而不仅是为农村民众所提供的服务。 3)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远远不只是政府各级推广机构和人员,各类学校、科研机构、企业、民间组织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4)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人们对沟通过程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特别着重于研究如何根据推广对象的需要及其面临的问题以项目的方式向其提供有效的知识、技术与信息,以诱导其行为的自觉自愿改变和问题的有效解决。 2. 框架模型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答:从框架模型理论得知,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目标群体)系统,沟通与互动是这两个系统的联系方式。框架模型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有以下方面: 1、农业推广工作要以目标团体系统需要为原则; 2、农业推广工作通过沟通和互动将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联系在一起,为目标团体系统提供信息、传授知识、指导技术; 3、通过提升推广服务系统成员素质,提高其扩散效率; 4、通过提升目标团体系统成员素质,提高其接受效率。 3. 在创新采用过程各阶段如何做好推广工作? 答:1)认识阶段。加强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知识的宣传,把新品种、新技术及生产中技术意见及时进行发布、宣传。 2)兴趣阶段。通过让农民实地参观,使他们更快地接受新事物,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3)评价阶段。通过农业试验、示范工作的开展,筛选出适宜当地农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实用技术,并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4)试验阶段。定期深入田间,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和生产中遇到不可预知的情况时,及时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5)采用(或放弃)阶段。 4. 影响创新采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采用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潜在采用者对创新特性的认识,除此之外还有创新决策的类型、沟通渠道的选择、社会系统的性质以及行为变革者的努力程度等。 6. 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和主要障碍?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有效沟通改变推广对象的行为。 答: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有: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应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应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农业推广是随着农业生产活动而发生、发展起来并为之服务的一项社会事业,是一种服务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事业性工作。农业推广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把农业推广理论应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农业推广的理论和实践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字:农业推广理论实践新农村建设 一、农业推广理论和一些概念 农业推广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出现的一种社会活动,在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推广的涵义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远古时代,农业在原始农业阶段常以教稼、劝农的形式对农业生产技术加以推广应用,传统农业阶段仍以对农业生产指导作为农业推广的主体,而当一个国家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时,不仅要推广农业技术,教育农民、组织农民、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也成为农业推广的主要容。随着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业商品生产得到高度发展,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生产过剩情况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营效益,信息和咨询服务就成为农业推广的主要手段。[1]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仍以技术推广作为农业推广的核心,而目前我国已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我国现既有原始农业的因素,又有传统农业的领域,还有现代农业的部分,因此,农业推广的理论容及应用方法均有所变化,应是从技术推广到教育农民和提供信息服务在的全方位的农业推广服务。狭义的农业推广主要是指农业推广人员把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的农业科技成果及国外引进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等用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农业上的新知识、新技能,并促进其使用,从而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农业推广也称为农业技术推广。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农业技术推广以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一切农业、农村社会活动。农业推广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扩散、沟通、教育干预等方法,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根本目标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2][3] 农业推广学的理论,在早期的研究,主要是从农业推广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方法,后来,逐渐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行为科学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引入,对农业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图文稿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复 习思考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1. 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2. 框架模型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 3. 农业创新采用过程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在农业推广工作中的运用。 4. 影响创新采用率的因素有哪些? 5. 农业创新扩散曲线是如何形成的? 6. 如何根据农业创新扩散的周期性规律做好农业推广工作? 6. 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7. 期望激励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8. 群体意识形成的条件及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律。 9. 如何利用农民群体的心理定势做好农业推广工作? 10. 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 11. 试述农业推广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2. 分析我国当前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策略。 13. 农业推广沟通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有效沟通改变推广对 象的行为。 14. 农业推广应遵守哪些原则?简述农业推广的程序和方法。 15. 如何做好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 16. 农业推广试验与科研试验有何异同? 17.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试分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 前景。 18. 根据成果研究的性质,农业科技成果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9. 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的标准有哪些,为什么说成果质量是影响成 果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20. 物化类科技成果有什么特点?推广时应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 21. 技术方法类成果有什么特点推广时应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

22. 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主要依据和原则是什么? 23. 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24. 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有哪些经济评 价指标

现代农业推广理论

《现代农业推广学》考试大纲及复习资料 教材:选用由中国农业大学高启杰教授(博士)编著的《现代农业推广学》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农村发展与农业推广 一、农村发展的涵义1、农村人口中各个阶层的综合发展;2、农业和农村中其 他非农产业的综合发展;3、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发展 二、农业推广对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 一、农业推广的历史发展 二、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 第三节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 一、农业推广工作的任务1、本职任务;2、附加任务;3、冲突任务 二、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1、直接功能;2、间接功能 第四节农业推广学研究进展 Ⅲ、考核要求 一、识记:农村发展,农业推广,农业推广模式,农业推广学。 二、领会: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农业推广工作的任务;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 农业推广学研究的对象。 三、应用:农业推广对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概念 Ⅱ、课程内容 第一节推广的框架模型

第二节沟通 一、人际沟通过程 二、沟通网络 三、沟通的一般准则1、维护和提高信息源的信誉;2、信息的内容对推广对象而言应具有相关性;3、信息的组织与处理应当做到编码简单、意义明了、逻辑结构合理;4、适当重复信息的关键内容;5、运用比较和对比;6、加强信息反馈;7、改善沟通环境,克服沟通过程的主要障碍;8、重视沟通网络。 第三节行为改变 一、需要与动机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会需要;4、尊敬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二、行为改变模式 三、农民行为的改变1、面向行为主体的策略;2、面向行为环境的策略 第四节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策略1、目标团体导向;2、参与;3、阶段性项目计划与实施 二、系统解决问题的步骤 Ⅲ、考核要求 一、识记:农业推广服务系统,目标团体系统,沟通,沟通网络,问题解决策略(问题导向策略),目标团体导向。 二、理解:决定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因素;沟通的基本要素;沟通网络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沟通的一般准则。 三、应用:农民行为改变的策略。 第三章创新的采用与扩散 第一节扩散曲线与扩散过程 一、创新扩散与扩散曲线 二、扩散过程分析1、突破阶段;2、关键阶段;3、自我推动阶段;4、浪峰减退阶段。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 课程编号:G002601 开课学期: 第1/2学期 学时数、学分数:32学时、2 学分适用专业:农业推广硕士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农业科技推广是指推广人员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再生产过程中,通过试验、示范干预、交流等手段,把新的科学、新的技术、新的技能、新的信息,传播、传授、传递给农业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消费者,促使其改变态度和行为,以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经营水平、消费情况,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社会性教育和不断沟通的过程或活动。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技能并能应用于生产实践,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以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农业推广知识结构体系。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是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公共课,在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完善知识结构起良好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4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科技推广的基本概念,如何做好科技推广工作。 重点:农业科技推广的概念,农业科技推广的任务。师生互动交流农业科技推广的体会。 第二章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 8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创新传播理论 (一)创新基本概念 (二)创新的采用 (三)创新传播的基本规律 (四)影响农业创新传播的因素 第二节农业推广的行为学理论 (一)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二)行为的产生 (三)农产品的社会需求 第三节农业推广工作系统的环境 (一)政治因素:土地政策、市场政策、科技教育政策、推广政策 (二)经济因素:经济效益与投入 (三)社会文化因素 (四)农业区域因素(产业集群) 案例:市场调查 重点: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 难点:多数教材中从农业生产者的需求提出从业推广的行为,课程组认为应该从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来决定农业推广行为,在此提出不同观点: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决定了农业科技的需求,农业科技的推广应该根据市场来决定。 农业科技推广应该满足全社会人们的需求而不是农业生产者的需要。 农业推广的对象不只是一产,应该包括二产、三产,甚至政府官员。 不应该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分析农业生产者的需求,而应该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开展社会调查、市场调查,指导农业科技推广或农业生产。 第三章农业推广的程序与基本原则4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明确农业推广行动指南与程序 第一节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新版农业推广实践III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2013 -2014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农业推广实践 III 学生姓名:李宁波 专业班级: 10级农村区域发展 学号: 14594012 学生成绩:

实习(设计)项目农业推广实践III 指导教师赵洪亮 参与指导教师 实习类型毕业实习□教学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其他□目的与要求: 通过农业推广实践III实习,使得学生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过程,了解基层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应用情况,农业企业的运转 情况,科技成果推广的程序,熟练掌握农业推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解 决方法等。为今后的农业推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各阶段基本内容) 2013年9月5 日实习动员和安排,各小组任务分配和讨论; 2013年9月6 日锦州市沟帮子镇,了解该镇的农业发展情况(于副镇长讲解);沟帮子镇大雁猪场参观学习; 2013年9月7 日北镇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学研究示范基地; 2013年9月8 日北镇市大雨合作社(红鱼葡萄),稻田养蟹(生态湿地);2013年9月9 日北镇市二力生态园(北镇市铝业果蔬专业合作社);2013年9月10 日实习总结和讨论,报告撰写。

实习日记 日期实习内容 2013年9月5 日 2013年9月6 日 2013年9月7 日(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体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和收获等) 伴随着大四新学期得开始,我们又迎来了一次专业实习,农业推广实践III 实习。为了这次实习,在赵老师的安排下,今天我们组织了一次实习动员和安排,就有关实习内容和安排,我们各小组都分配了任务并进行讨论。为了实习的成功 进行,老师就有关出行注意问题和注意事项给我们再三叮嘱,对北镇市沟帮子镇 大体给我们介绍了一遍,还给我们讲了这次实习的具体日程,并要求我们在参观 实习中认真观察,多发现问题,自己有针对性的记录问题。虽然只是实习之前的 动员和安排,但是我们的热情也很高,盼望着这次实习带来无比惊奇的收获。 今天我们早早的就来到了等车的地方,大家大包小包像搬家一样,各自充满 了欢声笑语,因为我们马上又要登上了实习的客车。跟随着车轮的转动,我们上 午11点之前就来到了锦州市沟帮子镇交通宾馆,也就是我们这几天所住的地方。 午餐过后我们稍做了整理和休息,下午我就开始了此次实习的第一天任务。我们 来到了沟帮子镇大雁猪场参观学习,场长给我介绍猪场的基本情况,包括猪的生 产和销售等过程,还给我们讲了他自己的一些经历并向我们提出一些立志之语。 之后我们还参观了猪舍,走进猪舍近距离的观察,更深入的了解菌床技术的应用,有问题厂长还现场给我做了解释。随后镇里的于副镇长也来了,于镇长年轻有为,和蔼友善。他为我们讲解了该镇的农业发展情况,以及主产业情况和分布等等。 今天是实习的第二天,今天按照实习的日程安排,今天参观北镇市农业技术 推广中心科学研究示范基地。这地离镇上有一定的距离,它处于沟帮子镇边缘地 带,我们驱车很久才到了这基地。今天于副镇长和推广中心的几位领导也来了, 下车之后一位领导给我们介绍了示范中心的基本情况,随后还让我们进入示范地 里近距离参观,我们不懂还可以问问旁边的技术人员。这片示范地很宽,我们看 了花生示范区,玉米品种展示区,谷子品种展示区,以及一些肥料配方示范,比 如有凯丰配方肥示范展示,这主要是实验展示,比如实验作物的某种品种经过不 同实验处理,最后看该品种的生长状况以及收成情况等。大家都收获很多,也见识了很多种实验方法,比如控制变量法,对照实验法,其实这些我们在课堂上也讲过,现在是亲临现场观察实验结果,这是对理论知识的又一次提升.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农业创新: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对采用者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为农业创新。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是指在一个农业社会系统内(或叫社区,如一个村、一个乡)人与人之间创新采用行为的扩散,即由个别少数人的采用,发展到多数人的广泛采用过程。 S扩散理论:S型扩散曲线所揭示的规律称为S扩散理论,所包含的农业创新扩散的阶段性规律、时效性规律及交替性规律。前期少有人采用,中期多数人采用,后期由于心的创新成果出现,采用的人减少,呈现前期慢,中期块,后期又慢的特点,呈S形扩散。 行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活动即行为。 需要: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个体对生活实践中所需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动机:是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或想法。它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产物,指农业科技人员劳动创造的并且得到有关部门或社会认可的有用的知识和技术产品的总称。 农业基础性研究成果:指认识自然现象本质特征,研究农业领域内生物体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机理、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 农业应用性研究成果:指以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原理和知识为依据,把基础性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应用技术和物质产品过程中取得的具有应用价值且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工艺等。 农业开发性研究成果:是对应用性研究成果寻求明确、具体的技术开发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指借助或直接采用相关学科的技术工艺或途径,把基础性成果的科学知识赋予在一些有直接应用价值的载体中,形成新的物质形态的成果。 技术方法类无形科技成果:指人们认识与改造自然,特别是协调生物与自然关系的途径、方法与技巧,通常以图纸、音像、配方、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流程等形式表现出来。 农业方式:是指农业推广者开展推广服务的组织形式和途径,体现了农业推广的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 综合服务型推广方式: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围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技术、信息和物资相配套的综合服务。农业推广方法:是农业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目标,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组织措施、教育和服务手段。 开发性试验:是指对某些引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进行探讨性的改进以寻求技术成果在当地的最佳技术参数的试验。成果示范:在特定的农业生产经营场 所,把技术适应性试验取得成功的新 技术,严格按照其技术规程要求实施, 使其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作为示范 样板,供其周围相关的生产经营者观 摩学习,以引起接受和采纳兴趣、激 发采纳欲望,促使其效仿的一种推广 方法。 农民对创新的采用过程:认识→兴趣 →评价→试用→采用(或放弃)1.认识 阶段(感知阶段):获得信息、感知信 息,与本身的生产发展和生活需要相 联系,初步了解某项创新。适宜的推 广方法:大众传播法。2.感兴趣阶段: 农民在认识的基础上,可能对新技术、 成果发生兴趣,产生学习的念头;并 初步考虑采用的规模、投资的程度及 承受风险的能力,初步做出是否试用 的打算。适宜的推广方法:成果示范 和个别访问。3.评价阶段:农民在邻居、 朋友或推广人员的协助下,根据以往 资料对该项创新的各种效果进行较为 全面的评价(效益比较、投入情况、 风险程度、市场前景等),得出肯定或 否定的结论。为农民提供先期试验结 果和组织参观,协助他们正确地进行 评价,促使他们尽快做出决策。适宜 的推广方法:小组讨论。4.试用阶段 (尝试阶段):为了减少投资风险,防止 盲目应用,估计效益高低等。在正式 采用之前要先进行小规模的采用即试 用,为今后大规模采用做准备。适宜 的推广方法:方法示范和个别指导。5 采用阶段(接受阶段):通过试用、评 价决定采用的。做各种准备:筹集资 金、贮备物资、学习技术、联系销路 等。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提供配套 物资和培训技术。适宜推广方法:方 法示范和个别指导。 创新采用者分类:创新先驱者,早期 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 后者。差异:从认识到试行所用时间: 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 期多数<落后者;从试行到采用所用 时间: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 数>后期多数>落后者;从认识到采 用所用时间: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 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表现 差异:先驱、早期采用者认识时间最 短,获得创新信息后就有跃跃欲试的 打算;后期采用者先是观望,确信有 利可图时才开始试用;落后者既不亲 自尝试也不相信别人,只是随大流被 动采纳。开始试用的时间越早,则试 用时间越长,且开始试用面积比例越 小,以后才逐渐增加。试用时间越晚 则相反。可能原因:先驱者和早期采 用者接受新事物很快,获得创新信息 后,很快就开始试用,但他们需花费 相当长的时间进行一系列试验、评价 工作。客观条件的限制成为大面积采 纳的阻力。随着试种的农民都取得了 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给后来者一种 吸引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采纳创新 (早期多数和后期多数)。落后者对新 事物接受太慢,在大多数人采用后才 随大流采用,这时,生产上的一些客 观条件相应得到解决,技术已经成熟, 所以一旦试用,很快就全部采用。在 农业推广过程中注意培养科技示范户 (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他们可以影 响和带动早期多数和后期多数;一般 不考虑落后者,因为他们开始采用时, 这项创新可能面临淘汰。 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推广方法:认识 阶段:人们感知新技术、新成果的存 在,需要信息广为人知。广方法:大 众传播法。感兴趣阶段:通过耳濡目 染、诱导效应会使一些农民发生兴趣 或好奇,激发采纳的欲望。推广方法: 成果示范和个别访问.评价阶段:对 创新有了初步了解,是否采用尚在犹 豫,需进行分析、评价才能做出决策, 应尽可能为农民提供先期试验结果和 组织参观,协助他们正确地进行评价, 促使他们尽快做出决策。推广方法: 小组讨论效果较好。试用阶段:为 减少风险农民要先进行小规模试验。 此时需要推广人员深入现场提供帮 助。避免发生人为的试验偏差,降低 试验误差。推广方法:试验的指导, 方法示范。采用阶段:农民决定采用, 就要做各种准备:筹集资金、准备物 资、学习相关技术、联系产品销路、 考察市场规模等-生产者需要什么? 农业推广应采用什么方法?推广方法: 技术、信息咨询与配套服务相结合。 创新的扩散过程:1.突破阶段创新先 驱者对创新技术的渴求,克服来自社 会中的各种阻力,首先使用、试验创 新技术,取得突破。是创新扩散必不 可少的第一步。2.紧要阶段创新成果 由先驱者向早期采用者进行扩散的过 程。是创新成果能否进一步扩散的关 键。特点:人们都在等待创新的试用 结果,如能取得良好的效益,就能获 得更多的认可。3.跟随阶段(自我推动 阶段)主要是早期多数采用者认为有 利可图,因此主动积极的采用。4.从众 阶段(浪锋减退阶段) 后期多数和落后 者在前面广大人群的影响下,随波逐 流的采用。 创新扩散阶段性规律及其应用:①投 入阶段→试验示范期(创新引进→示 范成功)创新成果推广的基础,重点 是做好试验、示范,为创新成果推广 大好基础。②发展阶段→发展期(示 范成功→推广规模最大值)推广速度 在此期,重点抓速度。③成熟阶段→ 推广期(推广规模稳定在高值→出现 衰退迹象) 效益获得期,重点抓效 益。④衰退阶段→交替期(创新老化, 基本停止使用→新的创新产生)技 术更新在此期,重点抓更新。 时效性规律:S理论表明一项创新的 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因为创新进入衰 退期是必然的,只不过早晚而已,人 们无法阻止它的最终衰退,但是可以 设法延缓其衰退的速度。造成农业创 新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各 种“磨损”所致.①无形磨损。创新不 及时推广使用就会被新的创新项目取 而代之从而过期失效。②有形磨损。 创新成果本身的优良特性由于使用年 限的增加而逐渐丧失,从而失去了推 广价值,如优良品种的混杂退化,种 性退化或抗病性的丧失等均为有形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