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面品质管理重点

全面品质管理重点

全面品质管理重点
全面品质管理重点

全員品質管制

全員品質管制的定義

由組織嚴密的品管部門之品管工程師,提供各業務及生產部門有關品質的知識及品質管制的服務,成為一完整的體系,以便有效發展、維持並促進品質,提供市場與客戶經濟並滿意的產品與服務。

各級員工對品質管制應有的認識

1.品質第一:公司所有作為均已達成良好產品品質及作業品質為依歸,並非以短期利潤為第一。

2.消費者導向:不是生產者導向,隨時均從買方客戶的立場來考慮問題。

3.後製程即是顧客:破除企業內部各單位本位主義思想。

4.善用統計手法:經由訓練各級幹部及員工均會使用適當的統計手法分析掌握問題資料,使各項管理活動更

趨活性。

5.全員參與:品質經營為尊重人性的管理哲學。

6.縱橫全面跨部門的組織運作與管理,並非只是臨時任務編組,而為長期性的委員會組織,全面性的探討品

質事務。

全員品質管制的內容

1.包含各部門各階層所有員工的全員參與。

2.為整合性的品質管制,以品質為第一,並配合成本(售價、利潤),交期等方面的控制來達成品質目標。

3.徹底執行品質保證,在新產品設計開發階段掌握「質」,並由PDCA控制循環追求完善。

4.以服務市場來徹底達成品管目的。

5.品管圈或小集團活動為改善手法之一,屬基層人員的品管活動,只佔整體品管工作的1/5至 1/3。

6.是整體性改善體質的做法,是漸進的,是永續的,讓每一員工均認為僅在做一件當然之事,強調過程。

7.教育訓練與研習為支持全面品管永續推動的重心。

公司長短期的品質目標訂定之參考資訊

1.對重複性外在警示訊號的重點分析,如故障、退休、抱怨或索賠等重要原因分析。

2.對重複性內在警示訊號的重點分析,如全數品檢的不合格率、退休率、報廢或重修的重要原因分析。

3.市場調查,使用者需求分析,成本分析。

4.市場上競爭對手的產品功能與品質形象資料分析。

5.公司外部主要人員的意見調查,如客戶、供應商、大眾傳播媒介等。

6.公司內部主要人員建議提案。

7.政府法規、獨立研究機構的發展趨勢、新方法的發展動向等。

製衣產前規劃與管制

一、產品設計分析與製程規劃

從工程的眼光來看,設計就是把顧客的要求具體的反應於技術性手段的一種工作,主要問題即在如何組合自己工廠的技術能力、設備、材料等諸多的生產條件。因此,設計人員必須充分了解工廠的能立及技術的可能性,也就是必要做產品設計分析工作,將客戶的原樣或工廠的確認樣本做各項分析,與工廠本身的規格標準做比較,或評估作業員技術水準、設備及材料來源的可行性,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後,或調整本身生產,或與客戶商議變更設計。

製衣產品設計分析的目的之一是為找出一筆訂單,某一款式衣服的品質貢獻因素及其程度大小,對品質影響程度的大小稱為貢獻率,日常品質管制的重點就是去注意貢獻率大的因素,使其納入一定的規範,並控制在安定的狀態。品質貢獻率通常均針對製程中的作業而言,製衣產品的品質受布料好壞的影響更大,布料的價值(格)高低常決定衣服的價值(格),工廠再某個款式的產前會議時,所要討論的項目包含下列內容:

1.討論布料的功能和外觀特性,進料檢驗的重點及生產可能發生的問題。

2.討論副料與主料是否配合。

3.討論車縫作業中設備與作業員技能問題,車縫流程分段問題。

4.討論有關政府法令問題及對材料和製程的影響。

5.討論訂定成品檢查重點及檢驗程序。

產前會議是製衣的重要控制手段之一,在此會議所做的結論,就是填寫或修改生產通知單的依據。

品管委員會的成員均應參與以發覺問題,貢獻意見。製造規劃的主要任務乃是於一種產品設計完成後,將該產品以最經濟的原則順利生產出來。製造規劃始於產品「可製造性」的評估,終於產品順利產出。

二、生產設計

TQM全面品质管理学程

全面品質管理學程 一、學程主旨 隨著網路的盛行及自動化的發展,社會已邁向「新經濟時代」,企業界將因而面臨更多更強的競爭,而如何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上保持優勢,便成為企業界最重視的課題。研究顯示:影響企業最重要的單一因素為產品與服務的品質,研究同時發現幾乎所有的國際性企業〈例如:Motorola、Procter & Gamble、花旗銀行、台積電等〉皆有一共同特性:他們都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及服務。 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簡稱TQM〉是產品〈或服務〉供應商及消費者雙方於持續追求高品質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品質管理系統。TQM 以顧客導向、製程導向、持續改善、根據事實做決策、及組織全面參與等重要理念所組合成的一種管理哲學,其目的係希望達到顧客之互動、組織內部之自我調適及成長、以及全面之顧客滿意。TQM是組織全面品質的管理、是組織全部過程的管理、是組織全員參與的管理;因而,TQM包含了:研究發展、生產製造、行銷、財務、人力資源、資訊管理、採購、存貨、品管等部門的管理。 TQM的主體架構已成為當今品質管理發展的主流;特別是美國於1987年設立「美國國家品質獎」,及美國國防部於1989年要求承包採購廠商,需遵循其所頒佈的TQM準則,全面品質管理已成為各企業爭相引進且實施的品管系統。由於TQM為管理領域發展的趨勢與主流,本學程遂以「培養多元化TQM整合人力」為導向,而培養「改善及維護高品質產品與服務」的管理技術與能力,則為本學程之目的。 二、學程目標 ●探討產業發展之特質及其在品質管理提昇上的需求。 ●探討品質管理理論如何運用於產業界。 ●培養學生應用品質管理實務中之方法及工具。 ●培養學生具備整合專業領域及品質管理的能力。 ●發展品質管理人才培訓計劃。 三、課程結構 本學程著重「理論應用與實務運作」,強調學習基礎學科,訓練實作經歷。從品質的理念、問題的發掘與解決、至全面品質管理的方法,皆能夠實際參與過程,以落實知識於實務中。本學程計有四個模組〈其關係架構如圖1所示〉:●品質模組〈計8學分〉:本模組為學程核心課程。主要課程內容在闡述品質 的定義、品質管理的方法、品質改善的技術、及品質認證〈例如:ISO 9000〉的取得。 ◆品質管理〈3學分〉 ◆品質管制〈3學分〉 ◆品質認證導論〈2學分〉 ●商情預測模組〈計3學分〉:本模組以數量分析為主軸,主要課程內容為商 情預測模式化方法及資料分析的介紹。本模組計5學科,任選1學科選讀即可。 ◆迴歸分析〈3學分〉

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和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和特点,概括起来是“三全”、“四一切” 三全 “三全”一一是指对全面质量、全部过程和由全体人员参加者的管理。 1.全面质量的管理 过去我们一说到质量,往往是指产品质量,它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和安全性,即所谓狭义质量概念。当然,产品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产品质量再好,如果制造成本高,销售价格贵,用户是不欢迎的。即使产品质量很好,成本也低,还必须交货及时和服务周到,才能真正受到用户欢迎。因此一个企业必须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同时,要抓成本质量、交货期质量和服务质量。这些质量的全部内容就是所谓广义的质量概念,即全面质量。可见,质量管理必须对这种广义质量的全部内容进行管理。 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服务=全面质量 2.全部过程的管理 产品是怎样形成的呢?它是包括企业一系列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市场调查、研究、设计、试制、工艺与工装的设计制造、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检验出厂和销售服务。用户的意见又反馈到企业加以改进,这整个过程可看作是一个循环过程。可见,产品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质量管理必须对这种全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管理。 3.由全体人员参加的管理 产品质量的好坏,是企业许多环节和工作的综合反映。每个环节的每项工作都要涉及到人。企业的人员,无论是前方的还是后方的,是车间的还是科室的,没有一个人不与产品质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每个人都重视产品质量,都从自己的工作中去发现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因素,并加以改进,产品质量就会不断提高。因此,质量管理,人人有责。只有人人都关心质量,都对质量高度负责,产品质量才能有真正的提高和保证。所以,质量管理必须由全体人员进行管理。 四一切 “四一切”一一即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工作按PDCA循环进行。 1.一切为用户着想一一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产品生产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企业应把用户看作是自己服务的对象,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容。为了保持产品的信誉,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在为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的同时,还要及时地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

全面质量管理(TQM)与ISO9000之间的关系

全面质量管理(TQM)与ISO9000之间的 关系 我国于1978年从日本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企业各级人员的质量意识有所提高,企业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培训了一批质量管理人员,可以说电子、机械、计算机、家电和医药等广大企业都具备了一定的质量管理水平。但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都急待加强和提高。1989年,我国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1992年改为等同采用,并积极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贯标活动。 但是,在如何处理贯彻ISO9000族标准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关系问题上,质量管理界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程度的混乱,从而影响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贯彻ISO9000族标准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都是为实施质量管理所进行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而且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因此,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决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而要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1.TQM与ISO9000之间的联系 TQM与ISO9000有共同的理论基础—质量管理学。从质量管理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人们在解决质量问题时所运用的方法和手段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它先后经历了检验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实践阶段,正是这些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丰富了质量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并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任何一种标准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ISO9000族标准亦是如此。具体地说,ISO9000族标准是在质量管理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与TQM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TQM与ISO9000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从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菲根堡姆给TQM下的定义到1994年ISO8402给TQM下的定义,二者都是以顾客满意作为目标的。菲氏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为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 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特点: 1.它具有全面性,控制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 2.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3.是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4.是全社会参与的质量管理。 意义: * 提高产品质量 * 改善产品设计 * 加速生产流程 * 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 * 改进产品售后服务 * 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 * 降低经营质量成本 * 减少经营亏损 * 降低现场维修成本 * 减少责任事故 内涵: 是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会等相关方收益而使组织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1]范围: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别在于,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指导人、机器、信息的协调活动。 其主要活动范围可以使用如下示意图描述: TQM的基础: * 系统工程与管理(系统工程) * 完善的技术方法(控制工程) * 有效的人际关系(行为工程) TQM的演变: TQM的演变过程 TQM的工作内容: * 新设计的控制 * 进厂材料的控制 * 产品的控制 * 专题研究 全面质量管理原理概述:

TQM全面品质管理概述

全公司品质管理一、全公司品质管理(TQM)概念 (一)前言 1.企业面临之压力: ●政局不稳 ●政治秀未曾间断 ●工资高涨 ●劳动力不足 ●环保意识、劳式意识抬头 ●各种成本节节上长 ●企业外移 2.大陆企业目前情况: ●无劳工意识、无环保意识 ●各种经营成本低(工资原料、土地厂房) ●劳工勤奋、爱赚钱肯定加班 ●工作士气旺盛(国营除外) ●效率高(国营除外) ●全民经济政策 3国企业之特色:

●重视新产品开发 ●每个企业均有世界观 ●生产设备急速进步 ●工资比低,效率比高 ●大企业威胁极大 ●大企业感到非推行TQM不可 ●第个企业均以重视品质为傲 ●大企业发展神迅可畏 ●政府硬体设备,交通、住宅、公共设施,进步神速 ●国工人有活力 ●国人以西无2000年为国系世界第一自许 4日本企业多项位居世界第一 ●品质位居全球第一 ●成本低、价格便宜 ●新产品开发迅速 ●全球市场占有率急速成长 ●并购企业大小,通吃 ●企业体质具有世界一流之竞争力 ●得力归功于日本企业积极推行TQM 5日本品质管制推行阶段 ●第二次大战后,日本货便宜又差 ●战期间,日本荣获渔翁之利

●美国式QC导入 (1) 1950年统计QC(SQC)技术、生产部门,工程师作QC,指导者: 戴明博士 (2) 1955经营者QC经营管理者:裘兰博士 ●日本式品管自己导入推广 1.1960年班组长的QC生产部门班、组长:石川馨博士 2.1965年全社的QC生产部门以外之部门也作QC(全公司品质管 TQM) 3.1970年纳入者QC外包协力厂中外企业体系 4.1975年建设业QC制造业以外之业种,鹿岛建设 5.1980年服务业QC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品质提升 (1)饭店 (2)银行 (3)航空公司 (4)休闲游乐 (5)医院 ●1980年5月美国NBC电视台播放“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 ●日本式品质管制,全公司品管TQM散播全球 ●TQM魁力无穷、全球32国推行TQM,68国推行QCC,并积极 增加中(大陆推行QCC)。 (二)企业经营环境的审视 1.外在环境:自由化、国际化的冲击

全面质量管理(TQM)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Quality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 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 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 ◆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因此,我们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 ◆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 随着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被提升到经营管理的层次。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很多知名学者如朱兰、石川馨、

全面品质管理

品质观念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全面品质管理 一、品质管理发展经过三个阶段:产品质量检查阶段、统计质量检查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产品品质检查阶段: 20~40 年代,美国企业管理专家泰罗提出计划与执行分开,把产品之检验从制造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道独立检验工序。 产品质量检查主要标准要求,对产品进行观测检验,以便分出合格品和废品。 特点: a)强调检查人员之质量监督职能。 b)对产品进行全数检查和筛选,及时剔出废次品。 c)对产品之加工过程实行层层把关,防止不合格的半成品流入下一工序。这标志着质量管理脱离了操作者自发质量管理阶段,进入了科学管理之阶段。 缺点:缺乏预防和控制职能,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简称 SQC) 40~60 年代,二次大战时期,民用品、军用品检验是破坏性,不能逐个进行,美国国防部与贝尔研究所休哈特博士商讨对策, 1941 年颁发了“美国战时质量管理标准”,主要内容要求按统计质量控制方法,有利保证产品质量和预防废次品产生, 特点: a) 在质量检查之同时 ,推行抽样检查及验收 ,从而显著降低检查费用。 b) 利用控制图对大量生产的工序进行动态控制 ,有效预防废品的产生。 c) 应用数理统计之工具,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措施。缺点:片面强调运用统计方法,忽视了组织管理工作, 50 年代中期,不能满足生产实践对品质管理之要求。 3.全面品质管理阶段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简称 TQM) 50 年代末至今,科技日益发展,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导弹、卫星。产品应从设计到服务整个过程进行控制才有作用。美国米兰和费根堡提出全面品质管理之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TQM——(word版)

1. 下面哪项不属于产品可靠度主要的要素()√ A B C D 时间 安全 条件 性能
正确答案: B 2. 下面哪项不属于 TQM 的“三全”范畴()√ A B C D 生产过程 设计过程 采购过程 使用的过程
正确答案: C 3. 下面哪项不属于管理标准类型()√ A B C D 管理业务标准 方法标准 程序标准 质量管理标准
正确答案: B 4. 下面哪项不属于建立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系统的要点()√ A B C D 建立起来的质量成本工作系统,必须由专人来负责 建立质量成本项目 制定统一、协调的工作程序网络 明确各主要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
正确答案: B 5. 下面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 B )√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必须十分重视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一般都是以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为目标,即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
需要符合企业事先制订的技术要求才可以。

C D
全面质量管理不但要求质量管理过程中有控制程序,而且要有改进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综合性,指的是综合运用质量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并且组成多
样化的、复合的质量管理方法体系。 正确答案: B 6. 下面哪项不属于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般性的方法()√ A B C D 质量控制界限的判别 质量的计量特征 质量的抽样检查 预防性质量管理和成品质量检验
正确答案: B 7. 下面哪项不属于标准的总体分类()√ A B C D 技术标准 管理标准 产品标准 工作标准
正确答案: C 8. 企业对质量目标进行考核的时候,下面哪方面不是主要的考虑对象()√ A B 的效果 C D 工作纪律的考核,例如考勤、违纪情况的考核 态度的考核,考核能否做到兢兢业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 业绩的考核,如产品的合格率、返修率、顾客投诉率等 能力的考核,评估质量管理人员在 QC 小组或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解决质量问题
正确答案: C 9. 下面哪项不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 A B C D 人员、机器 方法 材料 成本

全面品质管理重点知识讲解

全員品質管制 全員品質管制的定義由組織嚴密的品管部門之品管工程師,提供各業務及生產部門有關品質的知識及品質管制的服務,成為一完整的體系,以便有效發展、維持並促進品質,提供市場與客戶經濟並滿意的產品與服務。 各級員工對品質管制應有的認識 1. 品質第一:公司所有作為均已達成良好產品品質及作業品質為依歸,並非以短期利潤為第一。 2. 消費者導向:不是生產者導向,隨時均從買方客戶的立場來考慮問題。 3. 後製程即是顧客:破除企業內部各單位本位主義思想。 4. 善用統計手法:經由訓練各級幹部及員工均會使用適當的統計手法分析掌握問題資料,使各項管理活動 更趨活性。 5. 全員參與:品質經營為尊重人性的管理哲學。 6. 縱橫全面跨部門的組織運作與管理,並非只是臨時任務編組,而為長期性的委員會組織,全面性的探討 品質事務。 全員品質管制的內容 1. 包含各部門各階層所有員工的全員參與。 2. 為整合性的品質管制,以品質為第一,並配合成本(售價、利潤),交期等方面的控制來達成品質目 標。 3. 徹底執行品質保證,在新產品設計開發階段掌握「質」,並由PDCA空制循環追求完善。 4. 以服務市場來徹底達成品管目的。 5. 品管圈或小集團活動為改善手法之一,屬基層人員的品管活動,只佔整體品管工作的1/5 至1/3 。 6. 是整體性改善體質的做法,是漸進的,是永續的,讓每一員工均認為僅在做一件當然之事,強調過程。 7. 教育訓練與研習為支持全面品管永續推動的重心。 公司長短期的品質目標訂定之參考資訊 1. 對重複性外在警示訊號的重點分析,如故障、退休、抱怨或索賠等重要原因分析。 2. 對重複性內在警示訊號的重點分析,如全數品檢的不合格率、退休率、報廢或重修的重要原因分析。 3. 市場調查,使用者需求分析,成本分析。 4. 市場上競爭對手的產品功能與品質形象資料分析。 5. 公司外部主要人員的意見調查,如客戶、供應商、大眾傳播媒介等。 6. 公司內部主要人員建議提案。 7. 政府法規、獨立研究機構的發展趨勢、新方法的發展動向等。 製衣產前規劃與管制 產品設計分析與製程規劃

(考试题满分)全面质量管理TQM

(考试题满分)全面质量管理TQM 单选题(45) 1.下面哪项不属于管理标准类型()(3分) (正确答案:B) A:管理业务标准 B:方法标准 C:程序标准 D:质量管理标准 2.下面哪项不属于QC小组的主要类别()(3分) (正确答案:D) A:现场型QC小组 B:管理型QC小组 C:服务型QC小组 D:生产型QC小组 3.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的陈述不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C)Error! Hyperlink reference not valid. A: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 程序,特别是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B:约瑟夫·朱兰所提出的质量三部曲和质量螺旋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大贡献。 C:菲利普.克罗斯比博士主要提出了零缺陷质量管理的概念。 D:石川馨出生于1915年,他率先将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质量管理过程当中。

4.下面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的陈述不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B) A: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必须十分重视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 B:在全面质量管理中,一般都是以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为目标,即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需要符合企业事先制订的技术要求才可以。 C:全面质量管理不但要求质量管理过程中有控制程序,而且要有改进程序。 D:全面质量管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综合性,指的是综合运用质量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并且组成多样化的、复合的质量管理方法体系。 5.下面哪项不属于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般性的方法()(3分) (正确答案:B)Error! Hyperlink reference not valid. A:质量控制界限的判别 B:质量的计量特征 C:质量的抽样检查 D:预防性质量管理和成品质量检验 6.下面哪项不属于质量信息工作的主要内容()(3分) (正确答案:D) A:建立企业的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信息中心 B:制定质量信息制度 C:规定质量信息责任制 D:制定质量标准规范 7.企业对质量目标进行考核的时候,下面哪方面不是主要的考虑对象()(3分) (正确答案:C)

全面质量管理TQM介绍

全面质量管理T Q M介 绍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全面质量管理(TQM)介绍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3529 更新时间:2006-7-9 23:37:59 全面质量管理的英文简称为 TQM,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是费根堡姆,他给全面质量管理所下的"定义":"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 一、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这里所指设计过程,包括着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工艺准备、试制和鉴定等过程(即产品正式投产前的全部技术准备过程)。主要工作内容有: 1、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产品质量的设计目标,应来自于市场的需要(包括潜在的需要),应同用户的要求保持一致;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可能的条件理,尽量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2、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部门参加的"三结合"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不同的设计方案,反映着同一产品的不同的质量水平或称设计等级。不同质量水平的产品,必将引起成本和价格上的不同。而任何产品的价格,通常总是有限度的,当价格超过一定限度,用户就会减少;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设计等级),成本的上升趋势几乎是无限的。因此选定一个适合的设计方案,从经济角度看,就有一个产品质量最佳水平的问题。 3、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这里讲的技术文件包括设计图纸、产品配方、工艺规程和技术资料等,它们是设计过程的成果,是制造过程生产技术活动的依据,也是质量管理的依据。这就是要求技术文件本身也要保证质量。技术文件的质量要求是:正确、完整、统一、清晰。为了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技术文件的登记,保管,复制,发放,收回,修改和注销等工作,都应按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办理;必须把技术文件的修改权集中起来,建立严格的修改审批和会签制度;应当建立技术的科学分类和保管制度;对交付使用的技术文件实行"借用制"和以旧换新。 4、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产品设计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不仅有利于减少零部件的种类,扩大生产批量,提高制造过程质量,保证产品质量;而且有利于设计工作量,大大简化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因此,做好标准化的审查,也应是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一项工作内容。

全面品质管理重点知识讲解

全員品質管制 全員品質管制的定義 由組織嚴密的品管部門之品管工程師,提供各業務及生產部門有關品質的知識及品質管制的服務,成為一完整的體系,以便有效發展、維持並促進品質,提供市場與客戶經濟並滿意的產品與服務。 各級員工對品質管制應有的認識 1.品質第一:公司所有作為均已達成良好產品品質及作業品質為依歸,並非以短期利潤為第一。 2.消費者導向:不是生產者導向,隨時均從買方客戶的立場來考慮問題。 3.後製程即是顧客:破除企業內部各單位本位主義思想。 4.善用統計手法:經由訓練各級幹部及員工均會使用適當的統計手法分析掌握問題資料,使各項 管理活動更趨活性。 5.全員參與:品質經營為尊重人性的管理哲學。 6.縱橫全面跨部門的組織運作與管理,並非只是臨時任務編組,而為長期性的委員會組織,全面 性的探討品質事務。 全員品質管制的內容 1.包含各部門各階層所有員工的全員參與。 2.為整合性的品質管制,以品質為第一,並配合成本(售價、利潤),交期等方面的控制來達成品 質目標。 3.徹底執行品質保證,在新產品設計開發階段掌握「質」,並由PDCA控制循環追求完善。 4.以服務市場來徹底達成品管目的。 5.品管圈或小集團活動為改善手法之一,屬基層人員的品管活動,只佔整體品管工作的1/5至 1/3。 6.是整體性改善體質的做法,是漸進的,是永續的,讓每一員工均認為僅在做一件當然之事,強 調過程。 7.教育訓練與研習為支持全面品管永續推動的重心。 公司長短期的品質目標訂定之參考資訊 1.對重複性外在警示訊號的重點分析,如故障、退休、抱怨或索賠等重要原因分析。 2.對重複性內在警示訊號的重點分析,如全數品檢的不合格率、退休率、報廢或重修的重要原因 分析。 3.市場調查,使用者需求分析,成本分析。 4.市場上競爭對手的產品功能與品質形象資料分析。 5.公司外部主要人員的意見調查,如客戶、供應商、大眾傳播媒介等。 6.公司內部主要人員建議提案。 7.政府法規、獨立研究機構的發展趨勢、新方法的發展動向等。

如何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M活动

如何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M活动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一、推行PDCA循环的工作方法 PDCA就是英语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总结、处理)四个词的第一字母的组合。PDCA工作循环,就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样四个阶段的顺序来进行管理工作。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计划,经过实践,再检验其结果,将成功的方案纳入标准,将不成功的方案留待下一个循环去解决。这种工作程序,反映了开展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性。PDCA工作循环示意图 PDCA就是一个前进的循环,此环每转一圈,应提高一步。 PDCA能够循环转动,不断提高的关键,一般认为在于A阶段(总结、处理阶段) 二、做好制造过程与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1、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内容 1)组织质量检验工作,要求严格把好质量关。包括原材料进厂检验、工序间与产品出厂检验。其中工序间检验的方式方法较多,如下表所示,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2)组织与促进文明生产 提高生产的节奏性,实现均衡生产。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在制品码放整齐,储运安全,空气清新,照明良好,四

周颜色明快与谐,噪音适度。 3)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分析应包括废品(或不合格品)分析与成品分析。 4)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 工序质量控制就是保证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它要求在不合格品发生之前,就能予以发现与预报,并能及时地加以处理的控制,有效地减少与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在实践中,控制图等统计方法的采用就是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的常见方法。建立质量管理点,就是为了明确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重点工序或部位。 辅助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这里指的辅助生产过程,就是指为保证制造过程正常进行而提供各种物资技术条件的过程。它包括物资采购供应、动力生产、设备维修,工具制造、仓库保管、运输服务等。制造过程的许多质量问题,往往同这些部门的工作质量有关。 辅助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提供优质服务与良好的物质技术条件,以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它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护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与供应管理工作等。 三、加强4M的管理

如何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M活动学习资料

如何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M活动 作者:来源:文字大小:[大][中][小] 一、推行PDCA循环的工作方法 PDCA是英语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 (总结、处理)四个词的第一字母的组合。PDCA工作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样四个阶段的顺序来进行管理工作。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计划,经过实践,再检 验其结果,将成功的方案纳入标准,将不成功的方案留待下一个循环去解决。这种工作程序,反映了开展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性。PDCAE作循环示意图 PDCA是一个前进的循环,此环每转一圈,应提高一步。 PDCA能够循环转动,不断提高的关键,一般认为在于A阶段(总结、处理阶段) 二、做好制造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1、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内容 1 )组织质量检验工作,要求严格把好质量关。包括原材料进厂检验、工序间和产品出厂检验。其中工序间检验的方式方法较多,如下表所示,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2)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 提高生产的节奏性,实现均衡生产。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在制品码放整齐,储运安全,空气清新,照明良好,四周颜色明快和谐,噪音适度。 3)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分析应包括废品(或不合格品)分析和成品分析。 4)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 工序质量控制是保证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它要求在不合格品发生之前,就能予以发现和预报,并能及时地加以处理的控制,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在实践中,控制图等统计方法的采用是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的常见方法。建立质量管理点,是为了明确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重点工序或部位。 辅助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这里指的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制造过程正常进行而提供各种物资技术条件的过程。它包括物资采购供应、动力生产、设备维修,工具制造、仓库保管、运输服务等。制造过程的许多质量问题,往往同这些部门的工作质量有关。 辅助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的物 质技术条件,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它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 (

全面质量管理TQM

1. 下面哪项不属于产品可靠度主要的要素()√ A 时间 B 安全 C 条件 D 性能 正确答案: B 2. 下面哪项不属于TQM的“三全”范畴()√ A 生产过程 B 设计过程 C 采购过程 D 使用的过程 正确答案: C 3. 下面哪项不属于管理标准类型()√ A 管理业务标准 B 方法标准 C 程序标准 D 质量管理标准 正确答案: B 4. 下面哪项不属于建立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系统的要点()√ A 建立起来的质量成本工作系统,必须由专人来负责 B 建立质量成本项目 C 制定统一、协调的工作程序网络 D 明确各主要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 正确答案: B 5. 下面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必须十分重视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 B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一般都是以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为目标,即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需要符合企业事先制订的技术要求才可以。

C 全面质量管理不但要求质量管理过程中有控制程序,而且要有改进程序。 D 全面质量管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综合性,指的是综合运用质量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并且组成多样化的、复合的质量管理方法体系。 正确答案: B 6. 下面哪项不属于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般性的方法()√ A 质量控制界限的判别 B 质量的计量特征 C 质量的抽样检查 D 预防性质量管理和成品质量检验 正确答案: B 7. 下面哪项不属于标准的总体分类()√ A 技术标准 B 管理标准 C 产品标准 D 工作标准 正确答案: C 8. 企业对质量目标进行考核的时候,下面哪方面不是主要的考虑对象()√ A 业绩的考核,如产品的合格率、返修率、顾客投诉率等 B 能力的考核,评估质量管理人员在QC小组或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解决质量问题的效果 C 工作纪律的考核,例如考勤、违纪情况的考核 D 态度的考核,考核能否做到兢兢业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 正确答案: C 9. 下面哪项不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 A 人员、机器 B 方法 C 材料 D 成本

全面品质管理简要概论

全面品质管理概论(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一、前言 (一)ISO-9000/2000中对有关质量名词的定义 1.产品:生产过程的结果。 2.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式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3.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满足使用要求所应具备的所有特性) 4.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5.控制状况与非控制状况“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特性的波动是属于正常范围, 此时的生产过程是稳定的,即称之为控制状况,反之则称之为非控制状况。” 6.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7.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8.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9.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10.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11.供方(Supplier):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12.程序(Procedure):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13.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4.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二)品质的发展: 品质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来探讨: 品质的演化过程 ·品质所代表意义的演化过程 价格→产品的一致性功能→消费者或使用者合用水准→在社会大众生活中所创造的价值。 ·决定品质力量的演化过程 卖方的生产导向→买方市场导向→社会导向。 ·品管技术应用层面的演化过程 末端成品检验→制程统计检验→生产系统品管→加入非计量因素的品质管理系统→进入策略层面,总合上下的全面品管系统→全员参与,形成全公司品管。 ·品质被重视层面的演化过程 某些人的例行工作→某些易行的技术→一项特定的组织功能→短期性战术→政策→长期性的整体策略。 ·责任归属迁移的演化过程 个人的→检验或品管单位(Section)的→生产部门(Department)→产品部门 (Division)的→全公司(Companywide)的→长期与全系统(Whole System)的→每个人的。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2013年初级质量工程师考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2013年质量工程师考试定于6月23日举行,为帮助考生更全面掌握质量工程师考试用书知识点,小编整理了质量工程师考试科目《初级基础理论与实务》考点,预祝考试顺利! (一)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繁荣 任何产品都必须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水平,否则就没有或未完全实现其使用价值,从而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讲,质量必须是第一位的。 贯彻“质量第一”就要求企业全体职工,尤其是领导层,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要求企业在确定经营目标时,首先应根据用户或市场的需求,科学地确定质量目标,并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予以保证。当质量与数量、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发生矛盾时,应把质量、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放在首位。 “质量第一”并非“质量至上”。质量不能脱离当前的消费水平,也不能不问成本一味讲求质量。应该重视质量成本的分析,把质量与成本加以统一,确定最适宜的质量。 (二)系统的观点 既然产品质量的形成和发展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那么不论是保证和提高质量,或是解决产品质量问题,都应把企业看成是个开放系统,应当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暴露出来的产品质量问题,实行全面诊断、辨证施治。 (三)“用户至上”,用户第一,下道工序就是用户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一定要把用户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因而,企业必须保证产品质量能达到用户要求,把用户的要求看作产品质量的最高标准,以用户的要求为目标来制定企业的质量标准。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用户”的概念是广泛的,它不仅仅指产品的购买者、使用者和社会,而且,还认为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也是用户。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了“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指导思想。上道工序将下道工序作为用户,为下道工序提供合格品,为下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进行质量监督和质量信息的反馈。 “使用本企业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就是用户”,就是说,企业不仅要生产优质产品,而且还要对产品质量负责到底、服务到家,实行“包修、包换、包退”制度,不仅要保质保量、物美价廉、按期交货,而且要做好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工作,不断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 (四)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在生产过程中,检验是重要的,它可以起到不允许不合格品出厂的把关作用,同时还可以将检验信息反馈到有关部门。但影响产品质量好坏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检验,而主要在于设计和制造。设计质量是先天性的,在设计时就已决定了质量的等级和水平,而制造只是实现设

如何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M)

如何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 Q M)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如何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M) 前言: 1.T QM的概念之前吴先生有跟各位分享过,我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是”如何来推行TQM”. 2.成功三要素告诉大家要”立即行动”,但如果缺乏”耐心”往往也是事倍功半.什么是耐心下面与大家来分享一个故事:”清朝中叶有个人中了进士,然后被派到一个地方去做知县,他的一个曾经做过知县的朋友来给他送行”,说:”为官最要紧的是要有耐心,否则很容易草菅人命(古时候没法院由县令判决)”进士点头答应了.他的朋友隔了一会儿又说:”别忘了要有耐心唷”,进士又答应了,隔了一会儿,他的朋友又说:”别忘了要耐心噢”,进士心里想:”这不是把我当小孩子吗”于是发火了.他的朋友摇摇头说:”您连三句话都忍耐不了,怎么可能会有耐心呢”. 3.人通过运动来增强体质,而企业必须通过”改善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如何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一.TQM简介: 1.TQM即全面质量管理,除产品质量以外, 工作质量、业务质量、服务质量等等, 都有”品质”.比如您的上司满意吗您对下属的工 作放心吗,这是工作质量.有些人开会,讲课都喜 欢故作高深,殊不知您只有让听的人懂,让听的人 满意才能表示您的会议,讲课的质量才是好的,反 之就不好.所以,听众懂不懂,满不满意正是衡量 您讲课,开会训示的质量的好坏的唯一标准,懂得 这个,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口的时候才不致于”两 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越扯 越远)”. 2.狭义上我们所讲的”客户”就是指NIKE,但 广义上的”客户”其实就是您的下一个部门或下 一工序,即”后工程就是顾客”. 3.QA小组将在第二轮教育训练中推动找”顾客”活动,请问你是否知道你的客户是谁若知道,要如何服务 二.TQM架构: 很简单:1.要全员参与,所有单位参与,特别是上层的决心.2.要发挥各单位及每个人的的优势来做好质量. 三.TQM目的: 最大目的是要”提升利益”,”客户满意”,”质量保证”,这些都是上层建筑.那么TQM基础是什么就是”员工满意”,很多企业都只顾提升利益,却不知”员工满意”才能让利益持续提升,没有基础哪来建筑如同:

全面品质管理教材

全面品质管理概论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前言 (一) ISO-9000/2000 中对有关质量名词的定义 1. 产品:生产过程的结果。 2. 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式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3.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满足使用要求所应具备的所有特性) 4. 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5. 控制状况与非控制状况“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特性的波动是属于正常范围, 此时 的生产过程是稳定的,即称之为控制状况,反之则称之为非控制状况。 6. 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7. 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8. 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9. 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10. 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11. 供方(Supplier ):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12. 程序(Procedure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13.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4.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二)品质的发展: 品质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来探讨: 品质的历史面 作业员的品质管制 品质是“检查”出来 的 品质是“习惯”出来的 品检 QI ▼ 品管 (QC ) 全面品管 (TQC ) ▼ 全面品质管理 (TQM ) 品保 (QA ) 全面品保 (TQA ) 品质的观念面 品质的制度面

品质的演化过程 ?品质所代表意义的演化过程 价格T产品的一致性功能T消费者或使用者合用水准T在社会大众生活中所创造的价值。 ?决定品质力量的演化过程 卖方的生产导向T买方市场导向T社会导向。 ?品管技术应用层面的演化过程 末端成品检验T制程统计检验T生产系统品管T加入非计量因素的品质管理系统T进入策略层面,总合上下的全面品管系统T全员参与,形成全公司品管。 ?品质被重视层面的演化过程 某些人的例行工作T某些易行的技术T一项特定的组织功能T短期性战术T政策T长期性的整体策略。 ?责任归属迁移的演化过程 个人的T检验或品管单位(Section )的宀生产部门(Department )宀产品部门 (Division )的宀全公司(Companywide )的宀长期与全系统(Whole System ) 的T每 个人的。 品管大师对品质的异同 5 位品管大师对品质的定义 戴明他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最有用的制品。 朱兰他是一种合用性的。 费根堡他绝不是最好的,而是在某种消费条件下的最好。 石川馨他是一种能令消费者或使用者满足,并且乐意沟通的特质。 克劳斯比就是让顾客觉得他们得到了超过预期的价值。 5 位品管大师对品质的共同理念 ?都承认顾客或使用者的需要,才是决定品质水准的最重要因素。 ?都认为品质应是公司整体策略的核心 ?都认为应将品质意识培养成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都认为公司的高阶层应以行为表达他们追求卓越品质的决心,中阶层应努力学习品质改善的新知识或新技能,而低阶层应对品管作业水准,做有系统的了解与切实执行。 ?都同意人力资源是影响品管效果的关键因素,而教育与训练是不可节省的投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