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十章辅导(信用风险管理)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十章辅导(信用风险管理)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十章辅导(信用风险管理)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十章辅导(信用风险管理)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辅导材料

(信用风险管理)

(2007/9/14)

一、信用风险的定义

关于信用风险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传统的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违约而给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随着现代风险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定义已经不能反映现代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的本质。

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更为一般地讲,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可能性。

二、现代信用风险的成因

1. 信用风险的成因是信用活动中的不确定性。

2. 不确定性包括“外在不确定性”和“内在不确定性”两种。

3. 信用风险也是金融市场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和制约力量。

金融市场上有大量的信用风险客观存在着。谁能有效度量信用风险的大小并对其采取有效管理规避负面影响,那么谁就能获得较好的收益,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胜利。

三、风险度量的专家制度及其缺陷

专家制度的主要内容:专家制度是一种最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在该制度下,尽管

各商业银行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信用分析所涉及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大多集中在借款人的“5C”

上即:

1. 品德与声望(Character)

2. 资格与能力(Capacity)

3. 资金实力(Capital or Cash)

4. 担保(Collateral)

5. 经营条件或商业周期(Condition)

银行在信用分析中经常使用的财务比率指标

类型比率

经营业绩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

净收入/销售收入

实际有效税率

净收入/净值

净收入/总资产量

销售收入/固定资产

偿债保障程度息税前利润/利息支付

活动现金流量-资本支出/利息支付

活动现金流量-资本支出-股息/利息支付

财务杠杆情况长期债务量/资本总额

长期债务量/有形净值

总负债额/有形净值

(总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本)

长期资本=总净值+优先股+次级债务

流动负债/有形净值

流动性(变现速度)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存货占净销售收入比率

存货占净流动资本比率

流动负债占存货比率

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占存货总量比率

应收款状况应收款的期限:30天、60天、90天、90天以上

应收款的平均收回期限

资料来源:Caouette, J.B., E.J. Altman, and P. Narayanan, Managing Credit Risk.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1998, pp.87.

专家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 需要相当数量的专门信用分析人员

2. 实施的效果很不稳定。

3. 与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官僚主义方式紧密相联,大大降低了银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4. 加剧了银行在贷款组合方面过度集中的问题,使银行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5. 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时,难以确定共同遵循的标准,造成信用评估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不一致性。

四、Z评分模型和ZETA评分模型

Z评分模型的主要内容:

美国纽约大学斯特商学院教授阿尔特曼提出的Z评分模型是根据数理统计中的辨别分析技术,对银行过去的贷款案例进行统计分析,选择一部分最能够反映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对贷款质量影响最大、最具预测或分析价值的比率,设计出一个能最大程度地区分贷款风险度的数学模型(也称之为判断函数),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信用风险及资信评估。

阿尔特曼确立的分辨函数为: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或:

Z=1.2(X1)+1.4(X2)+3.3(X3)+0.6(X4)+0.999(X5)

其中,X1:流动资本/总资产(WC/TA)

X2:留存收益/总资产(RE/TA)

X3:息前、税前收益/总资产(EBIT/TA)

X4:股权市值/总负债帐面值(MVE/TL)

X5:销售收入/总资产(S/TA)这两个公式是相等的,只不过权重的表达形式不同,前者用的是小数,后者用的是百分比,第五个比率是用倍数来表示的,其相关系数不变。

阿尔特曼经过统计分析和计算最后确定了借款人违约的临界值Z0=2.675,如果Z<2.675,借款人被划入违约组;反之,如果Z≥2.675,则借款人被划为非违约组。当1.81

ZETA评分模型的主要内容:

ZETA信用风险模型(ZETA Credit Risk Model)是继Z模型后的第二代信用评分模型,变量由原始模型的五个增加到了7个,适应范围更宽,对不良借款人的辨认精度也大大提高。

模型中的7个变量是:资产收益率、收益稳定性指标、债务偿付能力指标、累计盈利能力指标、流动性指标、资本化程度的指标、规模指标。

五、Z评分模型和ZETA评分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两个模型都依赖于财务报表的帐面数据,而忽视日益重要的各项资本市场指标,这就必

然削弱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2. 由于模型缺乏对违约和违约风险的系统认识,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从而难以令人信服;

3. 两个模型都假设在解释变量中存在着线性关系,而现实的经济现象是非线性的,因而也削弱了预测结果的准确程度,使得违约模型不能精确地描述经济现实;

4. 两个模型都无法计量企业的表外信用风险,另外对某些特定行业的企业如公用企业、财务公司、新公司以及资源企业也不适用,因而它们的使用范围受到较大限制。

六、期权推理分析法: KMV模型

期权推理分析法(Option-theoretic approach)指利用期权定价理论对风险债券和贷款的信用风险进行度量。最典型的就是美国旧金山市KMV公司创立的违约预测模型——信用监测模型(Credit Monitor Model)。

该模型使用了两个关系:其一,企业股权市值与它的资产市值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其二,企业资产市值波动程度和企业股权市值的变动程度之间关系。通过这两个关系模型,便可以求出企业资产市值及其波动程度。一旦所有涉及的变量值被算出,信用监测模型便可以测算出借款企业的预期违约频率(EDF)。

企业股权市值与它的资产市值之间的结构性关系是由贷款与期权的关系决定的。图3.1 企业股权作为期权买权的损益情况

借款企业股东的股权市值头寸看作是持有一份以企业资产市值为标的的买权。

正象古典布莱克-斯可尔斯-默顿模型中股票卖权定价的五变量一样,企业股权可由下式来估价出:

其中A表示资产市值,B是向银行借款数,r指的是短期利率,σA表示该企业的资产市值的波动性,τ指的是股票卖权的到期日或在贷款的情形下指的是贷款期限(或违约期限)。r σA τ都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观察到

股权市值的波动性σE与它的资产市值波动性σA 的关系:

股权市值的波动性可以在市场上直接观察到,故联立(1)(2)式,就可到出所有相关变量。代入公式:如果借款企业的资产市值呈现正态分布的话,我们知道违约的概率以上我们所推导和计算出的只是借款企业理论预期违约频率,它与现实生活中实际所发生的预期违约频率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

因此,KMV公司就利用其自身优势建立起了一个全球范围企业和企业违约信息数据库,计算出了各类信用等级企业经验预期违约频率,从而产生了以这种经验预期违约频率为基础的信用分值来。

KMV公司信用监测模型的缺陷:

1. 模型的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不适用于非上市公司

2. 在现实中,并非所有借款企业都符合模型中资产价值呈正态分布的假定

3. 该模型不能够对长期债务的不同类型进行分辨

4. 该模型基本上属于一种静态模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七、CreditMetrics模型

(一) 受险价值(VaR)方法:

受险价值模型就是为了度量一项给定的资产或负债在一定时间里和在一定的置信度下其价值最大的损失额。

一支交易股票的受险价值

VaR方法度量非交易性金融资产如贷款的受险价值时则会遇到如下问题:

1. 因为绝大多数贷款不能直接交易,所以市值P不能够直接观察到。

2. 由于贷款的市值不能够观察,也就无法计算贷款市值的变动率σ。

3. 贷款的价值分布离正态分布状偏差较大(二)“信用度量制”方法(CreditMetrics)

信用度量制是通过掌握借款企业的资料如(1)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资料(2)下一年度该

信用级别水平转换为其它信用级别的概率(3)违约贷款的收复率计算出非交易性的贷款和债券的市值P和市值变动率σ,从而利用受险价值方法对单笔贷款或贷款组合的受险价值量进行度量的方法。

一年期信用等级转换矩阵

年初信用等级年底时的信用评级转换概率(%)

AAA AA A BBB BB B CCC 违约

AAA 90.81 8.33 0.68 0.06 0.12 0 0 0

AA 0.70 90.65 7.79 0.64 0.06 0.14 0.02 0

A 0.09 2.27 91.05 5.52 0.74 0.26 0.01 0.06

BBB 0.02 0.33 5.95 86.93 5.36 1.17 0.12 0.18

BB 0.03 0.14 0.67 7.73 80.53 8.84 1.00 1.06

B 0 0.11 0.24 0.43 6.48 83.46 4.07 5.20

CCC 0.22 0 0.22 1.30 2.38 11.24 64.86 19.79

资料来源:Introduction to CreditMetricsTM,J.P.摩根,1997

信用等级下贷款市值状况(包括第一年息票额)

一年结束时信用等级市值金额(百万美元)

AAA 109.37

AA 109.19

A 108.66

BBB 107.55

BB 102.02

B 98.10

CCC 83.64

违约 51.13

八、宏观模拟模型

宏观模拟模型在计算信用资产的在险价值量时,将各种影响违约概率以及相关联的信用等级转换概率的宏观因素纳入体系。克服了信用度量制方法由于假定不同时期的信用等级转换概率是静态的和固定的而引起的很多偏差,被视为信用度量制方法的重要补充。

解决和处理经济周期性因素常用方法是直接将信用等级转换概率与宏观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如果模型是拟合的,就可以通过制造宏观上的对于模型的“冲击”来模拟信用等级转换概率的跨时演变状况。

九、死亡率模型(Mortality model)

死亡率模型最早是由阿尔特曼(Altman)和其他学者开发的贷款和债券的死亡率表而得名的,因为阿尔特曼所运用的思想和模型与保险精算师在确定寿险保险费政策时所运用的思想和模型是相似的。

该模型以贷款或债券组合以及它们在历史上违约经历为基础,开发出一张表格,用该表来对信用资产一年的或边际的死亡率(mrginal mortality rate, MMR)及信用资产多年的或累积的死亡率(cumulative mortality rate ,CRM)进行预测。将上面的两个死亡率与违约损失率(LGD)结合起来,就可以获得信用资产的预期损失的估计值。

十一、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方法的比较

(一)特征比较

四种模型方法的比较

比较的维度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信用度量制信用组合观点 Credit Risk+ KMV模型

(J·P·摩根) (Tom Wilson) (瑞士信贷) (KMV公司)

1.风险定义 MTM MTM或DM DM MTM或DM

2.风险驱动因素资产价值宏观因素预期违约率资产价值

3.信用事件的波动性不变可变可变可变

4.信用事件的相关性多变量正态资产收益因素负载独立假定或与预期违约率相关多变量正态资产收益

5.收复率随机随机在频段内不变不变的或随机的

6.数字方法模拟的或分析的模拟的分析的分析的

(二)优缺点分析

关于信用度量制模型(CreditMetrics)

1.优点:

1)通过计算信用工具在不同信用等级上的市场价值,达到用传统的期望和标准差来度量资产信用风险的目的,并将VaR方法引入到信用风险管理中来。

2)引入了边际风险贡献的概念。

2.缺点:

1)利率期限结构固定的假设不适于零息票债券和信用衍生品。

2)假设违约概率与宏观经济状况无关。

3)假设资产收益之间的相关系数等于净资产间的相关系数。

4)计算复杂。

关于KMV模型

1.优点:

1)将市场信息纳入了违约概率。

2)是一种动态模型。

3)是一种“向前看”的模型。

4)可以反映风险水平差异的程度。

2.缺点:

1)必须使用估计技术来获得资产价值、企业资产收益率的期望值和波动性。

2)利率事先确定的假定限制了将KMV模型对期限长的贷款(一年以上)和其它利率敏感性工具的应用。

3)风险利差随风险债券到期日趋向于零。

4)设经济状况是静止的。

十二、信用度量制组合模型

信用度量制(CreditMetrics)组合模型是一组用来测定信用资产组合价值和风险的分析法和数据库。

目的就是要向人们提供一种计量方法来估算出由于信用资产质量变化(包括违约)而导致的组合价值的波动以及价值的分布状况,并最终计算出信用资产组合的在险价值量(VaR)。

创新之处在于其第一次用一个统一的综合的架构形式来考虑信用资产的信用质量转换、违约概率、违约收复率以及相关性等问题

十三、信用度量制模型:正态分布条件

在信用度量制正态分布模型下,我们可以用一个两贷款组合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作为其参照样板,从而通过两贷款组合在险价值的度量方法推广至N项贷款组合情形下的计量方法上。

假设这两项贷款为:一项BBB级贷款其面值为$100(百万美元),一项A级贷款其面值为$100(百万美元)。为了计算出两贷款组合的在险价值量,我们首先需要掌握两类资料:1.测算出两贷款的联合信用等级转换概率。2.两项贷款在一年期的每一个可能的联合信用等级转换概率下的贷款价值量。

(一) 联合信用等级转换概率

图3.5 CreditMetrics TM图解

相关性为0.3条件下两贷款联合信用等级转换概率状况

借款人1(信用等级:BBB)借款人2(信用等级:A)

AAA AA A BBB BB B CCC 违约

0.09 0.27 91.05 5.52 0.74 0.26 0.01 0.06

AAA 0.02 0.00 0.00 0.02 0.00 0.00 0.00 0.00 0.00

AA 0.33 0.00 0.04 0.29 0.00 0.00 0.00 0.00 0.00

A 5.95 0.02 0.35 5.44 0.08 0.01 0.00 0.00 0.00

BBB 86.93 0.07 1.81 79.69 4.55 0.57 0.19 0.01 0.04

BB 5.30 0.00 0.02 4.47 0.64 0.11 0.04 0.00 0.01

B 1.17 0.00 0.00 0.92 0.18 0.04 0.02 0.00 0.00

CCC 0.12 0.00 0.00 0.09 0.02 0.00 0.00 0.00 0.00

违约 0.18 0.00 0.00 0.13 0.04 0.01 0.00 0.00 0.00

资产价值波动与信用等级转换的关系:

通过下面这个双变数正态密度函数进行积分来求出这两个借款人的联合信用等级转换概率来,即

公式中Y1,Y2为两个借款人的资产收益,它们是随机的。公式中的ρ=0.02,它是指两个借款人之间相关系数。通常,在信用度量制模型方法中,相关系数是通过将单个借款人股票收益作为输入变量的多因素模型计算出来的。两贷款组合的联合贷款价值量(Joint Loan Values) :

利用两贷款组合的64个可能的联合信用等级转换概率和62个可能的联合贷款价值数,就可以运用下面两等式计算出该贷款组合的均值、方差及标准差来:两贷款组合均值=P1·V1+P2·V2+…+P64·V64 =$213.63(百万美元)

两贷款组合方差=P1·(V1-均值)2+P2·(V2-均值)2+…+P64·(V64-均值)2 =$11.22(百万美元)

两贷款组合标准差=两贷款组合方差1/2 = $3.35(百万美元)

这样我们便能计算该组合在正态分布条件下,以及99%的置信水平情形下的1%最大受险价值最(VaR)为2.33×$3.35(百万美元)=$7.81(百万美元)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尽管两贷款组合价值比原来单个贷款价值增加了一倍,但是以在险价值(VaR)为基础计算出的资本需要量只比原BBB级贷款以在险价值计算出的资本需要量多出$0.84(百万美元)(即7.81(百万美元)-$6.97(百万美元)=$0.84(百万美元))。

显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贷款组合的风险分散功能发挥了作用。

两贷款组合价值量

两贷款组合一年后所有64种可能出现的组合价值量

借款人1(BBB)级) 借款人2(A级)

AAA AA A BBB BB B CCC 违约

106.59 106.49 106.30 105.64 103.15 101.39 88.71 51.13

AAA 109.37 215.96 215.86 215.67 215.01 212.52 210.76 198.08 160.50

AA 109.19 215.78 215.68 215.49 214.83 212.34 210.58 197.90 160.32

A 108.66 215.25 215.15 214.96 214.30 211.81 210.05 197.37 159.79

BBB 107.55 214.14 214.04 213.85 213.19 210.70 208.94 196.26 158.68

BB 102.02 208.61 208.51 208.33 207.66 205.17 203.41 190.73 153.15

B 98.10 204.69 204.59 204.40 203.74 201.25 199.49 186.81 149.23

CCC 83.64 190.23 190.13 189.94 189.28 286.79 185.03 172.35 134.72

违约 51.13 157.72 157.62 157.43 156.77 154.28 152.52 139.84 102.26

十四、信用度量制:实际分布条件下的组合在险价值量

由于存在着贷款价值实际分布的非对称性问题,因而人们按正态分布情形下计算出的99%置信水平下的最大在险价值量往往低于实际的最大在险价值量。

我们可以将表3.2和表3.4放在一起来使用,这样我们便能找到那个接近1%的发生最大在险价值量的概率所对应的两贷款组合价值204.409百万美元。

这样我们便能求出实际分布情形下的1%的最大在险量为:$213.63(百万美元)-$204.40(百万美元)=$9.23(百万美元) 这个数也是两贷款组合的资本需要量,它比在正态分布条件以在险价值为基础的资本需要量要高出1.42(百万美元)。但是,若与单项的BBB级贷款实际分布条件下所需资本量(即8.99百万美元)相比,两贷款组合的资本需要量只比单项BBB贷款的这一数额高出0.24(百万美元),显然,这也是贷款组合风险分散功能作用的结果。

十五、信用度量制:N项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的度量

(一)矩阵扩展法

指将贷款组合的联合信用等级转换概率矩阵以及相应的贷款组合联合贷款价值量矩阵不断地进行扩展,从而最终求出N项贷款组合的均值和标准差。

这种方法的最大问题就是随着组合贷款的数量增加,计算该组合信用风险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大型计算机来帮助,人们很难能完成这样的计算。

(二)调整解出的资产组合方差的标准方式

N项资产组合风险测定的标准公式为:将协方差项与成对资产的方差联系在一起就有:σ2(Vi+Vj)=σ2(Vi)+2COV(Vi,Vj)+σ2(Vj) (21)

所以,COV(Vi,Vj)=σ2(Vi+Vj)-σ2(Vi)-σ2(Vj) (22)

最后将等式(3.20)中的2COV(Vi,Vj)替换掉,我们便可以导出包含两资产亚组合的标准差的一般资产组合标准差求解表达式:

第二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相比,准确性要差一些。

为了更准确、更快捷地计算出在非正态分布状下大样本贷款组合的价值量及其分布,信用度量制模型使用了蒙特·卡罗模拟法。

(三)蒙特·卡罗模拟法

1.技术思路

蒙特·卡罗模拟法(SMC)是一种金融机构经常使用的随机模拟技术,人们用其模拟出投资组合在指定日期的各种不同价格走势,然后由这些模拟价格导出投资组合在指定日期的价格分布,最后从分布中一目了然地读出投资组合的在险价值量(VaR)。

蒙特·卡罗模拟法是计算VaR最有效的方法,它能说明广泛的风险,包括非线性价格风险、波动风险,甚至模型风险,也考虑了波动时间变化,较粗的尾部以及极端情景等因素。

2.实例

例如就20项贷款的组合而言,根据组合内每笔贷款的以下资料:

1) 最初信用等级

2) 信用等级在某段时间的转换概率

3) 该贷款与组合内其它贷款间的相关系数

4) 该贷款与组合内其它贷款之间的联合信用等级的转换概率

利用事先确定的随机模型,对该贷款组合的价值(价格)进行反复的模拟,最终得出20000个贷款组合价值量分布。利用这一系列数,我们便能很快计算出该贷款组合的均值和在99%置信水平下最大的价值损失额即贷款组合的最大在险价值量(VaR)。从而最终算出该贷款组合的资本需要量。

3. 缺陷

1) 成本太高。如果由1000个资产的投资组合产生1000种抽样途径,则总的估计值合计可达100万,当资产的完全估值较为复杂时,该方法很快变得过于麻烦以致难以实施。

2) 依赖基础风险因素下的特定的随机模型,因而面临模型风险。

此外,信用度量制模型还可以用来计算单个贷款在组合中的边际风险贡献量(Marginal risk contribution for individual Loans),从而利用单个贷款的边际贡献量资料来对组合进行积极地管理,使组合的风险——收益达到较佳状态。

图3.7 信用度量制框架下的信贷风险限额和贷款选择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讲评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与《期末复习指导》第一、二、三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论银行业的股东掠夺与经理人掠夺 1.股东掠夺:定义以及内涵 包括股东对于债权人的掠夺和大股东对于小股东的掠夺。指(大)股东利用自己的控制权地位,采取多种手段从公司获得巨大收益,超过企业价值本身的收益,侵占了债权人或者小股东的权益,给债权人或者小股东带来巨大损失。在金融领域,金融机构的所有者,利用金融机构破产牟利,获得了超过机构价值的巨大利益,却给债权人带来巨大的损失,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性。股东掠夺来自于股东利益与债权人利益、大股东利益与小股东利益的不一致性,来自于貌似合法的不同决策方式,可以改变股东和债权人、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分配结构。 2.资本监管原则 资本监管原则是指,要求银行资本金必须达到一个一定的比例的规定。核心资本要达到4%,资本金比例要达到8%。资本监管原则并不是直接用于防止银行机构支付危机的,而是约束银行机构表内业务(贷款)的而过度扩张的,使得银行机构把所积累的风险控制在自己的控制能力之内。当然,就资本监管而言,还应该把银行机构的表外业务,也纳入资本监管的麾下,以防止表外业务的过度扩张。 3.红利掠夺方式和非红利掠夺方式的区别 (1) 非红利掠夺方式,主要是说通过掠夺利润分配之外的途径,获得超额收益,而给其他股东或者债权人带来损失。在银行机构中,大股东可以通过贷款方式获得非红利性的掠夺收益,带来“坏账”性收益,这是非红利掠夺方式的主要方式。而在上市公司中,操纵和控制上市公司,可以让“独大”的“一股”把上市公司变成自己的“金库”后者“提款机”,大股东通过占款,或者通过关联交易,可以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给小股东带来的损失。股票发行时的虚假或者误导性陈述、同业竞争、以不公开价格与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挤占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有时通过合法程序掠夺总校投资者,比如管理层随意决策、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与关联企业进行资产替换、在企业管理职位上任人唯亲、过高地向管理层支付报酬等,实现额外的收益。 (2)红利掠夺方式,主要是利润、税收以及坏账三种财务指标的当期和后期的分配结构的不同时性来实现的。利润是股东的,税收是股价的,下一期形成的“坏账”由谁承担?如果不能“利润冲抵”,那么只好由社会存款人和最后贷款人来承担。此时,通过分配结构的会计制度,而股东留下了“利润”留下,“税收”给当期政府拿走,但“坏账”转嫁给社会存款人和作为最后贷款任人的国家。 4.试论述股东掠夺对我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 (1)股东掠夺的定义和内涵(见第1题答案); (2)红利掠夺方式,表现在中国的银行机构在存在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率的同时,银行机构却是盈利的,以至于股东分配的利润,而不良资产却留给了社会公众。 (3)非红利掠夺方式,使得大股东通过从自己参股的银行机构借贷,然后再通过关联交易的方式,转移资产,当银行机构破产时,企业贷款也就成为银行不良资产的一个部分,而股东却从中获得巨大收益; (4)总的来讲,股东掠夺使得股东获得巨大收益,但造成了中国银行业的巨大不良资产漏洞,成为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因素,转嫁给了社会公众。 (5)中国的银行机构的大股东掠夺,存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特征,该特征是由于中国银行业的制度安排决定的。 5.治理股东掠夺、经理人掠夺的可行性与政策选择 对于股东掠夺、经理人掠夺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规避,但在信息不对称的博弈中,无法从根本上加以消除。一般认为,治理股东掠夺的根本途径是加强监管。诸如,加强民主监督;对经理人等实施薪酬政策;完善制度,对于经理人的收益进行管理;改变“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堵塞漏洞;对违规者采取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等等,都是治理掠夺的政策选择。我国理论界提出了具体措施,改变坏账与利润分离的财务管理方式,分配利润必须要在以利润冲抵坏账后方能进行;严格执行资本监管原则,保证资本充足;通过资本监管,约束表内业务扩张,同时限制银行表外业务过度膨胀;增强银行业风险意识,防止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杠杆比率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风险管理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知识点:杠杆比率 ● 定义: 杠杆比率是用来衡量企业所有者利用自有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也用于判断企业的偿债资格和能力 ● 详细描述: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利息偿付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净利润+利息费用)/利息 费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净利润+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息税]/利息费用 (3)更理想的保障倍数应当是将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本息支付合 计数相比较 例题: 1.导致金融风险事件中出现巨额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衍生产品的()。 A.风险性 B.收益性 C.流动性 D.杠杆性 正确答案:D 解析:在交易时,只需交纳成交金额的一小部分被作为保证金,从而使你可以以少量的资金做较大的交易,就像杠杆一样,有放大效果 2.企业的某年的税前净利润为6000万元人民币,利息费用为3000万元人民币 ,则其利息保障倍数为()。 A.2 B.1 C.3 D.4

正确答案:C 解析: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净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6000+3000)/3000=3 3.久期缺口等于资产加权平均久期与负债加权久期和()的乘积之差。 A.资产负债率 B.收益率 C.指标利率 D.市场利率 正确答案:A 解析: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4.下列各项理财指标中,通常与企业信用评级成正比的有()。 A.流动比率 B.利率偿付比率 C.资产负债率 D.销售利润率 E.资产回报率 正确答案:A,B,D,E 解析: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这个比例不是越高越好越高说明企业负债过多偿债能力有问题

电大《金融理论前沿课题》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金融理论前沿课题》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内部化理论: 2.骆驼评级体系: 3.垄断优势理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货币危机有哪些类型? 2.经济数据偏差有什么必然性? 3.如何测算商业银行铸币税? 4.如何衡量银行业市场集中度? 三、论述题(20分) 简述中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战略。 四、材料分析题(25分) 材料1: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自诞生以来一直是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的重要政策工具。半个世纪以来,菲利普斯曲线一直是不同学派争论的焦点,对曲线的评价也有很大差别。菲利普斯曲线曾经为正统凯恩斯主义干预宏观经济的“相机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而使资本主义变成了“可调控的资本主义”;同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又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根本不成立,政府的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围绕经济理论史上的供求之争,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成为了各学 派争论的突破口和政策分析工具。 ——摘自李争宇“菲利普斯曲线的历史演变及政策意义”一文 材料2: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 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请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菲利普斯曲线的演变对货币政策有什么影响? 2.你认为菲利普斯曲线的价值何在?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基于网络考核试点课程考核方案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基于网络考核试点课程 考核方案 (本方案仅适用参加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课程学生)一、考核改革的目的“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是金融学专业中一门专题性质的课程,原来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终结性考核为主。从本学期开始,课程考核改革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改为完全的形成性考核,主要目的是:1.通过课程考核改革,深入探索既符合现代远程教育和成人学习特点,又兼顾课程性质的考核模式;2.通过课程考核改革,探索形成性考核的目标、形式、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等,切实发挥形成性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3.通过课程考核改革,进一步落实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把远程教育传统的考试从环节转化为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保证并提高学习质量。 二、考核目标通过考核改革,既检测学生对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又要检测学生对基本前沿课题运行规律和具体运作机制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这些前沿课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作用、具体实践、发展变化等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三、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完全的形成性考核方式。终结性考核形式为材料分析基础上的课程小论文。每学期共安排10次,或针对每个专题,或综合几个专题,每次最高计分为10分。第一次作业(10分):《分析材料》:索罗斯投资理论的重要实用价值在于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跟踪市场在形成趋势后,由自我推进加强最后走向衰败的过程,而发现其转折点恰恰是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投资良机。 过度反应的市场其形成主要是由于顺势而动的跟风者所形成的主流偏见对市场所形成的推动,跟风者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却同样能使市场自身的趋势加强。由于市场因素复杂,不确定的因素越多,随波逐流于市场趋势的人也就越多,这种顺势操作的投机行为影响就越大,这种影响本身也成为了影响市场走势的基本面因素之一,风助火势,市场被投资者夸大的偏见所左右,二者相互作用令投资者陷入了盲目的狂躁情绪之中,趋势越强,偏见偏离真相越远,实际上也使得市场变得越来越接近脆弱。过度反应的市场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盛衰现象的发生。要求:在认真阅读上述材料的基础上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文;阐述过度反应及其在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应用。写作思路:1、依据行为金融学中过度反应理论的主要内容;2、分析产生过度反应的主要原因;3、分析如何利用过度反应理论指导投资操作。第二次作业(10分):《分析材料》:专家认为,今天的亚洲不会再重复当时的危机。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Roubini认为,跟1997年可能不同的是,亚洲地区国际收支状况已经发生很大改变,外汇储备位居全球前列;亚洲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金融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第十章---控制方法

第十章 控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控制 2.前馈控制 3.反馈控制 、单选题 1.“亡羊补牢”属于() A 前馈控制 B 同期控制 C 反馈控制 D 预防性控制 2.市场调查, 可行性分析属于() A 同期控制 B 前馈控制 C 反馈控制 D 纠正性控制 3.强化是通过奖惩手段修正员工的行为,它属于 () A 前馈控制 B 同期控制 C 预防性控制 D 反馈控制 4.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其控制主体应该是() A 各级管理者 B 全体员工 C 监察机关 D 上级机关 5.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组织目标不能实现,组织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 修正计划 B 激励员工克服困难 C 调整组织结构 D 撤换领导 6.个人观察、口头汇报、统计报表、书面报告是获得组织实际绩效的方法,四种方法各有 优缺点,管理者在控制活动中应该() 11.利用法律、法规、制度、程序、培训等手段控制员工的行为属于() A 周期控制 B 前馈控制 C 反馈控制 D 纠正性控制 12.为了消除腐败, 某部门除了大力提倡工作人员严格自律之外, 换制 度, 规定处级以上的干部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不得超过五年。 ) A 反馈控制 B 前馈控制 C 现场控制 13.某销售机构负责在东部沿海的几个地区销售多种品牌啤酒。 D 间接控制 销售经 理要求在每月初都提 交一份上月按品牌分类的销售情况表。 下表显示了 5 月份该机构的销售定额标准&实际销售 数值 A 以个人观察为主 C 以书面报告为主 7.控制过程的基础是() A 建立标准 B 衡量实际绩效 8.在整个控制工作中,处于关键地位的是() A 工期控制 B 即使控制 9.预算是计划的数字化,它是一种典型的() A 事前控制 B 即使控制 10.质量控制过程中,质量的含义是() A 产品的质量 B 工作质量 B 以统计报表为主 D 综合使用 C 确定偏差范围 D 采取管理行动 C 质量控制 D 预算控制 C 事后控制 D 预防性控制 C 产品质量&工作质量 D 设备的质量 还一直实行着一种岗位轮 这种做法可以认为是一种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简答题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简答题 1■如何认识和测算通货膨胀税? (1)通货膨胀税是指当政府增长中央银行纸币并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时,经济单位 持有的中央银行纸购买力下降,如同政府对持有中央银行纸币者征收税收。(4分) dp/dt M (t)M (t) (2)通货膨胀税可用公式表示为S T=p p(t)=n⑴ 丽,其中n (t)为通货膨胀率。 M (t)为中央银行纸币数量,P (t)为一般价格水平。(3分) (3)从本质上说,通膨胀税是从宏观经济角度考虑的通货膨胀对货币持有者的影响, 是中央银行纸币持有者由于一般物价上涨所遭受的损失。(3分) 2■简述骆驼评级体系在我国的发展。 (1)骆驼评级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内为摸索阶段和不断完善改进阶段。(2分) (2)摸索阶段侧重于定量考核,从1994年开始,着手探索银行审慎监管新办法;1997 年出台了《商业银行资产比例管理办法》;2000年,制订了针对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办法》。(4分) (3)不断完善改进阶段注重定性考核,2003年中四证监会成立以后,积极探索并不 断改进和完善评级办法。2004年出台了《股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暂行)》、《外资银行风险评价手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暂行)》等若干风险评价体系;2005年未,出台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取得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骆驼监管评级体系;2006年1月起试行《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4分) 3■概括人民银行铸币税测算的方法及其呈现的特点。 (1)人民银行铸币税测算使用了两种方法:机会成本铸币税测算、货币铸币税测算(5 分) (2)从测算结果看,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2001年以前,人民银行铸币税与GDP之比,机会成本铸币税与GDP之比比较高,货币铸币税、机会成本铸币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比较高;二是货币铸币税、机会成本铸币税与GDP之比在1986—2008年有下降趋势, 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三是准备金存款的铸币税收入占铸币税的比例较低,货币 发行是人民银行铸币税的主要来源;四是在多数年份,货币铸币税对于机会成本铸币税。

中国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政策(机密)

中国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政策(试行) (讨论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信用风险管理架构 第三章信用风险偏好 第四章信用风险识别与计量 第五章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 第六章约期与定价 第七章信用风险缓释 第八章资产风险分类、减值与不良处置 第九章信用风险组合管理 第十章信用风险资本管理 第十一章内部控制与审计 第十二章IT系统与数据管理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结合农业银行实际情况,制定中国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政策(以下简称本政策)。 第二条本政策是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定信用风险各项制度、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政策所指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或交易对手违约或其信用评级、履约能力降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农业银行信用风险主要分布于贷款、投资、担保、承诺以及其他表内外信用风险敞口等。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计量、监测、报告和控制信用风险的全过程。 第四条信用风险管理政策目标: 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旨在通过确定信用风险偏好、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最终提升银行价值。 (一)提升农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力。本政策旨在通过有效经营和管理信用风险,将信用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 (二)统一全行信用风险偏好。本政策着眼于明确全行的

信用风险偏好,并将决策层确定的风险偏好转化为具体的管理措施,增进风险管理部门及风险承担部门的协同意识和联动能力,促进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风险和收益的最佳平衡。 (三)促进信用风险管理的持续优化。通过在业务领域有效配臵信用风险管理资源,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效率,增强风险管理的业务敏感度,促进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优化。 (四)培育审慎稳健的风险文化。本政策作为全行风险文化的重要宣示载体,传导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导向,促进审慎、稳健风险文化的形成。 第五条信用风险管理遵循原则: (一)全面覆盖。信用风险管理要覆盖农业银行各机构、各产品条线、各业务环节和各组合维度,实行全面、全程和全方位的管理。 (二)动态调整。要严密监测信用风险变动情况,动态调整资产组合分布,将信用风险严格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三)合理平衡。要对各项业务、产品和经营管理活动所蕴含的信用风险进行充分识别和有效防控,保持风险与收益的合理平衡。 (四)相对独立。信用风险应由专门团队运用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工具和系统进行专业化管理,且风险管理体系应与业务经营体系保持相对独立。 第六条“三农”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是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

第八章 投资银行的风险管控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一个或多个市场的价格、利率、汇率、波动率、相关性或其他市场因素水平的变化,导致投资银行某一头寸或组合发生损失或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包括贷款、掉期、期权及在结算过程中的交易对手违约带来损失的风险。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来自交易一方不能对另一方履行合约的可能性。法律风险包括合约潜在的非法性以及对手无权签订合同的可能性。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因交易或管理系统操作不当而引致损失的风险,包括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失控所产生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证券持有者不能以合理的价格迅速地卖出或将某金融工具转手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包括不能对头寸进行冲抵或套期保值的风险。 体系风险:体系风险是指:(1)因单个公司倒闭、单个市场或结算系统混乱而在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金融机构相继倒闭的情形;(2)引发整个市场周转困难的投资者“信心危机”。体系风险包括单个公司或市场的崩溃触发连片或整个市场崩溃的风险。 风险价值模型(VaR): VaR 模型是一个投资组合市场风险的检测工具。VaR 模型加入大量的可能影响公司交易组合公允价值(fair value ,也即市场价值)的因素,如证券和商品价格、利率、汇率、有关的波动率以及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值。VaR模型一般考虑线性和非线性价格暴露头寸、利率风险及隐含的线性波动率风险暴露头寸。借助该模型,输入历史风险数据,进行模拟运算,可求出在不同的置信度(比如99%)下的VaR值。对历史数据的模拟运算,需要建立一个假设交易组合值每日变化的分布,该假设以每日观察到的市场重要指标或其他对组合有影响的市场风险因素的变化率为基础。据此计算出来的投资银行某一天VaR值与当天该投资银行交易组合的可能损失值相对应。 2、投资银行面临哪些主要风险? 投资银行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体系风险等6大类,对这些风险的疏忽,都有可能给投资银行造成重大损失,乃至灭顶之灾。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一个或多个市场的价格、利率、汇率、波动率、相关性或其他市场因素水平的变化,导致投资银行某一头寸或组合发生损失或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例如,投资银行在证券或证券衍生产品市场担任做市商或维持该市场有关产品的一定头寸,要面对证券价格风险;投资银行在外汇和外汇期权市场担任做市商或维持一定外汇头寸,要面对外汇风险;投资银行使用利率敏感性工具进行交易,要面对利率水平和波动率变化所带来的利率风险。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包括贷款、掉期、期权及在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股东掠夺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1 1.股东掠夺:简单地说,股东掠夺就是股东利用破产牟利的行为。 2.非红利掠夺:非红利掠夺方式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贷款方式进行的掠夺。 假定E0为股东的投资额,C1是股东从本银行贷出款项的余额(包括股东自己的企业和关联企业),那么,当C1 > E0时,股东将不会认真关心银行的经营管理,而只想如何从银行取得更多贷款 3.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有关国际本位货币确定、国际储备货币选择、汇率及汇率制度选择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一整套规则和机制。 4.货币危机:货币危机,是指对某种货币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贬值(或币值急速下降),或迫使当局投放大量国际储备急剧提高利率来保护本币。 5动态相关性: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就是动态相关性 6.V AR模型:又称向量自回归模型,不需要太多的经济理论假设,无需确定变量的内生性或外生性,根据KISS原则选取最优滞后阶数,估计简单,预测较好。 1.何谓红利掠夺方式与非红利掠夺方式?二者有哪些区别?(p1-9) 2.国际货币体系沿革给我们哪些启示? 第一、任何一种本身具有价值的实物商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即使其自身价值是稳定的,也无法解决其本身的稀缺性与国际经济发展内在要求其供应的充足性之间的矛盾。第二、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要成为国际本位货币,必须要求其发行国在世界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具有绝对的实力,而一国法定货币取代另一国法定货币充当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关键货币,是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实力较量的结果。第三,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都不可能是长久的,这是由全球经济不可能平衡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第四,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价值的不性与国际经济对国际本位货币价值稳定性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第五,从国际金本位制发展到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再从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发展到美元本位制,国际本位货币逐渐由本身具有价值的商品充当,转变为由公公具有法律赋予价值的法定货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越来越虚脱为一种符号,而无所谓其本身是否具有价值。 3.简述货币危机的根源与本质。 货币危机的根源是国际货币体系不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美元本位制下,货币危机的根源是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节制地供应美元。货币危机的本质:在美元本位制下,无论是表现为以非美元货币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还是表现为以非美元货币升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其本质上已经成为美国掠夺世界的一种手段,是美国政府挽救和强化其金融霸权的一种措施,同时也是美国政府惯用的一种赖账机制。 4.何谓GDP数据修正?有哪些主要的修正方法? 从本质上讲,GDP数据修正方法都是假设某些数据的质量高于GDP官方数据的质量,然后根据一定的理论框架和前提假设,利用这些数据来间接地GDP的实际规模。根据估计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改进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根据所依赖基础数据的不同,计量经济方法可以分为基于宏观数据的估计方法(宏观数据方法)和基于微观数据的估计方法(微观数据方法) 1.试论股东掠夺对我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第一章) 2.论述经济数据偏差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八章-企业信用管理案例

企业信用风险及管理案例 案例一、xx的信用管理 一、背景 雅芳原来是一家采用直销方式的化妆品公司。98年4月国家禁止传销和直销,公司的销售方式因此转型为批发零售。被动转型后的雅芳销售额一落千丈,市场迅速萎缩。 面对现状,雅芳研究了一系列的销售策略,期望在短期内回升销售额,夺回失去的市场。在销售上,雅芳采取多渠道销售方式,包括在全国范围内的商场专柜、雅芳专卖店、推销员等等。 面对竞争,各种渠道的销售都需要采取信用销售的方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雅芳在全国各地有数千家雅芳专卖店,占雅芳业务总量一半以上。这些专卖店都属个体经营性质。在目前中国个人信用体制尚是一片空白的环境下,要对如此规模的个体经营者进行信用销售,对雅芳来讲实在是一种非常冒险的尝试。 但是,要提升销售额,就必须要采用信用销售的方式,这是雅芳既定的策略。?要在短期内迅速提升销售目标的信用政策只能是开放型的,但特定的销售对象又是高风险的群体,一不小心,会造成很大的风险,那样非但不能达到目标,反而会使雅芳雪上加霜。因此,制定一个适当的信用政策对雅芳来讲是尤其重要的。 二、措施 首先,公司信用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在短期内迅速提升销售,同时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其次,分析客户群与雅芳的特定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信用条件从严到宽,信用额度从低到高的一个逐步渐进的信用政策。并且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经常性的对各地分公司进行信用政策问题调查访问,从中发现问题,及时修订政策,使政策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符合雅芳业务发展的需要。之后,

在政策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再制定坏帐考核办法,以逐步加强雅芳的信用管理力度。 第三,由于雅芳是由一个全球的直销公司转型而来,以赊销为主的零售观念还很薄弱。因此,除了制定信用政策的重点工作之外,还需要对员工进行观念上的培训。在制定信用政策和程序的同时,雅芳邀请了咨询公司先对公司管理高层进行信用管理培训,以加强公司管理高层对中国信用环境的认识和对公司信用管理工作的重视。在信用政策实施以前,又对全国所有分公司的管理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大规模的培训,以确保公司所有管理人员了解一定的信用知识,掌握公司信用政策和程序。 三、成效 从雅芳信用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销售连年保持高速的增长,99年销售比98年几何增长了一倍,2000年公司的销售更是在99年的基础上增长了49%。更令人惊喜的是2年来,公司的坏帐只有10多万而已,完全达到了公司所期望的目标。 四、经验 1、制定与公司目标一致的信用政策与程序。包括适当的客户信用等级评估方法、专业的应收帐款收款程序和合理的应收帐款考核制度。 2、有一套完善的信用管理电脑支持系统。可支持信用等级评估、完整的应收帐款帐龄、销售数据和信用分析报表。 3、严格的应收帐款日常跟踪管理和定期召开帐款会议。 4、足够的专业机构的培训与客户信用调查信息可提供你对客户的风险系数的判断。千万不要因为节约一点点成本拒绝专业公司的培训和信用风险调查,而忽视了公司未来的风险。 上述几点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去形容:信用政策起关键作用,系统支持是信用管理的基础,日常管理和会议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专业培训和专业机构的信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险指导。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课后测试教学提纲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 课后测试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9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下列关于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因素的分析与判断,明显错误的是()。(2.5 分) A 资产负债比率对借款人违约概率的影响较大 B 通常收益波动性大的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方面比较困难 ? C 在预期收益相等的条件下,收益波动性较低的企业更容易出现违约 D 如果借款人过去总能及时、全额地偿还本金与利息,则其更容易或以较低的利率获得银行贷款 正确答案:C 2、某商业银行当期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为4500亿元,至期末转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金额之和为600亿元,期间关注类贷款因回收减少了1000亿元,则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率为()。(2.5 分) A 0.113 B 0.15 C 0.125 ? D 0.171 正确答案:D 3、商业银行向某客户提供一笔3年期的贷款1000万元,该客户在第1年的违约率是0.8%,第2年的违约率是1.4%,第3年的违约率是2.1%。三年到期后,贷款会全部归还的回收率为()。(2.5 分) ? A 0.95757

C 0.98562 D 0.92547 正确答案:A 4、假设商业银行的一个信用组合由2000万元的A级债券和3000万元的BBB 级债券组成。A级债券和BBB级债券一年内的违约概率分别为2%和4%,且相互独立。如果在违约的情况下,A级债券回收率为60%,BBB级债券回收率为40%,那么该信用组合一年内预期信用损失为()元。(2.5 分) ? A 880000.0 B 923000.0 C 742000.0 D 672000.0 正确答案:A 5、商业银行在衡量组合信用风险时,必须考虑到信贷损失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则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2.5 分) ? A 预期违约的借款人不一定同时违约 B 非预期违约的借款人一定会同时违约 C 非预期违约的借款人一定不会同时违约 D 预期违约的借款人一定会同时违约 正确答案:A 6、某商业银行上年度期末可供分配的资本为5000亿元,计划本年度注入1000亿元新资本。若本年度电子行业在资本分配中的权重为5%,则本年度电子行业资本分配的限额为()亿元。(2.5 分) A 30.0 B 50.0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答案全面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答案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作业1 1.股东掠夺:简单地说,股东掠夺就是股东利用破产牟利的行为. 2.非红利掠夺:非红利掠夺方式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贷款方式进行的掠夺. 假定E0 为股东的投资额, 是股东从本银行贷出款项的余额C1 (包括股东自己的企业和关联企业) ,那么,当C1 > E0 时,股东将不会认真关心银行的经营管理, 而只想如何从银行取得更多贷款 3.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有关国际本位货币确定,国际储备货币选择, 汇率及汇率制度选择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一整套规则和机制. 4.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 是指对某种货币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贬值(或币值急速下降) ,或迫使当局投放大量国际储备急剧提高利率来保护本币. 5 动态相关性: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就是动态相关性 模型:又称向量自回归模型,不需要太多的经济理论假设,无需确定变量的内生性或外生性,根据KISS 原则选取最优滞后阶数,估计简单,预测较好. 1.何谓红利掠夺方式与非红利掠夺方式二者有哪些区别(p1-9) 2.国际货币体系沿革给我们哪些启示 第一,任何一种本身具有价值的实物商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即使其自身价值是稳定的, 也无法解决其本身的稀缺性与国际经济发展内在要求其供应的充足性之间的矛盾. 第二,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要成为国际本位货币,必须要求其发行国在世界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具有绝对的实力,而一国法定货币取代另一国法定货币充当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关键货币,是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实力较量的结果. 第三,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都不可能是长久的, 这是由全球经济不可能平衡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 第四,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价值的不性与国际经济对国际本位货币价值稳定性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 第五,从国际金本位制发展到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再从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发展到美元本位制,国际本位货币逐渐由本身具有价值的商品充当,转变为由公公具有法律赋予价值的法定货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越来越虚脱为一种符号,而无所谓其本身是否具有价值. 3.简述货币危机的根源与本质. 货币危机的根源是国际货币体系不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美元本位制下,货币危机的根源是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节制地供应美元. 货币危机的本质:在美元本位制下,无论是表现为以非美元货币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还是表现为以非美元货币升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其本质上已经成为美国掠夺世界的一种手段,是美国政府挽救和强化其金融霸权的一种措施,同时也是美国政府惯用的一种赖账机制. 4.何谓GDP 数据修正有哪些主要的修正方法 从本质上讲,GDP 数据修正方法都是假设某些数据的质量高于GDP 官方数据的质量,然后根据一定的理论框架和前提假设,利用这些数据来间接地GDP 的实际规模.根据估计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改进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根据所依赖基础数据的不同,计量经济方法可以分为基于宏观数据的估计方法(宏观数据方法)和基于微观数据的估计方法(微观数据方法) 1.试论股东掠夺对我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第一章) 2.论述经济数据偏差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vi1[经济学]金融理论前沿新材料第六次作业

vi1[经济学]金融理论前沿新材料第六次作业新教材试题 材料1、在《新巴塞尔协议》下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市场约束监管,将会产生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资产负债表渠道。其原因主要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在银行和存款人之间将会产生道德风险,这将影响到银行从存款人那里吸收存款,进而影响银行的贷款。因此,在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市场约束监管,公开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关键信息的情况下,当银行的资本越充足时,在银行和存款人之间产生的道德风险越少,银行就会越容易从存款人那里吸收到资金,进而会发放更多的贷款。反之,则相反。 材料2: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包括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管制等原因,中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传导。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金融制度改革和信贷需求萎缩影响,信贷渠道受阻,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货币政策效应下降。 ——摘自徐倩“小议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一文 要求:在阅读上述材料及教材相关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写一篇学术小短文,题目自拟,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写作思路: 1、说明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及其主要理论解释; 2、说明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贷款渠道两种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3、可以结合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说明金融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4、可以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实现其职能的核心所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实现的整个过程,与中央银行的职能实现密切相关。但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还不完善,滞后的金融体系市场化进程、货币政策传导主体和传导客体尚未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及宏观外部环境的不利都影响到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在我国金融市场对世界的全方位开放之际,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梗阻,使央行的货币政策得以有效实施,对我国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1年我国加入WTO,金融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开放的五年中,我国顺应国际经济大潮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国有银行的改制上市初见成效,银行从分业到混业经营的趋势逐步加强,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分离,一行三会的金融管理体制正式形成,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草案》和《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更成为中国金融法制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2006年12月11日,我国金融市场全方位开放,在庞大的国际金融资本的强大压力下,我国金融机构真正体会到竞争的激烈程度。央行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顺利而稳妥地融入国际经济大家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原理 所谓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介目标的变动,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过程。西方学者形象地将它比喻为“黑箱”:货币政策操作?,?宏观经济变动。对“黑箱”观察的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观点。Mishkin根据这些观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通过投资支出、消费支出、国际贸易起作用。本文以第一类的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观点:其一是利率渠道(Interest Rate Channel),其二是非货币资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课后测试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9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下列关于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因素的分析与判断,明显错误的是()。(2.5 分) A 资产负债比率对借款人违约概率的影响较大 B 通常收益波动性大的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方面比较困难 ? C 在预期收益相等的条件下,收益波动性较低的企业更容易出现违约 D 如果借款人过去总能及时、全额地偿还本金与利息,则其更容易或以较低的利率获得银行贷款 正确答案:C 2、某商业银行当期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为4500亿元,至期末转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金额之和为600亿元,期间关注类贷款因回收减少了1000亿元,则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率为()。(2.5 分) A 0.113 B 0.15 C 0.125 ? D 0.171 正确答案:D 3、商业银行向某客户提供一笔3年期的贷款1000万元,该客户在第1年的违约率是0.8%,第2年的违约率是1.4%,第3年的违约率是2.1%。三年到期后,贷款会全部归还的回收率为()。(2.5 分)? A 0.95757 B 0.96026 C 0.98562 D 0.92547 正确答案:A 4、假设商业银行的一个信用组合由2000万元的A级债券和3000万元的BBB级债券组成。A级债券和BBB 级债券一年内的违约概率分别为2%和4%,且相互独立。如果在违约的情况下,A级债券回收率为60%,BBB

级债券回收率为40%,那么该信用组合一年内预期信用损失为()元。(2.5 分) ? A 880000.0 B 923000.0 C 742000.0 D 672000.0 正确答案:A 5、商业银行在衡量组合信用风险时,必须考虑到信贷损失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则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2.5 分) ? A 预期违约的借款人不一定同时违约 B 非预期违约的借款人一定会同时违约 C 非预期违约的借款人一定不会同时违约 D 预期违约的借款人一定会同时违约 正确答案:A 6、某商业银行上年度期末可供分配的资本为5000亿元,计划本年度注入1000亿元新资本。若本年度电子行业在资本分配中的权重为5%,则本年度电子行业资本分配的限额为()亿元。(2.5 分) A 30.0 B 50.0 ? C 300.0 D 250.0 正确答案:C 7、某商业银行的老客户经营利润大幅度提高,为了扩大生产,企业欲向该银行申请一笔流动资金贷款以购买设备和扩建仓库,该企业计划用一年的收入偿还贷款,则该贷款申请()。(2.5 分) A 不合理,因为企业会产生新的费用,导致利润率下降 ? B 不合理,因为流动资金贷款不能用于长期投资 C 合理,企业可以用利润来偿还贷款 D 合理,流动资金贷款可以给银行带来利息收入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十章辅导(信用风险管理)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辅导材料 (信用风险管理) (2007/9/14) 一、信用风险的定义 关于信用风险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传统的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违约而给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随着现代风险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定义已经不能反映现代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的本质。 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更为一般地讲,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可能性。 二、现代信用风险的成因 1. 信用风险的成因是信用活动中的不确定性。 2. 不确定性包括“外在不确定性”和“内在不确定性”两种。 3. 信用风险也是金融市场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和制约力量。 金融市场上有大量的信用风险客观存在着。谁能有效度量信用风险的大小并对其采取有效管理规避负面影响,那么谁就能获得较好的收益,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胜利。 三、风险度量的专家制度及其缺陷 专家制度的主要内容:专家制度是一种最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在该制度下,尽管 各商业银行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信用分析所涉及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大多集中在借款人的“5C” 上即: 1. 品德与声望(Character) 2. 资格与能力(Capacity) 3. 资金实力(Capital or Cash) 4. 担保(Collateral) 5. 经营条件或商业周期(Condition) 银行在信用分析中经常使用的财务比率指标 类型比率 经营业绩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 净收入/销售收入 实际有效税率 净收入/净值 净收入/总资产量 销售收入/固定资产 偿债保障程度息税前利润/利息支付 活动现金流量-资本支出/利息支付 活动现金流量-资本支出-股息/利息支付 财务杠杆情况长期债务量/资本总额 长期债务量/有形净值 总负债额/有形净值 (总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本) 长期资本=总净值+优先股+次级债务

中国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政策(试行)(讨论稿)_[全文]

中国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政策(试行)(讨论稿) _[全文] 中国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政策(试行) (讨论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信用风险管理架构 第三章信用风险偏好 第四章信用风险识别与计量 第五章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 第六章约期与定价 第七章信用风险缓释 第八章资产风险分类、减值与不良处置 第九章信用风险组合管理 第十章信用风险资本管理 第十一章内部控制与审计 第十二章 IT系统与数据管理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结合农业银行实际情况,制定中国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政策(以下简称本政策)。

第二条本政策是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定信用风险各项制度、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政策所指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或交易对手违约或其信用评级、履约能力降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农业银行信用风险主要分布于贷款、投资、担保、承诺以及其他表内外信用风险敞口等。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计量、监测、报告和控制信用风险的全过程。 第四条信用风险管理政策目标: 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旨在通过确定信用风险偏好、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最终提升银行价值。 (一)提升农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力。本政策旨在通过有效经营和管理信用风险,将信用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 (二)统一全行信用风险偏好。本政策着眼于明确全行的信用风险偏好,并将决策层确定的风险偏好转化为具体的管理措施,增进风险管理部门及风险承担部门的协同意识和联动能力,促进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风险和收益的最佳平衡。 (三)促进信用风险管理的持续优化。通过在业务领域有效配置信用风险管理资源,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效率,增强风险管理的业务敏感度,促进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优化。 (四)培育审慎稳健的风险文化。本政策作为全行风险文化的重要宣示载体,传导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导向,促进审慎、稳健风险文化的形成。 第五条信用风险管理遵循原则: (一)全面覆盖。信用风险管理要覆盖农业银行各机构、各产品条线、各业务环节和各组合维度,实行全面、全程和全方位的管理。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针对企业短期贷款,商业银行对其现金流量的分析应侧重于( )。 A.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否能够及时而且足额偿还贷款 B.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C.企业当期利润是否足够偿还贷款本息 D.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是否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本息 【解析】在分析企业现金流量时,针对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期限的贷款,企 业现金流量分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①对于短期贷款,应当考虑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否能够及时而且足额偿还贷款;②对于中长期贷款,应当主要分析未来的经营活动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本息。但在贷款初期,应当考察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来获得所需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利息。 2.商业银行向某客户提供一笔3年期的贷款 2

1000万元,该客户在第1年的违约率是0. 8%,第2年的违约率是1.4%,第3年的违约率是2.1%。假设客户违约后,银行的贷款将遭受全额损失。则该笔贷款预计到期可收回的金额为( )。 A.925. 47万元B.960. 26万元C.957. 57万元D.985. 62万元 【解析】根据死亡率模型,该客户能够在3年到期后将本息全部归还的概率为:(1 -0.8%)×(1-1. 4%)×(1-2.1%)=95. 7572%,则该笔贷款预计到期可收回的金额为:1000×95. 7572%—957. 57(万元)。 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部门采用回收现金流法计算某个债项的违约损失率时,若该债项的回收总金额为1. 04亿元,回收总成本为0.44亿元,违约风险暴露为1.2亿元,则该债项的违约损失率为( )。 A. 50% B.86. 67% C.36.67% D.42. 31% 【解析】采用回收现金流法计算时,违约损失率LGD =1 -回收率=1 -(回收金额-回收成本)/违约风险暴露=1 -(1.04 -0.44)/1.2=500/0,即该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