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课堂实录

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课堂实录

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课堂实录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吴正宪老师亲自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一、尊重每一位孩子,让孩子自己建模;

上午九点左右,吴老师来到会场,主持人介绍之后,吴老师深深的一鞠躬,便来到孩子们当中; 课一开始,吴老师用图片出示:短衣,长衣,短裙,长裙和长裤这五种,让学生进行搭配,要求是:上身任选一件,下身任选一件算是一套;

师:大家首先猜一猜有几种穿法

生甲:3种;

生乙:6种;

生丙:8种;

……

吴老师:这是大家的猜测,下面我们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或画一画,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看看到底可以搭配成几种;

吴老师一开课把这个问题抛出去,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亲自尝试……学生们兴趣浓厚,全身心投入探索活动之中;

然后吴老师走入孩子们中间边观察、边指导,如:有的孩子搭配时把短衣和长衣都写成了上衣,吴老师指出:“你都写成上衣,吴老师

分不清你怎样搭配的应该怎样写生:分成短衣和长衣;

学生充分探索后,吴老师把巡视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想出一种的、两种的……六种的请到讲台上,把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展示:

生:短衣---短裤,长衣---长裤,短衣---裙子,3种;

生:短衣----短裤,长衣—短裤,短衣---裙子,长衣—裙子,长衣—

长裤,5种;

……

生:1、长衣—长裤

2、长衣—短裤

3、长衣—裙子

4、短衣—长裤

5、短衣—短裤

6、短衣—裙子

6种

吴老师让学生把最后一位学生的方法读一读,读到6种方法中间的

时候,要求长喘一口气;

学生的方法有的是乱的,有的是全的,吴老师充分尊重每一位孩子

的探索结果,包括各种错误的,都进行了展示,没有说谁的对,谁的

错;而是借用孩子们的生活语言进行编码,交流与纠错,评价与感悟:师:你们到底现在同意3种的、5种的、6种的……哪种为什么

生:3种的、5种的不全,6种的全;

生:6种的最多;

师:我还可以再多,看第六种是短衣和裙子,第七种短衣和裙子,可

以吗

生:重复了;

师:那你们的标准是什么

生:不多不少;

师:不多也就是生:不能重复,不少也就是生:不遗漏;

师:你发现写3种的、5种的和6种的有什么区别,哪儿不一样

写5种的学生:3种的、5种的写的乱,6种的全,有规律;

吴老师:找出自己的错误,去欣赏别人的长处,这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掌声送给他;

师板书:“乱”“全”

师:怎样从“乱”到“全”呢这个过程很重要;

生:把刚才搭配的过程用线连起来

老师在黑板有序的连线

“全”的标准是什么怎么由“乱”变为“全让学生自己建模,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新知,总结出要有规律的搭配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然后,老师在黑板有序的板书,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最后让学生归纳着搭配的方法;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吴老师先展示各种不全的方法;最后一个展示的是一个有规律的、搭配方法全面的学生,最后一个离开讲台的却是一种搭配方法也不会的学生,我们看到了原来这个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是这么简单、这么愉悦;我在想,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一般是更多偏爱那些思路正确、灵敏的学生,没想过让一点也不会的学生上讲台展示;原来在吴老师的课堂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进步,都可以有收获;

二、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吴老师把数学思想的渗透功夫花在让学生有效的体验,多层次的体验上;比如有序思维的渗透,吴老师让学生体验无序之乱,从读中悟序,交流方法,学生演示,教师演示,用符号画等等,把体验过程充分展开,做足了,就可以深印学生的脑海;6种搭配方法的孩子大声把自己的方案念出来:短衣和短裤、短衣和长裤、短衣和裙子,念到这儿时,老师让大家长出一口气:哎…;大家都大笑,其实这笑声背后蕴藏着吴老师的别有用心,让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了有序排列的思想;长衣和长裤、长衣和短裤、长衣和裙子;老师按次序把两件上衣贴在上面,三件下衣贴在下面,然后让学生连线搭配吴老师问

其他有遗漏搭配的学生,为什么会有遗漏或用时间很长也排不好呢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谈话,学生水到渠成地悟出了原先的排列“乱”无序,要想搭配“全”,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配----板书:“有序思维”;

再比如符号思想和分类思想的渗透,出示学生画的图

师:你读懂他的图了吗

生:上面的圆表示上衣,下面的圆表示下衣,他连错了

请学生再连一次

师:谁再来改一改,让别人看的更明白一些

生改图:

师:这位孩子的妙笔一改,就分成了两类,他给了我们启示;

生:改图形;

师:改图形的背后呢

生:分类;

师:你更深刻;

在老师与孩子们的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了符号思想和分类思想;

再比如乘法原理的渗透,一件上衣同时搭三件下衣,让学生用“唰、

唰”来读,读一个唰就是1个3,学生非常形象地体验到乘法原理;不是讲授,而是让学生自己体验;这样做,很有创意,学生的体验也

就更深刻;

接着让学生伸出三个手指头,对准黑板上的短衣往下“唰”下来,

对准长衣往下“唰”下来,出现了两个3,学生马上说出2×3=6;接着老师又问,如果是4件上衣呢三四十二8件上衣呢三八二十四;

接着,又让学生从下往上“唰”,出现了三个2,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搭配;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一句算理、一句概念有序、不重复、不遗漏,有的只是学生自己的儿童语言乱了、漏了、全了,数学方法的建模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完成了;

三、真诚、多元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爱上数学

在这一课上的“别着急,一会儿给你一个新的机会”“学会听讲,

会有更大的进步”“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找出自己的错误,去欣赏别人的长处,这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掌声送给他;”“关键是过程”“真会欣赏人,我建议把掌声送给他”“掌声还不响起来,我看了都感动了”……我最喜欢这句话“笑声过后要有思考”;她对学生热情的鼓励、殷勤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学生的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吴正宪课堂实录

吴正宪课堂实录 教师:同学们,今天是五月二日,吴老师带你们去一次美丽的游乐园,好吗?看这里,游乐园里有很多游乐项目,这是什么? 学生:弹射塔、激流勇进、滑翔索道、观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 教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这些项目,不管你们有没有玩过这些项目,今天吴老师带你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游乐场,好吗?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全体起立,一会儿,我们进入游乐场以后,不管你坐在那个项目上,你要把你的动作和表情把你坐在上面的感觉表现出来好吗?来呀,同学们,手,动起来。观览车,缓缓地,好极了。勇敢者转盘,快一点转,弹射塔,缓缓地蹲下来,滑翔索道,抓好前进。激流勇进,做好准备,刷,再来一次。好了,同学们快做好,开心一刻已经过去,笑声过去要有思考。刚才我们到了游乐园完了这么多项目。你能不能将你坐在上面的感觉给大家说一说。 教师:你能不能给这些游乐项目起个名字,是什么样的运动方式? 学生:我做过滑翔索道,我感觉是有个东西将它碰过去有碰过来。 教师:是怎样碰过去,这样的运动方式,平平稳稳的向前走,你能给她起个名字吗? 学生:前后推动。发射回转。教师:这是你的态度。 教师:我给他起名字,你们看看合适吗?像这样一种运动方式,平平的稳稳地向前走,我们能不能叫它平移。可以吗?(板书:平移)。这是我们今天接触的一个新的运动方式,叫什么?学生:平移。 教师:今天我们接触的所有东西是不是都是平移?还有没有其他运动方式? 学生:往上往下的。 教师:还有没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学生:转圈。教师:哪个是转圈的。 学生:波浪飞椅。 教师:你举高高的手,你想起什么名字 学生:我想叫他旋转。 教师:你们喜欢什么?学生:旋转。教师:那我们就把那样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教师板书:旋转) 教师:刚才这个小朋友说的转圈,我们在体会体会。今天吴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平移的运动方式,什么是旋转的运动方式。我请6位小朋友上台,你们喜欢哪一种运动方式就把它摘下来,有个要求,第一你要学一下你坐在上面的运动情况,然后判断一下它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属于哪一种就把它贴在哪一种的下面。好,你先来,这是什么? 学生:这是弹射塔。 教师:你坐在上面有什么感受。学生:特像青蛙,沿着直直的塔上下的移动。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学生:平移。教师:好,请贴上去。 教师:好,你来。勇敢者转盘。学生:它是旋转。教师:好,你转一转,贴上去。教师:你这里。学生:先用手扶着然后再转圈。教师:你看看他是沿着这条线怎么样?学生:平移。教师:好,贴上去。…… 教师:不要慌着走。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那我有问题了。弹射塔是怎样平移的? 学生:上下移动。 教师:滑翔索道是怎样平移的?

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实录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教育界的名人——吴正宪老师,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备受关注和推崇。本文将以《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实录》为题,介绍他的教学实践和思路。 一、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理念 吴正宪老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他认为,学生不是被教育,而是在教育中成长和发展。因此,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学科的美妙和乐趣。 二、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他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他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2.注重启发式教学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注重启发式教学。他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美妙和乐趣。 3.注重情感教育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注重情感教育。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体验和品德修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他认为,只有在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地享受学习的过程。 三、吴正宪老师的教学实践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吴正宪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在教学数学的时候,他会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发现数学的美妙和乐趣。 2.注重实践教学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他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知识的美妙和乐趣。例如,在教学数学的时候,他会让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美妙和乐趣。 3.注重情感教育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注重情感教育。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德修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例如,在教学数学的时候,他会关心学生的情感状态,让学生在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享受学习的过程。 四、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成果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赞誉。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知识的美妙和乐趣。他的

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课堂实录

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课堂实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课堂实录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吴正宪老师亲自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 一、尊重每一位孩子,让孩子自己建模。 上午九点左右,吴老师来到会场,主持人介绍之后,吴老师深深的一鞠躬,便来到孩子们当中。课一开始,吴老师用图片出示:短衣,长衣,短裙,长裙和长裤这五种,让学生进行搭配,要求是:上身任选一件,下身任选一件算是一套。 师:大家首先猜一猜有几种穿法 生甲:3种; 生乙:6种; 生丙:8种; …… 吴老师:这是大家的猜测,下面我们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或画一画,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看看到底可以搭配成几种。 吴老师一开课把这个问题抛出去,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亲自尝试……学生们兴趣浓厚,全身心投入探索活动之中。 然后吴老师走入孩子们中间边观察、边指导,如:有的孩子搭配时把短衣和长衣都写成了上衣,吴老师指出:“你都写成上衣,吴老师分不清你怎样搭配的应该怎样写生:分成短衣和长衣。 学生充分探索后,吴老师把巡视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想出一种的、两种的……六种的)请到讲台上,把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展示: 生:短衣---短裤,长衣---长裤,短衣---裙子,3种;

生:短衣----短裤,长衣—短裤,短衣---裙子,长衣—裙子,长衣—长裤,5种; …… 生:1、长衣—长裤 2、长衣—短裤 3、长衣—裙子 4、短衣—长裤 5、短衣—短裤 6、短衣—裙子 (6种) 吴老师让学生把最后一位学生的方法读一读,读到6种方法中间的时候,要求长喘一口气。 学生的方法有的是乱的,有的是全的,吴老师充分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探索结果,包括各种错误的,都进行了展示,没有说谁的对,谁的错。而是借用孩子们的生活语言进行编码,交流与纠错,评价与感悟: 师:你们到底现在同意3种的、5种的、6种的……哪种为什么 生:3种的、5种的不全,6种的全。 生:6种的最多。 师:我还可以再多,看第六种是短衣和裙子,第七种短衣和裙子,可以吗 生:重复了。 师:那你们的标准是什么 生:不多不少。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小学数学吴正宪案例展示课堂实录展示

案例展示:《加减乘除复习课》 吴正宪教授 好,感谢马老师的引领,马老师呢,从如何聚焦数学学科的本质,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这个角度呢,对运算教学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引领,虽然呢,仅仅半个小时的时间啊,但是马老师提出来的这一系列的问题,足够我们大家认真的好好的去琢磨,那么接下来呢,我们就放三个教学片状,我做一个简要的解释,第一,这三个案例是旧的,疫情期间呢,我们的孩子没有来上课,我们没有能在这段时间和孩子们一起来创造这个有关数与运算的更新的教学案例,第二呢,我想说为什么选择这三个案例呢。也是马老师与团队一起协商,那么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除法运算,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他们之间有关系吗?如何打通他们之间的关系,抓住数学本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那么就以我个人,我这是抛砖引玉啊,这个拿出来了,让大家这个批评指导啊,肯定案例当中呢,有很多的问题。这个武维民看了这三个案例以后呢,他做了一点儿截取,因为时间的关系一共就给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所以每课里边呢,就把最核心的那个点给列出来了,大家一边看一边思考,也可以边批判,然后呢,我们几位再和大家进行研讨。 那我们就走进这三节案例,看看这三个案例之间的关系。《教学案例展示》。卷首语:深度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主题建构式的学习过程。通过对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的确定,引导儿童在“单元学习主题”中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促进深度学习。《小数的意义》这节课,思考:数的认识的核心要素和关键能力是什么?课堂伊始,吴老师就从调动儿童已有的学习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利用“人民币”和“米尺”解释对一位小数的认识。在学生理解了一位小数是在以“1”为标准,通过细化单位而得到后,同学们的挑战开始了。 吴老师:好了,我们图的阴影部分可以用0.6来表示,现在变了,好好的看,看这,我又在这张纸片上涂了一点红色,现在还能用0.6来表示阴影部分吗? 生:不能

特级教师吴正宪商不变教学实录

学生的思维碰撞搭台 ——商不变性质课堂实录 吴正宪老师执教(一)故事设疑激发兴趣 游戏导入 1、听口令做动作(坐下、起立)。 2、听口令做相反动作(坐下—起立,起立—坐下)。 3、看手势做动作(手正面—起立,手背面—坐下)。 4、看符号做动作(1—起立,2—坐下)。 提问:这当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板书:变不变) 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除法算式中的变与不变,有兴趣吗? 1.师讲故事。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南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子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子吧。”小猴子听了,我只能得到2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觉得占了大便宜,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呢?(一个小小的故事,一个有趣的问题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热情,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按照这3种分法,每只小猴得到的都是2个桃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 6÷3=2 60÷30=2 600÷300=2 师:真聪明!(同时板书算式) 2.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几个除法算式的商是2) 3.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你还能编出几道商事2的除法算式吗? 生:12÷6=2 24÷12=2 30÷15=2 ……(选其中一道板书) 4.师提问:怎么编题,商总是2,你有什么窍门吗? (二)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三)小组汇报各抒己见 1.第一组发言:“拿60÷30=2来说吧,被除数60乘2,除数30也乘2,就得到120÷60,商没变也是2。被除数60除以3,除数30也除以3,就得到了20÷10,商和原来比也没变,还是2。” 第二组发言:“还是拿60÷30=2来说,被除数和除数都乘5,就得到了300÷150=2,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6,就得到10÷5=2。被除数和除数变了而商不变》”大家纷纷表示同意。 2.教师在板条上写出算式: 60÷30=2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师:我姓吴,来自北京,见你们的第一句话我应该说“对不起了,原谅我” 生:没关系 师:这么宽宏大量,谢谢你们。今天吴老师上午从北京赶过来,北京的天气大雾蒙蒙,所以飞机稍稍的延迟了一会儿才起飞,就到这里晚了,让你们等这么久,这是不应该出现的事儿,请你们原谅我! 生:好 师:谢谢,让我跟老师们说一句话: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来向老师们作汇报,那么今天不管是什么原因,迟到了,真的对不起,我再说一次“原谅我吧!”谢谢老师们,谢谢! 师:小朋友们,上课的铃声马上就要拉响了,大声地告诉老师们,上课好还是玩儿好? 生:上课好 师:玩儿好不好? 生:不好 师:你们说的是实话吗? 生:是 师:让我说,玩最好,上课好不好呢?这事儿我们得体验体验,40分钟以后你再来谈你的体会,好吗? 生:好 师:时间已经很晚了,我就不再多介绍了。一会儿呢小朋友就可以了解吴老师,吴老师呢,也会认识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商量商量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师:批准啦? 生:批准了。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小朋友们好,请坐。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从这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这边的同学算一队。那么我说这边的同学算甲队,甲队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好极了,那这边的同学呢是乙队,乙队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记住了,好啦,我们首先要搞一个拍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看看哪一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一个队为胜利队,听清了吗? 生:听清楚了吗? 师:假如把球给了你,你拍完了怎么办? 生:给她 师:你拍完了呢? 生:我拍完了给我后面的一位同学 师:就传呀传呀,然后把你们的总数怎么办? 生:加起来 师:求出来,对吗?

吴正宪老师评课文本实录

吴正宪老师评课文本实录 吴正宪: 这两节课上完了,幸福在哪里?(杜答)幸福在学生里。(吴说)就在我们的课堂里。我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对课堂情有独钟?你说我们再研究,去写、去定课标、审查课标,那些博士、专家研究数学最终要落在哪?就定在课堂。我总说“是骡子是马课堂里溜溜”。培养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离不开课堂这块的沃土。我非常感动,看到哈尔滨市小学数学教师良好的职业状态、教育理念、和专业技术。不管是杜老师还是安老师的课都是啃了一个硬骨头----计算,不容易讲,除法乘法的笔试,多抽象!两位老师拿到这两节课一定有很多想法。每人给一分钟,最想说什么?搞个突然袭击。 杜:我认为计算教学要在重算理的基础上明确算法,通过数形结合、集合直观等方式,让学生学习不那么枯燥,变得更有乐趣。 安:课前我也做了小测,大家都会算和列,但孩子们都明白算理吗?这是我的思考,沟通加法与乘法的练习,明确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算? 吴正宪老师继续: 这两节计算课大家有什么问题吗?没有 计算课:法则、算理----尤其是第一节计算课、第一次讲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竖式,第一次讲乘法的竖式,最重要的是什么?两位老师用他们的理念和对计算教学的价值判断很好的诠释了他们的思考。计算有这么几个事: 第一怎么算?就是法则。 第二得明白为什么这样算?就是算理。我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然后让他们交融在一起,互相给力。而不是“我要让你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我们提倡的是要明

明白白的算。因此对算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小学数学学习本质的理解,算理的分量就不能太弱。尤其是第一节课。培养他的计算能力技能是一个漫长、长久的过程。这一节课干不了这么多的事----0除外你没讲,除法你没讲,严谨吗?今天我带来一些思考,可能是颠覆性的、错误的。我希望大家能形成一个基本模式。 一、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途径路径,就是我怎么教啊?我怎么领学生走这条路啊?怎么交给学生这样算? 二、学生走到哪了?我的目标到哪了?这就是评价。 今天两位老师用了很好的教学经验和过程诠释了他们的理念和思考。 优点一:他们第一引入计算时都注意了学生的情境。 不论是给班级分书和合唱团,两位老师都从儿童的经验出发,把他们的经验拿出来进行思考和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和需求。没有这两样怎么能去让学生发展呢?包括后面的问题解决,都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我在教材审定工作中,跟数学家对话、跟大学生对话、跟院士对话,他们说一定要特别关注孩子的生活,充分对话。 优点二:两位老师充分利用儿童已经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而且关注学生认知、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提倡儿童数学教育理念。 优点三:两位老师都注意了一个用直观去理解抽象。尤其是第一节课用小棒图,一根小棒一本书,它有助于学生在直观图形中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几何直观是教育部在课标中十大核心理念之一。非常好。 优点四:两位老师都注意给学生空间,有机会尝试尝试、犯错误、自省、对话。有倾听、有自悟、有欣赏,有对别人经验的利用。 同时两位老师对孩子都非常亲近,跟孩子的交流很喜爱。后来没时间了,我真

吴正宪老师的《重叠问题》教学实录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一、排队问题引入重叠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数学。 出示:亮亮从左数是第5个,从右数还是第5个,这个队一共多少个同学?生:11个。 生:12个。 生:9个。 师:怎么办? 生:计算。 生:画图。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弄清楚。 教师找计算和画图的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解决。生:○○○○△○○○○ 师:真聪明,他还把亮亮用不同的三角形来表示。一块数一数多少人。 生快数。 师:11在哪儿?还11吗? 说11的学生摇摇头。 生:5+5=10(个)10+1=11(个) 师:在图上找一找,5在哪儿?圈一圈 生只圈了前5个。 师:这个5在哪儿? 找其他学生再圈出从右边数的5个。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亮亮被用了两次。 师:怎么办? 生:10-1=9 师:有一个学生不大一样。4+1+4=9(指那位学生)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对照图解释。 师:谁帮我们弄明白的? 生:圈 二、重叠问题深入探究 1、初步探究重叠问题 师:这是我们一年级学习的知识,现在我们长大了,不应这么简单了。 出示:三(6)班参加语文小组的由5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7人,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多少人? 生:12人。 师:我们按学号来填。你想让几号参加语文组?几号参加数学组?

师:会不会发生其他情况? 生:参加语文和数学的是一个人。 师:假如有两位呢。你想让那两位参加数学组? 生:去掉2人。 师:去掉哪2人? 生:7、8号。 师:现在我们对号入座。 教师在黑板上贴上语文组和数学组,找两位学生黑板前对号入座。男生完成语文组,女生完成数学组。 师:一起数一数有几人? 生齐数3人。 师:(对完成的男生)问大家同意吗? 生:大家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男生吧1号和2号拿来放在自己处。女生又抢了回去。 师:你在抢谁?抢几号? 生:1号和2号。 师:思考:谁有主意? 生:用品用平均数。 师:行不行? 生:不行。 生:一人一半。 大家都笑。 生:7、8号调到语文组。 师:不行,7、8号已经淘汰了。 生:放中间。 师:行不行。试试。 生把7、8号放在中间。 师:有什么好办法一眼看出来。你能数的更清楚吗/ 生:圈一块儿。 生把语文组用集合圈圈起来。 师:数学组怎么办? 生有用集合圈把数学组圈在一起。 师:这次给他的掌声热烈一些。 师:看图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吗?试试看,不商量。 教师巡视,找三种不同方法的学生进行板演。学生完成后 师:最后结果是多少人?12人的举手。(有10人举手)10人的举手。(人数较多)(看统计表)一起数数多少人? 生一起数。

吴正宪教学实录

吴正宪教学实录(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吴正宪教学实录 吴正宪教学实录 吴正宪教学实录:《解决问题》 师:谁能大点声音跟老师们说一句话。 生:老师们大家好 师:这个同学真勇敢,刚才不好意思说一下 师:谢谢你们的礼貌请坐 师:在这个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猴,桃子,桃树 师:就看到猴,树,还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生:第一只猴子采了4个桃子,第二只猴子采了7个桃子 师:瞧,她除了看到猴,树之外还发现了数学信息。我们把什么这只叫做猴哥哥,下面这只叫做猴弟弟。吴老师把你们发现的信息用文字记录下来。 师:请问你看到这两个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师:多好啊,她提的问题,这个题目你会做吗? 生:会。4加7等于11个桃子。 师: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你能理解吗我们用一个圈圈表示弟弟的4个桃子,那哥哥7个桃子大一点还是小一点

生:大一点 师:你们对数的感觉还真好,那一共有几个桃子,要怎么办? 生:把两个圈圈合起来 师:用手势帮助我们理解,真好。我画一个打圈圈,这是我们过去学习的旧知识。那么今天研究点新的问题。猴哥哥跟弟弟开个玩笑:弟弟啊,弟弟,我不行告诉你,你猜一猜哥哥会怎么说? 生:弟弟啊,我比你多采了3个。 师:真厉害,哥哥就是这样说的,我们也把它记录下来,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求呢? 这个时候来个小智慧人,前看看后看看,你猜猜智慧人会喊什么呢? 生:同学们你们要动脑筋 生:你们要多动脑筋好好学习 师:你们可真冠冕堂皇啊,这些都没问题,这个小智慧人喊得话可会让你眼前一亮,就告诉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啊生:你要先算出哥哥的桃子啊 师:你可要算哥哥的'桃子,不然就麻烦了,第二个智慧人就会喊 生:再把它们合起来 师:小智慧人已经喊出来了,今天我们就尝试着通过画图的方法把它算出来 请学生来黑板上画

吴正宪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的总结实录

吴正宪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 的总结实录 吴正宪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的总结实录【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于2011年4月25日一29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了“全国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本届大会,旨在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改革新理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本届大会是全国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又一次盛会。吴正宪老师在厦门一中分会场会议上做了总结发言,通过网络学习,现整理下来与大家共享。】 一、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学习需求。 从导入新课到整节课的进行甚至到了结尾的尾声铃声响而思未断。很多的孩子还在思考,那么孩子兴趣的萌发,产生了学习需求,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呢?我们纵观16节课,有些课上出了很好的情境,学习情境创设对小学生来讲很需要,过去偏重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16节课中很多老师用数学问题的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欲望;还有的课很好的利用了生成,利用了资源,比如包括自然资源,包括学生资源,学生资源里包括优等生资源和当时课堂中出现的错误资源,还有课堂上临时发生的生成资源,资源定位比较好。

有的课发现老师真是在精心选材,精心设计,材料很有童趣,学生们兴趣盎然,还很有思考价值,不是为了乐趣而乐,这里面有浓浓的思考价值,让学生不得不去思考,还有的老师很好的挖掘了数学知识本身内在的数学魅力,使课堂教学凸显了数学知识的魅力,还有的老师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别是问题意识,通过不断的问题的发现,对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就形成了我们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需求。 例如:杭州赵海峰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学生对小数已经有经验了,在有经验的基础上引进小数以后,到底应怎样学习小数,小数的读法写法孩子很快就过了,老师并没有在这儿费更多的笔墨。赵海峰老师是在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的背景下,学生都有购物的经验,他借助直观的图示去体会分数和小数的内在联系,激活了分数与小数的连接点,为后续的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特别是在后续学习中如何利用分数去理解小数做了很好的铺垫。对元学生都知道,但为什么5分钱用元作单位就用表示呢?的意义是什么呢?赵海峰老师在激活分数与小数的连接点上下了功夫,而且为后续进一步利用分数理解小数做了很多工作,实际上是尊重学生的经验,尊重他的起点。达到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自然的连接。这应是新课程改革下我们提倡的教育理念,是我们教学基本的出发点。所以对这个教学设计印象很深刻。特别

吴正宪搭配中的学问课堂实录

搭配中的学问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的知识搭配中的学问. 关于搭配,你们听说过吗听说过什么还听说过什么 生: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个这方面的经验,可能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这方面的问题,今天呢,我们从基础的开始,如果你们会了,我们就向一个新的高度进军,好不好 (出示图片) 师:这些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每天早上同学们上学前都要吃好早餐,其实,吃早餐中也有搭配问题.看到这些图片,你认为该怎样搭配生: 师:这些图片可不可以在我们脑子里整理一下. 上面是什么(吃的)下面是什么(喝的) 师:我们把吃的喝喝的进行搭配.一般时候,我们把吃的、喝的其中的一种作搭配,就算一种,听懂没有 师:我们来试一试,把你想的记录下来,你是怎样搭配的,一会儿来展示台来展示,不仅自己要明白,大家也要明白.简洁,让大家一目了然.

开始吧.(学生在纸上记录) 交流:你写了几种有没有不一样的(教师收集愿意展示的单子) 师:把笔停下来. 刚才老师给时间自己看看这些吃的喝的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现在我们一起来进行讨论. 搭配2种的举手.搭配3种的举手.搭配4种的举手. 搭配5种的举手.6种7种8种的有没有 师:展示的时候同学们发表意见,你怎么想就怎么说. 生1:(说了2种)牛奶+面包,豆浆+包子. 师:象这样一个个记录下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样记录可不可以(学生评价) 生2:(也是漏了的)豆+头,牛+汉堡,豆+包,豆+ 师:你写了2个、你写了4个,都没关系. 师展示生3的记录单:你把你的想法说说有没有搭配重的我们找的好费劲. 你有什么好办法,没有重的,没有漏的把你的好办法与我们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生3说:....... 师:(评价)这种方法怎样 比较:2个6种.师:你一定有话要说.

吴正宪比的意义课堂实录与评析

吴正宪比的意义课堂实录与评析 在学术界,吴正宪比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学者,他在课堂上主张以学生为核心,把课堂教学视为一种文化传递,努力使教育更具有意义,促进学生的发展。他的课堂实录更是极具参考价值,仔细观察、研究它们,不仅可以收获意义,还能探索出更多具有教学和人生意义的秘密。 吴正宪比在课堂上把口头表达放在第一位,认为口头表达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促进思维的建构,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他以“共享式口头表达”作为老师的教学方式,把口头表达充满知识、情感、价值观和思考角度,借助课堂让学生体验、思考、交流,实现课堂的真正意义。 此外,吴正宪比还强调课堂多样性,主张给学生多样的课堂体验,把学习的有趣性发挥出来,特别是在社会学科中,他把课堂开设成一个大家庭,把课堂嬉笑声分成小组,用游戏的形式实现学习的互动。 在吴正宪比的课堂上,他还介绍了一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当代教育”,让课堂中的学生充分体验现代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 生活与学习的本质联系,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语言发展。 最后,吴正宪比还强调了多维度的学习,倡导以及时、有效、系统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综合学习,从而实现学习的最大化。 总的来说,吴正宪比的课堂实录的价值是非常明显的。它不仅让

我们看到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接受现代的文化,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所以,研究吴正宪比的课堂实录对于教师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们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教育上的参考价值,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为他们提供更多有意义的教育。

吴正宪老师的课

吴正宪老师的课,声情并茂,亲切自然。一节课下来,让人余音绕梁,意犹未尽,感觉特别好,特别舒服,收获到了很多很多。 吴正宪老师的课轻松幽默,语言自然。学生们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上课开始时,为了拉近同学生的距离,吴老师特意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喜欢玩还是喜欢上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吴老师的一句话,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吴正宪老师的课堂这一点体现的非常明显,做的很到位。她非常注重学生活动,精心设计了情景购物,曹聪称象,春游租车,安全过桥等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活动里学习新知、巩固新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机会,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发展。 吴正宪老师的课不是说教,而是处处学生培养自觉学习的意识:估算方法多样,吴老师与学生们一起共同探讨估的方法,学生对数的感觉,以及运算的理解。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每种估算方法的理解,给这种估算的方法取个名字。如:小估、中估、大估、大小估、四舍五入估…。增强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兴趣。她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精心组织教学素材,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巧妙预设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吴正宪老师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她的课上有疑问,有赞许,有笑声。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发现、辨析、整合,终于获得了共识。值得一提的是,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了倾听、接纳与评析,这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意义是深远的。 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从强迫学生去认同。她以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她用那真诚的爱心感染了孩子们,贴近了孩子们的心。她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点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教是为学服务的。在吴正宪老师的课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而深远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外显而巨大的。她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境,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和实践学习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结束时,学生没有一丝倦怠,反而有种“意犹末尽”的感觉。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有个性,有思想,不盲从,不渲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学会思考,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第五册搭配中的学问]搭配中的学问吴正宪

[第五册搭配中的学问]搭配中的学问吴正宪 一、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通过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通过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菜名小卡片。 课堂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引:国庆长假小朋友们过得快乐吗?一定品尝了许多美食,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问:排骨、鱼这些都是什么菜?土豆、冬瓜又是什么菜? (根据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如果不明白教师启发学生分清荤菜和素菜。) 问:这么多的食物,怎样搭配来吃才能更有营养、更健康? 师:对了!在饮食中注意荤素的搭配,才能更有营养,更健康。搭配中有不少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吧!请小朋友把书翻开26页。

(出示课件:课题并板书课题) 自由回答 生:荤素的搭配才能更有营养,更健康。 使学生明确:荤菜与素菜之间的区别,为“配菜”做好铺垫。 了解在饮食中要注意合理的搭配。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1、搭配星期一的菜谱 (出示星期一的菜谱) 1) 问:学校餐厅开餐了,星期一的菜谱是怎样的? 问:厨师对配菜有什么要求? (点击课件出要求: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问:那么星期一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边点课件边问) 2) 学生尝试解决 3) 反馈交流 a、你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有不同意见吗? b、你是怎样搭配的?有没有不同意见? 4) 板书(用不同颜色区分荤菜和素菜) 白菜白菜 肉丸子或 冬瓜冬瓜 (使学生明确无论是荤菜配素菜还是素菜配荤菜都只有两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2、搭配星期三的菜谱 (出示星期三的菜谱) 引:小朋友们搭配得真好!星期三有几种荤菜?几种素菜?

吴正宪八大特色课堂之以做启思实践课堂

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 半壁山学区徐银平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是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特色之一,她身体力行把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是有潜力的这一教育观念用课堂行为进行了诠释,吴老师通过动手操作为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桥梁。凸显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是吴老师课堂的一大特色。皮亚杰曾经说过:“动作是智慧的根源。”因此,动手操作必成为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策略之一。然而,为什么学生的双手在吴老师的课堂上会创造出一个个惊喜呢?因为吴老师的课堂是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有一种认识事物的方式;一种超越现象与认识隐藏引起背后本质的追求;一种“冷而严肃”的美感;一种深层次的由智力满足带来的快乐;一种超越世俗的平和的情感;一种不怕失败、善于思考、勇于坚持的态度。是什么原因呢?把简单用到极致就是绝招。细细品味吴老师课堂,在吴老师“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是有潜力的”这一教育理念下,突显“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这是吴老师课堂的一大特色。 在课堂教学中,吴老师就是善于创设以数学思维为核心的脑活动和动手操作活动有机结合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提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只有“做”才能获得真知,才能让猜想与假设转化为真理。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从而让学生的“双手”闪烁出创造的思维光芒,这就是吴老师的“以做启思的课堂”。 一、在实践中体验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而做是指手脑并用。”如今做数学的理念已经逐渐被广大的一线教师所接纳,放手让学生去“做”,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怎么“做”、为什么“做”等诸多问题依然困扰着老师们,常常看到因操作过多而忽视思维体验的现象。 我们要思考两个这样的问题:怎样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体验数学呢?是不是让学生动起来了就是体验了呢?吴老师的课堂活动都是那么的普通、那么的具体、又是那么的实实在在,学生在真实、朴实、扎实的活动中获得体验,由表及

【吴正宪】教学实录《搭配中的学问》

【吴正宪】教学实录《搭配中的学问》导入: 师: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要上学读书等等,但是每天我们还必需要跟一些事情 打交道,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干什么呢,穿衣服洗刷完毕后吃饭,上学。穿衣、吃饭、走路这些我们每天必打交道的事情中有没有我们的数学问题,咱们一起走进我 们的课堂 请看这里。(短裙长裙长衣裤子短衣) 教师无序地出示两件上衣和三条裤子。上衣分短衣和长衣,裤子分短裤、 中裤和长裤。 师:如果把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作为一种搭配法。可能有几种穿法, 生甲:3种;不同的意见可以说说你说呢, 生乙:6种; 生丙:8种; …… 吴老师:这是大家的猜测,今天很重要的事情是:把自己思考的搭配方法记录在 我们发的白纸上。自己动手写一写或画一画,看看到底可以搭配成几种。 师: 把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作为一种搭配法,你认为搭配的方法有几种? 请 把你的想法表示在白纸上。 ( 学生独立探索,教师巡视 ) 种、 3 种、 4 种、 5种和 6种,教师请用文字学生汇报时分别出现了2 表达不同答案的代表上台。 师( 投影显示 ) :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张6 种的表示情况。生 : 短衣和短裤,短衣和中裤,短衣和长裤,长衣和短裤,长衣和中裤,长衣和长裤。

师 : 请同学们再读一次。 (学生再读 ) 师 : 通过读,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 生 : 是有规律的。 生 : 是有序的。 师 : 这个规律是什么呢? 生 : 先短衣( 分别 )与裤子搭配,再长衣(分别 ) 与裤子搭配。师( 出示答案为 4种的情况 ) :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张的搭配情况。生 : 短衣和短裤,短裤和长衣,长衣和短裤,中裤和短衣。师 : 你为什么没有找全呢7 生 : 写乱了。 师 : 请同学们思考,怎样表示容易找全? ( 回答略 师 : 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是用连线的方法表达的, 请这位同学介绍介绍。 ( 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连线 ) 师 : 谁来数一数? 生 : 从短衣出发有 3 条线,从长衣出发也有 3 条 线,共 6 种。 ( 教师板书 : 3 + 3 ) 师: 大家与老师一起来数一数。 师生 : 唰( 配合动作 : 伸出3个指头,从上往下),1个3 ;唰,2 个 3 。师 : 如果再增加一件上衣,又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 : 唰,再增加1个3,共有3个3,9 种。 师 : 如果有9件上衣,3 条裤子有几种搭配法? 生 : 共有9个3,27 种。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实录)

新修订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数学教案( Mathematics Lesson Plans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搭配. 1,谈话导入:同学们,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今天我们也争当一回小志愿者,为奥运出点力.去之前,请同学们先接受一个小调查,完成之后就能顺利进入了. 2,明确荤素: 师:你们平时喜欢吃什么菜? 生:锅包肉,烧茄子... 师:恩,象肉类这样的食物我们叫做荤菜,青菜类的叫做素菜. 只吃肉不吃青菜,或者只吃青菜不吃肉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好,这样营养就不全面了.

师:对,我们吃饭一定要讲究"荤素搭配"(板书这四个字).这样营养才均衡,利于身体健康. 3,体验搭配: 师:老师这有一张菜谱(课件出示一荤两素)请你以一荤一素的标准为小朋友配菜,看看共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填在记录卡上.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生:讨论后动手填卡,汇报结果. 师:大屏幕展示学生的记录卡.课件演示搭配结果. 二,运用经验,初步搭配. 1,引入: 师:同学们由于你们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下面我们再接再励进入奥运村为奥运健儿进行营养配餐吧!(课件出示两荤两素的中西菜谱)你能按一荤一素的标准为运动员配菜吗?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 生:配菜活动. 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结果.共有几种搭配方法,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师:课件演示学生的搭配结果. 2,总结: 师:你是怎样找到全部搭配方法的? 生:一个一个搭配. 生:先以一个荤菜为准,去搭配不同的素菜. 师:在刚才的配菜中,有多于4种或少于4种搭配的吗? 生:有或没有. 师:如果多出4种,说明搭配"重复"了.如果少于4种,说明搭配的时候"遗漏"了.(板书这两个词).我们在搭配中,要做到有顺序,不重复也不遗漏才能找到全部的搭配结果. 3,评价: 为配菜小能手颁发奖章. 三、动手操作,探索搭配。 1、服装搭配: 师:奥运会的筹备工作还涉及到盛况空前的开幕式,让我们

二年数学广角《搭配》课堂实录

二年数学广角《搭配》课堂实录 《数学广角——搭配(一)》课堂教学实录 XXX:XXX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的规律。 教学准备:每组三张数字卡片,答题卡,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同桌合作卡,数字卡,放在桌子正中间。 一、小试身手,温故预热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数学广角(板贴)看看。(课件出示紧闭门)

师:请看,这门紧闭,是怎么回事呢? 师: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你猜猜密码是几何? 生:12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 生:21 (课件出示:12和21)观察12和21,你发现了什么? 生1:1和2颠倒 生2:1和2换位置 师:也就是说个位和十位交换的位置。 师:12它的个位和十位交换位置就会得到一个? 生:21 师:对了,就会得到分歧的数,那么密码到底是这两个数中的哪个呢?“伶俐老人”又提醒了:密码是较大的两位数。目前你知道密码是甚么吗?一起说。 生:21 师:真是太棒了!瞧!(课件出示打开密码门)密码正确,进入了数学广角。师:看,数学广角里的小朋友正在玩摆数的游戏。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呀?生:想 师:那我们可得把游戏规则看分明了。谁来读一读。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用1、 2、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师:谁的声音最响亮?我请** 师:其他小朋友注意听,这个规则里有几个小要求? 生:用1、2、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克不及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师:发言真准。真棒!谁来说一说这个规则里具体有几个小请求? 生:1个要求,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 师:这句话这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十位数和个位数不克不及反复。 师:比如说 生:比如说21就不能再出21了 师:你是说数不能重复,那你说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重复,谁来举个例子。比如说哪个数就不行? 生:比如说12和21 师:想一想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那如果十位数是1,那个位数就?生:不能是1 师:那就是谁不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