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系统低频减载方法综述

电力系统低频减载方法综述

电力系统低频减载方法综述

电力系统低频减载方法综述

发表时间:2018-07-20T10:58:01.2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作者:陈玉蛟胡毅飞焦慧明高倩汤乐李红卫刘鸿[导读] 摘要:低频减载作为电力系统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起到在紧急情况下恢复电力系统频率稳定的作用。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低频减载作为电力系统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起到在紧急情况下恢复电力系统频率稳定的作用。因此低频减载的基本要求是减载过程中频率的最低值不能越过电网所能承受的最低允许频率,减载后频率需要恢复到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范围。本文简要概括了各类低频减载方法的特点、研究现状以及智能优化方法和广域测量技术在低频减载中的应用。

关键词:频率稳定;低频减载;广域;综述

1、低频减载概述

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为了避免事故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造成大面积停电,采用适当的低频、低压减载和高频切机等措施来维持电力系统中频率和母线电压的稳定十分必要。其中低频减载作为电力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被广泛采用。

低频减载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系统的频率稳定。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是指系统运行时有功功率和频率的关系,主要受发电机和负荷的频率特性的影响。发电机的频率特性指的是系统受扰动后频率发生变化,此时机组的有功出力随系统频率的增大/减小而反向调节直至系统达到新的稳定运行状态的特性。在这个过程中发电机的有功出力调整可以通过调速器自动完成。与发电机频率特性不同,当系统频率增加时,需要提高负荷的功率;反之需要降低负荷的功率。低频减载就是通过改变系统中负荷功率的大小来维持电力系统频率稳定。

在实际电网中应尽可能地保障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因此低频减载需要考虑负荷节点的重要度。根据重要性程度,一般将负荷分为I 类、II类和III类负荷。在减载过程中,优先切除重要度较低的III类负荷;在切除全部III类负荷仍不能恢复频率稳定时,切除II类负荷,尽量保证I类负荷的供电;如果III类和II类负荷切除后仍不能满足频率稳定的需求,才允许切除I类负荷。

2、低频减载方法

作为频率稳定紧急控制的主要手段,低频减载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和关注。从减载量计算方面可以把低频减载方法可以分为经验法、半自适应方法、自适应方法。

经验法是固定减载量的方法,也被称为传统法。这种方法采用多轮减载的方案,当系统频率跌到某一个值时,触发继电器启动切除固定比例的负荷。经验减载的方法是按照逐次逼近的思想切除负荷直至频率恢复稳定,每轮的切除比例根据系统严重故障下的频率绝对值离线整定。这种方法未考虑系统在不同故障下的动态特性,容易造成负荷过切的问题。

半适应方法的触发条件和传统方法一样,也是由频率触发并且采用多轮切负荷的方案。不同的是半适应方法利用监测装置测量出的频率变化率计算出系统的有功功率缺额,从而确定减载量。该方法是在装置上增加了根据频率变化率的值来动作的加速轮,只能在首轮测量频率变化率,后续继电器动作的整定与传统方法一样。半自适应方法较传统方法在首轮减载量上有所改善,但是在系统遭受严重故障时该方法后续轮次的动作与传统方法相同,容易出现切负荷量不足的问题。

自适应方法是在已知系统惯性常数的基础上,利用简化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得到频率变化率的初值与系统有功缺额之间的关系。自适应法在理论上可以精确切除多余负荷,但由于受模型的准确度等问题的影响,实际上自适应方法的减载量并不精确。文献[1]提出了考虑频率差变化率的自适应减载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改进的适应方法与传统方法在准确计算系统的有用缺额和恢复频率稳定方面的优越性。不过,当发电机部分退出系统惯性常数发生变化时会导致自适应方法的减载量存在偏差。

智能算法的兴起为低频减载方案的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献[2]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适应低频减载方法,起到了快速切除负荷、优化减载量从而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效果。文献[3]以减载综合代价最小为优化目标,利用粒子群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相对传统方法的在降低减载量和恢复频率稳定方面的优越性。

近年来广域量测系统(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广域自适应低频减载方法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文献[4]提出计及频率和电压特性的减载量计算方法,并在常系数修正的基础上利用频率变化率修正每轮切负荷量,在恢复系统频率稳定的同时降低了负荷损失。文献[5]设计了一种根据负荷节点的电压降落大小修正减载继电器动作频率的低频减载方法,起到了快速恢复系统频率稳定的作用。在计及系统频率稳定性的基础上,文献[6]提出了综合考虑系统频率和电压稳定性的减载方案,提高了广域减载方法恢复系统稳定的效果。

3、结语

从低频减载的研究现状可知,低频减载方法可以分为经验法、半自适应方法、自适应方法。随着智能算法和广域量测技术的发展,动态自适应修正的低频减载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负荷的被切除量。但目前这种动态修正减载方法并未考虑每轮减载后系统的动态过程,仍需在未来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常喜强, 何恒靖, 解大,等. 计及频率差变化率的低频减载方案的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4):68-73.

[2]70Hooshmand R, Moazzami M. Optimal design of adaptive under frequency load shedding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n isolated power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 2012, 42(1): 220-228.

[3]73和敬涵, 柏丹丹, 王小君,等. 低频减载综合代价最优化算法[J]. 电网技术, 2013, 37(12):3461-3466.

[4]76Rudez U, Mihalic R. Monitoring the first frequency derivative to improve adaptive underfrequency load-shedding schem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11, 26(2): 839-846.

[5]78Hoseinzadeh B, Da Silva F M F, Bak C L. Adaptive tuning of frequency thresholds using voltage drop data in decentralized load shedding[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15, 30(4): 2055-2062.

[6]80Seethalekshmi K, Singh S N, Srivastava S C. A synchrophasor assisted frequency and voltage stability based load shedding scheme for self-healing of power system[J].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2011, 2(2): 221-230.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绪论 1、葛洲坝水电厂,输送容量达120万科kW;大亚湾核电厂单机容量达90万kW;上海外高桥火电厂装机容量320万kW,最大单机容量90万kW。我国交流输电最高电压等级达500kV。 2、电能在生产、传输和分配过程中遵循着功率平衡的原则。 3、发电厂转换生产电能,按一次能源的不同又分为火电厂,水电厂,核电厂 3、自动控制装置对送来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按控制要求发出控制信息即控制指令,以实现其预定的控制目标。 3、电力系统自动监视和控制,其主要任务是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4、发电厂、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备运行的控制与操作的自动装置,是直接为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和保证电能质量服务的基础自动化设备。 5、同步发电机是转换产生电能的机械,它有两个可控输入量——动力元素和励磁电流。 6、电气设备的操作分正常操作和反事故操作。 7、发电厂、变电所等电力系统运行操作的安全装置,是为了保障电力系统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的监护装置。 8、电压和频率是电能质量的两个主要指标。 9、同步发电机并网运行操作是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操作的重要内容。 10、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有两种类型:自动调节装置和自动操作装置 11、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装置中已广泛应用,有微机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以及分布式控制系统等。 12、频率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有功功率潮流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和系统运行方式中的重要问题。 13、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载及其他安全自动控制装置:按频率自动减载装置是电力系统在事故情况下较为典型防止系统事故的安全自动装置。 第一章 14、自动装置的首要任务是将连续的模拟信号采集并转换成离散的数字信号后进入计算机,即数据采集和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15、自动装置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微型计算机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系统。 16、(简答)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部件 1)传感器 2)模拟多路开关 3)采样/保持器 4)A/D转换器 5)存储器 6)通信单元 7)CPU 16、传感器的作用是把压力、温度、转速等非电量或电压、电流、功率等电量转换为对应的电压或电流的弱电信号。 17、采样/保持器一般由模拟开关、保持电容器和缓冲放大器组成 18、A/D转化器是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影响数据采集速度和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19、一般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中央处理单元(CPU)。/ 20、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一般由稳压电源、机箱和不同功能的总线模板,以及键盘等外设接口组成。 21、定时器是STD总线的独立外设,具有可编程逻辑电路、选通电路和输出信号,可完成定时、计数以及实现“看门狗”功能等。 22、键盘显示板主要有键盘输入、显示输出、打印机接口等部分。 23、路由器的功能主要起到路由、中级、数据交换等功能。 24、采样过程:对连续的模拟信号x(t),按一定的时 间间隔 S T,抽取相应的瞬时值。 25、采样周期Ts决定了采样信号的质量和数量。 26、香农采样定理指出采样频率必须大于原模拟信号

蒙特卡洛法在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3 蒙特卡洛法在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3.1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内容与意义 可靠性指的是处于某种运行条件下的元件、设备或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电力系统可靠性是指电网在各种运行条件下,向用户持续提供符合一定质量要求的电能的能力。电力系统可靠性包括充裕度(Adequacy)和安全性(seeurity)两个方面。充裕度是指在考虑电力元件计划与非计划停运以及负荷波动的静态条件下,电力系统维持连续供应电能的能力,因此又被称为静态可靠性。安全性指的是电力系统能够承受如突然短路或未预料的失去元件等事件引起的扰动并不间断供应电能的能力,安全性又被称为动态可靠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充裕度评估的算法和应用关注较多,且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出现了很多函待解决的新课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评估以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概率分析为基础,在原理、建模、算法和应用等方面都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由于电力系统的规模很大,通常根据功能特点将其分为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如发电、输电、发输电组合、配电等子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通常也是对上述子系统单独进行。不同层次的子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的任务、模型、算法都有较大区别。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系统能够正常供电,不会出现切负荷的事件。如果系统受到某些偶发事件的扰动,如元件停运(包括机组、线路、变压器等电力元件的计划停运与故障停运)、负荷水平变化等,可能会引起系统功率失衡、线路潮流越限和节点电压越限等故障状态,进而导致切负荷。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基于系统偶发故障的概率分布及其后果分析,对系统持续供电能力进行快速和准确的评价,并找出影响系统可靠性水平的薄弱环节以寻求改善可靠性水平的措施,为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3.2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基本方法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可分为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性方法两类。确定性方法主要是对几种确定的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进行分析,校验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在电源规划中,典型的确定性的可靠性判据有百分备用指标和最大机组备用指标;电网规划

含微电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综述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适用于课程论文、提交报告) 科目:电力系统可靠性教师:谢开贵 姓名:甘国晓学号:20121102039t 专业:电气工程类别:学术 上课时间:2013 年 3 月至2013 年 4 月 考生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含微电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综述 摘要:微电网的接入影响了配电网可靠性的同时,也会给配电王的可靠性评估带来新的问题。本文从微电网的可靠性评估模型和可靠性评估指标两方面分析了微电网可靠性评估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微电网可靠性评估的两种主要方法:解析法和模拟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含微电网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可能发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可靠性评估;评估方法 1.引言 随着人类面临的能源紧缺、环境恶化等问题日趋严重,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一种清洁、环保、经济的能源——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指靠近用户,为满足某些终端用户的需求,功率为从几千瓦到50MW的小型模块式、与环境兼容的独立电源,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场、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光伏电池、地热发电装置、储能装置等。 随着DG及其系统集成技术日趋成熟,单位千瓦电能生产价格的不断下降以及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持,分布式发电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分布式发电渗透率的增加,各种DG的并网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实现配电网的功率平衡与安全运行,并保证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也有很大困难[1]。为此,有学者提出了微电网的概念。微电网将DG、负荷、储能装置及控制装置等有机结合并接入到电网中[2];微电网一般接入到配电系统中,它既可与电网联网运行,也可在电网故障或需要时与主网断开单独运行,它的灵活运行方式可以实现DG的接纳及与电网的互相支撑,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增加了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复杂性。 本文将总结含微网的新型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研究进展,列举微电网可靠性评估的主要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含微电网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可能发展的研究方向。 2.含微电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现状 微电网是一个完整的发、配电子系统,随着微电网接入配电网,配电网将由传统的单电源辐射状变成一个遍布电源和负荷的新型配电网,增加了配电网潮流的不确定性,从而对系统的运行和控制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配电系统可靠性的评估理论与方法也将发生变化。目前,含微电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研究刚刚起步,现有研究的进展有以下方面[3]。

低频低压减载装置柜技术规范书

低频低压减载装置柜技术规范书工程项目: 广西电网公司 年月

目录 1 总则 2 工程概况 3技术要求 3.1 气象特征与环境条件 3.2 装置技术参数要求 3.3 一般技术要求 4 配置和功能要求 4.1装置配置 4.2 装置基本功能 4.3 通信功能 4.4 GPS对时功能 4.5 录波功能 5 对装置柜体的要求 6 供货范围 7 技术服务 8 质量保证和试验 9 包装、标志、运输和保管 10 供方填写的技术性能表 附件一差异表 附件二投标人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1 总则 1.1本规范书适用于低频低压减载装置柜设备。它提出低频低压减载装置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 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供方可提供高质量(可靠性高、损耗低、运行维护方便)的设备和附件来 满足规范书中设计及工艺的标准要求。 1.2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 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卖方应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款逐条做出详细应答,确认对本规范书要求的满足和差异, 对偏差部分应列出偏差表作详细描述。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有偏差时,按高标准执行。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 力。 1.6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7 标准 本规范书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对国家有关 的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GB 14285-9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定 GB50062-9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DL 428-1991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规定 中国南方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管理规定(暂行) 广西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管理规定 规范书中所有设备、备品备件,除规定的技术要求和参数外,其余均应遵照最新版的IEC标准及和中国规程要求。 卖方在执行本规范书所列标准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8 供方应获得ISO9000(GB/T 19000)资格认证书或具备等同质量认证证书。提供的设备必须具 有相应电压等级系统一年两套成功运行经验,应通过有国家认可资格的质检单位、试验室的动模试 验及谐波和扰动影响试验的考核,应有两部鉴定文件或等同有效的证明文件。对于新产品,必须经 过在南方电网挂网试运行,并通过产品鉴定。 2工程概况 按工程实际需要及电网稳定要求写。

2020年(安全管理)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检修规程

(安全管理)安全稳定控制装 置检修规程

Q/ZSSC 21001-2010 2011-03-15发布2

前言1 1范围2 2规范性引用文件2 3术语和定义2 4设备规范2 5检修周期与检修项目3 6检修前工作准备4 7检修工艺步骤及质量标准5

本标准由安徽白莲崖水库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白莲崖水库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白莲崖水库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公司白莲崖水电站南瑞继保失步解列及频率电压紧急控制装置的检修周期、检修项目、检修工艺、试验和验收等有关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白莲崖水电站南瑞继保失步解列及频率电压紧急控制装置的大修、小修和日常维护,并通过采用保护作业指导书,推动标准化作业的实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261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DL/T769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 DL478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995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DL/T587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JB-T5777.2电力系统二次电路用控制及继电保护屏(柜、台)通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电力系统第一道防线 系指继电保护,快速切除故障。 电力系统第二道防线 2

电力系统可靠性综述

P 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力系统中各子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应的可靠性指标、可靠性指 标计算方法等。对文献中提出的相应的子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进行评述,分析了它们在电力系统 可靠性分析中应用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促进该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电力系统可靠性综述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鄂飞程汉湘 产 经 电力系统可靠性[1]是指电力系统按可接 受的质量标准和所需数量不间断地向电力 用户供应电力和电能量的能力的量度,包 括充裕度和安全性两个方面。充裕度是指 电力系统维持连续供给用户总的电力需求 和总的电能量的能力,同时考虑到系统元 件的计划停运及合理的期望非计划停运, 又称为静态可靠性,即在静态条件下电力 系统满足用户电力和电能量的能力;安全 性是指电力系统承受突然发生的扰动,如 突然短路或未预料到的失去系统元件的能 力,也称为动态可靠性,即在动态条件下 电力系统经受住突然扰动且不间断地向用 户提供电力和电能量的能力。 电力系统可靠性是通过定量的可靠性 指标来量度的。一般可以是故障对电力用 户造成的不良后果的概率、频率、持续时 百分数备用法和偶然故障备用法。这两种 方法均缺乏应有的科学分析,目前已逐渐 被概率性可靠性指标所代替。 概率法常用的可靠性指标有:电力不 足概率(LOLP)、频率及持续时间(F&D)、 电量不足概率(L O E P )、电力不足期望 (LOLE)。国际上曾一度采用LOL(loss of load probability)作为发电系统可靠性 指标,但该方法过于粗略,评估误差较大, 且无法计算有关电量指标。后来人们又提 出了更为详细的计算电力不足概率的指标 和方法,即电力不足小时期望值LOLH(h/ a)。该方法以每天24h的实际负荷变化情 况为负荷曲线模型,计算出电力不足小时 期望值。 国际上关于发电系统可靠性计算的另 一个常用的指标为电量不足期望值EENS [2] 间、故障引起的期望电力损失及期望电能 (expected energy not supplied), 量损失等,不同的子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可 靠性指标。 电力系统规模很大,习惯上将电力系 统分成若干子系统,根据这些子系统的功 能特点分别评估各子系统的可靠性。 发电系统可靠性 发电系统可靠性是指统一并网的全部 发电机组按可接受标准及期望数量满足电 力系统的电力和电能量需求的能力的量度。 发电系统可靠性指标可以分为确定性 和概率性两类。过去曾广泛应用确定性可 靠性指标来指导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如 其意义为在某一研究周期内由于供电不足 造成用户减少用电量的期望值。该指标能 同时反映停电的概率与停电的严重程度, 而且更便于把可靠性与经济性挂钩,因此 EENS指标日益受到重视。文献[3]针对我国 电力系统的特点,以LOLH 和EENS作为可靠性指标, 计算了全国统一的指标参 数,并绘出了综合最优发 电系统可靠性指标曲线, 对我国的电源规划及发电 系统可靠性研究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其他可靠性指 标虽有应用,但不普遍。 2006 年第 3 期 5

电力系统可靠性作业二

电力系统可靠性第二次作业 电卓1501 杨萌201554080101 1.什么是电力系统可靠性 电力系统可靠性是对电力系统按可接受的质量标准和所需数量不间断地向电力用户供应电力和电能能力的度量。包括充裕度和安全性两个方面。 2.什么是充裕性 充裕度( adequancy,也称静态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维持连续供给用户总的电力需求和总的电能量的能力,同时考虑系统元件的计划停运及合理的期望非计划停运 3.什么是安全性 安全性( security,也称动态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承受突然发生的扰动的能力。 4.电力系统可靠性包括哪几大类 发电系统可靠性,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输电系统可靠性,配电系统可靠性及发电厂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可靠性。 5.可靠性的经典定义 指一个元件或一个系统在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其规定功能的能力。 6.元件 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 7.系统 是由元件组成的整体,有时,如果系统太大,又可分为若干子系统。 8.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评价 通过一套定量指标来量度电力供应企业向用户提供连续不断的、质量合格的电能的能力,包括对系统充裕性和安全性两方面的衡量。 9.不可修复元件的寿命 不可修复元件的寿命是指从使用起到失效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10.故障率 假设元件已工作到t时刻,则把元件在t以后的△t微小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条件概率密度定义为该元件的故障率。 11.可靠度与不可靠度

可靠度:表示元件能执行规定功能的概率,通常用可靠度函数R(t)表示,在给定环境条件下时刻t前元件不失效的概率:R(t)=P[T>t],R(t)=1-F(t) 不可靠度:F(t)只元件的损坏程度,称为元件的故障函数或不可靠函数。 R(t)=e^(-λt) F(t)=1- e^(-λt) 12.什么是可修复元件 指投入运行后,如损坏,能够通过修复恢复到原有功能而得以再投入使用。 13.元件描述修复特性指标有哪些? 修复率、未修复率、修复度、平均修复时间 14.元件修复率 表明可修复元件故障后修复的难易程度及效果的量成为修复率。 通常用表示,其定义是:元件在t时刻以前未被修复,而在t时刻后的△t 微小时间内被修复的条件概率密度: 15.元件未修复率 元件为修复率定义式: 即实际修复时间大于预定修复时间的概率。 16.元件平均修复时间与修复率之间的关系 元件修复度: 元件平均修复时间MTTR:当元件的修复时间Tu呈指数分布时,其平均修复时间MMTR=

智能变电站失步解列装置通用技术规范(范本)

智能变电站失步解列装置通用技术规范(范本)

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 序号名称编号 1 智能变电站失步解列装置专用技术规范2803002-0000-b1

智能变电站失步解列装置采购标准 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 1、本标准技术规范(范本)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范本),通用技术规范(范本)部分条款及专用技术规范(范本)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 ①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 ②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 ③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5、技术规范(范本)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投标人逐项响应专用技术规范(范本)部分中“1 标准技术参数表”、“2 项目需求部分”和“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专用技术规范(范本)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7、一次设备的型式、电气主接线和一次系统情况对二次设备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影响较大,应在专用部分中详细说明。

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研究

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7-04-25T17:16:46.93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期作者:李孟朱晓林 [导读] 摘要:眼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供电系统的供电能力成了重要问题,经受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巨大考验。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摘要:眼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供电系统的供电能力成了重要问题,经受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巨大考验。供电指标是用来判断供电能力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参数,要想使得供电指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是一项重要因素,因此供电企业必须要加强管理,优化每一生产环节,规范相关操作,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提高供电质量的同时满足社会用电需求。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影响供电能力的各种因素,随后提出了几点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力系统;供电能力;可靠性 引言 眼下社会的用电需求日益加大,这样提高供电能力是供电企业眼下最重要的问题。配电线路是供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覆盖范围较大,线路多且长,因此在输送电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跳闸现象,给周围群众的和企业都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供电企业对此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完全按照国家相关制度规范企业生产,合理分配用电额度,减少安全隐患的存在,提高供电可靠性。 一、影响供电可靠性的相关因素 经过一系列的时间分析可知,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因素有三点,分别是用户分布密度、除了设备原因之外导致的停电、配电线路出现故障。具体如下: 1.用户的分布密度 用户的分布密度指的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用户的数量。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用电用户主要呈现“东多西少”的局势分布,而内陆和沿海相比较沿海地区分布较多,造成这种现象主要的是因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使得密度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供电企业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通常都是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接线方式,密度高的地区和密度低的地区分开供电。以便保证在出现故障时候,不至于影响到其他地区的正常供电。 2.除设备故障外导致的停电 除了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停电外,自然灾害、雷电、线路检修、电网改造等也会导致不同时间的停电。眼下全国各地区的电网都在进行全面的改造,使得电网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反而正常原因的停电也有所减少。但是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由于临时检修和设备维护等导致的临时停电还是时常发生的。除此之外,因自然灾害原因导致的停电也是不能避免的,但是随着电网的不断改造,抗灾害能力越来越强,停电现象也会越来越少。 3.配电线路的故障 基本上所有的配电线路都是在户外运行的,由于露天运作,因此天气、自然灾害等的变化都会导致配电线路出现故障,主要是集中线路老化、绝缘、天气变化导致线路损坏等方面。除了这些自然因素外,线路的使用材料也是影响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质量越好发生的故障概率就越低。一旦配电线路出现问题导致故障自然就会影响到供电的可靠性。 二、加强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1.技术方面 从技术方面来看,主要需要做的就是保证供电线路质量和设备工作效率。 (1)在铺设和维护电网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相关标准选择电线,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供电设备,合理配置电网,保证电线和设备的质量满足实际要求同时方便维修。 (2)定期对对电网和供电设备进行检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线路负荷,避免超负荷使用导致线路出现故障。一旦发现设备出现问题必须要及时维修,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 (3)加强配电线路和主接线的可靠性的控制。 (4)根据实际情况强化配电系统的结构,同时赋予环网等开关一定的远程操控能力,保证设备可以实现稳定运行,避免其受到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 (5)适当引进先进的供电技术,例如红外检测技术等,可以有效加强供电能力。 2.管理方面措施 针对供电系统的管理方面也要加强改革和控制,全面分析存在的相关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供电质量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增加供电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具体措施如下: (1)从根本源头抓起,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改进和完善。上到管理层下到员工全部都要严格执行该制度,杜绝违规操作现象发生。加强管理力度,合理制定发展目标,定期做好检查和维修,最大限度降低存在的安全隐患。 (2)加强日常检查和维护力度。强化责任意识,定期对供电线路和供电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可以及时解决安全隐患,避免其继续扩大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易于出现故障的部位要加强管理,尤其是计量箱、变压器等,将其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中。这样才能有效防止非设备故障导致的停电现象。 (3)完善配电网络,使用高质量的电路产品,确保设备型号符合供电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配电模式,避免出线路出现超负荷的情况,以防止电路出现故障,降低停电的发生几率。 (4)适当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供配电中,实现供电自动化,可以有效提高企业供电管理效率,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业对实际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供电企业必须要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引进新技术,投入新设备,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多方面考虑,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实现电网的稳定运行,

低频低压减载装置规范书

低频低压减载装置 13

低频低压减载装置采购标准 技术规范使用说明 1. 本物资采购标准技术规范分为通用、专用部分。 2. 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专用部分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 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 1)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 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范围; 3)根据实际使用条件,需要变更环境温度、湿度、海拔高度、耐受地震能力、用途和安装方式等要求。 经招标文件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表格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 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标准技术参数表”、“2项目需求部分”和“3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还应对项目需求部分的“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给出的参数进行响应。“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与“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中参数不同时,以差异表给出的参数为准。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证明参数优于招标人要求的相关试验报告。 5. 对扩建工程,如有需要,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6. 技术规范范本的页面、标题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7. 一次设备的型式、电气主接线和一次系统情况对二次设备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影响较大,应在专用部分中详细说明。 2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 1.1 大电网可靠性的测度指标 1. (电力系统的)缺电概率 LOLP loss of load probability 给定时间区间内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概率,即 ∑∈=s i i P LOLP 式中:i P 为系统处于状态i 的概率;S 为给定时间区间内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系统状态全集。 2. 缺电时间期望 LOLE loss of load expectation 给定时间区间内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小时或天数的期望值。即 ∑∈=s i i T P LOLE 式中:i P 、S 含义同上; T 为给定的时间区间的小时数或天数。缺电时间期望LOLE 通常用h/a 或d/a 表示。 3. 缺电频率 LOLF loss of load frequency 给定时间区间内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次数,其近似计算公式为 ∑∈=S i i F LOLF 式中:i F 为系统处于状态i 的频率;S 含义同上。LOLF 通常用次/年表示。 4. 缺电持续时间 LOLD loss of load duration 给定时间区间内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平均每次持续时间,即 LOLF LOLE LOLD = LOLD 通常用小时/次表示。 5. 期望缺供电力 EDNS expected demand not supplied 系统在给定时间区间内因发电容量短缺或电网约束造成负荷需求电力削减的期望数。即 ∑∈=S i i i P C EDNS 式中:i P 为系统处于状态i 的概率;i C 为状态i 条件下削减的负荷功率;S 含义同上。期望缺供电力EDNS 通常用MW 表示。

低频减载(自动装置原理课设)

1.3低频减载的意义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将电力系统的扰动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常见的普通故障,要求系统在承受此类故障时能保持稳定运行与正常供电;第二类故障为出现概率较低的较严重的故障,要求系统在承受此类故障时能保证稳定运行,但允许损失部分负荷〔’幻;第三类故障为罕见的严重复杂故障,电力系统在承受此类故障时,如不能保持系统稳定运行,则必须防止系统崩溃并尽量减少负荷损失。针对上述三种情况所采取的措施,即所谓保证安全稳定的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就是要保证电力系统在严重复杂的故障下,防止事故扩大,防止导致长时间的大范围停电,以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这也是设置第三道防线的意义。 调节系统功率不平衡主要有两种措施:增加功率输入或裁切负荷。如果事故发生出现功率缺额时,系统旋转备用容量将积极、尽可能快的阻止系统崩溃,这一方案称为低频调速控制(证GC)〔’‘,。FuGc必须在系统频率刚开始下降时动作,并且是一种独立于能量管理系统E(MS)地区性的控制。但当系统发生严重事故,旋转备用容量不足以弥补系统功率缺额时,就应该有选择地切掉一部分负荷,从而阻止频率下降,这一方案称为低频减载控制(UFLS)。由于现代电网经济运行的要求,系统的备用容量偏低,低频减载成为严守第三道防线,防止系统崩溃的主要手段。 电网事故暴露的问题包括:低频减载切除容量严重不足;低频减载方案同机组低频跳闸定值不协调;电网结构不合理等。 根据故障严重程度的不同,有必要加强电网防止稳定破坏和大面积停电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电网快速保护及预防控制;第二道防线,稳定控制;第三道防线,就是在主系统发生稳定破坏时的电压及频率紧急控制,有计划、合理地实施解列的自动装置或手动方案,以及解列后为防止小系统崩溃而设置的低频减载装置,以维持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 1.2低频减载技术发展现状 防止电力系统频率崩溃事故有效的措施就是采用低频自动减载和解列装置,在系统频率下降时及时切除足够数量较次要的负荷,或在合适的点上将系统解列,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保证重要负荷供电。国内外几乎所有的电网都采取了低频减载措施,做为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前苏联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采取了低频减载措施。我国在50年代即开始在电力系统中使用低频减载装置。考虑低频减载方案时,应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在各种运行方式和功率缺额下有效地防止系统频率下降至系统安全运行的最低频率值,即频率危险点;

动力站低周低压装置技术规范(草稿)

动力站低周、低压减载保护规范 编写: 审核: 审定: 批准: 发布/实施日期: 2012年3月日

目录 一、前言 二、低频低压减载主要性能 三、低频低压减载应用范围 四、化工1#、2#、3#变电站负荷情况 五、低频低压减载保护定值

前言 根据哈密电业局的要求及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全厂用电安全稳定连续运行,我们装设了低周、低压减载装置。该装置的保护定值由哈密电业局保护方式科根据电力系统网架情况以及我厂的接线方式、设备情况、运行方式、负荷等情况制定的。该装置的主要作用就是当我厂电气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该装置能够及时自动的按顺序和时间阶梯跳开负荷回路,避免联络变跳闸或者110KV汇卓线甚至上一级变电站保护跳闸造成我厂电气系统瓦解或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鉴于此情况希望我厂有关部门能够在我厂电气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要求能够及时的减负荷,避免低周、低压减载保护动作造成大面积停电甚至造成全厂电气系统瓦解。

一、低频低压减载主要性能 1、测量装置安装处两段母线电压、频率及它们的变化率。 2、在电力系统由于有功缺额引起频率下降时,装置自动根据频率降低值切除部 分电力用户负荷,使系统的电源与负荷重新平衡。我站共设有3个基本轮。 3、当电力系统功率缺额较大时,本装置具有根据df/dt加速切负荷的功能,在 切第一轮时可加速切第二轮或二、三两轮,尽早制止频率的下降,防止出现频率崩溃事故。 4、在电力系统由于无功不足引起电压下降时,装置自动根据电压降低值切除部 分电力用户负荷,确保系统内无功的平衡,使电网的电压恢复正常。本装置根据电压切负荷的轮次与根据频率切负荷轮次相同。 5、由于无功不足引起的三相电压下降是基本对称的,而且不会出现大的突变, 所以本装置的低压元件是基于正序电压进行判别的,若负序电压大于0.15Un 或正序电压有突变均会闭锁低压减载。 6、当电力系统电压下降太快时,可根据dU/dt加速切负荷,尽早制止系统电压 的下降,避免发生电压崩溃事故,并使电压恢复到允许的运行范围内。 7、本装置具有独特的短路故障判断自适应功能,低电压减载的整定时间不需要 与保护动作时间相配合,保证系统低电压时快速动作,短路故障时可靠不动作。 8、本装置设有根据df/dt、du/dt闭锁功能,以防止由于短路故障、负荷反馈、 频率或电压的异常情况可能引起的误动作。具有TV断线闭锁功能。 二、低频低压减载应用范围 RCS-994E型频率电压紧急控制装置用于低频低压减载。该装置同时测量同一系统两段母线电压,我站低频与低压减载各设3轮,可直接切除6回负荷线路。第一轮切除化工3#变电站,第二轮切除化工2#变电站,第三轮切除化工1#变电站。 三、化工1#、2#、3#变电站负荷情况

浅谈电力系统可靠性

浅谈电力系统可靠性 随着电力工业引入市场机制,市场条件下的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系统运营经济性之间的矛盾便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在电力市场的运营过程中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简单论述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挑战等。 标签:电力系统可靠性发展挑战 1 基本概念 1.1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元件、设备、系统等在规定的条件下和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其额定功能的概率。 1.2 电力系统可靠性电力系统可靠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充裕度和安全性。前者是指电力系统有足够的发电容量和足够的输电容量,在任何时候都能满足用户的峰荷要求,表征了电网的稳态性能,后者是指电力系统在事故状态下的安全性和避免连锁反应而不会引起失控和大面积停电的能力,表征了电力系统的动态性能。 2 电力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性 向用户提供源源不断、质量合格的电能是电力系统的主要任务。因为电力系统设备很复杂,包括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断路器等一次设备及与之配套的二次设备,这些设备都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故障,从而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对用户的正常供电。如果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将对电力企业、用户和国民经济,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社会现代化速度越来越快,生产和生活对电源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停电造成的损失以及给人们带来的不便也将日益显现。因此,要求电力系统应有很高的可靠性。 3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可靠性 现如今人们普遍思索的问题是怎样揭示电力系统可靠性背后所隐含的经济意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有:怎样将客户的可靠性需求货币化、如何评价发输电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新的适应电力市场需求的可靠性指标怎样设定等。这些研究仍面临一个普遍问题:即使人们已经认识到可靠性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并感觉到其背后所蕴涵的经济意义,但在对可靠性的价值研究时,却往往摆脱不了对可靠性进行“收费”的思想。我们应当在市场的环境中使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发挥作用。为此就要去探索如何利用市场的供给需求机制实现统一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目的。有些资料中提到了可靠性价值的概念,但并没有就在市场条件下的可靠性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系统可靠性带来的影响展开讨论,而这些也正是电力市场环境下可靠性研究面临的新挑战。

电力系统灵活性及其评价综述

电力系统灵活性及其评价综述 摘要:为了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的问题,本文针对电力系统对短时间的响应能力,分析了电力系统电源的灵活性及其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储能 分配的方法,它可用于解决网格连接问题和系统应对短期的响应能力。 关键词: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 电能是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是人民日常生活起居和 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的大国,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进步,对电能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不断新建电力工程,才能满足电能日益增加的需求,才能保证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所以,保证电力系统工程能够可靠、安全、经 济高效的运行,对电力系统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 的电能需求。 1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原则 1.1 安全性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秉承严谨科学的态度,安全性电力系统规划 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设计成品要有严格的科学依据,条件允许或者实际需 要还应配备可以长期使用的检测功能。 1.2 节约成本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不仅要充分高效利用系统电能和功能,其次还要整体考虑 电力规划设计的造价成本,用最经济安全的方式,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最 大节约投资。 1.3 周期性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需要在一个给定的期限内完成,规模越大,规划设计方案 越要全面,尽量在工期内完成,以减少对客户的影响。 2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又关系到 民生建设与国家发展的问题,所以要求工作人员对此部分马虎不得,能够科学合 理的设计出最优的方案,以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加大,对 于电力系统的要求也就有了相应的提高,而要想电力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行,就要 首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而在具体的设计环节中,还有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 设计人员能够掌握这些注意事项,促进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1 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更好的做好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必须要全面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打好基础。这就需要规划设计单位全面切实掌握可能会影响到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种种因素,对该地区的电网实际情况及特征统计和分析,并 将征集与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整理妥当之后,及时将该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为电 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2.2 及时完善电力数据库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不断的建设者,电网在 不断的发展壮大,所以相关设计人员也要紧跟发展步伐,对我国电力系统发展情 况不断的了解,及时得到电力系统发展最新状况信息,并及时将资料更新到数据库,准确的把控区域范围内的发电厂、变电站和电力线路的分布情况,除此之外 还应对拟建地区未确定要实施尚未实施的规划进行资料搜集,保证电气计算结果 和设备选型的准确性,从而能保证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能够顺利、有序、稳定进行。

第二节 低频减载及低压减载

第二节低频减载及低压减载 一、自动低频减载的基本原理 这部分我们将要介绍自动低频减载的基本原理:低频减载又称自动按频率减负载,或称低周减载(简称为AFL),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当电力系统出现严重的有功功率缺额时,通过切除一定的非重要负载来减轻有功缺额的程度,使系统的频率保持在事故允许限额之内,保证重要负载的可靠供电。 图11-7 自动低频减载(负载)的工作原理 基本级的作用是根据系统频率下降的程序,依次切除不重要的负载,以便限制系统频率继续下降。例如,当系统频率降至f1时,第一级频率测量元件启动,经延时△t1后执行元件CA1动作,切除第一级负载△P1;当系统频率降至f2时,第二级频率测量元件启动,经延时△t2后元件CA2动作,切除第二级负载△P2。如果系统频率继续下降,则基本级的n级负载有可能全部被切除。 当基本级全部或部分动作后,若系统频率长时间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则特殊级的频率测量元件fsp启动,以延时△tsp1后切除第一级负载△Psp1;若系统频率仍不能恢复到接近于fn,则将继续切除较重要的负载,直至特殊级的全部负载切除完。 基本级第一级的整定频率一般为47.5-48.5Hz,最后一级的整定频率一般为46-46.5 Hz,相领两级的整定频率差取0.4-0.5 Hz。当某一地区电网内的全部自动按频率减负载装置均已动作时,系统频率应恢复到48-49.5 Hz以上。 特殊级的动作频率可取47.5~48.5Hz,动作时限可取15~25s,时限级差取5s左右。 1. AFL的基本要求: 能在各种运行方式和功率缺额的情况下,有效地防止系统频率下降至危险点以下。 切除的负载应尽可能少,无超调和悬停现象。 应能保证解列后的各孤立子系统也不发生频率崩溃。 变电站的馈电线路故障或变压器跳闸造成失压,负载反馈电压的频率衰减时,低频减负载装置应可靠闭锁。 电力系统发生低频振荡时,不应误动。 电力系统受谐波干扰时,不应误动。 2. 对自动低频减载闭锁方式的分析: (1)时限闭锁方式。该闭锁方式是通过带0.5s延时出口的方式实现,曾主要用于由电磁式

配电网可靠性定量分析研究综述

第36卷第3期继电器Vol.36 No.3 2008年2月1日 RELAY Feb. 1, 2008 配电网可靠性定量分析研究综述 汪穗峰,张勇军,任 倩,张 尧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摘要:主要对电力系统可靠性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配电网可靠性定量分析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总结。首先对比了我国电力企业实际采用的统计性指标和定量计算采用的分析性指标;其次对现有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分类,总结解析类和模拟类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提出其优缺点;最后给出目前配电网可靠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说明了进一步加强配电网可靠性研究工作的理论探索和时间应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配电网;可靠性;定量分析;综述 An overview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system reliability WANG Sui-feng, ZHANG Yong-jun, REN Qian,ZHANG Yao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systemic overview of the reliability quantitative analysis about distribution system.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dices used in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statistic ones used in electric company is compared at first. The existing research works about distribution system reliability analysis are classified into analytical method and simulation method. Each evaluation method’s feature, the excellence and the weakness are introduced carefully and the available qualification is explained in the following. The future working directions, such as benefit analysis, voltage sags and weather influence, are pointed out at last. Even many theories are established to solve the reliability problem, there still has mountains to climb over necessarily. Key words: distribution system; reliability; quantitative analysis; overview 中图分类号: TM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4897(2008)03-0079-05 0 引言 配电网指的是电力系统中直接向用户供电的末端网络。因其设备众多故障频发,引起了我国电力用户80%的停电事故[1]。据报道,作为国内配网可靠性最高的地区,上海2003年供电可靠率为99.921%,当年停电时间为6.89小时;而同年日本东京的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 一年只停电5分钟[2]。2005年上海供电可靠率提高到99.972%,当年停电时间为2.487小时[3]。可见,我国配电网可靠性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通信、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停电损失的不完全修复性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提高供电可靠性已不仅仅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强烈需要。为此,有必要从最初的设计规划阶段就引入定量分析以指导整个可靠性工作。1 配电网可靠性定量分析的指标 计算可靠性指标是配电网可靠性定量分析的目的。目前,我国配电网可靠性统计工作的通行规范是2003年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颁布的《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DL/T836-2003)》。该规程主要给出了涉及的各可靠性术语的定义、各种系统状态的划分原则、可靠性统计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并附送应用报表软件一套。 规程中提及的可靠性主要指标,如RS-1、AIHC-1,和参考指标,如MIC、AENS,共计27个,涉及可体现可靠性的各个方面,但并非可靠性定量分析中常用的指标。按照这些指标的定义公式,其终归是统计指标,只有在事故切实发生之后才进行累计,只能回顾从有统计数据以来至今的可靠性情况。定量分析最初定义时并不是以统计为本的,而是以计算为本,在事故发生前即可通过解析的方法算出系统的可靠性,故定义了与规程中不同的指标。配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