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对教育的认识

浅谈我对教育的认识

浅谈我对教育的认识
浅谈我对教育的认识

浅谈我对教育的认识

摘要:人类的教育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形式。广义的教育指一切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活动。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为社会提供劳动生产力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定义产生与发展本质复杂的社会活动

1、教育的定义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籍《孟子?尽心篇》中的“的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然,何为“教育”?《荀子?修身》中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中庸》则说,“修道之谓教。”而《解说文字》则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引发”,意为对他人做出引导。夸美纽斯说: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人。裴斯泰洛奇说:教育是“依据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力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杜威对教育的主要观点则是:“教育则生活”、“教育则生长”。

不同解析鞥的驾驭思想家其哲学观、社会观、伦理观不尽相同。然,有一点却是不变的,那就是他们都把驾驭看作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感化、启发的活动或则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其目的则在于丰富与增长知识和技能,健全和培养人格和道德修养。

2、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的产生

人类的教育是怎样产生的?对于这个问题,教育史上众说纷纭,而我个人最为赞同生产起源论的观点。教育活动始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

人与动物本质的区别在于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并且能够更具滋生的需要而从事劳动生产。在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人能够习得经验。为了使这些经验可以得到延续,人们便将其传授给他人或下一代。这便推动了人类教育的产生,而经验就是人类在其教

育的主要教育内容。

劳动生产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也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和信息交流,正是这种需要促进了人类语言的产生,语言是人类传递工具,也是人类教育传递经验最有效的工具。语言的产生从本质上使人类的教育从最原始的模仿演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2)教育的发展

教育既因生产劳动而产生,那其发展也与劳动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原始社会是人类最初的社会形态。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工具简陋,劳动技能简单,因此原始社会的教育有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没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计划。教育内容也只是一些简单的劳动经验和技能。相较于原始社会,古代农业社会的社会劳动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中出现了明显的分工,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庠、序、校、学——官学、私学、书院,青年之家——教会、骑士、行会和商人学校)专职的教师。学校教育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最密切的时期是在人类社会进入近现代工业社会的时期。近现代工业社会是机械和电化的时代,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快的时期。因此近现代教育是以工业社会生产力为想要特征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社会教育。由于社会生力急需各种专业和技术人才,也对他们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才一定的程度上就促了教育的普及和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同时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教育相关法律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育的阶级性渐渐消除,同时也扩大了教育的范围。20世纪末,21世纪初,“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渐渐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人类社会跨入了信息时代,教育也迎来了一个新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教育目标更加多元化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内容更加立体化,学习过程更加个性化,教学方式和理念也变的更加现代化了。教育也走向了终身化体系。

3、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多种社会活动都有联系。但究其本质,我则认为教育是劳动力再产的手段,是社会再产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发展和延续的手段。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社会的发展而为社会培养和提供人才,而这些人才便是为推进社会发展

提供劳动力的劳动者。然而此处的“劳动力”和“劳动者”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我们往常所理解的“体力”和“体力劳动者”了。马克思说过“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发展,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着及生产工人的概念扩大了。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一个器官完成它所属的某一职能就行了。”就如教育工作者,虽未直接参与生产劳动的过程,但却有见解地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劳动,这也是一种生产劳动。所以说,教育是见解参与生产过程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4、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一种复杂社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育不仅与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也与人的个体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传递经验和知识的,为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人类的教育是自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像动物一般的单纯的本能和模仿的活动。教育产生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传递经验,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复杂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目的也逐渐变得多元化起来了。到今天,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为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为社会提供人才,推进力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然而力东作用是相互的。社会中的各种因素与教育的影响也是相互的。在政治上,国家或政府的政权控制和领导者教育;而教育却又为政治服务,传播政治文化,促使政治民主化。在经济上,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和和速度;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上,文化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观念;反之,教育又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接触和了解新事物以适应这个世界,从而获得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能力。老卡尔?威特说过:教育应该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开始,教育的关键是要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期。一个人经历婴儿、幼儿、童年、少年到成年直至死亡的整个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发展顺序和规律。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不管不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或是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八阶段理论都证明了个体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顺序性、稳定性和可变性,而

且不同的个体之间其自生发展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育一定要是适应个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遵循个体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教育也要协调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确保教学方法和内容能适应个体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是针对发展的个体差异的最有效的做法。

教育要适应个他省心发展的规律,担着并不等于就是要迁就个体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要从个体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提出经过个体努力就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并不断提高个体的身心发展的水平。

5、学教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3大主要形态。其中,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整体教育体系中的主导教育形态。学校教育是指教育机构普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具有智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及形式的稳定性等特点。

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来的,即吧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老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育制度。班级授课制中,一位教师能同时教授多位学生,扩大了教师的教学能量和受教育者的数量;同时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单元,可以保证学习活动的循序渐进,而且有教师设计和组织上的“课”可以使学生习得科学而又系统的知识。以“班”为单位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观摩、启发、切磋,让雪深相互之间学会团结和协作。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几乎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堂的氛围决定着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校为实现及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课程的选择、设计、组织与管理都对学校教育能实现间既定目标有着影响和联系。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两大要素,也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直接的主体。其

中,教师承担着学校教育活动中领导者的主导地位。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计划、组织和管理者,承担着学生知识的传递者和心灵的培养着的任务。作为一名老师在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不仅要为雪深势力好的榜样,更要也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起朋友间的信任、尊重和相互关心的关系。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知识的学习者,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正在渐渐的从一种职业向一种专业转变。这种转变就向教师的知识、技能和个人品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这种转变也促使学教教育发展的也来也好

教育,往简单了说就是教书育人,但是怎么教、怎么育;教什么、育什么?这却都不是简单的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也要迎接和面临多重挑战和问题,然后渐渐地进步与发展。教育正随着社会变得复杂化,对教育和教育活动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浅谈教育信息化及其意义

浅谈教育信息化及其意义 近年来,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到教育部推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各地蓬勃发展、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热潮,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对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理解,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对更好地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我们称对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为信息技术。因此,对某一系统、领域的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该系统、该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在该系统、该领域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 信息化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构成要素。因此,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对系统进行信息化分析,它是信息化的基础。另一层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在系统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对系统深入地信息分析,就不可实现信息技术在系统中的有效应用。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二、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其具体内容主要是: 1.教育信息环境的完善 教育信息化环境是指用于学习的环境,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存贮、处理和传递的信息环境。教育信息环境主要包括用于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CAI教室、网络教室、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援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及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谈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

谈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 通过上次老师的精心教导,我觉的这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课程,对于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技术能力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让我们与时俱进,更好的运用网络工具。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也渐渐成为现代教师素质和能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整体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各个高校都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注重培养和提高未来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素质,使他们懂得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从事未来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从而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培养非教育技术专业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其进行教学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强调对教学方法的更新,借助编制和运用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无疑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拥有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还需要他们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但是当前教育技术专业出身的老师教育素养严重不足,难以将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讲深讲透,更多地只是介绍、运用媒体,至于媒体如何更好地与教学结合则无

能为力。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对于师资的要求是复合型的人才,能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理论合二为一,仅凭教师自己去顿悟。 我很期待能将这门课程学好,以后更好的运用到教育工作中去。拥有纯熟的现代教育技术是21世纪教育发展对教师的必然要求,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因此,作为普通高师必须重视与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师范生都能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和现代教育媒体的操作、应用技能,为毕业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敢用、会用、想用、能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打好坚实的基础。

浅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浅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学校工作的重点是教育教学,有效的管理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措施。 一、转变、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提到教学质量,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领导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一般教师只要每天按时上好课就可以了。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其实不然,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桥梁,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实施者,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这主要体现在: 1﹑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技术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来源。 2﹑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测试等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参与者。 二、积极地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要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实现的。根据现代化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地联合校内外资源,动员包括学校所有成员、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国对学校的管理做得还不够,往往是行政力量的管理过多,学校没有更多的自主权,这不仅对教学管理造成了偏差,而且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学生的成长,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要求我们在以下两点上做出努力:1﹑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调动学校内外的各种力量,力争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交流,推动家校合作、学校与社会合作,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 2﹑在校内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实用性强的意见。 三、构建和谐、进步、民主的教学环境

浅析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浅析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摘要:教育的目的在于明理,在于“穷理正心,修己治人”,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人们对个人品德、独立生活能力的关注度应远超过对技术、知识的掌握度。一个人的成长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而前两者对人的影响特别重要,其中,家庭的影响又是最为重要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学校。胎教是家庭教育的开始,从母亲怀孕时起,就要注意胎教,“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良好的家风培养出来的孩子未必绝顶聪明,但一定是人格独立、愿意为社会造福的人。 关键词:教育目的;古代教育精神;品德;技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摘自四书之一的《大学》上的第一句话,也是揭示全书核心、开宗明义的最关键的一句话。点明了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明理,需不断改革自新,以圣人的境界为目标。这里的“大学”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高中毕业后进一步深造而去就读的场所,而是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六岁入小学,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也就是说,古代孩子的教育是先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的,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然后施以待人接物的礼貌教育,这便是所讲“应对”的内涵。可见,古代的教育精神重点在人格的培养和礼仪的规范方面,在孩子学会做人后才学习生存所需的技术和知识。《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主张可为其印证。 反观我们的现代教育,7岁开始上小学,学习课程为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思想品德等。乍看之下,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艺术、运动、品德的培养,非常完美,孩子能在这种体制下成长,一定能成为全方面发展的人。但凡是经历过的人都有体会,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与今后升学有着直接关系的学科外,其他的课程都是摆设。关乎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是他的品德,而品德课也只是一周一节,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许多行为几乎看不出他上过这门课,而这门课的实际作用便沦落为向大众交代已教育过孩子的品德。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周一节课,一张考卷+空洞说教就能够形成的。好

浅谈对信息技术课的几点看法

浅谈对信息技术课的几点看法 当今世界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极有远见地对基础教育提出了从培养目标到课程内容的信息课程要求。我国也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浓河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已7个年头了。开始,人们把信息技术课称为微机课,在认识上也有误区,以为只是教学生打打字就行了,反正也不参加中考,回家种地也没有什么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也变得严峻了,现在,信息技术课也列入中

考中。而现在信息技术课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对教材的探索也只是处在初级阶段,如何开设信息技术课,开设哪些内容,成了许多教师关注的焦点。我个人认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下面简单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一、适应时代发展,内容不断更新。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很快,在几年前我们还生活在DOS时代,不知网络为何物,连“因特网”这个名词都没听说过,而现在连一个几岁的儿童都知道Windows、word、excel、Internet。我们的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以致用。网络是一个新名词,但却是最让学生着迷的,那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网页真是太神奇了?可是也是最让人头痛的事,怎么利用网络,才能使网络为学生、生活真正的提供帮助?合理的利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营上镇民家小学陈旭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进一步推进我们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素养课程改革 目前,不少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很先进,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工作,每天都要从事大量极其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不能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作为常规性的教学手段,教学设备基本上属于装饰品,仅在公开课中亮一下相,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远远不能转化为教育质量。这样,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无异于一堆“高级垃圾”,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英格尔斯曾说过“再完善的现代化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传统人的手中变为废纸一堆,”因此,非常有必要来提高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让广大教师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原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下面从这两方面来谈谈。 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主旋律,世界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

社会经济的战略资源从资本转到知识,转到信息。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在农业社会,是将物质作为资源来利用;在工业社会,是将能量作为资源来利用;在信息社会,则是将信息作为资源来利用。据美国公布的统计资料,1992年亿万富翁的排名版首次由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以65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到1997年已达到510亿)荣登榜首。而在过去,美国的亿万富翁是钢铁大王、石油大王,他们依靠钢铁、石油这类资源,而比尔·盖茨是以知识和信息为资源,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了知识、信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以教育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社会发展越需要教育培养出具有高学历,高深知识,适应信息时代,掌握信息技术,富于创新精神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培养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在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能力成为继“读、写、算”能力的第四文化立足点。如果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就相当于信息社会的“文盲”。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我们需要将教育与信息统一起来,将教育与计算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通过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来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如通过互联网络,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浅谈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窗边的小豆豆》有感一直以为教育只是一种职业,与教师有关的职业,只与教师有关,只是教师的事。上完教育学后才知道,那只是对教育的狭义定义。从广义上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能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广义的教育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产生了,存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之中,它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以说,教育并非只和教师有关,学校,社会,家庭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在这项教育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决定因素。 在这里,我想借《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几个场景浅谈下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小豆豆在被小学退学以后,机缘巧合下,小豆豆的妈妈找到了巴学园。进入校长办公室后,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并没有因为小豆豆是被当地公办小学退学的原因而刁难她,而是让小豆豆坐在椅子上畅所欲言,并且就像同小豆豆谈天一样探着身子非常认真的没有一丝厌倦地听她讲完四个多小时。我们可以想象小林先生的这种做法让小豆豆感受前所未有的

教师的亲切,同时给予了她无限的鼓励,给她的未来产生了长久的潜在的积极的影响。事实上,这种做法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却是师生关系所需的。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是民主平等性,互利互惠性,合作对话性,其重建更需要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教师应胸怀满腔的教育爱和善于倾听。但是将小豆豆退学的老师明显没有做到这点,只是一味地在小豆豆母亲面前抱怨和苦恼,最后甚至建议小豆豆妈妈另请高明。而小林先生却做到了这点。小豆豆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反观现在,现代的教师们做到了这点吗?我们一直倡导教育改革,改什么呢?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内容?可是我觉得真正需要改革的,是这个教育框架下的师生关系,因为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起着不可磨灭的深刻的影响,乃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中也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如何改造师生关系呢?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说,要发挥教师在培养良好师生关系中的导向作用,首先就要加强教师素养的培养和加强,让老师拥有相应的职业道德素养,过硬的业务素养,和较强的能力素养,才能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导向学生。在我看来,教师,是拒绝“经验”的职业,因为教育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最不完善的自然人,教育永远不会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因此,也就决定了教师一生都要不断学习,不断地自省,不断地应变和不

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看法

我对现在教育技术的看法 在我看来,课堂教学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丰富多彩的动感画面和饱含情感的配乐朗诵,形象而又生动的教学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课文内容中去。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教师所营造的教学环境中,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那么在这里就可以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对于现代教育工作的展开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创造一定的条件。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正可满足这一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直观、具体、生动、形象、新颖等特点,都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获得创造性成果。 例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科技手段,扩大知识传输量,增大教学密度,用声、光、色等多种信号把人类积累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再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音频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进入文本的学习,感悟生活,在这点上现代教育技术要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教学媒介,多媒体的运用让教师更加有效地展开教学工作,使得学生也对枯燥的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改变了以往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忙忙碌碌地记,对教学内容来不及想像和思考,只是机械地、被动地学,这时教师从形式上完成了任务,但学生得到的是一些干巴巴的知识或肤浅的印象,不久就会忘记;着力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研究学生怎样学习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彻底改变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学生的主体性由于受到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自我价值观的支配,使学生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及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并在学习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和培养学生学习获得、使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此外,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信息传递过程的现代化水平。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现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通过多彩的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受时空的限制,教学信息可反复地播放或有选择地存储,古代的、异域的、细微的事物都可以变成具体可感的有声画面,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信息的显示多媒体化、传输网络化,能把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体现在媒体之中。虚拟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的交互等,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思维习惯。使得教学过程不再单一,内容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此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进一步拓展了信息的广度,使得学生获得教学信息的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这些信息以立方体、多维方式作用于学生,有助于学生以一种发展的、多维的观点来观察、认识事物,使他们的知识视野极大地开阔和丰富,这种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上《项羽本纪》时,可以通过观看《楚汉之争》使学生更好的把握项羽的

(完整版)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县河镇中心学校任筠 《正道》一片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例,分为挑战、均衡、素质3个部分,立足中国基础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展现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主要内容,评价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意义和对中国教育未来的启示和价值。 西安所推行的大学区改革,毫无疑问是一个智慧、伟大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方案。这一改革方案,以强校带动弱校的方式,使各个学校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无疑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对于资源匮乏的学校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同时,大学区改革制度能够带来卓越的成果和飞速的进步,离不开西安各个学区长学校的敬业与奉献。纪录片中对西安市第一中学创新素质教育做法的报道,是学校依照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其主要改革内容有:一、减免学生学杂费,严格执行一费制;二、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三、控制学生在校就读时间;四、严禁学校乱收费、乱办班;五、即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办法等等。 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 在这种新形式下,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统领整个教育,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此适应教育的步伐。 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作为一线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对教育改革是有不同态度的。要进行改革,我觉得既是阻力,也可以变成动力。对他们,需要先从观念上进行改革,在认同他们的教学经验前提下缓慢推行改革才是良方,绝对不能一夜之间改变所有一切,那样他们是无法接受的。而大多数新教师,是欢迎新课程改革的,他们年轻有活力,对新事物都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只要利用好,

浅谈对现今信息技术教师的看法

浅谈对现今中国信息技术教师的看法 自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来,全国各地教育部门以及各级学校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得到蓬勃发展。但是,在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后,却忽视信息技术教育软件的开发和管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边缘化就是其中一个很普遍而又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状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受重视,常被视为非教学人员。 2.工作量大,且兼管学校的多种事物。 3.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待遇偏低。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象探析 1.学校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性质认识不明确,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地位偏低 2.信息技术教师对自身职责的定位过于狭窄。 3.教育观念陈旧,升学压力导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 4.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使得学校、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有所顾忌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象的对策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越来 越严重的今天,要解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的问题,就要把它放在社会和教育体系这个大环境中。这不仅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提高和调整,同时也需要社会、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相关支持、重视。 1. 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程整合的策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增强工作职责,不断学习。 3.学校和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并加大投入。 4. 教师和家长加强情感教育,游戏入门,让学生喜欢信息技术教育课。 所以承载这一重大历史的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生存现状却令人担忧。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一个弱势群体这一说法或许刺耳,是耸人听闻,如果国家和各地政府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再不采取具体的措施,即便课程标准设计的日臻完善,也将由于缺乏合格的师资而难以实施,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也将因人力资源的匮乏而无以为继,以上只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诸多问题中的“冰山一角” 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仅与教师和学校有直接关系,还与教育观念、教育系统、社会问题等有关系。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真正让信息技术教师走出边缘化的窘境,还需要解决好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浅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浅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响应“科教兴国”战略的号召,在教学中 应用现代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现阶段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还存在着误区,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值得思考的话题。 引言: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现代化 的重要条件。当今的国际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结 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的发展也十分迅猛,并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 和教学组织形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号召下,各 教育部门组织了中小学校创建“教育区域现代化建设”!大到学校的现 代化教育基础设施,小到课堂中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及现代化教育手段 的运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个名词在教育行业已经家喻户晓: (1)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也 利于教学情景的创设。同时,加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扩大教学的空间, 延长教学的时间,很好地解决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量和教学时间,有利

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也能使学生更 快地掌握知识。 (2)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集 中教学形式发展为班级教学、远程教学、个别化教学和计算机网络教学 等多种组织形式。目前,虽然班级教学仍然是组织教学的主要形式,随 着幻灯、录音、影视、计算机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师──学生”教学模式逐渐发展为“课堂多种媒体”教学模式。 然而,我们能想到的现代化教育工具以及模式的作用真正普及了 吗?又有多少的学校,多少的教师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思想或者没有真 正使用好现代化教育设施呢? 就我的观察与调查统计,对使用现代化教育设施发表个人的想法: 一、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用”得怎样?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用,而用得如何,实在是难以用一个简单的、或“规范”的标准来衡量,这也正是我们一直没能从一个较准确的角度审 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最大困难。但“用”实在太重要了,作为以 应用为主的学校管理和教学,无论从哪个角度,脱离了“用”,什么技 术都没有任何意义。 (一)从客观上讲,教师在“硬件”上就受到了限制,还是采用传 统式教学。 现在教育部门已经按照标准为各中小学学校配备了相应的现代化 教育设施,如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教室、视频教室、网络教室等。 但是学校的使用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有的学校把这些设备当宝贝一样

浅谈学校教育中的赏识教育

浅谈学校教育中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教育专家周弘创造的一套家庭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实,赏识教育也可以运用到学校教育中来。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赏,含欣赏和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的意思。“赏识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说明了“赏识”具有对某种“才能与价值”的重视和赞扬。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的教育。它是一种思维视角,即用赏识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种往好的方面想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欣赏的心态。赏识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意义,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运用赏识教育去正确地看待学生,善待学生,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不断实践着这一教育理念呢? 一、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变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师要相信,没有一个学生愿意是后进生,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其次,要爱所有的学生,不管其成绩好与坏。只有全心全意地爱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同时,要学会信任和宽容学生。这种信任,不仅仅只是对学生能力的信任,更是对学生品质的信任。在学生表现良好的时候要做到信任学生,在他们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时更应该信任学生,在信任的同时需要宽容。

教师要面对现实,承认个体差异,允许偶尔失败。只有这样,才能心平气和,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果。同时,宽容还应包括教师的自我反省。学生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否调查清楚,教师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是否合理,这些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二、维护学生的自尊,形成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而言,信任与宽容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动力。与学生沟通,前提是尊重。尊重他们的信仰和选择,给予他们自由和平等。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特别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时刻注意对学生自尊的尊重,注意方式方法上的度,拿捏要有分寸,既要宽容又要严格要求。现在的学生由于是独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娇气金贵。加上家庭条件比较优越,造成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较脆弱。有些学生由于家庭比较贫穷及父母长期在外工作,造成自卑心理及逆反心理重,受人尊重的需要及愿望更加强烈。与人沟通交流时,自我为中心、霸道霸气、听不进相反意见,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容易抵触,甚至对立和敌视。教师除了尽最大努力教好他们,更重要的是要尊重所有学生,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时间长了同学们就会愿意和教师沟通,与教师配合,教育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必须和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之间既是师生关系,同时更是朋友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把教师看做最信赖和仰慕的人,他们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懂得尊重教师就是要尊重教师的劳动,从而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

我对教育技术的认识

我对教育技术的认识 【摘要】教育技术是在电子技术、传播技术、信息技术、系统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影响下,不断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在长期的教育实践积淀基础上产生的新兴学科,具有无可怀疑的科学性和应用性。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呈现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特征的教育技术因它强调运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规模,对教育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教育技术的优势、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议等方面,谈谈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 识。 【关键词】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优势问题建议 一、教育技术的含义 (一)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名词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学者通常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称作教育技术发展的“襁褓阶段”。那时,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已经预见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但没有预见到交互视频或交互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内容还十分简单,教师只掌握少量技术和基本的线性设计理论。教育技术研究仅局限于很小的范围,教育技术作为一种观念还远未被人们接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教育技术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教育技术已被人们广泛认识,其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应用领域的广度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教育技术是在电子技术、传播技术、信息技术、系统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影响下,不断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在长期的教育实践积淀基础上产生的新兴学科,具有无可怀疑的科学性和应用性。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作了新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结合AECT的94新定义,我们可以将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解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

浅谈我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理解

浅谈我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的整合原理至少有三个含义:一是指作为课程的信息技术自身的知识整合,包括信息技术课程各种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其他课程所含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和呈现。二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主导媒体渗透到各种课程领域之中淡化科目界限.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将知识置于“虚拟”的真实情景中.将不同科目不同系列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揭示和呈现出来,让学习者在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对“知识之间联系”的学习.三是指充分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出信息比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信息化社会之中,深切感受应用信息技术寻找或创新以及应用必要的新知识的信息文化生活.激发学习掌握新知识的内在动机和需要.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下面就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分化反映了人们看待信息技术作用的不同视角。在研究与实践中,持“大整合论”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

而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则比较认可“小整合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基本思想包括三点: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了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完成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形式,在信息技术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研究型课程的内容一般是教材的扩展或延伸,甚至可以是某些社会性问题。 (2)、协作性学习:能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录象、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媒体和抽象形式表现出来的作用于教与学实践中的科学理论知识、系统方法。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要运用人以外的物质资源,还要注重人自身学习智能及资源的作用,这对于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教育结构与过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表现出许多突出的特点。我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1、促进教学内容快速更新。 目前,掌握最新知识,紧跟前沿的科技,成为现代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没有现代知识的学生将得不到社会的欢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信息量大,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实现知识共享,最新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利于知识视野的拓宽,给学生传播知识具前沿性和全面性,新知识,新概念层出不穷,教师的教学内容已不在仅局限于自己或少数人的科研成果,过去传统教学中,因课时限制,教师知识面窄,教学内容难点解决有异,传授知识单一落后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和发展。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两种:主动的学习和被动学习,一个乐意学习的人,肯定要比一个免为其学的人要学得更好,要让学生由

“强学”变为“爱学”,这就需要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他们喜爱的事物与情境。我个人认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或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在传统方法教学中配以的教学道具,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说明,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象、字、画动态显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让学生亲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体验,将单纯的死记硬背上升为理解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丰富而又广阔的知识,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培养出基础厚,知识面宽的全方位人才,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的必然途径,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给学生丰富的最新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4、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它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信息知识的传递手段方式对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作者:————————————————————————————————日期: 2

浅谈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窗边的小豆豆》有感一直以为教育只是一种职业,与教师有关的职业,只与教师有关,只是教师的事。上完教育学后才知道,那只是对教育的狭义定义。从广义上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能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广义的教育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产生了,存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之中,它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以说,教育并非只和教师有关,学校,社会,家庭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在这项教育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决定因素。 在这里,我想借《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几个场景浅谈下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小豆豆在被小学退学以后,机缘巧合下,小豆豆的妈妈找到了巴学园。进入校长办公室后,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并没有因为小豆豆是被当地公办小学退学的原因而刁难她,而是让小豆豆坐在椅子上畅所欲言,并且就像同小豆豆谈天一样探着身子非常认真的没有一丝厌倦地听她讲完四个多小时。我们可以想象小林先生的这种做法让小豆豆感受前所未有的

教师的亲切,同时给予了她无限的鼓励,给她的未来产生了长久的潜在的积极的影响。事实上,这种做法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却是师生关系所需的。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是民主平等性,互利互惠性,合作对话性,其重建更需要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教师应胸怀满腔的教育爱和善于倾听。但是将小豆豆退学的老师明显没有做到这点,只是一味地在小豆豆母亲面前抱怨和苦恼,最后甚至建议小豆豆妈妈另请高明。而小林先生却做到了这点。小豆豆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反观现在,现代的教师们做到了这点吗?我们一直倡导教育改革,改什么呢?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内容?可是我觉得真正需要改革的,是这个教育框架下的师生关系,因为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起着不可磨灭的深刻的影响,乃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中也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如何改造师生关系呢?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说,要发挥教师在培养良好师生关系中的导向作用,首先就要加强教师素养的培养和加强,让老师拥有相应的职业道德素养,过硬的业务素养,和较强的能力素养,才能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导向学生。在我看来,教师,是拒绝“经验”的职业,因为教育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最不完善的自然人,教育永远不会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因此,也就决定了教师一生都要不断学习,不断地自省,不断地应变和不

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意义不断的冲击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以其先进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并对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已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洞察其发展趋势,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以便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即是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它包括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传媒教学法;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这三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思想,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目的,它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及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学科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教学中有着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常常如吸石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扩充知识信息量,促进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知识共享,最新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利于知识视野的拓宽。三、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速度慢、范围窄的缺点,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培养出基础厚,知识面宽的全方位人才。四、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它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五、有力促进教学相长。现代媒体参与之后的课堂教学系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息的流向成为双向的,多维的,且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由此,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另外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立体三维互动,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至今,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比较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要达到普及和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距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许多突出特点在实践中已显示了强大优势。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辨证的过程,在现代教育媒体开发与应用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