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资料:第13章女性生殖及乳腺

病理学资料:第13章女性生殖及乳腺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Breast diseases)

§-1 子宫颈疾病

一、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

⏹子宫颈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

⏹好发于宫颈鳞状-柱状上皮交界处和宫颈内膜。

⏹临床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

⏹(一)病因:病原微生物感染

⏹其他:分娩、机械损伤

⏹(二)病变特点:

⏹镜下:子宫颈粘膜充血水肿,间质内有慢性炎细胞浸润,宫颈腺上皮增生及鳞化。

⏹(三)慢性宫颈炎的特殊类型

⏹1)子宫颈糜烂:

⏹假性糜烂(常见)/真性糜烂:

⏹真性糜烂---鳞状上皮坏死脱落,形成的浅表缺损

⏹假性糜烂---鳞状上皮被增生下移的柱状上皮所取代。反之→糜烂愈复。

⏹糜烂反复修复:部分病例进展为鳞癌。

2)子宫颈息肉

⏹宫颈粘膜上皮+腺体+间质局限增生→息肉状物

⏹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多有蒂,可单发或多发

3)子宫颈腺体囊肿(纳博特囊肿Nabothian cyst)

增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和阻塞子宫颈管腺体的开口,

使粘液潴留,腺体逐渐扩张呈囊状

半透明,小泡状,充满黏液样物质。

二、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1.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cervical epithelial dysplasia)

⏹概念:指子宫颈上皮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性,有恶变的潜能,属癌前病变。

⏹好发部位:子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处(移行带)

⏹病理变化:

肉眼:无特殊形态改变。

镜下:

a、病变从基底层逐渐向表层发展;

b、细胞极性紊乱;

c、细胞异型性--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染色质增粗,核浆比增大,核分裂像增多。

⏹分级——异型性程度和累及范围

I级: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

II级: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层的下1/3 至2/3

III级:增生的异型细胞超过全层的2/3但未达全层

2.子宫颈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概念: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子宫颈上皮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

⏹原位癌累及腺体:宫颈原位癌的癌细胞可由表面沿基膜通过宫颈腺口蔓延

至子宫颈腺体内,取代部分或全部腺上皮,但仍未突破腺体基膜。仍然属于原位癌的范畴。

⏹(3)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CIN分级:

⏹CIN I级—I级非典型增生,50%可自然消退,

⏹<2%发展为浸润癌。

⏹CIN II级—II级非典型增生,

⏹CIN III级—III级非典型增生+原位癌,至少

⏹有20%在10年内发展为浸润癌。

诊断:

⏹多无自觉症状,肉眼无特殊改变。

⏹碘液试验——不着色

⏹醋酸试验——白色斑片

⏹脱落细胞学(巴氏涂片)

⏹组织病理学检查

三、子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

1、概述:

⏹是由宫颈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好发年龄:40~60岁

2、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了。

⏹与早婚、多产、子宫颈裂伤、感染等多因素有关

⏹性生活过早和性生活紊乱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有关

3、组织发生来源

⏹子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

⏹子宫颈柱状上皮下的储备细胞

⏹子宫颈管粘膜柱状上皮

4、病理变化

肉眼,分四型:

糜烂型

外生菜花型

内生浸润型

溃疡型

⏹糜烂型:粘膜潮红、颗粒状,质脆,触之易出血。多属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外生菜花型:主要向子宫颈表面生长,乳头状或菜花状,表面常有坏死和浅表溃疡形成。

⏹内生浸润型:主要向子宫颈深部浸润,宫颈前后唇增厚变硬,表面常较光滑。

⏹溃疡型:除向深部浸润外,表面同时有大块坏死脱落,形成溃疡,似火山口状。

⏹组织学类型

1)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在子宫颈癌中最常见,约占90%左右

⏹据发生过程分:

早期浸润癌/微小浸润型——浸润深度<5mm

浸润癌——浸润深度> 5mm

2)子宫颈腺癌(cervica adenocarcinoma)

⏹约占子宫颈癌的10%-25%,发病年龄一般较鳞癌高,预后较差。

5、转移扩散

6、临床病理联系

⏹早期:与宫颈糜烂不易区别。

⏹进展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和接触性出血,白带增多

⏹晚期: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冰冻骨盆”

7、临床分期

0期:原位癌/I期/II期/III期/IV期

8、预后:

⏹取决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

⏹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早期发现子宫颈癌的有效方法

⏹§-3 滋养层细胞疾病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 GTD)

⏹分类:葡萄胎

侵蚀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共同特征:滋养层异常

血清和尿HCG含量增高

一、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

(一)概念:又称水泡状胎块,是胎盘绒毛的一种良性病变,局限于宫腔内,不侵入肌层,以绒毛间质高度水肿,滋养层细胞不同程度增生为特征。

❖明显地域差异,我国较常见。

❖任何年龄,以20岁以下和40岁以上女性多见

❖可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

(二)发病机制

细胞学研究显示,染色体异常起主要作用。

完全性葡萄胎:空卵受精学说

90%完全性葡萄胎为46XX(单倍体精子自我复制),10%46XY(两个精子结

合)。男性遗传起源,缺乏卵细胞染色体,因此无胎儿形成。

⏹部分型葡萄胎:核型为69XXX或69XXY,正常的卵细胞和双倍体精子(46XY)或两个单倍体精子(23X或23Y)结合,可见胚胎发育。

(三)病理变化

⏹1、肉眼——病变局限于宫腔内,不侵入肌层。胎盘绒毛高度水肿,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薄壁水泡,内含清亮液体,形似葡萄。

⏹完全性葡萄胎——所有的绒毛均呈葡萄状。

⏹不完全(部分)葡萄胎——部分绒毛呈葡萄状,伴有或不伴有胎儿/其他附属器官。

⏹2、镜下:

⏹1)绒毛因间质高度水肿粘变而增大;

⏹2)绒毛间质内血管减少、消失/见无功能Cap

⏹3)滋养层细胞有不同程度增生,伴轻度异型。

⏹——此为葡萄胎最重要特征。

⏹细胞滋养层细胞

⏹—立方/多边形,胞浆淡染,核圆居中

⏹合体滋养层细胞

⏹—V大,胞浆深红染,核多深染,不规则

(四)临床及预后

⏹临床:1)妊娠子宫明显增大,超出相应月份;

2)妊娠五个月时仍听不到胎心,无胎动;

3)患者血和尿中HCG明显增高;

4)反复不规则流血,偶有葡萄状物流出。

⏹预后:彻底清宫——绝大多数痊愈

10%——侵蚀性葡萄胎

2.5%——绒毛膜癌。

部分性葡萄胎极少演化为绒毛膜癌。

二、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

⏹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之间。

⏹与葡萄胎区别: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内,形成紫蓝色出血坏死结节,甚至可侵向远方器官,但不会继续生长。

1、病理变化

1)肉眼: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内,形成紫蓝色出血坏死结节。

2)镜下:

①可见到水泡状绒毛;

②滋养层细胞常增生显著并有细胞异型;

③常见出血坏死。

2、预后:

⏹大多数对化疗敏感,预后良好。

⏹转移灶内的瘤组织也有可能自然消退

三、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

⏹简称绒癌,高度恶性。

⏹<20y 或者>40y 女性多见。

⏹约50%—葡萄胎后,25%—自然流产后,20%—正常分后,5%—早产和异

位妊娠后。

⏹特点:滋养层细胞不形成绒毛状结构,而成片状高度增生,并广泛侵入子宫肌层/转移至其他脏器。

病理变化

1、肉眼:

单/多个癌结节,位于子宫不同部位,常侵入深肌层,明显出血坏死,质软,呈暗红/紫蓝色-最突出特征

2、镜下:绒毛膜癌只有实质没有间质

⏹癌组织呈巢状或条索状排列;由分化不良的细胞滋养层样癌细胞+合体滋养层样癌细胞组成,细胞异型性显著,常见核分裂像;无间质血管,

⏹不形成绒毛和水泡状结构,出血坏死明显

扩散

⏹局部蔓延

⏹血道转移,以肺和阴道壁最常见,其次是脑、肝、脾、肾和肠等。

临床和病理联系:

⏹阴道持续不规则流血;子宫增大;HCG持续升高;

⏹血道转移,不同部位转移灶可引起相应的症状

治疗:化疗效果显著,可以治愈

§-4 卵巢肿瘤

上皮性肿瘤—浆液性/粘液性/宫内膜样肿瘤等

性索间质肿瘤—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瘤等

生殖细胞肿瘤—畸胎瘤/无性细胞瘤/内胚窦瘤等

一、上皮性肿瘤

1、浆液性肿瘤(serous tumors):

⏹最常见,良性-60%、交界性-15%、恶性-25%

⏹病理变化:

肉眼:囊性,单/多房,内含清亮液体;

良性-内壁光滑,壁薄,囊内有多少不等乳头

恶性-囊实性,实性区呈灰白色,细颗粒状,并有出血坏死,或有较多密集乳头,细而脆

浆液性肿瘤

镜下:

⏹良性--囊腔被覆上皮为单层矮柱状或立方形,细胞无异型性,乳头较宽⏹交界性--乳头明显增多且复杂,上皮为复层(<3),细胞轻到中度异型,核分裂像↑,但无间质浸润

⏹恶性--上皮层次超过3层;肿瘤细胞有重度异型性;破坏性间质浸润、或有瘤栓;常见砂粒体

2、粘液性肿瘤(mucinous tumors)

⏹良性+交界性-85%、恶性—15%

⏹病理变化:

肉眼:体积较大,多房,囊内含粘液,很少有乳头

⏹良性--表面光滑,一般无乳头,囊内壁光滑

⏹恶性--囊内壁较多乳头或为实性结节,伴出血坏死,囊内含血性混浊液体

粘液性肿瘤

镜下:

⏹良性-囊壁被覆单层高柱状上皮,含粘液细胞

⏹交界性-上皮有丛状矮乳头生长,层次增多(<3层);

细胞轻到中度异型性;无间质和被膜浸润

⏹恶性-细胞层次明显增多(>3层);明显细胞异型性;间质内浸润

⏹3、子宫内膜样肿瘤(endometrioid tumors)

⏹少见,绝大多数为恶性--子宫内膜样癌

⏹病理变化:

⏹肉眼:大部分实性,部分囊性;囊内充满血性或褐色液体,且内壁可有绒毛状或乳头状增生

⏹镜下:与子宫内膜腺癌相似

二、生殖细胞肿瘤

1、畸胎瘤(teratoma)

概念:是来源于性腺或胚胎剩件中全能细胞的肿瘤,含两个以上胚层的多种多样组织成分。

⏹大多为良性,少数恶性,多见于青少年

1)良性畸胎瘤——囊性成熟畸胎瘤。

⏹病理变化:

⏹肉眼:多单个大囊,囊内充满皮脂样物,囊壁可见结节状突起,切面可见皮肤、脂肪、软骨、牙齿等结构。

⏹镜下:由分化成熟的两个胚层或三个胚层来源的组织或器官样结构组成⏹§-7 乳腺癌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概述:

⏹发病率:北美、北欧最高。我国发病率直线上升

⏹年龄:40-60岁,<35岁比较少见。

⏹发病部位:外上象限最常见,其次中央区。

⏹组织起源:多数为导管上皮,少数源于乳腺小叶的

⏹终末导管。

⏹分类:

⏹根据是否浸润间质分为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

⏹根据其结构可分为导管癌和小叶癌。

发病机制:

⏹雌激素作用

⏹家族遗传

⏹环境因素

⏹放射线

⏹粉刺癌

⏹内原位非粉刺型癌

⏹乳头Paget病

⏹非浸润性癌

⏹(原位癌)小叶原位癌

⏹乳腺癌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癌

⏹浸润性小叶癌

⏹特殊类型癌:佩吉特病、髓样癌、粘液癌等

病理变化:

1.非浸润性癌(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1)导管内原位癌(intra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特点: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管壁基底膜完整。

⏹发病率:远比小叶原位癌多见。

占所有乳腺癌的15%-30%。

⏹组织分型:粉刺癌

非粉刺型导管内癌。

1)粉刺癌(comedocarcinoma)

肉眼:

⏹体积较大,质地较硬,易于触诊,乳腺中央部多见;

⏹切面可见扩张的导管内含灰黄色软膏样坏死物,挤压时可由导管内溢出,象皮肤的粉刺,故称粉刺癌。

镜下:

⏹癌组织未突破基底膜,

⏹实性排列,中央常坏死(特征性改变),可见钙化

⏹癌细胞体积大,大小不一,胞浆嗜酸性,核仁明显,伴丰富的核分裂像。2)非粉刺型导管内癌(noncomedo intraductal carcinoma)

⏹肉眼:切面挤压时无粉刺样物

⏹镜下:癌组织未突破导管基底膜。癌细胞体积较小,异型性相对较小,呈筛状、乳头状或实心性排列,无或极少坏死。

导管内原位癌的转归

⏹预后良好;

⏹需历经几年或十余年,约30%的可发展为浸润癌。

⏹概率:粉刺癌>>非粉刺型

(2)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组织起源:小叶的末梢导管及腺泡。

⏹特点:癌细胞局限于扩张的乳腺小叶末梢导管和腺泡内,未突破基膜。⏹30%累及双侧,肿块小,不易和小叶增生区别

⏹发展为浸润癌的几率和导管内原位癌相似。

病理变化:

⏹肉眼:体积小,常于乳腺切除标本中偶然发现。

⏹镜下:

1)小叶结构紊乱,癌组织排列多呈实性巢状。

2)局限于腺泡内,腺泡内基底膜完整。一般无癌细胞坏死、间质炎症反应和纤维增生。

3)癌细胞较小,大小形状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像罕见。

2、浸润性癌

(1)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特点:由导管内癌发展而来,癌细胞突破基底膜。

发病率: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70%。

病理变化:

肉眼:

①肿瘤灰白色,质硬,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活动度差;常呈树根状侵入临近组织;

②乳头下陷;橘皮样外观;

③晚期:在癌周可形成多个卫星结节;有时形成溃疡。

镜下:

①癌细胞排列成巢状、团索状,或有少量腺样结构;

②可保留部分原有的导管内原位癌;

③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

④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癌细胞在间质内呈浸润性生长,二者比例各不相同。(2)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

⏹特点:小叶原位癌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

⏹发病率:5-10%。

⏹约20%累及双侧乳腺,在同一乳腺中呈弥漫性多灶性分布,因此不容易被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发现。

⏹病变特征:

肉眼:

切面呈橡皮样,灰白柔韧,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

镜下:

①癌细胞呈单行串珠状或细条索状浸润于纤维间质之间,或环形排列在正常导管周围;

②癌细胞小,大小相对一致,核分裂少见,细胞形态和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相似;

⏹扩散和转移:特殊,常转移至脑脊液、浆膜表面、卵巢、子宫和骨髓。

3.特殊类型癌

佩吉特病(Paget’s disease)

⏹概念:导管癌(包括原位癌和浸润癌)的癌细胞沿乳腺导管向上扩散,累及乳头和乳晕皮肤,可见渗出和浅表溃疡,呈湿疹样改变,因此,又称湿疹样癌。

⏹镜下:

1)表皮内可见大而异型,胞质透明的肿瘤细胞,孤立散在或成簇分布。

2)在病变下方可查见导管内癌/导管浸润癌,其细胞形态和表皮内的肿瘤细胞相似。

3、特殊类型癌

⏹髓样癌:癌细胞较大,多形性,核大,核分裂像多见;可见广泛的坏死;间质较少,淋巴细胞浸润明显。肉眼灰白质软,境界清楚。

⏹小管癌:又称腺癌,由腺管样结构组成,腺管小而规则,在乳腺间质中浸润性生长。预后良好。

⏹粘液癌:粘液癌癌细胞分泌大量粘液,堆积在腺腔内,腺体崩解形成粘液湖,癌巢或癌细胞漂浮在粘液中,肉眼观半透明胶冻状,又称胶样癌,预后好于浸润性导管癌。

扩散方式:

⏹直接蔓延:沿乳腺导管及导管周围组织间隙浸润,晚期可侵犯胸大肌和胸壁。

⏹淋巴道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转移途径。首先转移至同侧腋窝淋巴结。

⏹血道转移:晚期转移至肺、肝、骨、脑等。

乳腺癌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胞核内存在雌、孕激素受体。细胞癌变时受体可保留或丢失。

⏹大量资料表明雌、孕激素受体阳性乳癌患者预后好。

⏹进行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1)估计乳腺癌预后;

(2)合理进行内分泌治疗(仅应用于阳性患者)。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一.大纲要求 慢性宫颈炎的病理形态特点;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的概念;宫颈癌的病因、病理类型及特点、临床意义、扩散和转移;子宫体癌的病因、病理类型及特点;滋养层细胞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变化;卵巢肿瘤(囊腺瘤、囊腺癌、畸胎瘤)的病理类型及特点;乳腺癌的病因、病理类型及与预后的关系;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和纤维腺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 二。基本内容 (一)基本概念 1 纳博特囊肿(Nabothian cyst)又称子宫颈腺囊肿指慢性宫颈炎时,宫颈腺体被化生的鳞状上皮堵塞或增生的纤维组织挤压,导致腺腔内黏液潴留,腺体扩大成囊状。 2 子宫颈糜烂(cervical erosion) 多见于慢性宫颈炎,分为真性糜烂和假性糜烂。真性糜烂指覆盖在子宫阴道部表面的鳞状上皮坏死脱落,形成表浅缺损。假性糜烂指子宫颈管黏膜的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阴道部取代鳞状上皮,由于上皮较薄,上皮下血管显露,子宫颈管外口周围的黏膜呈边界清楚的红色糜烂区。 3 原位癌累及腺体(carcinoma in situ with glandulous involvement):属于原位癌的范畴,指原位癌的癌细胞沿基底膜通过宫颈腺口蔓延至子宫颈腺体内,取代部分或全部腺体,但仍未突破腺体的基底膜。 4 宫颈早期浸润癌(micro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cvervix) 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间质内浸润,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 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确诊。 5子宫内膜增生症(uterus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 由过多的雌激素持续刺激引起,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生,使内膜增厚,镜下可分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和非典型增生,临床主要表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6子宫内膜异位症(uterus endometriosis) 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于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最好发于卵巢。 7 卵巢巧克力囊肿(chocolate cyst of ovary) 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内含暗褐色糊状陈旧性血性液体,似巧克力糊,囊壁内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或含铁血黄素沉着。 8 子宫腺肌病(uterus adeomyosis) 发生于子宫肌层内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9 子宫内膜癌(uterus endometrial carcinoma)由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多见于50岁以上绝经期和绝经期后妇女。肉眼形态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分弥漫型和局限型,组织学类型主要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可分为高、中、低分化,以高分化腺癌多见。 10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 又称水泡状胎块,是胎盘绒毛的一种良性病变。胎盘绒毛高度水肿形成大小不等的葡萄状物,有蒂相连,内含清亮液体。镜下见绒毛滋养层细胞(包括合体滋养层细胞和细胞滋养层细胞)增生,并有轻度异型性,间质高度水肿,血管减少或消失。分完全性葡萄胎和不完全性葡萄胎,前者指所有绒毛均呈葡萄状,后者指部分绒毛呈葡萄状,仍保留部分正常绒毛,伴或不伴有胎儿或其附属器官。 11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 是胎盘绒毛的一种恶性病变。水泡状绒毛和滋养层细胞侵入子宫肌层内,肿瘤可出血坏死,甚至转移,镜下见增生的滋养层细胞具有一定异型性,绒毛间质水肿,血管减少或消失。 12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 大多数为滋养层细胞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由高度异型增生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细胞滋养层细胞样的两种癌细胞组成,肿瘤无间质和血管,无绒毛和水泡状结构,可广泛侵入子宫肌层伴明显出血坏死,易发生血道转移。 13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ovary borderline malignancy serous cystadenoma) 为卵巢上皮性肿瘤中浆液性肿瘤的一种,病理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乎浆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癌之间,可发生癌变;肿瘤囊壁可见较多乳头,肿瘤细胞层次增加,达2-3层,细胞异型,但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第十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一、名词解释 1.慢性子宫颈炎 2.子宫颈假性糜烂 3.子宫颈真性糜烂 4.纳博特囊肿 5.子宫颈息肉 6.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 7.子宫颈原位癌 8.子宫内膜增生症 9.子宫内膜异位症 10.卵巢巧克力囊肿 11.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12.葡萄胎 13.侵蚀性葡萄胎 14.绒毛膜癌 15.乳腺纤维囊性变 16.导管内原位癌 17.小叶原位癌 18. 前列腺增生 19.膀胱移行细胞癌 20.前列腺癌

二、填空题 三、判断题 1.子宫颈早期浸润癌是指癌细胞突破基膜,浸润深度不超过3-5mm。 2.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 3.子宫颈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Ⅰ)是指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 下1/3 区。 4.所有的子宫颈浸润癌的形成均通过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的发展过程。 5.子宫颈癌的发生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 型的感染有关。 6.子宫颈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对放射线敏感。

7.子宫颈腺癌镜下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子宫颈管内膜腺癌。 8.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见于子宫直肠窝、腹部手术瘢痕、盆腔淋巴结等。 9.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瘤。 10.子宫平滑肌肉瘤大部分是子宫平滑肌瘤恶变而来。 11.子宫平滑肌肉瘤可能直接来自子宫肌层的间质细胞。 12.在分化较好的腺癌中若有化生的良性鳞状细胞团,则称腺鳞状细胞癌。 13.葡萄胎是一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而绒毛膜癌不是滋养细胞肿瘤。 14.部分性葡萄胎一般不发展为绒毛膜癌。 15.绒毛膜癌以形成绒毛结构为特点。 16.绒毛膜癌其本身组织内含丰富的血管,常发生血道转移。 17.绒毛膜癌其本身组织内含丰富的血管,常发生广泛出血、坏死。 18.精原细胞瘤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生殖细胞肿瘤。 19.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多发生于大、中导管。 20.浸润性小叶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四、选择题 A 型题 1.子宫颈早期浸润癌是指 A.癌细胞未突破基膜 B.癌细胞突破基膜,浸润深度不超过基膜下5mm C.癌细胞突破基膜,浸润深度不超过基膜下7mm D.癌细胞未突破基膜,但已累及腺体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特点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特点 女性生殖系统是人体中一个复杂且精密的系统,主要功能是生殖及分泌内分泌 激素,控制女性生理周期的正常运转。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生理周期的到来是很固定的,每个月基本上能在同一天到来。但是,各种原因都可能导致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变化,使其功能受到损害。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特点。 一、生理学特点 1、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基本的特点之一。正常情况下,女性生理周期的周 期为28天左右,一般从月经开始到下一次月经来临。但实际上,女性生理周期的 周期也可以在21~35天之间波动。月经周期的长短、荷尔蒙水平和卵巢功能的变化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2、卵巢功能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核心器官,主要负责卵子的生产和内分泌激素的分泌。 在生理周期中,成熟的卵泡经过一系列的发育和变化,最终会成熟为卵子并释放到输卵管中。同时,卵巢也会分泌性激素促使生理周期顺利完成。卵巢功能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化,这也是女性绝经的原因之一。 3、子宫结构和功能 女性子宫是能够承载和孕育胎儿的重要生殖器官。子宫主要由体、颈和宫腔三 部分组成,同时还有一层内膜。子宫内膜会在生理周期中经过一系列的变化,生长、脱落和更新,如果没有受精卵嵌入则会形成月经。子宫的功能在女性怀孕时显得更为明显,会扩大并孕育胎儿,这一过程也需要多种激素的调节。 二、病理学特点

1、月经紊乱 月经紊乱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病理学特点。月经紊乱可以是周期长短 不一,或者周期时间不规律。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女性受孕的机会,所以如果女性发现月经周期不规律或者是不正常的出血情况,就需要及时就医。 2、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它的主要症状是月经过多和 月经时间延长。子宫肌瘤是由于子宫肌层内的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它通常是在子宫内壁生长的,如果病情非常严重,可能会导致胚胎着床不良,早产和贫血等并发症。 3、盆腔炎症 盆腔炎症是女性生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炎症疾病。盆腔炎症可以是由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其他感染性病原体引起的。它的主要症状是下腹痛以及经常性的白带,还有可能伴随发热、尿急等症状。盆腔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输卵管畸形,从而使女性不孕不育。 总结 女性生殖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的正常运转对于女性的健康和生育都 至关重要。在生理和病理学特点中,月经周期是非常重要的生理学特点,许多疾病都与月经紊乱相关。同时,子宫和卵巢功能也是女性健康的重要指标。在病理学特点中,子宫肌瘤和盆腔炎症都是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可能影响女性生育和健康。因此,女性需要定期进行生殖系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病理学特点并积极进行治疗。

病理学资料:第13章女性生殖及乳腺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Breast diseases) §-1 子宫颈疾病 一、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 ⏹子宫颈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 ⏹好发于宫颈鳞状-柱状上皮交界处和宫颈内膜。 ⏹临床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 ⏹(一)病因:病原微生物感染 ⏹其他:分娩、机械损伤 ⏹(二)病变特点: ⏹镜下:子宫颈粘膜充血水肿,间质内有慢性炎细胞浸润,宫颈腺上皮增生及鳞化。 ⏹(三)慢性宫颈炎的特殊类型 ⏹1)子宫颈糜烂: ⏹假性糜烂(常见)/真性糜烂: ⏹真性糜烂---鳞状上皮坏死脱落,形成的浅表缺损 ⏹假性糜烂---鳞状上皮被增生下移的柱状上皮所取代。反之→糜烂愈复。 ⏹糜烂反复修复:部分病例进展为鳞癌。 2)子宫颈息肉 ⏹宫颈粘膜上皮+腺体+间质局限增生→息肉状物 ⏹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多有蒂,可单发或多发 3)子宫颈腺体囊肿(纳博特囊肿Nabothian cyst) 增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和阻塞子宫颈管腺体的开口, 使粘液潴留,腺体逐渐扩张呈囊状 半透明,小泡状,充满黏液样物质。 二、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1.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cervical epithelial dysplasia) ⏹概念:指子宫颈上皮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性,有恶变的潜能,属癌前病变。 ⏹好发部位:子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处(移行带) ⏹病理变化: 肉眼:无特殊形态改变。 镜下: a、病变从基底层逐渐向表层发展; b、细胞极性紊乱; c、细胞异型性--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染色质增粗,核浆比增大,核分裂像增多。 ⏹分级——异型性程度和累及范围 I级: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 II级: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层的下1/3 至2/3 III级:增生的异型细胞超过全层的2/3但未达全层 2.子宫颈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概念: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子宫颈上皮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 ⏹原位癌累及腺体:宫颈原位癌的癌细胞可由表面沿基膜通过宫颈腺口蔓延

生殖系统病理学

生殖系统病理学 生殖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男性的睾丸、附睾、输 精管、前列腺、尿道及阴茎,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及外 阴等器官。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及繁衍至关重要。然而,生殖系统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导致其功能受损, 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一、生殖系统疾病分类 1.生殖感染病:包括病毒、细菌、原生动物、真菌等导致感染的疾病,如性病、淋病、梅毒、疱疹等。 2.生殖肿瘤:包括男性的前列腺癌、睾丸癌和女性的乳腺癌、卵巢 癌等。 3.生殖系统先天发育畸形:包括男性的隐睾、阴茎畸形、输精管缺 如等和女性的子宫发育异常、卵巢功能障碍等。 4.生殖系统炎症:包括男性的睾丸炎、前列腺炎、女性的子宫颈炎、附件炎等的疾病。 5.生殖系统损伤:包括男性的睾丸扭转、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等和女 性的卵巢囊肿破裂、输卵管阻塞等。 二、生殖系统病因分析 生殖系统病因较为复杂,不同的疾病具体病因也有所不同。一般地,导致生殖系统疾病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因素:包括人工化学物、重金属、电离辐射等超标污染因素。 2.生活习惯不良:包括过度饮酒、吸烟、药物滥用等。 3.精神因素:包括长期心理压力、危机感、焦虑等。 4.饮食健康:包括长期营养不良、少量多餐等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5.遗传因素:包括人类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疾病等。 6.其他因素:包括性行为不慎、长期生活常规不规律等多种复杂因素。 三、生殖系统疾病防治 针对不同的生殖系统疾病,防治措施也有所不同。总体而言,早期 预防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身体健康:饮食健康、作息规律、适度运动等都是保持生殖 系统健康的必要条件。 2.改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禁药等都是预防生殖系统疾病的有效 措施。 3.定期体检:及时检查生殖系统,早期发现问题,对于生殖系统疾 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4.遗传诊断:如果患者本身存在遗传疾病的可能性,建议及早进行 遗传诊断,避免后代受到遗传性疾病的影响。 结语:

[病理学]生殖系统疾病

病理学:生殖系统疾病 生殖系统疾病是指发生在生殖系统中的各种疾病,它涉及到男性和女性的不同 器官和疾病类型。本文将以男女分开讨论疾病以及其病理学特征。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它的病理学特征是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前列腺炎分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两种类型。急性前列腺炎常见于年轻人,病情一般较严重;而慢性前列腺炎则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病情相对温和一些。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年老男性疾病,其病理学特征是前列腺组织的增生。 前列腺增生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等,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到生活质量。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学特征是前列腺组织中 的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前列腺癌的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严重时可能会出现骨转移等不良后果。 睾丸肿瘤 睾丸肿瘤是一种罕见的男性疾病,其病理学特征是睾丸组织中的恶性肿瘤细胞 增殖。睾丸肿瘤的症状包括睾丸肿大、疼痛、硬化等。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学特征是乳腺组织中的恶 性肿瘤细胞增殖。乳腺癌的症状包括乳房肿胀、乳头溢液、乳腺包块等。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其病理学特征是子宫内肌肉组织的 肿瘤。子宫肌瘤的症状包括月经失调、腹痛、尿频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其病理学特征是子宫内膜组织异位 于子宫以外的区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包括月经失调、腹痛、不孕等。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是一种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良性疾病。其病理学特征是卵巢组织中 的囊肿。卵巢囊肿的症状包括腹部不适、月经失调、尿频等。 生殖系统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及早发现、治疗 和预防。了解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能够更好地防范和治疗疾病。须注意生殖系统健康,维护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以预防生殖系统疾病发生。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

第十七章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 学习目标 掌握: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扩散与转移;乳腺癌的常见组织学类型、形态结构变化及转移途径。 熟悉:慢性宫颈炎病理变化;子宫体疾病病理变化;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病理变化;卵巢上皮性肿瘤病理变化。 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与临床护理的联系。 第一节子宫颈疾病 一、慢性子宫颈炎 慢性子宫颈炎是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多数发生在分娩、流产或手术等因素损伤子宫颈后,由病原微生物如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或疱疹病毒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子宫颈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基本病变为宫颈黏膜上皮、腺体增生和鳞状上皮化生,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子宫颈糜烂由于慢性炎症等因素的影响,子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部分坏死脱落,形成一个浅表的缺损,称为真性糜烂。当子宫颈损伤的鳞状上皮被增生的子宫颈管的黏膜柱状上皮下移取代时,由于柱状上皮较鳞状上皮薄,上皮下的问质血管扩张充血透到黏膜表面,肉眼观呈鲜红色糜烂样,称假性糜烂。常见的子宫颈糜烂多为假性糜烂。此外,当成人雌激素水平过高或新生儿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时也可发生假性糜烂。 2.子宫颈息肉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子宫颈的局部黏膜上皮、腺体和间质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形成息肉状物,突出于子宫颈外口。 3.子宫颈腺体囊肿又称纳博特囊肿。由于炎性渗出物与黏液淤积、鳞化上皮过度增生覆盖腺管开口或由于腺管周围增生组织的压迫,阻塞了子宫颈腺体开口,使腺体因黏液分泌物潴留而扩张成囊状。 二、宫颈癌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60岁多见。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推广和普及,使许多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得到早期防治,尤其是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晚期子宫颈癌明显减少,因此,宫颈癌死亡率目前已经有所下降。 子宫颈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早婚、多产、子宫颈撕裂损伤、子宫颈糜烂、包皮垢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尤其与HPVl6和18型的感染密切相关。此外,某些子宫颈癌的发生与p53基因突变有关,提示宿主基因突变也是其可能的病因。 子宫颈癌的组织发生可有三个来源,即子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子宫颈管柱状上皮或其下方的储备细胞,好发部位是子宫颈外口,即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也可发生于子宫颈阴道部或子宫颈管。 子宫颈癌肉眼可分为四型:①糜烂型;②外生菜花型;③内生浸润型;④溃疡型。子宫颈癌在组织学上80%~90%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腺癌,其他类型的子宫颈癌很少见。 子宫颈癌最常见和重要的扩散途径是直接蔓延和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少见。癌组织向下侵犯阴道;向上蔓延至子宫体;向两侧破坏输尿管等子宫旁组织,导致肾盂积水,甚至尿毒症;向前或后侵及膀胱和直肠。癌组织侵入淋巴管可相应引起闭孔、髂外、髂总、腹股沟深部等淋巴结的转移,晚期可发生锁骨上淋巴结的转移。 第二节子宫体疾病 一、子宫内膜增生症

病理习题集-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复习思考题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子宫颈原位癌2.子宫颈上皮内瘤变3.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二)填空题 1.慢性宫颈炎肉眼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 2.子宫颈癌的肉眼类型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3.葡萄胎的镜下特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4.宫颈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 5.乳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 。 6.绒癌大多径__________ 转移。 7.绒癌镜下具有诊断特征的二种细胞是__________ 。 8.卵巢最常见的肿瘤是__________ 。它又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A型题】 1.宫颈假性糜烂是指 A.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取代B.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 C.柱状上皮发生鳞化D.柱状上皮脱落E.鳞状上皮脱落 2.纳博特囊肿见于 A.卵巢畸胎瘤B.子宫内膜异位症C.慢性子宫颈炎D.卵巢囊肿E.绒癌卵巢转移3.下列关于慢性子宫颈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发生于流产、分娩后B.子宫颈上皮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化生 C.可出现子宫颈腺囊肿D.宫颈息肉恶变率高E.间质内有炎细胞浸润4.不属于慢性宫颈炎病理组织学特征的是 A.子宫颈腺上皮鳞化B.伴有息肉C.形成囊肿 D.间质内慢性炎细胞浸润E.伴有类上皮细胞 5.绒毛膜癌与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的最大区别在于 A.滋养细胞增生 B.浸润性 C.发生于妊娠妇女 D.血、尿HCG强阳性 E.水泡状绒毛结构6.子宫颈癌与下列哪种病毒感染有关 A.HSV B.HPV C.HBV D.HIV E.MCV 7.下列关于子宫颈原位癌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教研室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病理学Pathology 任课教师: 授课对象: 年制级班授课时间: 参考书籍: 1、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杨光华主编.病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李甘地主编.病理学.七年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宋继谒主编.病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邹仲之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第十二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一. 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 1. 发病情况: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疾病。 2. 病因及病原菌: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发生;常由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 3. 病变特点: 肉眼:宫颈粘膜充血、肿胀,呈颗粒状和糜烂状,部分病例形成宫颈潴留囊肿(Nabothian Cyst, 纳博特囊肿)及宫颈息肉。 提问式复习: 炎性息肉(inflammation polyp):慢性炎症时由于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使局部粘膜上皮、腺体、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增生而形成的突出粘膜表面并有蒂与之相连的肉芽肿块,常见于宫颈及鼻粘膜。(p76) 镜下:上皮增生及鳞状上皮化生,潴留囊肿及炎性息肉形成;间质慢性炎性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4. 临床表现:白带增多;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炎症程度不同,白带的量、性质、气味及颜色不同。如乳白色粘液状、淡黄色脓性等。 二.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癌 (一)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1. 复习概念: 非典型增生(cervical epithelial dysplasia):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镜下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属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一般指粘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上皮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 2.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上述非典型增生从基底层开始,逐渐向表层发展,若上皮全层皆为异型细胞所代替,则为原位癌。目前,将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癌前病变的连续过程统称为CIN。根据非典型增生的程度和范围,CIN分为Ⅰ、Ⅱ、Ⅲ级。 CIN Ⅰ级(轻度非典型增生):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区 CIN Ⅱ级(中度非典型增生):异型细胞占上皮层的1/2~2/3,异型性较Ⅰ级明显 CINⅢ级(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异型细胞超过上皮层的2/3者为重度非典型增生;达全层者为原位癌;异型性较Ⅱ级明显,核分裂像增多,原位癌可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像。3. 病变发展及转归: 非典型增生如合并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则癌变率更高(高危型HPV为16,18,33型) (见下页图表) 4. 病变部位及临床: 好发部位: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带(移行带) 临床特征:肉眼观无特殊形态改变(妇科普查的重要性); Schiller试验:用碘涂宫颈,变色者正常,不变色者为异常: 醋酸试验:不变色者为正常,变白色者为异常。 阴道镜检:血管吻合,红白夹花图象,提示有病变

病理学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带答案)

病理学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 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opoiesis) 2 R-S细胞(Reed-Sternberg cell) 3 镜影细胞(mirror image cell) 4 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 5 NK/T细胞淋巴瘤(NK/T cell lymphoma) 6 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 7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 8 组织细胞增生症(histiocytosis) 9 Ph1染色体(Ph1 chromosome) 10 Birbeck颗粒(Birbeck granule) 问答题 1 霍奇金病的组织学诊断依据主要有那些? 2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有何不同? 3 简述所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答案 名词解释 1 ①骨髓以外组织及脏器恢复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②多见于疾病或骨髓代偿功能不足;③常见于肝、脾、淋巴结等。 2 ①一种体积大的双核状或多核状的瘤巨细胞;②瘤细胞胞质丰富;

③细胞核呈双叶或多叶状,状似双核或多核细胞;④大嗜酸性核仁,周围有空晕。 3 ①典型的R-S细胞;②细胞核呈双叶核,面对面的排列,核仁突出,嗜酸性;③对霍奇金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4 ①一种可能来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细胞的高度恶性的B淋巴细胞肿瘤;②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常位于颌骨、颅骨、面骨、腹腔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③非洲地区多见;④满天星图像;⑤发生与第8号染色体上的c-myc基因有关的易位,最常见的是t(8;14)。 5 ①细胞毒性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或者NK细胞)来源的侵袭性肿瘤;②绝大多数发生在淋巴结外,尤其是鼻腔和上呼吸道;③肿瘤细胞呈多形性,常侵及血管、嗜上皮性,有广泛的坏死。 6 ①骨、眼眶、皮肤、淋巴结、胃肠道、前列腺、睾丸、乳腺等处出现局限性的原始粒细胞肿瘤;②可发展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7 ①严重感染、某些恶性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②周围血中白细胞显著增多;③有幼稚细胞出现。 8 ①各种组织细胞或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②包括肿瘤性和反应性两种;③肿瘤性有罕见的组织细胞肉瘤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④反应性有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和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9 ①22号染色体的长臂易位至9号染色体长臂;②95%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有Ph1染色体;③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有决定性的意义。

病理学 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习题带答案

病理学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习题-带答案 一、是非题 1.乳腺癌都来源于导管上皮。 2.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属于原位癌。 3.女性生殖系统结核以输卵管结核最多见。 4.浸润性宫颈癌必然经过非典型增生、宫颈原位癌、早期浸润癌等阶段。 5.原位癌累及腺体属早期浸润癌。 6.女性生殖系统结核以卵巢结核最多见,为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7.纤维囊性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癌癌前病变。 8.子宫腺肌瘤是指局限性子宫内膜异位。 9.绒毛膜上皮癌内无绒毛。 10.子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均有细胞异型性和病理性核分裂。11.尖锐湿疣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12.炎性乳腺癌在各种乳腺癌中预后最差。 二、填空 1.子宫颈癌的肉眼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葡萄胎镜下诊断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宫颈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 4.乳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 5.前列腺增生症其增生的组织主要有__________。 6.绒癌镜下具有诊断特征的二种细胞是____________。

7.卵巢最常见的肿瘤是____________。它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8.乳腺癌常见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绒癌大多经___________转移。 三、名词解译 1.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 2.小叶原位癌 3.腺肌瘤(adenomyoma); 4.那博特囊肿(Nabothian cyst) (子宫颈腺囊肿) 5.宫颈非典型增生; 6.乳腺单纯癌 四、选择题 单选题 1.前列腺增生症常发生在: A.后叶 B.前叶 C.内区 D.侧叶 E.整个前列腺 2.诊断绒毛膜上皮癌最可靠的依据是: A.可见绒毛,其上皮细胞异型性大 B.浸润子宫肌层 C.常出血、坏死,形成暗红色结节 D.常形成广泛转移

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试题

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 [单项选择题] 1、关于次级卵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放射冠形成 B.卵丘形成 C.卵泡腔形成 D.卵母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 E.卵母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次级卵泡的卵母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 [单项选择题] 2、颗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分泌() A.孕酮和雌激素 B.黄体生成素和雌激素 C.卵泡雌激素和雌激素 D.孕酮和黄体生成素 E.孕酮和卵泡雌激素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3、输卵管黏膜皱襞最发达处为() A.峡部 B.壶腹部 C.漏斗部 D.子宫部 E.漏斗部与壶腹部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4、关于月经周期第5~14天的子宫内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又称卵泡期 B.内膜增厚至2~4mm C.子宫腺增长弯曲 D.子宫腺的分泌达最高峰 E.也称子宫内膜增生期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子宫内膜分泌期,即月经周期第15~28天的子宫内膜,此期腺的分泌达最高峰。 [单项选择题] 5、对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无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A.雌激素 B.孕激素 C.卵泡雌激素 D.黄体生成素 E.雄激素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6、年轻女性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是() A.单纯性腺病 B.纤维腺瘤 C.导管扩张症 D.导管内乳头状瘤 E.纤维囊性病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7、关于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多见于绝经期妇女 B.乳头溢液或乳晕下肿物,局部皮肤可呈现橘皮样外观 C.肉眼观大导管扩张,可挤出奶黄色牙膏状物 D.多同时合并乳头Paget病 E.晚期病变纤维化,导管狭窄或闭塞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以上选项大部分为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特点,但不与乳头Paget病合并发生。绝大部分乳头Paget病伴发乳腺癌(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或浸润性癌),因此应选答案D。 [单项选择题] 8、青春期男性双侧乳腺均增大,首先考虑() A.乳腺结核病 B.乳腺结节病 C.乳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D.乳腺浸润性癌

病理学各章节重要资料

病理学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四种适应性改变: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1. 五种病理性萎缩:(失去养分压)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压迫性萎缩 2.化生(常考名解):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3.细胞水肿的特点:肉眼观,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新鲜标本色淡,浑浊无光泽。光镜下,弥漫性细胞肿大,胞浆疏松,淡染;轻度为颗粒状物质,重度为气球样变 4.肝脂肪变的特点:肉眼观,肝脏体积增大,边缘钝,颜色淡黄,较软,切面油腻感,水中漂浮感;光镜下,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中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特染:苏丹3~橘红色,锇酸染色~黑色 5.虎斑心(名解):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可引起的心肌脂肪变,病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形似虎皮斑纹,故称虎斑心 6.玻璃样变的好发部位(常考):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细小动脉壁 7.坏死的类型和特点:(1)凝固性坏死,多见于心肝脾肾,镜下特点为细胞微细结构消失,而组织结构轮廓仍保存,干酪样坏死,镜下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物,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残影消失(2)液化性坏死,多见于脑,骨髓等,镜下特点为死亡细胞完全被消化,局部组织快速被溶解(3)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 8.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必考):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9.坏疽的类型和特点:(1)干性坏疽,常见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尚畅通的四肢末端(2)湿性坏疽,多发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3)气性坏疽,是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10.坏死的结局(简答/多选):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 第二章:损伤与修复 1.按再生能力分类的三类细胞(常考):不稳定细胞(表皮细胞):再生能力强;稳定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潜在较强的再生能力;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再生能力弱或无再生能力, 2.肉芽组织(必考名解):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新鲜的肉芽,故称肉芽组织 3.肉芽组织的作用(问答题):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损伤;机化和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4.肉芽组织的结局(问答题):转化为瘢痕组织。主要标志: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性细胞减少并逐步消失;部分毛细血管官腔闭塞,数目减少;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 5.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齐,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淤血的三种原因(常考多选):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 2肝淤血:左心衰竭肺淤血(可见心衰细胞),右心衰竭肝淤血 3.血栓形成的三大条件(必考~多选/简答):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4.栓塞的四种类型:白色血栓,静脉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唯有白色血栓在动脉);混合血栓,多见于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红色血栓,多见于延续性血栓的尾部;透明血栓,微循环小血管内 5.血栓的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再通;钙化;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变形,广泛性出血

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_真题-无答案

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总分34.5,考试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侵蚀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的主要不同为A.浸润肌层 B.细胞明显增生和具异型性 C.转移阴道结节 D.出血坏死 E.有绒毛结构 2. 子宫颈癌好发部位是A.子宫颈管 B.子宫颈内口 C.子宫颈外口 D.子宫颈前唇 E.子宫颈后唇 3. 子宫颈癌发生和进展阶段的正确顺序是A.非典型增生-浸润癌-原位癌-早期浸润癌B.原位癌-浸润癌-非典型增生-早期浸润癌 C.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 D.原位癌-非典型增生-浸润癌-早期浸润癌 E.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早期浸润癌 4. 乳腺癌时局部皮肤橘皮样外观主要是由于癌细胞A.阻塞淋巴管,皮肤水肿,毛囊汗腺处皮肤相对下陷 B.压迫局部静脉,造成淤血水肿 C.引起局部组织炎性渗出,水肿 D.阻塞乳腺导管,造成乳汁淤积 E.生长迅速,向皮肤表面突出形成结节

5. 关于子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上皮增生一原位癌一浸润癌B.早期浸润癌一原位癌一浸润癌 C.上皮不典型增生一早期浸润癌一浸润癌 D.原位痛一早期浸润癌一浸润癌 E.上皮不典型增生一原位癌一早期浸润癌一浸润癌 6. 宫颈早期浸润癌是指A.癌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 B.癌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5mm C.癌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3cm D.癌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1mm E.癌浸润深度在基底膜下0.5~1cm 7. 乳腺癌最多见的组织学类型是A.小叶癌 B.粉刺癌 C.Paget病 D.浸润性小叶癌 E.浸润性导管癌 8. 乳腺癌最易发生转移的是A.导管内癌 B.筛状癌 C.髓样癌 D.硬癌 E.粘液癌 9. 乳腺癌的癌前病变是A.纤维腺癌 B.纤维囊性乳腺病伴不典型增生 C.硬化性乳腺病 D.乳腺导管上皮汗腺样化生 E.乳腺结构不良 10. 恶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主要的区别是A.阴道转移结节 B.浸润肌层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学习考试试卷与答案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学习考试试卷与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尖锐湿疣最具特征性的病变是: A.肉眼见多个尖而小的乳头 B.镜下见上皮角化不全及轻度角化过度 C.棘层细胞明显增生、钉突增厚延长 D.棘层细胞中上部有空泡状细胞 E.细胞核大深染,核周有空晕 2. 子宫颈早期浸润癌是指: A.癌细胞未突破基膜 B.癌细胞突破基膜,浸润深度不超过基膜下5mm C.癌细胞突破基膜,浸润深度不超过基膜下7mm D.癌细胞未突破基膜,但已累及腺体 E.以上都不是 3. 乳腺橘皮样外观最常见于: A.小叶原位癌 B.典型髓样癌 C.管内原位癌 D.浸润性导管癌 E.浸润性小叶癌 4. 关于子宫颈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组织学上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 B.可来源于移行带鳞状上皮 C.发病与HPV感染有关 D.几乎所有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均来源于子宫颈CIN E.早期即可发生血道转移 5. 下列哪项不是绒毛膜癌的特征? A.子宫肌层可见侵蚀的绒毛 B.呈暗红色、出血、坏死的肿块 C.可浸润至浆膜层 D.可有阴道结节出现 E.主要为血道转移 6. 关于子宫颈原位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预后良好 B.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阳性 C.局部淋巴结无转移 D.累及腺体时便成为浸润癌 E.癌细胞未突破上皮基膜 7. 关于葡萄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肉眼呈葡萄状物 B.绒毛间质血管丰富,且明显扩张 C.滋养层细胞不同程度增生 D.不易转移 E. 分为部分及完全性葡萄胎

8. 关于绒毛膜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50%继发于葡萄胎 B.侵袭血管是其生物学特征 C.常浸润子宫肌层 D.可见绒毛 E.常引起组织出血、坏死 9. 下列哪种肿瘤易发生腹腔和盆腔种植? A.子宫绒毛膜癌 B.子宫颈癌 C.子宫内膜癌 D.卵巢胚胎性癌 E.卵巢黏液性囊腺癌 10. 下列哪种肿瘤易经血道转移? A.子宫绒毛膜癌 B.子宫平滑肌肉瘤 C.子宫内膜癌 D.睾丸胚胎性癌 E.卵巢黏液性囊腺癌 11. 下列肿瘤中预后最差的是: A.典型的精原细胞瘤 B.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 C.胚胎性癌 D.前列腺癌 E.畸胎瘤 12. 关于恶性葡萄胎与葡萄胎的区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见胎盘绒毛水肿,血管减少或消失及滋养细胞增生 B.明显的出血、坏死 C.侵犯肌层 D.发生阴道的紫蓝色结节 E.发生远隔脏器转移 13. 最常引起卵巢Krukenberg瘤的为: A.结肠癌 B.乳腺癌 C.胃癌 D.肺癌 E.肝癌 14. 绒毛膜癌最常转移到: A.阴道 B.肺 C.肝 D.肠 E.脑 15. 属于癌前病变的乳腺疾病是: A.纤维腺瘤 B.纤维囊性乳腺病 C.腺瘤 D.乳头的乳头状腺瘤 E. 乳腺脓肿 X型题(多选题,每题可有一个至五个答案) 1. 慢性宫颈炎大体形态可有多种,包括 A.红色糜烂状 B.肥厚,变白 C.颗粒状 D.溃疡形成 E.粘液囊泡状 2. 宫颈慢性炎症的镜下特征包括 A.腺上皮和腺体增生 B.潴留囊肿 C.息肉形成 D.腺瘤形成 E.鳞形化生

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试题

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 [单项选择题] 1、关于月经周期第5~14天的子宫内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又称卵泡期 B.内膜增厚至2~4mm C.子宫腺增长弯曲 D.子宫腺的分泌达最高峰 E.也称子宫内膜增生期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子宫内膜分泌期,即月经周期第15~28天的子宫内膜,此期腺的分泌达最高峰。 [单项选择题] 2、乳腺纤维囊性病引起的改变不包括() A.乳房周期性疼痛 B.导管乳头状瘤形成 C.乳腺肿块 D.小叶增生 E.导管上皮的大汗腺化生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3、巨大纤维腺瘤应与下列哪种疾病鉴别() A.盲管性腺病 B.泌乳腺瘤 C.单纯性腺病 D.叶状肿瘤 E.管状腺瘤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4、患者女性,24岁,左腋窝处发现一结节状肿物2年,质地较软,核桃大小,经期有胀痛,符合该患者疾病的诊断是() A.淋巴结结核 B.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C.副乳腺

D.副乳腺癌 E.乳腺纤维囊性病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年轻女性,腋窝发现肿物,质地软,并随月经周期的改变有症状,说明该肿物受激素的影响,因此副乳腺的有关部位、临床表现均符合上述特点,因此正确答案应为C,而其他选项均不符合。 [单项选择题] 5、不孕症最常见的原因是() A.较大的子宫肌壁间平滑肌瘤 B.输卵管炎症 C.宫颈原位癌 D.子宫内膜异位症 E.卵巢囊肿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6、S-D小体常见于() A.无性细胞瘤 B.支持一间质细胞瘤 C.颗粒细胞瘤 D.胚胎性癌 E.内胚窦瘤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内胚窦瘤(卵黄囊瘤)可见内胚窦小体(S-D小体),中心为小血管,外有疏松纤维组织环绕,再外围以扁平至柱状瘤细胞。可突入由单层扁平细胞或立方状细胞被覆的小囊腔中,形成肾小球样结构。 [单项选择题] 7、青年女性,闭经3个月,阴道不规律出血,血块中夹有水泡。检查发现子宫体积大,阴道壁有暗紫色结节、出血、坏死。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宫外孕 B.葡萄胎 C.葡萄状肉瘤 D.侵袭性葡萄胎 E.绒毛膜癌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对妊娠滋养层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的认识,青年女性,闭经3个月,提示妊娠的可能,血块内见有水泡,提示有水肿的绒毛,而子宫体积增大,阴道壁有出血、坏死提示阴道壁有浸润,因此,本题应选择D。

乳腺增生-教案(精)

章节 名称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本节 内容 乳腺增生性病变 教学目的及要求知识目标 1、熟悉乳腺增生的病变特点。 2、掌握乳腺癌的病理变化、扩散、转移及其临床表现。能力目标 能解释乳腺增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1 乳腺增生的病变特点。 2 乳腺增生的临床病理联系。 教具 教学 方法 以讲授为主,适当举例 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分配首先复习乳腺的形态,导入新课。从学过的总论思考乳腺增生的病变 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主要介绍乳腺增生的类型及病理变化,讲授时注 意多用图片;还应提醒学生思考疾病的预防,引导学生用爱心、责任和 技能去医治患者,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育中。 一、导入 二、讲述内容 乳腺增生的类型及病理变化三、小结5分钟 12分钟3分钟

教学内容批注 复习乳房的形态 1.解剖结构 乳房的位置,形状,结构:皮肤,皮下脂肪,纤维组织,乳腺 2.组织结构:乳腺叶, 乳腺小叶:导管:小叶内、小叶间和总导管 腺泡:上皮:单层立方或柱状,有肌上皮细胞 乳腺增生性病变 一、乳腺纤维囊性变 (一)概述 最常见,多见于25-45岁; 卵巢内分泌失调有关(孕激素↓、雌激素↑↑); 非增生性纤维囊性变:蓝顶囊肿; 增生性纤维囊性变:囊肿+间质纤维组织↑+末稍导管腺泡上皮↑。 (二)病变特点 1. 非增生型纤维囊性变 肉眼观:常为双侧,多发,小结节状分布,边界不清。囊肿大小不一,表面 呈蓝色,称蓝顶囊肿; 镜下观:囊肿被覆扁平上皮,常可见大汗腺化生,部分仅见纤维性囊壁。 2.增生型纤维囊性变:癌前病变 特征:囊肿形成,末梢导管及腺泡上皮增生,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上皮细胞增生,形成乳头突入囊腔内,乳头顶部融合成筛网状。 二、硬化性腺病 病变特点:一般无囊肿形成,小叶末梢导管上皮、肌上皮和间质纤维组织增 生。纤维组织增生使小叶腺泡受压扭曲变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