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实验报告

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12级生物技术2班

实验日期:2014 年3 月5日到25日室温:20.12℃(平均温度)

大气压:82.75 KPa(平均气压)

实验一: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

一、目的:

1、观察并熟记果蝇的形态结构;

2、掌握果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3、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4、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

5、观察并熟记果蝇的生活史。

二、原理:

(一)生物学特性:

1.1果蝇的形态特征:

黑腹果蝇属于果蝇科(Drosophilidae),双翅目昆虫。成虫具有一对发达、膜质的前翅,后翅特化为一对平衡棒。生活史短,繁殖快,易饲养,个体小体型较小,身长3~4mm,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图一、普通野生型果蝇的形态图

1.2、果蝇的生活史:

本次实验采用野生型的红眼黑腹果蝇果蝇广泛存在于温带及热带气候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出啦南北极外,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在不供给食物的情况下,果蝇可存活50小时左右,在不供给水得情况下果蝇无法活过一天。蛹期果蝇在其正常5天生活周期下可取食其体重3~5倍的食物,雌果蝇在产卵期每日可取用与体重等重的食物。果蝇成虫的食物内需有糖类。而蛹期则可以只依赖酵母即可生育。

1.2.1、果蝇的生活史

图二、果蝇的生活周期图

1.卵 2.一龄幼虫 3.二龄幼虫 4.三龄幼虫 5.蛹

6.成虫(雄) 7.成虫(雌)

图三、果蝇生活史中各时期的典型图

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连续的发育阶段(图1-1)。

1.2.1.1、卵:卵白色,长椭圆形,长约0.5mm,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柔软的食物上,不至于深陷到食物中去。

1.2.1.2、幼虫: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到第三龄期,体长可达4~5mm。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一端稍尖为头部,并且有一黑点即口器;稍后有一对半透明的唾腺,每条唾腺前有一条唾腺管向前延伸,然后会合成一条导管通向消化道。神经节位于消化道前端的上方。

1.2.1.3、蛹:幼虫生活七天左右即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中爬出附在瓶壁上,渐次形成一个棱形的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褐色,这就显示即将羽化了。

1.2.1.4、成虫:刚羽化出的果蝇,身体狭长,翅还没有展开,身体较白嫩,此时野生型体色与黑檀体体色都是一样的,没有多大区别。不久,蝇体变为粗短椭圆形,双翅展开,体色加深,如野生型果蝇的体色成为灰褐色,突变型黑檀体果蝇的体色成为乌黑色。

果蝇生活周期的长短与温度关系密切,30℃以上时果蝇则将不育且濒临死亡,低温则使它的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培养果蝇的最适温度是20~25℃。

1.3、果蝇的雌雄鉴别:

表一:成虫雌雄的鉴别表

雌果蝇雄果蝇

体形较大体形较小

腹部椭圆形,末端稍尖腹部末端钝圆

腹部背面有明显的五条黑色条纹腹部背面有三条黑色花纹,前两条

细,后一条宽且延续至腹面

腹部腹面有明显的6个腹片(刚毛围

四个腹片

成一圈)

无性梳第一对跗节基部的一节有性梳

外生殖器外观比较简单外生殖器外观较复杂,刚羽化的幼蝇

用低倍镜可明显观察到生殖弧、肛口

板及阴茎

图四、果蝇的性别鉴别图:

图五、雄果蝇的左前足他图:

左:雄性果蝇的左前足

中:跗节基部的性梳

右:雌果蝇无性梳

C、基节 TR、转节F、腿节

TI、胫节TA、跗节

图六、果蝇的左前足各部分的结构图:

图七、果蝇的性梳图:

图八、果蝇的性梳放大图:

图六:左:雄性果蝇的左前足中:跗节基部的性梳右:雌

C、基节TR、转节F、腿节TI、胫节TA、跗节

1.3.1、性梳:果蝇只有雄体在第一对足的跗节基部有一黑色鬃毛结构,形似

一小梳,称为性梳。而雌体没有性梳。性梳的有无是鉴别雌雄成蝇的可靠标志之一,只是需要放大后才易观察。

1.3.2、腹部体节数目:

雌果蝇6节,腹部底部为产卵管,呈现圆锥状凸出。

图九、雌果蝇的腹部体节简图:

腹部体节数目:

雄果蝇4节,腹部底部为交尾器,呈现黑色圆形外观

图十、雄果蝇的腹部体节简图:

(二)生态学特征:

2.1分布范围:

果蝇类昆虫与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除了南北极外,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由于体型小,很容易穿过砂窗,因此居家环境内也很常见。

2.2生活环境:

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在垃圾筒边或久置的水果上,只要发现许多红眼的小蝇,即是果蝇;果蝇类幼虫习惯孳生于垃圾堆或腐果上。

2.2、果蝇的一般生态学特征:

2.2.1、喜温:最适培养温度20℃~25℃,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繁殖的也越快,但高于30℃不育甚至死亡,低于12℃时,则生长发育变得迟缓。

2.2.2、喜湿:果蝇的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完全变态的发育阶段,从初生卵发育至新羽化的成虫为一个完整的发育周期,在25℃,60%相对湿度条件下,大约为10天。

通过控制养殖的温度,可以加速和减缓果蝇的发育。果蝇个体很小,幼虫在三龄时达到最大,约2毫米,成年果蝇也仅为2-3毫米。新羽化的雌性成虫大约8小时之后即可进行交配,交配之后大约40小时开始产卵,第4-5天出现产卵高峰。性成熟雌性果蝇生殖能力很强,产卵初期每天可达50~70枚,累计产卵可达上千枚。较短的生命周期及较强的繁殖能力使得在短时间内培养繁殖出大量特定种系的果蝇变得十分便利,使果蝇得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特别是系统发育学及遗传学等研究

2.2.3、向上性:果蝇具有向上爬的特性。

2.2.4、喜食酵母菌;

2.2.5、喜食糖份含量高的物质。

(三)遗传学特征:

3.1、染色体组成:果蝇为二倍体2n=8,

核内有丝分裂:不涉及细胞分裂和核分裂的染色体分裂方式。

体联会:一些特殊的体细胞中(如果蝇唾腺细胞)的染色体经多次复制却不分开,依旧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就象减数分裂中的联会现象一样。

染色体组:来自二倍体生物的正常配子的所有染色体。

连锁群:来自配子中的每条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

雌雄基因平衡理论:对果蝇而言,X染色体上有决定雌性的基因,常染色体上有决定雄性的基因存在,其比值决定果蝇的雌或雄,Y染色体只与育性有关,而与性别无关。

3.2、果蝇的性别决定:

果蝇的性别决定为XY型,Y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上不起作用,只与育性有关。含有Y染色体,可产生正常的配子,不含Y染色体,则配子不育。性别决定与性比值(性指数)有关。

X/A=1 则为雌性;X/A=0.5 则为雄性。

X/A>1,为超雌;X/A<0.5,则为超雄;0.5<X/A<1则为中间性。

雌雄基因平衡理论:果蝇X染色体上有很多雌性基因,常染色体上有很多雄性基因,Y染色体上很少或没有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因此性别决定于基因的平衡。

连锁群:来自配子中的每条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

雌雄基因平衡理论:对果蝇而言,X染色体上有决定雌性的基因,常染色体上有决定雄性的基因存在,其比值决定果蝇的雌或雄,Y染色体只与育性有关,而与性别无关。

3.3、果蝇的连锁群:

X染色体上有141个基因;第2染色体上有228个基因;第3染色体上有156个基因;第4染色体上有12个基因。

3.4、同源染色体:来源相同、结构相似、控制的形状相同,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3.5、果蝇的突变品系:(表一)

野生型:体色灰,翅膀呈圆卵型,静止时平放交叉重叠,长度约为腹部长度的两倍。

3.6、果蝇常见的突变表型:(表二)

匙形翅

残翅

小翅

黄体

叉毛

墨色眼

翻翅

短翅

卷曲翅

nub

2

vg

m

y

f

se

Cy

M

Cy

颜色比黑檀体深

翅小匙状

翅膀小,长度不超过身体

全身呈浅橙黄色

毛和刚毛分叉且弯曲

羽化时眼呈褐色并深化成墨色

翅退化,不能飞

翅向上翻卷,纯合致死翅膀短

小,不超过身体

翅膀向上卷曲,纯和致死

II

II

x

x

x

III

II

X

II 图十一、突变型:白眼(w)

图十二、突变型:小翅(m)

图十三、突变型:残翅(vg)

图十四、突变型:焦刚毛(sn)

图十五、突变型:无横隔脉(cv)

图十六、突变型:黄体(y)与黑檀体(e)

三、材料与方法:

3.1、材料:野生型黑腹红眼果蝇。

3.2、仪器设备:生化培养箱、双筒解剖镜、镊子、电磁炉、高压

灭菌锅、电热恒温干燥箱、培养瓶、棉花塞、烧杯、白瓷板、玻棒、棉签、滤纸;

3.3、试剂: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3.4、步骤:

3.4.1、野生型果蝇的捕获:

找一些塑料瓶或者不用的水杯,在里面放上烂的香蕉或者菠萝,并将其放在垃圾堆或者水果摊处(尽可能的放在向阳的地方),到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再去用熟料袋或者纱布盖住瓶口将瓶子取走。

3.4.2、果蝇培养基配制:

先计算所要的量,然后制定配方:A:糖6.2克,加琼脂0.62克,再加水

40ml煮沸溶解;

B:玉米粉8.25克,加水40ml,加热搅拌均匀,再加0.7克酵母粉;

A和B混合加热成糊状后,加0.5 ml丙酸,即可分装到培养瓶中。

4.2.1、倒入培养基的厚度约2厘米,在培养基中插入一张消过毒的干燥硬纸片,以扩大果蝇的活动场所。

4.2.2、将培养瓶置入高温高压灭菌锅内,以121℃,1.5大气压消毒30分钟。

4.2.3、灭菌完成后,待灭菌锅内压力降至常压后开启锅盖使其半开,再以灭菌锅干燥培养瓶之棉塞30分钟,完成后取出使其冷却备用。

4.2.4、待培养基冷却后,用酒精棉花擦去瓶壁上的水珠。因为瓶里有了积水,移入的果蝇容易淹死或粘住。

3.4.3、麻醉:

4.3.1、对果蝇进行检查时,用乙醚麻醉,使果蝇处于昏迷状态。

4.3.2、使用时将乙醚(2—3滴)滴到麻醉瓶的棉花球上(注意不要让乙醚流进瓶内)。麻醉瓶要保持干燥,否则会粘住果蝇翅膀,影响观察。

4.3.3、麻醉果蝇时,先将长有果蝇的培养瓶在海棉垫上轻敲,使果蝇全部震落在培养瓶底部。然后迅速打开培养瓶的棉塞,把果蝇倒入去盖的麻醉瓶中,并立即盖好麻醉瓶。(果蝇的麻醉程度看实验要求而定:对仍须培养的果蝇以轻度麻醉为宜;但对不再培养,单单进行性状观察的果蝇,可以深度麻醉,甚而致死也无妨,果蝇翅膀外展45°角,说明已死亡)。

4.3.5、检查完毕后,把不需要的果蝇倒入水池中。

3.4.4、果蝇的雌雄鉴别:

将麻醉后的果蝇放在白瓷板上按照雌雄果蝇的异同点分离出雌雄果蝇,并记录好雌雄果蝇的只数。

3.4.5.、果蝇接种:

按照无菌操作技术,一手持培养瓶,一手持广口瓶,轻轻地旋转广口瓶棉塞,使果蝇掉离棉塞,迅速取下两瓶的棉塞,瓶口相对,培养瓶在上,果蝇触角根部的感觉神经能和人类的耳朵一样感知声音和重力,受惊吓后会向上逃走,轻轻敲击广口瓶,果蝇会陆续飞入培养瓶,塞好瓶口,培养瓶应该编上号数,注明名称,培养日期,并且登记在记录本上)放进恒温培养箱,25℃下进行培养。

3.4.6、培养观察:

在做新的留种培养时,应仔细检查果蝇有没有混杂,有没有突变个体产生。一般一瓶放5~10对亲本为宜,果蝇移入新瓶时,需将瓶子横放,待果蝇清醒过来后再把培养瓶竖起。每4~5周换一次培养基,最好每一个品种分成两套分别培养。标签上标明品种名称和日期,根据实验的要求进行培养(若只为实验留种温度一般控制在15~18℃,若需大批量进行实验温度则控制在20~25℃)。

3.4.7、每天记录下温度和大气压,并且记录每天果蝇繁殖后各个时期的形态的成长天数。

3.4.8、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四、结果与分析

4.1、结果:

4.1.1、果蝇的形态结构:

图十七、果蝇的形态结构图:

4.1.2形态构造

头部:有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和一对触角。

胸部:有三对足,一对翅和一对平衡棒。

腹部:背面有黑色环纹,腹面有腹片,外生殖器在腹部末端,全身有许多体毛和刚毛。

4.1.3、果蝇的生活史:

从图中可知,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30℃以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则使它的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由于本地的温差较大,而且室温大约在19℃~21℃,故会看到如上的生活史,在营养物质充足的前提下,可知: 19℃~21℃下果蝇的生活史为成虫经过减数分裂要得到精卵细胞大约12小时左右,而要完成受精成为受精卵大约需要2.5~3天从受精卵到一龄幼虫需要1天,从一龄幼虫到二龄幼虫需要1天,从二龄幼虫到三龄幼虫需要1天,从三龄幼虫到蛹需要2.5~3天,蛹到成虫4天,则可知从受精到发育为成虫大约需要14天左右。

五、讨论与结论

5.1、讨论

5.1.1、有资料显示(聂传朋.果蝇的生活史及其人工饲养. 生物学通报, 2012,2, 37:60-61 .),果蝇在不同温度下的生活史为:

表三:果蝇生活周期与温度的关系表

营养条件适宜,果蝇在20℃~25℃下生活较好,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其生活力降低、不育甚至死亡。一对亲蝇能产生几百个后代。

5.1.2、有文献指出(邓接楼,晏燕花,付国良,章昱.不同培养温度下培养果蝇的效果差异研究.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2,12, 30:89-91.):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是杨梅、樱桃等浆果果实最主要害虫。为明确温度对黑腹果蝇种群增长的影响,掌握黑腹果蝇饲养合适温度,在室内观察了黑腹果蝇在15,20,25,30和35℃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活与繁殖能力,并计算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参数。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黑腹果蝇不能完成发育,其他温度条件下黑腹果蝇从卵孵化至蛹羽化成成虫,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明显加快,在15℃下,完成发育需要长达41 d,而在30℃下,黑腹果蝇完成发育仅需7 d;黑腹果蝇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在15℃下,雌、雄平均寿命分别高达70,80 d,在30℃下,平均寿命都仅为30 d;黑腹果蝇在20和30℃的平均繁殖力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38.85和137.97粒卵,雌-1,但在以上条件下的平均繁殖能力显著低于25℃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25℃条件下黑腹果蝇平均产卵量高达375.4粒(P0.01);黑腹果蝇的种群增长参数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在25℃时达最高值分别为55.10和1.021 d-1,而在15℃条件下值最小,分别为3

6.67和0.189 d-1。据此得出,25℃是最适宜黑腹果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黑腹果蝇种群增长。黑腹果蝇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8℃,充分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12.33度。

5.1.3、还有文献指出(聂传朋.果蝇的活史及人工饲养.生物学通报,2012,2,2:21)果蝇的1个完整的生活周期分为4个明显的时期,即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卵长约0.5 mm、白色,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能附着在食物或瓶壁上,不致深陷于食物中,卵经22~24 h孵化为幼虫,幼虫经两次蜕皮为三龄幼虫约4~5 mm,肉眼可见其一端稍尖为头部,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幼虫生活约4 d左右化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羽化,成虫果蝇自羽化后8 h可交配,2 d后即可产卵,成虫果蝇在25℃下一般存活37 d。

5.1.4、还有文献指出(李佳琳, 刘欢,那美玲,张太杰,罗志文.

温度对黑腹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8,4:639-640)采用同样的培养基在培养瓶中,分别以15℃,20℃,25℃,30℃共4个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并以25℃作对照组。

在不同培养温度对黑腹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温度对黑腹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显著,随温度的升高,黑腹果蝇世代周期明显缩短,产卵数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呈现极显著差异;而鲜重的变化则随温度的提高而下降,亦有明显差异;性比变化的差异亦表现为极显著,培养温度偏离最适温度(25℃)其性比有明显差异。

表四、温度对黑腹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温度对黑腹果蝇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由实验结果不难看出,25~27℃为黑腹果蝇培养的适宜温度,产卵温度为12~32℃.用于保种和制备黑

腹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方面,我们可选用15~18℃培养,除了可以节省培养基外,可以培养出适合唾液腺染色体观察的三龄幼虫.此外,极端温度对比试验也发现,黑腹果蝇生存的上限温度区间为36~37℃,高于37℃时对其生长极为不利,甚至会造成死亡,黑腹果蝇蛹及幼虫耐高温能力略强于成虫.黑腹果蝇生存的下限温度区间为7~10℃,低于5℃则处于休眠状态,12~24h以后即会死亡.

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首先得从果蝇的培养开始讨论。要使培养的果蝇能正常生存、繁殖就必须有足够的养分供给、合适的环境条件等。所以,果蝇的培养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环节如果掌握不好,将不能使果蝇正常生长,甚至会导致部分或全部果蝇死亡。因此,应特别注意一下三点:

5.1.5、玉米粉的溶解玉米粉一定要先用凉水拌匀后再加热,不能直接倒入加热的培养基中,否则容易聚集成团,不易溶解。配制的培养基容易出现块状,不易于果蝇的利用。

5.1.6、添加酵母的时间过早,酵母为活性物质,高温易失活。因此应当在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加入到培养基中,切勿将酵母粉加入到培养基中直接煮

沸。

5.1.7、培养温度果蝇的培养温度要以具体使用情况而定,在遗传学教学实验中,由于实验时间相对较短,要求果蝇的繁殖速度相对就较快,因此可以在23~25℃

的条件下培养,而保种则应在18℃左右下培养,以免培养基消耗过快,减少转接

次数。根据以上配置要求,我们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放了两个错误。首先,就酵母的添加来说,我们在做实验时是把酵母粉和培养基其它成分放在一起加热成糊状的,温度远远超过了50℃。故不利于果蝇的生长,培养期间一直有果蝇死亡。

5.1.8、果蝇麻醉过度导致一部分果蝇死亡。在果蝇接种过程中,要注意果蝇具有以下一些特性:一是具有趋光性,二是喜欢向上爬。掌握了这些特性,我们就能很方便地将果蝇转移到另外一个培养瓶中。如果还不能顺利的转移果蝇,就得麻醉果蝇后在转接。将麻醉瓶的果蝇轻拍到瓶底,旋转瓶子使瓶口斜向下,迅速打开盖子,用镊子夹住蘸有乙醚的棉球塞住瓶口,待大多数果蝇行动迟缓或者不再爬动后拿开棉球,用毛笔将果蝇转移到白瓷板上。如果果蝇翅膀与身体成45°时,表明麻醉过度,果蝇已经死亡。

5.1.9、培养瓶中果蝇雌雄分配不均,果蝇数目限制导致有的培养瓶中全为雌果蝇或雄果蝇或者培养瓶中果蝇数目太少不利于繁殖。有的培养瓶中出现没有后代或子代数目很少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首先是果蝇收集的问题。由于收集到的果蝇数目不够多,导致每个培养瓶中分养得果蝇数目不足,有的培养瓶只分到3或4只,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这些果蝇死亡后就没有多余的果蝇即时接种至培养瓶中,使生活史观察不同步,从而影响观察结果。其次就是接种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的将果蝇按一定的雌雄比例接种进培养瓶中,导致有的培养瓶中全为雌蝇或全为雄蝇,不能繁育后代,影响对其生活史的观察。

5.1.10、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30℃以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则使它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减低,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20—25℃。25℃时,从卵到成虫约10天;由于是在宿舍培养,大部分时间温度不足25℃,所以从卵到成虫用了14天。

5.1.11、数据记录不够准确。在我们观察记录过程中,由于卵吸附在培养基中肉眼很难分辨,故数数的时候只能取估计值。在幼虫期,幼虫到处爬动可能会出现少数或多数的情况,而蛹到成虫时期,数出得蛹数目更是不可靠,有的虫体已经脱离了蛹,只剩下一个空壳,我们只要少不注意就会把空壳给进去等等因素都会导致数据记录不准。

5.2、结论:

正如文献的内容所示,果蝇的生活史与温度密切相关,由于本实验所在的温度是:19℃~21℃,在营养物质充足的前提下,故出现上述结论中的生活史情况,即:果蝇的生活史为成虫经过减数分裂要得到精卵细胞大约12小时左右,而要完成受精成为受精卵大约需要2.5~3天从受精卵到一龄幼虫需要1天,从一龄幼虫到二龄幼虫需要1天,从二龄幼虫到三龄幼虫需要1天,从三龄幼虫到蛹需要2.5~3天,蛹到成虫4天,则可知从受精到发育为成虫大约需要14天左右。

六、思考题

1、作为模式动物的果蝇有哪些优点?

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形状观察和饲养管理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 0.5mm,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的雌雄鉴别

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 三、动物与器材 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 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 1、果蝇培养基配制 (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1.5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2)按配方称取培养基各组分。先取一半水加入琼脂于电磁炉上加热溶解,再加入蔗糖煮沸。 (3)取剩余的水将玉米粉调成糊状边搅拌边加入到琼脂糖溶液中,煮沸。(4)待稍冷后加入酵母粉和丙酸,充分调匀、分装(20 ml/管)。 2、果蝇性别鉴定及形状观察 取白纸板平置于桌面,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白纸板上。于解剖镜下进行性状观察,并记录。 五、思考题及注意事项 1、通过对果蝇雌雄个体的鉴别,你认为哪几个特征在鉴别中是主要的? 答:黑色条纹和性梳。在实体镜下即可清楚地观察到雄蝇的三条条纹(第三条较宽)和雌蝇的五条黑色条纹。肉眼可以观察到性梳为第一对附肢第二小节上的一个小黑点,若用显微镜观察则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梳状结构。 相比之下,其他几个特征就不太好观察。首先是体型,在实体镜下很难判断哪个个体体型大或小(放大倍数不同),除非将雌雄蝇一同对比看,而用肉眼基本看不出体型的区别。腹部形状也容易判断错。腹片由于没有特殊眼色,也较难观察数量差别。 2、叙述配制培养基以及果蝇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答:(1)玉米粉一定要先用凉水拌匀后再加热,不能直接倒入加热的培养基中,否则容易聚集成团,不易溶解。配制的培养基容易出现块状,不易于果蝇的利用。 (2)酵母为活性物质,高温易失活。因此应当在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加入到培养基中,切勿将酵母粉加入到培养基中直接煮沸。 (3)将培养基倒入指瓶中时应悬空,不要把培养基沾到指瓶壁上。如不慎沾到,应用酒精棉球擦拭,擦拭过程中注意酒精不要滴到培养基上。 (4)本次观察所用果蝇为已麻醉过的果蝇,应注意如果在观察过程中果蝇醒来,要及时再麻醉,不要让其飞走。 六、实验结果

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12级生物技术2班 实验日期:2014年3月5日到25日室温:20.12 °C (平均温度) 大气压:82.75 KPa (平均气压) 实验一: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 、目的: 1、观察并熟记果蝇的形态结构; 2、掌握果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3、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4、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 5、观察并熟记果蝇的生活史。 、原理: (一)生物学特性: 1.1果蝇的形态特征: 黑腹果蝇属于果蝇科(Drosophilidae),双翅目昆虫。成虫具有一对发达、膜质的前翅,后翅特化为一对平衡棒。生活史短,繁殖快,易饲养,个体小体 型较小,身长3〜4mm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图一、普通野生型果蝇的形态图 1.2、果蝇的生活史: 本次实验采用野生型的红眼黑腹果蝇果蝇广泛存在于温带及热带气候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出啦南北极外,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大 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在不供给食物的情况下,果蝇可存活50小时左右,在不供给水得情况下果蝇无法活过一天。蛹期果蝇在其正常5天生活周期下可取食其体重3~5倍的食物,雌果蝇在产卵期每日可取用与体重等重的食物。果蝇成虫的食物内需有糖类。而蛹期则可以只依赖酵母即可生育。 1.2.1、果蝇的生活史 图二、果蝇的生活周期图 1•卵 2 •一龄幼虫 3 •二龄幼虫 4 •三龄幼虫 5 •蛹 6 •成虫(雄) 7 •成虫(雌)

图三、果蝇生活史中各时期的典型图 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连续的发育阶段(图11)。 121.1、卵:卵白色,长椭圆形,长约0.5mm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柔软的食物上,不至于深陷到食物中去。 121.2、幼虫: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到第三龄期,体长可达4〜5mm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一端稍尖为头部,并且有一黑点即口器;稍后有一对半透明的唾腺,每条唾腺前有一条唾腺管向前延伸,然后会合成一条导管通向消化道。神经节位于消化道前端的上方。 1.2.1.3、蛹:幼虫生活七天左右即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中爬出附在瓶壁上,渐次形成一个棱形的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褐色,这就显示即将羽化了。 1.2.1.4、成虫:刚羽化出的果蝇,身体狭长,翅还没有展开,身体较白嫩,此时野生型体色与黑檀体体色都是一样的,没有多大区别。不久,蝇体变为粗短椭圆形,双翅展开,体色加深,如野生型果蝇的体色成为灰褐色,突变型黑檀体果蝇的体色成为乌黑色。 果蝇生活周期的长短与温度关系密切,30C以上时果蝇则将不育且濒临死亡, 低温则使它的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培养果蝇的最适温度是20 〜25C。 1.3、果蝇的雌雄鉴别: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

实验一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果蝇为昆虫纲、双翅目、果蝇属,属完全变态昆虫。通常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2n=2x=8)。 果蝇常见于果园和水果摊上熟透和腐烂的水果上,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培养简便,生活周期短,繁殖率高;染色体数少,突变性状多(达400个以上),且多数为形态突变,便于通过性状遗传杂交实验及杂交后代的观察和分类统计,验证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适宜于作细胞学观察和研究。【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 2、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特征 【实验原理】 1.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连续的发育阶段,属完全变态发育。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12小时后才有交配能力,2天后开始产卵 果蝇一个生活周期所需时间因饲养温度和营养条件而异。营养条件适宜,其生活周期的长短与温度的关系如表Ⅰ-1。 表Ⅰ-1 果蝇生活周期与温度的关系表 营养条件适宜,果蝇在20℃~25℃下生活较好,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其生活力降低、不育甚至死亡。一对亲蝇能产生几百个后代。 2. 果蝇的性状观察 (1)果蝇成虫的性别鉴别果蝇性别在幼虫期较难区别,成虫区别明显,用肉眼或放大镜均可鉴别。性梳是鉴别雌雄果蝇的最可靠指标。雌雄成蝇的主要区别见表Ⅰ-2。 表Ⅰ-2 雌雄成蝇的主要区别 (2)果蝇常见的性状突变及实验中常用的一些突变品系

成虫的形态特征:野生型果蝇为红眼、灰身、长翅、直刚毛。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有明显差别。 正常翅:一个长过尾部的透明膜状翅,用+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第Ⅱ染色体。 残翅:又称痕迹翅。膜状翅退化仅留少量的痕迹,不能飞翔。用vg表示,是长翅+的隐性等位基因。 灰体:体色为灰色,用+表示,位于第Ⅲ染色体上。 黑檀体:体色为黑色,用e表示,是灰体+的隐性等位基因。 红眼:果蝇复眼为红色,用+表示,位于第Ⅰ(x)染色体上。 白眼:复眼为白色,用w表示,是红眼+的隐性等位基因 表Ⅰ-3 果蝇中常见的一些突变品系 3、果蝇的性状观察 对果蝇进行检查时,可用乙醚麻醉,使它保持静止状态。因为果蝇对乙醚很敏感,易麻醉,麻醉的深度看实验的要求而定(作种蝇以轻度麻醉为宜,做观察可深度麻醉,致死也无妨。果蝇翅膀外展45度角表示已死亡)。 【实验材料和试剂】 1. 材料 实验室饲养的野生型及突变型果蝇 2. 试剂:乙醚 3. 器具 麻醉瓶、镊子、解剖镜、培养瓶、高压锅 【实验方法和步骤】 1、培养基的配制果蝇以酵母菌为食,常采用发酵的培养基繁殖酵母菌来饲养果蝇。培养基常用玉米粉、米粉或香蕉配制,其配方见表Ⅰ-4 表Ⅰ-4果蝇培养基的配置

果蝇实验报告

果蝇实验报告 班级:生物技术实验者:王茜同组人员:谢京合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 练习分离果蝇幼虫唾腺的技术,学习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3. 观察了解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态学及遗传学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果蝇培养原理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1. 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2. 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3. 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 4. 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5. 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 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果蝇的生活史如下: 雌蝇 →减数分裂→卵 受精 雄蝇→减数分裂→精子 第一批成虫 羽化(第八天) (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蛹(第四天) 第二次蜕皮第一批卵孵化(第二天)(第零天)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饲养

实验一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饲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 2、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特征; 3、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管理及实验处理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属,与家蝇是不同的种。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30℃以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则使它的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 从表中可以看出,25℃时,从卵到成虫约10天;在25℃时成虫约活15天。 卵: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12小时后开始交配,两天后才能产卵。卵长0.5mm,为椭圆形,腹面稍扁平,在背面的前断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食物(或瓶壁)上,不致深陷到食物中去。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发育成三龄幼虫,此时体长可达4-5mm。肉眼可见其前端稍尖部分为头部,上有一黑色斑点即为口器。口器后面有一对透明的唾液腺,透过体壁可见到一对生殖腺位于躯体后半部上方的两侧,精巢较大,外观上是一明显的黑点,而卵巢则较小,可以此作为鉴别。幼虫活动力强而贪食,它们在培养基上爬行时,留下很多条沟,沟多而且宽时,表明幼虫生长良好。 蛹:幼虫生活7-8天准备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上爬出,附着在瓶壁上,逐渐形成一梭形的蛹.在蛹前部有两个呼吸孔,后部有尾芽,起初蛹壳颜色淡黄而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褐色,表明即将羽化了。 成虫:幼虫在蛹壳内完成成虫体型和器官的分化,最后从蛹壳前端爬出。刚

从蛹壳里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比较长,翅膀尚未展开,体表尚未完全几丁质化,故呈半透明的乳白色。透过腹部体壁,可以看到黑色的消化系统。不久,变为短粗圆形,双翅展开。体色加深。如野生型初为浅灰色,然后呈灰褐色。 2、形态构造 头部有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对翅和一对平衡棒;腹部背面有黑色环纹,腹面有腹片,外生殖器在腹部末端,全身有许多体毛和刚毛。 3、成虫雌雄的鉴别 4、果蝇常见的几种突变形状特征

实验一果蝇型态和生活史观察

实验一、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设计型实验)观察 一.实验原理: 果蝇(Fruit fly)为双翅目昆虫,全世界约有4000种左右,其中,黑蝮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由于容易饲养、繁殖力强、世代周期短以及众多的突变性状,成为遗传学研究的极好材料和超级模式生物,为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人类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二. 实验目的: 1. 掌握培养果蝇的基本程序; 2. 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阶段的发育时间及形态特征; 3. 区别黑腹果蝇几种常见突变型的主要性状; 4. 观察不同果蝇种类的生活史。 三. 实验器具: 完成这个实验所需的仪器、用品和试剂: 解剖镜培养瓶粘贴标签麻醉瓶装有乙醚的滴瓶滴管解剂针或毛刷70%的酒精 四. 实验材料: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野生型(红眼、灰身、长翅、直刚毛); 未知果蝇1; 未知果蝇2; 未知果蝇3; 未知果蝇4 五. 实验方法及步骤: I. 培养基的配制: 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果蝇的培养基。可能使用最简单方便的是“快速培养基”只需加水就可以配成可使用的培养基,不需加热,不过,一些工作者建议加5滴5%的丙酸以防霉菌,尽管方便,但大量使用时会显得非常昂贵。 Demerec 和kanfmann的果蝇指南有一些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另一个有用的培养基要归功于加利福利亚技术研究所的C.B .Bridges ,它的配料如下: 20g琼脂 200g玉米粉 145ml 蔗糖汁(Karo Syrup)或红糖 145ml糖密(Br’er Rabbit Molasses ) 2400ml 蒸馏水 4.5g Dowicil-200溶于15ml蒸馏水 方案1 首先加热溶解琼脂于1000ml蒸馏水中,然后再加入1000ml蒸馏水。小心地将混合液加热到沸腾。 在加玉米粉之前,先将玉米粉溶于400ml未加热的蒸馏水中(这样做可以防止玉米粉在热的琼脂悬液中形成团块)。加玉米糊到混合液中,搅拌阻止培养基凝结,然后加入蔗糖汁和糖密,加热15分钟,融解Dowicil-200GF 15ml蒸馏水中,然后将其加入到主混合液中搅拌均匀。不要让玉米粉沉淀。 将培养基倒入于净的玻璃瓶。这些瓶子可以是各种型号的,但以4盎司的广口瓶和半磅的牛奶瓶为佳。将培养基转移到大烧杯中,这样便于倒液。每支瓶子大约盛装1英寸深的培养基。注意不要让培养基贴着瓶颈流入。在培养基中插入消毒过的吸水纸,使用的纸大约1英寸宽,插入后确保低于瓶颈0.5英寸。这为幼虫化蛹提供了一个干燥的场所。用纱布包裹的棉花作瓶塞,也可以用泡沫塑料作瓶塞。 瓶子塞好后,在高压灭菌锅中20镑压力消毒20分钟。其它处理果蝇的用品也可同时消毒。 加热后冷却时,水蒸汽会在瓶内冷凝。为了使水分蒸发,应将试剂瓶置放在通风良好的房间48小时。在放入果蝇前,应先加入少量干燥的酵母菌,这种酵母会成长作为果蝇幼虫的食物。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果蝇的生命历程和遗传特征,了解果蝇基因的遗传规律。 实验原理: 果蝇是一种重要的实验生物,它具有生命周期短、培养容易、繁殖能力强等优点,因 此成为遗传学的经典模型生物。这里介绍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实验的基本原理。 实验步骤: 1、制作培养基:将50g玉米粉、25g酵母粉、75g糖和1.5g琼脂混合均匀后加入 800ml蒸馏水中煮沸,煮沸后加入10g麦芽糖搅拌均匀,然后加入5ml5%酸性苏打溶液,再加入1.5ml甲基对羟基苯甲酸(表面活性剂),继续搅拌均匀后煮沸5min。 2、制作接种用液体:将20只成年果蝇挑选出来放入一个小玻璃瓶中,加入3ml20%甲醇溶液。 3、取出培养基,晾凉后将培养基先倒入瓶底1cm处,然后加入接种用液体,再用润滑油封瓶口。 4、将装有接种液的瓶子放入恒温器内,设定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60%~70%,24h-48h后开启显微镜。 实验结果: 观察果蝇约经过2周的时间后,开始产卵。果蝇的卵是白色小圆球状的,直径约 0.8mm。 果蝇的卵在经过1-2天的时间孵化出小型幼虫。小型幼虫经过3天左右的时间进入成 长期,变成有脚的大幼虫。成长期大约持续5天。 成长期结束后大幼虫停止进食,脱离食料后,挖掘地洞,变成蛹。蛹的表面覆盖有一 层硬壳,颜色为棕黄色。蛹期持续6-7天。 成虫期发生在蛹孵化之后。成虫首先从头部和胸部破壳而出,身体尚未展开,翅膀和 颜色尚未发育。成虫经过4-5天后颜色最浅,紫色的队形在翅膀中形成。再过2-3天,成 蝇翅膀干燥并膨胀到正常大小。到第10天,成蝇已完全成熟,可以进行交配和产卵。 实验分析:

实验三_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实验三_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的果蝇,常见于人类 生活环境中,因其繁殖快、易于培养、基因易于操作等特点,成为了生物 学研究的常用模式生物之一、本实验主要观察果蝇的性状、生活史,并学 会饲养果蝇。 果蝇是一种雌性性融合型生殖的昆虫,雄性果蝇有黑色的身体,红色 的眼睛,而雌性果蝇身体为棕色,眼睛为红色。果蝇的寿命较短,约为 30天左右,繁殖力强,每只雌果蝇可产卵上千颗。 果蝇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果蝇的卵相对 较小,白色透明,粘在腐烂水果表面。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呈蠕虫状,身体由12个节组成,具有头、胸、尾3个部分。幼 虫主要以水果和蔬菜等有机物为食,通过蜕皮生长。 当幼虫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入蛹化的阶段。蛹化时,幼虫会寻找一 个合适的地方,如果蝇培养皿的边缘或培养培养纸上,然后停止进食,停 留在蛹化地点。在几天的时间内,外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最终化为约 3mm长的蛹。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蛹发育成虫,成虫会从蛹的头部钻出。成虫刚 出蛹时,身体颜色较浅,翅膀较小,行动笨拙。但在几小时后,颜色加深,翅膀逐渐展开,行动灵活自如。成虫的寿命较短,但交配频繁,雌虫产卵 能力强,循环往复。 为了饲养果蝇,首先需要准备培养皿,培养皿用塑料盖子封住,上面 打几个小孔,以保持空气流通。然后在培养皿中放置甘蔗浆或营养琼脂,

作为果蝇的食物。将果蝇卵放置在培养皿中,待幼虫孵化出来后,再将蛹和成虫向外移动到新的培养皿中。 为了控制果蝇的繁殖数量和密度,可以将成熟的果蝇分成不同的组放置在不同的培养皿中,或者将有蛹的培养皿放到低温环境下,使蛹停止发育。此外,果蝇对温度和光照较为敏感,因此需要控制好培养箱的环境条件。 总结起来,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具有快速繁殖、易于培养和基因易于操作的特点。通过观察果蝇的性状、生活史,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并可以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和发育等方面的研究。同时,通过饲养果蝇,我们也可以培养动物观察和实践实验操作的能力。

果蝇的形态观察及生活史

果蝇的形态观察及生活史 果蝇(学名: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果蝇物种,被广泛用于遗传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发展生物学和生殖生物学领域。 果蝇是小型昆虫,体长约3mm左右,全身呈黑色。它们有两对发达的翅膀,蝇翅状如透明薄纱,能迅速振动以快速飞行。果蝇的触角较长且呈隆起状,上面有微小的毛突,用于感知周围的环境。它们的眼睛非常大且红色,由多个对眼组成,每对眼都有数百个单位眼(ommatidia),使得果蝇在飞行时能够敏锐地感知到周围的变化。 果蝇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果蝇的卵呈长椭圆形,大小约为0.5毫米。在适宜的温度下(通常是25°C),卵经过约24小时就能孵化出幼虫。幼虫有一个小小的头部,由三个体节构成,体色为乳白色。它们以水果腐烂的部分为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幼虫在食物上生长和发育,并在约4-7天后长到约3mm,达到最后一个体节时,进入蛹化阶段。 蛹是果蝇生命周期中的一个过渡阶段。果蝇在进入蛹化阶段前通过反刍运动挤压体内的消化道,排出体内残留的物质。然后,它们翻到一侧,开始形成蛹。蛹有一个棕色的外壳,包裹着内部的昆虫结构。在蛹内,果蝇的全身进行了重塑和重组,新的组织和器官逐渐形成。 成虫是果蝇的最终发育阶段。经过约10-14天的蛹化后,成熟的果蝇能够从蛹中爬出来。它们身体完全变黑,翅膀完全展开。成虫果蝇具有两性异形现象,雄性果蝇较大且腹部较为尖锐,雌性果蝇较小且腹部较为圆滚。成虫国内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以存活约2-3个月。

果蝇的短寿命和相对简单的生命周期使得它们成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它们的基因组相对较小,容易被遗传学家研究和操作。此外,果蝇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每一对成熟果蝇可以有数百的后代,这使得繁殖实验变得非常简单。 总结起来,果蝇是一种小型的昆虫,具有发达的翅膀、大眼睛和长触角。它们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果蝇以水果腐烂的部分为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由于其简单的生命周期和遗传特性,果蝇成为了遗传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

实验四.果蝇的形态与生活史观察

实验四: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 一、目的: 1.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性; 2.掌握果蝇培养基的配置方法; 3.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4.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和突变性状。 二、原理: 果蝇,别名:fruitfly 双名法:Drosophila melanogaster。果蝇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双翅目昆虫具有一对发达、膜质的前翅,后翅特化为一对平衡棒。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密切相关,30℃以上的温度能史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则史它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故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3-25℃。果蝇在水果摊或果园里常可以见到,但它并不是以水果为生的,而是食生长在水果上的酵母菌。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基质均可作为果蝇饲养的饲料。较好的配方如下: A:糖 6.2克、加琼脂0.62克、再加水38ml,煮沸溶解。 B:玉米粉8.25克、加水38ml、加热搅拌均匀后,再加0.7克酵母粉。 A和B混合加热成糊状后,再加0.5ml丙酸,即可分装到培养瓶中。除此之外还有米粉饲料和香蕉饲料也可以用来培养果蝇。 果蝇用做实验材料的优点是生活周期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繁殖力较强,每个受精的雌蝇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周期内可获得多数子代,有利于遗传学分析。培养条件简易可行,突变型多属形态变异,便宜观察。因此,在遗传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模式生物。 果蝇的雌、雄辨别主要有以下依据: 雌:形体较大;腹部末端色浅,腹部背面成五条黑色条纹;腹部末端稍尖;六个腹片,腹部底部产卵管呈圆锥状凸出。 雄:形体较大;腹部末端黑色,腹背三条条纹,最后一条极宽并延伸到腹面呈一明显黑斑;腹部末端呈钝圆形;四个腹片,腹尖底部为交尾器,呈现黑色,圆形外观;在第一对足的跗节基部有性梳(黑色鬃毛结构,形似一小梳)。 果蝇突变性状常见的有:棒眼、褐眼、卷曲翅、小翅、白眼、黑檀体、黄体、残翅、叉毛、黑体、黑色眼、焦刚毛等等。 1.二仪器、材料及试剂: 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DNP-9272型)、锑锅、电炉、烧杯(500ml)、培养瓶(50ml锥形瓶)、双筒解剖镜、棉花塞、玻璃棒、镊子、漏斗、滤纸、石棉网 材料:黑腹果蝇 试剂:乙醚、酒精、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蒸馏水 1.三步骤 1.收集果蝇

果蝇的培养及果蝇性状形态的观察

实验一:果蝇的培养及果蝇性状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果蝇的饲养方法 ②、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性 ③、学习辨认果蝇的雌雄个体 ④、学会观察果蝇的某些特殊性状 二、实验原理 果蝇(fruit fly,vinegar fly )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主要食料,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黑腹果蝇(Drosophila ):双翅目,果蝇属。特点: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在25摄氏度的环境下,果蝇从出生到成熟共需要十天。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最适培养温度20~25℃,温度越高,生长越快,但高于30℃不育甚至死亡。卵:白色,椭圆形,长约 0.5mm,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三、实验材料及器材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搪瓷杯、玻璃棒、培养瓶、海绵塞、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电子天平、镊子、解剖镜、显微镜。 乙醚、酒精、4ml丙酸、5.6克酵母粉、6克琼脂、68克玉米粉、52克白糖、600ml水(5人一组)。

果蝇的野外采集、培养和生活史

探究果蝇的野外采集、培养和生活史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尝试遗传学探究实验;初步尝试写出遗传学探究实验总结;初步尝试遗传学团队实验研究模式。 2、掌握果蝇的野外采集和实验室培养的方法,以及实验中果蝇处理的方法 3、区别雌雄果蝇及几种常见突变型的主要性状,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阶段的形态特点。二.实验原理: 果蝇(Fruit fly)为双翅目昆虫,全世界约有4000种左右,其中,黑蝮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由于容易饲养、繁殖力强、世代周期短以及众多的突变性状,成为遗传学研究的极好材料和超级模式生物,为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人类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⑴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⑵生长迅速,12天左右就可以完成一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⑶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⑸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三. 实验器具: 恒温培养箱,培养瓶,显微镜,电子天平,标签,量筒,纱布,烧杯,电炉,放大镜,解剖镜,毛笔,高压灭菌锅,滤纸 四. 实验材料:果蝇 五.实验药品:玉米粉,琼脂,蔗糖,丙酸,酵母,水,乙醚 六. 实验方法及步骤: 1.果蝇的采集 收集果蝇最好在日气温稳定在18℃一28℃时进行,果蝇通常出现在有不新鲜或腐烂的水果周围,所以水果摊或有腐烂水果的垃圾堆是捕获果蝇的首选地点。当然也可以用切成碎片的果肉招引果蝇。捕获果蝇的工具不宜用容积过大或瓶口过大的容器,因为果蝇体积小,这样的容器不方便捕获后果蝇的转移。收集器皿的选择:如烧杯、牛奶瓶、罐头瓶、矿泉水瓶、锥形瓶等都可用。先将器皿洗净、烘干或晾干备用。当果蝇停飞后,慢慢地用小胶瓶靠近,然后迅速将胶瓶倒扣罩住果蝇,待其起飞于瓶内时,立刻用盖子将瓶口堵住,然后将捕获的果蝇转移到另一收集瓶。以此方法收集实验所需的果蝇。 2.培养基的配制 香蕉既可作诱饵,也可作饲料基质。香蕉饲养的果蝇幼虫肥大、活泼,新陈代谢旺盛。但是,香蕉会增加培养基的湿度,容易发霉和粘死果蝇。所以,常用的是玉米粉琼脂糖培养基。 3.配制方法 第l步.将琼脂与蔗糖装入1000mL烧杯,再加入250mL水,不断搅拌直至煮沸。同时,将玉米粉与250 mL 水倒人另一个烧杯混合煮沸。

实验二:普通果蝇形态与生活史观察

专业班级:2016级生物技术(1)班学号: 20160322142 姓名:王堽 实验二普通果蝇形态结构和生活史观察 一、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特征;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管理及实验处理方法和技术; 2.掌握果蝇的基本特征及鉴别雌、雄果蝇的方法,熟悉常见突变型;了解果蝇生活周期特征及各阶段的形态变化; 3.掌握实验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4.掌握果蝇的麻醉方法,熟悉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果蝇的形态特征; 二、原理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昆虫,属果蝇属,广泛存在于温带及热带地区,主食为腐烂水果中的酵母菌约有2500个种。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1. 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2. 生长迅速。十二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3. 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

4. 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5. 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6.果蝇的生活史: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它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发育时期; 7.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一般在20-25℃下培养最为合适。在适宜的温度下,大约经过10-15天即可繁殖一代; 8.果蝇染色体组成。果蝇为二倍体2n=8。核内有丝分裂:不涉及细胞分裂和核分裂的染色体分裂方式。体联会:一些特殊的体细胞中(如果蝇唾腺细胞)的染色体经多次复制却不分开,依旧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就象减数分裂中的联会现象一样。染色体组:来自二倍体生物的正常配子的所有染色体。连锁群:来自配子中的每条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雌雄基因平衡理论:对果蝇而言,X染色体上有决定雌性的基因,常染色体上有决定雄性的基因存在,其比值决定果蝇的雌或雄,Y染色体只与育性有关,而与性别无关; 9.果蝇的性别决定。果蝇的性别决定为XY型,Y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上不起作用,只与育性有关。含有Y染色体,可产生正常的配子,不含Y染色体,则配子不育。性别决定与性比值(性指数)有关。 X/A=1 则为雌性;X/A=0.5 则为雄性。 X/A>1,为超雌;X/A<0.5,则为超雄;0.5<X/A<1则为中间性。 雌雄基因平衡理论:果蝇X染色体上有很多雌性基因,常染色体上有很多雄性基因,Y染色体上很少或没有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因此性别决定于基因的平衡。

果蝇形态观察

实验3 果蝇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 2.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特征; 3.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管理及实验处理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材料、用具及试剂 双目解剖镜、放大镜、小镊子、麻醉瓶、白瓷板、新毛笔、乙醚、酒精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属,与家蝇 是不同的种。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 30℃以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则使 它的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 10℃15℃20℃25℃ 卵→幼虫8天5天 幼虫→成虫57天18天 6.3天 4.2天从表中可以看出,25℃时,从卵到成虫约10天;在25℃时成虫约活15天。 卵: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12小时后开始交配,两天后才能产卵。卵长0.5mm,为椭圆形,腹面稍扁平,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食物(或瓶壁)上,不致深陷到食物中去。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发育成三龄幼虫,此时体长可达4-5mm。肉眼可见其前端稍尖部分为头部,上有一黑色斑点即为口器。口器后面有一对透明的唾液腺,透过体壁可见到一对生殖腺位于躯体后半部上方的两侧,精巢较大,外观上是一明显的黑点,而卵巢则较小,可以此作为鉴别。幼虫活动力强而贪食,它们在培养基上爬行时,留下很多条沟,沟多而且宽时,表明幼虫生长良好。 蛹:幼虫生活7-8天准备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上爬出,附着在瓶壁上,逐渐形成一梭形的蛹.在蛹前部有两个呼吸孔,后部有尾芽,起初蛹壳颜色淡黄而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褐色,表明即将羽化了。 成虫:幼虫在蛹壳内完成成虫体型和器官的分化,最后从蛹壳前端爬出。刚从蛹壳里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比较长,翅膀尚未展开,体表尚未完全几丁质化,

实验一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42228

实验一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一、教学基本要求: 1、能够辨别果蝇雌雄性别。 2、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以及杂交技术。 二、教学内容: 〖目的和要求〗 了解果蝇的形态、生活史及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掌握实验果蝇的培养和杂交方法,为果蝇的杂交实验做准备。 〖实验原理〗 雄蝇体型较小,末端钝而圆.颜色深,腹背面有4个腹片,第一对足的跗节前端有性梳,而雌蝇体型较大,末端尖,颜色浅,腹背面的有5条黑色条纹。腹面有6个腹片,无性梳。〖材料和方法〗 1、生活史观察:卵、幼虫、蛹、成虫。果蝇生活史长短及决定因素。 2、果蝇的麻醉及性状观察方法:麻醉瓶、乙醚。 3、雌雄成蝇的区别:腹部背面、体型、腹部形状、第一对前足跗节。 4、果蝇的饲养:培养瓶、高压锅、培养基。 〖作业〗 1、观察比较雌雄果蝇成体的外形和第一对足的形态及区别。 2、观察几种果蝇品系的外部性状,包括体色、翅形、眼形和眼色、刚毛等。记下突变型的特征 3、制备培养基,练习麻醉果蝇方法。 实验二果蝇的双因子实验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实验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2、正确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 二、教学内容: 〖目的和要求〗 通过两对性状个体杂交,观察F2的分离现象及其比例,了解两对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同时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实验原理〗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而在配子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因此在杂种二代会出现四种表型,比例为9:3:3:1。这一实验是利用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长翅与残翅、黑檀体与灰体且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这一特征进行的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的双因子杂交实验,旨在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突变型果蝇(残翅、黑檀体)×野生型果蝇(长翅、灰体) 2、实验方法:收集处女蝇、做正反交、倒亲本、倒F1、麻醉观察F2、统计F2。 〖作业〗 根据统计结果做χ2检验,并对检验结果做解释。 实验三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实验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2、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差别,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目的和要求〗 了解伴性遗传和非伴性遗传的区别及伴性基因在正交和反交中的差异,掌握伴性遗的特点。 〖实验原理〗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雄均为红眼果蝇,F1代相互交配,F2代则雌性均为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相反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都是白眼,F1相互交配得F2代,雌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亦为1:1。由此可见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雌雄性别有关系。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红眼),实效型果蝇(白眼) 2、实验方法:①收集处女蝇,②做正反交,③倒亲本,④观察F1性状表现,比较正反交的不同,⑤F1自交,⑥倒F1,⑦观察F2,比较正反交的不同,⑧统计分析。 〖作业〗 对正反交结果作统计分析,并做χ2检验 实验四果蝇的三点测交实验

11《遗传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果蝇生活史及其外部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雌雄果蝇的外部形态区别。 2、了解果蝇生活史及其培养方法。 二、实验材料 19#:野生型(红眼、长翅、直刚毛) 6#:三隐性纯合体(白眼、小翅、焦刚毛) W:(白眼)) 黑檀体:唾腺染色体观察材料 三、实验仪器、药品 放大镜、双目解剖镜、镊子、白瓷盘、毛笔、乙醚等 四、实验步骤 1、于培养瓶中,肉眼观察果蝇成虫、幼虫及蛹的形态。 2、用乙醚麻醉成虫后,置于双目解剖镜下观察(翅膀、眼色、刚毛、体色、平衡棒)。 3、在解剖镜下,识别雌雄成虫。 4、肉眼识别雌雄成虫。 5、肉眼区分死、活成虫。 6、了解果蝇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及其转管步骤。 7、列表描述果蝇雌雄成虫的区别

附录一果蝇的饲养 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交换等方面,对果蝇的研究更是广泛而充分。 一、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属于昆虫纲,双翅目,与家蝇是不同的种。它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30℃以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则使它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减低,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20-25℃。 从表中可以看出25℃时,从卵到成虫约10天;在25℃时成虫约活15天。 果蝇一般是培养在恒温箱内,盛夏时,要注意降温。 果蝇有雌雄之分,幼虫期区别较难,成虫区别容易(图1)。雄性的腹部环纹5节,末端钝而圆,颜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称性

梳(sexcombs)。雌性腹部环纹7节,末端尖,颜色浅,跗节前端无黑色鬃毛流苏(图2)。 二、果蝇的繁育 果蝇在水果摊或果园里常可见到,但它并不是以水果为生,而是食生长在水果上的酵母菌,因此实验室内凡能发酵的基质,均可作为果蝇饲料。目前果蝇饲料较好的配方如下: A:糖6.2克,加琼脂0.62克,再加水38毫升,煮沸溶解。 B:玉米粉8.25克,加水38毫升,加热搅拌均匀后,再加0.7克酵母粉。 A和B混合加热成糊状后,加0.5毫升丙酸,即可分装到培养瓶中。 培养果蝇的饲养瓶,常用的有牛奶瓶,大中型指管,用纱布包裹的棉花球作瓶塞(有条件的地方可改用泡沫塑料作瓶塞)。饲养瓶先消毒,然后倒入饲料(2厘米厚),待冷却后,用酒精棉擦瓶壁,然后滴入酵母菌液数滴,再插入消毒过的吸水纸,作为幼虫化蛹时的干燥场所。 三、果蝇处理 对果蝇进行检查时,可用乙醚麻醉,使它保持静止状态。因果蝇对乙醚很敏感,易麻醉,麻醉的深度看实验要求而定(作种蝇以轻度麻醉为宜,做观察可深度麻醉,致死也无妨。果蝇翅膀外展45℃角表示已死亡)。麻醉后的果蝇放在白瓷板上检查,完毕后倒入煤油或酒精瓶中(死蝇盛留器)。 四、原种培养 在作为新的留种培养时,事先检查一下果蝇有没有混杂,以防原种丢失。亲本的数目一般每瓶5-10对,移入新培养瓶时,须将瓶横卧,然后将果蝇挑入,待果蝇清醒过来后,再把培养瓶竖起,以防果蝇粘在培养基上。原种每2-4周换一次培养基(按温度而定),每一原种培养至少保留两套。培养瓶上标签要写明名称,培养日期等,作为原种培养,可控制到10-15℃,培养时避免日光直射。 五、实验交配 果蝇雌体生殖器官有受精囊,可保留交配所得的大量精子,能使大量的卵受精,因此在做品系间杂交时,雌体必须选用处女蝇。雌蝇孵出后几小时内不会交配,所以把老果蝇除去后,几小时内所收集到的雌体必为处女蝇。由于雌蝇两天内不产卵,所以雄蝇可直接放到处女蝇培养瓶中(也可以放在盛有食物的小瓶中暂养两天,直到雌蝇将要产卵时放回培养瓶中)。贴好标签,写好交配日期,当子蝇即将孵化出来以前,也就是说23℃培养7-9天,倒出亲本,以免和亲代混淆。另一方面应该注意,杂交的F1代的计数安全期是自培养开始的20天内(因为再晚些时,F2也可能有了)。 实验二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观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