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教学教材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教学教材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教学教材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教学教材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

第九章统计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

1、计算总指数的两种基本方法是(C)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C、综合法指数和平均法指数

D、加权算术平均法指数和调和平均法指

2、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A )

A、+ 11.1%

B、+10%

C、-11.1%

D、-10%。

3、为测定各组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全体工人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应编制(D)

A、劳动生产率综合指数B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

C、劳动生产结构影响指数

D、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

4、本年同上年相比,商品销售额相同,而各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了9.7%,则商品销售量(C )

A、下降9.7%

B、上升9.7%

C、下降8.8%

D、下降1.3%。

oq1

5、如果用p表示商品价格,用q表示商品销售量,则公式k;―P

P o q o (A )

A、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B、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商品销售量的变动

C、全面反映商品销售额的变动

D、反映由于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

6我国统计实践中编制综合指数一般(B )

A、数量指标指数多用派氏公式,质量指标指数多用拉氏公式

B、数量指标指数多用拉氏公式,质量指标指数多用派氏公式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都用派氏公式

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都用拉氏公式。

7、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了50%,产量增长了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 D )

A、25%

B、2%

C、75%

D、20%

8、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 )o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9、如果用p表示商品的价格,用q表示商品销售量,则p)q o P oC0综合反映(C )

A、商品价格和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值

B、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C、多种商品价格变动使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值

D、由于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变动的影响程度

三、多项选择题

1、编制综合法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BC )

A、平衡作用

B、同度量作用

C、权数作用

D、抽象化作用

2、平均数指数是(BCDE )

A、两个不同时期的平均数相比的相对数

B、总指数

C、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D、综合法指数的变形

E、某些场合下是具有独特意义的总指数

3、某地区2001年工业增加值(用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000年工业增加值(用同一不变价格计算)的112%,这个指数是(ABD )

A、总产量总指数

B、数量指标总指数

C、总产值总指数

D、动态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4、某企业今年三种不同产品的实际产量为计划产量的108.2%,这个指数是(BCD )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静态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5、质量指标指数有(ABC )

A、产品成本指数B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C、劳动生产率指数

D、商品销售额指数

E、产品产量指数

6我国零售商品物价指数是(ABCDE )

A、平均数指数

B、综合指数

C、综合指数的变形

D、调和平均数指数

E、动态指数

7、指数的作用是(ABE )

A. 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

B. 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

C. 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

D. 反映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水平

E. 利用指数数列分析现象的发展趋势

8、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CDE )

A.商品零售量指数

B.商品零售额指数

C.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E. 销售商品计划完成程度指数

10、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ABCDE)

A.综合指数

B.总指数

C.平均指数

D. 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四、填空题

1?综合指数是—总指数____ 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______ 形

成的指数。

2?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二:其一是—■权数作用____ ,其二是—媒介作用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指

标指数以_报告期数量指标_______ o

4. 平均数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常用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加权

算术_____ 旨数,二是____ □权调和平均数___指数。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品销售量指数=商品销售额指数宁_商品销售价格指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指标指数体系由—可变构成指数指数,_固定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结构

影响______ 旨数组成。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加权算术平均数形式计算数量指标指数时,其权数是__pOqO ____________________ o

8. 由加权调和平均数形式计算质量指标指数时,其权数是__plql ______ o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综合指数变形为加权平均数指数形式,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0. 某商店今年比去年商品销售量增长12%,零售价格平均下降了12%,则商品

零售额指数为—98.56 ____ o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氏物量指数公式是o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派氏价格指数公式为o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可把指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旨数和_______ 旨数。

14. 某地区两年中,每年都用100元购买某商品,而第二年购回的该商品数量,

却比第一年少了20%,该商品的价格第二年比第一年 _________ o

15. 由两个不同时期的同一经济内容的平均指标值对比所形成的指数叫

_______ ,其一般公式为_______ 0

答案:1?总指数总量指标对比2.权数作用媒介作用3.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报告

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4.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5.

商品销售价格指数6.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7. pOqO 8.

plql 9.计算方便10. 98.56% 11—L 12. ― -' x 13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14.提高了25% 15平均指标指数

六、计算题

1、某厂2001年比2000年产量增加10%,单位产品材料消耗下降5%,材料单价上涨

8%,如果2000年原材料费用总额为150万元,计算材料消耗量指数,原材料总费用指数,

2001年的原材料总费用比2000年增加额。

答:(1)( 1+10%)( 1-5%) =104.5%

(2) 104.5%(1+8%)=112.86%

(3) 150X(112.86%-1)=19.29 (万元)

2.已知某商业企业三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1) 各种商品价格和销售量个体指数

(2) 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指数以及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3) 三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以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影响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4) 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以及由于销售量的变动而影响销售额变动的绝对 额。 (5) 用销售额,价格和销售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编制其指数体系。 解?( 1)根据已知条件,列计算表如下: 解?( 1)根据已知条件,列计算表如下:

⑵销售额指数漏弋黎血

%

销售额增加的绝对数=E p i q i —E p o qO=31.436—23.76=7.676 (万元)

(3)

价格总指数 k P

—Piq -

31436

113.14%

p o q 27.786

由于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销售额为:

刀 pq —E p o q 1=31.436 —27.786=3.65 (万元)

(4) 销售量总指数 k P

poq - 27786

116.94%

p°q°23.76

由于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销售额为:

E p o q1 —E p o q o=27.786 —23.76=4.026 (万元)(5)根据指数体系:

2>局

M 耳Q1

工>舟

—=

—X —

2>咼

2>曲

2>禺

132.31%=113.14%<116.94%

刀 plql —刀 pOqO=(刀plql —匸 pOq1)+(刀pOql —刀 pOqO ) 7.676=3.65+4.026

2.某工业企业三种产品产量及产值资料如下: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1) 三种产品的工业总产值指数

(2) 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增长使企业所增加的产值。

(3) 利用指数体系之间的数量平衡关系推算该企业工业产品价格总指数及由于 价格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绝对额。 解(1)三种产品的工业总产值指数

48O 557.75 96O 1997.75 4OO 517.75 7OO 1617.75

总产值变动的绝对额为:

刀 pq —E p °q °=1997.75 — 1617.75=38O (万元) (2)产品产量指数

由于产量增长使企业增加的产值为:

E k q p O q O —E p °q O =2O49.525 —1617.75=431.775 (万元)

pq

P2i

P °q 。

k q

K q P °q ° 4OO 125% 517.75 11O% 7OO 14O% p O q O

4OO 517.75 7OO

2O49.525 1617.75

126.7%

(3)根据指数体系之间的关系有:

产品价格指数=产品产值指数十产品产量指数=123.51%十126.71%=97.47% 总产值变动的绝对额=产量增长使企业增加的产值+价格变化使企业产值的变动 额 由于价格变动对总产值影响的绝对额为: 380.25—431.91=— 51.72 (万元)

即:由于价格变动使企业产值减少 51.72万元。

3.某商店三种商品有关资料如下:

计算:(1)三种商品销售额指数

(2) 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 (3) 分析价格及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解(1)三种商品销售额指数

一 丫阳

400 + 600+45 1045 …宀.

细 ~ 560+500+40 _

900 -'

销售额增加绝对额=E p1q1—E p0q0=1045-900=145 (万元) (2)三种商品价格指数

—_ 400 + 600+45 审= 40。* 6QQ 十 45

115%+88%+110%

由于商品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为: 刀 pg 1-X 1/K p p 1q 1=1045-1070.55=-25.55(万元) 二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

1045

1070.55

二 0 9761

由于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为:

乞右阳2>咼二MO R-S00 = 170.55

(3)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由于价格变化使销售额下降了 2.39%,减少

25.55万元,又由于销售量的变化使销售额上升18.95%,增加170.55万元,这

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使销售额上升16.11%,增加145万元。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1) 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及其绝对数的变动额

(2) 编制指数体系

(3) 说明总平均工资变动的原因。

答:列计算表如下:

(1) 可变构成指数K可变='

=X1/X0= .............. '- 或98.3%

绝对数的变动:X1- X0=57-58— 1 (元)

=甘/ / N前=卫二仝二136或1 og. 6%

固定构成指数K固定'

绝对数的变动:X1-X n=57-52=5元)

结构影响指数K结构= —■'—

^ = ^=0.897

=—上或89.7%

绝对数的变动:

Xn-X0=52-58—6 (元)

(2)根据指数体系:

=109.6% X89.7%

相对数:■'* '-

绝对数:

(3)说明:该企业总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下降 1.7%,减少1元,其中由于

各类工人平均工资的提高使总平均工资提高9.6%,人均增加工资5元,由于工

人人数结构影响,使总平均工资下降10.3%,人均减少6元。

5.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报告期商品价格计划下降5%,销售额计划增加10%,问销售量应增

加多少?

(2)某工厂报告期职工的总平均工资比基期提高3.2%,职工人数增加2%,问

该厂工资总额的变动情况如何?

(3)某地区1992年与1991年相比,用同样数量的人民币只能购买1991年商品的95%,求物价指数。如果用同样数量的人民币,1992年比1991年可多购买商品5%,物价指数是多少?

答:

(1)因为,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X销售价格指数

110%

所以,销售量指数=销售额指数/销售价格指数=■-

故销售量应增加15.8%

(2)工资总额指数=平均工资指数X职工人数指数=103.2%X102% =105.3% 工资总额提高了 5.3%

(3)第一问的物价指数=100%乜5%=105.26%

第二问的物价指数=100%十105%=95.24%

统计学第五版第十四章统计指数

第十四章 统计指数 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产量与单位成本个体指数。 (2)计算两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生产费用。 (3)计算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以及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 解: (2)产量指数: %64.11555000 63600 01 0== ∑∑q z q z (3)单位成本指数: %84.9963600 63500 1 011== ∑∑q z q z 2.某商场销售的三种商品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2)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解: (1)销 售额总指数: 12126000 31475 01 1== ∑∑q p q p (2)价格的变动: 10928800 31475 1 011== ∑∑q p q p 销售量的变动: %77.11026000 28800 01 0== ∑∑q p q p 3.试根据下列资料分别用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计算销售量指数及价格指数。 解:

价格指数: %5.92480 444 1 011== ∑∑q p q p %76500 380 001== ∑∑q p q p 销售量指数 %965004800 01 0== ∑∑q p q p %8.116380 4440111==∑∑q p q p 4.某公司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试问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多少,产量增长对产值有什么影响? 解: 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25%,由于产量增长使得产值也相应增长了25%,绝对额增加65万元。 5.三种商品销售资料如下,通过计算说明其价格总的变动情况。

应用文-统计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统计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学在 中的作用分析 引言 统计源于国情调查,后来被 在国家各项 的实际效果分析方面。我们常见的应用在国情调查方面的统计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本文探讨的统计学,是对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的结合应用的探索。 一、经济发展中的统计学应用 1.统计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统计学应用在政府经济控制中,表现为对 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例如,对工业、 、商业的经济收入增长值的计算、对国家各行业 增长比率的计算等;统计学应用在企业经济发展中通过财务核算和 工作,对企业运营的成本以及利润进行计算,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项业务的盈利情况以及企业在人力资源 等工作方面的投入。 2.统计学应用的特征 统计学包括了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科学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应用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在政府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还是在企业经济行为中的应用,统计学的这三个方面的应用都表现出相同的特征。第一,统计学实际的工作对象是数字,通过数字对经济发展状况的总体状态进行描述,能够保证经济情况的客观性;第二,统计学应用的基础是大量的数据调查,一切统计结论的生成都必须是基于大量调查的,科学地编制问卷并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是统计学应用发挥作用的依据。 3.探讨统计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必要性 无论对于政府经济管理还是企业经济活动,统计学的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科学都影响着统计学应用的结果,不同的数据来源、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不同的统计方法以及不同的统计员理会形成完全不同的统计结果,所展示出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就完全不同。政府和企业要充分了解经济发展状况,就必须先明确统计工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统计学应用加以重视,才能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是真实的、可靠的,才能保证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行为和企业实施的经济发展决策是科学的。 二、统计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统计学影响政府的经济政策 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且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政府经济工作中不可替代的存在。当前的统计工作能够将国家生产力发展质量充分地展现出来。其中,既包括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状况,又包括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以及出水平等社会广泛关注的经济发展问题;同时,还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从而使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更加高效。由此可知,统计工作已经涉及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并对各领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2.统计学为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建议 统计学的应用还能够为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建议。例如,统计数据表示出一城一乡的民众经济水平的差异,结合城乡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以及城市政府的能力,政府就可以根据统计数据表现出城乡差异的原因进行经济决策的制定,以此实现城乡共同进步的执政目

(完整word)统计学原理知识点及公式,推荐文档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及公式 第一章统计总论 ?1.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4.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变异与变量、统计指标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5.国家统计兼有的职能 第二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2.统计调查的种类 ?3.统计调查方案的构成内容 ?4.统计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5.调查误差的种类 第三章统计整理 ?1.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方法 ?2.统计分组的概念、种类 ?3.统计分组的关键 ?4.统计分组的方法:品质分组方法、变量分组的方法 ?5.分配数列的概念、构成及编制方法 变量数列的编制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第二步: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分组)。 第三步:确定组数和组距。当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组距= 全距÷组数全距= 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第四步:确定组限。(第一组的下限要小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大变量值。) 第五步: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注意:不同方法确定的组限在汇总单位数时的区别),计算频率,并编制统计表。 间断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下限均包括在本组内”的原则汇总。

重叠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汇总。 因为有了“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对于离散型变量也经常采用重叠式确定组限的方法。 ?6.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 第四章综合指标 ?1.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和计量单位 ?2.相对指标的概念、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相对指标包括: 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3.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统计学第五版第十四章统计指数

第十四章 统计指数 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产量与单位成本个体指数。 (2)计算两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生产费用。 (3)计算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以及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 解: (2)产量指数: %64.11555000 63600 01 0== ∑∑q z q z (3)单位成本指数: %84.9963600 63500 1 011== ∑∑q z q z 2.某商场销售的三种商品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2)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解: (1)销售额总指 数 : %06.12126000 31475 01 1== ∑∑q p q p (2)价格的变动 : %29.10928800 31475 1 011== ∑∑q p q p 销售量的变动: %77.11026000 28800 01 0== ∑∑q p q p 3.试根据下列资料分别用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计算销售量指数及价格指数。 解:

价格指数: %5.92480 444 1 011== ∑∑q p q p %76500 380 001== ∑∑q p q p 销售量指数 %965004800 01 0== ∑∑q p q p %8.116380 4440111==∑∑q p q p 4.某公司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试问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多少,产量增长对产值有什么影响 解: 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25%,由于产量增长使得产值也相应增长了25%,绝对额增加65万元。 5.三种商品销售资料如下,通过计算说明其价格总的变动情况。

统计学中几个基本理论

统计学中几个基本理论的释疑 文章摘要:如果仍用教材中的公式计算样本成数,则所计算出来结果就会与实际不符。 在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即使各组的单位数相等,权数也不一定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当各组权数相等且都等于某一任意常数时,权数就失去了其应有作用。此时,加权算术平均数就变成了简单算术平均数。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说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一个特例,是各组权数相等时的一种特殊的加权算术平均数。 对“下限在内,上限不在内”原则的辨析现行统计学教材在讲到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时,指出“凡遇到某单位的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界限时,例行规定是将这个单位归入作为下限的组内,即所谓…下限在内,上限不在内?的原则。”代写理论统计学论文笔者认为,对其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界限值的单位,究竟是归入作为下限的组内,还是归入作为上限的组内,不应简单地像教材中所说的那样用一条“下限在内,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去解决,而是应当视变量的取值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来分别解决。具体说来,对于其取值越大越好的变量,当某一单位的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的界限值时,应按“下限在内 ,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归组;而对于其取值越小越好的变量,当某一单位的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的界限值时,则应按“上限在内,下限不在内”的原则归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性质不同的单位分别划归到不同的组里去,从而实现统计分组的目的。否则,就不能做到这一点。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下限在内,上限不在内”原则的例题资料如表6所示。表 6 按耐穿时间分组(天) 鞋数(双) 280~300 300~320 320~340 340~360 360~380 2 000 3 000 26 000 8 000 1 000 ∑40 000 注:国家规定,该种鞋的耐穿时间在300天以上(含300 天)为合格。此例中,由于鞋的耐穿时间是一个取值越大越好的变量, 因此,当某一双鞋的耐穿时间刚好等于300天时,理应将其归入300天作为下限的第二组,而不应将其归入300天作为上限的第一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第一组的鞋都是不合格的,第二组的鞋都是合格品。现在如果硬要将耐穿时间刚好等于300天的鞋划归到第一组中去,则第一组的全部鞋中,既有合格品,又有不合格品,这样就达不到统计分组的目的。“上限在内,下限不在内”的原则的例题资料如表7所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第三组中的零件都为不合格品。否则的话,如果硬要将尺寸误差刚好等于3mm 的零件划归到第三组中去,则就会使第三组的全部零件中,既有合格品,又有不合格品,从而也就不能达到统计分组的目的。对“整群抽样中样本成数计算公式”的质疑与释疑现行统计学教材中, 在谈到整群抽样方式下样本成数的计算公式时,往往是这样介绍的:若已知样本中各群的成数分别P1, P2, P3,…Pr,则样本成数计算公式为: P=P1+P2+P3+…Prr=∑Pir(i=1, 2, 3,…, r) 例如,从某县的50个村中随机不重复抽取5个村,对被抽中的5个村的所有养猪专业户进行全面调查,以推算该县存栏牲猪数及其优良品种率。调查结果,各村养猪专业户存栏牲猪的优良品种率分别为90%、80%、50%、70%和55%,则该县养猪专业户样本存栏牲猪的优良品种率为: P =∑Pir =90%+80%+50%+70%+55%5 =69% 笔者认为,用上述公式计算样本成数是不正确的一方面,在介绍平均数时,所有教材都讲到如果只知道若干个比率而要求计算其平均数,则最合适的方法应是简单几何平均法,而不应是简单算术平均法;另一方面,在实际抽样中,所获取的信息往往是计算各样本群成数的原始信息,此时,如果仍用教材中的公式计算样本成数,则所计算出来结果就会与实际不符。 因此,我认为,在计算样本成数时,应针对不同的已知条件,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 (1)当已知样本中各样本群内具有某种特征的单位数n1i、不具有某种特征的单位数noi和样本单位总数n三个中的任意两个时,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样本成数: P=∑n1i∑ni或=∑(ni-noi)∑ni=∑n1i∑(n1i+noi)(i=1, 2, 3, …, r) 如,假设原例中被抽中的5个村养猪专业户的存栏牲猪数分别为5 000头、8 000头、7 000头、8 800头和6 500头, 且其中的优良品种数分别为4 500头、6 400头、3 500头、6 160头和3 575头,则该县养猪专业户样本存栏牲猪

应用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411247197.html, 应用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赵岩牛梦麒蒲婉清 来源:《现代营销·理论》2020年第06期 摘要:经济不断发展,在经济管理过程当中应用统计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应用统计学在经济管理当中的应用有效掌握了相关数据为经济管理的开展奠定基础,是经济管理当中重要的部分,通过统计学科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为在经济管理当中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推动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经济管理运用 引言:在经济管理当中,通过应用统计学的运用它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经济管理领域当中基本掌握社会情况以及国家周边的资源和发展情况,了解到经济发展的指标以及如何决策。第二,通过合理的进行生产分配来获取统计资料,了解社会性质。统计就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在经济管理当中运用统计学的知识掌握相关证据,使决策更加的具有权威性。 一、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解决工资管理问题 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应用统计学发挥着重大作用,在企业员工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直接影响到了员工的薪酬。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如何公平公正地发放薪酬,这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和挑战。如果没有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工资,或者过高的话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降低成本。如果工资过低就会影响工人生产积极性,甚至流失很多优秀员工。企业可以按照统计学的相关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在计算工资时分析相关变量,利用数学公式按照一定比例向工人发放解决工资问题。 2.帮助政府制定经济决策 要想使得经济有效发展就需要带好头。经济发展中已制定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经济政策,这些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经济政策包括财政货币投资政策。政策的制定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用统计学之后就可以获取相关信息分析各种因素,比如说城乡居民的收支情况差距。企业生产情况通过数统计学获取相关的数据为其提供参考依据,帮助政府制定出有效的经济政策使经济有效发展。由此可见,统计学在社会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关乎到企业的发展。 3.有效规划社会经济发展

应用经济统计学SPSS分析报告

中国计量学院 应用经济统计学 基于SPSS的试卷命题质量评估与成绩分析

摘要:衡量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是对试卷及成绩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SPSS 统计软件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得出更准确、严谨的结论,为教师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及科学指导。 关键词:SPSS;试卷评估;成绩分析 考试是一种最有效、最常见的测量学生学习成绩和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筛选高质量试题的有效手段,通过对试卷分析,不但可以使教师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有助于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对后续教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而且有助于管理者掌握试卷的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效地对教学加以监督和调整,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鉴于目前多数教师凭借经验出题,不仅不能保证试卷应有的质量,不能全面客观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简单统计知识,对考试结果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致使考试结果中蕴藏的大量信息白白浪费。 SPSS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图形菜单驱动界面的统计软件,易于使用,能全面综合地阐述统计分析的全过程。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操作界面简单,输出结果美观。用户只要掌握一定的Windows 操作技能,粗通统计分析原理,就可以使用该软件为特定的科研工作服务。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利用SPSS 进行试卷命题质量评估及成绩分析,能客观有效地对其进行评价,结果以统计表格及图形输出,使评价结果一目了然,方便教师的阅读及分析,以便寻求改进教学效果的手段。 本文以一次真实测试样本成绩为例,介绍利用SPSS11.5进行平均分﹑标准差﹑频数分布等相关因素与教学质量的关系的分析方法。 质量分析所用的测试数据来源于某市小学生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成绩,包括10所县镇小学和农村中心校,285名学生。通过研究,可以比较城镇和乡村学生的成绩差异情况,分析城乡差异以及教育公平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建议。

统计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一、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统计学的出生是研究国家状况的,譬如统计全国人口状况、农业收成、经济情况等数据,对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做统计性调查与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被专家学家们系统化专业化,形成了不同流派不同类别的统计学。而现在的人文社会统计分类便是对社会生活中统计学应用的专业化成果。 前面提到过的人口普查、经济情况调查等都是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早在17世纪,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就被提出了。在约翰·格朗特1662年出版了《对死亡表的自然观察和政治考察》一书中,格朗特通过观察客观现象的数量关系,揭示出一系列统计规律,如男婴出生高于女生,男性死亡高于女性等,同时他还用最新颖的方法编制出了死亡率表。18世纪中末叶到19世纪中末叶期间概率论与统计学成功结合,使得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被加以重视。 在当代社会,统计学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人口学中的统计学应用(进行优生优育)、社会发展与评价、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与利用、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政府统计数据收集与质量保证等都依赖于各类科学的统计方法。 二、统计学在企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企业生产、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很广,其中包括了保险精算、金融业数据库建设与风险管理、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等一系列经济研究应用问题。 在金融业的统计学应用方面,运用统计方法研究金融风险,建立风险监测系统,不仅能够为管理层宏观调控金融市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对投资个人和机构实施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企业经济管理对统计学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统计方法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实例。“九五”期间,“ISO9000”认证成为国际贸易中所要求的供方质量保证能力和水平的标志。ISO9000族标准中有许多要素涉及到统计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例如紧密结合某企业或某产品的生产过程,运用统计方法,实施产品设计、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同时还可将统计学中的“6”质量标准应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中。 统计学知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当然不只限于企业质量管理。利用统计学知识还可以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顾客行为分析、

统计学经典书籍推荐

统计学经典书籍推荐 这是我碰巧在网上看到有人做了一些关于统计学经典书籍推荐和建议的总结,所以特意 转载与此,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统计学基础部分 1、《统计学》David Freedman等著,魏宗舒,施锡铨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 据说是统计思想讲得最好的一本书,读了部分章节,受益很多。整本书几乎没有公式,但是讲到了统计思想的精髓。 2、《Mind on statistics(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只需要高中的数学水平,统计的扫盲书。有一句话影响很深:Mathematics as to statistics is something like hammer, nails, wood as to a house, it's just the material and tools but not the house itself。 3、《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英文版.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看了就发现和国内的数理统计树有明显的不同。这本书理念很好,讲了很多新的东西,把很热门的Bootstrap方法和传统统计在一起讲了。Amazon上有书评。 4、《Business Statistics a decision making approach(影印版)》中国统计出版社 在实务中很实用的东西,虽然往往为数理统计的老师所不屑 5、《Understanding Statistics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影印版)》中国统计出版社 和上面那本是一个系列的。老外的书都挺有意思的 6、《探索性数据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和第一本是一个系列的。大家好好看看陈希儒老先生做的序,可以说是对中国数理统计的一种反思。 二、回归部分 1、《应用线性回归》中国统计出版社 还是著名的蓝皮书系列,有一定的深度,道理讲得挺透的。看看里面对于偏回归系数的说明,绝对是大开眼界啊!非常精彩的书 2、《Regression Analysis by example (3rd Ed影印版)》 这是偶第一本从头到底读完的原版统计书,太好看了。那张虚拟变量写得比小说都吸引人。没什么推导,甚至说“假定你有统计软件可以算出结果”,主要就是将分 析,怎么看图,怎么看结果。看完才觉得回归真得很好玩 3、《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王济川郭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不多的国内的经典统计教材。两位都是社会学出身,不重推导重应用。每章都有详细的SAS和SPSS程序和输出的分析。两位估计洋墨水喝得比较多,中文写的书,但是明显老外写书的风格 三、多元 1、《应用多元分析(第二版)》王学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现在好像就是用的这本书,但是请注意,这本书的亮点不是推导,而是后面和SAS结合的部分,以及其中的一些想法(比如P99 n对假设检验的影响,绝对是统计的感觉,不是推推公式就能感觉到的)。这是一本国内很好的多元统计教材。 2、《Analyzing Multivariate Data(英文版)》Lattin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本书有很多直观的感觉和解释,非常有意思。对数学要求不高,证明也不够好,但的确是“统计书”,不是数学书。

经济统计学专业是个啥东东 将来能干啥

当经济学遇见统计学,盛开了艳丽的花朵。 经济统计学在大数据的浪潮下成为了热门学科,在国内发展前景相当看好乐观。但研修这个专业是否能给自己一个高大上的人生呢?这需要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社会需求才能做出结论。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厚实的经济统计学理论方法与经济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创新与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统计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既能胜任企业和政府的统计业务,又能从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经济预测、经济信息分析和其他管理工作。 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理论学习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培养应用能力的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实务模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和实习)、科研与论文写作。 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统计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经济学与经济计量学基本原理,能够较好的运用紧急统计学分析思想与技术对实现经济问题进行数据测度与数据分析研究;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情,熟悉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律; (5)了解经济统计学的理论前沿和中国统计实践的改革与发展,对经济统计学理论方法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中的应用有一定认识; (6)具有能初步从事宏观经济与微观管理统计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经济统计学理论研究的能力。 学制一般设置为4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根据以上权威信息,我们可以做出如下解读: (1)经济学专业人才从事的工作多为研究性和管理型,是“劳心者”而不是“劳力者”,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白领。 (2)从事该类工作的人,需要自觉的培养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逻辑思维和数理统计分析能力,所以说学好数学是必要的。同时多读书,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否则写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时会很痛苦。 (3)该项工作有两个主要的发展方向:经济金融和统计分析。经济金融方向更看重个人素质能力,经济金融类的专业都属于招聘范围,特别是银行、券商、保险等大型机构。

统计学必看教材推荐

一、统计学基础部分 1、《统计学》 David Freedman等著,魏宗舒,施锡铨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据说是统计思想讲得最好的一本书,读了部分章节,受益很多。整本书几乎没有公式,但是讲到了统计思想的精髓。 2、《Mind on statistics(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只需要高中的数学水平,统计的扫盲书。有一句话影响很深:Mathematics as to statistics is something like hammer, nails, wood as to a house, it\'s just the material and tools but not the house itself。 3、《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英文版.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看了就发现和国内的数理统计树有明显的不同。这本书理念很好,讲了很多新的东西,把很热门的Bootstrap方法和传统统计在一起讲了。Amazon上有书评。 4、《Business Statistics a decision making approach(影印版)》中国统计出版社在实务中很实用的东西,虽然往往为数理统计的老师所不屑 5、《Understanding Statistics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影印版)》中国统计出版社和上面那本是一个系列的。老外的书都挺有意思的 6、《探索性数据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和第一本是一个系列的。大家好好看看陈希儒老先生做的序,可以说是对中国数理统计的一种反思。 二、回归部分 1、《应用线性回归》中国统计出版社还是著名的蓝皮书系列,有一定的深度,道理讲得挺透的。看看里面对于偏回归系数的说明,绝对是大开眼界啊!非常精彩的书 2、《Regression Analysis by example (3rd Ed影印版)》这是偶第一本从头到底读完的原版统计书,太好看了。那张虚拟变量写得比小说都吸引人。没什么推导,甚至说“假定你有统计软件可以算出结果”,主要就是将分析,怎么看图,怎么看结果。看完才觉得回归真得很好玩 3、《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王济川郭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不多的国内的经典统计教材。两位都是社会学出身,不重推导重应用。每章都有详细的SAS和SPSS 程序和输出的分析。两位估计洋墨水喝得比较多,中文写的书,但是明显老外写书的风格 三、多元 1、《应用多元分析(第二版)》王学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现在好像就是用的这本书,但是请注意,这本书的亮点不是推导,而是后面和SAS结合的部分,以及其中的一些想法(比如P99 n对假设检验的影响,绝对是统计的感觉,不是推推公式就能感觉到的)。这是一本国内很好的多元统计教材。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

第九章统计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 1、 计算总指数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C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C 、综合法指数和平均法指数 D 、加权算术平均法指数和调和平均法指数 2、 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 90%,是因为物价( A ) 3、为测定各组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全体工人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应编制 (D ) P o q 〔 5、 如果用p 表示商品价格,用 q 表示商品销售量,则公式 k q ( A ) p °q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B 、 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商品销售量的变动 C 、 全面反映商品销售额的变动 D 、 反映由于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 6、 我国统计实践中编制综合指数一般( B ) A 、 数量指标指数多用派氏公式,质量指标指数多用拉氏公式 B 、 数量指标指数多用拉氏公式,质量指标指数多用派氏公式 C 、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都用派氏公式 D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都用拉氏公式。 7、 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了 50%,产量增长了 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 ( D ) A 、25% B 、2% C 、75% D 、20 % 8、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9、如果用p 表示商品的价格,用 q 表示商品销售量,则 (C ) A 、 商品价格和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值 B 、 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C 、 多种商品价格变动使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值 D 、由于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变动的影响程度 三、多项选择题 1、 编制综合法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作用 有(BC ) A 、平衡作用 B 、同度量作用 C 、权数作用 2、 平均数指数是( BCDE ) A 、两个不同时期的平均数相比的相对数 B 、总指数 C 、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D 、综合法指数的变形 A 、+ 11.1% B 、+10% C 、-11.1% D 、-10%。 A 、劳动生产率综合指数 B 、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 C 、劳动生产结构影响指数 D 、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 4、本年同上年相比,商品销售额相同,而各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了 售量(C ) 9.7%,则商品销 A 、下降9.7% B 、上升9.7 % C 、下降8.8 % D 、下降 1.3%。 口% p °q °综合反映 D 、抽象化作用

统计学在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应用探讨_1

统计学在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应用探讨 摘要 摘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学在经济与管理领域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发挥的价值也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图在分析经济与管理领域中统计学的应用表现以及在应用中所 摘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学在经济与管理领域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发挥的价值也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图在分析经济与管理领域中统计学的应用表现以及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为改善统计学在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统计学,经济管理,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如何提升经济管理以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统计学作为一种工具,在提升经济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更有利于我们把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统计学在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一、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国民经济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数据和分析,并以此对国民经济进行科学的预测。统计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论是在宏观调控还是在微观管理中,统计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数据统计,我们可以通过对我国当前的分配关系和所有制关系进行分析,在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性质的同时,进一步把握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状况,了解资源的利用与发展进程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理清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说统计在当前的经济管理中是无所不见的,对我们掌握事物本身内在量和性质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二、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表现

《统计学原理》课程课程一体化方案

《统计学原理》课程课程一体化方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统计学原理是为广播电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应该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该课程的开出在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基础会计学课程之后。设置本课程的目的,通过对统计学原理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授,使学生系统掌握统计学原理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提高经济分析和经济信息处理的能力。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掌握企业经营分析、行业发展分析,或者各种经济主题分析提供基本的数量分析方法。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统计学原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3)根据本课程是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的特点,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把学科理论的学习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对社会经济活动实际数据的分析联系起来,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善于使用本课多

种媒体教材。在学习中应有重点、有选择地使用好本课的教学材料。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1.本课程的内容体系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等,以具体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其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方面:统计方案的设计、资料搜集及整理、综合指标、抽样推断、相关分析、动态分析等。 本课共设十章,分别为统计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抽样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指数分析、动态数列分析、统计综合分析与评价等。整个课程的内容体系是按照统计学科及统计工作的逻辑关系顺序展开的,在阐述了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基本指标的概念、计算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分析方法,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所在。 在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不一样,因此有的内容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中第六章、第十章不做具体的教学要求。 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按"了解、一般理解、重点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指标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2.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统计总论

《统计学》教材各章参考答案

各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D 5.D 6.D 7.B 8.A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CD 3.AD 4.BCDE 5.ABDE (三)判断题: 1.×2.×3.×4.√5.× (四)简答题: 答案略 (五)综合题 答案略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C 5.C 6.A 7.B 8.C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 3.ABCD 4.ABC 5.ACD 6.ABCD 7.ABDE 8.BCE 9.ABE 10.CD (三)判断题: 1.×2.×3.×4.√5.× (四)名词解释: 答案略 ㈤(五)简答题: 答案略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B 5.B 6.A 7.B 8.C 9.B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BD 3.ACD 4.AD 5.BCD 6.BD 7.ABC 8.AC 9.ABC 10.CD (三)判断题: 1.×2.√3.×4.×5.× (四)名词解释: 答案略 (五)简答题: 答案略 (六)计算题: 1.解: 2

可见,组距1000元的分布数列,更为合理。 (2)对选中的分布数列,计算频率、较小制累计次数、较大制累计次数、组中值: (3)略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B 5.C 6.B 7.B 8.C 9.B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CE 3.ABCDE 4.BCE 5.ABCD (三)判断题: 1.X 2.X 3.X 4.√5.X (四)名词解释: 答案略 (五)简答题: 答案略 (六)计算题: 1.解:该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比去年增长百分比 =110%/(1+7%)-1=2.80% 2.解: (1)2011年的进出口贸易差额=12178-9559=2619(亿元)(顺差) 2011年进出口总额的发展速度=21737/17607×100%=123.46% (2)2011年进出口额比例相对数=9559/12178×100%=78.49%

统计学的发展前沿与应用

统计学的发展前沿与应用 1. [多选10.0分] 美国统计学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A:医学统计 B:金融统计 C:生物与环境统计 D: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您的答案: A B C 正确答案: A B C 2. [单选10.0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我国统计学运用于医学领域还比较少 B:空间统计目前占统计学应用范围的一小部分 C:SPSS是专业适用的统计软件 D:在我国国内很多统计学专业,还是以经济统计为主体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C 3. [单选10.0分] Arch效应最初的研究是应用于()。 A:CPI

B:PMI C:GNP D:PPI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4. [单选10.0分] 统计学中的哪门课程主要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 A:概率论 B:抽样理论 C:时间序列分析 D:多元统计分析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5. [多选10.0分] 美国的高等教育类型主要分为()。 A:公立大学 B:私立大学 C:私营大学

D:公私混合大学 您的答案: A B D 正确答案: A B C 6. [多选10.0分] 美国共有公立和私立高等院校4000多所,大致分为()。 A:职业或技术院校 B:初级或社区学院 C:四年制学院 D:大学或理工学院 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 B C D 7. [判断10.0分] Arch效应是指:大的波动后面紧跟着小的波动,小的波动后面紧跟着大的波动。()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正确 正确答案:错误 8.

[判断10.0分] Arch效应的发现,使得对于资本市场的价格波动的预测的精度提高了。()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正确 正确答案:正确 9. [判断10.0分] 生存分析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析方法。()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正确 正确答案:正确 10. [判断10.0分] “SPSS”软件可以做生存分析,“SAS”则不可以。()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正确 正确答案:错误

如何学好统计学科

如何学好统计学科 统计师考试频道,整理收集如何学好统计学2020,供大家参考与阅读。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学校上了无数次的统计课程,学了一大堆的理论知识,也记住了好多的计算公式,但是一旦碰到实际数据,总是不知如何下手,最终只能找几篇类似的文章,照搬上面的方法,也不管对不对了。 我们为什么学不会统计,估计很多人很少会去像这个问题。我虽然也没有刻意去思考,但是在多年的协助别人设计、分析的经历中,慢慢地发现了一些可能的原因。 第一、统计学本身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学科,真正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一个哲学理念。即使是同样的指标,在不同场合下所选用的方法也可能不同。单说一个简单的方差分析,就因不同的设计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甚至于同一批数据如果目的不同,其方法与结果也是不同的。 第二、大多数人最头疼的问题应该是:对于一批数据,不知道到底应该选用什么方法。尽管各种方法应用的前提条件背了一堆,但好像每个都像,每个又都不像。感觉好像用哪个方法也行,就是不知道哪个方法更准确。对于这样的问题,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正

像医学生刚毕业时判断不准疾病一样,只能靠经验积累。 第三、目前的医学统计学教材大都是一个模式,冷冰冰的框架,没有一点人性化的词语,全是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语。实际上,这也正是目前医学统计学领域的悲哀,真正有水平的人很少,大多都是似懂非懂,缺乏分析的经验,写书时只能是照搬,相互抄来抄去,最终导致所有的医学统计学教材都是一个面孔。 第四、目前是学术界烦躁的一个时期,没有多少人能够耐住寂寞地真正研究理论。多数人都只是学了一知半解,就自封为专家、人才。帽子很大,学问不多。也有很多人能够学习理论,但是又不能结合实际,脱离实际问题,没有真正的效益。统计学是一门方法学,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真正想要掌握统计,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同时应不断地应用,只有在应用过程中才能真正地学会并理解。目前国内医学统计领域真正的高手已经越来越少,主要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很难沉下心来仔细研究统计学方法的进展和应用。如果自己都对统计学不了解,如何谈得上教授学生,结果必将是让学生更加糊涂。 真正的统计高手,至少应熟悉传统的统计学理论,了解最新的统计学进展,经常应用统计学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至少精通一个数据库工具,至少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必须精通SAS,这里不说SPSS,因为只有在SAS编程过程中,才能够更加理解统计学理论,而SPSS

《统计学》 第六章 统计指数

第六章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 1、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动态的。 2、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分为和。 3、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指数。 4、统计指数按其所使用的基期不同,分为与。 5、综合指数分指数和指数。 6、编制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指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 7、编制销售量指数,一般用作。 8、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一般用作。 9、在总体动态与各动态间形成的内在联系叫。 10 11 12、商品销售量指数=商品销售额指数。 13 是指数。 14、调和平均数指数用来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是以指标为。 15、固定结构指数,就是把作为权数的这个因素。 16、分析工人总体结构变动对总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必须把各组工人的这个因素固定在。 17、平均指标的动态,取决于和的变动程度。 18、算术平均数指数是用来编制指标指数的,它是以指标为。 19、若干有数量联系的统计指数所组成的整体称为。利用它不仅可以进行指数间的,还可以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动对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2、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B )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 D、调和平均数指数 3、编制综合指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 ) A. 选择基期问题 B. 选择报告期问题 C. 选择同度量因素问题 D. 选择计算单位问题

4、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5、编制销售量指数,一般是用( ) A. 基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B. 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C. 报告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D. 基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6、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7、编制价格指数,一般是用( ) A. 基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B. 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C. 基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D. 报告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8、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9、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 ) A. 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B. 对个体数量指标进行平均 C. 对个体价格指标进行平均 D. 对个体价格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10、统计指数是一种反映现象变动的()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序时平均数 11、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是( ) A. 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B. 对个体数量指标进行平均 C. 对个体价格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D. 对个体价格指标进行平均 12、副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10%,销售量增长20%,则副食品类商品销售总额增长() A、30% B、32% C、2% D、10% 13、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用来编制销售量指标指数时,它是以( ) A. 基期的销售额为权数 B. 报告期的销售额为权数 C. 基期的价格为权数 D. 报告期的价格为权数 14、如果物价上升10%,则现在的1元钱() A、只是原来的0.09元 B、与原来的1元钱等价 C、无法与过去进行比较 D、只是原来的0.91元 15、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用来编制价格指数时,它是以( ) A. 报告期的价格为权数 B. 基期的价格为权数 C. 报告期的销售额为权数 D. 基期的销售额为权数 16、某企业2003年比2002年产量增长了10%,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A、10% B、30% C、100% D、9.09% 17、因统计资料的限制,不能直接用综合指数公式计算数量指标指数时,就要用( ) A. 几何平均数的公式 B.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 C. 加权调和平均数的公式 D. 位置平均数的公式 18、某厂2003年产品单位成本比去年提高了6%,产品产量指数为96%,则该厂总成本() A、提高了1.76% B、提高了1.9% C、下降了4% D、下降了6.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