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教学教材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教学教材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教学教材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教学教材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

第九章统计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

1、计算总指数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C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C 、综合法指数和平均法指数

D 、加权算术平均法指数和调和平均法指数

2、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 A )

A 、+11.1%

B 、+10%

C 、-11.1%

D 、-10%。

3、为测定各组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全体工人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应编制(D )

A 、劳动生产率综合指数

B 、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

C 、劳动生产结构影响指数

D 、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

4、本年同上年相比,商品销售额相同,而各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了

9.7%,则商品销售量( C )

A 、下降9.7%

B 、上升9.7%

C 、下降8.8%

D 、下降1.3%。

5、如果用p 表示商品价格,用q 表示商品销售量,则公式 0100

q

p q k p q =∑∑( A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B 、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商品销售量的变动

C 、全面反映商品销售额的变动

D 、反映由于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

6、我国统计实践中编制综合指数一般(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多用派氏公式,质量指标指数多用拉氏公式

B 、数量指标指数多用拉氏公式,质量指标指数多用派氏公式

C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都用派氏公式

D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都用拉氏公式。

7、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了50%,产量增长了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D )

A 、25%

B 、2%

C 、75%

D 、20%

8、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 )。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9、如果用p 表示商品的价格,用q 表示商品销售量,则1000p q p q -∑∑综合反映( C )

A 、商品价格和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值

B 、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C 、多种商品价格变动使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值

D 、由于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变动的影响程度

三、多项选择题

1、编制综合法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BC )

A 、平衡作用

B 、同度量作用

C 、权数作用

D 、抽象化作用

2、平均数指数是( BCDE )

A 、两个不同时期的平均数相比的相对数

B 、总指数

C、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D、综合法指数的变形

E、某些场合下是具有独特意义的总指数

3、某地区2001年工业增加值(用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000年工业增加值(用同一不变价格计算)的112%,这个指数是(ABD )

A、总产量总指数

B、数量指标总指数

C、总产值总指数

D、动态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4、某企业今年三种不同产品的实际产量为计划产量的108.2%,这个指数是(BCD )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静态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5、质量指标指数有(ABC )

A、产品成本指数

B、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C、劳动生产率指数

D、商品销售额指数

E、产品产量指数

6、我国零售商品物价指数是( ABCDE )

A、平均数指数

B、综合指数

C、综合指数的变形

D、调和平均数指数

E、动态指数

7、指数的作用是( ABE )

A.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

B.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

C.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

D.反映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水平

E.利用指数数列分析现象的发展趋势

8、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CDE )

A.商品零售量指数

B.商品零售额指数

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E.销售商品计划完成程度指数

10、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 ABCDE )

A.综合指数

B.总指数

C.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四、填空题

1.综合指数是___总指数____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两个__总量指标对比_____形成的指数。

2.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二:其一是___权数作用____,其二是__媒介作用

_____。

3.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指数以___基期质量指标____;质量指标指数以___报告期数量指标____。

4.平均数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常用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__加权算术_____指数,二是____加权调和平均数___指数。

5.商品销售量指数=商品销售额指数÷__商品销售价格指数_____。

6.平均指标指数体系由__可变构成指数_____指数,_固定构成______和__结构影响______指数组成。

7.由加权算术平均数形式计算数量指标指数时,其权数是__p0q0_____。

8.由加权调和平均数形式计算质量指标指数时,其权数是__p1q1_____。

9.把综合指数变形为加权平均数指数形式,是为了_______。

10.某商店今年比去年商品销售量增长12%,零售价格平均下降了12%,则商品零售额指数为___98.56____。

11.拉氏物量指数公式是_______。

12.派氏价格指数公式为_______。

13.按照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可把指数分为_______指数和_______指数。

14.某地区两年中,每年都用100元购买某商品,而第二年购回的该商品数量,却比第一年少了20%,该商品的价格第二年比第一年_______。

15.由两个不同时期的同一经济内容的平均指标值对比所形成的指数叫

_______,其一般公式为_______。

答案:1.总指数总量指标对比 2.权数作用媒介作用 3.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4.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 5.商品销售价格指数 6.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 7. p0q0 8.

p1q1 9.计算方便 10. 98.56% 11. 12. 13.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14.提高了25% 15.平均指标指数

六、计算题

1、某厂2001年比2000年产量增加10%,单位产品材料消耗下降5%,材料单价上涨8%,如果2000年原材料费用总额为150万元,计算材料消耗量指数,原材料总费用指数,2001年的原材料总费用比2000年增加额。

答:(1)(1+10%)(1-5%)=104.5%

(2)104.5%(1+8%)=112.86%

(3)150×(112.86%-1)=19.29(万元)

2.已知某商业企业三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商品名称计量单位价格(元)销售量

1991年1992年1991年1992年

甲乙丙双

25

140

0.6

28

160

0.6

5000

800

1000

5500

1000

600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1)各种商品价格和销售量个体指数

(2)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指数以及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统计学第五版第十四章统计指数

第十四章 统计指数 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产量与单位成本个体指数。 (2)计算两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生产费用。 (3)计算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以及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 解: (2)产量指数: %64.11555000 63600 01 0== ∑∑q z q z (3)单位成本指数: %84.9963600 63500 1 011== ∑∑q z q z 2.某商场销售的三种商品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2)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解: (1)销 售额总指数: 12126000 31475 01 1== ∑∑q p q p (2)价格的变动: 10928800 31475 1 011== ∑∑q p q p 销售量的变动: %77.11026000 28800 01 0== ∑∑q p q p 3.试根据下列资料分别用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计算销售量指数及价格指数。 解:

价格指数: %5.92480 444 1 011== ∑∑q p q p %76500 380 001== ∑∑q p q p 销售量指数 %965004800 01 0== ∑∑q p q p %8.116380 4440111==∑∑q p q p 4.某公司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试问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多少,产量增长对产值有什么影响? 解: 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25%,由于产量增长使得产值也相应增长了25%,绝对额增加65万元。 5.三种商品销售资料如下,通过计算说明其价格总的变动情况。

(完整word)统计学原理知识点及公式,推荐文档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及公式 第一章统计总论 ?1.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4.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变异与变量、统计指标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5.国家统计兼有的职能 第二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2.统计调查的种类 ?3.统计调查方案的构成内容 ?4.统计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5.调查误差的种类 第三章统计整理 ?1.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方法 ?2.统计分组的概念、种类 ?3.统计分组的关键 ?4.统计分组的方法:品质分组方法、变量分组的方法 ?5.分配数列的概念、构成及编制方法 变量数列的编制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第二步: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分组)。 第三步:确定组数和组距。当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组距= 全距÷组数全距= 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第四步:确定组限。(第一组的下限要小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大变量值。) 第五步: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注意:不同方法确定的组限在汇总单位数时的区别),计算频率,并编制统计表。 间断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下限均包括在本组内”的原则汇总。

重叠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汇总。 因为有了“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对于离散型变量也经常采用重叠式确定组限的方法。 ?6.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 第四章综合指标 ?1.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和计量单位 ?2.相对指标的概念、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相对指标包括: 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3.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统计学第五版第十四章统计指数

第十四章 统计指数 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产量与单位成本个体指数。 (2)计算两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生产费用。 (3)计算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以及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 解: (2)产量指数: %64.11555000 63600 01 0== ∑∑q z q z (3)单位成本指数: %84.9963600 63500 1 011== ∑∑q z q z 2.某商场销售的三种商品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2)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解: (1)销售额总指 数 : %06.12126000 31475 01 1== ∑∑q p q p (2)价格的变动 : %29.10928800 31475 1 011== ∑∑q p q p 销售量的变动: %77.11026000 28800 01 0== ∑∑q p q p 3.试根据下列资料分别用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计算销售量指数及价格指数。 解:

价格指数: %5.92480 444 1 011== ∑∑q p q p %76500 380 001== ∑∑q p q p 销售量指数 %965004800 01 0== ∑∑q p q p %8.116380 4440111==∑∑q p q p 4.某公司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试问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多少,产量增长对产值有什么影响 解: 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25%,由于产量增长使得产值也相应增长了25%,绝对额增加65万元。 5.三种商品销售资料如下,通过计算说明其价格总的变动情况。

统计学中几个基本理论

统计学中几个基本理论的释疑 文章摘要:如果仍用教材中的公式计算样本成数,则所计算出来结果就会与实际不符。 在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即使各组的单位数相等,权数也不一定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当各组权数相等且都等于某一任意常数时,权数就失去了其应有作用。此时,加权算术平均数就变成了简单算术平均数。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说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一个特例,是各组权数相等时的一种特殊的加权算术平均数。 对“下限在内,上限不在内”原则的辨析现行统计学教材在讲到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时,指出“凡遇到某单位的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界限时,例行规定是将这个单位归入作为下限的组内,即所谓…下限在内,上限不在内?的原则。”代写理论统计学论文笔者认为,对其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界限值的单位,究竟是归入作为下限的组内,还是归入作为上限的组内,不应简单地像教材中所说的那样用一条“下限在内,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去解决,而是应当视变量的取值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来分别解决。具体说来,对于其取值越大越好的变量,当某一单位的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的界限值时,应按“下限在内 ,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归组;而对于其取值越小越好的变量,当某一单位的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的界限值时,则应按“上限在内,下限不在内”的原则归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性质不同的单位分别划归到不同的组里去,从而实现统计分组的目的。否则,就不能做到这一点。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下限在内,上限不在内”原则的例题资料如表6所示。表 6 按耐穿时间分组(天) 鞋数(双) 280~300 300~320 320~340 340~360 360~380 2 000 3 000 26 000 8 000 1 000 ∑40 000 注:国家规定,该种鞋的耐穿时间在300天以上(含300 天)为合格。此例中,由于鞋的耐穿时间是一个取值越大越好的变量, 因此,当某一双鞋的耐穿时间刚好等于300天时,理应将其归入300天作为下限的第二组,而不应将其归入300天作为上限的第一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第一组的鞋都是不合格的,第二组的鞋都是合格品。现在如果硬要将耐穿时间刚好等于300天的鞋划归到第一组中去,则第一组的全部鞋中,既有合格品,又有不合格品,这样就达不到统计分组的目的。“上限在内,下限不在内”的原则的例题资料如表7所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第三组中的零件都为不合格品。否则的话,如果硬要将尺寸误差刚好等于3mm 的零件划归到第三组中去,则就会使第三组的全部零件中,既有合格品,又有不合格品,从而也就不能达到统计分组的目的。对“整群抽样中样本成数计算公式”的质疑与释疑现行统计学教材中, 在谈到整群抽样方式下样本成数的计算公式时,往往是这样介绍的:若已知样本中各群的成数分别P1, P2, P3,…Pr,则样本成数计算公式为: P=P1+P2+P3+…Prr=∑Pir(i=1, 2, 3,…, r) 例如,从某县的50个村中随机不重复抽取5个村,对被抽中的5个村的所有养猪专业户进行全面调查,以推算该县存栏牲猪数及其优良品种率。调查结果,各村养猪专业户存栏牲猪的优良品种率分别为90%、80%、50%、70%和55%,则该县养猪专业户样本存栏牲猪的优良品种率为: P =∑Pir =90%+80%+50%+70%+55%5 =69% 笔者认为,用上述公式计算样本成数是不正确的一方面,在介绍平均数时,所有教材都讲到如果只知道若干个比率而要求计算其平均数,则最合适的方法应是简单几何平均法,而不应是简单算术平均法;另一方面,在实际抽样中,所获取的信息往往是计算各样本群成数的原始信息,此时,如果仍用教材中的公式计算样本成数,则所计算出来结果就会与实际不符。 因此,我认为,在计算样本成数时,应针对不同的已知条件,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 (1)当已知样本中各样本群内具有某种特征的单位数n1i、不具有某种特征的单位数noi和样本单位总数n三个中的任意两个时,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样本成数: P=∑n1i∑ni或=∑(ni-noi)∑ni=∑n1i∑(n1i+noi)(i=1, 2, 3, …, r) 如,假设原例中被抽中的5个村养猪专业户的存栏牲猪数分别为5 000头、8 000头、7 000头、8 800头和6 500头, 且其中的优良品种数分别为4 500头、6 400头、3 500头、6 160头和3 575头,则该县养猪专业户样本存栏牲猪

统计学第五版统计指数

统计学第五版统计指数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第十四章 统计指数 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产量与单位成本个体指数。 (2)计算两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生产费用。 (3)计算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以及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 解: (2)产量指数: %64.11555000 63600 01 0== ∑∑q z q z (3)单位成本指数: %84.9963600 63500 1 011== ∑∑q z q z 2.某商场销售的三种商品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2)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解: (1)销售额总指数: .12126000 31475 01 1== ∑∑q p q p (2)价格的变动: %29.10928800 31475 1 011== ∑∑q p q p 销售量的变动: %77.11026000 28800 01 0== ∑∑q p q p 3.试根据下列资料分别用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计算销售量指数及价格指数。 解: 价格指数: %5.92480 444 1 011== ∑∑q p q p

%76500 380 001== ∑∑q p q p 销售量指数 %965004800 01 0== ∑∑q p q p %8.116380 4440111==∑∑q p q p 4.某公司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试问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多少,产量增长对产值有什么影响 解: 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25%,由于产量增长使得产值也相应增长了25%,绝对额增加65万元。 5.三种商品销售资料如下,通过计算说明其价格总的变动情况。 价格总指数 %78.8776 .300264 85 .014495.0349.08614434861 1 11 11 011==+ +++= = = ∑∑∑∑q p k q p q p q p k p p 三种商品价格平均下降%,绝对额减少万元。

统计学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

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一) (一)填空题 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结构和时点结构。 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上状况的总量指标称为时点结构,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活动过程的总量指标称为时期结构。 3、相对指标的数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有名数,二是无名数。 4、某企业中,女职工人数与男职工人数之比为1:3,即女职工占25%,则1:3属于比例相对数,25%属于结构相对数。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银行系统的年末储蓄存款余额是( D ) A. 时期指标并且是实物指标 B. 时点指标并且是实物指标 C. 时期指标并且是价值指标 D. 时点指标并且是价值指标 2、某企业计划规定本年产值比上年增长4%,实际增长6%,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150% B、% C、% D、无法计算 3、总量指标具有的一个显着特点是( A ) A. 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B. 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减少 C. 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减少而增加 D. 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大小没有直接联系 4、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这是( D ) A、比例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5、我国1998年国民经济增长(即国内生产总值为)% ,该指标是( C ) A. 结构相对指标 B. 比例相对指标 C. 动态相对指标 D. 比较相对指标 6、某商店某年第一季度的商品销售额计划为去年同期的110%,实际执行的结果,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则该商店的商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B ) A. %÷210% B. %÷110% C. 210%÷ D. 条件不够,无法计算 7、下面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 ) A. 商品库存量 B. 商品销售量 C. 婴儿出生数 D. 平均工资 8、将粮食产量与人口数相比得到的人均粮食产量指标是( D ) A、统计平均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9、某工业企业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8%,实际比去年提高10%,则实际总产值比计划的任务数提高( B ) A. 2% B. % C. 25% D. % 10、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102%,实际比基期增长12%,则计划规定比基期增长( A ) A. % B. 10% C. % D. 6% 11、已知某市有各种经济类型的工业企业3128个,工业总产值为210亿元,则在该资料中总体标志总量是( C ) A. 各种经济类型的工业企业共3128个 B. 其中国有工业企业所占的百分比 C. 工业总产值210亿元 D. 平均每个工厂的产值为671万元 12、比较相对指标是( A ) A、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上对比 B、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上对比 C、同一现象的部分与总体的对比 D、有联系的不同现象的相互对比 13、正确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前提条件是( B )

统计学第11章-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指数的是: (A )人均粮食产量 (B )平均价格 (C )发展速度 (D )人口数 2、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分为: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 )平均指数和总指数 3、指数按对象范围不同,可分为: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 )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 4、以某一固定时期作分母而计算出来的指数是: (A )环比指数 (B )定基指数 (C )数量指标指数 (D )质量指标指数 5、某百货公司今年与去年相比,所有商品的价格平均提高了10%,销售量平均下降了10%,则商品销售额( ) A 、上升 B 、下降 C 、保持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6、某企业销售额增长了5%,销售价格下降了3%,则销售量: (A )增长8% (B )增长1.94% (C )增长8.25% (D )增长1.85% 7、在编制综合指数时,要求指数中分子和分母的权数必须是( ) A 、同一时期的 B 、不同时期的 C 、基期的 D 、报告期的 8、编制单位成本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应采用: (A )报告期销售量(B )基期销售量 (C )基期销售价格 (D )报告期销售价格 9、 ∑∑-00 1 p q p q 表示: (A ) 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B ) 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产量增减数 (C ) 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价格增减数 (D ) 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10、按照个体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 ) A 、综合指数 B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C 、总平均数指数 D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11、最常用的加权调和平均数是: (A ) ∑∑= 00 0q p q p k k q q (B ) ∑∑= 0001q p k q p k q p (C ) ∑∑= 00 01q p k q p k p p (D ) ∑∑= 1 11 11q p k q p k p p 12、在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A 、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和 B 、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差 C 、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积 D 、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商 13、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 A 、城乡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B 、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C 、城乡居民购买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D 、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二、计算题 1、某百货商场报告年的商品零售额为420万元,报告年比基年增加了30万元,零售物价上涨 4.5%,试计算该商场商品零售额变动中由于零售价格和零售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的绝对额。 2、某超市对A 、B 、C 三地开通了购物直通车,超市每天都会记录乘坐直通车的顾客的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与答案解析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 B.质量指标 C.总体标志总量 D.相对指标 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 A.比例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结构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 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76% B.95.45% C.200% D.4.76% 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A.14.5% B.95% C.5% D.114.5% 5.在一个特定总体,下列说确的是( ) 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 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 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 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 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A.大量的 B.同质的 C.有差异的 D.不同总体的 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 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 B.平均增长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D.序时平均数 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13 C.7.1 D.7 9.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10.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1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在对称的钟形分布中() 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D.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统计学经典书籍推荐

统计学经典书籍推荐 这是我碰巧在网上看到有人做了一些关于统计学经典书籍推荐和建议的总结,所以特意 转载与此,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统计学基础部分 1、《统计学》David Freedman等著,魏宗舒,施锡铨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 据说是统计思想讲得最好的一本书,读了部分章节,受益很多。整本书几乎没有公式,但是讲到了统计思想的精髓。 2、《Mind on statistics(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只需要高中的数学水平,统计的扫盲书。有一句话影响很深:Mathematics as to statistics is something like hammer, nails, wood as to a house, it's just the material and tools but not the house itself。 3、《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英文版.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看了就发现和国内的数理统计树有明显的不同。这本书理念很好,讲了很多新的东西,把很热门的Bootstrap方法和传统统计在一起讲了。Amazon上有书评。 4、《Business Statistics a decision making approach(影印版)》中国统计出版社 在实务中很实用的东西,虽然往往为数理统计的老师所不屑 5、《Understanding Statistics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影印版)》中国统计出版社 和上面那本是一个系列的。老外的书都挺有意思的 6、《探索性数据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和第一本是一个系列的。大家好好看看陈希儒老先生做的序,可以说是对中国数理统计的一种反思。 二、回归部分 1、《应用线性回归》中国统计出版社 还是著名的蓝皮书系列,有一定的深度,道理讲得挺透的。看看里面对于偏回归系数的说明,绝对是大开眼界啊!非常精彩的书 2、《Regression Analysis by example (3rd Ed影印版)》 这是偶第一本从头到底读完的原版统计书,太好看了。那张虚拟变量写得比小说都吸引人。没什么推导,甚至说“假定你有统计软件可以算出结果”,主要就是将分 析,怎么看图,怎么看结果。看完才觉得回归真得很好玩 3、《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王济川郭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不多的国内的经典统计教材。两位都是社会学出身,不重推导重应用。每章都有详细的SAS和SPSS程序和输出的分析。两位估计洋墨水喝得比较多,中文写的书,但是明显老外写书的风格 三、多元 1、《应用多元分析(第二版)》王学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现在好像就是用的这本书,但是请注意,这本书的亮点不是推导,而是后面和SAS结合的部分,以及其中的一些想法(比如P99 n对假设检验的影响,绝对是统计的感觉,不是推推公式就能感觉到的)。这是一本国内很好的多元统计教材。 2、《Analyzing Multivariate Data(英文版)》Lattin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本书有很多直观的感觉和解释,非常有意思。对数学要求不高,证明也不够好,但的确是“统计书”,不是数学书。

统计学第五版第十四章统计指数

第十四章统计指数 1.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资料如下: 要求: (1) 计算产量与单位成本个体指数。 (2) 计算两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生产费用。 (3) 计算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以及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 解: (2)产量指数: 竺=空00 =115.64% 二 Z )q o 55000 (3)单位成本指数: = 63500 二 99.84% j z 0qi 63600 2. 某商场销售的三种商品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444 480 92.5%380 500 (2)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解: (2)价格的变动: p iJ 31475 = 109.29% ' p °q i 28800 销售量的变动: 二 p 0q 1 28800 0M1 110.77% ' p )q 0 26000 3. 试根据下列资料分别用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计算销售量指数及价格指数。 解: 销售额 总指数: pq 31475 12, ' P o q o 26000

销售量指数 一^ =型=96% 些=也=116.8% Z P o q o 500 送 Piq o 380 4. 某公司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试问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多少,产 量增长对产值有什么影响? 解: 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 25%由于产量增长使得产值也相应增长了 25%绝 对额增加65万元。 5.三种商品销售资料如下,通过计算说明其价格总的变动情况。 价格总指数 三种商品价格平均下降12.22%,绝对额减少36.76万元 6.某商场上期销售收入为 525万元,本期要求达到556.5万元。在规定销售价 格下调2.6%的条件下,该商场商品销售量要增加多少, 才能使本期销售达到原定的 k p ' p i q i ' P o q i ' P i q i 1 k p P i q i 86 34 144 86 34 J44 0. 9 0. 95 0. 85 264 300. 76 =87. 78%

统计学必看教材推荐

一、统计学基础部分 1、《统计学》 David Freedman等著,魏宗舒,施锡铨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据说是统计思想讲得最好的一本书,读了部分章节,受益很多。整本书几乎没有公式,但是讲到了统计思想的精髓。 2、《Mind on statistics(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只需要高中的数学水平,统计的扫盲书。有一句话影响很深:Mathematics as to statistics is something like hammer, nails, wood as to a house, it\'s just the material and tools but not the house itself。 3、《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英文版.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看了就发现和国内的数理统计树有明显的不同。这本书理念很好,讲了很多新的东西,把很热门的Bootstrap方法和传统统计在一起讲了。Amazon上有书评。 4、《Business Statistics a decision making approach(影印版)》中国统计出版社在实务中很实用的东西,虽然往往为数理统计的老师所不屑 5、《Understanding Statistics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影印版)》中国统计出版社和上面那本是一个系列的。老外的书都挺有意思的 6、《探索性数据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和第一本是一个系列的。大家好好看看陈希儒老先生做的序,可以说是对中国数理统计的一种反思。 二、回归部分 1、《应用线性回归》中国统计出版社还是著名的蓝皮书系列,有一定的深度,道理讲得挺透的。看看里面对于偏回归系数的说明,绝对是大开眼界啊!非常精彩的书 2、《Regression Analysis by example (3rd Ed影印版)》这是偶第一本从头到底读完的原版统计书,太好看了。那张虚拟变量写得比小说都吸引人。没什么推导,甚至说“假定你有统计软件可以算出结果”,主要就是将分析,怎么看图,怎么看结果。看完才觉得回归真得很好玩 3、《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王济川郭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不多的国内的经典统计教材。两位都是社会学出身,不重推导重应用。每章都有详细的SAS和SPSS 程序和输出的分析。两位估计洋墨水喝得比较多,中文写的书,但是明显老外写书的风格 三、多元 1、《应用多元分析(第二版)》王学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现在好像就是用的这本书,但是请注意,这本书的亮点不是推导,而是后面和SAS结合的部分,以及其中的一些想法(比如P99 n对假设检验的影响,绝对是统计的感觉,不是推推公式就能感觉到的)。这是一本国内很好的多元统计教材。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

第九章统计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 1、 计算总指数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C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C 、综合法指数和平均法指数 D 、加权算术平均法指数和调和平均法指数 2、 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 90%,是因为物价( A ) 3、为测定各组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全体工人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应编制 (D ) P o q 〔 5、 如果用p 表示商品价格,用 q 表示商品销售量,则公式 k q ( A ) p °q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B 、 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商品销售量的变动 C 、 全面反映商品销售额的变动 D 、 反映由于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 6、 我国统计实践中编制综合指数一般( B ) A 、 数量指标指数多用派氏公式,质量指标指数多用拉氏公式 B 、 数量指标指数多用拉氏公式,质量指标指数多用派氏公式 C 、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都用派氏公式 D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都用拉氏公式。 7、 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了 50%,产量增长了 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 ( D ) A 、25% B 、2% C 、75% D 、20 % 8、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9、如果用p 表示商品的价格,用 q 表示商品销售量,则 (C ) A 、 商品价格和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值 B 、 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C 、 多种商品价格变动使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值 D 、由于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变动的影响程度 三、多项选择题 1、 编制综合法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作用 有(BC ) A 、平衡作用 B 、同度量作用 C 、权数作用 2、 平均数指数是( BCDE ) A 、两个不同时期的平均数相比的相对数 B 、总指数 C 、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D 、综合法指数的变形 A 、+ 11.1% B 、+10% C 、-11.1% D 、-10%。 A 、劳动生产率综合指数 B 、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 C 、劳动生产结构影响指数 D 、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 4、本年同上年相比,商品销售额相同,而各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了 售量(C ) 9.7%,则商品销 A 、下降9.7% B 、上升9.7 % C 、下降8.8 % D 、下降 1.3%。 口% p °q °综合反映 D 、抽象化作用

《统计学原理》课程课程一体化方案

《统计学原理》课程课程一体化方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统计学原理是为广播电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应该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该课程的开出在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基础会计学课程之后。设置本课程的目的,通过对统计学原理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授,使学生系统掌握统计学原理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提高经济分析和经济信息处理的能力。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掌握企业经营分析、行业发展分析,或者各种经济主题分析提供基本的数量分析方法。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统计学原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3)根据本课程是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的特点,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把学科理论的学习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对社会经济活动实际数据的分析联系起来,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善于使用本课多

种媒体教材。在学习中应有重点、有选择地使用好本课的教学材料。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1.本课程的内容体系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等,以具体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其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方面:统计方案的设计、资料搜集及整理、综合指标、抽样推断、相关分析、动态分析等。 本课共设十章,分别为统计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抽样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指数分析、动态数列分析、统计综合分析与评价等。整个课程的内容体系是按照统计学科及统计工作的逻辑关系顺序展开的,在阐述了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基本指标的概念、计算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分析方法,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所在。 在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不一样,因此有的内容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中第六章、第十章不做具体的教学要求。 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按"了解、一般理解、重点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指标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2.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统计总论

《统计学》教材各章参考答案

各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D 5.D 6.D 7.B 8.A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CD 3.AD 4.BCDE 5.ABDE (三)判断题: 1.×2.×3.×4.√5.× (四)简答题: 答案略 (五)综合题 答案略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C 5.C 6.A 7.B 8.C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 3.ABCD 4.ABC 5.ACD 6.ABCD 7.ABDE 8.BCE 9.ABE 10.CD (三)判断题: 1.×2.×3.×4.√5.× (四)名词解释: 答案略 ㈤(五)简答题: 答案略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B 5.B 6.A 7.B 8.C 9.B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BD 3.ACD 4.AD 5.BCD 6.BD 7.ABC 8.AC 9.ABC 10.CD (三)判断题: 1.×2.√3.×4.×5.× (四)名词解释: 答案略 (五)简答题: 答案略 (六)计算题: 1.解: 2

可见,组距1000元的分布数列,更为合理。 (2)对选中的分布数列,计算频率、较小制累计次数、较大制累计次数、组中值: (3)略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B 5.C 6.B 7.B 8.C 9.B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CE 3.ABCDE 4.BCE 5.ABCD (三)判断题: 1.X 2.X 3.X 4.√5.X (四)名词解释: 答案略 (五)简答题: 答案略 (六)计算题: 1.解:该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比去年增长百分比 =110%/(1+7%)-1=2.80% 2.解: (1)2011年的进出口贸易差额=12178-9559=2619(亿元)(顺差) 2011年进出口总额的发展速度=21737/17607×100%=123.46% (2)2011年进出口额比例相对数=9559/12178×100%=78.49%

如何学好统计学科

如何学好统计学科 统计师考试频道,整理收集如何学好统计学2020,供大家参考与阅读。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学校上了无数次的统计课程,学了一大堆的理论知识,也记住了好多的计算公式,但是一旦碰到实际数据,总是不知如何下手,最终只能找几篇类似的文章,照搬上面的方法,也不管对不对了。 我们为什么学不会统计,估计很多人很少会去像这个问题。我虽然也没有刻意去思考,但是在多年的协助别人设计、分析的经历中,慢慢地发现了一些可能的原因。 第一、统计学本身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学科,真正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一个哲学理念。即使是同样的指标,在不同场合下所选用的方法也可能不同。单说一个简单的方差分析,就因不同的设计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甚至于同一批数据如果目的不同,其方法与结果也是不同的。 第二、大多数人最头疼的问题应该是:对于一批数据,不知道到底应该选用什么方法。尽管各种方法应用的前提条件背了一堆,但好像每个都像,每个又都不像。感觉好像用哪个方法也行,就是不知道哪个方法更准确。对于这样的问题,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正

像医学生刚毕业时判断不准疾病一样,只能靠经验积累。 第三、目前的医学统计学教材大都是一个模式,冷冰冰的框架,没有一点人性化的词语,全是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语。实际上,这也正是目前医学统计学领域的悲哀,真正有水平的人很少,大多都是似懂非懂,缺乏分析的经验,写书时只能是照搬,相互抄来抄去,最终导致所有的医学统计学教材都是一个面孔。 第四、目前是学术界烦躁的一个时期,没有多少人能够耐住寂寞地真正研究理论。多数人都只是学了一知半解,就自封为专家、人才。帽子很大,学问不多。也有很多人能够学习理论,但是又不能结合实际,脱离实际问题,没有真正的效益。统计学是一门方法学,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真正想要掌握统计,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同时应不断地应用,只有在应用过程中才能真正地学会并理解。目前国内医学统计领域真正的高手已经越来越少,主要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很难沉下心来仔细研究统计学方法的进展和应用。如果自己都对统计学不了解,如何谈得上教授学生,结果必将是让学生更加糊涂。 真正的统计高手,至少应熟悉传统的统计学理论,了解最新的统计学进展,经常应用统计学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至少精通一个数据库工具,至少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必须精通SAS,这里不说SPSS,因为只有在SAS编程过程中,才能够更加理解统计学理论,而SPSS

统计学计算题

计算题类型与答案 第四章统计数据分析载体-综合指标 1.甲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如下: 要求:比较甲乙二个班平均数的代表性好坏(乙班标准差为13.50分,标准差系数为15.30%) 2. 某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如下: 要求:计算学生考试成绩的标准差系数 3.某企业相关资料如下: 要求:计算平均合格品率标准差系数 4.某企业产值2005年为1000万元,计划到2013年每年以8%速度增长,实际以10%的速度增长。 要求:(1)企业2013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 (2)如果企业计划到2020年产值翻三番,则从2006年起,计算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5.某地区企业产值利润相关资料如下:

要求: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上半年产值利润率 6.某人将一定数量人民币存入银行,利率情况如下,10年后取得150万元: 要求:(1)分别计算单利、复利条件下的平均利率 (2)分别计算单利、复利条件下最初存入银行的人民币数量。 7.某公司相关资料如下 要求:计算平均工资水平及标准差系数 8.某企业情况如下: 要求:计算产值和总成本计划完成程度,并作分析。 第五章统计推断 1. 某学校学生考试成绩按随机抽样结果如下: 要求:估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把握程度95.45%) 2.某学校学生考试成绩按36%比例不重复随机抽样结果如下:

要求:估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把握程度95.45%) 3.某农作物按19%抽样比例,随机抽取100亩,测得单产900斤,标准差30斤要求:农作物单产和总产量区间范围(把握程度95%) 4.相关资料如下:(从N只产品中随机抽样) 要求:以把握程度95%估计平均合格品率的范围 5.相关资料如下:(按19%从产品中不重复随机抽样) 要求:以把握程度95.45%估计平均不合格品率的范围 6.按19%抽样比例抽取100件产品,测得不合格率为15% 要求:计算不合格率区间范围(把握程度95.45%) 第六章时间数列 1.某企业职工4月份出勤情况统计资料如下: 要求:计算该企业职工平均出勤人数。 2.某种股票2012年各统计时点的收盘价如下:

《统计学》 第六章 统计指数

第六章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 1、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动态的。 2、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分为和。 3、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指数。 4、统计指数按其所使用的基期不同,分为与。 5、综合指数分指数和指数。 6、编制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指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 7、编制销售量指数,一般用作。 8、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一般用作。 9、在总体动态与各动态间形成的内在联系叫。 10 11 12、商品销售量指数=商品销售额指数。 13 是指数。 14、调和平均数指数用来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是以指标为。 15、固定结构指数,就是把作为权数的这个因素。 16、分析工人总体结构变动对总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必须把各组工人的这个因素固定在。 17、平均指标的动态,取决于和的变动程度。 18、算术平均数指数是用来编制指标指数的,它是以指标为。 19、若干有数量联系的统计指数所组成的整体称为。利用它不仅可以进行指数间的,还可以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动对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2、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B )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 D、调和平均数指数 3、编制综合指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 ) A. 选择基期问题 B. 选择报告期问题 C. 选择同度量因素问题 D. 选择计算单位问题

4、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5、编制销售量指数,一般是用( ) A. 基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B. 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C. 报告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D. 基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6、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7、编制价格指数,一般是用( ) A. 基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B. 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C. 基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D. 报告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8、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9、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 ) A. 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B. 对个体数量指标进行平均 C. 对个体价格指标进行平均 D. 对个体价格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10、统计指数是一种反映现象变动的()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序时平均数 11、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是( ) A. 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B. 对个体数量指标进行平均 C. 对个体价格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D. 对个体价格指标进行平均 12、副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10%,销售量增长20%,则副食品类商品销售总额增长() A、30% B、32% C、2% D、10% 13、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用来编制销售量指标指数时,它是以( ) A. 基期的销售额为权数 B. 报告期的销售额为权数 C. 基期的价格为权数 D. 报告期的价格为权数 14、如果物价上升10%,则现在的1元钱() A、只是原来的0.09元 B、与原来的1元钱等价 C、无法与过去进行比较 D、只是原来的0.91元 15、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用来编制价格指数时,它是以( ) A. 报告期的价格为权数 B. 基期的价格为权数 C. 报告期的销售额为权数 D. 基期的销售额为权数 16、某企业2003年比2002年产量增长了10%,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A、10% B、30% C、100% D、9.09% 17、因统计资料的限制,不能直接用综合指数公式计算数量指标指数时,就要用( ) A. 几何平均数的公式 B.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 C. 加权调和平均数的公式 D. 位置平均数的公式 18、某厂2003年产品单位成本比去年提高了6%,产品产量指数为96%,则该厂总成本() A、提高了1.76% B、提高了1.9% C、下降了4% D、下降了6.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