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审计发展十大趋势

政府审计发展十大趋势

政府审计发展十大趋势
政府审计发展十大趋势

政府审计习题

精心整理 政府审计 一.单选题 1.我国在( B )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1.政府审计的特点包括(ABCD) A.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B.审计监督的强制性 C.审计机关设置的系统性 D.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2.关于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 A.审计署是国家最高审计机关,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B.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 C.我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审计组织体系 D.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审计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 3.确定审计管辖范围的三项原则是(ABC) A.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原则 B.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原则 C.指定管辖原则 D.属地原则4. A. B. C. D. 监督 5. A. 6. A. 划 7.编制审计项目计划,其核心是选择合适的审计项目,选择项目应当考虑的因素有(BCD) A.上级领导关心的问题 B.法律法规的要求 C.审计机关的资源状况 D.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8.审计准备阶段应当做好的工作有(ACD) A.组成审计组,进行审前调查 B.实施内部控制测试 C.编制审计方案 D.制发审计通知书 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D) A.审计机关按照本级政府的要求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提出审计机关的审 B. C. D. 10. A. B. C. D. 三. 1. 2. 3. 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 4.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工作没有指导和监督的职责。F 5.政府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独立的监督。T 6.政府审计的主体是财政部门。F 解析:政府审计的主体是独立的政府审计机关。 7.政府审计的客体是经济效益。F解析:政府审计的客体是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

浅谈政府审计现状及问题对策

浅谈政府审计现状及问题对策 摘要:本文对政府审计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建议,以期对发展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有所启示。 关键词:政府审计现状对策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现状及重要作用 政府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运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审计。政府审计制度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巩固其政治统治和完善政治体制的重要机制。我国的政府审计在经济活动和行政权力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审计职能已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因此处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传统政府审计制度面临着各种特殊的严峻考验。政府审计的监督作用,是国家审计机关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政府审计监督对于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管理均能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1)制约作用:揭露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营行为;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揭露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2)促进作用:促进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 二、我国政府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成立伊始就已经意识到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要性,把政府绩效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审计内容,在1985年发布的《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和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及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中都先后提到要进行绩效审计。但从我国目前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情况看,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审计与绩效审计轻重不一 由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产生的时间比较早,理论上已比较成熟,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去指导审计实践,并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审计人员执行财务收支审计驾轻就熟;而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很不成熟,这就使得我国审计机关在分配审计资源时,偏重于财务收支审计。这种重财务收支审计、轻绩效审计的做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因为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公允、合法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前后期会计处理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发表审计意见。它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只能提供很粗的衡量尺度,不能提供其他情况,例如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垄断的产生等,这些情况却能使该单位在无效管理中盈利,而且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也无法从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获得了最大利润;另外,对于一些政府部门的特殊项目,例如对下岗人员提供帮助的项目、救助失学儿童的项目等,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则无法判断所提供帮助的质量和效果。然而绩效审计却可以对这些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供独立的评价。因此,重财务收支审计,轻绩效审计,使政府审计无法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严重制约了政府审计的发展。 2.我国政府审计的进展和“独立性”受制约 由于在现阶段,我国政府审计仍然采取行政型的隶属模式,审计报告向政府做报告后再向人大报告。这样的体制使审计往往受到各级政府“一把手”对审计的认识程度的影响,还有些问题会被政府隐瞒不报。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受同级政府的制约较大,即使在审计业务上规定了某些独立性,也往往因干部任免等受制于同级人民政府

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政府审计指的是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公共机构的财务报告情况的真实、合法、效用性、经济性地对公共服务的质量情况进行有效果性地审计。它的实质是对所受托的经济责任的履行的真实情况进行独立透明性地监督。随着市场经济制度、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政府审计对行政机关有效监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稳定国家经济的市场秩序,推动社会健康良好地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清正廉洁的党风建设。目前,虽然政府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并没有非常地完善,仍然存在相应的问题。本文就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进行阐述。 一、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审计并没有完全拥有独立性。政府审计只有拥有了相对独立的权利,才能更好地去发挥它自身的特性和职责能力。然而,当前,政府审计机关隶属于国家的政府机关,从而,政府审计是间接、一级一级,按照先向政府再到向人大相关部门进行报告。政府审计的制度是我国初期建立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之前的政府审计的制度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国情。比如,现在的政府审计会由于官员的个人主观臆断受到影响甚至会被干预,报告问题不真实,或者是被改动,因此,政府审计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保持其独立性,使报告更具有真实性、合理性、客观性。 (2)政府审计的经费问题受限制。国家财政部门是政府审计重

点进行监督的对象之一,但是财政部门又是对政府审计机本文由收集整理关的一切经费直接拨款的,这两个部门有一定的制约与矛盾,从而,制约了政府审计部门进行客观工作的开展。由此看来,政府审计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受到财政等其他部门的牵制。政府审计部门的经费不充足、没有保障,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若是政府审计部门对财政机关的减弱检查力度,那么它就不能完全履行自己应有的职责。 (3)政府审计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审计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创建社会主义健康稳定的市场经济而服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及其制度、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政府审计的相关法律制度理应得到适应时代的相应的健全,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政府审计虽然对国有性质的企业有相应的明文法律规定,但是对其他性质的企业的相关审计却没有详细的规定条款。此外,在政府審计的法律制度条文中,还存在一些操作性实践性偏低的条文,这样一来,导致了审计部门在解决问题时无从下手,政府审计人员无法开展相关工作。 (4)审计工作公开度,透明度偏低。由于我国现在实行的审计制度不完善,导致了政府审计的工作效果差强人意。在审计处工作开展中,经常出现形式性地批评过多而真正地处置惩罚较少,关键性的、重点的问题彻查少等不良行为;并且审计工作作出的报告也越来越少地公之于众,类似种种情况,让社会人民群众质疑了政府审计的报告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政府的审计制度没有全部的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体制。公开度、透明度都相对弱化,导致了审计部门的某些工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审计发展历史 一、审计是什么 审计,是指原来负责提供资料的会计人员以外的会计专家,对企业活动、记录和报表所进行的检查活动。 ---《新大英百科全书》第一卷审计,是指对国营企业、单位或个人由财务人员所掌管的账目进行审查,并证明其是否正确的一种行为。 ---《大英百科全书》第二卷审计是指为编写证明报告书做根据而进行的检查工作。 .斯泰特格 二、我国的审计发展 1古代审计学 尽管在中国古代审计理论主要表现为一些片断的思想,依然能够梳理出古代审计的思想脉络。我国审计思想萌芽于西周,成长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具有明显增加的制度性特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审计制度的国家。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制度;周朝以后使审计制度日臻完善,即“上计制度”。皇帝亲自参加听取财政、会计的报告;秦汉时,设御史,检查监督财政收支;隋唐时,设比部,隋朝时的比部属尚书省,唐朝时的比部属刑部,这就意味着审计机构有直接治罪的权力;宋朝时宋太祖淳化三年,设审计院,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审计正式命名的国家审计机构,比国外以审计命名的国家审计机关要早700多年,在宋太宗后期撤消了审计院,使财政收支发生了很多问题,因此,在宋高宗建炎元年恢复了审计机构,改名“审计司”;元、明、清三代均未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大部分审计职能并入御史监察机构。 2近代审计学 A中华民国的政府审计 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审计院,颁布《审计法》;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国民党政府的审计法几经修改,但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贪污横行,使审计制度徒具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监督作用。 B革命根据地的审计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中,1932年成立中央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以后,1934年颁布《审计法》,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以后在山东、陕甘宁、晋绥等革命根据地,也建有审计机构,颁布审计法规,实施审计监督工作。革命根据地的审计制度,在战争年代对节约财政支出、保障战争供给、维护革命纪律、树立廉洁作风,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3现代审计学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照搬苏联的模式,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政府只能通过不定期的会计检查来进行财税监督。“文化大革命”期间,更不存在独立的审计结构。1982年宪

论我国政府审计的独立性.doc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我国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On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Goyernment Audit in China 作者赵天寿 专业2012届审计学 指导教师陈茂霞讲师 分院会计学院 二〇一二年五月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陈茂霞指导下独立研究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发表的论文。若有抄袭,愿承担一切后果。特此声明 完成人签名: 2012年04月26日

论我国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摘要:政府审计监督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审计独立性是否得到较强的保证。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在组织、人事、经费等方面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审计独立性,使我国政府审计在一定程度受制于本级人民政府,审计的力度和效果不佳。我国政府审计起步晚,至今才近三十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是存在很多的干扰因素,不利于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开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对政府审计的需求越来越大,政府审计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就我国政府审计体制上存在的限制审计独立性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政府审计;独立性;体制改革 On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Government Audit in China Abstract:Effective audit and supervision by the Government whether or not depends on auditor independence has been a strong guarantee. Current audit system in China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personnel, and funding has seriously affected China's government auditor independence, make to a certain degree are subject to government audit-level people's Governments, and poor results of the audit. Government audit in China started late,so far only nearly 30 years, although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a lot of distraction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audit work. As the socio-economic progress, increasing demands for government audit, the growing role of government auditing too. This article on government auditing system in China there are restrictions on the independence of Auditors summarized analysis of the issue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 effective audit ;independence ;structural reform s

浅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

姓名:邹伟 学号:1436021005 浅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 0前言 0.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政府绩效审计是指政府相关职能发展至某历史阶段而形成的相对产物,当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政府的职能也必定发生相关的变化,在审计工作中剧增的公共开支也必须考虑到想适应的审计政策和审计方法与其相适应。 审计风险问题是政府绩效审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绩效审计的特殊性质包括他的保密性和涉及范围广泛性,导致这类问题审计的标准难以定义或者比较模糊,政府绩效审计的可靠性一致性的保证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十分的艰难。在政府绩效审计中,由于其特殊性,使得其所包含的风险非常巨大,因此给国家审计人员和国家造成的损失也是重大的。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却远远落后于国际潮流,在我国长期的单一制的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一直相对落后,这也反过来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成长。在新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注政府的审计报告,政府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要想在这个信息公开的时代得到公众的认可,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审计人员及时的转变态度,用一种更为积极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挑战,政府绩效审计的改革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通过浅析政府绩效审计的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由此制定相应的控制与防范措施,希望能够有利于我国政府绩效的研究,加强审计的责任感。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历史并不算很长,其中有关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内容也不算很全面。尽管世界范围内有不少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文献,但是至今

为止绩效审计延伸的领域不管是实践操作范围还是学术研究方面都还比较有限,对于绩效审计风险的研究也未开展深入细致的探讨,从而导致了我国“绩效审计风险”研究的相对缺乏。当然,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对事物的认知都要从一个广泛认知,再到具体深入研究,再到总体概况的研究,如今,对于绩效审计风险的研究,虽然还只是一个广泛认知的状态,但是,全世界的学者们对于其还是有许多文献成果的。 刘骏(2011)在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主的分析中表明,其原因主要为:①审计相关制度的相对匮乏,没有可供遵循绩效准则,风险责任对象难以确定;②缺乏绩效审计指标体系;③在当前允许条件下,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④审计证据缺乏力度;⑤审计人员的素质具有局限性;⑥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的内容更加广大,随之而来的风险也随着增大;⑦审计对象效益的滞后性。根据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成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包括:①优化审计部门设置及其人员结构安排,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②加强审计法规制度的建设,对于政府绩效审计措施的具体化;③运用合理的审计办法,建立沟通渠道,加强合理沟通;④完善指标体系,同时成立专家研究机制。 郝兰玉(2014)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中对对绩效审计中的第三方即政府绩效审计的信息质量及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她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第三方信息进行研究。同时加上利益相关性原则,对第三方信息进行了科学分类和风险分析,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国外对第三放信息质量的研究,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在适合我国总体原则和具体措施。 0.2.2 国外研究现状 绩效审计的概念的历史并不是很长,美国是最早引入绩效审计概念的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制定了“黄皮书”的审计准则,对绩效审计的实施和报告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样,绩效审计的概念才较为广泛的认知,才在规范化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美国在绩效审计方面的表示,对于绩效审计的介绍主要为:绩效审计时政府为了客观的,系统的检查一系列经济活动,为了对政府单位,项目活动的成绩进行独立的评价,以便对后期经济活动和相关的决策单位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效率和项目审计。 与美国不同,英国在政府绩效审计方面的起步研究起步较晚。从1980

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 总的说来,我国的政府环境审计目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几年的探索,逐步明确了以下一些问题:在审计对象上,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在审计类型上,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在审计内容上,受上述审计对象和审计类型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主要包括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的审计,对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审计,对环境保护制度的合理、有效性的审计等内容。其中的后两项内容,是以环境保护资金为载体展开的。 政府环境审计今后的发展,是继续探索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一方面,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受国际环境审计发展的影响很大。其一,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在促进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开展环境审计,组织各区域交流环境审计经验和信息等方面非常活跃;其二,自2000年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成立,并且审计署当选为委员会主席后,我们参与环境审计领域的国际交流进一步增多;其三,我们应该向政府环境审计经验丰富的国家学习,如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在对海洋环境的国际协议方面的审计、对固体废弃物的审计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国家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可以说代表着一定的发展趋势,我们在对外交流中,也必然受到国际环境审计发展的影响。这促使我们在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内容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扩展,例如,今年在参加最高审计

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按照会议的分工,我国要提供有关固体废弃物审计的案例。而在这之前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均没有开展过此类审计,为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审计署实施了对北京市医疗垃圾的审计调查,在组织方法、审计内容、审计方法、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另一方面,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还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1.在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上,将逐步增强对环境经济政策的关注。国际上政府环境审计从一开始就将环境政策作为主要关注对象。目前国际上政府环境审计所关注的环境政策主要是环境经济政策,这是因为命令——控制型的环境政策执行的成本太高,并且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用,各国更多地采用环境经济政策。而且,就审计机关的评价能力而言,对环境经济政策的评价要强于对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的评价。环境管理的这个特征,对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影响正好与国际政府环境审计关注环境政策的趋势是相符的。其一、政府环境审计要关注政府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政府运用环境经济政策的必然性使其进入了审计机关的工作范围。其二、对环境经济政策资金配置功能的侧重,使得环境经济政策的目标、操作手段等更强调对资金的考虑,这恰好可以使目前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要审计对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要审计类型的我国政府环境审计能够比较容易地增加对环境经济政策的评价,逐步过渡到绩效审计上。 2.在审计类型上,将逐渐增加绩效审计。对环境经济政策的关注。国际上审计的发展趋势已经转向绩效审计,环境问题是绩效审计关

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414321776.html, 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 作者:王煊彤张丽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12期 [提要] 本文主要论述政府审计的目标、政府审计的主题和客体、政府审计的特征,分析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政府审计;独立性;审计公告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3日 一、政府审计相关问题概述 (一)政府审计的内涵。政府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公共资金执行的真实、合法、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计,担负的是对全民财产的审计责任,其实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独立的监督。政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拥有很大的行政权力,如果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则必然导致腐败,因此要对它内部的每一个系统进行控制管理,政府审计是从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角度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约束。 1、政府审计的目标。在审计工作中,审计机关首先应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表和其他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其次审计部门审查审计对象财务、财政收益与支出合法性;最后要审核、评估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效益,检查其是否存在由于领导决策或者相关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效益低下。概括起来,政府审计的目标主要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 2、政府审计的主体。只有承担审计职责的主体是独立的第三方,与经营管理者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才能使审计结果客观公正,才能保证审计质量,使经营管理者严格履行受托经济的责任。我国政府审计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审计署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地方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 3、政府审计的客体。政府审计的客体即政府审计的对象,包括政府及其所属的各个部门和单位。即凡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部门和单位都属于政府审计的客体,如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国家投资或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中央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等。 4、政府审计的具体内容。政府审计的内容从形式上看,主要是审查被审计机构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被审计单位所从事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都是通过上述会计载体而已反映的,因此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也会通过一定的会计凭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审计发展历史 一、审计是什么 审计,是指原来负责提供资料的会计人员以外的会计专家,对企业活动、记录和报表所进行的检查活动。 ---《新大英百科全书》第一卷审计,是指对国营企业、单位或个人由财务人员所掌管的账目进行审查,并证明其是否正确的一种行为。 ---《大英百科全书》第二卷审计是指为编写证明报告书做根据而进行的检查工作。 .斯泰特格 二、我国的审计发展 1古代审计学 尽管在中国古代审计理论主要表现为一些片断的思想,依然能够梳理出古代审计的思想脉络。我国审计思想萌芽于西周,成长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具有明显增加的制度性特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审计制度的国家。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制度;周朝以后使审计制度日臻完善,即“上计制度”。皇帝亲自参加听取财政、会计的报告;秦汉时,设御史,检查监督财政收支;隋唐时,设比部,隋朝时的比部属尚书省,唐朝时的比部属刑部,这就意味着审计机构有直接治罪的权力;宋朝时宋太祖淳化三年,设审计院,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审计正式命名的国家审计机构,比国外以审计命名的国家审计机关要早700多年,在宋太宗后期撤消了审计院,使财政收支发生了很多问题,因此,在宋高宗建炎元年恢复了审计机构,改名“审计司”;元、明、清三代均未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大部分审计职能并入御史监察机构。 2近代审计学 A中华民国的政府审计 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审计院,颁布《审计法》;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国民党政府的审计法几经修改,但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贪污横行,使审计制度徒具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监督作用。 B革命根据地的审计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中,1932年成立中央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以后,1934年颁布《审计法》,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以后在山东、陕甘宁、晋绥等革命根据地,也建有审计机构,颁布审计法规,实施审计监督工作。革命根据地的审计制度,在战争年代对节约财政支出、保障战争供给、维护革命纪律、树立廉洁作风,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3现代审计学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照搬苏联的模式,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政府只能通过不定期的会计检查来进行财税监督。“文化大革命”期间,更不存在独立的审计结构。1982年宪

2016年政府审计练习试题(1)

一、单选题 1、()是审计的本质特征 A 独立性 B 强制性 C 系统性 D 广泛性 2、中国政府审计最早产生于() A 汉朝 B 唐朝 C 西周 D 清朝 3、()是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现代政府审计理论的重要基石 A 公共受托责任 B 经济审计责任 C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 D 金融审计经济责任 4、当今政府审计的主流是()。 A、绩效审计 B、经济责任审计 C、财政收支审计 D、金融审计 5、政府审计的目标不包括()。 A、真实性 B、效益性 C、合法性 D、公允性 6、按照审计范围划分,政府审计可以被划分为()。 A、全部审计、局部审计和专项审计 B、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 C、委托审计、联合审计和突击审计 D、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7、政府审计的职能不包括() A 经济监督 B 经济评价 C 经济规范 D 经济鉴证 8、现代政府审计的工作范围突破了财务审计领域,还包括针对政府各项活动的()的绩效审计内容 A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B 实用性、判断性和经济性 C 经济性、实用性和效果性 D 判断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9、司法型审计模式的隶属关系是() A 议会 B 国会 C 总统 D 司法序列 10、我国政府审计的体制模式是() A 立法型 B 司法型 C 行政性 D 独立型 11、下列不属于政府审计的组织模式的是() A 司法模式 B 行政模式 C 独立模式 D 法律模式 12、关于我国审计署审计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 B 由国务院任免 C 由国务院总理提名 D 由全国人大决定人选 13、政府审计的权力来源于(),必须依法设立,依法取得 A 经济法 B 法律 C 宪法 D 行政法规 14、审计机关职责的特征不包括()。 A、不可推卸责任 B、法定性 C、权威性 D、审计权限的并存性 15、我国在 ( B )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何滨(江苏省扬州市审计局) 2009年03月17日 <摘要>我国在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本文通过回顾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并提出八点对策,以更好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服务。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制约因素模式 一、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发展 (一)绩效审计的定义 世界审计组织的审计准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审计。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又称3E审计,是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的合称。 (二)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政府绩效审计对我国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绩效审计这个概念随着审计署的诞生被引进我国,前后发展不过二十余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意识的增强,人民不仅要求一切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而且要求必须经济有效的用之于民,否则政府仍要负责,同时为了促进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公共支出成倍增加,公营部门大批涌现,促使人们要求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所以,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异常迅速,这二十多年以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已经取得了以下成就:在专项资金投资项目的审计方面逐步注入了绩效审计的内容,在外资投资领域,明确提出其审计目标是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率,同时积极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二、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的制约 我国的审计事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建设的,不可避免的带有传统观念的影响,绩效审计是近些年才被逐渐被人们提起的一个新兴的概念,这种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领域才会产生经济效益,而政府等非盈利性组织则没有效益可言,因而也就没必要进行绩效审计的传统观念深深制约着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经济建设就无人来协调,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得以高效、健康地发展。事实上,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的活动就体现了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政 府政务公开的趋势下,对政府绩效的评估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和现存问题,提出改善客观环境,完善法律法规,改革审计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以期更好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 [论文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体现我国审计与国际审计的接轨,也体现我国审计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70年代。不同国家对绩效审计的称谓不尽相同,在英国,是指“货币价值审计”;在加拿大,是指“综合审计”;在澳大利亚,是指“效率审计”;在瑞典,是指“效益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

1986 年第12届国际会议上,建议以“绩效审计”统一名称。 国家审计署副署长刘家义根据我国的 国情把政府绩效审计表述为:“绩效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人们认知的共同标準,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配置、管理、利用经济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的审查、考量、分析和评价,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高效、持续地发展”。 二、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教育和引导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克服形式主义和浮 夸虚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政府执 行力和公信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利于充分听取群众对政府工

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多年来,内部审计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了产业界、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充分肯定。IIA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内部审计的未来呈现下列十大发展趋势。 1、审计的模式从控制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 在过去数十年中,控制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普遍使用的审计方法。它使审计人员容易将审计重点偏向于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而忽视了单位本身的目标。在未检查本单位的目标和所处风险前直接评估控制程序,其结果意义不大,因为审计人员无法判断哪些是最重要的控制,哪些控制对于风险而言是最重要的,以及缺少哪些控制。这一审计模式已经带来许多问题,多余的控制阻碍了组织程序的正常动作,沟通变得更加困难。由于控制的改变滞后于经营环境的迅猛变化,使得对过去形成的、与本单位目前所面临的风险无关的控制进行审计变得缺乏意义。 没有风险就没有控制,控制只为管理风险而存在。不分析风险而想有效地评价控制是不可能的。最新的控制模型如美国的COSO报告、加拿大的COCO报告、英国的Cadbury报告及南非的King报告,都将风险评估引入了内部控制并将其列为控制的核心。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使审计人员开始关心组织所面临的风险,使审计人员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的思路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评估,使审计报告将目前的控制与策略计划和风险评估连接起来,审计具有针对性,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从着眼于风险到着眼于经营环境 经营环境是风险的根源,控制系统就是针对它设计的。风险的来源——对单位产生威胁的危险和创造潜在收益的机遇,必须成为风险分析的焦点。这些条件、情况、危险和机遇就是可能影响单位经营的环境。 经营环境包括一组相关内容: (1)一般环境:国际的,经济的,法规的,政治的,环保的,知识的,科技的,社会的; (2)社会环境:社会的,私人的,非盈利性的,公共的,以及宗教的; (3)行业环境:各类不同的私人行业,公共行业,中介行业,以及这些行业的产品,流

审计发展前沿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政府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已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开展。实践证明,政府绩效审计在促进政府改善管理、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经济效益审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均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绩效审计已逐步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中心,政府绩效审计的推广实施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内容 政府绩效审计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经济性、资源使用的效率性、达到目标的效果性进行的审计。在2003年新修订的美国《政府审计准则》中,对绩效审计是这样描述的:“基于客观的评价标准以及提供一个预期的焦点或在一些最佳实践中或交叉问题上合成信息的评价,为了对一个项目的绩效和管理作出独立的评价,绩效审计需要做一种客观的、系统的证据检查,为项目更好地运作、为实施监督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进行决策和改善公共责任性提供信息。绩效审计围绕着一系列的目标进行,包括评价项目的效果性的目标;经济性和效率性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与法律或其他条款符合的目标和提供预期分析、引导或简要信息的目标等。绩效审计在负担大范围的工作,抑或是小范围的工作时会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对不同层次的分析、研究或评估;通常还会提供调查研究的结果、结论和一些建议;以及出具一份报告。”不难看出,政府绩效审计主要包括:一是强调对资源使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三方面的审计。这里的要点是计划和输入的经济性、过程的效率性和结果的效果性。简而言之,经济性即花得少,效率性即花得好,效果性即花得值。二是对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过程的审计。以对项目建设为例,检查经济性,即要根据投标、合同以及项目控制程序,确定各建设项目或设施是否根据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用最低的成本或在批准的费用范围内建成,有无浪费;检查效率性,包括检查各项目或设施等硬件的实际使用、维护管理,各项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人员配备、服务体系等软件运行的情况等;检查效果性,即指被审计单位或实施的建设项目是否达到了既定的效果并满足了群众的基本要求。 我国广泛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着比较完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政府绩效审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巨大的成就。Harold https://www.doczj.com/doc/a414321776.html,ngenderfer和Jack C.Robertson,以及John wanna,Christine&Chew等学者,对政府绩效审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形成了专著。19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将绩效审计引入政府审计工作实践。70年代以后,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国的绩效审计迅速发展起来,并纷纷通过立法将绩效审计列入法定范围,从世界范围看,绩效审计已经成为大部分国家政府审计的主流。目前美国审计总署对联邦政府财物活动的审计只占全部工作量的15%,大部分工作是对联邦政府进行业绩审核、项目评估、编纂分析等。澳大利亚绩效审计占政府审计工作量的50%以上,而瑞典和日本则占40%以上,英国占35%以上。我国也有许多学者对政府绩效审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政府绩效审计认识的局限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都还不高。 西方审计从20世纪40年代诞生,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以绩效为中心的审计格局;而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落后了几十年。由于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人们认识不到审计,特别是绩效审计对决策和计划的重要性,认为我国无需绩效审计。考虑问题也仅是从简单的表面和是否符合当时的需要,而没有从长远利益考虑。受财务审计目标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重点是真实性审计,开展绩效审计会妨碍真实性审计。这就使得政府行为容易忽视“经济性”、“效率性”

浅析审计工作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

浅析审计工作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 一、审计工作发展制约因素 当前新形式下,审计工作发展面临众多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不适应上 (一)承袭的管理体制与日益变化审计工作形式不相适应 表现为:经费难保障,工作质量难保证,审计领域难拓展,经济责任审计作用难发挥 1.经费难保障由于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经费的来源主要是审计收缴返还来的资金,审计执行力大受影响的同时审计信息化建设、基层审计机关培训等均受限,审计工作的进步与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 2.工作质量难保,近年来审计工作受到各党委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交办的工作量大、人手不足的实情致使基础审计工作人员疲乏应对各项工作,审计工作的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审计工作的风险也日益增大 3.审计领域难拓展中央及省级审计机构无暇顾及地方审计机关,加上其有限的授权性,从面导致审计监督不到位,影响审计工作的公平性,损害审计工作的灵魂形象。有些企业是股份制或中外合资,政府审计没法介入,这样审计领域的拓展工作就出现了审计盲区,审计工作也就起不到审计监督的作用。 4.经济责任审计作用难发抵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受到组织人事部门的牵制,在一定程度上审计监督的力度受到制度,发挥不了审计工作

该有的作用,极大影响了审计的公信力及威慑力 (二)相对机械化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与多变的审计实践不适应,体现为如下两方面 一是审计计划管理太粗放。审计计划管理系统性差、缺乏独立性、开放性差等导致在行动过程不得不频繁对项目进行增减调动,缺乏有效的项目进展、项目资源调整、项目质量、项目目标的实现及项目风险的规避与控制等的管理是。另外,上级相关单位下达临时审计任务繁多,挤占较多人力、时间及物力资源,以致基层审计部门计划被打乱,原定计划被拖延滞,计划难以执行的局面 二是审计程序太繁琐。很多的基层单位经济活动量极小,有些单位经常被审计机关审计,很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入例行公事的活动。这些项目按6号令都得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撰写审计日记。从现实看,不仅费时费力,面且也没有必要。让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 (三)相对单一老化的审计队伍同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两个突出 一是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的矛盾突出。现在审计署、省厅有诸多项目都是上下联动,市级审计机关忙于应付,县区审计机关更疲于奔命,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基层审计机关本身发展也由于机构人员编制受到一定的束缚和制约,导致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的矛盾日渐突出。二是基层审计队伍单一素质的矛盾突出。目前,很多基层审计机关都存在审计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单一的问题,由于审计系统专业

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审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六个阶段;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秦汉时期最终确立阶段;隋唐至末日臻健全阶段;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中华民国不断演进阶段;新中国振兴阶段。 我国西周国家财计机构分为两个系统:一是地官大司徒系统,掌管财政收入;二是天官家宰系统,掌管财政支出。天官所属中大夫司会,为主宦之长.主天下之大计,分掌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全面核算。《周礼》记载:“凡上之用,必考于司会。”即凡帝王所用的开支,都要受司会的检查,可见司会的权力很大。而且还说:“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即司会每旬、每月、每年都要对下级送上来的报告加以考核,以判断每一个地方官吏每月和每年所制的报告是否真实、可靠,再由周王据此决定赏罚。我国政府审计的起源,基于西周的宰夫。《周礼》云:“宰夫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而考其治.治以不时举者,以告而诛之。”即年终、月终、旬终的财计报告先由宰夫命令督促各部门官吏整理上报,宰夫就地稽核,发现违法乱纪者,可越级向天官家宰或周王报告,加以处罚。由此可见,宰夫是独立于财计部门之外的职官,标志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 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建立和成长时期,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丁秦汉时期逐渐形成全国审计机

构勺监察机构用结合、经济法制与审计监督制度相统一的审计模式。秦朝,中央设“三公”、“九卿”辅佐政务。御史大夫为“三公”之一,执掌弹劾、纠察之权,专司监察全国的民政、财政以及财物审计事项,并协助丞相处理政事。汉承秦制,西汉初中央仍设“三公”、“九卿”,仍由御史大夫领掌监督审计大权。二是“上计”制度日趋完善。所谓“上计”,就是皇帝亲自参加听取和审核各级地方官吏的财政会计报告,以决定赏罚的制度。三是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御史制度是奏汉时代审计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时代的御史大夫不仅行使政治、军事的监察之权。还行使经济的监督之权,控制和监督财政收支活动,勾稽总考财政收入情况。 隋唐时代是我同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时期。隋设置比部,隶属于部官或刑部,掌管国家财计监督,行使审计职权。唐改设三省六部,六部之中,刑部掌天下律令、刑法、徒隶等政令,比部仍隶属于刑部,凡国家财计,不论军政内外,无不加以勾稽,无不加以查核审理。唐代的比部审查范围极广、项目众多,而且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宋代设置“审计司”,隶属于太府寺,后改称为“审计院”。宋审计司(院)的建立,是我国“审计”的正式命名,从此,“审计”一词便成为财政监督的专用名词,对后世中外审计建制具有深远的影响。 元代取消比部,户部兼管会计报告的审核,独立的审计机构即告消亡。明初设比部,不久即取消,洪武十五年设置都察院,以左右都御史为长官,审察中央财计。清承明制,设置都察院,职掌为“对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