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doc

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doc

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doc
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doc

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布局是规范工作流程和人员、动物、物品等相互关系和移动,并确保实验室安全,此外,对形成屏障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三个防护区(外围防护区、建筑防护区、饲养防护区)和四条控制路线(人员控制路线、动物控制路线、物料控制路线、废物控制路线)等方面详细介绍。

动物实验室

1.外围防护区

外围防护区主要指建筑外围的区域。鉴于实验动物饲养的特殊性,外围可能需要设监控设备、人员进出的控制、卫生防护带等。如果设施内从事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实验活动,须考虑设施的安保要求,以及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后对周围控制区域、疏散和救援的需求。外围的防护主要通过设置栅栏、围墙等方式实现。鉴于景观的需求,使用栅栏更显人性化。栅栏不应低于2米,栏杆的间距不大于10厘米,栏杆要坚固、易于清洁。

此外,需要设置照明系统、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更高级别的防护包括地下的电磁场报警、红外线报警和运动物体报警、低压电击等措施。防护区内一般不布置绿化,以免影响监控,同时也可减少昆虫、老鼠等。为保证正常的外来服务,如邮件、送货、访客等,通过风险评估决定是否需要建设安检、特殊通道、中转站等措施。对控制区域应设置警示牌,避免无意闯入。对防护要求高的设施,

应保证外来车辆不能靠近设施,距离保持至少30米。在外围防护区,宜设专用的外部人员和车辆入口。

2.建筑防护区

建筑防护区主要指动物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建筑内有动物设施和其它设施之分,其它设施可以与动物设施有关,也可以无关;动物设施可以就是建筑的主体,也可以是其部分。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动物设施环境与建筑物内其它区域环境的相互隔离与相互关系,人员、动物、物料和废物的进出路线。使用时,动物设施及其相关的设施宜集中布置,从事感染动物活动的设施需要单独布置。建筑除主入口外,要考虑设置动物、大型设备和废物的出口和入口。

出于安全考虑,必须评估和明确对门窗的性能要求。在合理控制数量的前提下,对门窗的大小、形状、耐冲击能力、耐火性、保温性、光学特性等均要有要求。可能的风险来自于异常的气候、自然灾害、人为破坏、设备异常等,如,通风系统的异常可造成室内压力急剧变化,造成门窗损坏。

3.饲养防护区

饲养防护区设施基本的形态是由入口、走廊(或通道)、功能间和出口组成。走廊是连接各功能区的纽带,各种通道发挥快捷、隔离、消毒等作用。实验动物设施的特点是不相容的因素多,需要利用走廊和通道对不相容的因素作合理的安排。走廊的形式包括双走廊、单走廊、U型走廊、环廊等。设施内部的安排应根据工作流程和利于控制风险的原则确定,此外,还要考虑工程可行性和日常维护的方便性,可以组成相对独立的单元。

1.人员控制路线

进出动物实验室的人员主要包括动物管理人员、动物实验人员和清洁人员。此外,还有送货人员、维护人员、来访人员、检查人员、安保人员等。为保证各类人员的进出有序,需要合理设计路线和设置不同级别的物理限制。人员的移动具有主动性,可以到达任何区域,要通过SOP和物理控制措施管理人员的移动。

合理的设计基于对工作类型、流程以及控制要求的了解程度。理想的情况是不同工作类型的人员之间没有交叉,这可以通过区域划分、时间顺序、设置通道(如传递窗)等方式实现。

2.动物控制路线

动物进出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保持单向流。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实验动物机构的特定工作流程。动物生产设施和动物实验设施应分开设置。对动物生产设施而言,需要将所生产的实验动物发送至实验机构,需要考虑动物输出的问题。而在动物实验设施,动物最终多以尸体的形式或经过处理的固态和液态等形式运出,但是,有时从实验需求角度考虑,也有可能需要将存活的动物运出动物实验设施。

3.物料控制路线

物料可分为清洁物料和危险物料、大型物料和小型物料等,通常可随人带入设施或经过传递窗、渡槽、双扉高压灭菌器等通道进入设施。对于大型的动物实验室,应考虑设置物料进口和/或出口。

传递窗、渡槽、双扉高压灭菌器等通道对物料的进出有重要意义,需综合考虑,合理设置。要考虑大型物品的进出,设置设备门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走廊的宽度、门的宽度均要根据工作的特点设计。

4.废物控制路线

废物可分为危险废物和普通废物。风险等级为1和2级的感染性废物可以按要求包装后运出动物实验室委托专业机构处理,风险等级为3和4级的感染性废物须在设施内消毒灭菌后运出实验室处理。

废物的形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如果涉及大动物,动物尸体是大型废物。如果其不含有害因子,可以运出机构处置。如果其含风险等级为3和4级的病原体,需要先在设施内消毒灭菌。动物的尸体处理也是大中型动物实验的难点和高风险环节之一。我国由于缺乏专用的大中型动物尸体消毒灭菌装置,通常采用肢解后进行高压处理的方式灭菌。

液态废物是湿式饲养动物的主要废物。可以通过地面或专用管道收集,也可使用可移动的废液收集装置收集。低危险废液可以按普通的实验室废水收集和处理,达到环保要求后排放。高危险废液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单独处理,可能涉及生物、放射、化学等危害,要按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经过无害化后按普通的实验室废水收集和处理。饲养动物离不开用水,排水系统是动物实验室的关键系统,其比供水系统更复杂,特别是处理高危险废液的系统。

气态废物主要通过换气排放。其可能含有生物、放射、化学等危害或异味,有些需要处理后排放。对于生物因子,可以通过HEPA过滤器处理后排放。为控制污染,应充分利用局部通风和气体过滤装置,安装的局部通风和气体过滤装置应与系统通风匹配,互不影响各自正常运行。

设施内应有储藏室或储藏空间,包括对清洁物料、危险物料、危险废物和普通废物的存放,但不允许长期储存废物。

江苏慧丰源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一个集生产、销售并为高科技应用提供优质服务的新型环境工程公司。目前公司已经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公司主要从事恒温恒湿、洁净室、微生物安全实验室、非标类人工环境实验室、计算机机房等特殊环境工程系统规划设计及配套设备安装施工工程;恒温恒湿通用实验仪器的代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弱电、智能化系统集成。

设计方面,公司拥有空调暖通、室内外建筑设计、水、电、净化、智能化等各专业人才,就是这样一支技术团队,保证了我们在工程设计上卓越的专业水准和超前的设计理念。公司全体员工热切希望利用我全面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您建设做贡献。

李白写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月亮,必须得抬头看,不然你看见的月只是水中月,而思故乡,必须得低头,看着脚下的土地,土地连结深情,传递的思念感应才会自然。可见,李白对抬头和低头,有看似经典的认识,只是李白的脖颈不听使唤,该低头时却抬头,该抬头时却低头,搞得李白一辈子光碰头,有时被摔的鼻青脸肿的,但这时的李白爱喝酒,喝了酒就疯疯癫癫的,于是,李白就借着痛感籍着癫意把一肚子的酒吐出来,成就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

元萨都剌《北人冢上》诗:“低头下拜襟尽血,行路人情为惨切。”可见,古人从心里是不喜欢低头的,喜欢的是抬头。

记得我以前在学校操场里喜欢低头,体育老师说我是一个没有自信的学生,还说我是一个没有阳光心态的人。记得体育老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瓜子之所以长的粒粒饱满,那是因为向日葵始终抬头向着太阳。”

记得我第一次去应聘工作,应聘的工作人员看我低着头,直接就叫我回去了。

那我就抬起头吧,进家门的时候,由于我抬起头,我的头一下子就被碰出了血来,搞得我在家里好几天就不想出门的。

我走下坡的时候,依然是抬起头,这样显得自己有自信,冷不防,我一连向下栽了好几个跟斗,摔的我头破血流的。

我的头招谁惹谁了?干嘛都跟我的头过不去呢?

我究竟是该抬头做人还是该低头做人呢?

有人说走下坡路就必须低头,言下之意就是人走背时运的时候要低着头,就像罪犯低着头接受审判一样。那当年毛泽东同志遭到王明等人的排挤时干嘛就不低头呢?那当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干嘛就不低头举起手来呢?那赵一曼和江姐被敌人抓去明知只有无尽的酷刑干嘛就不低头屈服呢?那当年的灾荒岁月里全中国人民饿的吃粗糠啃树皮干嘛就不低头消沉下去呢?那有人第九次高考依然名落孙山干嘛就不低头认命了呢?有人写文章写了一百篇写了一千零一夜依然是没有读者依然是没有一个读者看好时干嘛就不低头呢?李嘉诚当初做生意是做一次亏一次时干嘛就不低头呢?你、我、他经过了这么多的困苦折磨干嘛还要坚强的活下去呢?我们的人类和整个社会经常就处在风雨飘摇里干嘛还要坚定不移向前进呢?

人的一生,几乎有过半的时候是在走下坡路,低着头走下坡路确实是不摔跟斗,但低着头只能看见脚下的一方寸路,却看不见天上的太阳和高空的明月,特别是最容易忽视身边的风景。

有人说走上坡路低着头最好,言下之意就是人走好运的时候要低调要谦虚谨慎。确实低着头走上坡路由于身体前倾走起路来更有劲而且更能看清脚下的路,但太阳会照在低头者的脸上吗?天上的神仙们真的就喜欢这些整天低着头的人吗?你看,孙悟空低着头只能做弼马温,但孙悟空抬起头来就成了齐天大圣;你看,刘邦把头低着,低了48年,只能是个混混,但刘邦把头一抬起来,三五年之后就开创了汉朝;你看,朱元璋低着头只能做乞丐,因为抬起头来是讨不到饭的,但朱元璋后来把头索性抬起来,结果就建立了明朝;当年美国有核武器,而中国没有,但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就是不低头,中国人民就是要把头抬起来,抬起头的中国人民没有多久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核武器……

关于低头和抬头,各有各的哲学。

爱低头的人,看似是低调的人和谦虚谨慎的人,实则是只看着自己眼前的人,窃喜着眼前的平安和太阳慷慨的一点光辉。

爱抬头的人,看似昂扬向上心里充满了自信,实则是脸上洋溢着阳光脑后却是布满了阴暗,即是摔了跟斗手里依然抓着一抹明媚。

有人说该低头时就低头,该抬头时就抬头,那敢问,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才该低头或才该抬头呢?倘若天上真的掉下了冰炮,你抬头被砸着,你低头还是会被砸着,只不过抬头是冰炮砸在了脸上,低头是冰炮砸在了头顶而已。只有做缩头乌龟,冰炮才只能砸在护身的壳壳上。

有人信仰低头,这也不错,低头自有低头的妙处。自然,你的人生就是低头人生,所谓中庸哲学,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信仰抬头,这也很好,抬头自有抬头的灿烂。自然,你的人生就是抬头人生,所谓“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大概是这个意思。

有人信仰一会儿低头一会儿抬头,这也是一个妙。一会儿低头一会儿抬头,脖颈得到了锻炼,因之肌肉和心理机能就更加的发达,展现给别人的是一会儿方型的一会儿圆型的,所谓圆滑,大概就是如此。

没有谁对谁错,也不存在谁高尚和谁卑微的问题,各有各的哲学,这就是多样的人和人的多样性。其实,不是人世太复杂,而是你只顾着自己的低头或抬头而不懂别人为什么会低头和抬头?

人的脑袋瓜不过三斤半,由于低头和抬头的缘故,造成有的人头成了“巨头”,而有的人头却成了“狗头”,还要来一点狗血喷头……唉,看来抬头与低头之间的学问确实太高深了,像我这样的孺子是搞不明白的,只能是舔一舔皮毛而已

写作时,只与写作为伴,就能听到内心的声音,飘忽的灵感也能捕捉,笔下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和思想。

就我为例,大学期间,常一个人钻在图书馆,早进晚出,看完一本书,常有感悟到笔尖,亦能有几篇散文杂评登报。毕业后,到西双版纳工作,与内心的对话少之又少,每日工作之余,与友聚餐、喝酒、烧烤,不到凌晨绝不不回家,回家即一头醉晕埋进被子,日复一日,丧失了与灵魂独处的时间,自然再无创作灵感。

写作的人,几乎都远离正常人生活,也不遵守惯常的生活秩序。安妮宝贝曾说,只有死去的繁华,能让我安静,所以,她常在黑暗中敲打键盘。太温馨的生活,亦会使写作者陷于温柔之乡,懒得思考,更懒得动笔,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时,因为忽略家,忽略妻女,造成与林达的婚姻不睦,这或许不能怨路遥,因为他是个真正的写作者,是写作对孤独的需要,离间了他们的感情。

张爱玲,荒原上的孤独者,以23岁的人生阅历对人性作出冷酷、深邃、老道的剖析,生逢苍凉时代的孤独,成就了她文坛奇女的地位。一代文学大师川端康成亦是孤独成就了他,出生不久,父母去世,7岁,祖母去世,10岁,姐姐去世,14岁,祖父去世,孤独是他500多篇小说永远的笔调,最终,他也选择在孤独中毁灭了自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在我少年时期,吃不饱、穿不暖,牵着一头牛或者羊,在四面看不到人的荒凉土地上孤独地生存。饥饿和孤独是我写作的源泉。

所以说,很多人不是写不出来东西,只是缺乏独处的机会,一旦自处,孤独,下笔,无需微言大义,只需直言生活,定会渐渐文思汹涌,像有神魔推动。这种深入骨髓的孤独,能让人打开灵感的黑匣子,在里面不能看到多少美好东西,却能自由的在一片完全属于自己内在精神空间翱翔,在孤独中煎熬自己、消耗自己的过程,亦生脱胎换骨升华自己的过程。孤独的写作,让文学变得更具魅力。

所以,从现在开始,告别与日同醉,除去浮华,静下心来,提起笔与自己谈心,与孤独相伴,这是个决绝的行动,但是伟大作品都来自于孤独的写作,出自于决绝的人。

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

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布局是规范工作流程和人员、动物、物品等相互关系和移动,并确保实验室安全,此外,对形成屏障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三个防护区(外围防护区、建筑防护区、饲养防护区)和四条控制路线(人员控制路线、动物控制路线、物料控制路线、废物控制路线)等方面详细介绍。 动物实验室 1.外围防护区 外围防护区主要指建筑外围的区域。鉴于实验动物饲养的特殊性,外围可能需要设监控设备、人员进出的控制、卫生防护带等。如果设施内从事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实验活动,须考虑设施的安保要求,以及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后对周围控制区域、疏散和救援的需求。外围的防护主要通过设置栅栏、围墙等方式实现。鉴于景观的需求,使用栅栏更显人性化。栅栏不应低于2米,栏杆的间距不大于10厘米,栏杆要坚固、易于清洁。 此外,需要设置照明系统、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更高级别的防护包括地下的电磁场报警、红外线报警和运动物体报警、低压电击等措施。防护区内一般不布置绿化,以免影响监控,同时也可减少昆虫、老鼠等。为保证正常的外来服务,如邮件、送货、访客等,通过风险评估决定是否需要建设安检、特殊通道、中转站等措施。对控制区域应设置警示牌,避免无意闯入。对防护要求高的设施,

应保证外来车辆不能靠近设施,距离保持至少30米。在外围防护区,宜设专用的外部人员和车辆入口。 2.建筑防护区 建筑防护区主要指动物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建筑内有动物设施和其它设施之分,其它设施可以与动物设施有关,也可以无关;动物设施可以就是建筑的主体,也可以是其部分。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动物设施环境与建筑物内其它区域环境的相互隔离与相互关系,人员、动物、物料和废物的进出路线。使用时,动物设施及其相关的设施宜集中布置,从事感染动物活动的设施需要单独布置。建筑除主入口外,要考虑设置动物、大型设备和废物的出口和入口。 出于安全考虑,必须评估和明确对门窗的性能要求。在合理控制数量的前提下,对门窗的大小、形状、耐冲击能力、耐火性、保温性、光学特性等均要有要求。可能的风险来自于异常的气候、自然灾害、人为破坏、设备异常等,如,通风系统的异常可造成室内压力急剧变化,造成门窗损坏。 3.饲养防护区 饲养防护区设施基本的形态是由入口、走廊(或通道)、功能间和出口组成。走廊是连接各功能区的纽带,各种通道发挥快捷、隔离、消毒等作用。实验动物设施的特点是不相容的因素多,需要利用走廊和通道对不相容的因素作合理的安排。走廊的形式包括双走廊、单走廊、U型走廊、环廊等。设施内部的安排应根据工作流程和利于控制风险的原则确定,此外,还要考虑工程可行性和日常维护的方便性,可以组成相对独立的单元。 1.人员控制路线 进出动物实验室的人员主要包括动物管理人员、动物实验人员和清洁人员。此外,还有送货人员、维护人员、来访人员、检查人员、安保人员等。为保证各类人员的进出有序,需要合理设计路线和设置不同级别的物理限制。人员的移动具有主动性,可以到达任何区域,要通过SOP和物理控制措施管理人员的移动。

P2+实验室设计说明

BSL-2加强型生物安全实验室改造工程方案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 2、《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50073-2001 3、《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 4、《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1-90 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2002 二、BSL-2加强型实验室设计范围: 本次建设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实验室送排风、空调、压力显示报警、风量自动控制、监控、通讯、配电、数据传输、电子连锁、照明等系统和室内墙体、地面进行装修改造。实验室改造面积约118㎡,本方案设计的实验室洁净度要求为万级、十万级;实验室吊顶內净高度为2.4米。 三、BSL-2加强型实验室技术方案说明: 1、实验室结构装修:实验室的吊顶及围护隔断均采用聚苯乙烯夹心彩钢板,厚度为50mm,钢板为宝钢0.5mm,(彩钢板优点是重量轻、机械强度高、防水及保温性能好);墙角处及墙与地面、墙与顶板之间夹角均采用铝合金圆弧阴阳过渡及密封,所有配套铝合金型材均采用电泳型材,以防止以后实验室长期使用消毒时导致铝材氧化。实验室地面采用进口塑胶PVC地板无缝连接,具有耐酸碱腐蚀、抗磨损及防滑等特点。

2、各实验间洁净度、压力梯度:实验室改造面积约118㎡,其中污染区:实验操作室面积约为24.8㎡,洁净级别为10000级,换气次数不小于40次/小时,房间压差为-40Pa(对大气);消毒灭菌间面积约为5.5㎡,洁净级别为100000级,换气次数不小于40次/小时,房间压差为-40Pa(对大气);二次缓冲间面积约为3.9㎡,洁净级别为100000级,换气次数不小于30次/小时,房间压差为-30Pa(对大气);半污染区面积约为13.98㎡,洁净级别为100000级,换气次数不小于30次/小时,房间压差为-20Pa(对大气);洁净走廊间面积约为9.73㎡,洁净级别为100000级,换气次数不小于30次/小时,房间压差为+10Pa(对大气);准备间面积约为28.14㎡,洁净级别为100000级,换气次数不小于30次/小时,房间压差为+10Pa(对大气);缓冲间面积约为4.95㎡,洁净级别为100000级,换气次数不小于30次/小时,房间压差为+10Pa(对大气);內更淋浴室面积约为5.12㎡,无洁净要求、设独立排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小时;在实验室隔壁设独立监控室及空调机房间。 3、实验室气流组织方式:从安全角度考虑本系统设计为全新风定向直流系统,生物安全实验室采用全新风顶送单侧下排形式,气流方向为洁净区流向污染区(从缓冲更衣区→淋浴室→次更衣→洁净走廊→准备间→半污染区→一次缓冲→穿防护服→二次缓冲→操作室→生物安全柜)。实验室外空气经过空调处理后通过中效风机过滤箱过滤,通过管道再经过房间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送入房间,再通过装有高效过滤器的排风口通过排风管道由高效过滤排风箱二次高效过滤

SICOLAB动物实验室设计基本要求

在对基地现状充分分SICOLAB动物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求析基础上,采用将建筑作为环境背景的设计理念,将单体建筑包容于环境之中。 SICOLAB动物实验室设计在建筑方面: 主要包括生物实验室建筑设计、室内装修材料要求等。 实验室基本工作区域尺度(ELM),是为保证生物医学研究的安全运行,而对其所需工作区域尺度的规划。实验室的ELM一般包括对操作台、实验设备(包括储藏柜)、工作台、化学排烟罩以及生物安全柜的长度要求。 实验室设计当前的趋势,已经开始朝着规划区域空间尺度的方向发展,而不仅仅限于规划区域长度。这种趋势是起源于模块化实验室形式的采用。 建筑面积由于包括流通区域、建筑核心区域、墙体以及公共区域的面积,必然在整体上大于特定功能区域的使用面积。参考根据AIA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换算方式,实验室(包括内部流通和功能分配区域)面积的基本换算系数在1.7至2.2之间。换算出的工程总面积在实际规划时,还需要做相应调整。 实验室建筑的材料,应该选择耐用和易清洗的类型,并且应能有助于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材料设计的关键因素,在于易清洗、易维护、易储藏并且尽量减少毒害传播。所选材料作穿墙以及楼板处理时,还必须考虑到保证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SICOLAB动物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求: (1)选址僻静、卫生 (2)布置分为准备区、饲养区、实验区。要求人流、物流、动物流分开(单向流程);要求净化、灭菌、防虫。 (3)建筑要求有洁净走廊,饲养室,污染走廊以及其他各室。 (4)空调系统有可控制的温度和湿度、气流速度和分布,有一定的换气量和气压。(5)照明无窗动物房使用荧光灯,有窗动物房可安装玻璃窗,以滤去紫外线。要求12h 亮,12h暗。 (6)供水有饮用水和精制水。

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

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 一.人员配置管理规定1.1管理人员每个饲养场均应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负责饲养场的全面工作。管理人员应掌握实验动物的生理、生态习性和基本的兽医专业知识。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并具有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和检疫的组织协调能力。1.2兽医人员每个饲养场均应设立专职兽医人员。主管兽医师应由取得兽医师以上职称并有实践经验的人担任。兽医人员在饲养场应重点抓好疾病防治工作,并协助管理人员做好其它工作。1.3饲养人员1.3.1饲养人员应由身体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担任。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对从事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工作的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掌握操作规程,并经业务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1.3.2上岗之前应做身体检查,结核病患者和肠道病原菌的带菌者不得在饲养区工作。工作人员至少应每年体检一次。1.3.3患有流行性疾病的饲养人员不得上岗工作。二.灵长类动物饲养管理规范2.1动物的饲养环境2.1.1饲养场所应建在环境空气质量及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远离居民区和交通要道,远离有严重空气污染、震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2.1.2动物的房舍应通风、透光、清洁、干燥。房舍内墻壁应光滑、平整,阴阳角应为圆弧型,以利冲洗消毒。墙面应采用耐腐蚀、无反光、耐冲击不易脱落的材料建筑。地面应防滑、防磨、无渗透。天花板应耐水、耐腐蚀。屋顶应设通风透光、换气设备。屋内还应设保温设备,以利冬季保温。2.1.3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房内的温度需控制在18℃~29℃,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70%。猕猴在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下.最适宜的温度是20℃~25℃。最适湿度为40%~60%。室内应设有通风换气设备,维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2.1.4动物饲养区应实行封闭式管理。四周要有围墻(栏)。场区要划分为繁殖区、育成区和隔离检疫区。另外应设有相应的配套设备。如:饲料房、饲料仓库、兽医室、治疗室等。2.1.5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环境指标: 项目指标 开放系统屏障系统 温度(℃) 相对湿度(%) 空气洁净度(级) 落下菌数(个/皿时,≤) 氨浓度(㎎/立方米,≤) 工作照度(Lx) 昼夜明暗交替时间(h) 16~29 40~70 30 14 150~300 12/12或10/14 18~29 40~ 70 10000 3 14 150~300 12 /12或10/14 注:表中氨浓度为动态指标2.2动物笼舍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笼舍和设施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动物的福利,为动物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足够的空间。使得动物能够

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详解

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连孝俐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 402460 摘要:生命科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对实验动物定义较为简单,指凡是科学研究中用作试验的动物均是实验动物。后来随着生命科学的日益发展,对实验动物定义有了规范而严谨的表述。实验动物,是指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科研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条件;实验动物质量的好坏,对生物制品产品质量的优劣起着十分重要的用;实验动物对相关领域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包括制药工业、轻工业与食品工业、农业和畜牧兽医及国防和军事科学等方面。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实验动物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而且对各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发展和应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实验动物;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1 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 1.1 实验动物在兽医生物制品生产、研究和检测中的应用 1.1.1 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兽用生物制品是用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代谢产物等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等相应技术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品,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畜禽等动物传染病。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验离不开实验动物及其动物性原材料,包括实验动物、鸡胚、动物血清、细胞等[1]。 1.1.2 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研究中的应用 用于兽用生物制品研究、生产和检验的实验动物,全世界每年至少有几百万之多,其中20%用于新产品研究和开发旧。在兽用生物制品研究中,包括兽用疫苗菌(毒、虫)种的选育、免疫学研究、常规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传统和新型抗体及诊断技术研究、安全评价以及建立传染性疾病的动物模型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利用实验动物[2]。可见实验动物对于各种兽医生物制品的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1.3 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中的应用 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主要包括菌(毒、虫)种的制备与鉴定、无菌检验、支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 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 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屏障系统

pcr实验室规化设计说明

P C R 检测实验室建设 设计说明 DNA检测室是一种特殊实验室,它不仅采用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尤其是对设计建造过程中的室空气污染控制和操作流程过程中的交叉污染控制有着及其特殊和非常严格的要求;本设计专为刑侦技术DNA检测实验区室空气污染控制环境建设提出了整体解决方案。此方案在为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十余个地市级公安局设计中多次得到公安部二所数名领导、专家的支持和指导,并在与各局刑侦技术主管领导、法医和我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等三方共同研究讨论过程中不断达到理念清晰、布局合理、设计规、设置完善,即符合实际使用需求,又符合公安部系统刑侦技术DNA检测实验室验收及国家实验室认可、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验收的硬件标准;由于各地客观条件有所不同,须在此整体解决方案的基本框架和原则因地制宜。 参照标准:《法庭科学DNA实验室检验规》公安部GA/T 383-2002 《法庭科学DNA实验室规》公安部GA/T 382-2002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规》卫医发[2002]8号文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卫医发[2002]10号文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设置标准》卫医发[2002]10号文附件 《基因检验实验室技术要求》国家质监检验总局SN/T 1193-2003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生物污染控制》国际标准ISO 14698 《洁净厂房设计规》国家标准GB 50073-2001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建设部JGJ 71-90 《室空气质量标准》国家标准GB/T 1883-2002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GB 19489-2004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国家标准GB 50346-2004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卫生部(2004-11-12) 《低压电气施工及检收规》国家标准GB 50254-96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国家标准GB50043-2002

动物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动物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一般来说,动物实验的研究工作应该明确描述:: 研究的目的和/或者需要验证的假说。 选择特定动物模型的原因。 动物种、品系、来源和类型。 每个独立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包括研究设计和使用动物数量。 数据分析所用的统计学方法。 动物实验设计的意义 一、正确的动物实验设计对提高科学研究质量、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非常重要 二、目前许多动物实验质量不高 1、动物质量不高,低级别动物给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带来影响。 2、实验设计和统计学分析能力有限 三、一个好的实验设计,对统计学分析来说帮助很大,可以使问题变得更加容易解决 四、一个不正确的实验设计,导致结果信息无用。 动物实验的分类 1、确证性的实验:用一种最大可能,正确解答问题的系统方法,收集有关处理实施后动物反应的科学数据。 2、探索性的实验:为产生新的假说提供素材。 这两类实验都涉及在实验人员的控制下,对动物施加一定的处理或操作,来发现是否处理在实验对象上引起一定的反应,或者对这种反应进行定量。 3、检验性实验:是观察性的实验,用于发现科研人员不能控制的变量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长期的。 实验设计的主要目的一是保证所测变量的任何差异是由处理造成的,而不是其他非对照变量引起;另一个目的是通过控制确定的变量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减少所测反应的变异性,这样对处理效应的评介更准确。 动物模型应用的重要步骤 一、动物实验通常是研究某种类、品系或性别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并间接推断人或其他研究对象的相关方面。 二、3个重要方面 1、基于对研究对象和模型(候选)动物中疾病发展方面掌握的已有知识 2、进行一个或多个实验,观察模型对所实施的处理如何反应 3、考察模型实验的结果与研究对象物种的相关性 3R原则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您身边的实验室工程专家【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 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 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屏障系统 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PCR实验室设计说明文书

PCR实验室设计说明 PCR实验室分为四个区域,进入各工作区域必须严格按照单一方向进行,不同的工作区域使用不同的工作服(例如不同的颜色)。工作人员离开各工作区域时,不得将工作服带出,四区域分别为: 1.试剂配制区n 2.样品处理区n 3.核酸扩增区n 4.产物分析区n 如使用全自动分析仪,区域可适当合并,三四区可合并为扩增产物分析。 各区的功能是: 1.1.1 试剂准备区:扩增试剂的配制、分装和保存。 1.1.2 样品处理区:样品登记、分装;核酸提取、保存和加样。 1.1.3 扩增产物分析区:扩增产物的测定、结果分析、登记及报告。 1.2 扩增前区与扩增后区应严格分开,须使用不同的房间,两区之间最好有一定的间隔。 1.3 使用商品化试剂盒可在样品处理区进行少量试剂配制。 1.4 在满足下列操作和清洁处理要求的前提下样品处理区和试剂准备区可设在同一房间: 1.4.1 在生物安全柜操作。 1.4.2 每个实验人员、实验组分别使用各自的试剂及耗材。 1.4.3 盛放污染材料的器皿密封并一次性使用。 1.4.4 用有效的方法对操作区域和共享器具在实验前后进行清洁及消毒。 设计要求:

PCR实验室可以是分散形式,也可以是组合形式,现要主要是以组合形式为主流。完成一组PCR 实验,通常应经过试剂配制、样品处理、核酸扩增及产物分析四个实验过程,若实验工艺需要,还应增加样品粉碎过程。 一、分散形式PCR实验室 所谓分散形式PCR实验室,是指完成上述实验过程的实验用房彼此相距较远,呈分散布置形式。对于这种布置形式的PCR实验室,由于各个实验之间不易相互干扰,因此无需特殊条件要求。 二、组合形式PCR实验室 所谓组合形式PCR实验室, 是指完成PCR四个实验过程的实验用房相邻布置,组成独立实验区域的形式。对于组合形式PCR实验室,由于各个实验间集中布置,容易造成相互干扰,因此,对总体布局以及屏障系统具有一定的要求。各室在入口处设缓冲间,以减少室外空气交换。 试剂配制室及样品处理室宜呈微正压,以防外界含核酸气溶胶的空气进入,造成污染,可以通过控制进风风量大于排风风量达到正压效果。 核酸扩增室及产物分析室应呈微负压,以防含核酸的气溶胶扩散出去污染试剂与样品,可以通过控制排风风量大于进风风量达到负压效果。 在理想情况下,PCR实验室缓冲间,可设置正压,使室空气不流向室外,室外空气不流向室。PCR实验室进风由原有中央空调控制,要求将中央空调风口安装到指定定点,且高度为地面铺装好后2600mm处。 如果使用荧光PCR仪,扩增室和产物分析室可以合并。

灵长类动物疾病汇总

灵长类动物疾病:主要是实验猴。 传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猴和人的一种热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和人的天花相似,以皮肤出疹为特征。 疱疹病毒感染:猴疱疹病毒又叫B病毒,可引起猕猴属中恒河猴及其他亚洲猴(如食蟹猴等)的传染病。与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人相似,猕猴疱疹病毒早期感染可引起以口腔黏膜损伤为特征的口龈炎,多数情况下不显症状。但此种病毒可使人类产生致死性脑炎或上行性脑脊髓炎。 腺病毒感染:猴腺病毒(SAV)有很多血清型,它们广泛存在于猴群中,常引起猴的隐性感染,但某些毒株可引起幼猴结膜炎和呼吸道疾病。 猴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传染病。可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将猴麻疹分为显性和隐性感染两种类型。隐性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内会有麻疹抗体出现。显性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临床表现为有良性结膜炎,鼻孔渗出液,脸部及腹部多出现红色斑疹,偶尔亦发生严重病理反应及肺炎。 猴出血热:猴出血热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由猴出血热病毒引起的RNA 病毒传染病。临床体症:发热、肿脸、紫绀、脱水、黑粪症,多处皮肤出血。尸体剖检:全身出血,十二指肠近端出血具有诊断意义。泡沫病毒感染:由猴泡沫病毒(SFV)感染猴群不产生临床症状和病理损伤,多呈隐性感染,但SFV常污染猴肾细胞培养物,影响猴源细

胞的利用。 马尔堡病毒病:马尔堡病毒属丝状病毒科,马尔堡病毒可引起人的严重出血性传染病。猴感染马尔堡病毒呈临床不显型,症状极不明显。人受感染却严重发病,并造成死亡。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人类儿童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恒河猴有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病例报道。临床特征为:发病早期出现四肢麻痹,躯干肌肉和部分表情肌麻痹。猴艾滋病:猴艾滋病又称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猴的一种高度致死免疫抑制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全身性淋巴腺病、严重贫血、淋巴细胞减少,机会性感染和高死亡率。 埃博拉病毒感染:埃博拉是扎伊尔和苏丹南部的人的一种出血性流行病。人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出血,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人与猴表现为相似的病理过程。尸检:以皮肤丘疹,胃肠道、呼吸道和实质器官的淤血,出血为特征。齿龈、口腔黏膜溃疡、出血,多数病例可见腹膜炎,肝肿大,呈暗黑色,表面有纤维素附着。 副流感病毒感染:猴副流感病毒感染常无临床症状,呈现隐性感染,病毒可存在于猴的组织器官中,尤其是肾脏,因此可造成猴细胞培养物的污染,严重干扰猴源细胞的研究工作。 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痢疾:又称菌痢,是志贺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和猿猴共患性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可表现为下痢和中毒性痢疾。菌痢是猴群的最常见

非人灵长类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0-11-23; 接受日期:2010-12-3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资助;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研究专项项目(KSCX2-EW-J-23);中国 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动 物 学 研 究 2011,Feb. 32(1): 91?96 CN 53-1040/Q ISSN 0254-5853 Zoological Research DOI :10.3724/SP.J.1141.2011.01091 非人灵长类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梁 斌*, 吴晓云 (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223) 摘要: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另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报道, 2009年全世界约有2.2亿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发病机理的研究、预防和诊断、治疗药物的筛选和评价都需要合适的动物模型。在已报道的糖尿病动物模型中, 非人灵长类动物糖尿病病程、病症与人类的糖尿病最为相似。该文从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来源归纳了目前报道的主要的非人灵长类糖尿病模型, 重点介绍了猕猴、食蟹猴和树鼩糖尿病模型及其特征, 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糖尿病;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猕猴; 食蟹猴; 树鼩 中图分类号:R-332; R587.1; Q959.8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4-5853-(2011)01-0091-06 Progress on nonhuman primate models of diabetes mellitus LIANG Bin *, WU Xiao-Yun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Models and Human Disease Mechanism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Kunming Yunnan 650223, China ) Abstract: Diabetes is the third most severely chronic disease aft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ance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estimated 220 million diabetes patients worldwide in 2009. The rational animal models of diabetes are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diabetes,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diabetes as well as screen and evaluation of new drugs for diabetes treatment. Compared to other animal models of diabetes, the causes and symptoms of diabetes of nonhuman primates is more like human diabetes. We here reviewed the reported nonhuman primate models of diabetes based on the sources they were generated; especially focused on three models, Macaca mullata, M. fascicularis, Tupaia belangeri. Furthermore, we discussed the perspective development of nonhuman primate models of diabetes mellitus. Key words: Diabetes; Animal models of nonhuman primates; Macaca mullata; Macaca fascicularis; Tupaia belangeri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报道, 2009年全世界约有2.2亿糖尿病患者, 2005年有超过110万人死于糖尿病。预计203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达3.6亿(Wildet al , 2004)。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从1980 年的0.67%上升到2004 年的5.5%, 增加了9 倍 (Wu, 2006)。Yang et al(2010)报道, 我国20岁以上人群总体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 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 推算我国总糖尿病患者达9 200万以上, 已超过印度成为世界上糖尿病第一大国。WHO 估计, 2006—2015年, 糖尿病、心血管病、中风等会造成中国经济损失高达5 580亿美元。 糖尿病是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下, 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抵抗所引起的一类代谢性疾病, 其特点是血糖浓度不正常升高。糖尿病通常包括1型(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和2型(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一般认为, 1型糖尿病源于自身免疫系统的紊乱, 即胰岛内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被体内免疫系统攻击而凋亡, 导致胰岛素的缺乏, 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 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和要求

上海畅通净化工程https://www.doczj.com/doc/a510767676.html, 上海畅通建筑装饰https://www.doczj.com/doc/a510767676.html, 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任务书的制定,包括制定实验楼每个部门、每个实验室的面积和功能要求;制定生物实验室每间房的建筑、装修内容,门窗要求,环境控制、电力(照明、通讯及网络等)、气体管道、给排水、空调、消防控制、结构等工艺设计的要求;制定每间生物实验室所需固定实验设备清单。 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设备规划,包括按照国际生物实验室标准及项目工艺任务书的要求,完成生物实验室固定设备规划、工艺布置图、典型生物实验室放大工艺平面图、主要立面图和主要剖面图;完成生物实验室固定设备厂商资料及工程设计数据归总。具体地说,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建筑工艺设计的要求是: 1. 基地环境方面 在对基地现状充分分析基础上,采用将建筑作为环境背景的设计理念,将单体建筑包容于环境之中。 2. 建筑方面 主要包括生物实验室建筑设计、室内装修材料要求等。 实验室基本工作区域尺度(ELM),是为保证生物医学研究的安全运行,而对其所需工作区域尺度的规划。实验室的ELM一般包括对操作台、实验设备(包括储藏柜)、工作台、化学排烟罩以及生物安全柜的长度要求。 实验室设计当前的趋势,已经开始朝着规划区域空间尺度的方向发展,而不仅仅限于规划区域长度。这种趋势是起源于模块化实验室形式的采用。 建筑面积由于包括流通区域、建筑核心区域、墙体以及公共区域的面积,必然在整体上大于特定功能区域的使用面积。参考根据AIA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换算方式,实验室(包括内部流通和功能分配区域)面积的基本换算系数在1.7至2.2之间。换算出的工程总面积在实际规划时,还需要做相应调整。 实验室建筑的材料,应该选择耐用和易清洗的类型,并且应能有助于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材料设计的关键因素,在于易清洗、易维护、易储藏并且尽量减少毒害传播。所选材料作穿墙以及楼板处理时,还必须考虑到保证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3.结构方面 包括生物实验室结构设计、结构负荷要求等。由于振动会干扰到实验室的敏感性仪器,所以设计者们必须考虑适当控制振动,并将振动源放置在远离敏感性仪器的区域,必须对建筑结构的振动反应进行细致分析。为了控制振动在实验室区域的传导,工程师在设计前期需要考虑一些结构因素。 实验室开间的大小设定,必须考虑到实验室模块、功能分配、振动标准和后期发展等,宽度应该根据实验室模块的大小有相应变化,既保证灵活性又符合常规门窗设计,且形成统一的实验室辅助连接的整体。 实验室模块内不应设置柱,以免妨碍实验室的内部流通和空间使用。结构系统与空调系统应紧密协调,防止互相干扰。 4.暖通空调方面 包括生物实验室暖通空调设计、空气过滤排气系统、生物安全柜排气系统等要求。 暖通空调系统必须满足实验室研究要求。除对温度、湿度需严格控制外,还需有足够的通风量,以处理烟尘、异味、空气中污物,并满足烟罩通风以及实验室内热负荷要求。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富裕量。不同性质区域需保证不同的相对压力,并要根据相关标准从长远考虑节能问题。 实验室中间操作罩口,NC最大值不宜超过50dB,除非设备本身允许外,NC一般不宜超过60dB。 暖通空调、水、电、照明设备,需根据可有效利用能源的原则进行选择,同时,应易于控制管理。防结露最小保温厚度,需满足节能标准,并参考国内相关推荐值。建筑围护材料,必须保证居住者的健康与安全,建议选用环保节能材料。所有耗能系统及部件,要进行全程控制管理,且是否采用热回收应进行相应的比较评价。 通过对实验室设备维护费用的经济分析,选用不同的暖通空调系统。经济分析应有足够的数据进行经济性、能效比的全面计算。经济分析主要包括工程初投资、能耗、运行费用、系统可靠性、适应性等方面

PCR实验室设计说明

PCR实验室设计说明 PCR实验室分为四个区域,进入各工作区域必须严格按照单一方向进行,不同得工作区域使用不同得工作服(例如不同得颜色)、工作人员离开各工作区域时,不得将工作服带出,四区域分别为: 1。试剂配制区n?2。样品处理区n 3。核酸扩增区n 4。产物分析区n?如使用全自动分析仪,区域可适当合并,三四区可合并为扩增产物分析、 1、1、1 试剂准备区:扩增试剂得配制、分装与保存。 各区得功能就是:? 1。1。2 样品处理区:样品登记、分装;核酸提取、保存与加样、 1。1、3 扩增产物分析区:扩增产物得测定、结果分析、登记及报告。 1。2 扩增前区与扩增后区应严格分开,须使用不同得房间,两区之间最好有一定得间隔。 1。4 在满足下列操 1、3使用商品化试剂盒可在样品处理区进行少量试剂配制。? 1、4、1 在生物作与清洁处理要求得前提下样品处理区与试剂准备区可设在同一房间内:? 安全柜内操作。 1、4.2 每个实验人员、实验组分别使用各自得试剂及耗材。?1.4、3盛放污染材料得器皿密封并一次性使用、 1.4、4 用有效得方法对操作区域与共享器具在实验前后进行清洁及消毒。 设计要求: PCR实验室可以就是分散形式,也可以就是组合形式,现要主要就是以组合形式为主流。完成一组PCR实验,通常应经过试剂配制、样品处理、核酸扩增及产物分析四个实验过程,若实验工艺需要,还应增加样品粉碎过程。 一、分散形式PCR实验室 所谓分散形式PCR实验室,就是指完成上述实验过程得实验用房彼此相距较远,呈分散布置形式、对于这种布置形式得PCR实验室,由于各个实验之间不易相互干扰,因此无需特殊条件要求。二、组合形式PCR实验室 所谓组合形式PCR实验室, 就是指完成PCR四个实验过程得实验用房相邻布置,组成独立实验区域得形式。对于组合形式PCR实验室,由于各个实验间集中布置,容易造成相互干扰,因此,对总体布局以及屏障系统具有一定得要求、各室在入口处设缓冲间,以减少室内外空气交换、 试剂配制室及样品处理室宜呈微正压,以防外界含核酸气溶胶得空气进入,造成污染,可以通过控制进风风量大于排风风量达到正压效果、 核酸扩增室及产物分析室应呈微负压,以防含核酸得气溶胶扩散出去污染试剂与样品,可以通过控制排风风量大于进风风量达到负压效果。 在理想情况下,PCR实验室缓冲间内,可设置正压,使室内空气不流向室外,室外空气不流向室内、

动物实验室建设

动物实验室也叫实验动物房,它是指适宜于饲养、繁育实验动物的建筑物。这类建筑应具有特定的环境要求和实验手段,以保证动物的品质和实验研究的准确可靠性。根据对微生物的控制程度可分为:开放系统、屏障系统和隔离系统。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实验动物房一般由饲养室、健康观察室、隔离检疫室、各种实验室(外科手术、实验处理解剖、术后管理、疾病诊断、治疗、生理生化检查、微生物检疫、饲料营养分析和特殊饲料的调制室等),以及贮藏室、清洁准备室、洗涤消毒室、工作人员用房(包括办公室、淋浴室、更衣室等)、走廊(清洁区和污染区)、废弃物处理设施、机房和变电所等组成。其平面布置,应使人、动物和物品的流动路线合理,作业方便。严格区分清洁区域和污染区域,以保证人和动物的健康,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室动物饲养室的平面尺寸根据饲养量、饲养方式,笼具架规格、排列方式、室内环境、饲养管理及操作方式等综合研究确定。为了避免温、湿度在垂直方向出现梯度,笼架高度不宜超过1.8米,顶棚高应在2.2~3米范围内。走廊宽度要便于操作和搬运物料及器材,以不小于1.3米为宜。清洁准备室的大小,须根据

作业内容和消毒灭菌装置等设施占用的空间确定。清洁准备室、清洁走廊同洗涤室以墙壁隔开,墙壁不允许出现裂缝。 地面要平而不滑,不渗水、不漏水、耐药液腐蚀和耐磨损。对环境要求严格的房间,还要考虑选择发尘低的材料。墙地交角应圆滑无棱角。内墙壁应平滑、耐水、耐磨、耐消毒液腐蚀。墙与墙、墙与顶棚或梁的夹角应圆滑无棱角。顶棚一般不承受压力,使用涂有防水材料的薄水泥板,能经受水冲和消毒水腐蚀。饲养室通常不设外窗,饲养室之间也不设内窗,以避免干扰。饲养室的门,宜采用铝合金密封门,开启方向须注意室内外压差。屏障与非屏障之间的门,应设置非满足一定条件不能开启的装置。木结构一般只作为简易的临时建筑;混合结构多为单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好,变形小,宜在多层建筑中采用。钢骨架、用镀锌波纹金属板、内镶聚苯乙烯硬泡沫塑料板做保温层的围护结构具有较好的气密保温性能。 看了上面的文章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下面给大家推荐杭州威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致力于实验台,通风柜,实验室家具,仪器台,天平台,药品柜,器皿柜,气瓶柜,净化工程、环保通风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工程安装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 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 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屏障系统 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C半屏障系统 放宽对屏障系统中人及物出入房间时的管理,平面组成大致与屏障系统相同。 D层流架系统 笼具放在洁净的水平层流空气中。常用于小规模饲养,但在一般房间进行饲养、操作和处理时有被污染的危险性。可用于半屏障的补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