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交大C实验七

西南交大C实验七

西南交大C实验七
西南交大C实验七

实验 7 实验报告

教学班级: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系统函数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掌握自定义有返回值函数的概念、定义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实现功能:根据键盘输入的数x,计算分段函数f(x)的值。

(1) 主函数功能:从键盘输入数x,通过调用子函数得到计算结果并输出。

(2) 子函数功能:定义有返回值函数,实现计算该分段函数值的功能。

要求:求平方根和绝对值使用数学函数sqrt(x)、fabs(x)。

(3) 输入输出格式请参考以下样张:

2、实现功能:1~10加减乘运算训练系统。

(1) 主函数功能:随机产生一个1~10加减乘算术式(数字在1~10之间随机产生,运算符在加减乘

中随机产生,如2+3=、8-4=、6*3=),要求用户输入计算结果,通过调用子函数得到正确答案,

判断用户输入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并输出结论。

(2) 子函数功能:定义有返回值函数,实现加减乘算术式的计算功能。

(3) 输入输出格式请参考以下样张:

3. 实现功能:计算a的b次方与b的a次方的和。

(1) 主函数功能:从键盘输入两个整数a、b(a>0, b>0),通过调用子函数计算a的b次方与b的a

次方的和并输出结果。

(2) 子函数功能:定义有返回值函数,实现计算a的b次方的功能。

(3) 输入输出格式请参考以下样张:

4、实现功能: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1) 主函数功能:从键盘输入两个正整数,通过调用两个子函数分别得到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并输出结果。

(2) 子函数1功能:定义有返回值函数,实现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功能。

子函数2功能:定义有返回值函数,实现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功能。

(3) 输入输出格式请参考以下样张:

5、实现功能:计算正整数m~n之间所有完数之和。

(1) 主函数功能:从键盘输入两个整数m、n(m>0, n>0, m

有完数,计算所有完数之和并输出结果。

(2) 子函数功能:定义有返回值函数,实现判断正整数是否为完数的功能。(完数是指:该数所有因

子(不含自身)之和等于该数,如28=1+2+4+7+14)。

(3) 输入输出格式请参考以下样张:

三、实验结果(源程序+ 注释)

1.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cout<<"学号:"<

cout<<"========================================="<

double x,y;

double f(double x);

cout<<"x=";

cin>>x;

y=f(x);

cout<<"y="<

}

double f(double x)

{double y;

if(x>0)

y=sqrt(x);

else if(x==0)

y=0;

else y=fabs(x);

return y;}

2.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cout<<"学号:"<

cout<<"========================================="<

int m,a,b,js,zq;

char op;

int calc(int a,int b,char op);

srand(time(NULL));

m=1+ rand()%3;

a=1+ rand()%10;

b=1+ rand()%10;

switch (m)

{

case 1:op='+'; break;

case 2:op='-'; break;

case 3:op='*'; break;

}

cout<

cin>>js;

zq=calc(a,b,op);

if(js!=zq)

cout<<"计算错误"<

else

cout<<"计算正确"<

}

int calc(int a,int b,char op)

{

int n;

switch(op)

{ case '+':n=a+b;break;

case '-':n=a-b;break;

case '*':n=a*b;break;

}

return n;}

3.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cout<<"学号:"<

cout<<"========================================="<

double a,b,c;

double power(int a,int b);

cout<<"请输入a,b:";

cin>>a>>b;

c=power(a,b)+power(b,a);

cout<

cout<

cout<

double power(int a,int b)

{int mul=1,i;

for(i=0;i

mul=mul*a;

return mul;

}

4.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cout<<"学号:"<

cout<<"========================================="<

int x,y,z,gy,gb;

int max(int m,int n);

int min(int m,int n);

cout<<"请输入2个正整数:";

cin>>x>>y;

if(x

{ z=x;

x=y;

y=z;}

gy=max(x,y);

gb=min(x,y);

cout<<"最大公约数是:"<

cout<<"最小公倍数是:"<

int max(int m,int n)

{

int t;

t=m%n;

while(t!=0)

{

m=n;

n=t;

t=m%n;

}

return n;

}

int min(int m, int n)

{

int max(int, int);

return(m*n)/max(m,n);

}

5.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cout<<"学号:"<

cout<<"========================================="<

int m,n,i,j,sum;

sum=0;

bool fact(int i);

cout<<"请输入2个正整数m,n:";

cin>>m>>n;

for(i=m;i<=n;i++)

if (fact(i))

sum=sum+i;

cout<

bool fact(int m)

{

int sum=0,i;

for(i=1;i

if(m%i==0)

sum=sum+i;

if(sum==m)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静电场模拟

静电场模拟实验预习题: 静电场模拟实验_01 出题:魏云 什么叫物理模拟?( A ) A,指模拟过程和被模拟过程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如用飞机模型在风洞中模拟飞机在飞行中的受力分布; B,都是力学量或相同的量,如引力和电场力; C,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静电场模拟实验_02 出题:魏云 测等位面用一般电压表可以吗?( B ) A,可以; B,不可以。 静电场模拟实验_03 出题:魏云 用稳恒电流场去模拟静电场,如果两种物理过程具有相同的数学方程却有不同的边界条件可以吗?(B)A,可以; B,不可以。 静电场模拟实验_04 出题:魏云 在静电场模拟实验中,两电极间等位线的分布和形状与两电极间电位差的大小有关系吗?( B ) A,有关系; B,没有关系。 静电场模拟实验_05 出题:魏云 在静电场模拟实验中,将两电极电压的正负极接反,其等位线和电力线的形状有变化吗?( B ) A,有变化; B,没有变化。 静电场模拟实验_06 出题:魏云 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基础是( A ) A,二者都服从拉普拉斯方程和安培环路定律; B,二者都服从麦克斯韦方程和高斯定律。 静电场模拟实验_07 出题:魏云 在静电场模拟实验中,用检流计来找等位线可以吗?( A ) A,可以; B,不可以。 静电场模拟实验_08 出题:魏云 在静电场中等位线和电场线的关系应该( A ) A,在空间处处正交; B,在空间处处平行。 静电场模拟实验_09 出题:魏云 在静电场模拟实验中,载水盘中的水的作用是( A ) A,充当导电介质; B,可有可无。 静电场模拟实验_10 出题:魏云 用电位差计测静电场中等位线的分布可以吗?( A )

西南交大操作系统实验总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胡晓鹏

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Linux操作系统下的C语言编程 实验目的:1.认识Linux系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2.了解vi命令的基本用法,能够使用vi命令对文件进行基础的操作与编辑; 3.能够在Linux环境下编写C语言程序,生成.out文件,并成功执行; 4.体会Linux环境下编程与Windows环境下编程的异同,加深对Linux操作系统的理解。 实验内容:熟悉Linux环境,编写简单C语言程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在Linux操作系统下的编程环境不同于Windows,编译器进行命令编译。操作环境简洁,大多以键盘操作。

实验报告二 实验名称:基于进程与线程的并发 实验目的: 1.了解进程与线程工作原理,掌握并发机制,学会编写简单的并发程序。 2.充分理解并掌握基于进程与线程的并发。 实验内容:在Linux环境进行基于进程与线程编写实验程序。 试验核心代码: int main() { pthread_t tid[N]; pid_t pid; pid=fork(); if(pid<0) { printf("fail to fork\n"); exit(1); } else if(pid==0) { printf("the child process:\n"); } else { sleep(10); printf("the parent process:\n"); } void *res; int err[3]; err[0]=pthread_create(&tid[0],NULL,fn1,NULL); err[1]=pthread_create(&tid[1],NULL,fn2,NULL); err[2]=pthread_create(&tid[2],NULL,fn3,NULL); int i;

西南交大c实验报告

实验__8__实验报告 教学班级:_26_ 学生学号:_201_ 学生姓名:_ _ 实验日期:__5.26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对数值型一维数组的使用方法; 2.掌握对数组的插入、删除、修改、排序和查找等常用算法。 二、实验任务 1. 设有一批学生的程序设计课程的考试成绩(学生人数最多为N=100人,数据如下: (提示:可以建立三个一维数组来存放学生的数据,其中:学号为一个long类型的数组studentID,姓名为一个string类型的数组name,成绩为一个int类型的数组grade)(1)由键盘获取学生人数n,要求学生人数n的取值范围11到N-2; (2)由键盘获取学生的相关数据; (3)用选择排序法将学生的数据按学号进行升序排列并输出排序后的学生数据; 2. 在任务1的基础上,在学生数据中,完成以下任务: (1)键盘输入一个学生的学号,用折半查找法查找是否有该学生,若有该学生则输出该学生的所有信息,按如下格式输出: 学号程序设计成绩 2015112324 张思德72 若没有该学生,则输出“查无此人”的信息。 (2)插入一个新学生的数据,要求插入后学生的数据任按学号升序排列。 ⒊在任务1的基础上,在学生数据中,完成以下任务: ⑴用选择排序法将学生数据按学生程序设计课程成绩降序排列。 ⑵键盘输入一个学生的学号和程序设计课程的新成绩,在学生数据中查找是否有该学生,若有该学生则用键盘输入的新成绩替换该学生的原成绩,否则输出“查无此人”的信息。 三、实验结果(源程序+ 注释)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误差理论

z 绪论试题 A) t =(8.50±0.445) s B) v =(343.2±2.4) m C) v =0.34325 k m ±2.3 m s D) l =25.62 m ± 0.06 m 误差理论_02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用误差限0.10 mm 的钢尺测量钢丝长度,10次的测量数据为:(单位:mm )25.8、25.7、25.5、25.6、25.8、25.6、25.5、25.4、25.7、25.6。钢丝的测量结果为(D) A) l =25.62 ± 0.04 m B) l =25.62 ± 0.10 m C) l =25.62 m ± 0.06 m D) l =25.6 ± 0.1 m 误差理论_03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函数关系N =3xy ,其中直接测量量x 、y 的不确定度用x u 、y u 表示,其最佳估值用x 、y B) 3N x y =?,N u = C) 3 1 n i i i x y N n =?=∑,N u =D) 3N x y =?,N u = 误差理论_04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示为(D ) A) 重力加速度g =9.78±0.044 B) v =343.24±2.553m/s C) E =1.34325V±2.00 mV D) I =1.3V±0.2 mA 误差理论_05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用误差限0.10mm 的钢直尺测量钢丝长度,11次的测量数据为:(单位:mm ) 25.8、25.8、25.7、25.5、25.6、25.8、25.6、25.5、25.4、25.7、25.6。钢丝的测量结果为(D) A) l =25.62 ± 0.04 m B) l =27.4 ± 2.1 m C) l =25.62 m ± 0.06 m D) l =25.6 ± 0.1 m 误差理论_06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函数关系2=xy N z ,其中直接测量量x 、y 的不确定度用x u 、y u 、z u 表示,其最佳估值用 x 、y 、z 表示。则物理量N 的测量结果为(A) A) 2x y N z ?= ,N u =B) 2x y N z ?= ,N u =C) 21i i n i i x y z N n =?=∑, N u =D) 2x y N z ?= ,N u = 误差理论_07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以下关于最后结果表达式=x x u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 它说明物理量x 的真值一定包含在~x u x u -+中 B) 它说明物理量x 的真值包含在~x u x u -+中的概率为68.3% C) u 指的是物理量x 的合成不确定度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误差理论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误差理论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z 绪论试 题 误差理论_01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示为(B ) A) t =(±) s B) v =(±) m C) v = k m ± m s D) l = m m 误差理论_02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用误差限 mm 的钢尺测量钢丝长度,10次的测量数据为:(单位: mm )、、、、、、、、、。钢丝的测量结果为(D) A) l = m B) l = m C) l = m m D) l = m 误差理论_03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函数关系N =3xy ,其中直接测量量x 、y 的不确定度用x u 、y u 表示,其最佳估值用x 、y 表示。则物理量N 的测量结果为(A)。 B) 3N x y =?,N u = C) 3 1n i i i x y N n =?=∑,N u = D) 3N x y =?,N u =

误差理论_04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示为(D ) A) 重力加速度g =± B) v =±s C) E =± mV D) I =± mA 误差理论_05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用误差限的钢直尺测量钢丝长度,11次的测量数据为:(单位:mm ) 、、、、、、、、、、。钢丝的测量结果为(D) A) l = m B) l = m C) l = m m D) l = m 误差理论_06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函数关系2 =xy N z ,其中直接测量量x 、y 的不确定度用x u 、y u 、z u 表示,其最佳估值用x 、y 、z 表示。则物理量N 的测量结果为(A) A) 2x y N z ?= ,N u =B) 2x y N z ?= ,N u =C) 21i i n i i x y z N n =?=∑, N u = D) 2x y N z ?=, N u =误差理论_07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以下关于最后结果表达式=x x u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 它说明物理量x 的真值一定包含在~x u x u -+中 B) 它说明物理量x 的真值包含在~x u x u -+中的概率为%

西南交大C++实验13.doc

实验 13 实验报告 教学班级:_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 实验地点: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变量作用域,掌握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使用方法; 2.掌握函数调用过程中的参数传递方法。 3.理解递推的概念,掌握递归函数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任务 1.求数组元素和值。 1) 主函数定义整型数组a[10],数组元素值a[j]=2*j+1,输出a数组; 2) 编一子函数,将主函数传递来的数组元素值改变为其前面所有数组 元素的和值(包括该数组元素自身值),子函数头要求为sum(int a[],int n),n用于传递数组的大小; 3) 主函数中输出改变后的a数组。 2.求自然数对。 1)编写一子函数,判断两个自然数x,y是否是自然数对(所谓自然数对 是指两个自然数的和与差都是平方数,如:17-8=9,17+8=25); 2)调用子函数在0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测定”实验(一)判断题 1、()转动惯量测定实验:由于g﹥﹥a(g和a分别表示重力加速度和砝码下 落的加速度),所以实验中忽略了a。 2、()转动惯量测定实验:由于遮光片的初始位置 ....与测量的时间数据有关,因此需将遮光片的初始位置设定在转台的某一光电传感器处。 3、()转动惯量测定实验:实验可以证明,圆环的转动惯量与砝码质量 ....有关。 4、()转动惯量测定实验:实验中忽略了转台转轴所受摩擦力矩的影响。 5、()“转动惯量测定”实验中,未考虑滑轮的摩擦力矩和滑轮质量的影响。 6、()转动惯量测定实验:由于遮光片的初始角速度 .....与测量的时间数据有关,因此需将遮光片的初始位置设定在某一光电传感器处。 7、()转动惯量测定实验:实验可以证明,两金属圆柱体构成的转动系统其转 动惯量与塔轮半径 ....有关。 (二)填空题 1、“转动惯量测定”实验中,通过改变的距离证明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其质量分布有关。 2、“转动惯量测定”实验中,如果测得空台转动惯量J=11.18×10-3kgm2,在不加外力矩的情况下,角加速度β=-0.043/s2,估计转轴摩擦力矩的数量级为 Nm。 3、转动惯量测定实验:电脑计时器测量的时间间隔是从到 所经历的时间。 4、“转动惯量测定”实验中,过改变圆柱体到转轴的距离证明刚体的转动惯量与 有关。 (三)选择题 1、转动惯量实验中的间接测量量是: A)角加速度 B)时间 C)圆柱体和圆盘的直径、质量 D)光电门输出的脉冲数

1 2 E )转动惯量 2、转动惯量实验中,转台不水平会导致 。 A )绳上张力难与转轴保持垂直 B )转轴的摩擦力不稳定 C )计时不准确 D )光电门与遮光片发生碰撞 3、转动惯量实验中,①忽略了转台所受摩擦力矩的影响,②不考虑滑轮的摩擦力矩和滑轮质量的影响。这两种说法中: A )①正确,②错误 B )①错误,②正确 C )①和②都正确 D )①和②都错误 4、转动惯量实验中,电脑计时记录的是砝码从最高点下落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这 个叙述是: A )正确的 B )错误的 5、单摆实验中估计摆长时,下面哪个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应该估计的稍微大一些? A )测量所用仪器的仪器误差 B )测量时尺子与摆线不平行造成的误差 C )摆线自身弹性造成的误差 D )摆球大小、偏心造成的误差 6、单摆实验中,如果想用精度为1秒的秒表来代替精度为1/100秒的电子秒表计时而且保证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精度不降低,那么应该: A )增加摆长值 B )减小摆长值 C )增加摆长的测量精度 7、转动惯量实验中的间接测量量是: A )角加速度 B )时间 C )圆柱体和圆盘的直径、质量 D )光电门输出的脉冲数 E )转动惯量 8、如果忽略实验误差,测量得到的时间数据与转盘转动角度的关系是: A )线性关系 B )二次曲线型关系 C )对数关系 D )无特定的关系 9、圆盘转动惯量的理论计算式J= —mR 2中,m 是 A )砝码的质量 B )砝码挂钩的质量 C )砝码、挂钩的质量和 D )圆盘质量

西南交通大学大物A作业解析

?西南交大物理系_2013_02 《大学物理AI 》作业 No.03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判断题:(用“T ”和“F ”表示) [ F ] 1.如果一个刚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其合力矩一定为零。 [ F ] 2.一个系统的动量守恒,角动量一定守恒。 [ T ] 3.一个质点的角动量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 [ F ] 4.刚体的转动惯量反映了刚体转动的惯性大小,对确定的刚体,其转动惯量是一定值。 [ F ] 5.如果作用于质点的合力矩垂直于质点的角动量,则质点的角动量将不发生变化。 二、选择题: 1.有两个半径相同、质量相等的细圆环A 和B 。A 环的质量分布均匀,B 环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它们对通过环心并与环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分别为A J 和B J [ C ] (A) A J >B J (B) A J

西南交大大物实验全解

~物理实验全解~来源:王怡佳的日志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 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 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变电场,材料会发生机械形变,这被称为逆压电效应。声速测量仪中换能器S1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环片在交变电压作用下,发生纵向机械振动,在空气中激发超声波,把电信号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_密立根油滴_试题_巴璞

油滴实验_01 本实验中,_____(A)_________________。 A) 要求仪器必须处于水平状态 B) 要求仪器尽量处于水平状态 C) 对仪器的水平状态没有要求 油滴实验_02 在实验中不需要记录的量是___(B)_______。 A) 平衡电压 B) 升降电压 C) 油滴的匀速下落时间 油滴实验_03 下面哪个原始数据或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 D ) A) U=340V B) t =3.28s C) m 1056.16 -?=r D) C 1032.119-?=q 油滴实验_04 在测量油滴匀速下降时间的时候,平衡电压调节旋钮下的三档开头的位置__(A)____。 A) 必须拨到0的位置 B) 必须拨到+或–的位置 C) 必须拨到+的位置 D) 必须拨到–的位置 油滴实验_05 在测量油滴匀速下降时间的时候,升降电压调节旋钮下的三档开头的位置__(A)____。 A) 必须拨到0的位置 B) 必须拨到+或–的位置 C) 必须拨到+的位置 D) 必须拨到–的位置 油滴实验_06 平衡法计算公式中的t 1指的是油滴__(A)______。 A) 无电场时的下落时间 B) 有电场时的下落时间 C) 无电场时的上升时间 D) 有电场时的上升时间 油滴实验_07 下面哪种仪器不是本实验中必需的? (D) A) 电压表 B) 秒表 C) 显微镜 D) 米尺 油滴实验_08 实验中,如果发现油滴是斜着运动的,那么说明___(D)______。 A) 显微镜的聚焦没有调好 B) 没有加上平衡电压 C) 没有加上升降电压 D) 仪器的水平没有调好 油滴实验_09 在对同一个油滴下落时间的多次测量过程中,______(B)_______。 A) 每次都必须改变平衡电压的大小,取平均后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西南交通大学C++实验报告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C++) 实 验 报 告 信息学院计算机教育中心 二零一二年三月 目录 实验__1__实验报告 (3) 实验__2__实验报告 (5) 实验__3__实验报告 (6) 实验__4__实验报告 (7) 实验__5__实验报告 (11) 实验__6__实验报告 (14) 实验__7__实验报告 (17)

实验__8__实验报告 (19) 实验__9__实验报告 (20) 实验__10__实验报告 (21) 实验__11__实验报告 (22) 实验__12__实验报告 (23) 实验__13__实验报告 (24) 实验__14__实验报告 (25) 实验__15__实验报告 (26)

实验__1__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isual studio 集成开发环境; 2.学习新建和打开控制台应用程序的方法; 3.通过运行示例程序了解程序开发过程; 二、实验任务 1.新建源程序文件,编辑以下程序,编译,链接,得出运行结果,并保存程序: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 cout<<'a'<

西南交大铁路通信信号实验报告

通信信号课程实验报告(联锁实验) 实验名称:6502电气联锁和微机联锁实验 班级:交运2012-05班姓名:武晓程学号:20121969 实验日期:2014.5.9 实验地点:53011 一.实验目的 1.认识6502电气集中联锁设备控制台 2.运用6502电气集中联锁设备办理列车进路和调车进路,取消办理的进路。 3.认识微机联锁软件及其操作 4.运用微机联锁系统办理列车和调车进路,取消办理的进路 5.思考不同的联锁设备在办理、取消进路时的差异。分析和比较两种系统的异同。 6.加深对电气集中联锁系统和微机联锁系统的理解,回答思考问题。 二.实验设备 1.6502电气集中联锁控制台1台 2.微机联锁设备1套 三.实验原理(给出两种联锁系统的原理) 电气集中联锁:采用电磁继电器,以逻辑电路实现联锁,全站的信号机和道岔可由一个信号楼集中控制。为了建立一条进路,值班人员可在控制台上按下一条进路的始端按钮和终端按钮。不论进路上有多少组道岔,只要在进路范围内无车占用,又没有安排敌对进路,就可将进路中所有道岔转换到规定位置,并将进路锁住;在控制台的轨道表示盘上,所选出的进路从始端到终端呈现一条白色光带,即表示进路已被选出并已经锁闭。防护这条进路的信号机也同时自动开放。在表示盘上轨道模型旁,这条进路始端处的信号复示器亮一绿灯,表示防护此进路的信号机已经开放。当列车驶入该进路后,信号机自动关闭,信号复示器的绿灯改亮红灯,白色光带随着列车的前进,一段一段地由白色变为红色,表示列车在占用该区段,然后又由红色变为灭灯状态,表示列车已出清该区段,并且该区段已经解锁。这时,又可利用该区段内的道岔建立新的进路。 微机联锁:计算机联锁是用微型机算计的软硬件和其他一些电子、继电器件组成的,具有故障-安全性能的实时控制系统。其安全可靠、处理速度快,与继电集中联锁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无论在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都是继电集中联锁无法比拟的,而且设计、施工、维修和使用大为方便,是一套全新的系统设备。微机联锁控制系统是实现以进路控制为主要内容的联锁功能控制系统,它主要以色灯信号机、动力转辙机和轨道电路作为三大室外设备,并以电子设备实现联锁功能对轨道区段状态、信号状态和道岔状态进行监测,并对信号机和道岔实施控制的系统。 四.实验过程及心得体会 在5311教室,通过6502电气集中联锁控制台和计算机模拟接车、发车、调车,加强了对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对车站联锁设备的印象和感触。相比6502电气集中联锁,微机联锁有这更多的优势。

大学物理实验色度实验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学号:20114028 姓名:王涛 班级:物理一班 实验名称: 色度 实 验 组号: 实验时间:2013 年4 月24 日 讲 教师报告箱号: 实验目的: 1. 了解色度学的基本原理。 2. 熟悉WSD-1A 型色度仪的实验装置及软件操作界面,并掌握使用方法。 3. 学会用透射或反射方法测量样品的主波长、纯度、色坐标等色度学量。 实验仪器: WSG-8型色度实验装置 光栅光谱仪结构参见仪器说明书。 实验原理: 色度学是研究颜色度量和评价方法的一门学科,现代色度学初步解决了对颜色作定量描述和测量的问题。 颜色可以分为黑白和彩色两个系列,黑灰白以外的所有颜色均为彩色系列。彩色可以用三个参数来表示:明度(亮度或纯度)、色调(主波长或补色主波长)和色纯度(饱和度)。明度表示颜色的明亮程度,颜色越亮明度值越大;色调反映颜色的类别,如红色、绿色、蓝色等。彩色物体的色调决定于在光照明下反射光的光谱成分。例如,某物体在日光下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反射的光中绿色成分占优势,而其它成分被吸收掉了。对于透射光,色调由透射光的波长分布或光谱所决定。色纯度是指彩色光所呈现颜色的纯洁程度。对于同一色度的彩色光,其色纯度越高,颜色就越深,或越纯;反之颜色就越淡,纯度越低。色调和色纯度合称色度,它既说明彩色光的颜色类别,又说明颜色的深浅程度。 根据色度学原理,所有颜色均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匹配而成,这三种颜色称为三基色。为了定量地表示颜色,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三刺激值”,即红、绿、蓝三基色的量,分别用X 、Y 、Z 表示。在理论上,为了定量地表示颜色,采用平面直角色度坐标 Z Y X X x ++=, Z Y X Y y ++=, Z Y X Z z ++= x 、y 、z 分别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比例系数,1=++z y x 。用(C )代表一种颜色,(R)、(G)、(B)表示红、绿、蓝三基色,则)()()(B z G y R x C ++=,如一蓝绿色可以表示为: )(63.0)(31.0)(06.0)(B G R C ++= 所有的光谱色在色坐标上为一马蹄形曲线,该图称为CIE1931色坐标。在图中红?、绿(G)、蓝(B) 三基色坐标点为顶点,围成的三角形内的所有颜色的所有颜色可以由三基色按一定的量匹配而成。

西南交大C++ 实验五.doc

实验__5__实验报告 教学班级: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2018/4/17_________ 实验地点:_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处理某一或某些操作需要被有条件地重复执行”的编程思路和方法; 2.掌握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以及while、do-while和for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任务 1.一只猴子摘了N个桃子第一天吃了一半又多吃了一个,第二天又吃了余下的一半又多吃了一个,到第十天的时候发现还有一个。 2. 编程实现十进制整数和八进制整数之间的转换(即将10进制数转换为8进制数,或将8进制数转换为10进制数)。 3.计算由键盘输入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4.计算正弦的近似值。sin(x)=x-x^3/3!+x^5/5!-x^7/7!+…… 5.由键盘输入若干职工的工资收入(以负数结束),输出每个职工的工资收入、计算并输出每个职工的缴税额,统计并输出职工总人数和总缴税额。 三、实验结果(源程序+ 注释) 1.#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cout<<"学号:****** 姓名:***"<=1) { s=(s+1)*2; i=i-1; sum=sum+s;} cout<<"总共有"<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cout<<"学号:****** 姓名:***"<

西南交大DSP实验报告

FFT实验报告 1.首先启动CCS,打开实验工程文件,对其中主程序文件按要求进行补充、编译并装载程序。 FFT点数为256点,时域信号为60Hz和180Hz情况下,按要求作图,三个图的参数设置分别为:

图形结果为 A、时域信号波形为: B、对应谱: C、FFT输出结果

2. 修改代码为时域信号为60Hz和160Hz两个信号相乘,重复上面作图步骤。结果为: A、时域信号波形为: B、对应谱: C、FFT输出结果:

分析:在修改代码后,频谱的两个峰值发生了变化,其中第一个峰值仍保持在60Hz处,而第二个峰值则由180Hz转移到了160Hz处。由此可见,频谱是刚好对应了时域相乘的两个信号的频率。 3. 在实验代码基础上修改代码为1024点FFT,进行程序的编译、运行和对应结果的查看代码主要有如下所示几处修改: (1) #define Sample_Numb 1024 // FFT点数 #define Sample_Numb 1024 (2) void fft(float datar[Sample_Numb],float datai[Sample_Numb]) { int x0,x1,x2,x3,x4,x5,x6,x7,x8,x9,xx; int i,j,k,b,p,L; float TR,TI,temp; for(i=0;i0) { b=b*2;i--; } for(j=0;j<=b-1;j++) { p=1;i=10-L; while(i>0) { p=p*2;i--;} p=p*j; for(k=j;k<1024;k=k+2*b)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作业答案

N0.1 运动的描述 一、选择题: 1.B 解:小球运动速度2312d d t t s v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v =0,即03122=-t ,t =2(s )。 2.B 解:质点作圆周运动时,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R v a t v a n t 2 ,d d ==,所以加速度大小为:2 12222 2d d ??? ? ???????? ??+??? ??=+=R v t v a a a n t 。 3.A 解:根据定义,瞬时速度为dt d r v =,瞬时速率为t s v d d =,由于s r d d = ,所以v v = 。 平均速度t r v ??= ,平均速率t s v ??=,由于一般情况下s r ?≠? ,所以v v ≠ 。 4.D 解:将 t kv t v 2d d -=分离变量积分,??=-t v v t k t v v 02d d 0 可得 0 2201 211,2111v kt v kt v v + ==-。 5.B 解:由题意,A 船相对于地的速度i v A 2=-地,B 船相对于地的速度j v B 2=-地,根据相对运动速度公式,B 船相对于A 船的速度为 j i v v v v v A B A B A B 22+-=-=+=-----地地地地。

二、填空题: 1.质点的位移大小为 -180 m ,在t 由0到4 s 的时间间隔内质点走过的路程为 191 m 。 解:质点作直线运动,由运动方程可知,t =0及t =6 s 时的坐标分别为 180666,0340-=-?==x x 所以质点在此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大小为 18004-=-=?x x x (m ) 质点的运动速度236d d t t x v -== ,可见质点做变速运动。2=t s 时,v =0;20,沿正向运动;2>t s 时,v <0,沿负向运动。质点走过的路程为 2 602 x x x x S -+-= ) m (191281802266662 26333 =+??? ??- ?--?+-?= 2.走过的路程是 0.047m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0.006m/s 。 解: 走过的路程为 m 047.024 3 01.0=?? ==πθr s 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m/s 006.0/2==??=v s r t r v po 3. =v 209 m/s 。 解:以河岸为x 轴,船离原点距离l =500 m ,探照灯光束照在岸上 的坐标为θtg ?=l x ,其中θ角为光束和船与原点连线之间的夹角。 光束沿岸边移动的速度大小为 θ ωθθ22cos d d cos 1d d l t l t x v =?== , l x O

西南交大大物试卷答案06A'

《大学物理AII 》作业 No.6 光的偏振 一、选择题 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则 [ B ] (A)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加强。 (B)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 (C)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 (D) 无干涉条纹。 解:双缝后放置的偏振片使光强减弱,但不影响其它干涉因素,所以干涉条纹位置间距不变,只是明纹亮度减弱。 2. 使一光强为0I 的平面偏振光先后通过两个偏振片1P 和2P 。1P 和2P 的偏振化方向与原入射光光矢量振动方向的夹角分别是α和 90,则通过这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I 是 [ C ] (A) α20cos 2 1 I (B) 0 (C) ()α2sin 4120I (D) α20sin 4 1 I (E) α40cos I 解:由马吕斯定律,光强为0I 的偏振光通过第一个偏振片后,光强为α201cos I I =, 再通过第二个偏振片,光强变为 ()ααααπα2sin 41sin cos 2cos cos 202202202I I I I ==?? ? ??-= 3. 一束光强为0I 的自然光,相继通过三个偏振片1P 、2P 、3P 后,出射光的光强为 8/0I I =。已知1P 和3P 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若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2P ,要使出射光的光强为零,2P 最少要转过的角度是 [ B ] (A) 30 (B) 45 (C) 60 (D) 90 解:设1P 和2P 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α,光强为0I 的自然光通过三个偏振片后,光强 ()ααπα2sin 8 1 2cos cos 2120220I I I =??? ??-??= 由题意, 8 0I I = ,所以()4,12sin 2παα== 要使出射光强为零,2P 的偏振化方向应与1P 或3P 的偏振化方向平行,即最少要转过4 π 。

物理实验论文

班级: 学号: 姓名: 混合法测金属的比热容 摘要:金属由构成点阵的金属离子及大量自由电子组成。大量实验事实表明,金属的比热容仅与金属离子的振动有关,自由电子对比热容无贡献,只有在极低温度下才需考虑自由电子的贡献。经典的金属电子论不能解释这点。图中实线为T =0时的分布曲线,虚线为低温时的分布曲线。T =0时所有电子占满了能量小于EF 的能级,而能量大于EF 的能级全空着。在绝对零度时,所有电子的能量均在费米面所包的区域内。T≠0时,在任何温度下只有靠近费米能级(E≈E F )的电子才有可能热激发到较高的空能级。较低能级上的电子要激发到空能级需要很大的能量,在常温下不可能实现(E 远大于热运动能kT ),因而对比热容无贡献。在极低温度下,金属离子对比热容的贡献很小(见固体比热容),自由电子的热激发造成的比热容就不能忽略。 关键词:比热容,质量,量热器,搅拌器,混合,热交换,平衡温度,金属块。 引言:比热容是物质物理性质的重要参量,在研究物质结构、确定相变、鉴定物质纯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测定物质的比热容可归结为,测量一定质量的该物质降低一定温度后所放出的热量。测量热量通常使用的仪器有:利用水的温度升高来测量热量的水量热器和利用冰的溶解来测热量的冰量热器。一般来说,它们比较适用于测定固体物质(如金属)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热容的测定对研究物质的宏观物理现象和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混合法测固体(铜块)的比热容。在热学实验中,系统与外界的热交换是难免的。因此要努力创造一个热力学孤立体系,同时对实验过程中的其他吸热、散热做出校正,尽量使二者相抵消,以提高实验精度。 一.实验原理 温度不同的物体混合之后,热量将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如果在混合过程中和外界没有热交换,最后将达到均匀稳定的平衡温度,在这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所吸收的热量,此称为热平衡原理。本实验即根据热平衡原理用混合法测定固体的比热。 将质量为m 、温度为t 2的金属块投入量热器的水中。设量热器(包括搅拌器和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热容为C ,其中水的质量为m 0,比热容为c 0,待测物投入水中之前的水温为t 1。在待测物投入水中以后,其混合温度为θ,则在不计量热器与外界的热交换的情况下,将存在下列关系 即) () )((2100θθ--+= t m t C c m c (1) 量热器的C 可以根据其质量和比热容算出。设量热器筒和搅拌器由相同的物质(铜)制成,其质量为m 1,比热容为c 1,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体积为V ,则 V c m C 9.111+= (2) )(9.11-??C J V 为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热容,但V 的单位为cm 3。也可以用混合法测

西南交大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实 验 报 告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课程教师:______________ 实验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 西南交通大学 2011年9月

实验一微机基本操作与上网冲浪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启动与关闭; 2.掌握常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的用法。 3.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 4.掌握下载与解压缩的方法; 5.掌握软件安装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启动与关闭计算机。 2.利用“键盘盲打练习”软件进行键盘的指法练习。 3.硬盘信息查询。 4.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成都商报,阅读当日报纸新闻。 5.利用下载工具FlashGet在网上下载“NetAnts”软件压缩包,利用压缩工具winRar解压缩该包,并安装该软件。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能否热启动计算机 [ ] 2.能否下载打字软件(辅导老师可协助将软件下载到教师机上,学生通过网上邻居获取) [ ] 3.能否安装打字软件 [ ] 4.打字速度/分钟 [ ] 5.查看C区总容量 [ ] 6.查看磁盘整理程序对C区的分析报告,看是否需要整理[ ] 7.写出当日成都商报的头版头条标题 [ ] 8.是否将NetAnts软件安装在D区

实验二文件资源的管理与操作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 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 3.掌握文件的查找; 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二、实验任务 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是否在D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 [ ] 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 [ ] 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 ] 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 [ ] 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 ] 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