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上科学知识点汇总 华师大版

7上科学知识点汇总 华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华师大版

走进科学

1.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证据和处理证据,需要建立假设,需要用证据去检验假设,还需要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这些都是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

3.科学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四个步骤。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使用时应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有否磨损,它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也叫量程)以及它的最小刻度多少(分度值)。

4.测量误差是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观察估计不准确而造成的误差。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摄尔修斯在建立温度的常用单位时,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度,水的沸点定为100度。

6.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7.一位同学说他的身高165,这样说对吗?不对,他的身高应是165cm,合1.65m,合16.5dm,

合1650mm,合1650000um,合0.00165km。

8.1m=1000000000nm,1.2吨=1200千克=1200000克,2500毫克=0.0025千克

9.使用托盘天平的步骤是: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同,这时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被测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游码所指示的质量;

(4)为了保证天平测量精确,使用时要注意:待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

10.健康信息档案中记录的身高、体重、体温、心率都是信息。

11.人类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符号、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形式进行。

12.指出下列物体或现象中所具有的能:

(1)被拉伸的弹簧具有形变的能(弹性势能);

(2)能使蜡烛的火焰摇晃的声波具有声能;

(3)普照大地的阳光具有太阳能;

(4)正在行驶的汽车具有动能。

13.基因是生物体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生物的一切性状几乎都是基因和周围环境

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是继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之后第六个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

第1章地球上的生物

1.生物生活和居住的地方有陆地上、空气中和水中,我们称之为生境或栖息地。

2.陆地上生活的植物都离不开土壤,主要是因为土壤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养分和空气。

3.大多数陆生植物依靠它的根系固定在土壤中;它的茎支撑着枝、叶伸向空中;它的叶能吸收太阳光,制造有机物。

4.仙人掌具有粗大的茎,而叶呈针状。这种结构有利于它减少(填“增大”或“减少”)蒸腾作用,从而适应干旱的自然条件并存活下来。有些植物具有艳丽的花,能吸引动物来帮助它们传送花粉,或将果实中的种子散布到其他地方去。

5.陆生植物的地上茎,常见的有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和攀援茎四种类型。

6.绿豆种子萌发的条件是空气、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7.陆生高等动物具有发达的附肢和防止水分散失的身体表面,这是它们对陆地环境的一种重要适应方式。

8.号称“沙漠之舟”的动物是骆驼;称作“变色龙”的动物是避役;地球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是猎豹。

9.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得多。水中溶解有多种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氧气。而且温度变化较小,总体而言,水生生物的结构一般比陆生生物要简单。

10.绿藻无根、茎、叶,它们利用细胞直接从水中吸收营养物质和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并吸收光能制造有机物。

11.荷花的根属于不定根。荷花的叶通过叶柄伸出水面。大气中的氧气通过叶柄和茎中的孔道而被荷花的水下部分或得。

12.鱼是较常见的水生动物之一,它的身体一般呈纺锤形。这种体型可以减小运动时的阻力,有利于游泳。但是生活在海底的鱼身体往往是扁平的,眼睛长在头部的上方。许多水生动物是被动捕食,它们张开嘴,食物随水进入身体。

13.生物体艳丽多姿的重要原因是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要适应它们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体现出生物形态和环境的统一。

14.鲸、海豚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它们的体型似鱼,前肢鳍状,后肢消失,体毛退化,以适应水生环境。

15.河虾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有5对步行足和5对游泳足,有2对触须,一对复眼。

16.鱼身体外表覆有鳞片,成对的鳍有胸鳍、腹鳍,不成对的鳍有背鳍、尾鳍、臀鳍。游动时,鱼嘴和鳃盖总是一张一合的。鱼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

17.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应激性和运动能力,以及进行繁殖和遗传。

18.大多数植物的叶是绿色的,能吸收阳光中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动物自身不能(填“能”或“不能”)制造养料,要靠摄取食物获得养料。

第2章生物的主要类群

1.我们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可分

为五大类:

(1)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是哺乳类

(2)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的是鸟类

(3)体表有鳞片或甲,适应陆地生活,卵生的是爬行类

(4)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上陆地生活,用肺呼吸的是两栖类

(5)体表有鳞片,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的是鱼类。

2.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是被子植物,也称是绿色植物;只有根、茎、叶、

种子、无花、无果实的植物是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的植物是蕨类植物;只有茎、叶的植物是苔藓植物;生物体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直接构成的植物是藻类植物。

3.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其身体呈纺锤形,身体表面有减少运动阻力的粘液,身体两侧各

有一行与神经相连的侧线,其作用是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4.苔藓植物是一类较低等的植物,只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

5.有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将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因此,它们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6.放了几天的食物上会出现絮状物,腐烂的水果上会出现霉斑,这些都是有霉菌生长的缘故。

7.林耐的生物分类方法中将生物分成七个等级,其中最高的等级是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8.在生物学分类中,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少;分类等

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

9.我们前面学过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椎骨,所以叫做无脊椎动物。

10.在脊椎动物中,哺乳类和鸟类动物的体温是恒定的,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动物的

体温是不恒定的。

11.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节肢动物;

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

12.人、燕子、青蛙、蝗虫身体中与鱼鳃功能相当的结构分别是肺、肺、肺和皮肤、气门。

13.一般来说,双子叶植物的子叶二片,根是直根系,叶脉是网状脉,茎能逐年增粗;

单子叶植物的子叶一片,根是须根系,叶脉是平行脉,茎不能增粗或增粗不明显。

第3章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同种生物是很相似的,它们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繁殖后代。

3.在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热带雨林、热带湖泊和珊瑚礁。

4.地理隔离使生物在外形、行为等方面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物种。

5.人的性状差异主要表现在相貌、指纹、血型三个方面。

6.品种是指来自同一物种,具有为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的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

它是人类干预自然的产物。

7.人类的基因差异决定了人类性状的差异,而在人的全部基因中,人与人之间只有0.01%是

不同的。

8.“民以食为天”形象地表明了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它为人类提供了大部分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9.药用生物资源的利用,应充分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药用生物除有节制地野外采集外,更应

提倡以养为主,采养结合的原则。

10.观赏植物可分为观花、观叶、观果和观茎植物等。

11.种群就是占有一定的地域或一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一个种群里的个体,除了大小不同外,还可以有年龄之差,雌雄之别。

12.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所有植物叫植物群落。覆盖在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不同类

型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植被。

13.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最多的国家是巴西。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芬兰,其次是瑞士,第三是日本,森林保护最好的国家是德国。

14.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环境的综合体。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按天然和人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复杂的是森林生态系统。

15.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前者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

16.一个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成分是生产者、分解者,最重要的成分是生产者。

17食物链和食物网由于以食物关系为基础,所以它们把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流动紧密地联系起来。

18生态农业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把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型农业。我国目前比较成功的模式有基塘系统生态农业模式和庭院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等,

它们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有机物的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最终达到综合可持续发展。

19.“基塘系统”和“庭院立体”两种生态农业模式都体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20.生物圈是指地球上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综合圈。生物圈包括大气层下层、岩石圈上层和水圈的一部分,它大约包括从海平面以下12km到海平面以上10km范围内的海洋、陆地和空中。

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生物体是能进行繁衍的生物个体,自然界的生物种类非常多,有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病毒。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关系: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3、人的身体可分为头部、颈部和躯干、四肢四部分。

4、动物的头部通常有眼耳鼻口等器官,这些结构的功能是从外界获取信息,与外界交换物质。

5、颈部位于头部和躯干之间,高等动物的颈柔软,能使头部向左、右转动,从而扩大信息获取

范围。

6、躯干是动物体的,最外的为,内有、和

人的躯干从腹面可分为、。从背面可分为、和。

7、人的附肢称为,位于躯干上部的称为,位于躯干下部的称为。在进化过程中,有些动物的附肢发生了演变,如前肢变成翅,演变成鳍状。

8、五类植物类群的比较(有的打“”,没有的打“”。)

植物类别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孢子)举例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厥类

苔藓类

藻类

9、通常我们说的五官是指人体的哪些结构?

10.生物体是由构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665年,英国科学家观察软木,发现了细胞。细胞的直径是。

11、几乎所有的生物体均是由构成的,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我们称之为,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我们称之为。

12、写出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序号名称作用

1 底座支持整个镜体

2 镜臂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3 载物台用以放置玻片标本

4 通光孔(聚光器)获得光线以透过观察对象

5 压片夹固定载玻片

6 光阑(遮光器)调节光圈大小

7 反光镜反射光线

8 转换器改变物镜

9 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10 细准焦螺旋较小幅度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11上目镜放大物象正立放大的虚像

11下物镜放大物象倒立放大的实像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

①大光圈;②平面镜;③小光圈;④凹面镜

(2)观察写有字母“b”的装片,一般正确的应该是_ __眼望着镜观察,同时另一眼(填睁开或闭着),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________。

(3)下图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A.右上方B.左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

(4)某显微镜目镜有10×和20×,物镜有8×和40×,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_倍。

13、生物体中细胞种类很多,但细胞中的化学物质相似,含量达80%-90%的是,还含有、、和等有机物及许多无机盐。

14、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名称特点功能

细胞壁是一层透明的薄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膜细胞最外面的一层极薄的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质透明粘稠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核细胞中最大的近似球形结构,内含遗传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9世纪40年代:德国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内容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是,新的细胞由原来的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对于进化论是很大的支持,被恩格斯称作19世纪自然科学三个伟大发现之一。

17、细菌具有的细胞结构有、、、和、有或无真正的细胞核。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18、单细胞生物有、和草履虫,他们的生命活动都在中进行,草履虫用摄取事物,用消化食物,用排除事物的残渣,用排除废物,用进行运动,通过进行繁殖

19、组织是由许多相似、和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组织是形成是的结果。

20、植物有、、、、、组织。

21、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就是器官。被子植物有六大器官,属于营养器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生殖器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人体的结构层次是。

22、人和动物有组织、组织、组织、组织。

组织名称组成分布范围功能

上皮细胞

皮肤、内脏器官的外面,各种官

腔内表面。

细胞和纤维、基质血液、软骨、肌腱等。

肌肉组织

躯干和四肢

胃壁和肠壁能够内脏壁

心脏

神经细胞和神经

胶质细胞

23、人体的八大系统分别是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内分泌系统,它们在和

的共同调节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完成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等器官,以及、、等消化腺。呼吸系统包括、、等器官。

循环系统包括、、等。

第4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答案)

1、繁衍,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

2、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3、头部颈部躯干四肢

4、眼耳鼻口,获取信息,交换物质。

5、头部、躯干,扩大信息获取范围

6、重要组成部分皮肤肌肉骨骼各种内脏

胸部腹部背部腰部臀部7、四肢上肢下肢蝙蝠鲸8、

9、耳目口鼻眉 10、细胞 细胞 (1677年列文·虎克用自己制造的简单显微镜观察到动物的“精虫”时,并不知道这是一个细胞。1665年罗伯特·胡克提出细胞 在观察软木塞的切片时看到软木中含有一个个小室而以之命名的。) 几微米到几十微米 11、细胞 单细胞生物 多细胞生物

12、⑴②③ ⑵左 目 睁开 q ⑶

13、水 糖类,脂质,

蛋白质,核酸 14、支持和保护

保护及物质交换 生命活动场

所 遗传 16、施旺 施莱登 细胞 分裂 17、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

核糖体 18、蓝藻 变形虫

细胞质 食物泡 肛点 纤毛

分裂 19、形态 结构 功能

细胞群 细胞分化 20、保护 营养 输导 分生 机械 分泌

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

具有保护作用。如叶的表皮。

输导组织——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如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 营养组织——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 机械组织——起支持和保护作用。如梨果肉中的石细胞和各种纤维。

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双子叶植物茎中的形成层细胞。

21、次序 功能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2、上皮 肌肉 结缔 神经

23、呼吸、循环、运动、生殖、神经、内分泌,神经、内分泌,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唾液腺、肝、胰腺;鼻气管肺;动脉、静脉、心脏、毛细血管

第5章地球

1.我国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现在我们知道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第一次论证大地是个球体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观察月食时发现,月面上的地影是个弧形;而麦哲伦的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使人们确信了地面是球面。

2.地球仪是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

3.地球仪上,我们称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为经线,也称子午线,与赤道平行的线称为纬线。

4.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并规定以20°W和160°E作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卫星定位仪上显示的数据时某地的经纬度。

5.我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线称为北纬,以南的纬线称为南纬。低纬度是指0度到30度之间的纬度。

6.历史上,人们对地球形状有过很多不同认识,现代科技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7.我国幅员辽阔,东西跨5个时区,我国采用的“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

8.国际上规定:180°经线附近为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当飞机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退(填“进”或“退”)一日。

9.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把全球划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的区时均采用该时区中央经线地方时。

10.地球上的五带是指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1.地图以各种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在平面纸上。

12.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图例、方向,分别表示实际距离在图上的缩小程度;使读者知道地图上符号表示的意义;指示方向的一般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可用经纬网和指向标来表示方向。

第6章变化的地形

1.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受到如火山和地震等地球内部力量作用时,地形会发生剧变。

2.火山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岩石底下有高温高压的岩浆,,而这种活动的岩浆会沿着地壳的裂隙喷出地面。

3.根据火山的状态,可以将地球上的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三种类型。

4.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灾害是地震,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壳产生断裂、错动而造成的。

5.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6.地震时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产生的震动现象,用震级来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烈度则表示地震时地面和建筑物受到的破坏程度。绝大多数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断裂、错动而造成的。

7.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世界大陆可拼合的特点以及其他证据,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8.20世纪50年代以后,海洋探测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科学家们对海底地形和海洋地质有了进一

步了解后,形成了海底扩张学说。

9.板块学说将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它们是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并且还在缓慢地移动。科学家们在研究时还发现: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恰恰是火山、地震最集中的地带。

10.地球内部有三个圈层,中心部分是地核,中间部分是地幔,最外层是地壳。

11.除火山、地震的作用外,白昼黑夜的气温变化会使岩石热胀冷缩而发生崩裂,冬天水结冰,由于体积增大,也会使岩石胀裂。

12.在沙漠地区,对地表影响力最大的作用因素是风力;在长江三角洲,对地表影响力最大的作用因素是流水。

13.为了描述地形高低起伏的情况,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把高度相同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成了等高线,用这种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地形陡峭,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地形平坦。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绝对高度,也叫做海拔。某一个地点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也称“高差”。

1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起的是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起的是山脊。

第7章地月系

1.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天文学家,请举出四位: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

2.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

3.地球上有昼夜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4.我国古代常用的计时仪器是日晷和漏刻。

5.杆影的长度跟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有关,这个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填“大”或“小”)的。

6.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间隔称为地球公转周期,长度为365.256日。

7.节气是将季节和农业生产时序相结合的一种计时方法。

8.春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日期是3月20或21日;夏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日期是6月21或22日;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日期是9月23或24日;

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日期是12月21或22日。

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时围绕的轴叫地轴。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始终保持66.5°的夹角,且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的附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做顺时针方向旋转。

10.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相貌的变化,叫月相。

11.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2%,质量约为地球的1/81。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4400km,公转周期为27.3日。

12.月球表面明亮部分是山地,阴暗部分是广阔的平原。

13.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大小为29.5日。

14.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月相是新月;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月相是满月。

第8章星空世界

1星空每时每刻都在自东向西旋转。

2.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看见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

3.星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4.通常人们用肉眼只能看到5000多颗比较明亮的星,而借助于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几百万颗星星。因此,可以说天文望远镜是我们洞察宇宙的眼睛。

5.银河系是由千百亿颗恒星、大量的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

6.银河系从正面看,像一个庞大的车轮状的漩涡系统,从银河系的核心向外伸出四条悬臂;从侧面看,银河系的主体像一个中间凸起的大透镜。

7.光年是长度的单位,1光年等于9.46×1012km

8.银河系的直径约8万光年,年龄约100亿年。太阳位于距银河系中心2.6万光年的位置。太阳系绕银河系一周需要2.5亿年。

9.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它是距我们最近的恒星,我们观察到的只是它的表面,叫光球,

其温度约为6000℃,太阳有的地方温度特别低,看起来比较暗,称为太阳黑子,世界上最早记录它的观察情况的国家是中国。

10.太阳活动与地球磁场、地球电离层的变化和气候异常等有密切的关系。

11.太阳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3万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496×108km,为1天文单位。

12.太阳系是由太阳连同绕它旋转的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成千上万个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13.被我国古代称为辰星的行星是水星,除日、月外,天空中最亮、与地球最接近的行星是金星,也被我们称为启明星。拥有精妙绝伦的光环的行星是土星,最大而又有“大红斑”标志的行星是木星,躺在公转轨道上边滚边绕转的行星是天王星,被称为“笔尖上的行星”的是海王星。

14.根据八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和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两类。属于前者的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后者的有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5.太阳系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和流星。

16.彗星主要由岩石颗粒和一些冰块结合而成。彗星的基本结构是慧核、慧发和慧尾。大彗星出现时,可以横亘大半个天穹的就是慧尾,景象十分壮观。

17.当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剧烈摩擦使流星体熔化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形成流星。它们中的极少数会穿过大气层坠落到地面成为陨星,其中石质的称为陨石,铁质的称为陨铁。

18.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发现的小行星取名为中华,是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赛丽斯”,我国称它为谷神星。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 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

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 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测量范围为35℃-42℃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 为秒,符号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1分=60秒1秒=100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无关。质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华东师班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知识点 一,走进科学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3.单凭人体感官对事物做出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 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长度的单位是米,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 6.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7.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 1) 放正确: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 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跟尺面垂直,不可斜视,若斜视就会偏大或者偏小 3)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准确值+估计值) 4) 记正确: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单位。 8.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9.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排水法) 10.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测量范围(最大刻度、量程)、c最小刻度 1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13.温度的结构有哪些?(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1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1. 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2. 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3. 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者侧壁)

4. 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1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16.常用的温度计有液体温度计(水银或酒精),-80C的读法:零下8摄氏度(或负8摄氏度), 80C读法:8摄氏度。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0C—420C,最小刻度0.10C。 17. 体温计的特点: 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管,水银柱可在此处断开。. 作用①这样使得其可以拿出来读数 ②如果一个人温度测过之后一定要甩一下才能用..如果不甩温度只会升不会降。 如:某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甩过就给正常的人测量体温则测量后读数是38.5℃;但给39.0℃的人测时读数就是39.0℃ 体温计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或体温计在结构上与一般温度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管) 体温计为什么比一般温度计精确?(玻璃泡容积较大,且内径很细。) 18. 质量是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它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19.实验室测质量的仪器是托盘天平,它的结构有哪些?P19页 20.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重) 调平: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②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③调节横梁一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天平调平衡了。 注: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边(左边大,右边小),则把平衡螺母向右移;反之向左移。 称量:④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从大到小) ⑤等砝码加到指针离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不多时(在中央刻度线左边),应向右移动游码(此时不能移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⑥这时右盘里的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的指示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若物体和砝码放错位置,则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的指示值, 称量完毕:⑦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注意:①不能用手去触摸天平托盘和砝码②砝码用镊子拿取,轻拿轻放 ③不可把潮湿物品或者化学药品直接放到天平上,可放在纸上(各放一张)或烧杯中称量。 ④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称量范围) 22. 时间间隔:上一节课45分钟。回家走了30分钟(是表示一段时间) 时刻:现在是12:20 ,我中午11:45吃饭(表示某一点的时间) 23.掌握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理解) 24.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交流与交流

七年级l上册科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华师大版

七年级l上册科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华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科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华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科学是我们初中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华师大版的七年级上册科学内容丰富,包括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生物方面的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生物主要包括了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种群与环境、动物的运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内容。在学习生物的起源和进化时,我们了解到生物起源于地球上的原始海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进化出多样的物种。同时,我们也学习了物种的适应能力、竞争和共生关系等知识点。在种群与环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种群是相同物种的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共同生活的群体,同时也了解到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平衡。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动物的运动方式和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内容。 其次是物理方面的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物理主要包括了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空气压力与浮力、力与机械运动等内容。在学习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时,我们了解到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等性质,以及物质的相变过程。在学习空气压力与浮力时,我们了解到空气的存在对物体的压力产生影响,并学习到浮力的原理和应用。在学习力与机械运动时,我们了解到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同时也学习到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最后是化学方面的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化学主要包括了常

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常见物质的分离纯净、酸、碱和盐等内容。在学习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时,我们了解到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行转化。同时,我们还学习到了物质的颜色、气味、燃烧性等性质,以及常见物质的变化过程。在学习常见物质的分离纯净时,我们学习到了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发、凝固等。此外,我们还学习了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对七年级上册科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动手实践,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能更好地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让我们积极学习科学,探索自然,创造未来 综上所述,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涵盖了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了解到了生物的组成、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以及力与机械运动等基本原理。同时,我们也掌握了一些实用的知识,如生物的分类、物质的分离方法以及酸、碱和盐的性质与应用。通过动手实践、实验观察等方式,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科学原理。相信通过积极学习科学,我们将能够培养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创造未来做出贡献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章 地球上的生物

第一章地球上的生物 第1节、艳丽多姿的生物 1、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它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叫做栖息地或生境。 2、陆地环境复杂,水分不够充分,温度变化较大,陆生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也较大,造就了适应多种环境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各异的生物。 (1)陆生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土壤,大多数陆生植物将根系固定在土壤中,茎支撑着枝、叶向空中伸展。 ①叶片大多数为绿色扁平状,特殊环境下的植物的叶片会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沙漠中仙人掌的针状叶; ②茎大多数为直立茎,为了适应生存空间,有的茎特化为匍匐茎、缠绕茎和攀援茎; ③花大多数很鲜艳,这是花对昆虫传粉环境的适应,很轻的花则适应于风力传粉; ④果实形式多样,颜色鲜艳的能引诱动物捕食,结构轻巧的有利于风力传播,比重轻的有利于水流传播等。 (2)陆生动物栖息地的环境不稳定,气候、土壤和生物环境经常变化,使陆生生物对环境的变化产生许多适应。 ①发达的附肢支撑身体,能在陆地上运动,以捕食和避敌; ②身体表面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皮肤,以适应水分相对较少的陆地环境; ③有的能长毛和脱毛,以适应环境气温的变化; ④有的有“拟态”、保护色或警戒色,以逃避敌人; ⑤有的进行土壤穴居生活等。 (3)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营养物质比较容易获得,温度变化小,但氧气的含量较空气中低。水生植物多种多样、形态各异。水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也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第2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共同特性是生物都能感觉、运动、生长,能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食物)和氧气,并排出废物。生物通过氧气的作用,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生物都能进行生殖,产生像双亲的新个体。 2、生物能进行生命活动而非生物则不能。 3、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应激性和运动能力,以及进行繁殖和遗传。 【启迪与拓展】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学问点汇总 第0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探讨各种自然现象,并找寻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视察、试验、思索。其中视察和试验是探究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视察,搜集和处理事实根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试验, 调查,搜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沟通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视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精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行避开,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细的测量工具②改良试验方法③屡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

动,最终登记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终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间隔,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间隔。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 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运用留意事项: ①运用前,要先视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测量范围为35℃-42℃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殊细的弯曲玻璃管 6、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 为秒,符号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1分=60秒1秒=100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态、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无关。质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5,8章不考) 第0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 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

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 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测量范围为35℃-42℃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 为秒,符号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1分=60秒1秒=100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无关。质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0-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0-2、什么是科学探究 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0-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 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 (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 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 刻度值决定的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倾斜造成读数偏大)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一定要估读) 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6)测量误差: ①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②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由于估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3、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符号℃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0℃,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规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2、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 点汇总(总20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 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 设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 m ,常用 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 方 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 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 度计,测量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测量范围为35℃-42℃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七年级华师科学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华师科学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华师科学上册是初中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 册教材全面的介绍了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点。下 面将逐一介绍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 1. 静电学 静电学是物理学的分支,主要是研究静电场、电荷和电场间的 相互作用等。在七年级物理学中,学生将学到电荷基本性质、正 负电荷、电场等概念,掌握小球静电实验,了解静电实际应用等。 2. 动力学 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受力变化的学科。在七年级物理 学中,学生将学习平衡和力、万有引力等概念,了解物体受力变 化和运动的规律,例如滑动摩擦力、动量、动能等。 3. 声音

声音是力的效果,是机械波,需要介质才能传播。在七年级物理学中,学生将学到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等基础知识,进而了解声音的频率、振幅等特性、人耳的听力等知识。 二、化学 1. 原子结构 原子是化学的基本粒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在七年级化学学习中,学生将学到原子的基础概念、量子数、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等知识,为进一步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结构打下基础。 2.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即化学中不可分割的物质组成单位。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化学变化组合而成的物质。在七年级化学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元素的分类、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等知识,并掌握化合物的基础概念、配比等知识。

3. 酸、碱、盐 酸、碱、盐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成分。在七年级化学学习中,学生将学习酸、碱、盐的基本概念、性质、应用,掌握其物理、化学特性。 三、生物 1. 生命机能 生命机能是指人体或动物通过生理过程维持生命的正常状态。在七年级生物学中,学生将学到生命机能的基本概念、呼吸、营养、运动、感官、调节等生理过程,掌握生命机能的调控、失调等知识。 2. 细胞 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七年级生物学中,学生将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核、细胞分裂等知识,并了解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0-1、探究奇异的自然界 0-2、什么是科学探究 1和 2、科学探究需要,,,进行解释。 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觉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假设。0-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 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69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微米=10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 (3)熟悉刻度尺:①观看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 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测量所能达到的精确 程度是由刻度 尺的最小刻度值打算的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倾斜造成读数偏大)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精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量值。(肯定要估读) 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精确值+ 估量值+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楚刻线量起。但肯定要留意读数

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别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留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分)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登记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松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6)测量误差: ①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②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由于估量不精确造成的误差。 3、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符号℃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规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2、试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温度计原理:依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先观看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估量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2)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汇编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汇编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 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 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 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测量范围为35℃-42℃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 为秒,符号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1分=60秒1秒=100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无关。质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单位换算:1t=103kg 1kg=103g 1g=103mg

7上科学知识点汇总 华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华师大版 走进科学 1.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证据和处理证据,需要建立假设,需要用证据去检验假设,还需要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这些都是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 3.科学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四个步骤。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使用时应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有否磨损,它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也叫量程)以及它的最小刻度多少(分度值)。 4.测量误差是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观察估计不准确而造成的误差。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摄尔修斯在建立温度的常用单位时,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度,水的沸点定为100度。 6.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7.一位同学说他的身高165,这样说对吗?不对,他的身高应是165cm,合1.65m,合16.5dm, 合1650mm,合1650000um,合0.00165km。 8.1m=1000000000nm,1.2吨=1200千克=1200000克,2500毫克=0.0025千克 9.使用托盘天平的步骤是: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同,这时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被测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游码所指示的质量;

2020年华师大七年级上册科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2020年华师大七年级上册科学各章知识点总 结 走近科学走近科学 1.观察观察和实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作出解释讨论交流。 3.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A.长度的测量(考点.长度的测量(考点a读数;读数;b单位估测;单位估测;c单位转换;单位转换;d平均值;平均值;e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值;f累积法的应用)累积法的应用)(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米(m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3)认识刻度尺零刻度线零刻度线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值决定的(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放正确

零刻度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紧贴被测物体。 (倾斜造成读数偏大)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垂直。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一定要估读)(一定要估读)记正确记录数值数值准确值准确值估计值估计值单位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 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